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1—10课复习之材料研读和问题探究

合集下载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11课复习提纲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11课复习提纲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初一历史复习提纲第1课1.隋朝的建立和统一:581年,杨坚建立隋朝,被称为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隋朝大运河:时间:605年起,隋炀帝开凿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包括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地位:全长2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作用:加强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3.科举制创立: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确立。

作用: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革,加强皇帝选官和用人的权力,扩大官吏选拔范围。

2)推动教育发展。

3)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持续1300多年。

4. 隋朝灭亡的原因:隋炀帝推行暴政,618年灭亡。

第2课1.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

2.唐太宗和“贞观之治”1)名臣:敢于直言的魏征(镜子)、善于谋略的房玄龄、敢于决断的杜如晦2)措施:政治: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②制定法律,减省刑法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④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经济:减轻人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

军事: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3)贡献: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

3.女皇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创立殿试制度。

4.唐玄宗和“开元盛世”1)名臣:姚崇、宋璟2)措施:①政治:整顿吏治,裁减冗员;②经济:发展经济,改革税制;③文化: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3)贡献:他统治的前期开创“开元盛世”的鼎盛局面。

第3课盛唐气象的表现经济繁荣农业先进生产工具:曲辕犁、筒车手工业闻名中外的唐三彩,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商业长安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民族关系友好1、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吐蕃首领:松赞干布。

促进吐蕃经济发展,增进汉藏友好关系。

2、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各族尊为“天可汗”。

社会风气开放社会风气开放,社会充满活力,兼容并蓄,显示出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1-11课复习提纲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1-11课复习提纲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建立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

2、隋朝统一的意义: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

2、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以为中心,北达,南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大运河的四段组成(自北向南):。

7、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

8、开通的作用:。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隋炀帝时,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意义:。

3.影响: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四、隋朝的灭亡1.地区首先爆发农民起义,随即蔓延至全国,隋朝统治面临瓦解。

3.公元618年,隋炀帝在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与秦朝灭亡原因相同都是暴政亡国)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

李渊就是唐高祖。

2.626年,李世民(唐太宗)即位,年号“贞观”。

3.统治(1)纳谏: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大臣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

(2)用人: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著名宰相。

(3)政治:①;②③;④。

(4)经济上,。

4.结果: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5、封建社会的主要盛世的共同点:(1)共同原因:A、。

B、。

C、。

D、(2)共同表现:二、女皇武则天1.统治措施: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3.影响: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人称她的统治。

三、开元盛世1.背景:唐玄宗多才多艺,治理国家也很有能力。

即位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

2.措施(1)重用贤能,出现贤相和。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全册复习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全册复习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全册复习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全册复习,主要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等方面的内容。

本册书的编写注重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已学过的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和巩固,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新颖,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学过历史(下)全册的内容,对历史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一些历史事件、人物、时间等记忆不够准确,需要通过复习加以巩固。

此外,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历史(下)全册的知识点,提高历史素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历史(下)全册的知识点。

2.难点: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历史人物的评价,以及历史现象背后的原因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复习,查找资料,解决问题。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分享学习心得。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比较法: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进行比较,找出异同,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全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

3.资料: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

4.的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回顾历史(下)全册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3.操练(10分钟)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他们的掌握情况。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在操练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巩固,确保他们掌握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1-11课复习要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1-11课复习要点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时期1、隋朝:581年建立,建立者杨坚,都城长安,589年统一全国,特征:繁盛一时2、大运河:隋炀帝时开通,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中心洛阳,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浙江杭州),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

地位: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作用: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评价:一方面促进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另一方面增加人民的徭役负担,加速隋朝的灭亡。

3、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用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创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废除于清末(1905)。

常设科目有明经、进士(武则天时设武举),整整存在1300周年。

①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确办法选拔官吏。

②隋炀帝时开设进士科,我国的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③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进士科第一名为状元。

④武则天:形成殿试制度,创设了武举。

⑤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影响:积极: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文学艺术的繁荣;弊端:不利于读书人全面发展,不利于政府选拔治理人才,不利于科技发展。

4、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出现繁荣景象,百姓生活有所改善,史称“贞观之治”。

唐太宗是我国封建社会著名的皇帝,杰出的政治家。

他在位期间,(措施):吸取隋亡的教训,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端;虚心纳谏,任用贤才(房玄龄、杜如晦、魏征)。

