名画鉴赏 《蛙声十里出山泉》
关于《蛙声十里出山泉》美术鉴赏文
关于《蛙声十里出山泉》美术鉴赏文《蛙声十里出山泉》是清朝画家郑板桥所绘山水画卷中的一幅,该画作于18世纪早期。
整幅画卷长达六米,宽一米左右,展示了郑板桥独特的画风和技巧,被誉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作品以山水为主题,画面中山峰巍峨挺立,云雾缭绕。
绘画采用了意境深远的视角,观者仿佛可以感受到山峦间的清凉和宁静。
画中墨色浑厚,富有质感,勾勒出了山石的凹凸纹理,给人以虚实相间的错觉。
整幅画卷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画面中央的山间溪流。
清澈的溪水从山峰间倾泻而下,形成了一道奔腾的瀑布。
溪水从高处跌落而下,波涛汹涌,喷起的水花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七彩光芒。
水花溅起的水雾在画面中空灵飘渺,仿佛画家以画笔勾勒出了大自然中独特的韵味。
此外,画面中的细节描绘也十分精细。
画家细致刻画了山石上的花草植物,似乎能闻到花香和泥土的气息。
画中隐约可见几只青蛙正在水边嬉戏,它们似乎也在欣赏着大自然的美丽。
郑板桥以其独具一格的笔法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使《蛙声十里出山泉》成为中国山水画中的杰作。
这幅画作展现了自然山水的壮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画家对大自然的深深敬仰之情。
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精湛的技艺,他将山水与生活融为一体,使观者在欣赏画作的同时体会到了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总的来说,《蛙声十里出山泉》以其独特而精湛的艺术表现方式,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山水画的魅力。
令人陶醉于山水之间,感受大自然的恢弘与神秘。
这幅画作不仅是郑板桥艺术成就的结晶,更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艺术遗产,展现了中国画家在描绘山水时所追求的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
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观后感200字
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观后感200字齐白石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画家、诗人,他的作品《蛙声十里出山泉》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构图丰富,气势恢宏,形象生动,色彩明快而著称于世。
这幅画作描绘了一幅蛙声十里、出山泉的美丽山水画卷。
观后感,我对这幅作品的审美意义和艺术价值有了更深的体会。
首先,这幅作品通过蛙声十里出山泉的描述勾勒出山泉清澈,水流潺潺,环境幽静的山水景致。
制图者以层层叠叠的山石为背景,形成了气势磅礴的山峦。
水流穿行在山间,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
在画面的远处,蓝天白云将山水勾勒得淋漓尽致,一派天然之景,美不胜收。
蛙声十里出山泉的美景也给人们一种山水清新的亲近感,令人们感到心旷神怡。
其次,这幅作品通过对色彩的处理呈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整幅画色调明快,形象生动。
翠绿的山石交错着葱翠的树影,蓝天白云勾勒出一副宁静而生气盎然的世界。
画面鲜艳明亮的色彩给人以愉悦的视觉享受。
蛙声十里出山泉的美景也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活力,令人们感到无限的美好。
再次,这幅作品通过对细节的刻画体现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与亲近。
画家对每一处山石,每一片树叶,每一滴水珠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使整幅画面显得立体生动。
这种细致入微的刻画不仅展现了画家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也表达了画家对大自然的亲近之情。
因此,这幅作品不仅仅是一幅山水画,更是一种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感恩。
总之,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是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山水画作。
