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自然地理基础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自然地理基础初探
作者:赵健霞
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第04期
摘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演变受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文章说明了我国自然地理条件有整体性和多样性表现在区域和全国层面,均在区域和全国层面上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进程。
关键词: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自然地理条件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将自然条件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活资料的自然富源,例如土壤的肥力,鱼产丰富的水等”,另一类是“劳动资料的自然富源,如奔腾的瀑布、可以航行的河流、森林、金属、煤炭等”,前者在历史文明的初期有决定性的意义,而后者在较高的历史发展阶段才能起重大作用。俄国历史学家克柳切夫斯基也说过:“在研究一个民族的历史时,首先遇到的是制约每个民族发展的力量--它的自然条件,一个民族国家的地理特征,对民族的历史生活过程有着强烈的影响。”[1]这些说明的是:对于早期文明而言,由于生产力低下,构筑庞杂的生产关系实在困难,自然地理因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很大,某种程度上甚至近似地决定着人类活动,构成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强相关性,甚至因果关系。结合我国民族历史发展的不平衡性,尤其对于解放前边疆民族社会经济发展极为缓慢的情况,自然地理印迹在我国民族分布格局上的色彩仍然是非常浓重的。
而“多元一体”的演进,首先与自然地理条件的整体性和多样性存在着很大联系。对此,费孝通先生将其称为“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他认为任何民族的生息繁殖都有其具体的生存空间。中华民族的家园座落在亚洲东部,西起帕米尔高原,东到太平洋西岸诸岛,北有广漠,东南是海,西南是山的这一片广阔的大陆上。这片大陆四周有自然屏障,内部有结构完整的体系,形成一个地理单元。这个地区在古代居民的概念里是人类得以生息的、唯一的一块土地,因而称之为夭下,又因为四面环海所以称四海之内。这种概念固然已经过时,但是不会过时的却是这片地理上自成单元的土地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费孝通先生还进一步指出,民族格局似乎总是反映着地理的生态结构。中华民族不是例外。他们所聚居的这片大地是一块从西向东倾侧的斜坡,高度逐级下降。西部是海拔四千米以上的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东接横断山脉,地势下降到海拔一千米到二千米的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其间有塔里木及四川盆地。再往东是海拔千米以下的丘陵地带和海拔二百米以下的平原。[2]
费孝通先生的论述包含两部分意义,第一部分说明了中华民族生存空间的整体性,对应于中华民族的“一体”,第部分则说明的是生存空间的多样性,对应于中华民族的“多元”。这种生存空间的解读,是很多民族学家已取得的共识。而且文化地理学家常以此解释我国文化的地理特征,如著名的文化地理学家王会昌先生《中国文化地理》就是此方面的代表作。[3]
另一个重要意义是,费孝通先生对“中华民族生存空间”的解读,与他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架构具有一致性,他对“多元一体”是这样架构的:从宏观的研究说来,中华民族所在的地域至少可以大体分成北部草原地区,东北角的高山森林区,西南角的青藏高原,曾被拉铁摩尔所称的“内部边疆”,即我所说藏彝走廊,然后云贵高原,南岭走廊,沿海地区和中原地区。这是全国这个棋盘的格局。我们必须从这个棋盘上的演变来看各个民族的过去和现在的情况,进行微型的调查。[4,5]
而对于这种自然地理环境如何影响中华民族的“多元”与“一体”及其关系,许彬和谢忠的总结非常合理:(1)半封闭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中华大地的“自然疆域”,这是中华民族由多元走向一体的“大熔炉”;(2)辽阔的疆域有利于中华民族多元成分的形成、保存和发展;(3)复杂多样的地理条件对中华民族格局产生了“既发展多元又促进一体”的双重影响;(4)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造就了风格迥异的民族特点,进而对民族融合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5)以黄河、长江中下游为主的中央平原,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华夏-汉族在多元一体格局中的核心地位。[6]
由此可以说,从自然地理条件的整体性和多样性到中华民族格局的“一体”和“多元”,是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的。但也应当看到,中华民族格局除与自然地理条件整体性和多样性有对应关系外,还是一个历史演进的结果,民族格局演进总在自然地理条件整体性和多样性的基础上追加诸多变异因素,但其总体,是向着“一体”方向演进的。而且这种演进,分为地区性的一体和全国性的一体两个阶段,这是费孝通先生早已强调并解读过的,也与自然地理环境区域性的整体性和全国性整体性相对应。
而由于受自然地理条件复杂性和整体性的影响(包括区域性的和全国性的),中华民族经济活动也表现出强烈的“多元”与“一体”关系,这是影响“多元一体”演进的一个与自然地理条件有关的连带性过程。
参考文献
[1]郭圣铭,王晴佳.西方著名史学家评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220.
[2]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4).
[3]王会昌.中国文化地理(第2版)[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5.
[4]费孝通.谈深入开展民族调查问题[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82,(3).
[5]钱穆.文化学大义[M].台北:正中书店,1983:6.
[6]许彬,谢忠.论地理环境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和发展的影响[J].广西民族研究,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