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荷塘月色评课稿
《荷塘月色》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5篇)
《荷塘月色》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5篇)《荷塘月色》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篇1教师视学生为一个个活泼泼的生命体,尊重学生,平等对话,探究气氛浓郁,学生个性获得发展,潜能得到开发这一节课教学处处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为本,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满足,对语言的揣摩,对文章思想感情的领悟,均能打开思想的闸门,知无不言,又言无不尽,再佐以教师的推敲,因而,精彩纷呈,常闪发智慧的火花教师始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不以“权威”自居,而是作为学习课文的一员,积极参与讨论,谈自己的阅读感受有时要言不烦,意在点睛,给学生以深深的启迪;有时明说“不过我也不知道,因为这可能永远是个迷”,意在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继续学习的空间;有时提出“现在,我能不能也提几个问题啊”,意在深入开掘,弥补学生探究的不足教师、教材、学生三维空间碰撞、交融,奏出了美妙、和谐的语文交响乐。
《荷塘月色》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篇2高一语文必修2选编了朱自清的名篇佳作《荷塘月色》,教完本文颇有感触。
教学中,我采用中间突破的方法,从第4节开始切入文本解读,在这里我重点引导学生品味荷塘的意境,点拨学生分析细节描写和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感悟作者的情感,从而理解作者笔下的荷韵;接着与学生共同探讨文章主旨句。
并留下时间给学生思考、质疑、对话交流。
但是,这一过程中预设的比生成的多,学生阅读能力的生成不够,教学思路跳跃性较大,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不充分。
教学过程缺少真正意义上的高潮,原来设计高潮在学生自主阅读、质疑对话环节,但由于课堂没有把握好时间,这个环节没有出彩。
其次,朗读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教学设计中包括教师范读、学生抽读、集体齐读等朗读形式。
目的是想通过师生的朗读,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情感,将学生带进文章特有的情境中,感受作者的愿望。
但由于学生朗读时,我没有对朗读进行确当指导,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对关键词、句的语气、语调和语速没有准确把握。
在品味文章语言时,分析成分多了些,诵读的时间少了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高一语文-师评-徐青松《荷塘月色》
听课内容:《荷塘月色》执教者:徐青松班级、科目:东港三中高一25班语文授课时间:2008年3月15日上午第2节评课人:高一语文组全体成员评课时间:2008年3月16日评课地点:高一语文办公室主持:温长军记录:邵克昱以点带面,感悟文本内涵——评徐青松老师《荷塘月色》温长军:昨天,我们一起听了徐青松老师所上的《荷塘月色》一课,今天,我们坐在一起对这堂课进行一下点评,请大家畅所欲言。
下面,先请徐老师谈谈她的感想——徐青松:《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写景散文,是必修二中的一篇散文。
这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抒情散文。
写于1927年7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清华园西院。
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
这篇文章,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淡素雅、超凡脱俗的月下荷塘图。
教材中要求的是欣赏文章的意境美,因此我在设计教学时,使注意从意境这方面进行切入来学习欣赏这篇文章。
“意境”顾名思义,即“意”与“境”的组合,意为作者的情感,而“境”则为外在事物,所谓“意境”即为作者内在情感与外在景物的有机结合,情景交融。
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注意让学生体会荷塘之美,月色之美,以及在描写荷塘月色时所用的语言之美,并探究语言刻画的手法,其次是让学生领悟一切景语皆情语,探索朱自清先生在本篇文章中蕴藏的情感,紧扣开头的第一句(文眼)“这几天心里颇不平静”对全文进行思想感情上的分析,因此我安排了两课时,第一课时重点鉴赏文章的语言,欣赏美丽的荷塘月色之景,第二课时从景入情,对其情感和所表达的思想进行分析,感受文章的意境美(散文就是美文,是文质相称,形神俱美的艺术品),古人说“文因质立,质资文宣”。
散文的美表现咱内容和形式上的完整结合。
《荷塘月色》就是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上完这节课后,我感觉最为得意的地方就是评点这一环节。
让学生在评点课文时,学生对于文章的点评非常到位,甚至于有些学生的点评替代教师的讲析,例如:有一位学生说:文中的第四段中曲曲折折的荷塘,“曲曲折折”写出了荷塘形状的不规则也写出了荷塘回环曲折的美感,而田田则写出了荷叶之多,亭亭写出了荷叶之高,荷叶的动感,荷叶的美,叠加了袅娜,节奏羞涩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荷叶娇羞之态,像少女一般的美,而写流水则脉脉一词来描述,把水写活了,写出了人的感情。
荷塘月色点评
《荷塘月色》教案与点评【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
明确学习目标同学们是否注意到必修二专题四的标题与前三个专题的标题在分类标准上有所不同?(学生讨论)专题一“珍爱生命”,专题二“和平的祈祷”,专题三“历史的回声”,这三个专题均有一个统一的话题,一个明确的中心,每个专题下分设的若干模块则是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专题的内涵,而专题四“慢慢走,欣赏啊”则是侧重于从学习方法的角度思考分类。
在本专题里我们将要“欣赏”的课文有哪些呢?一起来了解一下专题四的文章(引领学生翻阅目录以及课文)。
我们将要欣赏的文体有散文和小说,散文有《荷塘月色》《听听那冷雨》《金岳霖先生》《亡人逸事》,小说有《祝福》《边城》(节选)、《林黛玉进贾府》。
散文中有侧重写景的,像《荷塘月色》《听听那冷雨》,也有侧重写人的散文像《金岳霖先生》《亡人逸事》;小说又有现代小说《祝福》《边城》(节选)和古典小说《林黛玉进贾府》之分。
