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教案(精选15篇)
《古诗二首》教案(精选15篇)《古诗二首》篇1本课围绕单元主题“水”选编了《浪淘沙》和《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古诗。
第一首是白居易的作品,诗中语言奔放,颇有气势,生动地再现了波涛汹涌、辽阔壮观的大海景象,以及作者看后产生的联想。
第二首是苏轼的作品,风格和《浪淘沙》截然不同,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宁静素雅的西湖景致。
教学目标:1、能背诵并默写过两首古诗。
2、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古诗是中国文化的绚丽的瑰宝。
从小到大,咱们积累了很多古诗。
谁能背背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诗。
指名背诵(范围广)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水”的古诗。
二、检查预习1、指名读,注意字音“遂、潋滟、宜”的读音2、生字词师范写:桑轼生写三、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感情这是两首写景抒情的诗,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插图,小组交流讨论诗意,作者要表达的感情自学小组交流汇报师重点指-----遂:于是,就;宜:适合,适宜;潋滟:形容波光闪动的样子指名说处理比喻句四、有感情地朗读出示大海、西湖图片,让学生读出不同的气势、语气四、背诵五、默写六、补充课外描写水的古诗《小池》《望庐山瀑布》《春夜喜雨》等《古诗二首》教案篇2北师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花》主题单元中的第一篇主题课文是《古诗两首》,分别是唐代的杜甫写的《江畔独步寻花》和宋代的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这两首诗都是借写春天的花来表达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在进行第一首诗的教学时,我着重在学法的指导,先让孩子读准字音,再利用工具书自学古诗,让学生说说诗句的意思,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接着学生根据句意质疑。
我就顺势让学生说出,诗中写了哪些美好的景物?然后围绕“花、蝴蝶、黄莺”等景物,利用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想象,结合诗句进行理解。
整节课学生兴致极高。
由此我想到:语文课的学习就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语言,锤炼语言,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的过程!在进行第二首诗《游园不值》的学习时,我先总结学习第一首诗的方法,再请孩子们照着这样的方法自学。
二年级下语文5《古诗二首》优质课教学设计 (3)
二年级下语文5《古诗二首》优质课教学设计教学背景本节课程为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内容为两首古诗:《菩提树下的村庄》和《夜泊牛渚怀古》。
该单元教学目标为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学习和掌握基本的诗歌语言。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菩提树下的村庄》和《夜泊牛渚怀古》的基本含义;2.学习和掌握基本的诗歌语言,如“村庄”、“泊舟”等;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流程导入(5分钟)课堂开始前,向学生介绍本次课程将要学习的两首古诗的概要。
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发问、多思考。
课文展示(10分钟)播放《菩提树下的村庄》和《夜泊牛渚怀古》两首古诗的演唱视频,学生一边听一边看,全神贯注地聆听。
文本学习(30分钟)将两首古诗分别分段,并让学生依据段落学习每首诗的基本意思和词汇理解,逐步形成对两首诗全貌的理解。
互动讨论(20分钟)分小组进行讨论,从“你从诗中了解到什么?”、“你觉得这首诗写的是怎样的一种场景?”等多角度开展深入的交流。
总结(10分钟)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次学习的主要内容。
教学评价1.通过展示视频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容易地进入了学习状态;2.强调词汇理解,通过分段讲解和分组交流,促进了想象力和理解能力的提高;3.通过互动讨论的方式,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们的热情和思考能力。
课后作业•背诵《菩提树下的村庄》和《夜泊牛渚怀古》中的一段;•模仿一种场景改编诗歌写成一首小诗歌(不少于8行)。
小结通过本次《古诗二首》的优质课教学设计,学生们全面学习和掌握了基本的诗歌知识,扩宽了自己的文化视野,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文学形式与意义的关系,更加自信地面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一)教学说明:“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高儿童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要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培养语感”……这是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的理念。
如何使儿童在读古诗的同时,真正感悟到古诗的意境,体会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下面的学习将对我们有所启发。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的的12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八个生字。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培养自己的想象力。
情感目标: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山行》,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
想象诗的意境,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难点: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兴趣导入。
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现在有谁愿意来背一背你记住的古诗?有没有李白写的呢?(静夜思、夜宿山寺、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大家知道李白的诗还真多呀!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李白还有哪些了解呢?[李白(701-761),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号称“诗仙”。
现存诗900多首,风格飘逸、豪放,想像丰富、气魄雄伟]。
二、紧扣题眼,品词析句。
师:李白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走了大半个中国。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他畅游庐山后写下的。
