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第1讲讲义

合集下载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一讲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一讲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第一讲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考点一 基因突变及其与性状的关系1.基因突变的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细胞形态变化:中央微凹的圆饼状→弯曲的镰刀状细胞特点:细胞易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1)图示中a 、b 、c 过程分别代表DNA 复制、转录和翻译。

突变主要发生在a (填字母)过程中。

(2)患者贫血的直接原因是血红蛋白异常(谷氨酸→缬氨酸),根本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碱基对由=====T A 替换成=====A T。

(3)用光学显微镜能否观察到红细胞形状的变化?能结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种遗传病,是由于基因结构改变而产生的2.明确基因突变对蛋白质影响的四种情况类型影响范围 对氨基酸序列的影响 替换小 可改变1个氨基酸或不改变【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也可能使翻译提前终止 增添大 对插入位置前不影响,影响插入位置后的序列 缺失大 对缺失位置前不影响,影响缺失位置后的序列 增添或缺失3小 增添或缺失位置增加或缺失一个氨基酸对应的序列个碱基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实质为:基因内部发生的碱基对的种类和数量改变。

即基因突变使基因中碱基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注意:①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不一定是基因突变,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不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也可发生碱基对的改变,但不属于基因突变②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分子结构,不是空间结构改变),③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数量和位置并未改变。

【基因突变无法用光学显微镜看到】结果:可产生该基因的等位基因【注意:病毒和原核细胞不存在等位基因,因此,原核生物和病毒基因突变产生的是新基因】思考1:基因突变都会遗传给后代吗?不一定,若发生在配子中,可遗传,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能遗传。

有些植物体细胞中的基因突变可通过无性繁殖(如植物组织培养、扦插、嫁接)传递。

此外人体某些体细胞基因的突变(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有可能发展为癌细胞思考2:生物性状的改变一定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吗?不一定,也可能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思考3:为什么在强烈的日光下要涂抹防晒霜?做X射线透视的医务人员要穿防护衣?易诱发基因突变,使人患癌症4.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外因: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8单元 1 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分析 Word版含答案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8单元 1 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分析 Word版含答案

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分析1.稳态的生理意义(Ⅱ)2.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Ⅱ)内环境及其稳态的调节1.体液及内环境的组成(1)体液的组成(2)体液各组分间的相互转化关系(3)写出下列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必修3 P3“相关信息”改编)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甚至是“血泡”。

分析二者成分:水泡: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

血泡: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还含有____________。

答案:组织液组织液血细胞2.内环境的成分及理化性质(1)血浆的成分①含量约90%的是水,约7%~9%的是蛋白质,约1%的是无机盐。

②血液运送的物质:各种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

(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 二者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

(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4)内环境的作用 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完善下图所示内容:(必修3 P5旁栏思考改编)生理盐水与血浆、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同,称为等渗溶液,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必须使用生理盐水,但是过多注射会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以下解释不正确的是( )A .生理盐水与细胞外液虽为等渗溶液,但是成分差别非常大B .生理盐水成分与血浆成分明显不同,过量补充会影响pH 的稳态C .过量补充生理盐水时,血浆中的其他成分,如钾离子的浓度会偏低D .过量注射生理盐水会导致内环境渗透压发生改变答案:D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及其调节(2)稳态失衡: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原因⎩⎪⎨⎪⎧①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②人体自身调节功能出现障碍 (3)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下面三幅图为体液或内环境组成及调节机制,请思考:(1)图甲中[B]一方面与A双向物质交换,另一方面可与[C]________进行双向物质交换,图中a、b、c分别为B与C、A与B及B与D间间隔的“屏障”,则a、b、c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结构名称)。

