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总论 PPT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入的物质称对比剂
对比剂的分类
高密度对比剂:碘剂、钡剂 碘对比剂: 有机碘剂
离子型:泛影葡胺 非离子型: 无机碘剂:碘油 低密度对比剂:空气
造影方式
直接引入:口服、灌注、穿刺 间接引入
第二章、计算机体层成像
CT
由Hounsfield设计,1972年问世 用X线束对人体检查部位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
上对某些疾病进行治疗
医学影像学包括:
X线诊断学 超声诊断学 CT MRI DSA ECT 核素扫描 介入性放射学
(解剖形态)
(功能代谢) (诊断+治疗)
第一章 X线成像
第一节 X线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
一、X线的产生
X线是真空管内高速行进的电子流轰击钨靶时 产生的
X线发生装置主要包括X线管、变压器和操作 台
1、氢原子核磁矩平时状态 杂乱无章
2、氢原子核置于磁场状态 磁矩按磁力线方向排列
3、施加射频脉冲 氢原子核获得能量
4、射频脉冲停止后 产生MR信号
弛豫与弛豫时间
弛豫:质子中止射频脉冲,由此引起的变化 回到平衡状态
纵向磁化恢复(纵向弛豫) 横向磁化消失(横向弛豫) 纵向磁化由0恢复到63%所需时间,为纵向
CT的分类
螺旋扫描CT: 扫描速度快 提高病灶检出率 CT值测量准确 多功能显示病灶 电子束CT:
CT检查技术
普通CT扫描 平扫 对比增强扫描 造影扫描 高分辨力CT扫描:短时间高空间分辨力,清
楚显示微小组织
CT检查技术
特殊扫描: 延迟扫描 动态扫描 三维图像重建 多平面重组 CT血管造影 CT仿真内窥镜 CT灌注成像
弛豫时间(T1) 横向磁化由最大减小到最大值37%的时间,
为横向弛豫时间(T2)
脉冲序列
施加90°脉冲,等待,施加90 °或180 °脉 冲,等待,为脉冲序列。
两个脉冲间的间隔为重复时间(TR) 90 °脉冲与产生回波的时间为回波时间(TE)
TR长短决定组织间T1的差别 TE长短决定T2的差别
扫描,由探测器接受透过该层面的X线,由光 点转换器转变为电信号,经模拟/数字转换器 转为数字,输入计算机排列成矩阵,重建形 成影像

几个基本概念
体素、像素 矩阵 空间分辨率 密度分辨率 CT值、伪影 窗位 窗宽 部分容积效应
CT的分类
普通CT 扫描部分:X线管、探测器、扫描架 计算机系统 图像显示和存贮系统
DSA的优点
对比分辨率高 对比剂用量少 实时显影
第四章、超声成像
超声的概念
超声:振动频率在20000Hz以上,超过人耳听 觉阈值上限的声波
超声成像基本原理
声阻抗特性 声衰减特性 多普勒效应
超声图像特点
不同灰度 断面图象 任意方位 观察活动
第五章、磁共振成像
MRI成像基本原理
CT图像特点
吸收系数 CT值 床宽与窗位
第三章、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血管造影:是将水溶性碘对比剂注入血管内, 使血管显影的X线检查法
DSA: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化的影像信息,消 除骨骼和软组织影的技术
DSA基本设备
X线发生器 影像增强器 电视透视 高分辨率摄像管 模/数转换器 电子计算机 图像转换器
三、X线成像基本原理
X线影像形成基于三个条件: 穿透力 被穿透的组织结构存在厚度和密度差异,剩
余的X线量不同 显影过程,获得X线影像
三、X线成像基本原理
密度差异在X线影像上的表现:
三、X线成像基本原理
病变可使人体组织密度发生改变,由此可产 生密度变化,形成相应的X线影像
组织结构密度和厚度的差别,是产生影像对 比的基础,是X线成像的基本条件
第二节、X线图像特点
高密度、中等密度和低密度 重叠影像 放大和失真
第三节、X线检查技术
自然对比与人工对比
自然对比:人体组织结构密度上的差别称自 然对比
人工对比:在缺乏自然对比的结构,人为引 入密度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之产生对比, 称人工对比
一、普通检查
荧光透视: 暗室进行,目前多采用影像增强电视系统 优点:可转动体位,可动态观察,经济 缺点:难于观察对比差的结构,缺乏客观记录
一、普通检查
X线摄影: 对比度及清晰度高 常需两个方位垂直摄影
二、特殊检查
体层摄影:观察深部位、重叠多的病变 软线摄影:钼靶,波长较长,多用于乳腺摄影 高仟伏摄影:穿透力强,用于肺部摄影 放大摄影 荧光摄影
三、造影检查
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结构或器官,可将高于 或低于该结构的物质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间 隙,使之产生对比以显影,即造影检查
医学影像学
总论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
X线诊断学: 1895年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 早期用于普通透视和拍片
放射诊断学: 特殊检查的应用(如造影)等 扩大了X线的检查范围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
影像诊断学: 50-60年代超声与核素扫描 70-80年代CT、MRI、ECT
医学影像学: 介入性放射学:在影像诊断的基础
MRI设备
主磁体:永磁体、常导磁体、超导磁体 梯度线圈:空间定位 体积线圈:发射射频脉冲,接收 表面线圈:兴趣区接受 射频系统 数据采集、处理和图像显示
MRI成像特点
T1加权像(T1WI):短TR短TE T2加权像(T2WI):长TR长TE 质子加权像(PdWI):长TR短TE
一、X线的产生
X线管:阴极为灯丝,阳极为钨靶斜面 X线发生过程: 灯丝附近产生自由电子 X线管两极高电势差,电子高速向阳极运动 电子轰击阳极靶,1%以下的能量转换为X线
二、X线的特征
X线为电磁波,波长在0.0006-50nm 穿透性:取决于管电压,是X线成像的基础 荧光效应:X线激发荧光物质(硫化锌、钨酸
钙等),转换为可见的荧光,是透视检查的 基础 感光效应:x线可使胶片感光产生潜影,经显、 定影处理,产生可见的X线影像。是X线摄影 的基础
二、X线的特征
电离效应:空气的电离程度与空气吸收X线量 成正比。是X线计量学的基础
生物效应:X线射入人体也产生电离效应,引 起生物学方面的改变。是放射治疗学的基础, 也是放射防护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