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第二中学九年级上语文《短文两篇》导学稿
九年级上册第15课《短文两篇》导学案(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上册第15课《短文两篇》导学案编写:满雪梅学习目标:1、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了解议论文的常识。
2、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以及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
3、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培养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法指导:3、细读课文,圈、点、勾、画,标出生字词和自己不懂的地方。
梳理文章的结构,完成“预习案”中的问题。
【用时12分钟】4、借助工具书、注释解决生字、词,——组长可分配任务,提高效率。
【用时5分钟】5、精读课课文,小组合作探讨,完成“探究案”中的问题。
【用时10分钟】6、比较阅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先“对学”,再“群学”,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提出还未解决的问题。
【用时10分钟】自学导航:1、相关链接①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是英国哲学家、作家。
出身官僚家庭,剑桥大学毕业。
后又学习法律。
培根的主要建树在哲学方面。
《随笔》是培根在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共包含58篇短文,然而它在英国文学史上却有重要地位。
培根对每个题目都有独到之见,诛心之论,而文笔紧凑,老练,锐利,说理透彻,警句迭出,例如“善择时即省时。
”“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
”“顺境易见劣性,逆境易见德行。
”这些话充满成熟的人生经验,而写法则务求清楚达意。
使用的比喻十分恰当,但都来自实际。
培根的文章也写得富有诗意。
②关于《燕山夜话》的写作背景:《燕山夜话》是邓拓撰写的杂文集。
1961年,正当我国处在暂时困难的时期,邓拓应《北京晚报》之请,以提倡读书,丰富知识,开阔眼界、振奋精神为宗旨,用马南的笔名开辟了《燕山夜话》专栏。
③关于驳论文:针对对方的观点加以批驳,在批驳的同时阐述自己的观点。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大意。
《谈读书》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既阐述了(),又阐述了读书的(),还告诉大家读书能()的道理。
《不求甚解》揭示陶渊明“”的两层含义,并以次为根据,对否定的“”的观点做了否定。
初二语文导学案-22短文两篇
第 22 课短文两篇——陋室铭1.能正确写出“馨”、“鸿儒”、“白丁”、“劳形”等重点字词读音及解释。
2.能用现代汉语流畅的翻译全文,积累文言实虚词,说出作者的思想情感。
【体验学习】【朗读交流】1.朗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陋.室()德馨.()调.素琴()鸿.儒()西蜀.()案牍.()2.走近作者:《陋室铭》作者是朝文学家。
【新知探究】★探求一:疏通文意,解释重点词语。
(记得标示在书本上)有仙则名.()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有鸿.儒()可以调.素琴()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案牍..之劳形★探求二:结合注解,翻译重点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④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⑤孔子云:“何陋之有?”【综合提升】1.结合【知识链接1★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结尾却说“何陋之有?”是否矛盾?为什么?(学法指导:从居住条件和思想境界两方面入手来考虑。
)【当堂检测】1.全文处处紧扣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2.写景物之雅的句子是:;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写情趣之雅的句子是:;文中虚写的句子是:。
【学习反思】我们收获了:不足的方面:【知识链接】★1.铭,古代刻在器物或者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用于称颂功德或警戒劝勉。
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相似。
“陋室铭”的意思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居室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2.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
字梦得,祖籍洛阳。
21岁中进士,授官监察御史。
他热心支持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
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
他的文才受到大散文家韩愈、柳宗元和大诗人白居易的赏识。
他的散文清新活泼,富有韵味,著有《刘梦得文集》。
这篇《陋室铭》是他被贬到和州做官时在任上写的。
【课后精练】(2008重庆市)阅读刘禹锡《陋室铭》完成文后9—12题。
九年级语文上《短文两篇》教案
一. 教学内容:《短文两篇》二. 本周教学目标(一)知识能力目标1. 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过程方法目标1. 理解本文运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2. 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了解议论文的常识;3.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1. 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3. 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四. 知识分析《短文两篇》《谈读书》1. 作者简介: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
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
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
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
《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2. 文章思路分析:文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去理解: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重点阐述了读书的好处。
(2)后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
(3)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4)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运用的是排比说理。
(5)论证方法: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培根在其作品中往往采用这种手法,显出其文笔老练,说理透彻。
又如:“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
”“声名犹如大河,空虚无物者浮,实学有才者沉。
”这种比喻的运用,使其文章更显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本层第一句,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这一句指出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仅限于文字推求。
