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学困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对学困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一、问题的提出

我校地处贺兰县城南边,地处109国道旁,是一所新建的县城完全小学,但生源复杂,层次不齐。近年来随着高中、学前教育的普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我们新建县城小学,随着大量农民工外出务工,“留守孩子”增多,从而不可避免地使相当一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进入我校学习。学校现有班级12个,学生近600人,其中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适应我校的教育教学,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知识的不断丰富和延伸,这些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困难。由于本地区教材的知识内容、课程标准和城市的要求并没有区分,这就使得我校学生学习困难的问题越来越严重,随着课程的逐步深入,各年级中“学困生”的人数明显增长,学困生的比例呈不断上升趋势。从近两年的调查表明,有15%左右的学生在学习上跟不上教学进程,表现为学习效率低,学习不得要领,厌学情绪严重,学习成绩奇差,达不到教学要求。学困生的大量存在不仅影响这一群体学生自身的成长,而且给教师增加了工作难度,学困生问题已成为学校大面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瓶颈因素,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对学困生的研究对于教育者而言是一个大课题,其针对性和解决问题的现时性是我们教育者必须面对的。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进入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的历史时期。这要求我们的教育教学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又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因人而宜的教育,既要有统一性,又要有针对性,能让每一位学生充分地更好地发展。但是理想往往与现实存在一定的差距,由于种种原因,在我们的初中教学过程中,如何转化好学习困难学生一直是教师面临的难题,也是教师工作必须面对的重要任务之一。学困生教育转化问题,长期以来备受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学困生的教育转化研究工作一直以来多以个案呈现,就其形成的原因和教学策略也存在不同的看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又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去研究。可以说,转化好学困生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实行“公平教育”,建设“和谐校园”的有效途径之一。

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困难也称“学习障碍”、"学习无能”或"学业不良”。这一概念由美国学者柯克(S.Kirk)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我国在80年代中后期开始进行研究。至于学困生的定义,自1963年作为一个新名词登上教育大舞台以来,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到目前为止,可查阅到的与学习困难有关的术语及其定义已达90种以上。根据我们农村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专家的有关论断,我们对学习困难学生(简称学困生)的理解是:在学业基础、学习行为倾向、学习方法与策略能力、心理品质等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的开发,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均不能按时达到教学大纲或课标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对于学困生的成因,巴班斯基对学业不良原因的分类,盖里蒙特的分类,波里索夫的图式,翟特林的分类,何家铿的差生成因分析,万智儒的差生个案研究,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因分析,陈仙梅的结论,金星明、郭迪的调查,科尔曼报告,王敬国分层抽样调查等。这些理论和成果分别从不同角度考察了学困生的成因。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解决好学习困难学生学习问题,大面积提高学困生的学业成绩,全面提高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质量,这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实行“公平教育”,建设“和谐校园”的有效途径。

2.探索适合农村初中学困生辅导策略和方法。

3.培养和锻炼一批有责任心、有能力、能胜任新时期教育教学的高素质创新型教师。建立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从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出学生学习困难的成因。

2.通过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课内外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作业等方面来进行观察、访谈、跟踪、辅导,以求得转化这类学生的有效教育教学策略,使这类学生形成“善于学习、乐于学习”的良好学习心理状态。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困难也称“学习障碍”、“学习无能”或“学业不良”。根据我们农村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专家的有关论断,根据我们农村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专家的有关论断,我们对学习困难学生(简称学困生)的理解是:在学业基础、学习行为倾向、学习方法与策略能力、心理品质等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的开发,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均不能按时达到教学大纲或课标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如何有针对性地给予教育、教学补偿和矫治,使其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作为农村普通高中的教育工作者,促进、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特别是心理健康的发展是第一要务,通过探索性的研究,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二)通过研究工作,探索导致农村初中学困生形成的家庭、社会、学校及个体内部因素。针对学困生学业基础、学习倾向、学习策略能力、心理品德等方面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展开对农村初中学困生有目的性的转化辅导。对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形成系统的、可行的教学策略。

(三)通过研究工作,提高教师专业技能、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观点:

1、从非学校教育因素方面考察,学困生的成因主要有:生理因素、早期教育不良因素、青春期教育的缺失因素、智力因素、动力因素等等。

2、从学校教育的因素方面考察,学困生的成因主要有:办学思想不端正,评价机制的变形,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学困生的发展;教育者自身的缺陷,教师职业道德有待加强,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水平不高,教育方法欠妥,对学生压抑有余理解不足;学校内部各种教育力量没有形成合力,致使学困生的产生;教学方面的问题,教材要求偏高,课业负担过重,班级人数多教师工作量过大导致辅导学生不足等等。

3、从家庭因素教育的因素方面考察,学困生的成因主要有:父母文化程度低,父母的不良行为影响,家庭教育不当,家庭气氛不良,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家庭生存环境恶劣,家庭缺乏温暖,不当激励、过分期望等。

4、从社会环境因素方面考察,学困生的成因主要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不良文化环境的影响,早期社会性学习存在缺陷,不良人际关系的影响等。

六、课题研究的思路

1、根据现实条件,从多方面探寻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1)从非学校教育因素方面考察;

(2)从学校教育的因素方面考察;

(3)从社会环境因素方面考察;等等。

2、本项研究主要从农村初中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入手,调查形成学困生的不同原因,了解学困生的行为特征,个性及心理特征,了解学困生形成的个性心理原因,探寻其个性心理特征和形成其个性心理的规律,并逐步总结提炼对农村初中学困生开展个性心理辅导的策略。

3、促进农村初中教师的专业发展。

同时完成如下几个集子,作为农村高中学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益补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