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创新综合实践课程特色
构建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1+N+X”校本课程体系
构建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 1+N+X”校本课程体系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312300[摘要]近期,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相继出台学生核心素养相关内容,我校结合地域特色,融合产业发展与人才规格对学生各类素养的需求,构建了“1+N+X”校本课程体系,以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键字]学生核心素养人才培养校本课程体系“十三五”期间,职业教育将更加注重于质量与内涵,近年来,教育部相继出台了《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报的通知》、《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和改进制度的通知》等系列政策和部署,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必须面对新的发展和挑战。
一、校本课程体系建设背景1.人才培养与地方产业转型的对接有待更紧密。
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实用型的技术技能人才,因此职教教育的人才培养必须瞄准地方产业结构的调整。
“十三五”期间,上虞主导产业将朝着高端制造产业群、绿色环保产业群、现代商贸产业群、智能建筑产业群四个千亿级产业群方向发展,向着高端化、智能化、生态化、信息化、低碳化、个性化发展,我校的建筑、机电、旅游服务、会计等主干专业与地方产业的转型升级有待进一步加强对接。
2.育人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创新。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职业教育落实“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促进就业为导向”办学方向的关键。
“以人为本、多元选择、全面发展、人人出彩”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还需广泛宣传、认真落实,创新中职课程改革、现代学徒制试点、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等需加大推进力度,要全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特别要高度重视、全面提升职业能力大赛成绩,力争实现省级以上竞赛成绩新突破,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课程体系构建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校教育需要更多地关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这样的背景下,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课程体系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
教育部在《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要推动学校教育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素养培养的转变。
核心素养作为学习、生活和社会参与的基本能力,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
因此,如何通过特色课程来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体系,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课程体系构建,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机制,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对核心素养概念的解析、特色课程设计原则的探讨以及特色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估机制的分析,本文将对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课程体系构建进行深入研究,为教育改革提供可行性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课程体系构建,通过对核心素养概念的解析、特色课程设计原则的探讨以及特色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估机制等方面的分析,旨在为教育界及相关领域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课程设计理念和实施路径。
通过本研究,可以有助于完善教育体系,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符合当今社会需求的人才。
通过深入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课程体系构建,也可以为教育改革提供战略性的思路和实践方法,推动教育教学创新,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良性互动。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如何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课程体系,为教育改革和学生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1.3 研究意义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课程体系构建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升级,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特色课程体系的建设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路径,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校特色课程建设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校特色课程建设一、核心素养:设置学校课程的风向标2016年9月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有着明确的目标指向和积极的价值导向。
面对这一体系,我们必须着重思考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贯彻核心素养内容,二是如何把核心素养落到实处。
在细细研读国内外关于落实核心素养的研究报告后,我校结合自己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进行了反复思考。
我们认为,教育的首要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在学校中表现出色,更是为了帮助他们在走出校园后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提出核心素养的根本目标所在。
对学校而言,除了国家规定的课程外,更应关注学校特色课程的建设,开展跨学科主题教育教学活动,将相关学科的教育内容有机整合,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作为一所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苏南农村小学,我校根据自身的文化特质,在课程建设方面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并积累了相当的经验。
学校的课程方案以国家教育方针为指导,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从国家规定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维度进行架构,形成了“一体两翼,一校两院”的课程结构。
其中的“一体”是核心课程,指的是作为学业基础的国家必修课程。
“两翼”中的一翼,指向促进人格成长的活动课程,包括仪式典礼、节庆活动、体育艺术科技、亲子活动、读书节活动、素质教育成果汇报展演、书画展拍等社会实践生活体验类课程。
另一翼指向促进智慧成长的学科拓展课程,包括国学经典、数学游戏、英语口语、科技小制作、小荷花剧社等学科拓展课程。
这些课程的设置与第八次课程改革同时进行,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同时,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又形成了“一校两院”校本特色课程,即以“少年军校”为载体的德育校本课程,以“少年农学院”为载体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和以“少年书画院”为载体的艺术校本课程。
这三大校本特色课程都有属于自己的课程基地,紧紧围绕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系统编制了课程标准、学期课程实施纲要、教与学参考用书、三大校本课程管理控制程序文件,开发设计了主题学习活动方案。
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课程体系构建近年来,核心素养一词在教育界颇受关注,被认为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所在。
那么,如何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课程体系呢?下面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
