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数和倍数导学案
因数与倍数导学案
《因数与倍数》导学案课题《因数与倍数》授课人栾长雄授课时间课型讲读备课组五数教师课时安排四课时教学要求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和数的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3、5的倍数的特点。
3、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教材课本和当堂训练题导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2、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不同方法。
自学指导:1、什么叫因数和倍数?举例说明。
2、怎样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因数和倍数各有什么特点?(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一、先学:1、看一看: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过渡语:(4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
请看检测题13页做一做和14页做一做要求:1、认真审题细心做题2、坐姿端正仔细检查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二次备课导学过程进行第二次备课。
二、后教:1、更正: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正时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过渡语:你们积极思考真是好样的!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
追问1:认为30的因数写对的请举手?为什么?追问2: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几?最大的因数是几?小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追问3:认为5的倍数写对请举手?为什么?追问4: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几?有最大倍数吗?小结: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3、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4、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因数和倍数教案(精选5篇)
因数和倍数教案因数和倍数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因数和倍数教案(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因数和倍数教案1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回顾学过的数2、明确学习主题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1、自主学习自学指导:阅读课本P12和P13例1(1)2x6=12,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在这个乘法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2)想一想:什么情况下,两个不是零的自然数之间是因数(倍数)的关系?(3)怎样找出18的全部因数?你是怎样想的?怎样表示出18的因数?要求:1、独立学习2、时间6分钟3、全班交流问题一:初建模型在图式结合中构建因数、倍数的概念,并从中感受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有着互逆关系的一组概念。
问题二:深化模型明确因数与倍数的外延,进一步认识、内化因数、倍数的内涵,从中提炼出因数、倍数模型的本质意义。
ab=c(a、b、c为非零自然数)问题三:应用模型①交流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及表示方法。
②找30、36的因数。
3、议一议(1)今天学习的因数与乘法算式中的因数一样吗?倍数与倍一样吗?(2)通过找一个数的因数,你有什么发现?三、检测反馈,拓展运用四、板书设计因数和倍数2x6=122和6是12的因数。
12是2和6的倍数。
3x4=12ab=c(a、b、c为非零自然数)a和b是c的因数,c是a和b的倍数。
因数和倍数教案2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第12—13页。
学习目标:1.我能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含义。
2.我会有序地思考,掌握了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3.我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学习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学习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检查独学1.互动分享收获。
2.质疑探讨。
三、合作探究1.小组讨论:乘法算式中的因数和这里讲的因数一样吗?(1)我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组代表交流、汇报。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导学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导学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导学案第【1】篇〗第 2单元因数与倍数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1)【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例1、例2及练习二第1、2(1)、6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掌握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学会用列举法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2.借助直观图,先引导学生观察后列出乘法算式,最后结合乘法算式来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3.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及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难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出示教材第5页例1。
12÷2=6 8÷3=2......2 30÷6=5 19÷7=2 (5)9÷5=1.8 26÷8=3.25 20÷10=2 21÷21=1 63÷9=7(1)观察。
引导:观察例1中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都是除法算式)(2)分类。
引导:你能把上面的除法算式分类吗?学生分类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根据是否整除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12÷2=6 20÷10=2 30÷6=5 21÷21=1 63÷9=7第二类 8÷3=2 (2)19÷7=2 (5)9÷5=1.8 26÷8=3.252.引入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数的整除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二、新课讲授1.明确因数与倍数的意义。
(教学例1)(1)教师引导。
教师指出: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
例如:12÷2=6,我们说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2)学生尝试。
教师让学生说一说第一类的每个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
《倍数和因数》【【导学案】】-五年级下册数学西师大版
倍数和因数(导学案)一、知识准备1.了解数字的大小比较,掌握“大于”和“小于”的概念。
2.熟悉数的读法和数码展开法。
