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06章 幼儿技能学习与教育0
第一节 技能与技能学习
(三) 技能学习及其特点 1. 技能学习的含义(识记) 通过练习去逐步掌握特定动作,活动模式的 过程。 2.技能学习的特点(识记) ①技能学习是一个“内化—外化” 双向构建的 过程。 ②合乎法则的练习将极大促进技能的掌握。
10
第二节 幼儿动作技能的发展与学习
(一) 动作技能学习的理论 1. 运动、操作与动作 2. 动作技能学习的理论 (1) 亚当斯的闭合回路理论 (2) 施米特的图示理论 (二)幼儿动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1. 动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1)动作的定向 (2)动作的模仿 (3)动作的整合 (4)动作的熟练 2.幼儿动作技能的形成 (1)双手操作技能的发展 (2)躯体运动的发展 3.影响动作技能形成的因素 (1)知识经验
幼儿教育心理学
明州学院
第六章 幼儿技能学习与教育
第一节 技能与技能学习 第二节 幼儿动作技能的发展与学习 第三节 幼儿智力技能的学习
考核要求
(一)技能与技能学习 • 1.技能的含义(识记) • 2.技能与知识的关系(理解) • 3.动作技能的含义(识记) • 4.动作技能的分类(了解) • 5.智力技能的含义(识记) • 6.智力技能的分类(了解) • 7.智力技能与动作技能的关系(识记) • 8.技能学习含义(识记) • 9.技能学习的特点(识记) (二)幼儿动作技能的发展与学习 • 1.运动、操作与动作的区别(理解) • 2. 亚当斯的闭合回路理论(理解) • 3.施米特的图示理论(理解) • 4. 闭合回路理论与图示理论的比较(理解) • 5.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识记) • 6.幼儿动作技能的形成(理解) • 7.影响幼儿动作技能学习的主要因素(识记) • 8.运动教育的含义(识记) • 9.运动教育与传统动作技能教学的比较(理解) • 10.莱本的运动分析理论(了解) • 11.动作技能的训练(应用) • 12.蒙台梭利动作教育的目的(理解) • 13.蒙台梭利动作教育的方法(应用) (三)幼儿智力技能的学习 • 1.智力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 1.加里培林的智力技能形成阶段论(理解) • 2.冯忠良的智力技能形成阶段论(理解) • 3.智力技能的培养途径(应用) • 4.皮亚杰的智慧发展阶段论(理解) • 5.运算的含义(识记) • 6.内化的含义(识记) • 7.表征的含义(识记) • 8.表征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主要作用(理解) • 9.幼儿表征能力的发展(理解) • 10.幼儿表征的发展过程与幼儿智力技能形成过 程的关系(理解) • 11.模仿和游戏在幼儿智力技能形成中的作用 (理解)
第六章动作技能的学习
动作技能习得与保持
• • • • • • • • • • • • • • • • 动作技能学习的理论 一、习惯论(强调行为) 二、认知观 1、闭环理论(亚当斯,反馈) 2、开环理论(施密特,图式) 3、生态观 动作技能形成阶段 菲茨和波斯纳三阶段模型 1、认知阶段 2、联系形成阶段 3、自动化阶段 冯忠良的四阶段模型 1、操作的定向 2、操作的模仿 3、操作的整合 4、操作的熟练
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
• • • • • • • 一、有效的指导与示范 1、指导与发现的比较 2、指导内容的影响 3、指导的方法 4、示范在动作技能学习的初期阶段,示范动作必须慢速进行 二、练习 三、反馈
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
• • • • • • • • • 练习: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 两种指标分析所需掌握技能进程: 1、完成某项活动所需的时间 2、完成这项动作时所出现的错误的数量 反馈:运动之中或运动之后接到的运动产生的信息,叫做运动产生的反馈 反馈在动作技能学习中作用: 1、反馈的信息功能 2、反馈与学生觉错能力的形成 3、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动作技能
• • • • • • • • • • • • • • • 动作技能:也叫操作技能或运动技能,是一种习得的能力,表现为迅速、精确、流畅和娴熟的身体 活动方式。 动作技能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能力 动作技能分类: 根据动作是否连贯:连续性动作、非连续性动作 根据动作技能所参与的肌肉群性质分:精细动作技能、粗大动作技能 根据动作技能对环境条件依赖程度分:开放性动作技能、闭锁性动作技能 根据完成动作技能是否使用工具分:工具性动作技能、非工具性动作技能 熟练操作:达到较快速度、较高精确性、连贯的操作或动作称为熟练操作 技能获得的标志:熟练操作 操作熟练的特征: 1、立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知识要点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重点章节)1、知识学习的类型2、记忆系统及特点3、遗忘进程特点4、遗忘原因及理论解释5、记忆规律的运用第一节知识学习概述一、知识的含义及实质知识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二、知识的类型(一)根据反应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所谓感性知识是对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可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
感知是人脑对当前所从事的活动的对象的反映。
表象是人脑对从前感知过但当时不在眼前的活动的反映。
所谓理性知识,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
概念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属性及其各属性之间的本质联系。
命题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规则、原理、原则,它表示的是概念之间的关系,反映的是不同对象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
(二)根据反映活动的内容的不同,知识分为具体知识和抽象知识。
具体知识是对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实或事实的反映,是对我们看到或听到的事情的心理再现。
具有情境性和时空依赖性。
抽象知识是对于已知事实的概括性的反映,表现为概念、原理、公式、法则等。
(三)根据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1.两者含义: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2.两者区别:首先,陈述性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目前学校教学传授的主要是这类知识。
