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专题练习-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教育心理学专题练习-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教育心理学专题练习-第六章--知识的学习第六章知识的学习一、单选题1.概括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和关键特征,这种思维形式是()。

A.判断B.概念C.推理D.比较2.在学习分数后学习百分数,这种学习最宜用()模式进行教学。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学习D.发现学习3.掌握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学习叫做()。

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规则学习D.命题学习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意义,需要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其中本质属性保持恒定,而非本质属性可有可无,这称为()。

A.比较B.概括C.变式D.抽象5.在学习重力场知识后学习电力场知识,用重力场知识同化电力场知识,这种学习属于()。

A.上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派生学习6.儿童经过教师传授,知道“华盛顿是美国的首都”的学习属于()。

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类属学习D.命题学习7.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为了让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法是()。

A.注意B.感觉登记C.复述D.组块8.对“圆是一动点绕一定点等距离运动一周的轨迹”的学习属于()。

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类属学习D.命题学习9.在教“鸟”的概念时,用麻雀、鸡、鸭作为例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概念的本质特征,这是运用了()。

A.正例B.反例C.提供变式D.科学地进行比较10.先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在学习圆也是轴对称图形,这属于()。

A.上位学习C.类属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11.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

A.命题学习和概括学习B.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C.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D.符号学习和概念学习12.“人的本质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属于()。

A.感性知识B. 理性知识C.程序性知识D.操作性知识13."1/3+2/5“属于()。

A.陈述性知识B.感性知识C.程序性知识D.感知14.小学生在学习“白菜”、“萝卜”等概念后,再学习“蔬菜”的概念,这属于()。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知识要点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知识要点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重点章节)1、知识学习的类型2、记忆系统及特点3、遗忘进程特点4、遗忘原因及理论解释5、记忆规律的运用第一节知识学习概述一、知识的含义及实质知识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二、知识的类型(一)根据反应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所谓感性知识是对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可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

感知是人脑对当前所从事的活动的对象的反映。

表象是人脑对从前感知过但当时不在眼前的活动的反映。

所谓理性知识,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

概念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属性及其各属性之间的本质联系。

命题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规则、原理、原则,它表示的是概念之间的关系,反映的是不同对象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

(二)根据反映活动的内容的不同,知识分为具体知识和抽象知识。

具体知识是对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实或事实的反映,是对我们看到或听到的事情的心理再现。

具有情境性和时空依赖性。

抽象知识是对于已知事实的概括性的反映,表现为概念、原理、公式、法则等。

(三)根据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1.两者含义: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2.两者区别:首先,陈述性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目前学校教学传授的主要是这类知识。

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其次,从心理表征看,陈述性知识主要以概念、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表征,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表征。

3.两者联系:陈述性知识的获得常常是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基础,程序性知识获得后也为获取新的陈述性知识提供了可靠保证。

4.程序性知识的亚类: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包括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两个亚类。

中学教师资格证_教育心理学___第六章__知识的学习选择题

中学教师资格证_教育心理学___第六章__知识的学习选择题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一、单项选择题1.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 )。

A.感受与体验 B.前人经验 C.记忆的内容 D.信息及其组织2.知识的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

A.客观描述 B.关键特征 C.主观表征 D.内在规律3.由于反映活动的()不同,知识可以分为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

A.形式 B.深度 C.复杂程度 D.数量4.由于反映活动的()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A.形式 B.深度 C.复杂程度 D.数量5.()是人脑对当前所从事的活动的对象的反映。

A.概念 B.命题 C.表象 D.感知6.()是人脑对从前感知过但当时不在眼前的活动的反映。

A.概念 B.命题 C.表象 D.感知7.()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属性及其各属性之间的本质联系。

A.概念 B.命题 C.表象 D.感知8.()反映的是不同对象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

A.概念 B.命题 C.表象 D.感知9.()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感性知识 D.理性知识10.()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感性知识 D.理性知识11.()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感性知识 D.理性知识12.()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感性知识 D.理性知识13.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包括()和()两个亚类。

A.动作技能;动作技能 B.心智技能;认知策略C.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D.心智技能;操作技能14.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是()。

A.动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认知策略 D操作技能15.()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内调控的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和自己的加工活动。

小学教育提高知识与能力第六章知识学习动机(理解练习答案解析)

小学教育提高知识与能力第六章知识学习动机(理解练习答案解析)

* *第六章学习动机一、单项选择题1.激发和维持个体的学习行为,并使行为指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叫作()。

A.学习动机B.学习期待C.学习需要D.诱因2.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心理成分是()。

A.学习期望B.学习兴趣C.学习知识D.学习压力3.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叫作()。

A.学习动机B.学习期待C.学习需要D.诱因4.学习动机的作用主要有()。

①激活功能②指向功能③强化功能④维持和调节功能A.①②③* * 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5.口渴会促使个体做出觅水的活动,这是动机的()。

