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中医助理-中医儿科学-其他疾病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儿科学》考点:其它疾病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儿科学》考点:其它疾病第一节夏季热(病因、治法)病因:小儿体质不能耐受夏季炎暑治则:本病治疗以清暑泄热、益气生津为基本法则。
证治分类:1)暑伤肺胃——清暑益气,养阴生津——王氏清暑益气汤2)上盛下虚——温补肾阳,清心护阴——温下清上汤第二节紫癜(辨证论治)定义:是小儿常见的出血疾病之一,以血液溢于皮肤粘膜之下,出现瘀点瘀斑,压之不退色为其临床特征病位:心肝脾治疗原则:实证清热凉血,虚证益气摄血,滋阴降火分证论治:1)风热伤络--疏风散邪,清热凉血--连翘败毒散加减2)血热妄行--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犀角地黄汤加味3)气不摄血--健脾养心,益气摄血--归脾汤加减4)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大补阴丸加减第三节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临床特征、辨证思路)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又称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性病变为主要病理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临床以持续发热、多形红斑、球结膜充血、草莓舌、颈淋巴结肿大、手足硬肿为特征。
辨证思路:诊断要点:1)发热为最早出现的症状,持续5~11天或更久(2周~1月),体温常达39°C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2)双侧球结膜充血,口腔及咽部粘膜弥漫充血,唇发红及干裂,草莓舌。
手足呈硬性睡中,手掌和足底中气出现潮红,10天后在甲床皮肤交界处出现特征性指址端片状脱皮;3)一过性颈淋巴结急性非化脓性肿胀;4)发热1~4天后躯干部出现斑丘疹或多形性红斑样皮疹;5)重症患儿可合并冠状动脉病变、胆囊积液、关节炎或关节痛及神经系统病变6)实验室检查:WBC升高,ESR加快,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改变鉴别诊断:1)本症与幼年类风湿病不同之处为:①发热期较短,皮疹较短暂;②手足硬肿,显示常跖潮红;③类风湿因子阴性。
2)与渗出性多形红斑不同之点为:①眼、唇、无脓性分泌物及假膜形成;②皮疹不包括水疱和结痂。
辨证要点:以卫气营血辨证为纲。
初起邪在肺卫,证件发热、微恶风、咽红,一般为时短暂;迅速化热入里,热炽气分,证见高热持续、口渴喜饮,皮疹布发;继而入营血,证见斑疹红紫、草莓舌、烦躁嗜睡;后期气阴两伤,证见疲乏多汗、指趾脱皮,治疗原则: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
中医儿科学—其他疾病(三)
中医儿科学—其他疾病(三)真题演练A1型题1. 佝偻病的病机主要是A.脾肾虚亏B.心肝血虚C.肝肾阴虚D.肝风阴虚E.肺脾两虚2. 佝偻病的基本治疗原则是A.健脾养血B.益气温阳C.固表止汗D.平肝潜阳E.调补脾肾答案:A E知识点总结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考点一:发病特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又简称为佝偻病,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致使钙和磷代谢失常而引起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以正在生长的骨骺端软骨板不能正常钙化,造成骨骼病变为其基本特征。
由于婴幼儿生长快,户外活动较少,容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所以本病主要见于2岁以内婴幼儿。
北方地区发病率高于南方地区,城市高于农村,人工喂养的婴儿发病率高于母乳喂养者。
本病轻者如治疗得当,预后良好;重者如失治、误治,易导致骨骼畸形,留有后遗症,可影响儿童正常生长发育。
考点二:病因病机1. 胎元失养孕妇起居失常,少见阳光,营养失调,或疾病影响,导致孕妇体弱,胎儿养育失宜,而使胎元先天未充,肾气不足。
2. 乳食失调母乳缺乏,人工喂养,未及时添加辅食,或食品的质和量不能满足小儿生长的需要,致使营养失衡,脾肾虚亏,而发生本病。
3. 其他因素日照不足,或体虚多病等,均可造成体质下降,脾肾不足。
本病病机主要是脾肾亏虚,常累及心肺肝。
若肾气不足则骨髓不充,骨骼发育障碍,出现颅骨软化,前囟闭合较迟,齿迟,甚至骨骼畸形;脾虚则面色无华,纳呆,肌肉松弛,大便不实;脾虚及肺,卫外不固,则见多汗,反复感冒,甚至肺气闭塞而引起肺炎喘嗽;心气不足,心神不宁,脾虚失抑,肝木亢旺,因而夜惊、烦躁。
考点三:诊断与鉴别诊断1. 诊断要点早期的多汗、烦躁等神经兴奋性增高的症状无特异性,因此仅根据临床表现诊断的准确率较低。
要结合患儿年龄、季节、早产、日光照射或维生素D摄入不足以及母亲孕期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
可疑病例可做X线长骨检查和血清生化检测以协助诊断。
2. 鉴别诊断(1)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出生3个月后呈现生长发育迟缓,体格明显较正常儿矮小,出牙迟,前囟大而闭合晚,神情呆滞,腹胀,食欲不振等。
【基础】中医助理-中医儿科学-新生儿疾病
第三单元新生儿疾病胎黄发病特点胎黄以婴儿出生后皮肤、面目出现黄疸为特征,因与胎禀因素有关,故称“胎黄”或“胎疸”。
胎黄相当于西医学新生儿黄疸。
本病多见于早产儿、多胎儿、素体虚弱的新生儿。
我国50%足月儿及80%早产儿可见黄疸,占住院新生儿的20%~40%。
部分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一般多留有后遗症,严重者可死亡。
病因病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的原因很多,主要为胎禀湿蕴,如湿热郁蒸、寒湿阻滞,久则气滞血瘀。
胎黄的病变脏腑在肝胆、脾胃,其发病机制主要为脾胃湿热或寒湿内蕴,肝失疏泄,胆汁外溢而致发黄,病久则气滞血瘀而黄疸日深难退。
诊断与鉴别诊断实验室检查血清学检查:血清总胆红素(TBIL)升高,直接胆红素(DBIL)和/或间接胆红素(IBIL)升高,血清总胆汁酸(TBA)升高。
尿常规:尿胆红素、尿胆原阳性。
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等可升高。
鉴别诊断溶血性黄疸: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并迅速加重,可有贫血及肝脾肿大,重者可见水肿及心力衰竭。
严重者合并胆红素脑病,早产儿更易发生。
