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第2章 原子结构 3 玻尔的原子模型学案 鲁科版选修3-5.doc
高三物理2.3《波尔的原子模型》教案(鲁科版选修3-5)
第三节波尔的原子模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玻尔原子理论的主要内容;(2)了解能级、能量量子化以及基态、激发态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玻尔理论的学习,进一步了解氢光谱的产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我们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养成独立自主、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
教学难点: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一)引入新课提问:(1)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是什么?(2)原子核式结构学说的内容是什么?(3)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学说与经典电磁理论的矛盾?为了解决上述矛盾,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在1913年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
(二)进行新课1、玻尔的原子理论(1)能级(定态)假设: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
这些状态叫定态。
(本假设是针对原子稳定性提出的)(2)跃迁假设:原子从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 n)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 m)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种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n m E E h -=ν(h 为普朗克恒量)(本假设针对线状谱提出) (3)轨道量子化假设: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沿不同的圆形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
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的分布也是不连续的。
(针对原子核式模型提出,是能级假设的补充)2、玻尔根据经典电磁理论和牛顿力学计算出氢原子的电子的各条可能轨道半径和电子在各条轨道上运动时的能量(包括动能和势能)公式:轨道半径:12r n r n = n=1,2,3……能 量: 121E n E n = n=1,2,3…… 式中r 1、E 1、分别代表第一条(即离核最近的)可能轨道的半径和电子在这条轨道上运动时的能量,r n 、E n 分别代表第n 条可能轨道的半径和电子在第n 条轨道上运动时的能量,n 是正整数,叫量子数。
2019-2020年高中物理 第2章 原子结构 2.3 玻尔的原子模型教案 鲁科版选修3-5
2019-2020年高中物理 第2章 原子结构 2.3 玻尔的原子模型教案 鲁科版选修3-51.知道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的主要内容.2.了解能级、跃迁、能量量子化以及基态、激发态等概念,并会用h ν=E 2-E 1进行简单计算.3.能用玻尔原子理论简单解释氢原子模型,可借助课本轨道示意图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电子跃迁时的能态变化及原子发光机理.●教学地位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玻尔理论的内容不易理解.介绍玻尔理论时,可根据卢瑟福原子模型跟经典电磁理论之间的矛盾,说明经典电磁理论不适用于原子结构,直接提出波尔理论的内容.这样讲,虽然理论上不够严谨,但简洁明了,学生容易接受.关于氢原子核外电子跃迁时辐射(或吸收)光子的问题,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选定难度.如对一般学生只要求计算能量差,层次较高的学生可以计算光子频率、波长等.玻尔理论的一个重要假设是原子能量的量子化,是人们认识原子结构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进一步说明微观世界中原子范围内的现象要用量子理论才能更好地解决.本节的重点是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通过教学再次让学生体验科学家所进行的科学探究,领会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新课导入建议 问题导入按照经典电磁理论的说法,只要给原子提供一定的能量,原子就会由低能量状态跃迁到高能量状态.实际上对于某种元素的原子,只有吸收一些特定大小的能量原子才能从低能量状态向高能量状态跃迁,这是为什么呢?本节课的学习便能解决此问题.●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1.看教材2.填写【课前自主导学】同学之间可进行讨论⇒步骤1:导入新课,本节教学地位分析⇒步骤2:老师提问,检查预习效果可多提问几个学生⇒错误!⇓步骤7:指导学生完成【当堂双基达标】,验证学习情况⇒步骤6:完成“探究重在讲解规律方法技巧⇐步骤5:师生互动完成“探究方式同完成探究1相同⇐步骤4:让学生完成【迁移应用】,检查完成情况并点评⇓步骤8:先由学生自己总结本节的主要知识,教师点评,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点)1.(1)玻尔理论的建立背景和观点 ①经典理论的困难a .电子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辐射能量,电子绕核运行的轨道半径也要减小,电子应沿螺旋线运动,最终落入原子核,原子寿命很短,但事实并非如此.B .随着电子绕核运转的能量越来越少,转动频率越来越高,辐射的能量(发光)频率应连续,但元素的特征光谱的存在无法解释.②玻尔的观点:玻尔接受普朗克和爱因斯坦的量子化思想,并将原子结构与光谱联系起来.于1913年提出了量子化的原子模型.(1)玻尔理论全面否定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2)玻尔认为原子是稳定的,电子绕核旋转但不向外辐射能量.(√) (3)原子跃迁时吸收或辐射光子的能量必须是两能级之差.(√) 3.探究交流请详细阐述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与经典电磁理论的矛盾.【提示】 电子绕核做圆周运动是加速运动,按照经典理论,加速运动的电荷要不断地向周围发射电磁波,电子的能量就要不断减少,最后电子要落到原子核上,这与原子通常是1.(1)能级:按照玻尔的原子理论,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在每个状态中,原子的能量值都是确定的,各个确定的能量值叫做能级.(2)氢原子在不同能级上的能量和相应的电子轨道半径为E n =E 1n(n =1,2,3,…);r n =n 2r 1(n =1,2,3,…),式中E 1≈-13.6 eV ,r 1=0.53×10-10 m.(3)在正常或稳定状态时,原子尽可能处于最低能级,电子受核的作用力最大而处于离核最近的轨道,这时原子的状态叫做基态.(4)电子吸收能量后,从基态跃迁到较高的能级,这时原子的状态叫做激发态. 2.思考判断(1)第m 个定态和第n 个定态的轨道半径r m 和r n 之比为r m ∶r n =m 2∶n 2.(√)(2)第m 个定态和第n 个定态的能量E m 和E n 之比为E m ∶E n =n 2∶m 2.(√)(3)当氢原子由能量为E 的定态向低能级跃迁时,其发光频率为ν=E h.(×)3.探究交流玻尔理论是如何解释氢原子光谱特征的?【提示】 当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原子会辐射能量;当电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时,原子要吸收能量.因为电子的能级是不连续的,所以原子在跃迁时吸收或辐射的能量都不是任意的,这个能量等于电子跃迁时始末两个能级间的能量差.能量差值不同,发射的光频率也不同,我们就能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1.玻尔原子模型的内容是什么?2.按玻尔理论,原子所处的能级是连续的吗? 3.原子在不同能级间跃迁时一定吸收光子吗? 1.轨道量子化轨道半径只能够是一些不连续的、某些分立的数值. 模型中保留了卢瑟福的核式结构,但他认为核外电子的轨道是不连续的,它们只能在某些可能的、分立的轨道上运动,而不是像行星或卫星那样,能量大小可以是任意的量值.例如,氢原子的电子最小轨道半径为r 1=0.053 nm ,其余可能的轨道半径还有0.212 nm 、0.477 nm 、…不可能出现介于这些轨道半径之间的其他值.这样的轨道形式称为轨道量子化.2.能量量子化与轨道量子化对应的能量不连续的现象.电子在可能轨道上运动时,尽管是变速运动,但它并不释放能量,原子是稳定的,这样的状态也称之为定态.由于原子的可能状态(定态)是不连续的,具有的能量也是不连续的.这样的能量形式称为能量量子化.3.跃迁原子从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 2)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 1)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种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h ν=E 2-E 1(或E 1-E 2).可见,电子如果从一个轨道到另一个轨道,不是以螺旋线的形式改变半径大小的,而是从一个轨道上“跳跃”到另一个轨道上.玻尔将这种现象叫做电子的跃迁.4.总而言之根据玻尔的原子理论假设,电子只能在某些可能的轨道上运动,电子在这些轨道上运动时不辐射能量,处于定态.只有电子从一条轨道跃迁到另一条轨道上时才辐射能量,辐射的能量是一份一份的,等于这两个定态的能量差.这就是玻尔理论的主要内容.1.处于基态的原子是稳定的,而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是不稳定的.2原子的能量与电子的轨道半径相对应,轨道半径大,原子的能量大,轨道半径小,原子的能量小.玻尔在他的原子模型中所提出的假设有( )A.原子处于称为定态的能量状态时,虽然电子做加速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B.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与电子沿不同的圆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而电子的可能轨道的分布是不连续的C.电子从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一个轨道时,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能量D.电子跃迁时辐射的光子的频率等于电子绕核做圆周运动的频率【解析】由玻尔理论可知原子只能处在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定态时,吸收或辐射一定频率的光子能量,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对应着电子不同运行轨道,所以A、B、C三项均正确.电子跃迁时辐射的光子频率由能级差决定,与电子绕核运动的频率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为A、B、C.【答案】ABC1.(xx·西安实验中学检测)关于玻尔的原子模型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可以处于连续的能量状态中B.原子的能量状态不可能是连续的C.原子的核外电子在轨道上运动时,要向外辐射能量D.原子的核外电子在轨道上运动时,不向外辐射能量【解析】原子的轨道是量子化的,其能量值也是量子化的;原子在某一状态时,电子的轨道是确定的,能量也是确定的,原子不向外辐射能量.1.原子的跃迁一定是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吗?2.原子跃迁过程可以吸收或辐射任意能量的光子吗?3.原子的跃迁只能发生在相邻的两个能级之间吗?1.能级跃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是不稳定的,它会自发地向较低能级跃迁,经过一次或几次跃迁到达基态.所以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为n的激发态时,可能辐射出的光谱线条数为N=n n -=C2n.22.光子的辐射与吸收由于原子的能级是一系列不连续的值,任意两个能级差也是不连续的,故原子辐射或吸收一些特定频率的光子.原子辐射光子后会从较高能级向较低能级跃迁;原子吸收光子后会从较低能级向较高能级跃迁.辐射或吸收光子的能量满足hν=E m-E n(m>n),能级差越大,辐射或吸收光子的频率就越高.3.原子能量的变化当轨道半径减小时,库仑引力做正功,原子的电势能减小,电子动能增大,原子向外辐射光子,原子能量减小.反之,轨道半径增大时,原子电势能增大,电子动能减小,原子吸收光子,原子能量增大.4.原子跃迁时需注意的两个问题(1)注意一群原子和一个原子: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这个电子在某个时刻只能处在某一个可能的轨道上,在某段时间内,由某一轨道跃迁到另一轨道时,可能的情况只有一种,但是如果容器中盛有大量的氢原子,这些原子的核外电子跃迁时就会有各种情况出现.(2)注意直接跃迁与间接跃迁:原子从一种能量状态跃迁到另一种能量状态时,有时可能是直接跃迁,有时可能是间接跃迁.两种情况辐射(或吸收)光子的频率不同.实物粒子和原子碰撞时,由于实物粒子的动能可全部或部分地被原子吸收,所以只要入射粒子的动能大于或等于原子某两定态能量之差,就可使原子受激发而向较高能级跃迁.有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n =3的激发态,当它们跃迁时: (1)有可能放出几种能量的光子?(2)在哪两个能级间跃迁时,所发出的光子的波长最长?波长是多少?【审题指导】 (1)本题中氢原子在n =3的定态,原子处于激发态,电子可能从n =3轨道向低轨道跃迁,向外以光子形式辐射能量,辐射的光子能量E =h ν,等于两定态能级的能量之差,可放出C 23种频率的光子.(2)由h ν=ΔE 知λ=hcΔE,波长最长的光子对应的ΔE 最小.【解析】 (1)由n =3的激发态向低能级跃迁的路径为n 3→n 2→n 1或n 3→n 1,故能放出三种能量的光子.(2)上述三种跃迁辐射中,由n 3→n 2的跃迁能级差最小,辐射的光子能量最小,波长最长.由氢原子能级图知E 2=-3.4 eV ,E 3=-1.51 eV.h ν=E 3-E 2,由ν=c λ可得λ=hc E 3-E 2=6.63×10-34×3×1081.89×1.6×10-19 m =6.58×10-7m.【答案】 (1)3 (2)n 3→n 2的跃迁 6.58×10-7m一个氢原子与一群氢原子在能级分析中的差别1.如果是一个氢原子,该氢原子的核外电子在某时刻只能处在某一个可能的轨道上,由这一轨道向另一轨道跃迁时只能有一种光,但可能发出的光条数为(n -1).2.如果是一群氢原子,该群氢原子的核外电子在某时刻有多种可能轨道,每一个跃迁时只能发出一种光,多种轨道同时存在,发光条数N =n n -2.3.若知道每条光线的能量,可根据已知情况判定光线的波长或光线所在的区域.2.氢原子的n =1,2,3,4各个能级的能量如图2-3-1所示,一群氢原子由n =1的状态激发到n =4的状态,在它回到n =1的状态过程中( )图2-3-1A .可能发出的能量不同的光子只有3种B .可能发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C .可能发出的光子的最大能量是12.75 eVD .可能发出的光子的最大能量是0.85 eV【解析】 由n =4能级回到n =1能级的过程中,可能发出的光子频率数n =-2=6种,发出光子的最大能量为E 4-E 1=-0.85 eV -(-13.6) eV =12.75 eV ,故B 、C 正确.子的轨道和能量根据氢原子的玻尔模型,氢原子核外电子在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运行时( ) A .轨道半径之比为1∶4 B .速度之比为4∶1 C .周期之比为1∶8 D .动能之比为4∶1【审题指导】 氢原子核外电子绕核做匀速圆周运动,库仑力充当向心力,根据圆周运动的知识结合牛顿第二定律求解.【规范解答】 由公式r n =n 2r ,所以轨道半径之比为r 1∶r 2=12∶22=1∶4,故A 对.根据库仑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有:k e 2r 2n =m v 2nr n,v n =ke 2mr n ,所以速度之比为v 1v 2=r 2r 1=2∶1,故B 错.根据库仑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有:k e 2r 2n =m (2πT )2r n ,T =4π2mr 3n ke2, 所以周期之比为T 1T 2=r 1r 23=1∶8,故C 对.根据12mv 2n =12k e2r n,所以动能之比为E k1E k 2=r 2r 1=4∶1,故D 对. 【答案】 ACD在氢原子中,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如将电子的运动看做轨道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则原子核与电子之间的库仑力提供电子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那么由库仑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有ke 2r 2=m e v 2r,则1.电子运动速度为v =k e 2m e r .2.电子的动能为E k =12m e v 2=ke22r .3.电子运动周期为T =2πr v =2πm e r 3ke 2.【备课资源】(教师用书独具)关于玻尔模型假设的补充教学玻尔作为卢瑟福的学生曾在卢瑟福实验室工作过四个月,并参加了α粒子散射的实验工作,对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正确性是坚信不疑的!为此他要设法找到一个根本性的修正办法,即一种新的理论,既能保留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又能导出原子的稳定性并解释线状谱.在玻尔模型提出之前,物理学界的几件大事,对他很有启发.一是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为了解释黑体辐射实验,提出能量量子化概念,他认为物质中的原子和分子可看成某种能吸收和放射电磁辐射的“振子”,这种“振子”的能量不是连续变化的,而只能取一些分立值.二是1905年爱因斯坦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提出光量子假定,即可将电磁波看做是光子组成的.三是1885年瑞士物理学家巴耳末分析了可见光区的四条谱线,说明了原子光谱波长的分立特性.玻尔仔细地分析和研究了当时已知的大量光谱数据和经验公式,特别是受到了巴耳末公式的启示,很快写出了《原子结构和分子构造》的著名论文.论文把卢瑟福、普朗克、爱因斯坦的思想结合起来,克服了经典物理学解释原子稳定性的困难.玻尔在1922年接受诺贝尔奖所作的演讲中提到1913年他提出的两个假设.1.设想原子系统的可能运动状态中存在着所谓的“稳定态”,在这些状态中,粒子的运动虽然在很大程度上遵守经典物理学规律,但这些状态的独特稳定性不能用经典物理学来解释.原子系统的每个变化只能是从一个稳定态完全跃迁到另一个稳定态.2.与经典电磁理论相反,稳定原子不发生辐射,只有在两个稳定态之间跃迁才产生电磁辐射.辐射的特性由下面的关系来决定:h ν=E m -E n式中h 是普朗克常量,E m 和E n 是原子在两个稳定态,即辐射过程中的始态和末态的能量值.反之,用这种频率的电磁波照射原子时,可引起吸收过程,使原子从后一稳定态跃迁回前一个稳定态.玻尔在这两条假设的基础上,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规律,并从理论上算出了里德伯常数的值,预言了氢的一些新谱线.玻尔理论的一个最重要的成果还在于建立了经典概念与量子概念之间的对应原理,对量子论和原子物理的发展有重大贡献.1.关于玻尔的原子模型,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它彻底否定了经典的电磁理论 B .它发展了卢瑟福的核式结构学说 C .它完全抛弃了经典的电磁理论 D .它引入了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解析】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与经典电磁理论的种种矛盾说明,经典电磁理论已不适用于原子系统,玻尔从光谱学成就得到启发,利用普朗克的能量量子化的概念,提出了量子化的原子模型;但在玻尔的原子模型中仍然认为原子中有一很小的原子核,电子在核外绕核做匀速圆周运动,电子受到的库仑力提供向心力,并没有完全抛弃经典的电磁理论.【答案】 BD2.关于玻尔的原子模型理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可以处于连续的能量状态中 B .原子的能量状态不是连续的C .原子中的核外电子绕核做加速运动一定向外辐射能量D .原子中的电子绕核运转的轨道半径是连续的 【解析】 玻尔依据经典物理在原子结构问题上遇到了困难,引入量子化观念建立了新的原子模型理论,主要内容为:电子轨道是量子化的,原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处在定态的原子不向外辐射能量,由此可知B 正确.【答案】 B3.(xx·福三中检测)根据玻尔的氢原子理论,电子在各条可能轨道上运动的能量是指( )A .电子的动能B .电子的电势能C .电子的动能与电势能之和D .电子的动能、电势能和原子核能量之和【解析】 根据玻尔理论,电子绕核做圆周运动时,库仑力提供向心力,故电子的能量是指电子的总能量,包括动能和电势能,故C 正确.【答案】 C 4.(xx·东北师大附中检测)有一个处于量子数n =3的激发态中的氢原子在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可能发出的光子个数为( )A .1B .2C .3D .无法确定【解析】 这里是一个氢原子,一种可能是从n =3跃迁到n =1,另一种可能是从n =3到n =2再到n =1,这两种可能中只有一种可能发生,故B 正确.【答案】 B5.已知氢原子基态的电子轨道半径为r 1=0.528×10-10m ,量子数为n 的能级值为E n =-13.6n2 eV.(1)求电子在基态轨道上运动时的动能.(2)有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n =3的激发态.画出能级图,在图上用箭头标明这些氢原子能发出哪几条光谱线.(3)计算这几条光谱线中波长最短的一条的波长.(其中静电力常量k =9.0×109 N·m 2/C 2,电子电量e =1.6×10-19C ,普朗克常量h =6.63×10-34 J·s,真空中光速c =3.0×108m/s)【解析】 (1)设电子的质量为m ,电子在基态轨道上的速率为v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库仑定律有m v 21r 1=ke 2r 21,所以E k =12mv 21=ke 22r 1=9.0×109-1922×0.528×10-10J =2.18×10-18J =13.6 eV.(2)当氢原子从量子数n =3的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可以得到3条光谱线,如图所示.(3)与波长最短的一条光谱线对应的能级差为E 3-E 1.λ=hc E 3-E 1= 6.63×10-34×3×108[-1.5---19 m=1.03×10-7m.【答案】 (1)13.6 eV (2)见解析(3)1.03×10-7m2019-2020年高中物理 第2章 原子结构 2.4 氢原子光谱与能级结构教案鲁科版选修3-5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谱的定义和分类;(2)了解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知道巴耳末系; (3)了解经典原子理论的困难。
高中物理第2章原子结构2.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教案鲁科版选修3_5