2018-2019高三生物(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课件:第八单

2018-2019高三生物(人教版)高考一轮复习课件:第八单

[网络构建]
(4)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主要是 Na+内流的结 果,Na+的内流需要膜载体(离子通道),同时从 高浓度到低浓度,故属于协助扩散;同理,神 经纤维上静息电位的产生过程中 K+的外流也 属于协助扩散。 (5)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或电信号的 形式传导。 (6) 离体和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的差 别:①离体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 ②在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只能来 自感受器,因此是单向传导的。
组合顺序:①—c
②—d
③—e
④—a
⑤—b
(2)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的关系 一般来说,位于 脊髓 的低级中枢受 脑 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 2.人脑的高级功能 (1)语言功能
(2)学习和记忆 ①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 神经递质 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 蛋白质 的合成。 ②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 皮层下的一个形状像 海马 的脑区有关。 ③长期记忆可能与 新突触 的建立有关。 三、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 感受内外刺激 后,由 相对静止 状态变为 显著活跃 状态的过程。
第二讲
[观考情 考纲考频]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Ⅱ)[☆☆☆] 和传导(Ⅱ)[☆☆☆] 3.人脑的高级功能(Ⅰ)[☆]
2.神经冲动的产生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 。 2.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
3.兴奋的传导形式和方向 (1)传导形式: 电信号 ,也称神经冲动或局部电流。 (2)传导方向:由 兴奋部位 到未兴奋部位。 (3)传导特点:双向传导 ,即刺激神经纤维上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可沿 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 4.神经递质的释放及去向 (1)神经递质释放方式为 胞吐,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具有 一定的流动性 。 递质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糖蛋白)识别,其作用效果为 促进或抑制 。 (2)递质的去向: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 酶破坏而失活,或 被移走 而迅速停止 作用。

2018版高考生物全国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8单元 第1讲

2018版高考生物全国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8单元 第1讲

第1讲 内环境与稳态考点1 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1.体液及内环境的组成(1)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________,三种细胞外液构成内环境。

如图中①~④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A 端若为动脉的上端,则________处的氧分压要高于________处,________处的营养物质含量高于________处,________处CO 2和代谢废物的含量均高于________处。

2.体液各组分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答案:1.(1)细胞内液 细胞内液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2)A B A B BA 2.细胞内液 淋巴 血浆[判断正误]1.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

(×)2.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3.小肠上皮细胞与内、外环境均有物质交换。

(√)4.人体眼角膜细胞的内环境是泪液。

(×)5.抗体、神经递质和淋巴因子均可存在于内环境中。

(√)[热图思考]下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

(1)人体内环境由哪些成分组成?(填标号)(2)②中是否含激素、呼吸酶、乳酸、CO2等物质?(3)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先进入③,再进入④吗?(4)写出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

(用标号表示)答案:(1)①②③(2)不含呼吸酶,呼吸作用在细胞内进行,因此呼吸酶分布于细胞内。

(3)不是,抗体对侵入内环境中的抗原起杀伤作用,不进入细胞内,而是先进入③组织液,再进入②血浆或者①淋巴。

(4)②→③→④题型一内环境成分的判断内环境示意图中各成分的判断(1)管状结构无盲端毛细血管→②为血浆有盲端毛细淋巴管→④为淋巴(2)组织细胞细胞内的液体→①为细胞内液细胞间的液体→③为组织液1.注意区分细胞液、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1)细胞液特指植物细胞大液泡中存在的物质。

(2)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为针对多细胞动物的两个概念,细胞内液是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之为内环境。

2018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讲义课件第八单元 生物个体的稳态第28讲 精品

2018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讲义课件第八单元 生物个体的稳态第28讲 精品

作用对象
身突变细胞和来自异体的移
植组织、器官
免疫细胞 免疫时间
B淋巴细胞 主要是__________
过程较 迅速,所需时间短 __
T淋巴细胞 主要是___________
过程较 缓慢 ,所需时间长 __
作用方式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 与相应 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命题点一 免疫细胞的来源和作用辨析 2. 如图为特异性免疫发生的过程图解,
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答案
解析
A.通过基因疗法改造血友病女患者的 ①,其儿子仍患血友病 B.细胞⑥有分泌功能,HIV主要攻击细胞③ C.先天胸腺发育不良的个体仍具有一定免疫功能 D.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只作用于⑤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类型与功能
考点一
梳理知识要点
1.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 器官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系 统
吞噬细胞等 免疫细胞 (发挥免疫作 用的细胞) 淋巴细胞 (位于淋巴液、 血液和淋巴结中) 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免疫活性物质 (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物质产生的发挥 免疫 作用 的物质)
解析
A.淋巴细胞包括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C.吞噬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吞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均属于免疫细胞。B淋 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分化形成后随血液循环进入血液和淋巴液中。抗体 为蛋白质,由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
T淋巴 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B淋巴 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2.免疫的类型 (1)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免疫类型 形成 特点 非特异性免疫 生来就有 __________ 无特异性 特异性免疫 后天接触病原体之后获得 有特异性 __________