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其次,从心理表征看,陈述性知识主要以概念、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表征,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表征。
3.两者联系:陈述性知识的获得常常是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基础,程序性知识获得后也为获取新的陈述性知识提供了可靠保证。
4.程序性知识的亚类: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包括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两个亚类。
第六章 动作技能的学习
3、合理地组织好练习
影响练习效率的因素很多,要使学习者顺利获得动作技能,必须组织 好练习。 (1)要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 (2)要合理分配练习时间。 根据时间分配上的不同,可以把练习分为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 集中练习是指长时间不间断地进行练习,直到掌握某种动作技能为止, 中间不安排休息时间。 分散练习是指把练习分为若干阶段,在各阶段之间插入适当的休息时 间。 许多实验表明,分散学习优于集中学习。 (3)要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
学会了网球之后,再学羽毛球已经形成的动作技能会妨碍新技能的掌握。
从迁移发生的方向来划分,有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例如:数学学得好会使得你学物理也能较轻松。
学习了中文会导致学英文语法上出现“中国式英语”。
从动作的特点及其关系来划分,可以把动作技能的迁移划分为双侧性 迁移、语言—动作迁移、动作—动作迁移。
练习方法不当;
形成消极思维定势; 产生心理上和生理上的疲劳;
动机强度减弱、兴趣降低甚至产生厌倦等消极情绪;
意志品质不够顽强等。
(3)练习成绩的起伏现象 在练习成绩随着练习而提高的总的发展趋势下,练习成绩也会出现时 而上升、时而下降、进步时快时慢的起伏现象。 原因主要有:客观环境的变化;学习者主观状态的变化。 (4)练习成绩相对稳定的现象 在动作技能发展的最后阶段,出现练习成绩相对稳定不再继续提高的现 象,通常称为动作技能发展的极限。 (5)练习曲线的个别差异 学习者的知识经验、人格特征、练习态度、练习方法等存在差异,因 此练习的进程也各不相同。
二、动作技能的种类
(一)粗大动作技能和精细动作技能(根据动作的精确性划分)
粗大动作技能是指在较大空间范围内进行并要求做大幅度动作的技能。 特点:需要整个躯体和大块肌肉群的运动才能完成活动;对于动作的精确性 要求较低,但动作的流畅、协调是必须的。 精细动作技能是指在狭小空间范围内进行并要求动作协调、精致、幅度小地展开 的技能。 特点:仅仅靠身体或四肢小肌肉群的运动来完成活动;对动作的精确性要求较 高。
中学教师资格证_教育心理学___第六章__知识的学习选择题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一、单项选择题1.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 )。
A.感受与体验 B.前人经验 C.记忆的内容 D.信息及其组织2.知识的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
A.客观描述 B.关键特征 C.主观表征 D.内在规律3.由于反映活动的()不同,知识可以分为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
A.形式 B.深度 C.复杂程度 D.数量4.由于反映活动的()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A.形式 B.深度 C.复杂程度 D.数量5.()是人脑对当前所从事的活动的对象的反映。
A.概念 B.命题 C.表象 D.感知6.()是人脑对从前感知过但当时不在眼前的活动的反映。
A.概念 B.命题 C.表象 D.感知7.()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属性及其各属性之间的本质联系。
A.概念 B.命题 C.表象 D.感知8.()反映的是不同对象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
A.概念 B.命题 C.表象 D.感知9.()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感性知识 D.理性知识10.()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感性知识 D.理性知识11.()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感性知识 D.理性知识12.()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感性知识 D.理性知识13.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包括()和()两个亚类。
A.动作技能;动作技能 B.心智技能;认知策略C.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D.心智技能;操作技能14.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是()。
A.动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认知策略 D操作技能15.()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内调控的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和自己的加工活动。
6.第六章 技能的形成
第三节 操作技能的形成与训练
背!!!
一、操作技能的主要类型
按照不同的维度,操作技能可以分为不同类型
1.按肌肉运动强度和动作的精细程度的不同,分为细微型操作
技能、粗放型操作技能
2.按操作的连续性的不同,分为连续性操作技能、断续性操作 技能
3.按动作环境的依赖程度不同,分为闭合性操作技能、开放性
操作技能
第一节 质和特点,可以分为操作性技能和心智技能两类 (一)操作技能 操作技能又叫运动技能、动作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呵护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具 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就动作对象而言,操作技能的活动对象是物质性客体或肌肉,具有 客观性。其次,就动作进行而言,操作动作的执行是通过外部显现的肌体运动实现的,即外 显性。第三,就动作结构而言,操作活动的每个动作必须切实执行,不能合并、省略,在结 构上具有展开性。 (二)心智技能 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具有 三个特点:第一,动作对象的观念性;第二,动作执行的内潜性;第三,动作结构的简缩性。
第一节 技能及其作用
背!!!
