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与地貌学绪论

合集下载

地质地貌学 绪论

地质地貌学 绪论
地 质 与 地貌学
《地质地貌学》的学习内容
绪论 第一章 地球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 矿物 第三章岩石 第四章 地质发展史 第五章 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 第六章 风化作用 第七章 坡地重力地貌 第八章 流水地貌 第十章 风沙地貌 第十一章 黄土地貌 第十二章 冰川地貌 第十三章 冻土地貌 第十四章 海岸和湖沼地貌
实践:
☎ 到自然界去观察,取得最基础的资料。 ☎ 实验室进而模拟实验。
● 研究方法 2.室内与野外相结合:
一些地质现象(火山爆发、海底扩张、风 化现象)只有在野外直接观察(可借助仪器, 但必须到实地)否则无法全面了解。
同时,有些现象,我们需要模拟实验,在 实验室重复过程,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
从无机到有机界、 有机界与无机界的相互转化。
常温、常压的地表环境到 高温高压的地下深处环境。
☞ 无法再现
众多地质现象对人类来说是无法 再现的:生物演化,海陆变迁、煤、 石油形成过程等(非再生) 。
● 研究方法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地质学的理论最初来自对自然界的观察
3、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地壳及上地幔的物质组成。 (2)研究地壳和地球的构造特征。 (3)研究地球的历史(46亿年)。 (4)研究地质学的应用问题。 (5)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与手段。 (6)综合性研究。
(二)、地质学的特点及研究方法 ● 特点 :
☞ 时间漫长 地球 年龄46 亿年
火山喷发是极其宏观的 现象,但熔浆冷凝过程中矿物 的形成又是结晶的微观现象。
● 研究方法
5.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6. 原始手段与新技术、新装置相结合
在当今先进的科技条件下,“地质三大 件”(锤子、罗盘、放大镜)仍不能放弃

地貌学绪论

地貌学绪论

温湿气候地貌带位于中纬地区,年平均温度在 ℃左右, 温湿气候地貌带位于中纬地区,年平均温度在10℃左右,降水量 在600~800 mm,流水是地貌形成的主导因素,在欧亚大陆东部 ~ ,流水是地貌形成的主导因素, 受季风的影响,降水集中在夏季, 受季风的影响,降水集中在夏季,流水的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都 很强烈, 很强烈,欧亚大陆西部 受海洋气候影响, 受海洋气候影响,降水 分配均匀, 分配均匀,流水的侵蚀 作用和堆积作用不及东 亚季风气候区那样强烈。 亚季风气候区那样强烈。
• 雅鲁藏布江的河谷阶地 雅鲁藏布江的河谷阶地
地貌在不断变化发展。地貌变化发展受构造运动、 地貌在不断变化发展。地貌变化发展受构造运动、 外营力作用和时间三个因素的影响。以河流地貌为例, 外营力作用和时间三个因素的影响。以河流地貌为例,
假定某一准平原地区,地壳抬升后趋于稳定状态,气候不变, 假定某一准平原地区,地壳抬升后趋于稳定状态,气候不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貌将按下列模式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貌将按下列模式发展。地貌发育的不同阶 段,地貌特征和地貌组合都是不同的。作为三维空间的地貌 地貌特征和地貌组合都是不同的。 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形成三维空间和时间组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 的四维空间的总体。用四维空间思维来研究地貌, 的四维空间的总体。用四维空间思维来研究地貌,不仅可以 了解现今地貌特点和恢复地貌演变过程, 了解现今地貌特点和恢复地貌演变过程,还可预测地貌发展 方向。 方向。
第二节 地貌学的学科分类
地貌学是介于自然地理学和地质学之间的一门 边缘科学。由于地貌学的这一特点, 边缘科学。由于地貌学的这一特点,各个国家的地 貌学分属于不同的学科。 貌学分属于不同的学科。美国的地貌学是地质科学 的一个分支, 的一个分支,欧洲一些国家的地貌学则属于自然地 理学的范畴, 理学的范畴,还有一些国家的地貌学则是属地理 学和地质学两门科学之中。 学和地质学两门科学之中。

地貌学第一章绪论分解

地貌学第一章绪论分解

二.地貌学的研究内容
地貌空间 分布规律
地貌成因 地貌形态
地貌演变过程
(一).地貌形态
1、地貌形态要素 地貌的外表形态相似于一些常见的 几何形体,如圆锥形、角锥形、扇形以 及其它更复杂的几何形。 每一形态都是由面、线、点所构成 的。 这些地形面、地形线和地形点叫做 地貌要素或形态要素,它们决定了地貌 形态的几何特征。
(3)丘陵(Hill)
丘陵是指坡度较缓、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其高差一般小 于200m。 一般采用单指标—高差来划分丘陵类型: 缓丘 <20m
低丘
中丘 高丘
20—50m
50—100m 100—200m
(4)山地(Mountain)
山地是指地势相对高起、地面起伏较大的地区,其海拔一 般大于500m、起伏高度大于200m。 一般采用双指标划分山地类型: 海拔 起伏高度
二、知识结构
内外营力
内外营力
地貌形成与演变
地貌形成与演变
构造岩性
构造岩性
时间
时间
绪论
地貌学的发展与现状
地貌学的发展与现状
地貌学的实践意义
地貌学的实践意义
三、学习目标
1、掌握地貌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2、了解地貌形态的多样性,掌握地貌基本形 态类型及其分类指标和方法; 3、深刻理解在内外营力、地质构造、岩性、 作用时间的影响下,地貌形成和演变的原理 和规律,培养地貌的综合分析能力; 4、了解地貌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各个历史时 期人类对地貌的认识、地貌学研究成果、杰 出的地貌学者的学术思想和著作,重点了解 地貌学最新发展成就; 5、了解地貌学的实践意义。
一.地貌学的研究对象
地貌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形态,即各 种各样的地形。 地球表面指的是地壳的外表面,即由岩 石或土(松散的岩石)组成的地面。地球表 面形状是指地壳表面由松散碎屑物或岩石构 成的起伏形态,如平原、高原、山脉、山峰、 丘陵、河谷、盆地、悬崖等。因而,地貌学 的研究对象是地貌或地形,即各种规模的地 表起伏形态的总和。

