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9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测含名师解析

合集下载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攻略十九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课件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攻略十九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课件

答案
பைடு நூலகம்
(1)秦始皇个人性格的因素;制度的因素:皇帝至高无上,军
国大权集中于皇帝手中。(2分) (2)信息:秦朝中央机构的设置情况与各机构的主要职能。说明:
秦始皇把家事与国事混在一起。(4分)
(3)出发点:进一步加强皇权专制。认识:有利于政权的巩固,但这 种政治体制容易出现暴政。(4分)
解析 第(1)问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结合分
丁税以公元1711年为准则,以后人口增加亦不增税。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传统中国“内圣外王的尺度”是 什么。(3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康熙帝巩固统治的主要措施。(5 分) (3)有人说,康乾盛世是中华帝国最后一抹“落日余晖”。结合所 学知识,谈谈你的理解。(2分)
(2017江苏盐城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
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 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
持禄,莫敢尽忠。……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司马迁《史记· 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明 简易,随时宜也。其后颇有所改。……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 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
…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宗正,秦官,掌
亲属,有丞。…… ——班固《汉书· 百官公卿表》
材料三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明太祖实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嬴政统一全国后逐渐走向专制暴政的原因。(2分)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信息,“宗正”的设立说明了什么?(4分) (3)材料三表明朱元璋废除丞相的出发点是什么?对此你有怎样 的认识?(4分)

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人教版历史选修专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2) Word版含解析历史备课大师【全免费】

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人教版历史选修专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2) Word版含解析历史备课大师【全免费】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二)1、【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沈家本(1840—1913年),浙江吴兴人。

幼习儒学经典,“好深湛之思”。

1864年,任刑部郎中,开始学习法律。

1902年接受谕令着手法律修订工作,开始了清末法律改革。

……在修法过程中,他以“会通中外,兼采古今”为原则。

积极组织力量,翻译西方法律,聘请外国法学家充当法律顾问和派员赴外国考察。

奏请设立法律学堂,培养专门司法人才。

在沈家本的主持下制定了《大清新刑律》等一系列法律。

新法从内容上确立了近代刑法的基本原则,打破了传统古代法律“诸法合一”的法典编纂形式。

同时引进了一系列诉讼原则和诉讼制度,体现了程序法律部门的近代化。

新法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遭到了旧观念旧势力的抵制,但趾高气昂的中华法系第一次低下头来学习各国法律优长,为此后中国法律走向规定了大致的路线图,沈家本也被誉为“中国法制近代化之父”。

——摘编自马勇《晚清二十年》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沈家本主持法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沈家本在清末法制改革中的贡献。

2、[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杨度(1874-1931年),早年师从大儒王闿运学习“帝王之学”(辅佐“非常之人”,成“帝”成“王”,建非常之功勋)。

甲午战争后,杨度的思想逐渐趋于维新,两度留学日本,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思想 ,1907年回国,开设宪法讲座,为王公大臣讲授法律常识,参与制定了《钦定宪法大纲》。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当选民国大总统,1915年,杨度呈送《君宪救国论》,提出“中国如不废共和,立君主,则强国无望,富国无望,终归于亡国而已……故以专制之权,行立宪之业”,深得袁世凯赞许,与严复等在北京发起筹安会,推动帝制。

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杨度君主立宪的政治理想破灭,心灰意冷,一心向佛。

晚年逐渐倾向革命,先是追随孙中山,为广州革命政府提供秘密情报,后积极营救李大钊,并于1929年秋,在白色恐怖最严重时期成为中共特别党员,除了提供情报,还以卖字画等方式筹集资金,捐助革命事业。

【2019年高考试题汇编】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2019年高考试题汇编】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湖北省2016届高三二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本资料主要汇编湖北省武汉市、黄石市、黄冈市、荆州市、宜昌市、荆门市、孝感市、武昌市等市以及重点名校2015-2016学年高中阶段模拟考试、期末考试、诊断性考试、联考等历史试题,根据2016年最新高考考纲分类整理而成,资料题目较新,分类清楚,排版整齐,是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的补充材料。

1.(2016·湖北黄冈一模·4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利玛窦于1552年出生于意大利,九岁时进入耶稣会学校学习。

十六岁时到罗马学习法律,十九岁时加入耶稣会,继续在耶稣会举办的学校学习哲学和神学。

并师从著名数学家丁先生学习天算,二十五岁时参加一个学术中心,二十六岁时乘船前往东方传教,并于1582年8月抵达澳门,从此,他便在中国传教、工作和生活,足迹踏遍中国南北,于1610年死于北京。

利玛窦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直接的知识,是第一个直接掌握中国语文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他对中国的科学技术也表示称赞,对中医也很感兴趣。

