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轼婉约词.1

合集下载

浅谈苏轼二首婉约词的艺术特色

浅谈苏轼二首婉约词的艺术特色

浅谈苏轼二首婉约词的艺术特色《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常承善【内容提要】苏轼是宋词豪放派的开创者和代表人物。

然而在苏轼的词作中,不洗“绮罗香泽”之态的婉约词约占一半以上。

苏轼作婉约词,有“诗庄词媚”的历史传统风格的长期薰浸,更有其不凡的人生经历,多样的感情轨迹所造就的创作心境。

苏轼的婉约词极富创新精神,孤鸿明月、思妇杨花、芳草佳人等形象,皆为他抒发各种情怀的对象。

由于他非凡的文学素养和…以诗入词‟的创作追求,更由于词人超脱旷达的个性,苏轼的婉约词相比于他人,特色更加鲜明。

情感真切,寓意深远,取材自由,柔中有刚。

在写法上构思新巧,善用比兴,语言凝练传神,结句常一语道破作者心境,似禅似道,令人回味无穷。

如《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两首词,就充分体现了苏轼婉约词的这些艺术特色。

前一首词以花喻人,尽杨花坠落之态,叙离人不舍之情,亦真亦幻,似虚似实,幽怨缠绵,余味无穷。

后一首词举杯邀月,幻天上不胜寂冷,寄人间天长地久,真情流露,溢于言表,托物言志,令人振奋。

在两宋之交婉约词向豪放词的过渡中,他的婉约词形成了独立的特色。

研究他的婉约词,对于他的思想人格,对于他的其他文学形式,乃至对于词的演变发展甚至整个宋代文学都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苏轼婉约词艺术特色寓意取材刚柔相济比兴【正文】词是在音乐的土壤萌芽和诞生的,发展到两宋时达到了巅峰,北宋中后期,苏轼登上词坛,为北宋词的发展打开了崭新的局面。

苏轼把词当作“诗之裔”(《祭张子野文》),在柳永开拓疆界、扩大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变革”。

《东坡乐府》中出现了〔沁园春〕“孤馆灯青”、〔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及〔念奴娇〕“大江东去”等一类篇章,顿时使北宋词坛异彩纷呈。

词至苏轼,“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①,已成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在欧、晏时,词的创作已不仅仅为了应歌,为妓女立言,而且可以直接用以言情、述志。

苏轼的婉约词

苏轼的婉约词

浅谈苏轼的婉约词摘要:苏轼的婉约词虽然不能代表苏词的全貌,但它同苏轼所开创的豪放、旷达风格一样,是苏词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轼的婉约词题材广泛,言情、咏物、写景、怀古、赠人、纪行各种题材无不具备,表现手法灵活多样。

不仅如此,苏轼在创作中还融入了自己的思想、内涵、气质,使他婉约词独树一帜、与众不同。

关键词:苏轼;婉约词;继承;开拓婉约词的传统题材包括男女之情、羁旅伤别、饮宴酬赠等,苏轼虽然沿用传统题材,但是赋予了传统题材以新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使他的婉约词别树一帜。

苏轼的言情词,不论是在爱情、婚姻的观念上,还是在对待女性的态度上,都是比较进步和健康的。

较之以往婉约词人着力于抒情的真挚和细腻,苏轼却在真挚而细腻的真情之中渗透着严肃的态度,因而他的词作显得格外凝重和淳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如苏轼的《满江红》,题下小序:“董毅夫名钺,自梓漕得罪罢官东川归鄱阳,过东坡于齐安。