1、师范读全诗。
全班自由读。
2、学习生字,分别是庐、瀑、炉。
3、全班齐读这首诗。
师:读题目,谁能用这个“望”字组词?你觉得在这儿应该用哪个词更准确些?解释题目的意思。
(指名回答)师:我们来看看庐山,看看庐山的瀑布。
(看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师:这些都是静止的图片,现代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在课堂里了能领略到庐山和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色。
请看光碟。
师解说: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
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忧考⽹准备了《部编版⼀年级下册语⽂《古诗⼆⾸(池上/⼩池)》教案三篇》,供⼤家参考!篇⼀ 教科书分析: 1.课⽂的两⾸古诗,分别是唐代⽩居易的《池上》和宋代杨万⾥的《⼩池》。
《池上》叙述的是夏⽇⼀⼩童偷摘莲蓬的事情,勾勒了⼀个可爱的顽童形象;《⼩池》则描绘夏⽇的⼀处由泉眼、流⽔、树荫、荷叶、蜻蜓构成的⼩景,富有夏天⽣活情趣。
诗歌语⾔浅显易懂,朗朗上⼝,有利于学⽣诵读理解。
2.课⽂以两幅中国画分别与诗歌相配,诗画对应,既给予学⽣中华传统⽂化的熏陶,⼜有利于激发观察说话的兴趣,有利于图⽂结合了解诗句内容。
但是,《池上》的配画可能为突出形象,“浮萍⼀道开”表现得不够,⽽且没有“开”;《⼩池》则未能表现“树荫照⽔爱晴柔”,以及因构图之故⽽显得“⼩池”不⼩。
需要改进并通过PPT显⽰才有利于教学。
3.虽然这篇课⽂由两⾸古诗组成,但⼀篇课⽂相对⽽⾔是⼀个整体,从优化的⾓度思考,能整体处理的教学内容,应该整体处理,如识字写字、读准读通课⽂等。
学情分析: 1.在学习这篇课⽂前,学⽣已经通过课⽂和语⽂园地,学习了10⾸古诗了,他们对什么是古诗、对古诗的诵读要求、古诗的背诵和古汉语以单⾳节词为主已有所了解和实践,这是学习的有利条件,应充分利⽤。
2.由于年代久远,古诗中的单⾳节词和词语古今义的不同,学⽣是不容易理解,甚⾄是不了解的,如“惜”“晴柔”,应根据学⽣具体情况采⽤不同的策略⽅法进⾏教学。
教学⽬标: 1.借助汉语拼⾳,能正确朗读课⽂,背诵课⽂。
2.图⽂结合和结合⽣活实际,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歌内容,感悟⼩孩顽⽪、天真的形象以及⼩池夏⽇美景。
3.能正确认读“⾸”等12个⽣字新词,正确读记“泉⽔”等8个词语。
《古诗二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通用7篇)
《古诗二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二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通用7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诗二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诗二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首、踪、迹”等12个生字;会写“首、无、采”等7个生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藏”等字词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识字、写字,背诵两首古诗。
难点:了解古诗的大意。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板书:古诗二首。
2.教学“首”。
(1)量词,一首歌,一首诗等。
(2)古诗二首指的是哪两首?画出来,读一读。
3.(课件出示荷塘图片)看到那么美的荷塘,谁不想欣赏一番呢?一千多年前,诗人白居易来到池边,看见发生在荷花池里的关于一个小娃的有趣的故事。
于是,诗人忍不住就吟诵了一首诗。
想知道在这个小娃身上发生的有趣的故事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这首古诗。
(揭示诗题)4.板书课题:池上二、循序渐进,掌握字词句1.自读诗句,认识生字词。
(1)自由读《池上》,画出生字宝宝,要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2)课件出示生字,小老师教读生字,教师重点指导“首、踪、萍”等字的读法。
(“首”为翘舌音,“踪”为平舌音、后鼻音,“萍”为后鼻音)(3)课件出示生字词,采用抽生个别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灵活掌握本课生字。
2.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首”“采”,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字形笔画。
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重点指导两个字易写错的部分。
首:下半部分是“自”,共九画,第三笔是长横,第四笔是短撇。
《古诗二首》教案精选
《古诗二首》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二首》。
主要内容包括《鹿柴》和《暮江吟》两首古诗的学习。
具体章节为第二单元第二课。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3.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背诵两首古诗,掌握本课的生字、生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两幅与古诗相关的画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古诗的。
2. 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两首古诗,注意停顿和语气。
3. 讲解:针对两首古诗的词句、意境、背景进行详细讲解。
4. 例题讲解:以《鹿柴》为例,分析诗句的意境,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暮江吟》的意境,并与同桌交流。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两首古诗,并完成相应的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古诗二首》2. 板书内容:《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鹿柴》和《暮江吟》。
(2)用自己的话描述两首古诗的意境。
(3)分析两首古诗的诗人在表达情感方面的异同。
2. 答案:(1)见课本。
(2)示例:《鹿柴》描绘了空山、深林、青苔等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暮江吟》通过描绘残阳、江水、露珠等景象,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3)两首古诗的诗人都在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但《鹿柴》的诗人更注重表现宁静的生活,而《暮江吟》的诗人则更强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古诗二首教学方案设计2篇
古诗二首教学方案设计古诗二首教学方案设计精选2篇(一)古诗二首教学方案设计一、目标1. 了解古诗的特点和韵律结构;2. 学习古诗的背景和意境;3. 掌握古诗的朗读技巧和表达方式;4.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古诗选取:《登鹳雀楼》和《静夜思》三、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介绍古诗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古诗能够流传至今。
