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习题: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考点4+专题演练+Word版含答案.doc

合集下载

一轮复习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一轮复习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一轮复习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少有才名。

南阳何颗见彧而异之,曰:“王佐才也。

”中平六年,举孝廉。

董卓之乱,弃官归乡里。

比至冀州,袁绍待彧以上宾之礼。

彧每怀匡佐之义。

度绍终不能定大业,乃去绍从操。

操与语大悦,曰:“吾子房也。

”兴平元年,操东击陶谦,使彧守甄城。

会张邈、陈宫以兖州反操,而潜迎吕布。

邈使人谲彧曰:“吕将军来助曹使君击陶谦,宜亟供军实。

”彧知邈有变,即勒兵设备,故邈计不行。

陶谦死,操欲遂取徐州,还定吕布。

彧谏曰:“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

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热麦约食菱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操于是大收熟麦,复与布战,兖州遂平。

建安元年,献帝自河东还洛阳,操议欲奉迎车驾,徙都于许。

众多以未可卒制。

彧乃劝操曰:“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

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

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秉至公以服天下,扶弘义以致英俊。

”操从之。

操保官渡,虽胜而军粮方尽,书与彧议,彧报曰:“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

”操乃坚壁持之。

遂以奇兵破绍。

十七年,董昭等欲共进操爵国公,九锡备物,密以访彧。

彧曰:“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振汉朝,虽勋庸崇著,犹秉忠贞之节。

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事遂寝。

操心不能平。

会南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帝从之。

至濡须,彧病留寿春,操馈之食,发视,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

帝哀惜之,祖日为之废乐。

谥曰敬侯。

明年,操遂称魏公云。

(节选自《后汉书·荀彧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B. 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C. 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D. 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上宾之礼,是古代社会生活中对待尊贵宾客的礼节。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习题: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考点5+专题演练+Word版含答案.doc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习题: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考点5+专题演练+Word版含答案.doc

第一部分专题六考点五考点五文言翻译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宋太初,泽州晋城人。

太平兴国三年,举进士,解褐大理评事、通判戎州,以善政闻。

有诏褒美,迁将作监丞,转太常丞。

雍熙三年,通判成都府,赐绯鱼..。

会诏求直言,著《守成箴》以献。

淳化初迁监察御史时北面用兵选为雄州通判二年为京西转运副使未几移河东至道初迁兵部员外郎充盐铁副使时陈恕为使,太初有所规画必咨恕,未尝自用为功,恕甚德之。

会西鄙有警,转馈艰急,充陕西转运使。

二年,命白守荣、马绍忠护刍粮,分三番抵灵州。

转运副使卢之翰违旨并往,为戎人所剽。

上怒,捕太初及副使秘书丞窦玭系狱。

太初责怀州团练副使,之翰、玭悉除名。

明年,起太初为祠部郎中,知梓州。

俄复旧秩.。

真宗嗣位,召还。

咸平初,拜右谏议大夫、知江陵府。

蛮寇扰动,太初以便宜制遏,诏奖之。

三年,再知梓州。

明年,益州雷有终以母老求还,诏太初就代。

时分川陕为四路,各置转运使。

上以事有缓急,难于均济,命太初为四路都转运使,要切之务,俾同规画。

太初与钤辖杨怀忠颇不协,时蜀土始安,上虑其临事矛盾,亟召太初还。

会御史中丞赵昌言等坐.事被劾,命权御史中丞。

先是,按劾有罪必豫请朝旨,太初以为失风宪①体,狱成然后闻上,时论韪之。

俄出知杭州。

太初有宿疾,以浙右卑湿不便,求近地,得庐州。

疾久颇昏忘,不能治大郡,连徙汝、光二州。

景德四年卒,年六十二。

太初性周慎,所至有干职誉。

尝著《简谭》三十八篇,自序略曰:“广平生纂文史②老释之学,尝谓《礼.》之中庸,伯阳③之自然,释氏之无为,其归一也。

喜以古圣道契当世之事,而患未博也,因笔而简之,以备阙忘耳。

”(选自《宋史·列传第三十六》,有删改) 【注】①风宪:即“御史”,掌管风纪的官吏。

②文史:借指儒家。

③伯阳:老子的字,借指道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淳化初/迁监察御史/时北面用兵/选为雄州通判/二年/为京西转运副使/未几/移河东至道/初迁兵部员外郎/充盐铁副使/B.淳化初/迁监察御史时/北面用兵选为雄州通判/二年/为京西转运副使/未几/移河东/至道初/迁兵部员外郎/充盐铁副使/C.淳化初/迁监察御史时/北面用兵选为雄州通判/二年/为京西转运副使/未几/移河东至道/初迁兵部员外郎/充盐铁副使/D.淳化初/迁监察御史/时北面用兵/选为雄州通判/二年/为京西转运副使/未几/移河东/至道初/迁兵部员外郎/充盐铁副使/【答案】D【解析】本题断句需抓住几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如“淳化初”“二年”“未几”“至道初”;还需要注意其中的官职名。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程师孟字公辟,吴人。

进士甲科。

累知南康军、楚州,提点夔路刑狱。

泸戎数犯渝州,边使者治所在万州,相去远,有警率浃日乃至,师孟奏徙于渝夔部无常平粟建请置仓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吏惧白不可师孟曰:“必俟报,饿者尽死矣。

”竟发之。

徙河东路。

晋地多土山,旁接川谷,春夏大雨,水浊如黄河,俗谓之“天河”,可溉灌。

师孟出钱开渠筑堰,淤良田万八千顷,集其事为《水利图经》,颁之州县。

知洪州,积石为江堤,浚章沟,揭北闸以节水升降,后无水患。

判三司都磨勘司。

接伴契丹使,萧惟辅曰:“白沟之地当两属,今南朝植柳数里,而以北人渔界河为罪,岂理也哉?”师孟曰:“两朝当守誓约,涿郡有案牍可覆视,君舍文书,滕口说,遽欲生事耶?”惟辅愧谢。

