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通假字(3)

合集下载

【文言实词】通假字大全

【文言实词】通假字大全

【文言实词】通假字大全【文言实词】通假字大全A--D案:同“按”;审察,察看。

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罢:通“疲”;疲劳。

形容词。

“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

”颁:通“班”;“斑”;头发花白。

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板:同“版”;字版。

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

动词。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

动词。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忠义暴于朝廷”杯:同“杯”;酒器。

名词。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倍:同“背”,背叛,违背。

动词。

“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被明月兮佩宝璐。

”“闻妻言,如被冰雪。

”俾倪:同“睥睨”;斜着眼看。

形容词。

“见其客朱亥,俾倪.”辟:通“避”;躲避。

动词。

“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辟:通“僻”;行为不正。

形容词。

“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弊:通“敝”;困顿,失败。

名词。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疲惫,衰败。

形容词。

“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徧:同“遍”遍及,普遍。

动词。

“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宾:同“傧”;迎接客人的人。

名词“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不:同“否”;不。

副词。

“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吗。

疑问语气词。

“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汝见我不?”“宁可共载不?”材:同“才”;才能。

名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

”裁:通“才”;刚刚。

副词。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采:同“彩”;颜色,彩色。

名词。

“须臾成五采。

”“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仓:同“苍”;黑色。

名词。

“要离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藏:同“脏”脏腑。

名词。

“末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廛:通“缠”“胡取禾三百廛兮?”唱:通“倡”;倡导。

文言实词(通假字 古今异义 语类活用)

文言实词(通假字 古今异义 语类活用)

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⑴张良出,要项伯。:通“邀”,邀请。 ⑵臣愿奉璧西入秦: 通“捧”,用手托。 ⑶拜书送于庭:通“廷”,接受朝拜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⑷如有司案图: 通“按”,察看。 ⑸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通“穆” ⑹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 ⑺赢粮而景从: 通 ⑻师者,所以传道“受影业”解。惑也:
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 褒贬色彩的转换、名称说法变化以及单双音的变化。
高高考考真真题题[2[2001100湖安南徽卷卷] ] ((13))委时身既偏与方梁,通特好霸,者行之李臣往尔来。,(公陈私亮赠《遗诸, 葛一孔无明所》受)。(《周书.贺兰祥传》) 寄身当私在时人偏已赠远经送的和的地梁礼方国品,互(只通贺不友兰过好祥是,)称一使霸概者的都往人不来的接,臣受官子。方罢和了。
高考①真奚题以[2之0九10万山里东而卷南]为(?汪(琬名《词申用甫作传动》词)) 入嵩②山斜,削复东遇下故,与童东子山时夹所溪见南道流人。,(乞名其词术用,作状师语事)之。
名作状,用对待老师的礼节
四、词类活用 (二)动词的活用
动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动词有时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 语,或是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 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 ①汝安敢轻吾射? 射箭的技术 ②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活着的人,死去的人 ③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产出、收入的东西 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到这里的人 ⑤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收藏的珍宝 ⑥其人居远未来 远地
古义:表原因的虚词。今义:表示因果的关联词
6、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靠它来。今义:表示因果的关联词
7、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古义:更不必说 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文言现象整理

