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和生物圈复习课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课件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复习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相关内容。
具体包括教材的第1章“走进生物世界”和第2章“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详细内容涉及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分类、生态系统的概念、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能正确区分不同类别的生物。
2. 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认识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3. 掌握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能分析生物圈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分类、生态系统的概念、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生物圈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挂图、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彩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生物圈的照片,引导学生回顾生物圈的概念和特点。
2. 知识回顾:(1)生物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回答生物的五大基本特征。
(2)生物分类:讲解生物分类的方法,让学生举例说明不同类别的生物。
(3)生态系统:回顾生态系统的概念,分析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
3. 例题讲解:(1)通过例题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加深理解。
(2)以实际案例为例,分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4.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生物圈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七、板书设计1. 生物的基本特征2. 生物分类3. 生态系统概念结构与功能4. 生物圈结构功能生物关系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物的五大基本特征。
(2)列举三个生态系统,并分析其稳定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2. 答案:(1)生物的五大基本特征:生长、繁殖、应激性、新陈代谢、遗传变异。
(2)生态系统案例:1)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较高,生物多样性丰富。
2)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性一般,生物多样性较高。
2024年七上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课件
2024年七上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复习《2024年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相关内容。
具体包括教材第1章“走进生物世界”,详细内容涉及生物的特征、生物的分类、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第2章“生物圈”,包括生物圈的概念、结构和生物圈中的不同生态系统。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 能够描述生物的分类方法和生物圈的结构。
3. 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生物的分类。
教学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挂图。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地球生态系统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生物在其中的作用。
2. 例题讲解(15分钟)详细讲解教材第1章和第2章的重点内容,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物圈的结构。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生物圈中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基本特征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2. 生物的分类按形态结构特点分类按生活环境分类按营养方式分类3. 生物圈的结构地球表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不同生态系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列举生物的五大基本特征。
简述生物的分类方法。
描述生物圈的结构。
2. 答案:生物的五大基本特征: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
生物的分类方法:按形态结构特点、生活环境、营养方式分类。
生物圈的结构: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以及不同生态系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学生对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物圈的结构掌握程度。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中考复习
6、变黄的杨树叶从树枝上脱落下来,这说明 ( D) A 杨树对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 B 杨树能生长和繁殖 C 杨树能进行呼吸 D 杨树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6
7.下面是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它们各属 于生物的何种基本特征∶ 〈1〉一颗种子长成参天大树的现象是属于生长 〈2〉一只母猪产下九只小猪的现象是属于繁殖 〈3〉“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的现象是属于 遗传
4.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是( C ) A.生物能动,非生物不能动 B.生物能长大,非生物不能长大 C.生物有生命,非生物没有生命 D.生物能对环境有反应,非生物对环境没有反应 5.下列关于生物的叙述中,哪项不正确(D ) A.生物都能进行呼吸 B.生物生活都要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 C.生物都能进行繁殖 D.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5
15
3.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D ) A.地球上凡是有生物分布的区域都属于生物圈的范 围 B.生物圈是由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组成的具有一定结 构和功能的统一整体 C.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D.生物圈就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和 4、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是( A ) A. 生物圈 B.陆地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城市生态系统
,求平均值;避免偶然误差(实验材料数量要适量 、质量要满足要求)
18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 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 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鼠妇适于生活于阴暗 的环境中。 • 探究思路:根据假设,需要给鼠妇提供阴暗和明亮两种 环境,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但除光照以外,土壤的 潮湿程度、温度、声音等因素也可能对鼠妇有影响。为 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光照不同引起的,就应当使这两 种环境中除光照外的其他条件都相同,也就是说, 只有光照是不同的,光照就是这个实验中的变量。 • 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 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生物和生物圈复习完整版课件
生物和生物圈复习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复习《生物和生物圈》这一章节的内容。
具体包括: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分类,生物圈的概念、组成及生物圈对生物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能列举生物的主要类别。
2. 了解生物圈的概念、组成,认识到生物圈对生物的重要性。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现象,提高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物圈的概念、组成及其对生物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展示(如植物、动物标本等)。
2. 学具:生物圈示意图、生物分类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圈示意图,引导学生回顾生物圈的概念和组成,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详细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通过实例使学生加深理解。
接着介绍生物的分类,让学生学会如何对生物进行归类。
3.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生物现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