地貌学绪论

地貌学绪论
地貌学(Geomorphology):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的科学。
(二)、地貌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地球表面形态及其形成动力的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发生和发育规律的研究、以及组成地貌的沉积物等的研究。
(三)地貌学的研究目的 :揭示地表形态在内外力相互作用、岩性和地质构造以及作用时间三方面影响下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以便在人类生产活动中合理地利用有利的地貌条件,改造不利的地貌条件。
环境研究、资源调查、农业、水土保持、水利、水电、海港和交通建设,以及某些矿产的开采和利用、旅游等。
一、农业生产:研究适于农垦的地貌类型并进行评价
二、工程建设 :为工矿、交通和水利等工程建设而进行的地貌研究
三、矿业:主要指为开采砂矿和石油、天然气等所进行的地貌研究。
四、旅游:很多地貌就是很好旅游资源。
地理循环学说 戴维斯认为地貌发育有三要素,即构造、营力、时间。认为地貌的准平原化发育过程
经历三个阶段:幼年期、壮年期、老年期。
缺点: 戴维斯的侵蚀循环学说能够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地貌发育的因素,是地貌学中第一个系统阐述地貌发展的古典理论,对地貌学的发展曾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其不足之处是,在思想方法上过于简单化,忽视了地貌发育过程中许多因素的变化。实际地貌的发育是非循环模式,而是旋迴性的;同时,他把地壳上升和侵蚀作用人为地分开,也是一个严重的失误;其次,他只注意到河流的下切作用,而忽视了其它形式的流水作用。
二、地貌形成和发育的基本因素
(一)地貌形成的营力(动力) 地貌形成的营力主要是两种——内力和外力
1.内力在地貌形成中的作用
内力:指由地球内部的热能,化学能,重力能及地球旋转能引起的作用,它主要包括地壳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火山和地震等。

地貌学第一章 绪论

地貌学第一章 绪论

地貌形态由点、线、面组成,可以定量地 描述地貌形态要素的特征,如山峰的高程、坡 度等。根据《中国1:1000000地貌图制图规 范》,我国地貌基本形态类型分为平原、台地、 丘陵和山地;台地和丘陵按其相对高度可以进 一步划分次一级类型,山地按海拔和起伏度再 进一步划分山地类型。
地貌形成与发育是内外营力、地质构造与 岩性、作用时间的函数,地表形态在这三方面 因素的影响下不断发生变化,并表现出显著的 演变规律。对地貌成因的研究十分复杂,需要 综合地、唯物辩证地分析。这方面的研究是地 貌研究的核心、重点和难点。
但是,在某个具体时期和某个具体地区, 这二种作用力总是不平衡的。在某一时期和 某一地区,一种营力占了主导地位;而在另 一时期和另一个地区,可能是另一种营力占 了优势。
从地貌的长期发育史看,内力在地表变 化过程中通常都起着构成地表大型地貌骨架 的作用,或隆起成为高山高原,或下沉成为 海洋盆地,从而增大地势起伏。而外力作用 主要是将地表夷平,使高地蚀低,低地填高, 从而减小地势起伏,且在此过程小塑造出各 种丰富多彩的外力地貌。
(1)平原 平原(Plain)是指地面较平整(一般平均坡度
小于7°),最高点一般在边缘,且一般没有坡度 大于10°和高差大于30m的坡坎形态。
(2)台地(Platform)
台地是指具有较陡的台坡(一般坡度大 于10°)和 坡度较缓的台面(一般坡度小 于7°),台面水平投影面积一般大于台坡 投影面积,台坡高差大于30m的形态。
2、以外营力作用为主形成的地貌来 说,则有水平分布规律和垂直分布规律。
(四)地貌演变过程
地貌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地貌演变过程受 构造运动、外营力和时间三个因素的影响。地貌 发育的不同阶段,地貌的结构和地貌的组合都是 不同的。作为三维空间的地貌体,随着时间的推 移而不断变化,形成三维空间和时间组成的四维 空间组成的四维空间的总体。用四维空间思维来 研究地貌,不仅可以了解地貌特点和恢复地貌演 变过程,还可以预测地貌发展方向。

第一张 地貌学1-绪论

第一张 地貌学1-绪论
该学说与戴维斯的观点不同,他认为地貌是内外 力同时相互作用下的产物。研究地貌学的主要目的 就是通过分析地貌形态去了解内外力之间的相互关 系,以便确定地壳运动的性质。地貌分析的具体方 法是分析斜坡形态。 他把内外力数量之间的关系和自然界常见的山坡 形态联系起来,但没有考虑气候、岩性等对山坡形 态的影响。 另一方面,他把地貌从山地变为平原的演化过程 单一地认为是坡面的平行后退所至,而实际上坡面 后退并非是平行地进行,有以偏概全的倾向。
地形分析
彭克专注坡地形态研究,认为内、外力同时 作用,而地貌形态则揭示了内、外力的关系。 凸形坡:上升>侵蚀;
直线形坡:上升=侵蚀;
凹形坡:上升<侵蚀 或地壳构造长期稳定; S 形坡:稳定→上升;
其观点不可否认存在不 足,这里忽视了构造和岩石的 作用与影响。
四、地貌的基本性质
地貌的物质性 地貌的界面性 地貌的动力性 地貌的天然性 地貌的变化性
他的巨著《地质学原理》使地质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
1. 侵蚀循环学说
侵蚀循环学说是戴维斯于1899年创立的关于地形发
育的主要理论。
●地貌的发育要素 —— 构造、时间和营力。
● 地貌发育的阶段性 一个短暂而起伏迅速增加的幼年期, 一个起伏最强烈、地形变化最大的青年期, 起伏微弱而时间无限长的老年期。
二、学科发展简史
孕育时期(18世纪上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 创建时期(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 发展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 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以来)