3.知道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二、知识点解析1. 倍数数字 a 如果能被数字 b 整除,那么数字 a 就是数字 b 的倍数。
例如:18 是 6 的倍数,因为 6 × 3 = 18。
2. 因数数字 a 如果能被数字 b 整除,那么数字 b 就是数字 a 的因数。
例如:12 的因数有 1、2、3、4、6、12。
3. 倍数和因数的关系•倍数:是能被某个数整除的数。
•因数:是能整除某个数的数。
•每一个数的倍数都是这个数的因数。
•每一个数的因数都在这个数的倍数中。
例如:1、2、3 都是 6 的因数,而 6 的倍数有 6、12、18 等等。
三、应用练习1.下面哪些数是 7 的倍数?–28–35–42–59–632.下面哪些数是 36 的因数?–1–4–9–12–363.下面哪些数既是 3 的倍数又是 4 的倍数?–12–18–24–27–36四、拓展思考1.你能否列举出 20 的所有因数和倍数?2.如果一个数的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那该数是什么数?3.为什么 1 既是任何数的因数,也是任何数的倍数?五、知识总结•数字 a 是数字 b 的倍数,当且仅当 a 能被 b 整除。
•数字 b 是数字 a 的因数,当且仅当 b 能整除 a。
•倍数和因数是互为补充的概念,每一个数的倍数都是这个数的因数,每一个数的因数都在这个数的倍数中。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课认识因数和倍数导学案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课认识因数和倍数导学案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课认识因数和倍数导学案第【1】篇〗教学内容认识自然数和整数,倍数和因数。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初步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数的所有倍数。
2、学生经历探索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能对生活中有关的数字作出合理的解释。
在教师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地归纳与类比,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3、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探究倍数和因数教学难点倍数和因数的关系的理解教学过程一、结合“水果店”情境图,认识自然数和整数。
1、谈话引入。
2、出示水果店情境图。
(1)学生活动:找一找。
仔细观察图中有哪些数?我能找到几个?全班进行交流。
(2)教师提示:还有要补充的吗?(目的是让学生找出图中隐含的数字,比如0,1/2等。
(3)学生活动:分一分。
你能把它们分分类吗?学生单独活动,教师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全班再进行交流。
交流时让学生说出分类的标准和分类的结果。
教师要适当地进行引导,为下面教学自然数和整数做准备。
(4)根据学生的分类情况,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揭示什么样的数是自然数,什么样的数是整数?并让学生举出例子来进一步说明和巩固。
二、利用整数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1、解决:买5千克梨需要多少钱?5×4=20(元)2、利用算式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
(1)说明含义。
20是4和5的倍数;4和5是20的因数(需进一步使学生明确,20是4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4是20的因数,5也是20的因数)关于倍数和因数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学生第一次接触,教师要让学生多说一说,并通过一定的例证进一步说明。
(2)举例说明。
举出一个乘法算式,说出其中的因数和倍数关系。
(3)练习:说一说。
第3页“说一说”先自己试说,同桌之间交流后,再进行全班交流。
9.1总复习 因数与倍数(导学案)五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9.1总复习:因数与倍数(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因数与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
二、导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意义。
2. 难点:灵活运用因数与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导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因数与倍数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0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因数与倍数的定义,并尝试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3. 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以及在实际问题中如何运用因数与倍数的知识。
4. 课堂讲解(15分钟)针对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5. 课堂练习(15分钟)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竞赛(10分钟)组织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7. 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及求法。
四、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因数与倍数的知识。
2.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例,思考如何运用因数与倍数的知识解决问题。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学会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六、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探讨因数与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合理安排座位、分配物品等。
2. 让学生了解因数与倍数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如物理中的频率与周期等。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培养学生运用因数与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数和倍数导学案
因数和倍数导学案(一)
一、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一)自主探索
找因数:
1、从12的因数可以看得出,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那我们一起找找看18的因数有哪些?
①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
②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那些?
①你是怎么找的?
②仔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看来,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一定是(),而最大的一定是()。
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18、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预习本上写一写
4、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
找倍数:
1、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 那么2的倍数最小是几?最大的你能找到吗?
2、学生完成做一做1、2小题:找3和5的倍数。
①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你会用集合来表示吗?
2的倍数3的倍数5的倍数
②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怎么样的呢?
