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第1节 两种电荷
第1节 两种电荷

第1节 两种电荷
知识管理
1.摩擦起电 定 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说 明:带电体能吸引 轻小物体 。
本 质: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
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 转移 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2.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
正 电 荷:用丝绸摩擦过的 玻璃棒 带的电荷为正电荷。 负 电 荷:用毛皮摩擦过的 橡胶棒带的电荷为负电荷。 规 律:同种电荷互相 排斥 ,异种电荷互相 吸引 。
用下,落向底部的集尘板。
【解析】 启动静电除尘设备,混浊空气进入除尘腔即被电离成离子和电子; 电子带负电,阳极板带正电,由于异种电荷互相吸引,所以其中的电子会向设备 的阳极板运动,在运动过程中电子遇到尘粒容易被吸附,使尘粒带负电(接触带电), 带了电的尘粒继续运动,碰到阳极板失去电性(发生电中和),在重力的作用下,落 向底部的集尘板。
3.电荷量
定 义:物体所带电荷有多有少, 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电荷量也可
简称为电荷。
单 位:电荷量的单位是 库仑 ,简称 库 ,符号是 C 。
4.检验物体带电的方法 方 法:(1)利用验电器来检验。 (2)利用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来检验。 (3)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来检验。让被检测的物体分别靠近带电的物体,如 果被检测的物体与带电体相互排斥,则带电,与靠近的带电的物体带同种电荷。 如果被检测的物体与带电体相互吸引,则被测物体可能带电,也可能不带电。
归类探究
类型之一 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 [2018·江苏盐城]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用绝缘细绳悬挂,相互作用
情况如图所示,如果丙带正电荷,则甲(C )
A.一定带正电荷 B.一定带负电荷 C.可能带负电荷 D.可能带正电荷
九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课件:第十五章 第1节 两种电荷 (共23张PPT)

锈钢条,这样做的不原锈因钢是条将摩擦带的电荷导走
;
在加油站,我们看到一些“禁止用塑料桶装运油”等类似的
警示牌,这样做的原因是
防止油和塑料桶摩擦产生的电荷,由于不能导走而发生放电
现象,产生电火花,引起火灾。
20
三、实验探究题(12分) 19.学习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之后,小乐同学大胆的猜想,电 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否与两电荷所带的电荷量和它们之间 的距离有关呢?于是他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做起了实验。Q是一 个带正电的物体把系在细线上的带正电的小球先后挂在A、B 、C三处,比较小球在不同位置所受带电体的作用力的大小。
23
13
11.摩擦产生的带电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上给人们带来了很多 麻烦。下列各现象中,不是由于摩擦起D 电引起的是( ) A.买食品时,装食品的薄塑料袋粘在手上甩不掉 B.印刷机里出来的纸张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 C.化纤布料的衣服容易吸附灰尘 D.冬天用湿手去摸室外的铁棒,手容易粘在铁棒上
14
12.(2016·广州)如图所示,无风条件下卡通造型铝箔气球两次 均向带电棒靠近但未接A触,气球( ) A.不带电 B.带正电 C.带负电 D.带电情况无法判断
15
13.(2016·重庆)如图所示,小杜同学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 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看到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D在这个 过程中( ) A.玻璃棒和验电器都带负电荷 B.玻璃棒带正电荷,验电器带负电荷 C.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产生了电荷 D.金属箔张开是因为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16
14.甲、乙两种干燥的绝缘物体,甲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 束缚能力较强。将它们相互摩擦后分开,下列C叙述正确的是 () A.乙得到了电子带负电 B.甲失去了电子带正电 C.甲、乙靠近会相互吸引 D.甲、乙靠近会相互排斥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1节两种电荷(人教版)

