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思维

合集下载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创新教育已经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

数学教学是激活学生思维活动的教学,而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从某种意义上讲,问题是培养和发展认知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动力。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

”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笔者在教学中就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做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只有学生对学习活动感兴趣,才可能产生学习的动力,才能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了兴趣,才能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学习的主动性。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

”数学学科高度的抽象性就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虽然感觉到困难,但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学习。

例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时,我这样对学生说:“同学们,我们到商店买袜子,只要把袜子底在拳头上绕一圈就知道袜子是否适合自己穿,这是什么道理?公安人员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能估计到罪犯的身高,这又是什么道理?”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

我接着趁势问学生:“同学们,想知道这里的奥妙吗?通过对下面内容的学习,就可知道为什么了。

”这样使他们饶有兴趣地进入学习中,聚精会神地学习,思考问题,仅用15分钟就令人满意地完成了这课时的教学任务。

在学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后,学生对买袜子、估身高找到了正确的答案。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要引导学生发现、探究问题,首先要让学生具有积极探究的态度、猜想、发现的欲望,通过设计开放性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去探索、猜想和发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经常地启发学生去思考、探究问题。

巧设问题情境,引领数学思维

巧设问题情境,引领数学思维

/ . :
巧设“ 现实性, , 的问题情境 , 激活学生 思维

生: 自豪地) 过 ! ( 玩
师 :微 笑 着 ) 球 人 都玩 过 !( 示第 2 倾 斜 度 稍 大 的 滑 ( 地 出 个 梯) 玩哪个 ? 想 大 多 数 同 学 说 : 2个 。 第 老 师 再 出 示 第 3个 倾 斜 度 很 大 的滑 梯 。 “ 3个 !” 用 老 师 问 , 子 们 脱 口而 出 。 后 , 多 同 学 第 不 孩 稍 好
高了教学 效果 。
容 易再现 出来 。多媒 体 以其优 美 的声音、 鲜艳 的色 彩、 泼逼 活
真 的 动 态 来பைடு நூலகம்呈 现 教 学 信 息 , 上 屏 幕 上 的 文 本 补 充 总 结 , 集 加 能
三 、 用 多媒体 , 破 教学重难 点 , 化 教学方法 利 突 优
中学生 的注 意力 , 到强化 记忆 的效果 。精 美、 达 清晰 、 有趣 的 画面 还可 以激 起无意 的记忆 , 数学知识 在 自然 的状 态下 , 使 不
在 课 堂 中 利 用 多 媒 体 创 设 问题 情 景 :以 抗 震 救 灾 车 队 装 满 救
总之 , 应用 多媒 体辅助 教学是一 种高层 次、 高效 率的现代 教育手 段 。把 它应用 到课堂数 学教学 中,能有效提 高学生数
笑着改变 了主 意, 啊 , 2个 。 “ 第 ” 师 :满意 地笑了) ( 同学们 笑 了, 笑什 么? 生 : 3个太斜了 。 ’ 第 师 : 这 3个滑梯不 同在 哪呀 ? 那
事例可供我们教学 使用 。
例如 , 华应龙老 师在 教学 《 的度量》时, 角 课始导入 设计 了
又突 破 了难 点, 优化 了教学过程 , 学生 学的轻松 , 而且提 高 了 学 习效率 。又 如 : 教学 《 相遇 问题》 的应用 题 时, 生对“ 学 两地 、 同时出发、 向而行 、 相 相背 而行” 以及 《 , 追击 问题》 的“ 中 赶上 、 超过” 等这 些概念 , 学生第 一次接触 比较抽 象 , 以理解 。我 难

巧妙设计作业题 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巧妙设计作业题 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巧妙设计作业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巧妙设计作业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知识运用能力,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学习内容,并能够把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下面是一些巧妙设计作业题的方法和例子:1. 创新思维题目:设计一道题目,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发挥创新思维。

学生可以设计一个新的产品或服务,然后写一篇关于该产品或服务的说明书。

这样的作业题目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让他们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

2. 情境模拟题目:设计一道题目,要求学生在一个具体的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

学生可以扮演一个角色,解决一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学生可以扮演一个社区环保顾问,为社区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这样的作业题目能够帮助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开放性问题:设计一道开放性问题,要求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调研,并给出自己的见解。

学生可以被要求回答一个引起争议的问题,然后给出自己的观点并支持他们的观点。

这样的作业题目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同时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兴趣。

4. 项目式作业:设计一个项目,要求学生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并提供一个实际的成果。

学生可以组成一个团队,设计并制作一个科学实验,然后写一个实验报告。

这样的作业题目能够帮助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

巧妙设计作业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通过创新思维题目、情境模拟题目、开放性问题和项目式作业,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并能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这样的作业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巧用情境教学启导学生思维

如何巧用情境教学启导学生思维

如何巧用情境教学启导学生思维课堂教学是学生求知的摇篮,是实施教学方法的主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源地,是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的主阵地。

学生的主体性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启发学生思维,启发思维会使学生产生明显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

在众多的教学中,情境教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根据教材的特点打造和渲染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进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中。