文言现象整理

文言现象整理一、文言实词(一)古今通假1. 酒酤于市:酤,通“沽”,买酒2. 公亦少从众:少,同“稍”,稍微(二)古今异义1. 世以清白相承:清白。

古义:纯朴的家风;今义:纯洁,没有污点2. 吾不以为病:病。

古义:缺点;今义:生病3. 或三行五行:行。

古义:次数;今义: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4. 治居第于封武门内:治。

古义:修筑;今义:治理5. 常数月营聚:营。

古义:积攒,引申为准备;今义:经营,管理6. 然后敢发书:书。

古义:请客的帖子;今义:书籍7. 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鲜。

古义:少;今义:指食物鲜美8. 自奉养如为河南掌书记时:奉养。

古义:指生活待遇或生活水平;今义:侍奉或赡养(父母或其他尊亲)9. 公虽自信清约:自信。

古义:自己信奉;今义: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愿10. 君子以为忠:君子。

古义:指有名望的人;今义:指道德高尚的人11. 石崇以奢靡夸人:夸。

古义:炫耀;今义:夸奖12. 其余以俭立名:其余。

古义:其他的;今义:剩余的13. 聊举数人以训汝:聊。

古义:姑且;剩下的;今义:聊天14. 当以训汝子孙:训。

古义:教诲,劝诫;今义:训斥15. 枉道速祸:速。

古义:招致;今义:速度(三)词类活用1. 名词作动词1) 自为乳儿:乳,吃奶2) 乃簪一花:插3) 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服,穿(衣服)4)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志,有志5) 走卒类士服:服,穿6) 酒非内法:内法,照宫内酿酒的方法酿造7) 故就酒家觞之:觞,一种酒器,,这里指请人喝酒8) 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布被,盖布被9) 虽举家锦衣玉食:锦衣玉食,穿绸缎的衣服,享用珍贵的食物10) 季文子相三君:相,效力11) 妾不衣帛:衣帛,穿丝绸衣服12) 何曾日食万钱:食,吃13) 汝非徒身当服行:服,从事14) 管仲镂簋朱纮:镂簋朱纮,使用刻有花纹的簋2. 形容词作动词1) 人不相非也:非,讥评2) 器皿非满案:满,摆满3) 益重之:重,器重4) 人争非之:非,讥评5) 人莫之非:非,非议,认为不对3. 使动用法1) 听事前仅容旋马:旋,使……转身2) 远罪丰家:远,使……远离;丰,使……富裕3) 败家丧身:败,使……败4) 至孙以骄溢倾家:倾,使……倾5) 夫俭则寡欲:寡,使……少4. 意动用法1)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耻,以……为耻2) 孔子鄙其小器:鄙,以……为鄙3) 吾不以为病:病,以……为缺陷5. 名词作状语1) 何曾日食万钱:日,每天2) 常数月营聚:数月,用几个月3) 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饘粥,用稀粥4) 汝非身当服行:身,本身5) 锦衣玉食(四)一词多义1、非1) 人不相非也:讥评2) 果、肴非远方珍异:不是2、习1) 家人习奢已久:习惯2) 子孙习其家风:习染3、服1) 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穿2) 长者加以金银华靡之服:衣服3) 汝非身当服行:从事4、果1) 果、肴非远方珍异:水果2) 果以富得罪出亡:果然5、及1) 岂庸人所及哉?:赶得上2) 史輶知其及祸:遭到3) 及戌:到了6、行1) 或三行五行:次数2) 汝非徒身当服行:实行7、君子1) 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指有地位的人2) 君子以为忠:当时有名望的人8、相1) 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宰相2) 季文子相三君:辅佐9、靡1)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奢侈2) 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倒下10、鄙1) 以为鄙吝:没见过世面2) 孔子鄙其小气:鄙视11、举1) 虽举家锦衣玉食:全2) 聊举数人以训汝:列举12、恶1)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粗陋2) 侈,恶之大也:罪恶二、文言虚词1、以1) 用,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石崇以奢靡夸人2) 表目的,来: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聊举数人以训汝3) 认为:众人皆以奢靡为荣4) 因为:上以无隐今人乃以俭相诟病是以居官必贿果以富得罪出亡2、乃1) 才:乃簪一花2) 竟然:今人乃以俭相诟病3、然1) 这样:当时士大夫皆然2) 然而:然以功业大4、虽1) 即使:居位者虽不能禁虽举家锦衣玉食2) 虽然:公虽自信清约5、为1) 做: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2) 作为:此为宰相听事诚隘6、之1)代词a) 辄羞赧弃去之:代华美之服b) 人争非之:代他c) 忍助之乎:代风俗颓弊这件事2)助词:的: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7、于1) 表对象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一旦异于今日2) 在,表地点:酒酤于市8、或1) 所亲或规之:有的人2) 或三行五行:有时9、也1. 表句中停顿:与其不逊也宁固2. 表判断和肯定:未足与议也三、文言句式1. 判断句1)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逍遥游文言实词

逍遥游文言实词

逍遥游知识点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2)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3)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4)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通"返",往返)(5)而征一国(通"能",才能)(6)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2.古今异义(1)腹犹果然古义:很饱的样子今义:(2)众人匹之古义:一般人(3)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4)穷发之北古义:毛,草木今义:头发3.一词多义(1)辩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而御六气之不辩(通"变",变化)(2)息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4.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

而后乃今将图南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2)使动用法。

德合一君(使……满意)彼于致福者(使……到来)而征一国者(使……信任)二、文言虚词1.之(1)助词,的。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2)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鹏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3)代词,它。

而莫之夭阏者(4)代词,这。

之二虫又何知(5)动词,到,往。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2.而(1)连词,表修饰。

怒而飞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决起而飞(2)连词,表转折。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2)连词,表并列。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3.然(1)奚以知其然也(代词,这样) 4.以(1)介词,把。