同时,他第一次正式向中国介绍了大量的宗教和科学技术知识。

利玛窦对明末官僚体制的臃肿无能和吏治败坏,也有详细的描写。

他说:“大臣们作威作福达到这种地步,以致简直没有一个人可以说自己的财产是安全的,人人整天提心吊胆,唯恐受到诬告而被剥夺自己所有的一切。

”“有时候,被告送给大臣一笔巨款,就可以违反法律和正义而得活命。

”……而利玛窦和其他传教士正是通过向皇帝、大臣和大吏们赠送礼品才逐渐取得立足之地的。

——摘编自《<利玛窦中国札记>中译者序言》(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利玛窦来中国传教,并且长期在中国停留的原因。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利玛窦对中国官场情况的描写。

(7分)2.(2016·湖北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高三3月联考·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大凡一个主义,都有理想与实用两面。

{人教版}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选修专练题【中外历史人物评说】2附答案详析

{人教版}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选修专练题【中外历史人物评说】2附答案详析

{人教版}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选修专练题【中外历史人物评说】2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正义关乎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

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所提倡的正义观,无论是对当时或对于当今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正义就是只做自己的事,而不兼做别人的事。

国家正义在于三种人在国家里各做各的事。

——柏拉图《理想国》材料二柏拉图对正义这一政治价值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讨,客观上促生了政治哲学,并促使它不断向前发展。

他是西方最早对国家、政治等问题进行系统探索的思想家,他的政治思想除了启迪后世思想家思考正义的问题、思考国家善治的问题外,还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正义的处方”,让人们从他的正义观里汲取思想的养分,引导我们思考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政体形式、生活方式,思考如何建立一个正义的社会,过一种良善的生活。

——摘编自拾克方,林建华《柏拉图政治思想的价值分析》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柏拉图的“正义”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柏拉图正义观产生的背景和实现国家正义的途径2.据材料二,分析柏拉图正义观的影响2、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叔孙通,中国古代儒学代表人物。

初为秦二世博士,回老家薛郡后,先后跟从了项梁,楚怀王,项羽。

刘邦攻入彭城后,便投到刘邦营中。

刘邦不喜欢儒生,儒装,他便改着刘邦的家乡装束一一楚装,刘邦与项羽争霸,需要大量武士,他便向刘邦推荐能够“斩将搴旗”的壮士。

刘邦做皇帝以后,汉初功臣没有受过礼仪的约束,常饮酒争功,甚至拔剑击柱。

叔孙通看到刘邦有建立朝廷秩序的要求,进言说:“夫儒者难于进取,可与守成。

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

”叔孙通被命为太常,赐金五百斤,他一百多弟子做了郎官。

刘邦让他与弟子和儒生一起制定了皇帝的礼乐制度,儒学在汉朝廷占据了一席之地。

刘邦不喜儒家繁文缛节,他采用古代礼制和秦朝仪法相结合的办法,制定了相对简单实用的汉朝仪法。

汉初的各项礼仪制度,几乎都是叔孙通做太常时所制定和讨论的,包括修立原庙,用樱桃进献宗庙,开创了进献鲜果的典礼等。

高考二轮复习:专题19_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押题

高考二轮复习:专题19_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押题

专题19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押题专练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户籍制度萌芽于商朝,据殷商墟卜辞中记载商朝已经有了征派民力共耕公田的籍田之制。

战国时期,商鞅将户籍制度发展为“什伍连坐”法。

两汉时期,口赋和算赋(人头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项主要来源,兵役与徭役则是国家要求每个丁男承担的重负,为此,两汉政权一直实行编户齐民制度。

编户齐民制度的形成与完善,使大量的人丁民户时时处在封建国家政权的直接控制之下……唐安史之乱后,土地兼并风行,政府的财政收入与徭役来源日益枯竭,为了解决危机,唐政府改革征税制度,不以户籍及其登记内容而以土地和财产的多寡为征税依据。

明洪武年间,政府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土地清丈和地籍整理运动,编制鱼鳞图册,地籍与户籍彼此独立。

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使身丁税与户籍相分离。

从此,地籍便成为统治者征收赋税的主要依据,而户籍的作用则退居其次了。

清政府下令彻底废除人丁编审,户籍管理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节选自《中国户籍制度的历史考》(1)依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功能。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演变的特点,并分析其演变的原因。

【答案】(1)功能:征发民力;控制人民;征收赋税;统计人丁。

(任答三点即可)(2)特点:户籍逐渐成为控制人口的重要手段;历史悠久,由复杂到简单;与土地和赋税制度紧密结合;户籍制度逐渐被废除。

(任答两点即可)原因: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财政危机;统治者的改革;农民的反抗斗争。

(任答三点)【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据殷商墟卜辞中记载商朝已经有了征派民力共耕公田的籍田之制。

”可知其功能为征发民力;“商鞅将户籍制度发展为‘什伍连坐’法。

”可知其功能为控制人民;“两汉时期,口赋和算赋……财政收入的一项主要来源,兵役与徭役……”可知其功能为征收赋税。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户籍制度从商朝一直演变到清朝可知其特点为历史悠久。