对不同的书,作者又主张怎样?作者主张采用的不同的读书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一)谈读书教学目的: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
2、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重点:(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难点: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情况。
分小组比赛,检查积累材料的情况。
要求每小组派代表把整理好的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名人读书的趣事讲出,以多者为胜方。
二、简介作者导入新课培根(1561 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
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
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
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
《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三、指导学生通读全文,把握内容: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明确:这篇随笔写法不同一般,它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语言十分简练,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
2、理解文章内容: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提示:要理清作者的思路,运用学过的知识归纳、总结。
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去理解: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重点阐述了读书的好处。
(2)后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
(3)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4)提问体会句子含义及作用。
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运用的是排比说理。
(5)提问体会论证方法: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体会:培根在其作品中往往采用这种手法,显出其文笔老练,说理透彻。
又如: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
声名犹如大河,空虚无物者浮,实学有才者沉。
这种比喻的运用,使其文章更显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人教九年级语文上《短文两篇》说课稿
人教九年级语文上《短文两篇》说课稿一、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三个方面:1.知识和能力目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讨论、探究,提高学生们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诵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及情感。
2.教学难点:学习并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
通过反复诵读,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2.讨论法。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3.启发法。
通过问题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
4.情境法。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共鸣和情感体验。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一段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情境。
2.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图片或视频所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吗?”引导学生回答:“是托物言志。
”3.引入本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文章——《短文两篇》。
”(二)新课学习1.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短文两篇》,并根据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试着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并给每个自然段划分层次并标注。
(提示:阅读时要注意读准字音、词义,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合作探究: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阅读体验,讨论自己不能理解的地方,并尝试解决。
(提示:合作解决问题时,要尊重别人的意见,要有集体荣誉感。
)3.班级展示:请各小组派代表展示本组的探究成果,并鼓励其他同学提问或发表不同意见。
(提示:提问或发言时要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态度要落落大方。
)4.教师点评:老师对学生的探究成果进行评价和总结。
同时介绍一些有用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如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根据语境推断句意等。
5.拓展延伸: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阅读经验,谈谈自己对托物言志这种写作手法的认识和理解。
(提示:可以从托物言志的作用、特点、应用等方面进行思考。
九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优秀10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优秀10篇总结课文篇一1、教师归纳: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课文第1段主要用记叙句法描述了莲花优美的姿态,突出它的高洁品格,表明自己对莲花的喜爱。
第2段先用议论对三种花进行评价;再抒发感慨,婉曲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不良世风。
真正体现了言简意丰、文笔多变。
2、提问:本文题为《爱莲说》,主要是表达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之情,可为什么要把菊和牡丹跟莲放在一起谈论呢?明确:这是一种映衬的写法。
如果不提菊和特丹,只是一味赞颂莲是多么美好,多么高尚,自己对它是多么喜爱,文章就显得单调,意思不容易表达得深刻。
而把菊和牡丹跟莲来比较着写,就更能突出莲花的可贵。
这就是映衬手法的好处。
另外,映衬还有正衬和反衬之分,这里菊是正衬,牡丹是反衬,它们有什么不同,我们可在课后认真地加以揣摩。
3、评价:作者生活在封建社会里,面对当时的不良世风,能做到不同流合污,努力追求高洁的品格,这是难能可贵的。
当然,他因为愤世嫉俗而流露的那种目空一切,自视清高的思想是有片面性的,也是不足取的。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学习古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2.掌握一些文言词语。
