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2016年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 能力提升案1 有关细胞膜的实验探究 课后训练

合集下载

创新教程·2016高考生物一轮提能课时冲关:必修1-6.1细胞的增殖

创新教程·2016高考生物一轮提能课时冲关:必修1-6.1细胞的增殖

必修一第六章第1节对应学生用书课时冲关(十二)第235页1.下列有关细胞相对表面积、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效率和细胞新陈代谢强度之间的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交换效率越高,细胞新陈代谢越旺盛B.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交换效率越低,细胞新陈代谢越缓慢C.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交换效率越高,细胞新陈代谢越缓慢D.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交换效率越低,细胞新陈代谢越旺盛解析:细胞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比值(即相对表面积)越大,其物质交换效率越高,细胞新陈代谢越旺盛。

答案:A2.(2015·济南模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A.在细胞分裂间期,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功能增强B.在细胞分裂前期,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C.在细胞分裂中期,细胞内A TP的含量明显减少D.在细胞分裂末期,高尔基体为细胞壁形成合成多糖答案:C3.右图表示细胞周期,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按箭头所示方向由a→a或由b→b表示一个细胞周期B.染色体的平均分配发生于a→b段C.细胞中核DNA含量的加倍发生在b→a段D.将癌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断在b→a段可以治疗癌症解析: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据图可知,a→b段为细胞分裂期,b→a段为分裂间期,故细胞周期可以表示为b→b;染色体平均分配发生在细胞分裂的后期,即a→b段;b→a段为细胞分裂间期,该时期完成DNA的复制,细胞中核DNA 含量加倍;将癌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断在细胞分裂间期,即b→a段,可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

答案:A4.(2015·潍坊模拟)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相比,下列叙述中不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显著特点的是()A.染色体经过复制后精确均分到两个子细胞中B.中心体周围发射出星射线C.在细胞分裂末期,细胞缢裂成两部分D.在细胞分裂前期,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向细胞两级答案:A5.某同学在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A.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B.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等C.清晰地看到中心体和染色体D.某一细胞由中期逐渐过渡到后期解析:有丝分裂的间期经历时间最长,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以染色质的形式存在,因此绝大多数的细胞不能观察到染色体;有丝分裂的后期染色体数目是其他时期细胞的二倍;高等植物细胞中无中心体;此实验在解离时细胞已经被杀死,不同细胞处在不同的时期,不能继续分裂。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 细胞器与生物膜系统 教案.doc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 细胞器与生物膜系统 教案.doc

讲考纲讲考点考点一主要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1.细胞器的分离方法差速离心法,将细胞膜破坏后,利用高速离心机,在不同的离心速度下将各种细胞器分离开。

2.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3.多角度比较各种细胞器【例1】(2017天津卷,1)下列有关真核生物核糖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遗传信息翻译的场所B.组成成分中含mRNAC.全部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D.能识别基因的启动子【答案】A【变式训练1】列有关细胞器的说法正确的是()A.真核细胞中蛋白质的形成均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B.线粒体中生成的产物有丙酮酸、二氧化碳和水C.叶绿体是所有生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D.溶酶体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菌【答案】D【解析】真核细胞中蛋白质的形成不一定需要内质网加工,A错误;丙酮酸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的,B 错误;原核生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细胞膜和细胞质,C错误;溶酶体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菌,D正确。

考点二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组成: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2.功能:(1)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2)决定物质运输(载体蛋白等)、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细胞识别――移植免疫、特异性免疫、受体的结合、突触的递质传递、受精作用等);(3)是酶附着的骨架,为生化反应的进行创造条件;(4)使细胞内部区域化——保证化学反应高效、有序地进行。

3.成分上的联系(1)各种生物膜组成成分基本相似:均由脂质、蛋白质等组成,体现生物膜系统的统一性。

(2)每种成分所占的比例不同,体现了生物膜系统的差异性。

4.结构上的联系(1)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大致相同,都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分布其中,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图示如下:5.功能上的联系——“三看”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1)一看与分泌蛋白有关的细胞结构:(2)二看标记氨基酸出现的先后顺序:(3)三看膜面积的变化结果:【例2】(2017江苏卷,21)下图为某细胞结构示意图。

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一轮用书生物配人教版(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第2单元 细胞的结构》

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一轮用书生物配人教版(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第2单元 细胞的结构》

细胞核
伞藻“帽”的形状是由 细胞核 控制的
3.细胞核的结构
核膜
DNA和蛋白质
某种RNA 核孔
(1)上述结构中,原核细胞不具备的是 核膜、核孔、核仁、染色质 。
(2)在细胞分裂周期中表现为周期性地消失和重建的结构
是 核膜和核仁