情境教学主要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学习知识。

情境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整体能力的和谐发展。

如何巧用情境教学去启导学生思维?一、巧设问题启发思维教育应以学生为本,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

情境教学就是把学生的主动参与具体在优化的情境中产生动机、充分感受、主动探究。

如在复习函数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创设以下的教学情境:如:有个人在某市购物,甲商店提出的优惠销售方法是所有商品按八折銷售,而乙商店提出的优惠方法是凡一次购物800元可领取九折贵宾卡。

请同学们帮老师出主意,这个人究竟该到哪家商店购物得到的优惠更多?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兴趣浓厚,纷纷议论,连平时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跃跃欲试。

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很快地被调动了起来。

活跃了学生思维,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了分类讨论的方法。

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

学生的思维活动有赖于老师的循循善诱和精心的点拨和启发。

因此,情境教学的创设应重点去启导学生思维。

教师在设计每一个问题,必须深思熟虑,紧紧围绕如何活跃学生思维,让情境教学在学生对问题思考中升华。

二、感觉形象解决重点情境教学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使学生身临其境,产生真切感。

学生只有感受真切,才能入境。

教师可以用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求知欲。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中制造疑问,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

心理学研究表明:“认知矛盾时机的根源。

”教师可以创设认知不协调的问题情境,以激起学生研究问题的动机,通过探索,消除疑问,获得积极的求知心理。

巧设问题情境增强课堂活力

巧设问题情境增强课堂活力

巧设问题情境增强课堂活力中图分类号:g623.5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迪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手段;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增强课堂活力,已成为广大教师们研究的热点问题。

下面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结合自己实践中的教学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谈一谈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

一、联系生活实际,巧设问题情境创设现实生活情景,就是在教学中让学生走进社会,变”小课堂”为”大课堂”,通过学生身临其境的现场体验,再把”大课堂”变为”小课堂”。

如何因课制宜,创设学生或喜爱或惊喜的具体”情境”,是数学课堂设计的”切入点”。

如在教《统计》一课,教材上创设的情境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兴趣可能不高,教师可以结合班级情况,出示小干部选举数来进行统计。

这一改变学生不仅觉得数学离自己生活更进了,而且也能切身体会,增强课堂活力。

除了学生平常无意识的观察、感受以外,有意识的生活体验的积累也很必要。

在教学时,教师应该多列举一些现实生活中情景,让学生从自身的生活感受中学习数学。

二、巧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增强课堂活力在课堂上,教师要当好”导演”和”教练”,诱发学生”入境”,使学生产生”入境始入亲”的感受,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若能善于结合教学实际,巧妙地创设趣味性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好奇,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增强课堂活力。

例如这样的一道趣味题:一个人唱一首歌要5分钟,10人合唱这首歌要几分钟?大部分学生不加思索地说:”50分钟”。

但有少数几个学生却说只需要5分钟。

于是全班就有了热烈地争论气氛。

这时我并没有直接判断学生说法的对与错,而是给足时间,让他们尽情讨论,在学生争论声渐渐停止时,问题的解决思路也逐步开朗。

学生在总结结论的同时,也给出了明确的理由:”歌曲的长度是确定的,不会因为人数的多少而发生改变。

如果是这样的话,全国的人们共同唱这一首歌,岂不是要成天成夜地唱个没完了。

巧设教学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巧设教学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的结论 , 使学生在 获得新 知 的同时形成 能力. 如在学 习 数学命题( 公理 、 定理 、 概念 、 性质 ) 的过程 中创设问题情
境 , 导 学 生 自己形 成 数 学 命 题 . 引 案 例 1 在 “ 面 直角 坐标 系 ” 节 的教 学 中 , 创 设 : 平 一 可
如 下 问 题 情境 :
取 , 刻理 解 . 深
案 例 4 在 教 学 “ 一 映 射 ” 概 念 时 , 在 课 头 设 : 一 的 可 问 :半 圆圆 周 上 的点 与 直 径 上 的 点 哪 个 多 ? 学 生 思 维 “ ” 触 即发 , 堂 气 氛 活 跃 起 来 . 个 多 ? 怎 么 判 断 ? 带 课 哪 着 这 个 悬 念 , 生展 开 了积 极 主 动 的探 索 、 论 , 理 解 学 辩 为 和 掌 握 这 个 概 念 奠 定 了基 础 . 课 尾 和 课 中也 可 根 据 需 在 要设置悬念. 如 , 例 在课 堂 中 根 据 学 生 常 犯 的错 误 , 起 引 问题 悬 念 , 发 学 生分 析 错 误 根 源 , 出解 决 办 法 . 尾 启 找 课 根 据 类 比 、 想设 置 悬 念 , 化 原 问 题 , 出新 结 论 . 联 深 引 创 设 情 境 的 方 式很 多 , 必 须 做 到 科 学 、 度 , 能 但 适 才 够 引 起 学 生 最 强 烈 的思 考 动 机 和 最 佳 的思 维 动 向 , 样 这 的情 境 , 启 发 学 生 思 维 的 “ 爆 器 ” 可 以 提 高 学 生 的 是 引 , 思 维 定 向水 平 . 因此 , 数 学数 学 中我 们 一 要 充 分 重 视 “ 境 效 应 ” 在 情 在 教 学 中的 作 用 . 境 的创 设 不 仅 在 教 学 的 引入 阶 段 要 情 格 外 注 意 , 且 应 当 随 着 教 学 过 程 的展 开 而 深 入 , 形 而 并 成 几个 高 潮 . 要 注 意 营 造 民 主 的课 堂 气 氛 , 励 学 生 二 鼓 勇敢地 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 三要 给学生充分思 考问题 的机 会和 时间 , 不要 急于给 出答 案或要 求学生 回答. 四 要 提 倡 独 立 思 考 与 合作 交 流 , 励 个 别 化 学 习及 同 学 问 鼓 的相互 交流 , 分发挥 学生 的个 体作用 和群体效应 , 充 营 造 一 个 个 体 与 群体 相互 促 进 的活 动 氛 围 .

