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八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四单元神州大地(4)──茂密的森林汇总
第四单元 神州大地(4)──茂密的森林 第二节 文本综述
组曲组曲是指几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乐章,在统一艺术构思下排列、组合而成的器乐套曲。
早期组曲是最古老的器乐套曲形式,源于对比性舞曲的组合。
早在14世纪,舞会里盛行“慢──快”的对比性舞曲的组合。
16世纪初,演奏家仿此以一首庄严的2拍子舞曲与一首轻快的3拍子舞曲联合成套。
许多作曲家还按自己的艺术构思,进行各种组合的试验。
从当时编纂的琉特曲集中,经常可以发现3个或更多舞曲的组合形式。
古典组曲是按“阿勒芒德﹑库朗特﹑萨拉班德﹑吉格”的次序排列构成,间或冠有前奏曲和插入布雷、加沃特、小步舞曲等乐曲,有时甚至插入特性曲及标题小曲。
各乐章均使用同一种调性,都以二段式写成,每段各自反复演奏 1次。
当时许多著名的作曲家,如英国的H.珀塞尔、法国的F.库普兰、意大利的A.科雷利、德国的J.S.巴赫及G.F.亨德尔等,都创作了不少组曲,其中以巴赫的《英国组曲》及《法国组曲》最为著名。
古典乐派的大师们大都作有这类乐曲。
现代组曲 19世纪70—80年代,现代组曲兴起。
这类组曲亦由若干不同体裁、不同性格、不同调性的乐曲集合而成。
组曲分类1.集锦式组曲:由配剧音乐、舞剧、歌剧、电影音乐或配乐朗通等音乐中选出若干乐曲组成,如G.比才的《阿莱城姑娘》组曲、E.格里格的《彼尔·英特》组曲、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夹子》组曲等。
2.独立的标题性组曲:如Н.А.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交响组曲《山鲁佐德》、G.霍尔斯特的《行星》组曲等。
3.特性曲组曲:由19世纪出现的各种特性曲及标题小曲组成,如R.舒曼的《狂欢节》、柴可夫斯基的《第三管弦乐组曲》(1884)等。
4.民族风格的组曲:随19世纪民族意识的高涨而产生,如德沃扎克《捷克》组曲等。
5.仿古组曲。
这类组曲,19世纪已有,至20世纪,因受新古典主义思潮影响,更为突出,如:格里格的钢琴组曲《霍尔堡时代》、M.拉威尔的《库普兰之墓》、P.欣德米特的《1922》等。
中国的近代组曲中国的近代组曲始见于20世纪30年代。
人教课标版八年级下第四单元《森林之歌》音乐教案
人教课标版八年级下第四单元《森林之歌》音乐教案教学内容:欣赏《山林之歌》教学目标:1、能够感受《山林之歌》音乐意境带来的美感并能积极参与学唱乐曲中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行进式的诙谐曲,在欣赏中感受双簧管、英国管和长笛的音色以及他们的音乐表现力2、了解音乐知识---交响组曲以及其结构形式。
3、能根据听赏音乐作品,结合自己已有的音乐欣赏经验,创编音乐剧《植树》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山林之歌》的音乐主题,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
通过本课作品欣赏,理解、器乐作品刻画的音乐形象、体会它的特殊的表现力教具: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播放歌曲《大森林的早晨》,生在歌曲声中走进教室。
二、导入师:同学们好,伴随着优美的歌声,欢迎大家来到音乐的殿堂,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是上节课欣赏的《大森林的早晨》,这首歌曲通过歌唱,用歌声描绘大森林的美丽景色。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以起来学习另一种音乐的表现形式—器乐,感受一下用器乐是怎样来表现大森林的魅力和神秘的。
在欣赏前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
前一个单元,我们学习了西洋管弦乐,下面,我请大家来欣赏几个音乐片段,看你们能不能说出,每个片断都是有什么乐器演奏的?(师播放音乐片段,学生听辨乐器,师节选《山林之歌》的音乐片段,让学生初步对乐曲有所感受)通过多媒体,师生共同完成听辨乐器的游戏。
适时对学生进行表扬。
师:好,刚才大家表现的非常不错,下面,我们就来感受一下如何用器乐演奏的形势表现大森林的优美景色。
三、新授(一)欣赏<山林之歌>第一乐章<山林的呼唤>师:这节课我们欣赏一首交响组曲《山林之歌》,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交响组曲(师播放多媒体,让学生了解有关交响组曲的音乐知识)1 、什么是交响乐?交响音乐是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音乐,包括交响曲、协奏曲、交响诗、组曲、序曲等多种体裁。
2什么是交响组曲?由交响乐队演奏的组曲也叫交响组曲,指由若干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乐曲或乐章,在统一的艺术构思下,排列、组合而成的交响乐套曲。
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神州音韵(四)-教案设计
《神州音韵》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乐八年级(下)第四单元《神州音韵(四)》——《在那遥远的地方》《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
二、课时目标1、学唱《在那遥远的地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用有气息支持的声音演唱歌曲,把握歌曲的音准、节奏、风格等。
2、聆听《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学唱乐曲主题,感受新疆民族音乐的风格特征。
3、了解混合拍子,练习击打八七拍子,随乐合拍,感受这种特殊拍子的韵味。
三、教学重点1、用有气息支持的声音演唱歌曲,把握好歌曲的音准、节奏、风格。