二、全课总结,评价提升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课认识因数和倍数导学案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课认识因数和倍数导学案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课认识因数和倍数导学案第【1】篇〗小学数学《因数和倍数》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及其相互依存的关系,会判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过程与方法】经历对除法算式分类的过程,提高观察、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事物之间的联系,感受相互依存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难点】理解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一些身上挂有整数除法算式的小羊,创设情境:这些小羊来自两个不同的羊村,身上算式的结果代表了它们的来处,请学生计算结果帮助小羊回到各自的村庄。
学生展示分类结果,询问学生分类标准。
教师将整除的算式定为第一类。
若学生对于第二类出现商是小数和带余的冲突,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旧知,从而明确两种形式是一致的。
引题:今天我们来探究一下第一类算式中存在的关系,学习什么是因数和倍数。
(二)探索新知学生活动:前后四人一组,讨论第一类算式都有什么共同特点,五分钟后请小组代表回答。
学生通过观察算式的特征容易得出商是整数,没有余数。
教师讲解: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
并举例:12÷2=6,所以12是2的倍数,2是12的因数。
练习:请学生说一说其余几个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提问:刚才我们知道了12是2的倍数,那么能说12是倍数吗预设学生意见不一致。
教师给出算式24÷12=2,并提问这里12是谁的因数或谁的倍数学生根据概念能够得到12是24的因数。
教师讲解:以上相互关系可以总结为——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并用“同学们在学校是老师的学生,回了家是父母的孩子”“如果没有熊二,熊大就不能称为哥哥”两个例子解释相互依存的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这里通过除法给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除法中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预设:0不能做除数。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导学案【第1篇】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7、18页。
学习目标:1、我能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并利用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
2、我知道什么是奇数和偶数。
学习重点:了解2、5的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和偶数的含义。
学习难点:能正确地求出符合要求的数。
学前准备:收集电影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检查独学1、互动,检查独学部分第1、2题完成情况。
2、质疑探讨。
三、合作探究(一)2、5的倍数的特征1、小组合作。
仔细回顾独学题2,再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收获。
2、小组代表展示汇报。
3、小组合作交流,验证规律。
讨论:是不是所有2的倍数个位上都是0、2、4、6、8?所有5的倍数个位上都是5或0呢?我们的想法:小组代表汇报、总结。
4、试试身手。
(1)独立完成第18页“做一做”。
(2)集体交流。
我又发现了:(二)奇数和偶数1、自主阅读教材。
根据自学内容,我知道:根据是否是2的倍数,可把自然数分为和两类。
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
2、组内交流,并讨论:0是不是2的倍数?为什么?3、汇报总结。
4、我能说出身边的奇数和偶数。
5、做一做(第17页)。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导学案【第2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以及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因数和倍数个数方面的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整数的乘除运算认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自主探索和总结出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条理性。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有序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教学例1:1.观察算式的特点,进行分类。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课认识因数和倍数导学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课认识因数和倍数导学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课认识因数和倍数导学案第【1】篇〗教学内容:7--16页的学习内容教学目标1.进一步学习求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和倍数;掌握一般方法,学会用常见的几种形式表达。
2.经过多次的求解经历过程,在事实面前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因数是可数的,自然得出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大的因数自己;而倍数是无法写完全,也就是说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也是自己。
教学重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常用方法及常用的几种书写表达形式教学难点:完整地求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教学活动(一)基础训练【口答】根据下面算式,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4×9=36 25×40=100032×7=224【解答题】18的因数有哪些?10是哪些数的倍数?(二)新知学习【典型例题】1.教学:(1)你还能找出18的因数码?并说出你的找法(要板书)。