以五百岁为春(2)介词,用。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3)介词,凭。

奚以知其然也6.且(1)连词,而且。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2)副词,将要。

且适南冥也彼且奚适也?8.其(1)用在选择问句中,,是……还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2)实迷途其未远大概三、文言句式1.省略句(1)翱翔(于)蓬蒿之间(省略介词"于")(3)众人匹(于)之(省略介词"于")4.倒装句(1)而莫之天阏者(夭阏之,宾语前置)(2)彼且奚适也(适奚,宾语前置)(3)奚以知其然也(以奚,宾语前置)(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于坳堂之上覆杯水,介宾短语后置)(5)翱翔蓬蒿之间(于蓬蒿之间翱翔,介宾短语后置)。

文言文基础3 实词 通假字

文言文基础3 实词  通假字

古诗文基础实词(三)了解文言实词通假字现象,继续学习、积累多义词,掌握部分常用词的意义及用法重点词句的理解与记忆一.知识点讲解: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

例如:“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曾子杀彘》)句中“女”就代表“汝”。

通假字产生的原因很多,在此我们不作探讨。

只需了解一点,通假字只是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本质上属于错字或别字,但这属于正常的文言现象。

广义地讲,通假字包含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

阅读古文时,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在注释中,有的注为某字“通”某字,有的注为某字“同”某字,它们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所谓“同”,一是表示古今字,即文中的古体字等同于现代汉语中的某字。

如“风吹草低见牛羊”,“见”同现,之前没有“现”字,后来才造出来。

二是表示异体字。

即同音同义不同形的字。

比如孔乙己曾经说过的茴香豆茴字的四种写法,这四种写法之间就可以说A同B。

所谓“通”,一般表示狭义的通假字。

是指写错或印错的字通作者本来要写的字。

例: 1.对镜帖花黄“帖”通“贴”。

(《木兰诗》)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论语》八则)二.读短文,做文后练习1.芒山盗宣和间,芒山有盗临刑,母与之决.。

盗谓母云:“愿如儿时一吮(shǔn)母乳,死且无憾。

”母与之乳,不意盗啮断乳头,流血满地,母死。

行刑者曰:“尔.何毒也?”盗因告刑者曰:“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

故恨杀之。

”呜呼!异矣,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选自《读书镜》)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1)母与之决.(2)尔.何毒也2.对下列句中的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芒山有盗.临刑(2)盗.一菜一薪(3)愿如儿时一吮母乳.(4)母与之乳.A、(1)与(2)相同,(3)与(4)不同B、(1)与(2)不同,(3)与(4)也不同C、(1)与(2)相同,(3)与(4)也相同D、(1)与(2)不同,(3)与(4)相同答案:3.翻译下面的句子。

文言文阅读考点解析与解题技巧(一)

文言文阅读考点解析与解题技巧(一)

文言文阅读考点解析与解题技巧(一)一、文言实词、虚词考点解析(一)文言实词实词的考点是理解常见的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包括:1)通假字通假字是古汉语中较为常见的语言现象。

它包括三类:通用字、假借字、古今字。

如“反”通“返”,“知”通“智”(通用)。

如“蚤”通“早”,“直”通“值”(假借)。

如:“莫”通“暮”,“益”通“谥”(古今字)。

2)古今异义古今异义包括五种情况:1词义扩大。

其特点为: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又包含在今义之中,如“江”、“河”、“睡”(“打瞌睡”)。

2词义缩小。

其特点为:今义小于古义,今义又包含在古义之中,如“金”、“让”(“责备”)。

3词义转移。

其特点为:原来表示的对象转移为表示另一种对象,如“交通”、“去”(“离开”)。

4感情色彩变化。

其特点为:褒贬意义相互转化,如“爪牙”、“谤”。

5名称说法变化。

如“目”改称“眼睛”,“日”改称“太阳”。

6双音节词偏义复词。

双音节词,如“亲戚”、“中国”;偏义复词,如“父兄”、“浅深”。

3)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指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由本义引申或假借而形成。

词的本义是指该词的最初意义、基本意义,如“兵”是兵器,是兵士;“走”是跑。

词的引申义是从基本意义发展出来的,同基本义有相类似、相对立或相关联的意义,如“深”的基本义有“河很深”、“深山”、“深耕”等。

引申义为“道理深”、“友谊深”、“夜深人静”等。

词的比喻义是指使用比喻释义,如“手足之情”、“乱扣帽子”。

对文言实词的考查,重点在辨析常见的古今词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之处,认定多义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特定意义。

(二)文言虚词虚词的考点是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文言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文言代词也归入文言虚词之中。