★ 地貌学基本理论
◆ “现实论” , 英国的赖尔(Charles Lyell) 在《地质学原理》中提出,1830年;
1、20世纪前期,德国柯本发表气候分类。 2、德国比德尔于1963年出版《气候地貌学》专著;法国特 里喀尔和凯勒于1966年发表《气候地貌学导论》,标志着气 候地貌学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大学地理-地貌学-第一章绪论PPT课件

大学地理-地貌学-第一章绪论PPT课件
? 地貌对气候的影响
– 导致地表热量的重新分配和温度分布状况复杂化; – 改变降水量分布格局; – 山地的阴坡、阳坡的气温差异 – 降水在迎风坡与背风坡的差异、焚风效应
? 地貌对生物的影响;
– 山地垂直景观带:长白山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高大山地常成为生物物种迁徙的屏障
地貌学
主讲教师:李鸿凯 lihk431@neΒιβλιοθήκη
13159563062 环科楼205
.
1
参考书目
? 杨景春,李有利编著:《地貌学原理》修订版,北 京大学出版社,2003。本书是根据作者1985年编写 的《地貌学教程》修订改编。
? 它较系统地介绍了地貌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 基本研究方法。本书以地貌营力系统为纲进行章节 划分。以外营力作用为主形成的地貌包括坡地地貌; 流水地貌;岩溶地貌;冰川地貌;冻土地貌;荒漠 地貌;黄土地貌;海岸地貌;以内营力为主形成的 地貌有大地构造地貌;褶曲构造地貌;断层构造地 貌;火山和熔岩地貌。地貌与环境、灾害是当前人 类面临的重要问题,本书也专门列了两章进行介绍。 本书对各种类型地貌的特征、成因和种种变异都从 构造、气候、人类活动和岩性等方面进行评述和解 释,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体系更加严谨。构造地 貌部分立足于动态分析,具有一定的深度。对于国 内外地貌学的经典的和现代的理论,以及各种典型 地貌实例,采用融会于全书之中的方法进行介绍。 全书各章还精选了一些典型地貌照片,使本教材更 为生动。
7
网站资源
? /gesc/kygz/dmx/ 西北师范大学地 貌学精品课程,地貌学习可参考相关章节的课件。
? http://162.105.149.18/Geomorphology北京大学地貌学精 品网站。授课教案包括许多国内外案例。

地貌学复习资料

地貌学复习资料

地貌学复习材料第一章绪论1.地貌学:研究地表形态特征及其成因、演化、内部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地貌是内营力和外营力共同作用于地表的结果。

地貌变化发展受构造运动、外营力作用和时间三个因素的影响。

以内营力作用为主的地貌来说,地貌的分布和大地构造单元、地壳运动方向以及构造线的走向都有一定的联系。

以外营力作用为主形成的地貌,则有呈纬度水平分布和沿山地垂直分布的规律。

地貌学的研究内容:(1)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特征(2)地貌的成因(3)地貌的演变过程(4)地貌的内部结构(5)地貌的空间分布规律。

研究任务:(1)弄清地表形态的基本特征和控制因素;(2)了解地貌形成演化的过程和机制;(3)确定地貌演化的产物及其在地球系统演化中的意义(4)为环境、资源、灾害等领域提供科学依据矿物形成原因可分为:原生矿物——由地壳内部岩浆冷却后形成的矿物。

次生矿物——由原生矿物进一步经过风化形成的新的矿物。

世界上矿物有3000多种,常见的有50多种,而和土壤形成有关的造岩矿物有30多种。

自然界的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

不同规模和不同形态的地貌成因:◆大陆和海洋——与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有关◆山地和平原——地壳运动◆河谷、沙丘等微地貌——外力作用,其成因主要受气候条件的控制。

由于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能,因而外力作用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特征。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暴发突然、来势凶猛迅速,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坏的双重作用,其危害程度比单一的崩塌、滑坡和洪水的危害更为广泛和严重。

泥石流在我国集中分布在两个带上。

一是青藏高原与次一级的高原与盆地之间的接触带;另一个是上述的高原、盆地与东部的低山丘陵或平原的过渡带。

泥石流的危害(1)对居民点的危害:泥石流最常见的危害之一,是冲进乡村、城镇,摧毁房屋、工厂、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场所设施。

地貌学知识点归纳

地貌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绪论1)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形态特征和及其成因、演化、内部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科学2)地球内营力:地球表面以下的作用力。

例如地壳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等3)地球外营力:地球表面以上的作用力,例如流水、波浪、冰川、风等4)戴维斯“侵蚀轮回”学说:第二章坡地地貌1)风化作用:露地表的岩石,受到日光照射、温度变化、水的作用和生物作用等,发生破碎和分解,形成大小不等的岩屑、沙粒和黏土,这种作用被称为风化作用2)崩塌及形成条件:斜坡上的岩屑或块体,,在重力的作用下,快速向下坡移动,称为崩塌,条件:地形条件:坡度和高度;地质条件:岩石中的节理、断层、地层产状和岩性都对崩塌有直接影响;气候条件:温差大,降雨季节;地震因素;人为因素:开挖3)倒石堆的发育示意图(形成过程):4)滑坡及影响因素:斜坡上的大块岩(土)体,由于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

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称为滑坡,条件:地下水、地表水、斜坡岩石结构和岩性、地震、人为因素5)滑坡的作用力:6)坡积裙:大气降雨或冰雪融化后,在斜坡的坡地上,形成片(面)状水流,在这种水流作用下,地面物质被侵蚀搬运使坡面降低,称为坡面水流侵蚀。