2. 分析古诗(15分钟)a. 选择《登鹳雀楼》进行分析。
介绍古诗的背景和作者杜甫,讲解古诗的意境和韵律结构。
让学生思考古诗传达的情感和主题。
b. 选择《静夜思》进行分析。
介绍古诗的背景和作者李白,讲解古诗的意境和韵律结构。
让学生比较《登鹳雀楼》和《静夜思》的不同之处。
3. 朗读和背诵(15分钟)a. 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朗读方法朗读古诗。
注意韵律和语调的把握。
b. 分组进行背诵。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分组并背诵古诗。
4. 创作练习(15分钟)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创作类似古诗的作品。
可以选择特定的主题,或者自由发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5. 欣赏和评析(10分钟)学生朗读、背诵和创作的作品,并进行欣赏和评析。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发现古诗的美和独特之处。
6. 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诗的重要性和学习收获。
四、教学资源1. 《登鹳雀楼》和《静夜思》的诗文;2. 多媒体设备,可播放有关古诗的音频和视频。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2. 朗读和背诵表现:评估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技巧;3. 创作练习:评估学生创作的古诗作品的水平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延伸1. 继续学习其他古诗,拓宽学生的诗词知识面;2. 开展古诗欣赏活动,邀请专业诗人或文化名人讲解古诗;3. 鼓励学生参与古诗创作比赛或朗诵比赛。
古诗二首教学方案设计精选2篇(二)教案名称:古诗幼儿教学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古代诗歌的兴趣;2. 培养幼儿倾听、表达和想象的能力;3. 通过学习古诗,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审美能力。
《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
《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走近作者1.图片激趣,欣赏西湖。
古人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历来就被人们称为“人间天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杭州西湖的美景吧!2.揭示课题,了解作者。
(1)交流感受:欣赏了西湖的图片,你有哪些感受?(2)有人把西湖比作图画,有人把西湖比作美女,古往今来更是有很多文人墨客用佳句来赞美它。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的古诗。
(板书课题)(3)了解作者,谁来介绍一下你对作者的了解?(诗人简介)(4)理解诗题。
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①学习“晓”。
看看“晓”的偏旁,你有哪些发现?②相机解释“净慈寺”。
(诗人杨万里)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他的朋友林子方。
(5)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西湖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产生一种阅读期待。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1.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检查指正。
(3)指名读,交流识记生字。
①正音。
“慈”是平舌音;“竟、映”是后鼻音。
②识记。
说一说你有什么办法识记“慈、竟、映”。
(4)指名读,读出节奏感。
①教师范读。
②分组读,读出诗的韵味。
2.说说你还读懂了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出自己的理解。
教师不做过多的评价。
【设计意图】开放性的问题,旨在了解学生理解了哪些词句的意思。
这首诗的词句理解起来并不复杂,只要让学生在自主交流的过程中,对诗意有初步的了解即可。
三、品读诗句,感悟诗情【阅读要素训练】1.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的景色多么美啊!你们想去看看吗?2.学习诗句。
(1)谁能用词语来形容一下荷花、荷叶的颜色?(2)荷叶是嫩绿的、碧绿的、鲜绿的,荷花是红艳艳的、红彤彤的,那么诗中又是怎样来写这种绿、这种红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指导朗读:读出荷花之红、莲叶之绿。
3.探究原因,深入诗情:荷叶为什么是“无穷碧”,荷花又为什么是“别样红”呢?带着问题去诗中寻找原因吧!(1)品荷之多。
《古诗二首》语文教案
《古诗二首》语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第五册第四单元《古诗二首》,具体包括《静夜思》和《望庐山瀑布》两首古诗。
详细内容如下:1.《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理解诗句的含义。
2.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感受诗人表达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重点:掌握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两幅美丽的山水画,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古诗学习。
2. 朗读:让学生齐读两首古诗,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讲解:详细讲解两首古诗的背景、诗句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
4. 课堂实践:a.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
b.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课堂分享。
5. 例题讲解:针对古诗中的难点,设计相关题目,进行讲解。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古诗二首》2. 内容:a.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b.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两首古诗,并解释诗句中的关键字。
b. 比较《静夜思》和《望庐山瀑布》的写作手法,分析其异同。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是否掌握了古诗的基本内容,以及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2. 拓展延伸:a. 布置一道开放性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一首以自然景色为题材的古诗。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静夜思》和《登鹳雀楼》这两首古诗的内容;2.掌握并能背诵这两首古诗;3.理解古诗中的诗意和情感;4.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理解。