(三)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联系与区别 区别:(1)活动对象不同。操作对象属于实际操作活动范畴,其对象是物质 的、具体的,表现为外显的骨骼和机肌肉的操作。心智技能的对象是头脑中的印象, 具有主观性和抽象性,是从外部难以察觉的头脑中的思维过程,属于观念范畴。 (2)活动的结构不同。操作技能是系列动作的连锁,因为其动作结构必须从 实际出发,符合实际,不能省略。而心智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语言实现的,可以高度 省略、高度简缩,甚至觉察不到它的进行。 (3)活动的要求不同。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形成的结果都是从不会做到知道 如何做,再达到熟能生巧。但操作技能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套“刺激---反应”的联 结,而心智技能则要求学习者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即获得产生式系统。
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1、知识的概念与分类2、概念的学习3、规则的学习4、概念与规则学习的教育含义第一节知识的概念与分类一、知识的概念(一)知识的含义知识是指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二)知识的分类心理学家安德森在1976年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其中,程序性知识还包括一种策略性知识。
梅耶(1987)认为知识可以分为三类: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二、陈述性知识的含义陈述性知识主要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是个人可以有意识地回忆出来的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
例如历史事实、数学原理、观点信念都属于陈述性知识。
三、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心理学家普遍认为,陈述性知识主要以命题和命题网络、表象系统和图式形式来表征的。
(一)命题和命题网络命题是从逻辑学和语言学中借用来的一个概念,本意是指表达判断的语言形式,由系词把主词和宾语联系而成。
在心理学中,命题是知识的最小单元,由两个成分构成:论题和关系。
如果两个命题中具有共同成分,通过这种共同成分,可以把若干命题彼此联系起来,组成命题网络。
命题网络是一种具有层次性的结构。
奎廉和科林斯提出了一个语义知识表征的层次网络模型,认为语义知识是以层次结构贮存的。
(二)表象和表象系统许多心理学家认为,除了命题和命题网络,我们的长时记忆中还存在大量以表象表征的形象性的陈述性知识。
表象是指头脑中呈现的某些事物的具体形象。
Paivio(1975)提出了双重编码说,认为人的长时记忆系统可划分为表象系统和言语系统。
表象系统利用表象编码来贮存关于具体的客体和事物的信息。
1975年,Paivio 通过一个精巧的实验证明了长时记忆中确实存在视觉编码,即表象和表象系统也是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形式。
(三)图式在现代认知心理学中,图式是指关于一类事物的有组织的大的知识单元或称为信息组块。
现代图式理论的代表人物鲁墨哈特(1977)提出了图式的四个特点:图式含有变量;图式可以相互嵌套;图式可以在各种抽象水平上表征知识;图式所表征的是知识而不是定义四、陈述性知识的分类根据概括程度和复杂程度,陈述性知识分为:☞符号,也就是各种事物的名称和标记;☞具体事实,是指非概括性命题及其网络组织;☞概念和抽象事实,是指概括性命题;☞有联系的论述组成的事实集合等类型前两类可成为简单陈述性知识,后两类成为复杂陈述性知识。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第六章知识的学习+实战演练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六章知识的学习重点提示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心理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1)知识及知识学习的类型.(2)知识直观和知识的概括。
(3)记忆系统及其特点。
(4)遗忘的理论解释.(5)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考纲链接1.知识的含义。
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2.知识的类型。
(1)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
感性知识:主体对事物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
理性知识:主体对事物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反映。
(2)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3)具体知识与抽象知识(反映活动的内容不同)。
具体知识:是对于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实或事件的反映,是对我们看到或听到的事情的心理再现。
抽象知识:是对已知事实的概括性的反映,表现为概念原理、公式、原则等。
3.知识学习的类型:(1)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根据知识的重复程度);(2)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4.知识学习的过程。
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知识提取三个阶段。
5.知识学习的作用: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
(1)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2)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3)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6.知识的获得是知识学习的第一个阶段。
知识获得的两个环节是:知识直观和知识概括。
7.知识直观.(1)类型:①实物直观;②模像直观;③言语直观。
(2)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①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②加强词与形象配合;③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⑧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第六章《教育心理学》动作技能的学习