(2)小比赛。
看谁既快又能完整地把30和36所有因数找出来(基础练习)?(3)分享冠军经验(介绍方法)。
(4)咱们再来一次寻找32和48的所有因数的比赛(基础练习)?(5)请你试着把18所有找出的因数表述出来。
(如果学生能用常见的两种表达最好;如果不能需要教师的引导)第一种习惯书面表达形式。
18的因数有(有可能是乱的):第二种集合图的书面表达形式。
18的因数(6)通过眼看,自我感觉调整这些因数最好按序排列第一种习惯书面表达形式。
18的因数有(按大小顺序):第二种集合图的书面表达形式。
18的因数(7)做基础练习第2题【小结】1.寻找的方法2.能否找全?2.教学(1)让学生自己尝试找(2)有没有发什么问题?如何解决?(3)如何表达?(4)找出3和5的倍数【小结】1.寻找的方法2.能否找全?(三)巩固练习(10题)【基础练习】1.用尽快的速度找出30、36、32和48的所有因数?2.填空。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课认识因数和倍数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课认识因数和倍数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课认识因数和倍数导学案第【1】篇〗《倍数与因数》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对乘法关系的进一步理解,理解倍数、因数的概念及特点,了解倍数和因数之间的关系。
2、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
3、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教学重点: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理解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难点:探索出求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师:孩子们,今天我们研究的问题和它有关——“数”。
天天学数学都离不开数,对于数我们并不陌生。
我们先来认一认板书:0.6,3.7,……(生读书)这样的数叫做小数;,……(生读书)这样的数叫做分数;2、师:这些数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都学习过,但是还有一类数是从我们出生后不久爸爸妈妈就开始叫我们了,板书:0、1,、2、3、……学生读书,学生笑师:为什么笑?(太简单了)师:像这些太简单、太普通,太自然的数就是(自然数)。
谁来说一个自然数?师:自然数从谁开始的(0),到谁结束呢?(无限的)所以用省略号表示。
师:认识了自然数,那非0自然数又是什么呢?(除0以外的自然数)师;这样的数太简单,太普通,太自然了,因此数学家取名为自然数。
但是随着人们对自然数研究的不断深入,大伙开始慢慢发现自然数一点都不简单,在他的数与数之间藏着许多奥秘,大伙想知道吗?(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非0自然数的奥秘;二、创设情境,导入新知(一)、认识倍数和因数1、师:古时候的战争离不开排兵布阵,我们今天就先帮汉朝大将军韩信来排兵布阵吧!(出示课件1)师:韩信要对这36名士兵进行对列排练,要求每排人数要一样多,可以怎样排列?孩子们可以先思考一下排几排,每排多少人,然后和你的同桌说说你的排法,并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
因数与倍数导学案
因数与倍数导学案1. 引言因数与倍数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对于理解数学运算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导学案,我们将深入了解因数与倍数的定义和性质,并通过练习和实例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2. 因数的定义和性质2.1 因数的定义因数是指能够整除某个数的数。
例如,数a除以数b,如果没有余数,则称b是a的因数。
2.2 因数的性质- 每个数都有1和它自己两个因数;- 如果一个数有除1和它自己以外的其他因数,则称其为合数;- 如果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则称其为质数;- 除数不能为0。
3. 倍数的定义和性质3.1 倍数的定义倍数是指一个数乘以另一个数的结果。
例如,数a乘以数b的积是数c,则c是a的倍数。
3.2 倍数的性质- 一个数总是它本身的倍数;- 一个数的倍数可以无穷多个;- 0的倍数是0,0除以任何非零数的积都是0。
4. 因数和倍数的关系4.1 倍数与因数的关系- 如果a是b的因数,那么b是a的倍数;- 如果a是b的倍数,那么b是a的因数。
4.2 公因数和公倍数- 如果两个数都是另一个数的因数,则这两个数是公因数;- 如果两个数都是另一个数的倍数,则这两个数是公倍数。
5. 应用举例5.1 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 最大公因数是指两个或多个数共有的最大因数;- 最小公倍数是指两个或多个数共有的最小倍数。
5.2 因数与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商场促销:如果一种货物的价格是另一种货物的倍数,我们可以使用倍数的概念来计算折扣;- 工程施工:如果要确定一根管道的最大长度,我们可以使用公倍数的概念来确定;- 时间规划:如果需要两个任务在同一时间完成,我们可以使用公倍数的概念来安排任务时间。
6. 总结因数与倍数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通过深入了解因数与倍数的定义和性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运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对于提高我们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数学五年级下册《倍数与因数》导学案
《因数倍数》导学参考一、教师自主学习(一)研读教材《倍数和因数》单元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最重要的知识之一,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认识了亿以内及一些整亿数,掌握了非零自然数的乘法关系、除法关系,这些都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单元继续教学非零自然数的一些特点以及相互关系,进一步充实有关自然数的知识,并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奠定基础。
(二)分析教材【导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1--3页。
【导学目标】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