一、核心素养的理论基础核心素养是近年来教育领域中的热点话题,其涵盖了学生必备的综合能力。
美国学者DeSeCo把核心素养定义为:“那些有利于人们掌握并处理信息、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和辩论、发掘解决方案并达成目标的、在不同情境中有用的能力、品质和价值观。
”这表明核心素养是学生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和价值观。
教育应该立足于核心素养,旨在使学生不仅能够应对不同的学习和社会环境,还能够在变化的情境中适应和创新。
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课程体系应该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符合其心理和认知特点,通过具体实践和反思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 关于课程设置的思考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设计不同的核心素养课程,例如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等。
这些课程应该以核心素养为出发点,旨在通过大量实践和体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例如,英语教学应该注重语言实践和交流能力的培养,而体育课程应该鼓励学生学会合作、尊重和竞争。
2. 关于课程实施的方法在实施核心素养课程的时候,应该被执行四步走的方法:明确授课目标、课程设计、授课过程和课程评估。
明确授课目标就是要求教师明白课程的目标,以及实施的课程如何解决核心素养问题。
授课的内容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并多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让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良好互动。
同时,也应该讲贯课程与各主要授课活动达到协调,以达到连贯性。
3. 关于课程评估的重要性在评估核心素养课程时,教师应该采用多种评估方法,以检验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例如,可以采用综合评估、学生讲座、小组闲谈、表演和写作等方式。
这样一来,课程的评估结果不仅表示学生掌握了知识,还能够反映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课程体系需要不断地适应社会的变化,让学校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以使学生获得通用技能、能力和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和职业发展。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和”文化校本课程体系构建
2018.07治校方略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和”文化校本课程体系构建江苏常熟市昆承小学褚学萍【摘要】课程是学生发展的根本,也是学校发展的生命力。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给课程建设提供了标准,引领了课程改革的新方向。
本文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就如何构建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和”文化校本课程体系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核心素养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彰显学校特色,提升学校内涵的过程。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研究与实践,我校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构建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和”文化校本课程体系的意义1.建设学校文化学校文化建设之核心即重塑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教育哲学和价值追求。
这些教育理念、教育哲学和价值追求都指向了学校教育活动的核心——课程。
由此,校本课程也便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
2.凸显办学特色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校情开设课程,是体现校际差异的课程。
校际差异也即是特色,有差异才有开设校本课程的必要。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特色得以凸显,而在实践基础上的总结与提升则促进了学校特色的进一步发展。
3.促进师生发展课程的开发要求教师要成为研究者,成为反思者,更要求教师不但要具备比较深厚的基础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备较高的教育科研素养。
同时,校本课程的实施也给每个学生提供了适合的教育,以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求,适应社会对多层次多类型人才的需求。
二、构建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和”文化校本课程体系的策略1.依托学校特色项目我校是常熟市特色项目学校,特色项目包括:珠心算、篮球、田径、科技等。
依托这些特色项目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得学校的校本课程真正“基于学校”。
同时,从“特色项目学校”到“特色学校”需要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也需要一个构建的平台,而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过程就是推进特色形成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对校本课程功能和价值的深化和拓展。
2.根植学校“和”文化我校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的百年老校,前身为藕渠中心小学,“荷”是学校文化中的主要形象元素。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建设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建设学生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这些素养包括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社会责任意识等多个方面。
为了培养学生的这些核心素养,学校需要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包括改进课程设置、优化教学方法、建设校园文化等。
在校本课程建设方面,学校应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发出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
具体来说,校本课程建设应该紧紧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制定明确的课程目标。
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制定明确的课程目标,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能够得到有针对性的培养。
例如,针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可以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建立创新实验室,鼓励学生参与创新项目。
开发多样化的课程内容。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学校应该开发多样化的课程内容,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学科知识、文化素养和社会实践。
例如,开设人文素养课程,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开设社会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再次,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
学校应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方面,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评价。
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学校应该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估。
在评价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而不是仅仅学生的考试成绩。
例如,在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时,可以采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多个角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现在以某中学为例,他们在校本课程建设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该校开设了创客课程和机器人课程,并建立了创客空间和机器人实验室。