常见文言虚词有:安、但、而、耳、故、何、乎、或、既、乃、其、且、然、若、虽、遂、所、为、焉、也、以、已、矣、因、犹、于、哉、则、者、之等。

小学文言文知识要点:通假字-古今异义-文言虚词

小学文言文知识要点:通假字-古今异义-文言虚词

小学文言文知识要点:通假字-古今异义-文言虚词小学教材改版后,文言知识的比重增加,对孩子的文言阅读要求也会加码。

部编版语文教材中,小学阶段古诗文篇目增加,更侧重孩子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

以下的文言文研究要点希望给大家帮助一、通假字1、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通“悦”,愉快、高兴。

2、女知之乎?(《论语十则》)“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3、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知”通“智”,智慧。

4、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5、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郑人买履》)“坐”通“座”,座位。

6、出门看火伴。

(《木兰诗》)“火”通“伙”,伙伴。

7、才美不外见。

(《马说》)“见”通“现”,出现。

8、XXX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9、XXX未偏,XXX从也。

(《曹刿论战》)“偏”通“遍”,遍及、普遍。

10、统统乌有。

(《山市》)“乌”通“无”,没有。

二、古今异义1、绝境古义:与世阻遏的中央。

XXX:无前途的地步。

例句:自XXX避XXX时乱,率妻子XXX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桃花源记》)2、交通古义:交织相通。

XXX:首要用于称各类运输和邮电奇迹。

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3、穷古义:穷尽。

XXX:经济贫困。

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 4、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XXX:指(食品)滋味好。

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 5、平民古义:平民。

XXX:棉平民服。

例句:臣本平民,躬耕于南阳。

(《出师表》) 6、可以古义:可以凭借。

XXX:对某事表赞同。

例句: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7、开张古义:扩大。

XXX:开业(多指商业部门)。

例句:诚宜开XXX听。

(《出师表》)8、涕古义:泪。

XXX:鼻涕。

例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 9、兵古义:兵器。

XXX:兵士。

赤壁赋文言词汇整理

赤壁赋文言词汇整理

《赤壁赋》文言词汇整理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2)山川相缪(通“缭”,环绕)(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4)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2.古今异义(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竞技方式(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3.一词多义(1)东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东望武昌(介宾短语,向东)(2) 望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3) 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4)如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如诉如泣(副词,像)4.词类活用(1) 名词用作动词。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 下江陵(攻占)/ 顺流而东(向东进军)(2) 动词的使动用法。

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 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3)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糜鹿(以……为侣,以……为友)(4)名词用作状语。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5)形容词用作动词。

正襟危坐(整理)/ 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像……) /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另外补充:兴、属、窈窕、少、冯、和、棹、溯、袅袅、壑、嫠、愀、缪、舳、舻、酾、槊、渚、糜、扁、尊、蜉蝣、长、藏二、文言虚词1.而(1) 连词,表转折。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2) 连词,表修饰。

倚歌而和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3) 连词,表承接。

正襟危坐而问客(4) 连词,表并列。

侣鱼虾而友麋鹿2.之(1) 助词,的。

月出于东山之上/哀吾生之须臾(2)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凌万顷之茫然(3)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苟非吾之所有/吾与子之所共适(4) 代词,它、它们。

文言实词虚词

文言实词虚词

【文言实词】一、通假字。

通假字是古汉语中比较显著的语言特点之一。

“通假”的意思是通用、假借,就是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替代另一个字使用。

通假字有以下几种情况:1.音同形似。

对镜帖.花黄(《木兰诗》七下)出门看火.伴(《木兰诗》七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七下)皆披发文.身(《观潮》八上)蝉则千转.不穷(《与朱元思书》八下)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八下)有时见.日(《与朱元思书》八下)四支.僵劲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八下)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八下)百废具.兴(《岳阳楼记》八下)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八下)玉盘珍羞.直.万钱(《诗五首》八下)为天下唱.(《陈涉世家》九上)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九上)仓.鹰击于殿上(《唐雎不辱使命》九上)吾知所以距.子矣(《公输盘》九下)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九下)曾.益其所不能(《孟子》两章)亲戚畔.之(《孟子》两章)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九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九下)小惠未徧.(《曹刿论战》九下)孰.视之,自以为不如也(《邹济讽齐王纳谏》九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九下)一厝.朔东(《愚公移山》九下)无陇.断焉(《愚公移山》九下)2.音同形异策.勋十二转(《木兰诗》七下)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古代诗歌五首》七上)路转溪头忽见.(《古代诗歌五首》七上)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山市》七上)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山市》七上)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七下)便要.还家(《桃花源记》八上)诎.右臂支船(《核舟记》八上)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八上)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八上)略无阙.处(《三峡》八上)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八下)媵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八下)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九上)必能裨补阙.漏(《出师表》九上)困于心,衡.于虑(《孟子》两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九下)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九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九下)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九下)3.音近形异。