2、学唱乐曲主题,了解混合拍子,能击打八七拍子并随乐合拍四、教学过程:导入:课前播放《在那遥远的地方》,营造课堂氛围。
师:大家好,我是来自上杭张老师,很高兴和大家共同走进音乐课堂,在美中享受音乐,在音乐中感受美。
上课前,老师给同学们表演一个小节目,同学们想不想看?生:···师:谢谢同学们的鼓励!同学们听过这首歌吗?歌曲名是什么?作者是谁?生:《青春舞曲》,王洛宾师:回答的非常准确,《青春··》是王洛宾先生根据维吾尔族地区民歌整理创作的。
同学们能简单的介绍一下王洛宾先生吗?代表作品有什么?生:···师:有点生疏了,没关系,我们一起来温习一下,人们冠以王洛宾先生“西部歌王”的称号,因为在王洛宾先生长达60年的音乐生涯里,他搜集整理并创作了1000多首优美的西部民歌。
代表作品有:《在那···》、《青春···》、《掀起你的···》等。
师:同学们,现在想起来了吗?生:想起来了。
唱歌——《在那遥远的地方》师:很好,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王洛宾先生一首作品——《在那遥远的地方》。
师: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歌曲,在聆听这首歌曲的同时,请大家思考以下问题:1、歌曲描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么样的情感?前两段用形象的比喻赞美姑娘的美貌,后两段则表达出青年对姑娘真挚的爱情,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对美的执着追求。
八年级音乐下册 茂密的森林课件
----- 茂密的森林
第四单元 表达了什么主题思想? 2.歌曲的调式及表演形式是什么?
森林-祖国绿色的宝库,闪耀着绿 色的光辉.让我们以深挚的情谊来爱护 森林,以满腔的热情来歌唱森林.
•1、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6、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失败。2022年1月2022/1/242022/1/242022/1/241/24/2022 •7、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2022/1/242022/1/24January 24, 2022 •8、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2022/1/242022/1/242022/1/242022/1/24
小设计
请你根据提示,选择调式和表演形式, 表现“山林的呼唤”、“广袤的森林”的 主题。
调 式: 表演形式:
大调 独唱
小调 独奏
五声调式 合唱 合奏
《神州大地──茂密的森林》教案模板
《神州大地──茂密的森林》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森林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其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森林的意识。
3. 提高学生对地理、生态知识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我国森林资源的分布:东北林海、西南丛林、东南丘陵、华南雨林等。
2. 森林的特点:生物多样性、碳氧平衡、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等。
3. 森林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合理采伐、森林防火、盗伐盗猎防范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森林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其作用,森林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2. 教学难点:森林资源分布的原因,森林生态保护的措施。
四、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森林景观,引发学生兴趣。
2.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森林资源利用与保护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森林资源保护的措施,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我国森林资源的概况,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森林资源的分布:介绍我国不同地区的森林资源特点,展示相关图片。
3. 分析森林的特点及其作用:讲解森林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森林的价值。
4. 讲解森林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介绍合理采伐、森林防火等措施,分析盗伐盗猎的危害。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思考如何为保护森林资源做出贡献。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图片展示:展示我国森林资源的分布图,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各地森林资源的分布情况。
2.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森林资源利用与保护案例,如东北林海的保护、西南丛林的可持续发展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某个森林资源保护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4.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激发学生的思考。
第四单元 神州大地(4)──茂密的森林 第二节 教学设计.