四、动作技能的保持与迁移
动作技能不易遗忘的原因
– 在形成与使用过程中有了大量的过度学习; – 保持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小脑等低级中枢,其可能
有更大的保持动作痕迹的能量; – 许多连续的与不连续的动作技能比较简单。
• 动作技能的迁移
指已掌握的技能对掌握新的技能起促进或妨碍作用。 正迁移:
对于那些只能在一个特定时期进行练习、而此后又不马上 操作的一些技能学习来说,过度学习更为有效。
(3)要合理分配练习时间 : –集中练习—指长时间不间断地进行练习,直到掌握某 种动作技能为止。 –分散练习—把练习分成若干阶段,在各阶段之间插入 适当的休息时间。 –分散学习优于集中学习
(4)要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 : –整体练习—把要学习的动作技能作为一个整体重复加 以训练的形式。 –部分练习--把一套完整的动作技能分解成同时或按先 后次序出现的若干部分,每次进行其中一部分的训练 ,最后获得完整的动作技能。 –模拟练习、心理练习与实际练习
双侧性迁移 :由身体一侧学会的技能迁移到身体的另一侧。 语言-动作迁移:在动作练习前的语言训练对掌握动作技能有积极影
响。
动作-动作迁移:已学会的一种动作帮助和促进对另一种动作的学习。
正迁移发生的情况: 不同技能之间存在着共同的成分;不同技能之间包含着共同的原理。
– 负迁移 已经掌握的技能对学习新技能的消极影响。如,一个会
的提高上。 –练习成绩随练习进程而逐步提高的趋势具体表现为三
种形式—
• 练习进步的速度先快后慢; • 练习进步的速度先慢后快;练习进程中存在高原期现象: –练习成绩的进步并非直线式地上升,练习到一定时期会 出现练习成绩暂时停顿的现象。 –在练习中期出现,在练习曲线上表现为一段接近水平的 线段。 –与生理的极限和工作效率的绝对顶点是不同的。而且并 非所有的技能学习中都必然存在高原现象。 –旧的技能结构的限制,可能是引起高原现象的一个最重 要的原因。
第六章 技能的学习
第三节 心智技能
• 一、心智技能的分类
• 根据使用的范围不同,又可以将它分为专门心智技能和一 般心智技能。 • 专门心智技能是为某种专门的认知活动所必须的 ,也是 在相应的专门智力活动中形成发展和体现出来的,如默读、 心算以及打腹稿等技能便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必须掌握的 最基本的专门心智技能。 • 一般心智技能是指可以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的心智技能, 它是在多种专门心智技能的基础上经过概括而形成发展起 来的,如观察技能、分析技能、综合技能和比较技能等。
• 二、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
视频播放
• (一)加里培林的五阶段模式
• (二)冯忠良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 (一)加里培林的五阶段模式 • 1、活动定向阶段 • 动作的定向阶段就是了解、熟悉活动,使他们知道做 什么和怎么做,从而在头脑中建立起活动的定向映像。 • 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 这个阶段实质上是借助实物或模象为支柱进行的心智 活动的阶段。 • 3、有声的言语活动阶段 • 特点是活动离开了它的物质或物质化的客体,以出声 的外部言语形式来完成实在的活动。 • 4、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 这一阶段与前一阶段的不同之处在于活动的完成是以 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形式来进行的。 • 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 内部言语阶段是活动达到智力水平的最后阶段,也就 是名副其实的智力活动的形成阶段。
• 3、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关系 • 联系: • 心智技能是动作技能的调节者和必要的组成部分,动作 技能是心智技能形成的最初依据和外部体现的标志。两 者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 • 在学习活动中,不仅需要心智技能参与,也需要动作技 能参与,常常是这两种技能的有机统一,即手脑并用。 因此,在确定某种技能到底是属于心智技能还是动作技 能时,关键取决于其活动的主导成分。 • 区别: • 动作技能具有物质性、外显性和扩展性等特点,而心智 技能具有观念性、内隐性和简缩性等特点。换言之,前 者主要表现为外显的肌肉骨骼的操作活动,后者主要为 内隐的思维操作活动。
学校体育学——第六章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教学
(5)应尽可能缩短课与课之间的间隔。
(6)要及时预防与纠正动作技术中的严重错 误。
2.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改进与提高动作阶 段的特点是: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过程处于 分化阶段,兴奋相对集中,内抑制逐步发展 巩固,能较准确地分析与完成动作,多余动 作逐步消除,动作的紧张性降低。
学校体育学的课程目标是:阐明学校体育的 原理与方法,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的基本规 律,使学生掌握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理 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基本具备运 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学校体育工作 的能力。
学校体育学课程的具体任务:
使学生从理论上正确认识学校体育在教育、体育 中的地位和作用。
1988年11月国家教委颁布、执行的《全国普通高等 学校体育本科专业目录》中,明确规定把体育理论 课程分为体育概论和学校体育学等课程,并将学校 体育学列为教育类专业的体育教育专业主要课程之 一。
1991年6月,在国家教委正式颁布施行的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 中,学校体育学被列为10门理论学科必修课 程之一。
1 粗略掌握动作阶段。粗略掌握动作阶段的 特点是:大脑皮层兴奋扩散,内抑制不够, 动作往往比较吃力、紧张、不协调,井伴有 多余动作等。根据这些特点,该阶段教学的 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理解动作学习任务,建 立动作表象和一般概念.形成动作的基本结 构,防止与纠正主要错误与多余动作。
在教法运用上有以下特点:
60年代初借鉴苏联的《体育理论》,编写出 版了我国自己的《体育理论》教材。
