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初高学习]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时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2023)必修一知识点梳理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2023)必修一知识点梳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一、大气的组成1、大气的概念:大气是指地球周围聚集的一层很厚的大气分子,称之为大气圈。
是由多种气体、固体杂质和水汽混合而形成。
2、低层大气的组成及作用组成成分作用干洁空气氧气维持人类及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参与有机物的燃焼、腐败、分解氮气生物体的基本成分二氧化碳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影响大气温度水汽水汽的固、液、气三态转化,产生了一系列天气现象固体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二、大气垂直分层(比较重要)大气分层高度特点与人类关系气温的垂直变化空气运动特点高空大气平流层顶至2000 ~ 3000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平流层对流层顶至50 ~ 55千米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大气下冷上热,因而大气结构平稳,天气晴朗以水平运动为主利于高空飞行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同一纬度不同季节厚度不同,夏季较厚,冬季较薄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大气下热上冷,空气上升,对流现象显著,与人类最密切对流活动强烈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特别提醒:臭氧层位于平流层;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
第二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反射作用(1)表现(2)特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没有选择性,反射光呈白色。
(3)现象: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白天的气温相对较低。
2.散射作用(1)表现:当太阳辐射在大气中遇到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时,太阳辐射的一部分便以这些质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弥散。
(2)特点:大气的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光、紫光容易被散射。
(3)现象3.吸收作用(1)特点:大气的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
①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②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必备知识·自主学习——新知全解一遍过一、大气的组成 1.干洁空气(1)________: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2)________:含量最多,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3)________⎩⎪⎨⎪⎧绿色植物进行 的基本原料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4)臭氧⎩⎪⎨⎪⎧吸收太阳光中的 ,使大气增温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对 具有保护作用2.水汽和杂质(1)水的相变,产生云、雨、雾、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同时伴随着热量的吸收和释放。
(2)大气中的杂质作为________,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3.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大气,会影响大气的成分和含量,产生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造成不利影响。
【判断】(1)人类大量排放氟氯烃使大气中臭氧减少。
( )(2)城市大气中的固体杂质较多,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降水通常比农村多。
( ) 【易错辨析】 二氧化碳也是植物呼吸作用的基本原料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呼吸作用需要的是氧气,放出的是二氧化碳。
生物体内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水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称为呼吸作用。
【知识链接1】 (1)雾霾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
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细颗粒物,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
(2)降水的条件 ⎩⎪⎨⎪⎧①充足的水汽②有凝结核③空气抬升 遇冷凝结(3)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温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层厚厚的玻璃,使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暖房。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1.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运动状况及密度。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基础巩固】1.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主要原因是( )①距离地面近②水汽和杂质多③对流运动旺盛④气温垂直变化明显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对流层集中了大气圈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
而大气中的水汽和杂质在天气变化中扮演重要角色。
水的相变,产生云、雨、雾、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
大气中的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对流层的大气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大气的对流运动。
答案:C2.大气垂直分层中形成航空最佳飞行层的主要原因是该( )A.气温下高上低,大气稳定B.水汽含量较多,但杂质少,水汽不易成云致雨C.大气易电离,有利于保持与地面的短波通信D.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大气的能见度好解析:平流层适合航空飞行,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飞机飞行平稳;二是平流层中水汽和杂质含量很少,无云雨现象,因此能见度好。
