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比的意义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 第四单元 第1课时 比的意义 》人教版 (5)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 第四单元 第1课时 比的意义 》人教版 (5)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四单元第1课时比的意义》人教版 (5)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第1课时主要讲解比的意义。

比是数学中基本的数量关系之一,它用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意义,并能够运用比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

但是,对于比的意义和应用,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比的概念,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比的运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能够正确地写出比;2.让学生能够运用比来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比的概念的理解;2.比的写法;3.比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比的意义;2.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比的规律;3.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情境图片和问题;2.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3.准备练习题和作业。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图片,如篮球比赛中的得分比较,引导学生关注比的概念。

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比?比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一些生活中的比,如身高比、体重比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比的形式。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即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练习写比。

例如,给出两个人的身高,让学生写出他们的身高比。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比的读法和写法。

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来解决。

例如,一家商店将一件商品的价格降低了10%,问降低后的价格与原价的比例是多少?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1课时比的意义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1课时比的意义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1课时比的意义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很荣幸地为大家分享我的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1课时“比的意义”。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4单元的第1课时,即比的意义。

在这一课时中,学生将学习比的定义、比的性质以及比的应用。

我们将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比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定义和性质。

2. 能够运用比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比的定义和性质,难点是运用比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实例。

2. 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讲解。

3. 练习题:用于随堂练习和巩固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实例,例如足球比赛中的得分比,引导学生思考比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比的定义和性质,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

3.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比的计算和应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比的定义:比是两个数相除的结果,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比的性质:1.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2. 比的前项和后项交换位置,比值不变。

七、作业设计a) 8:12b) 15:20c) 9:15答案:a) 2b) 1.25c) 0.62. 题目:解决实际问题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小明和小红的苹果数量之比是多少?答案:小明和小红的苹果数量之比是3:5。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学生可以进一步学习比的扩展知识,例如比例和比例尺的概念,以及比例的应用。

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比的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我们重点关注,并对其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一、教学内容的引入在教学内容的引入部分,我选择了一个实例,即足球比赛中的得分比,来引导学生思考比的概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第1课时《比的意义》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第1课时《比的意义》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第1课时《比的意义》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比的意义》是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意义,并能够正确地写出比,求比值。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比,理解比的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比例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在求比值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意义。

2.培养学生能够正确地写出比,求比值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意义,能够正确地写出比,求比值。

2.教学难点:求比值的方法,以及如何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比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

2.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主动探索比的概念和求比值的方法。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教学卡片、练习题等。

2.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用于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小明身高1.5米,小红身高1.2米”,引导学生认识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教学卡片,展示一些比的例子,如“2:3”、“4:5”,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比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进行一些比的练习,如写出相应的比,求出比的比值等。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对比的理解。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比的概念进行解答,如“一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60公里,另一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80公里,两辆汽车的速度比是多少?”等问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第四单元 第1课时 比的意义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第四单元 第1课时 比的意义

第四单元比课题第一课时比的意义课型新授课内容分析本节课我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理解了比的意义,掌握了比的各部分名称以及求比值的方法。

教学中我时常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在理解的基础上弄清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提高他们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法、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以及求比值的方法,探索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掌握比的意义的本质。

过程与方法在自主学习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分析、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以及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明确比与比值的区别。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媒体选择PPT教学活动提问,师生讨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比”课件展示教科书P48上方描述及图片。

师:杨利伟在太空展示的两面旗都是长15cm,宽10cm。

比较它们长和宽的关系,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预设1:相差关系的两个问题:长比宽多多少厘米?宽比长少多少厘米?预设2:倍数关系的两个问题:长是宽的多少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师:关于长和宽之间的倍数关系,除了用除法表示之外,还有一种表示方法。

那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一种新的数学比较方法——比。

(板书课题:比的意义)【设计意图】利用“神舟”五号升空这一现实素材自然地引出“比”,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可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探究新知,认识“比”1.同类量的比。

师: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都是长15cm,宽10cm。

怎样用算式表示它们长和宽的倍数关系?预设1:可以用“15÷10”表示长是宽的多少倍。

预设2:也可以用“10÷15”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师:刚才我们用“15÷10”表示长是宽的多少倍,也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 比-第1课时 比的意义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  比-第1课时 比的意义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比-第1课时比的意义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比-第1课时比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学会写比,并能求出比值。

教材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比的存在,感受比的应用价值。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小数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比的概念和应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让学生感受比的存在,理解比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知道比的写法。

2.让学生学会求出比的比值。

3.让学生感受比的应用价值,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比的概念的理解和比的写法。

2.求比的比值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比的存在,理解比的意义。

通过启发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探究比的写法和求比值的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比的概念、比的写法、求比值的方法等。