1983年与1990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先后以参考 书和专著的形式出版了两个版本的《学校体 育学》,被部分体育专业院、系作为规定或 选用教材。
第六章-技能学习
四、与技能有关的概念
技能与能力
首先,一定的能力水平是技能形成的前提条件。 其次,技能的形成有助于能力的发展。
四、与技能有关的概念
技能和个性
一方面,个性影响着技能学习的方向、速度和水平。
首先,需要动机等个性特征不仅制约机能的选择,而且 也维持着学生学习某种技能的活动,并为进行这种活动 提供了内部动力。
二、技能的种类
运动技能和心智技能的联系
• 运动技能经常是智力技能形成的最初依据,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
是在外部运动技能的基础上,逐步脱离外部动作而借助于内部语 言实现的。比如,写作这种智力技能就是在书写等运动技能的基 础上发展起来的。
• 智力技能往往又是外部运动技能的支配者和调节者,复杂的运动
技能往往包含认知成分,需要学习者智力活动的参与,手脑并用 才能完成。
• 采用适当的教学法(全习法、分段练习)。教学着重整个动
作技能而不是片段;并且着重建设性与积极的回馈。
• 补救教学方式:间接协助、直接帮助、降低速度、减轻负担
。 3、整理或自主阶段:
• 「自动化」阶段,如开车动作。动作修正不易。
三、运动技能的学习
• 高效率学习运动技能的条件
1、建立明确的练习目的和要求 2、正确选用部分练习法和整体练习法 3、合理安排练习时间 4、让练习者及时了解练习结果
二、技能的种类
运动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区别
② 活动的结构不同 运动技能是系列动作的连锁,所以其动作结构必须从实际出发 ,符合实际,不能省略。智力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语言实现的, 因而可以高度省略、高度简缩,甚至难以觉察到其活动的全部 过程。
③活动的要求不同
运动技能要求学习者必须掌握一套刺激——反应的联接,而智 力技能则要求学习者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
执业药师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记忆 第六章口诀
执业药师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记忆第六章口诀第六章口诀在执业药师的复习备考中,口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辅助记忆手段。
口诀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中药的综合知识与技能,从而提高复习效率和备考成绩。
本文将通过深度和广度的探讨,为大家详细介绍执业药师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的第六章口诀,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一重要内容。
1. 肺经十四穴肺俞商丘厥阴经,中府云门无窍收;尺泽列缺孔最下,经脉支脉总头周。
口诀解析:这段口诀用来帮助记忆肺经的十四个穴位。
通过口诀的形式,我们可以轻松地记住这些重要穴位的名称和位置,便于在实际操作中准确找到穴位。
在复习备考中,口诀的运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肺经穴位的知识,提高应试能力。
2. 肝经穴位太冲太冲次封蠡沈,复期蠡池期下封;中封大维膝阳裏,期中曲泪至保泉。
口诀解析:这段口诀用来帮助记忆肝经的重要穴位。
通过口诀的形式,我们可以轻松地记住这些穴位的名称和位置,为实际操作提供便利。
在复习备考中,合理利用口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和理解肝经的相关知识,提高复习效率。
3. 脾经十四穴隐白外踝内中隐,大都水泉商阴府;里三滑谷曲泪表,中关关沉阙膝关通。
口诀解析:这段口诀用来帮助记忆脾经的穴位。
通过口诀的形式,我们可以轻松地记住这些重要的穴位名称和位置,便于在实际操作中准确定位。
在复习备考中,口诀的运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脾经穴位的知识,提高应试能力。
4. 肾经十七穴涌泉然谷大钟阴,溪坎游穴俞兪溜;商箕膀胱上下经,跗阴昆仑太溜承。
口诀解析:这段口诀用来帮助记忆肾经的十七个穴位。
口诀的形式使我们能够轻松地记忆这些重要穴位的名称和位置,方便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准确找到穴位。
在复习备考中,口诀的运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肾经穴位的知识,提高复习效率。
总结回顾:通过本文的深度和广度探讨,我们详细介绍了执业药师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的第六章口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口诀作为一种重要的记忆辅助手段,在执业药师的复习备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学教育心理学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形成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形成一、简答题1、简述操作技能熟练的标志。
答:A学习者意识调控减弱B能利用细微线索动觉反馈作用加强C形成运动程序的记忆图式D动作自动化E在不利条件下能维持正常操作水平2、简述心智技能形成的标志。
答:A智力技能的对象脱离了支持物B智力技能的进程压缩C智力技能应用的高效率3、简述心智技能培养的要求。
答: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加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训练4、简述运用遗忘规律保持知识的方法。
答:A深度加工材料B过度学习C合理复习D有效运用记忆术5、什么是上位学习?请举例说明。
答: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就是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
在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的几个观念的基础上,要学习一个包容程度更高的命题是,便会产生上位学习或总括学习。
例如,儿童在熟悉了鸟、鱼、野兽、昆虫等下位概念之后,再学习“动物”这一上位概念。
6、什么是并列结合学习?请举例说明。
答:并列结合学习是指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它们在有意义学习中可能产生联合意义,这时产生的知识学习被称为并列结合学习。
例如,凭借关于水流的知识来理解电流就是并列结合学习。
7、什么是下位学习?请举例说明。