答案:D中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并首次实现了中国宇航员的太空漫步。
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图示能正确反映神舟七号飞船在升空过程中经历的大气环境状况的是( )A B C D4.中国宇航员在太空漫步时所处的大气层是( )A.对流层B.平流层C.臭氧层D.高层大气解析:第3题,大气垂直分层共分为三层:Ⅰ层对流层、Ⅱ层平流层、Ⅲ层高层大气。
其气温变化趋势为:Ⅰ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Ⅱ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Ⅲ层温度随高度增加先递减,后递增。
根据这三层温度的变化规律及臭氧层所在位置得出C项正确。
第4题,神舟七号的预定轨道处于高层大气中,因此宇航员在太空漫步时,应处在高层大气中。
答案:3.C 4.D5.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反映的是纬度大气的垂直分层,理由是。
(2)A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是:①;②。
(3)补绘B层气温变化曲线。
该层22~27千米高度含量达到最大值,形成层,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
(4)图中50~85千米高度,气温随高度变化的特点是,依据所学知识,推测该高度范围内大气运动以运动为主。
人教版 新教材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组成一、大气的组成1、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了解)2、干洁空气(掌握)⑴、概念:低层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质以外的混合气体⑵、干洁空气成分体积分数:N₂ 78%,O₂ 21%,0.93% 氩气,0.038% CO₂, 0.032% 杂气⑶、组成成分的作用①氧(O):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②氮(N):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③二氧化碳(CO₂):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具有保温作用;④臭氧(O₂):大量吸收紫外线,使大气增温,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3、水汽和杂质水的相变:水的三种状态之间的转化(了解)⑴、作用:①含量少,但在天气变化中扮演重要角色,产生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②伴随着热量的吸收和释放,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③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⑵、降水的条件:①水汽②凝结核③温度(了解)二、人类活动与大气(了解)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正在不断的改变着大气的成分和含量。
1、体现:大量污染物的排放(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和对森林的乱砍乱伐2、实例:①温室效应形成过程及其影响(掌握)化石燃料燃烧和植被砍伐-CO₂增多-气温上升-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②臭氧空洞危害:使得大量的紫外线穿越大气层,进入近地面,严重威胁各种生物的生命安全。
臭氧空洞发生在南北两极或极地上空3、氧气含量对人体产生的影响(了解)适当的缺氧环境利于激发运动员的运动潜能,但含氧量太低会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大气的垂直分层(全部掌握)一、大气的垂直分层1、分层: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2、分层依据:温度运动状况密度二、各垂直分层的的特点1、对流层⑴、范围:平均厚度:12Km,低纬度:17-18Km,中纬度:10-12Km,高纬度:8-9Km。
⑵、气温垂直变化:随高度升高而降低,顶部气温将至-60℃;对流层大约高度每升高1000米,气温降低6℃⑶、大气运动状况:上冷下热,对流运动显著⑷、密度气压:密度大、气压大⑸、水汽尘埃:集中了大气圈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大气的污染物也集中于此层。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知识点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1.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2.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3.大气的作用:(白加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使得白天气温不会太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使得夜晚气温不会太低。
4.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5.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应用:①多云的白天气温比较低的原因?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云层阻挡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所以气温低。
②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蔚蓝色的?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蓝色光最容易被小的空气分子散射。
③沙漠地区(晴天)为什么气温日较差大?沙漠地区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气温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故温差较大。
④青藏高原为什么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青藏高原的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所以太阳辐射强。
6.大气的垂直分层和各层的基本特点:(1)依据各大气层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将大气层分成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2)大气层的基本特点:对流层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平流层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平运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