这些作品乃是经典中的经典,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教材的编写者特别提醒要“慢慢”,这不仅是告诉我们文本本身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同时也是在提醒各位同学在阅读过程中要有正确的态度,科学的方法,万不可焦躁不安,囫囵吞枣,要平心静气,聚精会神,仔细揣摩,反复吟咏,最大限度地获得营养,努力提升我们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品位。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同学们觉得这类写景抒情散文我们应该把握哪些要点来阅读呢?(学生发言,引导归纳为三方面——景物、情感、语言。
)同学们的回答能够切中要害,我们一起来了解《荷塘月色》的学习目标:(一)体味作者独有的内心情怀,理解感情是散文的灵魂;(二)欣赏荷塘月色的唯美画面,掌握写景的方法和技巧;(三)揣摩朴素典雅的诗味语言,感悟文字拥有的无限魅力。
二、听录音,欣赏课文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名家朗诵的《荷塘月色》,随着那朴素典雅的诗味语言,去想象那唯美的荷塘月色的画面,进而体味作者独有的内心情怀。
三、指导学生概括文章内容文章虽长,但由于文字的魅力加之名家声情并茂地朗诵,我发现同学们一直陶醉其中。
语文评课稿范文
语文评课稿范文一、课程背景。
本次评课的教学内容是《荷塘月色》,这是一篇由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古文。
这篇文章以描写荷塘月色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本次评课的对象是初中九年级学生,他们对古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感悟。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古文《荷塘月色》的内容和主题,掌握古文阅读的基本技巧;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古文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通过播放荷塘月色的图片和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文章所描绘的景色,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情感体验;2. 阅读与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古文,然后带领学生分段解读,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感悟;3. 鉴赏与赏析,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鉴赏和赏析;4. 思考与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对文章的个人理解和感悟;5. 写作与表达,教师布置作文题目,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悟,写一篇关于自然美的文章。
四、教学手段。
1.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荷塘月色的图片和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文章所描绘的景色;2. 课件,用于展示古文的内容和解读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鉴赏古文;3. 板书,用于记录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内容,帮助学生整理思路和表达观点。
五、教学评价。
1. 学生表现,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参与情况,评价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2. 作业评价,通过批改学生的作文,评价学生对自然美的感悟和表达能力;3. 教学反思,通过教学过程的总结和反思,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法的合理性。
六、教学反思。
本次评课的教学内容是《荷塘月色》,通过对古文的阅读和鉴赏,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表达,激发学生对古文的个人理解和感悟。
荷塘月色评课稿自用(精选多篇)
荷塘月色评课稿自用(精选多篇)第一篇:荷塘月色评课稿自用《荷塘月色》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给我们描绘一幅月色下的荷塘的美丽景象,语言优美、典雅。
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对于本课,教师没有过多地繁琐地分析,点到为止。
重在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反复品味,领悟渗透在文章中的作者的情感和匠心独运的构思,以及语言艺术的魅力。
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自然、人生的丰富感受和深刻思考(体会情感),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
学习写景状物的散文,必须通过揣摩语言去整体感知文章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走进作者的心灵。
今天我们就借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来好好揣摩品味他在文中表达的情感。
一、打造了学生主动的一堂课一堂学生主动的课,要求教师对教材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才能将教材的课程价值最大化。
对教材的把握上邹老师将目标定位为:赏析课文第四和第五自然段,通过品读语言,领略朱自清先生笔下荷塘月色之美。
是把握住了本篇文章在独有的价值和地位的,它是一篇典范的写景抒情散文。
《荷塘月色》既承担落实写景状物这一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对高一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这样的定位可说是目标明确,内容充实,重点突出。
以读带赏,体验与鉴赏相结合。
所以,让学生通过质疑探究,掌握写景状物及其语言特点,并能够身临其境,充分感受作者心灵的搏动,体会作品所描述的美景、美情,进入一种审美境界。
同时,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以及思维品质的培养方面,本课也体现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水平。