第1节:两种电荷知识点精析一、电荷1.物体带电:摩擦过的物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电。
带电物体(带电体)的基本性质:吸引轻小物体(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①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能的转化:机械能→电能。
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后带了电。
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1)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1)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如图所示。
(2)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和物体带电多少(带电多,金属箔张开角度大)。
(3)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6.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量;在国际单位制中,电量单位是库仑,简称为库,符号是C。
元电荷(e):在各种带电微粒中,电子电量的大小是最小的,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元电荷也是物理学的基本常数之一,常用符号e表示。
基本电荷e =1.6021892×10-19库仑,是一个电子或一个质子所带的电荷量,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是e的整数倍。
7.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扩展:①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
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②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二、导体和绝缘体1.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铅笔芯)、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含杂质的水。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1节两种电荷

静电现象的定义
静电现象是指静止状态下的电荷所产生的物理现象。
当两个物体之间存在摩擦、接触、感应等相互作用时,一个物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得到 电子而带负电,从而形成静电荷。
静电现象的应用
静电除尘
利用静电场的作用,将空气中的尘埃颗 粒吸附在电极上,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 。
静电复印
通过静电荷的作用,将墨粉吸附在纸张 上,形成文字和图像。
2. 将各种小物体悬挂在绝缘体上,靠近 静电起电机的金属部分。
3. 观察并记录小物体靠近金属部分时的 现象。
06
本节小结
主要知识点回顾
掌握电荷的概念和种类。
理解电荷的相互作用和平衡状态。
掌握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原理及现象 。 了解电荷量、元电荷、电荷守恒定律等 概念。
重难点解析
电荷的相互作用和平衡状态是本节的核心内容,需要 深入理解并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04
电流和电路的基本知识
电流的定义
总结词
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形成的一种 物理现象。
VS
详细描述
电流是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通常以 安培(A)为单位衡量。在金属导体中, 电流主要是由电子的定向移动产生的。
电路的基本组成
总结词
电路是由电源、负载、开关和导线组成的 闭合回路。
详细描述
电源是提供电能的关键部件,可以将其他 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负载是电路中的 用电器,消耗电能并将其转换为其他形式 的能量;开关用于控制电路的接通和断开 ;导线则是连接电源和负载的导体,用于 传输电流。
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原理及现象是本节的难点,需 要结合实际操作和理论进行理解。
易错点提醒
不要混淆正负电荷的相互 作用和效果。
年级物理上册第15章电流和电路第1节 两种电荷

是( D )
A.陶瓷杯
B.塑料尺
C.玻璃砖
D.金属块
【解析】 一切金属都是良好的导体。
总结
区别“导电”与“带电”:导电过程是自由电荷 在导体中定向移动的过程,带电过程是电子得失的过 程,能带电的物体可能是导体,也可能是绝缘体。
【例5】 [中考·玉林]下列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的说法中错误 的是( D ) A.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叫绝缘体 B.金属能导电的原因是金属里面有自由的电子 C.绝缘体也能带电 D.绝缘体不能导电的原因是绝缘体内没有电子
第1节 两种电荷
习题链接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答案呈现
1C 2D 3 同种;摩擦 4 电;同种;排斥
5D 6B 7 正;电子 8A
习题链接
9C 10 导体 11 D 12 A
13 C 14 D 15 A 16 C
答案呈现
17 梳子;正 异种电荷
18 互相吸引
19 电荷
夯实基础逐点练
1.【2017•福建】如图所示的“吸引现象”由静电引起 的是( C )
动到了B,电荷发生了定向移动。
实验结论 电荷在金属中可以定向移动, 说明金属是可以导电的。
归纳
电荷在金属中可以定向移动, 说明金属是可以导电的。
1. 导体和绝缘体 定义 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 如:各种金属,人体,大地,石墨,
各种盐的水溶液等。 定义 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 如:橡胶,玻璃,沥青,塑料,陶瓷等。
【点拨】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 电的电子组成的,图中乙为带正电的原子核。
夯实基础逐点练
7.各种原子都有相似的结构,如图所示是卢瑟福原子结构 模型,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带____正____电,原子核周围有 带负电的___电__子___绕核运动。
初中物理九年级上:第15章 电流和电路 第1节 两种电荷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1节两种电荷知识点一两种电荷精练版P22 1.带电体的性质: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利用这个性质可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3.两种电荷: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1)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用符号“+”表示。
(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用符号“-”表示。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5.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电荷量通常用符号Q表示。
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
6.验电器(1)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等。
如图所示。
(2)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3)原理: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原理。
例1一个验电器的两金属箔片因带电而张开,则这两金属箔片一定()A.带同种电荷B.带异种电荷C.带正电D.带负电解析: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两金属箔片都带上和带电体相同的电荷,由于带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张开。
答案:A知识点二原子及其结构精练版P22 1.原子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位于原子中心,比原子小得多。
电子带负电,绕原子核运动。
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所带电荷量为1.6×10-19C。
2.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本领不同,当两个物体(由不同物质组成)相互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3.摩擦起电的实质:电子的得失。
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温馨提示:同种物质组成的两个物体中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是相同的,相互摩擦时不会出现电子的得失,所以不会带电。
知识点三导体与绝缘体精练版P22 1.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
初中物理九年级上课件:第15章 电流和电路 第1节 两种电荷