2019届二轮:19专题十九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卷】

2019届二轮:19专题十九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卷】

专题十九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考点80 古代先哲与古今著名政治家 3颗星考点81 古今中外的科学家 1颗星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材料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太宗常对朝臣们说:“人君依靠国家,国家依靠民众,剥削民众来奉养人君,好比割身上的肉来充腹,腹饱了身也就毙命,君富了国家也就灭亡。

所以人君的灾祸,不是从外面来,总是由自己造成的。

大抵人君嗜欲太盛就要多费财物,多费财物就要加重赋税,加重赋税民众就要愁苦,民众愁苦国家就要危殆,国危了人君那得不丧亡。

我经常想这个道理,所以不敢纵欲。

”又说:“我在朝廷上,要说一句话总得思考再三,怕说错了害民,因此不敢多说话。

”材料二从贞观元年到三年,当时关东、关中各地连续发生水旱霜蝗之灾。

唐太宗就曾大赦诏说:“移灾朕身,以存万国。

”据说,他还在御苑中吞食了蝗虫数枚,说道:“民以谷为命,而汝食之,宁食吾之肺肠。

”另外,唐太宗不仅不建避暑台榭,还释放宫女3 000人,遣出就稼等等戒侈事例甚多。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徐耀耀《唐太宗新论》1.根据材料,概括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并分析促使其形成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的上述理念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2.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在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史上,涌现了诸多杰出的人物,为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作出了历史贡献。

材料一图片说明:他昔日的部下亨利·李这样告诉人们:“记住这个人,他是战争时期的第一人,和平时期的第一人,他的同胞心目中的第一人。

”材料二剑是维护自由的最后手段,一旦自由得到确立,就应该将它放在一旁。

我最大的期望是看到人类的苦难——战争——自地球上消失。

材料三阅悉之余,深感惶恐。

我一生饱经忧患,惟过去所经历的任何焦虑均不如今日之甚。

一方面,因祖国的召唤,要我再度出山,对祖国的号令,我不能不肃然景从。

另一方面,祖国委我以重托,其艰巨与繁剧,即使国内最有才智和最有阅历的人士,亦将自感难以胜任,何况我资质鲁钝,又从未担任过政府行政职务,更感德薄能鲜,难当重任。

2019高考历史二轮检测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2019高考历史二轮检测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2019高考历史二轮检测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6分,共36分)1、《论语·颜渊》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

克,胜也。

己,谓身之私欲也。

复,反也。

礼者,天理之节文也。

”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A、“人伦者,天理也”B、“存天理,灭人欲”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解析引文中认为:“克己”的就是战胜自我的私欲,“礼”不仅仅是具体的礼节,而是泛指天理,“复礼”就是应当遵循天理。

结合以上这段解释是“存天理,灭人欲”的表达,属于朱熹观点。

答案B2、17世纪在英国革命中出现了克伦威尔任护国主的军事独裁统治,这种历史现象主要反映了()。

A、法律的地位日益下降B、资产阶级自身不成熟C、封建残余势力强大D、议会的力量弱小解析克伦威尔作为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领袖,后来却建立了军事独裁统治,从本质上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实际上说明了资产阶级的不成熟,故答案为B。

答案B3、有人这样评价一位政治家:“一个不受外在权威的扶持而成为他的民族的领袖的人;……一个用纯粹的人性尊严对抗欧洲的残暴,并在任何时候都不屈服的人。

”这位政治家是()。

A、孙中山B、甘地C、华盛顿D、毛泽东解析理解题干材料,抓住“不受外在权威的扶持”“民族的领袖”“欧洲的残暴”等信息,可以排除A、C、D三项,这是对甘地的评价,故答案为B。

答案B4、1924年10月,孙中山告诫国民党员:“来者不拒,所以昭吾党之量能容物,而开将来继续奋斗之长途。

吾党之新机,于是乎在。

彼此既志同道合,那么团体以内无新旧分子之别。

在党言党,唯有视能否为本党、为主义负责奋斗而定其优劣耳。

”这说明孙中山()。

A、提出“三大政策”B、维护国共合作C、维护《临时约法》D、反对国民党分裂解析据题干时间“1924年10月”,A项早已提出;C项不符合史实;据材料含义可知其目的是维护国共合作,故答案为B。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9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讲含解析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9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讲含解析

专题19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考向一中国古代政治家对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巩固的贡献1.讲高考(1)考纲要求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2.东西方的先哲(2)命题规律这一考向主要是从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巩固的角度进行认识和评价。

从措施和意义的角度来看,一般是从以下角度来分析:国家统一;社会秩序;农业经济;文化繁荣;抵抗入侵等角度。

例1(2018年新课标Ⅱ卷文综历史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颜回,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依然淡泊达观。

