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案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部编版

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部编版
4.培养合作意识:在小组活动中,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5.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感悟古诗内涵,教育学生珍惜粮食,尊重劳动者,培养感恩和勤奋的道德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朗读与背诵:学生能够正确朗读两首古诗,并熟练背诵,掌握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举例:《春晓》中“春眠不觉晓”的“晓”字读音和意义,以及整句的节奏感。
-突破方法:结合历史故事、现实生活体验,让学生了解古代农民的辛勤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3)语言表达的准确运用:学生在表达对古诗理解和感受时,能够准确运用词汇和句式。
-突破方法:提供表达框架,进行口语和书面语的训练,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古诗的理解。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古诗二首》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在清晨醒来时,听到窗外的鸟儿在唱歌?”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春晓》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诗中的春天景象。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诗词朗读。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诗在我们生活中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并探讨如何将古诗中的美德应用到生活中。
(2)生字词掌握:学生能够正确书写和理解两首诗中的生字词,如“眠”、“啼”、“晓”、“悯”等。
-举例: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帮助学生记忆生字词,如“睡眠”、“啼哭”、“破晓”、“怜悯”。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三篇】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1、古诗两⾸之《村居》 教学⽬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字。

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知道春天美好,要珍惜春光。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幻灯⽚、课件或古筝曲 教学过程 ⼀、激发情趣、导⼊课题 春天到了,你们喜欢⼲些什么?清朝诗⼈⾼⿍居住在乡下时就亲眼⽬睹了⼉童放学归来,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飞风筝的情景,于是他便为后⼈留下了⼀⾸较为明快的诗篇──《村居》。

(板题,⽣齐读课题并识记“村、居”) ⼆、范读课⽂、整体感知 认真听不认识的字或不熟悉的字的读⾳。

三、⾃读课⽂、⾃学⽣字 1.利⽤拼⾳⾃读古诗,边圈画⽣字,要求把字⾳读准,把诗句读连贯。

2.⼩组合作,交流识字⽅法。

四、理解诗句、感悟欣赏 1.指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你是怎么记住“醉、烟、童、散、忙”的? 点拨:(1)“醉”是平⾆⾳。

(2)“烟”韵母是前⿐韵母。

(3)“童”可以⽤熟字相加的⽅法认记(⽴+⾥)。

(4)“散”是平⾆⾳;偏旁是反⽂旁,不是折⽂旁。

(5)“忙”书空;扩词;⽤“急忙”说话。

3.⾃读古诗,然后谈⼀谈你最喜欢这⾸诗的哪⼀句,为什么? 点拨:(1)纸鸢:风筝。

(2)拂堤杨柳醉春烟:杨柳在微微春风中摇摇摆摆,陶醉在这美丽的春光中。

(演⽰课件或出⽰图⽚,帮助学⽣理解) 4.让我们闭上眼睛,伴着美妙的⾳乐听xx同学朗诵这⾸诗,然后谈谈你的感受。

(指名配乐朗诵) 5.交流听读后的感受。

6.请你也有感情地朗读课⽂,读出你的感受。

(配乐练读、指名读、评价读) 7.练习背诵课⽂。

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案

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案

15古诗二首教材分析本课的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两诗虽然都是写景,但手法各异。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为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诗人以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前两句议论,后两句写景,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之情。

整首诗景色醉人,韵味十足。

特别是最后两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意境广阔,给人无尽的喜悦和想象。

《绝句》为唐代诗人杜甫所作,诗人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地描绘了一幅无限生动的春景图学情分析这两首古诗朗朗上口,便于背诵,也可能多数同学已经会背,但诗意不一定理解得很透彻。

教师必须在教学时进行引导,之后让学生去读,去体会,去感受,去理解,最后让他们串讲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教学建议古诗欣赏是一种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它必须建立在每个学生独特的心灵体验上,尊重学生自身的知识建构以及多元认识是古诗教学的根本出发点。