(3)染色质和染色体是 同种物质
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前者呈细长丝状,后者呈圆柱状或杆状。
答案 B 解析 细胞中的染色质存在于细胞核中,A项正确。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 的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翻译发生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B项错误。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C项正确。细胞核内 的遗传物质为DNA,DNA的合成需要消耗ATP,D项正确。
易错警示有关细胞核结构的五个容易忽视的问题 (1)核孔的数量、核仁的大小与细胞代谢有关,如代谢旺盛、蛋白质合成量 大的细胞中,核孔数量多,核仁较大。 (2)染色体和染色质形态不同,而成分完全相同。 (3)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而不是细胞代谢中心,细胞代谢中心是 细胞质。 (4)物质进出细胞核不都通过核孔。 (5)核膜和核孔都具有选择性,核孔虽然可以允许大分子物质通过,但仍然 具有选择性,如细胞核中的DNA就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提示 资料2、3、4中的实验均遵循了对照原则,资料1中的实验中缺乏对 照,可增加“将白色美西螈胚胎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黑色美西螈的去核卵 细胞中”的对照组,以增强结论的说服力。
(2)由资料2、3中的实验还能得出什么结论?
提示 细胞只有保持结构的完整性,才能完成正常的生命活动。
(3)在研究过程中已经做了伞藻的伞柄与假根的嫁接实验,还有必要再做核 移植实验吗?说出你的理由。
2.细胞核功能的探究

《创新设计》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件:考能大提升_1

《创新设计》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课件:考能大提升_1

易错点12 误认为无氧呼吸两个阶段都产生ATP 点拨 无氧呼吸过程共产生2个ATP,而这2个ATP只产自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不产生ATP。
易错点13 误认为线粒体中只能分解有机物,不能合成有 机物
点拨 线粒体中不仅能分解有机物,也能合成诸如三磷酸 腺苷(ATP)这类有机物。不可将ATP与“能量”等同看待, ATP是一类高能磷酸化合物。另外,线粒体半自主遗传, 含有少量DNA、RNA,能合成蛋白质。
易错点14 误认为植物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都是酒精 点拨 绝大多数植物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但有些 植物细胞如马铃薯块茎、玉米胚,甜菜块根等,其无氧呼 吸的产物却是乳酸。
易错点15 误认为人体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 线粒体
点拨 人和其他动物细胞,其无氧呼吸产物为乳酸,不产 生CO2,故细胞中CO2产生的唯一场所是线粒体。
易错点8 误认为O2浓度为零时,呼吸强度为“0”,ATP产 生 量为“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拨 O2浓度为零时,细胞呼吸强度并不为零,因为此时 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也可以产生ATP。
易错点9 误认为光合速率、光能利用率与光合作用效率 是一回事
点拨 ①光合速率:光合作用的指标,通常以每小时每平 方分米叶面积吸收CO2毫克数表示。 ②光能利用率:指植物光合作用所累积的有机物所含能量 占照射在同一地面上的日光能量的比率。提高的途径有延 长光合时间、增加光合面积,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③光合作用效率: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中所含有 的能量与光合作用中吸收的光能的比值,提高的途径有光 照强弱的控制,CO2的供应,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
易错点6 误认为哺乳动物红细胞无线粒体,不能进行细胞 呼吸
点拨 真核细胞若无线粒体,则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但其 生命活动离不开能量供应,必须通过无氧呼吸产生能量以 供各项生命活动所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可进行无氧 呼吸产生乳酸。 易错点7 误认为所有生物有氧呼吸的场所都是线粒体 点拨 (1)原核生物无线粒体,其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 基质和细胞膜。 (2)真核生物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完整版)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教案

(完整版)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教案

第一单元细胞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专题一细胞的物质基础第1章走近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知识梳理: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如: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运动、应激性等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7种群: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一个池塘的全部鱼?)8(不是所有的鱼,包含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910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与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知识梳理: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1 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2 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5一行细胞的数目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成反比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比例倒数=最后看到的细胞数如:在目镜10×物镜10×的视野中有一行细胞,数目是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40×,那么在视野中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4=56圆行视野范围细胞的数量的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计算如: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视野中看见布满的细胞数为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20×,那么在视野中我们还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2)2=5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原核生物:蓝藻:(蓝球藻念珠藻颤藻发菜)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属自养型生物。

创新教程·2016高考生物一轮提能课时冲关:必修1-3.1、3细胞膜、细胞核

创新教程·2016高考生物一轮提能课时冲关:必修1-3.1、3细胞膜、细胞核

必修一第三章第1、3节对应学生用书课时冲关(五)第217页1.性激素是一种固醇类物质,它可以优先通过细胞膜扩散到细胞内部,这主要与细胞的哪项结构有关()A.①B.②C.③D.②③答案:A2.(2015·武汉调研)下列在高等植物细胞内的生理过程发生在生物膜上的是()A.丙酮酸→[H]+CO2B.CO2+C5→2C3C.H2O→[H]+O2D.氨基酸→多肽解析:本题考查植物代谢场所的判断,意在考查考生在相关知识理解判断方面的能力。

