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咬尾症论文猪咬尾症病因预防论文:猪咬尾症的预防措施

合集下载

猪咬尾预防与治疗措施

猪咬尾预防与治疗措施

猪咬尾的预防与治疗措施前段时间有位朋友发来几张照片,咨询猪咬尾的问题。

猪咬尾症是发生在猪群中以相互啃咬尾部为特征的一种恶癖,由猪体诸多不适因素诱发。

以断奶猪、生长猪、育肥猪,尤以12-16周龄的猪最易发生。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猪互相咬尾的现象呢?发病因素与以下原因相关:咬尾的原因1. 环境:木板结构的猪圈可增加咬尾症的发生,用稻草垫猪圈的则发病少,饲养密度高的更易发病,调栏合群时也可诱发。

2. 气候:低温可增加咬尾的发病率,然而高温、干燥、粉尘过多也可增加发病率。

空气中氨、二氧化碳、硫化氢或其他气体浓度升高也可使发病率升高。

3. 光照:其强度增加也可能成为一个应激因素,增加发病率。

4. 营养:高能低纤维素的日粮能诱发咬尾症,同时与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量也相关。

5. 疾病:某些临床和亚临床疾病是诱发本病的原因,如猪尾尖坏死可引起咬尾发生。

温馨提示:发生咬尾的猪一定要及时挑出来,防止进一步的损伤;同时要密切观察猪的状态,可能预示着一些疾病的发生,方便对症治疗。

临床表现患猪表现不安,相互啃咬对方的尾部或耳部,有的使耳、尾部破损流血,如继发细菌感染,则创口处可发炎化脓,严重影响猪只的生长发育。

预防和治疗除改善饲养管理,尽量消除以上致病因素外,可采取以下措施。

1. 给仔猪断尾,距尾根2/3处用电热钳断尾,消毒。

2. 育肥猪应去势,并定期驱虫。

3. 有咬尾恶癖的猪单独圈养,对咬伤的部位用0.1%高锰酸钾清洗消毒,并涂抹碘甘油,以防感染,严重者可用抗生素对症治疗。

4. 将尾部涂擦来苏儿、废机油、辣椒油等,其他的猪即不敢咬其尾部。

5. 用黄连素液涂擦咬伤处,每日数次。

黄连素有杀菌消炎作用,奇苦无比,猪只再也不敢啃咬。

6. 镇静剂的应用:在饲料中添加适量朱砂散,有镇静安神作用。

猪咬尾症的发病原因分析及防控措施

猪咬尾症的发病原因分析及防控措施

1 . 1 营养 因素 日粮营养 不平衡 或缺 乏 , 常可 引起 咬尾现象 的发 生 。 日粮 中粗蛋 白质水 平偏 低或 必需
如发 现有伤 及皮肤 出血 的猪 只 , 应及 时隔离 治疗 , 以
防血腥 味 而引起 猪 群 打斗 、 咬尾 。对 刚 转 入保 育 栏 的猪 只特别 容易发 生应 激反应 , 应 注意观察 , 一旦 发 生 咬尾或 咬耳现 象 , 要 及时 调圈 、 隔离 。
胞代谢 、 内外 渗透 压密 不可分 。如 日粮 中食盐 不 足 , 钙磷 比例失 调 , 其 咬尾 、 咬耳 的频 率 明显 增加 , 还 可 能 出现 异 嗜癖 , 如食粪 、 啃 泥 等 。若 日粮 中 B族 维 生素 缺乏 , 则 会影 响其 神经 系统 的发育 和功 能 , 引起 代谢 紊乱 , 味觉 异常 , 导致 异嗜癖 和 内分 泌 失调 。 1 . 2 环境 因素 猪舍 环境卫 生条 件差 及猪群 冷 、 热 应激 , 光 线 过强 、 噪声 太 大 、 圈舍 内氨气 、 二氧 化碳 、
度应 激 。
1 . 3 管理 因素
猪群 饲养 密度 过大 , 猪 只运动受 到
3 治疗方 法
限制 , 就会 感 到烦燥 不安 , 增加 打斗可 能 。如果 猪群 个体 大小 不一 , 强 弱不 分 , 并栏过于频繁, 就会 出现 剧烈 打斗 , 以致发生 严重 的 咬尾 、 咬耳等 。
引起摩 擦皮肤 出血或皮 肤发 红 , 则 可导致 猪 只舔 咬 ;
体 内寄生虫 , 如蛔 虫 , 线虫 , 胃肠炎 , 贫血 , 佝偻 病 , 气 喘病 及 尾 尖 、 耳 尖 坏死 等均 可诱 发 猪 的咬尾 、 咬
耳症 。