3.理解两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重点:(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难点:(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陋室铭(刘禹锡)一、预习朗读课文,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入1.作家作品简介2.关于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三、正课1.朗读课文。
可采取多种方法朗读,如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学生个别读、集体读等。
2.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
掌握重点词语。
3.提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讨论并归纳: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山东省东营市第二中学九年级上语文《庄子》导学稿
东营区二中九年级(下)语文导学案20、《<庄子>故事两则》导学案课型:自读执笔:审核:九年级备课组审定:姓名:班级:学习目标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2.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
3.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学习重点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2.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
学习难点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2.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学习方法1.比较法通过同学们译文和标准译文的比较过好语言关,通过惠子与庄子的对比过好寓言关和思想关,通过一、二则故事的不同文风比较过好欣赏关。
2.延伸拓展法拓宽阅读视野,了解庄子的思想。
《庄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自主学习第二课时:合作展示第三课时:巩固反馈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简介庄子及《庄子》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
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
他曾说:“我宁可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
《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
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
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短文两篇》导学案(第1课时)
范县濮城镇中学导学案九年级语文活页导学案导学案总编号30主备人许瑞娜审核人赵洪国审批人授课人[.Com]授课时间班级姓名小组课题谈读书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3、在论证读书的益处时,作者采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试加以分析。
四、反馈提升1、从文中摘录一条你最喜爱的名言警句,说说你最喜爱的原因。
2、关于读书(或书籍)的名言,你知道哪些?写在下面。
五、课堂检测1、说说下列句子的论证方法①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如何修剪移接。
()②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③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
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
()④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此辈皆吹毛求疵之人;()2、对下列句子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1)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修剪移接。
(2)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3)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
(4)“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
A、(1)比喻;(2)排比;(3)比喻;(4)引用B、(1)比拟;(2)反复;(3)夸张;(4)比喻C、(1)对比;(2)排比;(3)比喻;(4)拟人D、(1)比喻;(2)反复;(3)夸张;(4)引用六、课后反思学法指导栏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
2、理解、积累文中精辟的语句。
并对比自己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学习重点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学习难点理解、积累文中精辟的语句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一、导入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狡黠()藻饰()诘难()咀嚼()味同嚼蜡()矫()滞碍()阐证()吹毛求疵()2、解释下列词语味同嚼蜡:吹毛求疵:寻章摘句:豁然贯通:孜孜不倦:3.文学常识填空《谈读书》一课选自《》,作者,国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doc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相关内容教案目。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一)谈读书教学目的: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
2、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重点:(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难点: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情况。
分小组比赛,检查积累材料的情况。
要求每小组派代表把整理好的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名人读书的趣事讲出,以多者为胜方。
二、简介作者导入新课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
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
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
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
《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三、指导学生通读全文,把握内容: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明确:这篇随笔写法不同一般,它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语言十分简练,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
2、理解文章内容: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提示:要理清作者的思路,运用学过的知识归纳、总结。
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去理解: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重点阐述了读书的好处。