颜回天资聪颖,能很快领悟老师的教诲,子贡称赞他,“闻一知十”。

每次谈到他的求学精神,孔子总是不吝赞赏。

颜回尊敬老师,曾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他践行孔子的学说,认为如果自己的才能智慧能够为世所用,就行其道;不为世所用,则独善其身。

颜回英年早逝。

孔子非常悲痛:“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给予颜回很高的评价。

《魏书》云:“建国纬民,立教为本;尊师崇道,兹典自昔……释莫孔颜,乃其时也。

”颜回自唐代起配享孔庙,与孔子并称“孔颜”,元代被封为“复圣”,对后世影响深远。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颜回成为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的原因。

(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颜回在后世受到尊崇的原因。

(6分)【答案】(1)道德品行高尚;天资聪颖,领悟力强;深谙孔子学说,尊师重道;用儒学思想塑造自己的精神;践行儒家学说不遗余力。

(2)孔子对颜回的高度肯定;儒学成为统治思想;统治者的推崇;弘扬儒家道德的现实需要。

【考点定位】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东西方的先哲·颜回【名师点睛】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标准是牢牢把握其对历史发展、社会进步在客观上所起到的推动或阻碍作用,依据对人民有利还是有害而予以肯定或否定。

具体来说,在评价历史人物时,要坚持一分为二,辩证分析;要结合历史处境,具体分析;要坚持唯物主义,客观分析。

2019高考历史专题训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含答案和解析)

2019高考历史专题训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含答案和解析)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范仲淹(989—1052)自登上仕途以后,不仅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为宋王朝尽心尽职,而且以此作为家教铭训,教育子孙。

其长子纯祐,10岁时即读诸子百家书,文章也写得十分漂亮。

他把纯祐送到州学,让他作州学生尊师勤学表率,使苏州贵族子弟尽改不尊师教的恶习。

当时,范仲淹在苏州为官,家庭教育的条件自然优越,之所以让儿子入就州学,一方面是以实际行动支持教育家胡瑗革新州学教育,另一方面希望以自己的家教来表正属官。

范仲淹的儿子纯祐、纯仁、纯礼、纯粹都因受到良好家教而德才兼备,为众官僚所称道和效仿。

尤其是次子纯仁,范仲淹不仅自己着意栽培,而且他还请门下贤士胡瑗等人精心辅导。

纯仁常学至夜分,夏天在帐子内燃灯读书,帐顶被熏成黑色。

后来纯仁考取进士,官至丞相,终生继承父亲“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品德,为世人称誉。

范仲淹以廉洁勤俭、大公无私的品德造就仕宦家风,其影响是深远的,后来司马光等人就曾以《家范》训诫子弟,很多内容是效仿范仲淹家教的。

——摘编自陈璧《家风·中华文化的朴素沉淀》(1)根据材料,概括范仲淹教育子孙的有利条件和特点。

(2)根据材料,谈谈范仲淹的家风家教的现实意义。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丘处机(1148—1227),登州(今属山东)人,19岁时投入道教全真派。

全真派是当时新出现的一个道教派别,主张兼修儒、释。

丘处机潜心研习,成为一方道教领袖。

其时黄河南北陷于战乱,全真派徒众剧增,成为蒙古、金、宋竞相争取的对象。

1220年,应成吉思汗之召,丘处机偕弟子西行,历时四年,行程万余里,到达成吉思汗驻跸的雪山(在今中亚地区)。

成吉思汗常与他交谈,丘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

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

成吉思汗深为认同,“命左右书之,且以训诸子”。

史载:某日暴雷异常,成吉思汗询问是何预兆,丘处机借此回答说:“人罪莫大于不孝,不孝则不顺乎天,故天威震动以警之。

2019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20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测)-(附解析)$764366

2019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20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测)-(附解析)$764366

专题20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测)-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总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5*2=10分)1.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独朕爱之如一。

”又说:“中国百姓天下之根本,四夷之人,犹如枝叶。

”材料说明唐太宗()①主张民族平等②民族政策开明③具有民族歧视思想④带有排外倾向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答案】A【解析】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唐太宗2.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佳音》诗中写道:“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

此诗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应当是()A.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终于平定B.清军平定噶尔丹叛乱C.清军击败沙俄军队收复雅克萨D.台湾与大陆重归统一【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材料题,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的信息。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海上”、“耕凿从今九壤同”。

这些关键词暗示的是有关中国大陆与台湾的关系,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A、B、C选项都没有涉及到“海上”,因此排除。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康熙帝3.冯友兰先生在《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一文中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他认为:“苏格拉底自以为负有神圣的使命,以觉醒其国人为己任,孔子亦然。

”由此可见,两位先哲有相似的A.政治主张B.自由观念C.批判精神D.公民意识【解析】试题分析:苏格拉底生活的年代雅典道德沦丧,孔子则面临春秋末期礼崩乐坏的局面,两者都面临着世道的沉沦,所以两者都负有神圣的使命,以觉醒其国人为己任,即批判现实,唤醒国人,重建道德秩序,故C项正确。