本课设计的着眼点在于要教会学生学会品味语言,又要教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如何找到问题的突破口(也即思维的开端),并让思维向纵深发展或创新方面发展,培养学生优秀的思维品质。
可以见诸于课堂安排上:首先,学生通过学生齐读的方法,使学生自然地涵咏体会荷塘月色的静美。
并且给以恰当的朗读点评,对节奏、重音等方面加以指导对学生的诵读技能有所帮助。
以学生自身感知到的感性认知为起点,再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全员参与、学生的主体性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巨大的学习潜能,张扬的个性得以精彩的展现。
荷塘月色点评
李镇西《荷塘月色》评析在职学科教学(语文)学号:613103004赵玉梅李镇西《荷塘月色》评析这是学生们入高中以来接触的第一篇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散文。
怎么教才能让学生们有所得,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怎样才能让学生们通过对《荷塘月色》一文的学习找到点学习规律,从而为以后在学习现代散文时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拜读李镇西老师的《荷塘月色》教学实录一文,不愧是名师风范,一些做法和教育理念真正达到了阅读课授课的目的。
觉得如果按照李镇西老师这样讲的话那可真的就是的的确确的新课改了:老师提出问题,学生们课堂讨论,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讨论解决,实在有困难的问题就师生共同探究,老师画龙点睛地点到为止,允许留有悬念;还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创造性阅读空间,把《荷塘月色》当成一首耐读的朦胧诗,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每一位读者都会因年龄、阅历、所处时代不同等因素,而从同一篇《荷塘月色》中读出属于自己的一片荷塘月色等等。
李镇西老师《荷塘月色》的课堂实录,其中讲解通感修辞手法的片段十分精彩,拿来与大家分享。
一位女同学问道:“‘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我不明白作者在写荷花的香味,怎么又突然写到歌声了。
”“这个问题问得好。
谁能谈谈自己的理解?”我不急于解答。
其实,李老师心里应该很清楚,讲解点到了,但他却有意不动声色,把思考权和话语权交给学生。
没有人举手。
我提示道:“请问,作者究竟听到歌声没有?”多数学生回答:“没有。
”“为什么?找出依据。
”唐懋阳举手站了起来:“这里是比喻,因为用的是‘仿佛’一词……”为了引起学生注意,我有意暂时打断了他的话:“对,是比喻。
也就是说,作者是用歌声来比喻荷香,是吧?”同学们纷纷点头称是。
很显然,这里用到了比喻修辞,但“比喻”二字最终是由学生说出来的。
李老师的问题是“作者究竟听到歌声没有”,这是个不露痕迹的引导。
“但是”,我故意设疑,“荷香与歌声有什么可比的共同点吗?”唐懋阳接着刚才的话说:“荷香与歌声都是断断续续、若有若无的。
李红平荷塘月色的评课
评田静老师的《荷塘月色》课
《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抒情的美文,最适合朗读品味,而教材也把它放在“慢慢走,欣赏啊”这一专题,其意图很明显,就是让学生体会散文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它的实现方式是活动体验,让学生在朗读、品味等个性化阅读中体验散文的音乐美、意象美和文化意蕴美。
田静老师在目标的把握上是很准确的。
她从标题直入有关描写荷塘月色的段落,展开品读活动,自始至终围绕让学生体会、品析意象美和意境美的目标。
抓住了关键词和重点,就是修辞和炼字展开鉴赏。
不过值得探讨的是朗读,它是体验散文音乐美的关键,也是学生体验其情感的手段和检验。
而这节课朗读只有2次,开头和结尾,这似乎不符合本文的特点,在实现目标上放弃了一个重要的手段。
田老师的教态自然,语调亲切,声音甜美,抑扬顿挫,能吸引的学生的注意力。
设计的问题一环扣一环,层层递进。
写了什么,怎么描写(比喻相似点作用通感叠词),意境,炼字等等,环环相扣。
在师生对话中,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及时评价学生的,并做引导。
如学生答“还有荷花的波纹”,老师说“我们能否给它取个名字”,学生“荷波”。
当然走在美文欣赏中,有一点似乎走得仓促,就是感情的处理,体会作者的感情我以为放在第二节较为合适,这也正合“慢慢走,欣赏啊”这一专题名。
《荷塘月色》教学实录评析
审美散文:教学内容的择定与开发——李镇西《荷塘月色》教学实录评析一、导入:轻拢慢捻,启悟学法1.启发学生语文学习要有单元意识让学生合上课本,然后抛出两个问题:教材第一单元有哪几篇课文?第一个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什么?引导学生关注单元学习重点:整体感知,揣摩语言。
2.读法点睛:从无疑处发现问题激疑:学习重点是整体感知,揣摩语言。
那么,接下来就应该先解释什么叫“整体感知”,再解释“揣摩语言”,为什么书上却根本不讲什么叫“整体感知”,而直接就解释什么叫“揣摩语言”呢?生答有三:一是“整体感知”谁都懂,无需解释;二是整体感知是目的,揣摩语言是手段;三是看起来没解释,实际上在解释“揣摩语言”时解释了,因为书上明确写到“联系中心意思”“联系上下文”。
3.总结:揣摩语言一定要联系语境。
语境包括外部语境与内部语境。
外部语境指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人际关系等,而内部语境,就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上下文的照应等等。
所谓阅读,主要就是通过揣摩语言去整体感知文章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走进作者的心灵。
点评:教者的导入恰似慢火煲汤。
从一个看似遥远的话题聊起,越聊越热,进而形成一个知识共同体、审美共同体,越来越浓地煲出语文的味道。
不过,信马由缰的闲聊中是有着严密的语文教育考量的:建构学生优质的阅读习惯,启悟学生灵动的阅读智慧,寻找、生成最佳的教学切入点……一切都在井然有序地进行着。
二、沁入:“把自己放进去”朗读1.朗读指点:揣摩品味的第一步就是朗读,那种“把自己放进去”的朗读。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一遍课文。
注意:朗读《荷塘月色》的时候,你就是朱自清!2.朗读点评:抽一名男生朗读,师生评价:读得太快,不像散步,像跑步。
3.示范朗读。
这篇文章的话语方式是自言自语,应该读出这种语气。
教者边范读第一段边讲解: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像这一句,是朱自清的想像,就应该读得缓慢些,读出一种向往的味道。