5、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

她当政时期,继续实行唐太宗的政策,(措施):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

(作用)使唐朝经济继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她的统治被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6、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唐玄宗:开元之治(措施):任用贤才(姚崇);注重地方吏治;提倡节俭。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1到11课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1到11课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1到11课刻苦的人学习七年级历史资料,像弯弯的河流,虽有曲折,但终会流入大海;下面是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1到11课,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1到3课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2、隋朝的统一时间:589年思考:联系南北朝历史的特点,想想为什么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大分裂后,隋朝能实现重新统一?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二、“开皇之治”隋文帝的统治措施:①改革制度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三、隋朝大运河1、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四五千里.2、开凿的目的:①游玩江都; ②加强南北交通; ③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3、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二、贞观之治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3、崇尚节俭;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三、女皇帝武则天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为什么历史上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为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第3课开元盛世一、开元之治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1)任用贤才(姚崇) (2)重视吏治 (3)崇尚节俭二、盛世经济的繁荣1、农业(1)农耕技术的发展:育秧移植栽培(2)茶叶生产的发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3)农业工具的改进:曲辕犁、筒车2、手工业(1)丝织业(2)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3、商业(1)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2)长安城①城市布局:宫殿、衙署、坊、市分置,宫殿区位于全城北部中央;全城呈东西对称分布;全城街道整齐,树木成行.②人口:百万人③边疆各族和各国人士云集,商业繁盛.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4到6课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一、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二、科举制的诞生与完善人物贡献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诞生阶段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完善阶段武则天增设殿试、武举唐玄宗丰富考试的内容: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三、科举制的影响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第5课“和同为一家“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1、吐蕃的风俗习惯①生活的地区:青藏高原一带.②生产:游牧为业,有的以农耕为生.③崇尚战功,以战死为荣.2、文成公主入吐蕃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有什么意义?①维护了和平,增强了友谊②密切了双方经济文化交流3、金城公主入吐蕃二、唐朝周边的少数民族民族活动地区与唐朝的关系今何族的祖先吐番西北和同为一家: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尺带珠丹与金城公主通婚. 藏族回纥西北唐玄宗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维吾尔族靺鞨东北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车书本一家”.满族南诏西南唐玄宗封皮罗阁为“云南王”.彝族白族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一、对外友好往来主要的对外友好往来城市:长安、洛阳、广州、扬州.二、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1、遣唐使2、鉴真东渡3、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政治制度、文字、建筑、钱币、习俗等.二、唐朝与新罗的友好往来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的首位;朝鲜的音乐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的文化.三、玄奘西游为什么唐朝与世界各国保持频繁的友好往来?1、唐朝的强盛、繁荣、先进,对世界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2、唐朝比较开放的政策和比过去发达的对外交通,给唐朝与各国友好往来提供了条件.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7到11课第7、8课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一、高超的建筑水平1、赵州桥设计者:隋朝李春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2、唐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1、隋唐时期,已发明雕版印刷术2、《金刚经》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刻印刷品.三、光耀千古的诗坛诗人代表作特点李白《早发白帝城》《蜀道难》豪迈奔放,想象丰富.诗仙杜甫“三吏”“三别”反映社会现实.诗圣白居易《秦中吟》《新乐府》通俗易懂,反映社会现实.四、灿烂夺目的书法和绘画1、书法书体书法家代表作颜体颜真卿《多宝塔碑》柳体柳宗元《玄秘塔碑》2、绘画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画圣五、艺术宝库莫高窟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六、盛大欢腾的乐舞著名的歌舞大曲有歌颂唐太宗的《秦王破阵乐》、唐太宗参与编创的《霓裳羽衣曲》.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907年,唐朝为藩镇所灭.一、辽宋西夏的并立1、契丹的兴起(1)契丹的生活习俗:游牧为主,唐末开始逐渐有了农耕生活.(2)契丹国的建立2、北宋的建立(1)北宋的建立(2)杯酒释兵权:用设酒宴的方法解除了统兵大将的兵权.3、西夏的建立4、北宋与辽的和战(1)宋初,对辽用兵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2)宋真宗时,辽宋澶渊之盟:辽撤兵,宋朝给辽岁币.5、北宋与西夏的和战宋与西夏的和议:①元昊向宋称臣;②宋给西夏岁币;③双方在边界开放贸易.二、金与南宋的对峙1、金的建立2、金灭辽和北宋3、南宋的建立4、岳飞抗金5、绍兴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河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政权建立民族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辽契丹10世纪初辽太祖阿保机上京北宋汉族960年宋太祖赵匡胤东京(今开封)西夏党项11世纪前期李元昊兴庆金女真12世纪初期金太祖阿骨打会宁,后迁到中都南宋汉族1127年宋高宗赵构临安(今杭州)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一、南方农业的发展1、江南农业发展的表现:(1)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占城稻)(2)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产量的大幅提高(“苏湖熟、天下足”)(3)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棉花:从两广、福建到长江流域)2、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1)经济因素:大量中原人口的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2)自然因素:宋代南北气候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南方自然条件保持较好.(3)政治因素:南方战乱较少,为经济发展提供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1、丝织业水平的提高(蜀地丝织业“号为冠天下”)2、棉织业的兴起(海南岛发展到东南沿海)3、制瓷业的成就(哥窑的冰裂纹瓷器;瓷都:景德镇)4、造船业的发展(宋朝的造船业成当时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三、南方商业的繁荣1、南方商业都市的发展(商业都市:开封、杭州)杭州改为都城临安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了北宋时的开封.2、海外贸易的发展(1)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广州、泉州;(2)中国商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2)市舶司的设立(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3、货币制度的变化(四川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一、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衣:宋初崇尚节俭;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妇女缠足的陋习逐渐传开.食: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北宋肉食以羊肉为多,南宋吃鱼多;住:茅屋、瓦房、宅第.行:牛车,驴车;乘轿,骑驴骡.二、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1、瓦子: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2、节日:春节、元宵、端午节、中秋节.。