材料未体现他们的政治主张,排除A;材料未体现他们的自由观念,排除B;材料体现了他们的历史责任感而非公民意识,排除D。

考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孔子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苏格拉底4.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在1814年写道:“我这样说是痛苦的。

(江苏)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九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练习

(江苏)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九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练习

专题十九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非选择题 ( 共 40 分)1.(2019 江苏扬州期末 ) 秦始皇和拿破仑都是在历史转变的关键时刻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过去策论先生们爱做“秦始皇拿破仑合论”, 这常常被人当作谈笑的资料。

但是我们如果要研究历史转变 , 这两人的确有可以供我们参证的地方。

《拿破仑法典》代表了资本主义的特性 , 所以克劳斯维茨说 , 拿破仑的二十年的胜利是他的新政治制度的结果, 这是一方面。

然而另外又有一面 , 拿破仑的武力征服却是反动的。

他的利剑一斫到各民族的本身, 便折断了 , 他自己倒反被各国人民的事业所推翻。

秦始皇的时代不是拿破仑的时代, 这是不用多说的。

然而我们可以这样讲 , 秦国“六世之威” ( 贾谊语 ) 是由孝公开始建树起来的, 这代表了古代世界的转向。

秦国变法 , “不别亲疏”而一切按照法律处理, 因而推翻了古旧的氏族贵族专政制度, 这使秦国在耕战智术方面有了发展, 以致富强起来。

其所以如此 , 并不是秦始皇个人的能力, 而是贾谊所说的“势也” , 这是一方面。

然而另外又有一面, 秦始皇销毁兵器以铸金人, 武力奴役各国人民却是反动的民族的民众的反秦战争和六国合纵的抗秦战争, 在性质上完全是两件事 , 这是应当分辨的。

——摘编自侯外庐《中国古代社会史论》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 指出拿破仑和秦始皇对各自所处时代“历史转变”的突出贡献。

(5 分)(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拿破仑“被各国人民的事业所推翻”的直接原因, 并说明秦始皇发动战争的双重性。

(3 分)(3) 据材料 , 说明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的原则。

(2 分 )答案(1) 贡献拿破仑 : 通过早期战争、《拿破仑法典》, 改造法国社会 , 捍卫大革命成果, 传播大革命思想。

(3 分)秦始皇 : 推翻氏族贵族专政; 兼并六国 , 实现统一 ;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2 分 )(2) 原因 : 拿破仑的后期对外战争奴役了各国人民, 是反动的。

(浙江选考)2019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专题十九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44讲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和东西方的先哲

(浙江选考)2019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专题十九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44讲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和东西方的先哲

专题十九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44讲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和东西方的先哲[知考纲·明考情]考点1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一、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1.秦统一六国(1)条件:①商鞅变法后,秦国确立封建制度,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国力强盛为统一天下提供了条件;②战国时代久经战乱的人民都渴望统一;③秦国广泛吸纳贤士;④秦王审时度势,战略策略正确。

(2)过程: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国相继攻克韩、赵、魏、楚、燕、齐,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

2.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皇帝制度——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皇帝独尊。

(2)三公九卿——三公分别是丞相(政事)、御史大夫(监察)、太尉(军事),三者互不统属,都对皇帝负责。

在中央建立起直属于皇帝的中央官僚体系。

(3)郡县制——将地方的权力都集中于中央,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国家统一。

3.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4.秦始皇的功过(1)功(千古一帝):①统一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②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③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经济文化的交流,对后世影响深远。

(2)过(一代暴君):激化了阶级矛盾,最终导致秦朝灭亡。

①焚书坑儒:对思想文化严加控制,激化了社会矛盾。

②沉重的徭役和赋税:修长城;大兴土木,建宫殿、骊山陵;北伐匈奴、南征百越。

③严刑峻法。

(3)总评:尽管暴政对秦代产生了消极影响,但秦始皇实现了国家统一、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是对中华民族贡献巨大的杰出历史人物。

二、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1.“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1)历史因素:吸取隋亡教训。

(2)现实因素:唐太宗的思想和措施。

1)的国家遣使来唐,都复信答礼;③“示存异方之教”,景教、2.“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1)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文化繁荣。

2019届高考历史复习专题【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2019届高考历史复习专题【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2019届高考历史复习专题【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高中历史选修(3-4)1.(2018年新课标Ⅱ卷文综历史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颜回,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依然淡泊达观。

颜回天资聪颖,能很快领悟老师的教诲,子贡称赞他,“闻一知十”。

每次谈到他的求学精神,孔子总是不吝赞赏。

颜回尊敬老师,曾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他践行孔子的学说,认为如果自己的才能智慧能够为世所用,就行其道;不为世所用,则独善其身。

颜回英年早逝。

孔子非常悲痛:“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给予颜回很高的评价。

《魏书》云:“建国纬民,立教为本;尊师崇道,兹典自昔……释莫孔颜,乃其时也。

”颜回自唐代起配享孔庙,与孔子并称“孔颜”,元代被封为“复圣”,对后世影响深远。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颜回成为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的原因。