7.气温的时间分布:(1)气温的日变化:日变化太阳辐射地面温度大气温度最大值正午12点(H最大)午后1点午后2时左右最小值夜日出前后(2)气温年变化:(北半球为例,南半球相反)年变化太阳辐射大陆海洋最高值 6月 7月 8月最低值 12月 1月 2月 8. 热力环流(1)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2)形成过程: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存在高、低压→→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大气的水平运动)(3)水平方向气压与气温的关系:①地面受热——气流垂直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热低压)②地面冷却——气流垂直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冷高压)(4)应注意的问题:①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②气压高低的比较:在同一水平高度比较;垂直方向上,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
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复习课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ppt版本
热带
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 mm 热带季风气候1 500mm~2 000mm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1 000 mm
温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300 mm 温带季风气候500~600 mm
亚热带 地中海气候300~1 000 mm
热带 热带沙漠气候<200 mm 寒带 苔原气候、冰原气候<250 mm
海陆热力性质差 异引起冬、夏季 风交替控制
终年受大陆气团 控制
全年受西风带控 制
气候特点 冬季温和少 雨,夏季高 温多雨 冬季温和多 雨,夏季炎 热干燥
冬季寒冷干 燥,夏季高 温多雨
冬寒夏热, 干旱少雨
全年温和多 雨
气候带 气候类型
亚寒带
亚寒带大 陆性气候
苔原气候
寒 带 冰原气候
高原和高 山气候
分布规律 北纬50°~ 70°之间的 大陆
高压;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
(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 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
3个。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 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冷)高压 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撒哈拉、阿拉伯半 岛、澳大利亚中西 部
副热带高压带或信 风带控制
气候特点 全年高温多 雨 全年高温 干、湿季明 显交替
全年气温 高,旱雨季 明显交替
全年高温 干旱少雨
气候带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亚热带季 风气候
亚热带
地中海气 候
南北纬25°~35° 之间的大陆东岸
南北纬30°~40° 之间的大陆西岸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课时演练新人教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课时演练新人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课时演练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课时演练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活动点拨1.教材第29页活动(1)大气逆辐射指向地面,是对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补偿,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用“大气保温作用”概括是合适的。
(2)因为月球没有大气,白天月面温度升得很高,夜间月面温度骤降,所以温度变化剧烈。
地球上因为有大气存在,在白天,大气的反射、散射和吸收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白天地面的气温不会过高;夜间,地面辐射绝大部分热量又被大气逆辐射还给了地面,使夜间地面气温不会降得过低,从而减小了气温日较差。
2.教材第29~30页活动本“活动”旨在培养同学们的动手能力,通过观察烟雾在玻璃缸内的流动的方向,帮助同学理解热力环流的成因及流动方向。
通过实验可以看出,烟雾在玻璃缸内先由小洞向下,然后由装冰块的盆飘向装热水的盆,由装热水的盆向上,后又飘向装冰块的盆的上方,形成闭合的一圈.烟雾飘动代表了空气流动,由实验可知,地面冷热不均可引起空气环流。
3.教材第30~31页活动白天,陆地增温快,海洋增温慢,相当于白天陆地受热,海洋冷却;晚上相反.(1)图略.(提示:白天,陆地增温快,气温高,形成低压;海上增温慢,气温低,形成高压。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汇总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汇总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一、大气的组成1.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1)干洁空气①氧气,约占21%,氧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②氮气,约占78%,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③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④臭氧,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大气增温;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2)水汽:水的相变,产生了云、雨、雾、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
(3)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大气,会影响大气的成分和含量,产生大气污染。
(1)大气污染: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等。
(2)全球变暖: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土地利用的变化(主要是毁林)。
(3)臭氧层空洞:大量使用氯氟碳化物等消耗臭氧层的物质。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1.对流层(1)高度: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
(2)特点及成因: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②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对流层的大气上部冷、下部热。
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
—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集中在该层。
2.平流层(1)高度:对流层顶部至50-55千米高空。
(2)特点及成因:①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而增温。
②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
—平流层的大气上部热、下部冷。
③天气晴朗,无云无雨,能见度好。
—水汽、杂质少。