A.导向功能B.激活功能C.调节与维持的功能D.强化功能6.李华为了得到父母的奖励而努力学习,他的学习动机是()。

A.高尚动机B.内部动机C.外部动机D.低级动机7.下列学习活动中属于内部学习动机的是()。

A.获得好名次B.获得表扬C.获得高分D.获得解答8.最稳定、最重要的学习动机是()。

A.内部学习动机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认知内驱力9.各种动机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在小学阶段,儿童的()最为突出。

A.认知内驱力B.附属内驱力C.内部动机D.自我提高内驱力10.小明学习不是为了获得家长的赞许,也不是为了赢得名次,只是他发觉知识学习过程本身就有乐趣。

根据奥苏贝尔关于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理论,小明的学习动机属于()。

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自我效能感11.学生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排名,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A.认知内驱力B.附属内驱力C.自我提高内驱力D.内部动机12.英语老师讲课很生动,激发了某小学生学好英语的愿望,其学习动机属于()。

A.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B.低级的学习动机C.高尚的学习动机D.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13.(2012年真题)有的小学生为获得教师的鼓励而学习,有的小学生为获得家长的奖励而努力学习,有的小学生为了让同学瞧得起而努力学习。

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

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1、知识的概念与分类2、概念的学习3、规则的学习4、概念与规则学习的教育含义第一节知识的概念与分类一、知识的概念(一)知识的含义知识是指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二)知识的分类心理学家安德森在1976年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其中,程序性知识还包括一种策略性知识。

梅耶(1987)认为知识可以分为三类: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二、陈述性知识的含义陈述性知识主要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是个人可以有意识地回忆出来的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

例如历史事实、数学原理、观点信念都属于陈述性知识。

三、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心理学家普遍认为,陈述性知识主要以命题和命题网络、表象系统和图式形式来表征的。

(一)命题和命题网络命题是从逻辑学和语言学中借用来的一个概念,本意是指表达判断的语言形式,由系词把主词和宾语联系而成。

在心理学中,命题是知识的最小单元,由两个成分构成:论题和关系。

如果两个命题中具有共同成分,通过这种共同成分,可以把若干命题彼此联系起来,组成命题网络。

命题网络是一种具有层次性的结构。

奎廉和科林斯提出了一个语义知识表征的层次网络模型,认为语义知识是以层次结构贮存的。

(二)表象和表象系统许多心理学家认为,除了命题和命题网络,我们的长时记忆中还存在大量以表象表征的形象性的陈述性知识。

表象是指头脑中呈现的某些事物的具体形象。

Paivio(1975)提出了双重编码说,认为人的长时记忆系统可划分为表象系统和言语系统。

表象系统利用表象编码来贮存关于具体的客体和事物的信息。

1975年,Paivio 通过一个精巧的实验证明了长时记忆中确实存在视觉编码,即表象和表象系统也是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形式。

(三)图式在现代认知心理学中,图式是指关于一类事物的有组织的大的知识单元或称为信息组块。

现代图式理论的代表人物鲁墨哈特(1977)提出了图式的四个特点:图式含有变量;图式可以相互嵌套;图式可以在各种抽象水平上表征知识;图式所表征的是知识而不是定义四、陈述性知识的分类根据概括程度和复杂程度,陈述性知识分为:☞符号,也就是各种事物的名称和标记;☞具体事实,是指非概括性命题及其网络组织;☞概念和抽象事实,是指概括性命题;☞有联系的论述组成的事实集合等类型前两类可成为简单陈述性知识,后两类成为复杂陈述性知识。

第六章 策略性知识

第六章  策略性知识
3.进行多次的变式练习,从而熟练掌握规则,能在 新情境中迁移
策略性知识学习过程的特殊性
1.策略性知识是对内调控的技能,它所涉及到的概念和规则 难以通过直观演示的方法教给学生。
2.策略性知识涉及的概念和规则一般都带有很高的概括性, 在应用时有很大的灵活性,须经过一个长期的、反复练 习与应用的过程。
3.儿童的策略学习与应用受其整个认知发展水平的制约。 4.策略性知识的习得和应用离不开元认知监控,不仅要学习
支持策略(support strategy)主要指帮助学习者维持一 种合适的心理定向,以保证基础策略有效起作用的策略, 包括目标定向、时间筹划、注意力分配与自我监控和诊 断的策略。
3.根据学习策略的可教性,比格(Z.Biggs)的分类
把学习策略划分为大策略、中策略和小策略 大策略可迁移性最大,距任务最远,可教性最
认知策略
复述策略 精细加工策略
组织策略
计划策略
元认知策略 监视策略
调节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
时间管理策略 学习环境管理策略 努力管理策略 社会资源利用策略
2 根据学习策略所起作用,丹瑟洛的分类
(Dansereau,1985)
基础策略(primary strategy )是指直接操作信息或材料 的各种学习策略,主要包括信息获得-贮存策略,信息检 索-应用的策略。
第六章 策略性知识的学与教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 ——《老子》
本章概览
第一节 策略性知识的学习概述 第二节 策略性知识的学习过程与迁移 第三节 策略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第一节 策略性知识的学习概述
一、策略性知识/学习策略的涵义
策略性知识源于布鲁纳1956年在研究人工概念时提出的认知策 略,即个体在解决思维问题时所采用的思维方法。