画家通过对山水的生动描绘,鲜艳明快的色彩和细致入微的细节处理,展现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亲近。
这幅作品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觉,使人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与生机。
这是一件极具观赏性和收藏价值的艺术品。
蛙声十里出山泉感悟式赏析
蛙声十里出山泉感悟式赏析
蛙声十里出山泉是一幅齐白石的作品,画面上描绘了一条小溪旁边,青蛙和蝌蚪在溪水中嬉戏玩耍的场景。
这幅画作最为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齐白石运用了浓重的点彩画法,将蝌蚪头上的点描绘得十分精湛,仿佛蝌蚪已经在画面上活蹦乱跳起来了。
同时,齐白石还运用了流畅的线条将溪流勾勒起来,线条柔美,仿佛涓涓细流一般。
这幅画作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亲切感,仿佛观众就置身于画面中,欣赏着淋漓尽致的美景,听着轻快而优美的流水声。
此外,齐白石在这幅画中还运用了面的表现手段,将山石刻画得十分生动,使整个画面因山石而舞动起来。
虽然这幅画作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蝌蚪的数量较少,使人感到有点头重脚轻,但是整体上还是一幅十分优秀的作品。
名画鉴赏 《蛙声十里出山泉》
名画赏析:《蛙声十里出山泉》《蛙声十里出山泉》是现代绘画大师齐白石的代表作之一,是公认的杰作,是齐白石91岁时为我国著名文学家老舍画的一幅水墨画。
诗句是由老舍指定的。
齐白石老人画“蛙声十里出山泉”这个命题时还上运用了这种特殊的联想手法。
恰到好处。
在该图中,画而上没有蛙,而观众有如闻蛙声之感。
而这蛙声也非是即时可“听”见的,而是在数周后的,十里山泉出山的溪水中。
这是绝妙之至的构思。
作品简介:现代画家齐白石作。
纸本水墨,纵129厘米,横34厘米。
创作背景:《蛙声十里出山泉》作于1951年,已收入《齐白石全集》中。
过去曾有许多评论文章对此进行评论,但多从画内与画外的关系方面找原因、寻论据,有人把这幅作品与宋代画院的考题相提并论,还有许多诸如此类的评说常见于文人墨客的趣谈之中,都难真正寻求到这幅杰作的艺术真谛。
诗情画意是中国画的优良传统,我们的前贤曾经运用这种方法取得了高超的成就。
诗情画意不是轻易可得到的。
在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中,诗情画意榫凿相吻,水乳交融,充满了浓郁的艺术魅力。
对于蛙声十里出山泉有一首诗:萤火一星沿岸草,蛙声十里出山泉。
新诗未必能谐俗,解事人稀莫浪传。
作品赏析:《美术之友》(1998年第四期)发表了张光明的文章《简析〈蛙声十里出山泉〉──浅议齐白石绘画艺术的‘时空’观》,从“时空”艺术角度分析了这幅画的动机及其在艺术上达到的高度。
文章这样写道:“《蛙声十里出山泉》是齐白石老人的一幅重要作品。
仅这幅画的创作就非同一般。
它是一个文学家和一个书画家在艺术领域对高层次艺术理论的共同探讨。
一次,老舍先生到齐白石先生家做客,他从案头拿起一本书,随手翻到清代诗人查慎行一首诗,有意从诗中选取一句‘蛙声十里出山泉’,想请齐白石先生用画去表现听觉器官感受到的东西。
这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它涉及到艺术上一个深层话题,亦是一个难题。
齐白石了解后,据说经过几天的认真思考。
可见白石老人已经领悟这不是一般的课题,而是让他去触及艺术领域中的更深层课题,这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蛙声十里出山泉艺术鉴赏
蛙声十里出山泉艺术鉴赏《蛙声十里出山泉》是齐白石先生的一幅妙作,那可真是一幅能让你看进去就出不来的画儿呢。
你看这幅画,画面上没有一只青蛙,可你就是能感觉到那蛙声仿佛就在耳边。
这就像是你走进一片森林,虽然没看见鸟儿,但听到那叽叽喳喳的叫声,就知道鸟儿就在周围。
齐白石老爷子就这么神,他没画青蛙,却用别的东西把青蛙的存在表现得淋漓尽致。
画面上只有几抹淡淡的墨色,代表着山溪,溪水从山间蜿蜒而出,那线条流畅得就像山间的精灵在跳舞。
水里呢,有一些小蝌蚪,摇着小尾巴,正顺着溪水欢快地游下来。
这小蝌蚪啊,就像是青蛙派出的小使者,它们的出现就暗示着上游肯定有青蛙在呢。
这就好比你闻到了花香,虽然没看到花,但是你能猜到附近肯定有盛开的花朵一样。
这画的妙处还在于它的意境。
蛙声十里出山泉,可不是光画几只青蛙呱呱叫那么简单。
那是一种感觉,一种你闭上眼睛就能想象到的画面:在一片青山绿水之间,有一条清澈的小溪,小溪两边长满了青草,草丛里藏着数不清的青蛙。
那蛙声啊,从十里之外的地方传来,一路随着溪水飘荡。
你要是在画前站久了,说不定都能感觉到那带着水汽和蛙声的微风轻轻吹在脸上呢。
再看这画的笔墨运用。
齐白石的笔墨就像他的魔法棒,简单几笔,就能勾勒出山水的神韵。
那墨色浓淡相宜,浓的地方像山的厚重,淡的地方像山间的云雾。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看爷爷写书法,他拿着毛笔在宣纸上一挥,简单的笔画就能组合出有力量又有韵味的字。