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是语文学习中的一大难点,也是占分很大的一部分,学好文言文很重要,为了方便大家学习,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学习!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輮以为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通“又”,再;通“曝”,晒)(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2.古今异义(1)輮以为轮(以为,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2)金就砺则利(金,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今义:黄金)(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渊博)(4)用心一也(用心:古:用,因为今:集中注意力;居心,存心)(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古:验,检验今:参加,参见)(6)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寄托:古:安置,安身今:托付;把理想等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3.词类活用(1)动词使动用法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使……弯曲)(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3)名词作状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4)名词作动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輮使之然也(“輮”这种方法)不能十步(跨十步,至十步)(5)数词作形容词:用心一也(专一)4、一词多义(1)绝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断) 以为妙绝(到了极点)佛印绝类彌勒(非常)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2)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借助)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与真相对,不真,假装)(3)闻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听见)博闻强记(见闻、知识)不能称前时之闻(声誉、名声)(4)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大,强健)挽弓当挽强,用剑当用长(有力的弓)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乃百强步,日三四里(竭力,勉强)(5)望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向远处看)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希望)先达德隆望尊(名望)七月既望(月圆之时,农历每月十五日)二、文言虚词1.而⑴连词,表修饰: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⑵连词,表转折: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⑶连词,表并列: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⑷连词,表承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⑸连词,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于(1)介词,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介词,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3)介词,表对象,可以不译:善假于物也3.之⑴代词:青,取之于蓝(代靛青)/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⑵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⑶助词,的: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⑷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不如须臾之所学4.焉⑴兼词,于之,从这里: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⑵句末语气助词,了: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用“也”表示判断)(2)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用“者……也”表示判断)(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用“者……也”表示判断)2.省略句(1)鞣(之)以(之)为轮(分别省动词、介词的宾语“之”)(2)假(于)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省介词“于”)3.倒装句(1)青,敢之于蓝,而青于蓝(于蓝取之、于蓝青,介宾后置)(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己参省,介宾后置)(3)善假于物也(于物假,介宾后置)(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定语后置)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于水,介词结构后置)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一、一词多义1、见:①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文言文120个实词及通假字

文言文120个实词及通假字

文言实词120个及通假字一.通假字1.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2.罢夫羸老易子咬其骨3.虽又槁暴,不复挺者,4.忠义暴于朝廷5.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6.见其客朱亥,俾倪7.合从定交,相与为一8.秦王还柱而走9.图穷而匕首见10.列缺霹雳,丘峦崩摧11.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12.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13.令将军与臣有14.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15.张良出,要项伯16.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17.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18.五万兵难卒合19.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1)一个字往往承担着多项记词职务,为了减少其兼职,后世便另造新字来分担。

比如共字,在上古就兼有多个记词职务,分别表示不同的意思:①父之仇,弗与共戴天。

(《礼记·曲礼》)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烛之武退秦师》)③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为政》)④民不知礼,未生其共。

(《城濮之战》)例①是共同的意思,例②是供给的意思,例③是拱揖的意思,例④是恭顺的意思。

一个字身兼四职,也就是分别记录了四个不同的词。

这对运用文字来说是经济,但字的兼职过多,容易造成表意的含混、模糊。

为了增强表意的明确性,后世就造了供、拱、恭三个新字来分担它的兼职。

(2)说悦:“秦伯说,与郑人盟。

(3)知智:“失其所与,不知。

”(‘智慧,即知识之引伸,故古祗作知。

4、景影:“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景,光也。

”段注:“日月皆外光,而光所在处,物皆有阴。

光如镜,故谓之景。

”)5、直值:“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

”6.辩辨:“径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7.颁斑:“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者”。

(《寡人之于国也》8.已矣:“无能为也已。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一、都有通假字的一组是:(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2)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文言实词通假字