小学教育心理学: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小学教育心理学: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小学教育心理学:第六章知识的学习第一节知识学习概述一、知识的类型(一)知识的含义知识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表征。

(二)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根据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可将知识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感性知识是主体对事物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可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

理性知识是主体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规律的反映,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

(三)具体知识与抽象知识由反映活动的内容不同,知识可以分为具体知识和抽象知识。

具体知识是对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实或事件的反映,是对我们看到或听到的事情的心理再现。

抽象知识是对已知事实的概括性的反映,表现为概念、原理、公式、法则等。

(四)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根据个体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可以有意识地回忆出来的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主要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二、知识学习的类型所谓知识学习,就是新符号所代表的观念在学习者心理上获得意义的过程。

(一)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1.符号学习符号学习(又称表征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是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

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

2.概念学习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

3.命题学习命题学习(又称判断学习)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学习命题,必先获得组成命题的有关概念的意义。

(二)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教育心理学 各章知识汇总

教育心理学 各章知识汇总
15.试述在教学中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措施:精选教材,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教授学习策略;在真实生活中学习。
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
1.由于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所谓感性知识可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理性知识,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
11.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强化可分为两种形式:正强化与负强化。负强化指通过警告或移去令人厌恶的刺激来加强某一行为的过程。正强化即跟随某一行为后并能增强该行为反应的发生。——理解记忆
12.在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直接影响下,"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风靡全球,成为20世纪第一次世界性的教学改革运动。
13.从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中可以看到,学习是学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过程是由一系列事件构成的。
4.少年期儿童,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了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交织的矛盾。
5.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6.学习准备:指学生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其身心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7.关键期:指最易学会和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行动动作的特定年龄时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2岁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连续性和阶段性、方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
3.在个体发展中,初中阶段(11、12岁—14、15岁)正好处于少年期,高中阶段(14、15—17、18岁)正好处于青年初期。
29.依据个人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还是内部,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根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将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教育心理学 第6章知识的分类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教育心理学    第6章知识的分类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命题网络是享用同一些主题的若干命题发生 相互关系而形成的网络结构。 例:“尼克松曾将一辆漂亮的凯迪拉克车赠予 前苏联领袖勃列日涅夫”。 这一句子包含三个命题: (1)尼克松赠予勃列日涅夫一辆凯迪拉克车; (2)这辆凯迪拉克车是漂亮的; (3)勃列日涅夫曾是苏联的领袖。
表征这一句子的命题网络:
赠予
关 系 时间 主体
2.知识的巩固(概括)
知识的巩固指掌握知识过程中对教材内容的持久的记忆。包 括教材的识记与教材的保持两个环节。
3.知识的应用(具体化)
学生在领会教材基础上,依据所习得的知识去解决同类课题 的过程,是抽象知识具体化的过程。
二、广义知识观对学习阶段的划分
1. 新知识习得 阶段 2. 知识巩固与 转化阶段 通过复述和 精加工,命 题网络重建 和改组 3. 知识迁移与 应用阶段
JPKC
注 意 与 预 期
激 活 原 有 知 识
选 择 性 知 觉
新 命 题 进 入 命 题 网 络
陈述性知识提 取,回答“是 什么”的问题
智慧技能:应用习 得的概念规则,对 外办事 认知策略:应用习 得的概念规则,对 内调控
通过变式练 习,命题转 化为产生式 系统
广义知识学习阶段理论的启示
1、学科性质与学习和教学
第三节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一、陈述性知识的类型
JPKC
二、奥苏伯尔的同化论对知识学习过程的解释 三、安德森的激活论对知识学习过程的解释 四、影响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条件
一、陈述性知识的类型 (一)布卢姆的分类
1.事实性知识
术语知识 具体事实的知识 3.程序性知识 具体学科的技能和算 法的知识 具体学科的技术和算 法的知识 决定何时运用适当程 序的标准的知识

第6章知识的学习王详解

第6章知识的学习王详解

图示:
新学习的观念 A
原有观念 a1
a2
a3
上位学习(总括学习)
新知识处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上位 当认知结构已经形成几个概念,现在在原有 的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 题时,便产生了上位学习。 新知识处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下位 新旧知识的同化作用表现为新知识被吸收到 了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充实了原有的认知结构。 原有的认知结构 (旧知识) 下位学习 (类属学习)

依据新知识与个体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分(奥苏贝尔)


下位学习包括两种形式:
(1)派生类属学习 新学习的知识是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的一个特例 或例证,即新知识是由旧知识派生出来的,这样的学习 称为派生类属学习。

