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难点和对策
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几点做法
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几点做法
邓秉旺
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途径很多,但最基本的途径是各科教学。我校的具体做法是:
一、加强检查、指导和总结,把工作落到实处。在学校制订出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改进意见”后,我们采取了检查、指导和总结等措施,抓了落实。
1、检查。按照学校提出的“改进意见”,我们坚持对教师的教学计划和教案进行检查,对教师做得好的地方,提出肯定的意见。对于思想教育内容确定得准确,措施具体可行的计划,安排在教师大会上交流;对于符合要求的教案,我们打印成册,发给教师,供教师学习和参考。
-
我,贾芝文,山东宁阳人,在职教师,忠诚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一位教书匠,有丰富的初高中教学经历。曾担任高三备课组长、教研组长、业务教导主任等职务。07年主编高三政治二轮复习《决战高考-我主沉浮》(书号ISBN 7-80713-354-6)。几十年来,工作如一日,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曾获得市、县级优质课一等奖,县优质课、公开课、教案一等奖,获县教学能手,县高三高考学科管理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参加国家、省级教研研讨会并获奖,有多篇论文被收集省级刊物并获证书,多次获宁阳二十六中、宁阳五中优秀教师车称号,不谦虚的说是一位优秀的称职的教师,完全能胜任初高中段政治课教学或历史地理等科目。本人对高中综合科教学有较深的研究,历史地理专业谙熟。并获山东省教育学院地理系专业,泰山学院汉语语言专业双专科学历,自学曲阜师范大学本科政治、进修曲师大政治研究生,是一位难得的杂家人才。
2、指导。指导主要是结合课堂教学来进行的。我们采取了个别指导与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法。个别指导即在听完某位教师的课后,按照学校提出的“改进意见”,与其单独评课,加以指导。集体指导则以学校集中搞课为主。我们曾以如何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为专题,组织过青年教师的汇报课,语文和地理研究课及语文观摩课。学校每学期都要搞教学评优活动,我们把渗透思想教育作为评优标准之一。在举行完各类课后,学校都要讲出意见。教师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受到了启发,学到了经验,从而提高了自己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的水平。
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难点及我的应对策略
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难点及我的应对策略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资源的加强,学校德育教育也越来越重视,而德育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难点,如何应对这些难点,让德育工作更加深入人心,成为应对的重点。
以下为我的应对策略。
一、学生行为管理的难点及应对策略学生的道德和行为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关键点。
然而,受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等影响,学生的行为有时难以控制,具体表现为:1. 违反校规校纪。
学生可能会违反校规校纪,例如打架、旷课等。
2. 造成不良影响。
学生的行为有时可能会影响到其他同学和老师。
应对策略:1. 制定详细的校规校纪。
制定一套完善的校规校纪能够引导学生行为,防止违规事件的发生。
2. 提供必要的辅导。
如果学生有不良行为,那么学校应该给予适度的辅导,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家校合作的难点及应对策略家庭是学生最重要的场所之一,家庭对学生的影响很大。
因此,建立起家校合作机制对于德育工作至关重要。
但是,由于现实中存在不同的家庭行为和价值观,德育工作的家校合作往往也存在一些难点,如下:1. 家长缺少时间。
由于工作和家务繁忙,家长缺乏时间陪伴孩子和关注学校的情况。
2. 家长价值观不同。
家长的教育水平和观念的不同可能会对学生的德育产生负面影响。
应对策略:1. 加强家校沟通。
学校应该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通过互联网或者电话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
2. 进行家庭访问。
学校可以派教师到学生家庭中对学生进行关注和指导。
三、与社会联系的难点及应对策略学校不仅仅是学生自我成长的场所,也是面向社会的窗口。
与社会的合作是学校德育工作不可忽视的部分。
但是,在与社会合作的过程中,学校也可能遇到一些困难,例如:1. 社会资源紧张。
合作社会单位和组织可能存在资源短缺的情况。
2. 合作机构信用度不高。
由于历史原因和其他问题,一些学校和社会组织之间的信任度不高。
应对策略:1. 与社会各行各业建立联系。
学校可以通过举行各种形式的活动,加强学校与社会各行各业的联系,并扩大学校在社会中的影响力。
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不可否认地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德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促进德育更有效地发展。
一、问题分析1.1 教师素质不足在当前教育体制下,一些教师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无法有效地传授德育知识。
他们可能过于关注学科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另外,一些教师自身也存在道德操守不端等问题,难以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
1.2 德育内容单一化当前,大部分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书本智力,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品格和人文素养。
德育内容单一化导致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社会伦理等方面的认识匮乏,并容易陷入功利主义思维模式。
1.3 家庭环境状况不佳学生的品德教育不仅受到学校影响,还与家庭环境密切相关。
然而,一些家庭存在着道德理念淡薄、家教缺失等问题,没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从而影响他们的德育发展。
二、对策探讨2.1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要解决教师素质不足问题,应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
学校可以积极组织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课程的培训,并鼓励教师主动参加相关的研讨活动。
同时,吸引有道德操守和职业道德的优秀人才加入教育事业,并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
2.2 增加多样化德育内容除了注重传统文化和社会伦理知识的传授外,学校还应增加多样化德育内容。
例如,可以引入关于公民责任、环保意识、互助精神等方面的实践活动,并将其纳入正式考核体系中。
此外,开设社会实践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2.3 加强家校合作要改善学生家庭环境状况,学校应积极与家长合作,共同承担起培养学生德育的责任。
可通过召开家长会、提供家庭指导手册等方式来加强沟通。
此外,对于有问题的学生家庭,可以积极引导他们参加相关的培训和辅导,帮助他们了解到良好家教的重要性。
2.4 建立激励机制为了推动德育工作更有效地进行,需要建立激励机制来鼓励学校和个人在德育方面取得成绩。
学科德育渗透地方法和注意事项
若尔盖县崇尔乡中心校学科德育渗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1.紧扣教材,注意渗透的自然性。
德育渗透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附着于知识的讲授或训练之中。
使科学性与思想性水乳交融。
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不感到是在接受思想教育,却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这是“水滴石穿”的“滴水功”,不可生拉硬扯,象贴标签一样贴上去,收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2.把握学科特点,注意渗透的生动性。
各科教师要深刻理解教学大纲,把握本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在渗透德育时,充分发挥本学科优势,增强生动性。