又如,妻在屋里拍着润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我上公开课《荷塘月色》的评课记录
我上公开课《荷塘月色》的评课记录评课纪录第二节上完公开课,接着就在第三节,在电教馆二楼小会议室进行了评课。
评课记录摘要如下:黄汉林老师(教研组长):主要讲四点。
一、采用多媒体是一种高效的课堂教学手段。
例如采用多媒体播放flash视频朗读,真能让人感受到如诗如画的画面。
接着再讲通感,就有种真切的感受。
这对前面所举的课文中的两个例子的理解,起到了强化作用。
在我们学校,有些人还没用,或者干脆没尝试过。
二、上《荷塘月色》,我不知上了多少次,还没有专门用一堂课对语言作细致的赏析过。
三、用标准的普通话教学是一种常规,陈老师用了。
有的老师用,有的没用,有的老师自己不用而学生用了。
四、学生敢讲,放得开,能积极讲出自己的感受。
能把高一学生训练到这样的程度,不容易。
郭延明老师老师(资深语文教师):着重谈课时设置问题。
如果用一课时,或者是第一课时的话,那么“双圆”结构就不可不讲。
语文界讲“双圆”结构,首讲两篇,其一就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既然这不是第一课时,就不讲了。
其他问题也暂不讲了。
魏彩霞(资深语文教师):主要讲四个问题。
一、陈主任的教学角色亲切,教学节奏舒缓,学生有相对充足的思考可能。
二、体现了新课标理念。
比如对学生使用了“请、谢谢”等礼貌用语;允许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的不同理解,在彼此的不断争鸣中逐步完善对某个问题的理解,对课文的理解;用一种全新的解读方式解读课文,对课文语言作专题赏析;用板书简明地串出教学主题。
三、当然,对学生的不同理解,可以尊重,也有必要做出明确的判断。
比方“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你根据学生的回答,说是对比;但是不是排比,要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四、“剥开来看,拆开来看”与“四个角度”关联不够紧密。
钟华老师(语文新锐):主要讲三个问题。
一、最后总结中提到的“淡淡的情感”“淡淡的忧愁”,这个东西与前面的教授内容感觉联系不是很紧。
既然前面讲比喻的时候提到“峭楞楞,如鬼一般”,提到某版本没有这一句,目的是使此段的情感与有“喜悦”保持一致,那就应该分析此一句更是与“忧愁”保持一致。
荷塘月色评课稿(通用6篇)
荷塘月色评课稿(通用6篇)荷塘月色评课稿1备课思路:考虑到高考改革全国卷的题型特点,现代文阅读对散文的考察比较淡化,加之这是高一学生进入高中以后所学的第一篇散文,《荷塘月色》又是经典名篇,所以在设计这个课例时,主要想按照“品味画面——体味情感——达到共鸣”的思路来引领学生进行经典散文的探究阅读。
评课:xxx老师: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展开经典散文阅读值得肯定,在要求学生“读”文章,深入文本方面做得比较到位。
2)能让学生学有所获,注重方法性的指导,教会了学生从抓关键句和感受画面、品味意境的角度去体验作者的情感。
xx老师:1)本课围绕散文的经典性展开教学,条理清晰。
第一个问题“一个xxx 的夜晚”设计得很好,让学生快速地把握住了文章的情感线索。
2)画面的`鉴赏比较深入,能抓住散文语言的细微之处去引导学生鉴赏,体现了散文的美。
3)情感的共鸣,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完成了情感教学目标。
4)老师在提问时指向性不太明确。
xx老师:1)以“朗读——赏析语句——景语情语——主题”为思路展开散文教学值得肯定xxx老师:1)认同教学目标,通过此文教会学生阅读散文的方法。
2)在引导学生感受散文情感的时候,老师在未教之前学生就已经会从抓关键句和景物画面的角度去把握情感了,最后总结的时候是不是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什么样的句子是关键句,什么样的景语对应什么样的情语。
3)最后一个环节——话题的共鸣,设置的问题有点类似心灵鸡汤,而跟这篇散文本身没多大关系,能不能再换一个问题,更能体现散文教学的统一性。
荷塘月色评课稿2讲完课后,两个校领导,和几个组内老师参与了评课,自从我来到这个学校很庆幸能够赶上这个年级班子。
尤其我们语文组,是一个充溢着正气而且很务实的的一个集体。
每次评课,大家都能够“献言进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一切都为了上一堂更好的课,让每个人都有进步。
这次当然也如此。
由教务处副主任徐老师主持,首先是我们的组长陈老师发言,陈老师面部肌肉缺少变化,他的笑是很难看到的,有时也笑,但你只能从他张开的嘴和大张的拍打在一起的双手看出他是在笑,你要想在他的脸上看出个蛛丝马迹是很难的。
荷塘月色评课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有幸参加这次荷塘月色课程的教学研讨活动,并在此发表我的评课发言。
荷塘月色课程作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承载着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升文化素养的重要使命。
以下是我对荷塘月色课程的一些思考和看法。
首先,荷塘月色课程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课程以荷塘为背景,以月色为线索,将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感悟,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升审美能力。
其次,荷塘月色课程在教学方式上具有创新性和多样性。
教师们运用多媒体、游戏、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例如,在讲解荷塘月色这首诗时,教师通过播放背景音乐、展示荷塘美景图片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中的意境,从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此外,教师还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自己的荷塘月色画作,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审美素养。
再次,荷塘月色课程在评价方式上具有全面性和客观性。
教师们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与成长。
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然而,在荷塘月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以下是我提出的一些建议:1. 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师应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如荷塘景观、民间故事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2. 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