(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颜回在后世受到尊崇的原因。

(6分)【答案】(1)道德品行高尚;天资聪颖,领悟力强;深谙孔子学说,尊师重道;用儒学思想塑造自己的精神;践行儒家学说不遗余力。

(2)孔子对颜回的高度肯定;儒学成为统治思想;统治者的推崇;弘扬儒家道德的现实需要。

2.(2018年新课标Ⅱ卷文综历史1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刘基(1311~1375)字伯温,处州青田(今属浙江)人。

他足智多谋,被世人喻为魏征、诸葛亮再世,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元至元二年(1336)任江西高安县丞,为官清廉正直,因打击权贵而名重一时。

但在蒙古贵族眼中,刘基始终摆脱不了”南人”的身份和地位.三十岁时,刘基首次辞职。

在经历了数次重新起用和辞官后,他心灰意冷,隐居青田,期间撰写了《郁离子》,用生动洗练的寓言故事反映元末日益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并为解决矛盾作出了种种设计。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9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测(含解析)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9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测(含解析)

专题19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班级 _______ 学号 _______ 得分_______总分:100分,时间:60分钟非选择题(5*20=100分)1.(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司徒雷登,原名JohnLeightonStuart,直译是约翰·雷登·斯图尔特。

1876年,生于中国杭州。

1918年,他受美国教会指派,筹建燕京大学(后并入北大),并任该校校长达20年,在中国近代史有重要影响,以下是其年谱重要节选:1933年,受美国总统罗斯福召见,听取他对中国时局的意见。

1940年,司徒雷登不幸坠马受伤,毛泽东亲自发电慰问。

1946年,出任美国驻华大使。

同年,被当时的国民政府授予杭州市荣誉市民。

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和周恩来曾当面称赞其对中国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

1949年4月,他没有随国民政府南下广州,而是留在南京试图与中共接触。

8月,毛泽东发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

司徒雷登受到毛泽东的猛烈批判与嘲讽,不得不悄然离开中国返回美国,随即退休。

不久在美去世。

20世纪八十年代,应其遗愿及其后人的多次申请,中央政府批准司徒雷登骨灰归葬燕园,但北大教师联名反对,作罢。

2008年,司徒雷登骨灰归葬杭州,几乎没有遇到阻力。

(1)结合材料,归纳1940年到1949年,中共对司徒雷登的评价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2)结合材料,分析从20世纪八十年代到2008年司徒雷登归葬中国两次不同结果的原因。

【答案】(1)由肯定到批判。

原因:1946年以前:司徒雷登组建燕京大学,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抗日战争时期,他向罗斯福提供的对中国时局的意见,在一定程度上为美国向中国提供援助起了推动作用;重庆谈判时期,希望美国促成国共和谈,实现和平建国等。

【解析】【详解】(2)从材料“毛泽东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毛泽东与邓小平两种义利观不同的原因:毛泽东的义利观形成于民族危机严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救亡图存是首要任务;邓小平的义利观形成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巨大进步的时代,经济建设、强国富民是国家的中心和首要任务。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9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练含解析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9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练含解析

专题19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练高考01.(2018年新课标Ⅱ卷文综历史17)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三娘子(1550-1613),明代蒙古土尔扈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妻,深受俺答汗器重,“事无巨细,咸听取哉”。

三娘子生活的时代,明朝与蒙古部落势力沿长城相持已近200年。

1570年,俺答汗之孙投附明朝,双方关系顿时紧张,在三娘子的劝说下,俺答汗问意与明朝和谈。

明朝送还俺答汗之孙,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并开放十余处市场供蒙汉人民自由贸易。

每当开市时,蒙汉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

三娘子本人也“勒精骑,拥胡姬,貂帽锦裘,翱翔塞下”。

在三娘子的辅佐下,俺答汗在今呼和浩特地区建城,后明朝赐名为“归化”。

1581年,俺答汗去世后,三娘子辅佐继任的顺义王,继续与明朝通好。

明、蒙“四十余年无用兵之患,沿边旷土皆得耕牧”。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娘子能够推动明、蒙双方取得和平局面的原因。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三娘子的历史功绩。

(7分)【答案】(1)多年战争,人民渴望和平;明、蒙之间商业互市的需求;个人能力与威望。

(2)推动了蒙汉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维护了明、蒙之间的长期和平。

促进了草原地区社会进步。

(2)功绩: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

题干说到了三娘子推动了明、蒙双方取得和平局面与长期友好交往,所以这里的评价应该从积极的角度回答即可。

结合问题可知,应该从民族交往、双方政治关系以及对蒙古族地区发展等角度回答。

(2)贡献:①继承发展了新三民主义(2分);②推动了三大政策的执行,维护了国共合作(2分);③促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2分)。