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导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导学难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课时安排】1课时二、导学活动建议(一) 课前导学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1.把你的拼法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
2.你有不同的拼法吗?(二) 课堂导学活动建议活动(一):认识倍数和因数的意义1.同桌交流课前导学活动的成果(交流具体的拼法,说说写出的乘法算式的意义,最后选派一个组作全班汇报。
)2.师生互动探究“倍数和因数的意义”。
(1) 学生自主操作探索:通过拼长方形得到3个乘法算式。
(2) 学生自主独立思考观察图和算式:说说算式3×4=12中三个数有什么关系?(4) 全班交流(12是3的倍数,3是12的因数。
12是4的倍数,4是12的因数。
……)(5) 对于2×6=12,1×12=12,首先同桌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再全班交流。
3.小结:由3×4=12我们知道了12是3和4的倍数,3和4都是12的因数。
(在全班交流时,着重强调这两句:12是1的倍数,1是12的因数;12是12的倍数,12是12 的因数。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课认识因数和倍数导学案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课认识因数和倍数导学案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课认识因数和倍数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思考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教学难点:因数和倍数等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一、认识因数与倍数,预习反馈1、反馈主题图,根据主题图的不同情况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反馈:1×12=122×6=123×4=1212×1=126×2=124×3=1212÷1=1212÷2=612÷3=412÷12=112÷6=212÷4=32、观察并回答。
(1)这三组乘法、除法算式中,都有什么共同点?(2)像这样的乘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之间还有另一种说法,你想知道吗?(3)这样的三个数,我们也可以怎样说?(2和6是12的因数),请大家也像这样把其余的两组数也说一说。
请看教材12页,2和6与12的关系还可以怎么说?(4)也就是说2和6与12的关系是因数和倍数的关系,这几组数中,谁和谁还有因数和倍数的关系?(5)提问:能不能说12是12的因数呢?(6)小结:上面这三组算式中,我们知道:1、2、3、4、6、12都是12的因数。
3.讨论:23÷4=5……3,提问:23是4的倍数吗?为什么?谁能举一个算式例子,并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4.讨论:0×30×100÷30÷10提问:通过刚才的计算,你有什么发现?5.注意:(1)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一般指的是整数,但不包括0。
(2)这节课我们研究因数与倍数的关系中所说的因数不是以前乘法算式名称的“因数”,两者不能搞混淆。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课认识因数和倍数导学案(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课认识因数和倍数导学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课认识因数和倍数导学案第【1】篇〗《倍数和因数》教学教案一、说材(1)教材的地位和前后关系: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百以内、千以内、万以内、亿以内以及一些整亿的数。
但这只是对数字的浅在认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情感、价值目标:2.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体会教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3)教学重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与方法(4)教学难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二、谈设计理念首先从学生的操作入手,由浅入深,利用学生对乘法运算以及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关系的已有认识,在操作中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其次以学生讨论、交流、相互评价,促成学生对找一个数的倍数、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进行优化处理,提升、巩固学生方法表达的完整性、有效性,避免学生只掌握了方法的理解,而不能全面的正确的表达。
三、谈教学过程:(1)合作交流、揭示主题用12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进行不同的摆法展示,为了避免简单的操作,引导学生通过算式来想他是怎么摆的。
组织交流,引出算式与概念鉴定。
(2)教学概念、正反促成利用横里读、竖里读,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知识概念,并及时出示整个前提:是在不含0的自然数,让学生自己举例,示范说、相互说,最后以教师举学生不容易想到了例子:4×4=16,18÷6=3,促成学生不仅从乘法的角度去思考,而且也可以从除法的角度进行,也为后面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做好伏笔。
(3)设疑,置疑,激发学生的反思力度在教学找一个数的`倍数时,“才说到12、18是3的倍数(板书:3的倍数),3的倍数是不是只有12、18这两个数呢?”组织交流:3的倍数有哪些呢?同学互评,交流形成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形成了知识的整体性教学,加大了探索的力度,提高了思维的难度,“分钟内你们写完了吗?如果再给半分钟呢?为什么?”(4)判断中进行教学内容的递深,形成了反思——学习——强化的整个学习过程。
导学案-因数和倍数.doc
1.什么是因数和倍数?2.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3.怎样求一个数的倍数?1.什么是因数和倍数? (教材12页)(1)看图写乘法算式。
令令令*勺&提示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在研究因数和倍数中,只涉及整数(一般不包括0)X=12(2)看算式说因数和倍数。
