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K12学习】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六章知识点归纳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六章知识点归纳61聚落与环境、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
一般可将聚落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两种类型。
2、乡村人口少,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城市人口多,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非农业活动。
城市往往是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
3、聚落大多分布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等自然条优越的地区。
4、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其一是聚落的区位(位置)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例如我国南方的许多聚落位于河湖两岸,山区的聚落位于山间盆地或谷地。
其二是聚落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例如温带的平原地区聚落密集,热带丛林、荒漠地区、高山地区聚落稀疏。
其三是聚落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例如我国北方平原地区的村落多呈团块状,而南方村落多沿河呈条带状。
其四是聚落的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例如屋顶坡度与降水的关系、墙壁的厚度和窗户的大小与气温的关系、建筑材料与当地资源的关系(像竹楼、窑洞、冰屋)等。
、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的汾河沿岸聚落相对集中。
我们的家乡在汾河谷地西侧的吕梁山区,城市和乡村比较少的原因是:山区海拨高,交通不便,河流少,自然条差。
6、分析房屋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聚落名称房屋特点环境特点西双版纳的傣族竹楼以竹子为建筑材料,上层住人,风大凉爽,还可避免潮湿。
下层放东西或饲养牲畜。
炎热多雨,比较潮湿。
北欧的房屋尖顶高耸,屋顶坡度很大,易于雨水流泻,防止积雪压塌屋顶。
雨雪天气较多。
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冰块砌房,墙体很厚,拱形圆顶,深入地下,背风面开小门,防风保暖。
气候严寒,冰天雪地,人烟稀少。
西亚的房屋厚墙、小窗,厚墙可以尽量减少白天通过墙壁传导进入的太阳热量,小窗可以减少白天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
热带沙漠气候,昼夜温差大,降水稀少。
------------------------------------------------------------------------------------------62聚落的发展与保护、城市数量增多,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是目前聚落发展的显著特点之一。
教育心理学专题练习-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教育心理学专题练习-第六章--知识的学习第六章知识的学习一、单选题1.概括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和关键特征,这种思维形式是()。
A.判断B.概念C.推理D.比较2.在学习分数后学习百分数,这种学习最宜用()模式进行教学。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学习D.发现学习3.掌握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学习叫做()。
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规则学习D.命题学习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意义,需要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其中本质属性保持恒定,而非本质属性可有可无,这称为()。
A.比较B.概括C.变式D.抽象5.在学习重力场知识后学习电力场知识,用重力场知识同化电力场知识,这种学习属于()。
A.上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派生学习6.儿童经过教师传授,知道“华盛顿是美国的首都”的学习属于()。
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类属学习D.命题学习7.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为了让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法是()。
A.注意B.感觉登记C.复述D.组块8.对“圆是一动点绕一定点等距离运动一周的轨迹”的学习属于()。
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类属学习D.命题学习9.在教“鸟”的概念时,用麻雀、鸡、鸭作为例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概念的本质特征,这是运用了()。
A.正例B.反例C.提供变式D.科学地进行比较10.先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在学习圆也是轴对称图形,这属于()。
A.上位学习C.类属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11.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
A.命题学习和概括学习B.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C.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D.符号学习和概念学习12.“人的本质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属于()。
A.感性知识B. 理性知识C.程序性知识D.操作性知识13."1/3+2/5“属于()。
A.陈述性知识B.感性知识C.程序性知识D.感知14.小学生在学习“白菜”、“萝卜”等概念后,再学习“蔬菜”的概念,这属于()。
中学教师资格证_教育心理学___第六章__知识的学习选择题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一、单项选择题1.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 )。
A.感受与体验 B.前人经验 C.记忆的内容 D.信息及其组织2.知识的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
A.客观描述 B.关键特征 C.主观表征 D.内在规律3.由于反映活动的()不同,知识可以分为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
A.形式 B.深度 C.复杂程度 D.数量4.由于反映活动的()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A.形式 B.深度 C.复杂程度 D.数量5.()是人脑对当前所从事的活动的对象的反映。
A.概念 B.命题 C.表象 D.感知6.()是人脑对从前感知过但当时不在眼前的活动的反映。
A.概念 B.命题 C.表象 D.感知7.()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属性及其各属性之间的本质联系。
A.概念 B.命题 C.表象 D.感知8.()反映的是不同对象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