要真正理解古诗,就应将“感悟诗意,品味诗情”作为研读目标,践行“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和体验,达到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使双方都能在充满诗意的课堂中共同获得美的体验和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过程与方法】在反复吟诵中感受诗歌不同的旋律与优美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重点难点免费更新请加微信:330797386(清茶老师小学教育资源)重点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1.理解诗句意思,体会古诗描写的意境。

2.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诗人的资料及古诗的写作背景,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1.会认“晓、慈、毕、竟、映”5个生字,会写“湖、莲、穷、荷”4个生字。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

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教案篇1《古诗二首》编排了两首古诗,它们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描写了春天。

《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美景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咏柳》是首咏物诗,描写了早春二月的杨柳,借柳树歌咏春天。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春天已有了自己的感受,能较好地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教师可利用这一点,激发课堂教学的情趣,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古诗教学达到魅力无穷、活力四射的境地。

所以,在本课的古诗教学中,要以读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进入到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去,在读中意会,读中感悟,读中体验,在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教学建议学习本课,可引导学生先自读自悟,借助文字想象诗中的画面,然后再看图,感悟图文相通之处。

还可先引导学生依据插图来体悟课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再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从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含义,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2.借助画面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小组合作朗读、想象、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重点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句,背诵古诗。

难点1.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2.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二首(优质教案)

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二首(优质教案)

1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能准确识读生词,认读轻声。

能正确、规范地书写8个生字,听写课后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

2.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1.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自学古诗。

2.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1.同学们想一想,你以前会背哪些古诗?谁想起来,就请你站起来背给大家听。

(学生起来背)2.真好!看来大家非常爱学古诗。

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这首古诗啊,内容和春天有关系。

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清朝有位诗人高鼎特别喜爱春天,他用写诗的形式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这首诗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叫《村居》。

3.板书课题,拼读课题,释题:村:乡村。

居:居住。

村居:在乡村居住。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多媒体出示画面)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黄莺边飞边唧唧地叫,孩子们正在放风筝。

)看着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

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1)学生练读。

(2)指名读,正字音:注意“妆”是翘舌音,后鼻音,“剪”前鼻音,“醉”、“裁”、“丝”是平舌音,“莺”、“咏”后鼻韵母。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现在你们看看图,再读这首诗,读一句,想一想,你猜猜这首诗是什么意思?把每句诗的意思猜出来。

猜出来后告诉周围的同学,再听听其他同学怎么说。

大家互相帮助,把这首诗学好。

(学生自学)2.学习一、二句:(1)(多媒体出示第一、二句诗的画面)谁来说第一句?指名说,大家补充。

(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2)学生质疑:我觉得不对,要是“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应该是“二月天草长莺飞”呀,这里写的是“草长莺飞二月天”这是怎么回事?(师点拨:这是古诗常用的方法,古人写诗常常不按照正常顺序写,为了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二首》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二首》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二首》教案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教案课题古诗二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单元第一单元学科语文年级二年级1.认识“诗、村、童、碧、妆、绿、丝、剪”8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意思。

研究目标(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①理解古诗内容;②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能力目标知识目标重点1.识字、写字。

2.让学生感受古诗文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1.让学生提前预课文。

2.让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了解诗句的意思并领悟诗句文字的意境和韵味。

学法问题研究、探究研究教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导入新课1.猜谜语一只XXX轻轻飘,顺着风儿上九宵,一心向着云外飘,可惜绳子拴住腰。

谜底:(风筝)2.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篇描写放风筝得古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古诗二首》。

教师活动第一课时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谜语导入吸引兴趣。

师生互动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了解诗句所要表达的寄义。

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及重点诗句。

读课题《村居》让学生明白要学的内容是什么。

讲授新课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自读课文,出示请求:让学生认读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背诵古诗,感受孩子们放风筝时的快乐心情。