“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实践与思考
《“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实践与思考》摘要:要: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它有利于培育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近年来,我学校开展的综合实践体验活动中,我们主要强调的是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要让学生在体验和实践创新中找到乐趣,从而形成自主创新浓厚的学习兴趣,“编中国结”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现的就是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仅有助于在学习活动中少走弯路,遵循规律,有助于培育和提高各种学科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而且更有助于学生勇攀高峰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它有利于培育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科学素养与人文情怀、自主学习与责任担当等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独特的课程优势。
关键词:综合实践;核心素养;培育;思考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身心发展需要出发,从现实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从而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学生的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2016年9月,新颁发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
以实践体验创新、当地人文底蕴、身心健康生活、科学民族精神、学会自主学习和敢于担当责任为主要要素,为我们学校教育的发展指引方向,为我国学生的发展点亮明灯,也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引擎。
现就我校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引发笔者的几点思考撰文如下,以飨读者。
近年来,我学校开展的综合实践体验活动中,我们主要强调的是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要让学生在体验和实践创新中找到乐趣,从而形成自主创新浓厚的学习兴趣;强调的是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精神中学习,让学生认识自己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和精神实质,将中华民族的高尚品质和自豪感深深埋在学生的心里;强调的是在身心健康生活中学习,培育学生能有效地解决好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和提升自我价值,挖掘自己的潜能,彰显自己的人生;强调的是在实践创造中学习,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养成良好科学创新精神和科学严谨治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创意;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观念,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强调的是在积极主动中学习,培养孩子敢于承担责任意识,积极参与有益社会活动的品质等等。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实践研究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实践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核心素养校本课程实践研究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课题名称: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实践研究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1、问题的提出国民的核心素养决定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与国际地位,而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该从小开始,从基础教育开始。
换言之,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教学方式变革、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质量评价等关键教育活动,都必须由核心素养来引领。
然而我们的基础教育,依然有着许多传统教育的弊端:重知识轻能力,即便是知识,也是学科分隔,碎片化;重结果轻过程,专注于“授业解惑”,忽略了自主、合作与探究,导致思维僵化;教育被简化为教学,各种补习,特训,看似多元,却缺乏基因、内核型素养,没有留下与孩子未来发展的接口……综上所述,我校提出了基于学生核心素养(3C3R)进行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意味着:首先,学生核心素养是其培养目标,学校办学、课程建设都围绕着这一中心指向;其次,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因素之一,学校教育的目标、价值都要通过课程来体现;校本课程的内容设置、实施途径、评价方式都强调关注学生发展、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所需的能力,促进学生养成有利于自身发展与成长的核心素养。
2、课题的界定学生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学生的“关键素养”,通过分类开发,把核心素养渗透各门课程中,给课程留有自由发展的空间,彰显不同课程的特点①。
“学生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的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校本课程构建: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供给需求与学校教育资源特点,整合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不断地聚集、补充优质的教育资源与内容,为充分发掘学生个性潜能、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校本化、特色化的学校课程构建活动。
整合学校的课程资源,重新构建适合学生素养和能力发展的课程系统,形成具体的国家、地方、校本课程大框架。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创新综合实践课程特色
学科综合XUEKE ZONGHE教师·TEACHER1092020年1月Jan.2020湖南省怀化市宏宇小学(以下简称“我校”)是一所市直公办小学,校园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是湖南省园林式单位。
学校现有教学班96个,学生5215人,教师270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占90%,研究生学历8人,省市级名优骨干教师34人。
学校秉承“点亮每一颗星星”的办学理念,以“好习惯成就人生”为校训,树“知礼向善、活力健美”校风,“志在卓越、乐学出彩”学风,“德高笃行、乐教仁爱”教风,着力打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生态文明校园,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和认可。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以课程改革建设为推手,以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其身心发展为根本,不断丰富学生知识结构,多元途径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努力探索一条适合其发展的素质教育实践之路。
教师通过校本课程与活动体验共融相结合的实践课程实施,从课内到课外,让学生在书本上学,在生活里学,在社会中学,逐步形成“良好习惯+兴趣特长+创新精神”的办学特色,增强学生动手动脑、社会实践、团队合作等素质能力,培育学生知礼向善、乐学出彩、奉献社会的好品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与幸福人生奠基。
一、立足校本课程,内化学生核心素养根据教育部出台的关于《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装备配备标准》文件精神,我校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围绕本课程的特点,从课程设置、活动开展、实践探索等方面积极推进教育装备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确保师生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共建共享平台,给课程实施提供有效的常态化资源支撑。