3.(知识点 1)科技馆内有一个“静电球”,当人触摸“静电球”时,头 发丝便会一根根地竖起来,形成“怒发冲冠”的景象,如图所示。这是由 于头发丝带有 同种 (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而相互 排排斥斥 (选 填“吸引”或“排斥”)的结果。
4.(知识点 1、3)在一次科技活动中,李老师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脚 穿塑料拖鞋,手上捏着一个带绝缘柄的圆形铜拍,同放在椅子上的毛皮摩擦后 就立即拍一下自己的胸部,反复几次后,他的头发根根竖起,一幅“怒发冲冠” 的形象,顿时四周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请你分析一下李老师的实验说明了哪些物理现象或原理。(写出两条即可) 解:(1)带绝缘柄的铜拍和毛皮摩擦起电。 (2)人体是导体,把铜拍上的电荷导入头发。 (3)头发因带有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会根根竖起。 (4)塑料是绝缘体,使人体带的电荷不能导入大地。(合理即可)
知识点 3 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容易 导导电电 的物体叫做导体。金属、人体、大地、石墨、 食盐水溶液等都是导体。 (2)绝缘体:不容易 导导电电 的物体叫做绝缘体。橡胶、玻璃、 塑塑料料 等 都是绝缘体。
1.(知识点 3)如图所示的物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B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知识点 1、2)小芳同学想探究“塑料梳子与头发摩擦后,各带什么 电”,于是她用梳过头的塑料梳子去靠近水平悬挂且带正电的玻璃棒的一 端,发现两者相互吸引,那么塑料梳子和头发的带电情况正确的是( AA )
(4)电荷量:物体所带 电电荷荷 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是 库库仑仑 ,简称 库库 ,符号是 CC 。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1节两种电荷(课件,共14张PPT)

摩擦起电
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吸引轻小物体,这种 现象称为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摩擦起电:通过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带了电荷的物体叫带电体
带电体的性质: 吸引轻小物体。
eg:纸屑、头发丝、 轻质小球、通草球、
经常使用的电扇扇叶上总积灰的原因是: 空气与扇叶摩擦带电,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电视机的荧光屏上容易落灰的原因是: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悬吊着的轻质小通草球时,发现互相吸引。 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和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对外不显电性。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1节 两种电荷 eg:金属、人体、溶液、大地、石墨、自来水。
化纤衣服容易摩擦起电,产生火花放电。 带了电荷的物体叫带电体 弱的,失电子,带正电。 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弱的,失电子,带正电。 eg:金属、人体、溶液、大地、石墨、自来水。 摩擦起电的本质:电子的转移 在金属中, 一部分电子可以脱离原子核的束缚,在金属内部自由移动,这种电子叫自由电子。 eg:纸屑、头发丝、轻质小球、通草球、 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带电? 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荷。 eg:金属、人体、溶液、大地、石墨、自来水。 自然界有且只有两种电荷: 丝玻正,毛橡负 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eg:空气、油、陶瓷、玻璃、橡胶、塑料、纯水。 eg:金属、人体、溶液、大地、石墨、自来水。
原子的结构:
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
绕核高速旋转的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eg:空气、油、陶瓷、玻璃、橡胶、塑料、纯水。
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吸引轻小物体,这种现象称为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易燃、易爆的车间内不允许工作人员穿化纤衣服的原因是: 弱的,失电子,带正电。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一节 两种电荷