2.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古诗内容。

3.注意读书姿势要端正。

4.通读诗文,给诗文划分小节.(插入音频1)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XXX。

5.认读生字:(1)诗、村、童。

组词:诗(诗画)(诗人)村(村落)(山村)童(童年)(童话)同学之间交流互相发问识记生字。

本课生字。

让学生简略(2)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形近字中识记生字。

(3)读音对对猜,让学生认读字音。

莺(yīn yīng)飞拂堤(tīdī)XXX(liǚliǔ)醉(zuìsuì)春烟散(sàn zàn)学趁(chèng chèn)东风纸鸢(yuān yuāg)(二)交换汇报:1.XXX说说这首古诗所描写的画面:描写了了解课文讲解的内容。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案-1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案-1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案1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这节幼儿园教学活动,旨在通过有趣的方式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孩子们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自然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 培养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 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难点:帮助孩子们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包含古诗的图片、文字和音频。

2. 诗词卡片:上面印有古诗的文字和图片。

3. 音频设备:用于播放古诗的朗读音频。

五、活动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a. 组织孩子们进行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

b. 教师与孩子们进行互动,询问孩子们对古诗的了解。

2. 引入新课(10分钟)a. 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古诗的图片,引导孩子们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b. 教师朗读古诗,让孩子们跟随朗读。

c. 教师解释古诗的意思,帮助孩子们理解。

3. 学习活动(10分钟)a. 教师分发诗词卡片,让孩子们自主阅读和理解古诗。

b. 教师组织孩子们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c. 教师选取几个孩子进行朗读和背诵的展示。

4. 实践活动(10分钟)a. 教师组织孩子们进行角色扮演,将古诗中的情节表演出来。

b. 教师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话表达对古诗的感受。

c. 教师引导孩子们进行创意绘画,将古诗的意境画出来。

a. 教师邀请孩子们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b. 教师对孩子们的参与和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难点:帮助孩子们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a. 教师对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参与度。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优质教案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优质教案

第六单元15古诗二首本课的两首古诗都是写景的。

第一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首送别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整首诗字里行间不同于传统送别诗中的离别凄婉之情,反而显现出欢快、明朗的基调。

全诗意境优美,诗中有景,景中寄情,情之所至,至情至性。

第二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这首诗共写绝句四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春景。

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

诗中的景物,色彩艳丽:嫩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雪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不仅有色还有声,有那婉转动听的莺歌,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景象。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12个生字。

能正确书写“湖、莲”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3.理解古诗的意思,了解古诗所描绘的美景,从中感受到自然美和语言美。

4.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把对诗句的理解和想象结合起来,入情入境,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比较两首古诗异同,体会诗人情感。

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你能列举出一些你熟悉的诗人的名字吗?指名回答、相机点评。

2.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5课,古诗二首。

(板书课题)这两首诗都是描写自然美景的,语言浅显明白,清新自然,这一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其中的一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简介作者课件出示,介绍诗人,请一位同学帮忙向大家介绍一下。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

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mào)、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

他一生作诗20000多首,有4200首留传下来,被誉为一代诗宗。

二、整体感知1.理解诗题。

课件出示诗题。

(1)请看诗题,来,读一读。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指名读,齐读。

(2)读了这个诗题,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时间:晓,早上。

地点:净慈寺,在西湖边上,净慈寺的大雄宝殿有济祖殿,殿内供奉着妇孺皆知的济公像。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精选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精选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古诗二首》,具体内容包括《春晓》和《咏柳》两首古诗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春晓》和《咏柳》两首古诗的字词、句式和诗意。

2.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朗读、理解和感悟,提高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两首古诗的字词、句式和诗意。

难点:理解古诗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春天的特点。

然后引出本节课的两首古诗《春晓》和《咏柳》。

2. 学习《春晓》(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注意语气、节奏。

(2)讲解生字词,如“眠”、“风雨”等。

(3)解析诗句,理解诗意。

(4)举例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体会诗句中的意境。

3. 学习《咏柳》(10分钟)(1)学生自主朗读古诗,注意语气、节奏。

(2)讲解生字词,如“柳”、“碧”等。

(3)解析诗句,理解诗意。

(4)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柳树,体会诗句中的美感。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两首古诗的诗意。