答: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例如,学生学习了杠杆的概念,知道了力臂原理,而后学习定滑轮的知识,把定滑轮同化到杠杆概念之下,这个过程就是下位学习。
8、简述实际教学中教材直观的类型。
答:在实际教学中,就直观对象而言,可以把直观分为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三种。
9、简述技能的特点。
答:第一,技能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
第二,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于认知经验的知识。
第三,技能中各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
A.感性知识、理性知识B.具体知识、抽象知识C.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D.方式方法知识、普通原理知识2.程序性知识的运用是指()。
A.解决“是什么”的问题B.解决“怎么办”的问题C.解决“怎么样”的问题D.以上都正确3.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
A.0.25~2秒B.0.2~25秒C.2秒到1分钟D.5秒到2分钟4.短时记忆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其平均数量为()个组块。
A.6±2B.6±1C.7±1D.7±25.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序,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
A.公式学习B.命题学习C.原理学习D.推理学习6.以下选项中哪一个属于程序性知识?()A.关于企鹅的定义B.某个明星的个人资料C.名人的自传D.产品的使用说明书7.知识的同化反映的是新旧知识的()。
A.改造性B.累积性C.矛盾性D.对立性8.小章原来认为“教学心理”就是研究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后来要让他认识到“认知策略”的学习也是教学心理研究的内容之一,这是()。
A.并列结合学习B.类属学习C.下位学习D.上位学习9.研究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表现为()。
A.时快时慢B.不快不慢C.先慢后快D.先快后慢10.在学过正方体、长方体等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属于()。
A.并列结合学习B.类属学习C.下位学习D.上位学习11.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念”。
这是运用了()。
A.正例与反例配合法B.变式法C.比较法D.直观法12.可以被称为工作记忆,在信息加工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A.长时记忆B.有意记忆C.感觉记忆D.短时记忆13.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的抑制作用叫()。
第六章 技能的学习
第三节 动作技能
一、动作技能的概述 二、动作技能的形成 三、动作技能的培养
一、动作技能的概述
(一)动作技能的概念 (二)动作技能的种类 (三)动作技能的构成
(一)概念
动作技能是在练习基础上,由一系列 实际动作以完善的、合理的程序构成的操作 活动方式。
调解者,复杂的动作技能往往包含认知 成分,需要学习者智力活动的参与,手 脑 并用才能完成。
第二节 智力技能
一、智力技能的形成标志
(一)智力技能的对象脱离了支持物 (二)智力技能的进程压缩 (三)智力技能应用的高效率
二、智力技能学习的过程与条件
(一)辨别学习 (二)概念学习 (三)规则学习
三、智力技能的培养
(2)练习成绩的起伏现象 (3)高原期现象 (4)练习成绩相对稳定的现象 (5)练习曲线的个别差异
(二)促进动作技能形成的教学策略
1、准确地讲解与示范 2、合理地安排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合理地安排练习
• 练习是影响动作技能形成的最重要的因素,只有通 过不同形式的适量练习,学习者才能掌握某种动作 技能。教师对练习的指导应从练习量和练习方式两 方面进行。
(二)技能与知识的关系
• 1.区别: • (1)概念不同 • 知识是主体与环境或思维与主体相互交换而导致的知觉建
构。
• 技能是个体在联系基础上形成的按照某种规则或操作程序 顺利完成某种智慧或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
• (2)判断掌握的标准不同。 • 知识说出来就认为掌握了 • 技能要通过做来判断。 • (3)掌握的快慢速度不同。 • 知识快,技能慢。
如骑车、弹琴和打字等。
(二)动作技能的类型
教育心理学——第6章:知识的学习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考试大纲解读:1、识记知识、知识直观和知识概括的类型、记忆的三个系统。
2、理解知识及知识学习的分类、提高知识直观效果的方法、提高知识概括效果的方法、遗忘规律及遗忘的原因。
3、比较三种知识直观方式的优缺点,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重难点提示:1、知识的类型.2、知识学习的类型。
3、三种知识直观的类型。
4、知识的遗忘及原因。
◆重点内容归纳:1、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2、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由于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
3、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根据知识的不同表述形式,由认知心理学家。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4、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分类。
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
命题学习是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5、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根据新知识与个体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分类。
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下位学习包括两种形式: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