巧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巧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老师 : “ 请同学们 观察这些单项式 ,把你认 为相 同类型的式
子归为一类 !”
导学生发 问呢?下面笔者结合 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工作实践谈一
点初浅认识 。

8 n与 5 n ; 一 7 a 2 b与 2 a 2 b ; 3 a b 与一 a b ; 6 x y与 一 3 x y
换一种方式让学 生更 高效更快乐 的学 习说 明文?有 了这样 的想
学方式 , 摒弃那种表面 “ 热热闹闹 ” 但一堂课下来什 么也没有的
“ 伪 活力 ” 课堂 , 让学生在 自主 、 合作 、 探究 的语文课堂上学 习着 、
感动着 、 快乐着 、 收获着 。 在探究语 文高效课堂 的教学过程 中 , 努
题 ,更好 地掌握刚 刚学 习过的概念。教师启迪学生根据 已知的 去开拓未知的数学世界 , 为学生所学 的知识做铺垫 , 让学生构建 自己的思维模式 。教师在学生思考的过程 中可 以指 出学生易犯 的错误 , 让学生注意常见的问题 。
巧设 问题 情境 , 培 养学 生 的数学思维
江 苏省 苏州市姑 苏区彩香 中学 高 东安
“ 学起于思 , 思源 于疑 ” , 问题是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产生疑
曲 o

问的有效方式 。学生没有质疑精神 , 不主动发问 , 是让很多教师
头疼 的问题 。那 么, 怎样培养学生养成 良好 的数 学思维习惯 , 引
回答 更 多 的 问题 。
例 如在 学习《 合并 同类项 》 的时候 , 教 师可 以通过 多媒体给
学 生 展 示 一 些 代 数 式 ,如 : 8 n , 一 7 a 2 b , 3 a b , 2 a 2 b , 6 x y , 5 n , 一 3 x y ,

巧设问题情境,促进思维发展

巧设问题情境,促进思维发展

生感到很好奇 , 并开始交流 。 )
生 : 师 ,0最 大 ,最 小 , 么 可 能 相 等 呢 ? 老 10 1 怎
生: 呀! 对 老师 , 你是不是 问错 了? 师 : 师 有 没有 问错 呢 , 我 们 上 完这 节 数 学 课 , 们就 知 老 待 你
道了。 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 让 二 设趣 味问题情 境 。 创 激活思维 动力 课 堂 教 学 中 , 师把 枯 燥 的数 字 、 号 , 象 的概 念 、 式 , 教 符 抽 公 变 成 有 实 用 性 、 悦 性 的具 体 情 境 从 而 引 发 学 生 的 新 奇 、 趣 愉 兴
到 了培 养 , 都 源 于 教 师 精 心 创 设 了错 误 的 问题 情 景 , 而 引 这 从 发 了学 生表 现 的欲 望 , 发 了 数 学 思 维 , 激 使平 淡 无奇 的课 堂 变
得 更具有诱惑力 。
如教学《 圆的认 识》在课 末用 电脑 动画显示 : , 唐老 鸭坐 在 辆车轮是正方形的车子上颠簸 , 并设 问: 唐老鸭舒服吗? 为什
所学的知识很容易想到 : 要使 汽车不上下颠簸 , 必须使车轴至 车 轮 的 距 离 处 处 相 等 , 此车 轴 必 须 装 在 圆心 处 。 后 再 用 动 因 最 画显示 : 老鸭坐在 经过学生 改进 后的汽车上 “ 唐 嘎嘎” 叫, 直 教 师 语 言 配 合 : 老 鸭在 谢 谢 我 们 大 家 呢 ! 个 问题 情 境 具 有 强 唐 这
创设生活 问题情境 , 开启思维闸 门 ( 《 数学课程标准》 指出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 “ 实 际 , 学 生 的 生 活 经 验 和 已有 的知 识 经 验 出 发 , 设 生 动 有 从 创

“ 这题 不好做 ! , 是呀 , ”“ 那怎么办 呢? 谁来 帮帮我呢? 教师故 ” 意引导学生 弄清两个数 之间的倍数 关系 , 生一听说要帮老 学 师 , 趣 一 下 子被 激 发 起 来 , 们 个 个 跃 跃 欲 试 , 出 了各 种 兴 他 想