(2)用彩色笔在练习本上画出两首古诗中的景象。

六、板书设计1. 《春晓》字词:眠、风雨诗意:春天早晨的美景2. 《咏柳》字词:柳、碧诗意:赞美柳树的美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自己的话复述《春晓》和《咏柳》的诗意,并画出两首古诗中的景象。

2. 答案:见学生完成的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讲解生字词、解析诗句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了两首古诗的诗意。

但在课堂上,部分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大自然,尝试创作自己的古诗,提高对古诗的感悟。

同时,组织一次“春天里的古诗”主题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增进对古诗的热爱。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二首》优质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二首》优质教案

15 古诗二首【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语言运用: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思维能力: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

审美创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感受祖国的壮美河山。

【课前解析】本课有两首古诗,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

两位作者都着意于对色彩的描绘,并用对仗工整的诗句勾画出美好的画面,令人赏心悦目。

关注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诗人早晨出门送别友人时即景起兴而作。

作者以满湖的荷花荷叶为写作对象,先发感叹,再写实景,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之情。

《绝句》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在听闻平定“安史之乱”后,心情愉快所作。

诗人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无限生动的春景图。

关注生字:本课需要书写的生字五个上下结构,三个左右结构,可以根据字的结构进行归类学习,整体识记。

其中“莲”是上下结构,要重点强调,“含”和“岭”可比较识记,有点和无点,要提醒学生细心分辨清楚。

【教学目标】1.认识“晓、慈”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湖、莲”等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重点】认识“晓、慈”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湖、莲”等8个字。

【教学难点】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晓、慈、毕、竟、映”5个生字,会写“湖、莲、穷、荷”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并背诵下来。

3.能初步了解《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走近作者1.教师导入新课。

古人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历来就被人们称为“人间天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杭州西湖的美景吧!你们知道杭州这个著名的景点吗?教师打开西湖的知识窗,引导学生欣赏。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精选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精选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涉及《古诗二首》部分,详细内容包括《春晓》和《赠刘景文》两首古诗的学习。

通过学习这两首古诗,让学生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词语,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作业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天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学习《春晓》,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诗句,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

a. 学生自读诗句,指生朗读,齐读。

b. 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的画面。

c. 教师讲解诗句的含义,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3. 新课学习:学习《赠刘景文》,采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感受诗人对友人的赞美和祝福。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画笔描绘诗句中的画面,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6. 课堂作业:完成作业本上的练习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两首古诗,并默写出诗句的意思。

b. 选取其中一首古诗,为其创作一幅插图。

2. 答案:a.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b.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创作插图,无固定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内容,教学方法是否合适。

2. 拓展延伸:a. 让学生课后搜集其他描写春天的古诗,进行欣赏。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优质课教案设计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优质课教案设计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优质课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莺、拂”等11个生字,会写“诗、村”等8个字,积累“堤、柳”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能想象画面,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营造氛围,猜谜导入1.猜谜语:“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天上一只鸟,用线拴得牢,不怕大风吹,就怕细雨飘。

”(风筝)2.“对,就是风筝。

古时候人们把风筝称为‘纸鸢’、‘纸鸦’。

那什么季节最适合放风筝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跟随高鼎走进春天,走到野外去放风筝。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准字音。