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的容和方法就不同。
历史课主要通过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讲述和分析进行教育,如讲戚继光、成功、林则徐等民族英雄,讲詹天佑,冯如等爱国知识分子,讲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史实等,提高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识,激起振兴中华的志气和热忱;地理课主要通过对地理材料、数据的阐述分析来教育,讲工农业,用我国建国后的成就与解放时期对比,用这些无可辩驳的事实,教育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语文课多为潜隐型,富于形象性和感染力,注重披文入情,以言感人,以情动人,潜移默化。
如讲授《雨中登泰山》、《游记》、《长江三日》、《难老泉》等课文,在学习和欣赏作者传神描写、精美语言的过程中,潜滋暗长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学习《指南录后序》、《梅花岭记》等课文,通过对文天祥、史可法等民族英雄情绪之体会,受到坚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强烈感染。
3.寻求最佳结合点,增强针对性。
渗透德育不仅要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结合,而且要选准德育要求与学生精神需求的最佳结合点,才能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收到较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
当代中学生的思想特点是:比较开放、活跃、有进取精神,但部分学生受“以我为中心”的价值影响,只讲索取、不讲奉献;只知受宠、被理解;不知爱人、理解人;成才期望高,却不愿做艰苦努力;不了解国情,盲目羡慕西方;道德观念、集体观念、节俭思想淡薄;不愿向教育者吐露自己的心声。
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施的难点及对策
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施的难点及对策高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实施德育工作存在一些难点,需要班主任采取有效的对策解决。
一、学生自我意识不强。
现代社会中,某些学生缺乏自我认知和意识,德育工作难以深入。
这主要表现在学生关注自己的外部形象和成绩,忽视了德育的内涵。
对策:班主任可以通过举办一系列的主题班会、班内活动和讲座,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自己的内在世界,并提醒他们重视自己的品德修养。
班主任还可以设置一些德育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渐形成自我意识,提高自身的德育素养。
二、班级人际关系复杂。
高中班级人数多,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各异,班级内部的人际关系会出现复杂问题,不利于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
对策: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团队合作等形式,促进班级内部的融洽氛围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可以组织一些班级活动,提供学生交流的机会,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班主任还要加强对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处理人际矛盾的引导,教育学生尊重、包容与合作。
三、家长教育观念不同。
家庭教育是学生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千差万别,家长对于学校的德育工作可能会持有不同的意见和态度。
对策:班主任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和家校合作等方式,与家长进行密切沟通和交流,了解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意愿,并与家长共同制定学生的德育目标和计划。
班主任还可以组织家长参与到德育活动中,提供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支持,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德育资源匮乏。
有些学校的德育资源相对较少,德育教师稀缺,德育工作难以保证质量和效果。
对策:班主任可以利用社会资源,联合当地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
可以邀请社会名人、专家学者等来学校为学生做德育讲座,举办德育实践活动,开展德育主题的专题教学等。
班主任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学习和提高,提升自己的德育教育水平,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
基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基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一、问题1、语文课堂中德育渗透不足。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德育渗透不够,学生对于道德修养的认识和培养较为薄弱,缺乏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践行。
2、德育内容重视程度不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内容并未被充分重视,缺乏对于学生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和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指引和引导。
3、德育方法不够多样化。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德育教学方法不够多样化,往往以灌输式的方式进行,缺乏趣味性和社会性,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二、对策1、增加德育渗透的内容。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等德育内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基本的思想品德进行培养,如诚信、友爱、勤奋、守纪等,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3、利用多元化的德育教学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故事、情景再现、角色扮演等形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使德育教学更加生动和有趣。
4、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走访社区、参观博物馆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提升他们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现实意识。
5、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班级管理和学生管理,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倡导良好的行为规范和学习态度,使德育教育成为全方位的、无处不在的过程。
三、结语通过以上对策,我们可以改进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德育渗透问题,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让他们能够在语文教学中感受到道德的力量,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为其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这也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德育素养,不断探索德育教育的新途径,以期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引导学生走向真、善、美的人生境界。
浅谈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五篇