怪其丰暇得,余问之。

曰:‘吾再娶柳氏,三日而去官。

吾固不戚戚,而忧柳氏不能忘怀于进退也。

已而欣然同忧患,如处富贵。

吾是以益安焉。

’乃令家童歌其所作《满江红》。

东坡嗟叹之不足,次其韵。

”词曰:忧喜相寻,风雨过,一江春绿。

巫峡梦,至今空有,乱山屏簇。

何似伯鸾携德耀,单瓢未足清欢足。

渐粲然,光彩照阶庭,生兰玉。

幽梦里,传心曲。

肠断处,凭他续。

文君婿知否?笑君卑辱。

君不见周南歌汉广,天教夫子休乔木。

便相将、左手抱琴书,云间宿。

这是一首表现夫妻情感的词,苏轼在词中高度颂扬了柳氏与丈夫董钺忧患与共的深厚感情,并用东汉高士梁鸿(即伯鸾)的妻子孟光(即德耀)来比拟她。

词人认为在人生的道路上忧与喜总是相继出现的,经过忧喜交替的人生,正如风雨过后的“一江春绿”,更显得明净可爱。

他引梁鸿、孟光夫妇在单瓢不足的艰苦环境中,彼此志同道合,相敬如宾,精神上依然愉快,强调在夫妻之间应该同甘共苦。

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完全可以印证这一点。

苏轼还写过不少的思妇词。

苏轼写的婉约词经典十首

苏轼写的婉约词经典十首

苏轼写的婉约词经典十首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苏轼写的婉约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词牌名:江城子|朝代:宋朝|作者: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蝶恋花·春景词牌名:蝶恋花|朝代:宋朝|作者: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西江月·梅花词牌名:西江月|朝代:宋朝|作者:苏轼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翻(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贺新郎·乳燕飞华屋词牌名:贺新郎|朝代:宋朝|作者:苏轼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渐困倚、孤眠清熟。

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

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又恐被、西风惊绿。

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共粉泪、两簌簌。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词牌名:水龙吟|朝代:宋朝|作者:苏轼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词牌名:浣溪沙|朝代:宋朝|作者:苏轼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苏轼的婉约词10首

苏轼的婉约词10首

苏轼的婉约词10首苏轼的婉约词10首(精选篇1)[宋] 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的婉约词10首(精选篇2)[宋] 苏轼万顷风涛不记苏。

雪晴江上麦千车。

但令人饱我愁无。

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

尊前呵手镊霜须。

苏轼的婉约词10首(精选篇3)[宋] 苏轼道字娇讹苦未成。

未应春阁梦多情。

朝来何事绿鬟倾。

彩索身轻长趁燕,红窗睡重不闻莺。

困人天气近清明。

苏轼的婉约词10首(精选篇4)[宋] 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

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

苏轼的婉约词10首(精选篇5)[宋] 苏轼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

倒挂绿毛么凤。

(么同:幺)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

不与梨花同梦。

苏轼的婉约词10首(精选篇6)[宋] 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苏轼的婉约词10首(精选篇7)[宋] 苏轼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苏轼的婉约词10首(精选篇8)[宋] 苏轼乳燕飞华屋。

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渐困倚、孤眠清熟。

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

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

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又恐被、秋风惊绿。

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共粉泪,两簌簌。

苏轼的婉约词10首(精选篇9)[宋] 苏轼绿槐高柳咽新蝉。

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沈烟。

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

榴花开欲然。

对苏轼婉约词艺术创新的点滴看法[1]

对苏轼婉约词艺术创新的点滴看法[1]

东坡之词富有神韵——对苏轼婉约词艺术创新的点滴看法作者:政史系李杰内容摘要:从宋至今,文学史家对苏轼的评论大多认为,他的词气势豪迈、奔放、题材广阔,文笔工巧隽永,开豪放之先河。

对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忽略了苏轼在婉约词方面的成就。

本文从古人评苏词艺术、比兴寄托、人物刻画,语言运用,意境等方面陈述苏轼婉约词艺术创新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苏轼婉约词艺术创新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

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

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

卒后追谥文忠。

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提起苏轼,人们总会想起他是豪放派词的开山鼻祖。

但纵观苏轼词,豪放辞章并没有占多数,更多的还是婉约含蓄的篇目。

婉约词是一种配乐歌唱的新体诗,多言情,往往以美取胜。

南宋胡寅《题洒边词》所说“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愁缪婉转之度。

[1]苏轼创作的婉约词,既吸取了晚唐以来婉约词委婉抒情的写作技巧,更打破了传统婉约词香软靡艳传统的束缚,这些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同时也挽救了婉约词每况愈下的情势。