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荷塘月色课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3. 强化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应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教学水平,为荷塘月色课程的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4. 拓展课程评价渠道。
除了教师评价,还可以引入学生自评、家长评价等多维度评价,使课程评价更加全面、客观。
总之,荷塘月色课程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升文化素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荷塘月色评课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为大家分享关于《荷塘月色》这篇课文的教学心得。
首先,我要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这个交流的平台,让我有机会与大家共同探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荷塘月色》是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佳作,它描绘了荷塘月色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篇课文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深入挖掘其内涵,引导学生领略其中的美妙。
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中的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 深入挖掘文章内涵,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
2.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播放荷塘月色的音乐或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培养语感。
3. 理解课文(1)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主旨。
(2)分析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3)分析写作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4.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荷塘月色的感受,培养审美情趣。
5. 创新表达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荷塘月色的感受,提高创造力。
6.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学习能力。
五、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2. 要善于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3. 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总之,《荷塘月色》这篇课文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我们要深入挖掘其内涵,引导学生领略其中的美妙。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学生们能够在《荷塘月色》这篇课文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美好。
语文教研课评课
一、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逐渐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领域。
为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校于近期开展了语文教研课活动。
本次教研课由我校语文教师张老师主讲,以《荷塘月色》为课文,旨在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以下是本次教研课的评课报告。
二、教学目标与内容1. 教学目标本次教研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通过学习《荷塘月色》,让学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教学内容本次教研课以《荷塘月色》为课文,通过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结构特点、修辞手法等方面,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张老师以一首关于荷花的诗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文,找出文章的重点段落,总结段落大意,为小组讨论做准备。
3. 小组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文章的写作手法、结构特点、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4. 课堂展示各小组代表进行课堂展示,分享小组讨论成果,张老师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
5. 总结归纳张老师对本次教研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章的写作手法、结构特点、修辞手法等,并引导学生将这些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四、教学评价1. 教学目标达成度本次教研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通过张老师的引导,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同时,学生在阅读理解、语言表达等方面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2. 教学方法与手段张老师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使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张老师还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图片、视频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3. 教学效果本次教研课的教学效果较好。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荷塘月色课堂实录及评价