浅谈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五篇第一篇:浅谈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浅谈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东升求实学校数学组郭正伦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提倡素质教育,更要求把素质教育落实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历来的数学教学大纲,以及长期形成的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的内容,大致有三个方面:通过数学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数学内容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通过数学演练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当前,我国实施素质教育主要内容是:面向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可见,在素质教育中,德育教育处于首要地位,不论哪一学科的教学,除完成其本身的知识传授外,还有一个共同的重要任务就是德育教育任务。
如何寓德育教育于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是每一位教师着手研究的问题。
现就我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中,谈谈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一、首先把爱生意识在教育教学中转化为实际行动。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
现在有的学生被称为“双差生”,就是学习成绩差,思想表现差。
有不少学生数学成绩是很差的。
由此,我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是:第一、寻找根源,对症下药。
为了能对症下药我逐个进行家访,结合家访,先做好家长的工作,逐个找学生个别谈心,让他们讲出自己的想法。
作到对他们细微的个性差别也有深刻的了解。
掌握他们的心理活动动态、个人爱好等,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培养信心。
培养信心首先从信任开始,信任是最好的导师。
许多差生的根源,就是缺少信任。
他们往常所遭遇到的,除了批评、责备之外,还是责备、批评。
因此,教学中要多鼓励、少批评。
其次,要找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十几岁的孩子,都是可爱的,即便是真正的双差生,他们身上也有可爱的一面。
作为教师,就应该加以正确的引导,逐渐培养学生学好的信心。
第三、坚定信念,教育好一个学生,从来都不会一蹴而就,一劳永逸。
急躁、浮躁、急功近利,是教育的大忌。
作为一名初中教师,既然立志终身从教,就要有教育好每一位学生的坚定信念。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德育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
语文作为学生的主要学科之一,其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成为了当前教学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本文将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问题出发,探讨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
1. 德育渗透缺乏系统性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往往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而德育教育渗透显得有些零散,缺乏系统性。
德育教育与语文教育应该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关系,但在实际教学中,德育教育往往被忽视或者局限于某些点上,而缺乏整体性的规划和安排。
2. 德育渗透方式单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方式比较单一。
往往只是在教材中加入一些道德品质的表达,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往往缺乏多样化的德育手段,导致德育教育的渗透程度不够。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缺乏互动性。
往往德育教育只是一种灌输式的传授,缺乏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学生往往是被 passively 接受德育教育,而缺乏对德育教育内容的主动探究和理解。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加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首先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德育理念,提高德育教育的专业水平,注重德育教育与语文教育的整合,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德育教育的互动性和针对性。
2. 优化教材编写小学语文教材是德育教育的主要载体,要加强教材编写中德育内容的渗透。
教材编写者要在语文教材中适度渗透德育内容,注重学生价值观念、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培养,让德育内容贯穿于教材的始终。
3. 引入多样化的德育教育手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引入多样化的德育教育手段,增加德育内容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德育故事、德育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在德育教育中获得充分的锻炼和培养。
4. 加强德育评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对德育教育的评价和引导。
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手段,对学生的德育水平进行全面、多角度的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改进和提高。
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引言:德育工作是教育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然而,当前德育工作面临一些问题,如德育内容单一、德育方式传统等。
因此,我们有必要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更好地实施德育工作。
一、德育内容单一的问题德育工作的内容应该包括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公民教育等多个方面。
然而,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是,在课堂上,大部分的德育教育都是集中在道德教育上。
这种单一的德育内容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改进措施:1.优化德育内容,引入多元化的教育内容。
除了道德教育外,还应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公民教育、法制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
2.加强跨学科的融合,将德育内容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使德育内容贯穿于整个学科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德育教育质量。
二、德育方式传统的问题传统的德育方式主要依赖于口头灌输和纪律约束,缺乏积极互动和学生自主发展的机会。
这种方式容易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德育内容缺乏深入理解和积极参与。
改进措施:1.倡导启发式教育方式。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建设互动性德育环境。
教师应积极与学生互动,创造轻松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进行有益的互动。
3.注重德育实践。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三、德育评价体系不完善的问题目前,德育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依据,这种评价方式过于功利化,无法全面评价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此外,评价以结果为导向,忽视了学生的过程和发展。
改进措施:1.建立多元化的德育评价体系。
除了考试成绩,还应包括学生德育日常表现、社会实践活动、公益志愿者经历等方面的评价指标,全面评估学生的德育成果。
2.重视德育过程的评价。
评价不仅应关注结果,还应关注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积极表现和进步。
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引言:德育工作是教育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们成为有良好道德素养的公民。