X=122X6=12,2和6是12的, 12是的倍数,也是的倍数。
3X4=12,3和4是12的, 12是的倍数,也是的倍数。
2.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教材13页例1, 18的因数有哪些?)(1)写一写,哪些数相乘的积是18?18=1X18 18=X 18=X(2)写出18所有的因数:, , , , 怎样求一个数的倍数?(教材14页例2,写出2的倍数。
)(1)用乘法分别算出2的1倍是,2的2倍是,2的3倍是(2)用集合圈表示2的倍数。
【合作探究】1.举个例子说一说,什么是因数和倍数?2.怎样写因数,才能既不遗漏也不重复? 怎样找倍数更方便?提示写。
【自探提示】【自主学习】因数和倍数2的倍数展示交流【运用拓展 - 基础题】1.填空。
(1)因为4X6 = 24,所以()是()的因数,()是()的倍数。
(2)25最小的因数是(),最大的因数是(),最小的倍数是()。
(3)整数A (A>0)最小的因数是(),最大的因数是(),最小的倍数是()。
2.判断。
(1) ........................................ 4X9 = 36,所以36是倍数,9是因数。
()(2) ............................................................................ 48是6的倍数。
()(3) .................................... 在4X0. 5 = 2中,4和0.5是2的因数。
()(4) ............................................ 36最大的因数和最小的倍数相同。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操作活动得出相应的乘除法算式,帮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探索求—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某些特征。
过程与方法:在探索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培养有序思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倍数和因数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到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
教学重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每桌准备12个一样大小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一、操作发现理解概念1、师:你们喜欢玩拼图游戏吗?这是12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你能拼成一个长方形吗?同桌合作拼一拼,想一想:你能用一道乘法算式表示你的摆法吗?”2、学生分组操作。
3、组织交流。
一共有几种拼法?板书课题:倍数和因数。
二、因数与倍数的关系1、结合4×3﹦12说明: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4是12的因数,3也是12的因数。
2、谁能试着说一遍?太棒了,还有想说的吗?让学生仿照说出6×2=12和12×1=12中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5号和10号上来互相说一说。
3、能说3是因数吗?为什么?小结:因数和倍数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就像他是他的同桌一样。
3、因数的特点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找到了乘积是12的3个算式,那我们就可以说12的因数有:1、几个?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补充说明: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2、像刚才这样拿出1号答题纸找出30的所有因数(拿出有代表性的2份)展示:A:怎么样?漏了?漏了谁?导致遗漏的原因是什么?若要不遗漏怎么找?有序(板书)从谁开始叫有序?一对一对再找2,找到谁为止?接近重复。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总复习因数和倍数导学案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总复习因数和倍数导学案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总复习因数和倍数导学案第【1】篇〗【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 30、31页。
【课前思考】因数和倍数是数论的基础性概念,在小学阶段有过一些变革和调整,如苏教版教科书有一段时间曾前移至四年级,现后移编排在五年级下学期,充分尊重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知识结构。
教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师或许都有这样的感受:学习内容较为抽象,知识点零碎,课堂容量较大,学生很难迅速理解和熟练掌握。
《因数和倍数》一课的整体设想是:关注概念生成,让学生感悟知识来源;关注范例教学,让学生发现概念形成过程;关注思想渗透,让学生领悟概念本质;关注开放练习,让学生融会贯通知识体系;关注文化拓展,让学生明晰知识效用。
具体来说,深入领会编者意图,以教科书为蓝本,充分遵循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通过学生预学交流,了解评判学生的认知起点,重点选择学疑之处、学难之处;依托活动导学,通过生生互学、师生共学,着力从学生学困之处寻找突破口,帮助学生调取已有的知识经验,强化概念的理解和建构。
全课围绕因数和倍数的找法及特征,以数学思考为主线,以数学活动为脚手架,引导学生想思、会思、能思、爱思,思成。
从学生的认知现实出发,既不拔高也不降低,注重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学习元素的开放化、学习评价的及时化,以活动模块分散难点,强化因数倍数相互依存的本质属性,以开放的视角直面知识体系建构,突破因数和倍数概念理解的难点。
另外,在学习价值的目标取向上不局限于学生获得一般的数学知识和形成一定的技能。