(见于母婴ABO血型不合和Rh血型不合溶血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贫血等疾病。
)(简单掌握)新生儿感染性黄疸:表现为黄疸持续不退或2~3周后又出现。
细菌感染是导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一个重要原因,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引起的败血症多见;病毒所致感染多为宫内感染,如巨细胞病毒、乙肝病毒等。
阻塞性黄疸:常见原因为先天性胆道畸形,如先天性胆道闭锁、胆总管囊肿等。
生后1~4周时出现黄疸,以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大便颜色渐变浅黄或白陶土色;尿色随黄疸加重而加深,尿胆红素阳性;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腹部B超、同位素胆道扫描、胆道造影可确诊。
母乳性黄疸:纯母乳喂养,生长发育好;除外其他引起黄疸的因素;试停母乳喂养48~72小时,胆红素下降30%~50%。
中医助理医师《中医儿科学》章节重点:循环系统疾病
中医助理医师《中医儿科学》章节重点:循环系统疾病参加2017年执业医师的考生们,在备考期间,可以适当放松,同时也要静下心来做好接下来的复习。
以下是搜索整理的关于中医助理医师《中医儿科学》章节重点:循环系统疾病,供参考复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第四章循环系统疾病第一节感冒▽小儿感冒发病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特点:婴幼儿更为常见,易出现夹痰、夹惊、夹滞的兼证。
夹痰:肺常不足,气机不利,津液不得敷布生痰,痰阻气道——咳嗽加剧,喉间痰鸣夹滞:脾常不足,脾失健运,食滞内停——脘腹胀满,不思乳食,呕吐,腹泻夹惊:小儿神气怯弱,热郁化火,热扰肝经——心神不宁,睡卧不实,惊惕抽风疱疹性咽峡炎-------柯萨奇病毒咽----结合膜热-----淋巴结肿大-------腺病毒★风热感冒证候发热重,恶风,鼻塞,流黄涕,咳嗽声重,痰粘白或稠黄,咽红或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指纹浮紫。
治法辛凉解表方药银翘散加减小儿感冒容易化热。
病案分析:严女5岁,1月13日初诊主诉:发热1天伴呕吐2次患儿昨起发热,体温39.6℃(肛温),家长给服泰诺感冒糖浆热退,今天上午热又起而来诊。
证见身热无汗,鼻塞流清涕,咽不红,口不渴,脘腹胀满,呕吐酸腐,不思饮食,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浮滑。
请按上述病情回答以下问题1中医诊断(病名,证型)(2分)2症候病机分析(4分)3治法(1分)4方药(3分)诊断:感冒风寒感冒夹滞病机分析:外感风寒腠理闭郁,卫阳被遏故发热无汗;鼻为肺窍,风寒外束,肺气失宣,故鼻塞流清涕;感受外邪、影响脾运导致食滞不化,阻止中阻,出现脘胀腹满,不思饮食胃失和降则呕吐酸腐,咽不红,口不渴,舌苔百腻,脉浮紧为风寒夹食滞之象。
治法:辛温解表消食导滞主方:荆防败毒散合保和丸加减荆芥、防风、姜半夏、茯苓、枳壳、羌活各9克川芎、柴胡、薄荷6克,谷麦芽神曲山楂各15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5枚为引。
第二节咳嗽★风热咳嗽证候咳嗽,痰黄黏稠,+风热表证(口渴咽痛,鼻流浊涕,伴发热恶风微汗出),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指纹浮紫。
【基础】中医助理-中医儿科学-脾系病证
第五单元脾系病证细目一鹅口疮发病特点鹅口疮是以口腔、舌上蔓生白屑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口腔疾病。
因其状如鹅口,故称鹅口疮;因其色白如雪片,故又名“雪口”。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多见于初生儿,以及久病体虚婴幼儿。
病因病机由胎热内蕴,口腔不洁,感受秽毒之邪所致。
其主要病变在心脾。
因舌为心之苗,口为脾之窍,脾脉络于舌,若感受秽毒之邪,循经上炎,则发为口舌白屑之症。
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要点多见于新生儿,久病体弱者,或长期使用抗生素、激素患者。
舌上、颊内、牙龈或上颚散布白屑,可融合成片。
重者可向咽喉处蔓延,影响吸奶与呼吸,偶可累及食管、肠道、气管等。
取白屑少许涂片,加10%氢氧化钠液,置于显微镜下,可见白色念珠菌芽孢及菌丝。
辨证论治辨证要点本病重在辨别实证、虚证。
实证一般病程短,口腔白屑堆积,周围红,疼痛哭闹,尿赤便秘;虚证多病程较长,口腔白屑较少,周围不红,疼痛不著,大便稀溏,食欲不振,或形体瘦弱等。
治疗原则本病属邪火上炎,治当清火。
实火——清泄心脾积热;虚火——滋肾养阴降火。
病在口腔局部,除内服药外,当配合外治法治疗。
分证论治心脾积热证证候:口腔满布白屑,周围黏膜红赤较甚,面赤,唇红,或伴发热、烦躁、多啼,口干或渴,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薄白,脉滑或指纹青紫。
治法:清心泻脾。
代表方剂:清热泻脾散。
虚火上浮证证候:口腔内白屑散在,周围红晕不著,形体瘦弱,颧红,手足心热,口干不渴,舌红,苔少,脉细或指纹紫。
治法:滋阴降火。
代表方剂:知柏地黄丸。
西医治疗2%碳酸氢钠溶液于哺乳前后清洗口腔,制霉菌素甘油涂患处,1日3~4次。
预防与调护孕妇注意个人卫生,患阴道霉菌病者要及时治愈。
注意口腔清洁,婴儿奶具要消毒。
注意小儿营养,积极治疗原发病。
长期用抗生素或肾上腺皮质激素者,尽可能暂停使用。
注意观察口腔黏膜白屑变化,如发现患儿吞咽或呼吸闲难,应立即处理。
历年考点治疗鹅口疮心脾积热证,应首选A.凉膈散B.泻黄散C.清热泻脾散D.泻心导赤散E.知柏地黄丸『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心脾积热证证候:口腔满布白屑,周围黏膜红赤较甚,面赤,唇红,或伴发热、烦躁、多啼,口干或渴,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薄白,脉滑或指纹青紫。
【基础】中医执业-中医儿科学 -新生儿疾病
第三单元新生儿疾病胎怯发病特点胎怯,是指新生儿体重低下,身材短小,脏腑形气均未充实的一种病证。
又称“胎弱”。
临床以出生低体重为特点,以出生体重低于2500g为客观指标,包括早产儿和小于胎龄儿。
胎怯多因先天不足,脾肾两虚而致,患儿生后难以适应出生后的变化,易并发硬肿症、败血症、新生儿窒息、黄疸等疾病。
出生体重越低,器官发育越不成熟,死亡率越高,成为围生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病因病机胎怯的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病变脏腑主要在肾与脾。
发病机制为先天禀赋不足,化源未充,涵养不足,肾脾两虚,五脏失养。