然而,在实施德育工作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当前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知识与道德脱节问题知识与道德是紧密相连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知识传授和道德教育脱节现象。
这种情况下,学生可能会变得注重自己个人利益而忽视他人需要,产生自私自利行为。
解决该问题的对策之一是加强跨学科教学的实施。
通过整合不同学科内容并引入伦理思考等相关环节,可以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道德认识联系起来。
此外,在每个阶段设立专门道德课程,并在其他学科教学中贯彻价值观教育也能增强知识与道德之间的联系。
二、规范缺失导致纪律问题在一些学校和教育机构中,规范的建设还存在缺失,导致纪律问题的出现。
学生不遵守校规校纪和道德准则,容易产生欺凌、作弊等不良行为。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包括建立健全的规范制度,并明确相关责任人及他们的职责。
学校应加强纪律教育,培养学生对规章制度与道德准则的意识,并进行必要时的惩罚措施。
此外,与家庭和社区密切协作,共同督促学生自觉遵守规范。
三、师生关系冷漠问题德育工作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良好的师生关系作基础。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师生关系出现冷漠状态。
教师只将关注点放在课程上并忽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
解决该问题需多方面努力。
首先是提供系统性的师资培训,加强教师对于情感教育和沟通技巧的培养。
其次,在实践中引入互动式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意见和需求,激发他们对德育教育的兴趣。
同时,学校还应鼓励教师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形成家校合作的良好合力。
四、评价体系不完善问题当前,学生成绩被过分强调,而德育方面的评价却相对薄弱。
这种现象让一些学生产生了功利心态,并忽略了道德品质的培养。
解决该问题需要建立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系。
在评价中要纳入道德品质考核,并给予适当权重。
同时,为了引导学生注重道德素养,可以设立荣誉制度或增加相关奖励措施。
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方法
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方法引言: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素质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变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也必须正视德育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探讨德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研究方法。
一、德育存在的问题1. 教师专业素养不足:由于现行教师招聘机制和培养模式有待改进,导致部分教师在道德修养方面欠缺或知识储备不足。
这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开展有效的德育工作。
2. 微观管理不力: 学校中对于学生在校纪律乃至日常礼仪等细节上处理得并不完善。
这可能促进恶劣现象滋生,并逐渐侵蚀学生良好品格。
3. 现实课程设置与培训内容脱节:当前,高考压力巨大,因此大量精力投入到高考科目准备中。
该趋势造成了综合素质教育的流失,而这其实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关键部分。
二、对策研究方法1. 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在改革目前教师招聘机制的基础上,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和专业素质:(1)设立适当的选拔标准:除了传统考核外,还要注重对候选人心理素质、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责任意识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
(2)加强师范院校课程建设:鼓励培养针对德育工作所需技巧和知识的相关课程。
2. 加强学校管理与家庭合作通过完善学校纪律规范和家长参与其中,可以形成完整有效的管理体系:(1)建立健全严格、公正、持久以及适度宽松等纪律制度,并积极引导学生自觉遵守。
(2)加强与家长之间良好沟通合作机制,在孩子行为规范塑造过程中进行互相配合。
3.优化德育课程设置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在现有教育体制框架内,可以考虑以下措施:(1)在学校日常教学中特别划定适度时间进行德育课程设置。
(2)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通过实践锤炼道德修养。
4.加强对师资培训的支持与投入政府和社会应该给予对师资培训更多关注和支持,在高效利用资源基础上提出最合适的方法以指导积极有效的德育工作。
结语:通过以上解决问题的对策研究方法,我们可以推进并改善我国现阶段面临的德育问题。
学科德育渗透教学设计
学科德育渗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能力目标: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学科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学科中的德育元素。
3. 德育与学科的结合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如何将德育元素自然地融入学科教学中。
2. 重点: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式,使学生深刻体会德育的重要性。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具。
2. 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
3. 相关软件和网络资源。
五、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学科和德育的认识。
2. 教学策略: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3.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加深对德育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新闻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2. 讲授新课:讲解学科知识,同时穿插德育元素。
3. 巩固练习:布置相关练习,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4.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德育的重要性。
七、评价与反馈1. 设计评价策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考试、观察、口头表达等。
2. 为学生提供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建议。
3. 鼓励和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八、作业布置1. 学科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德育作业:安排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义务劳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难点和对策
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难点和对策“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知识教育和启迪学生智慧三者统一起来,看作是教师的天职。
课堂教学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学校德育目标主要靠课堂教学来实现。
因此,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就必须做好德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本文就当前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存在的一些难点及其应对的策略谈谈自己的认识。
难点一:德育观念的狭隘学科教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最常见最有效的途径,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具有其他德育方式不可替代的优势。