4.教师解释“村居”的意思。

(居住在乡村)5.简介诗人。

二、初读古诗,感受韵味1.学生自读,出示要求。

(1)圈出生字,读正确。

(2)同桌互读互查。

2.指名读,教师正音。

注意以下字的读音:“莺”是后鼻音,不要念成前鼻音。

“趁”是前鼻音,不要念成后鼻音。

“纸鸢”的“鸢”要读准。

教师顺势出示“风筝”的图片,指出“纸鸢”即风筝。

3.交流生字识记方法,教师重点讲解“醉”。

(1)出示古文字“”,猜一猜:这是什么字?你是怎样猜的?(2)引导发现:左边像个酒杯,右边像个站立不稳的人,酒喝多了人就醉了。

(3)用“醉”组词。

(4)想一想,诗中的“醉”是什么意思?4.再读古诗。

(1)出示要求:圈画出句末韵母是“an”的字,这些字要读得响亮。

(2)学生先练读,然后指名读。

教师表扬读得好的地方,如读得不够好,可以教师范读。

三、想象画面,体悟美好1.教师朗读,学生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教学预设:若学生说得不够好,只是粗浅地点到为止,教师可做如下指导:(1)借助书上的插图想象:孩子们在干什么?他们脸上的表情会是怎样的?(2)结合自己放风筝或参加其他快乐游戏时的情景,想象诗中的孩子们会是怎样的。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 1 古诗二首 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 1 古诗二首 教案(教学设计)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1 古诗二首( 精读课文 )1.认识“莺、拂” 等 11 个生字,会写“诗、村” 等 8 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2 课时第一课时1.认识“莺、拂” 等5个生字,会写“诗、村” 等 3个字。

(重点)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重点)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难点)小学课件资源导入新课教师口述: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放风筝吗?你们是什么时候去放风筝呢?(学生各抒己见)现在,就让我们一块儿去看看诗人高鼎笔下儿童放风筝的情景吧!相关介绍1.资料链接。

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

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 直至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用纸做风筝,称为“纸鸢”。

南北朝时,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 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

宋代周密在《武林旧事》中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

”“风鸢”就指风筝。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就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

2. 作者简介。

高鼎,清代诗人,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

他大约活动在咸丰(1851—1861)年间,其诗歌擅长描绘自然景物。

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初读课文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自己不太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2.学生初读: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3.检查初读情况。

(1)会读生字。

莺(yīng)拂(fú)堤(dī)柳(liǔ)醉(zuì)4 4 4 4 4(2)会写生字,并组词。

诗(诗歌)村(村子)童(童年))拌(搅拌)书写指导:“讠”的提写得小一些,为旁边的“寺”让出空间,右边“寺”的第二横最长,覆盖下面的“寸”字。

(3)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村居:住在农村。

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案1. 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 认识本课“莺、拂、堤” 等 11 个生字,会写“诗、村、童”等 8 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能够理解的大意。

3. 体会的语言美以及画面美,能够借助所描述的景物特点感受春天大好,理解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文化积累。

教学难点:理解大意,感悟的美好意境,体会春天大好。

教学准备:多课件;搜集高鼎、贺知章的资料;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村居课时目标:1. 会读“莺、拂、堤” 等 5 个生字,会写“诗、村、童” 3 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村居》。

3. 理解大意,感受春天的景物之美以及孩子们放风筝的有趣画面,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1.课件播放一组春天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图并说说自己的感受:生:我看到地上的小草已经变绿了,看上去就像是铺了一块绿色的大地毯。

生:小河边柳树开始发芽了,好像是美丽的姑娘在对着河水梳长头发呢!生:我还看到燕子在天空中快乐地飞翔。

师:孩子们,你们不仅看得仔细,还说得生动形象,从你们的描述中,老师感受到了美好的春天正向我们走来。

接下来,老师就带你们一起走进春天的大自然,看看古代诗人们眼中的春天又是一番怎样的情形。

2.板书诗题:古诗二首,引导学生跟随教师书空课题,注意生字“诗” 的正确书写及朗读(翘舌音、整体认读音节) ,其中右边的三笔横画之间要做到等距,且第二笔横画要长于另外两笔。

同时引导他们在课后田字格内将“诗” 字进行描红并临写两遍。

3.过渡引入:接下来,我们先来学习其中的一首《村居》,它是清代诗人高鼎写的。

课件出示,指导学生读准诗题中“村” 的读音(平舌音“cūn” ) 。

二、自主探究,感悟诗意1.引导学生自主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并试着读出的停顿与节奏。

2.检查学生自主朗读情况:(1) 抽取中的生字卡片“莺、拂、堤” 等,指名学生朗读生字,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适时进行朗读纠正,注意提醒读准“莺” 是后鼻音,“堤” 读“dī”。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优秀教案

《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材分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热爱之情,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