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要点有早产、多胎,孕妇体弱、疾病、胎养不周等造成先天不足的各种病因,及胎盘、脐带异常等。
新生儿出生时形体瘦小,肌肉瘠薄,面色无华,精神痿软,气弱声低,吮乳无力,筋弛肢软。
一般体重低于2500g,身长少于46cm。
鉴别诊断胎怯多数为低出生体重儿,常见于早产儿和小于胎龄儿。
早产儿胎龄未满37周,大多数体重低于2500g,身长不足46cm。
小于胎龄儿又称足月小样儿,胎龄满37~42周,体重低于2500g,身长、头围大多在正常范围内。
两者区别主要在于胎龄,还可以从皮肤、头发、耳壳等外型去区别。
一般早产儿皮肤薄,甚至水肿,皮肤发亮,有毳毛,胎脂多,头发乱如绒线头,耳壳软、缺乏软骨,耳舟不清,指(趾)甲软,多未达到指(趾)端;小于胎龄儿皮肤极薄、干燥、脱皮,无毳毛,胎脂少,头发细丝状,清晰可数,耳软骨已发育,耳舟已形成,指(趾)甲稍软,已达到指(趾)端。
辨证论治辨证要点胎怯以脏腑辨证为纲,重在辨五脏禀受不足之轻重。
肺虚者气弱声低,皮肤薄嫩,胎毛细软;心虚者神委面黄,唇爪淡白,虚里动疾;肝虚者筋弛肢软,目无光采,易作瘛疭;脾虚者肌肉瘠薄,痿软无力,吮乳量少,呛乳溢乳,便下稀薄,目肤黄疸;肾虚者形体矮小,肌肤欠温,耳郭软,指甲软短,骨弱肢柔,睾丸不降。
治疗原则胎怯的关键病机是肾脾两虚,因此,治疗以补肾培元为基本原则。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医儿科学速记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医儿科学速记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以下简称中医考试)是中国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专业资格考试,被视为中医师执业的基本门槛。
中医儿科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分支,是中医从事儿童医疗保健和治疗的专业领域。
在中医考试中,中医儿科学是必考科目之一,考生需要通过该科目的考试才能取得中医执业医师资格。
本文旨在为考生提供一些中医儿科学的速记要点,帮助他们更好地备考。
1. 中医儿科学概述中医儿科学是以中医理论和诊断治疗方法为基础,针对儿童特点和疾病规律,研究儿童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及保健的学科。
它主要包括儿科基础理论、儿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儿科保健等内容。
2. 儿科基础理论儿科基础理论是中医儿科学的基础和核心。
其中包括儿科气色学、儿科辨证学、养生学和生长发育学等内容。
考生需要重点掌握儿童体质的特点、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特点以及儿童生长发育规律等知识点。
3. 儿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医儿科学中涉及了很多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考生需要了解儿童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和治疗原则。
例如,脾胃虚弱型的小儿腹泻可以采用健脾和胃、行气消积的治疗方法;肺热宿痰型的小儿咳嗽可以采用清热化痰、润肺化痰的治疗方法等。
4. 儿科保健中医重视疾病的预防和保健工作,中医儿科学也不例外。
考生需要了解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和保健方法。
例如,婴幼儿腹泻的预防要点包括合理喂养、良好卫生习惯、避免交叉感染等;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预防要点包括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流通、适度增加室内湿度等。
以上仅是中医儿科学的一些速记要点,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该综合利用教材、习题和模拟试卷进行复习。
此外,考生还应注重实践操作,通过实际的临床实践来积累技术和经验。
希望以上简要介绍对考生备考中医儿科学有所帮助,祝愿他们取得优异的成绩,成为优秀的中医执业医师。
中医助理医师-综合笔试-中医儿科学脾系病证
中医助理医师-综合笔试-中医儿科学脾系病证[单选题]1.鹅口疮的发病,可由胎热内蕴,口腔不洁,感受秽毒之邪所致。
其主要病变在A.心肝B.心肾C.肝肾D.心脾E.(江南博哥)肺脾[单选题]2.鹅口疮好发于A.初生儿B.幼儿C.学龄前儿童D.学龄儿童E.青春期儿童[单选题]3.治疗鹅口疮心脾积热证的首选方剂是A.导赤散B.泻黄散C.泻心汤D.清胃散E.清热泻脾散[单选题]4.治疗鹅口疮虚火上浮证的首选方剂是A.益黄散B.知柏地黄丸C.六味地黄丸D.沙参麦冬汤E.养胃增液汤[单选题]5.积滞的病变脏腑主要在A.胃、小肠B.胃、大肠C.脾、小肠D.脾、大肠E.脾、胃[单选题]6.治疗积滞乳食内积证的首选方是A.健脾丸B.七味白术散C.枳实导滞丸D.肥儿丸或疳积散E.消乳丸或保和丸[单选题]7.治疗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心脾两虚证,应首选方剂是A.归脾汤B.六君子汤C.左归丸D.右归丸E.四物汤[单选题]8.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原则是A.健脾益气,滋生化源B.健运脾胃,益气养血C.补血养心,益气生血D.滋养肝肾,益精生血E.培补脾肾,化生气血[单选题]9.感染诸虫引起贫血,最常见的是A.蛔虫B.蛲虫C.绦虫D.钩虫E.姜片虫[单选题]10.诊断3月至6岁小儿贫血,其末梢血血红蛋白值应A.<90g/LB.<100g/LC.<110g/LD.<120g/LE.<130g/L[单选题]11.中度贫血指的是血红蛋白为A.<30g/LB.30~60g/LC.60~90g/LD.90~110g/LE.90~120g/L[单选题]12.厌食的基本治疗法则是A.消食导滞B.运脾开胃C.健脾助运D.理气醒脾E.养胃育阴[单选题]13.治疗厌食脾失健运证的首选方剂是A.不换金正气散B.保和丸C.健脾丸D.异功散E.平胃散[单选题]14.治疗厌食脾胃气虚证的首选方剂是A.保和丸B.异功散C.四君子汤D.补中益气汤E.健脾丸[单选题]15.口疳证的主要治法是A.清心泻火,滋阴生津B.健脾温阳,利水消肿C.养血柔肝,滋阴明目D.调理脾胃,助其纳化E.清热泻火,滋阴生津[单选题]16.治疗眼疳应首选的方剂是A.肥儿丸B.石斛夜光丸C.泻心导赤散D.防己黄芪汤E.参苓白术散[单选题]17.干疳的主要治法是A.养血柔肝B.补益气血C.滋阴生津D.健脾温阳E.调脾健运[单选题]18.治疗口疳应首选的方剂是A.肥儿丸B.石斛夜光丸C.泻心导赤散D.防己黄芪汤E.参苓白术散[单选题]19.治疗疳气证首选方为A.资生健脾丸B.六君子汤C.四君子汤D.肥儿丸E.八珍汤[单选题]20.治疗口疮虚火上浮证的首选方剂是A.导赤散B.泻黄散C.六味地黄丸D.泻心导赤散E.黄连解毒汤[单选题]21.治疗口疮风热乘脾证的首选方剂是A.导赤散B.泻黄散C.清胃散D.凉膈散E.银翘散[单选题]22.治疗口疮心火上炎证的首选方剂是A.导赤散B.凉膈散C.泻心汤D.泻心导赤散E.黄连解毒汤[单选题]23.小儿泄泻发病率较高的季节是A.春夏B.夏秋C.秋冬D.冬春E.四季无差异[单选题]24.泄泻的病变脏腑主要在A.肝,胆B.心,小肠C.脾,胃D.肺,大肠E.肾,膀胱[单选题]25.泄泻的基本治疗原则是A.清肠化湿B.消食化积C.祛风散寒D.运脾化湿E.健脾化湿[单选题]26.治疗脾虚泻的首选方是A.保和丸B.平胃散C.参苓白术散D.藿香正气散E.附子理中汤[单选题]27.脾肾阳虚泻的治法为A.健脾温阳,助运止泻B.健脾益气,酸甘敛阴C.补肾滋阴,平肝降火D.温补脾肾,固涩止泻E.挽阴回阳,救逆固脱[单选题]28.患儿,10天。