A.概念 B.命题 C.表象 D.感知9.()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感性知识 D.理性知识10.()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感性知识 D.理性知识11.()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感性知识 D.理性知识12.()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感性知识 D.理性知识13.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包括()和()两个亚类。
A.动作技能;动作技能 B.心智技能;认知策略C.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D.心智技能;操作技能14.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是()。
A.动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认知策略 D操作技能15.()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内调控的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和自己的加工活动。
小学教育提高知识与能力第六章知识学习动机(理解练习答案解析)
* *第六章学习动机一、单项选择题1.激发和维持个体的学习行为,并使行为指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叫作()。
A.学习动机B.学习期待C.学习需要D.诱因2.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心理成分是()。
A.学习期望B.学习兴趣C.学习知识D.学习压力3.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叫作()。
A.学习动机B.学习期待C.学习需要D.诱因4.学习动机的作用主要有()。
①激活功能②指向功能③强化功能④维持和调节功能A.①②③* * 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5.口渴会促使个体做出觅水的活动,这是动机的()。
A.导向功能B.激活功能C.调节与维持的功能D.强化功能6.李华为了得到父母的奖励而努力学习,他的学习动机是()。
A.高尚动机B.内部动机C.外部动机D.低级动机7.下列学习活动中属于内部学习动机的是()。
A.获得好名次B.获得表扬C.获得高分D.获得解答8.最稳定、最重要的学习动机是()。
A.内部学习动机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认知内驱力9.各种动机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在小学阶段,儿童的()最为突出。
A.认知内驱力B.附属内驱力C.内部动机D.自我提高内驱力10.小明学习不是为了获得家长的赞许,也不是为了赢得名次,只是他发觉知识学习过程本身就有乐趣。
根据奥苏贝尔关于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理论,小明的学习动机属于()。
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自我效能感11.学生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排名,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A.认知内驱力B.附属内驱力C.自我提高内驱力D.内部动机12.英语老师讲课很生动,激发了某小学生学好英语的愿望,其学习动机属于()。
A.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B.低级的学习动机C.高尚的学习动机D.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13.(2012年真题)有的小学生为获得教师的鼓励而学习,有的小学生为获得家长的奖励而努力学习,有的小学生为了让同学瞧得起而努力学习。
第六章 策略性知识
策略性知识学习过程的特殊性
1.策略性知识是对内调控的技能,它所涉及到的概念和规则 难以通过直观演示的方法教给学生。
2.策略性知识涉及的概念和规则一般都带有很高的概括性, 在应用时有很大的灵活性,须经过一个长期的、反复练 习与应用的过程。
3.儿童的策略学习与应用受其整个认知发展水平的制约。 4.策略性知识的习得和应用离不开元认知监控,不仅要学习
支持策略(support strategy)主要指帮助学习者维持一 种合适的心理定向,以保证基础策略有效起作用的策略, 包括目标定向、时间筹划、注意力分配与自我监控和诊 断的策略。
3.根据学习策略的可教性,比格(Z.Biggs)的分类
把学习策略划分为大策略、中策略和小策略 大策略可迁移性最大,距任务最远,可教性最
认知策略
复述策略 精细加工策略
组织策略
计划策略
元认知策略 监视策略
调节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
时间管理策略 学习环境管理策略 努力管理策略 社会资源利用策略
2 根据学习策略所起作用,丹瑟洛的分类
(Dansereau,1985)
基础策略(primary strategy )是指直接操作信息或材料 的各种学习策略,主要包括信息获得-贮存策略,信息检 索-应用的策略。
第六章 策略性知识的学与教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 ——《老子》
本章概览
第一节 策略性知识的学习概述 第二节 策略性知识的学习过程与迁移 第三节 策略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第一节 策略性知识的学习概述
一、策略性知识/学习策略的涵义
策略性知识源于布鲁纳1956年在研究人工概念时提出的认知策 略,即个体在解决思维问题时所采用的思维方法。
小学教育心理学: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小学教育心理学:第六章知识的学习第一节知识学习概述一、知识的类型(一)知识的含义知识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表征。
(二)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根据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可将知识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感性知识是主体对事物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可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
理性知识是主体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规律的反映,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
(三)具体知识与抽象知识由反映活动的内容不同,知识可以分为具体知识和抽象知识。
具体知识是对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实或事件的反映,是对我们看到或听到的事情的心理再现。
抽象知识是对已知事实的概括性的反映,表现为概念、原理、公式、法则等。
(四)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根据个体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可以有意识地回忆出来的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主要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二、知识学习的类型所谓知识学习,就是新符号所代表的观念在学习者心理上获得意义的过程。
(一)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1.符号学习符号学习(又称表征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是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
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
2.概念学习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