课程设置上,我校将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课程相融合,在课程实施和装备配套上不断优化,突出主题教育校本特色,将书法教育、艺体教育、智慧教育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当中,配套建设图书阅览室、创客中心、体艺馆等实践课程场所设施,定期开放图书馆,开展读书系列活动,丰盈书香校园文化内涵。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综合实践主题案例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综合实践主题案例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综合实践主题案例一、桃花潭水深千尺――程开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即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
而综合实践程对于学生体验人生、关注社会、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也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学科之一。
因此我们把综合实践程作为提升学生素养的重要程,开设劳动、游学程,将研究性学习融入其中。
1选题背景以往的综合实践活动程,各年级开展不同的主题活动,将研究性学习、游学程、劳动程三大活动内容彼此隔离,缺少序列性,因而我们编写了综合实践校本教材。
教材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坚持“活动主题化,主题程化”的教学原则,走“程整合化”之路,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如在三年级“走进海洋世界”中,我们将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劳动教育和学校特色游学活动进行有效整合,在学生人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的培养上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既相互联系,又相得益彰。
2活动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海洋化知识,认识船的制作和原理、海洋生物的相关知识和海洋美食、促进综合分析能力、整理归纳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能力的综合发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主题研究,初步学会题研究基本流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初步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收集、整理和筛选、获取有用信息,学会正确记录、交流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核心素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并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在游学中学会与人交流、主动发展,学会学习和分享,关心他人与社会,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
二、万枝丹彩灼春融――活动实施(一)开题威海是一座海滨城市,因而我们以“走进海洋世界”为切入点进行主题研究,充分利用了地方资。
基于核心素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路径
基于核心素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路径
,内容有意义
基于核心素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路径是一种把基本素养、跨学科知识和
实践能力融入到学习教育中开展综合性活动的实施路径。
它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以素养指导。
在实施路径中,要求学习者根据核心素养原则,理解学习过
程中所掌握的相关知识,形成判断和视野;要求学习者在学到及掌握新知识的同时,也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训练自我的目的;要求学习者在实践过程中,调动起自己的能力,去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性经历,强化和提高实践能力。
二是以跨学科知识为主线。
在实施路径中,综合考虑了跨学科知识的多元性,
追求了知识的跨界融合;强调学习者要在学习过程中全面了解知识的内部联系及外部联系,把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形成系统的综合知识体系。
三是以实践能力提升为目标。
实践吙责融入实施路径,引导学习者开展多样性
的实践活动;在多样性的实践活动中,激发学习者的求知欲望,帮助他们提升基本的实践能力,更清楚地体会到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和作用。
总之,实施基于核心素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路径旨在把基本素养、跨学
科知识和实践能力融入到学习教育中,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综合素质,促进学习教育的发展。
基于核心素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教学时空基于核心素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於淑娟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愈发成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建设方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要把促进学生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作为旨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前沿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核心素养的定义与体现1.核心素养概念所谓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重点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
核心素养具有稳定性、开放性和发展性的特征,是伴随学生长期持续存在的动态优化过程和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
2核心素养培养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体现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综合实践课程的设计具有更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在具体的课程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应以是否能较好地体现核心素养原则,达到培养学生全面整体发展的作用为标准。
现以综合实践活动课《姑苏一品水中芡实》的设计与实施为例,进行说明。
课程以具有苏州特色的芡实为开发方向。
芡实俗称鸡头米,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苏州本土农作物,活跃在每个家庭的餐桌上,学生对其有天生的亲切感,因此课程开展比较顺利,学生的参与度、配合度较高,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
该课程有以下特点。
一是选题定位准确,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对芡实的熟悉度,将芡米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能够让学生在课程开始前就对教学内容产生一定的预判和期待,从而更好地掌握新知识。
二是课程资源整合体现了区域特色,有效增强了对学生的情感熏陶。
通过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调研分析,结合学校和区域的文化特色,将芡实作为重点,既贴近了学生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从芡实出发,向学生展现了苏州乡土人情的变迁和发展。
基于培智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建构
基于培智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建构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培智学生核心素养,不仅关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更关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
构建基于培智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基于培智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建构,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一、培智学生核心素养概述所谓培智学生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它包括了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情绪管理能力、信息素养等多个方面。