出为江西转运使。

盗发袁州,州吏为耳目,久不获。

师孟械吏数辈送狱,盗即成擒。

加直昭文馆、知福州。

筑子城,建学舍,治行最东南。

徙广州。

州城为寇所毁,他日有警,民骇窜,方伯相踵至,皆言土疏恶不可筑。

师孟在广六年,作西城。

及交阯陷邕管,闻广守备固,不敢东。

时师孟已召还,朝廷念前功,以为给事中、集贤殿修撰、判都水监。

贺契丹生辰,至涿州,契丹命席,迎者正南向,涿州官西向,宋使介东向。

师孟曰:“是卑我也。

”不就列。

自日昃争至暮,从者失色,师孟辞气益厉,叱傧者易之,于是更与迎者东西向。

明日,涿人饯于郊,疾驰过不顾;涿人移雄州,以为言,坐罢归班。

复起知越州、青州,遂致仕,以光禄大夫卒,年七十八。

(节选自《宋史·程师孟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师孟奏/徙于渝/夔部无常平粟/建请置仓/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吏惧/白不可/B.师孟奏徙于渝/夔部无常平粟/建请置仓/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吏惧/白不可/C.师孟奏/徙于渝/夔部无常平粟/建请置仓/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吏/惧白不可/D.师孟奏徙于渝/夔部无常平粟/建请置仓/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吏/惧白不可/(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朝廷考试者的称谓。

一轮复习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

一轮复习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

一轮复习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太平州①新学记王安石①太平新学在子城②东南,治平三年,司农少卿建安李侯定仲求所作。

侯之为州也,宽以有制,静以有谋,故不大罚戮而州既治。

于是大姓相劝出钱,造侯之庭,愿兴学以称侯意。

侯为相地迁之,为屋百间,为防环之,以待水患。

而为田二十顷,以食学者。

自门徂堂,闳壮丽密,而所以祭养之器具。

盖往来之人,皆莫知其经始,而特见其成。

既成矣,而侯罢去,州人善侯无穷也,乃来求文以识其时功。

②嗟乎!学之不可以已也久矣。

世之为吏者,或不足以知此,而李侯知以为先,又能不费财伤民,而使其自劝以成之,岂不贤哉!然世之为士者,知学矣,而或不知所以学,故余于其求文,而因以告____________。

③盖继道莫如善,守善莫如仁。

仁之施,自父子始。

积善而充之,以至于圣而不可知之谓神。

推仁而上之,以至于圣人之于天道,此学者之所当以为事也。

昔之造书者实告之矣。

有闻于上,无闻于下,有见于初,无见于终,此道之所以散,百家之所以盛,学者之所以讼也。

学乎学,将以一天下之学者至于无讼而止。

游于斯,餔③于斯,而余说之不知,则是美食逸居而已者也。

李侯之为是也,岂为士之美食逸居而已者哉?治平四年九月四日,临川王某记。

注:①太平州:宋代设置,州治设今安徽当涂姑孰城。

②子城:姑孰城的内城,在姑孰城北面。

③餔:吃饭。

(1)可填入第②段横线处的虚词是()A.也B.者C.焉D.耳(2)第②段从“为吏者”写到“为士者”,分析其用意。

(3)下列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就这是圣人之道流传、百家之说形成、读书人彼此称颂的原因。

B.就这是用来流传圣人之道、兴盛百家之说、让读书人争辩的方法。

C.就这是圣人之道离散、百家之说兴盛、读书人争辩不止的原因。

D.就这是散播圣人之道、形成百家之说、使读书人互相颂扬的方法。

(4)对第③段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立州学目的在于统一士人思想,最终目标是没有思想争辩分歧。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姚察,字伯审,吴兴武康人也。

幼有至性,弱不好弄,博弈杂戏,初不经心。

勤苦厉精,以夜继日。

年十二,便能属文。

年十三,梁简文帝时在东宫,即引于宣猷堂论难,为儒者所称。

及简文嗣位,尤加礼接。

起家南海王国左常侍,兼司文侍郎。

值梁室丧乱,东土兵荒,人饥相食,告籴无处,察家口既多,并采野蔬自给。

察常以己分减推诸弟妹,自甘唯藜藿而已。

在乱离之间,笃学不废。

元帝于荆州即位,授察原乡令。

时邑境萧条,流亡不反,察轻其赋役,劝以耕种,于是户口殷盛。

中书侍郎领著作杜之伟与察深相眷遇,表用察佐著作,仍撰史。

永定初,吏部尚书徐陵时领著作,复引为史佐,及陵让官致仕等表,并请察制焉,陵见叹曰:“吾弗逮也。

”太建初,补宣明殿学士,除散骑侍郎,寻兼通直散骑常侍。

江左耆旧先在关右者咸相倾慕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剖析皆有经据。

初,梁季沦没,父僧垣入于长安,察蔬食布衣,不听音乐,至是凶问因聘使到江南。

时察母韦氏丧制适除,后主以察赢瘠,乃密遣中书舍人司马申就宅发哀。

寻以忠毅将军起兼东宫通事舍人。

察志在终丧,频有陈让,并抑而不许。

俄敕知著作郎事,服阕,除给事黄门侍郎,领著作。

察既累居忧服,兼斋素日久,因加气疾。

后主尝别召见,见察柴瘠过甚,为之动容。

察自居显要,甚励清洁。

尝有私门生不敢厚饷,止送南布一端,花綀一匹。

察谓之曰:“吾所衣著,止是麻布蒲綀,此物于吾无用。

既欲相款接,辛不烦尔。

”此人逊请,犹冀受纳,察厉色驱出,因此伏事者莫敢馈遗。

清洁自处。

资产每虚,或有劝营生计,笑而不答。

陈灭,入隋,开皇九年,诏授秘书丞,别敕成梁、陈二代吏。

大业二年,终于东都,年七十四,遗命薄葬,务从率俭。

两宫悼惜,赗赙甚厚。

(节选白《陈书·姚察传》)(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江左耆旧先在关右者/咸相倾慕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剖析/皆有经据B. 江左耆旧先在关右者/咸相倾慕/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剖析/皆有经据C. 江左耆旧先在关右者/咸相倾慕/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剖析/皆有经据D. 江左耆旧先在关右者/咸相倾慕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羽析/皆有经据(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著作,“著作郎”“佐著作郎”“著作佐郎”的省称,其主要职责是编纂国史。