2018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讲义

2018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讲义

2018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1讲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建议 (3)第2讲细胞的分子组成与结构经典精讲 (5)第3讲细胞的代谢经典精讲(上) (6)第4讲细胞的代谢经典精讲(下) (7)第5讲细胞的增殖经典精讲 (8)第7讲遗传的细胞基础经典精讲 (12)第8讲遗传的分子基础经典精讲 (14)第9讲遗传规律经典精讲(上) (15)第10讲遗传规律经典精讲(下) (16)第11讲生物的变异与进化经典精讲(上) (17)第12讲生物的变异与进化经典精讲(下) (18)第13讲人类遗传病经典精讲 (20)第14讲植物的激素调节经典精讲 (21)第15讲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经典精讲(上) (23)第16讲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点精讲(下) (25)第17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经典精讲(上) (26)第18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经典精讲(下) (27)第19讲种群与群落经典精讲 (29)第20讲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的保护经典精讲 (31)第21讲选修一:生物技术与实践精讲 (32)第22讲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经典精讲(上) (34)第23讲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经典精讲(下) (35)第24讲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综合验收试题精讲(上) (37)第25讲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综合验收试题精讲(下) (39)第26讲分子与细胞2017新题赏析 (41)第27讲遗传与进化2017新题赏析 (43)第28讲稳态与环境2017新题赏析 (44)第29讲综合题目2017新题赏析 (46)讲义参考答案 (48)第1讲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建议试题分析一、由点到面,将知识结构化题一: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 )A. 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过程B. 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C. 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D. 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题二:HIV属于逆转录病毒,是艾滋病的病原体。

回答下列问题:(1)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HIV的某蛋白(目的蛋白)时,可先提取HIV中的________,以其作为模板,在________的作用下合成___________,获取该目的蛋白的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随后导入受体细胞。

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一部分 第八单元 第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一部分 第八单元 第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命题点 2
对内环境理化性质及其内环境稳 态的理解
4.如图代表肌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关
系。X、Y、Z 表示三种细胞外液,下列
叙述错误的是( )
A.若饮食过咸,则 Y 中渗透压会升高
B.X 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 Z 进入 Y
C.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 X 的 pH 降低
D.X、Y、Z 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调节
解析:血液流经肝脏组织细胞时,组织细胞会消耗部分氧气, 导致 a 处的氧气含量高于 b、c 处,A 错误;分析题图可知, ①②③④分别表示细胞内液、淋巴、组织液和血浆,通过调节 可使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即淋巴、组织液和血浆能保 持动态平衡,B 正确;①中的有些物质不能进入②和③,如① 中某些用于生命活动的酶,C 正确;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 胞的细胞内液和组织液的渗透压基本相等,从而维持细胞正常 的形态,D 正确。 答案:A
考点 1 内环境及稳态的调节
[基础梳理] 1.体液的组成
自学教材 把握命题来源
2.内环境的概念及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1)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2)用示意图表示内环境 3 种成分之间的转化关系:
3.内环境(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
①概念:指溶液中溶质微粒 对水的吸引力。

2018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讲义教师版文档第八单元 生

2018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讲义教师版文档第八单元 生

[考纲要求] 1.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Ⅱ)。

2.实验:模拟尿糖的检测。

考点一水和无机盐的调节1.水和无机盐的来源和去路(1)人体内水的来源和去路其中,由饮食摄入的水是主要来源,排水的主要途径是泌尿系统。

(2)人体内无机盐的来源和去路与水平衡相比较,少了一个人体代谢所产生的;少了一个去路:呼气排出。

2.水盐的调节(1)神经调节途径(完善如下图解)(2)神经—体液调节途径(完善如下图解)1.判断常考语句,澄清易混易错(1)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合成和分泌、垂体释放的(√)(2)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过程中,感受器和调节中枢均位于下丘脑中(×)(3)在水平衡调节中,下丘脑既是感受器,又是效应器(√)(4)人体内水来自饮食和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其中后者是主要来源(×)(5)人体内水的排出途径主要是泌尿系统,皮肤、肺和大肠也能排出部分水(√)(6)饮水不足会导致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新吸收水(√)2.分析命题热图,明确答题要点下图表示的是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过程示意图,据图思考:(1)图中字母表示的分别是什么激素?提示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d是抗利尿激素。

(2)在寒冷环境中,皮肤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提示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等。