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评估和判断的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并提出合理的观点;创新能力是指学生能够从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中获得新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是指学生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别人的观点;协作能力是指学生能够与他人合作、共享信息和资源,共同解决问题;情绪管理能力是指学生能够认识、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以及对别人情绪的理解和处理;信息素养是指学生能够获取、评价和有效利用信息,包括对信息的识别、评估和整合。
以上所述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知识获取、信息处理、问题解决和社会互动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也是学生未来发展和成就的重要基础。
1. 提高学科学习的质量在基于培智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建构中,首先要着力提高学科学习的质量。
传统的学科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应试技巧的培养,而缺少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教育工作者需要针对不同学科,设计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需求的课程。
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等要素,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善于发现新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科学习的质量。
2. 强化跨学科整合教育基于培智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建构,还需要强化跨学科整合教育。
跨学科整合教育是指在教学中将不同学科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整合,使学生能够在跨学科的情境中进行思维和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整合_特征、形态与维度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整合_特征、形态与维度一、引言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它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学校教育需要进行课程整合,将各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融合在一起,使学习更加有意义和实践性。
本文将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整合的特征、形态与维度,以期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整合的特征1. 综合性: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整合需要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融合,并且通过有机结合,形成有意义和实践性的学习体验。
这种综合性的特征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体认知,还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高效性: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整合需要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和时间,使学生在一定限度内达到更多的学习目标。
通过整合,学生可以在一个学科中达到多个目标,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
3. 实践性: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整合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践能力培养。
通过项目学习、实践活动等方式,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 具体性: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整合需要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明确学生需要达到的核心素养。
这种具体性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价学生学习成果。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整合的形态1. 学科整合: 学科整合是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整合的一种形态。
通过融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可以全面地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一个项目学习中,学生可以运用数学、科学、语言等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解决一个综合性问题。
2. 跨学科整合: 跨学科整合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互相促进。
通过融合不同学科的知识、技能和观念,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创新能力。
例如,通过融合科学和艺术,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3. 反思整合: 反思整合是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整合的另一种形态。
通过反思学习过程和结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并做出对应的调整和改进。
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课程体系构建核心素养是指在多元的社会环境中,个体能够迅速适应和发展的能力。
对于学校来说,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课程体系,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并提升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下面,我将就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课程体系进行构建的相关内容展开阐述。
核心素养的特色课程体系应该包含多学科的内容。
多学科的融合能够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
在语文课程中,可以融入科普知识,在数学课程中,可以融入逻辑思维等。
通过多学科的融合,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的内涵,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核心素养的特色课程体系应该注重运用课堂活动。
课堂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课堂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赛事竞赛等方式,更好地发展核心素养。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现实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课堂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自己的能力。
核心素养的特色课程体系应该注重实践应用。
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特色课程中,应该加强实践环节的设置。
在科学实验课程中,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在社会实践课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企事业单位等。
通过实践应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的特色课程体系应该关注学生的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方式、实践能力等,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发展建议。
为了实现综合评价的目的,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考试、作业、项目报告、展示等。
这样可以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情况,并帮助学生确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以便进一步发展。