一轮复习统编版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

一轮复习统编版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

一轮复习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宇文忻,字仲乐,本朔方人,徙京兆。

忻幼而敏慧,为儿童时,与群辈游戏,辄为部伍,进止行列,无不用命,有识者见而异之。

年十八,从周齐王宪讨突厥有功,拜仪同三司,赐爵兴固县公。

从武帝伐齐,攻拔晋州。

及帝攻陷并州,先胜后败,帝为贼所窘,左右皆歼,帝挺身而遁,诸将多劝帝还。

忻勃然而进曰:“自陛下克晋州,破高纬,乘胜逐北,以至于此。

致令伪主奔波,关东响振,自古行兵用师,未有若斯之盛也。

昨日破城,将士轻敌,微有不利,何足为怀。

今者破竹,其势已成,奈何弃之而去?”帝纳其言,明日复战,遂拔晋阳。

高祖龙潜时,与忻情好甚协,及为丞相,恩顾弥隆。

尉迥作乱,以忻为行军总管,兵屯河阳,诸军莫敢先进。

帝令高颎驰驿监军,与颎密谋进取者,唯忻而已。

迥背邺城结阵,与官军大战,官军不利。

时邺城士女观战者数万人,忻与高颎、李询等谋曰:“事急矣,当以权道破之。

”于是击所观者大嚣而走转相腾藉声如雷霆忻乃传呼曰贼败矣众军复振齐力急击之迥军大败。

进封英国公。

自是以后,每参帷幄,出入卧内,禅代之际,忻有力焉。

上尝欲令忻率兵击突厥,高颎言于上曰:“忻有异志,不可委以大兵。

”乃止。

忻既佐命功臣,频经将领,有威名于当世。

上由是微忌焉,以谴去官。

忻与梁士彦昵狎,数相往来,士彦时亦怨望,阴图不轨。

忻谓士彦曰:“帝王岂有常乎?相扶即是。

公于蒲州起事,我必从征。

两阵相当,然后连结,天下可图也。

”谋泄伏诛,年六十四。

(节选自《隋书·宇文忻传》,有删节)(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于是击/所观者大嚣而走/转相腾藉/声如雷霆/忻乃传呼曰/贼败矣/众军复振齐力/急击之迥军/大败B. 于是击所观者/大嚣而走/转相腾藉/声如雷霆/忻乃传呼/曰贼败矣/众军复振齐力/急击之迥军/大败C. 于是击所观者/大嚣而走/转相腾藉/声如雷霆/忻乃传呼曰/贼败矣/众军复振,齐力急击之/迥军大败D. 于是击/所观者大嚣而走/转相腾藉/声如雷霆/忻乃传/呼曰/贼败矣/众军复振/齐力急击之/迥军大败(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关东,此处指山海关以东,即今天的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等地区。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大公鼎,渤海人,先世籍辽阳率宾县。

公鼎幼庄愿,长而好学。

成雍十年,登进士第,调沈州观察判官。

时辽东雨水伤稼,北枢密院大发濒河丁壮以完堤防。

有司承令峻急,公鼎独曰:“边障甫宁,大兴役事,非利国便农之道。

”乃疏奏其事。

朝廷从之,罢役,水亦不为灾。

濒河千里,人莫不悦。

改良乡令,省徭役,务农桑,建孔子庙学,部民服化。

累迁兴国军节度副使。

时有隶鹰坊者,以罗毕为名,扰害田里。

岁久,民不堪。

公鼎言于上,即命禁戢。

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天下从之徙长春州钱帛都提点。

车驾如春水,贵主例为假贷,公鼎曰:“岂可辍官用,徇人情?”拒之。

颇闻怨詈语,曰:“此吾职,不敢废也。

”俄拜大理卿,多所平反。

天祚即位,历长宁军节度使、南京副留守,改东京户部使。

时盗杀留守萧保先,始利其财。

因而倡乱。

民亦互生猜忌,家自为斗。

公鼎单骑行郡,陈以祸福,众皆投兵而拜曰:“是不欺我,敢弗听命。

”安辑如故。

拜中京留守,赐贞亮功臣,乘传赴官。

时盗贼充斥,有遇公鼎于路者,即叩马乞自新。

公鼎给以符约,俾还业,闻者接踵而至。

不旬日,境内清肃。

天祚闻之,加赐保节功臣。

时人心反侧,公鼎虑生变,请布恩惠以安之,为之肆赦。

公鼎累表乞归,不许。

会奴贼张撒八率无赖啸聚,公鼎欲击而势有不能,叹曰:“吾欲谢事久矣。

为世故所牵,不幸至此,岂命也夫!”因忧愤成疾。

保大元年卒,年七十九。

(节选自《辽史·大公鼎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天下/从之/B.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天下从之/C.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天下/从之/D.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天下从之/(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殿试及第者。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沈思孝传①沈思孝,字纯父,号继山,嘉兴人也,丁卯举进士,受番禺。