一、两种电荷
1.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规定: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2.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
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C
两个电荷量分别为1库仑的带电体,相距1千 米,相互作用力约为9 000 N。可见:库仑是一个 很大的单位。
三、导体与绝缘体 导体: 善于导电的物体. 绝缘体: 不善于导电的物体.
课堂小结
摩擦 起电
两种 电荷
导体与 绝缘体
第十五章 第1节
两种电荷
做一做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实验与观察:
玻璃棒跟丝绸摩擦,橡胶棒跟毛皮摩擦后、分别 靠近带电的另一根玻璃棒.观察现象.
玻璃棒
玻璃棒
橡Hale Waihona Puke 棒玻璃棒一、两种电荷
实验与观察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凡是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排斥的带电体, 必定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吸引。
【解析】选C.冬天用湿手去摸室外的铁棒时,水遇冷结 成冰,使手被粘在铁棒上,这是凝固现象;而其他三个 现象都是由于摩擦起电引起的,故选C.
练一练
2.在编织某种地毯时,编织过程中夹杂一些不锈 钢丝,这是因为( ) A.使地毯更好看 B.使地毯更耐用 C.使地毯更善于传热 D.释放静电,使地毯不易沾上灰尘 【解析】选D.人在行走时与地毯摩擦会使其带电 而吸引空气中的灰尘,编织地毯时夹杂一些不锈 钢丝,由于不锈钢丝是导体,可以释放静电,从 而使地毯不易沾上灰尘.
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构造
绝缘垫 金属箔 接线柱
金属球 金属杆 金属罩
第十五章第1节 两种电荷 课件(共35张PPT)

知识点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电荷量: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叫作电荷量。电荷量也简称电荷。电 荷量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所 带电荷量是1.6 × 10−19 C。基本电荷——元电荷,用符号e表示,带电量 也是1.6 × 10−19 C,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量都是e的整数倍或者等于e。 (5)验电器是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验电器是根据同种电荷相 互排斥的原理制成的,只能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检验物体带何种电 荷。
知识点
(6)验电器构造如图所示。图中上部是一金属板 (或者也有用金属球),它和金属杆相连接,金属杆 穿过橡皮塞,其下端挂两片极薄的金属箔,封装在玻 璃瓶内。检验时,把物体与金属板接触,如果物体带 电,就有一部分电荷传到两片金箔上,金属箔由于带 了同种电荷,彼此排斥而张开,所带的电荷越多,张 开的角度越大;如果物体不带电,则金属箔不动。
课堂练习
知识点:两种电荷定义及摩擦起电的理解
例题1:自然界存在 正、负 两种电荷。用 丝绸 摩擦过的 玻璃棒 所带 的电荷,叫作正电荷。用 毛皮 摩擦过的 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叫作负电荷。
【解析】 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 带的电荷,叫作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作负 电荷。
【解析】 在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且电子所 带的电荷是负电荷;在实验室中,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 的是正电荷,即说明玻璃棒夺电子的能力弱,即失去了一部 分电子而显正电性;而丝绸的夺电子能力强,会由于有多余 的电子而显负电性。
实战演练
例2:关于原子结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两种电荷
第十五章第1节两种电荷