第二节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交响组曲《山林之歌》、钢琴协奏曲《山林》和《北方森林》,进一步加深对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发展的认识。
同时,体验山林为音乐创作带来的丰富元素和灵感。
2.在欣赏教学中,认识交响组曲、协奏曲,了解不同音乐体裁。
3.在创编音乐剧《植树》的场景音乐中,加深对音乐表现手段的认识,提高欣赏音乐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认识交响组曲和钢琴协奏曲不同的音乐体裁和演奏方式。
2.听辨乐曲的主题、曲式结构及主奏乐器的音色。
3.感受音乐在表现场景时的艺术效果。
教材分析1.交响组曲《山林之歌》《山林之歌》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演奏家马思聪于1954年创作的一首管弦乐组曲,是我国当代管弦乐作品中最优美的篇章之一。
作者以诗人般的敏锐和丰富的想象力,及对大自然的感受和独具匠心的表现手法,对山林的形象做出了诗意的描绘。
这首乐曲属于标题性音乐,共有五个乐章。
第一乐章:“山林的呼唤”,行板,自由地交替节拍,单三部曲式。
第二乐章:“过山”,快板,行进式的诙谐曲,曲式为A B A1B1 C B2A2尾声。
第三乐章:“恋歌”,行板,交替节拍,奏鸣曲式。
第四乐章:“舞曲”,活泼的快板,自由的回旋曲式,是第一乐章的延伸和发展。
第五乐章:“夜”,行板,自由交替节拍,单三曲式,是第一乐章的变化再现。
第一乐章:“山林的呼唤”,行板,自由地交替节拍,单三部曲式。
乐曲开始由双簧管演奏一段悠长、呼唤性音调。
在木管和圆号的陪衬下,音乐描绘了幽深、静谧、神秘的森林景象。
作曲家在乐曲的中部借我国古代诗人屈原在抒情诗集《九歌》中关于山鬼呼唤情人的描写,拟人化地通过想象描绘山林在夜深人静时的凄厉啸声。
你听,低音弦乐器沉闷、暗淡的音色有如山鬼的出现。
她的呼唤先是由圆号奏出,然后转到小提琴来表现山鬼女性的温柔形象。
乐曲进入高潮后,先由长笛演奏再现部,主题与开始完全一样,但音区提高了八度。
呼唤的主题依然持续不断,大管回应着山林的音乐,结束在静谧的弱音中,描绘山鬼执着地等待着她的情人到来。
人教课标版八年级下第四单元《森林之歌》音乐教案
人教课标版八年级下第四单元《森林之歌》音乐教案教学内容:欣赏《山林之歌》教学目标:1、能够感受《山林之歌》音乐意境带来的美感并能积极参与学唱乐曲中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行进式的诙谐曲,在欣赏中感受双簧管、英国管和长笛的音色以及他们的音乐表现力2、了解音乐知识---交响组曲以及其结构形式。
3、能根据听赏音乐作品,结合自己已有的音乐欣赏经验,创编音乐剧《植树》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山林之歌》的音乐主题,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
通过本课作品欣赏,理解、器乐作品刻画的音乐形象、体会它的特殊的表现力教具: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播放歌曲《大森林的早晨》,生在歌曲声中走进教室。
二、导入师:同学们好,伴随着优美的歌声,欢迎大家来到音乐的殿堂,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是上节课欣赏的《大森林的早晨》,这首歌曲通过歌唱,用歌声描绘大森林的美丽景色。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以起来学习另一种音乐的表现形式—器乐,感受一下用器乐是怎样来表现大森林的魅力和神秘的。
在欣赏前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
前一个单元,我们学习了西洋管弦乐,下面,我请大家来欣赏几个音乐片段,看你们能不能说出,每个片断都是有什么乐器演奏的?(师播放音乐片段,学生听辨乐器,师节选《山林之歌》的音乐片段,让学生初步对乐曲有所感受)通过多媒体,师生共同完成听辨乐器的游戏。
适时对学生进行表扬。
师:好,刚才大家表现的非常不错,下面,我们就来感受一下如何用器乐演奏的形势表现大森林的优美景色。
三、新授(一)欣赏<山林之歌>第一乐章<山林的呼唤>师:这节课我们欣赏一首交响组曲《山林之歌》,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交响组曲(师播放多媒体,让学生了解有关交响组曲的音乐知识)1 、什么是交响乐?交响音乐是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音乐,包括交响曲、协奏曲、交响诗、组曲、序曲等多种体裁。