(3)体温或水盐调节的能力是有限的。

命题点一透过生活实例分析水盐平衡调节原理1.(2016·咸阳模拟)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新吸收作用减弱答案 B解析机体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A、C错误,B正确;抗利尿激素随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新吸收水,D错误。

2018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讲义教师版文档第八单元 生

2018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讲义教师版文档第八单元 生

[考纲要求] 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Ⅱ)。

2.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Ⅱ)。

3.人脑的高级功能(Ⅰ)。

考点一兴奋的传导1.兴奋的产生和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①传导过程②传导特点:双向传导。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1)突触结构与类型①结构②主要类型:a.:轴突—胞体型;b.:轴突—树突型。

(2)兴奋传导的过程(3)传导特点①单向传导: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原因是神经递质贮存于突触前神经元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②突触延搁: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导要经过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因此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

归纳拓展突触传导中的相关知识归纳(1)突触前膜分泌神经递质的方式为胞吐,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2)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神经递质的分泌与线粒体有关。

(3)突触间隙内的液体属于组织液,是内环境的成分。

(4)突触后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为糖蛋白,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5)神经递质和受体结合完成兴奋的传导后,会被相应的酶分解失活(少数可以回收至突触前膜内重复利用),以便受体能空出来接受下一次兴奋传递的神经递质。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间的传导的比较1.判断常考语句,澄清易混易错(1)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提示动作电位产生是Na+内流的结果,所以动作电位时K+/Na+的比值低。

(2)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3)由于兴奋具有双向传导的特点,所以在反射过程中,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也是双向的(×)(4)神经元中的线粒体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了能量(√)(5)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6)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至突触间隙,该过程共穿过了0层生物膜,该过程的发生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2.分析命题热图,明确答题要点(1)图甲中箭头处给予刺激时,兴奋的传导方向是双向传导。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8单元课件高三生物课件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8单元课件高三生物课件

12/9/2021
11
4.对动物的激素调节解读不准确
(1)激素及其分泌腺体分析
①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只起
调节作用。
②胰腺既有外分泌部(分泌胰液,含各种消化酶),又有内分泌腺—
—胰岛(分泌调节血糖的激素)。
③体液调节并非激素调节:在体液调节中,激素调节起主要作用,
但不是唯一的,如CO2、H+等对生命活动的调节也属于体液调节。 (2)酶、神经递质、激素、载体及抗体
12/9/2021
18
10.对植物激素性质及功能解读不到位 (1)植物激素是在植物体的一定部位合成的微量有机物,激素种类 不同,化学本质不同。 (2)生长素有极性运输的特点,其他植物激素没有。 (3)植物激素具有远距离运输的特点,激素种类不同,运输的方式 和方向不一定相同。 (4)植物激素具有调节功能,不参与植物体结构的形成,也不是植 物的营养物质。 (5)利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植物比用天然的生长素更有效,其原因 是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具有生长素的作用,但植物体内没有分 解它的酶,因而能长时间发挥作用。
12/9/2021
6
21.生长素的发现历程:①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当胚芽鞘尖端受 到单侧光照射时,在尖端可以产生一种影响传递到下面的伸长区, 引起胚芽鞘向光弯曲;②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 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③拜尔的实验初步证明,尖端产生的 影响在胚芽鞘的下部分布不均,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④温特 的实验进一步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 并将其命名为生长素。
12/9/2021
3
9.神经递质有兴奋类和抑制类两种,当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
特异性结合后,会立即被酶分解,否则,将引起持续兴奋或抑制。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课件第1讲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课件第1讲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10 y∈A,x-y∈A},则 B 中所含元素的个数为________ .
[解析] 由 x-y∈A,及 A={1,2,3,4,5}得 x>y, 当 y=1 时,x 可取 2,3,4,5,有 4 个; 当 y=2 时,x 可取 3,4,5,有 3 个; 当 y=3 时,x 可取 4,5,有 2 个; 当 y=4 时,x 可取 5,有 1 个. 故共有 1+2+3+4=10(个).
1 1 -a≥-2, a≥2或a<0, 则 所以 a≥2或a<0. 4≤2, a 又因为 a>0,所以 a≥2. 综上知,当 A⊆B 时,a<-8 或 a≥2.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2)当 a=0 时,显然 B⊆A; 当 a<0 时,若 B⊆A,如图,
1 4 -8≤a<0, a≤-2, 则 所以 1 - <a<0. -1>2, 2 a 1 又因为 a<0,所以- <a<0. 2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当 a>0 时,若 B⊆A,如图, 1 1 -a≤-2, 0<a≤2, 则 所以 0<a≤2. 4 ≥ 2, a 又因为 a>0,所以 0<a≤2. 1 综上知,当 B⊆A 时,- <a≤2. 2 (3)当且仅当 A、B 两个集合互相包含时,A=B. 由(1)、(2)知,a=2.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2.已知 P={x|2<x<k,x∈N},若集合 P 中恰有 3 个元素,则 k
(5,6] .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解析] 因为 P 中恰有 3 个元素,所以 P={3,4,5},故 k 的取 值范围为 5<k≤6.