基于核心素养的特色课程体系构建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通过多学科的融合、课堂活动的运用、实践应用的加强和综合评价的关注,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他们的适应社会的能力。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学 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构建与实施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背景下,各阶段教学不仅需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时还需要分析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确保能够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并分析当前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从而全面发挥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作用。
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学校综合实践课程构建与实施开展分析,并阐述了核心素养背景下对实践活动构建的要求,仅供参考。
关键词:实践活动课程;小学;核心素养;构建引言:综合实践课程从兴起到逐渐迈入成熟,研究人员对实践活动始终需要保持一定得热情,而且在研究的过程中还需要分析每个阶段对实践活动对要求,确保能够注重开发,并全面提高实践课程的效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确保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能够发挥实践活动的作用,并掌握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为学生日后的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实践活动课程的必要性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在课堂学习时难以集中注意力,而且还要受多样化因素影响,甚至还会有部分小学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并没有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这不仅会影响学生学习,甚至难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因此为了能够解决当前小学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必须要注重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并遵循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小学教育水平。
而且,合理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能够加深学生对每一环节知识的理解,并为学生构建针对性学习方案,优化教学环境完成小学课程教学目标。
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构建与实施要点分析针对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来讲,综合实践课程能够有效的将学生与生活紧密联系,帮助学生亲身体验并参与实践活动,从而能够拓展学生的认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使得学生具备良好的个性品质。
因此,在实际开展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需要形成多方凝聚力,确保学校、教师、家长可以达成共识,提高核心素养培养的效率,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作用。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小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小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核心素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评选意义与研究价值。
(1)问题的提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既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更是核心素养引领下的价值诉求。
2010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2014年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都把“实践能力”作为我国基础教育必须重视的四大关键能力之一。
但时至今日,我国并没有明确研制促进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中小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缺位和实践教育体系的缺失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亟待解决的基本问题。
(2)课题界定基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理论分析,借鉴国内外实践教育的经验,从“核心素养目标的定位”、“实践教育内容的明晰”、“综合实践活动特色课程的建设”、“关键能力的培养”着手开展中小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行动研究。
(3)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①关于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研究傅维利教授是国内较早论述实践能力的本质及其结构的教育学者,他认为实践能力是“保证个体顺利运用已有知识、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须具有的那些生理和心理特征”,是“个体解决问题的进程及方式上直接起稳定的调节控制作用的个体生理和心理特征的总和”,并认为实践能力的内在结构包括实践动机、一般实践能力和专项实践能力。
在后续的研究中,傅维利教授在阐述了实践的内涵的基础上,丰富了关于实践能力要素构成的研究,又增加了“情境实践能力”,认为实践能力包括实践动机、一般实践能力、专项实践能力和情境实践能力,并罗列在一系列具体的行为表现指标维,开展了有意义的质性研究。
显然,这种观点聚焦“个体解决问题”来理解实践能力有其合理性,但把“个体生理特征”也归入实践能力的范畴是值得商榷的。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探索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探索摘要有效的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最好的时间段是在小学时期,因为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形成自身社会认识,并明白一定的正确是非,可以在学习中获取较多的知识,同时这些知识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实践。
有效的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可以更好的适应新课程的改革,所以在小学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更好的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所以本文主要是讲述小学教育中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内涵;在教学中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措施,以及核心素养教育实践课程对学生积极性作用。
关键词:核心素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引言在小学教育中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可以更好的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时,需要注重小学生学习能力、劳动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培养,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
综合实践课程融入到教学当中,可以使小学生更好的进入情境教学当中,将生活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在课堂中进行提问,从而使学生在进行学习中,有效的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从而达到综合实践教学的目的。
1.小学教育过程中核心素养的内涵和重要性在小学教育中除了需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理论知识之外,还需要注重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综合实践能力,主要是因为小学生在进行小学时正是需要进行实践的过程,学小生在进行理论学习中不仅需要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还需要注重自身全方面的发展,在学习生活中提高竞争力[1]。
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就是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的发展,并且可以有效的将这些能力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
所以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小学生培养综合实践能力非常重要,可以有效的帮助小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并有效避免问题的出现。