(2)后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
(3)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4)提问体会句子含义及作用。
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运用的是排比说理。
(5)提问体会论证方法: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体会:培根在其作品中往往采用这种手法,显出其文笔老练,说理透彻。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2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2篇Teaching plan of "two essays" for Grade 9 Volume I of PEP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2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2、篇章2:短文两篇教学设计篇章1: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一)谈读书教学目的: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
2、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重点:(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难点: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情况。
分小组比赛,检查积累材料的情况。
要求每小组派代表把整理好的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名人读书的趣事讲出,以多者为胜方。
二、简介作者导入新课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
xxx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
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
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
《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三、指导学生通读全文,把握内容: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明确:这篇随笔写法不同一般,它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语言十分简练,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
九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朗读和理解课文的能力。
(2)学会通过抓关键词来把握文章的主旨。
(3)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2)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向往。
(3)引导学生学会珍惜时光,关爱身边的人和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生字词较为难懂,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
(2)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2)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生字词的含义。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正确理解。
(2)教师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体会其表达效果。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课文的主旨。
(2)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3.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内容:第六课时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朗读和理解课文的能力。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短文两篇导学案教师版新人教版
山东省日照经济开发区三中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短文两篇》导学案(教师版)新人教版一、学习目标1、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2、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了解议论文的常识;二、课前准备1、《谈读书》作者培根,英国哲学家、作家。
剑桥大学毕业。
代表作《随笔》《新工具》。
培根的警句:“善择时即省时。
”“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
”“顺境易见劣性,逆境易见德性。
”“一切腾达,无不须循小梯盘旋而上。
”“声名犹如大河,空虚无物者浮,实学有才者沉。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
”2、《不求甚解》选自《燕山夜话》,作者马南邨,原名邓拓,福建闽侯人,当代作家。
3、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狡黠()藻饰()诘()难滞()碍味同嚼()蜡吹毛求疵()矫()睾()肾阐()证要诀()4、将下列的成语及其解释连线味同嚼蜡为了小的利益,造成大的损失。
吹毛求疵指一下子弄通了某个道理。
寻章摘句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豁然贯通比喻故意挑毛病,找缺点。
因小失大指读书只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5、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关于读书的名言。
三、学习过程1、《谈读书》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概括层意。
三个层次。
第一,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第二,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
2、《谈读书》中提出了哪些读书的方法?“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
”这句话指出哪三种不同读书方法?对读书提出了哪些要求?选读、浏览、通读、精度、读摘要等。
粗读、泛读、精读。
读书时要仔细推敲思考,反对故意挑剔,不可迷信书本。
3、《谈读书》这篇随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培根是著名的散文家,他的随笔风格平易流畅,笔法灵活,语言警辟。
作者运用比喻说理。
这样写,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作者运用排比说理。
这样写,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
作者运用对比说理。
初二语文导学案-27短文两篇
第 27 课短文两篇(第1课时)【学习目标】1.读:能正确流畅地通读全文,背诵全文,并积累优美的写景词句。
2.译:翻译全文,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品:小组合作,赏析不同角度的山川之美。
【体验学习】朗读交流1.朗读感知:找出不认识的字词,利用工具书解决疑难。
学法指导:注意朗读节奏,品味四字句的节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朗读美文,细细品味描写自然美的句子,在这些美景中请你勾画出从听觉、视觉、色彩、时间、动静等不同角度进行描写的句子,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新知探究对照注释,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