七年级历史下1-10课复习之材料研读和问题探究

七年级历史下1-10课复习之材料研读和问题探究

七下1—10课复习之材料研读和问题探究第一课:1、《旧唐书·李密传》中写隋末的社会状况是:“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

”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4页隋炀帝时徭役(营建东都洛阳、开通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和兵役(三次东征)繁重,影响正常生产活动,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导致了这种状况出现。

2、想一想:科举制与前朝选官制度有什么重大不同?3页①选官的依据不再是家族名望,而是考试成绩②选官的权利从地方集中到中央。

3、想一想,科举制度的确立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5页①打破了门第的限制,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

②选官权利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4、隋炀帝死后,被葬在扬州西北的雷塘。

唐朝诗人罗隐在《炀帝陵》一诗中写道:“君王任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

”议一议:隋炀帝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隋朝速亡的原因是什么?5页①隋炀帝不恤民力,奢侈无度,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②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第二课:1、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你认为从哪些方面能体现出来?8页政治上,明确中央和地方职权范围,提高行政效率,严格考查官吏;法律上,减省刑罚;经济上,减轻农民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2、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他还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为什么唐太宗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8页唐太宗经历过隋末农民战争,他认识到农民反抗是由赋役繁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引起的,只有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才能巩固统治。

因此,他明确了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

3、阅读史料并回答问题。

10页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

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

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

-----杜佑《通典》卷七材料中所叙述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10页粮食连年丰收,马牛成群遍布四野,住宅向外的门几个月不关闭,米价便宜,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安定的状况。

七年级下册历史 1—10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历史 1—10复习提纲

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统一: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2、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3、开皇之治:(1)措施:隋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意义:这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4.【补充】结束分裂后统一的朝代:秦朝、西晋、隋朝、元朝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原因: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皇帝:隋炀帝。

3、开凿时间:从605年起。

4、路线:①一个中心——东都洛阳;②两个端点——北抵涿郡,南至余杭;③四段水渠——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永通邗江);④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海黄淮长钱)5、影响:①积极/正面/意义: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②消极/负面:但开凿运河给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创立(标志):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3、评价(影响):①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②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③扩大官吏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

④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⑤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员的主要制度,维持了1300多年。

四、隋朝的灭亡:1、直接原因:隋末农民起义;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暴政。

七年级历史下册1-12课复习.doc

七年级历史下册1-12课复习.doc

七年级历史下册1-12课知识点梳理第1课时繁盛一时的隋朝1、隋朝的建立与统一: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他就是隋文帝;589 年,隋灭掉陈,统一南北。

2、中国封建社会四次全国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统一280 年, 西晋统一589年, 隋统一1276年,元统一3、隋朝大运河:(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的统治。

(2)条件:国家统一,经济实力强。

(3)时间:在隋炀帝在位时开凿。

从605年起。

(4)三点:中心在洛阳,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5)四段:大运河从北向南依次为永济渠、通济渠、和沟、江南河。

(6)五河:从北向南依次为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7)评价: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上量坟的运河。

(8)作用:大大促进我国南北经济交流。

第2课时贞观之治1、隋朝的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

隋朝灭亡原因残暴统治。

2、唐朝的建立:时间618 年,建立者是李渊 (唐高祖),都城在长安。

高祖退位以后,传位于李世民即唐太宗, 年号贞观。

3、“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1)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

(2)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3)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欲望。

(4)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减轻人民的负担。

(5)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4、理解唐太宗说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体会: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

措施:(1)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2)注盍“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欲望。

(3)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减轻人民的负担。

5、“贞观之治”: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6、评价武则天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二原因: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7、“房谋杜断”指的是唐太宗时期重用的两为宰相:房玄龄、杜如晦。

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课内问题答案(1)

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课内问题答案(1)

1七年级历史下1—10课复习之材料研读和问题探究第一课:1、《旧唐书·李密传》中写隋末的社会状况是:“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

”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4页隋炀帝时徭役(营建东都洛阳、开通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和兵役(三次东征)繁重,影响正常生产活动,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导致了这种状况出现。

2、想一想:科举制与前朝选官制度有什么重大不同?3页①选官的依据不再是家族名望,而是考试成绩②选官的权利从地方集中到中央。

3、想一想,科举制度的确立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5页①打破了门第的限制,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

②选官权利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4、隋炀帝死后,被葬在扬州西北的雷塘。

唐朝诗人罗隐在《炀帝陵》一诗中写道:“君王任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

”议一议:隋炀帝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隋朝速亡的原因是什么?5页①隋炀帝不恤民力,奢侈无度,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②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第二课:1、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你认为从哪些方面能体现出来?8页政治上,明确中央和地方职权范围,提高行政效率,严格考查官吏;法律上,减省刑罚;经济上,减轻农民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2、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他还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为什么唐太宗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8页唐太宗经历过隋末农民战争,他认识到农民反抗是由赋役繁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引起的,只有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才能巩固统治。

因此,他明确了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

3、阅读史料并回答问题。

10页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

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

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

-----杜佑《通典》卷七材料中所叙述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10页粮食连年丰收,马牛成群遍布四野,住宅向外的门几个月不关闭,米价便宜,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安定的状况。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要点归纳总结1-11课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要点归纳总结1-11课