奎。 王海燕

猪咬尾症的病因及防治措施

猪咬尾症的病因及防治措施

饲养密度原则上 以猪群不拥挤 以及猪能正常采食、饮水 ,大小要 要求。另外 ,猪舍还要放置轮胎 、空罐 、木头等物以供猪玩耍运
合适 。如果 圈舍 面 积太 小 ,猪 群 数量 过 大 ,密 度 就会 增 大 ,当猪 动 ,以改变圈舍单调乏味的环境 ,分散猪群注意力 ,避免咬尾现 的运 动 受 到 限制 时 ,猪 就会 感 到 焦躁 不 安 ,产 生 打斗 和 咬尾 现 象 象 的发 生 。
1 . 4 疾 病
猪感染寄生虫易引起暴躁不安 。患有虱子、疥螨等体外寄生 尾 巴。
. 5 药物控制及尽早断尾和去势 虫 时皮 肤就 会 发 红 、发 痒 ,猪 表 现暴 躁 不安 ,继 而在 圈舍 内的墙 2
壁或栏杆上摩擦 ,出现皮肤外伤 ,易引起其他猪啃咬 ;当猪患有
猪 群 中 发 现 有 咬 尾 恶 癖 的 猪 时 ,应 及 时 从 猪 群 中挑 出单 圈
合不科学 ,育肥前期饲料中蛋 白质质量不佳 ,维生素 、铁 、铜、
钙 、镁 、和食 盐 的 缺乏 ,或 因混合 均 匀 度不 佳 造成 营 养不 均 衡 ,
而 导致 咬尾 症 的发 生 。 同时 ,要 注 意驱 除猪 虱 、疥 螨一 类 体外 寄 生 虫 ,以免 引起 猪 体皮 肤 瘙痒 而 烦躁 不 安 ,而且 可 防止 猪 耳根 、
中国畜牧兽 医文摘
2 0 1 3 年
2 9 卷
第1 O 期
临 床 兽 医
猪咬尾 症 的病 因及 防治措施
赵 志
( 陕西省宝鸡市金 台区蟠龙 畜牧兽 医工作站,陕西宝鸡 7 2 1 0 0 0 )
猪 的 咬尾 症 在农 村 养 殖 户 和 规 模 化 养 猪 场 时有 发 生 ,发 病 群 饲 养 ,如 有 因运 输 和其 他原 因碰破 皮 肤等 外 伤 的猪 ,应 隔 防饲

猪咬尾症发生原因及防控措施

猪咬尾症发生原因及防控措施

猪咬尾症发生原因及防控措施摘要猪的咬尾症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分析了猪咬尾症的发生原因,并提出了防控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猪咬尾症;发生原因;防控措施猪咬尾症又称为猪的“反不适综合症”或“反应过激综合症”,是异食癖的一种。

异食癖是饲养管理不当、味觉异常、营养代谢机能紊乱引起的综合症,夏秋季节发生率高,一般发生于18~80 kg的猪,尤其20~40 kg的猪发生率高。

发生咬尾的猪群,酮体质量降低,如伤口不及时治疗,可引起感染。

在现代集约化养猪生产中,尤其在规模化养猪场中,猪咬尾、咬耳现象近年来逐渐增加,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总之,引起猪咬尾、咬耳异常怪癖行为的原因很多,应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满足猪的营养需要,重视疫病的预防,给猪提供舒适的环境,降低或控制咬尾症的发生,提高生产性能,获得最大的收益。

1 猪咬尾症的发生原因1.1 饲养管理不当不同品种、不同年龄、体质强弱的猪放在一个圈内饲养均可诱发咬尾症。

密度大,圈小、猪多,相互接触多,冲突行为增多。

睡觉面积小,相互挤压,引起争、斗、咬。

槽位及饮水器不足,地面喂食,在猪群中社会地位低下者不能得到槽位的都可诱发猪咬尾症的发生。

1.2 营养不良当饲料营养水平低于饲养标准,如浓缩料或预混料添加量不足导致微量元素和各种维生素不足及比例不协调、缺乏矿物质,或粗纤维过低,缺乏蛋白质饲料,满足不了猪生长营养发育需要,均可诱发咬尾现象。

1.3 环境差圈舍内蚊蝇多,通风不良,有害气味太大,粪便堆积,太脏,舍内没有干净的地方供猪睡觉,光线太强,舍内温度过高或过低,生活环境比较单调(仔猪活泼好动),也能引起猪相互争斗和咬尾咬耳。