齐白石画里的山水也是这样,几笔下来,山有了,水有了,意境也出来了。
他用墨的技巧就像是厨师做菜,盐放得刚刚好,多一点太咸,少一点没味。
这画里的墨色就是这样,恰到好处地描绘出了山水和蛙声的世界。
从色彩上看,这幅画虽然主要是墨色,但就是这墨色,却有着千变万化的色彩感觉。
就像我们看黑白照片,虽然没有鲜艳的色彩,但是却能通过黑白灰的层次看到丰富的世界。
这墨色的深浅就像不同的音符,组合在一起就奏响了一曲蛙声十里出山泉的美妙乐章。
欣赏这幅画啊,就像是一场心灵的旅行。
《蛙声十里出山泉》鉴赏
《蛙声十里出山泉》赏析【摘要】《蛙声十里出山泉》其精髓是这幅画和文学有关:一是求画人是老舍先生,画是因文学而生的;其二,画是命题画,是按古代诗家的名句的意思而成画的。
它是一个文学家和一个书画家在艺术领域对高层次艺术理论的共同探讨。
画面上不见一只青蛙,仅仅只有几只活泼的小蝌蚪在汩汩的水流中欢快地游动着,却让人仿佛听到了清脆的蛙声似的。
构思奇特,充满想象力,通过绘画这种静止无声的艺术形式, 观者的感受是由形象引起的无尽的联想从而准确生动的表现一首有声有动、幽默和谐的诗作。
【关键词】画中有诗水墨画齐白石【正文】《蛙声十里出山泉》源于老舍先生给齐白石老人求画信的影印件。
这封信解开了一个大谜团,老舍先生写这封信时,用了两种笔和两种颜色,一种是毛笔写的,另一种是红墨水钢笔写的,这种混搭形式为这封信的价值做了最好的提示,成了揭开一个大谜团的钥匙。
创作简介《蛙声十里出山泉》创作于1951年,是现代画家齐白石老人91岁时为我国著名文学家老舍先生画的一张水墨画。
在该图中,画面上没有蛙,而观众有如闻蛙声之感,而这蛙声也非是即时可“听”见的,而是在山涧后的,十里山泉的溪水中,可感可想的。
白石老人以诗人的素养、画家的天才、文人的气质创造了如此优美的意境,把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准确地表现了诗中的内涵,达到了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高境界。
创作背景老舍先生选了苏曼殊的四句诗句,向齐石老人求画。
老人很漂亮地完成了四幅画作,挂在寓中客厅西墙上,满壁生辉。
老舍先生受了鼓舞,这回找了四句表现难度更高的诗句再度向齐石老人求画,其中最难的就是查慎行“蛙声十里出山泉”和赵秋谷的“凄迷灯火更宜秋”这两句。
查慎行是清朝康熙时期的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著诗万首,被誉为白居易、陆游之后的“那一人”。
老舍先生选中他的《蛙声十里出山泉》诗句也确实是一个妙招。
白石老人经过几天的认真思考,已经领悟这不是一般的课题,而是让他去触及艺术领域中的更深层课题,这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
国画艺术——齐白石的绘画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而举办的中国艺术大展,包括了“齐白石画展”,由这些作品虽难以窥其全貌和最高水准,但也可以看出齐白石艺术之一斑。
齐白石是大器晚成的艺术家,约65到95岁(1927-1957),是他最成熟、最富创造力的30年:题材、体裁、形式、表现手段高度成熟与稳定,作品不仅数量多,且精气弥满。
(1)本文从作品的选材、精神意义、创作机制与风格特色诸方面,对其盛期作品略加分析。
经验世界古往今来的中国画家,所画农村题材之丰富,未有超过齐白石者。
根据远不完全的统计,其作品中,具名花草约80种,蔬果约40种,树木约15种,鱼虫50余种,禽鸟30余种,家畜走兽约15种,工具什物约30种,具名人物鬼神(不算肖像等)50余种,具名山水风景约40种。
上述题材,画家经验过的占绝对多数。
到盛期,现实题材几乎占百分之百。
因此,齐白石画中的世界,基本是一个“经验的世界”(2)。
齐白石一生为家庭生计奔波劳碌,从来就着眼于现实,不沉湎于幻想和虚妄。
晚年画题多源自回忆。
重视直觉经验,是他和临摹画家的根本区别。
有意思的是,这一特色也拉开了他与写生画家的距离;后者常常只强调对景描绘,脱离了直观对象(模特儿)就手足无措。
临摹家和写生家虽然很对立,但在轻视直接经验这点上,却是一致的;他们不是缺乏经验,而是缺乏将昔日经验化为视觉图像和艺术形态的能力或努力。
齐白石画一草一木也联系着自己的经历。
“拟画借山老梅树,呼儿同看故园花”,“隔院黄鹂声不断,暮烟晨露百梅祠”,“借山馆”和“百梅祠”都是他在家乡时的居所,画梅引起的是乡情和“故园”之思,这和“梦绕清溪三百曲,满天风雪一人孤”(边寿民题画梅)的情致是大不同的。
画荷亦如此。
齐白石的家乡多水塘,盛产莲子,种荷、采莲是农家劳动生活的重要内容。
他晚年画荷莲的冲动,大多与这些劳动记忆有关。
画藤亦如此。
齐白石画瓜果菜蔬,相伴随的更是对乡村生活的怀念。
如《题画扁豆》:“篱豆棚阴蟋蟀鸣,一年容易又秋风。
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作品赏析
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作品赏析
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作品赏析
齐白石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其代表作品有许多。