4. 例题讲解:针对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进行典型例题的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生物特征和分类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基本特征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由细胞构成2. 生物的分类植物界动物界微生物界3. 生物圈的概念、组成及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列举生物的三个基本特征。
简述生物圈的概念及组成。
解释生物圈对生物的重要性。
2. 答案:生物的基本特征:略。
生物圈的概念及组成: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生物及其生活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等。
生物圈对生物的重要性:生物圈为生物提供了生活所需的条件,是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现象。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课件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课件一、教学内容1. 生物的基本特征2. 生物的分类3.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4. 生物圈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详细内容涉及生物的基本特征,如新陈代谢、生长、繁殖等;生物的分类,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如适应性、生态位等;以及生物圈的定义、结构、功能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理解生物分类的原则和方法。
2. 使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认识到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学生热爱生物,保护生物圈,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及其依据,生物圈的结构与功能。
2. 教学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圈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挂图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圈美丽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生物圈的兴趣,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与生物圈的关系。
2. 新课内容呈现:(1)生物的基本特征: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如新陈代谢、生长、繁殖等。
(2)生物的分类:介绍生物的分类原则和方法,展示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
(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通过实例讲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和生态位,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4)生物圈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讲解生物圈的定义、结构、功能,强调生物圈对生物和人类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与新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基本特征2. 生物的分类3.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4. 生物圈的概念及其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物的基本特征及其意义。
(2)列举三种生物分类方法,并说明其依据。
(3)谈谈你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
(4)解释生物圈的概念,并说明其重要性。
2. 答案:(1)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新陈代谢、生长、繁殖等,它们是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优质课件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复习的内容为人教版初中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具体章节包括:第1章“走进生物世界”,第2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3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4章“生物圈中的人”。
详细内容如下:1. 生物的基本特征、分类及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2.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3.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基本过程。
4. 人体主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人体与生物圈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分类及生物学研究方法,了解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2. 理解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掌握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基本过程。
3. 了解人体主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认识人体与生物圈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过程,人体主要系统的功能。
教学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分类,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挂图、模型。
2. 学具:笔记本、教材、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圈图片,引发学生对生物和生物圈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回顾教材,梳理生物的基本特征、分类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3. 课堂讲解:(1)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分类及研究方法。
(2)结合模型和挂图,讲解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3)通过实例讲解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过程。
(4)讲解人体主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与生物圈的关系。
4.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5.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基本特征、分类2.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3.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4. 人体主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与生物圈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列举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并说明其相互关系。
生物和生物圈复习完整版课件
生物和生物圈复习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复习《生物和生物圈》这一章节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分类、生物圈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能够正确区分不同种类的生物。
2. 了解生物圈的概念和组成,认识生态系统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3. 掌握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能够分析生物适应环境的具体实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物的分类方法、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圈的概念、生物适应环境的具体实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生态系统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生物和生物圈的相关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生物和生物圈的兴趣。
2. 知识回顾:带领学生复习生物的基本特征、分类方法和生物圈的概念。
3. 例题讲解:讲解生物分类和生态系统类型的例题,让学生了解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与生物分类和生态系统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引导学生探讨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基本特征2. 生物的分类方法3. 生物圈的概念与组成4. 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5.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物的四个基本特征。
(2)简述生物分类的方法。
(3)解释生物圈的概念,并描述其组成。
(4)分析一个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
2. 答案:(1)生物的四个基本特征:营养、呼吸、排泄、繁殖。