对于苏词的艺术创新,一些词评家多推崇豪放词,而对婉约词很少作深入探讨。

这种倾向不但有碍于我们全面认识和继承苏轼的词学遗产,同时也不益于苏轼这位词学家在文学史上的光辉形象。

虽然今人袁行霈也说:“苏轼之后,人们才知道词在柔靡绮艳之外还有别的写法,别的风格,别的境界。

”[2]但如果用“豪放”二字来概括苏词的词风,是不准确,不正确的。

在现存的三百四十余首东坡词中,堪称豪放词的不过三四十首,仅占十分之一左右,而较多的却是明丽妩媚的婉约词。

浅论苏轼婉约词的风格

浅论苏轼婉约词的风格

浅论苏轼婉约词的风格内容提要:苏轼的词既有大量豪放派的杰出篇章,也有不少蕴涵着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的婉约派的佳作。

他的婉约词的特点是用清浅的忧愁表达旷达的心胸,用深沉的哀愁表达浓重的情爱,用绰约的隐愁表达鲜明的个性。

苏轼对传统的婉约词进行了继承与发展,让婉约之风得以高扬。

对苏轼词的婉约词风前人已有论述,但是有过于片面化,本文主要从婉约词的传统题材(言情)﹑婉约词的重要内容(咏物)﹑婉约词的基本特征(意境之美)三个方面,通过对苏轼的几首代表性的婉约词的分析,从而展现出苏轼词风的婉约凄美的一面,从而使人们可以更清楚的认识苏轼。

关键词:苏轼词风婉约典雅审美意境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1037——1101)四川眉山人,是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

其性格率真、孤傲、豁达、超脱,有理想,有抱负,有政治见解。

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中进士,神宗熙宁年间,因于主张新法的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和,被贬为杭州通判,因而被外放到杭州、密州(今山东诸城县)、徐州、湖州等地作地方官。

苏轼婉约词的创作就是从此时开始的。

后被新党中部分人罗织文字狱,兴起“乌台诗案”,下狱史狱,经救援出狱,贬为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团练副使。

旧党执政后,被招还,任翰林学士、礼部尚书。

但又与旧党意见分歧,遭排挤出任杭州、颖州等地地方官。

当变了质的新党再度上台,苏轼又被贬到惠州(今广东惠州)、儋州(今海南岛儋县)等地,徽宗即位时遇赦北还,死于常州。

苏轼,其婉约词具有很高的成就。

他作婉约词有其感情基础、历史原因、才力因素.其词塑造了亡妻、舞妓、少女等形象,借词抒发其政治情怀;铺叙、比兴等是其常用表现手法,结构方式灵活多样;其语言极为洗炼、凝重,常选用一些凄冷哀婉之词,点化作者心境.总之,其婉约词塑造形象的成功、抒发感情的真切、表现手法的纯熟、运用语言的巧妙,使其不仅是一位卓越的豪放词人,而且是一位杰出的婉约词人。

苏轼现存词作中,婉约词数量远远多于豪放词,这些委婉含蓄之作,无论是抒发亲人,恋人间的深厚情谊,还是表现士大夫之流的闲情逸致,无论是对田园风格的尽情讴歌,还是对寄情之物的着力咏叹,都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滋润着词人特有的审美意趣。

最新定稿 试论苏轼词中的“豪放”与“婉约”

最新定稿     试论苏轼词中的“豪放”与“婉约”

试论苏轼词中的“豪放”与“婉约”内容提要:苏轼是北宋文坛的领袖,也是宋词豪放派的创始人,是公认的豪放派的代表。

这是在我们以前学过的教材中经常提到的。

虽然他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但是他的词中温婉含情的婉约词作的数量并不少于慷慨激昂的豪放词作的数量。

本文主要从苏轼豪放词与婉约词题材突破方面,通过对苏轼的几首代表性的词的分析,展现出苏轼词风的多样,从而使人们可以更清楚的认识了解苏轼。

关键词:豪放;婉约;题材一、苏轼生平简介苏轼(公元1037-1101年),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宋仁宗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后苏轼登上仕途,因反对王安石推行新法,自熙宁四年至元丰初期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

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因政见不和,被谏官李定等人以讪谤新法罪逮捕入狱,即“乌台诗案”,侥幸获释后被贬黄州充团练副史。

哲宗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司马光执政,尽废新法,他又激烈反对,特别是反对废除免役法。

之后由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倾轧,他又被一贬再贬,最后远放到儋州(今属海南)。

直至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宋徽宗即位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七月卒于常州。