荷塘月色课堂实录及评价【引言】在我国,荷塘月色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诗歌,其独特的意境和优美的词句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场以荷塘月色为主题的课堂实录及评价,希望能为类似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提供有益的借鉴。
【荷塘月色课堂实录概述】1.课堂主题与目标本次课堂的主题是“荷塘月色诗歌鉴赏”,目标是通过分析荷塘月色的词句和意境,提升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2.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上,教师采用了讲解、讨论、分享等多种教学方法,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了荷塘月色的图片和音频,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到诗歌的美。
3.学生参与程度与反馈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对荷塘月色的意境和美感给予了高度评价。
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显著。
【荷塘月色课堂评价】1.教学内容与效果评价本次课堂的教学内容充实,涵盖了荷塘月色的创作背景、词句解析、意境赏析等方面。
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掌握了诗歌鉴赏的方法,还对荷塘月色的美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2.教学方法与过程评价教师采用了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将诗歌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教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课堂互动性强。
3.学生学习成果评价通过本次课堂的学习,学生们对荷塘月色的理解和欣赏水平得到了提高,部分学生还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发表独特见解。
可以看出,本次课堂教学成果显著。
【总结与建议】本次荷塘月色课堂实录表明,以诗歌鉴赏为主题的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注重互动性和实践性。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1.教师应充分准备教学内容,确保课堂知识的丰富性和系统性。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4.结合实际生活,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提升文学素养。
总之,荷塘月色课堂实录及评价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教学案例,有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满意度。
语文教研员点评课
一、课堂概述今天,我有幸聆听了某中学李老师的一节语文课,这是一堂以《荷塘月色》为课文的教学。
李老师的教学设计合理,教学方法多样,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的参与度较高。
以下是我在听课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二、教学亮点1.导入环节自然流畅李老师通过介绍课文作者朱自清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接着,从《荷塘月色》的标题入手,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内容,自然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2.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李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
例如,在讲解“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这句话时,李老师让学生进行朗读,体会句子的韵味。
在分析文章结构时,李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文章的层次和逻辑。
3.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李老师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在讲解“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这句话时,李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这句话中的比喻手法,让学生学会欣赏和品味文学作品。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李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在课堂讨论环节,李老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尊重学生的观点,让学生在交流中成长。
5.课堂氛围活跃李老师的教学风格幽默风趣,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气氛热烈,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三、教学不足1.教学目标不够明确虽然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但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不够明确。
例如,在讲解“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这句话时,李老师没有明确提出要让学生掌握哪些阅读技巧。