精心预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构建高效课堂

精心预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构建高效课堂

精心预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构建高效课堂摘要:实施中学物理新课标后,在教学中如何巧设情境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呢?教师应紧贴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探求思维;利用物理实验创设教学情境,激活学生发散思维;运用知识“通感”创设人文情境,启迪学生跨越思维;利用多媒体创设活泼生动立体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维。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学情境教学激活思维一、紧贴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探求思维。

朱熹提出:“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

”认知理论认为,课堂教学过程是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来取得新知识的思维过程。

研究始于问题,问题源于情境。

创设一个好的情境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明确探究方向和目标的首要问题。

对于新课程模块教学,要十分清晰每一章节教学的目标要求,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作为切入点,设计有针对性和层次性的课堂提问。

例如世博会的开幕式水与火为何能交相辉映?奥运火炬燃烧是什么能量之间的转化?奥运火炬的燃烧是使用什么燃料的?为什么不使用其他燃烧呢?切开的苹果的水果刀为什么都使用锋利的这一边?为什么不用刀背呢?小石头投进江河中立即就会沉入河底,而大型航空母舰却能在大海中自由航行,等等问题,带领学生一起感受物理在生活中的存在,让学生切身体验“物理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物理”的道理,懂得物理知识对人类的日常生活实践、科技发展、环境环保、交通运输等都有重要的作用,不断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通过问题的设置,在学生“最近发展区”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积极思维,从而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利用物理实验创设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

新课程理念强调探究式教学,旨在强化充分运用物理实验,巧设情境,促使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不断提升。

探究式实验教学的落脚点是学生能针对提出的问题,通过实验找到答案,培养多向度的思维。

在课堂设计方面,要以问题为中心设置探究性的学习课题,带着问题进行实验,把探究性学习和物理实验有机结合起来,分组合作探究进行,让学生自主发现、探索、联想、讨论,充分拓展思维空间。

巧设情境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巧设情境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巧设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名教师,自己的职责不仅仅是教授知识,尤其重要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自己理解知识,灵活掌握学习方法,既增长知识,又增长能力,更富有开拓创新精神。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巧设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学习,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发挥:一、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兴趣是调动学习积极性、增强主动性、启发智慧的源泉,是主动学习的“启辉器”。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实物、教具等增强教学过程的直观性和灵活性。

通过具体的讲解、演示和疏导,特意巧设生动、活泼、愉快、和谐的情境,使单调乏味的知识产生美感、动感,让学生学得愉快,学得主动,学得轻松。

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小学生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穿插一些故事、游戏来激发情趣,使学习气氛活泼,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例如:在数学课堂中教学“生活中的搭配”,利用上衣、帽子、裙子、鞋子等实物,让学生亲自参与搭配。

学生会把3种帽子与3件不同的上衣搭配,老师引导设问有几种方法?学生自然回答出有9种搭配方法;学生又会把2件不同的上衣和2条不同的裙子搭配,自然类推出有4种搭配方法。

这样学生从活动中就可以理解两个搭配量的乘积就是产生的几种搭配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兴趣,积极主动参与,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让学生喜爱发问,培养其质疑问难能力小学生普遍自尊心很强,一个班中的“差生”特别有自卑心理,老是心里慌张、精神紧张,一但被老师提问,出现手慌脚乱,回答往往是词不答意或出差错,自然造成怕问的心理障碍疾病,有疑不敢问、不爱问、不主动问、不会问,课堂上总处于被动观望状态,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

一是要创造良好的心理氛围,使学生大胆问、主动问,努力做到不耻下问。

为此,老师应想方设法让学生问,让学生“发难”,与学生一道探讨、研究,谁说得对就肯定谁,谁说得正确就表扬谁,谁表演精彩就给谁鼓掌,谁大胆“发难”就给谁喝彩。

巧设课堂提问 启迪学生思维

巧设课堂提问 启迪学生思维
就 是 思 维 训 练 的 过 程 ,在 这 一 过 程 巾 促 进 了学 生 求 异 思 维
的发展 。
精心提 问 ,使学生 在短时 间内把 注意力和思 维 中心 聚集到
讲 课主题上 。
教 师 在 导 入 新 课 时 ,可 以 针 对 所 讲 内容 提 出 巧 妙 有 序 的 问 题 让 学 生 思 考 ,从 而 使 学 生 的 思 维 更 加 集 中 ,并 积 极 地 期 待 着 问 题 的 解 决 。 如 在 导 入 《 步 》一 课 时 ,可 以 设 散
注重培养 学生 的 自学能力 已成 为当今 国际 国内教 学改
革 的 一 大 趋 势 。 叶 圣 陶 先 生 在 《语 文 教 育 论 集 》里 说 : “ 课 堂 里 教 语 文 的最 终 目 的 ,是 使 学 生 养 成 一 种 能 力 , 在 不 待 老 师 教 ,学 生 自 能 阅 读 。 因 此 一 边 教 ,一 边 也 可 以逐
l 新 课 堂 设 计 室
・救 掌 便 升
巧 设 课 堂 提 问 启 迪 学 生 思 维
张 莉
( 北省沙河 市第 四中学 。河北 沙河 040 河 500)
摘 要 :在 飞速 发展 的现代社 会 ,需要 的是创 造型人 才 。作 为一名教 育 工作 者 ,应该 以培养跨 世 纪人 才 为 己任 ,抓 住课 堂有 限的 时间和 空间 ,培 养 学生 的思 维能力 。在教 学 实践 中,教 师 必须掌握 、讲 究课
渐 为 不 需 要 教 打 基 础 。 ” “ 是 为 了不 需 要 教 ” 这 正 是 语 教
你远 不能培养 学生对脑 力劳动 的真正热 爱 。”也就是说 ,
“ 教 会 学 生 用 两 只 眼 读 书 ,一 只 眼 看 到 纸 面上 的 话 ,一 要