苏轼一生在宦海中浮浮沉沉,心中种种忧愤,都成为其创作的源泉。

二、从苏轼词的题材分析其词风苏轼最早的词作,按王文诰《苏诗总案》载,为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所作《浪淘沙》,词句尚为“绮陌香尘”、“槛内群芳”之类,可说是尚在学步欧晏(欧阳修、晏殊)。

翌年所作的《行香子·过七里滩》,上下片之结句“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均令人有目不暇给之感,已可混入欧晏词集了。

但仍未见苏轼之人格、性格、词格。

后年所作的《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

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堂庑渐大、登临渐高,使用了大字眼、大角度,使用了议论的句式。

谈谈苏轼的豪放与婉约

谈谈苏轼的豪放与婉约

苏轼的豪放与婉约要说“天涯何处无芳草”这句话,恐怕无人不知晓,但这句话最早是谁说出来的呢?这句话出自苏轼的《蝶恋花》,苏轼一生写了大量诗词,今传三百余首词。

在这三百词中,有豪放的,有婉约的,两者数目相差不大。

有人说苏轼是豪放派词人,有人说苏轼是婉约派词人。

今天我们来看看苏轼是个什么样的词人。

先看苏轼比较出名的几首词吧。

豪放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上阕,滚滚长江东逝水,自古以来多少英雄豪杰、风流人物,在历史长河中涌动,随着涛涛江水冲向大海。

两岸高山嶙峋,石壁耸立,波涛撞到石壁上激起层层浪花,犹如千堆雪。

下阕,想象当年周瑜指挥赤壁之战的情形。

他头戴纶巾,手持羽扇,雄姿英发。

谈笑间,曹操的万艘战舰随着熊熊烈火化为灰烬了。

全词豪气冲天,大气磅礴,一泻千里,势不可挡。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老夫”今天喝了不少酒,借着酒兴发发少年狂。

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擎着苍鹰,头戴锦帽,身披貂裘,带着千万骑兵冲上山冈,尘土飞扬。

一个“卷”字足见气势之磅礴,场面之雄壮。

苏轼是文人出生,顶多算个儒将。

从这首词看,他像个身经百战,英勇无比的武将。

要“亲射虎”“挽雕弓如满月…射天狼”这是何等的大气。

婉约词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读了上面的词,都不敢相信这也是苏轼的词。

“花,春杏,燕子,绿水…”这些花花草草,柔情缠绵的东西全写了。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婉约词风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婉约词风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婉约词风1. 引言1.1 概述苏轼,北宋时期一位才华出众的文学家,他的诗词作品以婉约清丽脱俗而闻名于世。

其中,《水调歌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古代词中的瑰宝。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苏轼《水调歌头》中所体现的婉约词风,并探讨其在古典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分析:首先,我们将介绍苏轼和婉约词风的背景知识,帮助读者对相关内容有更全面的了解;接着,我们将详细剖析《水调歌头》具有温柔细腻的笔触、纤巧婉转的表达方式以及对情感和人生的独特见解等婉约词风特点;然后,我们将通过具体分析《水调歌头》中描写自然景色与人物形象、表达对时代和社会境况、抒发对爱情和人性理解等方面来展现其中蕴含的婉约之美;最后,在结论部分概括苏轼《水调歌头》中的婉约词风特点,分析其在古典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并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和价值。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深入探讨苏轼《水调歌头》中所体现的婉约词风,通过对其温柔细腻的笔触、纤巧婉转的表达方式以及对情感和人生的独特见解等方面进行分析,展示其在描写自然景色与人物形象、表达对时代和社会境况、抒发对爱情和人性理解等方面的婉约之美。

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将更好地理解苏轼在古典文学史上的贡献,并从中获得对当代诗歌创作及审美追求的启示。