2.课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在课堂教学中,李老师对部分内容讲解时间过长,导致课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
例如,在分析文章结构时,李老师讲解时间较长,影响了学生对其他内容的理解。
3.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全面李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上,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较少。
荷花评课稿(精选5篇)
荷花评课稿(精选5篇)荷花评课稿(精选5篇)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
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荷花评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荷花评课稿篇1今天下午听了李老师给高三学生上的课。
这一天,李老师有二节课,这二节课有教师的引导,有学生的鉴赏,最终又用练习夯实了思想,给我的感觉是一次融课堂艺术与教学实效于一体的精彩的授课。
育才中学的教学有其独特之处。
这些特点在李老师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刚开始听课的时候我连李老师针对的是哪个年级段的学生都有点糊涂,因为他先给了听课老师一张练习纸,那时我以为他会上专题练习分析课;后来他让学生阅读课文《荷花淀》,我又以为他针对的是高一或高二年级段的文本阅读。
最后我才发现他采用了以高三文本为载体,促进学生更好的阅读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找到现代文阅读的某种路径。
所以,我听的时候,感觉到了语文课应有的细细阅读、慢慢欣赏的优雅的学习氛围,感受到了师生融洽的关系,和谐的课堂环境,有效的预设与自然的生成;同时也感受到了李老师对学生负责,有效面对应试教育的审慎的风格。
铃声刚响,李老师摆出了二个要求学生在预习时思考的问题。
这二个问题使得教学的内容集中起来,但也给我一种错觉,我以为这堂课会比较严肃、比较沉重。
我知道二个问题可能是二个教学目标,也可能是专题训练的二个切入点。
按照一般上法,无非是让学生进行筛选、理解、提炼、组织,基本就可以完成接下来的教学工作。
但是李老师忽然宕开一笔,插入了《上甘岭》的主题曲,让学生了解歌词展现的家乡风貌,以及在电影中所处的环节;李老师还和学生一起动情地哼唱这首歌曲,很快学生就进入了情境。
我一直认为“要想对景物描写有深切的感受,必须近入作品设置的情境”,当我们将自己想象成画面中的人物时,当我们设身处地的感受时,我们的理解才会全面,我们才能更具体地捕捉甚至还原人物的状态、心理,体会作者的意图。
现在的学生很容易把自己看作解题的机器,所以就慢慢地变得缺乏“想象力”“联想力”了,面对景物描写,很多学生往往不会先在脑中用再创造的方式使形象浮现出来,形象思维不足的话,一旦碰到阅读理解就只能答一些粗糙的言辞,甚至可能曲解作者的情思。
《荷塘月色》评析
提倡一课一得,将简约进行到底——观郭尚民《荷塘月色》课例给我的启发从教以来,已经多次上过朱自清的美文《荷塘月色》,虽然每次都是绞尽脑汁想去上好它,但尽管次次设计不同,结果并无多大差异,还是遗憾多多。
回顾总结一下,存在问题如下:课堂太过拖沓,解读蜻蜓点水;情感把握或太政治化,或补充“纠偏”过度至模糊;多项目标一锅糊,往往读没读好,品没品透,积而不化,感而无动。
无奈这么经典的一篇美文,在我手里非但没能被充分挖掘阐释它足以倾倒众生的美,反被我毁损成了一把折磨自己和学生的钝刀子。
今天认真观看了山东实验中学郭尚民老师执教的一堂《荷塘月色》,忽如醍醐灌顶:语文课,原来是可以很简约的!一篇我用两三节课都拿不下的课文,郭老师只用了一节课!而最令我叹服的不只是这种大胆取舍的革新精神,更在于他大胆取舍的高效原则:简约,却不简单。
美读、细品、习术、入情、探究、启悟、激情……我备课中想要达到的目标这里都有所体现,但并不是我自己处理的那样主次不清烦冗杂芜,而是各有侧重,繁简得宜。
本课的重点落在启发学生即便很平凡的事物也能创造出令人惊讶的美来,激励学生不但要有发现美的眼睛、感受美的心灵,更要有表现美的才情。
朱自清就是一位善于变平凡为神奇的大师,郭老师很好地利用了一个平凡的大师的一篇平凡的美文,用一种清风细雨闲谈漫议的方式,带领学生由画而术由术议境由境悟情,让学生深深感受到了艺术才情之于情景交融的重要性并培养了可操作的自信,实现了语文教学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的高度统一。
学生在这堂课中应不只是感受了散文的美,更可能也获得了感受美与体现美的具体方法与激情。
作为一个听课者,我在这堂课中得到了激励。
郭老师开头引用朱自清自信的可创造神奇的那段话,以及课堂最后鼓励学生发现美等的结语,就是很明确的目标导航与强调升华。
这是真正的为了学生的学习为了学生的生活与发展所拟定的切实目标。
一句话,我佩服郭老师!但是,佩服之余,我要吹毛求疵地谈谈我对这节课感到的遗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荷塘月色》评课稿高一语文《荷塘月色》评课稿讲完课后,两个校领导,和几个组内老师参与了评课,自从我来到这个学校很庆幸能够赶上这个年级班子。
尤其我们语文组,是一个充溢着正气而且很务实的的一个集体。
每次评课,大家都能够“献言进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一切都为了上一堂更好的课,让每个人都有进步。
这次当然也如此。
由教务处副主任徐老师主持,首先是我们的组长陈老师发言,陈老师面部肌肉缺少变化,他的笑是很难看到的,有时也笑,但你只能从他张开的嘴和大张的拍打在一起的双手看出他是在笑,你要想在他的脸上看出个蛛丝马迹是很难的。
但陈老师却是我很佩服的老师之一,他做人很正直,他的特色是用着一个很老了的手机,由于听筒坏了,跟别人打电话,就像放扬声器似的,我们都能听到,我们办公室一个老师开玩笑的说:“陈老师正直的很那,就没有怕人听的话”,做事也很公正,很得人心。
一手漂亮的字更让我羡慕不已。
陈老师首先对这堂课的优点给予了肯定,然后提出了一些细节上的问题,指出张老师一个字的发音不准“似的”的“似”应该读“shì”翘舌音。
再者指出剩下的10分钟时间没有充分利用,课后第一个选择题比较难,第二题赏析朱自清的《绿》节选却是做而未解,留下了个小尾巴。
然后是席老师,作为张老师的师傅第二个发言,毕竟是自己徒弟,也许是为了避嫌,所以说的很少,只是整体评价了一下。
然后我认为本节课最大的优点就是目标明确,整节课都围绕一个目标,整节课都围绕一个中心,语文课,该散的时候散,该读的时候读,重在赏析。
但有时候也要上的专,上的实,让学生有实际的收获,本节课就是属于后者,让学生知道如何写景状物。
接着吴老师,一个小家碧玉,带着点南方女子的灵秀气的女老师,记得她刚来的时候,我们班一个学生偷偷的问我:“老师,你旁边坐那个女老师有对象吗?”我说:“人家孩子都能跑了。
”别看人长得秀气,但是家里大小事都是自己一力操持,做饭更是拿手。
讲课上也独有自己的奇思妙想,她就提出可以将练习题改为“月色下的张北或者月色下的私立一中”让学生依据所学,当堂练笔,效果会更好。
然后是杜主任,教务处主任,也是教语文的,也是我师父。