(2)相关类属学习 新学习的知识从属于认知结构中的某一观念,但并非完 全包含于原有观念之中,并且也不能完全由原有观念所 代表,两者仅是一种相互关联的从属关系,这便是相关 类属学习。新知识需要个体对原有认知结构作部分调整 或重新组合,是原有观念的扩充、深化、限定或精确化。
例子
一位老师是这样教“动物”的概念的: 教师问:“鸡、鸭、猪是动物吗?” 孩子答:“是!” 教师问:“为什么它们是动物?” 孩子答:“因为它们都会叫唤。” 老师又问:“对吗?蚯蚓不会叫唤,可是它也是动物啊。” 孩子答:“蚯蚓会爬,会爬会走的都叫动物。” 教师又问:“鱼不会爬不会走,只会在水里游;鸟会飞,它们不 是动物吗?” 孩子答:“它们是动物,因为它们会活动,会活动的叫动物。” 教师进一步追问:“能活动的叫动物,那么飞机会飞,飞机不是动 物吗?” 孩子们回答说:“飞机自己不会飞,是人开动的,它没有生命,是 人造的,所以不是动物。” 教师总结:“对了,只有能自己活动的有生命的生物才叫动物。”

教育心理学第6章练习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第6章练习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平时练习题第六章知识的学习一、选择题:1、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些作业形式问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是【 C 】A.感性知识 B.命题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陈述性知识2、在学过正方体、长方体、拦河坝等形式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sh)。

这种学习属于【A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归属学习3、学生在学习“哺乳动物”这一概念之后,很方便就掌握了“鲸”这个概念。

这是【 B 】P86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概念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4、儿童在知道“苹果”、“梨子”和“香蕉”等概念之后,再‘学习“水果”概念,这种学习是【 B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5、学生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丁180。

”,这种知识属于【 C 】A.策略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陈述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6、个体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是【 D 】A.感性知识 B.命题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陈述性知识7、演示各种实验,到工厂或农村进行现场参观访问等属于【D 】A.迁移 B言语直观 C.模象直观 D.实物直观8、观察和显示各种图片、图表、规模、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属于【 D 】A.迁移 B.实物直观 c.言语直观 D.模像直观9、通过观察事物、演示实验、到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等方式获得直观经验,属于【 A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知识直观lO、历史课中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学习属于【 A 】P85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程序性学习1l、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进行了遗忘发展进程研究,绘成了经典的遗忘曲线,规律是【B】P99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平均下降 D.无规则变化12、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B】P99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匀速下降 D.不平衡13、根据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是【 A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倒U型! D.加速器14、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是【反例】(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住要属性和关键特征,传递了最有利于辨别的信息的例子是)【 B 】A.正例 B.反例 C.直观材料 D.高级概念)15、概括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这种思维形式是【 D 】A.判断 13.推理 C.概念 D.比较16、变化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突出本质特征。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第六章知识的学习+实战演练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第六章知识的学习+实战演练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六章知识的学习重点提示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心理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1)知识及知识学习的类型.(2)知识直观和知识的概括。

(3)记忆系统及其特点。

(4)遗忘的理论解释.(5)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考纲链接1.知识的含义。

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2.知识的类型。

(1)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

感性知识:主体对事物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

理性知识:主体对事物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反映。

(2)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3)具体知识与抽象知识(反映活动的内容不同)。

具体知识:是对于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实或事件的反映,是对我们看到或听到的事情的心理再现。

抽象知识:是对已知事实的概括性的反映,表现为概念原理、公式、原则等。

3.知识学习的类型:(1)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根据知识的重复程度);(2)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4.知识学习的过程。

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知识提取三个阶段。

5.知识学习的作用: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

(1)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2)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3)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6.知识的获得是知识学习的第一个阶段。

知识获得的两个环节是:知识直观和知识概括。

7.知识直观.(1)类型:①实物直观;②模像直观;③言语直观。

(2)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①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②加强词与形象配合;③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⑧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

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

②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反映活动的 形式)(考填空)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 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 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 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 用语言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 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用来解 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包括心智技能和认 知策略两个亚类。
二、知识的获得
2.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P91-93)①灵活选 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 ②加强词与形象配合;③运用感知规律(强度律、 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⑤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练习:学校规定学生做作业必须用蓝笔,教师批改 作业必须用红笔。这是运用了感知的哪一条规律 ( ) A.强度律 B.差异律 C.活动律 D.结合律
对遗忘原因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流派: (1)痕迹衰退说:认为遗忘是由记忆痕迹衰退引起的, 消退随时间的推移自动发生。 (2)干扰说:认为长时记忆中信息的相互干扰是导致 遗忘的最重要原因。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 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一旦排除了干 扰,记忆就可以恢复。在保持期间,如果没有其他信 息进入记忆系统,则原有的信息不会遗忘。 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即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所谓 前摄抑制,是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 习材料的干扰;倒摄抑制,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 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②模象直观:模象直观的对象可以人为制作,因而模 象直观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克服实物直观的局限,扩大 直观的范围,提高直观的效果。首先,它可以人为地 排除一些无关因素,突出本质要素。其次,它可以根 据观察需要,通过大小变化、动静结合、虚实互换、 色彩对比等方式扩大直观范围。但是,模象只是事物 的模拟形象,而非实际事物本身,因此模象与实际事 物之间有一定距离。 ③言语直观:言语直观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地点和设 备条件的限制,可以广泛使用。能运用语调和生动形 象的事例去激发学生的感情,唤起学生的想像。但是, 言语直观所引起的表象,往往不如实物直观和模象直 观鲜明、完整、稳定。