2. 背景介绍:2.1 苏轼简介: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

他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杰出人物之一,被誉为“文房四宝”之首。

苏轼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展现出卓越的才华和艺术天赋。

他不仅擅长诗词创作,还善于书法,并且在文学批评、历史评论等方面也有独到见解。

苏轼一生经历了多次官场变故,曾被贬谪多次,但无论身处何地,他都保持着对文学和艺术的追求和热爱。

2.2 婉约词风概述:婉约词风是中国古代文人创作诗词时常使用的一种风格。

婉约词风追求温柔、细腻、柔美、含蓄的表达方式,表现出缠绵唱和、委婉含蓄的艺术效果。

试论苏轼的婉约词

试论苏轼的婉约词

肇庆 ’!#"#$ (
!"#$%## &’( )*+, *- .+/$(-%0 /1, +(# 2 &+/"1(, *- 3%3’"
4567 8/" 2 9("
% 1234567286 9: ;<=82>2) ?<49@=8A B8=C25>=6D) ?<49@=8A ’!#"#$) ;<=84 ( 8(: )*+,#; EFE<=* G95H 9: A54I2:FJ 48H 52>654=82H* H2I959F> <=#&+/$&K EFE<= L > G95H 9: A54I2:FJ 48H 52>654=82H 452 <4C=8A 4 F8=@F2 >6DJ2, <=> G95H> 9: I<486 746625) >4D=8A :22J=8A 48H H2I959F>
第!期
试论苏轼的婉约词
!"
# 。的确,“ 话》 拣尽寒枝不肯栖 ” ,不仅显示了词人处境的幽 独, 而且 “ 良禽择木而栖 ” , 也表现了词人高洁的品质。 心胸旷达的苏轼, 既有索漠之感, 也有感时之忧。作于元 佑二年的 《 水龙吟・章次韵辛质夫杨花词 》 , 是在供职翰苑得 意的时候, 却对未来产生了前途渺茫、 惆怅不已的预感: 似花还似非花, 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 思量却是, 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 困酣娇眼, 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 寻郎 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 二分尘土, 一 缀。晓来雨过, 遗踪何在$ 一池萍碎。春色三分: 分流水。细看来还是杨花, 点点是离人泪。 作品咏物拟人,借杨花刻画出一个伤感幽怨的思妇形 “ “ 象。 萦损柔肠, 困酣娇眼 ” , 梦随风万里, 寻郎去处 ” 。 这是在 写杨花, 亦是写思妇。杨花变化多姿, 形象飞动, 有比兴, 有寄 托。它抛家旁路而有情有思, 它是梦中寻郎的思妇, 是离人眼 “ 中的点点血泪。王国维认为: 咏物之词, 以东坡的 《 水龙吟 》 为最工, 这是极恰当不过的了。以杨花喻人, 在对杨花的具体 描绘中, 完成了对思妇形象的塑造。章词咏杨花仅得形似, 而 苏轼却能遗貌取神, 成为咏物词之绝唱。词中刻画细腻, 情调 “ 缠绵, 情景相生, 罕与伦比。钟嵘论阮籍的 《 咏怀 》 诗时说: 言 %《 #, 此词就达到了这 诗品・上 》 在耳目之内, 情寄八荒之表 ” 种艺术境界, 确实称得上是婉约词的代表作。 苏轼的咏物词是婉约中见风格,各类所咏之物的形象选 择极为合适, 最能抒发内心的情感。这类词的共同点是 “ 借物 拟人, 赋物言情, 弦外有音, 含蓄蕴藉, 表情达意, 意即 “ 似花 还似非花。 ” 二 言情是婉约派词人写得较多的题材,其中堪称佳作的不 多。 但苏轼的大多数言情词, 却是 “ 清丽舒徐 ” 。 堪称上乘之作 的可说是 《 蝶恋花 》 一词: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 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 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 墙里 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首词不写朝云 % 苏轼的侍妾, 名王朝云 # 但却与朝云有 “ 关。《 林下词谈 》 说: 子瞻在惠州, 与朝云闲望。时青女 % 霜雪 之神 # 初至, 落木萧萧, 凄然有悲秋之意, 命朝云把大白, 唱 ‘ 花褪残红 ’ 。朝云歌喉将转, 泪满衣襟。子瞻问其故, 答曰: ‘ 奴所不能歌, 是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也 ’ 。子瞻 ‘ “ 大笑曰: 是吾政 % 正 # 悲秋, 而汝又伤春矣 ’ 等到朝 & 遂罢。 ” %《 # 。苏轼之所 林下词谈 》 云抱疾而亡, 子瞻终身不复听此词 ” 以不再听这首词,就是怕牵动他对朝云之死的伤感之情。这 是一首伤春词, 词的作者很善于捕捉残春的景色: 花残草盛, 柳絮飘舞, 燕子低飞, 绿水环绕……好似一幅田园风光画。尤 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是:“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 二句, 把伤春、 惜春之情表现得缠绵悱恻, 十分动人。 词的下片写 “ 墙外行人 ” 看到墙里秋千高荡, 听到了 “ 墙 里佳人 ” 的欢笑声。此景, 令“ 行人 ” 心荡; 此情, 使“ 行人 ” 顿生 爱慕之情。但 “ 墙里佳人 ” 并不知道墙外还有一个多情的 “ 种 “ 子” 。秋千荡罢, 尽兴而归, 结果是: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