第2节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课标解读1.知道α粒子散射实验的原理、实验装置及实验结果.2.从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分析到卢瑟福建立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过程,体会科学实验与思维相结合的物理研究方法.3.知道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并能成功解释α粒子的散射实验现象.●教学地位从汤姆孙的原子结构模型到卢瑟福的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既渗透科学探究的因素教学,又进行了模型法的教学,并将卢瑟福的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与行星结构相类比,指出大自然的和谐统一的美,渗透哲学教育.通过学生对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的讨论与交流,顺理成章地否定了葡萄干面包模型,并开始建方新的模型.希望这一部分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总结,总结时,突出汤姆孙原子模型与α粒子散射实验之间的矛盾,可以将α粒子分别穿过葡萄干面包模型和核式结构模型的不同现象用动画模拟,形成强烈的对比,突破难点.得到卢琴福的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后再展示立体动画α粒子散射模型,使学生有更清晰的直观形象、生动的认识.α粒子散射实验是教学的重点,高考的热点.●新课导入建议问题导入 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这是用汤姆孙的原子模型解释不通的.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本节课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解决此问题. ●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1.看教材2.填写【课前自主导学】同学之间可进行讨论⇒步骤1:导入新课,本节教学地位分析⇒步骤2:老师提问,检查预习效果可多提问几个学生⇒错误!⇓步骤7:指导学生完成【当堂双基达标】,验证学习情况⇒步骤6:完成“探究重在讲解α粒子散射实验中的功能问题⇐步骤5:师生互动完成“探究方式同完成探究1相同⇐步骤4:让学生完成【迁移应用】,检查完成情况并点评⇓步骤8:先由学生自己总结本节的主要知识,教师点评,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释.(难点)1.(1)实验目的α粒子通过金箔时,用这些已知的粒子与金属内的原子相互作用,根据粒子的偏转情况来获得原子内部的信息.(2)实验方法用由放射源发射的α粒子束轰击金箔,利用荧光屏接收,探测通过金箔后的α粒子偏转情况.(3)实验结果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有极少数α粒子偏转角超过了90°,有的甚至被原路弹回,α粒子被反射回来的概率竟然有1/8_000.2.思考判断 (1)α粒子散射实验主要实验器材有:放射源、金箔、荧光屏、显微镜.(√) (2)金箔的厚薄对实验无影响.(×)(3)实验装置放在真空中.(√)3.探究交流卢瑟福为何选用α粒子去轰击金箔?【提示】 因为当时已经发现了α射线和β射线,并且,组成α射线的α粒子是具有很大动能的带电粒子,适合做轰击金属的“炮弹”.另外,金具有较大的密度和很好的延展性,能够做成很薄的箔片.1.(1)核式结构模型①原子的内部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内,带负电的电子绕核运动.②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又被称为行星模型.(2)原子的大小①原子直径数量级:10-10 m.②原子核直径数量级:10-15_m.2.思考判断(1)原子内部正电荷是均匀分布的.(×)(2)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3)原子的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内.(√)3.探究交流卢瑟福的原子模型是如何解释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提示】α粒子穿过原子时,如果离核较远,受到的库仑斥力就很小,运动方向也改变很小.只有当α粒子十分接近核时,才受到很大的库仑斥力,发生大角度的偏转.由于核很小,α粒子十分接近的机会很小,所以绝大多数α粒子基本上仍沿原方向前进,只有极少数发生大角度偏转.1.α粒子出现大角度散射有没有可能是与电子碰撞后造成的 ?2.按照葡萄干面包模型,α粒子在原子附近或穿越原子内部后有没有可能发生大角度偏转?3.你认为原子中的正电荷应如何分布,才有可能造成α粒子的大角度偏转?为什么?1.实验背景α粒子散射实验是卢瑟福和他的合作者做的一个著名的物理实验,实验的目的是想证实汤姆孙原子模型的正确性,实验结果却成了否定汤姆孙原子模型的有力证据.在此基础上,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2.实验装置如图2-2-1所示,由放射源、金箔、荧光屏等组成.图2-2-13.实验分析(1)由于电子质量远小于α粒子质量,所以电子不可能使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2)使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的只能是原子中带正电的部分.按照汤姆孙原子模型,正电荷在原子内是均匀分布的,α粒子穿过原子时,它受到的两侧斥力大部分抵消,因而也不可能使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更不能使α粒子反向弹回,这与α粒子的散射实验相矛盾.(3)实验现象表明原子绝大部分是空的,原子的几乎全部质量和所有正电荷都集中在原子中心的一个很小的核上,否则,α粒子大角度散射是不可能的.4.实验意义(1)否定了汤姆孙的原子结构模型.(2)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明确了原子核大小的数量级.1.整个实验装置及实验过程必须在真空中进行.2.α粒子是氦核,穿透能力很弱,因此金箔必须很薄,α粒子才能穿过.(2013·昌江高二检测)如图2-2-2所示为卢瑟福和他的同事们做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的示意图,荧光屏和显微镜一起分别放在图中A、B、C、D四个位置时,观察到的现象,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图2-2-2A.放在A位置时,相同时间内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最多B.放在B位置时,相同时间内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只比A位置稍少些C.放在C、D位置时,屏上观察不到闪光D.放在D位置时,屏上仍能观察一些闪光,但次数极少【审题指导】解此题的关键是正确掌握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以便确定观察位置.【解析】在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中,α粒子穿过金箔后,绝大多数α粒子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故A正确,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偏转,极少数α粒子偏转角度超过90°,极个别α粒子被反射回来,故B、C错,D对.【答案】AD1.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了α粒子的散射现象.如图所示,O 表示金原子核的位置,则能正确表示该实验中经过金原子核附近的α粒子的运动轨迹的是( )【解析】α粒子散射的原因是原子核对其有库仑斥力的作用,离核越近,斥力越大,偏转越明显.当正好击中原子核时,由于α粒子质量较小而反弹.所以B、D选项正确.不同解释【问题导思】1.两种原子结构模型中正电荷及质量分布有什么区别?2.汤姆孙原子结构模型能解释α粒子的大角度偏转吗?3.卢瑟福的核子结构模型如何解释α粒子的散射现象?离可以估算原子核的大小.现有一个α粒子以2.0×107 m/s 的速度去轰击金箔,若金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9.求α粒子与金原子核间的最近距离(已知带电粒子在点电荷电场中的电势能表达式为E p =k q 1q 2r ,r 为距点电荷的距离.α粒子质量为6.64×10-27 kg). 【审题指导】 (1)明确α粒子的运动为沿粒子与原子核连线的直线运动.(2)当动能减为零时,电势能最大,离原子核最近.(3)原子核的大小应该比最近距离小一些.【解析】 当α粒子靠近原子核运动时,α粒子的动能转化为电势能,达到最近距离时,动能全部转化为电势能,设α粒子与原子核发生对心碰撞时所能达到的最小距离为d ,则12mv 2=k q 1q 2d. d =2kq 1q 2mv 2=2×9.0×109-192 6.64×10-2772 m =2.7×10-14 m.【答案】 2.7×10-14 m2.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测出当α粒子(42He)与金核(197 79Au)发生对心碰撞时,α粒子接近金核的最小距离约为2.0×10-14 m ,试估算金核的密度.(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解析】 本题要建立一个模型,α粒子接近金核的最小距离认为是金核的半径.金核(197 79Au)中有197个核子,每个核子的质量约为1.67×10-27 kg ,把金核看做一个球体,其半径约为r =2.0×10-14 m ,则金核的体积为:V =43πr 3=43×3.14×(2.0×10-14)3 m 3 =3.3×10-41 m 3,金核的质量为:m =197m 0=197×1.67×10-27 kg=3.3×10-25 kg ,金核的密度为:ρ=m V =1.0×1016 kg/m 3163(2013·龙岩检测)图2-2-3如图2-2-3所示,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图中虚线表示原子核所形成的电场的等势线,实线表示一个α粒子的运动轨迹.在α粒子从a 运动到b,再运动到c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动能先增大,后减小B.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C.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总功等于零D.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审题指导】α粒子在库仑力的作用下发生偏转,通过电场力做功使粒子的动能和电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电场力做功情况分析是解决本题的关键.【规范解答】根据卢瑟福提出的核式结构模型,原子核集中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即原子核外的电场分布与正点电荷电场类似.α粒子从a运动到b,电场力做负功,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大;从b运动到c,电场力做正功,动能增大,电势能减小;a、c在同一条等势线上,则电场力做的总功等于零,A、B错误,C正确;a、b、c三点的场强关系E a=E c<E b,故α粒子的加速度先变大,后变小,D错误.【答案】 Cα粒子散射实验中的功能问题α粒子接近原子核时,电场力做负功,α粒子的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加;反之,α粒子离开原子核时,电场力做正功,α粒子的动能增加,电势能减小.α粒子接近原子核的过程是一个加速度变大的减速过程,所以解决相关的问题优先考虑功能规律.【备课资源】(教师用书独具)核物理之父——卢瑟福卢瑟福被公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在放射性和原子结构等方面,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还是最先研究核物理的人.除了理论上非常重要以外,他的发现还在很大范围内有重要的应用,如核电站、放射标志物以及运用放射性测定年代等.他对世界的影响极其深远,并且其影响还将持久保持下去.他被称为近代原子核物理学之父.卢瑟福一生还有很多逸闻趣事.1.有个外号叫“鳄鱼”卢瑟福从小家境贫寒,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这个穷孩子完成了他的学业.这段艰苦求学的经历培养了卢瑟福一种认准了目标就百折不回、勇往直前的精神.后来他的学生为他起了一个外号——鳄鱼,并把鳄鱼徽章装饰在他的实验室门口.因为鳄鱼从不回头,它张开吞食一切的大口,不断前进.2.摇身一变成为“化学家”1908年,卢瑟福获得该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他对自己不是获得物理学奖感到有些意外,他风趣地说:“我竟摇身一变,成为一位化学家了!”“这是我一生中绝妙的一次玩笑!”3.杰出的学科带头人卢瑟福还是一位杰出的学科带头人,被誉为“从来没有树立过一个敌人,也从来没有失去一位朋友”的人.在他的助手和学生中,先后荣获诺贝尔奖的竟多达12人.192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玻尔曾深情地称卢瑟福是“我的第二个父亲”.科学界中,至今还传颂着许多卢瑟福精心培养学生的小故事.4.是我制造了波浪卢瑟福属于那种“性格极为外露”的人,他总是给那些见过他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个子很高,声音洪亮,精力充沛,信心十足,并且极不谦虚.当他的同事评论他有不可思议的能力并总是处在科学研究的“浪尖”上时,他迅速回答道:“说得很对,为什么不这样?不管怎么说,是我制造了波浪,难道不是吗?”几乎所有的科学家都同意这一评价.5.最后一个土豆1895年,在农场挖土豆的卢瑟福收到了英国剑桥大学发来的通知书,通知他已被录取为伦敦国际博览会的奖学金学生.卢瑟福接到通知书后扔掉挖土豆的锄头,喊道:“这是我挖的最后一个土豆啦!”1.(2013·泉州检测)卢瑟福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的根据是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在实验中他发现α粒子( )A.全部穿过或发生很小的偏转B.全部发生很大的偏转,甚至有的被反弹回C.绝大多数不发生或只发生很小的偏转,有极少数发生很大的偏转,个别甚至被反弹回D.绝大多数发生很大的偏转,甚至被反弹回,只有少数穿过【解析】根据卢瑟福的核式结构学说,原子有一个很小的核,集中了原子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核外巨大空间为电子的运动空间.因此飞过来的α粒子与原子核正碰而被反弹回的几率非常小,并且与原子核比较近,受库仑力作用发生较大偏转的机会也不多,故绝大多数α粒子离核较远,受库仑力很小,基本上沿直线运动.选项C正确.【答案】 C2.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表明( )A.原子中绝大部分是空的B.原子中全部正电荷都集中在原子核上C.原子内有中子D.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都集中在原子核上【解析】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时其运动方向基本不变,只有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角度的偏转,这说明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所有的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这个核就叫原子核.原子核很小,只有少数α粒子在穿过金箔时接近原子核,受到较大库仑力而发生偏转;而绝大多数α粒子在穿过金箔时,离原子核很远,所受库仑斥力很小,故它们的运动方向基本不变.所以本题正确选项为【答案】ABD 3.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不考虑电子和α粒子的碰撞影响,是因为( )A.α粒子与电子根本无相互作用B.α粒子受电子作用的合力为零,是因为电子是均匀分布的C.α粒子和电子碰撞损失能量极少,可忽略不计D.电子很小,α粒子碰撞不到电子【解析】α粒子与电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这个作用力是库仑引力,但由于电子质量很小,不到α粒子质量的17 000,碰撞时对α粒子的运动影响极小,几乎不改变运动方向,就像一颗子弹撞上一粒尘埃一样.故正确答案为C.【答案】 C4.(2013·厦门检测)α粒子散射实验中,当α粒子最接近原子核时,α粒子符合下列哪种情况( )A.动能最小B.势能最小C.α粒子与金原子组成的系统的能量最小D.所受原子核的斥力最大【解析】α粒子在接近金原子核的过程中,要克服库仑力做功,动能减少,电势能增加.两者相距最近时,动能最小,电势能最大,总能量守恒.根据库仑定律,距离最近时,斥力最大.【答案】AD5.关于原子结构理论与α粒子散射实验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卢瑟福做α粒子散射实验是为了验证汤姆孙的“枣糕模型”是错误的B.卢瑟福认识到汤姆孙“枣糕模型”的错误后提出了“核式结构”理论C.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是为了验证“核式结构”理论的正确性D.卢瑟福依据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理论【解析】卢瑟福设计的α粒子散射实验是为了探究原子的结构,并非为了验证汤姆孙模型是错误的,A错误;卢瑟福并不是认识到“枣糕模型”的错误而提出“核式结构”理论,B错误;卢瑟福做了α粒子散射实验后,由实验现象而提出了“核式结构”结论,C 错误,D正确.【答案】 D。
2..3《波尔的原子模型》教案(鲁科版选修3-5)
第三节波尔地原子模型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玻尔原子理论地主要内容;<2)了解能级、能量量子化以及基态、激发态地概念.【学习重点】玻尔原子理论地基本假设,玻尔理论对氢光谱地解释.【知识要点】1、玻尔地原子理论<1)能级<定态)假设: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地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地,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本假设是针对原子稳定性提出地)<2)跃迁假设:原子从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n)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m)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地光子,光子地能量由这两种定态地能量差决定,即<h为普朗克恒量)<本假设针对线状谱提出)<3)轨道量子化假设:原子地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沿不同地圆形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原子地定态是不连续地,因此电子地可能轨道地分布也是不连续地.<针对原子核式模型提出,是能级假设地补充)2、玻尔根据经典电磁理论和牛顿力学计算出氢原子地电子地各条可能轨道半径和电子在各条轨道上运动时地能量<包括动能和势能)公式:轨道半径: n=1,2,3……能量: n=1,2,3……式中r1、E1、分别代表第一条<即离核最近地)可能轨道地半径和电子在这条轨道上运动时地能量,r n、E n分别代表第n条可能轨道地半径和电子在第n条轨道上运动时地能量,n是正整数,叫量子数.3、氢原子地能级图从玻尔地基本假设出发,运用经典电磁学和经典力学地理论,可以计算氢原子中电子地可能轨道半径和相应地能量.<1)氢原子地大小:氢原子地电子地各条可能轨道地半径rn : rn=n2r1,r 1代表第一条<离核最近地一条)可能轨道地半径 r1=0.53×10-10 m<2)氢原子地能级:原子在各个定态时地能量值En称为原子地能级.它对应电子在各条可能轨道上运动时地能量En <包括动能和势能)En=E1/n2n=1,2,3,······E 1代表电子在第一条可能轨道上运动时地能量,E1=-13.6eV注意:计算能量时取离核无限远处地电势能为零,电子带负电,在正电荷地场中为负值,电子地动能为电势能绝对值地一半,总能量为负值.氢原子地能级图如图所示:4、玻尔理论对氢光谱地解释<1)基态和激发态基态:在正常状态下,原子处于最低能级,这时电子在离核最近地轨道上运动,这种定态,叫基态.激发态:原子处于较高能级时,电子在离核较远地轨道上运动,这种定态,叫激发态.【典型例题】例题1:氢原子地核外电子由离原子核较远地轨道跃迁到离核较近地轨道上时,下列说法中正确地是< )A.核外电子受力变小B.原子地能量减少C.氢原子要吸收一定频率地光子D.氢原子要放出一定频率地光子解读:由玻尔理论知,当电子由离核较远地轨道跃迁到离核较近地轨道上时,要放出能量,故要发射一定频率地光子;电子地轨道半径小了,由库仑定律知,它与原子核之间地库仑力大了,故AC错,BD正确.【达标训练】<1)对玻尔理论地下列说法中,正确地是< ACD )A.继承了卢瑟福地原子模型,但对原子能量和电子轨道引入了量子化假设B.对经典电磁理论中关于“做加速运动地电荷要辐射电磁波”地观点表示赞同C.用能量转化与守恒建立了原子发光频率与原子能量变化之间地定量关系D.玻尔地两个公式是在他地理论基础上利用经典电磁理论和牛顿力学计算出来地<2)下面关于玻尔理论地解释中,不正确地说法是< C )A.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地状态中,每个状态都对应一定地能量B.原子中,虽然核外电子不断做加速运动,但只要能量状态不改变,就不会向外辐射能量C.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时,一定要辐射一定频率地光子D.原子地每一个能量状态都对应一个电子轨道,并且这些轨道是不连续地<3)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中,量子数N越大,则下列说法中正确地是< ACD )A.电子轨道半径越大 B.核外电子地速率越大C.氢原子能级地能量越大 D.核外电子地电势能越大<4)根据玻尔地原子理论,原子中电子绕核运动地半径< D )A.可以取任意值 B.可以在某一范围内取任意值C.可以取一系列不连续地任意值 D.是一系列不连续地特定值<5)按照玻尔理论,一个氢原子中地电子从一半径为ra地圆轨道自发地直接跃迁到一半径为rb地圆轨道上,已知ra>rb,则在此过程中< C )A.原子要发出一系列频率地光子 B.原子要吸收一系列频率地光子C.原子要发出某一频率地光子 D.原子要吸收某一频率地光子申明: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高中物理第2章第3节玻尔的原子模型学案鲁科版选修35053137
高中物理第2章第3节玻尔的原子模型学案鲁科版选修350531371.玻尔原子理论的内容:(1)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能量不连续的状态中。
在这些状态中的原子是稳定的,不向外辐射能量。
(2)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定态时,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能量hν。
(3)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对应于电子的不同运行轨道。
2.氢原子不同能级时电子的轨道半径:r n=n2r1(n=1,2,3,…)。
氢原子在不同能级上的能量:E n=1n2E1(n=1,2,3,…)。
1.经典电磁理论的困境(1)按照经典电磁理论,原子辐射电磁波的频率应不断变化,这样大量原子发光的频率应当是连续光谱,而实际上原子光谱是不连续的。
(2)按照经典电磁理论,电子辐射电磁波,能量不断减少,使得电子绕核运动的轨道半径也要减小,电子应沿螺旋线轨道落入原子核,而实际上原子是稳定的。
2.玻尔原子理论(1)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能量不连续的状态中。
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做加速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做定态。
电子只能处在一些分立的轨道上,绕核转动而不产生电磁辐射。
(2)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定态时,吸收(或辐射)一定频率的光子能量hν,例如,原子从定态E 2跃迁到定态E 1,辐射的光子能量为hν=E 2-E 1。
(3)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对应于电子的不同运行轨道。
原子的能量状态是不连续的,电子不能在任意半径的轨道上运行。
轨道半径r 跟电子动量mv 的乘积满足m e vr =n h 2π(n =1,2,3,…)的轨道才是可能的。
n 是正整数,称为量子数。
3.能级在玻尔的原子理论中,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在每个状态中,原子的能量值都是确定的,各个确定的能量值叫做能级。
4.氢原子的能级结构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在不同能级上的能量和相应的电子轨道半径应满足E n =E 1n 2(n =1,2,3…),r n =n 2r 1(n =1,2,3…),式中,E 1≈-13.6 eV ,r 1=0.53×10-10 m 。
高中物理第2章原子结构第3节玻尔的原子模型第4节氢原子光谱与能级结构教学案鲁科版选修3_5
第3节玻尔的原子模型第4节氢原子光谱与能级结构1.了解玻尔理论的主要内容.2.掌握氢原子能级和轨道半径的规律.(重点+难点)3.了解氢原子光谱的特点,知道巴尔末公式及里德伯常量. 4.理解玻尔理论对氢光谱规律的解释.(重点+难点)一、玻尔原子模型1.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能够很好的解释α粒子与金箔中原子碰撞所得到的信息,但不能解释原子光谱是特征光谱和原子的稳定性.2.玻尔理论的内容基本假设内容定态假设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能量不连续的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做加速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做定态.电子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只能处在一些分立的轨道上,它只能在这些轨道上绕核转动而不产生电磁辐射跃迁假设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定态时,吸收(或辐射)一定频率的光子能量hν,假如,原子从定态E2跃迁到定态E1,辐射的光子能量为hν=E2-E1轨道假设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对应于电子的不同运行轨道.原子的能量状态是不连续的,电子不能在任意半径的轨道上运行,只有轨道半径r跟电子动量m e v的乘积满足下式m e vr=nh2π(n=1,2,3,…)这些轨道才是可能的.n是正整数,称为量子数1.(1)玻尔的原子结构假说认为电子的轨道是量子化的.( )(2)电子吸收某种频率条件的光子时会从较低的能量态跃迁到较高的能量态.( )(3)电子能吸收任意频率的光子发生跃迁.( )提示:(1)√(2)√(3)×二、氢原子的能级结构1.能级:在玻尔的原子理论中,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在每个状态中,原子的能量值都是确定的,各个不连续能量值叫做能级.2.氢原子能级结构图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在不同能级上的能量和相应的电子轨道半径为E n =E 1n(n =1,2,3,…) r n =n 2r 1(n =1,2,3,…)式中,E 1≈-13.6__eV ,r 1=0.53×10-10__m .根据以上结果,把氢原子所有可能的能量值画在一张图上,就得到了氢原子的能级结构图(如图所示).n =∞————————E ∞=0⋮n =5 ————————E 5=-0.54 eVn =4 ————————E 4=-0.85 eVn =3 ————————E 3=-1.51 eVn =2 ————————E 2=-3.4 eVn =1 ————————E 1=-13.6 eV3.玻尔理论对氢原子光谱特征的解释(1)在正常或稳定状态时,原子尽可能处于最低能级,电子受核的作用力最大而处于离核最近的轨道,这时原子的状态叫做基态. (2)电子吸收能量后,从基态跃迁到较高的能级,这时原子的状态叫做激发态. (3)当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原子会辐射能量;当电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时,原子要吸收能量.因为电子的能级是不连续的,所以原子在跃迁时吸收或辐射的能量都不是任意的.这个能量等于电子跃迁时始末两个能级间的能量差.能量差值不同,发射的光频率也不同,我们就能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1.只要原子吸收能量就能发生跃迁吗?提示:原子在跃迁时吸收或辐射的能量都不是任意的,只有这个能量等于电子跃迁时始末两个能级的能量差,才会发生跃迁.三、氢原子光谱1.氢原子光谱的特点(1)从红外区到紫外区呈现多条具有确定波长(或频率)的谱线; (2)从长波到短波,H α~H δ等谱线间的距离越来越小,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2.巴尔末公式:1λ=R ⎝ ⎛⎭⎪⎫122-1n 2(n =3,4,5…)其中R 叫做里德伯常量,其值为R =1.096 775 81×107 m -1.3.红外区和紫外区:其谱线也都遵循与巴尔末公式类似的关系式.2.(1)光是由原子核内部的电子运动产生的,光谱研究是探索原子核内部结构的一条重要途径.( )(2)稀薄气体的分子在强电场的作用下会变成导体并发光.( )(3)巴耳末公式中的n 既可以取整数也可以取小数.( )提示:(1)× (2)√ (3)×四、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1.理论推导:由玻尔理论可知,当激发到高能级E 2的电子跃迁到低能级E 1时,就会释放出能量.根据 E n =-13.6n2 eV(n =1,2,3,…) 得E 2=-13.6n 22 eV ,E 1=-13.6n 21eV 再根据hν=E 2-E 1,得ν=13.6h ⎝ ⎛⎭⎪⎫1n 21-1n 22 此式在形式上与氢原子光谱规律的波长公式一致,当n 1=2,n 2=3,4,5,6,…时就是巴尔末公式.2.巴尔末系:氢原子从相应的能级跃迁到n =2的能级得到的线系.2.玻尔理论是量子化的理论吗?提示:不是,玻尔理论的电子轨道是量子化的,并根据量子化能量计算光的发射和吸收频率,这是量子论的方法;而电子轨道的半径是用经典电磁理论推导的,所以玻尔理论是半经典的量子论.