2.教学素材:生活实例、练习题等。

3.学习小组:分组,每组选一个组长。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小明身高1.5米,小红身高1.2米,请问小明比小红高多少?”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比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比的定义和写法,如“比是两个数相除的结果,比的写法是前面的数除以后面的数,例如2除以3可以写成2:3”。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

操练(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求出比的比值。

例如,“一辆汽车的速度是60千米/小时,另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小时,请问哪一辆汽车的速度更快?”巩固(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游戏或活动,让学生巩固比的概念和求比值的方法。

《比的意义》教案优秀5篇

《比的意义》教案优秀5篇

《比的意义》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这5篇《比的意义》教案是来自于作者的比的意义教案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比的意义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能依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概括等能力,让学生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的方法,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说出下列每组数量之间的关系。

(1)速度时间路程(2)单价数量总价(3)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2.引入新课。

上面是已经学过的一些常见数量关系,每组数量中,数量之间是有联系的,存在着相依关系。

当其中有一个量变化时,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研究和认识这种变化规律。

今天,先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

(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1.教学例1.出示例l。

让学生计算,在课本上填表,并思考能发现什么。

指名口答,老师板书填表。

让学生观察表里两种量变化的数据,思考:(1)表里有哪两种数量,这两种数量是怎样变化?(2\\)长方形的面积随着那种量的变化而变化的?你能看出它们变化的特点吗?(3)分别找出面积与款项对应的数,面积与宽的比各是几比几?比值各是多少?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得出:(1)表里的两种量是长方形的宽与面积(长与面积)。

宽与面积(长与面积)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面积随着宽(长)的变化而变化。

(2)宽(长)扩大,面积也扩大;宽(长)缩小,面积也缩小。

(3)可以看出它们的变化规律是:面积与宽(面积与长)比的比值总是一定的。

(板书:面积和宽比的比值一定)因为面积和宽(面积与长)对应数值比的比值都是5(2)。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第1课时《比的意义》集体备课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第1课时《比的意义》集体备课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第1课时《比的意义》集体备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比的意义》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读写方法,以及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为后续学习比例、百分数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除法、分数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学习本节课时,学生可能对比的概念和意义理解不够深入,对比的读写方法也可能会产生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读写方法,能够正确地写出比的各部分名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读写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以及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案例分析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学卡片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比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理解比的含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解决共同遇到的问题。

4.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理解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5.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比在生活中的意义。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比的各部分名称:前项、后项、比值比的读写方法:前项比后项 = 比值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 比的意义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 比的意义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比的意义人教版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比的意义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主要涵盖第1课时“比的意义”这一部分。

具体包括:1.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理解比的概念。

2. 掌握比的意义,能正确写出比,并能进行化简。

3. 能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写法和化简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写出比,并能进行化简。

2. 教学重点:掌握比的概念,能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2. 学具:练习本、笔、尺子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两杯液体,一杯是50毫升的水,一杯是100毫升的糖水,让学生比较哪一杯更甜。

2. 概念讲解:教师讲解比的概念,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用比来表示。

比的形式为a:b,其中a和b为两个数,a称为比的前项,b称为比的后项。

3. 写比和化简比:教师引导学生写出比,并进行化简。

例如,教师给出一个比5:8,让学生写出它的前项和后项,并思考如何化简这个比。

4.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如:小明的身高是1.5米,小华的身高是1.2米,写出他们的身高比,并化简。

5. 随堂练习:6. 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出示一个问题,如:一瓶饮料有240毫升,喝掉了一半,还剩下多少毫升?学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比的概念:前项: a比号::后项: b化简比:6:9 = 2:312:18 = 2:38:12 = 2:3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作业答案:(1)10:15 = 2:3;18:27 = 2:3;14:21 = 2:3。

(2)360 × (1 1/3) = 240毫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比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能正确写出比,并能进行化简。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4单元《第1课时 比的意义》人教版 (共16张PPT)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4单元《第1课时  比的意义》人教版 (共16张PPT)

被除数
÷
分 数
分 子


前 项

除 数

分 母
分数值




2. 比与分数、除法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但又 有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种数,比 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它们各有不同的意 义。所以在说它们之间关系的时候,要说“相 当于”,而不能说“等于”或“是”。
课堂练习
1.小敏和小亮在文具店买同样的练习本。小敏买 了6本,共花了1.8元。小亮买了8本,共花了2.4 元。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第4单元 比
第1课时 比的意义
学习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会正确写出两个数 倍比关系的对应比,并能联系实际,应用比 的意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学会比的读写法,认识比的前项、 比号和后项;掌握求比值的方法,会正确求 比值。
3.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明白 比的后项不能是零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 间是相互联系的。
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例如:
15 ∶ 10 = 15 ÷ 10 = 2 3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
……
…… …… ……
前比 后 项号 项
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
比 表示。 值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
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例如:15∶10也
可以写成
15 10
,仍读作“15比10”。
归纳新知
1.
除 法
再见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 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 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 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第1课时比的意义