番禺去京师万里,宦游其地者,类多得金为能,而公独以廉洁闻。

②时尚书殷①镇两粤,下令多不便民。

几檄番禺,公力沮不奉行,遂龃龉。

岭表贼炽,殷移牒浙江募甲士三千人,而大帅张元勋亦使人募如制府。

及兵至广,殷以张募非己出,斥不收部。

于是兵皆露刃鼓噪辕门,公召乱兵曰:“诸士卒万里应募,跋履良苦,今洶洶无乃犯上。

我亦浙产,当入制府,力为诸士卒谋之。

”乱卒咸涕泣谢。

入见殷,公曰:“三千鸷勇,加以有死之心,祸乱不容一发,制府不暇自计,独不为朝廷计乎?”殷曰:“若何以为计?”公曰:“只烦两纸告谕耳。

一谕大帅不授节制,辄行自募,兵俱革还。

一谕以制府方大征寇,召募骁猛,欲应募者赴试收录。

如此则威令不损,而反侧潜消矣。

”殷从公,兵乱始定。

③适居正闻父丧不奔,公上疏极论居正其咎。

疏既入,诏下缇骑系公,杖之内庭。

越五日,发遣广东神电卫②。

时粤抚知公至,命董石囚致公,董微以抚意示之公,遂不入见家人,仗一剑单骑赴之。

至恩平,县令毛凤彩郊劳公,且询来故。

公曰:“抚军年已望八,班在六卿,欲杀罪人取媚权相,故来赴死,以就其功名。

”毛见公往意不善,驰书以闻,粤抚使毛止公。

御史孙继先上章乞还公等,始得还京。

④明年,公历救言官。

调南大仆正卿,又因救海忠介瑞,益忤当事大臣,遂告病去。

壬辰入关,即有宁夏之乱,躬擐甲胄远出穷塞,而不能扶同欺蔽,为督臣所挤,调抚河南。

公又告病去。

⑤公之历仕,务期实心如此然旋起旋仆不能一日安其身于朝廷之上愈见公独立不惧。

(节选自《右都御史沈公传》)【注释】①殷:人名,殷正茂②神电卫:明代广东海防要塞(1)写出下列加下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公力沮不奉行________ ②公上疏极论居正其咎________(2)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斥不收部()A.排挤 B.罢免 C.责备 D.拒绝②而反侧潜消矣()A.辗转 B.反复 C.反叛 D.惶恐(3)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练习题精选(含答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练习题精选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吕端,字易直,幽州安次人,端少敏悟好学。

历国子主簿、太仆寺丞、秘书郎、直弘文馆,换著作佐郎、直史馆。

为政清简,远人便之。

会秦王廷美尹京,召拜考功员外郎,充开封府判官。

太宗征河东,廷美将有居留之命,端白廷美曰:“主上栉风沐雨,以申吊伐,王地处亲贤,当表率扈从。

今主留务,非所宜也。

”廷美由是恳请从行。

使高丽,暴风折樯,舟人怖恐,端读书若在斋阁时。

时吕蒙正为相,太宗欲相端,或曰:“端为人糊涂。

”太宗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决意相之。

端为相持重,识大体,以清简为务。

虑与寇准同列,先居相位,恐准不平,乃请参知政事与宰相分日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太宗从之。

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

一日,内出手札戒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

”端愈谦让不自当。

初李继迁扰西鄙保安军奏获其母至是太宗欲诛之以寇准居枢密副使独召与谋。

准退,过相幕,端疑谋大事,邀谓准曰:“边鄙常事,端不必与知,若军国大计,端备位宰相,不可不知也。

”准遂告其故,端曰:“何以处之?”准曰:“欲斩于保安军北门外,以戒凶逆。

”端曰:“必若此,非计之得也,愿少缓之,端将覆奏。

”入曰:“昔项羽得太公,欲烹之,高祖曰:‘愿分我一杯羹。

’夫举大事不顾其亲,况继迁悖逆之人乎?陛下今日杀之,明日继迁可擒乎?若其不然,徒结怨仇,愈坚其叛心尔。

”太宗曰:“然则何如?”端曰:“以臣之愚,宜置于延州,使善养视之,以招来继迁。

虽不能即降,终可以系其心,而母死生之命在我矣。

”太宗抚髀称善曰:“微卿,几误我事。

”即用其策。

其母后病死延州,继迁寻亦死,继迁子竟纳款请命,端之力也。

端姿仪瑰秀,有器量,宽厚多恕,善谈谑,意豁如也。

虽屡经摈退,未尝以得丧介怀。

李惟清自知枢密改御史中丞,意端抑已,及端免朝谒,乃常参朝官告疾逾年而受奉者,又构人讼堂吏过失,欲以中端。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习题: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考点2+实战演练+Word版含答案.doc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习题: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考点2+实战演练+Word版含答案.doc

第二部分专题六考点二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陆九渊字子静。

生三四岁,问其父天地何所穷际,父笑而不答。

遂深思,至忘寝食。

他日读古书,至“宇宙”二字,解者曰:“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忽大省曰:“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后登乾道八年进士第。

至行在①,士争从之游。

言论感发,闻而兴起者甚众。

教人不用学规,有小过,言中其情,或至流汗。

有怀于中而不能自晓者,为之条析其故,悉如其心。

亦有相去千里,闻其大概而得其为人。

尝曰:“念虑之不正者,顷刻而知之,即可以正。

念虑之正者,顷刻而失之,即为不正。

有可以形迹观者有不可以形迹观人则不足以知人必以形迹绳人则不足以救之。

”初调隆兴靖安县主簿。

丁母忧。

服阕,改建宁崇安县。

以少师史浩荐,召审察,不赴。

侍从复荐,除国子正。

【注】①行在:天子所在的地方,指南宋都城临安。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有可以形迹观者/有不可以/形迹观人/则不足以/知人必以形迹/绳人则不足以救之B.有可以形迹观者/有不可以/形迹观人/则不足以知人/必以形迹绳人/则不足以救之C.有可以形迹观者/有不可/以形迹观人/则不足以知人/必以形迹绳人/则不足以救之D.有可以形迹观者/有不可/以形迹观人/则不足以/知人必以形迹/绳人则不足以救之【答案】C【解析】首先找出四个选项的不同之处,“有不可以形迹观人”中,“以”是介词,明显与其后面的“形迹”组成介宾短语,故可排除A、B两项。