在新课程理念下,学校德育不应作为单一的德育形式而存在,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是德育的重要途径。
但在教育实践中,一些狭隘的德育观念却制约着学科教学渗透的德育目标的实现。
其表现有:1.德育“窄化”观。
德育“窄化”观即“德育政治化”观念,这种观念把德育内容理解为仅仅是思想政治教育,把德育课程理解为就是思想政治课。
它局限了德育视野,忽视甚至漠视德育内容丰富的内涵,影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结果把德育推向由思想政治课“单打独斗”的局面,化“育人”为“育政治化人”。
2.德育“点缀”观。
各学科课程标准虽然对学科德育目标即学科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都有明确的要求,但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为数不少的学科教师在教学方案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中往往缺乏对这一目标的思考和落实。
尤其是自然科学类学科,大多数老师认为本学科教学渗透德育难度大,或认为德育就是学科教学的“装饰”,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就是教育的“唯意识形态化”。
有的老师甚至在学科教学中肆意贬低德育在学生成才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究其本质,是“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传统思想在现时的翻版。
3.德智“分离”观。
在“应试教育”阴影的笼罩下,不少学科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技能轻道德实践的现象,导致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意识不强、方法简单。
甚至有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固守“课堂内教书,课堂外育人”、“科任教师教书,政治教师和班主任育人”等模糊认识,这种德智“分离”观阻碍和影响了学科教学中德育目标的落实,自然影响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场所。
在语文课堂中,德育与语文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渗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
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存在着德育渗透不够深入、不够贯彻的问题。
本文将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对策,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1. 德育教育内容不够丰富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德育教育往往局限于基本的道德准则、行为规范等内容,缺乏对学生思想品德、审美情操、良好习惯等方面的教育。
这样的教育内容不够丰富,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2. 德育教育形式单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往往采取灌输式的单一形式,缺乏情感、体验、实践等多元化的教育形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德育教育缺乏生动性和灵活性。
3. 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脱离在部分语文教师的教学中,德育教育往往与语文教学脱离,过分注重对语文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德育情感、文化意识等方面的培养,使得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失去了内在的联系。
1. 丰富德育教育内容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审美情操、良好习惯等,将这些内容融入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在教学材料的选择上,可以注重选择具有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的文学作品;在作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写一些感人至深的文章,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等。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问题确实存在着,但是只有我们认真面对并且解决这些问题,与时俱进,才能使得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希望全体语文教师能够重视这些问题,认真研究对策,并且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提高教学水平,全面培养学生的德、智、体。
小学德育教育实践中的困难与对策
小学德育教育实践中的困难与对策2023年,小学德育教育在实践中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
尽管小学教育部门一直在致力于完善德育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但实际情况仍不容乐观。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小学德育教育实践中的困难和应对措施。
困难一:知识难以传递首先,小学德育教育的一个主要困难是知识难以传递。
尽管老师们会努力让学生掌握德育教育的基本概念和价值观,但学生们往往缺乏实际的经验和理解。
这使得他们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此外,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其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有限,这也给知识的传递带来了困难。
对策一:创设互动机制为了克服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对策。
首先,可以尝试创造一些互动机制,如小组讨论、班级展示,鼓励学生自由交流。
通过这些互动机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其次,可以利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案例、故事来减少知识传递的难度。
例如,把小学生们关心的主题与德育教育结合起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困难二:课程设置难以衔接其次,小学德育教育的另一个主要困难是课程设置难以衔接。
由于课程设置分散、不连贯,学生难以形成系统的德育教育。
此外,许多学校在德育教育中仅仅注重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而缺乏关注学生的心理课程。
这样,学生容易出现内心的矛盾和不稳定的情绪。
对策二:实现德育与普通课程的协调为了克服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尝试一些对策。
首先,可以通过课程的再设计,实现德育课程与普通课程的协调。
可以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各种其他课程中,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德育教育的核心概念。
其次,学校应该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加强学生的心理刻画和应对。
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自信而坚定面对生活。
困难三:教师缺乏德育教育的专业知识最后,小学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教师缺乏德育教育的专业知识。
一些小学教师在教学德育课程时,常常缺乏权威性和实际操作性。
存有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缺乏让学生真正地“听得懂,理解得了”实际效果。
对策三:多元化德育教育模式的开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应该开展多元化的德育教育模式。
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难点及对策
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难点及对策
一、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难点
(1)现实社会动态更新而学校德育工作普遍缺乏动态性和创新力,么
有及时适应社会变革而造成的不足。