乡镇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儿科学试题及答案
乡镇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儿科学试题及答案1、单选患儿发病较急,气喘,鼻煽,喉间痰鸣,声如拽锯,发热,烦躁不安,属于肺炎喘嗽的哪个证型()A.风热闭肺B.风寒闭肺C.热毒闭肺D.痰热闭肺E.阴虚肺(江南博哥)热正确答案:D2、单选下列哪项是新生儿保健的重点()A.防止意外创伤B.防止中毒C.注意保温D.注意添加辅食E.防止消化功能紊乱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考点:此期发病率、死亡率都极高。
保健重点应放在第1周,注意保暖。
3、单选麻疹发病年龄多见于()A.1~5岁B.5~10岁C.6个月~1岁D.3~5岁E.10~18岁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考点: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多流行于冬春季节。
好发于儿童,尤以6个月以上,5岁以下小儿为多见。
4、单选痰热咳嗽证主方是()A.清金化痰汤加减B.沙参麦冬汤加减C.杏苏散加减D.桑菊饮加减E.麻杏石甘汤加减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考点:痰热咳嗽--咳嗽不爽,痰黄粘稠,不易咯出,口渴咽痛,甚则气息粗促,喉中痰鸣,或伴发热、烦躁、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肺化痰。
方药清金化痰汤加减。
阴虚咳嗽--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咯出,口渴,咽干,或手足心热,盗汗,舌红,苔少或见花剥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肺。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5、单选紫癜风热伤络证的治法是()A.滋阴降火,凉血止血B.疏风散邪,清热凉血C.理气化瘀,活血止血D.健脾养心,益气摄血E.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紫癜以血液溢于皮肤、黏膜之下,出现瘀点、瘀斑,压之不褪色为其临床特征,常伴鼻衄、齿衄,甚则呕血、便血、尿血。
总属热入血分,治以凉血,其证型分为四类:风热伤络——疏风散邪,清热凉血——连翘败毒散;血热妄行——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犀角地黄汤;气不摄血——健脾养心,益气摄血——归脾汤;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大补阴丸。
6、单选小儿虚热证的脉象是()A.沉而有力B.数而有力C.数而无力D.浮而无力E.迟而有力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考点:小儿脉象有浮、沉、迟、数、有力、无力六种。
【基础】中医助理-中医儿科学-儿科学基础
第一单元儿科学基础学科分析中医儿科学作为传统的四大临床课程之一,分值大致在25-50之间,除了小儿生理常数、生理病理特点、喂养及诊断治疗方法外,肺系的哮喘,肺炎喘嗽,脾系的小儿泄泻,肾系的水肿,肝系的惊风,传染病的丹痧,手足口病都是历年来考试的热点,需要重点学习。
小儿年龄分期1.胎儿期受孕至分娩,共40周——妊娠中期15周、妊娠晚期13周损伤,易致早产。
2.新生儿期出生至生后满28d——易致产伤、窒息、硬肿、脐风。
3.婴儿期生后满28d至1周岁——肺系疾病、脾系疾病及各种传染病。
4.幼儿期1~3周岁——易发生脾系病证,传染病发病率增高,易发生意外事故5.学龄前期3~7周岁——易发生溺水、烫伤、坠床、错服药物以致中毒等6.学龄期7~12周岁——防止近视,防止龋齿,减少精神行为障碍7.青春期女孩自11~12岁到17~18岁,男孩自13~14岁到18~20岁——保障青春期的身心健康小儿生长发育体重测量方法及正常值:测量体重,应在清晨空腹、排空大小便、仅穿单衣的状况下进行。
平时于进食后2小时称量为佳。
出生体重:约3Kg1~6个月:每月长0.7Kg 公式:体重(Kg)=3+0.7×月龄7~12个月:每月长0.5Kg 公式:体重(kg)=7+0.5×(月龄-6)1岁以上:每年长2kg 公式:体重(Kg)=8+2×年龄临床意义:①体重是衡量小儿体格生长和营养状况的指标之一。
②体重是临床计算用药量的主要依据之一。
③体重增长过速可能为肥胖症;体重低于正常均值的85%者为营养不良。
身长(高)测量方法、正常值:3岁以下小儿仰卧位以量床测量从头顶至足底的长度,称身长。
3岁以上用身高计或固定于墙上的软尺测量身高。
出生时:约50cm。
生后第一年增长约25cm,其中前3个月约增长12cm。
第二年增长约10cm。
2周岁后至青春期身高增长每年约7cm。
2~12岁身高公式:身高(cm)=70+7×年龄临床意义:①身高(长)是反映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增长与种族、遗传、体质、营养、运动、疾病等因素有关。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制定的,是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指导性文件。
一、考试性质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是评价申请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者是否具备执业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
二、考试目标
通过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人员,应具备系统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熟练地运用中医理、法、方、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和指导临床实践的能力。