其中,蛙声十里出山泉是齐白石晚年创作的重要作品之一。
此画作风格清新明快,形态简约,富有大自然的韵味,为人们呈现了大自然的美妙之处。
蛙声十里出山泉,即齐白石在晚年创作的一幅画,其画面中心是一群欢腾的小蛙。
画面背景以淡雅的浅黄为底色,用黑线依次勾画出蓝色的小蛙、深棕色的小山和白色的山泉。
就整体画面而言,蛙声十里出山泉虽然采用了传统的国画表现手法,但其画风却十分独特。
究其原因,是齐白石在晚年的创作中将西方绘画理念与中国画传统方式相结合,以达到更加清新、自由且流畅的表现状态。
除了其独特的画风,蛙声十里出山泉的画面内容也十分吸引人。
这幅画极其生动地展现了蛙们活泼欢跃的场景,以及自然山泉的流水声。
这些动物形象都富有鲜明的个性和动感,同时也富有自由、活跃的气息,自然山泉的流水声也跃然于画面之中,随风传到人们耳边,仿佛让人置身大自然的怀抱之中。
此外,蛙声十里出山泉还寓意着多种人生哲理,这些哲理从不同层面上演绎着我们的人生。
比如,画中欢腾的小蛙象征着年轻的朝气蓬勃,自然的山泉则传递着生命的力量,也可以理解为资源的珍惜与生态的保护。
总之,蛙声十里出山泉以鲜明的色彩和富有节奏感的笔触,刻画出了自然界中活泼生动的小蛙和清新流畅的山泉,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和希望的赞美。
最后,我们一定要学会欣赏这幅画品和其中的人生哲理,也要从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去拥抱每一个属于我们的时间和空间。
2019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赏析
(一)作品创作背景:《蛙声十里出山泉》创作于1951年,是齐白石老人91岁时为我国着名文学家老舍画的一张水墨画。
纵129厘米,横34厘米。
老舍与齐白石是一对好朋友。
有一次,老舍先生到齐白石先生家做客。
他从案头拿起一本书,随手翻到清代诗人查慎行的一首诗,有意从诗中选取了一句“蛙声十里出山泉”,然后想请齐白石先生根据这句诗作幅画,用画去表现诗中听觉器官感受到的东西。
齐白石先生欣然接受,但这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它涉及到艺术上一个深层话题。
(据说齐白石先生经过了几天的认真思考)。
最终,齐白石老人凭借自己几十年的艺术修养,以及对艺术的真知灼见,经过深思熟虑,终于完成了任务,创作出了这幅着名的《蛙声十里出山泉》。
齐白石把‘蛙声’这一可闻而不可视的特定现象,通过酣畅的笔墨表现出来。
(二)作品内容介绍:简略的笔墨在一远山的映衬下,从山涧的乱石中泻出一道急流,未画青蛙,只画几只蝌蚪在逆水游动,旁边是山石。
六只蝌蚪在急流中摇曳着小尾巴顺流而下,它们不知道已离开了青蛙妈妈,还活泼地戏水玩耍。
人们可以从那稚嫩的蝌蚪联想到画外的蛙妈妈,因为失去蝌蚪,它们也在大声鸣叫。
虽然画面上不见一只青蛙,都使人隐隐如闻远处的蛙声正和着奔腾的泉水声,演奏出一首悦耳的乐章,连成蛙声一片的效果。
白石老人以诗人的素养、画家的天才、文人的气质创造了如此优美的意境,把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准确地表现了诗中的内涵,达到了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高境界。
”这正切合了“蛙声十里出山泉”这句诗的意境。
(三)作品特点:1、以形写神齐白石先生在创作这幅画时,并非仅仅将对象的外形在画面上进行惟妙惟肖的再现,而是紧紧的抓住对象的性格,把它反映出来。
画面中山川、河流、蝌蚪无不生动鲜活。
而齐白石先生着重的是通过画面本身的生动,让观者体会到无法听到的水声及蛙声。
显然齐白石先生是经过了深入的、准确的分析,所以对于所画的对象就能够非常熟悉,充分地体会和掌握对象的特殊本质及其特征,作画的时候,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到表现的对象中去,迁想妙得,提笔一挥,才能够把对象的形和神真实生动的表现出来。
《蛙声十里出山泉》赏析——高中美术欣赏课对学生兴趣的激发
《蛙声十里出山泉》赏析——高中美术欣
赏课对学生兴趣的激发
《蛙声十里出山泉》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画家李可染的一幅作品,作品以一只极其优美的蛙声为中心,围绕着水和山的自然元素,描绘出一幅优美的画面。
作品采用了古典写意画的元素,把山水结合在一起,表达出一种清新的气息,把山水景物描绘得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
《蛙声十里出山泉》的一个重要特色是它的笔触细腻,画面上的树木,山峦,水流等元素均具有细腻的线条,使画面显得活泼而生动,令人生动地感受到自然的美。
此外,作品中还有大量的色彩变化,从淡蓝色到深绿色,从浅绿色到深红色,它们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使观者流连忘返。
《蛙声十里出山泉》的出现,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份自然的情怀,而且也为美术课程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路。