对玻尔原子模型的理解1.轨道量子化:轨道半径只能够是一些不连续的、某些分立的数值.模型中保留了卢瑟福的核式结构,但他认为核外电子的轨道是不连续的,它们只能在某些可能的、分立的轨道上运动,而不是像行星或卫星那样,能量大小可以是任意的量值.例如,氢原子的电子最小轨道半径为r 1=0.053 nm ,其余可能的轨道半径还有0.212 nm 、0.477 nm 、…不可能出现介于这些轨道半径之间的其他值.这样的轨道形式称为轨道量子化.2.能量量子化:与轨道量子化对应的能量不连续的现象.电子在可能轨道上运动时,尽管是变速运动,但它并不释放能量,原子是稳定的,这样的状态也称之为定态.由于原子的可能状态(定态)是不连续的,具有的能量也是不连续的.这样的能量形式称为能量量子化.3.跃迁:原子从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 2)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 1)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种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h ν=E 2-E 1(或E 1-E 2).可见,电子如果从一个轨道到另一个轨道,不是以螺旋线的形式改变半径大小的,而是从一个轨道上“跳跃”到另一个轨道上.玻尔将这种现象叫做电子的跃迁.4.总而言之:根据玻尔的原子理论假设,电子只能在某些可能的轨道上运动,电子在这些轨道上运动时不辐射能量,处于定态.只有电子从一条轨道跃迁到另一条轨道上时才辐射能量,辐射的能量是一份一份的,等于这两个定态的能量差.这就是玻尔理论的主要内容.(1)处于基态的原子是稳定的,而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是不稳定的.(2)原子的能量与电子的轨道半径相对应,轨道半径大,原子的能量大,轨道半径小,原子的能量小.按照玻尔原子理论,氢原子中的电子离原子核越远,氢原子的能量________(选填“越大”或“越小”).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E 1(E 1<0),电子质量为m ,基态氢原子中的电子吸收一频率为ν的光子被电离后,电子速度大小为________(普朗克常量为h ).[思路点拨] 根据玻尔原子理论与能量守恒定律求解.[解析] 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中电子离原子核越远,氢原子能量越大,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h ν+E 1=12mv 2,所以电子速度为:v =2(hν+E 1)m . [答案] 越大2(hν+E 1)m电子被电离后可认为离原子核无限远,即电子的电势能为零,所以此时电子的能量等于电子的动能.1.(多选)按照玻尔原子理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核外电子运动轨道半径可取任意值B.氢原子中的电子离原子核越远,氢原子的能量越大C.电子跃迁时,辐射或吸收光子的能量由能级的能量差决定,即hν=E m-E n(m>n) D.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的过程,可能辐射能量,也可能吸收能量解析:选BC.根据玻尔理论,核外电子运动的轨道半径是确定的值,而不是任意值,A 错误;氢原子中的电子离原子核越远,能级越高,能量越大,B正确;由跃迁规律可知C正确;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的过程中,应辐射能量,D错误.对氢原子能级跃迁的理解1.能级跃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是不稳定的,它会自发地向较低能级跃迁,经过一次或几次跃迁到达基态.如图带箭头的竖线表示原子由较高能级向较低能级的跃迁.所以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为n的激发态时,可能辐射出的光谱线条数为:N=n(n-1)2=C2n.2.根据玻尔理论,当氢原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以光子的形式放出能量.原子在始、末两个能级E m和E n(m>n)间跃迁时,辐射光子的能量等于前后两个能级之差(hν=E m-E n),由于原子的能级不连续,所以辐射的光子的能量也不连续,因此产生的光谱是分立的线状光谱.3.原子能量的变化(1)光子的发射原子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以光子的形式放出能量,发射光子的频率由下式决定.hν=E m-E n(E m、E n是始、末两个能级且m>n)能级差越大,放出光子的频率就越高.(2)光子的吸收由于原子的能级是一系列不连续的值,任意两个能级差也是不连续的,故原子发射一些特定频率的光子,同样也只能吸收一些特定频率的光子,原子吸收光子后会从较低能级向较高能级跃迁,吸收光子的能量仍满足hν=E m -E n .(m >n )(3)原子能量的变化当轨道半径减小时,库仑引力做正功,原子的电势能E p 减小,电子动能增大,原子能量减小.反之,轨道半径增大时,原子电势能增大,电子动能减小,原子能量增大.4.原子跃迁时需注意的几个问题(1)注意一群原子和一个原子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这个电子在某个时刻只能处在某一个可能的轨道上,在某段时间内,由某一轨道跃迁到另一个轨道时,可能的情况只有一种,但是如果容器中盛有大量的氢原子,这些原子的核外电子跃迁时就会有各种情况出现.(2)注意直接跃迁与间接跃迁原子从一种能量状态跃迁到另一种能量状态时,有时可能是直接跃迁,有时可能是间接跃迁.两种情况的辐射(或吸收)光子的频率不同.(3)注意跃迁与电离原子跃迁时,不管是吸收还是辐射光子,其光子的能量都必须等于这两个能级的能量差.若想把处于某一定态上的原子的电子电离出去,就需要给原子一定的能量.如基态氢原子电离,其电离能为13.6 eV ,只要能量等于或大于13.6 eV 的光子都能被基态氢原子吸收而电离,只不过入射光子的能量越大,原子电离后产生的电子具有的动能越大.(1)对于处于高能级状态的一群氢原子,每个原子都能向低能级状态跃迁,且跃迁存在多种可能,有的可能一次跃迁到基态,有的可能经几次跃迁到基态.同样,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不同能量时,可以跃迁到不同的激发态.(2)实物粒子和原子碰撞时,由于实物粒子的动能可全部或部分地被原子吸收,所以只要入射粒子的动能大于或等于原子某两定态能量之差,就可使原子受激发而向较高能级跃迁.大量氢原子处于不同能量激发态,发生跃迁时放出三种不同能量的光子,其能量值分别是:1.89 eV ,10.2 eV ,12.09 eV.跃迁发生前这些原子分布在________个激发态能级上,其中最高能级的能量值是________eV(基态能量为-13.6 eV).[思路点拨] 由于发出三种不同能量的光子,由N =n (n -1)2可知,大量氢原子跃迁前处于n =2和n =3两个激发态上.[解析] 大量氢原子跃迁发出三种不同能量的光子,跃迁情况为n =3的激发态到n =2的激发态或直接到n =1的基态,也可能是n =2的激发态到n =1的基态,所以跃迁发生前这些原子分布在2个激发态能级上,最高能量值满足E =-13.6 eV +12.09 eV ,即E 为-1.51 eV.[答案] 2 -1.51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氢原子的能级跃迁有深刻的理解.2.如图为氢原子能级示意图的一部分,则氢原子( )A .从n =4能级跃迁到n =3能级比从n =3能级跃迁到n =2能级辐射出电磁波的波长长B .从n =5能级跃迁到n =1能级比从n =5能级跃迁到n =4能级辐射出电磁波的速度大C .若要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必须吸收光子D .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氢原子核一定向外放出能量解析:选A.氢原子跃迁时辐射出电磁波,h ν=hc λ=E m -E n =ΔE .可见λ与ΔE 成反比,由能级图可得从n =4能级跃迁到n =3能级时,ΔE =0.66 eV ,从n =3能级跃迁到n =2能级时,ΔE =1.89 eV ,所以A 正确;电磁波的速度都等于光速,B 错误;若有电子去碰撞氢原子,入射电子的动能可全部或部分被氢原子吸收,所以只要入射电子的动能大于氢原子两个能级之间的能量差,也可使氢原子由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C 错误;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是氢原子向外放出能量,而非氢原子核,D 错误.对氢原子光谱的理解1.对氢原子光谱的几点说明氢原子是自然界中最简单的原子,通过对它的光谱线的研究,可以了解原子的内部结构和性质.氢原子光谱线是最早发现、研究的光谱线.(1)氢光谱是线状的,不连续的,波长只能是分立的值.(2)谱线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可用一个统一的公式1λ=R ⎝ ⎛⎭⎪⎫1m 2-1n 2表达.式中m =2对应巴尔末公式:1λ=R ⎝ ⎛⎭⎪⎫122-1n 2,n =3,4,5….其谱线称为巴尔末线系,是氢原子核外电子由高能级跃迁至n =2的能级时产生的光谱,其中H α~H δ在可见光区.由于光的频率不同,其颜色不同.m =1 对应赖曼线系;m =3 对应帕邢线系即赖曼线系(在紫外区)1λ=R ⎝ ⎛⎭⎪⎫112-1n 2,n =2,3,4… 帕邢线系(在红外区)1λ=R ⎝ ⎛⎭⎪⎫132-1n 2,n =4,5,6… 2.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1)理解导出的氢光谱规律:按玻尔的原子理论,氢原子的电子从能量较高的轨道n 跃迁到能量较低的轨道2时辐射出的光子能量:hν=E n -E 2,但E n =E 1n 2,E 2=E 122,由此可得:hν=-E 1⎝ ⎛⎭⎪⎫122-1n 2,由于ν=c λ,所以上式可写作:1λ=-E 1hc ⎝ ⎛⎭⎪⎫122-1n 2,此式与巴尔末公式比较,形式完全一样.由此可知,氢光谱的巴尔末系是电子从n =3,4,5,6等能级跃迁到n =2的能级时辐射出来的.(2)成功方面①运用经典理论和量子化观念确定了氢原子的各个定态的能量,并由此画出了其能级图.②处于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辐射出光子,辐射光子的能量与实际符合的很好,由于能级是分立的,辐射光子的波长也是不连续的.③导出了巴尔末公式,并从理论上算出了里德伯常量R 的值,并很好地解释甚至预言了氢原子的其他谱线系.④能够解释原子光谱,每种原子都有特定的能级,原子发生跃迁时,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即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利用光谱可以鉴别物质和确定物质的组成成分.(3)局限性和原因①局限性: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但不能解释稍微复杂原子的光谱.②原因:保留了经典粒子的观念,把电子的运动仍然看作经典力学描述下的轨道运动.(多选)关于巴尔末公式1λ=R ⎝ ⎛⎭⎪⎫122-1n 2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此公式是巴尔末在研究氢光谱特征时发现的B .公式中n 可取任意值,故氢光谱是连续谱C .公式中n 只能取不小于3的整数,故氢光谱是线状谱D .公式不但适用于氢光谱的分析,也适用于其他原子的光谱分析[思路点拨] 根据巴尔末公式及氢原子能量的量子化解答.[解析] 此公式是巴尔末在研究氢光谱在可见光区的谱线时得到的,只适用于氢光谱的分析,且n 只能取大于等于3的正整数,则λ不能取连续值,故氢原子光谱是线状谱.故选AC.[答案] AC3.对于巴尔末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氢原子光谱的波长都与巴尔末公式相对应B .巴尔末公式只确定了氢原子发光的可见光部分的光的波长C .巴尔末公式确定了氢原子发光的一个线系的波长,其中既有可见光,又有紫外光D .巴尔末公式确定了各种原子发光中的光的波长解析:选C.巴尔末公式只确定了氢原子发光中一个线系波长,不能描述氢原子发出的各种波长,也不能描述其他原子的发光,A 、D 错误;巴尔末公式是由当时已知的可见光中的部分谱线总结出来的,但它适用于整个巴尔末线系,该线系包括可见光和紫外光,B 错误,C 正确.原子的能量与能量变化1.原子的能量包括电子绕核运动的动能和电子与核系统具有的电势能.(1)电子的动能电子绕核做圆周运动所需向心力由库仑力提供k e 2r 2=m v 2r ,故E k n =12mv 2n =ke 22r n. (2)系统的电势能电子在半径为r n 的轨道上所具有的电势能E p n =-ke 2r n(E p ∞=0). (3)原子的能量E n =E k n +E p n =ke 22r n +-ke 2r n =-ke 22r n. 即电子在半径大的轨道上运动时,动能小,电势能大,原子能量大.2.跃迁时电子动能、原子电势能与原子能量的变化:当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轨道半径减小,库仑引力做正功,原子的电势能E p 减小,电子动能增大,向外辐射能量,原子能量减小.反之,原子电势能增大,电子动能减小,原子能量增大.氢原子在基态时轨道半径r 1=0.53×10-10 m ,能量E 1=-13.6 eV.电子的质量m =9.1×10-31kg ,电荷量e =1.6×10-19 C .求氢原子处于基态时:(1)电子的动能;(2)原子的电势能.[思路点拨] 电子绕核运动的动能可根据库仑力充当向心力求出,电子在某轨道上的动能与电势能之和,为原子在该定态的能量E n ,即E n =E k n +E p n ,由此可求得原子的电势能.[解析] (1)设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核外电子速度为v 1,则k e 2r 21=mv 21r 1所以电子动能E k1=12mv 21=ke 22r 1=9×109×(1.6×10-19)22×0.53×10-10×1.6×10-19 eV ≈13.6 eV. (2)因为E 1=E k1+E p1所以E p1=E 1-E k1=-13.6 eV -13.6 eV =-27.2 eV.[答案] (1)13.6 eV (2)-27.2 eV该类问题是玻尔氢原子理论与经典电磁理论的综合应用,用电子绕核的圆周运动规律与轨道半径公式、能级公式的结合求解.4.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从距核较近的轨道跃迁到距核较远的轨道的过程中( )A .原子要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增大,原子的电势能增大B .原子要放出光子,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的电势能减小C .原子要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增大,原子的电势能减小D .原子要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的电势能增大解析:选D.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在离核较远的轨道上运动能量较大,必须吸收一定能量的光子后,电子才能从离核较近的轨道跃迁到离核较远的轨道,故B 错误;氢原子核外电子绕核做圆周运动,由原子核对电子的库仑力提供向心力,即:k e 2r 2=m v 2r,又E k=12mv 2,所以E k =ke22r .由此式可知:电子离核越远,即r 越大时,电子的动能越小,故A 、C 错误;由r 变大时,库仑力对核外电子做负功,因此电势能增大,从而判断D 正确.[随堂检测]1.(多选)由玻尔理论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电子绕核运动有加速度,就要向外辐射电磁波B .处于定态的原子,其电子做变速运动,但它并不向外辐射能量C .原子内电子的可能轨道是连续的D .原子的轨道半径越大,原子的能量越大解析:选BD.按照经典物理学的观点,电子绕核运动有加速度,一定会向外辐射电磁波,很短时间内电子的能量就会消失,与客观事实相矛盾,由玻尔假设可知选项A 、C 错误,B 正确;原子轨道半径越大,原子能量越大,选项D 正确.2.白炽灯发光产生的光谱是( ) A .连续光谱 B .明线光谱 C .原子光谱D .吸收光谱解析:选A.白炽灯发光属于炽热的固体发光,所以发出的是连续光谱.3.如图所示是某原子的能级图a 、b 、c 为原子跃迁所发出的三种波长的光.在下列该原子光谱的各选项中,谱线从左向右的波长依次增大,则正确的是( )解析:选C.能量越大,频率越高,波长越短,根据能级图可以看出,三种光的能量按a 、c 、b 的顺序依次降低,所以波长也是按这个顺序依次增大.4.试计算氢原子光谱中巴尔末系的最长波和最短波的波长各是多少?解析:根据巴尔末公式:1λ=R ⎝ ⎛⎭⎪⎫122-1n 2,n =3,4,5,…可得λ=1R ⎝ ⎛⎭⎪⎫122-1n 2(n =3,4,5,…).当n =3时波长最长,其值为λmax =1R ⎝ ⎛⎭⎪⎫122-1n 2=1536R=1536×1.10×107 m ≈6.55×10-7m ,当n →∞时,波长最短,其值为λmin =1R ⎝ ⎛⎭⎪⎫122-0=4R=41.10×107 m ≈3.64×10-7m.答案:6.55×10-7m 3.64×10-7m[课时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玻尔的原子模型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可以处于连续的能量状态中 B .原子的能量状态不是连续的C .原子中的核外电子绕核做变速运动一定向外辐射能量D .原子中的电子绕核运动的轨道半径是连续的解析:选B.玻尔依据经典物理在原子结构问题上遇到了困难,引入量子化观念建立了新的原子模型理论,主要内容为:电子轨道是量子化的,原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处在定态的原子不向外辐射能量.由此可知B 正确.2.关于光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切光源发出的光谱都是连续谱 B .一切光源发出的光谱都是线状谱 C .稀薄气体发出的光谱是线状谱D .作光谱分析时,利用连续谱和线状谱都可以鉴别物质和确定物质的化学组成 解析:选C.不同光源发出的光谱有连续谱,也有线状谱,故A 、B 错误.稀薄气体发出的光谱是线状谱,C 正确.利用线状谱和吸收光谱都可以进行光谱分析,D 错误.3.一个氢原子从n =3能级跃迁到n =2能级,该氢原子( ) A .放出光子,能量增加 B .放出光子,能量减少 C .吸收光子,能量增加D .吸收光子,能量减少解析:选B.由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光子,原子能量减少.4.汞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现让一束单色光照射到大量处于基态的汞原子上,汞原子只发出三种不同频率的单色光,那么,关于入射光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能大于或等于7.7 eVB.可能大于或等于8.8 eVC.一定等于7.7 eVD.包含2.8 eV,5 eV,7.7 eV三种解析:选C.由玻尔理论可知,轨道是量子化的,能级是不连续的,只能发射不连续的单色光,于是要发出三种不同频率的光,只有从基态跃迁到n=3的激发态上,其能量差ΔE =E3-E1=7.7 eV,选项C正确,A、B、D错误.5.已知处于某一能级n上的一群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能够发出10种不同频率的光,下列能表示辐射光波长最长的那种跃迁的示意图是( )解析:选A.根据玻尔理论,波长最长的跃迁对应着频率最小的跃迁,根据氢原子能级图,频率最小的跃迁对应的是从5到4的跃迁,选项A正确.6.如图甲所示的a、b、c、d为四种元素的特征谱线,图乙是某矿物的线状谱,通过光谱分析可以确定该矿物中缺少的元素为( )A.a元素B.b元素C.c元素D.d元素解析:选B.把矿物的线状谱与几种元素的特征谱线进行对照,b元素的谱线在该线状谱中不存在,故选项B正确,与几个元素的特征谱线不对应的线说明该矿物中还有其他元素.二、多项选择题7.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中量子数n越大( )A.电子的轨道半径越大B.核外电子的速率越大C.氢原子能级的能量越大D.核外电子的电势能越大解析:选ACD.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中量子数n越大,电子的轨道半径就越大,A正确;核外电子绕核做匀速圆周运动,库仑力提供向心力k e 2r 2=m v 2r,则半径越大,速率越小,B 错误;量子数n 越大,氢原子所处的能级能量就越大,C 正确;电子远离原子核的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大,D 正确.8.关于经典电磁理论与氢原子光谱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经典电磁理论很容易解释原子的稳定性B .根据经典电磁理论,电子绕原子核转动时,电子会不断释放能量,最后被吸附到原子核上C .根据经典电磁理论,原子光谱应该是连续的D .氢原子光谱彻底否定了经典电磁理论解析:选BC.根据经典电磁理论,电子绕原子核转动时,电子会不断释放能量,最后被吸附到原子核上,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并且原子光谱应该是连续的.氢原子光谱并没有完全否定经典电磁理论,而是要引入新的观念.故正确答案为B 、C.9.如图所示,氢原子可在下列各能级间发生跃迁,设从n =4到n =1能级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为λ1,从n =4到n =2能级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为λ2,从n =2到n =1能级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为λ3,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λ1<λ3B .λ3<λ2C .λ3>λ2D .1λ3=1λ1+1λ2解析:选AB.已知从n =4到n =1能级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为λ1,从n =4到n =2能级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为λ2,从n =2到n =1能级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为λ3,则λ1、λ2、λ3的关系为h c λ1>h c λ3>h c λ2,即1λ1>1λ3,λ1<λ3,1λ3>1λ2,λ3<λ2,又h c λ1=h c λ3+h cλ2,即1λ1=1λ3+1λ2,则1λ3=1λ1-1λ2,即正确选项为A 、B.10.氢原子能级如图,当氢原子从n =3跃迁到n =2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为656 nm.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氢原子从n =2跃迁到n =1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大于656 nmB .用波长为325 nm 的光照射,可使氢原子从n =1跃迁到n =2的能级C .一群处于n =3能级上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产生3种谱线。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物理 第2章 原子结构教案 鲁科版选修3-5
原子结构教案鲁科版选修3-5 第1节电子的发现与汤姆孙模型(教师用书独具)●课标要求1.知道阴极射线是由电子组成的,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是比原子更基本的物质单元.2.体会电子的发现过程中蕴含的科学方法及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重大意义.3.知道汤姆孙的原子模型,认识19世纪末三大发现的物理意义.●教学地位本节教科书由阴极射线、电子的发现和汤姆孙模型三部分内容组成.重点是电子的发现过程蕴含的科学方法.首先通过实验说明阴极射线的存在,然后指出“19世纪后期”,物理学家对阴极射线的本质的认识有两种观点”,最后仍然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了电子.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对揭示原子结构有重大意义,是近代物理三大发现(X射线、放射性、电子)之一.电子的发现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内容.认识电子发现的重大意义,体会电子的发现过程中蕴含的科学方法,是教学中的重点.(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实验引入给阴极射线管加上高压,并将磁铁靠近阴极射线管,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阴极射线到底是什么?本节课我们重复着科学家的足迹进行探究.●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1.看教材2.填写【课前自主导学】同学之间可进行讨论⇒步骤1:导入新课,本节教学地位分析⇒步骤2:老师提问,检查预习效果可多提问几个学生⇒步骤3: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除例1外可再变换命题角度,补充一个例题以拓展学生思路⇓步骤7:先由学生自己总结本节的主要知识,教师点评,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步骤6:指导学生完成【当堂双基达标】,验证学习情况⇐步骤5: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重在分析错误的原因⇐步骤4:让学生完成【迁移应用】,检查完成情况并点评课标解读重点难点1.了解物质结构早期探究的基本历程.2.知道阴极射线的产生及其本质,理解汤姆孙对阴极射线研究的方法及电子发现的意义.3.了解汤姆孙原子模型. 1.理解阴极射线的研究过程.(重点)2.汤姆孙发现电子的理论推导.(难点)3.电子电荷量的测定.(难点)(1)古人对物质的认识①我国西周的“五行说”认为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5种基本“元素”组成的.②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万物的本质是土、水、火、空气四种“元素”,天体则由第五种“元素”——“以太”构成.③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等人建立了早期的原子论,认为宇宙间存在一种或多种微小的实体,叫做“原子”.(2)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结构①1661年,玻意耳以化学实验为基础建立了科学的元素论.②19世纪初,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认为原子是元素的最小单位.③1811年,意大利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假说,指出分子可以由多个相同的原子组成.(3)结论在物质的结构中存在着分子、原子这样的层次,宏观物质的化学性质决定于分子,而分子则由原子组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不可再分割的最小颗粒,它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2.思考判断(1)玻意耳认为万物的本质是土、水、火、空气四种元素的元素论.(×)(2)阿伏伽德罗提出分子可以由多个原子组成.(√)(3)19世纪初期形成的原子论观点认为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颗粒是不可分的.(√)3.探究交流试简述道尔顿提出原子论的依据.