第1课时比的意义
3.判断 (1)只有单位名称相同的数量才可以写成比的形式,单位名称不同的数量不能 写成比的形式。( ) (2)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 ) (3)足球比赛中的比分有2:0,说明比的后项可以是0.( )
4. 求比值。
8:4 =
0.6:0.3 =
3:( )=24 4:( )=15
四、课堂小结
÷
分 数
分 子


前 项

除 数

分 母
分数值




三、巩固练习
1、3÷5写成比的形式( ),前项是( ),后 项是( ),比值是( )。
2、根据下列信息写出比。 六(九)班共有48名同学,其中男生20人,女生 28人。 女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 )。 男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 )。
三、巩固练习
第 4 单元

第 1 课时 比 的 意 义
一、复习导入
宽:10米 长:15米 怎样用算式表示关于长和宽的数量关系?
一、比的意义
比的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一、一、同类量的比和不同类量的比
你认为能用比来表示二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吗?
(1)第一小组有男生5人,女生4人。 (2)一瓶果汁中有1份果汁,5份水。 (3)小明妈妈买了4斤苹果共12元。 (4)小红5分钟算了50道口算题。 (5)小军买了5本日记本,一共花了20元。
同学们,这节课你收获了 什么?
小结:不仅两个同类量可以用比表示,不同类的两个量也可 以用比来表示。
二、探究新知
自主探究课本49页,探究问题:
1、比的读法和写法? 2、比各部分的名称,比值的表示形 式有几种? 3、比的表示形式有几种?

六年级数学上册4 比第1课时 比的意义

六年级数学上册4 比第1课时 比的意义

4 比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比的意义与基本性质,求比值与化简比,比的应用。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

从学习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到学习比的意义、比的化简、比的应用,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实际操作和合作交流中体会生活中存在两个数量之间比的关系,理解比的意义,鼓励学生运用合理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注重提供多种情境,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的过程。

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比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为后面学习百分数和正、反比例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

3.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可以用不同的策略,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1)比的意义1课时(2)比的基本性质1课时(3)按比分配1课时(4)练习课1课时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主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与探索,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探索数学的兴趣。

第1课时比的意义课题比的意义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节课知识点比较多,但是难度不大,因此根据六年级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设计如下:1.借助情境,引入新知。

结合教材选取的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这个内容引入本课,使学生对相关问题产生思考。

2.探索规律,揭示意义。

借助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中的数学知识,让同类量数据和非同类量数据处在同一平台上,用除法搭桥,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理解、掌握比的意义。

3.自学合作,丰富知识。

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组织学生通过自学及合作探究,总结出“比”的读、写法及各部分名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比较发现,建立联系。

结合板书,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掌握比与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弄清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比的意义说课稿

比的意义说课稿

比的意义说课稿一、引言比是人类思维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比较可以匡助我们理解事物的异同、优劣以及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在教育教学中,比的意义也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比的意义在教学中的作用。

二、认识比的意义1. 匡助学生理解知识通过比较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与差异,可以匡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比如,在教授数学中的几何图形时,通过比较不同图形的特点,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关系。

2. 激发学生思维比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判断力。

通过比较,学生可以主动思量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进行推理和论证。

这种思维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评思维比较可以匡助学生培养批评思维,学会辨别事物的优劣和真伪。

通过比较不同的观点、不同的解决方法,学生可以学会分析问题,判断事物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这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三、比的方法和技巧1. 对照法对照法是最常见的一种比的方法,通过将两个或者多个事物进行对照,找出它们的相似点和差异点。

对照法可以匡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事物的特点和规律。

2. 类比法类比法是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类比,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点和联系。

类比法可以匡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中,提高学习的效果。

3. 比喻法比喻法是通过运用比喻的手法,将一个抽象的概念或者事物与一个具体的形象进行比较,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比喻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四、比的实践案例1. 数学教学中的比在数学教学中,比的方法时常被运用。

比如,在教授分数的概念时,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分数的大小和大小关系,匡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语文教学中的比在语文教学中,比的方法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比如,在教授作文写作时,可以通过比较不同作文的优点和不足,匡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3. 科学教学中的比在科学教学中,比的方法可以匡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和现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第1课时 比的意义(课件)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第1课时 比的意义(课件)