高中美术欣赏课程的教学内容较为丰富,可以让学生们更好的接触到艺术,更加深入的了解艺术,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和能力。
如果将《蛙声十里出山泉》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可以引起学生们对艺术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们对美术课程的热情,更好的发展美术兴趣和能力。
《蛙声十里出山泉》是一幅优美的画作,它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绚丽多彩的色彩,把自然的美景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们融入其中,感受到自然的情怀。
它的出现,也为我们的美术教
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可以激发学生们对美术的兴趣,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美术能力。
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的观后感200字
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的观后感200字
齐白石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画家,他的作品以写意花鸟为主,以
其清新脱俗、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而广受赞誉。
而他的代表作之一
《蛙声十里出山泉》更是被誉为中国画中的经典之作。
这幅作品以蛙
声和山泉融合的方式,表现了生动的山水画意象。
画家通过简练的线
条和淡雅的色彩,展现出一幅活灵活现的画卷,让人仿佛听到了蛙声
悠悠,感受到了山泉清澈。
在观赏这幅作品时,我深深感受到了齐白石先生在所作画的时候
所融入其中的情感和用心。
他通过对自然的精心观察和揣摩,并结合
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理解,呈现出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而蛙声十
里出山泉的画面,更是将自然界中微妙的声音与景象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人不仅仅是在观赏画作,更是在感受自然的生机和美好。
通过这幅作品,我感受到了齐白石先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艺术的
执着。
他不仅仅是在画布上描绘了山川河流,更是在画作中融入了自
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使他的画作在世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使他的艺术成就得以延续至今。
在当今社会,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往往忽略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而齐白石先生的《蛙声十里出山泉》就像一面镜子,让人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对自然的态度。
希望人们能够从中汲取灵感,重新审视自然,感受自然的美好,从而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千里江山图和蛙声十里出山泉赏析
千里江山图和蛙声十里出山泉赏析1、千里江山图赏析:《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王希孟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值得一提的是,《千里江山图》画卷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
比《清明上河图》还要宽2倍、长2倍(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此画本无名,后因乾隆提诗“江山千里望无垠”故后世称为“千里江山图”。
该作品以长卷形式,立足传统,画面细致入微,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图,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等静景穿插捕鱼、驶船、游玩、赶集等动景,动静结合恰到好处。
在该作品人物的刻画上,极其精细入微,意态栩栩如生,飞鸟用笔轻轻一点,具展翅翱翔之态。
《千里江山图》画卷,不仅代表着青绿山水发展的里程;而且,集北宋以来水墨山水之大成,并将创作者的情感付诸创作之中。