而是精心选择学习素材,在供给学生鲜活学习素材之前铺垫包袱,揭示时带给学生更多的惊喜,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感悟、领略数论基础的内在规律及文化魅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激活学好数学的信心,在学习过程中体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一、课前活动,直面难点师:同学们喜欢玩脑筋急转弯吗?有三个人,其中有两个爸爸,两个儿子,你能说出他们之间的身份关系吗?(引导学生说清三个人的关系,重点强调:谁是谁的爸爸,谁是谁的儿子)【设计意图:课前活动设计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通过有趣的脑筋急转弯活跃现场气氛,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打消学生的畏惧心理;二是为学生顺利理解因数和倍数的相互依存关系埋下伏笔。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课认识因数和倍数导学案(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课认识因数和倍数导学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课认识因数和倍数导学案第【1】篇〗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页内容,以及第7页练习二的第1题。
【教学目标】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教师用课件出示口算题。
10÷5=16÷2=12÷3=100÷25=220÷4=18×4=25×4=24×3=学生口算2.导入:在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相乘,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积。
乘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乘的关系,在除法算式中,两个数相除,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商。
除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除的关系,在整数乘法和除法中还有另一种关系,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探讨的内容。
[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1)]二、新课讲授1.学习因数和倍数的概念(1)教师用课件出示教科书第5页例1,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算式,把这些算式分为两类。
学生说出自己的分类方法,商是整数的分为一类,商不是整数的分为一类。
教师以商是整数的第一题为例,板书:12÷2=6。
教师:在这道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都是整数,商也是整数,这时我们就可以说12是2和6的倍数,2和6是12的因数。
谁来说一说其他的式子?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2)说一说第一类的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学生回答,如:在20÷10=2中,20是10和2的倍数,10和2是20的因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温故互查:(5分钟)
1、观察下列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12÷2=6 9÷5=1.8 30÷6=5 2÷3=0.6 8÷3=2 (2)
26÷8=3.5 20÷10=2 21÷21=1 63÷9=7 19÷7=2 (5)
你能把上面的算式分成两类吗?并说明理由。
2、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有关数的整除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到因数与倍数的含义,为后续的学习奠定感性认识。
二、学习探究:
设问导读:阅读教材第5页内容,完成下面填空:
1、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
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
例如,12÷2=6,我们就说12是和的倍数,和是12的因数。
因数和倍数是相互的。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并推选一名学生汇报。
2、说一说第一类的每个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设计意图:通过自学让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因数什么是倍数,进而明白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3、请你任意说出具有倍数和因数关系的一组数?
注意: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0)
自学检测:
1、请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二人小组互说)
24÷6=4 26÷13=2 3×25=75 5×6=30
2、下面的4组数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81和9 78和3 125和25 144和12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举例,同桌互说,最后以教师举学生不容易想到的除法例子,促成学生不仅从除法的角度去思考,而且也可以从乘法的角度进行,也为后面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做好伏笔。
课堂预设:如果学生举例0×8=0,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可以指出,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
如果没有出现这类特殊的算式,教师有效介入,帮助启迪学生思考,发展深刻性的思维品质。
巩固练习:(10分钟)
1、判断正误,说说理由
(1)3×8=24,3是因数,24是倍数。
()(2)12是倍数,3是因数。
()(3)0.8×10=8,所以8是0.8的倍数。
()2、4×7=28,()和()是()的因数,()是()和()的倍数,
3、讨论:11÷2=5…1 11是2的倍数吗?为什么?
设计理由: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让不同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
使用说明:及时了解学生解答情况,鼓励有余力的学生做完后辅导同桌。
测评与拓展:(5分钟) 出示郑板桥的《咏雪诗》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
先齐读一遍,再在诗中找一找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课堂小结:说说你学了这节课后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
=
( 被除数 ) ( 除数 ) ( 商 ) 倍数 因数 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