1.在教学中进行实践课程主题群建设的措施1.开设专门的综合实践课程,进行实践教学学校在进行教学中应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的教育内容,在进行教学中建立专门的教学内容,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同时在进行综合实践教学时需要有专业的教师进行培养,在课上有效的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使小学生更好的掌握综合实践教学知识[2]。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策略核心素养是指一种综合性的能力和素质,包括思维能力、情感能力、实践能力、交往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
在小学综合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下面将介绍一些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策略。
一、思维能力培养策略1. 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一个有关园艺的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发问:“为什么植物需要阳光?”、“你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测量光的亮度?”等等。
2. 小组合作学习。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让学生在小组中设计一个能够遮阳的太阳帽,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了解学生的感受和反馈。
在一个观察植物生长的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并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这些观察结果。
2. 鼓励学生表达情感。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一个合作烹饪活动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喜好,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1. 提供实践机会。
在综合实践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提供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并动手进行实践活动。
在一个科学实验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操纵实验设备,进行实验操作。
2. 着重实践技能的培养。
在综合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在一个调查研究的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调查问卷的设计和实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 角色扮演。
在综合实践教学中,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
在一个模拟商店购物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分为顾客和店员两个角色,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体验交往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核心素养的培养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式的不断改革,综合实践活动课已经成为了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全面的、综合性的、实践性的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培养综合能力,提高核心素养。
那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究竟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课程设计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课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科技创新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方案,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些实践活动能够促使学生勇于尝试、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融合了各种不同的学科内容和实践活动,通过这个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各种不同的知识和文化,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学生可以通过参加文化实践活动,了解和体验各种不同的文化形式,培养自己的文化素养。
在创新创业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企业文化、市场文化等,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这些实践活动能够促使学生学会尊重文化、尊重差异,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很有特色而且也很重要的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培养综合能力,提高核心素养。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非常重要的,这包括创新素养、实践素养、合作素养和文化素养等。
通过课程设计和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激发自己的潜能,培养自己的核心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未来,综合实践活动课能够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有更多的突破和创新。
【2000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创新综合实践课程特色
作者:袁彬黄生迟贺灵
来源:《教师·下》2020年第01期
摘要:在聚焦核心素养的时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
基于该课程的基本性质,湖南省怀化市宏宇小学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从课程设置、活动开展、实践探索等方面积极推进教育装备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师生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主体性与创造性,共建共享平台,为课程实施提供高质量、常态化的资源支撑,致力将该课程培育为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阵地与有效载体。
关键词:综合实践;核心素养;课程;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10-11 文章编号:1674-120X (2020)03-0109-02
湖南省怀化市宏宇小学(以下简称“我校”)是一所市直公办小学,校园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是湖南省园林式单位。
学校现有教学班96个,学生5215人,教师270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占90%,研究生学历8人,省市级名优骨干教师34人。
学校秉承“点亮每一颗星星”的办学理念,以“好习惯成就人生”为校训,树“知礼向善、活
力健美”校风,“志在卓越、乐学出彩”学风,“德高笃行、乐教仁爱”教风,着力打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生态文明校园,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和认可。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以课程改革建设为推手,以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其身心发展为根本,不断丰富学生知识结构,多元途径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努力探索一条适合其发展的素质教育实践之路。
教师通过校本课程与活动体验共融相结合的实践课程实施,从课内到课外,让学生在书本上学,在生活里学,在社会中学,逐步形成“良好习惯+兴趣特长+创新精神”的办学特色,增强学生动手动脑、社会实践、团队合作等素质能力,培育学生知礼向善、乐学出彩、奉献社会的好品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与幸福人生奠基。
一、立足校本课程,内化学生核心素养
根据教育部出台的关于《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装备配备标准》文件精神,我校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围绕本课程的特点,从课程设置、活动开展、实践探索等方面积极推进教育装备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确保师生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共建共享平台,给课程实施提供有效的常态化资源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