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开篇即说六月的西湖风光与其它季节是不同的,是足可留恋的。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优美秀丽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粉红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古诗;2.结合图画和注释,了解古诗的大意。

【过程与方法目标】用学过的方法诵读古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感受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走近古诗1.出示荷花图,请学生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形容自己看到的荷花时的感受。

2.八百多年前,诗人杨万里用一首诗将这样的画面写了下来,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古诗诵读。

揭示课题,指名读诗题。

3.谁知道诗题的意思?解释诗题:晓,是早晨的意思。

净慈寺,是西湖边一座有名的佛寺。

林子方,是诗人的朋友。

4.谁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5.齐读诗题。

二、初读引领,感知古诗1.自由读,读准字音,多读几遍。

2.指名读诗。

齐读。

3.再读古诗,结合注释,和同桌说一说读懂了什么。

4.学生反馈,简介古诗大意。

相机板书:西湖六月风光、莲叶、荷花。

三、品读赏析,感悟古诗1.哪一句话描写了西湖的荷叶与荷花呢?2.出示第二句。

3.静静地欣赏荷叶荷花的美。

自由轻声读读,看看美在哪里?4.品读赏析。

(1)体会“绿”。

从那个词读出了这种美?“无穷碧”会是怎样的?指名说。

指导朗读。

(2)体会“多”从这一行里你还感受到了什么美?从哪里体会出来的?“接天”是怎样的一幅景象?能读出来吗?分组读,齐读。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二首》人教部编版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二首》人教部编版
1.加强字词教学,特别是生僻字词的讲解和练习。
2.设计更多有趣的朗读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古诗的韵律。
3.关注内向学生,多给予鼓励和支持,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4.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中的情感和价值观。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的理解和古诗的韵律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图片展示、实际体验等方式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古诗相关的主题,如春天的景象、农民的辛勤等。
2.朗读体验: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古诗的朗读体验。通过朗读,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律美。
-古诗的韵律感知:对于韵律的感知和把握,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如何让学生在朗读中自然地感受到古诗的节奏和韵脚,是教学的难点之一。
-生字词的记忆与运用:二年级学生对于一些生字的记忆和书写还不是很熟练,需要教师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记忆和运用。
-情感的深度体会:对于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学生可能难以直接体会到,需要教师通过情境创设、故事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
-在体会诗人情感方面,教师可以讲述诗人的创作背景,或者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代入诗人角色,体验诗人的情感。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古诗二首》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春天醒来时,有没有留意过窗外的鸟鸣和花香?”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春晓》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诗中的春天奥秘。
在新课讲授中,我尝试通过图片展示和实际体验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境,这种方法似乎效果不错,学生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古诗的美。然而,我也发现对于古诗韵律的把握,学生们还有待提高。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继续设计更多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古诗的韵律。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优秀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优秀教案.docx

《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材分析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 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热爱之情,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

诗人在 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开篇即说六月的西湖风光与其它季节是不同的,是足可留恋的。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优美秀丽的画面:翠 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粉红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 更显得格外艳丽。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 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古诗;2. 结合图画和注释,了解古诗的大意。

【过程与方法目标】用学过的方法诵读古诗。

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A下册 £1J【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感受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走近古诗1. 出示荷花图,请学生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形容自己看到的荷花时的感受。

2. 八百多年前,诗人杨万里用一首诗将这样的画面写了下来,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古诗诵读。

揭示课题,指名读诗题。

3. 谁知道诗题的意思?解释诗题:晓,是早晨的意思。

净慈寺,是西湖边一座有名的佛寺。

林子方,是诗人的朋友。

4. 谁能连起來说说题忖的意思?5. 齐读诗题。

二、初读引领,感知古诗1. 自由读,读准字音,多读儿遍。

2. 指名读诗。

齐读。

3. 再读古诗,结合注释,和同桌说一说读懂了什么。

4. 学生反馈,简介古诗大意。

相机板书:西湖六月风光、莲叶、荷花。

三、品读赏析,感悟古诗1. 哪一句话描写了西湖的荷叶与荷花呢?2. 出示第二句。

3. 静静地欣赏荷叶荷花的美。

自由轻声读读,看看美在哪里?4. 品读赏析。

(1)体会“绿”。

从那个词读出了这种美?“无穷碧”会是怎样的?指名说。

指导朗读。

(2)体会“多”从这一行里你还感受到了什么美?从哪里体会出来的?“接天”是怎样的一幅景象?能读出来吗?分组读,齐读。

1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

1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

1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能准确识读生词,认读轻声。

能正确、规范地书写8个生字,听写课后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

2.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1.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自学古诗。