2018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讲义教师版文档第八单元 生

2018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讲义教师版文档第八单元 生

[考纲要求] 1.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Ⅱ)。

2.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Ⅰ)。

3.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

考点一激素种类、作用及相关的实验设计1.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分泌的激素和功能(连线)2.激素的化学本质(1)多肽和蛋白质类激素:促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促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2)氨基酸衍生物: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

(3)固醇类激素:性激素。

3.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1)催情激素提高鱼类受精率。

(2)人工合成昆虫外激素防治害虫。

(3)阉割猪等动物提高产量。

1.判断常考语句,澄清易混易错(1)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都能分泌多种激素(×)(2)各种激素都可以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3)胰岛素制剂、性激素均只能以注射的方式使用(×)提示性激素是脂质,可以口服。

(4)下丘脑既属于神经系统又属于内分泌系统(√)(5)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细胞内糖原的合成(×)2.分析命题热图,明确答题要点如图表示激素分子作用的机理,请据图分析:(1)图中A的化学本质是什么?它是否具有特异性?提示A是激素的受体,属于糖蛋白,具有特异性。

(2)如果该激素分子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则该靶细胞是垂体细胞。

(3)是否所有的A都分布在细胞膜的表面?提示不是,多数激素的受体分布在细胞膜上,但有些激素分子的受体分布在细胞内,如性激素。

(4)激素分子和A结合,完成信息的传递之后,激素会被相应的酶分解。

命题点一辨析激素的种类、作用及其化学本质1.(2016·全国甲,3)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B.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C.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D.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答案 D解析激素的分泌是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因此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通过影响细胞代谢而影响激素的分泌,A正确;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故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B正确;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因此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C正确;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D错误。

2018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3 第8单元 第1讲 人体的

2018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3 第8单元 第1讲 人体的

(4)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 )
(5)血浆中含有水、无机盐、血红蛋白、代谢废物、气体、激素及各类营养物 质。( × )
【提示】 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不存在于血浆。
(6)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中溶质微粒的质量。( × )
【提示】 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考 点 一
必修3
考 点 二
稳态与环境 第八单元 生物个体的稳态
真 题 验 收
课 时 分 层 训 练
全国卷5年考情导向 序号 1 2 3 4 考纲要求 稳态的生理意义(Ⅱ) 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 态中的作用(Ⅱ) 模拟糖尿的检测(实验)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及血 糖调节(Ⅱ)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 中的作用(Ⅱ) 全国卷五年考频 5年4考 5年6考 \ 5年6考 2016丙卷T3、T30,2014卷 ⅠT31,2013卷ⅠT30,2013卷 ⅡT30,2012卷T3 考题 2015卷ⅠT3,2014卷ⅠT3、 T31,2014卷ⅡT3
2.据图填空
(1)图中序号属于内环境的是 ②③④

Ⅰ上述图中②的主要成分有: 水 (约占90%)、 蛋白质 (占7%~9%)、
无机盐 (约1%)、血液运送的物质(如葡萄糖、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
Ⅱ②与③、④最主要的区别在于②中含有 较多的蛋白质 。 (2)②的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无机盐 和 蛋白质 的含量有关。
视角1 内环境的组成及其与细胞内液的关系 1.下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过程2、6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 B.乙表示组织液、丁表示细胞内液 C.T细胞、B细胞可以存在于甲和丙中 D.丁中O2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

2018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讲义教师版文档第八单元 生

2018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讲义教师版文档第八单元 生

[考纲要求] 1.稳态的生理意义(Ⅱ)。

2.体温调节(Ⅱ)。

考点一人体细胞生活的环境及稳态1.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1)内环境的组成(2)内环境各成分间的关系(3)内环境的化学成分:血浆和组织液、淋巴相比,最大的区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①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l-,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②血浆的正常pH为7.35~7.45,这与它含有HCO-3、HPO2-4等离子有关。