3.命题学习命题学习(又称判断学习)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学习命题,必先获得组成命题的有关概念的意义。
(二)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知识的学习
• • • • • •
•
2、运用记忆规律,分析如何促进知识的保持。 答: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要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1)深度加工材料。指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 和记忆的方法,如对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做出推论,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 想。 (2有效运用记忆术。记忆术是运用联想的方法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意义 ,以 促进知识保持的策略。 (3)教会学生进行组块化编码。指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就若干较小单位的信息加以组 织,使之成为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的过程。组块的方式主要依赖于人过去的 知识经验。 (4)适当过度学习。所谓过度学习,是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后的附加学习。过度学 习并不意味着复习次数越多越好,一般掌握150%的原则。 (5)合理进行复习。及时复习。根据艾宾浩 斯 遗忘规律,新学习的材料一定要注意 及时复习,至少要在当天加以复习,以减缓遗忘的进程2分散复习。分散复习是相对于 集中复习而言的。集中复习就是集中一段时间 一次性重复学习许多次,分散复习就是 每隔一段时间重复复习一次或几次,分散复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3反复阅读结合尝 试背诵。研究表明,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的效果优于单纯的重复阅读。
• • •
• • •
•
(2)课题的性质。知识应用的难易与所解决课题的性质有关。一般说来,以抽象形式提出的课题 比带有具体情境的课题容易;;单一的计算题比综合应用题容易,单纯的文字题比需要实际操作的 课题容易。 (3)智力活动方式。学生钥解题时的智力活动方式对知识的应用有重要影响。例如,有的学生解 题时缺乏目的性,盲目尝试,有的却能有目的、按步骤进行、有的缺乏思维灵活性,时常套用老方 法,有的却能随机应变、灵活应用等。 (4)解题时的心理状态。学生在应用知识解题时,如果缺乏动机或动机过于强烈、情绪过分紧张 或满不在乎、注意力不集中等,都会妨碍知识的应用。 四、论述题 1、试述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 答1)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区别:1从功能上来看,前者是用于说明事物的状况、特点及关系, 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后者是用于发出行为的指令,从而对某些信息进行识别或转 换,做出某些动作,解决怎么做的问题。2从测量的方式来看,前者可以通过陈述或告诉的方式测 量,后者只能通过观察未观察人的行为间接测量。3从心理表征来看,前者主要以命题和命题网络 的形式表征;后者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表征。4从激活和提取的速度来年,前者激活速度慢,其 提取往往是一个有意识的搜寻过程,后者激活速度快,能相互激活。5从学习与遗忘速度来看,前 者习得速度快,遗忘也快,后者习得速度慢,遗忘也慢,尤其是运动技能,一量达到熟练程度就几 乎不再遗忘。 (2)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联系:1陈述性知识的获得是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基础;2程序性知 识获得后也为获取新了陈述性知识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教育心理学 第6章知识的分类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命题网络是享用同一些主题的若干命题发生 相互关系而形成的网络结构。 例:“尼克松曾将一辆漂亮的凯迪拉克车赠予 前苏联领袖勃列日涅夫”。 这一句子包含三个命题: (1)尼克松赠予勃列日涅夫一辆凯迪拉克车; (2)这辆凯迪拉克车是漂亮的; (3)勃列日涅夫曾是苏联的领袖。
表征这一句子的命题网络:
赠予
关 系 时间 主体
2.知识的巩固(概括)
知识的巩固指掌握知识过程中对教材内容的持久的记忆。包 括教材的识记与教材的保持两个环节。
3.知识的应用(具体化)
学生在领会教材基础上,依据所习得的知识去解决同类课题 的过程,是抽象知识具体化的过程。
二、广义知识观对学习阶段的划分
1. 新知识习得 阶段 2. 知识巩固与 转化阶段 通过复述和 精加工,命 题网络重建 和改组 3. 知识迁移与 应用阶段
JPKC
注 意 与 预 期
激 活 原 有 知 识
选 择 性 知 觉
新 命 题 进 入 命 题 网 络
陈述性知识提 取,回答“是 什么”的问题
智慧技能:应用习 得的概念规则,对 外办事 认知策略:应用习 得的概念规则,对 内调控
通过变式练 习,命题转 化为产生式 系统
广义知识学习阶段理论的启示
1、学科性质与学习和教学
第三节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一、陈述性知识的类型
JPKC
二、奥苏伯尔的同化论对知识学习过程的解释 三、安德森的激活论对知识学习过程的解释 四、影响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条件
一、陈述性知识的类型 (一)布卢姆的分类
1.事实性知识
术语知识 具体事实的知识 3.程序性知识 具体学科的技能和算 法的知识 具体学科的技术和算 法的知识 决定何时运用适当程 序的标准的知识
第6章知识的学习王详解
图示:
新学习的观念 A
原有观念 a1
a2
a3
上位学习(总括学习)
新知识处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上位 当认知结构已经形成几个概念,现在在原有 的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 题时,便产生了上位学习。 新知识处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下位 新旧知识的同化作用表现为新知识被吸收到 了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充实了原有的认知结构。 原有的认知结构 (旧知识) 下位学习 (类属学习)
依据新知识与个体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分(奥苏贝尔)
下位学习包括两种形式:
(1)派生类属学习 新学习的知识是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的一个特例 或例证,即新知识是由旧知识派生出来的,这样的学习 称为派生类属学习。
(2)相关类属学习 新学习的知识从属于认知结构中的某一观念,但并非完 全包含于原有观念之中,并且也不能完全由原有观念所 代表,两者仅是一种相互关联的从属关系,这便是相关 类属学习。新知识需要个体对原有认知结构作部分调整 或重新组合,是原有观念的扩充、深化、限定或精确化。
例子
一位老师是这样教“动物”的概念的: 教师问:“鸡、鸭、猪是动物吗?” 孩子答:“是!” 教师问:“为什么它们是动物?” 孩子答:“因为它们都会叫唤。” 老师又问:“对吗?蚯蚓不会叫唤,可是它也是动物啊。” 孩子答:“蚯蚓会爬,会爬会走的都叫动物。” 教师又问:“鱼不会爬不会走,只会在水里游;鸟会飞,它们不 是动物吗?” 孩子答:“它们是动物,因为它们会活动,会活动的叫动物。” 教师进一步追问:“能活动的叫动物,那么飞机会飞,飞机不是动 物吗?” 孩子们回答说:“飞机自己不会飞,是人开动的,它没有生命,是 人造的,所以不是动物。” 教师总结:“对了,只有能自己活动的有生命的生物才叫动物。”