七年级下册知识要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灭亡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

3、隋的灭亡:暴政引起农民起义,公元618年,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二、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1、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2、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③统治者提倡节俭。

3、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1、目的:为了,巩固。

2、开通原因: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3、时间、人物:从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的大运河。

4、中心、起始点:以为中心,北达,南至。

5、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的运河。

6、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

7、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8、流通七省区:(略)9、开通的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大促进了的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

李渊就是。

二、“贞观之治”1、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①吸取隋亡历史经验教训,重视的力量。

②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③崇尚节俭,节制享受欲望。

④合并州县,整顿吏治。

⑤、:“房谋杜断”;为著名谏臣。

⑥大兴学校,发展科举。

2、效果: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经济,国力。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

三、女皇武则天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

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2、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的政策,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人称她的统治“,”。

第3课“开元盛世”一、“开元之治”唐玄宗即位以后,“励精为治”:①任用贤才();②重视地方吏治;③注意节俭。

七年级历史下册1到10课复习资料(1)

七年级历史下册1到10课复习资料(1)

七年级历史下册1到10课复习资料(1)七下历史期中复习提纲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1.隋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和都城?581、隋文帝杨坚、长安2.隋朝灭亡的时间及其根本原因?618、隋朝的暴政(表现: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屡次发动战争,三次东征高丽;营建一系列重大工程)3.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库是?含嘉仓4.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和意义是什么?589年、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5.隋朝统治措施及作用?经济、政治;促进了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

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6.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时间?目的?大运河的中心、自北向南起止地点、有哪几段组成?连接了哪五大水系?(三点四段五河)大运河开通的的影响?P3,时间:605年。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三点四段五河:洛阳、涿郡、余杭;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影响/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7.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有何作用或影响?隋炀帝设立进士科;作用/影响:P3 加强了皇帝在选官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成为历朝选官的主要制度,维持1300 多年。

科举制的发展:隋朝诞生:隋文帝、隋炀帝,唐朝完善:P8 唐太宗、P9 武则天;P31宋朝发展;清末废除。

8.唐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618 年、李渊、长安9.唐太宗即位时间、年号?627 年、贞观10.贞观时期著名宰相:敢于直言的是?善于谋略的是?敢于决断的是?魏征、房玄龄、杜如晦11.贞观时期推行的革新措施?(唐太宗的统治措施)P8(1)政治: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法,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2)经济:减轻人民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3)文化: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4)用人:广纳贤才,知人善用,虚心纳谏。

12. 唐太宗统治期间历史上称之为?(唐太宗统治的影响)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13.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国号?统治措施及其贡献?P8--9 武则天、周、(政治:打击敌对官僚、经济:继续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文化: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社会经济得以发展,人口持续增加,边疆得到巩固,为“开元盛世”奠定基础。

七级历史下册1—12课复习重点与课后习题

七级历史下册1—12课复习重点与课后习题

历史1—12课复习重点第一课1、繁盛一时的隋朝的繁盛的表现①②③2、隋朝大运河的三点、四段、五河、六省,与元朝大运河的异同点比较,大运河开通的意义(作用),从南到北或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

3隋朝大运河为什麽能够开通?4、隋炀帝为什麽要开通大运河?第二课1、隋朝灭亡的标志,唐朝的建立者与建立时间2、“贞观之治”的含义,贞观之治的措施,描述贞观之治的局面。

3、武则天的功绩4、如何评价武则天、李世民?第三课1、“开元之治”的含义,“开元盛世”的含义,二者的关系2、开元盛世的表现:农业方面、手工业方面、商业方面3、唐朝灭亡的时间,原因,转折点。

4、开元盛世是唐朝的全盛时期。

第四课1、科举制的创设的两位皇帝,科举制完善的三位皇帝,他们分别的贡献是什麽?2、科举制的影响3、科举制诞生的标志,时间。

4、科举制对国外的影响。

第五课1、唐朝对少数民族采取的开明政策表现2、唐玄宗统治前期在边疆地区管理方面的作为3、唐太宗在边疆地区管理方面的作为4、如何理解“和同为一家”?第六课1、唐朝和日本对外友好往来表现2、唐朝和朝鲜对外友好往来表现3、唐朝和天竺对外友好往来表现4、鉴真六次东渡的启示5、鉴真的贡献、玄奘的贡献6、唐朝对外关系对我们的改革开放的启示7、唐朝实行对外友好往来的条件第七、八课1、隋唐辉煌的文化的表现:建筑、雕版印刷术、诗歌、书法、绘画、莫高窟、音乐、舞蹈反面,分别能够写出表现2、文化辉煌的原因:①国家的统一②政治的安定与清明③开放的民族政策④对外交往⑤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第九课1、契丹的兴起2、陈桥兵变与北宋的建立3、如何评价澶渊之盟4、西夏的建立、西夏与北宋的关系5、北宋的灭亡,金与南宋的关系,金与南宋的和议内容6、如何评价岳飞抗金?7、并立的政权有哪些?第十课1、经济重心南移的开始时间、完成时间2、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方面3、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第十一课1、宋代社会风貌的表现:衣服、饮食、住宿、交通旅行、瓦子、节日等方面的表现2、瓦子盛行的原因,瓦子的内容3、节日有哪些?第十二课1、成吉思汗的贡献2、忽必烈的功绩:灭西夏与金,灭南宋,建立元朝完成统一,经济上的作为,行省制度。