1.4 疾病因素一是寄生虫病。

内寄生虫,如猪蛔虫等,刺激猪攻击其他猪,可诱使咬耳;外寄生虫,如虱子、疥癣等,可引起猪体皮肤刺激而烦躁不安[1]。

二是慢性消化不良。

咬尾一般多以消化不良、代谢机能紊乱所引起。

三是尾、耳、体表有损伤的猪只。

损伤部位流血、脓或有分泌物会引起其他的猪去啃咬。

猪咬尾症的预防措施

猪咬尾症的预防措施
皮带 伤 的 猪 , 及 时分 开 饲 养 , 防有 血 腥 味 而相 互 咬 尾 。 应 以
1 营养方面 . 1

日粮中粗蛋 白质水平偏低或必需氨基酸不足 , 或能量 /
蛋 白 比不 平 衡 时 , 影 响 猪 体 内 蛋 白质 代 谢 , 表 现 出 一 些 会 并 异常行为, 如兴奋 , 打斗 、 咬耳等。给生长猪饲喂含粗蛋 白质
2 育肥猪应早去势 . 4
育肥仔猪提早 去势不仅能提高育肥性 能和胴体品质 , 而 且还有利于避免因公 、 母猪在一起相互爬跨而引发咬尾症。
25 要 定期 驱 虫 .
摄食行为 , 增加动物的攻击性 。 1 环境条件 . 2 环境长期不适宜或突然变化影响猪群休息 ,猪群对冷 、
热 、 的应 激 不 适 应 , 线 过 强 、 声 太 大 、 湿 光 噪 圈舍 内 N ,C : H 、O、
28 防 治 方 法 .
对存在轻微咬尾现象的猪群 , 白酒或汽油稀释后对猪 用 群进行 1 次喷雾 , —2 能得到有效 的控制 。 对被咬伤的猪应及
猪体表有寄生虫时 , 皮肤刺痒 , 在圈舍栏杆上摩擦 , 猪 导
致皮肤 出血或皮肤发红 , 易引起其它猪来舔咬。体 内有蛔虫
在 打 斗 过程 中 , 猪 大 小 不 一 , 栏 过 于 频 繁 , 出 现剧 烈 打 如 并 会 斗, 以致 于 发 生严 重 的 咬尾 、 咬耳 等 。
做好 猪的环境卫生工作 ,降低猪舍 内有毒有害气体浓 度, 做好保温 、 降温措施 , 避免湿 、 、 、 热 冷 光线 、 噪声对猪的过 度应激 。在圈舍内放些木块或轮胎或黄沙等物 , 使猪在玩耍 时有 物 可 玩 。
在猪的一 生中, 应定期驱除体 内寄生虫 2 —3次 , 即分别 在猪 3 0—4 日龄 、0 8 日龄 、0 0 7 O 10一l0 日龄 时 各 驱 虫 1 1 次。 同时 , 要注意驱除猪的体表虱和疥癣等 , 以免因寄生虫的 影响而导致咬尾症 的发生。

猪咬尾原因分析及的防治

猪咬尾原因分析及的防治
对病猪进行隔离和治疗,避免传 染给其他健康猪只。同时对病猪 的粪便和尿液等污染物进行无害 化处理,以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04
猪咬尾防治效果评估
评估指标和方法
评估指标
包括咬尾发生率、咬尾持续时间、咬 尾伤口愈合情况等。
评估方法
通过观察记录、统计分析等方法对防 治效果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分析和讨论
评估结果
猪咬尾现象的危害
01
02
03
影响猪只生长速度
被咬伤的猪只因疼痛和应 激而食欲下降,导致生长 速度减缓。
降低饲料利用率
猪只因咬尾而浪费大量饲 料,降低饲料利用率。
传播疾病
猪咬尾可能导致伤口感染 ,进而传播疾病,如猪丹 毒、猪链球菌病等。
猪咬尾现象的流行病学
季节性
猪咬尾现象多发生在气 候炎热、潮湿的季节。
猪只状态不佳
一些猪由于患病或者受伤等原因,导致精 神状态不佳,容易受到其他猪的攻击。
饲养密度过大
猪舍的饲养密度过高,猪之间过于拥挤, 容易引发争斗和咬尾现象。
展望
完善饲料配方
改善环境条件
控制饲养密度
加强观察和记录
尾巴护理
根据猪的不同生长阶段 和需求,完善饲料配方 ,确保饲料中包含足够 的营养成分,特别是对 于那些容易缺乏某些营 养成分的猪。
猪咬尾防治经验总结与展望
经验总结
尾巴受损
猪的尾巴上有伤口或者受到其他损伤,容 易被其他猪攻击。
营养不足
在猪的饲料中缺乏一些重要的营养成分, 如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导致猪的 味觉和嗅觉异常,从而引发咬尾现象。
环境不适
猪舍环境卫生差、通风不良、湿度过高、 温度不适等都可能引发猪的应激反应,导 致咬尾现象的发生。

猪咬尾病的防制措施

猪咬尾病的防制措施
以达到防止咬尾的 目的 。另外 , 组群后将有咬尾现象的猪只 应单 圈饲养。 饲养密度可影响到猪舍的温度与湿度 ,以及猪 只采食 、 饮水 的情况 , 若不加注意可引起 咬尾现象。 应控制每圈( 的 栏)
饲养密度过大 、 并栏 饲养 、 饲槽空间狭小 、 限饲与饮水不
足, 均可诱 发咬尾 。
下午 , 被咬伤的猪常常躲 在角落里 , 如不及 时治疗 处理可 引 起伤 口感染 , 甚至化脓。这种感染 可引, . 3 提供
适宜 的温 、 湿度。要保证猪舍通风换气系统和排水系统 的正 常工作 , 以使猪舍 冬暖夏凉 、 清洁干燥 , 并将舍 内的有害气体
这是控制咬尾症的有效措施。
交替 、 气温剧变时期 。
3 防制措施
3 提供充足全面的营养 根据猪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 . 1
需要 , 供给全价 的配合饲粮 。育肥猪前期要适 当增加蛋 白质 或必需的氨基 酸 、 矿物质 、 生素 和微量元素 , 维 育肥后 期适 当
3 药物预防 . 5
根据 气候 条件 、 猪场常见 寄生虫种类和发病 规律 , 建立
或是猪体 内寄生虫病 , 是猪蛔虫 , 以刺激患猪攻击 特别 也可
其他猪 , 发生咬尾现象 。仔猪爱玩 , 也喜咬其他猪 的尾 巴。
2 临床 症 状
科学 的驱虫方案。 并选用合适驱虫药 , 明投药驱虫。 按说 母猪
在临产前 1 2 ~ 周驱虫 1 , 次 种公猪每年驱虫 2 3次 。仔猪 出 生后 2 ~ 0日龄进行第 1 03 次驱虫 ,0 7 6 ~ 0日龄第 2次 驱虫 , 10 l0日龄第 3次驱虫 。 0一 1
猪咬尾症又称 “ 反不适综合征 ”是猪应激综合征 的一种 , 临床表现形 式 , 它是 现代养猪生 产条件下 , 猪受到许多种不