2什么是交响组曲?由交响乐队演奏的组曲也叫交响组曲,指由若干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乐曲或乐章,在统一的艺术构思下,排列、组合而成的交响乐套曲。
2020年八年级音乐 第四单元《神州大地——(4)茂密的森林》(第1节)教案.doc
2020年八年级音乐第四单元《神州大地——(4)茂密的森林》(第1节)教案教学年级:八年级教学课时:一课时执教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1.在歌唱教学中逐步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并有感情地歌唱。
2.在欣赏教学中,能听辨作品的主题和乐器的音色,并为作品分段。
教材分析1.《森林之歌》这是记录片《绿色的祖国》的插曲,表达了对绿色森林的无比热爱之情。
歌曲采用二段体结构。
第一段为三大句六个小分句,旋律线起伏不大。
弱起、附点、切分等节奏的运用,使音乐语言连断结合,表现了不平静的内心世界。
第二段有四句,前两句是全曲最为重要的旋律音调,后两句是第一段开头两句的变化再现。
乐段开头由低到高的三连音具有很强的推动力,全曲音调统一,情绪推进自然,具有感人的力量。
2.《大森林的早晨》歌曲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大森林美丽景象的描绘;第二部分抒发了作者热爱大森林的感情;第三部分是全曲的高潮,表达了作者对大森林的赞美之情,音调较第二部分更为强烈,从“我要歌唱、我要赞美,歌唱这大自然的景色”速度突快,音调开始上行模进,与前面自由舒展的旋律形成鲜明对比,在倒数第九小节处又回到宽广的节奏上,与第一、第二部分形成呼应。
教学过程一、导入二、学唱歌曲《森林之歌》1.欣赏森林之歌视频。
师:森林——祖国绿色的宝库,是我们人类离不开的“朋友”。
让我们以深挚的情谊来爱护森林,以满腔的热情来歌唱森林。
师:出示《森林之歌》歌谱,播放歌曲《森林之歌》,请同学们在聆听时思考和听辨两个问题:(1)歌曲是属什么演唱形式?(2)歌曲是怎样的情绪和速度?师:歌曲的演唱形式是男声独唱。
歌曲表达了我们对森林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歌曲的速度为中速。
2.教师播放范唱音频《森林之歌》,请学生谈对歌曲的感受,教师归纳和鼓励。
3.师:刚才几位同学都谈到了自己对歌曲的感受,下面我们再聆听一遍这首歌曲,请大家注意:(1)歌曲的内容是什么?(2)这首作品采用什么样的曲式结构?师:这首歌曲为二段体结构。
八年级音乐下册说课稿 茂密的森林
八年级音乐下册说课稿茂密的森林
神州大地茂密的森林说课稿
尊敬的专家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音乐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神州大地—茂密的森林。
该单元是一个贯穿中学音乐教材的一个固定单元。
共分六个模块,集中展现一些咏颂祖国大好河山的音乐作品来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思想教育。
本单元为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森林为主题,教学内容安排有歌曲《森林之歌》《大森林的早晨》交响乐《山林之歌》钢琴协奏《山林》交响乐《北方的森林》。
本节课选择歌曲《森林之歌》、《大森林的早晨》作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通过学唱、欣赏歌曲,让学生感受作品表达的“赞“颂”之情,激发学生对森林、自然、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考虑学生实际情况,教学目标制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目标:赏析《森林之歌》《大森林的早晨》两首作品,简单分析作品的要素、结构。
2、能力目标:学唱歌曲《森林之歌》,解决旋律中的弱起、三连音等技术问题。
并能准确、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3、情感目标:通过学唱、赏析作品,感受作品表达的意境和情感,激发学生热爱森林、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情感。
在教学目标中我把学唱歌曲《森林之歌》赏析《大森林的早晨》,分析作品的要素、结构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把感受音乐作品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森林、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作为本节课的难点,这是因为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爱好和实际情况,学生对本节课中的歌曲不感兴趣,教学内容也比较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所以在教法的确立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个人。