巧设现实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浪花

巧设现实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浪花

巧设现实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浪花【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145-01创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创新教育将是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最具生命力的教育。

现代创造理论表明,以创造思维为核心的创新技能不是靠传授到的,也不是手把手教出来的,它往往是创造者在“现实”情境中经过心理的“烘热期”和“脑风暴”后的顿悟。

《数学课程标准》也提出:数学教育应该“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实践证明:学生经常参与身临其境的思维过程对教学活动会产生直接强烈的兴趣,而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源动力,因此创设一个“现实”的情境,不但能拉近数学与现实的距离,为学生寻找学习新知的基石,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是让学生体验和理解数学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不断经历“现实”情境中的探究过程,激发其新思维的诞生,感悟创新思维的魅力。

一、再现“现实”的问题情境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指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

”因为数学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它是外在的、陌生的,需要通过创设“现实”情境后,引起学生的兴趣,形成学生强烈的自身需要,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接受与掌握。

在教学“相遇应用题”时,我让学生扮演角色,再现“现实”情境,从两个行走的地点、时间、方向等的演示理解“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相遇”等概念,从而激起学生对“相对应用题”学习的浓厚的兴趣,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了实际的感观,并以此为学习新知的思维起点,很容易掌握这类题目的基本数量关系,从而为新知扫除了障碍,有的学生还举一反三、,提出相背、追击等富有创新思维的问题。

由于通过学生再现情境,学生不仅学习了新知识,而且激发了创新思维。

巧设数学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巧设数学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巧设数学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一、巧设数学问题情境的意义1.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巧设数学问题情境能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以抽象的符号和公式为主,难免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而通过巧妙设计的情境和问题,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1.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巧设数学问题情境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独立分析,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观察、分析和推理,从而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

情境问题的巧妙设计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未知的挑战和问题。

1.3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巧设数学问题情境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在解决情境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往往需要共同讨论、协作和交流,从而形成共识,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这种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够促进他们的自信心和团队意识的培养。

2.1构建生动的情境在巧设数学问题情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构建生动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可以来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科学探究等,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数学的生活化和趣味化,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2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在巧设数学问题情境的教学中,教师需要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这些问题可以是开放性的,可以有多种解题方法和答案,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向的学习2.4注重情境与数学知识的融合在巧设数学问题情境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情境与数学知识的融合,使学生在情境中能够更加主动地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思考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巧设教学情境创造精彩课堂

巧设教学情境创造精彩课堂

综合2013·6“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将学生置于乐观的情感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古人云:学贵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小进步,大疑大进步。

疑是启动思维活动的钥匙。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时机,设疑导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开启学生的思维。

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一天,三角形王国里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钝角三角形神气地说:‘我有一个钝角,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们的大。

’直角三角形也不甘示弱:‘我个最高,我的内角和才是最大的。

’锐角三角形很委屈地说:‘我的个头最小,内角和也最小吗?’同学们,你听明白他们在吵什么了吗?到底谁说的对呢?”把学生置身于三个三角形吵架的情境中,学生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到底谁的内角和大,从而激发他们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兴趣和欲望。

二、巧设故事情境,让课堂趣味横生创设趣味情境既能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又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创设教学情境要具有启发意义,要产生愤悱的心理,使学生处于欲罢不能、跃跃欲试的最佳学习状态之中。

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猴山上的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了。

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两块,分给大猴一块。

二猴看见了直嚷:‘太少了,我要两块。

’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二猴两块。

三猴更贪,它抢着说:‘我要四块,我要四块。

’只见猴王不慌不忙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三猴四块。

同学们,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多吗?”通过讲故事的形式,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情景中产生了积极探究的欲望。

三、巧设激励情境,让学生充满自信一位著名教育家说过:“教育的奥秘不在传授,而在激励、唤起和鼓舞。

巧设问题情境 启迪学生思维

巧设问题情境 启迪学生思维

巧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思维摘要: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曾经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才有动力。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巧设各种问题情境,才能引发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和困惑,引导学生在有效的问题情境中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关键词:问题情境;激发兴趣;主动探究;思维发展【中图分类号】g620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产生内驱力,使其智力活动达到最佳激活状态,并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另一方面,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掌握思维的策略和方法,进而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营造现实的、富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帮助我们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生机。

(一)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发生兴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最实际、最直接的内驱力。