原来是我们级部主任,记得我们刚来的时候,一个一起来的女同事,有一天神秘兮兮的对我说:“你知道吗,咱们级部主任是全校最帅的主任。
”这就是我的第一印象,见面之后果然不一般,一米七八的个子,长的方方正正,后来才发现,别看长的比较粗犷,内心却很细腻,无论是在教学上还是工作上都喜欢钻研,每次的语文教研活动,就是我学习的时间,作为徒弟受益匪浅。
据说我们学校的小班化教学,就是他建议的。
但也有不足,由于做事力求尽善尽美,开起会来旁征博引,说个没完,往往会占用大家已经很少的宝贵的自由时间,有些人都怕他开会,哈哈,不过我不怕,就像我不怕监考一样。
这次他最后发言,梳理了讲课思路,综合了几个老师的意见,也让我豁然开朗,由于我负责制作学案,张老师这节课是提前讲的,其他老师还没开课,所以我有修改了学案,以备大家做好教学工作。
主持评课的教育处副主任徐老师,教俄语的,刚刚被学校聘来,很厉害的一个中年女子,不算太了解,就不多说了。
也许在人们看来这是一次很平常的听评课,但我认为很有意义,既有利于上课老师的成长,也有利于教学的深入。
很庆幸自己在这样一个团结上进的集体中。
高一语文《荷塘月色》评课稿讲完课后,两个校领导,和几个组内老师参与了评课,自从我来到这个学校很庆幸能够赶上这个年级班子。
尤其我们语文组,是一个充溢着正气而且很务实的的一个集体。
每次评课,大家都能够“献言进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一切都为了上一堂更好的课,让每个人都有进步。
这次当然也如此。
由教务处副主任徐老师主持,首先是我们的组长陈老师发言,陈老师面部肌肉缺少变化,他的笑是很难看到的,有时也笑,但你只能从他张开的嘴和大张的拍打在一起的双手看出他是在笑,你要想在他的脸上看出个蛛丝马迹是很难的。
但陈老师却是我很佩服的老师之一,他做人很正直,他的特色是用着一个很老了的手机,由于听筒坏了,跟别人打电话,就像放扬声器似的,我们都能听到,我们办公室一个老师开玩笑的说:“陈老师正直的很那,就没有怕人听的话”,做事也很公正,很得人心。
一手漂亮的字更让我羡慕不已。
陈老师首先对这堂课的优点给予了肯定,然后提出了一些细节上的问题,指出张老师一个字的发音不准“似的”的“似”应该读“shì”翘舌音。
再者指出剩下的10分钟时间没有充分利用,课后第一个选择题比较难,第二题赏析朱自清的《绿》节选却是做而未解,留下了个小尾巴。
然后是席老师,作为张老师的师傅第二个发言,毕竟是自己徒弟,也许是为了避嫌,所以说的很少,只是整体评价了一下。
然后我认为本节课最大的优点就是目标明确,整节课都围绕一个目标,整节课都围绕一个中心,语文课,该散的时候散,该读的时候读,重在赏析。
但有时候也要上的专,上的实,让学生有实际的收获,本节课就是属于后者,让学生知道如何写景状物。
接着吴老师,一个小家碧玉,带着点南方女子的灵秀气的女老师,记得她刚来的时候,我们班一个学生偷偷的问我:“老师,你旁边坐那个女老师有对象吗?”我说:“人家孩子都能跑了。
”别看人长得秀气,但是家里大小事都是自己一力操持,做饭更是拿手。
讲课上也独有自己的奇思妙想,她就提出可以将练习题改为“月色下的张北或者月色下的私立一中”让学生依据所学,当堂练笔,效果会更好。
然后是杜主任,教务处主任,也是教语文的,也是我师父。
原来是我们级部主任,记得我们刚来的时候,一个一起来的女同事,有一天神秘兮兮的对我说:“你知道吗,咱们级部主任是全校最帅的主任。
”这就是我的第一印象,见面之后果然不一般,一米七八的个子,长的方方正正,后来才发现,别看长的比较粗犷,内心却很细腻,无论是在教学上还是工作上都喜欢钻研,每次的语文教研活动,就是我学习的时间,作为徒弟受益匪浅。
据说我们学校的小班化教学,就是他建议的。
但也有不足,由于做事力求尽善尽美,开起会来旁征博引,说个没完,往往会占用大家已经很少的宝贵的自由时间,有些人都怕他开会,哈哈,不过我不怕,就像我不怕监考一样。
这次他最后发言,梳理了讲课思路,综合了几个老师的意见,也让我豁然开朗,由于我负责制作学案,张老师这节课是提前讲的,其他老师还没开课,所以我有修改了学案,以备大家做好教学工作。
主持评课的教育处副主任徐老师,教俄语的,刚刚被学校聘来,很厉害的一个中年女子,不算太了解,就不多说了。
也许在人们看来这是一次很平常的听评课,但我认为很有意义,既有利于上课老师的成长,也有利于教学的深入。
很庆幸自己在这样一个团结上进的集体中。
高一语文《荷塘月色》评课稿讲完课后,两个校领导,和几个组内老师参与了评课,自从我来到这个学校很庆幸能够赶上这个年级班子。
尤其我们语文组,是一个充溢着正气而且很务实的的一个集体。
每次评课,大家都能够“献言进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一切都为了上一堂更好的课,让每个人都有进步。
这次当然也如此。
由教务处副主任徐老师主持,首先是我们的组长陈老师发言,陈老师面部肌肉缺少变化,他的笑是很难看到的,有时也笑,但你只能从他张开的嘴和大张的拍打在一起的双手看出他是在笑,你要想在他的脸上看出个蛛丝马迹是很难的。
但陈老师却是我很佩服的老师之一,他做人很正直,他的特色是用着一个很老了的手机,由于听筒坏了,跟别人打电话,就像放扬声器似的,我们都能听到,我们办公室一个老师开玩笑的说:“陈老师正直的很那,就没有怕人听的话”,做事也很公正,很得人心。
一手漂亮的字更让我羡慕不已。
陈老师首先对这堂课的优点给予了肯定,然后提出了一些细节上的问题,指出张老师一个字的发音不准“似的”的“似”应该读“shì”翘舌音。
再者指出剩下的10分钟时间没有充分利用,课后第一个选择题比较难,第二题赏析朱自清的《绿》节选却是做而未解,留下了个小尾巴。
然后是席老师,作为张老师的师傅第二个发言,毕竟是自己徒弟,也许是为了避嫌,所以说的很少,只是整体评价了一下。
然后我认为本节课最大的优点就是目标明确,整节课都围绕一个目标,整节课都围绕一个中心,语文课,该散的时候散,该读的时候读,重在赏析。
但有时候也要上的专,上的实,让学生有实际的收获,本节课就是属于后者,让学生知道如何写景状物。
接着吴老师,一个小家碧玉,带着点南方女子的灵秀气的女老师,记得她刚来的时候,我们班一个学生偷偷的问我:“老师,你旁边坐那个女老师有对象吗?”我说:“人家孩子都能跑了。
”别看人长得秀气,但是家里大小事都是自己一力操持,做饭更是拿手。
讲课上也独有自己的奇思妙想,她就提出可以将练习题改为“月色下的张北或者月色下的私立一中”让学生依据所学,当堂练笔,效果会更好。
然后是杜主任,教务处主任,也是教语文的,也是我师父。
原来是我们级部主任,记得我们刚来的时候,一个一起来的女同事,有一天神秘兮兮的对我说:“你知道吗,咱们级部主任是全校最帅的主任。
”这就是我的第一印象,见面之后果然不一般,一米七八的个子,长的方方正正,后来才发现,别看长的比较粗犷,内心却很细腻,无论是在教学上还是工作上都喜欢钻研,每次的语文教研活动,就是我学习的时间,作为徒弟受益匪浅。
据说我们学校的小班化教学,就是他建议的。
但也有不足,由于做事力求尽善尽美,开起会来旁征博引,说个没完,往往会占用大家已经很少的宝贵的自由时间,有些人都怕他开会,哈哈,不过我不怕,就像我不怕监考一样。
这次他最后发言,梳理了讲课思路,综合了几个老师的意见,也让我豁然开朗,由于我负责制作学案,张老师这节课是提前讲的,其他老师还没开课,所以我有修改了学案,以备大家做好教学工作。
主持评课的教育处副主任徐老师,教俄语的,刚刚被学校聘来,很厉害的一个中年女子,不算太了解,就不多说了。
也许在人们看来这是一次很平常的听评课,但我认为很有意义,既有利于上课老师的成长,也有利于教学的深入。
很庆幸自己在这样一个团结上进的集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