被侵蚀的物质堆积在坡脚外,被称为坡积物,它们围绕坡地边缘分布,形似衣裙,称为坡积裙第三章河流地貌1)横向环流和漩涡流横向环流:在弯曲河道中,从凸案由睡眠流向凹岸的水流(表流)由河底流向凸岸的水流(底流)构成一个连续的螺旋形向前移动的水流,称横向环流漩涡流:当水流绕过障碍物,如沙坡的脊部、河床基岩岩槛以及各种人工建筑物时,都会产生旋涡流2)溯源侵蚀:从源头、河口或瀑布向上游侵蚀,称为溯源侵蚀3)侵蚀基准面:河流下切到接近这一基准面后即失去侵蚀能力,不能再向下侵蚀,这一基准面称为侵蚀基准面4)影响河床纵剖面发展的因素:水文状况的改变、构造运动、岩性的差异、气候变化、5)河漫滩的形成与发展:6)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地质、地形、气象、水文、经济活动7)洪积扇的结构:洪积扇的结构多事砂砾互层和砾石层中夹砂透镜体或砂层中夹砾石透镜体8)三角洲与三角湾:三角洲:在潮流作用很强和河流挟沙很少的河口,涨潮时潮流一很快的速度溯河而上,形成强烈侵蚀,退潮时积蓄的河水和潮流一起沿河而下,加强了退潮流的力量,强烈冲刷河道,形成喇叭形的河口叫三角湾9)河流阶地的成因:具有较宽的谷底和河流下切侵蚀10)分水岭:是指分隔相邻两个水系的高地11)断头河:河流袭夺后,夺水的河流称袭夺河,被夺水的河流称被夺河,被夺河的下游因上游改道而源头截断,称为断头河12)河流地貌的发育阶段:河流地貌发育的初始阶段,称幼年期阶段;河流地貌发育的平衡阶段,称壮年期阶段;河流地貌发育的终极阶段,称老年阶段第四章岩溶地貌1)岩溶水的分带:垂直循环带、过度循环带、水平循环带、深部循环带2)溶沟与石芽:溶沟和石芽是石灰岩表面的溶蚀地貌,水流沿石灰岩表面流动,溶蚀和侵蚀出许多凹槽,称为溶沟,溶沟之间突出的部分,称为石芽3)干谷、盲谷和伏流:干谷:是岩区的干涸河谷,由于地壳上升,岩溶水的水平循环带下降,或上游河道水流流入落水洞成为地下洞,原有由地下水喝上游河道补给的河流失去了水源,因而变成干谷盲谷:在岩溶区,常见河谷上游从某一陡坝下的泉眼涌出,而河流流向的前方又有一落水洞,河水沿落水洞流入地下,这种上下游封闭的谷地称为盲谷伏流:转入底下的河流暗流段,叫伏流4)峰林和峰丛:峰丛:峰丛是由上部为耸立的锥形山峰和下部相连的基座组成的石灰岩山峰群峰林:高耸林立的散布石灰岩山峰的组合5)岩溶地貌的地带性特征:6)岩溶地貌的发育阶段性:幼年期阶段、青年期阶段、壮年期阶段、老年期阶段第五章冰川地貌1)雪线及其影响因素雪线:在高山和高纬地区,地表降雪的积累量和年消融量相等的界限,称为雪线影响因素:温度、降水量、地形2)冰川冰的形成过程:积雪变成冰川是先由新雪变成雪粒,再由雪粒变成冰川冰,最后形成冰川3)冰川的类型:1.按冰川发育的气候条件和冰川温度状况,分为海洋性气候冰川和大陆性气候冰川2.按冰川形态、规模和所处地形条件,可把冰川分为山岳冰川、大陆冰川、平顶冰川和山麓冰川4)冰斗、刃脊和角峰冰斗:冰斗是山地冰川重要的冰蚀地貌之一,它位于冰川的源头。

地貌学-知识点(终极版)

地貌学-知识点(终极版)

地貌学-知识点(终极版)第一章:绪论要点:1.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地貌学: 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进展规律的学科。

研究内容: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特征、塑造地表形态的动力、地貌发育演化规律以及地貌的内部结构及地貌的空间分布规律,并依照地貌发育演化的规律来利用改造自然。

第四纪地质学: 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进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第四纪地质研究内容:地层、古气候、生物、海平面变化、新构造运动等。

认识第四纪沉积物的形成,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和对照,拟定第四纪地质年代表。

研究第四纪环境,包括地壳运动的特征、气候的演化及生物界的进展历史,并由此产生一系列分支学科:新构造运动学、古冰川学、第四纪古地理学、古人类学等。

2.新生代以来的地质年表全新世(1.17万年)更新世(2.588百万年)3.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理论与实际意义研究地质学的一具很重要的现实主义原理是“将今论古”,即用研究现代地质作用和现象的办法去了解地质历史阶段的地质过程。

为研究前第四纪的地质历史,有必要对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举行研究。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在生产实践上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农业生产、工业和民用建设等都在现代地表和第四纪地层上举行,农业区划、农田水利建设、水土保持、水电工程、道路工程、厂矿和港口建造、地下水勘探、砂矿勘测等都需要举行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勘察工作。

4.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学的联系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均属于地球科学;2.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别仅研究的时空范围一致、研究对象和内容类同,而且研究办法亦有许多相似的地点;3.在理论和生产实践上它们也有密切联系,地貌工作者必需具有较充实的第四纪地质理论基础,才有也许对地貌进展的趋向举行预测性的研究, 研究第四纪地层时又往往借助于地貌学的办法。

1.地貌学是地质学与自然地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2.地貌学的理论和办法又是新构造运动和地震地质研究的重要手段,因此地质界以为地貌学是动力地质学或物理地质学的一部分;3.第四纪地质学是历史地质学的一具分支,它把第四纪自然环境作为其研究的要紧内容。

地貌学绪论

地貌学绪论

第一章绪论一、地貌学的研究对象与性质地貌学这个名称,在各种语言中虽有不同的拼写方式,如:geomorphology(英语),géomorphologie(法语),地形学(日语),геоморфология(俄语),Geomorphologie(德语),等。

但从构词上可看出,它们大都由三个源自希腊语的词根geo(地球),morphe(外表形状、面貌),Logos(论述)所组成,表明这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形状的学科。