③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_℃左右。

易错提醒与内环境有关的3组易混名词①血液≠血浆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所以血液并不全是体液,血浆只是内环境的一部分。

②血红蛋白≠血浆蛋白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血浆蛋白是血浆中200多种蛋白质的总称。

③纤维蛋白原≠纤维素纤维蛋白原是血浆蛋白的一种;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5)内环境的作用: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1)实质:内环境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2)调节机制:需要各种器官、系统协调一致的运行,主要依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3)调节实例:pH调节的过程图解(4)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异常实例:组织水肿是指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其引发原因包括2大层面5项原因,如图所示:1.判断常考语句,澄清易混易错(1)膀胱上皮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血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尿液和组织液、血浆和组织液、细胞液和血浆(×)提示尿液不是内环境,细胞液位于植物细胞的液泡内,也不是内环境。

(2)只要内环境保持稳态,人体一定健康(×)提示内环境稳定,人体不一定健康,如病毒感染。

(3)人体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所产生的乳酸使血浆pH明显降低(×)提示血浆内有缓冲物质,无氧呼吸所产生的乳酸不会使血浆pH明显降低。

2018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1讲 基因工程讲义 新人教版选修3

2018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1讲 基因工程讲义 新人教版选修3

(2)DNA 连接酶
(3)载体 化学本质:双链环状DNA分子
①常—用—载质体粒特点能有一自个我至复多制个 限制酶切割位点 有特殊的标记基因
②其他载体: λ噬菌体衍生物 、动植物病毒等。
(1)切割目的基因和载体时用同一种限制酶的目的是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 (2)将一个基因从 DNA 分子上切割下来,需要切两处,同时产生 4 个黏性末 端。
1.限制酶 (1)识别序列的特点:呈现碱基互补对称,无论是奇数个碱基还是偶数个碱
基,都可以找到一条中心轴线,如
,以中心线为轴,两侧碱基互补对称;
CG=CG=A=T=GC=CG以==AT===为轴,两侧碱基互补对称。
(2)切割后末端的种类
2.限制酶和 DNA 连接酶的关系
(1)限制酶和 DNA 连接酶的作用部位都是 磷酸二酯键 。 (2)限制酶不切割自身 DNA 的原因是原核生物中不存在该酶的识别序列或 识别序列已经被修饰。 (3)DNA 连接酶起作用时,不需要模板。
(5)基因工程中除质粒外,________和________也可作为运载体。 (6)若用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一般情况下,不能直接用未处理的大肠杆 菌作为受体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a)
图(b)
根据基因工程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经 BamH Ⅰ酶切后得到的目的基因可以与上述表达载体被________酶切 后的产物连接,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某人利用图(b)所示的表达载体获得了甲、乙、丙三种含有目的基因的 重组子,如图(c)所示。这三种重组子中,不能在宿主细胞中表达目的基因产物 的有________,不能表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版高考生物(人教版全国通用)大一轮复习讲义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30讲

2018版高考生物(人教版全国通用)大一轮复习讲义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30讲

[考纲要求] 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Ⅱ)。

2.其他植物激素(Ⅱ)。

3.植物激素的应用(Ⅱ)。

4.实验: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考点一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与作用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知识归纳(1)胚芽鞘实验中的4个结论①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胚芽鞘尖端,产生不需要光;②生长素的作用部位:胚芽鞘尖端下部伸长区;③感光部位:胚芽鞘尖端;④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胚芽鞘尖端。

(2)胚芽鞘向光性的原理2.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1)产生部位:主要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2)运输⎩⎪⎨⎪⎧ 极性运输⎩⎨⎧ 部位: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方向: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 下端非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可以通过韧皮部 进行(3)分布部位: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1.判断常考语句,澄清易混易错(1)达尔文通过实验推测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照下能产生某种影响传递到尖端下方,温特通过实验证明了这种影响是一种化学物质( √ )(2)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成生长素( √ )(3)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自由扩散运输到侧芽( × )(4)幼芽、幼叶和种子都能产生较多的生长素( × )(5)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发生效应的部位也在尖端( × )2.分析命题热图,明确答题要点下图是茎的背地性和根的向重力性的发生原理,请据图分析:(1)图中A →A ′和B →B ′的运输方式是横向运输,A →C 、A ′→C ′、B →D 、B ′→D ′的运输方式是极性运输。