(2)生物分类的方法:形态学分类、遗传学分类、生态学分类。
(3)生物圈的概念:地球表面上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总和。
组成: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4)实例:骆驼适应沙漠环境,具有耐旱、耐热的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了解生物圈中其他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提高环保意识。
人教版 生物 七年级 上册 第一单元 生物与生物圈(复习课件)(37张ppt)
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1、生态因素: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2、生态因素可分为两类:
(1)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 (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知识巩固
1.在某草原,影响牛生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属于生 物因素的是:
A.温度
B.土壤
C.草
D.水分
知识巩固
1.影响小麦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有 : A.二氧化碳.水.昆虫等 B.耕牛.农民.农业害虫等 C.空气.阳光.水.杂草等 D.空气.阳光.水.土壤.肥料等
第一单元 生物与生物圈
PART
01 第一章 认识生物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除病毒以外,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知识巩固
1.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 A.钟乳石在慢慢长大 B.长江源头水不断流出 C.水果上长出许多“白毛” D.机器人在踢足球
知识巩固
3、“大树底下好乘凉”,这说明: A.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 B.生物都能适应环境 C.生物能影响环境 D.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紧密不分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的定义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三、食物链和食物网 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 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
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第二节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生
形态结构:植物、动物、其它生物
物
的
生活环境: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分
类
用途: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生物和生物圈复习完整版优质课件
生物和生物圈复习完整版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复习教材中关于生物和生物圈的内容。
具体章节为第一章“走进生物世界”和第二章“生物与生物圈”。
详细内容包括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分类、生态系统的概念、生物圈的组成及其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能正确对生物进行分类。
2. 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认识生物圈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对生物圈中生物相互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及生物圈的组成和作用。
教学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生态系统的概念、生物圈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挂图、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圈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生物圈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回顾:(2)生物的分类:教师讲解生物分类的方法,学生跟随课件进行分类练习。
3. 新课导入:(1)生态系统的概念:教师讲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学生通过实例加深理解。
(2)生物圈的组成与作用:教师通过PPT展示,引导学生认识生物圈的组成及其重要性。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保护生物圈的行动计划。
5. 例题讲解:讲解与生物和生物圈相关的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与生物和生物圈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基本特征2. 生物的分类3. 生态系统的概念4. 生物圈的组成与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物的基本特征。
(2)简述生态系统的概念。
(3)分析生物圈的组成和作用。
2. 答案:(1)生物的基本特征: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由细胞构成。
(2)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形成的统一整体。
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和生物圈》复习课课件
DDT
含量 0.0 ( 000 0.5 0.04 0.005 75.5 2
PPM 5
)
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不断积累 。
16
考点5: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 生物圈的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 –水圈的大部 –岩石圈的表面
海平面上、 下各10千米。
•陆生生物的“立足点”生物圈中的大气 圈、水圈和岩石圈并不是截然分开的。
8.“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写的是动物之间的什
么关系( D )
A.竞争
B.寄生 C.合作 Dபைடு நூலகம்捕食
生 态 系 统
考点3:生态系统
定义 组成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 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植物——生产者
生物部分
动物——消费者
细菌、真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关系
食物网 流动的。
13
知识巩固∶
1.下列哪条食物链符合生物学原理( D )
A.蘑菇→松鼠→狐狸
B.草←野兔←狼
C.蛇←田鼠←鹰
D.植物→蚜虫→瓢虫
2.兔和鼠都能吃草,兔和鼠又都被狐狸所捕食,草、
兔、鼠、狐狸四种生物形成的食物链有几条( B )
A.一条
B.二条
C.三条
D.四条
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开始于( A )
A.绿色植物 B.真菌 C.动物
D.人
4.下列生物中,不属于生产者的是( A )
A.蘑菇
B.杂草 C.小麦
D.树木
5.(1)写出所有食物链,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其中
最长的一条是
(2)该生态系统中,草属于 ,兔、狐等属于
生物和生物圈复习精课件
生物和生物圈复习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复习精讲生物和生物圈的相关内容。
依据教材《生物学》第二章“生物与生物圈”,具体内容包括:生物圈的概念、结构及功能;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类型与特点;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生物圈的概念、结构及功能,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了解生态系统的类型与特点,能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识别和分析。
3. 认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树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物圈的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的类型与特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教学重点:生物圈的概念、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生物圈和生态系统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生物圈图片,引导学生回顾生物圈的概念和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生物圈的概念、结构及功能。
(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生态系统的类型与特点。
(4)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及其保护。
过程细节: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各知识点,穿插实例和互动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布置与例题类似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过程细节: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六、板书设计1. 生物圈的概念、结构及功能。
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 生态系统的类型与特点。
4.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及其保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物圈的概念、结构及功能。