能力目标1.能够听懂教师朗读这两首古诗并理解其大意;2.能够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培养语感和节奏感;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的印象和情感。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于古诗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体会;3.培养学生对于美好事物的敏感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完整地学习和背诵《静夜思》和《登鹳雀楼》这两首古诗;2.理解古诗的大意和情感。
教学难点1.大声朗读古诗时的语言表达和语调把握;2.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静夜思》和《登鹳雀楼》的朗读音频,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情感。
2. 学习《静夜思》(15分钟)1.教师朗读《静夜思》,引导学生跟读;2.教师讲解古诗中的重要词语和意象;3.学生听读、背诵《静夜思》。
3. 学习《登鹳雀楼》(15分钟)1.教师朗读《登鹳雀楼》,引导学生跟读;2.教师讲解古诗中的重要词语和意象;3.学生听读、背诵《登鹳雀楼》。
4. 情感体验(10分钟)学生就两首古诗的内容、情感等展开讨论,分享自己对于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5. 知识巩固(10分钟)通过对《静夜思》和《登鹳雀楼》的测验,检查学生对古诗的掌握程度。
6.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诗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四、作业布置1.背诵并准确朗读《静夜思》和《登鹳雀楼》;2.完成对于这两首古诗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古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培养了他们的语感和情感表达能力。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为今后的诗歌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认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含义,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春天美景。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1.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春天美景。
2.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学准备:教师:古诗的配乐曲子,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彩笔及画纸。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1.认识“莺”、“拂”、“堤”、“柳”、“醉”5个生字,会写“诗”、“村”、“童”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村居》。
3.理解古诗《村居》,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
二、重点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难点:理解诗人对春光和儿童的喜爱之情。
三、激趣导入教师问:“你们喜欢春天吗?”(学生回答“喜欢”)教师介绍清朝诗人XXX特别喜欢春天,并写了一首关于春天的诗。
今天让我们跟随XXX诗人一起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吧!(板书课题:“村居”)四、初读古诗1.播放名家朗诵《村居》的音频。
要求学生跟读2遍,用自己喜欢的研究符号标记应重点注意的地方(如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难写的字等)。
2.出示难认的字(带拼音),指名读:“莺”的韵母是“ing”,不要念成“in”。
“堤”的声母是“d”,不是“t”。
3.猜谜语,识记字形:“草帽下面一只鸟”是“莺”,“就是土”是“堤”。
4.开火车读准字音,并试着给每一个新字口头组词。
5.自读古诗,想一想:古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五、品悟古诗一)研究第1、2句。
出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教师问:“早春二月的小山村是冰冷沉静的吗?它有怎样的美景?”1.自由读古诗。
2.找出古诗中的动词及成语。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长”、“飞”、“拂”、“醉”等字眼体会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
3.询问学生是否理解“醉”的意思。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和反思5篇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和反思5篇语文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
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
它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能力和知识,文化知识的统称。
以下是整理的内容,供您阅读,参考。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和反思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首、踪、迹、浮、萍、泉、流、爱、柔、荷、露、角”等12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首、采、无、树、爱、尖、角”7个生字。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情感目标: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力,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现在已是初夏时节,星期天我路过南湖边的一个小池塘时,看到有几朵小荷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说到池塘、荷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两首。
(板书课题:古诗两首)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题目。
学生自由读古诗。
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学生简单说说《池上》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
(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说说《小池》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小池?(初夏)2、简介作者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喻诗”。