如何防治猪咬尾症

如何防治猪咬尾症

猪咬尾症,又称为“反不适综合症”。

凡是会引起猪感觉不舒服的各种环境的、营养的、心理的因素均可造成猪群发生咬尾现象。

目前正处在季节交替、气温剧变期,猪咬尾现象会更加突显。

特别在早期断奶的猪群发生的比较早,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根据资料报导,发生这种恶癖症的猪群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要比正常猪群下降%。

1、猪群咬尾咬耳的危害任何不适的环境因素均可引起猪群的咬尾咬耳现象,轻者把尾巴咬剩半截,重者把尾巴咬光,有些猪还会咬耳朵或腹部。

被咬伤部位如不及时处理治疗,可引起伤口感染,造成关节红肿、跛行,局部炎症和组织坏死,胴体品质降低,甚至因治疗不及时而死亡。

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加以防止。

2、引起猪咬尾症的因素(1)营养因素:尽管在Ewbank(1973)做的实验中,单纯的营养缺乏并未引起咬尾,但是许多研究表明,如果咬尾和其它不良因素已经存在,日粮中营养物质的缺乏或比例不当就会加剧咬尾程度,甚至促使咬尾的爆发。

例如,当饲料营养不平衡、饲料营养水平低于饲养标准、饲料配合不科学、育肥前期饲料中蛋白质质量不佳,尤其是维生素、铁、铜、钙、镁、锌和食盐的缺乏以及纤维素的不足即可导致咬尾症的发生。

具体来说,①当日粮中蛋白质水平偏低或必需氨基酸(例如赖氨酸)缺乏、蛋白/能量比不平衡时,猪体蛋白质代谢会发生紊乱,并会表现出一些异常行为,其中包括兴奋互咬。

②日粮中矿物元素的含量与猪群咬尾也密切相关。

Fraser (1987)发现,日粮中不补充磷酸二钙、石灰石、食盐、铁、锌、镁、铜、碘、硒时,猪舔咬粘血棉棒的次数明显增多;而饲料中只缺少食盐而补充其它矿物质时效果相似,表明食盐缺乏会加剧猪嗜血和咬尾。

Hales等(1987)试验发现,动物如果在生长早期缺乏锰、铁、锌、铜、钴、碘、硒等营养元素,会产生惊厥、敌意增加、不耐应激等异常表现,这些往往会促进互咬和打架;要是这些元素在断奶以后缺乏,动物也会表现出异常行为,但这些异常行为可以通过在食物中补充这些营养物质来消除。

猪咬尾症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猪咬尾症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舍 内漏缝地 板 所 占 比例较高时,猪群咬尾行为 的发生 率也较高。而底板上全是夹缝 时 , 社 群 中层 次较 低 的 猪 更 具攻击 性 , 饲喂 时它们 甚至 可从后 面 进行攻 击 。
1 . 2 营 养不 均衡
的营养浓度 , 保证充足 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含量 ;
转 群前 应 按 0 . 2~0 . 5 m L / k g 投 给 猪 只亚硒 酸 钠维 生 素 E合剂 , 疫 苗接 种 时可将 维 生 素 C和 多维 电解 质 加 入饲 料或 饮水 中 。
他猪只舔食 ; 对于哈白猪 、 长 白猪等多发 咬尾症的品
种 或存 在 咬尾恶癖 的好 斗猪 只应 单独饲 养 ,及 时 隔 离 被 咬猪只 , 同时采取 有效措 施进 行伤 口治 疗 , 避 免 出现 感染 ; 另外 , 应 尽量 减 少 过度 恐 慌刺 激 , 做 好 消
中 国动 韧保 筵 2 0 1 5年 f 第 7 7卷 ) 第 4期 2 7
疾病 防治
d o i : l O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8 — 4 7 5 4 . 2 0 1 5 . 0 4 . 0 1 7
猪咬尾痖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安伯 玉
( 山东省诸 城市 畜 牧兽 医管理 局 山东诸 城 2 6 2 2 0 0 ) 猪 咬尾症 又 名 “ 反不 适 综合 征 ” , 该 病 可 因任何 不适 引 发 , 轻 者可将 半截 尾 巴咬掉 , 重者则 可将 整条 尾 巴咬掉 , 部 分患 猪还会 咬耳 朵 。近年来 , 规模 化养
疾病 防治
d o i : l O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8 — 4 7 5 4 . 2 0 1 5 . 0 4 . 0 昌黎 县畜牧 发展 局 河北 秦皇 岛 0 6 6 6 0 0 ) 猪 肢蹄 病是 以猪 的 四肢 、 四蹄 部疾病 的总称 , 俗 称跛 行 病 , 临 床 上 主要 表 现 为站 立 行 走 障 碍 、 姿 态 异常 、 蹄 部 开裂 甚 至坏 死等 。该 疾 病 在 国 内集 约化