(2)缺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创新,一些学校德育工作以传统形式存在,么有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也有发展新的教具和方法。
(3)对促进学生学习有效性的系统性施工不强,学校的课堂氛围较差,教育资源分享缺乏,学习成效无法被有效跟踪评估。
(4)失去重视同社会回归有关的信息传递和实践,学校的社区责任能
力和服务机制不够完善,学校的家校教育也很弱;
二、对策
(1)加强对学校德育工作的科学管理,组织和鼓励教师及学生参与创新;
(2)重视新媒体技术在德育教学中的作用,利用新媒体科技实现德育
工作的素质化、场域化和回归主题性;
(3)建立学校的有效评估系统,从各个方面完善学生的发展进程;
(4)增强学校对社会的公民责任感,以实践加强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联系,逐步拓宽学生的社会视野;
(5)深入开展家校共育,推动家校资源共享,构建家校共识,形成良好的家校合作机制。
浅谈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1. 引言在现代社会中,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学科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将德育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中,成为了教育界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在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2. 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德育教育和学科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与传统的分科教育相比,渗透德育教育能够更加全面地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品德修养,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必要性:2.1 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学科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而德育教育则关注学生成为一个有责任感和同理心的公民。
渗透德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使他们更加关注社会和他人,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2.2 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学科教育强调的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德育教育则要求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念。
通过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塑造积极向上的人格,使学生具备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2.3 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学科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在现实社会中,学生需要具备更多的社会能力。
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和社会需求。
3. 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需要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和策略,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和策略:3.1 教师言传身教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通过自身的言行和形象影响学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3.2 融入学科内容教师可以通过选择有关道德伦理的案例或者引用相关名言佳句等方式,将德育教育与学科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学科的过程中也能够了解和思考有关道德的问题。
3.3 运用故事教育故事教育是一种很有效的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教师可以运用相关的故事或者小说来引导学生思考伦理道德问题,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思维能力。
3.4 进行德育主题讨论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立一些德育主题讨论的环节,让学生自由发表观点、展开辩论,增强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
品德学科教研中的难点及解决方案
品德学科教研中的难点及解决方案在2023年的今天,道德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校除了要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外,还要注重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塑造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面对未来的挑战。
然而,在品德学科教研中,仍存在一些难点,下面将分析这些难点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内容难点1.标准不一在品德教育中,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标准和价值观,“道德是人民群众对于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如何统一各个学校的标准,为学生提供一致的道德教育,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解决方案:国家对品德教育课程的标准进行统一规范,为各地教育局提供统一的标准,各个学校依照国家规范制定本地化的品德教育计划。
2.目标不清品德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目标不清会让教育失去方向。
解决方案:品德教育目标的设置应当具有特别的实际意义,通过培养健康的人格和优良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在未来的社会遇到问题时能够出现积极的行为结果和健全的道德规范。
3.教材不全面教材内容的不全面,是品德教育中常见问题之一。
解决方案:各学校应注重教材的审定工作,并与当地的品德教育资源紧密结合,培养品德化学严谨的教育者,以全面和有针对性的方法,达到最理想的品德教育效果。
二、方法难点1.讲道理的效果不佳讲道理在品德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但仅仅是讲道理,很难实现品德教育的目的。
解决方案:品德教育应该采取多种形式,中小学校要设置品德综合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康人格,同时课外活动也可以成为品德教育的有效手段。
2.难以调动学生内在主动性品德教育需要调动学生内在主动性,但学生的心态和性格差异非常大,调动学生内在主动性成为一项技术难题。
解决方案:品德教育者需要了解掌握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差异化的品德教育方案,同时通过举办品德培训让学生掌握维护道德的正确方法。
三、实施难点1.教师素质不高品德教育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和付出,然而,许多学校的品德教育实施遇到了教师素质不高的困扰。
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开展的难点以及解决对策
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开展的难点以及解决对策高中班主任作为学生德育的重要执行者和组织者,在日常工作中常常面临许多难点。
下面将从课程设置、学生心理、家庭教育等多个方面分析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难点,并提出解决对策。
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一定的难点。
现阶段高中学业繁重,学生时间紧张,为了适应课程压力,德育时间往往被压缩或者被忽略。
班主任需要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开展德育工作,是一个很大的难点。
针对这一难点,班主任可以采取以下解决对策。
合理调整学科教学内容,将德育内容融入到课程中教学。
在语文课上可以讲一些与德育相关的文章;在政治课上可以讲述一些与公民道德有关的知识。
充分利用课下时间,组织一些课外德育活动,如读书分享会、德育讲座等,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德育活动中,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