C、D两项相比,“观人”“知人”与“绳人,”明显相对,故选C。

[参考译文]陆九渊,字子静。

他三四岁的时候,就问他的父亲天地的尽头在哪里,父亲笑着没有回答。

(陆九渊)便深入思考这个问题,以至忘记了休息和吃饭。

有一天读古书,读到“宇宙”两个字,书上解释说:“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陆九渊)忽然醒悟说:“宇宙内的事就是自己分内的事,自己分内的事就是宇宙间的事。

”后来,乾道八年(陆九渊)考中进士。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习题: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考点3+实战演练+Word版含答案.doc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习题: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考点3+实战演练+Word版含答案.doc

第二部分专题六考点三题组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崔慰祖字悦宗,清河东武城人也。

父庆绪,永明中为梁州刺史。

慰祖解褐..奉朝请。

……与丹阳丞刘渢素善,遥光据东府反,慰祖在城内。

城未溃一日,渢谓之曰:“卿有老母,宜出。

”命门者出之。

慰祖诣阙.自首,系尚方,病卒.。

慰祖着海岱志,起太公迄西晋人物,为四十卷,半成。

临卒,与从弟纬书云:“常欲更注迁、固二史,采史、汉所漏二百余事,在厨簏,可检写之,以存大意。

海岱志良未周悉,可写数本付护军诸从事..人一通,及友人任昉、徐寅、刘洋、裴揆,令后世知吾微有素业也。

”(选自《南齐书·列传第三十三》)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解褐”指脱去粗布衣服,换上官服,入仕做官。

上古时期所谓“布”,是指麻织品或葛织品,用麻葛织品做成的布衣,也叫“褐”。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左右各一,中间为通道。

又可借指宫廷。

“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卒”是古代称大夫的死,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古代诸侯王死叫“薨”,古代其他人的死亡均称为“死”。

D.“从事”,官名。

汉制,州刺史的辅佐官吏如别驾、主簿、功曹等均称从事史。

汉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都自辟僚属,多称“从事”。

【答案】C【解析】根据积累的文化常识可知:死就是指古代平民的死亡,而非泛指其他所有人的死亡。

[参考译文]崔慰祖,字悦宗,是清河郡东武城人。

父亲崔庆绪,永明年间担任梁州刺史。

崔慰祖脱去布衣做官担任奉朝请。

……(崔慰祖)和丹阳县丞刘渢一向要好,萧遥光占据东府造反时,崔慰祖正在城内。

在城池还没有被攻下的一天,刘渢对崔慰祖说:“你家中有老母亲,应当赶快出城去。

”于是命守门人放他出去,崔慰祖(出城后)就去朝廷自首,被囚禁在尚方,病死。

崔慰祖著有《海岱志》,记载了从太公时起到西晋时止的人物,写到四十卷,完成了一半。

临死时,写信给堂弟崔纬说:“常想再注释司马迁、班固两人的历史著作,已搜集到《史记》《汉书》遗漏未载的二百多件事,放在橱柜竹箱中,你可以整理好写出来,以保存它的大意。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习题: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考点3+专题演练+Word版含答案.doc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习题: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考点3+专题演练+Word版含答案.doc

第一部分专题六考点三考点三文化常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长孙顺德,文德顺圣皇后之族叔也。

顺德仕隋为右勋卫,征辽当行,亡命太原,素为高.祖.亲厚。

时群盗并起,郡县..各募兵为备。

太宗将起兵,令与刘弘基募士于外,声备贼,至数万人,乃结队按屯。

大将军府建,拜统军。

从平霍邑,破临汾,下绛郡,俱有战功。

寻与刘文静击屈突通于潼关,每战摧锋。

及通将奔洛阳,顺德追及于桃林,执通归京师,遂定陕县。

高祖即位,拜左骁卫大将军,封薛国公。

讨建成余党。

太宗践祚,食千二百户,赐宫女,诏宿内省。

俄以受赇为有司劾发,帝曰:“顺德元勋外戚..,爵隆位厚至矣。

若令观古今自鉴,有以益国家者,朕当与共府库,何至以贪冒闻乎?”因赐帛数十愧切之。

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以赂破法,不可赦,奈何又赐之?”帝曰:“使有耻者,得赐甚于戮;如不能,乃禽兽也,杀之何益?”李孝常谋反,坐与交,削藉为民。

岁余,帝阅功臣图,见其像,怜之,遣宇文士及视顺德,顺德方颓然醉,遂召为泽州刺史,复爵邑。

顺德素少检,侈放自如,至是折节为政,以严明称。

先是,长吏多受百姓馈饷,顺德纠挝,一无所容,称为良牧。

前刺史张长贵、赵士达并占境内膏腴之田数十顷,顺德并劾而追夺,分给贫户。

寻又坐事免丧息女感疾甚帝薄之谓房玄龄曰顺德无刚气以儿女牵爱至大病胡足恤未几而卒,太宗遣使吊祭,赠荆州都督,谥曰襄。

贞观十三年,封邳国公。

永徽中,加赠开府仪同三司..。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三十》,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寻又坐事免/丧息女/感疾甚/帝薄之/谓房玄龄曰/顺德无刚气/以儿女牵爱/至大病胡足恤/B.寻又坐事免/丧息女/感疾甚/帝薄之/谓房玄龄曰/顺德无刚气/以儿女牵爱至大病/胡足恤/C.寻又坐事/免丧息/女感疾甚/帝薄之/谓房玄龄曰/顺德无刚气/以儿女牵爱/至大病胡足恤/D.寻又坐事/免丧息/女感疾甚/帝薄之/谓房玄龄曰/顺德无刚气/以儿女牵爱至大病/胡足恤/【答案】B【解析】抓住“坐事免”“息女”“曰”“胡足恤”等几个常用表达,判断句群。