文言实词通假字

4.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 》 5合葬华山傍——《孔雀东南飞 》 6.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荆轲刺秦 王》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荆轲刺秦 8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苏武传》
横旁凌震沾 襟
1、孰为汝多知乎 2、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 3、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4、至莫夜月明
古字通假,是古代汉语书面语言里音同或
音近的字互相借用的现象,又简称通假、通借、 假借。古人在使用文字时,常常不用有其本义的 本字,却用了与本字音同或音近的字替代。尽管 借字与本字的字形、字义不同,但字音一定相同 或相近,所以又有一种更确切的称谓,叫做“古 音通假”。那些被本字借来的字就叫假借字,又 叫通假字、通借字、假字、借字、假音、借音。
6.无通毋,不要。 7.于通吁,表感叹。 8.说通脱,解脱。 9.泮通畔,边,岸。
必修1 离骚
10.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11.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12.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13.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10.锡通赐,赐给
11.辟通僻,幽僻。
12.道通导,引导
13.正通证,作证。
3、从句意考虑,偏义复词形式上是两个 词,语境义只用其中的一个词义;非偏 义复词的两个单音词,语境义是两个。 如:(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列子 》) (2)无羽毛以御寒暑 例(1)中是寒暑是两个单音词,例(2) 中寒暑是一个偏义复词(只用“寒”之 意)。可见,判断偏义复词,一定不能 离开语境。
必修2
必修2
19.属通嘱,劝酒。 20.而通你,第二人称代词。 21.阖通合,关闭。 22.冥通溟,海。 23.垂通陲,边际。 24.反通返,返回。 25.知通智,智慧。 26.辩通辨,区别。 27.而通能,能耐。 28.有通又,反通返。 29.辩通变,变化。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整理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整理

《寡人之于国也》文言知识整理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刚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毋”,不要)(2)无失其时(通“毋”,不要)(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斑”,此处指头发花白)(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同“途”,道路)(5)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仅仅)2.特殊词义(1)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2)邻国之民不加少(副词,更、更加)(3)直不百步耳(只是,不过)(4)数罟不入?池(细密)3.一词多义(1)食*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食:前一个为动词,吃;后一个为名词,食物) (2)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译(几,若干)数罟不入?池(密)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目)扶苏以数谏故(屡次)(3)直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不过)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弯曲)系向牛头充炭直(通值,价钱)(4)胜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尽)驴不胜怒,蹄之(能承受)其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日出*花红胜火,春来*水绿如蓝(超过)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的)(5)发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发?左?戍渔阳九百人(派遣)百发百中(发*)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花开)(6)兵非我也,兵也(兵器)穷兵黩武(*事力量)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队)草木皆兵(士兵)4.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

填然鼓之(敲鼓)树之以桑(种植)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然而不王者(称王)*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吃)5、古今异义(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古:黄河今:泛指河流)(2)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古:谷物收成不好今:凶恶,厉害)(3)弃*曳兵而走(古:跑,逃走今:行,走路)(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古:供养活着的人今:保养身体)(5)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古:可以凭借今:表示同意,认可)(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古:然意为这样,而意为却今:转折连词)(7)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古:不要归咎今:没有罪过)。

高考文言实词之通假字

高考文言实词之通假字

• (3)一字通数字。指某一借字可替代其他几个不同的本字。如 “适”与“敌”、“嫡”“適”三字声符相同,音近而通假。
• 【例】①太甲,成汤适长孙也。(《史记》)(“适”通“嫡”)
• ②吴王夫差无适于天下。(《战国策》)(“适”通“敌”)
• ③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史记·陈涉世家》)(“适”通 “適”)
• 5.参考注释法
• 古代文字训诂学家在注释古籍中对通假字有过许多研究和考证,并 常用“某读曰某”“某与某古字通”“某与某同”等来说明文字的 通假关系。
• 【例】(1)隰则有泮。(《诗经·氓》)(郑笺:“泮读为 ‘畔’。”即“泮”为“畔”的借字。)
•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经典释 文》注为:“知,如字,又音智。”即“知”通“智”字。)
• 2.通假字
• (1)王说,曰:“诗云……”:(
• (2)刑于寡妻:(

• (3)盖亦反其本矣:(

• (4)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5)颁白1.下列对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鼓瑟希 希:同“稀”,稀疏
• B.批大郤 郤:同“隙”,隔阂,嫌隙
• 通假字辨识方法
• 1.音变法
• 通假字的所谓“音同音近”是就古音而言的,不是指今音。由于古 今语音变化较大,古代音近的字,到现在不一定全部音同音近,有 的可能变得完全不同了;而原本读音不同不近的字,又有可能变得 相同相近。
• 【例】①“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论积贮疏》)“罢”通 “疲”,虽然它们在今天并不同音,但在古代却是同音的。
• (3)百姓罢劳。(《汉书·成帝纪》(颜师古注:“罢读曰疲。” 即“罢”通“疲”字。)

• 对点练习]一、填空类 • 1.通假字 • (1)距关,毋内诸侯 • “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张良出,要项伯 • “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 “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令将军与臣有郤 • “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假字、虚词、实词180个