猪咬尾症的预防措施

猪咬尾症的预防措施

猪咬尾症的预防措施【摘要】猪咬尾症是猪应激综合征的一种临床表现形式,它是现代养猪生产条件下,猪受到许多种不良因素刺激而引起的一种非特异性应激反应。

本文针对猪咬尾症的症状、病因以及预防做一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猪咬尾症;病因;预防猪咬尾症又称“反不适综合征”。

是猪应激综合征的一种临床表现形式,它是现代养猪生产条件下,猪受到许多种不良因素刺激而引起的一种非特异性应激反应。

凡是能引起猪感觉不舒服的各种环境因素、营养因素和心理因素等均可造成猪群发生咬尾现象。

猪的咬尾症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期是损伤前期。

这期的特点是一只猪把另一只猪的尾巴放在嘴里轻轻地吸吮、咀嚼,被害猪能接受并忍受着吸吮和咀嚼;接着就发生第二期是损伤期,尾巴被咬伤,出血,患猪对咬尾反抗、逃避。

患猪尾巴会因细菌感染而发生炎症。

创伤可分为轻度创伤,只有末端被咬伤;中度创伤,被咬掉的尾巴至少有一半;严重创伤,尾巴被全部咬掉,只剩一点残根。

尾、巴创伤引起的感染有三种途径使感染扩散。

第一,尾巴有一条直静脉,能很快扩散感染,主要达到肺脏;尾的侧面有纵静脉窦,进入侧皮静脉后,进入椎管的纵静脉窦,并能扩散到身。

第二,尾的创伤不仅是皮肤损伤,同时尾肌和尾椎也发生损伤,引起邻近组织脓肿和尾椎骨髓炎。

感染扩散到荐侧淋巴结、肛门直肠淋巴结,有时这些淋巴结发育不充分或完全没有,直接使病菌进入淋巴管,最后进入后腔静脉。

第三,感染脑.脊髓液后,扩散到其他器官,出现后躯或脊柱前段脓肿,肺的感染,这个途径危险性更大。

引起猪的咬尾症的原因十分复杂,主要归纳有下列的说法。

1.营养方面日粮中粗蛋白质水平偏低或必需氨基酸不足,或能量/蛋白比不平衡时,会影响猪体内蛋白质代谢,并表现出一些异常行为,如兴奋,打斗、咬耳等。

给生长猪饲喂含粗蛋白质12%的日粮3~8星期,咬耳、咬尾现象明显高于饲喂粗蛋白质15%日粮的猪。

如日粮中食盐不足,其咬尾、咬耳的次数增加,还可能表现异嗜癖,如吃粪、吃泥等。

猪应激与咬尾症的防治

猪应激与咬尾症的防治

猪应激与咬尾症的防治时间:2006-12-27 8:41:14 作者:李淑兰评论在当前集约化养猪生产中,猪互相啃咬尾的现象比较普遍,发生咬尾症的猪群,其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要比正常猪群降低20%以上,也能发生感染死亡或降低肉质,从而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1、猪咬尾症及其危害猪的咬尾症,是任何引起猪不适的因素都可能引起猪的咬尾现象。

轻者把尾巴咬半截,重者把尾巴咬光。

被咬伤部位如不及时处理治疗,可引起伤口感染,造成关节红肿和跛行,降低胴体品质,甚至因治疗不及时而死亡。

因此集约化猪场如发生猪群的咬尾症,其危害是相当严重的,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制止。

2、应激与猪咬尾症的关系应激是机体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非常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或者说应激是机体对向它提出任何要求所做的非特异性应答,在集约化养猪生产中,影响猪正常生理活动的应激源日趋增多,动物受应激源作用后可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机体分解代谢增强而合成代谢降低,性机能紊乱,严重时可引起一系列应激综合症,如苍白性松软渗出性猪肉、干燥坚硬色暗猪肉、成年猪背肌坏死、猪的急性胃溃疡、猪咬尾症等。

可见猪咬尾症为猪应激综合症的一种病理表现。

3、诱发猪咬尾症的应激源多种多样,而且往往是不同质的,主要可分以下几种3.1、品种和个体差异:一个猪圈内如果饲养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但体重差异大的猪,常出现互咬现象。

因品种及生活特点差异,相互矛盾,相互争雄而发生撕咬。

个体之间差异大,在占有睡觉面积和抢食中,常出现以大欺小现象。

3.2、环境:猪舍环境条件差,不符合猪的正常生理机能,如舍内温度过高或过低,通风不良及有害气体的蓄积,天气突变,猪圈潮湿引起皮肤发痒等因素,使猪产生不适感或休息不好引发啃咬;光照过强,猪处于兴奋状态而烦燥不安,也会引起咬尾;猪生活环境单调,特别是仔猪活泼好动,于是互相玩弄耳朵或尾巴,最终导致严重的食肉癖。