地球表面(简称“地表”)指的是地壳的外表面,即由岩石或土(松散的岩石)组成的地面。

地球表面形状,指的就是地壳表面由岩石构成的起伏形态(如平原、高原、山脉、山峰、丘陵、河谷、盆地、悬崖等),简称为“地形”或“地貌”。

因而,地貌学的研究对象是地貌或地形(Landforms),即各种规模的地表起伏的总和。

地貌学是研究地表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的科学。

解放前,这门科学在我国被称为“地形学”。

1956年后,我国的一些学者倡议,把“地形学”改称为“地貌学”,自此,地貌学这个名称才逐渐得到普遍使用。

地表形态复杂多样,成因各异。

主要是内营力外营力相互作用下形成和发展的。

以河流地貌为例,假定某一准平原地区,地壳抬升后趋于稳定状态,气候不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地貌将按下列模式发展。

首先,河流在被抬升的地面上下切侵蚀,这时河网还很稀疏,河谷之间有宽广平坦的河间地,河流纵比降较大,河谷横剖面多呈“V”字形,谷坡陡峭,崩塌、滑坡等作用较强烈,谷坡与河间地之间有明显的坡折,处于这种情况,称为河流发育的初期阶段,或称幼年期。

随后河道渐渐增多,地面分割加剧,河谷横剖面加宽,河流纵剖面渐渐趋于平缓,谷坡也变缓加长,河间地形呈浑圆状的山岭,,处于这种情况,称为河流地貌发育的中期阶段,或称壮年期。

再进一步发展,河流下切侵蚀逐渐减弱而趋于停止,分水岭缓慢降低,河流的侧蚀作用加强,河谷展宽而蜿蜒,这时就称为河流地貌发育的晚期阶段,或称老年期。

地貌学第1章 绪论

地貌学第1章 绪论

第三节
地貌学的发展简史
地貌学主要是在十九世纪中叶以后才逐渐发展起来 的。随着经济发展和自然资源开发的需要,使它从地
理学、水文地质学、测量学和地质学中分化出来,形
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南依次为昆仑山(T)、唐古拉山(J)、冈底斯山(K2—E)、喜马
拉雅山(N—Q)。显然,这些山脉的分布特征和中生代末期以 来印度洋板块不断向北俯冲,并与欧亚板快碰撞有密切关系。
(二)以外力作用为主形成的地貌
以外力作用为主形成的地貌,有沿纬向呈水平分布的规律 和沿山地的垂直分布规律。这种分布规律和一定的气候条件 有关。决定气候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降水量。温度从赤道向 两极降低,亦随绝对高度而递减,前者称为气候的纬度(水 平)分带,后者叫做气候的高度(垂直)分带。 一般低纬山区较高纬山区的高度分带明显。实际上,山区 地貌的高度分带只大体上分出上部冰雪地貌和下部流水地貌。
析地貌的不同要素的特征。
2. 地貌的基本形态和形态组合
自然界的地貌形态常以单个形态或形态组合的方式存在。
通常将地貌形态当中较小、较简单的地貌形态称为地貌基
本形态,例如冲沟、沙丘、冲积锥等。另一类范围较大,是包
括若干地貌基本形态的组合体,称为地貌形态组合,例如山地、
荒漠等。 地貌形态组合可以是简单的同一时代同一类型的地貌组合, 也可以是复杂的不同时代不同成因的地貌组合。一般较大的地 貌都是复杂的地貌形态组合体。
二、地貌的相对等级
地貌规模极其悬殊,按相对大小,并考虑地质构造基础、 塑造地貌的营力分为以下等级: 星体地貌:把地球作为一个整体,其形态、大小、海陆分 布等总体构成了星体地貌特征。 巨型地貌:即地球上的大陆和洋盆,是高度上具有显著差 异的两类地貌, 由内力作用形成。

地貌学 第1章 绪论

地貌学 第1章 绪论

风成地貌
冰川地貌(天山1号冰川)
冻土地貌
丹霞地貌
喀斯特地貌
河流地貌
海岸地貌
生物地貌
贝壳堤
2. 内力地貌(内生地貌)
• 以内营力作用为主形成的地貌。
• 静态构造地貌 • 活动构造地貌 • 火山地貌等。
3. 人为地貌
• 包括露天采矿场、运河、渠道和梯田等。
采石场
大运河
红旗渠
• 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影响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 • 一种是通过改变地貌发育条件,加速或延缓某
种地貌过程,例如在黄土高原植被的破坏加速 了区域的水土流失,通过人工种树种草,就可 以使侵蚀作用减弱。
• 另一种是直接干预地貌过程,甚至改变地貌发 育方向。例如修建梯田,使平滑的山坡具有阶 梯状结构,修筑河坝,使河流改向,从而改变 冲积扇与冲积平原的发展道路。
(三)河道与港口整治
• 例如黄河下游为游荡性河道,对两岸的 人类生活和生产建设都产生巨大的影响, 地貌学为河道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又 如,山门峡水库的冲淤与渭河下游纵剖 面的调整、长江中下游的截弯取直和分 汊河道的治理等。
• 大的港口的地貌研究,如拦门沙的形成、 淤泥质海滩的发育等。
(二)动态研究方法
• 野外观测实验 • 室内模拟实验 • 动力过程分析 • 过程反映模型 • 地貌演变与灾害预测、预警等
泥石流野外观测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 灾害所在云南东川设 立的泥石流观测站, 对泥石流进行动力学、 静力学、降水、泥石 流冲淤变化、堆积扇 波谱反射特征等项目 观测,装备有泥石流 自动化观测系统、泥 石流图像解析系统等。
• 70年代以后,地貌学进入多元化发展时期。地 貌学与邻近学科相互渗透,地貌学的研究方法 也日趋精密,逐步将河流动力、海洋动力和冰 川动力等的原理和方法引入。同时,由于古地 理、古气候、沉积环境、海平面变化、新构造 运动、冰芯、黄土-古土壤序列、深海沉积等 研究的开展,地貌学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领 域也更加广阔。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绪论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绪论