通假字、虚词、实词180个

通假字、虚词、实词(180个)初中文言通假字汇总1、说yuè通,(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3)公输盘不说《公输》(4)秦王不说《唐睢不辱使命》2、女rǔ通,诲女知之乎?《论语?为政》3、知zhǐ通“智”,明智;智慧(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4、亡wú通,(1)日知其所亡《乐羊子妻》(2)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5、屏bǐng 通,屏弃而不用《为学》6、帖ti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7、尔ěr 通“耳”,罢了无他,但手熟尔《卖油翁》8、见xiàn通,(1)有时见日《与朱元思书》(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才美不外见(表现)《马说》9、竦sǒng通,10、阙quē通,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必能裨补阙漏《出师表》11、反fǎn通,始一反焉《愚公移山》12、强jiāng通,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闲情记趣》13、曷hé通,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14、具jù通,(1)百废具兴《岳阳楼记》15、遽jù通,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16、要yāo通,便要还家《桃花源记》17、坐zuò通,满坐寂然《口技》18、扳pān通,日扳仲永谒于邑人《伤仲永》19、攀bān通,右手攀右趾《核舟记》20、惠huǐ通,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一厝朔东《愚公移山》22、陇lǒng通,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愚公移山》23、蕃fán通,可爱者甚蕃《爱莲说》24、那nǎ通,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25、距jù通,子墨子九距之《公输》26、诎qū通,公输盘诎《公输》27、诎qū通,诎右臂支船《核舟记》28、圉yù通,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29、有yòu通,(1)舟首尾长八分有奇为字共三十有四《核舟记》(2)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出师表》30、衡héng通,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困与心,衡于虑,而后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1、甫fù通,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33、错cuò通,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唐睢不辱使命》34、仓cāng通,仓鹰击于殿上《唐睢不辱使命》35、谕yù通,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唐睢不辱使命》36、裁cái 通“才”,仅仅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山市》37、材cái通,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38、以yǐ通,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39、唱chàng通,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40、被pī通,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41、食sì通,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马说》42、趣qū通,意有所极,梦亦同趣《始得西山宴游记》43、畔pàn通,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5、拂bǐ通,入则无法家拂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6、属zhǔ通,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47、无wù通,苟富贵,无相忘《陈涉世家》48、直zhí通,玉盘珍馐直万钱《行路难》49、辟bǐ通,故患有所不辟《鱼我所欲也》50、邪yé通,(1)其真无马邪?《马说》51、辩biàn通,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52、得dé通,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53、信shēn通,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54、已yǐ通,自董卓已来《隆中对》55、不:fǒu通,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56、简jiǎn通,(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57、徧biàn通,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58、有yòu 通,“尔来二十有一年矣59、支zhī通,四支僵劲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60、被pī通,同舍生皆被具绣《送东阳马生序》练习反馈判断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进行解释宣王说之《滥竽充数》通,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通,轻寡人与《唐睢不辱使命》通,吾材之敏,倍人也《为学》通,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送董劭南游河北序》通,辙生十有九年矣《上枢密韩太尉书》通,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通,宁可共载不《陌上桑》通,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通,最喜小儿亡赖《清平乐村居》通,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通,初中常用文言虚词汇总练习卷一(以、而、之、其、于)以一、用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的工具、物件、时间等可以译为“把”、“用”、“拿”、“在”、“从”等,或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译为“靠”、“凭借”、“根据”等。

高中语文-文言实词之“通假字”

高中语文-文言实词之“通假字”
5.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愿伯具言臣之 不敢倍德也。”
倍:同“背”背叛,违背。动词。“倍道而妄行,则 天不能使之吉。”
6.被:同“披”;穿着。动词“闻妻言,如被冰雪。”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屈原至于江滨,被发 行吟泽畔,”
7.俾倪:同“睥睨”;斜着眼看。形容词。“见其客朱亥, 俾倪.”
通假字
古人使用文字,有时没有用该用的某个 字,而用另一个读音和它相同或相近的字来 替代。这种现象叫通假。被替代的那个字叫 本字,用来替代的那个字叫借字,也就是通 假字。凡通假字都要按本字来解释,也应读 本字的音。
掌握通假规律
1.同音字替代
①.“声旁字”代替“形声字”。 例如:①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冥”通“溟”,指“海”。 ②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7.道:同“导’;引导。动词。“故善者困之,其次利道 之,。
28.得:通“德”;恩惠。名词。“所识穷乏者得我钦?”
29.丁宁:同“叮咛”嘱咐。动词。“府吏见丁宁,结誓不 别离。”
30.度:同“渡”;渡过,越过。动词。“一夜飞度镜湖月 "’
31.队:通“坠;坠落。动词。“星队、木鸣、国人皆恐。”
32.堕:通“隳”;毁弃。动词。“堕军实而长寇仇Fra bibliotek亡无 日矣!”
8.辟:通“避”;躲避。动词。“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 也。”
辟:通“僻”;行为不正。形容词。“放辟邪侈,无不为 已。”
9.弊:通“敝”;困顿,失败。形容词。“秦有余力而制其 弊,”
弊:通“敝”;疲惫,衰败。“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 转而攻秦;”
弊:通“敝”;疲惫,衰败。形容词。“今天下三分,益 州疲弊。”
19.钞:同“抄”;抄写。动词。“适中手自钞录。” 20.雠:同“仇”;仇敌,仇人。“及仇雠已灭,天