《神州大地──茂密的森林》教案模板
《神州大地──茂密的森林》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森林资源的分布、特点和作用。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
3. 提高学生对地理、生态知识的兴趣和认识。
二、教学内容:1. 我国森林资源的分布:了解我国森林资源的地理位置、分布特点。
2. 森林的特点:掌握森林的生态功能、生物多样性等。
3. 森林的作用:认识森林在环境保护、气候调节等方面的作用。
4. 森林资源的保护:学习森林资源保护的知识和措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森林资源的分布、特点和作用,森林资源的保护措施。
2. 教学难点:森林资源的保护意识和行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生动展示森林资源的特点和作用。
2.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究,提高学生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意识。
3. 设置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森林资源的价值和保护意义。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森林资源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森林资源的兴趣。
2. 讲授新课:介绍我国森林资源的分布、特点和作用,讲解森林资源的保护知识。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分享保护森林资源的实际行动。
4. 实践活动:安排学生进行户外植树、绿化校园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意识。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对森林资源保护的认识,提出建议和措施。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实践活动: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植树、绿化校园等,检验学生对森林资源保护的行动力。
3. 课后作业:通过布置相关的写作、研究报告等作业,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制作包含图片、视频、地图等教学资源的课件,生动展示森林资源的特点和作用。
2. 参考书籍:提供关于森林资源保护的书籍,供学生课后进一步学习。
3. 网络资源:推荐相关的网站和文章,帮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森林资源保护的知识。
音乐初二下人教新资料第四单元(神州大地(4)-茂密的森林)教学设计
音乐初二下人教新资料第四单元(神州大地(4)-茂密的森林)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讨论:歌曲的节奏,速度,旋律的特点.
2,引导学生注意后半排起唱,唱好并唱准波音,要掌握好三连音的节奏以及强弱记号,使学生能够盛情并茂地演唱歌曲.
3,老师伴奏,学生演唱,演唱形式可采纳领唱,齐唱等.也可分小组演唱,自选演唱形式.
二,观赏《大森林的早晨》
1,分析:歌曲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大森林魅力景象的描绘,第二部分抒发了作者的感情.第三部分是全曲的高潮段,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音调较第二部分更加强烈,其中从“我要歌唱,我要赞美,歌唱这大自然的景色”速度突快,音调上由模进开始,与前面自由舒展的旋律形态成鲜亮对比,在倒数第九小节处重又回到宽广的节奏上来,与第一,二部分形成呼应.
2,听录音,学生自由讨论歌曲的情绪,演唱形式以及表达的主题思想.——清新优美的,深情歌颂的,表达了对大森林的无比热爱.
3,学生可随录音哼唱以熟悉曲调.
4,分析歌曲的结构,前后曲调有何不同什么原因会出现这种不同
5,注意歌谱中的各种表情记号,谈谈它们的作用.