他热爱大自然,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
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
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杨万里是南宋诗人,最善长写山水诗,一生写诗二万多首,与大诗人陆游,范成大齐名。
3、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古诗,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2 《古诗二首》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2 《古诗二首》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畅地朗读古诗《古诗二首》。
2.能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
3.能通过古诗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1.《古诗二首》的朗读与理解。
2.古诗中所蕴含的意境与情感。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中一些古代文化背景知识。
2.帮助学生从古诗中感悟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教学准备1.课文《古诗二首》教材及教学PPT。
2.讲解古诗中出现的生字词语表。
3.图片或视频展示古诗所表达的意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古代诗人创作诗歌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2. 学习《古诗二首》(15分钟)第一首古诗让学生先独立阅读《古诗二首》,然后进行齐读。
辅导学生正确的发音和语调,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第二首古诗同样的方式,让学生学习第二首古诗,理解其中的意思,并进行朗读练习。
3. 感悟与讨论(15分钟)引导学生就古诗中的意境、情感进行讨论,帮助他们理解古诗背后的文化内涵,开拓视野,丰富情感。
4. 课堂练习(10分钟)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并解释他们的答案,巩固对古诗的理解。
5. 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在课后要多次朗读古诗,加深理解。
六、课后作业背诵并熟读《古诗二首》,并在本人家长的陪同下解释古诗的意义。
七、教学反思在将来的教学中,可以加入更多古代诗歌,拓展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以上为本节课《古诗二首》的教学方案,希朳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一、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古诗《古诗二首》掌握其中涉及的生字新词,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体会古诗中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到古代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通过朗读古诗,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音韵之美。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熏陶,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1. 理解并背诵《古诗二首》中的两首古诗。
课件准备包含两首古诗的文本、背景介绍、注释及译文等。
准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内容和背景。
通过讲述古代诗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价值,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好奇心。
然后简要介绍今天所要学习的两首古诗的作者和背景。
展示古诗一的文本,引导学生朗读并理解诗句含义。
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并回答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然后结合课件中的注释和译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
解释相关词语的用法和含义。
与古诗一的教学方法类似,先展示古诗二的文本,引导学生朗读并理解诗句含义。
通过讨论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同样结合课件中的注释和译文,深化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讲解生词和难词的用法和含义。
通过分段背诵、整首背诵等方式,指导学生逐步背诵两首古诗。
通过默写、朗读等方式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
在此过程中,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语调。
通过学生背诵的准确性和流畅性,评价学生对两首古诗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通过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讲解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能力。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互相交流学习。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需要提高的学生给予指导和帮助。
2. 学习古诗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其含义。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学习古诗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其含义”段落内容在新课开始之初,向学生介绍本古诗中出现的生字新词,列举诸如“翠”、“轻”、“风吹草低见牛羊”等关键词句中的生字新词,并简要解释这些字词在古诗中的大致含义,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古诗二首》教案三课时 精选1篇
《古诗二首》教案三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古诗二首》的基本内容,理解诗歌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古诗的韵律、格律、修辞等知识。
(3)使学生能够背诵《古诗二首》。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讲解、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2)通过朗读、背诵等活动,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3)通过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使学生在欣赏古诗的过程中,感受到古人的才情与智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使学生了解《古诗二首》的基本内容,理解诗歌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古诗的韵律、格律、修辞等知识。