3.3、营养:舍饲条件下,生长猪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全靠饲料供给。

引发猪咬尾的原凶及预防方法

引发猪咬尾的原凶及预防方法

引发猪咬尾的原凶及预防方法作者:孟宏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7年第9期猪咬尾的现象目前在各养殖场的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对于规模化、集约化的大型生猪养殖场来说更为严重。

当发生猪咬尾后,如果不及时的处理会引起流血、伤口出现感染化脓,还易引起其他猪咬食,严重时还会引起猪出现关节红肿、跛行等,影响猪的生产性能,使胴体的品质下降,更为严重时还会引起败血症,最终导致死亡。

影响了猪群的生长发育以及整个生猪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养殖生产过程中引起猪咬尾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猪受到不良的刺激而产生非特异性的应激反应,需对猪咬尾现象加以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此现象的发生。

1 猪咬尾的原因猪自身因素。

因猪的嗅觉较为灵敏,并且喜欢舔食血液,易形成异嗜癖。

当一个猪的尾巴被咬伤后,就会出血,引起其他猪来继续啃咬,从而使咬尾的情况更为严重,伤口进一步恶化,咬伤的程度加重,引起较为严重的尾伤。

而猪的模仿能力极强,当猪群发生咬尾的现象后,如果没有及时的加以控制,其他猪就会模仿这一行为,从而导致这一行为在整个猪群内蔓延,造成严重的后果。

猪咬尾的现象会因猪的性别不同而存在差异,通常公猪比母猪的咬尾现象严重。

营养因素。

当日粮中缺乏一种或者几种营养时会导致猪的内分泌以及机体的代谢发生紊乱,而使猪产生一些异常的行为,如日粮中蛋白质的含量不足、必需氨基酸缺乏、能蛋比不平衡时会引起猪体内的蛋白质代谢紊乱而导致猪兴奋互咬;当食盐缺乏时也会加剧咬尾;饲料中矿物质缺乏时,如磷严重缺乏时猪会出现拱地、互相舔咬而引起咬尾。

管理因素。

管理因素是引起猪咬尾现象发生的主要因素。

在养殖前对猪分群不合理,如猪群内个体的差异较大时,会导致猪群间发生以大欺小的现象,使猪间发生咬斗。

当猪群的群体过大时,难以建立良好的群体秩序,从而加剧相互咬斗频率。

猪舍内的料槽设置不够,猪群在采食的过程中易因抢食饲料而发生咬斗的现象,或者体质较弱的猪被挤出,因抢不到饲料,在等待的过程中会攻击采食饲料的猪造成外伤。

猪咬尾症的发生和综合防治

猪咬尾症的发生和综合防治
的猪患某些病后体味发生改变 ,同群猪无法通过 嗅觉辩识 , 发生咬尾。 如猪患 胃肠炎 、 感 冒和气喘病等 。 还有 一些 寄生虽
3 . 6 做好猪 圈舍环境关 :圈舍内环境要保证 良好 的通风 、 光
养 猪
猪咬尾症 的发生和综合 防治
刘 兴
( 贵 州 省 盘 县 城 关镇 畜牧 兽 医站 。盘 县 5 5 3 5 0 0)
关键词 : 猪咬尾症 ; 发 生原 因 ; 临床 治 疗 ; 综合 防治
DO1 : 1 0 . 3 9 69 / J. 1 SSN. 1 6 71 — 6 0 2 7 . 2 0 1 4 . 0 8. 0 8 0
1 . 1 猪的先天性 因素
猪是群居动物 , 特别是在分窝转群和
亚铁 , 以防感染发炎 。对 咬伤严重 的猪可 用青 霉素 、 安痛 定 、 地塞米松混合肌 肉注射 。
并圈 时 , 其 争斗的天性更 为突 出 , 他们为 争夺和抢 占自己的
位置 , 发生打斗的现象尤为明显 。当猪发生 咬尾症出血时 , 更 易引起其它猪的舔咬和打斗 , 形成恶性循环。
1 . 4 圈舍 因素
圈舍内通风不 良、 粪便堆积多 、 蚊蝇多 , 有 害
气味太大 , 没有干净的地让猪睡觉 , 舍 内光 照 、 温度 、 湿度 、 通 风等 的长期不适 , 还有生活环境太单凋不能适应仔猪活 泼好
动的天性等都易引发咬尾症 。 1 . 5 应激 因素 强烈的应激 因素制激 , 容易诱发本病 。常见
1 . 6 饮 水与采食 因素
如 不能合理 的的安排 饮水时 间和饮
3 . 4 适 时断尾 : 猪 的视觉不发达 , 猪尾 的摇动 会使猪造成 视
觉错误 , 引起争咬 。 为 了防止猪群咬尾症的发生 , 尽量对仔猪

猪咬尾的综合防治

猪咬尾的综合防治

猪咬尾的综合防治近年来随着养猪业的快速发展和饲养环境的改变,猪咬尾症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在大型饲养场更为严重。