七年级历史下册1-11课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历史下册1-11课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历史下册1-11课知识点归纳第1课繁盛⼀时的隋朝⼀、南北重归统⼀1、隋朝的建⽴:时间:581年建⽴者:杨坚(即隋⽂帝)都城:长安2、隋朝统⼀全国: 589年隋灭掉南朝最后⼀个朝代陈,统⼀全国。

⼆、“开皇之治”1、隋⽂帝的统治措施:①改⾰制度②发展⽣产③注重吏治2、隋⽂帝在位时期,国家统⼀、安定,⼈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隋朝⼤运河1、以洛阳为中⼼,北达涿郡,南⾄余杭,全长2000多公⾥。

隋炀帝在位时期605年开凿。

2、隋朝⼤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3、开凿的⽬的:①加强南北交通②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4、意义:⼤⼤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唐朝的建⽴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祖李渊都城:长安⼆、贞观之治(唐⾼祖退位传位给李世民,即唐太宗,年号贞观)★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1)吸取隋亡教训。

(2)采取开明政策和措施:①注重发展⽣产,轻徭薄赋②提倡节俭③合并州县④任⽤贤才、虚⼼纳谏。

唐太宗时期,政治⽐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逐步强盛。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房谋杜断——唐太宗任⽤富于谋略的房⽞龄和善于断⼤事的杜如晦以⼈为镜——⼈指敢于直⾔的魏征,说明唐太宗善于纳谏。

三、⼥皇帝武则天★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唐太宗发展农业⽣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步发展,国⼒不断增强。

为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

历史上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第3课开元盛世⼀、开元之治唐⽞宗励精图治的表现:(1)任⽤贤才(姚崇)(2)重视吏治(3)崇尚节俭。

这些改⾰措施,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新,史称"开元之治"。

⼆、盛世经济的繁荣1、农业:(1)兴修⽔利,⽔稻采⽤育秧移植栽培,从西域引⼊蔬菜新品种。

(2)茶叶⽣产占重要地位。

(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被后⼈称为"茶神"。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0课复习课件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0课复习课件


(1)、目的: (2)、时间、人物: 从 年起, 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3)、中心、起始点: (4)、长度及地位: (5)、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 (6)、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 (7)、流通七省区:(略) (8)、开通的作用:


1、唐朝的建立: 年, 建立唐朝,定 都 。李渊就是 。 2、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 ①②③④⑤⑥ 3、效果: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 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 统治为“ ”。 4、我国历史上 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 国号为 。 5、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 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 “ ”。
手工 业
制瓷业 造船业
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商业都市 杭州是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繁华的东京 商业
对外贸易 外贸收入高;政府鼓励,设置市舶司。
货币
广州、泉州是大商港;对外贸易范围广;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 币交子。
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 1、三国两晋南北朝:开始南移
2、安史之乱至五代十国:继续南移
人物
贡献
隋文帝 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 隋炀帝 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唐太宗 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
诞生 阶段
完善 武则天 增设殿试、武举 阶段
唐玄宗 丰富考试的内容:诗赋成为进士科
主要的考试内容。
1、唐朝怎样管理东突厥? 2“天可汗”指的是谁?为什么这样称 呼他? 3、吐蕃是谁的祖先?松赞干布是怎样 的人? 4、文成公主入藏对吐蕃产生了什么影 响?
1、隋的建立: 年,杨坚即 ,夺 取 政权,建立 ,定都 。 2、隋的统一: 年,隋朝灭陈,统 一南北。 3、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 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 帝的统治为“ ”。 4、隋的灭亡:暴政引起农民起义,公元 年,隋炀帝在 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七年级下历史重点复习内容2017年1--10课(新)

七年级下历史重点复习内容2017年1--10课(新)

2017年七年级下历史重点复习内容(1--10课)1、581年,北周外戚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今西安,589年,隋灭陈,南北重归统一。

创立三省六部制。

2、隋大运河(1)开凿目的: ①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②维护封建统治。

(2)隋炀帝,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3)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经过河南二段是: 永济渠、通济渠(4)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水、长江、钱塘江。

(5)意义: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

(6)与现在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相联系。

(7)、评价大运河的开凿:大运河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

但隋炀帝滥用民力,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3、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单孔大拱桥是赵州桥,隋朝工匠李春主持修建。

被称为“天下之雄胜”。

4、科举制度(1)目的: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封建统治(2)隋炀帝(杨广)设置进士科。

标志科举制度正式诞生(3)完善人物是唐太宗(扩充国学)、武则天(设殿试、武举)和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科目)。

(4)意义:①是一种比较合理的选官制度。

②提高了官员的整体素质,③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封建统治。

④对我国、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1905 被废除。

,5、隋炀帝三次派官员到流求(台湾),促进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6、618年隋朝灭亡,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618年李渊建立唐朝,都城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7、唐太宗(李世民)的统治措施:(1)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重用州县长官选拔,提高地方官的素质。