1.解释下列加点字:五色交辉..:晓雾将歇.: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翻译句子: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字字落实,翻译全文。
(可以把自己认为有疑问、难点的句子写在下面,和对子一起交流!)综合提升1.读品意境美:文中写到了哪些自然景物?作者分别是从哪些角度来营造优美意境的?(学法指导:写景角度可以从色彩、时间、动静、视觉、听觉等进行分析。
)2.读品情感美:“一切景语皆情语”,请找出本文反映作者感受的句子,并说出所写景物中渗透了怎样的情感。
【当堂检测】1.回顾今天所学的内容,你积累了多少文言文字、词、句,在学习对子处过关。
总领:(用原文)2.绘景抒情:【学习反思】我们收获了:不足的方面:【知识链接】走近作者:陶弘景(452~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徒秣陵(今江苏省江宁县)人。
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最新-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短文两篇》导学练测资料包 鄂教版 精品
第21课短文两篇导学练测资料包(九年级语文上册鄂教)一、课文导学【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词积累:馨x‰n: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牍d’:公文,书信;古代写字用的木简。
惟吾德馨:只有我品德高尚。
惟,只;吾,我,这里指陋室的主人。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斯:这。
鸿儒r’:大儒,学识渊博的人。
鸿,大。
白丁:原指没有官职的人,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
素:不加装饰的。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劳形:使身体劳累,劳,使……劳累。
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呢?蕃f‚n:多。
独:仅,只。
濯zhuŽ:洗涤。
清涟li‚n: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庄重。
不蔓m…n不枝: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
亭亭:挺立的样子。
植:竖立。
亵xiˆ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隐逸:隐居不愿做官的人。
鲜xiƒn:少。
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陋室铭》:刘禹锡(公元772~842年),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贞元进士,后又登博学宏词科。
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18年)辅佐王叔文执政,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等职。
他不但政治态度比较进步,而且有朴素的唯物主义的哲学见解。
其诗文格调高亢,含意深远。
著有《刘宾客集》。
《爱莲说》:周敦颐(公元1017~1183),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
字茂叔,道州营道(现在湖南省道县)人。
历任地方官吏,曾任虔州(今江西省赣州市)通判(地位略次于州、府长官)等职。
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书堂讲书。
因为书堂前有发源于莲花峰的小溪,于是他就用故乡营道濂溪给书堂命名为“濂溪书堂”。
世称之为濂溪先生,卒谥元公。
著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
2、相关知识:《陋室铭》:关于刘禹锡陋室的处所,目前有两种说法。
一说在河北定县(旧中山郡),一说在安徽和县(旧和州),持定县说的理由是,刘禹锡是中山人,今定县南三里庄有陋室存世;持和县的根据是,刘曾任和州刺史,和县城中也有一陋室。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短文两篇》导学案讲学稿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短文两篇》导学案讲学稿人教版初三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短文两篇》导学案讲学稿十五短文两篇【学习目标】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
2、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4、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习重点】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学习难点】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驳论等方法的运用。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
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
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
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
《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马南(1912--1966),邓拓的笔名,当代作家、杂文家、历史学家、著名新闻工作者,福建闽侯人。
主要著作有:文论集《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杂文集《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以及《邓拓散文》、《邓拓诗选》等。
【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1)怡情()(2)诘难()()(3)滞碍()(4)吹毛求疵()2、填空。
(1)培根,________国哲学家、________家,著有________、________等。
(2)马南邨,原名________,当代作家。
《不求甚解》一文选自杂文集________。
3、阅读下面一段话,说说这段文字的观点是什么?作者采用什么方法阐述这一观点的?“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谈读书》4、课文第一部分中,作者首先指出人们常常存在那几种不同类型的求知目的?重点是分析哪一种目的?5、课文第二部分中讲到求知就要读书,对于不同的书如何读,课文提出了怎样的的看法?《不求甚解》6、课文说“不求甚解”是什么意思?7、“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好吗?课文是怎么样论说的?8、文章说的哪些读书方法类似于“不求甚解”?【精读精练】9、“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中本体和喻体分是什么?这两个比喻句配合得是否恰当?10、《谈读书》第三部分讲到求知会产生哪些影响?作者怎样论证这两方面的内容的?11、《不求甚解》一文是怎样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结合进而反驳对方的?。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短文两篇》教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短文两篇》教案教学背景分析《短文两篇》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次教学主要围绕此文进行。