论语学而篇第六章学习心得体会

论语学而篇第六章学习心得体会

读《论语》有感亢丽芳《论语·学而篇》第六章:“弟子,入则孝,出则第,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

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

把“德”排在“识”的前面,这应是教育本真的需要。

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据此而作《训蒙文》,力求蒙以养正而达圣功,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为《弟子规》,是后世学生的生活规范,规定了学生主修的六门课程:孝、弟、谨、信、爱、仁;一门辅修课:学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及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教育的顺序是什么?通过学习程树德《论语集释》材料和“惜缘坊”学者同仁交流,我以为现在的教育,有的已经异化了,甚至成了纯然的求知之学。

其实,教育主要的任务不是学习知识,首先是学会做人。

孔子的教学总纲一共12字:“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其中9个字都是谈的如何修身做人的。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则说:“无论是教堂还是学校,在他们行使其真正的功能的限度内——都是为了使人变得崇高。

”我发现,修身做人问题解决了,再加上持之以恒的努力,多能成就一番大的事业。

重视做人的教育,才是本真的教育。

没有品格支撑,只是盯着分数,恶性竞争就会出现。

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恶化之后,人格也会弱化与走低,情绪也会不佳。

这些,恰恰是影响教学质量的核心品质,也是影响分数提高的杀手锏。

所以,所有的高效,如果离开了良好的道德与优质的情绪,都是短暂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相反,有了优质的生存环境,提高分数却往往不求自得。

马斯洛的理论指出,“人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更能表现出利他、友善、慷慨、仁慈、信任等人类优良的品性”。

孔老夫子“礼之用,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等思想,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

铁路线路及站场第六章站场基础知识讲解学习

铁路线路及站场第六章站场基础知识讲解学习

式中
L
S
sin
b1
f
'
a2 (m)
f ' L(b1 a2)(m)
表示道岔后部理论长度(道岔中心至辙叉心理论尖端的距离);
q 表示尖轨前基本轨长(道岔基本轨始端轨缝中心至尖轨始端 的距离);m 表示辙叉跟长(辙叉心理论尖端至辙叉后跟轨缝中
心的距离)。
在已知道岔两线路中心线的交点和辙叉号数、道岔类型时, 可按选定的比例尺用单线把道岔表示出来。
例如画 9 号左开单开道岔时,可在主线的中心线上,先确 定两线路中心线交点的位置,然后从交点沿主线线路中心线画 等于辙叉号数的 9 个等分线段,并在最后一个线段末端画一等 分线段,使其垂直于主线的线路中心线,将垂直线段的终点与 道岔中心连接,即得支分线方向,如图7-7(a)所示。
表7-1 车站线路间距表
序号
名称
8 客车整备线间
线间无照明通信等电杆
线间有照明通信等电杆
9 货物直接倒装的线间
10 牵出线与其相邻线间
11 调车场各线束间
12 调车场设有制动员室的线束间
13 梯线与其相邻线间
14 中间有或预留有电力机车接触网支柱位置的线间
15 站内中间设有接触网支柱的相邻线间
16 线间设有融雪设备的相邻线间
道岔辙叉号数 N 越大,辙叉角 α 越小,导曲线半径 R 越大, 侧向过岔允许速度越高。但 N 越大,道岔全长 L。就越长,
占地长度也越长,工程费用增加。故设计站场时,辙叉号数应 按《技规》和《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的下列规定选用:
1.用于侧向通过列车,速度超过80 km/h的单开道岔, 不得小于30号。
18号单开道岔
42号单开道岔

知识的学习

知识的学习

知识学习的种类1.根据头脑内知识的不同形式或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符号学习,又称代表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他们代表什么。

概念学习,即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属性。

命题学习,实质上是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掌握有几个概念联合所构成的符号意义。

命题学习必须以概念学习和符号学习为前提。

2.根据知识间的相互关系分为归属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1)归属学习也叫累属学习,根据归属方向,归属学习又分为上位学习、下位学习。

(2)并列结合学习,是指新学习的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之间既不能产生从属关系,也不能产生总括关系。

知识学习的作用1.知识学习是学生技能和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2.科学知识学习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手段。