探索新知
(二)不同类量的比 “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做圆周运动, 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km。
问题:1.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 用算式怎样表示?
2. 42252÷90求出的是什么?它表示哪两个量的比?
探索新知
路程和时间是不同类的两个量,不同类的两个量也可以用比来表示。
学校国旗旗杆的高是15米,国旗的高是80厘米,国旗的高度和 旗杆高度的比是多少?
15米=1500厘米
80:1500
答:国旗的高度是150厘米,旗杆高度的比是80:1500。
探索新知
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除了用除法算式来表示,还 可以用比来表示。
用除法表示
长是宽的多少倍: 15 ÷10 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10 ÷15
用比表示 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 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探索新知
长和宽的比,宽和长的比,都是两个长度的比,相比的两 个量是同类的量。
要点提示
比是有顺序的,比中前、后两个量不能交换位置。
02新课精讲
探索新知
探究点 1 认识比及比的意义 (一) 同类量的比
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 升空。在太空中,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 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探索新知
10cm
15cm
15cm
问题:1. 你们知道这两面旗子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吗? 2.怎样用算式表示它们长和宽之间的倍数关系? 3.长和宽的比与宽和长的比怎样表示? 4.这两个比一样吗?都是长与宽进行比较,有 什么不同?
元。小亮买了8本,共花了2.4元。小敏和小亮的练习本数之比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 3∶ ( ) =24 8 4
( 4 ) ∶8=0.5
2.填空。 (1)鸡有80只,鸭有100只,鸡的只数和鸭的只 数的比是( 80∶100 ),比值是( 4/5)。 (2)三好学生占全班人数的1/7,三好学生与全班 人数的比是(1∶7)。 (3)小李5小时加工60个零件,加工个数与时间 的比是(60∶5),比值是( 12 )。 (4)一本书读了55页,还剩45页没有读,已读的 页数与总页数的比是(55∶100),比值是( 11/20 )。
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 :”是比号
15比10记作15∶10
读作“比”
10比15记作10∶15
42252比90记作42250∶90
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
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比的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2、比号是怎么书写的? 3、比值中的读法
一、新课导入
2003年10月15日, 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 舟”五号顺利升空。在太 空中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 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 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 民共和国国旗。
二、探索新知
10cm
15cm
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都是长15cm, 宽10cm。怎样用算式表示它们长 和宽的倍数的关系?
自我评价(你能得几个智慧果)
2.我上课非常认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得 3.我能动手操作,并在操作中动脑思考。得
4.我能与同学相互交流,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得
三、巩固提高
1.小敏和小亮在文具店买练习本。小敏买6本, 共花了1.8元。小亮买了8本共花了2.4元。 小敏和小亮买的练习本数之比是( 6 )∶ ( 8 ), 3 比值是( 4 ) ;花的钱数之比是(1.8) ∶ (2.4) , 比值是( 3 ) 。
3 15 : 10 = 15 10 = 2
前 比 后 项 号 项 比 值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能除尽时也可以 用小数表示,能整除时就用整数表示。
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联 系 比 前项 比号 ÷ — 后项 除数 比值 商
除法 被除数
分数
分子
分 母 分数值
比的后项可以是 0 吗?为什么?
区 别:
可以用“15÷10”表 示长是宽的多少倍。
也可以用“10÷15”表 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这两个关系都是用除法来表示的,比较这
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除了除法,还有一
种表示方法,即“比”。可以说成是长和
宽的比是15比10,或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 350km的高空做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 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km。
①意义不同:比表示两个量(或数)的一种关 系;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则是一个数。 ②表示方法不同:作为一种运算,除法算式不能 用分数表示;比可以用分数表示;但分数不一 定表示两个量的比。 ③结果表达不同:除法一般要求出商;比只有要 求计算比值时才通过计算求出商;而分数本身 就是一个数值,无需计算。
1.本节课我自学的非常认真。 得
3.判断。 (1)比的前项和后项可以是任意数。( ×)
(2)3∶8可以写成3/8,比值是2。( × )
(3)6∶5读作6比5,也可以读作五分之六。(√)
四、课堂小结
3 15 : 10 = 15 10 = 2
前 比 后 项 号 项 比 值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五、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第1课时 比的意义
【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 写及其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明确 分数、除法和比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 握求比值和比的未知项的方法。
自学提示
自学数学书第48页和49页的内容,并认真完成以下的几个 问题 1、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成比。两个数的比表示两 个数( )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理 解了比的意义,掌握了比的各部分名称 以及求比值的方法。教学中我时常鼓励 学生动脑思考,在理解的基础上弄清比 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使学生掌握知识 系统化,提高他们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