文言词语之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完整)

文言词语之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完整)

常见古今异义词一
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地位低,见识浅
可以便宜从事
便宜:方便,适合
弟子不必不如师
不必:不一定
从此道之吾军不过二十里 不过:不超过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不行:不能走路
分曹部署,竞以新艳相角 部署:分部安排
布衣之交
布衣:平民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猖狂:狂放,不拘礼法
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
文言实词之
——通假字
文言词语
包括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将学过的文言词语分类积累下来, 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 径。
一、通假字
古人使用文字,有时没有用该用 的某个字,而用另一个读音和它相同 或相近的字来替代。这种现象叫通假。
通假字有“约定俗成”的规律, 不能认为凡是同音字都可以通假。
被替代的那个字叫本字,用来替 代的那个字叫借字,也就是通假字。 凡通假字都要按本字来解释,也应读本
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诡辩:骗人的话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果然:饱的样子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地方:土地方圆
东面而视
东面:脸朝东
常见古今异义词三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多谢:多多劝告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
反复:扭转并恢复 反而:返回,从而
尊大人位居方面,必严帷薄之意 方面:独当一面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
方丈:一丈见方
以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非常:意外的变故
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3、叠韵通假(韵母相同)
扁鹊望桓侯而还 (还,通“旋”)
举酒属客
(属,通“嘱”)
于嗟鸠兮,无与士耽 (于,通“吁”)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说,通“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通“纵”,纵向;尤:通“犹”,犹如。
学而 时习
2.阅读下面文段,试找出其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义。 建元六年,安国(指传主韩安国)为御史大夫。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大行王恢议曰:“汉与
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安国曰:“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 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 敝。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于是上许和亲。
(3) 如何找出本字:增加偏旁,找出本字;更换偏旁,找出本字;取消偏旁,找 出本字;根据语音和语境推出本字等。
(4)诵读及翻译原则:诵读时要读本字的语音,翻译时要译出本字的意思。
【通假字】 “唱”通“倡”,“识”通“志”, “阙”通“缺”,“贾”通“价”, “县”通“悬”,“希”通“稀”, “直”通“值”,“说”通“悦”, “趣”通“趋”,“属”通“嘱”, “倍”通“背”,“邪”通“耶”, “卒”通“猝”,“没”通“殁”, “逝”通“誓”,“取”通“娶”, “廷”通“庭”,“责”通“债”, “受”通“授”,“要”通“邀”, “翼”通“翌”,“女”通“汝”, “益”通“溢”,“赀”通“资”, “得”通“德”。
文言实词
——通假字(3)
温故 知新
通假字
一、何谓通假字 二、通假字产生的原因 三、如何找出通假字 四、如何找出本字
学而 时习
1.翻译文中的划线句。
(许将)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尤一人。”及 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节选自《宋史·许将传》)
译文:给皇帝上疏说:“治理军队有规章,名称虽然不同,或纵 或横,或方或圆,让万众犹如一人一样。”
课堂小结
关于文言通假字,请注意以下几点: (1)认识到通假字出现的情况比较复杂,今天我们认识通假字,就是在认识我们的
文字成长变化发展的历史;识别和掌握常用的通假字关系到对文言文的确切认读,又 关系到对词句的正确理解。
(2)如何找出通假字:在读音中辨析通假字,在结构中把握通假字,在例证中认知 通假字等。
答案 ①倍,通“背”,违背。②罢,通“疲”,疲劳。③敝,通 “弊”,害处、弱点。
学而 时习
3. 请找出下面短贾人也。唱文明贾,所售之物皆 有识,略无阙损,有贾县于其上,虽希物亦不昂其直。凡伪 劣者,皆不之售。故乡人说而趣之。尝属其子曰:“君子爱 财,取之以道,岂可倍义邪!”妻卒然病,寻没。期年,媒 人盈廷,一一谢之,逝不复取。 邻人有不善生计者,责台高 筑,要至家,受以致富术,翼日,出金曰:“予佐女。”河 水暴益,决堤毁田,民田河畔,为患所苦,竟无良策。捐赀 财以兴水利,乡人贤而得之,曰:“君子哉,贾某!”皆至 其家,堂谢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