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是在已经形成的某些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学习。
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6、知识学习: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提取三个阶段。
在知识学习的三个阶段中,应解决的主要心理问题分别是知识的同化、保持和应用.7、知识学习的作用: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学生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8、知识直观: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主要有三种直观形式: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
学前教育心理学第六章幼儿技能学习与教育
第五节 幼儿智力技能学习与指导
一、幼儿智力技能学习的特点
〔一〕幼儿智力技能的分化程度低
〔二〕幼儿智力技能处在感觉运动智慧〔前运算〕水 平 表征性思维的出现正是儿童智力技能形成的重 要标志。幼儿期是以表征活动为主要心理活动特征 的时期,表征的开展遵循着从程序性表征向陈述性 表征开展的规律。
智力技能是动作技能的控制与调节者。在完成比较复杂的活动
任务时,既需要动作技能,也需要智力技能,两者缺一不可。
在实践活动中,确定某种技能是智力技能还是动作技能,取决
于其活动的主要成分。
第九页,共30页。
三、技能学习及其特点
技能学习就是通过练习去逐步掌握特定动 作、活动模式的过程。
1、技能学习是一个“内化—外化〞双向建构 的过程。
第二十七页,共30页。
2、感觉教育的理论根底
蒙台梭利认为,幼儿的动作教育可以帮助或启发幼儿的 智能开展。因为体能动作与脑神经、肌肉及感觉器官有非 常密切的关系。 3、感觉教育的特点
与动作教育紧密结合,给儿童自己动手操作感官教具的 时机,让儿童在活动中进行和完成,借助于直观学具的操 作,内化为智力技能,以到达主动地感知这个世界,促进 智能开展的目的。 蒙台梭利动作教育的方法:主要训练幼儿的根本动作、小 肌肉动作和大肌肉动作。
而智力技能的动作对象具有观念性,个体所操纵的是头脑
内部的心理表征与符号,是通过主观映像的加工来完成的。
〔2〕就动作的进行而言,动作技能的动作执行是通过肌肉
运动实现的,具有外显性。而智力技能的动作的执行具有
内潜性,是在头脑内部进行,主要依靠内部言语来完成。
〔3〕就动作的结构而言,动作技能中每个动作必须切实执
1、根据动作的精细程度与肌肉运动强度不同,分 为细微型与粗放型动作技能。
童年四至六章主要内容
童年四至六章主要内容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之一,它承载着我们最初的经历和成长。
在童年的四至六章,我们开始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始学习知识和技能,也开始体验生活的多样性。
第四章:发现兴趣在童年的四至六岁,我们开始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
有些孩子喜欢画画,有些孩子喜欢玩积木,有些孩子喜欢听故事。
这是我们开始形成自我的过程,我们通过探索和尝试,找到自己喜欢的事物,从而开始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和老师的引导和鼓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从而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第五章:学习知识和技能在童年的五至六岁,我们开始进入学前教育的阶段。
这个阶段是我们学习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时期。
我们开始学习认字、认数、认颜色、认形状等基本知识,同时也开始学习一些基本技能,如画画、写字、唱歌等。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和指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可以通过游戏和趣味教学的方式,让我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和技能,从而为我们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六章:体验多样生活在童年的六岁左右,我们开始接触更广泛的社会和多样的生活。
我们开始参加各种活动,如旅游、野餐、游泳等,也开始接触不同的人和文化。
这个时期的体验对我们的成长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拓宽视野,增强自信,培养独立和勇气等好处。
同时,这个时期也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关注和引导,他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适应多样的生活,从而让我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总结童年是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时期之一,它承载着我们最初的经历和成长。
在童年的四至六章,我们开始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知识和技能,也体验多样的生活。
这个过程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关注和引导,他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特长,学习知识和技能,也体验多样的生活,从而为我们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让我们珍惜童年,让它成为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心理学角度看 狭义:指能储存在语言文字符号或 言语活动中的信息或意义,如各门 学科的事实、概念、公式、定理等。 广义:指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 用后获得的一切信息及其组织。
2、心理学的定义
(1)广义:根据皮亚杰的思想和认知心理学的观 点,我国心理学界一般将知识定义为
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
识过程。领会过程是具体事物抽象化的过程。
其教学含义是: 组织好学生对教材的直观认
识; 指导学生的概括。
(二)知识的巩固
指掌握知识过程中对材料的记忆。 学生知识巩固的方式
• 听教师的讲解,初步识记教材
• 通过复习熟记教材 • 在知识应用中进一步巩固习得的知识。
(三)知识的应用
应用指学生在领会教材的基础上,依据所习得
四、促进知识掌握的教学方法