难度适中。

丙酮酸的分解反应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A错;CO2的固定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B错;水的光解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C对;氨基酸合成多肽的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中,D错。

答案:C3.(2015·山西四校联考)下列各种生理现象中,没有直接涉及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是()A.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B.肝细胞表面的糖蛋白结合胰岛素C.吞噬细胞吞噬细菌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解析:细胞间信息交流是一个细胞向另一个细胞传递信息。

A选项中精子与卵细胞的识别,体现细胞膜间的信息传递;B选项中胰岛细胞将信号传递给肝细胞;C选项中吞噬细胞能识别外来的细菌细胞并将其吞噬;D选项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在一个神经元中完成的,不存在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答案:D4.(原创题)下列关于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流动性的基础是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多是流动的B.选择透过性的基础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和磷脂分子具有特异性C.细胞的胞吞和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D.钾离子通过主动运输的形式进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解析: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的基础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

磷脂分子没有特异性。

答案:B5.(原创题)下图表示两个细胞相互接触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B内部已经侵入了麻风杆菌,则A可能是浆细胞B.若A是精子,B是卵细胞,则它们的结合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识别有关C.若A是死亡的细胞,B是吞噬细胞,则A被B吞噬后被分解的过程主要与溶酶体有关D.若A是吞噬细胞,B是侵入人体的病原体细胞,则吞噬病原体的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解析: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使病原体失去寄生的基础。

高三一轮生物教案5篇

高三一轮生物教案5篇

高三一轮生物教案5篇高三一轮生物教案【篇1】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生物必修1第4章第2节,主要内容包括科学家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以及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第四章共有3节内容,第一节主要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为什么具有选择透过性?功能与结构相适应,于是进入第二节内容膜结构的探索。

而第二节内容又是第三节内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学习基础。

因此本节课在第四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科学史的渗透,认同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漫长过程。

二、说学情本课所面对的学生为高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对“化合物”、“细胞膜”、“生物膜系统”等内容已经有了一定认识,在这一前提下学习本课内容可以做到深入浅出,层层深入。

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相关的生物学科的知识,初步掌握生物学科学习的方法,认同生物结构决定功能的生物学观点。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对于教学目标多元化的要求,我将确定如下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阐述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

2.简述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能力目标】1.培养分析、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2.增强动手操作能力,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漫长过程。

2.树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难点】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渗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五、说教学方法1.教法通过讲授、讨论、问答等多种教学手段,建立诱导探究的课堂模式,使发现过程中的几个的实验变成一种探究式的实验,引导学生体验科学家发现真理、探索真理的全过程,进而更好的掌握其中的科学方法,理解科学内容。

2.学法在本课学习中,学生利用课本和课件提供的资源进行思考,在此基础上,综合了探究性学习、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完成模型的构建。

接下来,我重点讲解我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首先是利用生活示例导入,多媒体展示:小龙虾—横纹肌溶解症—肌红蛋白—肌红蛋白尿。

《创新设计》2016年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能力提升案2与酶相关的实验探究(实验6)能力突破

《创新设计》2016年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能力提升案2与酶相关的实验探究(实验6)能力突破

能力提升案2与酶相关的实验探究(实验6)突破点三法破解酶实验难题[知识精讲]探究酶的催化作用、专一性、高效性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是高考的热点和难点。

遵循“对照原则”利用“对比法”进行探究,是解答此类试题最基本的思路和方法;分组编号→施加实验条件→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是此类实验最基本的步骤。

下面对“破解”酶实验难题的三个方法进行分类分析。

1.用“试剂检测法”鉴定酶的本质(1)实验原理和方法(2)设计方案:项目实验组对照组材料待测酶溶液已知蛋白液(等量) 试剂分别加入等量的双缩脲试剂现象是否呈现紫色呈现紫色结论呈现紫色说明该酶为蛋白质类,否则该酶不属于蛋白质类2.用“对比实验法”探究或验证酶的高效性、专一性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1)验证酶的高效性①设计思路验证酶高效性的方法是“对比法”,即通过对不同类型催化剂催化底物的反应速率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②设计方案项目实验组对照组①设计思路验证酶专一性的方法也是“对比法”。

常见的有两种方案:底物相同但酶不同或底物不同但酶相同,最后通过观察酶促反应能否进行得出结论。

②设计方案(1)设计思路常用“梯度法”来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或pH),设计实验时需设置一系列不同温度(或pH)的实验组进行相互对照,最后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酶促反应时间最短的一组所处的温度(或pH)即最适温度(或pH)。