本文主要讲述“信任”这个主题,通过两篇短文的比较,让学生了解信任的重要性,培养他们正确认识和建立信任关系的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两篇短文的内容,理解其所表达的主题2.学习认识信任的重要性,了解信任的内涵和表现3.训练学生阅读文章的能力,提高其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4.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树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学重点1.学习和理解《短文两篇》的内涵和表达2.认识信任的重要性,如何建立和维持信任关系3.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教学难点1.如何帮助学生准确理解两篇短文所表达的主题和思想2.如何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在学习中传递自信和积极性教学准备1.教师备课资料:《短文两篇》课文,教案,PPT2.学生学习资料:课外阅读材料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5分钟)板书内容:信任的重要性1.教师引入《短文两篇》的主题,并通过能够吸引学生关注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理解发表对这个主题的看法2.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信任的重要性,为后续教学奠定基础导入环节:通过问答互动、转述故事等方式,生动形象地引导学生进入教学主题和思想第二步:教学(45分钟)板书内容:两篇短文的名字及其结构1.教师通过PPT展示两篇短文的名称,让学生感知其结构,并详细介绍每个短文的内容2.讲解短文涉及到的概念,并带领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其内涵和表达教学环节:通过PPT课件、讲故事、启发式学习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分析、归纳、推理和判断学习内容第三步:互动(15分钟)板书内容:信任的表现和建立1.教师组织学生参与教学互动,带领学生民主讨论,分享个人经验,并强调信任关系的表现和建立2.引导学生形成学习小组,交流着自己的故事,建立和维护信任关系交互环节:通过小组互动、个人分享等形式,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归纳、推理和判断学习内容的能力第四步:总结(15分钟)板书内容:信任的重要性和建立1.教师和学生一同总结学习的主题和思想,并分享学习体会2.教师指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总结环节:通过总结发言、PPT课件、学习成果展示等形式,加深学生对本堂课的理解,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思考,增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组织能力。
山东省东营市第二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导学稿 苏教版
山东省东营市第二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导学稿苏教版15《短文两篇》课型:讲读执笔:审核:九年级备课组审定:姓名:班级:[文题解通]1、导读关于读书问题,古今中外有很多人议论过,但常谈常新。
《短文两篇》都是谈读书,但见解独到。
读《谈读书》如同沐浴在智慧的阳光下,读《不求甚解》如同聆听长者的谆谆教诲。
2、作者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十七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哲学史上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
在人类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马克思曾誉之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培根12岁入剑桥大学读书,毕业后就一直为英国王室服务,曾当律师和国会会员,担任过掌玺大臣和英国大法官。
晚年专心从事学术研究的著述活动,写成了一批在近代文化思想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著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部是《伟大的复兴——新工具论》。
另外,他以哲学家的眼光,思考了广泛的人生问题,写出了许多形式短小、风格活泼的随笔小品,后集成《人生论》。
他的随笔小品说理透彻,会意隽永。
雪莱曾评价说:“他的文字有一种优美而庄严的韵律,给感情以动人的美感,他的论述有着超人的智慧和哲学,给理智以深刻的启迪”。
邓拓(1912—1966),笔名马南邦,福建闽侯人。
当代作家,1966年在文革中迫害致死。
重要作品为《燕山夜话》。
《燕山夜话》是马南邦的杂文集。
1961年作者《北京晚报》要求,贯彻党的“双百”方针,利用工作之余为《燕山夜话》撰写的152篇专稿,主要是知识性的杂文,内容丰富,涉及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旗帜鲜明,议论风生,也能切中时弊;短小精炼,语言流畅。
是利用杂文形式,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有益尝试,颇受人民的欢迎喜爱。
[知识览通]1、语音1、狡黠.“xiá”2、咀嚼..“jǔjué”3、诘难.“nàn”4、滞.碍“chì”5、死抠.“kōu”6、豁.然“huò”7、相似.“sì”8、曲.解“qū”9、大而无当.“ dàng”10、迂.腐“yū”2、字形1、怡.情:2、傅彩.:3、策划.:4、蒸馏.:5、辩.论:6、辨.异:7、胸肺.:8、滥.加粗暴: 9、要诀.:10、独到.:3、词语1、藻饰:修饰文辞。
人教版初三语文短文两篇说课稿格式
人教版初三语文短文两篇说课稿格式为大家整理了初三语文短文两篇说课稿格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仔细阅读,并祝各位同学在学期中快乐。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短文两篇蝉、贝壳》是九年级义务教育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
本单元是以人生为话题的单元,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编者试图引导学生体味人生,关爱生命。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年级学生,以前所学多是叙事的文章,少部分是说明性文字,少见由细小的物引发生命思考的文章。
二、结合教材单元教学重点及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①练习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品味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语言。
②了解先抑后扬及由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③领悟生命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生活、认真对待生命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品味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语言。
体悟生命的意义,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生命。
教学难点:学习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深刻的人生哲理的写法。
教学设想:力争让学生有三个发现1、让学生发现文章的内容原来还可以这样写。
2、让学生发现文章的结构原来还可以这样安排。
3、让学生发现文章的语言原来还可以这样表达。
三、教法学法: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诵读鉴赏讨论为主线,培养学生的散文阅读能力。
学法指导:在对本课的学习过程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用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天热爬上树梢,总爱大喊大叫,明明啥也不懂,偏说知道知道。
揭开谜底后,让同学们围绕蝉七嘴八舌地说一段话。
学生说的话大体上可能有两类:一类是介绍蝉。
二类是叙述围绕蝉发生的故事,教师适时点拨,引出第一篇短文《蝉》,进入课堂第二环节(二)、诵读练习,感知课文1、自读。
要求:标注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或向同学请教解决字词问题。