2.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1.同学们想一想,你以前会背哪些古诗?谁想起来,就请你站起来背给大家听。

(学生起来背)2.真好!看来大家非常爱学古诗。

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这首古诗啊,内容和春天有关系。

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清朝有位诗人高鼎特别喜爱春天,他用写诗的形式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这首诗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叫《村居》。

3.板书课题,拼读课题,释题:村:乡村。

居:居住。

村居:在乡村居住。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多媒体出示画面)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黄莺边飞边唧唧地叫,孩子们正在放风筝。

)看着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

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1)学生练读。

(2)指名读,正字音:注意“妆”是翘舌音,后鼻音,“剪”前鼻音,“醉”、“裁”、“丝”是平舌音,“莺”、“咏”后鼻韵母。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现在你们看看图,再读这首诗,读一句,想一想,你猜猜这首诗是什么意思?把每句诗的意思猜出来。

猜出来后告诉周围的同学,再听听其他同学怎么说。

大家互相帮助,把这首诗学好。

(学生自学)2.学习一、二句:(1)(多媒体出示第一、二句诗的画面)谁来说第一句?指名说,大家补充。

(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2)学生质疑:我觉得不对,要是“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应该是“二月天草长莺飞”呀,这里写的是“草长莺飞二月天”这是怎么回事?(师点拨:这是古诗常用的方法,古人写诗常常不按照正常顺序写,为了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古诗二首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两诗虽然都是写景,但手法各异。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为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诗人以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前两句议论,后两句写景,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之情。

整首诗景色醉人,韵味十足。

特别是最后两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意境广阔,给人无尽的喜悦和想象。

《绝句》为唐代诗人杜甫所作,诗人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地描绘了一幅无限生动的春景图
学情分析
这两首古诗朗朗上口,便于背诵,也可能多数同学已经会背,但诗意不一定理解得很透彻。

教师必须在教学时进行引导,之后让学生去读,去体会,去感受,去理解,最后让他们串讲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教学建议
古诗欣赏是一种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它必须建立在每个学生独特的心灵体验上,尊重学生自身的知识建构以及多元认识是古诗教学的根本出发点。

要真正理解古诗,就应将“感悟诗意,品味诗情”作为研读目标,践行“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和体验,达到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使双方都能在充满诗意的课堂中共同获得美的体验和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吟诵中感受诗歌不同的旋律与优美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重点难点免费更新请加微信:330797386(清茶老师小学教育资源)
重点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
1.理解诗句意思,体会古诗描写的意境。

2.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诗人的资料及古诗的写作背景,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认“晓、慈、毕、竟、映”5个生字,会写“湖、莲、穷、荷”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的意境。

4.通过朗读,感受西湖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晓、慈、毕、竟、映”5个生字,会写“湖、莲、穷、荷”4个生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吟诵古诗。

难点
感受西湖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新课导入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如画,每一方山水,都是一幅迷人的山水画。

同学们,你们知道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是哪个地方吗?(杭州)说到杭州,我们不由地就会想到一处美景,那就是西湖。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诗人杨万里笔下的西湖游玩吧!
四、初读引领,感知古诗
诗人在早晨送别友人林子方时,写下了这首诗,接下来就请大家读一读这首诗。