相邻组间的差值(即梯度值)越小,测得的最适温度(或pH)就越精确。

(2)实验设计思路。

①探究酶活性的最适温度⎭⎬⎫反应物t 1温度下+酶溶液t 1温度下反应物t 2温度下+酶溶液t 2温度下⋮ ⋮ ⋮反应物t n温度下+酶溶液t n温度下检测反应物的分解速率或反应物的剩余量(或生成物的生成速度或生成量)②探究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 的实验设计思路如下:⎭⎬⎫H 2O 2溶液+酶溶液pH 1下H 2O 2溶液+酶溶液pH 2下⋮ ⋮ ⋮H 2O 2溶液+酶溶液pH n下――→检测O 2的产生速率实验变量分析(1)自变量:是指人为改变的变量,如氯化铁和肝脏研磨液,酶促反应温度、pH 的变化等。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学案(一)细胞膜、细胞壁、细胞核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学案(一)细胞膜、细胞壁、细胞核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一)细胞膜、细胞壁、细胞核姓名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一、考纲要求: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Ⅰ 2.细胞膜及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Ⅰ 3.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Ⅱ二、基础梳理:《三维设计》P.14-15三、重难点突破:1.细胞膜成分、结构、功能:(1)成分、结构:想一想:体现细胞膜流动性的实例:细胞融合、变形虫变形、白细胞吞噬细菌(胞吞)、分泌蛋白的分泌(胞吐)、温度改变时膜的厚度改变、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或失水皱缩等【例1】(2010·全国1高考)下列过程中,不直接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就能完成的是()A.植物体胞杂交中原生质体融合 B.mRNA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C.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D.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例2】(2009·浙江理综,5)对某动物进行荧光标记实验,如下示意图所示,其基本过程:①用某种荧光染料标记该动物细胞,细胞表面出现荧光斑点。

②用激光束照射该细胞表面的某一区域,该区域荧光淬灭(消失)。

③停止激光束照射一段时间后,该区域的荧光逐渐恢复,即又出现了斑点。

上述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

A.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组成成分结合C.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D.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2)功能:细胞膜功能复杂程度与有关。

细胞膜的功能特性:(原因:)与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有关的例子:质壁分离与复原、根细胞对离子的选择性吸收等【例3】(2012·沈阳高三质检)下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物质的两种运输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由③决定B.神经细胞膜上识别递质的是①C.b可表示肌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②有关,与③无关【例4】(2010 安徽)1.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用蛋白酶处理生物膜可改变其组成,不改变其通透性B.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C.线粒体内膜上只分布着合成ATP的酶D.分泌蛋白合成越旺盛的细胞,其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赶快【例5】判断正误:(1)(2011·四川卷-A)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

高三生物高考一轮复习教学案(共124页)人教版必修1

高三生物高考一轮复习教学案(共124页)人教版必修1

第一章:走近细胞复习目标:1.理解细胞的多样性;2.知道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和应用3.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实验(第2课时)复习过程:(第1课时)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一)基础知识回顾:填写P1知识点1(小试1)(二)问题探讨:1为什么说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病毒的结构与增殖方式(1)成分:___________;(2)生命活动特点:________;(3)增殖方式及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何培养与标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典例分析:P3例1(1-2) 变式1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一)基础知识回顾:填写P1知识点1(二)问题探讨:1.为什么说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判断生物与非生物的依据(生命的基本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典例分析:P3例1(3-4) 变式1三、细胞的多样性-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一)基础知识回顾:填写P1知识点2(小试2)(二)问题探讨:2.辨析:藻类都是原核生物吗? _________________带菌的都是细胞吗_________________原核生物都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吗? ____________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有叶绿体对吗________3.细胞的多样性体现在哪些方面?(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的结构统一性体现在那些方面?(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典例分析:P4例2四、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及意义:(一)基础知识回顾:填写P知识点2(二)问题探讨:1细胞学说的意义还表现在哪些方面?(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三)典例分析:P5例3复习过程:(第2课时)一、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方法:(一)基础知识回顾:填写P2知识点3(二)问题探讨:1.显微镜的结构和原理填上P4显微镜的相关名称:[1]______[3]______[4]_________[5]_________[6]________[7]_______[8]________[10]_________[11]_________认识目镜和物镜;长短与放大倍数的关系2.显微镜的主要原理(1)成像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放大倍数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3(3)视野及亮度:视野与放大倍数成______,亮度与放大倍数成______,所以在使用高倍镜进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2_1 细胞膜教学案(含解析)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2_1 细胞膜教学案(含解析)

2.1 细胞膜1.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Ⅱ)。

2.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Ⅱ)一、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1.细胞膜的制备(1)实验原理:细胞吸水涨破――→离心获得细胞膜。