【提示】18世纪一系列重要的实验结果,如化学反应遵从质量守恒定律,元素形成化合物时遵从定比定律、倍比定律等,启示人们推想物质是由一些不可毁灭的微粒构成的,而且各种不同的元素微粒按照一定的比例形成化合物,在此基础上,19世纪初,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认为原子是元素的最小单元.(1)汤姆孙的探究方法①让阴极射线分别通过电场或磁场,根据偏转现象,证明它是带负电的粒子流,通过静电偏转力与磁场偏转力相抵消等方法,确定了阴极射线粒子的速度,并测量出了其比荷.②换用不同金属的阴极,所得粒子的比荷值大体相同.③粒子带负电,阴极射线的电荷与氢离子的电荷大小基本相同,比荷是氢离子的近两千倍,说明阴极射线粒子的质量远小于氢离子质量.④组成阴极射线的粒子称为电子.(2)结论①阴极射线是高速电子流.②不同物质都能发射这种带电粒子,它是各种物质中共有的成分,比最轻的氢原子的质量还要小的多,汤姆孙将这种带电粒子称为电子.(3)电子发现的意义以前人们认为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现在人们发现了各种物质里都有电子,而且电子的质量比最轻的氢原子质量小得多,这说明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电子带负电,而原子是电中性的,可见原子内还有带正电的物质,这些带正电的物质和带负电的电子如何构成原子呢?电子的发现大大激发了人们研究原子内部结构的热情,拉开了人们研究原子结构的序幕.(4)19世纪末物理学的三大发现①1895年伦琴发现了X射线;②X射线发现后不久,贝克勒尔发现了放射性;③1897年汤姆孙发现了电子.(5)汤姆孙的原子模型原子带正电的部分充斥整个原子,很小很轻的电子镶嵌在球体的某些固定位置,正像葡萄干嵌在面包中那样.2.思考判断(1)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具有一定的结构.(√)(2)电子是第一种被人类发现的微观粒子.(√)(3)电子的发现,是19世纪末的三大著名发现之一.(√)3.探究交流为什么汤姆孙要通过电场和磁场研究阴极射线?【提示】当时对阴极射线本质的认识存在两种认识:一是认为是带电粒子,二是认为是以太波.而汤姆孙认为阴极射线是带电粒子,而带电粒子可受电场力和磁场力.1.如何确定阴极射线的带电性质?2.如何确定阴极射线的比荷?3.阴极射线的本质是什么?1.电性的确定方法一:让阴极射线进入已知电场,由所受电场力方向确定带电的性质.方法二:让阴极射线进入磁场,由所受洛伦兹力的方向,根据左手定则确定带电的性质.2.比荷的测定方法图2-1-1(1)让粒子通过正交的电磁场,如图2-1-1所示,让其做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即F 洛=F 电(Bqv =qE )得到粒子的运动速度v =E B.图2-1-2(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撤去电场,如图2-1-2所示,保留磁场,让粒子只在磁场中运动,由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即Bqv =mv 2R,根据磁场情况和轨迹偏转情况,由几何知识求出其半径R .(3)由以上方法确定粒子比荷的表达式:q m =EB 2R. 3.电子的发现(1)汤姆孙测得阴极射线粒子的比荷约为1011Ckg ,电荷量与氢离子基本相同,质量为氢离子的11 800.(2)最后经定量计算,汤姆孙认定组成阴极射线的粒子为电子.1.阴极射线的来源:若放电管的真空度高,阴极射线的粒子主要来自阴极;若放电管的真空度不高,粒子还可能来自管中气体.2.阴极射线不是X射线.(2012·文昌检测)1897年,物理学家汤姆孙正式测定了电子的比荷,打破了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单位的观点.因此,汤姆孙的实验是物理学发展史上最著名的经典实验之一.在汤姆孙测电子比荷的实验中,采用了如图2-1-3所示的阴极射线管,从电子枪C 出来的电子经过A、B间的电场加速后,水平射入长度为L的D、G平行板间,接着在荧光屏中心F出现荧光斑.若在D、G间加上方向向下,场强为E的匀强电场,电子将向上偏转;如果再利用通电线圈在D、G电场区加上一垂直纸面的、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图中未画),荧光斑恰好回到荧光屏中心,接着再去掉电场,电子向下偏转,偏转角为θ,试解决下列问题.图2-1-3(1)说明图中磁场沿什么方向;(2)根据L、E、B和θ,求出电子的比荷.【审题指导】阴极射线带负电,根据运动的速度方向及在磁场中的偏转方向利用左手定则判断磁场方向,并利用几何关系计算比荷.【解析】(1)由于所加磁场使电子受到向下的洛伦兹力,因此磁场的方向垂直纸面向里.(2)如图,当电子在DG间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有eE=evB①当电子在DG 间的磁场中偏转时,有evB =mv 2r② 同时又有L =r sin θ③由①②③式得e m =E sin θB 2L. 【答案】 见解析1.比荷的测定问题只是带电粒子在磁场和电场中运动的一类典型例子,这种方法可以推广到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求其他相关的问题.2.解决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的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带电粒子的带电性质.(2)正确描绘运动轨迹.(3)能确定半径、圆心.(4)会利用几何知识把有关线段与半径联系起来.(2013·琼海检测)如图2-1-4所示是汤姆孙的气体放电管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汤姆孙的气体放电管的示意图图2-1-4A.若在D1、D2之间不加电场和磁场,则阴极射线应打到最右端的P1点B.若在D1、D2之间加上竖直向下的电场,则阴极射线应向下偏转C.若在D1、D2之间加上竖直向下的电场,则阴极射线应向上偏转D.若在D1、D2之间加上垂直纸面向里的磁场,则阴极射线不偏转【解析】实验证明,阴极射线是电子流,它在电场中偏转时应偏向带正电的极板一侧,可知选项C正确,选项B错误.加上磁场时,电子在磁场中受洛伦兹力作用,要发生偏转,因而选项D错误.当不加电场和磁场时,电子所受的重力可以忽略不计,因而不发生偏转,选项A的说法正确.【答案】AC模型的意义认识不清导致错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汤姆孙研究阴极射线,用测定粒子比荷的方法发现了电子B.电子的发现证明了原子是可分的C.汤姆孙认为原子里面带正电荷的物质应充斥整个原子,而带负电的电子,则镶嵌在球体的某些固定位置D.汤姆孙原子模型是正确的【正确解答】通过物理学史可得,选项A正确;根据电子发现的重要意义可得,选项B正确;选项C描述的是汤姆孙原子模型,选项C正确;汤姆孙原子模型本身是错的,选项D错误.【答案】ABC【易错分析】本题易错选项及错误原因分析如下:【备课资源】(教师用书独具)电子电荷量的测定——密立根油滴实验1.密立根油滴实验的原理电子所带的电荷量最早是由美国科学家密立根所做的油滴实验测出的.密立根实验的原理如图教2-1-1所示.图教2-1-1(1)两块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A、B与电源相接,使上板带正电,下板带负电,油滴从喷雾器喷出后,经上面金属板中间的小孔,落到两板之间的匀强电场中.(2)大多数油滴在经过喷雾器喷嘴时,因摩擦而带负电,油滴在电场力、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下下降.观察者可在强光照射下,借助显微镜进行观察.2.方法(1)两板间的电势差、两板间的距离都可以直接测得,从而确定极板间的电场强度E,但是由于油滴太小,其质量很难直接测出.密立根通过测量油滴在空气中下落的终极速度来测量油滴的质量.没加电场时,由于空气的黏性,油滴所受的重力大小很快就等于空气给油滴的摩擦力而使油滴匀速下落,可测得速度v1.(2)再加一足够强的电场,使油滴做竖直向上的运动,在油滴以速度v2匀速运动时,油滴所受的静电力与重力、阻力平衡.根据空气阻力遵循的规律,即可求得油滴所带的电荷量.3.结论密立根测定了数千个带电油滴的电荷量,发现这些电荷量都等于某个最小电荷量的整数倍,从而证实了电荷是量子化的,并求得了元电荷即电子或质子所带的电荷量e.1.历史上第一个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 )A.贝可勒尔 B.道尔顿C.伦琴D.汤姆孙【解析】贝可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伦琴发现了X射线,汤姆孙发现了电子.【答案】 D图2-1-52.如图2-1-5所示,在阴极射线管正上方平行放一通有强电流的长直导线,则阴极射线将( )A.向纸内偏转B.向纸外偏转C.向下偏转D.向上偏转【解析】本题综合考查电流产生的磁场、左手定则和阴极射线的产生及性质.由题目条件不难判断阴极射线所在处磁场垂直纸面向外,电子从负极端射出,根据左手定则可判定阴极射线(电子)向上偏转.【答案】 D3.关于电荷的电荷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子的电荷量是由密立根油滴实验测得的B.物体所带电荷量可以是任意值C.物体所带电荷量最小值为1.6×10-19 CD.物体所带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解析】密立根油滴实验测出了电子的电荷量为1.6×10-19C,并提出了电荷量量子化的观点,因而A、C对,B错;任何物体的电荷量都是e的整数倍,故D对;因此选B.【答案】 B4.关于阴极射线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阴极射线带负电B.阴极射线带正电C.阴极射线中的负电粒子的比荷与氢离子的基本相同D.阴极射线中的负电粒子的带电荷量与氢离子的相同【解析】阴极射线是电子流,故带负电,A对B错.电子与氢离子的带电荷量相同,但质量不同,故C错D对.【答案】AD5.阴极射线是从阴极射线管的阴极发出的高速运动的图2-1-6粒子流,这些微观粒子是________.若在如图2-1-6所示的阴极射线管中部加垂直于纸面向里的磁场,阴极射线将________(选填“向上”、“向下”或“向外”)偏转.【解析】阴极射线即为电子流.当电子流穿过垂直纸面向里的磁场时,将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而向下偏转(注意电流方向与电子流方向相反).【答案】电子向下1.早期原子论是由谁创立的( )A.阿伏伽德罗B.汤姆孙C.玻意耳 D.德谟克利特【解析】根据物理学史,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建立了早期的原子论,认为宇宙间存在一种或多种微小的实体,叫做“原子”,D正确.玻意耳创立了元素论,C错.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假说,A错.汤姆孙发现了电子,B错.【答案】 D2.(2013·济南检测)如果阴极射线像X射线一样,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阴极射线管内的高电压能够对其加速而增加其能量B.阴极射线通过偏转电场时不会偏转C.阴极射线通过偏转电场时能够改变方向D.阴极射线通过磁场时方向可能发生改变【解析】X射线是频率很高的光子,不带电.电场、磁场不能改变其运动方向,B正确.【答案】 B3.(2013·福州四中检测)汤姆孙对阴极射线的探究,最终发现了电子,由此被称为“电子之父”.关于电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物质中均有电子B.不同的物质中具有不同的电子C.电子质量是质子质量的1 836倍D.电子是一种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解析】汤姆孙对不同材料的阴极发出的射线进行研究,均为相同的粒子——电子,故A正确、B错误;电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它的质量远小于质子的质量,为质子质量的11 836,故C错、D对.【答案】AD图2-1-74.如图2-1-7所示,一只阴极射线管,左侧不断有电子射出,若在管的正下方放一通电直导线AB时,发现射线径迹往下偏,则 ( )A.导线中的电流由A流向BB.导线中的电流由B流向AC.若要使电子束的径迹往上偏,可以通过改变AB中的电流方向来实现D.电子束的径迹与AB中的电流方向无关【解析】阴极射线的粒子带负电,由左手定则判断管内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由安培定则判定AB中电流的方向由B流向A,故B正确.电流方向改变,管内磁场方向改变,电子受力方向也改变,故C对.【答案】BC5.(2013·莆田检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是由更小的微粒组成的B.通常情况下,气体是导电的C.在强电场中气体能够被电离而导电D.平时我们在空气中看到的放电火花,就是气体电离导电的结果【解析】原子可以再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A对;通常情况下,气体不导电,但在强电场中被电离后可导电,B错,C、D对.【答案】ACD6.汤姆孙用电场和磁场对电子进行偏转实验从而测定其比荷.在图所示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共存的区域内,电子可能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答案】 C7.(2013·漳州高二检测)如图2-1-8所示,有一混合正离子束先后通过正交电磁场区域Ⅰ和匀强磁场区域Ⅱ,如果这束正离子束在区域Ⅰ中不偏转,进入区域Ⅱ后偏转半径R 相同,则它们具有相同的( )图2-1-8A .电荷量B .质量C .速度D .比荷【解析】 正交电磁场区域Ⅰ实际上是一个速度选择器,这束正离子在区域Ⅰ中均不偏转,说明它们具有相同的速度,故C 正确.在区域Ⅱ中半径相同,R =mv qB,所以它们应具有相同的比荷.正确选项为C 、D.【答案】 CD8.如图2-1-9是电子射线管示意图,接通电源后,电子射线由阴极沿x 轴正方向射出,在荧光屏上会看到一条亮线.要使荧光屏上的亮线向下(z 轴负方向)偏转,在下列措施中可采用的是( )图2-1-9A .加一磁场,磁场方向沿z 轴负方向B .加一磁场,磁场方向沿y 轴正方向C .加一电场,电场方向沿z 轴负方向D .加一电场,电场方向沿y 轴正方向【解析】 由于电子沿x 轴正方向运动,若所受洛伦兹力向下,使电子射线向下偏转,由左手定则可知磁场方向应沿y 轴正方向;若所加电场使电子射线向下偏转,所受电场力方向向下,则所加电场方向应沿z 轴正方向,由此可知B 正确.【答案】 B9.密立根实验的原理如图2-1-10所示,在A 板上方用喷雾器将油滴喷出,若干个油滴从板上的一个小孔中落下,喷出的油滴因摩擦而带负电.已知A 、B 板间电压为U 、间距为d 时,油滴恰好静止.撤去电场后油滴徐徐下落,最后测出油滴以速度v 匀速运动,已知空气阻力正比于速度:F =kv ,则油滴所带的电荷量q =________.图2-1-10某次实验得q 的测量值见下表(单位:10-19C);【解析】 mg -Eq =0,mg -kv =0,解得q =kvE .油滴所带电荷量是1.6×10-19C 的整数倍,故电荷的最小电荷量为1.6×10-19C.【答案】kv E电荷的最小电荷量为1.6×10-19C 10.(2013·南平检测)为测定带电粒子的比荷q m,让这个带电粒子垂直飞进平行金属板间,已知匀强电场的场强为E ,在通过长为L 的两金属板间后,测得偏离入射方向的距离为d ,如果在两板间加垂直电场方向的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粒子的入射方向,磁感应强度为B ,则离子恰好不偏离原来方向,求比荷q m的值为多少?【解析】 只加电场时,在垂直电场方向 d =12(Eq m )(L v 0)2 加磁场后,粒子做直线运动,则qv 0B =Eq ,即v 0=E B. 联立解得:q m =2dEB 2L 2.【答案】2dEB 2L 211.(2013·澄迈检测)汤姆孙用来测定电子的比荷(电子的电荷量与质量之比)的实验装置如图2-1-11所示.真空管内的阴极K 发出的电子(不计初速、重力和电子间的相互作用)经加速电压加速后,穿过A ′中心的小孔沿中心轴O 1O 的方向进入到两块水平正对放置的平行极板P和P′间的区域,平行极板间距为b.当极板间不加偏转电压时,电子束打在荧光屏和中心O点处,形成了一个亮点;加上偏转电压U后,亮点偏离到O′点,(O′点与O点的竖直间距为d,水平间距可忽略不计)此时,在P和P′间的区域,再加上一个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调节磁场的强弱,当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时,亮点重新回到O点.求打在荧光屏O点的电子速度的大小.图2-1-11 【解析】当电子受到的电场力与洛伦兹力相等时,电子做匀速直线运动、亮点重新回到中心O点,设电子的速度为v.则qvB=qE,得v=EB又E=Ub,所以v=UBb.【答案】U Bb12.美国科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首次测得电子电量.油滴实验的原理如图2-1-12所示,两块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与电源相连,上下板分别带正、负电荷.油滴从喷雾器喷出后.由于摩擦而带电,经上板中央小孔落到两板间的匀强电场中,通过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它运动的情况.两金属板间的距离为d,忽略空气对油滴的浮力和阻力.图2-1-12(1)调节两金属板间的电势差U ,当U =U 0时,使得某个质量为m 1的油滴恰好做匀速运动,求该油滴所带的电荷量;(2)若油滴进入电场时的初速度可以忽略,当两金属板间的电势差U =U 1时,观察到某个质量为m 2的油滴进入电场后做匀加速运动,经过时间t 运动到下极板,求此油滴所带的电荷量.【解析】 (1)当U =U 0时,油滴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满足m 1g -q U 0d =0,即q =m 1gdU 0. (2)当U =U 1时,质量为m 2的油滴做匀加速运动,满足d =12at 2,m 2g -q ′U 1d =m 2a由此得q ′=m 2d U 1(g -2d t 2)=m 2d U 1t 2(gt 2-2d ). 【答案】 (1)m 1gd U 0 (2)m 2d U 1t2(gt 2-2d )第2节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教师用书独具)●课标要求●课标解读1.知道α粒子散射实验的原理、实验装置及实验结果.2.从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分析到卢瑟福建立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过程,体会科学实验与思维相结合的物理研究方法.3.知道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并能成功解释α粒子的散射实验现象.●教学地位从汤姆孙的原子结构模型到卢瑟福的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既渗透科学探究的因素教学,又进行了模型法的教学,并将卢瑟福的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与行星结构相类比,指出大自然的和谐统一的美,渗透哲学教育.通过学生对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的讨论与交流,顺理成章地否定了葡萄干面包模型,并开始建方新的模型.希望这一部分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总结,总结时,突出汤姆孙原子模型与α粒子散射实验之间的矛盾,可以将α粒子分别穿过葡萄干面包模型和核式结构模型的不同现象用动画模拟,形成强烈的对比,突破难点.得到卢琴福的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后再展示立体动画α粒子散射模型,使学生有更清晰的直观形象、生动的认识.α粒子散射实验是教学的重点,高考的热点.(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问题导入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这是用汤姆孙的原子模型解释不通的.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本节课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解决此问题.●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1.看教材2.填写【课前自主导学】同学之间可进行讨论⇒步骤1:导入新课,本节教学地位分析⇒步骤2:老师提问,检查预习效果可多提问几个学生⇒步骤3: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除例1外可再变换命题角度,补充一个例题以拓展学生思路⇓步骤7:指导学生完成【当堂双基达标】,验证学习情况⇒步骤6:完成“探究3”重在讲解α粒子散射实验中的功能问题⇐步骤5: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方式同完成探究1相同⇐步骤4:让学生完成【迁移应用】,检查完成情况并点评⇓步骤8:先由学生自己总结本节的主要知识,教师点评,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课标解读重点难点1.知道α粒子散射实验的原理和实验结果.2.知道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1.α粒子散射实验.(重点)2.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重点)3.卢瑟福对实验结果的解释.(难点)。
2019_2020学年高中物理第2章原子结构第3节玻尔的原子模型第4节氢原子光谱与能级结构教学案鲁科版选修3_
第3节玻尔的原子模型第4节氢原子光谱与能级结构1.了解玻尔理论的主要内容.2.掌握氢原子能级和轨道半径的规律.(重点+难点)3.了解氢原子光谱的特点,知道巴尔末公式及里德伯常量. 4.理解玻尔理论对氢光谱规律的解释.(重点+难点)一、玻尔原子模型1.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能够很好的解释α粒子与金箔中原子碰撞所得到的信息,但不能解释原子光谱是特征光谱和原子的稳定性.2.玻尔理论的内容基本假设内容定态假设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能量不连续的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做加速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做定态.电子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只能处在一些分立的轨道上,它只能在这些轨道上绕核转动而不产生电磁辐射跃迁假设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定态时,吸收(或辐射)一定频率的光子能量hν,假如,原子从定态E2跃迁到定态E1,辐射的光子能量为hν=E2-E1轨道假设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对应于电子的不同运行轨道.原子的能量状态是不连续的,电子不能在任意半径的轨道上运行,只有轨道半径r跟电子动量m e v的乘积满足下式m e vr=nh2π(n=1,2,3,…)这些轨道才是可能的.n是正整数,称为量子数1.(1)玻尔的原子结构假说认为电子的轨道是量子化的.( )(2)电子吸收某种频率条件的光子时会从较低的能量态跃迁到较高的能量态.( )(3)电子能吸收任意频率的光子发生跃迁.( )提示:(1)√(2)√(3)×二、氢原子的能级结构1.能级:在玻尔的原子理论中,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在每个状态中,原子的能量值都是确定的,各个不连续能量值叫做能级.2.氢原子能级结构图 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在不同能级上的能量和相应的电子轨道半径为 E n =E 1n 2(n =1,2,3,…) r n =n 2r 1(n =1,2,3,…)式中,E 1≈-13.6__eV ,r 1=0.53×10-10__m .根据以上结果,把氢原子所有可能的能量值画在一张图上,就得到了氢原子的能级结构图(如图所示).n =∞————————E ∞=0⋮n =5 ————————E 5=-0.54 eVn =4 ————————E 4=-0.85 eVn =3 ————————E 3=-1.51 eVn =2 ————————E 2=-3.4 eVn =1 ————————E 1=-13.6 eV3.玻尔理论对氢原子光谱特征的解释(1)在正常或稳定状态时,原子尽可能处于最低能级,电子受核的作用力最大而处于离核最近的轨道,这时原子的状态叫做基态.(2)电子吸收能量后,从基态跃迁到较高的能级,这时原子的状态叫做激发态.(3)当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原子会辐射能量;当电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时,原子要吸收能量.因为电子的能级是不连续的,所以原子在跃迁时吸收或辐射的能量都不是任意的.这个能量等于电子跃迁时始末两个能级间的能量差.能量差值不同,发射的光频率也不同,我们就能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1.只要原子吸收能量就能发生跃迁吗?提示:原子在跃迁时吸收或辐射的能量都不是任意的,只有这个能量等于电子跃迁时始末两个能级的能量差,才会发生跃迁.三、氢原子光谱1.氢原子光谱的特点(1)从红外区到紫外区呈现多条具有确定波长(或频率)的谱线; (2)从长波到短波,H α~H δ等谱线间的距离越来越小,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2.巴尔末公式:1λ=R ⎝ ⎛⎭⎪⎫122-1n 2(n =3,4,5…)其中R 叫做里德伯常量,其值为R =1.096 775 81×107 m -1.3.红外区和紫外区:其谱线也都遵循与巴尔末公式类似的关系式.2.(1)光是由原子核内部的电子运动产生的,光谱研究是探索原子核内部结构的一条重要途径.( )(2)稀薄气体的分子在强电场的作用下会变成导体并发光.( )(3)巴耳末公式中的n 既可以取整数也可以取小数.( )提示:(1)× (2)√ (3)×四、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1.理论推导:由玻尔理论可知,当激发到高能级E 2的电子跃迁到低能级E 1时,就会释放出能量.根据 E n =-13.6n2 eV(n =1,2,3,…) 得E 2=-13.6n 22 eV ,E 1=-13.6n 21eV 再根据hν=E 2-E 1,得ν=13.6h ⎝ ⎛⎭⎪⎫1n 21-1n 22 此式在形式上与氢原子光谱规律的波长公式一致,当n 1=2,n 2=3,4,5,6,…时就是巴尔末公式.2.巴尔末系:氢原子从相应的能级跃迁到n =2的能级得到的线系.2.玻尔理论是量子化的理论吗?提示:不是,玻尔理论的电子轨道是量子化的,并根据量子化能量计算光的发射和吸收频率,这是量子论的方法;而电子轨道的半径是用经典电磁理论推导的,所以玻尔理论是半经典的量子论.对玻尔原子模型的理解1.轨道量子化:轨道半径只能够是一些不连续的、某些分立的数值.模型中保留了卢瑟福的核式结构,但他认为核外电子的轨道是不连续的,它们只能在某些可能的、分立的轨道上运动,而不是像行星或卫星那样,能量大小可以是任意的量值.例如,氢原子的电子最小轨道半径为r 1=0.053 nm ,其余可能的轨道半径还有0.212 nm 、0.477 nm 、…不可能出现介于这些轨道半径之间的其他值.这样的轨道形式称为轨道量子化.2.能量量子化:与轨道量子化对应的能量不连续的现象.电子在可能轨道上运动时,尽管是变速运动,但它并不释放能量,原子是稳定的,这样的状态也称之为定态.由于原子的可能状态(定态)是不连续的,具有的能量也是不连续的.这样的能量形式称为能量量子化.3.