《千里江山图》虽属于写意之作,但不乏工美佳作,表现了青年画家具有严谨的生活态度。
《千里江山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2、蛙声十里出山泉赏析:齐白石老人一生最有名的画要数《蛙声十里出山泉》。
自一九五一年问世以来,此画属于老舍家已过去了整整六十二年。
今年,经过四位子女的一致同意,决定拿出来献给国家,让它成为公众的财产,由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现代文学馆保管。
关于这幅画有许多故事。
核心是这幅画和文学有关。
一是求画人是老舍先生,画是因文学而生的;其二,画是命题画,是按古人诗家的名句的意思而成画的,是文学和美术的共同产儿。
1951年,老舍选了苏曼殊的四句诗句,向齐老人求画。
老人很漂亮地完成了四幅画作,裱出来之后,挂在寓中客厅西墙上,满壁生辉。
老舍先生受了鼓舞,找了四句表现难度更高的诗句再度向老人求画,其中最难的就是查初白“蛙声十里出山泉”。
查初白是清康熙时期的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著诗万首,被誉为白居易、陆游之后的“那一人”。
老舍先生在求画的同时,居然主动提供了绘画的构思。
其中关于怎么画《蛙声十里出山泉》,老舍先生用红毛笔写到:“蝌斗四五,随水摇曳;无蛙而蛙声可想矣”。
在鉴定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可以侧重使用的方法
在鉴定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可以侧重使用的方法嘿,朋友们!咱今儿来聊聊怎么去鉴定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这幅画呀!你瞧,这画就像一个神秘的小世界,等着咱去探索呢。
咱先从那画面的布局说起吧。
就好像你走进了一个奇妙的山谷,那山石的走势,那水流的蜿蜒,是不是感觉特别自然流畅?要是布局乱七八糟的,那肯定不对劲呀!这就好比你去一个陌生的地方,路都七拐八弯没个条理,你肯定觉得不舒服,对吧?再看看那小蝌蚪。
哎呀呀,那些小蝌蚪就像一群小精灵在水里欢快地游着。
它们的形态、大小、疏密,都有讲究呢!如果小蝌蚪画得呆板无神,那可就不是齐白石的风格啦。
这就跟咱看小朋友玩耍一样,活泼灵动的才可爱呀!还有那墨色和色彩呢!齐白石的用墨那叫一个绝,浓淡相宜,层次分明。
就好像一首优美的音乐,有高有低,有轻有重。
要是墨色都糊成一团,或者颜色特别刺眼,那能是真迹吗?这就好像一道菜,盐放多了或者调料搭配得不对,那味道能好吗?咱也得感受感受那画里的意境啊!《蛙声十里出山泉》,虽然画面上没有青蛙,但是你能感觉到那蛙声仿佛就在耳边回荡。
这多神奇呀!要是你看一幅画,啥感觉都没有,那能是大师之作吗?这就跟听音乐一样,好的音乐能让你沉浸其中,感受到各种情感呢。
说到这里,我想起之前看到过一些仿品,那差距真不是一点点。
就好像真的宝石和玻璃球,咋看都不一样啊!咱鉴定的时候可不能马虎,得睁大了眼睛仔细瞧。
总之呢,鉴定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就像是一场有趣的冒险。
你得用心去体会,去感受,去发现那些隐藏在画面里的小秘密。
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领略到这幅画的魅力呀!可不是随便看看就能懂的哟!相信大家多看看,多琢磨,肯定能成为鉴定的小高手呢!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分析中国画《蛙声十里出山泉》
分析中国画《蛙声十里出山泉》《蛙声十里出山泉》是我国现代著名画家齐白石的一幅中国画。
齐白石,湖南湘潭人,是我国现代杰出的书画家和篆刻家。
齐白石年轻时曾做过雕花木匠,后学书画篆刻,成就斐然,建国后曾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齐白石擅长画花鸟、草虫,偶尔也画山水、人物。
齐白石艺术的最重要的成功之处,是将质朴天真的劳动人民的情感与传统的文人画形式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其绘画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
《蛙声十里出山泉》是齐白石晚年为我国大文学家老舍画的一张水墨画。
诗句是老舍指定的——“蛙声十里出山泉”,通过绘画这种静止无声的艺术形式来表现一句有声有动的诗,这本来是个难题。
但是,熟悉生活和自然的白石老人经过一番“匠心独运”,最终创作出了这幅水墨杰作。
画面上,一组山谷间,泉水汩汩地自远处来,几只活泼的小蝌蚪正顺着水流欢快地游动着,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
寥寥几笔的水纹,更使人感受到自然界生命不息的活力。
画中并没有画青蛙,但是观众自然会想到蛙和蛙的叫声,似乎那蛙声随着水声由远而近……真是画中有画,画外还有画,使人产生浮想联翩,真是绝妙之至的构思!欣赏此画,我们的思维与激情随着画面各种元素的展开而构建各种意境。