(2)材料:人或其他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

(3)选材原因:①无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易制得纯净的细胞膜;②无细胞壁,细胞易吸水涨破。

2.组成成分细胞膜⎩⎨⎧脂质约50%⎩⎪⎨⎪⎧磷脂主要胆固醇动物细胞膜具有蛋白质约40%:与细胞膜功能密切相关糖类2%~10%3.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时间 实例(实验)结论(假说)19世纪末 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 欧文顿认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0世纪初 将膜分离提纯,并进行化学分析 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1925年红细胞膜中脂质铺展成单分子层后面积是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1959年 电镜下细胞膜呈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罗伯特森认为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1970年 人、鼠细胞杂交实验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1972年流动镶嵌模型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4.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连线)①激素调节、突触a.细胞膜直接接触传中兴奋传导递信息②受精作用、效应T b.化学物质传递信息细胞裂解靶细胞③植物胞间连丝c.细胞通道传递信息提示①—b②—a③—c5.图解法整合细胞膜成分、结构、功能的关系二、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1.细胞核的结构(1)填写图中字母对应的结构名称a.核膜,b.染色质,c.核仁。

(2)写出图中结构的相应功能①b功能:是DNA的主要载体。

②c功能: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③d功能: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2.细胞核的功能探究(1)黑白美西螈核移植实验①实验过程②实验结论:美西螈皮肤颜色遗传受细胞核控制。

(2)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①实验过程②实验结论:蝾螈的细胞分裂、分化受细胞核控制。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能力提升案1 有关细胞膜的探究能力突破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能力提升案1 有关细胞膜的探究能力突破

付兑市石事阳光实验学校能力提升案1 有关细胞膜的探究[]1.细胞膜成分的鉴细胞膜成分鉴试剂(方法) 结果磷脂①脂溶剂处理细胞膜被溶解②磷脂酶处理细胞膜被破坏③脂溶性物质透过脂溶性物质优先透过蛋白质①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②蛋白酶处理细胞膜被破坏2.细胞膜结构及特点的鉴(1)磷脂分子特性①生物膜两侧均“有水”时,磷脂分子必排布为“双层”(头部朝外,尾部朝内)。

②若一侧有水或一侧有油时,磷脂分子头部朝水侧,尾部朝向油侧。

(2)结构特点鉴:将膜结构中的磷脂分子提取出来,铺在空气-水界面上,测得磷脂占有面积是细胞膜面积的两倍,则可说明细胞膜中磷脂分子为双层。

(3)结构特点验证①方法:荧光标记法②现象:采用荧光标记法,标记小鼠细胞与人细胞做如图。

③结论:上述现象可说明:细胞膜具有一的流动性。

3.细胞膜的功能探究(1)控制物质进出功能的验证①染色剂进入②色素透出正常情况下紫色洋葱细胞、各色各样的花瓣显现出颜色都是因为细胞液中有某种色素分子,若将有颜色的植物组织放入清水中,色素分子不能透出,若用高温、强酸或强碱处理则可导致原生质层失活,此时色素分子就会从细胞液中透出,外界溶液将呈现色素颜色。

如:(2)识别功能的验证只有同种生物的精子和卵细胞才能结合――→验证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功能糖蛋白的作用(3)借助植物吸收无机盐验证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①思路②结果与结论同一植物对不同离子吸收情况不同,不同植物对同一离子吸收情况不同―→细胞膜对离子吸收具有选择透过性。

[考题示例]【示例1】(2010·卷)对某动物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如图所示,其基本过程:①用某种荧光染料标记该动物细胞,细胞表面出现荧光斑点。

②用激光束照射该细胞表面的某一区域,该区域荧光淬灭(消失)。

③停止激光束照段时间后,该区域的荧光逐渐恢复,即又出现了斑点。

上述不能说明的是( )A.细胞膜具有流动性B.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组分结合C.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D.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解析用荧光染料标记该动物细胞,细胞表面出现荧光斑点则说明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组分结合。

《创新设计》2016年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基础课时案39微生物的培养和利用基础回顾

《创新设计》2016年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基础课时案39微生物的培养和利用基础回顾

基础课时案39 微生物的培养和利用2016备考·最新考纲1.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2.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1.培养基(1)成分⎩⎨⎧ 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还要满足不同微生物生长对pH 、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需求(2)分类⎩⎨⎧ 固体培养基:含凝固剂液体培养基:不含凝固剂 2.无菌技术(1)关键: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2)不同对象的无菌操作方法[连一连]3.大肠杆菌的纯化培养(1)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计算溶化(2)纯化大肠杆菌的方法①纯化培养原理:想方设法在培养基上得到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菌落,即可获得较纯的菌种。