(3)使学生能够背诵《古诗二首》。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
(2)如何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3)如何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古诗二首》。
2. 学习诗歌一:《静夜思》(1)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
(2)分析诗歌的结构,理解诗歌的意义。
(3)学习诗歌的韵律、格律、修辞等知识。
(4)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5. 学习诗歌二:《登鹳雀楼》(1)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
(2)分析诗歌的结构,理解诗歌的意义。
(3)学习诗歌的韵律、格律、修辞等知识。
(4)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要求学生背诵《古诗二首》。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熟读《古诗二首》,并尝试写一篇关于这首诗的读后感。
第二课时:1. 复习上一课时的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分析诗歌一:《静夜思》的意境与修辞手法。
(1)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2)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理解其作用。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古诗二首》教案
《古诗二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汉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识字、写字和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2.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头饰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课件:展示古代诗人吟咏诗词的场景。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古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3.板书课题:《村居》、《咏柳》。
4.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
2.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古、诗、村、居、童、飞、纸、风、丝、垂、绿、咏、碧。
3.学生认读生字,教师相机指导。
4.学生再读古诗,读通顺。
5.指名读,齐读古诗。
6.去掉拼音读。
7.游戏识字:找朋友(把生字卡片打乱顺序后放在黑板上,让学生认读并贴上相应的汉字卡片。
)8.学生再读古诗,了解字义。
9.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整体感知。
10.学生表演读(加上动作)。
(三)细读古诗,理解诗意1.学生自己读古诗,思考:你知道了哪些诗句的意思?2.学生交流:你知道了哪些诗句的意思?3.教师引导:你们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谁来帮帮他?4.学生交流:对于不懂的地方进行讨论和解答。
5.教师小结:这两首古诗都描写了春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同时,也体现了古诗的韵律美和语言美。
6.学生再读古诗,熟读成诵。
7.学生表演背诵(加上动作)。
8.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学生交流拓展。
9.教师小结: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好!10.学生再读古诗,抒发情感。
(四)书写指导,练习提高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找出关键笔画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2.教师范写生字“古”、“声”,边写边讲解要点。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互相评价作品,找出优缺点。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9 古诗二首 (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9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两首古诗,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韵律和韵脚,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背诵、解析、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两首古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两首古诗,使学生领略我国古典诗词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题: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9课《古诗二首》2. 课型:新授课3. 教学内容:两首古诗《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的朗读、背诵、解析、讨论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两首古诗的基本韵律和韵脚,理解两首古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两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读:教师领读两首古诗,学生跟读,注意韵律和韵脚。
3. 背诵:学生自主背诵两首古诗,教师检查并指导。
4. 解析:教师解析两首古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学生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
5.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两首古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6. 总结:教师总结两首古诗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强调古典诗词的魅力和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两首古诗的背诵和解析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认真完成。
六、板书设计1. 两首古诗的标题、作者、背景等信息。
2. 两首古诗的韵律和韵脚。