第1节 两种电荷
栏目索引
知识点三 导体和绝缘体 1.电荷的定向移动
实验过程
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电,B不带电,可以看到A的金属箔张 开,B的金属箔闭合,如图所示
实验现象 探究归纳
分别用橡胶棒、铜棒、铝棒、塑料绳把A和B连接起来,观察A、B的 金属箔的张角有什么变化 (1)用橡胶棒、塑料绳连接,验电器A、B的金属箔的张角没有变化; (2)用铜棒、铝棒连接,验电器A的金属箔张角减小,验电器B的金属箔 由闭合变为张开
球”时,头发丝便会一根根地竖起,形成“怒发冲冠”的景象,如图
15-1-3所示。这是由于头发丝带有
(选填“同种”或“异
种”)电而相互
(选填“吸引”或“排斥”)。
图15-1-3
第1节 两种电荷
栏目索引
答案 同种 排斥 解析 人体是导体,当人触摸静电球时,人体也带了和静电球同种的电 荷,故人的头发上也会带上与静电球同种的电荷,据同种电荷相斥可知, 头发之间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头发会蓬松竖起来。
第1节 两种电荷
栏目索引
2.摩擦起电的原因及实质 (1)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原子核对电子束缚能力强的原子就会把原子核 对电子束缚能力弱的原子的电子“抢”过来,得到电子的物体由于有了 多余电子而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等量的正电。 (2)摩擦起电的实质:电子的转移。 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子发生了转移,即电子从一个物体 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等量的 正电。所以摩擦起电的两个物体一定带等量的异种电荷。
第1节 两种电荷
栏目索引
1.(2017江苏南通中考)把两张用丝绸摩擦过的塑料片相互靠近时,它们 会张开,这是因为 ( ) A.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B.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C.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D.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答案 A 把两张用丝绸摩擦过的塑料片相互靠近时,它们会张开,是因 带有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故A正确。
15.1两种电荷

