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专题一第4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件(人民版版必修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密折制——其实就是告密 “所谓奏折,系臣工所上之报告……此类奏折 臣下缄封直达御前,天子亲拆亲阅,旁人不得 与闻……故可称之为奏折政治”。 ——佐伯富 “雍正时期密折政治的运行,可以说是空前绝 后之举,因直至康熙,密折尚未制度化;而乾 隆以降,密折形同题本,且硃批单调乏味,不 能与雍正期相比。” ——杨启樵
明强化皇权的措施:设内阁.
明 Y(政治地位上升情况) 内 “部权尽归 阁 内阁” 顾问, 票 政 参与 拟 侍 治 机密 权 从 地 事务 顾 决策 位 问 演 X(时期) 变 图 O 太祖 成祖 宣宗 神宗
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设内阁
2.内阁的性质作用及评价: 1)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 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始终不是明朝中央一级行政机 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一个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
构.
2)它是明朝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加强了君主的绝 对权力,保证君主对全国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 高无上的地位,不可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3.内阁制的弊端: 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 ——明代政治日益黑暗
• (二)清朝设军机处: • 1、设立的目的:加强皇权 • 2、影响: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2、举措: 1)设机构:理藩院;(注意宣政院) 2)对于边疆地区的交通建设和军事防 卫给予特殊重视; 3)改土归流(西南地区);
——改土归流(西南地区); A、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南 ①原因:土司世袭,形成割据势力, 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 不利中央集权; B、改变了当地落后闭塞和 ②含义: 割据纷争的状态; 见书本知识链接; C、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 明代永乐年间(开始); ③过程: 济文化交流; D 、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 清代雍正年间(大规模); 家的巩固和发展。 ④意义:
密折出现前地方与中央(皇帝)的沟通方式 地方官员 上一级地方(或 中央)官员
皇帝
密折出现后地方与中央(皇帝)的沟通方式: 地方官员 皇帝
3、清朝政府还在法规章程的制定方面做出了很 大努力。
(三)清朝的边疆政策: 1、清朝边疆政策的基本原则:
1)尊重各民族自己的社会习俗和宗 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 2)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 进行行政管理;
皇帝制度 秦朝(形成) 三公九卿 郡县制
集 中 地方: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中央集权加强
地方分权
——明清时期;
(一)明朝内阁制度的形成 : • 1、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 • 2、明成祖设内阁制:
明强化皇权的措施 :废丞相 .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 ,然其间 所用者 ,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 ――摘自《明太祖 历史原因: 实录》 (认为)丞相是历代王朝(特别是元朝)专 “……元氏之有天下,固由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 权乱政,妨碍皇帝行驶权力的根源。 权臣,上下蒙蔽故也。 ……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 权自恣。” ――摘自《明太祖实录》
材料一:明太祖: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 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 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材料二:据统计,洪武十七年(1384年)9月14日 至21日,内外诸司奏事札达1660件,共3391事, 即朱元璋平均每日要处理奏章207件、 411事,以致 内阁制应运 “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遇到大事 而生 更深感“密勿论思不可无人” 。 积极: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一定程度上加强和 巩固了专制统治; 消极:导致繁杂的政务集于皇帝一身的弊端。
3、历史作用:
——近代中国的版图在清前期奠定;
——有利于边疆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创造了一些 成功的经验。
在民主化不断被认同和发展的世界历史大潮 流中,清王朝日益专制的制度也导致了它的传承 之路越走越窄,直到一步步走向没落和毁灭。 由此可见,民主制度是近代以来国家兴旺发 展的政治前提和制度保障;作为一个长期处于封 建君主专制制度下的国家,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 政治建设之路任重道远,需要每一位公民的共同 努力。
清朝皇权的加强
顺治
议政王大臣会议
内阁
康熙
议政王大臣会议
内阁 南书房
雍正
议政王பைடு நூலகம்臣会议 内阁
军机处
皇权受限
皇权得以加强
皇权高度发展
军机处的由来
材料一: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直(连日 值班)者多虑漏泄军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 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 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引自赵翼《檐曝杂记•军 机处》 材料二:是在皇帝直接指挥下的最高军政决策和执行机构 ……军国 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负责传达给中央各部 和地方官员去执行……办事效率很高……皇帝有谕,随时奉诏承办,而 且必须当日事当日毕。 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回答: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初衷是什么?军机处有怎
样的地位?军机大臣又是怎样产生的,有着怎样的权力?
直接原因: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 军机处: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军机大臣:皇帝钦定;只需跪受笔录,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臣“ ”史 上 最 不 可 思 议 的 办 公 室 和 办 公 大
我们应怎样看待军机处的设立?
军机处的评价?
①具有简(机构简单)、精 (人员精干)、速(执行迅 速)、 密(外界干扰少)等 特点,极大提高了中央集权 政府的行政效率。 ②军机处的设立,进一步 加强了君主权利,军政大 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 政治决策封闭性更为明显, 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 了顶峰。
结合资料,分析明太祖废丞相的历史原因.直接 相权过大,威胁皇权。 (根本原因) 原因 .根本原因?
1376年,明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废总揽地方军政大权的行中书 直接原因: 省,改设布政司、都指挥司和按察司,分管地方行政.军政和监察, 三司隶属中央,地方权力集中到了中央,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 明初,丞相权力过大,特别是胡惟庸骄横跋扈, 也随之扩大。 激化了相权与君权的矛盾。 那时,掌握实权的丞相胡惟庸骄横跋扈,擅权专恣.1380年,明太 祖诛杀胡惟庸同时下令废除中书省和丞相。
明清(顶峰)
明: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 清:设立军机处
中央:设中书省
皇帝
集 中
元(新发展) 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宋朝(加强) 隋唐(完善) 两汉(巩固)
中央:中书门下;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 和三司使,分割相权 地方:把军事、行政、财政权力收归中央 中央:三省六部
中央集权
地方:加强统治;中期后藩镇割据局面削弱了中央集权 中央:汉武帝重用亲信担任尚书令、侍中等
设内阁
1、创立原因
明强化皇权的措施:设内阁
——朱元璋废宰相制度,造成皇帝政务繁多,需 要辅臣和顾问 官位较低的官员当值——后来入阁 2、内阁设立与演变:
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
明太祖—— 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 ——奠定基础 明成祖——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 ——正式确立 明宣宗—— 内阁大学士——票拟权——发展 明神宗—— 内阁首辅——侵夺六部职权——全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