三、考试内容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和针灸学。
四、考试方式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分为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
实践技能考试采用多站测试的方式,考生依次通过考站接受实践技能的测试。
每位考生必须在同一考试基地的考站进行测试。
医学综合笔试采用计算机化考试的方式。
五、考试时间与题型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时间为 1天,分 2 个单元,每单元均为3 个小时。
医学综合笔试为选择题,采用 A 型和 B 型题,共有 A1、A2、B1、A3、A4 五种题型。
六、成绩管理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成绩合格线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确定,成绩有效期为 2 年。
在成绩有效期内,参加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
并成绩合格的,方可取得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书。
七、违规处理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违规处理按照《医师资格考试违纪违规处理规定》执行。
中医儿科学
儿科四诊概要
医学课件 20
儿科四诊概要
重点:指纹 个人史 脉象 囟门
医学课件
21
四诊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主要方法。小儿有其 生理、病理持点,生长发育和病情反应与成人有别,且婴 儿不会言语,有时年龄较大的小儿也不能正确诉说病情, 加上就诊时常啼哭叫扰,影响脉象气息,给诊断造成困难, 故历代儿科医家都重视望诊。
医学课件
38
察口
• 察口:口唇、牙齿、齿龈、咽喉、腮、腭 • 口唇—外观、颜色及干湿度 淡白—脾虚气血不足 青紫—血瘀或寒证 樱红—暴泻伤阴 干燥——伤津之征
医学课件
39
口—牙齿、齿龈
齿—出牙、换牙、齿。 逾期不出—肾气不足 龈—属胃,齿龈的形、 色红肿—胃火上冲 婴儿有白色斑块,影 响吮乳,俗 称板牙
新生儿期
• 分期标准:从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至生 后满28天,称为新生儿期。 • 临床意义:由于新生儿对外界的适应能力 和御邪能力都较差,加上胎内、分娩及生 后护理不当等原因损伤胎儿,可导致产伤、 窒息、硬肿、脐风等疾病。
婴儿期
• 分期标准:出生后至1周岁为婴儿期。 • 临床意义:这一时期生长发育迅速,处于 乳类喂养并逐渐添加辅食的阶段,机体发 育快,营养需求高。但是,脾胃运化力弱, 肺卫娇嫩未固,受之于母体的免疫能力逐 渐消失,一身免疫力尚未健全,容易发生 肺系疾病、脾,脾系疾病及各种传染病。
幼儿期
• 分期标准:1周岁至3周岁为幼儿期。 • 临床意义:这一时期小儿由于断乳后 食物品种转换,容易发生吐泻、疳证 等脾系疾病;户外活动增多,接触面 扩大,传染病发病率增高;幼儿识别 危险、自我保护能力差,故易于发生 中毒、烫伤等意外事故。
学龄前期
• 分期标准:3周岁后到入学前(岁)为 学龄前期。 • 临床意义:这一时期要加强思想品德 教育,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保障 儿童身心健康。学龄期儿童容易发生 意外伤害,如溺水、烫伤、坠床、误 服药物中毒等,应注意防护。
中医儿科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中医儿科学知识点总结归纳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学在儿科领域中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
中医儿科学是研究儿童生长发育和儿童疾病治疗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儿童的生理特点和疾病表现,总结出一系列与儿科相关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中医儿科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一、儿科疾病的分类中医儿科学将儿科疾病分为内科、外科和五官科三个方面。
其中内科主要包括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外科主要包括创伤性损伤、手术后伤口愈合等;五官科主要包括眼科、耳鼻喉科等。
二、中医儿科的特点中医儿科学有着独特的特点。
首先,它强调整体观念,认为儿童的身体发育和功能发展是一个整体的过程,各个脏器和组织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其次,它注重辨证施治,根据儿童病情、体质和环境等方面的差异,采取个体化的中医治疗方法。
此外,中医儿科强调预防为主,注重保护儿童的正气,提高儿童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三、中医儿科的常见疾病1. 儿童风寒感冒儿童风寒感冒是指受到寒邪入侵导致的感冒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流鼻涕等。
治疗上,可以采用温中散寒的中药方剂,如葛根汤。
2. 儿童腹泻儿童腹泻是儿科常见病之一,病因多样,如饮食不洁、感冒后肠道感染等。
中医治疗可采用清热利湿的方法,如黄连上清丸。
3. 儿童支气管哮喘儿童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以气喘、咳嗽等症状为主。
中医治疗可选用平喘化痰的方法,如加味透骨草汤。
4. 儿童多动症儿童多动症是一种注意力不集中、过动和冲动的行为障碍。
中医治疗可采用平肝息风的方法,如柴胡疏肝散。
四、中医儿科的诊疗方法中医儿科学在诊疗方法上有着独特的优势。
一般诊断包括观察、闻、问、切四个方面,通过观察儿童的面色、舌苔、脉象等来判断病情。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中药熏洗等。
五、中医儿科的注意事项中医儿科的治疗过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强调患儿的饮食调养,合理搭配膳食,保证营养的平衡。
其次,家长在治疗中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指导,加强儿童的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
中医助理医师《中医儿科学》大纲
