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化学课堂 培养科学素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足化学课堂培养科学素养
何柞庥院士指出:科学素养就是“人们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以及它们的影响了解有多少,有多深”。

具有科学素养的人,会对科学产生兴趣并渴望探究。

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我们要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重视教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的联系,倡导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本文结合教育实践,谈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一、结合教材特点,把握科学的内涵和外延
1、学好书本知识,关注科技发展的前沿
在构建基础知识框架时,中学教材选取的是对学生认识世界、面向社会以及自身发展必不可少的科学知识,而这必将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有利和具有思维训练价值的知识,所以,用好教材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根本措施,让学生既获得相应知识和方法,同时也提升了相关的能力。

我们应该关注与教材相关的现代科技发展的动态。

如:在进行化学与材料的教学中,我们可让学生上网了解材料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如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前景,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探索和开发新材料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和独特优势。

2、了解化学发展史,崇尚积极探索精神
我们通过化学史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化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让
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是广大人民群众和科学家经过长期的艰苦
努力,甚至以付出健康乃至生命的代价才取得的成果。

从而使学生从许多著名科学家成长和成功的事迹中受到教育和启发;这个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等教育的不可多得的素材。

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我们要结合教材的特点,积极开发使用有关化学史的教学素材。

例如:在讲《氧气》时,课前我们组织学生查阅空气组成的发现史;课上播放科学家对空气成分探究的内容,再进行交流、讨论,让学生感受科学研究的艰辛和曲折,认识到实验探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同时也可让学生感受科学发现的过程和所运用的科学方法,激励学生大胆质疑,不断探索创新,勇于实践并培养学生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二、以实验为基础,培养探究能力,掌握科学方法
1、高度重视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基础,是学生学习化学必不可少的
实践活动。

通过化学实验的教学不但可以验证有关的化学知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等,而且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许多科学方法,如:
观察法、归纳法、探究法、实验设计等,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并感悟,学到的是真实的、生动的化学,进而也掌握这些科学方法,提高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例如:在《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教学中,让学生把铜丝和锌片
靠在一起同时放入稀硫酸中的实验,学生“偶然”地发现铜丝表面有气泡产生,接着引导学生提出下列问题(i)、设计实验验证气体的成分;(2)、推测铜丝上为什么会放出氢气?氢离子在铜丝上获得的电子从哪里来?(3)、分析哪一个是正极,哪一个是负极?再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这样做,学生不仅体验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变化的过程,获得了科学知识,同时也习得科学的方法,养成了严谨的科学态度。

2、研究性学习,培养实验探究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该过程一般包含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等。

课堂教学中提出探究性、挑战性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思考欲望。

例如,高二学生在学完原电池原理以后,我们在教学中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1)活泼金属是原电池的正极还是负极?
(2)在mg、aj稀h2so4组成的原电池中,镁是原电池的正极还是负极?说明理由。

(3)我们能否变换条件,使镁得到电子成为原电池的正极,使铝失去电子成为负极?
(4)活泼金属能否作为原电池的正极?
教师对学习内容提出挑战性问题,学生产生了认知冲突,教师提供引导性的设想,设立探究的台价,通过点拨引导,有学生想到,把
稀硫酸换成氢氧化钠溶液,活泼金属镁就可以由原电池负极变成了原电池的正极;也有同学联想到铝遇浓硝酸钝化。

提出假设:将铝、镁作电极,浸入浓硝酸溶液中,铝被浓硝酸钝化作正极,镁作负极。

这种猜想是否正确,我们用实验来验证。

请两位同学对酸性和碱性的两个mg—ai的原电池演示操作,教师指导全班学生观察现象;学生通过实验证明猜想完全正确,自然产生了一种成功感、喜悦感。

通过问题形式展开探究,教师把知识的传授改为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

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与探究性,增强了创新意识。

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外,我们还组织学生进行课外的课题研究:如水污染调查及治理策略等,对每个课题都指导学生精心设计以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通过这些课题的研究,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关注社会民生、人居环境、人类发展的意识,而且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引入了一种新的学习理念和方式。

三、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增强社会责任感
化学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联系社会生活,从身边的事例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走进化学世界,创造一切可能的机会向学生介绍化学与生活、工农业生产、环境与资源等方面的关系,使学生能运用科学知识对现实中遇到的问题作出正确的评价和决策。

1、贴近生活实际,推崇科学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将生活素材引入课堂,把科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从生活中走进化学,再从化学中走向社会。

例如:在讲《生活中的有机化合物》时,我们可以从交警检查司机是否是酒后驾车的酒精测试引入新课,在介绍完酒精的性质后再让学生分析交警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再介绍酒精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酒精;在学习糖类、油脂、蛋白质时,引导大家关注目前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如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使学生了解到糖类、油脂、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但摄入过多或过少都对人体健康是不利的,使学生正确地认识合理饮食与均衡营养的关系,丰富生活常识,提高科学意识;进而学生会自动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而远离不健康的行为方式,自然也就提高了生活的质量。

2、关注环境,增强绿色环保理念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已不堪重负;空气污染、水污染、各种矿产资源的过度采掘等,地球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能不能继续生存下去的问题。

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因此,寓环境保护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是每一位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中学教材中,可渗透环保教育的内容不少,我们要充分利用教学素材,与相关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例如:在讲硫酸时可重点探讨“酸雨的形成、危害与治理”,在学习常见的有机物时可介绍“塑料与白色污染”等。

也可进行社会调查如“室内装潢的污染因素的调查”、“酸雨的监测”等,使学生对环保知识的学习既生动、印象至深、,又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树立起强烈的自我保护
意识,培养绿色化学理念,走可持续、和谐发展的道路。

总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时代赋予我们化学教师的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积极探索、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普及科学知识的同时倡导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弘扬科学精神,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