教育心理学第6章练习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平时练习题第六章知识的学习一、选择题:1、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些作业形式问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是【 C 】A.感性知识 B.命题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陈述性知识2、在学过正方体、长方体、拦河坝等形式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sh)。
这种学习属于【A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归属学习3、学生在学习“哺乳动物”这一概念之后,很方便就掌握了“鲸”这个概念。
这是【 B 】P86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概念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4、儿童在知道“苹果”、“梨子”和“香蕉”等概念之后,再‘学习“水果”概念,这种学习是【 B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5、学生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丁180。
”,这种知识属于【 C 】A.策略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陈述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6、个体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是【 D 】A.感性知识 B.命题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陈述性知识7、演示各种实验,到工厂或农村进行现场参观访问等属于【D 】A.迁移 B言语直观 C.模象直观 D.实物直观8、观察和显示各种图片、图表、规模、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属于【 D 】A.迁移 B.实物直观 c.言语直观 D.模像直观9、通过观察事物、演示实验、到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等方式获得直观经验,属于【 A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知识直观lO、历史课中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学习属于【 A 】P85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程序性学习1l、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进行了遗忘发展进程研究,绘成了经典的遗忘曲线,规律是【B】P99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平均下降 D.无规则变化12、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B】P99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匀速下降 D.不平衡13、根据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是【 A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倒U型! D.加速器14、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是【反例】(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住要属性和关键特征,传递了最有利于辨别的信息的例子是)【 B 】A.正例 B.反例 C.直观材料 D.高级概念)15、概括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这种思维形式是【 D 】A.判断 13.推理 C.概念 D.比较16、变化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突出本质特征。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第六章知识的学习+实战演练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六章知识的学习重点提示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心理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1)知识及知识学习的类型.(2)知识直观和知识的概括。
(3)记忆系统及其特点。
(4)遗忘的理论解释.(5)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考纲链接1.知识的含义。
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2.知识的类型。
(1)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
感性知识:主体对事物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
理性知识:主体对事物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反映。
(2)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3)具体知识与抽象知识(反映活动的内容不同)。
具体知识:是对于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实或事件的反映,是对我们看到或听到的事情的心理再现。
抽象知识:是对已知事实的概括性的反映,表现为概念原理、公式、原则等。
3.知识学习的类型:(1)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根据知识的重复程度);(2)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4.知识学习的过程。
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知识提取三个阶段。
5.知识学习的作用: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
(1)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2)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3)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6.知识的获得是知识学习的第一个阶段。
知识获得的两个环节是:知识直观和知识概括。
7.知识直观.(1)类型:①实物直观;②模像直观;③言语直观。
(2)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①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②加强词与形象配合;③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⑧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
②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反映活动的 形式)(考填空)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 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 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 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 用语言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 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用来解 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包括心智技能和认 知策略两个亚类。
二、知识的获得