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设计这样的问题情境——师:“你是怎样测量圆的周长的?”“我用滚动法测量。

”“圆形水池能滚动吗?”“还有什么方法呢?”“用绳子绕圆一周,量出绳的长度,也就是圆的周长。

”师用手甩一端栓有小球的绳子,让学生观察小球被甩动时运动的轨迹形成的圆。

问:“你能用绳测法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学生认识到:用滚动法、绳测法测量圆的周长都是有局限性的。

“能不能探讨出一种求圆周长的规律呢?圆周长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生观察实验:两个球同时被甩动,形成大小不同的两个圆。

学生欣喜地发现:圆周长的大小与半径、直径有关。

学生的探索不再是被动的,教师的提问层层设疑,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趣味无穷的,数学课堂变成了学生求知的乐园。

(二)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为学生的探索提供大量可以选择的信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自己的爱好选择不同的信息,从而形成个性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发现问题是拥有知识的关键。

在大力提倡创新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见“提疑”的重要性。

而巧妙设置问题情境,则是“提疑”之突破口,如何设置问题情境,也就成为每位教师关注的焦点。

一、巧设问题,在“乐问”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而我们通过对问题情境的设置,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引入真实情境中去,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机敏、大胆地去发现问题,教师适时引导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有利于达到教学目的。

如教学《玲玲的画》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父亲为什么引导玲玲在画上添一只小花狗呢?旨在引导学生想明白这样一个问题:小狗对于突出画的主题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学生许多的思考与发问:还可以画别的小动物吗?画小花狗有什么好处呢?玲玲最后的获奖与小花狗有关系吗?学生在一系列思考过程中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对于理解课文起到积极的作用。

因此巧妙设计问题,有如燃起学生求知欲的火苗,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应当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

二、巧用课件,在“想问”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是目前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课堂教学活动中适度应用课件,可以变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生动化,可以跨越时空,创设情境,用真实的画面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教学《太空生活趣事多》,太空是个充满魅力的神奇世界,太空的生活更是个充满好奇、令人神往的话题。

而这又是一个离我们实际生活非常遥远的世界。

为此我精选出许多反映太空生活的有趣图片,让遥远的世界仿佛就在学生眼前,他们饶有兴趣地边看边提出很多有趣的问题。

宇航员倒立睡觉会不会摔跤?为什么宇航员躺着睡觉和站着睡觉一样舒服?宇航员倒不出水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太空舱地板必须是网格的?为什么宇航员要绑在睡袋上,不直接睡在睡袋里?……诸多质疑让我看到了一张张渴求知识的脸,感受到学生渴望得到知识的迫切期望。

初中数学课堂巧设提问激活学生思维

初中数学课堂巧设提问激活学生思维

初中数学课堂巧设提问激活学生思维数学是一门需要通过思维来解决问题的学科,而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在得到锻炼和提升。

为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应巧设提问,引导学生探究和思考,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下面就分享一些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技巧。

一、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想法和推理作出回答,能够让学生更加自由地思考。

例如:1. 如果你是一个建筑师,你要如何安排一个三层楼的房子?2. 如果你有100元钱可以任意购买两种不同的产品,你会选择哪两种?为什么?这些问题可以激发学生产生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并开展讨论和互动。

在学生的讨论中,教师应引导、促进和指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详细说明。

二、情境模拟问题情境模拟问题可以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1. 如果你是一个一直喜欢改造自己房间的小清新,今天你想更换窗帘,这个窗口的大小是2.8米x1.5米,你需要买多长的窗帘呢?2. 你要为你的数学课堂设计一张海报,它的大小是60厘米x40厘米,你需要设计多少个立方体装饰物来贴在海报上?这些问题可以根据实际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和探索。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技能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三、探究性问题探究性问题可以深入挖掘数学知识,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以达到扩大视野和增强能力的效果。

例如:1. 用草稿纸模拟一个正方形A和正方形B,其中正方形A的面积是正方形B的3倍,画出这两个正方形边长的比。

2. 学生小云想用一根0.5厘米的铅笔画一条正方形的对角线,请问这条对角线有多长?这些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解决此类问题,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数学知识并逐渐培养对数学思想的感觉。

四、启发式问题启发式问题可以让学生寻找和发现数学规律和特性,促进学生认识和掌握数学思想的过程。

巧设问题情境,提升思维品质

巧设问题情境,提升思维品质

巧设问题情境,提升思维品质作者:陈德毅来源:《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2020年第02期摘; 要: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尊重思维的客观规律,巧设问题情境,通过巧设陷阱、引发冲突、据错引辩、分层递进、引导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深刻性、独创性,提升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高土其指出:国家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

而人才素质的培养,关键在于思维——科学的思维。

学生的思维是从问题开始,在多角度地发现问题中深入,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中发展的。

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在数学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要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入手,精心设计丰富的问题情境,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充分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获得知识,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一、巧设陷阱,培养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它反映了智力的敏捷程度。