(2)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举例说明。
(3)列举三种生态系统类型,并简要介绍其特点。
(4)谈谈你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
2. 答案:(1)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活动的总和,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等。
其功能包括:生物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
(2)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适应。
2024年《生物和生物圈》单元复习课件
2024年《生物和生物圈》单元复习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复习的是《生物和生物圈》单元,主要涉及教材第三章“生物与生态环境”和第四章“生物圈中的生命历程”。
详细内容包括:生物的特征、生态环境的构成、生态系统的类型与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圈中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生态平衡及其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掌握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功能,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 掌握生物圈中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规律,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态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提高他们关爱生物、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物的特征、生态系统的类型与功能、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
难点:生态平衡的维持及其意义,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挂图。
2. 学具:笔记本、教材、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物圈中各种生态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2. 复习生物特征(10分钟)结合教材,引导学生复习生物的八大特征,强调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3. 生态环境与生态系统(15分钟)讲解生态环境的构成,引导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类型与功能,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加深理解。
4. 生物多样性保护(15分钟)分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介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让学生了解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政策与法规。
5.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20分钟)讲解生物圈中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规律,通过例题和随堂练习,让学生掌握这一重点知识。
6. 生态平衡及其意义(15分钟)分析生态平衡的定义、特征及其意义,引导学生关注生态平衡的维持。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八大特征2. 生态系统的类型与功能3. 生物多样性保护4.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5. 生态平衡及其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物的八大特征。
(2)简述生态系统的类型与功能。
《生物和生物圈》单元复习课件
《生物和生物圈》单元复习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理解生命的起源、生物分子的组成及细胞的功能;2. 培养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3. 使学生了解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认识到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依赖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物圈内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教学重点:生命的化学基础,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生物的分类及生态系统的功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生物模型,生态系统图示;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生物图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圈的美照,引发学生对生物圈的兴趣,回顾生物与生物圈的关系;2. 复习生命的化学基础:讲解生命的起源,回顾生物分子的组成,介绍细胞的结构与功能;3. 复习生物多样性: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的分类,分析不同生态系统的特点;4. 复习生物圈:详细讲解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探讨生物圈内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5. 实践情景引入: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及措施;6.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内容,设计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7.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查漏补缺;六、板书设计1. 生命的化学基础:生命的起源、生物分子、细胞结构与功能;2. 生物多样性:生物分类、生态系统类型及功能;3. 生物圈:生物圈结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及保护措施;举例说明生物圈内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2. 答案: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的基础,保护措施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等;生物圈内的物质循环如碳循环、氮循环,能量流动如食物链、食物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知识;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际问题,参与环保活动,提高环保意识。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复习
1、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 D )
A、人类基因组 B、地质形态
C、生态环境
D、生命现象
2、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 A ) A、木马 B、病毒 C、蘑菇 D、苹果树
3、下列特征不属于所有生物共同具有 的是( A )
A、都能自由运动 B、都能繁殖后代 C、都具有应激性 D、都能进行新陈代谢
非生物部分 : 阳光 、 空气 、 水 、 温度 等。
1、“我为花草呵护,花草向我微
笑”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花草”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 是(A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部分
六、食物链和食物网
1、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主要是 吃与被吃 的关 系,这样就形成了 食物链 。
完成试卷:一(2)、(3)、 (11)
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叫做 生态因素 。它包括 非生物 因素
和 生物 因素。非生物因素有 阳光 、 空气 、 水 、 温度 等。影响某种生物 生活的其他生物叫做 生物 因素。生 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 捕食 关系、 竞争 关系、互助、合作 关系、 寄生 关系。
完成试卷:一(5)
四、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科学探究的过程包括六个环节:
(1) 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2)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3) 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6)表达与交流
对照实验:
1、实验中不同的那个条件叫做 变量 。 2、对照实验中只能有 一 个变量。 3、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一组是 对照组, 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一组是 组实。验 (举例:鼠妇) 完成试卷:一(6)、三(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生物上学期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一、考点精要:1、生物的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2、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科学观察有时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