跃迁:原子从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 2)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 1)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种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h ν=E 2-E 1(或E 1-E 2).可见,电子如果从一个轨道到另一个轨道,不是以螺旋线的形式改变半径大小的,而是从一个轨道上“跳跃”到另一个轨道上.玻尔将这种现象叫做电子的跃迁.4.总而言之:根据玻尔的原子理论假设,电子只能在某些可能的轨道上运动,电子在这些轨道上运动时不辐射能量,处于定态.只有电子从一条轨道跃迁到另一条轨道上时才辐射能量,辐射的能量是一份一份的,等于这两个定态的能量差.这就是玻尔理论的主要内容.(1)处于基态的原子是稳定的,而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是不稳定的.(2)原子的能量与电子的轨道半径相对应,轨道半径大,原子的能量大,轨道半径小,原子的能量小.按照玻尔原子理论,氢原子中的电子离原子核越远,氢原子的能量________(选填“越大”或“越小”).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E 1(E 1<0),电子质量为m ,基态氢原子中的电子吸收一频率为ν的光子被电离后,电子速度大小为________(普朗克常量为h ).[思路点拨] 根据玻尔原子理论与能量守恒定律求解.[解析] 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中电子离原子核越远,氢原子能量越大,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h ν+E 1=12mv 2,所以电子速度为:v =2(hν+E 1)m .[答案] 越大2(hν+E1)m电子被电离后可认为离原子核无限远,即电子的电势能为零,所以此时电子的能量等于电子的动能.1.(多选)按照玻尔原子理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核外电子运动轨道半径可取任意值B.氢原子中的电子离原子核越远,氢原子的能量越大C.电子跃迁时,辐射或吸收光子的能量由能级的能量差决定,即hν=E m-E n(m>n) D.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的过程,可能辐射能量,也可能吸收能量解析:选BC.根据玻尔理论,核外电子运动的轨道半径是确定的值,而不是任意值,A 错误;氢原子中的电子离原子核越远,能级越高,能量越大,B正确;由跃迁规律可知C正确;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的过程中,应辐射能量,D错误.对氢原子能级跃迁的理解1.能级跃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是不稳定的,它会自发地向较低能级跃迁,经过一次或几次跃迁到达基态.如图带箭头的竖线表示原子由较高能级向较低能级的跃迁.所以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为n的激发态时,可能辐射出的光谱线条数为:N=n(n-1)2=C2n.2.根据玻尔理论,当氢原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以光子的形式放出能量.原子在始、末两个能级E m和E n(m>n)间跃迁时,辐射光子的能量等于前后两个能级之差(hν=E m-E n),由于原子的能级不连续,所以辐射的光子的能量也不连续,因此产生的光谱是分立的线状光谱.3.原子能量的变化(1)光子的发射原子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以光子的形式放出能量,发射光子的频率由下式决定.hν=E m-E n(E m、E n是始、末两个能级且m>n)能级差越大,放出光子的频率就越高.(2)光子的吸收由于原子的能级是一系列不连续的值,任意两个能级差也是不连续的,故原子发射一些特定频率的光子,同样也只能吸收一些特定频率的光子,原子吸收光子后会从较低能级向较高能级跃迁,吸收光子的能量仍满足hν=E m-E n.(m>n)(3)原子能量的变化当轨道半径减小时,库仑引力做正功,原子的电势能E p减小,电子动能增大,原子能量减小.反之,轨道半径增大时,原子电势能增大,电子动能减小,原子能量增大.4.原子跃迁时需注意的几个问题(1)注意一群原子和一个原子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这个电子在某个时刻只能处在某一个可能的轨道上,在某段时间内,由某一轨道跃迁到另一个轨道时,可能的情况只有一种,但是如果容器中盛有大量的氢原子,这些原子的核外电子跃迁时就会有各种情况出现.(2)注意直接跃迁与间接跃迁原子从一种能量状态跃迁到另一种能量状态时,有时可能是直接跃迁,有时可能是间接跃迁.两种情况的辐射(或吸收)光子的频率不同.(3)注意跃迁与电离原子跃迁时,不管是吸收还是辐射光子,其光子的能量都必须等于这两个能级的能量差.若想把处于某一定态上的原子的电子电离出去,就需要给原子一定的能量.如基态氢原子电离,其电离能为13.6 eV,只要能量等于或大于13.6 eV的光子都能被基态氢原子吸收而电离,只不过入射光子的能量越大,原子电离后产生的电子具有的动能越大.(1)对于处于高能级状态的一群氢原子,每个原子都能向低能级状态跃迁,且跃迁存在多种可能,有的可能一次跃迁到基态,有的可能经几次跃迁到基态.同样,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不同能量时,可以跃迁到不同的激发态.(2)实物粒子和原子碰撞时,由于实物粒子的动能可全部或部分地被原子吸收,所以只要入射粒子的动能大于或等于原子某两定态能量之差,就可使原子受激发而向较高能级跃迁.大量氢原子处于不同能量激发态,发生跃迁时放出三种不同能量的光子,其能量值分别是:1.89 eV,10.2 eV,12.09 eV.跃迁发生前这些原子分布在________个激发态能级上,其中最高能级的能量值是________eV(基态能量为-13.6 eV).[思路点拨] 由于发出三种不同能量的光子,由N =n (n -1)2可知,大量氢原子跃迁前处于n =2和n =3两个激发态上.[解析] 大量氢原子跃迁发出三种不同能量的光子,跃迁情况为n =3的激发态到n =2的激发态或直接到n =1的基态,也可能是n =2的激发态到n =1的基态,所以跃迁发生前这些原子分布在2个激发态能级上,最高能量值满足E =-13.6 eV +12.09 eV ,即E 为-1.51 eV.[答案] 2 -1.51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氢原子的能级跃迁有深刻的理解.2.如图为氢原子能级示意图的一部分,则氢原子( )A .从n =4能级跃迁到n =3能级比从n =3能级跃迁到n =2能级辐射出电磁波的波长长B .从n =5能级跃迁到n =1能级比从n =5能级跃迁到n =4能级辐射出电磁波的速度大C .若要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必须吸收光子D .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氢原子核一定向外放出能量解析:选A.氢原子跃迁时辐射出电磁波,h ν=hc λ=E m -E n =ΔE .可见λ与ΔE 成反比,由能级图可得从n =4能级跃迁到n =3能级时,ΔE =0.66 eV ,从n =3能级跃迁到n =2能级时,ΔE =1.89 eV ,所以A 正确;电磁波的速度都等于光速,B 错误;若有电子去碰撞氢原子,入射电子的动能可全部或部分被氢原子吸收,所以只要入射电子的动能大于氢原子两个能级之间的能量差,也可使氢原子由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C 错误;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是氢原子向外放出能量,而非氢原子核,D 错误.对氢原子光谱的理解1.对氢原子光谱的几点说明氢原子是自然界中最简单的原子,通过对它的光谱线的研究,可以了解原子的内部结构和性质.氢原子光谱线是最早发现、研究的光谱线.(1)氢光谱是线状的,不连续的,波长只能是分立的值.(2)谱线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可用一个统一的公式1λ=R ⎝ ⎛⎭⎪⎫1m 2-1n 2表达. 式中m =2对应巴尔末公式:1λ=R ⎝ ⎛⎭⎪⎫122-1n 2,n =3,4,5….其谱线称为巴尔末线系,是氢原子核外电子由高能级跃迁至n =2的能级时产生的光谱,其中H α~H δ在可见光区.由于光的频率不同,其颜色不同.m =1 对应赖曼线系;m =3 对应帕邢线系即赖曼线系(在紫外区)1λ=R ⎝ ⎛⎭⎪⎫112-1n 2,n =2,3,4… 帕邢线系(在红外区)1λ=R ⎝ ⎛⎭⎪⎫132-1n 2,n =4,5,6… 2.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1)理解导出的氢光谱规律:按玻尔的原子理论,氢原子的电子从能量较高的轨道n 跃迁到能量较低的轨道2时辐射出的光子能量:hν=E n -E 2,但E n =E 1n 2,E 2=E 122,由此可得:hν=-E 1⎝ ⎛⎭⎪⎫122-1n 2,由于ν=c λ,所以上式可写作:1λ=-E 1hc ⎝ ⎛⎭⎪⎫122-1n 2,此式与巴尔末公式比较,形式完全一样.由此可知,氢光谱的巴尔末系是电子从n =3,4,5,6等能级跃迁到n =2的能级时辐射出来的.(2)成功方面①运用经典理论和量子化观念确定了氢原子的各个定态的能量,并由此画出了其能级图.②处于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辐射出光子,辐射光子的能量与实际符合的很好,由于能级是分立的,辐射光子的波长也是不连续的.③导出了巴尔末公式,并从理论上算出了里德伯常量R的值,并很好地解释甚至预言了氢原子的其他谱线系.④能够解释原子光谱,每种原子都有特定的能级,原子发生跃迁时,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即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利用光谱可以鉴别物质和确定物质的组成成分.(3)局限性和原因①局限性: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但不能解释稍微复杂原子的光谱.②原因:保留了经典粒子的观念,把电子的运动仍然看作经典力学描述下的轨道运动.(多选)关于巴尔末公式1λ=R⎝⎛⎭⎪⎫122-1n2的理解,正确的是( )A.此公式是巴尔末在研究氢光谱特征时发现的B.公式中n可取任意值,故氢光谱是连续谱C.公式中n只能取不小于3的整数,故氢光谱是线状谱D.公式不但适用于氢光谱的分析,也适用于其他原子的光谱分析[思路点拨] 根据巴尔末公式及氢原子能量的量子化解答.[解析] 此公式是巴尔末在研究氢光谱在可见光区的谱线时得到的,只适用于氢光谱的分析,且n只能取大于等于3的正整数,则λ不能取连续值,故氢原子光谱是线状谱.故选AC.[答案] AC3.对于巴尔末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氢原子光谱的波长都与巴尔末公式相对应B.巴尔末公式只确定了氢原子发光的可见光部分的光的波长C.巴尔末公式确定了氢原子发光的一个线系的波长,其中既有可见光,又有紫外光D.巴尔末公式确定了各种原子发光中的光的波长解析:选 C.巴尔末公式只确定了氢原子发光中一个线系波长,不能描述氢原子发出的各种波长,也不能描述其他原子的发光,A、D错误;巴尔末公式是由当时已知的可见光中的部分谱线总结出来的,但它适用于整个巴尔末线系,该线系包括可见光和紫外光,B错误,C正确.原子的能量与能量变化1.原子的能量包括电子绕核运动的动能和电子与核系统具有的电势能.(1)电子的动能电子绕核做圆周运动所需向心力由库仑力提供 k e 2r 2=m v 2r ,故E k n =12mv 2n =ke 22r n. (2)系统的电势能电子在半径为r n 的轨道上所具有的电势能E p n =-ke 2r n(E p ∞=0). (3)原子的能量E n =E k n +E p n =ke 22r n +-ke 2r n =-ke 22r n. 即电子在半径大的轨道上运动时,动能小,电势能大,原子能量大.2.跃迁时电子动能、原子电势能与原子能量的变化:当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轨道半径减小,库仑引力做正功,原子的电势能E p 减小,电子动能增大,向外辐射能量,原子能量减小.反之,原子电势能增大,电子动能减小,原子能量增大.氢原子在基态时轨道半径r 1=0.53×10-10 m ,能量E 1=-13.6 eV.电子的质量m =9.1×10-31kg ,电荷量e =1.6×10-19 C .求氢原子处于基态时:(1)电子的动能;(2)原子的电势能.[思路点拨] 电子绕核运动的动能可根据库仑力充当向心力求出,电子在某轨道上的动能与电势能之和,为原子在该定态的能量E n ,即E n =E k n +E p n ,由此可求得原子的电势能.[解析] (1)设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核外电子速度为v 1,则k e 2r 21=mv 21r 1所以电子动能E k1=12mv 21=ke 22r 1=9×109×(1.6×10-19)22×0.53×10-10×1.6×10-19 eV ≈13.6 eV. (2)因为E 1=E k1+E p1所以E p1=E 1-E k1=-13.6 eV -13.6 eV =-27.2 eV.[答案] (1)13.6 eV (2)-27.2 eV该类问题是玻尔氢原子理论与经典电磁理论的综合应用,用电子绕核的圆周运动规律与轨道半径公式、能级公式的结合求解.4.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从距核较近的轨道跃迁到距核较远的轨道的过程中( )A .原子要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增大,原子的电势能增大B .原子要放出光子,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的电势能减小C .原子要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增大,原子的电势能减小D .原子要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的电势能增大解析:选 D.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在离核较远的轨道上运动能量较大,必须吸收一定能量的光子后,电子才能从离核较近的轨道跃迁到离核较远的轨道,故B 错误;氢原子核外电子绕核做圆周运动,由原子核对电子的库仑力提供向心力,即:k e 2r 2=m v 2r,又E k=12mv 2,所以E k =ke22r .由此式可知:电子离核越远,即r 越大时,电子的动能越小,故A 、C 错误;由r 变大时,库仑力对核外电子做负功,因此电势能增大,从而判断D 正确.[随堂检测]1.(多选)由玻尔理论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电子绕核运动有加速度,就要向外辐射电磁波B .处于定态的原子,其电子做变速运动,但它并不向外辐射能量C .原子内电子的可能轨道是连续的D .原子的轨道半径越大,原子的能量越大解析:选BD.按照经典物理学的观点,电子绕核运动有加速度,一定会向外辐射电磁波,很短时间内电子的能量就会消失,与客观事实相矛盾,由玻尔假设可知选项A 、C 错误,B 正确;原子轨道半径越大,原子能量越大,选项D 正确.2.白炽灯发光产生的光谱是( ) A .连续光谱 B .明线光谱 C .原子光谱D .吸收光谱解析:选A.白炽灯发光属于炽热的固体发光,所以发出的是连续光谱.3.如图所示是某原子的能级图a 、b 、c 为原子跃迁所发出的三种波长的光.在下列该原子光谱的各选项中,谱线从左向右的波长依次增大,则正确的是( )解析:选C.能量越大,频率越高,波长越短,根据能级图可以看出,三种光的能量按a 、c 、b 的顺序依次降低,所以波长也是按这个顺序依次增大.4.试计算氢原子光谱中巴尔末系的最长波和最短波的波长各是多少?解析:根据巴尔末公式:1λ=R ⎝ ⎛⎭⎪⎫122-1n 2,n =3,4,5,…可得λ=1R ⎝ ⎛⎭⎪⎫122-1n 2(n =3,4,5,…).当n =3时波长最长,其值为λmax =1R ⎝ ⎛⎭⎪⎫122-1n 2=1536R=1536×1.10×107 m ≈6.55×10-7m ,当n →∞时,波长最短,其值为λmin =1R ⎝ ⎛⎭⎪⎫122-0=4R=41.10×107 m ≈3.64×10-7m.答案:6.55×10-7m 3.64×10-7m[课时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玻尔的原子模型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可以处于连续的能量状态中 B .原子的能量状态不是连续的C.原子中的核外电子绕核做变速运动一定向外辐射能量D.原子中的电子绕核运动的轨道半径是连续的解析:选B.玻尔依据经典物理在原子结构问题上遇到了困难,引入量子化观念建立了新的原子模型理论,主要内容为:电子轨道是量子化的,原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处在定态的原子不向外辐射能量.由此可知B正确.2.关于光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光源发出的光谱都是连续谱B.一切光源发出的光谱都是线状谱C.稀薄气体发出的光谱是线状谱D.作光谱分析时,利用连续谱和线状谱都可以鉴别物质和确定物质的化学组成解析:选C.不同光源发出的光谱有连续谱,也有线状谱,故A、B错误.稀薄气体发出的光谱是线状谱,C正确.利用线状谱和吸收光谱都可以进行光谱分析,D错误.3.一个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该氢原子( )A.放出光子,能量增加B.放出光子,能量减少C.吸收光子,能量增加D.吸收光子,能量减少解析:选 B.由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光子,原子能量减少.4.汞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现让一束单色光照射到大量处于基态的汞原子上,汞原子只发出三种不同频率的单色光,那么,关于入射光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能大于或等于7.7 eVB.可能大于或等于8.8 eVC.一定等于7.7 eVD.包含2.8 eV,5 eV,7.7 eV三种解析:选 C.由玻尔理论可知,轨道是量子化的,能级是不连续的,只能发射不连续的单色光,于是要发出三种不同频率的光,只有从基态跃迁到n=3的激发态上,其能量差ΔE =E3-E1=7.7 eV,选项C正确,A、B、D错误.5.已知处于某一能级n上的一群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能够发出10种不同频率的光,下列能表示辐射光波长最长的那种跃迁的示意图是( )解析:选 A.根据玻尔理论,波长最长的跃迁对应着频率最小的跃迁,根据氢原子能级图,频率最小的跃迁对应的是从5到4的跃迁,选项A正确.6.如图甲所示的a、b、c、d为四种元素的特征谱线,图乙是某矿物的线状谱,通过光谱分析可以确定该矿物中缺少的元素为( )A.a元素B.b元素C.c元素D.d元素解析:选B.把矿物的线状谱与几种元素的特征谱线进行对照,b元素的谱线在该线状谱中不存在,故选项B正确,与几个元素的特征谱线不对应的线说明该矿物中还有其他元素.二、多项选择题7.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中量子数n越大( )A.电子的轨道半径越大B.核外电子的速率越大C.氢原子能级的能量越大D.核外电子的电势能越大解析:选ACD.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中量子数n越大,电子的轨道半径就越大,A正确;核外电子绕核做匀速圆周运动,库仑力提供向心力k e2r2=mv2r,则半径越大,速率越小,B错误;量子数n越大,氢原子所处的能级能量就越大,C正确;电子远离原子核的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大,D正确.8.关于经典电磁理论与氢原子光谱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经典电磁理论很容易解释原子的稳定性B.根据经典电磁理论,电子绕原子核转动时,电子会不断释放能量,最后被吸附到原子核上C.根据经典电磁理论,原子光谱应该是连续的D .氢原子光谱彻底否定了经典电磁理论解析:选BC.根据经典电磁理论,电子绕原子核转动时,电子会不断释放能量,最后被吸附到原子核上,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并且原子光谱应该是连续的.氢原子光谱并没有完全否定经典电磁理论,而是要引入新的观念.故正确答案为B 、C.9.如图所示,氢原子可在下列各能级间发生跃迁,设从n =4到n =1能级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为λ1,从n =4到n =2能级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为λ2,从n =2到n =1能级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为λ3,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λ1<λ3B .λ3<λ2C .λ3>λ2D .1λ3=1λ1+1λ2解析:选AB.已知从n =4到n =1能级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为λ1,从n =4到n =2能级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为λ2,从n =2到n =1能级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为λ3,则λ1、λ2、λ3的关系为h c λ1>h c λ3>h c λ2,即1λ1>1λ3,λ1<λ3,1λ3>1λ2,λ3<λ2,又h c λ1=h c λ3+h c λ2,即1λ1=1λ3+1λ2,则1λ3=1λ1-1λ2,即正确选项为A 、B.10.氢原子能级如图,当氢原子从n =3跃迁到n =2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为656 nm.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氢原子从n =2跃迁到n =1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大于656 nmB .用波长为325 nm 的光照射,可使氢原子从n =1跃迁到n =2的能级C .一群处于n =3能级上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产生3种谱线D .用波长为633 nm 的光照射,不能使氢原子从n =2跃迁到n =3的能级解析:选CD.根据氢原子的能级图和能级跃迁规律,当氢原子从n =2能级跃迁到n =1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一定小于656 nm ,因此A 选项错误;根据发生跃迁只能吸收和辐。
高中物理 2.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学案1 鲁科版选修35
高中物理 2.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学案1 鲁科版选修35【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史过程及各种模型建立的依据;(2)知道α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现象,及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内容。
【学习重点】思考讨论在于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分析从而否定葡萄干布丁模型,得出原子的核式结构;【知识要点】1、α粒子散射实验原理、装置(1)α粒子散射实验原理:需要用高速粒子对它进行轰击。
而α粒子具有足够的能量,可以接近原子中心。
它还可以使荧光屏物质发光。
(2)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α粒子散射实验的装置,主要由放射源、金箔、荧光屏、望远镜和转动圆盘几部分组成。
(3)实验的观察结果明确:入射的α粒子分为三部分。
大部分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少数发生了较大偏转,极少数发生大角度偏转。
小结:实验中发现极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甚至反弹回来,表明这些α粒子在原子中某个地方受到了质量、电量均比它本身大得多的物体的作用,可见原子中的正电荷、质量应都集中在一个中心上。
①绝大多数α粒子不偏移→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
②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偏转→原子内部有“核”存在。
③极少数α粒子被弹回表明:作用力很大;质量很大;电量集中。
3、原子核的电荷与大小原子的半径在10-10m左右,原子核的大小在10-15~10-14m左右,原子核的半径只相当于原子半径的万分之一,体积只相当于原子体积的万亿分之一。
【典型例题】例题1.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可以解决的问题是()A.解释α粒子散射现象B.用α粒子散射的实验数据估算原子核的大小C.结合经典电磁理论,解释原子的稳定性D.结合经典电磁理论,解释氢原子光谱答案:AB例题2:右图为卢瑟福和他的同事们做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的示意图,荧光屏和显微镜一起分别放在图中的A、B、C、D四个位置时,关于观察到的现象,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A.相同时间内放在A位置时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最多B.相同时间内放在B位置时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比放在A位置时少得多C.放在C、D位置时屏上观察不到闪光D.放在D位置时屏上仍能观察到一些闪光,但次数极少答案:ABD【达标训练】1、在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中,卢瑟福观察到的α粒子的运动情况是A、全部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按原来的方向前进B、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按原来的方向前进,少数发生较大偏转,极少数甚至被弹回C、少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按原来的方向前进,绝大多数发生较大偏转,甚至被弹回D、全部α粒子都发生很大偏转2、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A、证明了质子的存在B、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C、说明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D、说明原子的电子只能在某些不连续的轨道上运动3、.如图是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高中物理第2章原子结构2.3玻尔的原子模型教案鲁科版选修3_5