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测试题:文言文练习+4+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三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测试题:文言文练习+4+Word版含答案.doc

一、基础检测1.下面对加点字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假(借助,利用)舟楫者狐假(借助,利用)虎威不假(借助)思索B.冰,水为(做,凝成)之行将为(被)人所并为(为了)之奈何C.非利足也,而致(达到)千里专心致(尽,极)志闲情逸致(兴致,情趣)D.劝(劝勉,鼓励)学劝(用道理打动人)导劝(劝说,阻止)架2.指出说法正确有一项[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爪牙”在文中用的是它的比喻义。

B.白居易《忆江南》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里的“蓝”和“取之于蓝”中的“蓝”相同。

C.《劝学》是《荀子》里的第一篇。

节选的三段着重论述了学习应持的态度。

D.《劝学》的作者荀况,是春秋后期赵国人,他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3.下列句中的“上”与例句中的“上”用法相同的是[ ]例句:上食埃土A.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B.物价上涨C.上下天光,一碧万顷D.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4.从下面的比喻句中找出正面设喻的一项[ ](1)青出于蓝(2)冰寒于水(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4)驽马十驾,功在不舍(5)车柔以为轮(6)金就砺则利(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1)(3)(5)(7)B.(1)(2)(5)(6)C.(2)(4)(7)(8)D.(3)(5)(6)(8)5.指出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 ]A.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C.雁荡具体而微者。

D.今战士还者不足两万耳。

6.下列加点词活用现象相同的是[ ]①车柔使之然也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科己③斗折蛇行,明灭可见④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⑤瑜等率轻锐继其后⑥吾妻之美我者⑦其至又加少也A.①②B.⑤⑦C.④⑥D.②③7.“而”字主要有下列用法,后边句中的“而”属哪种,请把相应的用法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a.连词,表并列关系b.连词,表递进关系c.连词,表转折关系d.连词,表假设关系e.连词,表顺承关系f.连词,表修饰关系g.代词,同“尔”,你,你的(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________ (2)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________(3)顺风而呼,声非如疾也________ (4)蟹八跪而二螯________(5)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________ (6)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专题六+文言文阅读11+Word版含答案.doc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专题六+文言文阅读11+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集训 11 文言文阅读(2)[共57分]一、[2017·南昌高三模拟测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袁淑,陈郡阳夏人,丹阳尹豹少子也。

少有风气,伯湛谓家人曰:“此非凡儿。

”至十余岁,为姑夫王弘所赏。

不为章句之学,而博涉多通,好属文,辞采遒艳,纵横有才辩。

本州命主簿..,著作佐郎,太子舍人,并不就。

刘湛,淑从母兄也,欲其附己,而淑不以为意,由是大相乖失。

出为宣城太守,以母忧..去职。

服阕,为太子中庶子。

元嘉二十六年,其秋,大举北伐,淑侍坐从容曰:“今当鸣銮中岳,席卷赵、魏,检玉岱宗..,今其时也。

臣逢千载之会,愿上《封禅书》一篇。

”太祖笑曰:“盛德之事,我何足以当之。

”淑喜为夸诞,每为时人所嘲。

始兴王浚尝送钱三万饷淑,一宿复遣追取,谓使人谬误,欲以戏淑。

淑与浚书曰:“闻之前志曰‘七年之中,一与一夺,义士犹或非之’。

”迁太子左卫率。

元凶将为弑逆,其夜淑在直,二更许,呼淑及萧斌等流涕谓曰:“主上信谗,将见罪废。

内省无过,不能受枉。

明旦便当行大事,望相与戮力。

”淑及斌并曰:“自古无此,愿加善思。

”劭怒变色,左右皆动。

斌惧,乃曰:“臣昔忝伏事,常思效节,况忧迫如此,辄当竭身奉令。

”淑叱之曰:“卿便谓殿下真有是邪?殿下幼时尝患风,或是疾动耳。

”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劭左右引淑衣曰:“此是何事,而可言罢。

”淑出环省,绕床行,至四更乃寝。

劭将出,已与萧斌同载,呼淑甚急,淑眠终不起。

劭停车奉化门,催之相续。

徐起至车后,劭使登车,又辞不上。

劭因命左右:“与手刃。

”见杀于奉化门外,时年四十六。

劭即位,追.赠.太常。

孝武即位,谥曰忠宪公。

(节选自《宋书·卷七十·列传第三十·袁淑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B.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C.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D.劭愈怒/因问曰事/当克不/淑曰/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但既克之后/为天地之所/不容大祸亦旋至耳/愿急息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主簿,官名。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四(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四(含答案解析)

训练题组一专项练1.以下对于文化知识的讲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 )() A.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

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分别赐“进士及第”“ 进士身世”“ 同进士身世”的称号。

一部分文人是进士身世,如王维,但仍有好多不是,比方李白、杜甫。

B.大理寺,官签字。

掌刑狱案件审理。

北齐为大理寺,历代因之,明清期间与刑部、都察院并称为“三法司”。

狄仁杰就曾在此任职。

C.服除,指守丧期满。

古制规定父亲母亲、祖父亲母亲甚至兄弟姊妹去世,均要守丧,是为丁忧,时间视亲疏而定;丁忧期间不可认为官,已为官者则需停职责制。

D.擢,提高官职,其余如“除”“ 拔”“拜”也指官职的提高,“改”“ 徙”“ 知”等都能够表示官职的改动,而“出”特指离京外调,“入”则指入京为官。

分析:“拜”“ 除”不用来表示官职升迁,不过指委任官职。

答案: D2.以下对于文化知识的讲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A.嗣位、即位:特指皇帝登上皇位,表示此意思的词还有登基、禅位、践阼等等。