一、实习背景地质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景观的形成、发展、分布和变化的科学。

它是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地质、地理、环境、生态等多个学科领域。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地质地貌学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灾害防治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地质地貌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野外实践能力,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使学生深入了解地质地貌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培养其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目的1. 巩固和深化地质地貌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学生掌握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的基本技能。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地质地貌现象的能力,提高其科学素养。

3. 通过实地考察,使学生了解我国地质地貌的多样性,增强其爱国主义情怀。

4.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其综合素质。

三、实习内容1. 地质地貌基本概念和理论介绍地质地貌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地质地貌的基本理论。

2. 地质构造与地貌形成讲解地质构造与地貌形成的关系,分析不同地质构造对地貌发育的影响。

3. 地层与沉积环境介绍地层学的基本知识,分析不同地层的特点及其沉积环境。

4. 岩石与矿物讲解岩石与矿物的分类、特征和成因,使学生掌握岩石与矿物的野外识别方法。

5. 地貌类型与特征介绍地貌类型的分类、特征及其形成原因,使学生了解不同地貌类型的特点。

6. 野外调查与实习方法讲解野外调查的方法和技巧,包括路线设计、观察记录、样品采集等。

7. 实地考察与案例分析组织学生到实地进行考察,分析典型案例,加深对地质地貌学知识的理解。

四、实习安排1. 实习时间:为期一周,具体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 实习地点:根据实习内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质地貌区域。

3. 实习方式:采用理论教学与野外实习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实习内容:包括地质地貌基本理论、野外调查技巧、实地考察与案例分析等。

五、实习要求1. 学生应按时参加实习,遵守实习纪律,确保实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1.地貌学--绪论-1

1.地貌学--绪论-1
他们是当代地貌学的奠基人。
1.侵蚀循环学说
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地貌发育的因素,是地貌学中 第一个系统阐述地貌发展的古典理论,对地貌学 的发展曾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其不足之处是, 在思想方法上过于简单化,忽视了地貌发育过程 中许多因素的变化。实际地貌的发育是非循环模 式,而是旋迴性的;同时,他把地壳上升和侵蚀 作用人为地分开,也是一个严重的失误;其次, 他只注意到河流的下切作用,而忽视了其它形式 的流水作用。
3)垂直切割深度
指一个地貌单元内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高差。 根据地貌的垂直切割深度,可将地貌分为:平原,丘 陵,山地。
4)地面坡度
坡度对研究现代地貌过程和了解地貌发育有很强 的重要作用。根据坡度可以对地貌进行分类。前苏 联学者根据地面的平均坡度将地貌形态分为: 平坦平 原(< 0.5 o),波状平原(0.5-1 o ),平原丘陵(14 o ),丘陵(4-7 o ),山地(7-24 o ),高山(> 24 o )。
搬运作用
物理风化作用 化学风化作用 生物风化作用
内 力 地 质 作 用
(通过地面流水、地下水、 湖泊、沼泽、海洋、冰川、 沉积作用 风等地质外营力进行) 重力作用(崩塌、潜移、滑动、流动作用) 成岩作用(压实、胶结、结晶作用) 水平运动 构造运动 升降运动 地震作用 侵入作用 岩浆作用 喷出作用 变质作用
2 地貌学与地形学
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 及其发育规律的科学。 地形学仅研究地球表面起伏。 地形=地貌 地形学≠地貌学
(二)、地貌学的研究对象 地貌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的地形。 包括地球表面形 态及其形成动力的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发生和发育规律的研 究、以及组成地貌的沉积物等的研究。 (三)、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从历史的角度看,它、环境学、文学、历史学等 众多学科领域中都需要掌握和了解地貌科学知识。 另外,任何一种外力作用在塑造地貌形态的同时,也形 成第四纪堆积物。因此,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常从不同的 角度去研究同一对象。 因为两者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地 貌学侧重于研究外表,第四纪地质学侧重于内容。

地质地貌学复习提纲

地质地貌学复习提纲

地质地貌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1、地质学是研究地球〔主要是岩石圈〕的物质组成、结构、运动、变化和开展以及古生物、古气候演化历史的一门学科。

研究对象:地球〔主要是岩石圈〕内容:物质组成---矿物、岩石变化开展: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研究对象的特别性:时间悠久性、地区差异性、变化的复杂性〔1〕地质思想萌芽时期〔公元前---18世纪中叶〕2、地质学的开展阶段〔2〕近代〔经典〕地质学时期〔18世纪中叶---20世纪初〕〔3〕现代地质学时期〔20世纪初---现在〕3、地貌:地球外表有各种上下起伏的形体,如山地、丘陵、平原、盆地、河谷、冲沟等等,这些形体总称为地貌〔或地形〕。

4、地貌学就是研究地球外表形态和结构特征及其成因机制、分布和开展规律科学,所以地貌学也叫地表形态学。

研究对象:地形。

地貌学的研究内容:地貌的形态、结构、组合及空间分布特征,形成地貌的各种动力地质过程,地貌的发育和演化规律以及地貌与人类生存环境、人类活动、经济建设的关系。

5、地质地貌学研究对象特点:〔1〕时空的无限性〔2〕变动的复杂性〔3〕地质作用的不可逆性。

6、地质学的研究程序一般包含资料收集;野外考察;分析化验与模拟试验;将今论古综合解释。

7、地貌形成的动力(1)内(营)力作用主要是指由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引起的地壳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和地震活动等。

(2)外(营)力作用主要是指起源于太阳能、重力能和潮汐力影响而产生的冰川、水流、海浪、风和生物等的作用。

(3)内、外(营)力作用的关系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同时出现,彼此消长,互相影响,不能将地表形态的形成与开展视为某种单一的动力作用的结果。

在地貌形成开展的过程中,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只是在某一时期的某一地区,可能某种动力作用占据主导地位,而另一种动力作用占据次要地位。

从地貌的长期开展来看,内力作用主要是形成地表的根本起伏、塑造地表的大型地貌骨架,作用结果趋向于增强地形差异;外力作用则是削高填低,其作用结果趋向于减弱或排除地表起伏的差异。