第3节玻尔的原子模型1.知道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的主要内容.2.了解能级、跃迁、能量量子化以及基态、激发态等概念,并会用hν=E2-E1进行简单计算.3.能用玻尔原子理论简单解释氢原子模型,可借助课本轨道示意图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电子跃迁时的能态变化及原子发光机理.●教学地位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玻尔理论的内容不易理解.介绍玻尔理论时,可根据卢瑟福原子模型跟经典电磁理论之间的矛盾,说明经典电磁理论不适用于原子结构,直接提出波尔理论的内容.这样讲,虽然理论上不够严谨,但简洁明了,学生容易接受.关于氢原子核外电子跃迁时辐射(或吸收)光子的问题,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选定难度.如对一般学生只要求计算能量差,层次较高的学生可以计算光子频率、波长等.玻尔理论的一个重要假设是原子能量的量子化,是人们认识原子结构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进一步说明微观世界中原子范围内的现象要用量子理论才能更好地解决.本节的重点是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通过教学再次让学生体验科学家所进行的科学探究,领会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新课导入建议问题导入按照经典电磁理论的说法,只要给原子提供一定的能量,原子就会由低能量状态跃迁到高能量状态.实际上对于某种元素的原子,只有吸收一些特定大小的能量原子才能从低能量状态向高能量状态跃迁,这是为什么呢?本节课的学习便能解决此问题.●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1.看教材2.填写【课前自主导学】 同学之间可进行讨论步骤1:导入新课,本节教学地位分析⇒步骤2:老师提问,检查预习效果 可多提问几个学生 ⇒错误!⇓步骤7:指导学生完成【当堂双基达标】,验证学习情况⇒步骤6:完成“探究3” 重在讲解规律方法技巧 ⇐步骤5: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 方式同完成探究1相同 ⇐步骤4:让学生完成【迁移应用】,检查完成情况并点评⇓步骤8:先由学生自己总结本节的主要知识,教师点评,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点)1.(1)玻尔理论的建立背景和观点①经典理论的困难a .电子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辐射能量,电子绕核运行的轨道半径也要减小,电子应沿螺旋线运动,最终落入原子核,原子寿命很短,但事实并非如此.B .随着电子绕核运转的能量越来越少,转动频率越来越高,辐射的能量(发光)频率应连续,但元素的特征光谱的存在无法解释.②玻尔的观点:玻尔接受普朗克和爱因斯坦的量子化思想,并将原子结构与光谱联系起来.于1913年提出了量子化的原子模型.(1)玻尔理论全面否定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2)玻尔认为原子是稳定的,电子绕核旋转但不向外辐射能量.(√)(3)原子跃迁时吸收或辐射光子的能量必须是两能级之差.(√)3.探究交流请详细阐述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与经典电磁理论的矛盾.【提示】 电子绕核做圆周运动是加速运动,按照经典理论,加速运动的电荷要不断地向周围发射电磁波,电子的能量就要不断减少,最后电子要落到原子核上,这与原子通常是1.(1)能级:按照玻尔的原子理论,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在每个状态中,原子的能量值都是确定的,各个确定的能量值叫做能级.(2)氢原子在不同能级上的能量和相应的电子轨道半径为E n =E 1n(n =1,2,3,…);r n =n 2r 1(n =1,2,3,…),式中E 1≈-13.6 eV ,r 1=0.53×10-10 m.(3)在正常或稳定状态时,原子尽可能处于最低能级,电子受核的作用力最大而处于离核最近的轨道,这时原子的状态叫做基态.(4)电子吸收能量后,从基态跃迁到较高的能级,这时原子的状态叫做激发态.2.思考判断(1)第m 个定态和第n 个定态的轨道半径r m 和r n 之比为r m ∶r n =m 2∶n 2.(√)(2)第m 个定态和第n 个定态的能量E m 和E n 之比为E m ∶E n =n 2∶m 2.(√)(3)当氢原子由能量为E 的定态向低能级跃迁时,其发光频率为ν=E h.(×)3.探究交流玻尔理论是如何解释氢原子光谱特征的?【提示】 当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原子会辐射能量;当电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时,原子要吸收能量.因为电子的能级是不连续的,所以原子在跃迁时吸收或辐射的能量都不是任意的,这个能量等于电子跃迁时始末两个能级间的能量差.能量差值不同,发射的光频率也不同,我们就能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1.玻尔原子模型的内容是什么?2.按玻尔理论,原子所处的能级是连续的吗?3.原子在不同能级间跃迁时一定吸收光子吗?1.轨道量子化轨道半径只能够是一些不连续的、某些分立的数值.模型中保留了卢瑟福的核式结构,但他认为核外电子的轨道是不连续的,它们只能在某些可能的、分立的轨道上运动,而不是像行星或卫星那样,能量大小可以是任意的量值.例如,氢原子的电子最小轨道半径为r 1=0.053 nm ,其余可能的轨道半径还有0.212 nm 、0.477 nm 、…不可能出现介于这些轨道半径之间的其他值.这样的轨道形式称为轨道量子化.2.能量量子化与轨道量子化对应的能量不连续的现象.电子在可能轨道上运动时,尽管是变速运动,但它并不释放能量,原子是稳定的,这样的状态也称之为定态.由于原子的可能状态(定态)是不连续的,具有的能量也是不连续的.这样的能量形式称为能量量子化.3.跃迁原子从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 2)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 1)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种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h ν=E 2-E 1(或E 1-E 2).可见,电子如果从一个轨道到另一个轨道,不是以螺旋线的形式改变半径大小的,而是从一个轨道上“跳跃”到另一个轨道上.玻尔将这种现象叫做电子的跃迁.4.总而言之根据玻尔的原子理论假设,电子只能在某些可能的轨道上运动,电子在这些轨道上运动时不辐射能量,处于定态.只有电子从一条轨道跃迁到另一条轨道上时才辐射能量,辐射的能量是一份一份的,等于这两个定态的能量差.这就是玻尔理论的主要内容.1.处于基态的原子是稳定的,而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是不稳定的.2原子的能量与电子的轨道半径相对应,轨道半径大,原子的能量大,轨道半径小,原子的能量小.玻尔在他的原子模型中所提出的假设有( )A.原子处于称为定态的能量状态时,虽然电子做加速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B.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与电子沿不同的圆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而电子的可能轨道的分布是不连续的C.电子从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一个轨道时,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能量D.电子跃迁时辐射的光子的频率等于电子绕核做圆周运动的频率【解析】由玻尔理论可知原子只能处在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定态时,吸收或辐射一定频率的光子能量,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对应着电子不同运行轨道,所以A、B、C三项均正确.电子跃迁时辐射的光子频率由能级差决定,与电子绕核运动的频率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为A、B、C.【答案】ABC1.(2013·西安实验中学检测)关于玻尔的原子模型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可以处于连续的能量状态中B.原子的能量状态不可能是连续的C.原子的核外电子在轨道上运动时,要向外辐射能量D.原子的核外电子在轨道上运动时,不向外辐射能量【解析】原子的轨道是量子化的,其能量值也是量子化的;原子在某一状态时,电子的轨道是确定的,能量也是确定的,原子不向外辐射能量.1.原子的跃迁一定是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吗?2.原子跃迁过程可以吸收或辐射任意能量的光子吗?3.原子的跃迁只能发生在相邻的两个能级之间吗?1.能级跃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是不稳定的,它会自发地向较低能级跃迁,经过一次或几次跃迁到达基态.所以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为n的激发态时,可能辐射出的光谱线条数为N=n n-1=C2n.22.光子的辐射与吸收由于原子的能级是一系列不连续的值,任意两个能级差也是不连续的,故原子辐射或吸收一些特定频率的光子.原子辐射光子后会从较高能级向较低能级跃迁;原子吸收光子后会从较低能级向较高能级跃迁.辐射或吸收光子的能量满足hν=E m-E n(m>n),能级差越大,辐射或吸收光子的频率就越高.3.原子能量的变化当轨道半径减小时,库仑引力做正功,原子的电势能减小,电子动能增大,原子向外辐射光子,原子能量减小.反之,轨道半径增大时,原子电势能增大,电子动能减小,原子吸收光子,原子能量增大.4.原子跃迁时需注意的两个问题(1)注意一群原子和一个原子: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这个电子在某个时刻只能处在某一个可能的轨道上,在某段时间内,由某一轨道跃迁到另一轨道时,可能的情况只有一种,但是如果容器中盛有大量的氢原子,这些原子的核外电子跃迁时就会有各种情况出现.(2)注意直接跃迁与间接跃迁:原子从一种能量状态跃迁到另一种能量状态时,有时可能是直接跃迁,有时可能是间接跃迁.两种情况辐射(或吸收)光子的频率不同.实物粒子和原子碰撞时,由于实物粒子的动能可全部或部分地被原子吸收,所以只要入射粒子的动能大于或等于原子某两定态能量之差,就可使原子受激发而向较高能级跃迁.有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n =3的激发态,当它们跃迁时:(1)有可能放出几种能量的光子?(2)在哪两个能级间跃迁时,所发出的光子的波长最长?波长是多少?【审题指导】 (1)本题中氢原子在n =3的定态,原子处于激发态,电子可能从n =3轨道向低轨道跃迁,向外以光子形式辐射能量,辐射的光子能量E =h ν,等于两定态能级的能量之差,可放出C 23种频率的光子.(2)由h ν=ΔE 知λ=hcΔE,波长最长的光子对应的ΔE 最小. 【解析】 (1)由n =3的激发态向低能级跃迁的路径为n 3→n 2→n 1或n 3→n 1,故能放出三种能量的光子.(2)上述三种跃迁辐射中,由n 3→n 2的跃迁能级差最小,辐射的光子能量最小,波长最长.由氢原子能级图知E 2=-3.4 eV ,E 3=-1.51 eV.h ν=E 3-E 2,由ν=c λ可得λ=hc E 3-E 2=6.63×10-34×3×1081.89×1.6×10-19 m =6.58×10-7 m. 【答案】 (1)3 (2)n 3→n 2的跃迁 6.58×10-7 m一个氢原子与一群氢原子在能级分析中的差别1.如果是一个氢原子,该氢原子的核外电子在某时刻只能处在某一个可能的轨道上,由这一轨道向另一轨道跃迁时只能有一种光,但可能发出的光条数为(n -1).2.如果是一群氢原子,该群氢原子的核外电子在某时刻有多种可能轨道,每一个跃迁时只能发出一种光,多种轨道同时存在,发光条数N =n n -1 2. 3.若知道每条光线的能量,可根据已知情况判定光线的波长或光线所在的区域.2.氢原子的n =1,2,3,4各个能级的能量如图2-3-1所示,一群氢原子由n =1的状态激发到n =4的状态,在它回到n =1的状态过程中( )图2-3-1A .可能发出的能量不同的光子只有3种B .可能发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C .可能发出的光子的最大能量是12.75 eVD .可能发出的光子的最大能量是0.85 eV【解析】 由n =4能级回到n =1能级的过程中,可能发出的光子频率数n =4× 4-1 2=6种,发出光子的最大能量为E 4-E 1=-0.85 eV -(-13.6) eV =12.75 eV ,故B 、C 正确.子的轨道和能量根据氢原子的玻尔模型,氢原子核外电子在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运行时( )A .轨道半径之比为1∶4B .速度之比为4∶1C .周期之比为1∶8D .动能之比为4∶1【审题指导】 氢原子核外电子绕核做匀速圆周运动,库仑力充当向心力,根据圆周运动的知识结合牛顿第二定律求解.【规范解答】 由公式r n =n 2r ,所以轨道半径之比为r 1∶r 2=12∶22=1∶4,故A 对.根据库仑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有:k e 2r 2n =m v 2n r n,v n =ke 2mr n ,所以速度之比为v 1v 2=r 2r 1=2∶1,故B 错.根据库仑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有:k e 2r 2n =m (2πT )2r n ,T =4π2mr 3n ke 2, 所以周期之比为T 1T 2= r 1r 2 3=1∶8,故C 对.根据12mv 2n =12k e 2r n,所以动能之比为 E k1E k 2=r 2r 1=4∶1,故D 对. 【答案】 ACD在氢原子中,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如将电子的运动看做轨道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则原子核与电子之间的库仑力提供电子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那么由库仑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有ke 2r 2=m e v 2r,则 1.电子运动速度为v =k e 2m e r. 2.电子的动能为E k =12m e v 2=ke 22r . 3.电子运动周期为T =2πr v =2πm e r 3ke 2.【备课资源】(教师用书独具)关于玻尔模型假设的补充教学玻尔作为卢瑟福的学生曾在卢瑟福实验室工作过四个月,并参加了α粒子散射的实验工作,对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正确性是坚信不疑的!为此他要设法找到一个根本性的修正办法,即一种新的理论,既能保留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又能导出原子的稳定性并解释线状谱.在玻尔模型提出之前,物理学界的几件大事,对他很有启发.一是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为了解释黑体辐射实验,提出能量量子化概念,他认为物质中的原子和分子可看成某种能吸收和放射电磁辐射的“振子”,这种“振子”的能量不是连续变化的,而只能取一些分立值.二是1905年爱因斯坦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提出光量子假定,即可将电磁波看做是光子组成的.三是1885年瑞士物理学家巴耳末分析了可见光区的四条谱线,说明了原子光谱波长的分立特性.玻尔仔细地分析和研究了当时已知的大量光谱数据和经验公式,特别是受到了巴耳末公式的启示,很快写出了《原子结构和分子构造》的著名论文.论文把卢瑟福、普朗克、爱因斯坦的思想结合起来,克服了经典物理学解释原子稳定性的困难.玻尔在1922年接受诺贝尔奖所作的演讲中提到1913年他提出的两个假设.1.设想原子系统的可能运动状态中存在着所谓的“稳定态”,在这些状态中,粒子的运动虽然在很大程度上遵守经典物理学规律,但这些状态的独特稳定性不能用经典物理学来解释.原子系统的每个变化只能是从一个稳定态完全跃迁到另一个稳定态.2.与经典电磁理论相反,稳定原子不发生辐射,只有在两个稳定态之间跃迁才产生电磁辐射.辐射的特性由下面的关系来决定:h ν=E m -E n式中h 是普朗克常量,E m 和E n 是原子在两个稳定态,即辐射过程中的始态和末态的能量值.反之,用这种频率的电磁波照射原子时,可引起吸收过程,使原子从后一稳定态跃迁回前一个稳定态.玻尔在这两条假设的基础上,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规律,并从理论上算出了里德伯常数的值,预言了氢的一些新谱线.玻尔理论的一个最重要的成果还在于建立了经典概念与量子概念之间的对应原理,对量子论和原子物理的发展有重大贡献.1.关于玻尔的原子模型,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有( )A .它彻底否定了经典的电磁理论B .它发展了卢瑟福的核式结构学说C .它完全抛弃了经典的电磁理论D .它引入了普朗克的量子理论【解析】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与经典电磁理论的种种矛盾说明,经典电磁理论已不适用于原子系统,玻尔从光谱学成就得到启发,利用普朗克的能量量子化的概念,提出了量子化的原子模型;但在玻尔的原子模型中仍然认为原子中有一很小的原子核,电子在核外绕核做匀速圆周运动,电子受到的库仑力提供向心力,并没有完全抛弃经典的电磁理论.【答案】 BD2.关于玻尔的原子模型理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可以处于连续的能量状态中B .原子的能量状态不是连续的C .原子中的核外电子绕核做加速运动一定向外辐射能量D .原子中的电子绕核运转的轨道半径是连续的【解析】 玻尔依据经典物理在原子结构问题上遇到了困难,引入量子化观念建立了新的原子模型理论,主要内容为:电子轨道是量子化的,原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处在定态的原子不向外辐射能量,由此可知B 正确.【答案】 B3.(2013·福三中检测)根据玻尔的氢原子理论,电子在各条可能轨道上运动的能量是指( )A .电子的动能B .电子的电势能C .电子的动能与电势能之和D .电子的动能、电势能和原子核能量之和【解析】 根据玻尔理论,电子绕核做圆周运动时,库仑力提供向心力,故电子的能量是指电子的总能量,包括动能和电势能,故C 正确.【答案】 C4.(2013·东北师大附中检测)有一个处于量子数n =3的激发态中的氢原子在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可能发出的光子个数为( )A .1B .2C .3D .无法确定【解析】 这里是一个氢原子,一种可能是从n =3跃迁到n =1,另一种可能是从n =3到n =2再到n =1,这两种可能中只有一种可能发生,故B 正确.【答案】 B5.已知氢原子基态的电子轨道半径为r 1=0.528×10-10 m ,量子数为n 的能级值为E n=-13.6n 2 eV. (1)求电子在基态轨道上运动时的动能.(2)有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n =3的激发态.画出能级图,在图上用箭头标明这些氢原子能发出哪几条光谱线.(3)计算这几条光谱线中波长最短的一条的波长.(其中静电力常量k =9.0×109 N·m 2/C 2,电子电量e =1.6×10-19 C ,普朗克常量h =6.63×10-34 J·s,真空中光速c =3.0×108 m/s)【解析】 (1)设电子的质量为m ,电子在基态轨道上的速率为v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库仑定律有m v 21r 1=ke 2r 21,所以E k =12mv 21=ke 22r 1=9.0×109× 1.6×10-19 22×0.528×10-10 J =2.18×10-18 J =13.6 eV.(2)当氢原子从量子数n =3的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可以得到3条光谱线,如图所示.(3)与波长最短的一条光谱线对应的能级差为E 3-E 1.λ=hc E 3-E 1= 6.63×10-34×3×108[-1.5- -13.6 ]×1.6×10-19m =1.03×10-7 m.【答案】 (1)13.6 eV(2)见解析(3)1.03×10-7 m。
2018-2019学年新设计高中物理(鲁科版)选修3-5讲义:第2章 原子结构2-3Word版含答案
第3节 玻尔的原子模型[目标定位] 1.知道玻尔原子理论基本假设的主要内容.2.了解能级、跃迁、能量量子化以及基态、激发态等概念.3.能用玻尔原子理论简单解释氢原子发光问题.一、玻尔的原子模型1.定态 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做加速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2.跃迁假设 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定态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即hν=E 2-E 1.3.轨道假设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对应于电子不同的运行轨道,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而电子的可能轨道也是不连续的.轨道半径r 跟电子动量m v 的乘积满足下式的这些轨道才是可能的.m e v r =n h 2π(n =1,2,3,…) 式中n 是正整数,称为量子数.想一想 氢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是不是氢原子所处的能级越高,释放的光子能量越大?答案 不一定.氢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所释放的光子的能量一定等于能级差,氢原子所处的能级越高,跃迁时能级差不一定越大,释放的光子能量不一定越大.二、氢原子的能级结构1.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和轨道半径公式E n =E 1n2(n =1,2,3,…) r n =n 2r 1(n =1,2,3,…)式中E 1=-13.6 eV ,r 1=0.53×10-10m.2.氢原子能级图如图1所示图13.解释氢原子光谱的不连续性原子从较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光子的能量等于前后两能级差,由于原子的能级是不连续的,所以放出的光子的能量也是不连续的,因此原子的发射的光频率也不同.一、对玻尔理论的理解1.轨道量子化(1)轨道半径只能够是一些不连续的、某些分立的数值.(2)氢原子的电子最小轨道半径为r1=0.053 nm=0.53×10-10 m,其余轨道半径满足r n=n2r1,式中n称为量子数,对应不同的轨道,只能取正整数.2.能量量子化(1)不同轨道对应不同的状态,在这些状态中,尽管电子做变速运动,却不辐射能量,因此这些状态是稳定的,原子在不同状态有不同的能量,所以原子的能量也是量子化的.(2)基态:原子最低的能量状态称为基态,对应的电子在离核最近的轨道上运动,氢原子基态能量E1=-13.6 eV.(3)激发态:除基态之外的其他能量状态称为激发态,对应的电子在离核较远的轨道上运动.氢原子各能级的关系为:E n=1n2E1(E1=-13.6 eV,n=1,2,3,…)3.跃迁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种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高能级低能级E n【例1】(多选)按照玻尔原子理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核外电子运动轨道半径可取任意值B.氢原子中的电子离原子核越远,氢原子的能量越大C.电子跃迁时,辐射或吸收光子的能量由能级的能量差决定,即hν=|E m-E n|D.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的过程,可能辐射能量,也可能吸收能量答案BC解析根据玻尔理论,核外电子运动的轨道半径是确定的值,而不是任意值,A错误;氢原子中的电子离原子核越远,能级越高,能量越大,B正确;由跃迁规律可知C正确;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的过程中,应辐射能量,D错误.【例2】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从距核较近的轨道跃迁到距核较远的轨道的过程中() A.原子要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增大,原子的电势能增大B .原子要放出光子,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的电势能减小C .原子要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增大,原子的电势能减小D .原子要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的电势能增大答案 D解析 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在离核较远的轨道上运动能量较大,必须吸收一定能量的光子后,电子才能从离核较近的轨道跃迁到离核较远的轨道,故B 错;氢原子核外电子绕核做圆周运动,由原子核对电子的库仑力提供向心力,即:k e 2r 2=m v 2r ,又E k =12m v 2,所以E k =ke 22r.由此式可知:电子离核越远,即r 越大时,电子的动能越小,故A 、C 错;由r 变大时,库仑力对核外电子做负功,因此电势能增大,从而判断D 正确.借题发挥 当氢原子从低能量态E n 向高能量态E m (n <m )跃迁时,r 增大,E k 减小,E p 增大(或r 增大时,库仑力做负功,电势能E p 增大),E 增大,故需吸收光子能量,所吸收的光子能量hν=E m -E n .二、原子能级和能级跃迁的理解1.氢原子能级图如图2所示图2 2.根据氢原子的能级图可以推知,一群量子数为n 的氢原子跃迁到基态时,可能辐射出不同频率的光子数可用N =C 2n =n (n -1)2计算. 3.原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只能吸收一定能量的光子,即当一个光子的能量满足hν=E 末-E 初时,才可能被某一个原子吸收,而当光子能量hν大于或小于E 末-E 初时都不能被原子吸收;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以光子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所辐射的光子能量恰等于发生跃迁时的两能级间的能量差.【例3】 如图3所示,氢原子从n >2的某一能级跃迁到n =2的能级,辐射出能量为2.55 eV 的光子,问最少要给基态的氢原子提供多少电子伏特的能量,才能使它辐射上述能量的光子?请在图中画出获得该能量后的氢原子可能的辐射跃迁图.图3答案 12.75 eV 跃迁图见解析图 解析 氢原子从n >2的某一能级跃迁到n =2的能级,满足:hν=E n -E 2=2.55 eV E n =hν+E 2=-0.85 eV所以n =4基态氢原子要跃迁到n =4的能级,应提供的能量为ΔE =E 4-E 1=12.75 eV .跃迁图如图所示.借题发挥 (1)如果是一个氢原子,从某一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时,可能发出的不同频率的光子数为n -1.(2)如果是一群氢原子,从某一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时,发出不同频率的光子数为:N =n (n -1)2. 针对训练 如图4所示,1、2、3、4为玻尔理论中氢原子最低的四个能级.处在n =4能级的一群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能发出若干种频率不同的光子,在这些光子中,波长最长的是( )图4。
鲁科版选修3-5 2.3 玻尔的原子模型 学案