(一)知识学习的方式 1、发现学习 指学生在学习情景中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获 得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 2、接受学习 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
(二)促进知识掌握的教学方法 以概念的学习为例 1、适当的定义 2、突出有关特征,控制无关特征 (1)恰当地使用变式和比较 变式是通过提供概念的各种具体事例, 来改变给念的无关特征。 (2)恰当地使用概念的正例和范例 3、在实践中运用概念
描述客观事物的特点及关系的知识,也称 为描述性知识。 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是什么”“为什 么”和“怎么样等问题”,可用来辨别和区分 事物。
陈述性知识以命题网络的形式储存。
知道怎样使用一个电脑程序 知道独立宣言是什么 知道各国及其首都的名称 知道怎样完成一个数学运算 知道怎样玩篮球 知道计算面积的公式 知道谁写了《战争与和平》知道怎样写作 知道怎样学习 知道圆是什么 知道怎样在图书馆查找信息 知道蜘蛛的种和属 知道怎样完成一个实验步骤 知道毕达哥拉斯定理 知道怎样解剖一个动物
(摘自C.B.McCormick等,1997)
2、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
是关于办事的一套操作步骤和过程的 知识,也称操作性知识。 主要解决“做什么”“如何做”的问题,
可用来进行操作和实践。
程序性知识在头脑中是以产生式和产生式
系统来表征的。产生式的一般形式是“如果(
IF)……那么(THEN)……”。
第六章 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本章主要介绍了知识的内涵及知识的 掌握的过程,阐明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 学习的规律。
知识 知识的掌握
技能
第一节 知识的学习
一、知识的概述 (一)知识的定义
1、教育类辞书 “知识是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认识。表现为对事 物的知觉、表象、概念、法则等心理形式”。 强调知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
例: 如果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 那么,我们可以直接将两个分数的分子 相加。 如果两个分数的分母不相同, 那么需要将分母经过转化为相同后再分 子相加。
二、知识掌握的阶段分析
(一)知识的习得
(二)知识的巩固
(三)知识的应用
(一)知识的领会
领会一般指了解传输知识媒体的含义,懂得词所
标示的事物的情形、性质,对事物获得间接的认
第二节 技能的学习
一、技能的概述 (一)定义 学习者通过练习而习得的合理 的动作系统。
专门技能
一般技能
徒手的
连续的
不连续的
操纵工具的
首先,技能是由一系列动作组成的。
其次,技能是“合理的”,即动作系 统中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合乎动作程序的必 要的动作。同时,动作之间相互协调,共 同达到预定的目的。 第三,技能的学习必须经过一定的练习。 第四,技能是后天获得的。不随意动作 和反射性的动作虽然都是由具体的动作反应 方式表现出来,但它们是先天的本能反应。
织。
理解: 知识是个体后天经验的产物,它不是由遗传而来的; 知识既包含具体信息的获得,也包括认知结构的变化; 知识获得过程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
(3)狭义 指能储存在语言文字符号或言语活动中的信 息或意义,如各门学科的事实、概念、公 式、定理等。
(二)知识的分类 1、 陈述性知识(declarative knowledge)
三、影响动作技能形成的因素
(一)明确的目的与要求 (二)有效地观察并形成表象 (三)练习 (四)及时反馈 (五)利用迁移规律,避免干扰
(六) 有效的指导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知识?影响知识学习的心理因 素有哪些? 2、请以概念学习为例,说明促进知识掌 握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3、结合技能的定义谈谈你对技能的理解。 4、如何有效形成动作技能。
的知识去解决同类课题的过程。是抽象知识具
体化的过程。 学生知识的应用通常 是在解题过程中的应 用。
注 意 与 预 期
激 活 原 有 知 识
选 择 性 知 觉
新 知 识 进 入 原 有 网 络
通过复述和精加 工等,命题网络 重建与改组
陈述性知识被 提取,回答“ 是什么”的问 题 应用习得的概 念、规则对外 办事
练习曲线——把历次练习的结果用统计方法进行处理,然后绘制成曲线
A——无进步阶段 B——迅速进步阶段 C——学习速度逐渐 减慢阶段 D——高原阶段
E——再次缓慢进步 阶段
F——临近极限阶段
高原期现象——练习的中后期出现成绩暂时停顿的现象。
二、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分析
心理学家费茨和波斯纳将动作技能 的形成过程分为 (一)认知阶段 (二)联系阶段 (三)自动化阶段
产生式这个术语来自数学和计算机科学。 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创始人西蒙(H.A.Simon)和纽 厄尔(A.Newell)将这一术语引进心理学。 他们认为,人脑和计算机一样都是“物理符号系统”, 其功能都是操作符号。计算机由于贮存了一系列以“如 果—那么(if-then)”形式编码的规则而具有了完成各种 运算和解决问题的智能。 同样可以设想,人脑之所以能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也是由于人经过学习,在其头脑中贮存了一系列以“如 果—那么”形式表征的规则,这种规则被叫做产生式。 人们在运用程序性知识完成各种活动时,总是根据 当前的条件的不同,而采取与之相适应的行动或动作。
通过练习,命题 转化为产生式系 统
应用习得的概 念、规则对内 调控
新知识习得阶段
知识的巩固与转化阶段
知识的迁移 和应用阶段
三、影响知识掌
(三)学习者的知识准备
1、已有的知识结构促进新知识的掌握。 如专家与新手 2、已有的知识结构阻碍新知识的学习已有 的知识经验亦可使学习者对新知识产生曲解, 使新学习变得更为困难。 3、已有的知识经验保持惰性人们获得某种 经验并储存于头脑中后,在某些情况下不能 提取出来加以应用,知识在头脑中处于一种 惰性状态。
(二)技能分类
根据技能调节动作的性质,分为 1、智力技能: 又称心智技能,是个体调节认知活动的技能。 个体观察事物,分析各种现象,解决各种问题, 都需要智力技能的调节。
2、动作技能: 又称为操作技能,是由骨骼、肌肉和相应的 神经过程实现的合理而流畅的外部动作系统。 可以分为连续的动作技能(较长的序列的连 贯性的动作构成的动作系统。如:开汽车、 骑自行车)和不连续的动作技能(较短的序 列的不连贯性的动作构成的动作系统。(如: 投篮、射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