05.(2018年江苏单科历史26)2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晚年在患病休养期间,一直坚持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思考。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从1921年起,列宁对商品货币关系的观点发生了重大改变。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人物史和文化遗产专题十九中外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课件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人物史和文化遗产专题十九中外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课件

3.一代雄狮拿破仑 (1)政治活动和军事活动 ①政治活动: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成立执政府;1804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建 立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政治:精简编制;将政府改革成高效的 军事体制,剥夺人民的民主权利。经济:改革财政,创办法兰西银行,扶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军事:以征兵制代替雇佣兵制。法制:颁布《拿破仑法典》,以法律形式确定资产阶级革命成 果。 ②军事活动:土伦战役,展现了杰出的军事才能;担任巴黎卫戍司令,粉碎了保王党人策动的 叛乱;1796年远征意大利;1798年远征埃及,截断英国与印度的交通线;1805年取得奥斯特里 茨战役胜利,拿破仑的军事才能发挥到极致;1812年入侵俄国,是拿破仑军事活动的转折 点;1813年莱比锡战役,拿破仑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1815年滑铁卢战役,拿破仑战败被流放。
练考题
1.“这是一位同亚历山大和凯撒一样的天才人物,长于指挥军队,善于治理被征服的地区。 而他竟还有立法家所具有的才能……”由此段描述来判断,这位历史人物最有可能是 () A.拿破仑 B.克伦威尔 C.华盛顿 D.希特勒
审题定位: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拿破仑 解题思路:A 据材料“长于指挥军队,善于治理被征服的地区”和“而他竟还有立法家 所具有的才能……”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该人物为拿破仑,故A项正确;克伦威尔与材料 信息“而他竟还有立法家所具有的才能……”不符,故B项错误;华盛顿与材料信息“长 于指挥军队,善于治理被征服的地区”不符,故C项错误;希特勒与材料信息“善于治理被 征服的地区”和“而他竟还有立法家所具有的才能……”不符,故D项错误。
考点2 亚洲觉醒的先驱
抓基础
1.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1)为民主共和而斗争的史实 ①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推动中国的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②缔造民国: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 ③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④维护共和,发动“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 ⑤推动国共合作,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第一次国 共合作的实现。

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选考内容与模块整合 选考三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课件

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选考内容与模块整合 选考三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课件
材料 郑板桥,清代杰出的艺术家、文学家,扬州八怪的代表人 农村,历经康、雍、乾三代,郑板桥提倡“文必切于日用”“ 反对“皆拾古人之唾余”。他说:“千古好文章,只是即景即 不必引经断律。”郑板桥一生最爱画兰、竹、石,其画构图简单 书、画、印完美结合。他尤喜画竹,曾在一幅画作上题诗说:“ 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 息,深受时人喜爱,他晚年靠卖画为生,曾题诗云:“画竹多于 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
(1)政治思想 ①“仁”:基本含义是“爱人”;统治者要施行仁政;实现“仁 之道。 ②“礼”:“克己复礼”、“正名”。 ③“中庸”:用其协调“仁”与“礼”的关系。 (2)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 (3)思想影响 ①对中国:渗透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形象逐渐被神圣化。
②对世界:亚洲许多国家接受儒家文化;儒学传到西欧,一些 发。
2.对蔡元培教育思想的评价:自由主义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基础 求贯穿了其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受 全的人格,成为一个自由的人;而这种教育本身也须是自由的 学术自由,争取教育独立,目的在于为教育争自由。蔡元培主 制定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蔡元培认为,教 先要独立于政党和教会。因为相对于教育而言,政党和教会都 权威而存在的,它们会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去规范限制教育。在 教育是不自由的。
“事无巨细,咸听取裁”。三娘子生活的时代,明朝与蒙古部落 近200年。1570年,俺答汗之孙投附明朝,双方关系顿时紧张, 俺答汗同意与明朝和谈。明朝送还俺答汗之孙,封俺答汗为顺义 市场供蒙汉人民自由贸易。每当开市时,蒙汉人民“醉饱讴歌,
忘返”。三娘子本人也“勒精骑,拥胡姬,貂帽锦裘,翱翔塞下” 下,俺答汗在今呼和浩特地区建城,后明朝赐名为“归化”。1581 三娘子辅佐继任的顺义王,继续与明朝通好,明、蒙“四十余年无 土皆得耕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9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班级 _______ 学号 _______ 得分_______
总分:100分,时间:60分钟
非选择题(5*20=100分)
1.(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司徒雷登,原名JohnLeightonStuart,直译是约翰·雷登·斯图尔特。

1876年,生于中国杭州。

1918年,他受美国教会指派,筹建燕京大学(后并入北大),并任该校校长达20年,在中国近代史有重
要影响,以下是其年谱重要节选:
1933年,受美国总统罗斯福召见,听取他对中国时局的意见。