1 病因1.1 饲养管理不当饲养密度过大、接触过于频繁、湿度过大、通风不良、氨气味太大、光照过强、睡眠和采食时间较短、活动时间较长、环境单调等因素都容易造成猪群应激而互相撕咬,尾巴容易被咬伤出血,出血以后更刺激其他猪只群起而攻之,导致猪咬尾症的发生。

1.2 饲料营养失衡饲料中营养元素搭配不平衡或饲料中原料质量差而造成饲料中某种营养元素缺乏(如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容易造成猪营养代谢紊乱,发生异食癖,导致相互之间的撕咬,诱发猪只咬尾症。

1.3 寄生虫或疥癣当猪只发生寄生虫或疥癣时,为了止痒而啃咬或摩擦,进而引起尾部出血,由此刺激其他猪发生撕咬,引发咬尾症。

2 防治措施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找出病因、控制病因。

2.1 对咬尾症的预防①降低饲养密度,改善饲养环境,减少应激的发生。

②在猪舍内悬挂异物,吸引猪只注意力,如悬挂青绿饲料、破轮胎、红布等。

且投饲玉米芯、红土块等让其自由啃咬。

③减少光照。

④在饲料中适当添加微量元素、维生素、食盐和粗饲料。

2.2 治疗原则为消炎、止疼、控制继发感染、增强抵抗力。

①立即隔离病猪,加强饲养管理。

②肌肉注射青霉素每千克体重4万Iu,安痛定或安乃近5~10ml地塞米松2~5mg。

③伤口处涂抹2%的碘酊或红霉素软膏。

3 综合预防3.1 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定期消毒、清扫猪舍,尽量减少应激。

在保证舍内温度的同时加强通风,保持猪舍内有一个稳定的小气候环境。

3.2 保证充足的优质饲料根据猪群不同生长阶段的饲养标准,配制合理、优质、高效的猪饲料。

3.3合理组群按品种、年龄、个体大小合理组群,最好采用一窝一栏。

当不同来源、品种、年龄的猪组入同~栏时,易诱发咬尾或争斗,可采用气味同样化处理(如在所有猪身上喷洒来苏儿等)以有效缓解争.斗和咬尾。

3.4 定期驱虫定期驱除内外寄生虫既可以促进生长,又可以预防咬尾的发生。

猪咬尾症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猪咬尾症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猪咬尾症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在当前的现代化集约式生猪养殖过程中,猪相互咬尾巴的现象较为普遍。

经对比研究发生患有咬尾症的猪群,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都明显低于正常猪群。

因此,探究猪咬尾症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在养猪生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引起猪咬尾的原因:1.饲养的品种及个体差异一个圈舍之内,如果饲养的猪品种不同,或者品种相同而体重差异较大,常会出现相互咬尾现象。

例如把杜洛克猪和长白猪混养在一起,因品种和生活习性的差异,相互矛盾,相互称雄而发生撕咬;体重差异较大的猪群,在争夺地面和抢食过程中,常出现以大欺小的撕咬现象。

2.饲养环境猪舍环境条件差,如舍内温度?^高或者过低、通风不良、天气突变以及刺激性气味蓄积等因素,使猪产生不适感或者休息不好,脾气暴躁,产生撕咬。

光线过强,猪群处于兴奋状态而烦躁不安,也会引起咬尾。

生活环境单调,加上仔猪的活泼好动,于是互相“玩弄”耳朵和尾巴也可导致咬尾等异食癖。

3.营养状况舍饲条件下,猪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全部靠饲料供给。

当饲料营养低于饲养标准,满足不了猪生长发育的需要时,可造成猪群咬尾。

例如缺乏蛋白质、饲料的粗纤维含量过低,日粮中各种营养不均衡,矿物质及微量元素比例不协调,均可出现咬尾现象。

4.饲养管理猪群密度过高及同栏猪数过多、秩序混乱;槽位和饮水器不足;猪活动频繁,无法充分休息而变的烦躁;猪因激素刺激导致的情绪不稳定;卫生状况不良或并舍饲养,猪群整体度不佳等均能诱发咬尾症。

5.疾病猪患狂犬病、严重腹泻、缺乏钙、磷、铁等引发的营养代谢紊乱,均会引发猪群的撕咬。

有的猪被咬伤以后,会导致群起而攻之,波及整个猪群。

猪患有体外寄生虫病时,可引起猪皮肤刺激而烦躁不安,在舍内摩擦导致耳后、肋部出现渗出物,对其它猪产生吸引作用而诱发咬尾。

猪体内有寄生虫病,特别是猪蛔虫,刺激患猪攻击其它猪,发生咬尾现象。

二、防止猪咬尾的综合措施1.满足猪生长营养需要喂给全价配合饲料,定时定量饲喂,禁止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咬尾症论文猪咬尾症病因预防论文:猪咬尾症的预防措施【摘要】猪咬尾症是猪应激综合征的一种临床表现形式,它是现代养猪生产条件下,猪受到许多种不良因素刺激而引起的一种非特异性应激反应。

本文针对猪咬尾症的症状、病因以及预防做一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猪咬尾症;病因;预防
猪咬尾症又称“反不适综合征”。