论苏轼的婉约词

论苏轼的婉约词

论苏轼的婉约词[石占德]内容摘要:文学史上婉约词的词作传统对苏轼的影响使其创作了大量的婉约词,但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对婉约词进行了重大的突破与革新,树立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也因此确立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苏轼婉约词:一苏轼写婉约词有其历史必然性。

我用以下四个观点为论据来证明:首先,纵观词的发展,从词的产生到北宋中期,基本上仍是婉约词一统天下。

其次,从词本身来看,词最初并不是专供观览的案头文学,而是配合新兴乐曲演唱的歌词,所以词又有曲、曲子、曲子词之称。

其三,从苏轼的经历和思想来看,他也有写作婉约词的情感基础。

其四,就豪放和婉约两种风格来说,它们并不是水火不容相互排斥的。

二苏轼对婉约词的革新。

(一)开拓了婉约词的题材、内容。

1、描写农村题材的词。

用[浣溪沙]《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为论据。

2、悼亡词。

用《江城子》《西江月》两首词的内容、意境、构思分析,毛泽东的悼亡词与苏轼悼亡词比较为依据。

3 、咏物词中的柔美情怀,苏轼的咏物词使婉约词的气质和词品得到了提升。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为论据。

4、苏轼词诉说了真挚的亲朋情感。

以《沁园春》苏轼赴密州任旅途中寄子由的分析为据。

5 、苏轼词展现了清新秀丽的水色山光。

《虞美人》“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

”为论据。

6、苏轼闺阁词中的少女情怀7、苏轼婉约词中的思乡情怀。

例如:[醉落魄]离京口作(二)苏轼婉约词追求“以雅为美”。

1、他的词婉约词洗脱了“脂粉气”,变得明丽净洁。

以[洞仙歌]为例“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说明。

2 、用语文雅也是苏轼婉约词刻意追求的。

对[永遇乐]《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这首词的分析为论据。

(三)苏轼的“婉约词”与他人之作也有明显的不同,同样显示出其鲜明的个性。

第一:同样是写“婉约词”他突破了糜烂生活的低俗气味,词中流露出一种清新明丽之情。

第二:他的婉约词不再多做缠绵悱恻的抒情,语气变的爽快利落,且时时做旷达之想。

浅论苏轼婉约词对宋词的贡献

浅论苏轼婉约词对宋词的贡献

浅论苏轼婉约词对宋词的贡献/h1一、词的演变词能够在“诗”外独树一帜,成为我国古代最为突出的文学体裁之一是从晚唐五代时期开始的。

因为,这时文人的词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晚唐词人温庭筠以及以他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和以李煜、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人的创作,都为词体的成熟和基本抒情风格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进入宋代,词的创作逐步蔚为大观,产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词人,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并出现了各种风格、流派。

《全宋词》共收录流传到今天的词作一千三百三十多家将近两万首,从这一数字可以推想当时创作的盛况。

词的起源虽早,但词的发展高峰则是在宋代,因此后人便把词看作是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与唐代诗歌并列,而有了所谓“唐诗、宋词”的说法。

后来,人们根据词的风格不同将宋词分为三个流派:豪放派、婉约派和花间词。

“五四”之后,关于豪放派和婉约派谁是主流谁是逆流存在过争论。

其中以胡适和胡云翼为代表的宋词研究者们极力推崇词中的豪放派,他们偏激的把苏、辛为代表的豪放派称为宋词的主流,而把以周、姜为代表的婉约派称为逆流。

建国之后,这种观点一直作为词学研究的流行观点,而胡云翼《宋词选》作为宋词的代表性选本影响也很大。

这种状况直到粉碎“四人帮”之后,才得以改变。

不少学者打破迷信,大胆探索,对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平等地位提出来质疑。

这不但纠正了半个多世纪的错误,而且为客观、公平、合理的评价宋词流派和风格的提供了自由的学术空间。

二、苏轼婉约词的创新之处苏轼的词以豪放着称于世,后人也多把他当作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而这却忽略了其在婉约词创作方面的成就。