3.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知识学习的过程。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可分为知识的理解,巩固和应用三个彼此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阶段。

第二节知识的理解一、知识理解的概念理解是个体逐步了解事物的各种关系、联系直至认识其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

知识理解的标志有: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即能把握知识的实质,确定知识的深层结构,从而可以在改变表层结构的前提下,仍能用新的表层结构来表达同一个深层结构;2.能根据理解知道如何去完成所需要的动作,即能正确的执行动作。

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当前的情境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意义的理解是通过外界信息与已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二、建构主义对理解的生成过程的解释。

(二)维特罗克对理解过程的分析。

美国加州大学教授维特罗克认为:学习是学习者生成信息的意义的过程,意义的生成事通过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从环境中接受到的感觉信息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按照维特罗克的模式,学习过程不是先从感觉经验本身开始的,而是从对这一感觉经验的选择性注意开始的。

理解的生成过程大致经历了如下环节:(1)长时记忆中存在一些知识经验,他们会影响个体的知觉和注意倾向,会影响到个体以某种方式来加工新信息的倾向,首先把这些内容取出来,进入短时记忆。

中学教育心理学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形成

中学教育心理学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形成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形成一、简答题1、简述操作技能熟练的标志。

答:A学习者意识调控减弱B能利用细微线索动觉反馈作用加强C形成运动程序的记忆图式D动作自动化E在不利条件下能维持正常操作水平2、简述心智技能形成的标志。

答:A智力技能的对象脱离了支持物B智力技能的进程压缩C智力技能应用的高效率3、简述心智技能培养的要求。

答: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加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训练4、简述运用遗忘规律保持知识的方法。

答:A深度加工材料B过度学习C合理复习D有效运用记忆术5、什么是上位学习?请举例说明。

答: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就是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

在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的几个观念的基础上,要学习一个包容程度更高的命题是,便会产生上位学习或总括学习。

例如,儿童在熟悉了鸟、鱼、野兽、昆虫等下位概念之后,再学习“动物”这一上位概念。

6、什么是并列结合学习?请举例说明。

答:并列结合学习是指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它们在有意义学习中可能产生联合意义,这时产生的知识学习被称为并列结合学习。

例如,凭借关于水流的知识来理解电流就是并列结合学习。

7、什么是下位学习?请举例说明。

答: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例如,学生学习了杠杆的概念,知道了力臂原理,而后学习定滑轮的知识,把定滑轮同化到杠杆概念之下,这个过程就是下位学习。

8、简述实际教学中教材直观的类型。

答:在实际教学中,就直观对象而言,可以把直观分为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三种。

9、简述技能的特点。

答:第一,技能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

第二,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于认知经验的知识。

第三,技能中各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2011年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2011年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一、单项选择题1. 学习新信息对己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__________A.前摄干扰B.倒摄干扰C.消退抑制D.超限抑制()2. 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保持__________秒钟A.5B.20-30C.60D.120 ()3. 研究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表现为__________A.时快时慢B.不快不慢C.先慢后快D.先快后慢()4. 由于反映程度的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与__________A.记忆知识B.直观知识C.理性知识D.应用知识()5. 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__________A.词汇学习B.符号学习C.概念学习D.辩题学习()6. 个人能用语言描述的知识属于__________A.感性知识B.理性知识C.陈述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7.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的学习叫做A.概念学习B.符号学习C.命题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8. 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这种观点的代表学说是__________A.痕迹衰退说B.同化说C.干扰说D.动机说()9. 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主要是一个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它包括三个阶段,即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__________A.知识巩固B.知识运用C.知识提取D.知识迁移()10. 短时记忆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其平均数量为__________组块A.6±2B.6±12C.7±1D.7±2 ()11. 把“辛丑条约”的内容记为“钱禁兵馆”主要是运用了一下哪一种记忆术__________A.位置记忆法B.关键词法C.缩简法D.视觉想象()12. 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家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__________A.两个B.三个C.四个D.五个()13. 以词汇学习,实物,图片,图表,图形等为内容的学习属于__________A.概念学习B.命题学习C.符号学习D.并列结构学习()14. 对“圆的直径是它的半径的两倍”的学习属于__________A.符合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D.上位学习()15. 学生已有了“四边形”的知识,现在让学生学习“梯形”的相关知识这种学习属于__________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概念学习D.并列学习()16. 如果学生已有了“哺乳动物”的观念,然后再学习“鲸”这种动物。

知识建构

知识建构

第六章知识建构第一节知识概述一、知识与知识观1、认识论:知识是实践经验或实践活动的认知成果,是人类积累下来的较为可靠的经验体系,不能揭示出认知活动中主体与客体的动态关系。

建构主义:知识是人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能动的反映,是通过人与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2、知识观具体指怎样理解知识,对知识抱有怎样的态度。