只有有了思维敏捷性,在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思考、周密分析、正确判断和迅速做出结论,由此可见加强学生思维敏捷性培养的重要性。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巧妙创设问题陷阱,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使学生积极投入问题解决的情境中去思考、探究,既解决了问题,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打折”,创设问题情境:老师在“苏宁”和“国美”看中了同一款三星电视,两商家都在搞促销活动:苏宁七折大酬宾;国美六折大优惠。

教师提问:哪一家便宜?为什么?学生想都不想,异口同声说:国美便宜!教师适时追问:你们确定吗?经老师这么一问,有些学生的想法开始动摇,有不同看法。

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在充分的交流中,学生提出:买东西不仅要看折扣高低,还要看原价是多少。

学生举例:假设苏宁电视单价10000元,国美电视单价12000元,算出来苏宁打七折后是7000元,国美打六折后是7200元,经过比较还是苏宁卖的电视比较便宜。

巧设认知冲突__激发学生思维

巧设认知冲突__激发学生思维

|文|陆加美所谓认知冲突,指认知发展过程原有概念(或认知结构)与现实情境不相符时在心理上所产生的矛盾或冲突。

认知冲突可以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的学习走向深入。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不平衡—平衡”的过程,面对新知识或者新问题,当学习者发现已有的知识经验无法解决新问题或者与解决新问题的方法经验不一致时,认知冲突就随之自然产生了。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内容理解、文本表达、情感体悟等方面来营造认知冲突,以使学生在同化或者顺应中完成对学习内容的重构,以促进学生新的知识经验的生成,促进学生向高层次的思维发展方向迈进。

一、从理解内容层面营造认知冲突在阅读教学中,当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与文本的认知点不相符时就会产生认知冲突。

教师依据学生在内容理解上的差异,创设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矛盾”与“冲突”,并随之产生新问题,引起学生新一轮的阅读、思考、辨析等,重新完成对文本内容理解的建构,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

如教学三年级下册《剃头大师》时,教师从老剃头师傅、小沙、“我”三个层面来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特点,体会文本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童真与童趣。

第一层次让学生阅读老剃头师傅对小沙剃头的相关描写,“老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老师傅眼神差了点……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等等,用老剃头师傅的剃头来衬托“我”剃头的高超。

第二层次让学生找出“我”给小沙剃头的相关描写,可让学生抓住“围上”睡衣、“摆出”架势、嚓嚓两剪刀就剪下许多头发等,感受“我”这个剃头大师的做派,“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姿势可谓是潇洒至极。

第三层次是让学生找出小沙在让“我”给他剪发时表现的句子,从“有些慌”到“高兴”到“无所谓”再到“他一照镜子,大叫一声,像见了鬼一样”。

教师做足了这三步,让学生再次阅读文本内容,说说课文中谁是“剃头大师”,谁是“害人精”,营造出一种强烈的认知冲突。

在教学中如何巧设问题活动

在教学中如何巧设问题活动

在教学中如何巧设问题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设置问题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效果。

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巧设问题活动的建议:1. 针对性提问针对性提问是指针对特定的知识点或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进行提问。

这种提问方式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在提问时,教师需要仔细考虑问题的难度和深度,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开放性提问开放性提问是指提出的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学生可以自由发挥,从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

这种提问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在提问时,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回答问题。

3. 诱导性提问诱导性提问是指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逐步思考,从而达到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

这种提问方式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课程内容,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提问时,教师需要精心设计问题链,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

4. 层次性提问层次性提问是指提出的问题按照难易程度和逻辑关系进行分层,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这种提问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提问时,教师需要合理安排问题的顺序和难度,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5. 情境性提问情境性提问是指将问题置于特定的情境之中,通过情境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这种提问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

在提问时,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情境来设计问题,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

6. 反问法反问法是指通过反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这种提问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在提问时,教师需要运用反问法来提出问题,并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回答问题。

7. 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指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通过合作来解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
新城初级中学刘东
摘要:问题情境是物理教学的核心,物理教学的过程应当是一个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物理教学中巧设问题情境可以唤起思维,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真正参与到物理学习活动之中,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随之得到发展。

关键词:问题问题情境思维
一、对问题的理解
问题,字面释义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或者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

一般解释为不能即时到达的目标。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认知问题,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成为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力和课堂教学的契机。

中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时常表现为思想上的困惑和疑问,正是这些思想和认知问题驱动学生去追求知识、探索真理。

教师只有通过挖掘教材,以问题为契机,精心设计,释疑解惑,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而课堂的设问并不是简单的疑问句那么简单。

比如,在给学生讲浮力知识时,若提问学生:“将一块铁块放在水里时,它将沉入水底,还是浮出水面?”学生会不加思索地回答:“铁块将沉入水底。

”如果问学生:“铁块放在水里将会下沉,但用铁板做成的轮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学生则无法立即作出回答。

两个问句的区别在于,前者不具有问题性,后者具有问题性。

尽管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往往不加区分地将两类问句都称为问题,但实际上,只有具有问题性的问句才称得上是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根据教学内容巧设问题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

二、问题的作用
知识是以问题产生的,定理是特殊的问题的论断。

物理教学的本质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每一个问题也是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展开的。