②纯化大肠杆菌的关键步骤:接种。

③常用的微生物接种方法有两种a.平板划线法:是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

b.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

(3)菌种的保存方法①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可以采用临时保藏的方法。

②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甘油管藏的方法。

深度思考如图是采用纯化微生物培养的两种接种方法接种后培养的效果图,请思考(1)获得图A效果和B效果的接种方法分别是什么?(2)某同学在纯化土壤中的细菌时,发现培养基上的菌落连成一片,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应当怎样操作才可避免此种现象?提示(1)获得效果A的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获得效果B的接种方法为平板划线法。

(2)最可能的原因是菌液浓度过高或划线时在划下一区域前未将接种环灭菌;采取的措施是增大稀释倍数或每次划新区域前先将接种环灭菌。

二、微生物的筛选和计数1.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1)分离原理:土壤中的细菌之所以能分解尿素,是因为它们能合成脲酶,这种物质在把尿素分解成无机物的过程中起催化作用。

(2)统计菌落数目:统计样品中的活菌一般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最新重点高中人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教案第3章 第1节 细胞膜09

最新重点高中人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教案第3章  第1节  细胞膜09

石榴高级中学09高三生物教学案 第3章 第1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班级: 姓名: 时间:080718编号:0809【考点解读】1、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B 〕2、细胞膜系统〔B 〕【根底回忆】1、细胞膜的组成成分:是由 、 和 组成。

细胞膜中的糖类是少量的,主要与蛋白质或脂类结合形成糖蛋白质或糖脂,与细胞的识别有关,如红细胞膜上的 即为糖蛋白。

2、细胞膜的结构:流动镶嵌模型。

其中根本支架是: ,蛋白质在其中的分布:3、细胞膜结构的特点 : 。

细胞膜中的蛋白质是膜功能的主要表达者,其中有的与物质的运输有关,如载体,有的是酶,有的是激素或其他有生物活性物质的受体。

不同膜上的蛋白质的具体种类是不同的,所以其生理功能也不同,如叶绿体膜。

线粒体膜、内质网膜等。

细胞膜对物质的运输具有选择性是由 决定的,载体蛋白具有专一性。

4、细胞膜的功能:〔三点〕细胞膜的功能上的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学海导航】【例题精析】〖例1〗在哺乳动物受精的过程中,精子能够与卵细胞相互识别,精子将其头部钻入卵细胞中,与卵细胞发生结合,当一个精子进入后,细胞发生变化,不再让其他精子进入。

这一现象表达出细胞膜能够〔〕〖例2〗以下有关膜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细胞膜主要有脂质和蛋白质组成D.在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例3〗水溶性染色剂〔PI〕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着色,可应用于细胞死活的鉴别。

细胞浸泡于一定浓度的PI中,仅有死亡细胞的核会被着色。

利用PI鉴别细胞的根本原理是〔〕A、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结构不同B、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含量不同C、活细胞能分解染色剂PID、活细胞的细胞膜能阻止PI的进入09参考答案解析:细胞膜具有多种重要功能,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能够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而解答此题关键是针对题目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

精卵之间的相互识别与结合,靠的是细胞膜上对应的信息分子,是一种信息交流过程。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教案(新教材人教版鲁湘辽):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教案(新教材人教版鲁湘辽):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第1课时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课标要求概述细胞都由细胞膜包裹,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并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考点一细胞膜的功能1.细胞膜:也称质膜,是细胞的边界。

2.功能源于必修1 P40“问题探讨”:鉴别动物细胞是否死亡常用台盼蓝染液,用它染色时,死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细胞不会着色。

这种鉴别动物细胞是否死亡的方法叫作“染色排除法”。

1.植物细胞的边界是细胞壁吗?提示任何细胞的边界都是细胞膜,细胞壁有全透性,不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2.如图是细胞间的三种信息交流方式,据图分析回答:(1)图中物质或结构的名称:①受体;②信号分子;③胞间连丝。

(2)植物细胞间的胞间连丝、人体内胰岛素的作用过程、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分别属于上面的哪种方式?提示分别属于图C、图A、图B所代表的方式。

(3)图中受体的化学本质是什么?受体和信号分子的结合有没有特异性?提示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受体和信号分子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4)是否所有信号分子的受体都在细胞膜上?并说明理由。

提示不是,有些小分子如脂溶性的信号分子(如性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部。

(5)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吗?并说明理由。

提示不是,如高等植物细胞间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时不需要细胞膜上的受体。

1.如图是细胞膜部分功能模式图。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功能①在生命起源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B.功能②表示进入细胞的物质对细胞都有利C.胰岛素调控生命活动可用图中③表示D.相邻的高等植物细胞可通过功能④进行信息交流答案 B解析功能①是指细胞膜具有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的功能,在生命起源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A正确;进入细胞的物质对细胞不一定都有利,B错误;③表示细胞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的信号分子结合完成信息传递的过程,胰岛素调控生命活动可用图中③表示,C正确;相邻的高等植物细胞可通过功能④(如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D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题对点练1.(2014·安徽皖南模拟)科学家在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时,一般不选用植物细胞,其原因是()①植物细胞液中的有机酸会溶解膜结构②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看不到细胞膜③植物细胞的细胞膜较薄④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提取细胞膜的过程比较烦琐⑤植物细胞内会有其他膜结构干扰A.①④B.②③C.②⑤D.④⑤解析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影响对细胞膜的提取。