(2)研究表明,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低于侧芽,但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仍向侧芽运输,由此推断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3)据图分析,茎的背地性和根的向重力性的发生原理是什么?提示命题点一植物生长方向的判断1.如图所示,A、B、C为对某一植物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组,D为同一种被纸盒罩住的固定植株,纸盒的一侧开口并匀速旋转,有单侧光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稳态与环境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考点一| 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1.体液及内环境的组成(1)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三种细胞外液构成内环境。

下图中①~④分别是淋巴、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

(2)a端若为动脉的上端,则a处的氧分压要高于b处,a处的营养物质含量高于b 处,b处CO2和代谢废物的含量均高于a处。

(3)请用数字和箭头表示上图中四种体液的关系。

(4)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③④(用图中的数字符号表示)。

2.内环境的成分、性质及作用1.判断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的正误。

(1)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2)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

(√)(3)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提示】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内。

(4)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提示】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5)人体剧烈运动后,由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血浆pH明显降低。

(×)【提示】血浆中含有缓冲对NaHCO3/H2CO3等,机体产生的乳酸能与NaHCO3发生反应,因此血浆pH不会明显降低。

(6)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2.填充有关内环境物质转换关系的图示。

已知图中a、b、c分别表示3种细胞外液,箭头表示这三种液体之间的关系,1、2、3分别表示处于该细胞外液的多种细胞,据图填充下列有关内容。

(1)a、b、c分别表示淋巴、血浆和组织液。

(2)b中细胞2是否都消耗O2,尝试举例说明。

有的细胞不消耗O2,如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

(3)下列物质可以存在于上述图示内环境中的有①②③④⑤⑥⑦。

①CO2②K+③氨基酸④胰高血糖素⑤神经递质⑥尿素⑦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⑧呼吸酶⑨血红蛋白⑩消化酶(4)a、b、c三种细胞外液中,c中的细胞种类最多。

1.明确体液中各成分之间的物质交换2.熟记内环境及其组成中的三个“必须认准”(1)必须认准三类内环境物质:①小分子物质——CO2、O2、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等。

②大分子物质——血浆蛋白、抗体等。

③信号分子——淋巴因子、激素、神经递质等。

(2)必须认准两类“非内环境物质”:①专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如血红蛋白、呼吸酶等)不属内环境成分。

②专存在于与外界相通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等)中的物质不属内环境成分。

(3)必须认准发生于内环境中的三类反应:①酸碱缓冲对参与的对碱或酸的缓冲反应。

②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的反应。

③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反应。

3.比较几种人体内细胞生活的内环境视角 1 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及其关系1.(2015·全国卷Ⅰ)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 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 m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A[静脉注射的生理盐水会通过血浆进入内环境,如组织液中,A项正确。

虽然输入兔体内的生理盐水的渗透压等同于内环境的渗透压,但输入生理盐水后,机体会发挥自身的调节作用,将多余的水分和Na+排出体外,B项错误。

由于Na+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外,所以增加的Na+大部分分布于细胞外液中,不会有50%分布在细胞外液,50%进入细胞内液的现象发生,C、D项错误。

]2.(2017·山西省四校联考)下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B.②中含激素、乳酸、消化液、CO2等物质C.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④D.若该组织为胰岛,则进食后短时间内左侧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低于右侧C[①为淋巴管中的淋巴,②是毛细血管(内有单行的红细胞)中的血浆,③是组织细胞间的组织液,④是细胞内液,内环境由①②③构成,A错误;消化液存在于消化道内,不属于内环境中的物质成分,B错误;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④,C正确;若该组织为胰岛,则进食后短时间内左侧血液中血糖含量较高,为维持血糖平衡,进食后短时间内左侧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高于右侧,D错误。

]巧用单(双)箭头判断示意图中的物质转化关系图1 体液转化关系图2 碳循环中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此类问题时要注意单(双)箭头的指向。

①淋巴形成:组织液→淋巴(1)体液交换:②淋巴流向:淋巴→血浆(2)碳循环:双箭头两端是生产者和无机环境,各成分都指向的是无机环境,除无机环境外各成分都指向的是分解者。