问题意识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

(一)、问题意识有利于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向思维过程,而教师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则能使他们带着趣味性和价值性去学习,激发探究知识的灵感,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另外,当学生怀着强烈的问题意识进行探究,并在探究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情感时,又有助于强化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驱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实现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展。

(二)、问题意识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中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特点,而物理又是一门紧密联系性生活实际的学科,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结构,抓住学生思维活动中的特点和难点创设问题情境,以引起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

通过教师进一步的启发和诱导,经过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就能达到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的目的。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有疑到无疑,再产生新疑,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三)、问题意识能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
就问题本身而言,每一个问题的解决在结构上无非为以下三部分:问题、方
法、答案。

一般情况下,以“问题”为中心,以“方法”为中介,以“答案”为结果,我们可以大胆地把这三个部分进行整合,构成问题体系,由此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比如:“一题多解”、答案开放、问题也开放,这样有助于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

(四)、问题意识能丰富学生的猜想能力
任何一个问题的解决,包括问题的提出和形成的过程。

这就需要敢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帮助学生大胆猜想,同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是以群体参加这个过程的,这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这些都是新课改所倡导的。

(五)、问题意识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个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问题,广泛地应用分析、综合、一般化、特殊化、演绎、归纳、类比、联想等各种思维方法,充分培养学生探究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六)、问题意识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牛顿由苹果落地受到启示得到“万有引力定律”。

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更离不开问题。

问题在科学探索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是科学探索的出发点和动力。

科学研究需要通过观察实验,获取关于自然的各种信息,然后加以理性的加工,发现规律性的东西。

虽然从表面上看,许多科学的发现似乎来自偶然的观察,但事实上任何人都是根据一定的问题去观察的。

在观察之前总是先有某种“预期”,构成某种先于经验的参考框架。

只有当观察的事实落入这一框架时,才会有所发现。

如果没有“带着问题观察的头脑”,我们就无法与自然界进行有效的接触,就会对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自然现象熟视无睹,或者只看到一些现象,而无法导致科学理论的发现。

例如,在学过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后,再学体温计,可以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有了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就可以用它去测量在它的测量范围内的各种物体的温度,因此也可以用它去测量人的体温。

试想,用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人的体温合适吗?有哪些缺陷?应如何加以改进?这些问题可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激发状态,它将激励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

而且,在教学中,问题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及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教学活动的成功进行创造良好的氛围。

三、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
问题情境是物理教学的核心,物理教学的过程应当是一个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解决问题首先是提出问题,因此,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体过程,还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些微观环节,都应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

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质在于揭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动摇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唤起思维,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真正参与到物理学习活动之中,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能力、培养科学素养的目的。

创设问题情景在物理教学中可分以下几种情况:(一)呈现想要加以理论解释的现象或事实创设问题情境
在教学液体的蒸发知识时,先给学生呈现如下现象:用扇子对着一支温度计扇,温度计的读数不变;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包上棉花,将棉花浸入酒精中,然后从酒精中取出,再用扇子扇,温度计的读数迅速下降。

如何解释这一现象?这就给课堂教学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

(二)通过列举有待解释的事例来创设问题情境
在教学惯性知识时,教师举例:人绊倒时通常是向前扑,而人滑倒时往往是向后仰,如何解释这一现象?这是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但学生在学习惯性知识之前却难以作出正确的解释,于是容易产生解答问题的内在需要,进入问题情境。

(三)提出知识实际应用的相关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在教学变阻器的课题时,教师讲述: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有许现象要通过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来实现。

如改变台灯的亮度,改变收录机的音量,改变电风扇的转速,等等。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呢?
(四)由旧知识的扩展引出新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在教学“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课题前,学生已经学过奥斯特实验及力的相互作用等知识,于是可以提出:奥斯特实验表明,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着磁场,通电导线是通过周围的磁场对附近的小磁针产生作用的。

根据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小磁针也要通过磁场对通电导线产生力的作用。

那么,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作用力的方向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五)通过激发心理矛盾提出问题创设问题
在教学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知识时,先让学生看两只灯泡,一只标有“220V,40W”,另一只标有“220V,100W”。

然后将它们串联在电路中,当闭合开关后,学生将看到40W的灯泡反比100w的灯泡亮得多,这是怎么回事?这个现象与他们原有的观念发生了严重的冲突,已有的平衡被破坏了。

于是学生也就进入了问题情境。

(六)提出猜想,并加以检验创设问题情境
在学习光的直线传播前,先布置学生完成作业:取几张白纸,其上分别刻有小三角形。

长方形、圆形的孔(孔的大小尽可能小些),将它们分别平置于日光灯下靠近桌面处。

先猜想,桌面上出现的“光斑”(实质小孔成像)将各是什么形状?然后通过实验检验猜想。

许多学生认为“光斑”的形状将分别是三角形、长方形、圆形。

但实际上,他们所看到的都是细长的长方形,这使学生困惑不解,于是进入了问题情境。

法国心理学家瓦龙说:“思维者,克服矛盾之过程也。

”作为点拨学生思维琴弦的教师,就要在课堂中巧设疑问,形成矛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

总之,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创设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的各种问题情境,使这一教学情境就像春风一样,“细无声”地“润”入学生心田,就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随之悄然得到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