扩充国学规模,完善科举。

重用贤才,虚心纳谏。

(2)经济上:继续推行均田制,奖励垦荒,轻徭薄赋(3)民族关系上:坚决抵抗外族骚扰,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初一下册历史1-11课复习知识点总结

初一下册历史1-11课复习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历史下1-11课复习提纲朝代接龙:隋-唐-五代十国――辽、北宋、西夏并立――金、南宋对峙――元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隋朝的兴亡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定都长安2、隋朝的统一:589年灭陈,南北重归统一统一意义:(1)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2)为隋唐的强盛奠定基础。

3、隋朝的繁荣:“开皇之治”(1)原因:主观原因——隋文帝励精图治;客观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2)表现:疆域()、国力()、经济()、社会()、人口()4、隋朝的灭亡(618年)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暴政(骄奢淫逸、不恤民力、大肆兴役)二、大运河1、开凿的直接目的:加强对南方的政治经济控制;便于江南财物向洛阳、长安运输。

根本目的:巩固统治2、概况(见大运河地图)三点+ 四段+ 五河3、评价大运河(1)积极方面:适应了……需要;加强了……联系;维护了……统一;推动了……发展;起……作用。

(2)消极方面:开凿大运河,劳民伤财,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苦难。

三、赵州桥1、时间、设计者:隋朝、李春;2、地位: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四、隋朝统治与秦朝类似的表现?(P2引言)①都结束分裂走向统一;②建立的各种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③都建有大型工程;④不惜民力,大兴土木;⑤短命,二世而亡。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长安二、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期间)1、贞观之治出现原因:客观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朝所奠定的基础。

主观原因——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居安思危,励精图治,调整统治政策,(1)节用戒奢①原因:隋朝速亡的震撼②表现:尽量节俭;精简机构、裁撤冗员,完善隋朝三省六部制。

(2)招贤用能①知人善任、不论资力、不计亲疏②沿用科举制选用人才:(P11)A目的:培养和选拔更多的贤能之人(根本目的:巩固统治)B作用:改变了。

改善了。

扩大了。

促进了。

促进了。

产生了(3)虚心纳谏:任用贤才,如魏徵(节用戒奢、招贤用能、虚心纳谏为唐太宗贤明的体现)2、贞观之治的内容(表现):贞观年间,唐朝政治清明,经济富裕,国力增强,百姓安居乐业,户口大增,社会治安很好,史称“贞观之治”。

七年级下册一到九课知识点历史

七年级下册一到九课知识点历史

七年级下册一到九课知识点历史七年级下册,从第一课到第九课,我们学习了许多有关历史的知识点。

历史是我们了解过去、认识现在、展望未来的一面镜子。

它承载了人类的智慧和经验,让我们明白自己的根源和发展脉络。

以下,我将按照课程顺序,带您回顾一下这些历史知识点。

第一课我们学习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璀璨的文明之一。

从远古的夏、商、周三代到秦朝的统一和汉朝的繁荣,中华文明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

我们了解到了殷商时代的商王和商鞅变法的秦始皇,他们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第二课中,我们学习了古希腊城邦的兴衰。

希腊是古代欧洲最为杰出的文化中心之一。

希腊城邦的兴起和发展,为西方文明的演进做出了巨大贡献。

伴随着城邦的不断升级,政治、哲学、艺术等方面的发展也取得了重大成就。

但是希腊城邦最终被亚历山大大帝击败,标志着他们的辉煌逐渐衰落。

第三课中,我们学习了印度古代佛教的兴起。

佛教是古代印度的重要宗教之一,它以释迦摩尼为创始人,提出了诸多思想和教义。

佛教的兴起对于古印度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改变了人们的信仰观念,还深刻地影响了社会和政治制度。

接着,在第四课中,我们学习了古代罗马的兴起和帝国的陨落。

古罗马是古代欧洲最庞大和最有影响力的帝国之一。

从城邦共和国到帝国统治,古罗马的历史是战争、征服、文化交流的历史。

它留下了众多建筑文化遗产,如斗兽场、罗马法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第五课中,我们学习了非洲的人类起源和文明。

非洲是人类最早的家园之一,承载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和历史。

我们了解到了非洲的部落社会和金边时代的繁荣。

非洲的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给世界带来了宝贵的财富。

第六课中,我们学习了东亚古代文明的发展。

中国古代文明和日本、朝鲜半岛的文明发展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东亚的文化格局。

我们了解到了古代中国的封建帝国和科举制度,以及日本和朝鲜半岛的王朝制度和儒家文化的影响。

在第七课中,我们学习了东南亚古代文明的繁荣。

初一历史下册1—10课复习提纲!全是必考点,历史老师都建议收藏打印...

初一历史下册1—10课复习提纲!全是必考点,历史老师都建议收藏打印...