④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
3.高层大气(1)高度:平流层顶部到2000-3000千米的高空。
(2)特点及成因:①气温随高度先降低后增加。
②空气密度很小。
③在80-120千米的高空,有流星现象。
在80-500千米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气候类型专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ppt版本
洋流 暖流有增湿作用,寒流有减湿作用
人类活动 兴修水利、人工造林可增大降水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谢谢
暖流:向高纬方向凸出 寒流:向低纬方向凸出
盆地闭合曲线(夏季是 炎热中心,冬季是温暖 中心)
山地闭合曲线(冬季、 夏季均为低温)
示意图
影响因素
洋流(暖流增温,寒流降 温)
地形闭塞,四周山岭屏障 (夏季不易散热,下沉气流 增温,冬季山岭屏障) 地势高(气温垂直递减,高 度每升高 100 米,气温降 低约 0.6 ℃)
大;降水集中,季节变化大)
地形 地势高(低),气温低(高);高山阻挡冷空气侵入(地形封闭不易散热)
洋流 寒(暖)流,气温低(高)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等温线走向 等温线与纬线平行
示意图
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因纬 度而不同)
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 平行
受海洋影响程度不同(气 温由沿海向内陆递变)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因素
说明
气流上升易降水,如赤道低气压带;风向由低纬度吹向高纬度易 大气环流 降水,如西风带控制区降水较多;而副高或信风带控制区降水较
少;风向由海洋吹向陆地易降水,如夏季风
海陆位置 近海受暖湿气流影响的地方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地形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新课标导学
地理
必修① ·人教版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气候类型专题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典型图示
2
真题演练
典型图示
(全国通用版)2018-2019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复习课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2)气温和降水折线图 折线图实际上是点状图的一种, 只不过各月之间用折线连接起来。在判断 时, 我们可将它当作一幅点状图来看待, 读出每个月的气温、降水数据。
(3)气温和降水变率范围图 将点状图中的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进行连 接即得到变率范围图, 也可理解为该地各月的 气温、降水资料都位于图中的封闭曲线之 内。判断方法与点状图基本相似, 先选取最高 气温和最低气温范围判断所属温度带, 再依据 降水季节分配判断所属气候类型。下图中 甲、乙、丙、丁所示气候类型依次是温带季 风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 雨林气候。
亚欧大陆和北 全年受极地气团控 冬长严寒,
美大陆的北部 制
夏短温暖
亚欧大陆和北 美大陆的北冰 洋沿岸
南极大陆、格 陵兰岛
青藏高原、南 美安第斯山脉
纬度高,太阳辐射 弱,受极地气团或 冰洋气团控制
纬度最高,太阳辐 射弱,受冰洋气团 控制
地势高,地形起伏 大
全年严寒
全年酷寒
气候垂直变 化明显,气 温随高度增 加而降低
气候带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气候成因
热带雨林 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亚马孙平原、刚果 盆地、印度尼西亚
赤道低压带控制, 盛行上升气流
热带草原 气候
南北纬10°~南 北回归线之间
非洲中部、南美巴 西、澳大利亚大陆 北部和南部
赤道低压带和信风 带交替控制
热带
热带季风 气候
南北纬10°~南 北回归线之间的 大陆东岸
气候带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亚热带季 风气候
亚热带
地中海气 候
南北纬25°~35° 之间的大陆东岸
南北纬30°~40° 之间的大陆西岸
高中地理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讲
· 随
析
堂
考
点
类型 受力情况
风向
·
自
图示(北半球)
测
重
难
突
破
提 考 能
高空 风
水平气压梯 度力和地转
偏向力
与__平_等_行_压__线__
课 后 作 业
·
图
表
解
读
菜单
固 考 基 · 教 材 回 扣
析
考 点
水平气压
· 重
梯度力、 与等压线
难 近地
突
地转偏向
之间
破 面风 力和摩擦 __成__一__夹__角__
材 回
近年命题的热点。复习时要正确理解大气受热过程原理,
练 考
扣 掌握等压面与等压线的判读方法;更重要的是运用以上
题 ·
原理、方法分析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随
析 考
2.利用气候统计图表或区域图对气候类型的考查是历年高
堂 自
点 ·
考的热点。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及分布是判读气候类
测
重 难
型不可缺少的部分,要全面掌握。
表
解 读
(2)近地面大气热量的直接主要来源:B__地__面___辐__射__。
菜单
新课标 ·地理
固
考
2.两大过程
基
· 教
(1)地面的增温过程:大部分___太__阳__辐__射____透过大气射
材
练
回 扣
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考 题
·
析
(2)大气的增温过程:___地__面____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
随 堂
能
业
·
图 表
(3)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大气环流的根本原
2018-2019学年高中(人教版 )地理必修1课件: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2.1.1
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ppt版本
温室效应(太阳短波辐射可通过玻璃透射进来,使室内地面温度升高; 地面长波辐射却很少能穿透玻璃,从而把热量保留在温室中)
B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知识文点本二样式热力环流
热量差异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地区间的冷热不均 ↓
___大__气__的__垂__直__运__动___ ↓
影 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 响 较重的工业布置于下沉距离之外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④
B
A
收缩下沉
⑤ 膨胀上升
单击此知处识点编三辑母大版气文的水本平样运式动——风(以北半球为例)
水平气压梯度力
字母单击此处作编用辑力母版文本样式
地转偏向力 垂直于风向
风向斜穿 等压线,
由高压吹
摩擦力 与风向相反
向低压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C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同一水平面上形成气压差异 ↓