中医助理医师《中医儿科学》大纲第一单元儿科学基础细目一:小儿年龄分期要点:年龄分期的标准及临床意义细目二:小儿生长发育要点:.体重测量方法、正常值及临床意义.身长(高)测量方法、正常值及临床意义.囟门测量方法、闭合时间及临床意义.头围的测量方法、正常值及临床意义.胸围的测量方法、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乳牙和恒牙的萌出时间、数目正常值及临床意义.呼吸、脉搏、血压的正常值及与年龄增长的关系细目三: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要点:.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病理特点及临床意义细目四:儿科四诊特点要点:.儿科四诊应用特点.望诊特点及临床意义.闻诊特点及临床意义.切诊特点及临床意义细目五:儿科治法概要要点:.儿科常用内治法的用药原则及给药方法.儿科常用外治法及其临床应用第二单元儿童保健细目一:婴儿期保健要点:.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现象.新生儿护养的主要措施.喂养方式及选择原则.母乳喂养的方法、优点、注意事项及断奶适宜时间.人工喂养方法.混合喂养方法.添加辅食的原则第三单元新生儿疾病细目一:胎黄要点:.发病特点.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预防与调护第四单元肺系病证细目一:感冒.小儿感冒的特点.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细目二:乳蛾要点:.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细目三:咳嗽要点:.发病特点.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细目四:肺炎喘嗽要点:.发病特点.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预防与调护细目五:哮喘.发病特点.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预防与调护细目六:反复呼吸道感染要点:.发病特点.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细目二:口疮要点:.发病特点.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其他疗法细目三:泄泻要点:.发病特点.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细目四:厌食要点:.发病特点.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预防与调护细目五:积滞要点:.发病特点.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细目六:疳证要点:.发病特点.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细目七:贫血要点:.发病特点.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西医治疗.预防与调护第六单元心肝病证细目一:汗证要点:.发病特点.病因病机.诊断要点.辨证论治细目三:病毒性心肌炎要点:.发病特点.病因病机.诊断要点.辨证论治.西医治疗.预防与凋护细目四: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要点:.发病特点.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预防与调护细目六:惊风(急惊风、慢惊风)要点:.发病特点(急惊风、慢惊风).病因病机(急惊风、慢惊风).诊断要点(急惊风、慢惊风).辨证论治(急惊风、慢惊风).其他疗法(急惊风).预防与调护(急惊风)细目二:尿频要点:.发病特点.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细目三:遗尿要点:.发病特点.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预防与调护第八单元传染病细目一:奶麻要点:.发病特点.辨证论治.预防与调护细目二:风痧要点:.发病特点.病因病机.诊断要点.辨证论治.预防与调护细目三:丹痧要点:.发病特点.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其他疗法.预防与调护细目四:水痘要点:.发病特点.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预防与调护细目五:手足口病要点:.发病特点.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预防与调护细目六:痄腮要点:.发病特点.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其他疗法.预防与调护细目七: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要点:.发病特点.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第九单元虫证细目一:蛔虫病要点:.发病特点.诊断要点.辨证论治.其他疗法.预防与调护第十单元其他疾病细目一:紫癜要点:.发病特点.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预防与调护细目二:维生素缺乏性佝偻病要点:.发病特点.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西医治疗.预防与调护11 / 11。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医儿科学》其他疾病考点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医儿科学》其他疾病考点导语:紫癜是指以血液溢于皮肤粘膜之下,出现瘀点瘀斑,压之不退色为特征,可伴有其他出血倾向,属血证范畴。
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中医儿科学》的其他疾病有哪些吧。
紫癜一、概念:以血液溢于皮肤粘膜之下,出现瘀点瘀斑,压之不退色为特征,可伴有其他出血倾向,属血证范畴二、鉴别诊断�过敏性紫癜1、紫癜特点:鲜红或深红色红斑为主,压之不褪色,多高于皮肤,大小不等,可伴丘疹,荨麻疹,环形红斑,神经血管性水肿等2、分布特点:双下肢为主,对称性分布,伸侧居多重者延及臀部四肢以至全身。