第3节 玻尔的原子模型 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玻尔原子理论根本假设的内容,2.知道能级、能级跃迁、能量量子化、基态、激发态等概念,掌握氢原子的能级图.3.知道玻尔理论的重要意义及其局限性.根底知识:一.玻尔原子模型(1)原子中的电子在库仑力的作用下,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2)电子绕核运动的轨道是量子化的.(3)电子在这些轨道上绕核的转动是稳定的,且不产生电磁辐射.2.定态当电子在不同轨道上运动时,原子处于不同的状态,原子在不同的状态中具有不同的能量,即原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这些量子化的能量值叫作能级,原子具有确定能量的稳定状态,称为定态。
能量最低的状态叫作基态,其他的能量状态叫作激发态。
3.跃迁当电子从能量较高的定态轨道(其能量记为E n )跃迁到能量较低的定态轨道(其能量记为E m ,n >m )时,会放出能量为hν的光子,该光子的能量hν=E n -E m ,这个式子被称为频率条件,又称辐射条件。
二、氢原子的能级结构1.能级:按照玻尔的原子理论,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在每个状态中,原子的能量值都是确定的,各个确定的能量值叫作能级.2.氢原子在不同能级上的能量和相应的电子轨道半径为E n =E 1n 2(n =1,2,3…);r n =n 2r 1(n =1,2,3…),式中E 1≈-13.6 eV ,r 1×10-10 m .3.氢原子的能级结构图重难点理解:一、对玻尔原子模型的理解1.轨道量子化(1)轨道半径只能是一些不连续的、某些分立的数值.(2)轨道半径公式:r n =n 2r 1,式中n 称为量子数,对应不同的轨道,只能取正整数.氢原子的最小轨道半径r1×10-10 m.2.能量量子化(1)与轨道量子化对应的能量不连续的现象.(2)其能级公式:E n=E1n2,式中n称为量子数,对应不同的轨道,n取值不同,基态取n=1,激发态n=2,3,4…;量子数n越大,表示能级越高.对氢原子,以无穷远处为势能零点时,基态能量E1=-13.6 eV.3.跃迁原子从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 m)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 n)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种定态的能量差决定:所以,电子如果从一个轨道到另一个轨道,不是以螺旋线的形状改变其半径大小的,而是从一个轨道上“跳跃〞到另一个轨道上,玻尔将这种现象称为跃迁.二、对氢原子跃迁的理解1.对能级图的理解如下图为氢原子能级图.(1)能级图中n称为量子数,E1代表氢原子的基态能量,即量子数n=1时对应的能量,其值为-13.6 eV.E n代表电子在第n个轨道上运动时的能量.(2)作能级图时,能级横线间的距离和相应的能级差相对应,能级差越大,间隔越宽,所以量子数越大,能级越密,竖直线的箭头表示原子跃迁方向,长度表示辐射光子能量的大小,n=1是原子的基态,n→∞是原子电离时对应的状态.2.能级跃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是不稳定的,它会自发地向较低能级跃迁,经过一次或几次跃迁到达基态.所以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为n的激发态时,可能辐射出的光谱线条数为N=n(n-1)2=C2n.3.光子的发射:原子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以光子的形式放出能量,发射光子的频率由下式决定.hν=E m-E n(E m、E n是始、末两个能级能量且m>n)能级差越大,辐射光子的频率就越高.4.使原子能级跃迁的两种粒子——光子与实物粒子(1)原子假设是吸收光子的能量而被激发,其光子的能量必须等于两能级的能量差,否那么不被吸收,不存在激发到n能级时能量有余,而激发到n+1时能量缺乏,那么可激发到n能级的问题.(2)原子还可吸收外来实物粒子(例如,自由电子)的能量而被激发,由于实物粒子的动能可局部地被原子吸收,所以只要入射粒子的能量大于两能级的能量差值,就可使原子发生能级跃迁.典例1、(多项选择)玻尔在他提出的原子模型中提出的假设有()A.原子处在具有一定能量的定态中,虽然电子做变速运动,但不向外辐射能量B.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与电子沿不同的圆形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而电子的可能轨道的分布是不连续的C.电子从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一个轨道时,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D.电子跃迁时辐射的光子的频率等于电子绕核做圆周运动的频率ABC解析:[选项A、B、C都是玻尔提出来的假设,其核心是原子定态概念的引入与能级跃迁学说的提出,也就是“量子化〞的概念.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与电子绕核运动时不同的圆形轨道相对应,是经典理论与“量子化〞概念的结合.]典例2、(多项选择)如图为氢原子能级示意图,那么氢原子()A.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比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辐射出电磁波的波长长B.从n=5能级跃迁到n=1能级比从n=5能级跃迁到n=4能级辐射出电磁波的速度大C.处于不同能级时,核外电子在各处出现的概率是不一样的D.处于n=5能级的一群原子跃迁时,最多可以发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AC解析:[根据ΔE=hν,ν=cλ,可知λ=cν=hcΔE,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比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放出能量小,所以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比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辐射出电磁波的波长长,选项A正确;电磁波的速度是光速,与电磁波的波长、频率无关,选项B错误;处于不同能级时,核外电子在各处出现的概率不相同,选项C正确;处于n=5能级的一群原子跃迁时,最多可以发出C25=10种不同频率的光子,选项D错误.]稳固练习:1.根据玻尔理论,关于氢原子的能量,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是一系列不连续的任意值B.是一系列不连续的特定值C.可以取任意值D.可以在某一范围内取任意值2.处于n=3能级的大量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光的频率有() A.1种B.2种C.3种D.4种3.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根据玻尔理论,下述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电子绕核旋转的半径增大B.氢原子的能量增大C.氢原子的电势能增大D.氢原子核外电子的速率增大4.(多项选择)μ子与氢原子核(质子)构成的原子称为μ氢原子,它在原子核物理的研究中有重要作用.如图为μ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一个处于n=4能级的μ氢原子发生跃迁可以辐射出6种频率的光B.动能为2 000 eV的电子可以使处于基态的μ氢原子激发C.处于n=2能级的μ氢原子跃迁到基态,电子的动能和电势能都减小D.处于n=4能级的μ氢原子可以吸收能量为200 eV的光子参考答案:1.B2.C3.D4.BD。
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 第2章 原子结构 3 玻尔的原子模型学案 鲁科版选修3-5
第3节 玻尔的原子模型[目标定位] 1.知道玻尔原子理论基本假设的主要内容.2.了解能级、跃迁、能量量子化以及基态、激发态等概念.3.能用玻尔原子理论简单解释氢原子发光问题.一、玻尔的原子模型 1.定态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做加速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 2.跃迁假设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定态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即h ν=E 2-E 1. 3.轨道假设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对应于电子不同的运行轨道,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而电子的可能轨道也是不连续的.轨道半径r 跟电子动量mv 的乘积满足下式的这些轨道才是可能的.m e vr =nh2π(n =1,2,3,…)式中n 是正整数,称为量子数.想一想 氢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是不是氢原子所处的能级越高,释放的光子能量越大?答案 不一定.氢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所释放的光子的能量一定等于能级差,氢原子所处的能级越高,跃迁时能级差不一定越大,释放的光子能量不一定越大. 二、氢原子的能级结构1.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和轨道半径公式E n =E 1n 2(n =1,2,3,…)r n =n 2r 1(n =1,2,3,…)式中E 1=-13.6 eV ,r 1=0.53×10-10m.2.氢原子能级图 如图1所示图13.解释氢原子光谱的不连续性原子从较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光子的能量等于前后两能级差,由于原子的能级是不连续的,所以放出的光子的能量也是不连续的,因此原子的发射的光频率也不同.一、对玻尔理论的理解1.轨道量子化(1)轨道半径只能够是一些不连续的、某些分立的数值.(2)氢原子的电子最小轨道半径为r1=0.053 nm=0.53×10-10m,其余轨道半径满足r n=n2r1,式中n称为量子数,对应不同的轨道,只能取正整数.2.能量量子化(1)不同轨道对应不同的状态,在这些状态中,尽管电子做变速运动,却不辐射能量,因此这些状态是稳定的,原子在不同状态有不同的能量,所以原子的能量也是量子化的.(2)基态:原子最低的能量状态称为基态,对应的电子在离核最近的轨道上运动,氢原子基态能量E1=-13.6 eV.(3)激发态:除基态之外的其他能量状态称为激发态,对应的电子在离核较远的轨道上运动.氢原子各能级的关系为:E n=1n2E1(E1=-13.6 eV,n=1,2,3,…)3.跃迁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种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高能级低能级E n【例1】(多选)按照玻尔原子理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核外电子运动轨道半径可取任意值B.氢原子中的电子离原子核越远,氢原子的能量越大C.电子跃迁时,辐射或吸收光子的能量由能级的能量差决定,即hν=|E m-E n|D.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的过程,可能辐射能量,也可能吸收能量答案BC解析根据玻尔理论,核外电子运动的轨道半径是确定的值,而不是任意值,A错误;氢原子中的电子离原子核越远,能级越高,能量越大,B正确;由跃迁规律可知C正确;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的过程中,应辐射能量,D错误.【例2】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从距核较近的轨道跃迁到距核较远的轨道的过程中( ) A.原子要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增大,原子的电势能增大B.原子要放出光子,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的电势能减小C .原子要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增大,原子的电势能减小D .原子要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的电势能增大 答案 D解析 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在离核较远的轨道上运动能量较大,必须吸收一定能量的光子后,电子才能从离核较近的轨道跃迁到离核较远的轨道,故B 错;氢原子核外电子绕核做圆周运动,由原子核对电子的库仑力提供向心力,即:k e 2r 2=m v 2r ,又E k =12mv 2,所以E k =ke 22r.由此式可知:电子离核越远,即r 越大时,电子的动能越小,故A 、C 错;由r 变大时,库仑力对核外电子做负功,因此电势能增大,从而判断D 正确.借题发挥 当氢原子从低能量态E n 向高能量态E m (n <m )跃迁时,r 增大,E k 减小,E p 增大(或r 增大时,库仑力做负功,电势能E p 增大),E 增大,故需吸收光子能量,所吸收的光子能量h ν=E m -E n .二、原子能级和能级跃迁的理解 1.氢原子能级图 如图2所示图22.根据氢原子的能级图可以推知,一群量子数为n 的氢原子跃迁到基态时,可能辐射出不同频率的光子数可用N =C 2n =n n -2计算.3.原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只能吸收一定能量的光子,即当一个光子的能量满足h ν=E 末-E 初时,才可能被某一个原子吸收,而当光子能量h ν大于或小于E 末-E 初时都不能被原子吸收;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以光子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所辐射的光子能量恰等于发生跃迁时的两能级间的能量差.【例3】 如图3所示,氢原子从n >2的某一能级跃迁到n =2的能级,辐射出能量为2.55 eV 的光子,问最少要给基态的氢原子提供多少电子伏特的能量,才能使它辐射上述能量的光子?请在图中画出获得该能量后的氢原子可能的辐射跃迁图.图3答案12.75 eV 跃迁图见解析图解析氢原子从n>2的某一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满足:hν=E n-E2=2.55 eVE n=hν+E2=-0.85 eV所以n=4基态氢原子要跃迁到n=4的能级,应提供的能量为ΔE=E4-E1=12.75 eV.跃迁图如图所示.借题发挥(1)如果是一个氢原子,从某一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时,可能发出的不同频率的光子数为n-1.(2)如果是一群氢原子,从某一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时,发出不同频率的光子数为:N=n n -.2针对训练如图4所示,1、2、3、4为玻尔理论中氢原子最低的四个能级.处在n=4能级的一群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能发出若干种频率不同的光子,在这些光子中,波长最长的是( )图4A.n=4跃迁到n=1时辐射的光子B .n =4跃迁到n =3时辐射的光子C .n =2跃迁到n =1时辐射的光子D .n =3跃迁到n =2时辐射的光子 答案 B解析 根据玻尔理论:E m -E n =h ν=h cλ,能级差越小,发射光子的ν越小,λ越长,故B对.对玻尔理论的理解1.(多选)玻尔在他提出的原子模型中所作的假设有( )A .原子处在具有一定能量的定态中,虽然电子做加速运动,但不向外辐射能量B .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与电子沿不同的圆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而电子的可能轨道的分布是不连续的C .电子从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一个轨道时,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D .电子跃迁时辐射的光子的频率等于电子绕核做圆周运动的频率 答案 ABC解析 A 、B 、C 三项都是玻尔提出来的假设,其核心是原子定态概念的引入与能量跃迁学说的提出,也就是“量子化”的概念.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与电子绕核运动时不同的圆轨道相对应,是经典理论与量子化概念的结合.原子辐射的能量与电子在某一可能轨道上绕核的运动无关.2.(多选)对氢原子能级公式E n =E 1n2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原子定态能量E n 是指核外电子动能与核之间的静电势能的总和 B .E n 是负值C .E n 是指核外电子的动能,只能取正值D .从式中可以看出,随着电子运动半径的增大,原子总能量减少 答案 AB解析 这里是取电子自由态作为能量零点,所以电子处在各个定态中能量均是负值,E n 表示核外电子动能和电子与核之间的静电势能的总和,所以选项A 、B 对,C 错,因为能量是负值,所以n 越大,E n 越大,D 错.氢原子能级及跃迁3.(多选)氢原子能级如图5所示,当氢原子从n =3跃迁到n =2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为656 nm.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图5A .氢原子从n =2跃迁到n =1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大于656 nmB .用波长为325 nm 的光照射,可使氢原子从n =1跃迁到n =2的能级C .一群处于n =3能级上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产生3种谱线D .用波长为633 nm 的光照射,不能使氢原子从n =2跃迁到n =3的能级 答案 CD解析 由氢原子能级图可知氢原子从n =2跃迁到n =1的能级的能量差大于从n =3跃迁到n =2的能级的能量差,根据|E n -E m |=h ν和ν=c λ可知,|E n -E m |=h cλ,选项A 错误;同理从n =1跃迁到n =2的能级需要的光子能量大约为从n =3跃迁到n =2的能量差的五倍左右,对应光子波长应为从n =3跃迁到n =2的能级辐射光波长的五分之一左右,选项B 错误;氢原子从n =3跃迁到n =1的能级的能量差最多有三种情况,即对应最多有三种频率的光谱线,选项C 正确;氢原子在不同能级间跃迁必须满足|E n -E m |=h cλ,选项D 正确.4.用频率为ν的光照射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在所发射的光谱中仅能观测到频率分别为ν1、ν2、ν3的三条谱线,且ν3>ν2>ν1,则( ) A .ν0<ν1 B .ν3=ν2+ν1 C .ν0=ν1+ν2+ν3 D.1ν1=1ν2+1ν3答案 B解析 大量氢原子跃迁时,只有三种频率的光谱,这说明是从n =3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根据跃迁公式有,h ν3=h ν2+h ν1,解得:ν3=ν2+ν1,选项B 正确.(时间:60分钟)题组一 对玻尔理论的理解1.根据玻尔理论,关于氢原子的能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是一系列不连续的任意值 B .是一系列不连续的特定值C .可以取任意值D .可以在某一范围内取任意值解析 根据玻尔模型,氢原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是一系列不连续的特定值,另外我们也可以从氢原子的能级图上,得出氢原子的能级是一系列的特定值,而不是任意取值的结论,故A 、C 、D 错,B 对. 答案 B2.(多选)根据玻尔理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子绕核运动有加速度,就要向外辐射电磁波B .处于定态的原子,其电子做变速运动,但它并不向外辐射能量C .原子内电子的可能轨道是不连续的D .原子能级跃迁时,辐射或吸收光子的能量取决于两个轨道的能量差 答案 BCD解析 根据玻尔理论,电子绕核运动有加速度,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也不会向外辐射电磁波,故选项A 错误,选项B 正确.玻尔理论中的第二条假设,就是电子绕核运动可能的轨道半径是量子化的,不连续的,选项C 正确.原子在发生能级跃迁时,要放出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能量取决于两个轨道的能量差,故选项D 正确.3.氢原子从能量为E 1的较高激发态跃迁到能量为E 2的较低激发态,设真空中的光速为c ,则( )A .吸收光子的波长为c E 1-E 2hB .辐射光子的波长为c E 1-E 2h C .吸收光子的波长为ch E 1-E 2 D .辐射光子的波长为chE 1-E 2解析 氢原子从能量为E 1的较高激发态跃迁到能量为E 2的较低激发态时,要辐射出光子,根据h ν=hc λ=E 1-E 2,可得λ=hcE 1-E 2,选项D 正确.答案 D4.根据玻尔理论,下列关于氢原子的论述正确的是( )A .若氢原子由能量为E n 的定态向低能级跃迁,则氢原子要辐射的光子能量为h ν=E nB .电子沿某一轨道绕核运动,若电子做圆周运动的频率为ν,则其发光的频率也是νC .一个氢原子中的电子从一个半径为r a 的轨道自发地直接跃迁到另一半径为r b 的轨道,已知r a >r b ,则此过程原子要辐射某一频率的光子D .氢原子吸收光子后,将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 答案 C解析 原子由能量为E n 的定态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的光子能量等于能级差,与E n 不相等,故A 错;电子沿某一轨道绕核运动,处于某一定态,不向外辐射能量,故B 错;电子由半径大的轨道跃迁到半径小的轨道,能级降低,因而要辐射某一频率的光子,故C 正确;原子吸收光子后能量增加,能级升高,故D 错.5.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外层轨道(半径为r b )向内层轨道(半径为r a )跃迁时(r a <r b ),电子动能的增量ΔE k =E k a -E k b ,电势能增量ΔE p =E p a -E p b ,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ΔE k <0,ΔE p <0,ΔE k +ΔE p =0 B .ΔE k <0,ΔE p >0,ΔE k +ΔE p =0 C .ΔE k >0,ΔE p <0,ΔE k +ΔE p >0 D .ΔE k >0,ΔE p <0,ΔE k +ΔE p <0 答案 D解析 根据向心力公式m v 2r =k q 2r 2,得E k =12mv 2=kq22r,即半径越大动能越小,所以ΔE k >0;由于核外电子和核内质子有相互的吸引力,当电子从外层轨道向内层轨道跃迁时,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所以ΔE p <0;又由于内层轨道比外层轨道原子的能级低,所以ΔE k +ΔE p <0. 题组二 氢原子能级及跃迁6. (多选)氢原子的部分能级如图1所示,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在1.62 eV 到3.11 eV 之间.由此可推知,氢原子( )图1A .从高能级向n =1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波长比可见光的短B .从高能级向n =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均为可见光C .从高能级向n =3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频率比可见光的高D .从n =3能级向n =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为可见光 答案 AD解析 从高能级向n =1的能级跃迁的过程中,辐射出的光子最小能量为10.20 eV ,不在1.62 eV 到3.11 eV 之间,A 正确;已知可见光子能量在1.62 eV 到3.11 eV 之间,从高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光子能量≤3.40 eV,B错;从高能级向n=3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能量小于1.51 eV,频率低于可见光,C错;从n=3到n=2的过程中释放的光子的能量等于1.89 eV,介于1.62 eV到3.11 eV之间,所以是可见光,D对.7.在氢原子能级图中,横线间的距离越大,代表氢原子能级差越大,下列能级图中,能形象表示氢原子最低的四个能级的是( )答案 C解析由氢原子能级图可知,量子数n越大,能级越密,所以C对.8.处于n=3能级的大量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光的频率有( )A.1种B.2种C.3种D.4种答案 C解析一群处于n=3能级上的氢原子跃迁时,辐射光的频率有N=C2n=n n-2=3种,C项正确.9.μ子与氢原子核(质子)构成的原子称为μ氢原子,它在原子核物理的研究中有重要作用.如图2为μ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假定光子能量为E的一束光照射容器中大量处于n =2能级的μ氢原子,μ氢原子吸收光子后,发出频率为ν1、ν2、ν3、ν4、ν5和ν6的光子,且频率依次增大,则E等于( )图2A.h(ν3-ν1) B.h(ν3+ν1)C.hν3D.hν4答案 C解析μ氢原子吸收光子后,能发出六种频率的光,说明μ氢原子是从n=4能级向低能级跃迁,则吸收的光子的能量为ΔE=E4-E2,E4-E2恰好对应着频率为ν3的光子,故光子的能量为hν3.10.(多选)欲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激发,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用10.2 eV 的光子照射B.用11 eV 的光子照射C.用14 eV 的光子照射D.用11 eV的电子碰撞答案ACD解析由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在各能级间跃迁时,只能吸收能量值刚好等于某两能级之差的光子.由氢原子的能级关系可算出10.2 eV刚好等于氢原子n=1和n=2的两能级之差,而11 eV则不是氢原子基态和任一激发态的能级之差,因而氢原子能吸收前者而不能吸收后者,故A对,B错;14 eV的光子其能量大于氢原子的电离能(13.6 eV),足以使氢原子电离——使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因而不受氢原子能级间跃迁条件的限制.由能量守恒定律不难知道氢原子吸收14 eV的光子电离后,产生的自由电子还应具有0.4 eV 的动能.用电子去碰撞氢原子时,入射电子的动能可全部或部分地为氢原子吸收,所以只要入射电子的动能大于或等于基态和某个激发态能量之差,也可使氢原子激发,故C、D对.11.氢原子部分能级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不同色光的光子能量如下表所示:图3A.红、蓝—靛B.黄、绿C.红、紫D.蓝—靛、紫答案 A解析由七种色光的光子的不同能量可知,可见光光子的能量范围在1.61~3.10 eV,故可能是由第4能级向第2能级跃迁过程中所辐射的光子,E1=-0.85 eV-(-3.40 eV)=2.55 eV,即蓝—靛光;也可能是氢原子由第3能级向第2能级跃迁过程中所辐射的光子,E2=-1.51 eV-(-3.40 eV)=1.89 eV,即红光.题组三综合应用12.如图4所示为氢原子最低的四个能级,当氢原子在这些能级间跃迁时,求:11图4(1)有可能放出几种能量的光子? (2)在哪两个能级间跃迁时,所发出的光子波长最长?波长是多少?答案 (1)6 (2)第四能级向第三能级 1.88×10-6 m解析 (1)由N =C 2n ,可得N =C 24=6种;(2)氢原子由第四能级向第三能级跃迁时,能级差最小,辐射的光子能量最小,波长最长,根据h c λ=h ν=E 4-E 3=[-0.85-(-1.51)] eV =0.66 eV , λ=hc E 4-E 3=6.63×10-34×3×1080.66×1.6×10-19 m≈1.88×10-6 m. 13.氢原子在基态时轨道半径r 1=0.53×10-10 m ,能量E 1=-13.6 eV.求氢原子处于基态时:(1)电子的动能;(2)原子的电势能;(3)用波长是多少的光照射可使其电离?(已知电子质量m =9.1×10-31 kg ,普朗克常量h =6.63×10-34 J·s)答案 (1)13.6 eV (2)-27.2 eV (3)9.14×10-8 m解析 (1)设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核外电子速度大小为v 1,则k e 2r 21=mv 21r 1,所以电子动能E k1=12mv 21=ke 22r 1=9×109-1922×0.53×10-10×1.6×10-19 eV≈13.6 eV. (2)因为E 1=E k1+E p1,所以E p1=E 1-E k1=-13.6 eV -13.6 eV =-27.2 eV.(3)设用波长为λ的光照射可使氢原子电离:hc λ=0-E 1.所以λ=-hc E 1=-6.63×10-34×3×108-13.6×1.6×10-19 m ≈9.14×10-8m.。