学生心理方面也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难点。
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面临着各种心理问题,如学习压力大、人际关系复杂等。
班主任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针对这一难点,班主任可以采取以下解决对策。
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学生有一个可以相互交流、互相支持的环境。
组织一些班级活动,增强学生之间的凝聚力。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一些心理问题的常识,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班主任可以邀请心理专家来班级讲座,给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家庭教育问题也是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一个难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的不完善导致了很多学生的道德观念偏差,从而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效果。
而班主任并不能直接对家庭教育进行干预,这给德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针对这一难点,班主任可以采取以下解决对策。
与家长加强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情况,并提供一些建议和帮助。
班主任可以组织家长会,与家长讨论家庭教育问题,并邀请专家给家长讲座。
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学校可以开设一些家庭教育相关的课程,提供给家长参与学习。
德育教育的实施中的困难和应对策略
德育教育的实施中的困难和应对策略德育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当前社会中,人们普遍认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然而,德育教育实施中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介绍德育教育实施中的困难,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德育教育实施中的困难1.教育资源不足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教育资源分配存在着不公平的问题。
很多学校在德育教育方面面临着资源不足的情况。
许多学校的师资力量不够强大,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德育教育的实施。
2.德育教育标准不一德育教育的实施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但是由于不同地区和学校对德育教育的认识和要求不一,很难达成共识。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很难在德育教育方面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3.家庭教育的影响在当前社会中,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
许多家长重视考试成绩而忽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由于家长对于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学生面临着不同的家庭教育环境,德育教育的效果也不同。
4.社会价值观念的冲击在当今社会中,人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许多人对于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产生怀疑,德育教育的实施面临着强烈的挑战。
学校需要针对这种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德育教育实施中的应对策略1.优化教育资源分配为了弥补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政府和学校应该加大对德育教育的投入。
在选择教师时,应该注重德育能力的考察,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施效果。
在现有教育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利用和分配,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2.加强德育教育标准化为了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应该制定相应的德育教育标准,让教师和学生有一个统一的目标和方向。
对于德育教育的评估和考核也应该严格执行相应标准,确保德育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3.家校共同合作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
为了更好地实施德育教育,学校应该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和沟通,让家长了解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德育教育中来。
同时,学校应该提供相应的家庭教育指导,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德育教育的实施内容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难点和对策
作者:徐永生
来源:《江苏教育》2011年第24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知识教育和启迪学生智慧三者统一起来,看作是教师的天职。
课堂教学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学校德育目标主要靠课堂教学来实现。
因此,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就必须做好德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本文就当前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存在的一些难点及其应对的策略谈谈自己的认识。
难点一:德育观念的狭隘
学科教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最常见最有效的途径,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具有其他德育方式不可替代的优势。
在新课程理念下,学校德育不应作为单一的德育形式而存在,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是德育的重要途径。
但在教育实践中,一些狭隘的德育观念却制约着学科教学渗透的德育目标的实现。
其表现有:
1.德育“窄化”观。
德育“窄化”观即“德育政治化”观念,这种观念把德育内容理解为仅仅是思想政治教育,把德育课程理解为就是思想政治课。
它局限了德育视野,忽视甚至漠视德育内容丰富的内涵,影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结果把德育推向由思想政治课“单打独斗”的局面,化“育人”为“育政治化人”。
2.德育“点缀”观。
各学科课程标准虽然对学科德育目标即学科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都有明确的要求,但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为数不少的学科教师在教学方案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中往往缺乏对这一目标的思考和落实。
尤其是自然科学类学科,大多数老师认为本学科教学渗透德育难度大,或认为德育就是学科教学的“装饰”,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就是教育的“唯意识形态化”。
有的老师甚至在学科教学中肆意贬低德育在学生成才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究其本质,是“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传统思想在现时的翻版。
3.德智“分离”观。
在“应试教育”阴影的笼罩下,不少学科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技能轻道德实践的现象,导致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意识不强、方法简单。
甚至有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固守“课堂内教书,课堂外育人”、“科任教师教书,政治教师和班主任育人”等模糊认识,这种德智“分离”观阻碍和影响了学科教学中德育目标的落实,自然影响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针对狭隘的德育观念对学校德育工作的不利影响,我们应当做到以下两点。