原子核 (带正电)
质子 (带正电)
氢原子示意图
锂原子示意图
3.摩擦起电的原因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在摩擦的过程中,对电子束缚能力强的物体得到 电子,因为有了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对电子束缚能 力弱的物体失去电子,而缺少电子带正电。
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 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C.铅笔芯、盐 水、玻璃杯 D.瓷 瓶、空 气、钢板尺
课堂练习带负电 1.如图来自示,若甲带正电,则乙可能____ 不带电,丙带_____ 正电 。 也可能_____
甲
乙
甲
丙
2.下列现象不属于摩擦起电的是(D ) A.在干燥的天气脱毛衣时会听到轻微 的噼叭声 B.用干净的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 会随梳子飘起 C.化纤衣服穿在身上特别爱吸附灰尘 D.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飘落
动手动脑
如图所示,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和转动轴, 把一根中间戳有一个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 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上自由转动,用餐巾 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 (1)把某个物体放在带电吸管一端的附近,发现 吸管向物体靠近,由此是否可以判断该物体带电? 答案(1)不能判断该物体是否带电。有以下几种可能: ①由于带电体具有吸引小物体的性质,所以该物体可能不带电。 ②由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该物体也可能带有与吸管相反的电荷。 如果吸管带正电,该物体带负电;如果吸管带负电,该物体带正电。 (2)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带电吸管一端的附近,观察吸管运动 的方向,如果吸管向靠近玻璃棒的方向运动,则吸管带的是哪种电荷? 餐巾纸带的是哪种电荷?为什么? 答案(2)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带电 吸管一端的附近,如果吸管向靠近玻璃棒的方向运动,根据异种电荷相 互吸引可知,吸管带的是负电荷;餐巾纸与吸管摩擦,吸管带的是负电 荷,说明餐巾纸带的是正电荷。说明构成吸管的原子的原子核对核外电 子的束缚能力比构成餐巾纸的原子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第1节两种电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知道物体带电的性质。
2.知道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原理;会使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
4.了解原子结构及一个电子带的电荷量是e=1.6×10-19C。
了解导体和绝缘体。
过程与方法
1.体会人们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以及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过程。
2.通过实验,养成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电学,探究电的知识的兴趣。
2.在探究活动中养成同学之间的协作意识,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教学重点】
电荷种类及相互作用,验电器原理,原子结构。
【教学难点】
根据原子结构解释摩擦起电的原因。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验电器、支架、带绝缘皮铜导线、颗粒泡沫屑若干。
学生分组:气球,颗粒泡沫屑若干、水、梳子、玻璃棒(附丝绸)、橡胶棒(附毛皮)、塑料刻度尺、验电器、支架、带绝缘皮铜导线。
【教学过程】
【引导实验】
日常生活中与以上现象类似的例子很多,想用给你【提出问题】
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吸引纸屑。
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吸引水流。
【提出问题】
1.用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靠近后,
用毛皮摩擦过的两根橡胶棒互相靠近。
用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
【启发诱导】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
【想想议议】
验电器的原理是什么?
箔片张角大小表示什么?
【引导自学】自学教材p33。
【问题驱动】
什么是电荷量?
电荷量的单位是什么?
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上所带的电量,约只有10-7库仑,一片带电的云上所带的电量,大约有几十库仑。
体会一下,你对库伦有何认识?
【引导自学】阅读P33—P34“原子及其结构。
”【问题驱动】
原子由和组成,位于原子的中心,带正电,带负电。
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电荷的粒子,所带电荷量。
【教师引导】
能用实验来探究电荷可以转移码?【实验演示】
【提出问题】
该现象说明了什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案例的“亮点”
1.由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导入,即形象明了,又能体现出物理教学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2.在学习两种电荷时采用推理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先从学生所做的实验入手,推理自然界在中所有带电体要么和橡胶棒所带电相同,要么和玻璃棒所带电相同。
让学生感受推理方法中从特殊到一般的方式。
3.探究摩擦起电时,给学生提供了多种器材,实行开放性的教学。
倾听学生的思路,并适时加以点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
实验需要干燥绝缘的条件,对于器材要提前烘干,否则,实验不容易做成功。
做实验时最好套上塑料袋,防止因手出汗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
附件1
附件2
课堂检测题
1.关于绝缘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绝缘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导电
B.绝缘体不容易导电,也不能带电
C.绝缘体不容易导电,但能够带电
D.绝缘体内没有电子,因此它不容易导电
2.通常情况下,下列物体中属于绝缘体的一组是()
A.人体、大地、铜钥匙B.橡皮、煤油、塑料袋
C.铅笔芯、盐水、玻璃杯D.瓷瓶、空气、钢板尺
3.如图所示,用毛皮摩擦过的塑料尺,能吸引桌面上的碎纸屑,此现象说明()
A.摩擦能使塑料尺带电B.桌面上的碎纸屑有磁性
C.摩擦使塑料尺有磁性D.塑料尺是由电子组成的
4.三只通草球分别用丝线悬挂着,其中任意两只靠近时都互相吸引,请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三球都带电B.只有一球带电
C.有两球带同电荷,第三只球不带电D.有两球带异种电荷,第三只球不带电
5.甲、乙、丙、丁四个轻质小球两两靠近时,甲吸引乙,乙排斥丙,丙吸引丁。
已知丁球带正电,那么甲球的带电情况是()
A.正电B.负电
C.正电或不带电D.负电或不带电
6.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毛皮摩擦橡胶棒,毛皮电子,带电,橡胶棒电子,带电。
参考答案
1.解析:绝缘体是由原子构成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电荷量相等,对外不显电性,但其电子不能自由移动,所以不易导电。
答案:C
2.答案:B
3.解析:塑料尺用毛皮摩擦后,塑料尺会带电,而带电体可以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
故能吸引碎纸屑。
答案:A
4.解析:根据电荷相互作用的规律,带电体之间要么相互吸引,要么相互排斥,因此,如果三个小球都带电,其中必有两个小球带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因此可否定A与C。
如果只有一个小球带电,那么另两个不带电的小球之间不会发生相互吸引。
故应选D。
答案:D
5.解析:由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而一个带电体也能吸引一个不带电的轻小物体,所以从丙吸引丁及丁球带正电可以知道丙球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但从乙排斥丙球可以知道丙球一定带电,所以丙球带负电,乙球也带负电;甲吸引乙,则甲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选C。
答案:C
6.答案:转移、失去、正、得到、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