3.课堂小结
4.课堂练习
小设计
通过对以上两首歌颂森林的歌曲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依照书上的提示,按不同的调式,不同的表演形式各设计(或查找)一首关于森林的歌曲,为下一节课观赏不同体裁,不同调式,不同表演形式的乐曲作好预备.。
2019-2020年八年级音乐《神州大地(4)——茂密的森林》教案 人音版
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文库作删除处理!2019-2020年八年级音乐《神州大地(4)——茂密的森林》教案人音版教学内容:1、《森林之歌》2、《大森林的早晨》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而有热情地演唱歌曲《森林之歌》2、欣赏《大森林的早晨》,并分析歌曲的旋律进行特点3、通过学习演唱和欣赏赞美大森林的歌曲,激发学生对祖国森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森林之歌》难点: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以及旋律的特点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导入:同学们见过森林吗?现在老师请同学们去看一看森林(看森林的课件)。
同学们能够用语言描述一下吗?教师播放关于森林的一些图片,背景配以《维也纳的森林》2、同学们都描述的非常好!这节课老师带领同学们从音乐的角度来看一看森林。
听录音。
结合看到的课件画一幅你心中的森林美景。
二、歌曲教学《森林之歌》1、教师范唱歌曲,同学们可以小声跟唱熟悉歌曲。
通过教师范唱,学生能够更加清晰了解歌曲的演唱情绪及方法2、同学们看课件听歌曲,进一步熟悉歌曲。
3、试唱歌曲的乐谱。
(教师讲易错、节奏较难的部分出示)3、教师弹琴学生跟唱,容易唱错的地方(三连音和切分、附点节奏)要及时纠正。
6、学生讨论:音乐作品三要素:(节奏、速度、旋律)特点。
7、学生分组互相学唱,教师弹琴伴奏。
8、教师伴奏,学生集体有表情的演唱。
三、欣赏《大森林的早晨》1、教师提问一年之季在于春,一天之际在于晨。
森林的早晨是什么样的呢?2、看课件:《大森林的早晨》画面及音乐。
提问:作品的情绪、节奏、速度、旋律、结构、强弱等特点。
(此步骤可讨论)3、看《大森林的早晨》画面,集体演唱《森林之歌》。
四、课堂小结:描写森林的音乐作品很多,我们今天只见识到两首作品,以后的课堂上老师请大家欣赏到更多的音乐作品。
-----如有帮助请下载使用,万分感谢。
1 / 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音乐》(八年级)教材简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音乐》(八年级)教材简介摘自:《人教社》八年级上册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音乐》八年级教材与七年级上、下册教科书相比,本册书中安排了较多的音乐活动栏目,并设计了“听乐.吟诗.赏画”这样的综合性栏目,有一定的新意。
第一单元、青春的旋律这个单元的主题紧密结合青年学生的年龄特点,内容上选择了具有鲜明学生生活气息的歌曲与乐曲,并结合唱歌、欣赏等安排了打节奏、编舞蹈等音乐活动。
歌曲与乐曲在音乐情绪的对比上比较突出,《青春舞曲》充满动感,《手拉手》激越宽广,《共青团员之歌》坚定有力,《十六岁的太阳》朝气蓬勃,等等。
从所选作品的题材上看,《青春舞曲》意在教育学生珍惜青春年华;《手拉手》是 1988年汉城奥运会主题曲,意在表现全人类团结紧密、积极向上的美好情景;《共青团员之歌》是原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青年近卫军歌曲,表现了强烈的爱国热情和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心;《十六岁的太阳》表达了青年学生自豪、乐观的人生追求。
从音乐风格上看,所选作品有民歌,也有专业创作的经典音乐,还有通俗歌曲,体现了“选材范围宽泛、注意突出人文价值观”的特点。
第二单元、动物狂欢节本单元既是描绘动物题材音乐的集锦,也是“环境教育”材料的集中展示。
歌曲《小鸟,小鸟》虽然在节拍、节奏上有一定的视谱难度,但难点相对集中。
二声部可供水准较好的学生选唱,因为节奏与第一声部完全相同,比较容易把握。
《蝴蝶》(钢琴独奏)《百鸟朝凤》(喷呐独奏)《蜻蜓点水》(民乐合奏)《动物狂欢节》(管弦乐合奏)等都是形象鲜明生动、音乐性格突出的作品,便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也便于学生主动参与。
“音乐活动”中的创编短句看起来有难度,但在初中英语教科书(人教版)中有大量的相关练习供学生参照,另外,教学参考书中也做了设计和安排。
在音乐知识方面介绍了八六拍、歌曲前奏、作曲家格里格等。
第三单元、八音之乐这个单元与七年级下册中的“华夏古韵”相呼应,是为学生了解民族乐器及器乐音乐而设立的。