1940年,司徒雷登不幸坠马受伤,毛泽东
亲自发电慰问。

1946年,出任美国驻华大使。

同年,被当时的国民政府授予杭州市荣誉市民。

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和周恩来曾当面称赞其对中国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

1949年4月,他没有随国民政府南下广州,而是留在南京试图与中共接触。

8月,毛泽东发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

司徒雷登受到毛泽东的猛烈
批判与嘲讽,不得不悄然离开中国返回美国,随即退休。

不久在美去世。

20世纪八十年代,应其遗愿及其后人的多次申请,中央政府批准司徒雷登骨灰归葬燕园,但北大教师联名反对,作罢。

2008年,司徒雷
登骨灰归葬杭州,几乎没有遇到阻力。

(1)结合材料,归纳1940年到1949年,中共对司徒雷登的评价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2)结合材料,分析从20世纪八十年代到2008年司徒雷登归葬中国两次不同结果的原因。

【答案】(1)由肯定到批判。

原因:1946年以前:司徒雷登组建燕京大学,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抗日战争时期,他向罗斯福提供的对中国时局的意见,在一定程度上为美国向中国提供援助起了推动作用;重庆谈判时期,希望美
国促成国共和谈,实现和平建国等。

【解析】
【详解】
(2)从材料“毛泽东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毛泽东与邓小平
两种义利观不同的原因:毛泽东的义利观形成于民族危机严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救亡图存是首要任务;邓小平的义利观形成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巨大进步的时代,经济建设、强国富民是国
家的中心和首要任务。

4.中印两国有着传统友谊,两国关系影响世界稳定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调解英印矛盾,加强中印合作,1942年2月蒋介石密访印度,并与甘地会晤探讨英印、中印的合作问题。

甘地在之后的信里谈到了他对与蒋会面的印象,他认为蒋介石这次是空手来、空手归,而他本人也从这次会面中毫无所获。

甘地深知蒋介石的目的,他也深切地明白自己的目标。

对中国抗战,他可以
表示同情与支持,但他认为对英国让步与支持中国是两码事,对印度来讲最重要的是把握时机、获得独立。

而蒋介石认为印度能够帮助中国的就是在战时搁置与英国的矛盾。

蒋把两者看成等同的事情。

这就是两人矛盾之所在。

——摘编自(日)伊原泽周《论太平洋战争期中的中印关系——以蒋介石访问印度为中心》
材料二1953年12月至1954年4月,中印两国关于西藏问题的谈判在北京举行。

中印谈判开始的第一天,周恩来在接见两国代表团时就提出,“两个大国之间,特别像中印这样两个接壤的大国之间,一定会有某些问题”,但只要根据“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任何业已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

……这次中印谈判及其所达成和签署的协议,是运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决国与国之间历史遗留问题的第一个成功范例。

——摘编自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蒋介石出访印度的历史背景,并简要指出蒋介石与甘地产生的矛盾。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举行中印会谈的主要意图,并简要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国际关系所产生的影响。

【答案】(1)背景:太平洋战争爆发,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中国战区盟军最高统帅部成立,蒋介石任最高统帅;日军袭击珍珠港之后,向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地区发动进攻。

矛盾:蒋介石期望印度与英国合作,共同对付日本法西斯;而甘地主张英国退出印度,与英国殖民当局不合作。

(2)主要意图: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积极谋求建立新的、稳定的国际关系;解决中国西藏问题。

影响:在国际上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推动中国外交走向国际舞台;推动亚非拉国家之间的联系与合作。

【解析】
【详解】
(2)第一小问,由中印会谈的时间1953~1954年,可知当时我国但是正在开展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良好的国际环境,中印会谈所涉及的西藏问题是要妥善处理中印关系,解决中国西藏问题。

第二小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它推动中国外交走向国际舞台,有利于实现亚非拉国家的联系与合作。

5.(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王国维在1903年发表的论著《论教育之宗旨》开篇就强调了什么是教育的宗旨问题,他说:“教育之宗旨何在?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

何谓完全之人物?谓人之能力无不发达且调和是也。

人之能力分为内外二者:一日身体之能力,一日精神之能力。

发达其身体而萎缩其精神,或发达其精神而罢敝其身体,皆非所谓完全者也。

完全之人物,精神与身体必不可调和之发达。


材料二他认为,“故教育之时,亦不能加以区别。

有一科而兼德育智育者,有一科而兼美育德育者,又有一科而兼此三者。

三者并行而得渐达真善美之理想,又加以身体之训练,斯得为完全之人物,而教育之能事毕矣。


——以上材料均摘自《王国维体育教育观及其启示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王国维的教育理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国维教育理念的意义。

【答案】(1)教育理念:关注教育中人的全面发展;特别重视体育教育;德、智、美三者要并行。

(2)意义:冲击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具有思想启蒙的作用;对清末的教育改革、民国的教育都有一定的影响,开启了近代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先河;对今天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实践具有启发意义。

【解析】
【详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