地院地貌学知识梳理

地院地貌学知识梳理

地院地貌学知识梳理第一章绪论内营力:地壳的水平和垂直运动。

如地壳运动和岩浆运动。

外营力:来自地球外部的造貌营力,要紧来自太阳能和重力。

如流水、风、波纹、冰川、冻融、地下水、重力、人类的作用等。

内力为主、外力为辅;总体平衡,时空别等;并且浮现,彼此消长;内力暴烈而别常显示;外力缓和而一如既往。

四大过程: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两类动力:内营力、外营力动力的三个层次:物理化学、生物、人类五种要紧的外动力:重力、流水、冰川、风力、波纹潮汐近岸流考点一@戴维斯“侵蚀旋回学讲”以对湿润气候区的研究为基础假设:原始地貌是单一的平原;该平缘故地壳迅速抬升,达到一定高度后,地壳长期稳定。

(缘故:惟独地壳上升,才干使河谷纵剖面高于平衡剖面,造成下蚀条件;地壳上升后稳定,即往后的地貌是由外力过程形成的,使咨询题便于分析);外力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湿润气候环境)流域地貌的演化要先后记忆4个时期:幼年期(Youth):V形谷;地貌演化速度快;河流下切侵蚀加强,纵比落加大,浮现许多跌水,瀑布,没有冲积平原,分水岭宽广且平整,没有被分割;河谷别断加深;——平整的地面逐渐被切割得支离破裂壮年期(Maturity):早期:V形谷;开始浮现冲积平原;分水岭形态尖锐;河床上浮现砂和砾石堆积;流域地形起伏达到最大;河谷停止加深;——崇山峻岭,高山深谷;后期:河谷变得宽浅;延续狭窄的冲积平原;分水岭被逐渐侵蚀,变得浑圆;地形起伏趋于减少;沉积物发育,冲积平原逐渐展宽;河流变得弯曲;——低山丘陵老年期(Old Age):准平原形成;少数抗蚀能力强的岩石形成侵蚀残丘;河谷展宽,河流曲折崎岖,冲积平原宽广,多发育牛轭湖相沉积——波状起伏回春期(Rejuvenation):在河流的老年期,假如地壳再次抬升,导致河流的侵蚀基准面下落,河流下切将形成新的侵蚀时期,即回春期,这时候,河谷表现出一些幼年期的特征,但老年期的形态还是明显(返老还童)这种回春现象能够发生在侵蚀旋回的任何时期,而别必等到完成一具完整的侵蚀旋回之后才发生导致河流发生加速下切的因素有:1构造抬升2侵蚀基准面落低3流量增加侵蚀旋回理论的别完善之处:冰期-间冰期海平面的升落作用能够使许多地貌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回春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是 人类现 在唯一 的繁衍 生息家 园!
Where to go?
地球表面70%是海洋,30%是 陆地—其中大部分适合人类 生存(土地) 土地—人类生存的主要空间
How to do ? 人类依赖地球! 但人类对地球的依赖与过渡开发利用,人 口、资源、生态环境问题已困扰其发展!
我们向何处去?我们该怎样做?
泰国香米;香梨;长寿村;富顺豆花;名酒;
8.植树造林
因地(地质地貌)因土(土壤)选择树种, 且适时种植。
泥岩(Sandstone)
形成富含钙质的石灰性紫色土,可种柏木。
砂岩(mudstone)
形成酸性紫色土,可种马尾松和茶树。
9.自然灾害
地质破碎带(断裂带)
岩层破碎--山体滑坡
岷江上游是破碎的变质岩区,塌方,滑坡 很多。大量开挖又制造许多新的地质灾害。
生物圈 有机质,生物扰动 生物化学循环
人类活动 农业 林业 定居 工业 娱乐
气 体
水 溶 液
生 物
固 土 相 体
水圈 田间水平衡 水化学、 运输作用 沉积作用
土壤圈
等化
矿地母岩 学物质质石 学 圈
人类活动与土壤及生物-地圈的交互作用模式
Aurora Australis photoes
南极光
This image is of the death of a Sun-like star, providing details of what our Sun's fate may entail.
人类从出现的第一天 起,就在不停地探索 自身周围的环境(地 球)以及宇宙。
迄今,人类已经 能够登上月球, 冲出太阳系探索 神密的宇宙。
性课程。
研究地质
褶 曲 构 造
fold structure
研究地貌