3、调查的一般方法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4、生物的分类:①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②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③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5、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1)在地球的表面,只有厚度大约为20千米的薄层适合生物生存,这一薄层叫生物圈。
(2)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6、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最常见的生物间关系是捕食、竞争、合作、寄生。
(3)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探究的一般过程都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
(4)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目的是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不同只是由你确定的变量引起的。
(5)为了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或偶然性:参与实验的实验对象数量尽可能多一些和多做几次实验计算平均值。
7、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增加土壤的通气性(3)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也不断进化,适应环境。
8、生态系统(1)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例如:一片森林,一片草原,一块农田,一个湖泊,一条河流,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
(3)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
一个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4)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能量流动的特点:逐级递减(5)有些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动物,体内的毒素越多。
(6)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
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
9、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的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
(2)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10、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巩固训练:1、将下面相对应的内容用线连接起来.A.珊瑚礁①生物 B.铁树C.空气②非生物 D.生物书E.珊瑚虫F.生石花2、将下面相对应的内容用线连接起来.①神农架林区 A.淡水生态系统②呼伦贝尔盟草原 B.森林生态系统③黄河 C.城市生态系统④北京 D.海洋生态系统⑤太平洋 E.草原生态系统3、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A、生物都能快速运动B、生物都由细胞构成C.生物都能光合作用 D、生物能生长繁殖4.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A.机器人弹钢琴B.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出C.钟乳石在慢慢长大D.馒头上长出“白毛”5.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A.需要营养 B.进行呼吸 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6.“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A.呼吸 B.排出体内废物 C.对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发育7.请说出元代散曲名家马致远的名曲《秋思》中的生物和非生物。
(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曲中的生物有:曲中的非生物有:8.下面是猫和鼠的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它们各属于生物的何种基本特征:(1)小猫长成大猫属于(2)猫生小猫属于(3)猫生猫,鼠生鼠属于(4)一窝猫中有白猫、黑猫和花猫,这种现象属于(5)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近洞里的现象属于9.阅读并分析下列材料:①一粒桃树种子能发育成一棵很大的桃树,并结出许多桃;一只蝌蚪能发育成一只青蛙。
②将从同一棵向日葵上取下的两粒种子种下去后,长出的都是向日葵,但两棵向日葵总是有一些形态特征不一样。
(1)材料①说明生物(2)材料②说明生物10.下列生物按生活环境划分的一组是……( )A.猫头鹰和鼠 B.鱼和河水 C.空气和阳光 D.狗和水草11.关于调查的不正确叙述是……()A.人口普查也是调查B.森林资源的清查是调查C.要对调查的对象逐个进行D.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12.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下列哪项工作不是调查时应该做的……()A.确定调查目的和对象B.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C.选取样本抽样抽查D.整理分析调查结果13.在调查校园生物中,以下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A.小军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B.小梅拔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C.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D.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不记录14.将以下的一些生物分类:银杏树、鲫鱼、木耳、海带、奶牛、蚂蚁、白菜、大肠杆菌(1)按形态结构特点分类:(2)按生活环境分类:15、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橘树不易在北方地区栽种,影响上述现象的主要生态因素是()A.水B.温度C.空气D.土壤16. 2008年奥运帆船比赛地—青岛,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有着丰富的藻类植物资源,海湾浅水处长绿藻,稍深处长褐藻,再深处长红藻。
藻类植物的这种分布主要受哪种因素的影响? ( )A. 阳光B. 温度C. 气体D. 盐度17.“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生态因素是……()A . 温度 B. 光照 C.湿度 D. 土壤18、下列生物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A、水稻和稗草B、猫和老鼠C、人和猪D、蚂蚁和蚯蚓19.在大自然,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
下列哪项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 ) A.森林可保持水土B.旗形树的树冠像一面旗帜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蚯蚓疏松土壤20、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能影响环境的现象是()A 朵朵葵花向太阳B 树林能保持水土C 骆驼能生活在茺漠中D 骆驼刺深长的根21.对于一只生活在田野中的蝗虫来说,它的生活环境是指()A.田野中的植物和蛇、蛙等动物 B.阳光、空气、温度、水分等非生物因素C.A与B的总和D.A与B的总和再加上田野中的其它蝗虫22、下列能正确地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组成的是()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食物链和食物网C.阳光、水、空气和生产者、消费者D.非生物环境和环境中的所有生物23、下列正确表达了食物链的是()A.种子→麻雀→鹰 B.麻雀→鹰→种子 C.鹰→麻雀→种子 D.鹰→种子→麻雀24、“牧草→野鼠→蛇鹰”这条食物链中,含能量最多的是()A.鹰B. 蛇C. 野鼠D.牧草25.下列能完整构成食物链的是()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B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C狐狸吃兔子,兔子吃草 D 猫头鹰捕食田鼠,狐狸也吃田鼠26、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森林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C.淡水生态系统D.生物圈27、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范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岩石圈的表面和水圈的大部B.生物圈的范围是指以海平面为标准,向上10千米,向下10千米的范围C.生物圈的总厚度约是20千米D.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是截然分开的三部分28.某湖泊生态系统中,湖水中DDT 的浓度为0.00005ppm( 注:DDT 降解极慢) ,检测发现湖泊中生存的 A 、B 、C 、D 、E 五种生物体内均含有不同浓度的DDT ,结果如下表:受检生物 A B C D EDDT 的浓度(ppm )0.005 5.0 0.5 75.5 0.04请根据所学的生态系统的知识,用箭头把它们之间的营养关系正确表示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下列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部分生物,据图分析:(1)图中共有食物链_____条,跟鼠有关系的食物链有条。
(2)图中最长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蛇的数量减少,短期内数量增加的生物有鼠和,数量减少的生物有。
(4)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量维持在的状态,说明生态系统有一定的。
(5)如果由于人类大量围猎狐,野兔和老鼠的数量会,最后会导致的破坏。
(6)图中生产者是,属于生态系统的部分。
(7)图中所有动物可统称为。
其中,兔与草、鹰与鼠的关系是。
(8)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的生物外,还应有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