2.3波尔的原子模型学案2(鲁科版选修3-5).doc
2.3波尔的原子模型学案2[学习目标](1)了解玻尔原子理论的主要内容;(2)了解能级、能量量子化以及基态、激发态的概念。
[学习重点]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方法技巧]1、玻尔的原子理论的理解方法(1)能级(定态)假设: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
(2)跃迁假设: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为仙=殊-巴。
(3)轨道量子化假设:电子的可能轨道的分布是不连续的。
氢原子的电子在各条轨道上运动时的轨道半径:r n = n~r x (n=l, 2, 3);能量:E n =E i (n=l, 2, 3)。
2、氢原子能级结构的理解(1)基态和激发态基态:原子处于最低能级时,电子在离核最近的轨道上运动,这种定态叫基态。
激发态:原子处于较高能级时,电子在离核较远的轨道上运动,这种定态叫激发态。
(2)原子发光:原子从基态向激发态跃迁的过程吸收能量。
原子从较高的激发态向较低的激发态或基态跃迁的过程辐射能量,这个能量以光子的形式辐射出去,吸收或辐射的能量恰等于发生跃迁的两能级之差。
能量差值不同,发射的光频率也不同,我们就能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
[典例剖析]例1 对玻尔理论的评论和议论,正确的是()A.玻尔理论的成功,说明经典电磁理论不适用于原子系统,也说明了电磁理论不适用于电子运动B.玻尔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规律,为量子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C.玻尔理论的成功之处是引入量子观念D.玻尔理论的成功之处,是它保留了经典理论中的一些观点,如电子轨道的概念解析:玻尔理论的成功之处在于他引入了量子观念,局限性在于保留了经典理论中的一些观点,如电子轨道的概念,故C正确,D错误;玻尔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规律, 故B 正确;玻尔在推导电子绕原子核运动的轨道半径,是根据电磁理论而求得的,完全是经典力学的方法,故A错误。
2020_2021学年高中物理第二章原子结构第3节玻尔的原子模型教案2鲁科版选修3_5
玻尔的原子模型一、学情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高中物理选修3-4〔鲁科版〕第二章第三节内容。
本节课在学习“电子的发现和汤姆孙模型〞与“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根底上,在学生初步了解人类在探索原子结构历史上的经典实验和局部原子模型的根底上进一步学习原子结构新理论。
本节课以哲学上的否认和继承性的开展为主线脉络,凸显科学开展历程的艰辛和成就,在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根底上结合经典电磁理论的困难引出玻尔的原子模型,并为氢原子光谱分析的学习奠定良好的根底。
因此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小组交流学习,采用启发式教学,综合玻尔理论解决核式结构的不足,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学习之快。
学习者分析:知识储藏上学生已经知道汤姆孙拉开原子的研究序幕、卢瑟福确定了原子研究的正确方向、天体模型等相关知识、初步具备获取知识、总结规律的能力、学习意识上学生对该局部内容较有兴趣,同时表现出较为强烈的求知欲望。
但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不够理想、局部学生的建模意识不够强烈,加之本节较为抽象且量子论的理解存在困难,故学生对此有一定的畏惧心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玻尔原子结构假说的主要内容。
知道轨道量子化、能级、能量量子化以与基态、激发态的概念;知道原子跃迁的频率条件。
②了解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③了解玻尔模型的局限性。
2.过程与方法①学生通过对玻尔理论的学习,探索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两个问题的答案。
②通过本节的学习,感受科学开展与进步的坎坷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让学生养成敢于提出问题,勇于探索答案的科学习惯。
三、学习重难点重点:玻尔原子理论的根本假设。
难点: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四、设计思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善于捕捉学生的好奇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 玻尔的原子模型[目标定位] 1.知道玻尔原子理论基本假设的主要内容.2.了解能级、跃迁、能量量子化以及基态、激发态等概念.3.能用玻尔原子理论简单解释氢原子发光问题.一、玻尔的原子模型1.定态 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做加速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 2.跃迁假设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定态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即hν=E 2-E 1.3.轨道假设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对应于电子不同的运行轨道,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而电子的可能轨道也是不连续的.轨道半径r 跟电子动量mv 的乘积满足下式的这些轨道才是可能的. m e vr =n h2π(n =1,2,3,…) 式中n 是正整数,称为量子数.想一想 氢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是不是氢原子所处的能级越高,释放的光子能量越大?答案 不一定.氢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所释放的光子的能量一定等于能级差,氢原子所处的能级越高,跃迁时能级差不一定越大,释放的光子能量不一定越大.二、氢原子的能级结构1.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和轨道半径公式E n =E 1n2(n =1,2,3,…) r n =n 2r 1(n =1,2,3,…)式中E 1=-13.6 eV ,r 1=0.53×10-10m.2.氢原子能级图如图1所示图13.解释氢原子光谱的不连续性原子从较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光子的能量等于前后两能级差,由于原子的能级是不连续的,所以放出的光子的能量也是不连续的,因此原子的发射的光频率也不同.一、对玻尔理论的理解1.轨道量子化(1)轨道半径只能够是一些不连续的、某些分立的数值.(2)氢原子的电子最小轨道半径为r1=0.053 nm=0.53×10-10m,其余轨道半径满足r n=n2r1,式中n称为量子数,对应不同的轨道,只能取正整数.2.能量量子化(1)不同轨道对应不同的状态,在这些状态中,尽管电子做变速运动,却不辐射能量,因此这些状态是稳定的,原子在不同状态有不同的能量,所以原子的能量也是量子化的.(2)基态:原子最低的能量状态称为基态,对应的电子在离核最近的轨道上运动,氢原子基态能量E1=-13.6 eV.(3)激发态:除基态之外的其他能量状态称为激发态,对应的电子在离核较远的轨道上运动.氢原子各能级的关系为:E n=1n2E1(E1=-13.6 eV,n=1,2,3,…)3.跃迁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种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高能级低能级E n【例1】(多选)按照玻尔原子理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核外电子运动轨道半径可取任意值B.氢原子中的电子离原子核越远,氢原子的能量越大C.电子跃迁时,辐射或吸收光子的能量由能级的能量差决定,即hν=|E m-E n|D.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的过程,可能辐射能量,也可能吸收能量答案BC解析根据玻尔理论,核外电子运动的轨道半径是确定的值,而不是任意值,A错误;氢原子中的电子离原子核越远,能级越高,能量越大,B正确;由跃迁规律可知C正确;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的过程中,应辐射能量,D错误.【例2】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从距核较近的轨道跃迁到距核较远的轨道的过程中( ) A.原子要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增大,原子的电势能增大B.原子要放出光子,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的电势能减小C .原子要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增大,原子的电势能减小D .原子要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的电势能增大答案 D解析 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在离核较远的轨道上运动能量较大,必须吸收一定能量的光子后,电子才能从离核较近的轨道跃迁到离核较远的轨道,故B 错;氢原子核外电子绕核做圆周运动,由原子核对电子的库仑力提供向心力,即:k e 2r 2=m v 2r ,又E k =12mv 2,所以E k =ke 22r.由此式可知:电子离核越远,即r 越大时,电子的动能越小,故A 、C 错;由r 变大时,库仑力对核外电子做负功,因此电势能增大,从而判断D 正确.借题发挥 当氢原子从低能量态E n 向高能量态E m (n <m )跃迁时,r 增大,E k 减小,E p 增大(或r 增大时,库仑力做负功,电势能E p 增大),E 增大,故需吸收光子能量,所吸收的光子能量hν=E m -E n .二、原子能级和能级跃迁的理解1.氢原子能级图如图2所示图2 2.根据氢原子的能级图可以推知,一群量子数为n 的氢原子跃迁到基态时,可能辐射出不同频率的光子数可用N =C 2n =n n -12计算.3.原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只能吸收一定能量的光子,即当一个光子的能量满足hν=E 末-E 初时,才可能被某一个原子吸收,而当光子能量hν大于或小于E 末-E 初时都不能被原子吸收;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以光子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所辐射的光子能量恰等于发生跃迁时的两能级间的能量差.【例3】 如图3所示,氢原子从n >2的某一能级跃迁到n =2的能级,辐射出能量为2.55 eV 的光子,问最少要给基态的氢原子提供多少电子伏特的能量,才能使它辐射上述能量的光子?请在图中画出获得该能量后的氢原子可能的辐射跃迁图.图3答案12.75 eV 跃迁图见解析图解析氢原子从n>2的某一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满足:hν=E n-E2=2.55 eVE n=hν+E2=-0.85 eV所以n=4基态氢原子要跃迁到n=4的能级,应提供的能量为ΔE=E4-E1=12.75 eV.跃迁图如图所示.借题发挥(1)如果是一个氢原子,从某一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时,可能发出的不同频率的光子数为n-1.(2)如果是一群氢原子,从某一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时,发出不同频率的光子数为:N=n n-1.2针对训练如图4所示,1、2、3、4为玻尔理论中氢原子最低的四个能级.处在n=4能级的一群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能发出若干种频率不同的光子,在这些光子中,波长最长的是( )图4A.n=4跃迁到n=1时辐射的光子B .n =4跃迁到n =3时辐射的光子C .n =2跃迁到n =1时辐射的光子D .n =3跃迁到n =2时辐射的光子答案 B解析 根据玻尔理论:E m -E n =hν=h c λ,能级差越小,发射光子的ν越小,λ越长,故B 对.对玻尔理论的理解1.(多选)玻尔在他提出的原子模型中所作的假设有( )A .原子处在具有一定能量的定态中,虽然电子做加速运动,但不向外辐射能量B .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与电子沿不同的圆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而电子的可能轨道的分布是不连续的C .电子从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一个轨道时,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D .电子跃迁时辐射的光子的频率等于电子绕核做圆周运动的频率答案 ABC解析 A 、B 、C 三项都是玻尔提出来的假设,其核心是原子定态概念的引入与能量跃迁学说的提出,也就是“量子化”的概念.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与电子绕核运动时不同的圆轨道相对应,是经典理论与量子化概念的结合.原子辐射的能量与电子在某一可能轨道上绕核的运动无关.2.(多选)对氢原子能级公式E n =E 1n2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原子定态能量E n 是指核外电子动能与核之间的静电势能的总和B .E n 是负值C .E n 是指核外电子的动能,只能取正值D .从式中可以看出,随着电子运动半径的增大,原子总能量减少答案 AB解析 这里是取电子自由态作为能量零点,所以电子处在各个定态中能量均是负值,E n 表示核外电子动能和电子与核之间的静电势能的总和,所以选项A 、B 对,C 错,因为能量是负值,所以n 越大,E n 越大,D 错.氢原子能级及跃迁3.(多选)氢原子能级如图5所示,当氢原子从n =3跃迁到n =2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为656 nm.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图5A .氢原子从n =2跃迁到n =1的能级时,辐射光的波长大于656 nmB .用波长为325 nm 的光照射,可使氢原子从n =1跃迁到n =2的能级C .一群处于n =3能级上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产生3种谱线D .用波长为633 nm 的光照射,不能使氢原子从n =2跃迁到n =3的能级答案 CD解析 由氢原子能级图可知氢原子从n =2跃迁到n =1的能级的能量差大于从n =3跃迁到n =2的能级的能量差,根据|E n -E m |=hν和ν=c λ可知,|E n -E m |=h c λ,选项A 错误;同理从n =1跃迁到n =2的能级需要的光子能量大约为从n =3跃迁到n =2的能量差的五倍左右,对应光子波长应为从n =3跃迁到n =2的能级辐射光波长的五分之一左右,选项B 错误;氢原子从n =3跃迁到n =1的能级的能量差最多有三种情况,即对应最多有三种频率的光谱线,选项C 正确;氢原子在不同能级间跃迁必须满足|E n -E m |=h c λ,选项D 正确.4.用频率为ν0的光照射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在所发射的光谱中仅能观测到频率分别为ν1、ν2、ν3的三条谱线,且ν3>ν2>ν1,则( )A .ν0<ν1B .ν3=ν2+ν1C .ν0=ν1+ν2+ν3 D.1ν1=1ν2+1ν3答案 B解析 大量氢原子跃迁时,只有三种频率的光谱,这说明是从n =3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根据跃迁公式有,hν3=hν2+hν1,解得:ν3=ν2+ν1,选项B 正确.(时间:60分钟)题组一 对玻尔理论的理解1.根据玻尔理论,关于氢原子的能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是一系列不连续的任意值B .是一系列不连续的特定值C .可以取任意值D .可以在某一范围内取任意值解析 根据玻尔模型,氢原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是一系列不连续的特定值,另外我们也可以从氢原子的能级图上,得出氢原子的能级是一系列的特定值,而不是任意取值的结论,故A 、C 、D 错,B 对.答案 B2.(多选)根据玻尔理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子绕核运动有加速度,就要向外辐射电磁波B .处于定态的原子,其电子做变速运动,但它并不向外辐射能量C .原子内电子的可能轨道是不连续的D .原子能级跃迁时,辐射或吸收光子的能量取决于两个轨道的能量差答案 BCD解析 根据玻尔理论,电子绕核运动有加速度,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也不会向外辐射电磁波,故选项A 错误,选项B 正确.玻尔理论中的第二条假设,就是电子绕核运动可能的轨道半径是量子化的,不连续的,选项C 正确.原子在发生能级跃迁时,要放出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能量取决于两个轨道的能量差,故选项D 正确.3.氢原子从能量为E 1的较高激发态跃迁到能量为E 2的较低激发态,设真空中的光速为c ,则( )A .吸收光子的波长为c E 1-E 2hB .辐射光子的波长为c E 1-E 2h C .吸收光子的波长为ch E 1-E 2 D .辐射光子的波长为ch E 1-E 2 解析 氢原子从能量为E 1的较高激发态跃迁到能量为E 2的较低激发态时,要辐射出光子,根据hν=hc λ=E 1-E 2,可得λ=hc E 1-E 2,选项D 正确.答案 D4.根据玻尔理论,下列关于氢原子的论述正确的是( )A .若氢原子由能量为E n 的定态向低能级跃迁,则氢原子要辐射的光子能量为hν=E nB .电子沿某一轨道绕核运动,若电子做圆周运动的频率为ν,则其发光的频率也是νC .一个氢原子中的电子从一个半径为r a 的轨道自发地直接跃迁到另一半径为r b 的轨道,已知r a >r b ,则此过程原子要辐射某一频率的光子D .氢原子吸收光子后,将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答案 C解析 原子由能量为E n 的定态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的光子能量等于能级差,与E n 不相等,故A 错;电子沿某一轨道绕核运动,处于某一定态,不向外辐射能量,故B 错;电子由半径大的轨道跃迁到半径小的轨道,能级降低,因而要辐射某一频率的光子,故C 正确;原子吸收光子后能量增加,能级升高,故D 错.5.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外层轨道(半径为r b )向内层轨道(半径为r a )跃迁时(r a <r b ),电子动能的增量ΔE k =E k a -E k b ,电势能增量ΔE p =E p a -E p b ,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ΔE k <0,ΔE p <0,ΔE k +ΔE p =0B .ΔE k <0,ΔE p >0,ΔE k +ΔE p =0C .ΔE k >0,ΔE p <0,ΔE k +ΔE p >0D .ΔE k >0,ΔE p <0,ΔE k +ΔE p <0答案 D解析 根据向心力公式m v 2r =k q 2r 2,得E k =12mv 2=kq 22r,即半径越大动能越小,所以ΔE k >0;由于核外电子和核内质子有相互的吸引力,当电子从外层轨道向内层轨道跃迁时,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所以ΔE p <0;又由于内层轨道比外层轨道原子的能级低,所以ΔE k +ΔE p <0. 题组二 氢原子能级及跃迁6. (多选)氢原子的部分能级如图1所示,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在1.62 eV 到3.11 eV 之间.由此可推知,氢原子( )图1A .从高能级向n =1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波长比可见光的短B .从高能级向n =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均为可见光C .从高能级向n =3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频率比可见光的高D .从n =3能级向n =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为可见光答案 AD解析 从高能级向n =1的能级跃迁的过程中,辐射出的光子最小能量为10.20 eV ,不在1.62 eV 到3.11 eV 之间,A 正确;已知可见光子能量在1.62 eV 到3.11 eV 之间,从高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光子能量≤3.40 eV,B错;从高能级向n=3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能量小于1.51 eV,频率低于可见光,C错;从n=3到n=2的过程中释放的光子的能量等于1.89 eV,介于1.62 eV到3.11 eV之间,所以是可见光,D对.7.在氢原子能级图中,横线间的距离越大,代表氢原子能级差越大,下列能级图中,能形象表示氢原子最低的四个能级的是( )答案 C解析由氢原子能级图可知,量子数n越大,能级越密,所以C对.8.处于n=3能级的大量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光的频率有( )A.1种B.2种C.3种D.4种答案 C解析一群处于n=3能级上的氢原子跃迁时,辐射光的频率有N=C2n=n n-12=3种,C项正确.9.μ子与氢原子核(质子)构成的原子称为μ氢原子,它在原子核物理的研究中有重要作用.如图2为μ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假定光子能量为E的一束光照射容器中大量处于n =2能级的μ氢原子,μ氢原子吸收光子后,发出频率为ν1、ν2、ν3、ν4、ν5和ν6的光子,且频率依次增大,则E等于( )图2A.h(ν3-ν1) B.h(ν3+ν1)C.hν3D.hν4答案 C解析μ氢原子吸收光子后,能发出六种频率的光,说明μ氢原子是从n=4能级向低能级跃迁,则吸收的光子的能量为ΔE=E4-E2,E4-E2恰好对应着频率为ν3的光子,故光子的能量为hν3.10.(多选)欲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激发,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用10.2 eV 的光子照射B.用11 eV 的光子照射C.用14 eV 的光子照射D.用11 eV的电子碰撞答案ACD解析由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在各能级间跃迁时,只能吸收能量值刚好等于某两能级之差的光子.由氢原子的能级关系可算出10.2 eV刚好等于氢原子n=1和n=2的两能级之差,而11 eV则不是氢原子基态和任一激发态的能级之差,因而氢原子能吸收前者而不能吸收后者,故A对,B错;14 eV的光子其能量大于氢原子的电离能(13.6 eV),足以使氢原子电离——使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因而不受氢原子能级间跃迁条件的限制.由能量守恒定律不难知道氢原子吸收14 eV的光子电离后,产生的自由电子还应具有0.4 eV 的动能.用电子去碰撞氢原子时,入射电子的动能可全部或部分地为氢原子吸收,所以只要入射电子的动能大于或等于基态和某个激发态能量之差,也可使氢原子激发,故C、D对.11.氢原子部分能级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不同色光的光子能量如下表所示:图3色光红橙黄绿蓝—靛紫光子能量范围(eV)1.61~2.002.00~2.072.07~2.142.14~2.532.53~2.762.76~3.10A.红、蓝—靛B.黄、绿C.红、紫D.蓝—靛、紫答案 A解析由七种色光的光子的不同能量可知,可见光光子的能量范围在1.61~3.10 eV,故可能是由第4能级向第2能级跃迁过程中所辐射的光子,E1=-0.85 eV-(-3.40 eV)=2.55 eV,即蓝—靛光;也可能是氢原子由第3能级向第2能级跃迁过程中所辐射的光子,E2=-1.51 eV-(-3.40 eV)=1.89 eV,即红光.题组三综合应用12.如图4所示为氢原子最低的四个能级,当氢原子在这些能级间跃迁时,求:图4(1)有可能放出几种能量的光子? (2)在哪两个能级间跃迁时,所发出的光子波长最长?波长是多少?答案 (1)6 (2)第四能级向第三能级 1.88×10-6 m解析 (1)由N =C 2n ,可得N =C 24=6种;(2)氢原子由第四能级向第三能级跃迁时,能级差最小,辐射的光子能量最小,波长最长,根据h c λ=hν=E 4-E 3=[-0.85-(-1.51)] eV =0.66 eV ,λ=hc E 4-E 3=6.63×10-34×3×1080.66×1.6×10-19 m≈1.88×10-6 m. 13.氢原子在基态时轨道半径r 1=0.53×10-10 m ,能量E 1=-13.6 eV.求氢原子处于基态时:(1)电子的动能;(2)原子的电势能; (3)用波长是多少的光照射可使其电离?(已知电子质量m =9.1×10-31 kg ,普朗克常量h =6.63×10-34 J·s)答案 (1)13.6 eV (2)-27.2 eV (3)9.14×10-8 m解析 (1)设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核外电子速度大小为v 1,则k e 2r 21=mv 21r 1,所以电子动能E k1=12mv 21=ke 22r 1=9×109× 1.6×10-1922×0.53×10-10×1.6×10-19 eV≈13.6 eV. (2)因为E 1=E k1+E p1,所以E p1=E 1-E k1=-13.6 eV -13.6 eV =-27.2 eV.(3)设用波长为λ的光照射可使氢原子电离:hc λ=0-E 1. 所以λ=-hc E 1=-6.63×10-34×3×108-13.6×1.6×10-19 m ≈9.14×10-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