2.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P91-93)①灵活选 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 ②加强词与形象配合;③运用感知规律(强度律、 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⑤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练习:学校规定学生做作业必须用蓝笔,教师批改 作业必须用红笔。这是运用了感知的哪一条规律 ( ) A.强度律 B.差异律 C.活动律 D.结合律
对遗忘原因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流派: (1)痕迹衰退说:认为遗忘是由记忆痕迹衰退引起的, 消退随时间的推移自动发生。 (2)干扰说:认为长时记忆中信息的相互干扰是导致 遗忘的最重要原因。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 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一旦排除了干 扰,记忆就可以恢复。在保持期间,如果没有其他信 息进入记忆系统,则原有的信息不会遗忘。 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即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所谓 前摄抑制,是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 习材料的干扰;倒摄抑制,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 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②模象直观:模象直观的对象可以人为制作,因而模 象直观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克服实物直观的局限,扩大 直观的范围,提高直观的效果。首先,它可以人为地 排除一些无关因素,突出本质要素。其次,它可以根 据观察需要,通过大小变化、动静结合、虚实互换、 色彩对比等方式扩大直观范围。但是,模象只是事物 的模拟形象,而非实际事物本身,因此模象与实际事 物之间有一定距离。 ③言语直观:言语直观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地点和设 备条件的限制,可以广泛使用。能运用语调和生动形 象的事例去激发学生的感情,唤起学生的想像。但是, 言语直观所引起的表象,往往不如实物直观和模象直 观鲜明、完整、稳定。
铁路线路及站场第六章站场基础知识讲解学习
式中
L
S
sin
b1
f
'
a2 (m)
f ' L(b1 a2)(m)
表示道岔后部理论长度(道岔中心至辙叉心理论尖端的距离);
q 表示尖轨前基本轨长(道岔基本轨始端轨缝中心至尖轨始端 的距离);m 表示辙叉跟长(辙叉心理论尖端至辙叉后跟轨缝中
心的距离)。
在已知道岔两线路中心线的交点和辙叉号数、道岔类型时, 可按选定的比例尺用单线把道岔表示出来。
例如画 9 号左开单开道岔时,可在主线的中心线上,先确 定两线路中心线交点的位置,然后从交点沿主线线路中心线画 等于辙叉号数的 9 个等分线段,并在最后一个线段末端画一等 分线段,使其垂直于主线的线路中心线,将垂直线段的终点与 道岔中心连接,即得支分线方向,如图7-7(a)所示。
表7-1 车站线路间距表
序号
名称
8 客车整备线间
线间无照明通信等电杆
线间有照明通信等电杆
9 货物直接倒装的线间
10 牵出线与其相邻线间
11 调车场各线束间
12 调车场设有制动员室的线束间
13 梯线与其相邻线间
14 中间有或预留有电力机车接触网支柱位置的线间
15 站内中间设有接触网支柱的相邻线间
16 线间设有融雪设备的相邻线间
道岔辙叉号数 N 越大,辙叉角 α 越小,导曲线半径 R 越大, 侧向过岔允许速度越高。但 N 越大,道岔全长 L。就越长,
占地长度也越长,工程费用增加。故设计站场时,辙叉号数应 按《技规》和《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的下列规定选用:
1.用于侧向通过列车,速度超过80 km/h的单开道岔, 不得小于30号。
18号单开道岔
42号单开道岔
知识的学习
知识学习的种类1.根据头脑内知识的不同形式或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符号学习,又称代表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他们代表什么。
概念学习,即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属性。
命题学习,实质上是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掌握有几个概念联合所构成的符号意义。
命题学习必须以概念学习和符号学习为前提。
2.根据知识间的相互关系分为归属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1)归属学习也叫累属学习,根据归属方向,归属学习又分为上位学习、下位学习。
(2)并列结合学习,是指新学习的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之间既不能产生从属关系,也不能产生总括关系。
知识学习的作用1.知识学习是学生技能和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2.科学知识学习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手段。
3.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知识学习的过程。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可分为知识的理解,巩固和应用三个彼此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阶段。
第二节知识的理解一、知识理解的概念理解是个体逐步了解事物的各种关系、联系直至认识其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
知识理解的标志有: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即能把握知识的实质,确定知识的深层结构,从而可以在改变表层结构的前提下,仍能用新的表层结构来表达同一个深层结构;2.能根据理解知道如何去完成所需要的动作,即能正确的执行动作。
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当前的情境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意义的理解是通过外界信息与已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二、建构主义对理解的生成过程的解释。
(二)维特罗克对理解过程的分析。
美国加州大学教授维特罗克认为:学习是学习者生成信息的意义的过程,意义的生成事通过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从环境中接受到的感觉信息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按照维特罗克的模式,学习过程不是先从感觉经验本身开始的,而是从对这一感觉经验的选择性注意开始的。
理解的生成过程大致经历了如下环节:(1)长时记忆中存在一些知识经验,他们会影响个体的知觉和注意倾向,会影响到个体以某种方式来加工新信息的倾向,首先把这些内容取出来,进入短时记忆。
中学教育心理学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形成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形成一、简答题1、简述操作技能熟练的标志。
答:A学习者意识调控减弱B能利用细微线索动觉反馈作用加强C形成运动程序的记忆图式D动作自动化E在不利条件下能维持正常操作水平2、简述心智技能形成的标志。
答:A智力技能的对象脱离了支持物B智力技能的进程压缩C智力技能应用的高效率3、简述心智技能培养的要求。
答: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加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训练4、简述运用遗忘规律保持知识的方法。
答:A深度加工材料B过度学习C合理复习D有效运用记忆术5、什么是上位学习?请举例说明。
答: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就是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