1.树立全面德育观。
思想政治教育在德育中起着核心作用,但它不是德育的全部内容和唯一途径。
我们不仅要教育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健康的生活情趣、完善的审美能力、端庄的仪表态度、文明的言谈举止、和善的处事待人、规范的日常行为、正确的学习动机、顽
强的意志品质、严谨的法制观念、高尚的道德观念等都是德育应有的题中之意。
把德育视为单纯的“政治化教育”的观念必须摒弃。
2.树立全体德育观。
要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
德育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是各科教师教书育人的首要任务。
所有的学校工作者都应认识到德育工作不仅仅是学校德育工作者、政治教师和班主任的任务。
虽然政治课是德育内容中最系统、最具条理化的部分,它本身就是德育学科,但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应是各科教师的重要任务。
育人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只教书不育人,就没有完全履行教师的基本职责。
正如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所说:“我没有看到一门不能教育青年热爱祖国,并培养他们具有最好的公民情感的科目。
”
难点二:德育体系的缺损
学校的德育工作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大德育”思想上看,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社会、家庭和学校,德育社会化和社会德育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封闭型的学校道德教育本已不符合现代德育发展的趋势。
但仅就以学校德育为中心的“小德育”模式而言,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元素所必需的德育体系本身也是缺损的,它制约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
其具体表现为:
1.组织领导体系涣散。
在日常学校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违反课堂纪律,科任老师往往把问题直接推给班主任;学生校园生活中的失范行为,不少老师视而不见,等等。
这些现象反映的问题就是学校的德育体系涣散,从而缺乏对德育工作的协调管理、引导监督。
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缺乏组织统筹管理而各行其是的现状成为制约德育工作效能的“瓶颈”。
2.德育内容体系残损。
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一门课程,在诸途径中居于特殊重要的地位。
它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理论观点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武装学生,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认识能力,培养他们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而其他各门课程的德育因素却缺乏这样的系统性,德育元素散见于课程内容中,这样给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带来的不利影响就是学科到底渗透什么样的德育内容不明确。
目标不清、内容不明甚至不同学科用同一德育内容来教育学生,也给学生带来抵触情绪。
应对上述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切实加强组织管理,努力把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为确保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规范化、常态化,要建立健全学校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组织领导体系,学校领导、政教处、政治教师、班主任要形成合力,通过组织统筹来规划、规范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工作。
2.健全德育渗透评价机制,保证德育渗透工作正常进行。
针对学科教师中对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一些模糊认识,为保证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全面、正常、有序、有效开展,必须建立
相应的德育渗透评价机制,把“德育渗透”学科教学当作教学常规检查、教学业务检查、教学能力和绩效评价的有机组成部分。
对教师业务水平和能力的评价中,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内容、渗透的方法和实效要设置为一个重要的子项目,从而实现从“强行入轨”到“自觉行为”的变化。
3.建立完整的德育目标任务体系。
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特点,提出具体的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内容体系。
各年级、各学科、各教研组、备课组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通过集体认真的学习、讨论和研究,充分发掘学科教学内容中渗透德育的元素,确立德育渗透的主体目标,在以学科学习内容为主要载体进行德育渗透的同时,融入新的时代元素来拟定学科的个性方案。
学校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组织领导系统根据各个体的方案拟定学校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总体方案来组织实施。
这样,才能保证整体工作有计划、有目的、有方向地健康进行。
难点三:德育方法的单一
从一定意义上说,道德教育是一种“艺术”,它应注重方法和手段的细致、生动。
著名教育家窦桂梅说过:“德育渗透,是让德育浸泡在学科中,即德育教育必须通过学科教学的方式实现。
”
但目前学科教学中“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依然在某些学校、某些教师、某些学科中“顽强”地生存,这必然导致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方式、手段也是简单的。
其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
1.德育灌输法。
这是与“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相对应而滋生的德育方法。
德育过程是学生的认知过程,更是接受进而内化的过程。
这要求在德育过程中任何人、任何理论、任何行为规则都不应自封“真理”,而应平等地与学生的心灵“对话”,从而通过合适的引导使之认同、内化。
而“灌输法”则把一些具体的相对固定的道德原则和美德灌输给学生,这固然对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有一定的作用,但方法简单、生硬,缺乏与学生心灵的联系,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而影响德育效果。
2.“穿靴戴帽”法。
由于有些学科教师“坚定认为”德育就是学校领导、政治老师、班主任的事情,因而把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当作是一件“差事”来完成,在教学过程中不注意教学内容与德育渗透点的探究,认为“生拉硬扯”、“牵强附会”地在教学中说几句“高大全”的假德育口号就完成了德育渗透的任务,这样,不仅使德育渗透失去了“面子”,也损害了学校德育的“肌理”和“质本”。
针对这些现象,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应对。
1.打破单纯的课堂灌输模式。
在坚持课堂教学是德育渗透的主要途径的前提下,有计划地采用各种现代教学方法,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科德育活动。
如思想政治课的社会实践活动、人文学科的情感体验活动以及自然学科的小发明、小创造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按“有意原则”来渗透德育内容,使学生接受潜移默化的德育熏陶。
2.营造德育氛围。
虽然政治教师在德育工作中要勇于担当,但更应把德育渗透到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各种服务性工作等各个领域,通过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全方位、多渠道开展道德教育,构建起“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德育管理模式,并通过规章来对每个教师和其他学校工作人员进行德育工作考核,使之真正树立并实践“德育就是我的事情”的理念。
(作者单位:江苏省灌云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