B.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两字相配, 60 年循环往复 ),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生肖纪年法等。

如“正统二年”中的“正统”是年号,这里采纳的是年号纪年法。

C.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经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

古代科举考试依据等级序次先后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D.“谥号”“庙号”,唐朝从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唐朝此后,因为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分析: A 项,禅位:君王将帝位禅让给圣人或让位。

不是皇帝登临皇位。

答案: A3.以下对于文化知识的讲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 )() A.“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是公认的儒学经典,也是中华文化的宝典。

B.“令”是“美好”的意思,可用于尊称对方家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专题六考点四考点四分析综合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苏易简,字太简,梓州铜山人。

易简少聪悟好学,风度奇秀,才思敏赡。

太平兴国五年,年逾弱冠..,举进士。

太宗方留心儒术,贡士皆临轩覆试。

易简所试三千余言立就,奏上,览之称赏,擢冠甲科。

解褐将作监丞。

雍熙二年,与贾黄中同知贡举。

易简幼时随父河南,贾黄中来使,尝教之属辞;及是,悉为同列。

淳化元年,丁外艰...。

易简续唐李肇《翰林志》二卷以献,帝赐诗以嘉之。

他日,易简直禁中,以水试欹器。

上密闻之,因晚朝,命取试之。

易简奏曰:“臣闻日中则昃,月满则亏,器盈则覆,物盛则衰。

愿陛下持盈守成,慎终如始,以固丕基,则天下幸甚。

”会郊祀,充礼仪使。

先是,扈蒙建议以宣祖升配。

易简引唐故事,请以宣祖、太祖同配。

从之。

知审官院,言初任京朝官,未尝历州县,不得拟知州、通判。

诏可。

改知审刑院,俄掌吏部选,迁给事中、参知政事。

至道二年,卒,年三十九,赠礼部尚书。

易简外虽坦率,中有城府。

由知制诰入为学士,年未满三十。

属文初不达体要,及掌诰命,颇自刻励。

在翰林八年,太宗遵旧制,且欲稔其名望而后正台辅。

易简以亲老急于进用,因亟言时政阙失,遂参大政。

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任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赀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

光逢遂造谤书,斥言朝廷事,且讥易简。

易简得其书以闻,逮捕光逢,狱具,坐弃市..。

易简以杀光逢非其意,居常怏怏。

母薛氏以杀其执切责之,易简泣曰:“不谓及此,易简罪也。

”及易简参知政事,召薛氏入禁中,问曰:“何以教子成此令器?”对曰:“幼则束以礼让,长则教以诗书。

”上顾左右曰:“真孟母也。

”(节选自《宋史·苏易简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任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赀/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B.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任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赀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C.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任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赀/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D.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任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赀/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答案】C【解析】原文是: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任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

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赀,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源于周朝的“冠礼”是中国古代的成年礼。

古代无论男女到了二十岁都要行“加冠之礼”,以示成人,但因尚未至壮年,故称“弱冠”。

B.“丁外艰”古代丧制名,指子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祖父丧。

C.削籍,指削除官籍中的名氏,籍,指做官名册。

革职,只是革去现有职务,有重新起用的可能;削籍,则意味着除名,意味着永不录用了。

D.弃市是一种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犯人暴尸街头的刑法。

古代死刑种类众多,如车裂、腰斩、枭首等,弃市为死刑的一种,商周时期就有。

【答案】A【解析】“古代无论男女到了二十岁都要行‘加冠之礼’”有误,只有男子到了二十岁才行“加冠之礼”。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易简聪明好学,二十岁就考取进士,才思敏捷,临殿复试时,很快完成了三千字的答卷,后来,他和曾经教他作文的贾黄中一同主持贡举考试。

B.苏易简的才能得到皇帝的赏识,他续写《翰林志》,皇上赐诗嘉奖;皇上认可他关于郊祀和京中朝官任用的建议,让他掌管吏部选官,升为参知政事。

C.皇上听说苏易简好奇心强,喜欢“欹器”这件事后,劝诫他要“慎终如始”,不要玩物丧志。

苏易简在翰林任职多年,太宗准备等他名望大了再委以重任。

D.挚友何光逢因贿赂丢官,客居京城时替人代考,被苏易简清除出来,于是怀恨在心,捏造谤书,因苏易简的举报被定罪诛杀,苏易简因此受到母亲的指责。

【答案】C【解析】理解有误。

原文是说苏易简借实验欹器这件事情劝诫皇上,告诫皇上要“持盈守成,慎终如始,以固丕基”,而非皇上劝诫苏易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易简以亲老急于进用,因亟言时政阙失,遂参大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易简得其书以闻,逮捕光逢,狱具,坐弃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苏易简因为双亲年老急于被选拔任用,因为及时谈论时政得失,于是参与大政。

(2)苏易简获得他的谤书告诉皇上,逮捕何光逢,官司审结,定罪诛杀。

【解析】(1)以:因为。

进用:选拔任用。

亟:及时。

阙失:得失。

(2)狱:官司。

具:审结。

坐:定罪、获罪。

弃市:是在人群集聚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

[参考译文]苏易简,字太简,梓州铜山人。

苏易简年幼时聪明好学,风度奇秀,才思敏捷。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年满二十,考中进士。