画内,几只活泼的小蝌蚪随着幽谷中奔流的山泉一路欢快地顺流而下;画外,蛙声悠扬,泉水叮咚,共走出优美动人的旋律。
让人不禁联想到“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诗意。
讲究诗情画意是中国画的优良传统,我们的前贤曾经运用这种手法取得了高度的成就。
但是,诗情画意不是轻易可得到的,它要求画家有丰富的想象力,有多方面的生活经验和艺术实践经验。
齐白石若没有童年的乡村生活,对青蛙、蝌蚪、蜻蜓、螃蟹、鱼虾等有仔细深入的观察,是很难画出这生动的画来,以文人画的笔墨,表现充满劳动者的情绪,这正是白石老人的伟大之处。
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观后感200字
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观后感200字
齐白石是中国著名的画家,他的作品《蛙声十里出山泉》堪称传世之作。
这幅作品描绘了一只蛙在池塘中呱呱作响的场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而山泉则是蛙声的源头,使得整幅作品更加具有诗意和意境。
首先,这幅画作给人一种清新而明朗的感觉。
蛙声悠扬,仿佛跃动在画面之上,使人不禁联想到明澈的泉水和青葱的山林。
齐白石以其独特的技艺勾勒出了水韵和气息,使得整幅作品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和乐趣。
其次,这幅作品展现了齐白石对自然的敏锐感知和艺术表现力。
他抓住了蛙声和山泉这一瞬间的情感和意境,用笔墨将其完美地呈现在纸上。
这种对自然的描绘不仅体现了他对艺术的执着和追求,也展现了中国画的魅力和韵味。
再者,这幅作品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反思。
蛙声十里,蛙声的美好和动人之处正是因为它是来自自然的声音,它是对自然和生命的赞颂。
而山泉作为蛙声的源头,则是整幅画作的灵魂所在。
这正是齐白
石向我们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也呼吁人们应当重视自然,保护环境,珍惜生命。
总的来说,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是一幅具有深刻内涵和
艺术价值的作品。
它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描绘和赞美,更是对人与自然
和谐相处的思考和呼吁。
希望我们能够从中汲取力量,珍爱自然,珍
惜生活,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蛙声十里出山泉水墨画美术鉴赏讲课微格教学设计ppt
THANKS
谢 谢 观 看
肆
作
品
意
义
与
影
响
第 肆 章
作品意义与影响
中国水墨画,除了水墨精神,还 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情感,追求 和品位。白石老人以诗人的素养、 画家的天赋、文人的气质,创造 了一个神奇美妙的意境,把诗情 画意融为一体,准确地表现了中 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最 高境界。这幅画,不但蜚声海内 外,被印成邮票,还留下了这段 在文坛画界广为传颂的佳话。
蛙声
十里
出山 泉
试讲人:
壹 创 作 背 景
第 一 章
创作背景
有他人一白老蝌随无而一查句石从蚪 水 蛙舍蛙次慎“先案四摇,提 可蛙,行生头五曳醒响声老的根拿,,:矣十舍一据起。里先首这一出生诗句本山到,诗书泉齐有 作,”
白 随 意 , 幅
石 手 从 然 画
先 翻 诗 后
生 到 中 想
家 清 选 请
做齐客白。石 代老诗人 凭 取艺了术 的 齐著 名 的
先 借 真 《
生 自 知 蛙
经 己 灼 声
过 几 见 十
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十 , 里
几 年 终 出
天 的 于 山
的 艺 完 泉
认 术 成 》
真 修 创 。
思 养 作
考 , 出
, 以 了
最 及 这
终 对 幅
,
贰 作 品 内 容
第 二 章
叁 作 品 赏 析
第 三 章
作品赏析 1.表现手法
2.笔墨
3.意境
作品赏析
齐白石先生在创作这幅画时,并非仅仅将对 象的外形在画面上进行惟妙惟肖的再现,而 是紧紧的抓住对象的性格,把它反映出来。
岭南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蛙声十里出山泉》赏析PPT
画里面有青蛙吗? 那为什么会有“蛙 声”?
作者画蝌蚪的目 的们在泉 水中快乐地游走, 却没意识到自己离 妈妈有多远。
但是小蝌蚪的 妈妈青蛙,看不见 自己的孩子会怎么 样?
画家为什么要 把蝌蚪画在这么长 的一条溪水里游?
这条溪水有什 么特点?
近大远小,突 出空间感,让人觉 得很长。
泉水也有流水 声,会不会覆盖青 蛙妈妈的叫声?为 什么?
母亲寻找孩子 焦急的声音,不管 相距多远都能传遍 千里。
作者齐白石, 为这幅画赋予了声 音。
请你用一句诗 概括这幅画的意境。
此时无声胜有声
谢谢观赏!
考考你
野水无人渡, 孤舟尽日横。
这句诗创作 成画,要不 要画人?