在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的几个观念的基础上,要学习一个包容程度更高的命题是,便会产生上位学习或总括学习。
例如,儿童在熟悉了鸟、鱼、野兽、昆虫等下位概念之后,再学习“动物”这一上位概念。
6、什么是并列结合学习?请举例说明。
答:并列结合学习是指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它们在有意义学习中可能产生联合意义,这时产生的知识学习被称为并列结合学习。
例如,凭借关于水流的知识来理解电流就是并列结合学习。
7、什么是下位学习?请举例说明。
答: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例如,学生学习了杠杆的概念,知道了力臂原理,而后学习定滑轮的知识,把定滑轮同化到杠杆概念之下,这个过程就是下位学习。
8、简述实际教学中教材直观的类型。
答:在实际教学中,就直观对象而言,可以把直观分为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三种。
9、简述技能的特点。
答:第一,技能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
第二,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于认知经验的知识。
第三,技能中各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2011年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一、单项选择题1. 学习新信息对己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__________A.前摄干扰B.倒摄干扰C.消退抑制D.超限抑制()2. 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保持__________秒钟A.5B.20-30C.60D.120 ()3. 研究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表现为__________A.时快时慢B.不快不慢C.先慢后快D.先快后慢()4. 由于反映程度的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与__________A.记忆知识B.直观知识C.理性知识D.应用知识()5. 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__________A.词汇学习B.符号学习C.概念学习D.辩题学习()6. 个人能用语言描述的知识属于__________A.感性知识B.理性知识C.陈述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7.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的学习叫做A.概念学习B.符号学习C.命题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8. 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这种观点的代表学说是__________A.痕迹衰退说B.同化说C.干扰说D.动机说()9. 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主要是一个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它包括三个阶段,即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__________A.知识巩固B.知识运用C.知识提取D.知识迁移()10. 短时记忆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其平均数量为__________组块A.6±2B.6±12C.7±1D.7±2 ()11. 把“辛丑条约”的内容记为“钱禁兵馆”主要是运用了一下哪一种记忆术__________A.位置记忆法B.关键词法C.缩简法D.视觉想象()12. 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家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__________A.两个B.三个C.四个D.五个()13. 以词汇学习,实物,图片,图表,图形等为内容的学习属于__________A.概念学习B.命题学习C.符号学习D.并列结构学习()14. 对“圆的直径是它的半径的两倍”的学习属于__________A.符合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D.上位学习()15. 学生已有了“四边形”的知识,现在让学生学习“梯形”的相关知识这种学习属于__________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概念学习D.并列学习()16. 如果学生已有了“哺乳动物”的观念,然后再学习“鲸”这种动物。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
A.感性知识、理性知识B.具体知识、抽象知识C.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D.方式方法知识、普通原理知识2.程序性知识的运用是指()。
A.解决“是什么”的问题B.解决“怎么办”的问题C.解决“怎么样”的问题D.以上都正确3.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
A.0.25~2秒B.0.2~25秒C.2秒到1分钟D.5秒到2分钟4.短时记忆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其平均数量为()个组块。
A.6±2B.6±1C.7±1D.7±25.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序,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
A.公式学习B.命题学习C.原理学习D.推理学习6.以下选项中哪一个属于程序性知识?()A.关于企鹅的定义B.某个明星的个人资料C.名人的自传D.产品的使用说明书7.知识的同化反映的是新旧知识的()。
A.改造性B.累积性C.矛盾性D.对立性8.小章原来认为“教学心理”就是研究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后来要让他认识到“认知策略”的学习也是教学心理研究的内容之一,这是()。
A.并列结合学习B.类属学习C.下位学习D.上位学习9.研究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表现为()。
A.时快时慢B.不快不慢C.先慢后快D.先快后慢10.在学过正方体、长方体等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属于()。
A.并列结合学习B.类属学习C.下位学习D.上位学习11.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念”。
这是运用了()。
A.正例与反例配合法B.变式法C.比较法D.直观法12.可以被称为工作记忆,在信息加工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A.长时记忆B.有意记忆C.感觉记忆D.短时记忆13.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的抑制作用叫()。
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
2.上位学习(也称总括学习): ——是指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几个观念的 基础上学习一个包容性程度更高的例命 题。即原有的观念是从属观念,而新学 习的观念是总括性观念。 ——上位学习遵循的是从具体到一般的归 纳概括过程。 ——这种学习方式在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中 比较常见。
3.并列结合学习 ——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 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
简答题