现代主义知识观认为知识具有客观性、稳定性和价值中立的特点,是封闭的、稳定的。

后现代主义知识观认为知识是动态的,开放的,知识并不是绝对客观的、固定不变的终极真理,而是具有不确定性、建构性、多样性和可质疑性。

二、知识分类(一)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安德森)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和原理等的描述。

陈述性知识容易被人意识到,而且人能够明确地用词汇或者其它符号将其系统表述出来。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体现在实际活动中,个体到底有没有程序性知识不是通过他的回忆而是通过他的活动才能判断。

条件性知识:用来确定何时和为何要应用那些知识,帮助学生选择和应用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

(二)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波兰尼)显性知识:用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字表述的知识,通常是用言语等人为方式,通过表述来实现的,又称为“言明的知识”。

隐性知识:尚未被言明的或其它形式表现的知识,是尚未言明的、难以言传的知识。

社会化:共享个人隐性知识的过程。

外化:将隐性知识说出来并以其他人能够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

内化:将新创造的显性知识转换成个人的隐性知识。

综合化:将显性知识转化为更为复杂的显性知识。

交谈是知识外化的极好的途径:交谈过程中,个人超越自我和外部边界,交谈、倾听能给所有的谈话参与者带来好处。

三、知识学习的影响因素内部因素:先前知识、认知结构、学习动机和态度、学习的心向和定势。

外部因素:学习材料的内容和形式\、教师指导、学习情境。

第二节知识的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理解—知识的巩固—知识的应用一、陈述性知识的学习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包括:1、符号表征学习:建立符号与事物之间的等值关系。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

A.感性知识、理性知识B.具体知识、抽象知识C.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D.方式方法知识、普通原理知识2.程序性知识的运用是指()。

A.解决“是什么”的问题B.解决“怎么办”的问题C.解决“怎么样”的问题D.以上都正确3.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

A.0.25~2秒B.0.2~25秒C.2秒到1分钟D.5秒到2分钟4.短时记忆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其平均数量为()个组块。

A.6±2B.6±1C.7±1D.7±25.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序,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

A.公式学习B.命题学习C.原理学习D.推理学习6.以下选项中哪一个属于程序性知识?()A.关于企鹅的定义B.某个明星的个人资料C.名人的自传D.产品的使用说明书7.知识的同化反映的是新旧知识的()。

A.改造性B.累积性C.矛盾性D.对立性8.小章原来认为“教学心理”就是研究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后来要让他认识到“认知策略”的学习也是教学心理研究的内容之一,这是()。

A.并列结合学习B.类属学习C.下位学习D.上位学习9.研究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表现为()。

A.时快时慢B.不快不慢C.先慢后快D.先快后慢10.在学过正方体、长方体等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属于()。

A.并列结合学习B.类属学习C.下位学习D.上位学习11.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念”。

这是运用了()。

A.正例与反例配合法B.变式法C.比较法D.直观法12.可以被称为工作记忆,在信息加工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A.长时记忆B.有意记忆C.感觉记忆D.短时记忆13.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的抑制作用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一、单项选择题1.学生在学过“昆虫”的概念后,又来学习“蝉”这一昆虫,这种学习属于()A 上位学习B 下位学习C 并列学习D 符号学习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奥苏贝尔有关概念同化的分类的理解,即对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的辨别。

参考答案:B名师点睛:上位学习是总括学习,是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下位学习是类属学习,是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并列学习是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符号学习是另一套分类系统,主要类容是词汇学习。

2. 学生学习了“杠杆”的概念,知道了杠杆的力臂原理,而后他们学习滑轮,知道定滑轮实质上是一种等臂杠杆,这种同化模式属于( )。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学习D.组合学习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奥苏贝尔有关概念同化的分类的理解,即对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的辨别。

参考答案:B名师点睛:上位学习是总括学习,是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下位学习是类属学习,是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并列学习是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符号学习是另一套分类系统,主要类容是词汇学习。

本题与上一题课可分别放在真题和习题中。

3、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是()A.陈述性知识B.程序性知识C.感性知识D.理性知识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知识的分类的而理解和掌握。

参考答案:B名师点睛:知识根据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可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感性知识可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是对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

理性知识,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

而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

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如:北京是中国的首都;生命在于运动。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主要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如:怎样操作一台机器;怎样解答数学题或物理题等。

因此本题选B。

4、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SH,这属于 ( )A.并列结合学习B.下位学习C.上位学习D.相关类属学习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根据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关系的对知识学习的分类的理解。

参考答案:C名师点睛: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下位学习包括两种形式: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

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

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

本题中,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立方体的具体实例,因此学习了具体实例后再总括性的知识的学习就是上位学习。

5、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

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 )A.过度学习B.深度加工C.组块化编码D.及时复习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知识保持策略的理解和应用。

参考答案:B名师点睛:本题题干就是深度加工的定义。

过度学习是指达到刚好成诵后附加的学习,通常达到150%时效果最好。

组快化编码指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利用贮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验对进入到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成为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的过程。