野水无人渡, 孤舟尽日横。
这是宋代,画 院选拔人才的一道 考题。
入选的那幅画 恰好是画了人的。
一个吹笛的船 夫卧于孤船,没有 乘客要渡船。
用“有”衬托 “无”的高妙手法。
今天我们来欣赏 一幅用“无”衬托 “有”的画作。
蛙声十里出山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画赏析:《蛙声十里出山泉》
《蛙声十里出山泉》是现代绘画大师齐白石的代表作之一,是公认的杰作,是齐白石91岁时为我国著名文学家老舍画的一幅水墨画。
诗句是由老舍指定的。
齐白石老人画“蛙声十里出山泉”这个命题时还上运用了这种特殊的联想手法。
恰到好处。
在该图中,画而上没有蛙,而观众有如闻蛙声之感。
而这蛙声也非是即时可“听”见的,而是在数周后的,十里山泉出山的溪水中。
这是绝妙之至的构思。
作品简介:
现代画家齐白石作。
纸本水墨,纵129厘米,横34厘米。
创作背景:
《蛙声十里出山泉》作于1951年,已收入《齐白石全集》中。
过去曾有许多评论文章对此进行评论,但多从画内与画外的关系方面找原因、寻论据,有人把这幅作品与宋代画院的考题相提并论,还有许多诸如此类的评说常见于文人墨客的趣谈之中,都难真正寻求到这幅杰作的艺术真谛。
诗情画意是中国画的优良传统,我们的前贤曾经运用这种方法取得了高超的成就。
诗情画意不是轻易可得到的。
在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中,诗情画意榫凿相吻,水乳交融,充满了浓郁的艺术魅力。
对于蛙声十里出山泉有一首诗:萤火一星沿岸草,蛙声十里出山泉。
新诗未必能谐俗,解事人稀莫浪传。
作品赏析:
《美术之友》(1998年第四期)发表了张光明的文章《简析〈蛙声十里出山泉〉──浅议齐白石绘画艺术的‘时空’观》,从“时空”艺术角度分析了这幅画的动机及其在艺术上达到的高度。
文章这样写道:“《蛙声十里出山泉》是齐白石老人的一幅重要作品。
仅这幅画的创作就非同一般。
它是一个文学家和一个书画家在艺术领域对高层次艺术理论的共同探讨。
一次,老舍先生到齐白石先生家做客,他从案头拿起一本书,随手翻到清代诗人查慎行一首诗,有意从诗中选取一句‘蛙声十里出山泉’,想请齐白石先生用画去表现听觉器官感受到的东西。
这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它涉及到艺术上一个深层话题,亦是一个难题。
齐白石了解后,据说经过几天的认真思考。
可
见白石老人已经领悟这不是一般的课题,而是让他去触及艺术领域中的更深层课题,这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而对这样的考验,白石老人凭借自己几十年的艺术修养,以及对艺术的真知灼见,经过深思熟虑,终于完成了任务,把“蛙声”这一可闻而不可视的特定现象,通过酣畅的笔墨表现出来。
当老舍先生打开齐白石的画看完之后,高兴得拍案叫绝。
只见老人用简略的笔墨在一远山的映衬下,从山涧的乱石中泻出一道急流,六只蝌蚪在急流中摇曳着小尾巴顺流而下,它们不知道已离开了青蛙妈妈,还活泼地戏水玩耍。
人们可以从那稚嫩的蝌蚪联想到画外的蛙妈妈,因为失去蝌蚪,它们还在大声鸣叫。
虽然画面上不见一只青蛙,都使人隐隐如闻远处的蛙声正和着奔腾的泉水声,演奏出一首悦耳的乐章,连成蛙声一片的效果。
白石老人以诗人的素养、画家的天才、文人的气质创造了如此优美的意境,把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准确地表现了诗中的内涵,达到了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高境界。
”还有一种说法是:画青蛙,只画几只蝌蚪逆水而游动,旁边是山石。
据说这是老舍出题,有好多画家参与,最后公认齐白石的最好。
为什么呢?原来,欣赏艺术作品(包括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都离不开鉴赏者的生活经验,人们依据作品所寄托的意象,也就是画面的形象,唤起生活积累,展开联想和想象,从中就会感受到一种艺术美,将画面还原成生活现实。
具体来说,由画面上那几只蝌蚪,我们想到,蝌蚪是青蛙的卵变成的,自然就想起青蛙;青蛙在交配前,都有一段谈情说爱的日子,他们不停鸣叫,这就是“听取蛙声一片”。
所以说,没有青蛙就没有蝌蚪,换句话说,有蝌蚪必定有青蛙。
专家评说:
认真分析齐白石先生在艺术领域达到的境界,主要表现在他不是直接去描写那些鼓腮鸣叫的青蛙,这说明白石老人对待诗与画的表现功能是掌握和运用得十分准确的。
在对“远山”、“山涧”、“急流”、“蝌蚪”的处理上,齐白石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驾驭得游刃有余。
由于齐白石对“时”、“空”领域的熟练掌握,才在画面上表现那样胜似闲庭信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