太宗正留心儒术,贡士都临殿复试。

苏易简所作答卷三千多字很快写成,进奏皇上,(太宗)看后称好,提拔为甲科之首。

他脱去布衣担任监丞。

雍熙二年(985年),与贾黄中一同主持贡举。

苏易简年幼时随父亲到河南,贾黄中任使者来河南,曾经教他作文;到此时,成为同列官吏。

淳化元年(990年),(苏易简)遭父丧。

苏易简续撰唐朝李肇的《翰林志》二卷献给皇上,皇上赐诗嘉奖他。

有一天,苏易简在宫中值班,用水来试验欹器(古代一种计时工具)。

皇上暗地听说这件事,趁晚朝的时候,命令(苏易简)取来试玩。

苏易简上奏说:“我听说太阳到了正午就要偏西,月亮盈满就要亏缺,器物装满了就会倾覆,事物繁盛后就将衰败。

希望陛下保持已成就的盛业,谨慎收尾,如同开始时一样,来加固宏大的基业,那么天下就非常幸运了。

”恰逢郊祀典礼,苏易简担任礼仪使。

这之前,扈蒙建议把宣祖升到配祀。

苏易简援引唐朝旧例,请以宣祖、太祖一同享祀。

皇上听从了他的意见。

主持审官院,建议初任京中朝官,从未历任州县职的,不得任为知州、通判。

(皇上)下达诏书同意。

(苏易简)改为主持审刑院,不久掌管吏部选官,升为给事中、参知政事。

至道二年(996年)去世,终年三十九岁,追赠礼部尚书。

苏易简表面虽然坦诚直率,心中却有城府。

由知制诰入翰林为学士,年纪不满三十岁。

写文章开始不达要点,到掌管诰命,非常刻苦磨炼。

在翰林任职八年,太宗遵照旧有制度,想等他名望成熟后任宰相。

苏易简因为双亲年老急于被选拔任用,因为及时谈论时政得失,于是参与大政。

蜀人何光逢,是苏易简的挚友,曾经担任过县令,因贿赂被削除官籍,客居京城。

正遇上苏易简主管贡部,何光逢替人代试以收取费用,苏易简在考试的人群中把他清除出来。

何光逢于是捏造谤书,指斥朝廷政事,并且讥刺苏易简。

苏易简获得他的谤书告诉皇上,逮捕何光逢,官司审结,定罪诛杀。

苏易简因杀何光逢不是本意,平时常常怏怏不乐。

其母薛氏以杀死挚友严厉责备他,苏易简哭着说:“本认为不会致死,是我的罪过啊。

”苏易简任参知政事后,(皇上)召薛氏进入宫中,问(薛氏)说:“(你)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成为这样有用的人才?”(薛氏)回答说:“年幼时则用礼仪谦让约束他,年长后则用《诗》《书》教育他。

”皇上看着身边大臣说:“真是孟母啊。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余阙,字廷心,世家河西武威。

少丧父,授徒以养母,与吴澄弟子张恒游,文学日进。

元统..元年,赐进士及第,授同知泗州事,为政严明,宿吏皆惮之。

俄召入,应奉翰林文字。

以不阿权贵,弃官归。

寻以修辽、金、宋三史召,复入翰林,为修撰。

出为湖广行省左右司郎中。

会莫徭蛮反,右丞沙班当帅师,坚不往,无敢让之者。

阙曰:“右丞当往,受天子命为重臣,不思执弓矢讨贼,乃欲自逸邪!”沙班曰:“郎中语固是,如刍饷不足何?”阙曰:“右丞第往,此不难致也。

”阙下令趣之,三日皆集,沙班行。

至正..十二年,改宣慰司为都元帅府,治淮西,起阙副使、佥都元帅府事,分兵守安庆。

于时南北音问隔绝,兵食俱乏,抵官十日而寇至,拒却之。

乃集有司..与诸将议屯田战守计,环境筑堡寨,选精甲外捍,而耕稼于中。

明年,春夏大饥,人相食,乃捐俸为粥以食之,得活者甚众。

民失业者数万,咸安集之。

十五年夏,大雨,江涨,屯田禾半没,城下水涌,有物吼声如雷,阙祠以少牢..,水辄缩。

秋稼登,得粮三万斛。

俄升都元帅,守安庆。

十月,贼薄城下。

戊申..,贼并军攻东西二门,西门势尤急,阙身当之,徒步提戈为士卒先。

士卒号哭止之,挥戈愈力,斩首无算,而阙亦被十余创。

日中城陷,城中火起,阙知不可为,引刀自刭,堕清水塘中。

阙妻耶卜氏及子德生、女福童皆赴井死。

城中民相率登城楼,自捐其梯曰:“宁俱死此,誓不从贼。

”焚死者以千计。

阙号令严信,与下同甘苦,然稍有违令,即斩以徇。

当出战,矢石乱下如雨,士以盾蔽阙,阙却之曰:“汝辈亦有命,何蔽我为!”。

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

卒时年五十六。

(节选自《元史·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B.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C.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D.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答案】A【解析】原文是“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例如贞观、靖康、元统、至正、康熙等。

B.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后来泛指官吏。

C.古代祭祀、宴会时,牛、羊、豕(猪)三牲具备为太牢,只有羊、豕(猪)则为少牢。

D.古代人们用天干地支来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如文中的戊申就指至正十五年十月。

【答案】D【解析】“戊申就指至正十五年十月”错误,原文是“十月,贼薄城下。

戊申,贼并军攻东西二门”,根据上下文推断,这里的“戊申”应是用来纪日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阙正直敢言。

莫徭蛮反叛之时,右丞沙班以粮草不足为借口,不愿征讨叛军,官员们都让着他,只有余阙敢站出来,直言右丞应当出征。

B.余阙体恤民情。

百姓遭遇饥荒,甚至人吃人的时候,余阙捐出俸禄赈济灾民;洪水淹没了屯田,他祭祀祈求洪水退去,当年秋天取得丰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