同时,植物细胞内含有核膜和细胞膜及细胞器膜等众多膜结构,对提取细胞膜会造成干扰。

细胞液中的有机酸不会溶解膜结构。

答案 D2.单纯的磷脂分子在水中可以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如图),它载入药物后可以将药物送入靶细胞内部,下列关于脂质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a处嵌入脂溶性药物,利用它的流动性将药物送入细胞B.在b处嵌入脂溶性药物,利用它的流动性将药物送入细胞C.在a处嵌入水溶性药物,利用它与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D.在b处嵌入水溶性药物,利用它与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解析球形脂质体的双层脂分子的亲水端朝外,疏水端朝内,所以图中a处可嵌入水溶性物质,b处可嵌入脂溶性物质,利用脂质体可以和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靶细胞内部。

答案 C3.(2014·江西赣州重点中学期末)细胞的各种膜结构间相互联系和转移的现象称为膜流,关于膜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膜流可参与细胞不同结构间或细胞内外的物质转运B.大肠杆菌和酵母菌均能发生膜流现象C.膜流的方向只能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D.神经递质的释放、质壁分离和吞噬细胞摄取抗原都体现了膜流解析根据题意,由细胞的各种膜结构间相互联系和转移的现象称为膜流可知,膜流可参与细胞不同结构间或细胞内外的物质转运,A项正确;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只有细胞膜一种膜结构,故不能发生膜流现象,B项错误;当细胞形成分泌蛋白时,膜流的方向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当细胞进行胞吞时,膜流的方向改变,C项错误;神经递质是由囊泡运输的,到达突触前膜后与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的释放体现了膜流,质壁分离由于没有发生与其他膜结构相互联系和转移的现象,故不能体现膜流现象,D项错误。

答案 A4.科研上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常用“染色排除法”。

例如:用台盼蓝染色剂染色,死的动物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的动物细胞不着色,从而判断细胞是否死亡。

这种方法所利用的细胞膜的功能是()A.保护细胞内部结构功能B.吸收功能C.控制物质进出功能D.免疫功能解析“染色排除法”利用了活细胞的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原理。

台盼蓝染色剂是细胞不需要的物质,不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所以活细胞不被染色,而死细胞的细胞膜不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所以台盼蓝染色剂能进入死细胞内,使其被染色。

答案 C5.(2015·湖南长沙期中)科学家常用哺乳动物红细胞作材料来研究细胞膜的组成,这是因为()A.哺乳动物红细胞容易得到B.哺乳动物红细胞在水中容易涨破C.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核膜、线粒体膜等膜结构D.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细胞膜在光学显微镜下容易观察到解析科学家常用哺乳动物红细胞作材料研究细胞膜的原因是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只有细胞膜,没有各种细胞器膜和核膜,所制得的细胞膜较纯净。

答案 C6.运用“人工膜技术”制作的携有单克隆抗体的磷脂微球体药物如图所示。

当药物被注射到实验鼠血液中一段时间后,首先在某种癌细胞内检测到药物已经进入。

据此认为,药物进入细胞的方式最可能是()A.抗体与细胞识别后诱发膜融合或细胞内吞B.药物分子透过微球体与细胞膜的自由扩散C.药物分子通过识别细胞膜载体的主动运输D.抗体与细胞识别后诱发微球体的主动侵染解析携有单克隆抗体的磷脂微球体的磷脂分子与细胞膜融合,使药物进入细胞内。

答案 A大题冲关练7.脂质体是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中形成稳定的磷脂双层膜的原理而制备的人工膜。

单层磷脂分子铺展在空气-水界面上时,亲水端与疏水端排列是不同的,搅拌后形成双层磷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

(1)将脂质体置于清水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脂质体的形态、体积没有变化,这一事实说明脂质体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________。

(2)脂质体的形成是由于磷脂分子结构同时具有________的特点,脂质体中裹入DNA就可以作为基因工程的一种工具——运载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由脂质体的形成原因及特点分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________,同时出可推测水分子的跨膜运输不是真正的自由扩散,它最可能与膜上的________成分有关。

美国科学家彼得·阿格雷试图从人红细胞、肾小管壁细胞膜上寻找这种蛋白质——CHIP28,他以这两种细胞为实验材料的最可能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解析(1)脂质体由于亲水端在外,疏水端在内,因此在水溶液中能稳定存在。