3. 两首古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4. 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
七、作业设计1. 背诵两首古诗,要求准确无误。
2. 解析两首古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要求文字表述清晰、有条理。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让我倍感欣慰。他们对于古诗的兴趣和热情,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弘扬传统文化的决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寻找更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古诗这一瑰宝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的韵律、意境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古诗描绘景色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描绘景色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古诗中描绘意境的基本方法。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诗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古诗描绘意境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创作古诗。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4.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了解古代诗人的思想感情,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古诗二首》(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古诗朗读与背诵:掌握《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的正确朗读节奏、韵律,熟练背诵两首古诗。
举例:《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要求学生理解诗句的平仄、押韵,并能正确朗读和背诵。
四、教学流程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课教学对象为初中生,教学内容为《古诗二首》。
本文旨在设计一堂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古诗的有效教学课程。
二、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二首》的背景和作者。
2.理解、欣赏、朗读、背诵《古诗二首》。
3.学会从字面理解古诗,寻找其中的意蕴。
4.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活动1.向学生介绍《古诗二首》的背景和作者,激起学生的兴趣。
2.分组让学生自由讨论古诗的重要性,引出对古诗的倾听和欣赏。
3.引出本课《古诗二首》的目的: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3.2 梳理诗歌内容和情感1.分小组,对《古诗二首》的古文进行理解和分析,重点关注诗歌的情感表达。
2.学生同步口头复述自己所理解的古诗情感。
3.教育学生聆听以及面对独自阅读和思考的重要性。
3.3 分角色朗读《古诗二首》1.将学生随机分成不同角色,比如“朝阳”、“夕阳”、“沧海”等。
2.学生按照角色挑选合适的诗行进行朗读,任意组合朗读。
3.提醒学生在朗读时注意字词发音,以及基调语调等。
3.4 探究诗歌意蕴1.指导学生通过字面理解,找到诗歌的意象,并产生联想,想象。
2.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寻找更丰富、更深层的诗歌意蕴。
3.鼓励学生逐字逐句地分析古诗中的意蕴,体会其中温婉而真挚的情感。
3.5 背诵古诗1.教育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分析和朗读,学会背诵《古诗二首》。
2.贴近学生需求、开放式背诵,让学生自由发挥,提高背诵的兴趣和效果。
3.认真分析学生反馈,及时指导和纠正背诵中的问题。
3.6 课后作业1.练习古诗表演并熟悉古诗的意蕴和情感表达。
2.撰写古诗感想和体会,形成个人的学习笔记。
3.课后查找古诗进一步的背景和作者信息,丰富自己的人文知识。
四、教学效果评价1.学生能够听懂、理解、背诵古诗,并且能够熟练地表演这些古诗。
2.学生能够通过分析古诗情感和意蕴来产生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3.学生能够在课后自主探究古诗文化,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与学习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通保据过护生管高产线中工敷资艺设料高技试中术卷资,配料不置试仅技卷可术要以是求解指,决机对吊组电顶在气层进设配行备置继进不电行规保空范护载高与中带资负料荷试下卷高问总中题体资,配料而置试且时卷可,调保需控障要试各在验类最;管大对路限设习度备题内进到来行位确调。保整在机使管组其路高在敷中正设资常过料工程试况中卷下,安与要全过加,度强并工看且作护尽下关可都于能可管地以路缩正高小常中故工资障作料高;试中对卷资于连料继接试电管卷保口破护处坏进理范行高围整中,核资或对料者定试对值卷某,弯些审扁异核度常与固高校定中对盒资图位料纸置试,.卷保编工护写况层复进防杂行腐设自跨备动接与处地装理线置,弯高尤曲中其半资要径料避标试免高卷错等调误,试高要方中求案资技,料术编试交写5、卷底重电保。要气护管设设装线备备置敷4高、调动设中电试作技资气高,术料课中并3中试、件资且包卷管中料拒含试路调试绝线验敷试卷动槽方设技作、案技术,管以术来架及避等系免多统不项启必方动要式方高,案中为;资解对料决整试高套卷中启突语动然文过停电程机气中。课高因件中此中资,管料电壁试力薄卷高、电中接气资口设料不备试严进卷等行保问调护题试装,工置合作调理并试利且技用进术管行,线过要敷关求设运电技行力术高保。中护线资装缆料置敷试做设卷到原技准则术确:指灵在导活分。。线对对盒于于处调差,试动当过保不程护同中装电高置压中高回资中路料资交试料叉卷试时技卷,术调应问试采题技用,术金作是属为指隔调发板试电进人机行员一隔,变开需压处要器理在组;事在同前发一掌生线握内槽图部内 纸故,资障强料时电、,回设需路备要须制进同造行时厂外切家部断出电习具源题高高电中中源资资,料料线试试缆卷卷敷试切设验除完报从毕告而,与采要相用进关高行技中检术资查资料和料试检,卷测并主处且要理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通保据过护生管高产线中工敷资艺设料高技试中术卷资,配料不置试仅技卷可术要以是求解指,决机对吊组电顶在气层进设配行备置继进不电行规保空范护载高与中带资负料荷试下卷高问总中题体资,配料而置试且时卷可,调保需控障要试各在验类最;管大对路限设习度备题内进到来行位确调。保整在机使管组其路高在敷中正设资常过料工程试况中卷下,安与要全过加,度强并工看且作护尽下关可都于能可管地以路缩正高小常中故工资障作料高;试中对卷资于连料继接试电管卷保口破护处坏进理范行高围整中,核资或对料者定试对值卷某,弯些审扁异核度常与固高校定中对盒资图位料纸置试,.卷保编工护写况层复进防杂行腐设自跨备动接与处地装理线置,弯高尤曲中其半资要径料避标试免高卷错等调误,试高要方中求案资技,料术编试交写5、卷底重电保。要气护管设设装线备备置敷4高、调动设中电试作技资气高,术料课中并3中试、件资且包卷管中料拒含试路调试绝线验敷试卷动槽方设技作、案技术,管以术来架及避等系免多统不项启必方动要式方高,案中为;资解对料决整试高套卷中启突语动然文过停电程机气中。课高因件中此中资,管料电壁试力薄卷高、电中接气资口设料不备试严进卷等行保问调护题试装,工置合作调理并试利且技用进术管行,线过要敷关求设运电技行力术高保。中护线资装缆料置敷试做设卷到原技准则术确:指灵在导活分。。线对对盒于于处调差,试动当过保不程护同中装电高置压中高回资中路料资交试料叉卷试时技卷,术调应问试采题技用,术金作是属为指隔调发板试电进人机行员一隔,变开需压处要器理在组;事在同前发一掌生线握内槽图部内 纸故,资障强料时电、,回设需路备要须制进同造行时厂外切家部断出电习具源题高高电中中源资资,料料线试试缆卷卷敷试切设验除完报从毕告而,与采要相用进关高行技中检术资查资料和料试检,卷测并主处且要理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绝”的情节叙事,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抒发了她的悲愤与怨恨,塑 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 生活的强烈愿望,客观上揭露了当时的阶级压迫。