1.简述知识学习的类型。☆☆☆ 2.简述知识学习的过程。☆ 3.比较三种直观方式的优缺点。☆☆☆ 4.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有哪些方法?☆☆☆ 5.如何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6.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7.简述遗忘的原因。☆☆☆ 8.如何运用记忆的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9.教师如何根据记忆规律合理安排复习?☆
练习:通过观察事物、演示实验、到工厂 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等方式获得直观 经验,属于( )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知识直观 练习:教材编写应分段分节,教师讲课要 有间隔和停顿。这是利用感知规律的 ( ) A.强度律 B.差异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
二、知识的概括 (一)知识概括的类型 1.感性概括:是在直观基础上的一种低级 只能获得日常概念 水平的概括形式。 2.理性概括:是在思维基础上的一种高级 才能获得科学概念 水平的概括形式。
(二)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正确运用变式 变式:变换事物非本质属性的呈现方式, 以突出不变的本质属性。 3、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注意:此内容可以出简答题
练习:在直观教学时运用变式的主要目的是 ( )。 A.激发学习兴趣 B.引起有意注意 C.突出概念的本质 D.丰富想象思维 练习: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 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是( ) A 正例 B 反例会引起学生的疲劳,降低教学效果。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知识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知识点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就是掌握某个问题/知识的学习要点。
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的学习,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知识点1一、长度:任何测量都需要单位,长度的单位有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其中米是基本单位,注意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拿到一把刻度尺首先要观察零刻度线、分度值及测量范围。
二、时间时间主单位是秒(s),时间的单位还有分(min)、小时(h)测试时间的工具有手表、机械停表等。
三、使用刻度尺的方法: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量程(测量范围)和分度值(两条相邻的最小刻度线间的距离,它决定着刻度尺的准确程度)。
刻度尺要放正,使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
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
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录时,结果应包括读数和单位两部分。
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如下图所示);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读值)。
图中铅笔长度为69.5mm,其中69mm是准确值,0.5mm是估读值。
小练习1、下列各长度单位中不是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单位的是()A、kmB、mC、cmD、尺2、下列物体的长度,接近1dm的是()A、乒乓球的直径B、成人拳头的宽度C、火柴盒的长度D、保温瓶的高度3、在下面方框中的一组数据用的是同一刻度尺测量的是()①1.5m②23.0mm③4.8cm④0.72dm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④和①4、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B、测量必须从刻度尺左端零刻度线量起C、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D、记录测量结果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单位5、在学校运动会的铅球比赛中,裁判员测量成绩时要将卷尺拉直,这是因为若不拉直,测量成绩就比真实成绩()A、偏小B、偏大C、无影响D、无法判断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知识点2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6.1
1、知识的类型
由于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由于反映活动的侧面不同,知识可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这是现代认知派心理学家安德森提出的)
2、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具备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
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目前学校教学传授的主要是这类知识。
3、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而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包括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两类。
4、知识学习的类型
(1)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符号学习(又叫表征学习)是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是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
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还包括事实性知识的学习,如历史课中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学习,地理课中地形、地貌和地理位置的学习。
概念学习是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
命题学习(又叫判断学习)是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可见,命题学习必须以符号学习和概念学习为基础,这是一种更复杂的学习。
(2)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
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
5、知识学习的过程
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
这一过程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的提取三个阶段。
6、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6.2
1、知识直观的类型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
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实物直观给人以真实感、亲切感,因此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模象即事物的模拟性形象。