请同学们主动到讲台上将自己生疏的字词写在黑板上。
师选择其中重要的字加点,请大家前来给加点的字注音,重要词语或让同学们解释。
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识字、写字的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营区二中九年级(上)语文导学案
15《短文两篇》课型:讲读执笔:
审核:九年级备课组审定:
姓名:班级:
[文题解通]
1、导读
关于读书问题,古今中外有很多人议论过,但常谈常新。
《短文两篇》都是谈读书,但见解独到。
读《谈读书》如同沐浴在智慧的阳光下,读《不求甚解》如同聆听长者的谆谆教诲。
2、作者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十七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哲学史上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
在人类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马克思曾誉之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培根12岁入剑桥大学读书,毕业后就一直为英国王室服务,曾当律师和国会会员,担任过掌玺大臣和英国大法官。
晚年专心从事学术研究的著述活动,写成了一批在近代文化思想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著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部是《伟大的复兴——新工具论》。
另外,他以哲学家的眼光,思考了广泛的人生问题,写出了许多形式短小、风格活泼的随笔小品,后集成《人生论》。
他的随笔小品说理透彻,会意隽永。
雪莱曾评价说:“他的文字有一种优美而庄严的韵律,给感情以动人的美感,他的论述有着超人的智慧和哲学,给理智以深刻的启迪”。
邓拓(1912—1966),笔名马南邦,福建闽侯人。
当代作家,1966年在文革中迫害致死。
重要作品为《燕山夜话》。
《燕山夜话》是马南邦的杂文集。
1961年作者《北京晚报》要求,贯彻党的“双百”方针,利用工作之余为《燕山夜话》撰写的152篇专稿,主要是知识性的杂文,内容丰富,涉及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旗帜鲜明,议论风生,也能切中时弊;短小精炼,语言流畅。
是利用杂文形式,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有益尝试,颇受人民的欢迎喜爱。
[知识览通]
1、语音
1、狡黠.“xiá”
2、咀嚼
..“jǔjué”3、诘难.“nàn”4、滞.碍“chì”
5、死抠.“kōu”
6、豁.然“huò”
7、相似.“sì”
8、曲.解“qū”
9、大而无当.“ dàng”10、迂.腐“yū”
2、字形
1、怡.情:
2、傅彩.:
3、策划.:
4、蒸馏.:
5、辩.论:
6、辨.异:
7、胸肺.:
8、滥.加粗暴: 9、要诀.:10、独到.:
3、词语
1、藻饰:修饰文辞。
2、狡黠:狡诈。
3、诘难:诘间,为难。
4、滞碍:不通畅。
5、味同嚼蜡:形容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6、吹毛求疵: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7、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8、不求甚解:原指读书只领会主旨,不死抠字眼。
现多指只满足于了解个大概,不作深入理解。
9、咬文嚼字:认真推敲字句的意义和正误。
有时含有贬义,指过分注重文字而不去领会精神实质。
10、豁然贯通:形容(久思不解的问题)一下子明白过来,迎刃而解。
11、学究:迂腐的读书人。
12、开卷有益:读书有益处,有收获。
4、常识
驳论文
议论文从论证的方式上看,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
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一般说来,批驳对方的论点有三种方式。
一是直接驳论点,即先举出对方的荒谬的论点,然后用正确的
道理和确凿的事实直接加以批驳,揭示谎言同事实、荒谬与真理之间的矛盾。
二是通过批驳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
论据是支撑论点的,论据驳倒了,论点也就不成立了。
三是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来驳倒对方的论点。
论述一个问题,论点和论据之间必须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否则就站不住脚。
通过驳论证来驳论点,就是揭穿对方的论点与论据之间列内在的逻辑联系,即所持论据不能证明论战,其论点不能由论据推出。
[内容析通]
1、理文脉
《谈读书》紧紧扣住“读书”这个话题,分别从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不求甚解》则是从批驳别人的观点开始,接着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并分析其真正含义,然后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和会意,最后总结全文,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2、辨结构
3、探意旨
《谈读书》就读书的问题发表了种种看法,正面阐述了读书的正确目的、具体的读书方法,同时归纳推断读书的重要作用,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以此鼓舞人们多读书。
本文观点丰富,见解独到,但综合全文在倡导读收和从书中获得智慧,并加以运用。
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探讨。
从谈读书的目的看,读书只以怡情、傅彩,足以长才。
“读书补天生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惟明智之士用读书”,“用书之智慧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面观察事情。
”这些都论述了读书的重要性和强调读书与实际的结合。
从论述读书的作用看,作者谈到,“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这些论述人性格和才智方面阐述了读书的巨大作用,旨在鼓励读书。
本文尽管论述到读书多个方面,同时每一句话都表明一个观点,但是都由倡导读书和用读书来统领全文,意旨较为鲜明,体现全文的内在逻辑。
《不求甚解》通过对人们对“不求甚解”的常见反识反弹琵琶,探求“不求甚解”的本意,进而提出自己的关于读书问题的见解,认为读书在于虚心和会意,反对死读或抠字句而忽视精神实质的理解,提倡观其大略地含意,提倡重要的书要反复地读,才能真正会意。
这对于纠正在读书问题上不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均有积极的作用。
了解本文意旨的关键是理解作者提出关于“不求甚解”真正含义。
我们看看作者是如何解读“不求甚解”的。
作者首先全面了解陶渊明提出“不求甚解”主张。
认为陶渊明是在“好读书”“会意”的基础上提出“不求甚解”的。
“陶渊明主张读书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这是古人正确的读书态度。
进而作者指出:“不求甚解”有两层含义,一是表示虚心;二是说明读书的
方法。
接着作者运用普列汉诺失和诸葛亮为例,进一步论证了“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从而阐述在读书问题上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4、议问题
1、《谈读书》中的“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皆成性格”的一段文字,主要论述了一个什么观点?作者是怎样阐述观点的?
明确:观点: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
是用归纳法证明观点的,先列举六门学科的作用,最后加以归纳。
2、《谈读书》中的“人之才智但有滞碍”到“皆有特药可医”一段文字,主要论述了一个什么观点?作者是怎样阐述观点的?
明确:观点:读书能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
用比喻论证观点的。
[特色鉴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