分批出现3、伴发症:消化道症状:腹痛,呕吐(血),便血等关节症状:关节肿痛肾病变:肾炎(血尿)肾病4、理化检查:血小板出凝血时,血管收缩时间正常,尿常规(肾病变)�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紫癜特点:皮肤粘膜瘀点瘀斑,以点状出血为主或伴青紫瘀斑,不高出皮肤,压之不褪色(2)分布特点:全身分布,四肢头面相对多(4) 伴发症:粘膜脏器出血(4)理化检查:血小板明显减少,明显出血倾向→2-3万↓出血时延长,血管收缩不良,束臂试验阳性三、辩证论治(一)虚实实:起病急,病程短,紫癜鲜明虚:起病缓,病情反复迁延,色淡为虚(二)轻重重←量多→大量出血�I重要器官出血→肾,脑轻反之为轻四、分证论治1、★风热伤络:实证为主+风热+过敏→疏风散邪→连翘败毒散2、血热妄行:实证+内热+过敏/血小板→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犀角地黄汤3、★气不摄血:虚证+心脾两虚+血小板减少→益气摄血→归脾汤4、阴虚火旺:虚证+阴虚+过敏/血小板→滋阴降火,凉血止血→大补阴丸过敏性紫癜:胃肠道,关节→激素血小板:激素(或出血时),免疫抑制剂,丙球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一、维生素D的来源1、母体→胎儿的`转运→胎盘→满足一段时间2、食物中摄取:外源性—植物→干菜、植物油→VD2;动物→肉鱼→VD3;强化食物3、皮肤光照合成→内源性二、佝偻病的诊断(出小题)(一)病史特点:3岁以内,以3月-2岁多见,尤以6-12月婴儿发病率高。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医儿科学经典复习资料汇总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医儿科学经典复习资料一、胎怯1、肾精薄弱证:益精充髓,补肾温阳。
补肾地黄丸加减。
2、脾肾两虚证:健脾益肾,温运脾阳。
保元汤加减。
二、硬肿证1、阳气虚衰证:益气温阳,通经活血。
参附汤加味。
2、寒凝血涩证:温经散寒,活血通络。
当归四逆汤加减。
三、黄疸1、湿热郁蒸证:清热利湿。
茵陈蒿汤加味。
2、寒湿阻滞证:温中化湿。
茵陈理中汤加减。
3、气滞血瘀证:化瘀消积。
血府逐瘀汤加减。
四、感冒1、风寒感冒:辛温解表。
荆防败毒散加减。
2、风热感冒:辛凉解表。
银翘散加减。
3、暑邪感冒:清暑解表。
新加香薷饮加减。
夹痰、夹滞、夹惊兼证的证候、治法、用药1、夹痰:辛温解表,宣肺化痰;辛凉解表,清肺化痰。
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风寒夹证加用三拗汤、二陈汤,风热夹痰证加用桑菊饮加减。
2、夹滞:解表兼以消食导滞。
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加用保和丸加减。
若大便秘结,小便短黄,壮热口渴,加大黄、枳实通腑泄热,表里双解。
3、夹惊:解表兼以清热镇惊。
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加用镇惊丸加减。
另服小儿回春或小儿金丹片。
五、咳嗽1、风寒咳嗽: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金沸草散加减。
2、风热咳嗽:疏风解热,宣肺止咳。
桑菊饮加减。
3、痰热咳嗽:清肺化痰止咳。
清金化痰汤加减。
4、阴虚咳嗽:养阴润肺,兼清余热。
沙参麦冬汤加减。
六、肺炎喘嗽1、风寒闭肺:辛温宣肺,化痰止咳。
华盖散加减。
2、风热闭肺:辛凉宣肺,清热化痰。
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3、毒热闭肺:清热解毒,泻肺开闭。
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加减。
4、痰热闭肺证:清热涤痰,开肺定喘。
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5、阴虚肺热:养阴清肺,润肺止咳。
沙参麦冬汤加减。
6、肺脾气虚:补肺健脾,益气化痰。
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七、哮喘发作期1、热性哮喘:清肺涤痰,止咳平喘。
麻杏石甘汤、苏葶丸。
2、寒性哮喘:温肺散寒,化痰定喘。
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
3、外寒内热:解表清里,定喘止咳。
大青龙汤加减。
缓解期1、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肺固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单元其他疾病
紫癜
发病特点
紫癜是小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以血液溢于皮肤、黏膜之下,出现瘀点瘀斑,压之不退色为其临床特征,常伴鼻衄、齿衄,甚则呕血、便血、尿血。
本病包括西医学的过敏性紫癜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好发年龄为3~14岁,尤以学龄儿童多见,男性多于女性,春秋两季发病较多。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年龄多在2~5岁,男女发病比例无差异,其死亡率约1%,主要致死原因为颅内出血。
病因病机
内因:小儿素体正气亏虚。
外因:外感风热时邪及其他异气。
风热之邪与气血相搏,热伤血络,迫血妄行。
若小儿先天禀赋不足,或疾病迁延日久,耗气伤阴→气虚阴伤(病情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
本病病位在心、肝、脾、肾。
诊断与鉴别诊断
过敏性紫癜:发病前可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服食某些致敏食物、药物等诱因。
紫癜多见于下肢伸侧及臀部、关节周围,为高出皮肤的鲜红色至深红色丘疹、红斑或荨麻疹,大小不一,多呈对称性,分批出现,压之不退色。
可伴有腹痛、呕吐、血便等消化道症状,游走性大关节肿痛,及血尿、蛋白尿等。
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血块收缩时间均正常。
应注意定期检查尿常规,可有镜下血尿、蛋白尿。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皮肤、黏膜见瘀点、瘀斑,瘀点多为针尖样大小,一般不高出皮面,多不对称,可遍及全身,但以四肢及头面部多见。
可伴有鼻衄、齿衄、尿血、便血等,严重者可并发颅内出血。
血小板计数显著减少,急性型一般低于20×109/L,慢性型一般为(30~80)×109/L。
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束臂试验阳性。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首先根据起病、病程、紫癜颜色等辨虚实。
其次要注意判断病情轻重,以出血量的多少及是否伴有肾脏损害或颅内出血等作为判断轻重的依据。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治疗原则:实证以清热凉血为主;虚证以益气摄血、滋阴降火为主。
分证论治
风热伤络证
证候:起病较急,全身皮肤紫癜散发,尤以下肢及臀部居多,呈对称分布,色泽鲜红,大小不一,或伴痒感,可有发热、腹痛、关节肿痛、尿血等,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散邪,清热凉血。
代表方剂:连翘败毒散。
血热妄行证
证候:起病较急,皮肤出现瘀点瘀斑,色泽鲜红,或伴鼻衄、齿衄、便血、尿血,血色鲜红或紫红,同时见心烦、口渴、便秘,或伴腹痛,或有发热,舌红,脉数有力。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代表方剂:犀角地黄汤。
