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和应用

教学目标:

1、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回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2、让学生体会统计图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图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在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互助学习的成功与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简单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掌握其画法。

教学难点:根据标尺确定表示数据的点。

教学具准备:课件,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知折线统计图

1、引入

师:同学们平时你们注意自己的身高变化吗?这里有一张张晓楠6~12岁的身高变化情况统计表。(出示统计表)

2、说说看,这张表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3、出示折线统计图

师:如果我们用统计图来表示气温情况,相信你又会有新的发现。想看看吗?(出示折线统计图)

二、观察比较,认识折线统计图

1、观察:师:这幅统计图和原来的条形统计图比一比,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学生思考后再小组讨论)

2、交流:师:我们先来汇报一下,它们的相同点:横轴、纵轴、标题、制表日期等。(也就是说两种图的基本结构相同)

有什么不同呢?不同点: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表示的,这种统计图形是用点和线表示的。板书:点线

3、你能给这样的统计图起个名字吗?叫什么统计图呢?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4、提问:条形统计图是用什么表示数量多少的?而折线统计图呢?

板书:点:数量多少

6、探究

①随着年龄的增长,张晓楠的身高是怎样变化的?从6岁到12岁,她一共长高了多少厘米?

②你能从折线统计图上看出哪一年张晓楠的身高增长最快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为了更好地看清身高的变化情况,所以我们将每相邻两个点之间用线连起来,形成了这样的折线。线的上升或下降就能更清楚地反映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板书:增减变化

③估计一下,张晓楠13岁生日时的身高大约是多少厘米?

想一想: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相比,哪个能更清楚地看出身高的变化情况?

7、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了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这正是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8、师:在生活中折线统计图应用非常广泛的。你们以前还在哪里见过折线统计图?

9、欣赏: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出示图片)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上网查看一下。

三、操作交流,会画折线统计图

1、提问:认识了这么多折线统计图,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绘制一幅折线统计图呢?

2、出示练一练。

统计自己一年级到五年级的身高。

你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吗?你打算怎样绘制呢?(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汇报:画法:描点、连线、标数据

4、独立画图,教师指导。指名一人板演。

5、展示交流。你刚才是怎么画的?(板书:描点、连线、标数据)

刚才,我们通过描点、连线、标数据完成了这幅折线统计图,在画的过程中,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6、比较:把你画的与上面的比较一下,你画对了吗?错的改正一下。

7、提问:师:这幅折线统计图我们已画好了,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些什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预设:

按照这样的趋势,到了六年级、七年级身高会怎么样呢?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四、实践应用,分析折线统计图

练习四第1题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一位病人某天7~23时的体温变化情况如下图:

表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这幅折线统计图的纵轴和刚才的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看得懂吗?

让学生认识到这个统计图省略了一部分刻度,是因为病人的体温数据集中在

36-40之间。

五、总结反思,深化理解折线统计图

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师:今后我们还会认识更多的统计图,课后同学们可以自己去了解一下。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和应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全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根据要求会在有横轴和纵轴的方格图上把复式折线统计图补绘完整。

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并作出合理的判断推理,解决相应问题。

3、进一步渗透统计思想,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数据的变化进行分析和预测;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难点:在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并作出合理的判断,解决相应问题。

教学准备:

电脑、视频展台、课件、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疑导入

1、读图辨析,复习旧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折线统计图,你知道折线统计图有哪几部分组成吗?

生答

2、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折线统计图。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对比激疑,引出新知

李小洁用不锈钢杯和保温杯做了一次对比实验,以了解这两种保温杯的性能。你能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吗?

明确:因为是对两个保温杯的性能进行统计,图中会有两条折线。为了加以区分,可用图例说明。红色实线表示不锈钢杯的温度。红色虚线表示陶瓷杯的温度。统计图的名称要稍作改动,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水温。同样要写上制图的日期。画图的步骤:描点写数据、连线

揭题:这就是一张完整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内容。

2、观察比较,获取信息

谈话:你能根据这张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吗?你是怎么看的?(1)实验开始后的第60分钟,两个杯中的水温相差多少摄氏度?第120分钟呢?(2)不锈钢保温杯中的水温下降到70摄氏度大约经过多少分钟?陶瓷保温杯呢?

(3)哪种保温杯的保温性能好一些?从图中你还能知道些什么?

(4)师: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上又获得了大量的信息,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你感受到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比较具有哪些特点?

小结: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3、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谈话:刚刚我们研究了不锈钢保温杯和陶瓷保温杯的保温性能,发现不锈钢杯的保温性能要好一些,同样的热水倒在陶瓷杯和陶瓷碗中,水温下降的速度相同吗?哪个容器中水温下降的速度快一些?

学生猜测结果。

事实是不是正如我们的猜测,下面我们一起来分组实验一下。

学生分组操作。

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与你预测相同吗?

追问:如果适合饮用的水温是18~45摄氏度,两个容器的水各从第几分钟起开始饮用比较合适?

三、应用新知,拓展延伸:

1、举例:复式折线统计图在生活有广泛的应用。你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复式折线统计图?(展示各类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图片)

2、练习四第2题

追问:从图中你知道哪些信息?

探讨:(1)小明是第几天开始看到根、第几天开始看到芽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