据现存的《东坡乐府》统计,苏轼的作品多以婉约词为主,他所作豪放词的数量不及他全部词作的十分之一。

因此,相对于豪放词来说,婉约词更能代表苏轼的写作特点,他的词集豪放、婉约于一体,婉约中有豪放,豪放又不失婉约。

俗话说“诗言志词言情”,唐宋以来的婉约词以柔媚香艳为主体风格,抒发伤春悲秋、离愁别绪,或沉湎于一己之痛无法自拔,苏轼的词有别于传统婉约词的这些风格,具体体现在他的词不拘于音律,意象丰富和意境独特三个方面。

对苏轼豪放词和婉约词特征的若干思

对苏轼豪放词和婉约词特征的若干思

064《名家名作》·研究[摘 要]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在诗词歌赋各个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其中苏轼的诗词展示出来的独特魅力,受到各大学者的不断探究。

苏轼的词主要分为豪放词、婉约词,各种不同的风格展示出苏轼不同的心境。

为了能够了解苏轼的诗词魅力,将对苏轼的豪放词和婉约词的特征进行深入思考。

[关 键 词] 苏轼;豪放词;婉约词;特征对苏轼豪放词和婉约词特征的若干思考盛睿航苏轼在诗词方面的造诣非常深厚,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重的色彩,他的一生所创作出来的诗词三百多首,并且蕴含着丰富的文学价值。

苏轼的诗词如今不仅出现在课本中,而且受到各大学者的探究,从苏轼的诗词中能够了解到苏轼的豪情壮志,以及从爽快的语句中能够了解到苏轼内心细腻的情感。

基于此,本文将从苏轼不同的诗词风格特征中进行探索,丰富大家对苏轼诗词的认知。

一、苏轼豪放词特征苏轼的诗词被大多数人定为豪放派,其主要是因为苏轼众多的诗词都气势恢宏、旷达洒脱、自由奔放,并且这种恢宏刚健、豪迈磅礴的诗词受到大家的喜欢,读者能在研读中体会到苏轼内心旷达和豪放不羁的心境。

(一)具有脱俗而旷达的特征苏轼的诗词具有脱俗而旷达的特征,这种“旷达”显示出他的内心情感,他通过山水、风俗、自然事物、人生哲理等展现着对人生态度、自我情怀的旷达。

例如,《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中“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一句中,展示出苏轼对人生的感慨,并且不会因光阴的飞逝而觉得人生再无可能,这是一种对时间的豁达,不拘泥于年龄,觉得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都不晚。

一些学者觉得苏轼的诗是旷达中带着真实,这样的评价是贴切的,这也是苏轼的诗词受到广大读者喜爱的原因之一。

苏轼一生中遇到很多事情,虽然不顺的事情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苏轼并没有因此而消极一生,而是保持一种坦然的心态去面对种种事情,虽然仕途不顺利被一贬再贬,但是他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内心的抱负,他以一种坦荡的胸怀,去接受种种的不平之事,并且在这之中自我解脱以诗明志。

浅谈苏轼婉约词的特点

浅谈苏轼婉约词的特点
“ 花褪 残红 青杏 小 ” 其 中 “ , 花褪 残红 ” 指杏 花 已经 是
的婉 约词 突 破 了 “ 为艳 科 ”的藩 篱 , 感情 纯 正深 词 其 婉 , 调健 康高 远 , 风 “ 格 词 以雅 为美 ” 。无 论在 内容 上 还 是 在艺 术上 , 不 亚 于唐宋 时期 其 他 的婉约 词 。 都 苏
中 图分 类 号 :2 7 2 I0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9 6 (0 2 0 0 8 0 17 1 12 1 )3— 0 2— 3
词 产 生 于隋 唐之 初 ,到 了宋 代词 的发展 到 了鼎
苏轼 在婉 约词 中很少 做 缠绵 悱恻 的抒 情 ,即便 抒 写哀 愁 , 也是 轻 描淡 写 。 而我 们通 过细 细 品味他 笔