及时复习强调在学习之后尽快展开复习。

在解题中,即使不理解各种记忆保持策略的定义,在看到“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时,考生也大致可分析出这种策略是对知识的深度加工。

解答这类题考生需要学会抓关键词,出现“附加学习”“150%”,一般选过度学习;出现“信息编码”“较大意义单位”,就选组块化策略;出现“尽快”“马上”,就选及时复习。

6、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A.词汇学习B.符号学习C.概念学习D.命题学习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的定力的理解。

参考答案:D名师点睛: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符号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

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

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

如“鸟”有“前肢为翼”和“无齿有喙”这两个共同的关键特征,其它如体型的大小、羽毛的颜色、是否能飞等均属无关特征。

掌握了关键特征,就掌握了概念的一般意义。

命题学习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学习命题首先要了解组成命题的有关概念的意义。

如:学习“圆的直径是它的半径的两倍”这一命题是,如果没有“圆”“直径”“半径”等概念,便不能获得这一命题的意义。

本题中只有了解了“直角三角形”“三角形”的概念之后,才能掌握这个命题的意义,故而本题选D。

7、【2010安徽】学习中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用以调节学习行为和认知活动方法的是( )A.学习动机B.学习策略C.学习理念D.学习目标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学习策略的定义的理解。

参考答案:B名师点睛:学习策略就是指学习者为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

本题的题干就是学习策略的定义。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它虽然也具有维持和调节学习活动的作用,但是它实质是一种心理状态,不是专用来调节行为活动的。

故而排除A。

学习理念和学习目标不是教育心理学的专有名词,故而一般不会成为选择题中的正确选项。

8、在教学中不断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突出本质属性的方法称为()A.变化B.改变C.变式 D.突出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变式的定义的掌握程度。

参考答案:C名师点睛:题干就是变式的定义。

本题相对比较简单,其他几项都不是教育心理学的专业术语,因此直接排除。

9.小学生在英语课上学习"书"的英语单词"book"。

按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这里的学习属于()。

A.表征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D.发现学习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奥苏贝尔的的知识学习分类的理解。

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符号学习,又称表征学习。

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

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例如汉语的字词教学和英语单词的教学。

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

如“鸟”有“前肢为翼”和“无齿有喙”这两个共同的关键特征,其它如体型的大小、羽毛的颜色、是否能飞等均属无关特征。

掌握了关键特征,就掌握了概念的一般意义。

命题学习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学习命题首先要了解组成命题的有关概念的意义。

如:学习“圆的直径是它的半径的两倍”这一命题是,如果没有“圆”“直径”“半径”等概念,便不能获得这一命题的意义。

本题中是在学习“书”“Book”这两个符号,因此属于表征学习。

本题与第6题可选择性使用。

10.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主要是()A. 命题B. 命题网络C. 图式D. 产生式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表征的理解。

参考答案:D名师点睛:解答本题要掌握几个核心的概念。

一个是表征,知识的表征是指信息在人脑中的存储和呈现方式,它是个体知识学习的关键。

人们在学习过程中,都是根据自己对知识的不同表征而选择相应的学习方法和应用方式。

不同知识类型在头脑中具有不同的表征方式。

另一个就是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主要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认为,陈述性知识主要以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进行表征,程序性知识则主要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进行表征。

11.教鸟概念时,以麻雀、鸡、蝙蝠为例是为学生提供()A. 比较B. 变式C. 正例与反例D. 概括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有效进行知识概括的方法和途径的理解和运用。

参考答案:C名师点睛:题干中“鸟”是一个概括的概念,“麻雀、鸡”是符合鸟的特征“前肢有翼、无齿有喙”的正例,而“蝙蝠”是反例,表明“会飞”是鸟的无关特征。

因此本题选C 。

12.反映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知识称为( )。

A.感性知识B.理性知识C.描述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知识分类的理解和辨析。

参考答案:A名师点睛:知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类别。

根据知识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感性知识可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是对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应。

理性知识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

描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是根据反应活动的形式不同对知识进行的分类。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语言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反应的是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13、利用图表,模型,幻灯片等进行直观教学的被称为()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语言直观D动作直观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知识获得的第一个环节,即知识直观的几种直观方式的辨别和理解。

参考答案:B名师点睛: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

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模象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

本题中图表,模型等都是事物的模拟性形象,因此属模象直观。

14.概念同化的典型方式是( )。

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机械学习D.有意义学习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个体概念同化的典型形式的理解。

参考答案:A名师点睛:概念同化是利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以定义的方式直接给学习者提示概念的关键特征,从而使学习者获得概念的过程。

奥苏贝尔把概念的同化分为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根据概念同化定义,我们可以看到这是学生对他人形成的经验进行直接的掌握、吸收而转化成自己的经验的过程。

因此本题选A。

此外考上还需要注意另一种出题方法,考查概念形成过程的典型方式,这个时候应该选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