优品课件之初二音乐教案 《神州大地》单元
初二音乐教案《神州大地》单元
课题
第四单元神州大地――锦绣山川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授课时间
第12周
教学用具
录音机
教学方法
欣赏法、练习法
教
学
目
标
1、学会演唱《青藏高原》。
2、通过欣赏《太行颂》《黄土高坡》《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结合演唱《青藏高原》,体会山西汉族、陕西汉族、内蒙古蒙古族、青藏高原藏族的不同音乐风格、感情气质。
3、学会区分二段体、三段体等曲式结构的不同
教学
重点
背唱歌曲,并体会它风格特点
体会不同歌曲所体现的不同民族、地域的不同音乐风格特点、感情气
质、曲体结构。
教学
难点
学会用声音来表现这首歌曲的风格特点。
前者要用秀美舒展的声音来表现辽阔热情的风格特点。
板
书
设
计
第四单元神州大地――锦绣山川
1、唱歌:《青藏高原》
2、欣赏:《太行颂》《黄土高坡》《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
教后自
我分析
学唱《青藏高原》的积极性较高。
结尾可删去
教学
环节
估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2分钟
12分钟
1、导入采用中国地图、画和语言相结合的方式,引入课本中心内容:通过唱歌、音乐欣
[1] [2] 下一页
优品课件,意犹未尽,知识共享,共创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分析
单元课题名称
神州大地(4)──茂密的森林
单元教学内容
1.唱歌:《森林之歌》。
2.欣赏:《大森林的早晨》《山林之歌》《山林(第一乐章)》《北方森林》。
3.创编音乐剧:《植树》。
单元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森林之歌》,表达对森林、大自然和祖国的热爱之情,体验这首抒情歌曲的风格特点。
2.了解《森林之歌》的曲式结构及歌曲不同段落速度变化对情感的影响。
3.欣赏歌曲《大森林的早晨》,感受大森林早晨美丽的景色。
4.欣赏交响组曲《山林之歌》、钢琴协奏曲《山林》、交响乐《北方森林》,感受用音乐所描绘的不同地区的森林美景。
5.了解音乐体裁──交响组曲和协奏曲知识。
6.尝试选择音乐创编音乐剧《植树》。
单元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森林之歌》,感受和体验抒情歌曲的风格特点。
2.欣赏歌曲《大森林的早晨》,分辨乐曲的段落及旋律特点,了解歌曲不同段落速度变化对情感的影响。
3.欣赏交响组曲《山林之歌》、钢琴协奏曲《山林》、交响曲《北方森林》,感受和体验用音乐所描绘的不同地区的森林美景。
单元主要教学方法
视唱法、听辨法、对比法、讲授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多媒体演示法等。
重难点指导
1.本单元歌曲教学重点在于准确把握《森林之歌》的弱起节奏和三连音节奏,及乐句中的休止符和跨小节节奏。
可以通过教师范唱和指导学生边划拍边演唱的方式进行练习。
2.欣赏歌曲《大森林的早晨》时,体验音乐描绘的大森里早晨的美丽景色,通过比较音乐的变化了解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在器乐作品的欣赏教学中,既要注意介绍不同作品中所运用的不同地区的不同音乐风格特点,如:刘敦南的钢琴协奏曲《山林》中的西南地区苗族音乐特色音“b3”“b7”;张千一的《北方森林》中的主题的鄂伦春族音乐风格色彩。
还要注意介绍相关作品中所蕴含
的历史及人文知识,如:马思聪的《山林之歌》中的历史和人文知识。
启发学生在听赏时关注主题的旋律,主题的变奏,音乐风格,乐器的音色,曲式结构,音乐的意境(情绪)等音乐要素及作品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及人文知识,养成良好的听赏习惯。
4.指导学生创编音乐剧《植树》的教学中,可以选择相关情境、相关情绪的音乐片段或歌曲片段作为背景音乐,并可以创编独白或短诗、解说词等。
单元学习评价要点
1.能否在演唱歌曲《森林之歌》时,较准确地把握弱起小节的节奏,并做到有感情地歌唱《森林之歌》。
2.能否听辨出乐曲《山林之歌》《山林》《北方森林》不同地区的不同音乐风格色彩及对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产生一定的联想。
3.能否分辨几个器乐作品不同的音乐体裁以及乐曲中的乐器音色。
单元习题
1.演唱歌曲《森林之歌》时,反复多次练习弱起小节、三连音和切分音节奏,加深学生印象,巩固学生演唱能力。
2.聆听、跟琴视唱教材上欣赏作品的主题片段。
3.分辨作品的曲式结构和乐器音色。
4.根据教材图片选择音乐并创编音乐剧《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