是猪应激综合征的一种临床表现形式,它是现代养猪生产条件下,猪受到许多种不良因素刺激而引起的一种非特异性应激反应。

凡是能引起猪感觉不舒服的各种环境因素、营养因素和心理因素等均可造成猪群发生咬尾现象。

猪的咬尾症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期是损伤前期。

这期的特点是一只猪把另一只猪的尾巴放在嘴里轻轻地吸吮、咀嚼,被害猪能接受并忍受着吸吮和咀嚼;接着就发生第二期是损伤期,尾巴被咬伤,出血,患猪对咬尾反抗、逃避。

患猪尾巴会因细菌感染而发生炎症。

创伤可分为轻度创伤,只有末端被咬伤;中度创伤,被咬掉的尾巴至少有一半;严重创伤,尾巴被全部咬掉,只剩一点残根。

尾、巴创伤引起的感染有三种途径使感染扩散。

第一,尾巴有一条直静脉,能很快扩散感染,主要达到肺脏;尾的侧面有纵静脉窦,进入侧皮静脉后,进入椎管的纵静脉窦,并能扩散到身。

第二,
尾的创伤不仅是皮肤损伤,同时尾肌和尾椎也发生损伤,引起邻近组织脓肿和尾椎骨髓炎。

感染扩散到荐侧淋巴结、肛门直肠淋巴结,有时这些淋巴结发育不充分或完全没有,直接使病菌进入淋巴管,最后进入后腔静脉。

第三,感染脑.脊髓液后,扩散到其他器官,出现后躯或脊柱前段脓肿,肺的感染,这个途径危险性更大。

引起猪的咬尾症的原因十分复杂,主要归纳有下列的说法。

1.营养方面
日粮中粗蛋白质水平偏低或必需氨基酸不足,或能量/蛋白比不平衡时,会影响猪体内蛋白质代谢,并表现出一些异常行为,如兴奋,打斗、咬耳等。

给生长猪饲喂含粗蛋白质12%的日粮3~8星期,咬耳、咬尾现象明显高于饲喂粗蛋白质15%日粮的猪。

如日粮中食盐不足,其咬尾、咬耳的次数增加,还可能表现异嗜癖,如吃粪、吃泥等。

猪生长前期缺乏镁、铁、锌、铜、钴、碘、硒等营养元素,会产生惊厥、不耐受应激等异常现象,镁缺乏会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促进打斗,钙、磷不足或不平衡(高钙或低磷)均可导致其行为异常。

b族维生素是体内许多代谢酶或辅酶的组成成分。

如缺乏,则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其代谢紊乱,引起味觉
异常,常会导致异嗜癖和内分泌失调,并引起动物烦躁和改变摄食行为,增加动物的攻击性。

2.环境条件
环境长期不适宜或突然变化影响猪休息,猪群对冷、热、湿的应激不适应,光线过强、噪声太大、圈舍内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浓度过高都使得其烦躁不安,往往诱发咬尾。

3.管理因素
喂料量不足或饲喂间隔较长,猪都会因饥饿互咬。

在打斗过程中,如猪大小不一,并栏过于频繁,会出现剧烈打斗,以致于发生严重的咬尾、咬耳等。

4.其他因素
猪体表有寄生虫时,皮肤刺痒,猪在圈舍栏杆上磨擦,导致皮肤出血或皮肤发红,易引起其它猪来舔咬。

体内有蛔虫的猪易攻击其它猪。

公猪比母猪更易发生,阉后小公猪几乎是小母猪的两倍。

生长中后期比乳仔猪阶段发生率高。

咬尾在大群中表现明显的品种和个体差异,如杜洛克的杂交一代、纯种长白猪的咬尾现象趋于严重,新淮猪与长白猪生活在一起,也易发生互咬。

饲养密度和猪群大小与咬尾有关,高密度和拥挤猪群易
发咬尾。

有人认为0.47平方米/头比0.60平方米/头猪咬尾的危险性更大。

猪咬尾症发生后的主要特征性病变在尾部,多数小猪的尾巴都被咬掉后,剩下一个粗糙而流血的断端。

因尾内有骨骼,被咬后很快发生感染,出现脊髓炎,椎骨塌陷,脊髓压迫及瘫痪。

病原菌感染后经血液和淋巴系统转移,转移到肺脏可形成出血性梗死,进一步发展形成,脓肿或脓毒血症,引起猪只死亡,井造成部分或全部胴体废弃。

耳朵被咬伤大多是双侧性的,主要发生在耳叶与颊相连的耳基部和耳尖。

伤势轻者,病变很快愈合,有些可能会失去整个耳朵。

怎样预防猪的咬尾症:
①断尾:仔猪出生时立即断尾。

所以大型猪场母猪分娩时,给新生仔猪“三剪子”:一断尾、二打耳号、三断脐带。

②其他的预防方法:在猪圈里悬挂铁环,车轮胎、木条、绳索和盐砖等,也可在猪圈放置稻草、煤渣或煤块等。

也有人提出仔猪断奶时立即给仔猪提供乳房替代物,让仔猪哄替代物。

还有为满足仔猪的探求需要做成“食球”的。

还有人提出用食物盐(0.6%-0.8%)或小的盐砖,供仔猪舔食的方法,但是增加了饮水量。

还有给猪喷雾香味剂,能改善猪的异常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