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言语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言语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
2、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简答)
(1)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
一般而言,模象直观的教学效果优于实物教学。
(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
(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要想在直观过程中获得有关的知识,首先必须注意和观察直观对象。
而要想有效地观察直观对象,必须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①强度律②差异律③活动律④组合律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3、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简答)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正例又称肯定例证,指包含着概念或规律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反例又称否定例证,指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律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
(2)提供变式
(3)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4、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
例在教学中不断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属性的方法称为变式。
6.3
1、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记忆、保持和回忆是记忆的三个基本环节。
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子系统。
2、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0.25秒~2秒。
信息贮存的方式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而且有一个相当大的容量。
3、短时记忆是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内,它的容量相当有限,大约为7±2个组块。
4、长时记忆从一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生,容量没有限度。
5、遗忘是对记忆过的材料不能再认和重现,或是错误地再认或重现。
(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
6、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长时记忆中信息的相互干扰是导致遗忘的最重要原因。
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了其他刺激的干扰。
这种遗忘理论得到了大量实验的支持,近一个世纪以来它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
研究表明,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即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
7、前摄抑制是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后摄抑制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8、动机性遗忘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我们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信息排除在意识之外,因为它们太可怕、太痛苦或有损自我形象。
(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的)
9、奥苏伯尔根据他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对遗忘的原因提出了一种独特的解释。
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
10、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论述题)(或如何有效的进行知识概括)
(1)深度加工材料
所谓深度加工,是指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
(2)有效运用记忆
记忆术是运用联想的方法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意义,以促进知识保持的策略。
如“关键词方法”
(3)进行组块化编码
组块的方式主要依赖于人过去的知识经验。
(4)适当过度学习
所谓过度学习,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
(5)合理进行复习
11、痕迹衰退说认为遗忘是由记忆痕迹衰退引起的,衰退随时间的推移自动发生。
12、对遗忘最早进行系统研究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
13、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法是组块。
14、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获得知识的首要环节。
15、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的观察和演示,属于模象直观。
16、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简答)
首先,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教师在指导学生概括时,不仅要注意抽取本质的一面,也要注意抛弃非本质的一面,为此必须配合使用概念或规则的正例或反例。
其次,提供变式。
在教学实际中,要提高概括的成效,必须给学生提供丰富而全面的感性认识,必须注意变式的正确运用。
再次,科学地进行比较。
因为区分对象的一般与特殊、本质与非本质的比较过程,对于知识的概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最后,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教师应启发学生去进行自觉概括,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原理、原则,尽量避免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记忆或背诵,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
17、简述遗忘的原因。
(1)痕迹衰退说,这是一种对遗忘原因的最古老的解释。
按照这种理论,遗忘是由记忆衰退引起的,衰退随时间的推移自动发生。
(2)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了其他刺激的干扰。
一旦排除干扰,记忆就可以恢复。
在保持期间如果没有其他信息进入记忆系统,则原有的信息不会遗忘。
(3)动机性遗忘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我们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信息排除在意识之外,因为它们太可怕、太痛苦或有损自我形象。
(4)同化说,奥苏伯尔根据他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对遗忘的原因提出了一种独特的解释。
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