初一历史下册1—10课复习提纲!全是必考点,历史老师都建
议收藏打印...
历史学科对于初一的孩子们来说是一门新学科,所以有很多学生不会学习历史。

您的孩子历史学习情况如何呢?
对于历史科目的学习,我的建议是读是学习的第一步,同学们一定要重视阅读。

历史课的阅读需要做到正确,即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三原则。

首先要精读大字部分,以便通过大字来准确掌握历史知识,比如:时间、地点、人物、背景、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序幕、导火线、起因、过程、转折、文件、内容、结果、评价、影响、意义等重要细节。

其次还要注意对课本中的重要人物、事件的图片、地图、图表的了解和观察,要把握特征,记住名称,才能应对考试中图片的考察。

再次还要有选择的对待课本的小字内容,它一般是对大字内容的详细补充,主要是加深理解之用途,但并不是全部需要掌握,因此要在教师指导下有选择阅读,并注意关键语句。

另外要注重阅读方法的掌握,比如有目的的读,带问题的读,不动笔墨不读书等。

为了帮助同学们在期末考试来临之前,更好的做好历史科目的复习,今天我特意将初一历史下册1-10课的复习提纲进行了整理,希望各位同学可以认认真真的看一看!
此外,想获取更多科目的学习资料和学习方法,请加我微信:haoxue41(好学41)我都会免费为您解答!
我专注于孩子学习与教育的研究,可帮孩子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若有任何学习与教育的问题可随时在微信上向我咨询,我都将免费为您解答。

欢迎添加我的微信:haoxue41(长按可复制),教孩子不一样的学习法,快速提高成绩,还能获得免费的学习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下1—10课复习之材料研读和问题探究第一课:1、《旧唐书·李密传》中写隋末的社会状况是:“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

”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4页隋炀帝时徭役(营建东都洛阳、开通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和兵役(三次东征)繁重,影响正常生产活动,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导致了这种状况出现。

2、想一想:科举制与前朝选官制度有什么重大不同3页①选官的依据不再是家族名望,而是考试成绩②选官的权利从地方集中到中央。

3、想一想,科举制度的确立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5页①打破了门第的限制,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

②选官权利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4、隋炀帝死后,被葬在扬州西北的雷塘。

唐朝诗人罗隐在《炀帝陵》一诗中写道:“君王任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

”议一议:隋炀帝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隋朝速亡的原因是什么5页①隋炀帝不恤民力,奢侈无度,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②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第二课:1、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你认为从哪些方面能体现出来8页政治上,明确中央和地方职权范围,提高行政效率,严格考查官吏;法律上,减省刑罚;经济上,减轻农民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2、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他还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为什么唐太宗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8页唐太宗经历过隋末农民战争,他认识到农民反抗是由赋役繁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引起的,只有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才能巩固统治。

因此,他明确了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

3、阅读史料并回答问题。

10页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

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

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

-----杜佑《通典》卷七材料中所叙述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10页粮食连年丰收,马牛成群遍布四野,住宅向外的门几个月不关闭,米价便宜,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安定的状况。

唐太宗精心治理国家,勤于政事,采取了一系列革新措施,改革弊政,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农业生产。

因此,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材料中描述的状况。

4、诗歌赏析。

10页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说一说,诗中描绘了开元时期什么样的情景开元时期,人口众多,粮食丰盈,国库充实,百姓富足,整个社会欣欣向荣。

第三课:1、据记载,筒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想一想:使用筒车的好处是什么12页节省人力,提高效率。

2、阅读下引史料并回答问题。

17页天下诸津,舟航所聚……弘舸巨舰,千舳万艘,交贸往还。

昧旦永日。

---《旧唐书?崔融传》说一说,这则材料反映出了什么情况水路运输发达,港口码头往来船舶众多,商品交流繁盛。

3、诗歌赏析。

17页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

……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王建《凉州行》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

……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竟纷泊。

---元稹《法曲》回答问题:⑴诗句中的“蕃”“胡”,指的是什么“蕃”是我国古代对外族或异国人的泛称;“胡”是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族的称呼。

⑵上引诗句反映出怎样的社会情况唐代周边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农业耕作技术,种植谷物,同时少数民族的音乐、饮食、服装、骑马等也在唐代广为流传,各民族相互影响,不断交融,共同发展。

第四课:1、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都经历了千辛万苦,他们是如何面对重重困难21页鉴真东渡,前后6次,用了12年,困难重重,但他百折不挠,矢志不渝,终于成功。

玄奘西行路途遥远,他不畏艰险,历经磨难,为追求真理,坚忍不拔,意志坚定。

2、日本文字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

它们的创制,与汉字有直接关系。

请查找相关材料,加以说明。

22页8世纪以前,日本使用汉字作为表达记述的工具。

唐朝时,随遣唐使来华的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和尚,在日本人民利用中国汉字标音表意的基础上,创造了日本假名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大大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

同时,日文的词汇和文法也受到汉语的影响。

3、下列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

议一议,这些文物反映出了什么大食人俑、东罗马金币、非洲黑人俑等文物反映出了唐朝与阿拉伯、欧洲和非洲都有交往。

第五课:1、安史之乱造成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杜甫诗《无家别》中有“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之句想一想,这场战乱给人民造成了什么样的灾难24页安史之乱给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破坏,尤其是广大北方地区田地荒芜,十室九空;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2、下列各项属于安史之乱爆发原因的是:26页①皇帝荒废朝政②节度使权力膨胀③军队战斗力薄弱。