Volcano
牛轭湖
二.地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 地球的表层 地球外层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地质作用的发育 过程、地壳的结构和构造、地表形态以及各种资
源的形成与分布规律。
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供依据,以造福人类。
地球的表层
四.学习意义
资源、环境、农学和林学等的研究都会涉 及地球表层的物质组成、形态和构造。作物、 林木、人类等生物体均会直接或间接地与地 圈发生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Why to study?
地学的作用
• 探矿,察明资源分布 • 生态环境规划、建设
• 水利、水电、交通、城建
• 土地开发利用
• 区域特色,地方优势资源与经济发展
思考题
• 地学基础与本专业的关系 • 地学基础在农业资源利用、农业 生产、区域/城镇规划和生态环境 建设中的作用。
目前地球周边空间已存在数以千计的太空碎片,严 重威胁太空飞行器的安全。下图为美国的哈勃太空 望远镜
自然对人类的惩罚
北京沙尘暴 2002年4月
Clear-cut forest
大气圈
直接影响
农业生产问题与地质地貌条件直接相关
黄土地 区的水 土流失
华北 的盐 碱地
丘间沟 谷的冷 浸田
间接影响
青藏高原的隆起,使亚热带气候高原 寒冷气候,农业生产条件变差。
6.人口密度
平原、浅丘区:人口稠密,耕地集中
高丘、山区:人口稀少,林草地多
7.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克山病(Chronic Keshan disease)-缺硒
花岗岩(Granite)、昔格达组母质
含磷丰富 易缺磷
土壤pH与盐基淋溶
母岩或母质明显影 响土壤pH和盐基物 质的淋溶损失
四川丘陵区紫色岩 夹关组砂岩 土壤pH低,强酸性,盐基淋
溶强,养分贫乏,易缺Mo 蓬莱镇组泥岩 土壤pH高,中性~石灰性,盐
基淋溶较弱,盐基饱和度较高
,但铁、锌等微素有效性低
5.农业利用
10.农业布局与生 清/玉罗汉山子
黄蜡石
清/翠玉白菜
2011年11月5日,长春首届翡翠赌石文化节开幕。现场有总重达6吨的上千 块原石,供“赌石”爱好者甄选。这些原石均产自缅甸,价格从1000多元到 上百万元不等,其中最贵的一块重375千克标价达468万元。 随着中国内地消费者对珠宝玉器的需求量不断扩大,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 最大的翡翠玉石消费市场,翡翠的市场价也不断攀升,并成为投资收藏的热 门。 作为一种传统的翡翠交易方式,“赌石”也伴随着翡翠的大热而在中国各地 盛行。所谓“赌石”,即通过外观判断石头内在质地的优劣。能否买到上等 翡翠,成为“赌石”者财力、眼力和胆力的较量。业内对此又称“一刀穷一 刀富”
• 产业布局与因地制宜 • 环境污染与生态修复重建
1.地形地貌
夹 关 组 砂 岩 多 形 成 旅 游 风 景 地 貌
武夷山砂岩形成的地貌
侏罗系蓬莱镇组泥岩形 成的缓丘~浅丘地貌
侏罗系沙溪庙组砂泥岩 互层形成的中丘地貌 泥岩层
砂岩层
砂岩层
泥岩层 泥岩层
砂岩层 泥岩层
砂岩在顶部 水平岩层形成的桌状丘
山区:林地+荒草地+耕地
3.土地利用与规划
侏罗系沙溪庙组的旱坡地利用
低山区
高山区
山区土地利用与覆盖
丘体中上部
丘体中下部 缓坡地,台地
砂土,石骨土
侏罗系遂宁组的土地利用
坝地,水田 丘底-丘间
石灰岩区土地利用
林地
农 业 区 域 规 划
旱地
水田
城镇/乡村景观规划
如何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实现 科学规划布局?

一.地学的概念

研究地壳的物质组成、形态的变化发展及古
生物变化历史的一门科学。
一门研究地球的科学。
以地质学(Geology )、地貌学(Geomorphology)基本知
识为主体,并吸收地理学(Geography) 、环境科
学(Environment science)等有关知识组成的一门综合
三.地学基础主要内容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地球的基本知识; (2)地壳的物质组成;
(3)地壳的变化发展(地质作
用,地质发展的历史);
(4)地貌及第四纪沉积物;
(5)地下水及地质图。
三.地学基础主要内容(续,归纳)
(1)地壳的组成物质及其形成、分布和演化, 地表形态的发展过程及发育规律; (2)第四纪自然环境变化,即第四纪气候、 海平面、古人类和新构造运动等; (3)地球资源及资源开发与环境变化。
近代河流冲积物(River alluvium) 多形成潮土、水稻 土、冲积土。
土壤质地
老板山
(Sandstone) (Mudstone)
砂岩
岩石
土名 小土 大土
质地 中壤 重壤~轻粘
名山群
泥岩
土壤养分
岩石
风化
土壤母质
成土作用
土壤
石灰岩(Limestone)、白云岩(Dolomite)、
川渝地区 玄武岩(Basalt)、辉长岩 (Gabbro)
Fundamentals of Geosicence
地 学 基 础
2011. 11
教学安排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考研可选课程) 理论讲授:24学时(2*2*6)
自学3学时
实 验:21学时(3*7)
野外实习:1周(单独考核记分)
学习基本要求 每人必须持有教材(或买或借); 尽量不旷课(旷课1次扣5分,超过20分 ---取消考试资格); 遵守纪律,不干扰他人; 认真听课,适当作笔记,积极思考,理 论联系实际; 认真参加实验和野外实习; 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查资料自学; 提前预习,随时复习.
地球外层的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地质作
用的发育过程、地壳的结构和构造、地表 规律形态以及各种资源的形成与分布。
研究方法
地学研究模式可以概括为:
观察——分析归纳——上升为理论——通过实
践——不断反馈——不断修正、提高理论——
从定性描述向定量发展。 野外观察法
实验室方法 综合分析研究 ( “将古论今,以今推古”的历史比较方 法)
Aerosphere
Organism
生物
水圈
Hydrosphere
岩石圈
Lithosphere
土壤
Soil
生物圈
Biosphere
Pedosphere
土壤 圈
岩石
Rock
气圈
大气与痕量 元素交换
生 物 养 分 物 质 循 环 水 分 循 环 与 平 衡
生物圈
土壤圈
金属与微量元素物质循环
水圈
岩石圈
大气圈 太阳能, 降雨 气体,灰尘
考核办法
课堂出勤(纪律) 10%
理 论 笔记 10%
实验环节 20%
期末考试 60% 课程交流 20%
实 习
实习出勤(纪律、笔记)20% 实习报告 60%
参考书籍 1.夏邦栋,刘寿和编著.地质学概论.高等教育 出版社,1992. 2.陆景冈.土壤地质学.地质出版社,1997. 3.杜恒俭等.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 地质出 版社,1999. 4.张武文,胡春元,刘秉正编著.地学概论. 中国 林业出版社,2000. 5.伍光和,田连恕、胡双熙编著.自然地理学. 高教出版社,2000 6.黄秉维,郑度、赵名茶等著.现代自然地理. 科学出版社,2000.
泥岩在顶部 水平岩层形成的草帽山/丘
石灰岩区景观
Limestone and shale strata of Bryce Canyon in Utah
Bedded lava flows 层状熔岩流
雅鲁藏布大峡谷
泸山一线天
2.土地类型
不同地形地貌区域有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
平坝区:水田+旱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