(2)脂质体类似于细胞膜,易与受体细胞融合,因此可作为基因工程中的运载体。

(3)水分子进出细胞借助于水通道蛋白。

答案(1)稳定性(2)亲水和疏水脂质体的结构类似细胞膜,易与受体细胞发生融合,从而导入目的基因(3)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成熟的红细胞除细胞膜外无其他的膜结构,便于获得纯净的细胞膜;而肾小管壁细胞对水分子的重吸收能力强8.对细胞膜结构和组成的研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早在19世纪末期,研究人员就曾选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细胞的透性进行了上万次的研究。

发现:凡是溶于脂质的物质,很容易穿过膜;反之,不易溶于脂质的物质,不容易穿过膜。

这表明细胞膜是由________构成的。

(2)将人的红细胞置于蒸馏水中,红细胞发生的形态变化是________,这是________作用的结果。

(3)1925年,有人用丙酮从红细胞膜中提取到磷脂,并将其铺在水面上形成磷脂单分子层。

测量铺展面积,约为红细胞总表面积的____倍。

(4)1933年的研究发现,蛋白酶能够使细胞膜分解,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物质的相似相溶原理可以判断出细胞膜中含有脂质。

(2)根据渗透原理,可以判断出红细胞放入蒸馏水中会吸水涨破。

(4)蛋白酶能使蛋白质水解,而实验发现蛋白酶能使细胞膜分解,表明细胞膜中含有蛋白质。

(5)对于表格分析题,在找共同点时需要看各种物质是否都含有,在找不同点时要看各种物质含量的差别。

答案(1)脂质(2)(吸水)膨胀、甚至破裂渗透(3)2(4)细胞膜上有蛋白质(5)组成不同细胞膜的物质种类相同组成不同细胞膜的物质含量有差别9.现有人的成熟红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蛙的红细胞、鸡肝研磨液等生物材料及相关用具,请根据以上材料,完成下列实验设计并分析有关问题。

(1)为获得纯净的细胞膜,应选取上述材料中的________做实验。

选用该材料的原因是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选取的上述材料放入________中,由于________作用,一段时间后细胞将破裂。

(3)有人发现,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均垂直排列于膜表面。

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的磷脂分子有75%排列不整齐,细胞膜的厚度变小,而膜的表面积扩大,膜对离子和分子的通透性提高。

对上述实验现象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物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请根据以下材料设计实验,验证膜的选择透过性。

材料:红玫瑰、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蒸馏水、培养皿、量筒。

实验步骤:①取适量的玫瑰花瓣,________,分别加入培养皿中;②A组加入____________,B组加入等量的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人的成熟红细胞除细胞膜外无其他膜结构(2)蒸馏水(清水)渗透(3)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4)①均分为A、B两组②适量的蒸馏水③观察A、B两组花瓣的颜色变化及溶液的颜色变化10.当植物组织受到不良条件的影响时,细胞的结构会遭到损伤而使膜的通透性增加,结果是细胞内含物会不同程度地外渗,使外部溶液的电导度增大。

电导度的大小可以用电导仪进行检测(电导仪非常灵敏,空气中的CO2溶解于蒸馏水中、各种杂质以及温度都会影响测量结果,从而带来实验误差),细胞膜的通透性变化愈大,表示受伤愈重。

①实验材料:小麦幼苗。

②仪器与药品:电导仪、冰水、水浴锅、烧杯、量筒、洗瓶、滤纸、蒸馏水。

③实验步骤第一步:取长势相同的小麦幼苗60株,去除残留组织,用蒸馏水反复冲洗三次;第二步:取6只烧杯,分别加入20 mL蒸馏水,并编号为1、2、3、4、5、6号;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步:将1、4号烧杯置于冰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五步:40 min后取出,去除烧杯中的幼苗。

将烧杯放置一段时间后,用电导仪测量烧杯中溶液的电导度,并记录实验结果。

请回答:(1)第一步去除残留组织,用蒸馏水反复冲洗三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2)补充实验步骤: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将1、4号烧杯置于冰水中,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4)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

(5)空气中的CO2溶解于蒸馏水中,从而带来实验误差。

在实验的设计中,为了校正这种因素带来的误差,本实验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防止幼苗上的各种杂质影响电导仪的测量结果(2)将60株小麦幼苗均分成3组,每组20株,分别置于1、2、3号烧杯中,4、5、6号烧杯中不放幼苗作为空白对照2、5号烧杯置于室温下,3、6号烧杯置于热水浴中(3)探究不同温度对细胞结构的伤害程度(或对膜的通透性大小的影响)(4)膜的通透性(或外界溶液的电导度)(5)每一个温度下都设置了不放小麦幼苗的空白对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