气不摄血证
证候:起病缓慢,病程迁延,紫癜反复出现。
瘀斑、瘀点颜色淡紫,常有鼻衄、齿衄,面色苍黄,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头晕心慌,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治法:健脾养心,益气摄血。
代表方剂:归脾汤。
阴虚火旺证
证候:紫癜时发时止,鼻衄齿衄,血色鲜红,低热盗汗,心烦少寐,大便干燥,小便黄赤,舌光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代表方剂:大补阴丸、知柏地黄丸。
预防与调护
预防
1.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2.过敏性紫癜要尽可能找出引发的各种原因。
积极防治上呼吸道感染,控制扁桃体炎、龋齿、鼻窦炎,驱除体内各种寄生虫,不吃容易引起过敏的饮食及药物。
3.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要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麻疹、水痘、风疹及肝炎等疾病,否则易于诱发或加重病情。
调护
1.急性期或出血量多时,要卧床休息,限制患儿活动,消除其恐惧紧张心理。
2.避免外伤跌仆碰撞,以免引起出血。
3.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9/L时,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治各种创伤与颅内出血。
4.饮食宜清淡、富于营养、易于消化。
呕血、便血者应进半流质饮食,忌硬食及粗纤维食物。
忌辛辣刺激食物。
血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平素可多吃带衣花生仁、红枣等食物。
历年考点
(以下两题共用备选答案)
A.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B.疏风散邪,清热凉血
C.理气化瘀,活血止血
D.健脾养心,益气摄血
E.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紫癜风热伤络证的治法是
紫癜阴虚火旺证的治法是【正确答案】B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1、紫癜风热伤络证
证候:起病较急,全身皮肤紫癜散发,尤以下肢及臀部居多,呈对称分布,色泽鲜红,大小不一,或伴痒感,可有发热、腹痛、关节肿痛、尿血等,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散邪,清热凉血。
代表方剂:连翘败毒散。
2、紫癜阴虚火旺证
证候:紫癜时发时止,鼻衄齿衄,血色鲜红,低热盗汗,心烦少寐,大便干燥,小便黄赤,舌光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代表方剂:大补阴丸、知柏地黄丸。
患儿,5岁。
臀部及下肢紫癜1天,呈对称性,色鲜红,瘙痒,发热,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疗应首选
A.犀角地黄汤
B.连翘败毒散
C.归脾汤
D.化斑汤
E.大补阴丸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紫癜风热伤络证
证候:起病较急,全身皮肤紫癜散发,尤以下肢及臀部居多,呈对称分布,色泽鲜红,大小不一,或伴痒感,可有发热、腹痛、关节肿痛、尿血等,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散邪,清热凉血。
代表方剂:连翘败毒散。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发病特点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简称佝偻病,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致使钙磷代谢失常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以正在生长的骨骺端软骨板不能正常钙化,造成骨骼病变为其特征。
主要见于2岁以内婴幼儿。
本病轻者如治疗得当,预后良好;重者如失治、误治,易导致骨骼畸形,
留有后遗症,影响儿童正常生长发育。
病因病机
1.胎元失养。
2.乳食失调。
3.其他因素:日照不足,或体虚多病等。
本病病机主要是脾肾虚亏,常累及心肺肝。
诊断要点
早期多汗、烦躁等神经兴奋性增高的症状无特异性,因此仅根据临床表现诊断的准确率较低。
要结合患儿年龄、季节、早产、日光照射或维生素D摄入不足以及母亲孕期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
可疑病例可做X 线长骨检查和血清生化检测以助诊断。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本病采用脏腑辨证,辨别首以脾虚为主或肾虚为主。
病在脾:佝偻病一般表现+面色欠华、纳呆、便溏、反复呼吸道感染;
病在肾:骨骼改变为主。
继辨轻重。
轻证:单有神经精神症状,骨骼病变较轻或无病变。
重证:不分寤寐,汗出较多,头发稀少,筋肉痿软,骨骼改变明显。
治疗原则——调补脾肾。
分证论治
肺脾气虚证
证候:多汗夜惊,烦躁不安,发稀枕秃,囟门增大,伴有轻度骨骼改变,形体虚胖,肌肉松软,食欲不振,易反复感冒,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治法:健脾补肺。
代表方剂:人参五味子汤。
脾虚肝旺证
证候:头部多汗,发稀枕秃,囟门迟闭,出牙延迟,坐立行走无力,夜啼不宁,易惊多惕,甚则抽搐,纳呆食少,舌淡苔薄,脉细弦。
治法:健脾助运,平肝息风。
代表方剂:益脾镇惊散。
肾精亏损证
证候:有明显的骨骼改变症状,如头颅方大,肋软骨沟,肋串珠,手镯,足镯,鸡胸,漏斗胸等,O形或X形腿,出牙、坐立、行走迟缓,并有面白虚烦,多汗肢软,舌淡苔少,脉细无力。
治法:补肾填精,佐以健脾。
代表方剂:补肾地黄丸。
西医治疗
初期每日口服维生素D 5000~10000IU,连服1个月。
激期每日口服维生素D1万一2万IU.连服1个月。
不能坚持口服者可肌内注射维生紊D2,每次40万IU(或D3 30万IU),连用1~3次,每次间隔1个月。
在给维生素D的同时应给钙剂每次0.5~1.0g,每日2~3次,连服2~3个月。
预防与调护
预防
1.加强孕期保健,孕妇要有适当的户外活动。
2.加强婴儿护养,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多晒太阳,增强体质。
3.早期补充维生素D,每日口服400IU。
调护
1.患儿不要久坐、久站,不系过紧的裤带,提倡穿背带裤,减轻骨骼畸形。
2.每日户外活动,直接接受日光照射,同时防止受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