3、黄巢在青年时代写了一首《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想一想,作者在诗中抒发了什么样的愿望26页这首诗以菊喻志,借物抒怀,通过刻画菊花的形象、歌颂菊花的威武精神,表现了作者等待时机改天换地的英雄气概。

第六课:1、《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职权和作用30页通判的职权涉及地方一切行政与司法事务,知州发布的各项官文需要通判一起签署才能生效。

可见,通判的作用是分散知州的权利并对其行为实行监督。

2、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以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31页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削夺武将兵权、抑制武将地位的措施,武将们不仅平时不受重视,而且带兵打仗都处处受到擎肘,感觉到英雄无用武之地,因此发出这样的感叹。

社会上,人们看到武将不仅地位降低,而且打仗也是败多胜少,因此不再以从军为荣。

3、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

收其精兵。

则天下自安矣。

”赵普所说的“权”“钱”“兵”,指的是什么宋太祖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32页“权”指的是节度使的行政权力。

宋太祖委派文官担任地方的州县长官,从而剥夺了节度使的行政权力。

“钱”指的是地方财权,即原来节度使在地方收取赋税的权利。

宋太祖下令予以取消,除各州留一部分作为地方必要支出外,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后来又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兵”指的是节度使的兵权。

宋太祖通过各种途径解除节度使的兵权,并且对军队进行改编,经常调换军队将领,使得兵不识将,将不专兵;中央设枢密院掌握军队的调动、训练和供给之权。

4、对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作出正误判断。

32页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文臣掌握国家的军事大权(√)派文人担任地方的知州(√)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

(×)扩大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第七课:1、澶渊之盟后,朝中大臣排挤寇准,寇准被罢去相职。

当时京城里流传着民谣“欲得天下好,无如召寇老。

”想一想:这首民谣反映出民众的什么愿望36页面对辽国的大举入侵,寇准力促宋真宗御驾亲征,从而打败辽军,使中原百姓免遭生灵涂炭。

此外,寇准一生为官40余年,举荐贤能,扶正祛邪,不徇私情,深得民心。

此歌谣反映了民众对他的景仰和爱戴。

2、议一议: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合约,对社会经济和民众生活有什么影响36页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和约,使北宋与辽、西夏之间保持着和平稳定的局面。

对社会经济而言,避免了战争给社会生产力带来的破坏,促进了我国偏远地区的贸易与开发,有利于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对民众的生活而言,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民众的赋税负担;另一方面,使边境民众生活环境相对安定,加强了各民族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

第八课:1、岳飞的抗金事迹,数百年来一直被民众传颂,人们将他视为民族英雄。

想一想:人们为什么尊崇和怀念岳飞40页因为他精忠报国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国人。

抗金斗争中,他率领的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是当时抗金力量的中坚;岳飞和岳家军抗击金兵南下,为南方地区创造了相对安宁的生产生活环境,让南方人民免受战争灾难,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维护了南宋人民的利益。

因此,数百年来,岳飞能够得到人们的尊崇和怀念。

2、下面是南宋诗人林升写的《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说一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南宋偏安的40页这首诗的前两句,从空间和时间的无限,写尽杭州的山水楼台之美和歌舞升平的景象。

“几时休”三个字,责问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何时才能停止言外之意是抗金复国的事业何时才能着手“暖风”语意双关,既是温暖的自然风,也是纸醉金迷的靡靡之风。

末句“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竟把临时苟安的杭州当作了故都汴州。

整首诗描写了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不思抵御外族侵扰,过着苟且偷安、粉饰太平的日子。

第九课:1、想一想:商业贸易的兴盛对社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好处44页社会生产方面:商业贸易是商品交换的表现形式,是联系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桥梁。

它的兴盛有利于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交换,推动国内市场和海外贸易的发展,从而激活社会经济的发展。

社会生活方面:商业贸易使社会上的产品种类更多,生活方式也更加丰富,经济收入得到提高,从而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2、阅读史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东京梦华录》卷二记载北宋首都开封店铺林立,“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材料二:《梦梁录》卷十三记载南宋首都临安“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

根据材料,说一说宋朝大都市商业繁荣的景象。

46页材料一反映出北宋都城开封店铺林立,商家实力雄厚,交易量大。

材料二反映出南宋都城临安商业范围广,店铺遍及大街小巷,有一定的规模,商品种类繁多。

3、探讨宋朝出现纸币的原因及它的作用。

46页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纸币便于携带。

作用:有利于商品的流通。

第十课1、想一想,忽必烈采纳汉族儒臣的建议,推行中原地区的各种制度与文化,这对他完成统一大业有什么作用和影响一方面取得了汉族地主阶级对元政权的认可和支持,有利于蒙古政权的封建化和民族交融;另一方面有利于安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增强元朝军队实力,为元朝完成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这一描述反映了蒙古草原上的什么局面这一局面后来是怎样改变的呢这一描述,反映了12世纪时蒙古草原上蒙古诸部互相混战、社会动荡不安的情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