视角 2 内环境中物质成分的判断及其理化性质3.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①血浆蛋白②葡萄糖③二氧化碳④钠离子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D[①血浆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中,是内环境的成分,①正确;②葡萄糖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是内环境的成分,②正确;③二氧化碳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是内环境的成分,③正确;④钠离子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是内环境的成分,④正确。

]4.下列关于内环境的成分及理化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神经递质、血浆蛋白和抗体都是内环境的成分B.Na+主要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K+主要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C.内环境的稳态仅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D.人体剧烈运动过程中虽然产生较多的乳酸,但不会引起血浆酸碱度的明显下降C[A项中的三种物质都是内环境的成分,A正确。

由于Na+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而K +主要分布于细胞内液,所以它们分别维持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渗透压,B正确。

内环境的稳态不仅指温度、pH和渗透压等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还指各种物质的含量(如血糖浓度等)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C错误。

虽然人体剧烈运动过程中机体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较多乳酸,但由于血浆中含有酸碱缓冲物质,所以血浆的酸碱度不会明显下降,D正确。

]考点二| 稳态的生理意义及调节机制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和意义(1)(2)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内环境稳态的实质(1)内环境各种成分保持相对稳定。

(2)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稳定。

3.填写血浆pH维持稳态的机制示意图(以H2CO3/NaHCO3缓冲对为例):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浆后,可以和缓冲物质发生反应,反应产物可以通过肺或肾脏排出体外,从而使血浆的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

4.稳态失调的原因及实例(1)稳态失调: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

①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原因②人体自身调节功能出现障碍(2)稳态失调的实例(连线)①血糖平衡失调 a.发热、中暑②pH失调 b.组织水肿③渗透压失调 c.酸中毒、碱中毒④体温失调 D.低血糖、糖尿病【答案】①-d ②-c ③-b ④-a1.判断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的叙述的正误。

(1)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家兔体内发生一定变化,一段时间后恢复正常。

注射后随即发生的变化是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

(√)(2)人体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

(×)【提示】腹泻会引起水和无机盐的大量丢失。

(3)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此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

(√)(4)外界环境变化不大时,机体一定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提示】 机体自身调节功能出现障碍也会导致稳态失调。

(5)神经—体液调节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提示】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6)体内失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

(×)【提示】 体内失水过多时,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2.下图是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图,A 、B 是相应调节系统,a 、b 、c 为相应信息分子,请完善下列内容:A 为免疫系统,B 为内分泌系统;a 为淋巴因子(其靶细胞为B 细胞);b 为神经递质,其作用部位是突触后膜;c 为激素,它必须经由体液运输。

视角 1 考查内环境稳态与机体健康的关系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长期摄入蛋白质过少→引起组织液增加B.某种器官的功能障碍→引起机体稳态失调C.细胞的代谢活动→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D.组织液中的物质→大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D [长期摄入蛋白质过少会造成血浆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液增加,造成组织水肿,A 正确;某种器官的功能障碍,会造成内环境成分或理化性质的改变,从而引起机体稳态失调,B 正确;细胞的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等会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C 正确;组织液中的物质大部分可直接渗回毛细血管,少数被毛细淋巴管吸收,D 错误。

]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分析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其引发原因如下:肾小球肾炎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水肿↑淋巴循环受阻过敏反应→组织蛋白增多→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视角 2 对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的综合考查2.(2017·临沂市二模)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次性大量饮水可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B.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C.组织液渗透压高于血浆渗透压可引起组织水肿D.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 2PO 42-/HPO 4-构成的缓冲体系D [一次性大量饮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A 正确;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B 正确;组织液渗透压较高时,组织液回流减少,组织间隙液体积聚过多,引起组织水肿,C 正确;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 2CO 3/NaHCO 3构成的缓冲体系,D 错误。

]3.(2017·威海市一模)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及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B.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温度、pH 、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C.兴奋沿反射弧的传递过程离不开内环境D.神经细胞K +外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B [血浆和组织液都属于体液,有运输激素的作用,A 正确;内环境稳态体现在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组成成分保持相对稳定,B 错误;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需要借助神经递质的传递作用,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到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中,然后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即需要内环境的参与,C 正确;神经细胞K +外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D 正确。

]与内环境稳态有关的2个易错点1.内环境达到稳态时,人未必不得病(如遗传病患者、植物人等)。

2.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代谢速率未必下降,有可能导致代谢速率上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