___大__气__的__水__平__运__动___ ↓
形成热力环流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下图为大气热力作用示意简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和大气削弱作用。
据图回答1~3题:
1.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
A.地面
B.太阳
C.岩浆
D.月球
2.图中箭头表示大气保温作用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主要是因为( )
A.①减弱
B.②增强
C.③增强
D.④减弱
解析:1.A 2.C 3.A 读图可知,近地面大气的热量直接来自地面的地面辐射;大气把地面辐射散失的热量通过大气逆辐射还给地面,起到保温作用;多云的白天,云层对太阳的反射、散射、吸收等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使得气温比晴天低。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 4~5 题:
4.图中表示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序号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
A.增强①
B.增强②
C.增强③
D.增强④
解析:4.C 5.D 第4题,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
第5题,在夜间燃烧柴草有利于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面升温,防御霜冻。
读“我国某海滨地区不同时间旗帜主要飘动方向示意图”,回答6~7题:
6.若旗帜飘动方向反映的是该地一日内主要风向的变化,则( )
A.甲为白天,吹海风
B.乙为白天,吹陆风
C.甲为夜晚,吹陆风
D.乙为夜晚,吹海风
7.若旗帜飘动方向反映的是该地一年中盛行风向的变化,则( )
A.甲为春季
B.甲为夏季
C.乙为冬季
D.乙为夏季
解析:6.C 7.D 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图吹陆风,为晚上;乙图吹海风,为白天。
第7题,一年中盛行风向的变化表现为:甲图为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乙图为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读图,回答8~9题:
8.图中正确指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
A.A
B.B
C.C
D.D
9.从图示来看( )
A.水平气压梯度力不能影响风速
B.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的速度
C.高空大气运动受摩擦力作用不明显
D.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
解析:8.D 9.C 第8题,近地面空气运动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三力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第9题,近地面的水平气压梯度力与摩擦力既影响风速又影响风向,A、D错误;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B项错误;高空大气运动可忽略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故C项正确。
等压线是某一水平面上气压相同各点的连线。
根据下图,回答10~11题:
10.①②③④四幅等压线图中,P点所在位置风力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1.②图(北半球)中P地的风向为(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解析:10.C 11.A 第10题,风力的大小与等压线疏密程度有关,本题图上等压线疏密程度一样,且比例尺相同,则等压线气压差越大,风力就越大。
第11题,过P点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风向右偏,偏转成东北风。
12. 下图为北半球某气压场受力平衡时的风向图,图中气压单位为百帕,其中代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风向的字母依次是( )
A.a、b、c、d
B.a、b、d、c
C.b、a、d、c
D.c、b、a、d
解析:B a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b是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右偏,与风向垂直;d是摩擦力——与风向相反;c表示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三力合成,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有一夹角,方向向右偏。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国家气候中心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近5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速越来越慢——也就是说,风变小了,年平均风速每10年减小0.12 m/s。
材料二下图为某海岸附近的等压面示意图。
(1)材料二中情况应出现于下图中的(时段)。
(6分)
(2)“近5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速越来越慢——也就是说,风变小了”,若材料二为我国现在的等压面示意图,则图中a、b间等压面的弯曲程度应该比50年前(填“变大”或“变小”)。
(6分)
(3)试在材料二图中画出此时的热力环流方向。
(8分)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b地气压高于a处,证明海洋气温低于陆地,在8~16时这段时间,海洋气温低于陆地气温。
第(2)题,风速减小,证明气压差减小,也就是a、b两地气压差小,也使得弯曲程度变小。
第(3)题,近地面,b地气压高于a地,因此近地面热力环流由b流向a,高空由a流向b,热力环流流向确定。
答案:(1)8~16时(6分)
(2)变小(6分)
(3)如图所示:(8分)
14.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热力因素形成的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回答问题:(20分)
(1)高空C比D的气压(填“高”或“低”),地面A比B的气压(填“高”或“低”)。
(4分)
(2)A比B的温度(填“高”或“低”)。
(4分)
(3)A、B、C、D之间的热力环流呈(填“顺”或“逆”)时针方向流动。
(4分)
(4)如果A地是海洋,B地是陆地,则此时应该是(填“白天”或“夜晚”),此时A地与B 地间吹风。
(4分)
(5)此时高空C与D之间吹风。
(4分)
解析:第(1)~(3)题,比较高空同一水平面上C、D的气压高低,可以选择高空等压面作为参照物。
C位于等压面以下,D位于等压面以上,所以C地气压高于D地。
近地面气压与高空相反,因此A地气压低于B地。
A地比B地的气压低,气温高;气流上升,A、B、C、D之间的热力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第(4)、(5)题,如果A地是海洋,B地是陆地,风由陆地吹向海洋,说明此时是夜晚。
根据题干可知此地为我国东部,风向应该向右偏转,为西北风。
高空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风向为
南风。
答案:(1)高低(4分)
(2)高(4分)
(3)顺(4分)
(4)夜晚西北(4分)
(5)南(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