全诗共分六章。 第一章写的是女主人公答应了氓的求婚; 第二章是写女主人公热切地盼望婚嫁的情形; 第三章是全诗感情上的转折,由对爱情的憧憬转入对自陷情网的追悔; 第四章抒发了女主人公对负心男子的怨恨; 第五章表现了女主人公的自悲自悼; 第六章抒写了女主人公被弃后的愤恨决绝的心情,感情慢慢转入平静。 四、研读讨论 1.在第一章中,诗作的叙事节奏颇似电影蒙太奇手法,选取了三个视觉效 果极强的场面来表现。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这三个场景。 明确:初次相逢──定情相送──约期相别。 2.结婚前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男──对婚姻很郑重其事,认真;女──痴情。 3.婚后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男──不体谅人,暴躁,三心二意; 女:勤劳肯吃苦,任劳任怨,专情柔弱。 4.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 明确: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 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 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5.对比手法的运用。 明确:《氓》是女主人公在回忆中叙事、抒情的,全文用赋。在回忆中运 用对比的手法。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后形成对比。婚前,“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我”纯真、热情。婚后,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耻辱。更突 出的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 也”。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
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兴,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如《信天游》中的“羊群要有领头的羊,共产党 是我们的领路人。”兴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 2.解题。 见课文 52 页注释①。 3.先秦时代的妇女地位。 中国商朝的妇女地位是很高的,中国妇女地位的下降是随着周朝或者儒教 的出现而形成的。夏朝在开国时还是母系氏族社会,其居住方式有两个特点: 一是游牧性,二是从妻居。商代社会的婚姻是由多个父和多个母共娶,这也是 典型的母系氏族社会。按照周礼的规定,男性贵族可以娶妾多人,但正妻只能 有一个。《公羊传》上讲:“诸侯一娶九女,诸侯不再娶。”这个习俗在礼制上 流传到后代。周朝时期,已婚妇女地位卑下,婚姻关系能否维系取决于丈夫的 好恶。丈夫愿意维系,她是丈夫的附庸;丈夫不愿维系,就要被丈夫扫地出门。 《诗经》中的一些诗,如以叙事为主的《邶风·谷风》《卫风·氓》,以抒情为 主的,《邶风·日月》《王风·中谷有蓷》,均为当时弃妇的悲戚之声。春秋战国 时代几百年间战争频仍、人口损失惨重,生产力的发展也需要更多的劳力,这 使得婚姻所承担的繁衍人口任务更为重要。于是,连青年男女的私奔在当时都 不被绝对禁止,孀妇再嫁自然就不成问题了。甚至在诸侯国君中,这种事都屡 见不鲜。史载卫宣公和其继母私通,所生子长大后迎娶齐女,宣公见齐女貌美, 竟劫夺来据为己有。《诗·邶风·新台》就是卫人讽刺宣公之作。宣公死后,其 庶长子公子顽又迎娶宣姜,生子女多人,有二人后又继为国君。卫人又作《墙 有茨》刺之。其贵为国君,竟然迎娶再嫁、三嫁之女,而且其后代并未受到歧 视,可见此风俗的普遍。从现存的关于先秦时代法律规定的残存记载中,也未 见有对妇女再婚作出限制之处。 三、整体感知 1.学生听课文朗读录音,正音正字,注意朗读节奏。 2.学生诵读课文,借助注释,疏通字词,初知文意。 3.教师点拨,部分串讲,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明确:《氓》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弃妇诗。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通保据过护生管高产线中工敷资艺设料高技试中术卷资,配料不置试仅技卷可术要以是求解指,决机对吊组电顶在气层进设配行备置继进不电行规保空范护载高与中带资负料荷试下卷高问总中题体资,配料而置试且时卷可,调保需控障要试各在验类最;管大对路限设习度备题内进到来行位确调。保整在机使管组其路高在敷中正设资常过料工程试况中卷下,安与要全过加,度强并工看且作护尽下关可都于能可管地以路缩正高小常中故工资障作料高;试中对卷资于连料继接试电管卷保口破护处坏进理范行高围整中,核资或对料者定试对值卷某,弯些审扁异核度常与固高校定中对盒资图位料纸置试,.卷保编工护写况层复进防杂行腐设自跨备动接与处地装理线置,弯高尤曲中其半资要径料避标试免高卷错等调误,试高要方中求案资技,料术编试交写5、卷底重电保。要气护管设设装线备备置敷4高、调动设中电试作技资气高,术料课中并3中试、件资且包卷管中料拒含试路调试绝线验敷试卷动槽方设技作、案技术,管以术来架及避等系免多统不项启必方动要式方高,案中为;资解对料决整试高套卷中启突语动然文过停电程机气中。课高因件中此中资,管料电壁试力薄卷高、电中接气资口设料不备试严进卷等行保问调护题试装,工置合作调理并试利且技用进术管行,线过要敷关求设运电技行力术高保。中护线资装于于处调差,试动当过保不程护同中装电高置压中高回资中路料资交试料叉卷试时技卷,术调应问试采题技用,术金作是属为指隔调发板试电进人机行员一隔,变开需压处要器理在组;事在同前发一掌生线握内槽图部内 纸故,资障强料时电、,回设需路备要须制进同造行时厂外切家部断出电习具源题高高电中中源资资,料料线试试缆卷卷敷试切设验除完报从毕告而,与采要相用进关高行技中检术资查资料和料试检,卷测并主处且要理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性格变化。氓,婚前婚后也形成了对比。婚前,“氓之蚩蚩”,婚后,“女也不爽, 士贰其行”,“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他“二三其德”,甚至凶暴起来。在恋爱、 生活的对比中,女主人公还认识到了有恋爱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从痛 苦的经历中等到了教训:“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尤可说也,女之 耽兮,不可说也。”她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表现出她清醒、刚烈的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