1.自由读,读准字音。

(课件出示汉字:晓慈毕竟映)
2.指名读,读顺诗句。

3.指导读,读出节奏。

五、品读赏析,感悟古诗
1.再认真地读几遍,想想诗中写了西湖里的什么,用自己的话试着和同桌交流。

2.集体交流:诗中写了什么?
(1)出示第1、2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理解“毕竟”“四时”的意思。

学生质疑。

(2)出示第3、4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着重体会“无穷碧”和“别样红”,并描述一下景象。

3.回归整体,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免费更新请加微信:330797386(清茶老师小学教育资源)
六、读说结合,升华情感
1.出示朱自清《荷塘月色》选段,引导学生根据诗意,结合图画,抓住映日荷花的特点说一段赞美荷花的话。

2.诗人看到这样的美景,情不自禁地赞叹——﹙出示第1、2句﹚。

3.这首诗的题目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诗写的是西湖的景色,诗中有送别的意思吗?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4.想象一下,诗人面对这无边的美景,会向友人林子方说点什么?
小组交流,指名说。

全班把诗“送”给友人林子方——(学生配乐朗诵)。

5.背诵古诗。

七、指导写字
1.观察田字格中的字:湖莲穷荷
2.学生口头为这些字找拼音和词语朋友。

3.说说写这几个字要注意什么。

4.教师范写生字。

5.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教师相机指导。

八、课外拓展,丰富积累
介绍杨万里有关荷花的其他诗作。

九、梳理板书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叶——无穷碧
花——别样红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认“绝、鹂”等6个生字,会写“绝、含”等4个生字,掌握“行”1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绝句》。

3.理解古诗《绝句》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绝、鹂”等6个生字,会写“绝、含”等4个生字,掌握“行”1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绝句》,理解诗句的大意。

难点
根据诗意想象画面,感悟春天的色彩明丽、景色迷人,感受诗人的心情。

三、复习导入
1.小组比赛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填句:接天莲叶无穷碧,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揭示诗题“绝句”,简要介绍诗人杜甫。

四、自读古诗,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画出生字新词。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

3.汇报生字词解决情况,教师相机强调。

“行”是多音字,在诗中读“háng”,还有另外一个读音是“xíng”,组词“行走”。

4.同桌互认生字新词。

免费更新请加微信:330797386(清茶老师小学教育资源)
5.指名读诗,齐读,注意纠正读错的字音。

五、图文对照,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观察插图,思考:画面上有哪些景物?(柳树、黄鹂、白鹭、积雪、船)
2.看图思考:诗人是站在哪里看到这些景物的?(理解“窗含”“门泊”两个词语的意思)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

(先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根据学生的提问,师生一起答疑)
4.看图读古诗,想象诗人欣赏大自然美景时的心情。

(让学生带着感情再读古诗)
5.梳理诗句,说说诗意。

(出示课文插图,小组讨论,说说诗意。

)
六、活动激趣,记诵诗句
1.找对应的词语。

老师读一个词语,要求学生找出与它相对应的词语。

(如:两个——一行,黄鹂——白鹭,翠柳——青天,窗——门,西岭——东吴,千秋雪——万里船。

)
2.师说生读。

(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相对应的诗句)
3.词语连诗。

(老师出示诗中的任意一个词语,学生背出相对应的诗句)
4.情境背诗。

(让学生扮演诗人,指着画面上的景物吟诗)
5.集体背诵。

七、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绝”“含”“岭”“吴”。

引导学生交流记字方法,并练习组词。

2.启发学生说说自己的记忆方法。

3.重点指导“绝”与“岭”的写法。

4.老师范写。

(指导学生把字写美观,提示容易写错的地方)
5.学生先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

八、拓展延伸
搜集描写春天的古诗,试着背一背。

九、梳理板书
绝句
绝含岭吴
十、教学感悟
1.在古诗教学中,我注意课内外结合,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初步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如,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杨万里、杜甫两位诗人的资料。

课后搜集关于春天的古诗,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从而增大了学生对古诗的阅读量。

2.课堂上,我注重让学生想象画面,结合课后练习题的两句诗,请学生描述自己读诗时想到的画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更使学生入情入境,感受诗歌的艺术表现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