伤感 之情 油然 而生 。 是词 人在 此却 是 笔锋一 转 , 但 悲 中见喜 。“ 青杏 小 ”一来 说 明春 光 已 了 , 天 即将 到 夏 来, 同时 又给人 以希望 : 花虽 将尽 , 却待 熟 。 果 苏轼 以
他高 妙 的构 思将 喜 与哀形 成 对立 ,使 人 在感 染 几分
愁绪 之后 又意 识到 生机 。 枝上 柳绵 吹 又少 ” 以一个 “ ,
婉 约 , 体 豪放 , 约 者欲 其词 调蕴 藉 , 一 婉 豪放 者 欲其
气象 恢宏 。” l 后 , 们在 评 论词 时 大多认 为东 坡 _此 1 人
词 的主 要风 格是 豪 放 ,忽 略 了他 那些 婉 约风 格 的作
品 , 的婉 约词 的成 就没 有被 众人 所认 可 。 他
翻阅《 东坡 乐 府》 我 们不 难发 现 , 苏轼 的全 部 , 在 词作 中 , “ 句警 拔 ” “ 放 杰 出” 晁补 之语 ) 那 句 、横 ( 的豪 放词 章 , 非多 数 , 并 不过 三 四十 首 , 占十分 之一 左 仅 右, 而较 多 的却是 清新 明丽 而又妩 媚 的婉 约词 。 苏轼 的婉 约 词不 仅数 量 多 ,而 且有 很 多作 品都 是 流传 至 今 的脍 炙人 口的名篇 。张炎 在 《 源》 词 中赞誉 苏轼 的

苏轼的婉约词代表作

苏轼的婉约词代表作

苏轼的婉约词代表作
李白被誉为古今中外有史以来的最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填补了王羲之的空白,其中一般认为最优美的当属《将进酒》和《静夜思》,不过,苏轼的婉约词也是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

苏轼是中国南宋最著名的诗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批从事文学研究的学者,他的诗作品融合了古典议论与心灵写照,充满了婉约风格。

苏轼婉约词有《望海潮》、《水调歌头》以及《江城子》,这些作品彰显了他细腻、富于情趣的文字。

《望海潮》写的是苏轼当时的生活情景,他在江边回忆,抒发着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清澈的乐章勾勒出了时光的流逝;《水调歌头》中,苏轼以乐此不疲的语言表达了对亲朋好友的思念与忧愁;《江城子》痛斥对江流水的乡音怀念之情,激情回荡,意境明净。

苏轼的婉约词的语言清新、情感深沉,巧妙地运用诗歌的表达手段抒写了情绪,为读者带来美好的文学体验。

他细腻、流畅的文字,把宏大伟岸的江湖景观,以及人间关系的真情实感,完美地收录在一片细微的文字里。

苏轼的婉约词犹豫洗尽了中国文学艺术中宽泛的人文精神。

论苏轼婉约词的新变

论苏轼婉约词的新变

论苏轼婉约词的新变论苏轼婉约词的新变一、前言苏轼,宋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也是宋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主要表现了宋代生活的繁荣和悲惨,以及他对当时社会的感慨和思考。

其中,他的“婉约词”是他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我们所熟悉的宋代文学的一部分,其特点是用抒情、豪迈的语言表达出积极向上的思想。

苏轼的婉约词在宋代诗歌中独树一帜,这也是他出名的原因之一,至今仍然广受好评。

本文将重点介绍苏轼婉约词的新变,主要内容包括苏轼婉约词起源及其特点、苏轼婉约词新变的原因及其影响。

二、苏轼婉约词起源及其特点苏轼婉约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歌创作。

他的诗歌风格多样,但是他的婉约词却是他最重要的一部分,其特点是用抒情、豪迈的语言表达出积极向上的思想。

苏轼的婉约词有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其中有淡雅的抒情、智慧的言语、婉约的理解和深刻的思考。

这些词语把苏轼的清新抒情和他对当时社会的感慨和思考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文字风格。

三、苏轼婉约词新变的原因及其影响苏轼婉约词新变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苏轼的创新性思维,他以全新的视角把宋代文学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结合起来,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文学类型和文学风格。

其次是宋代社会文化的变革,宋代社会文化的发展促使苏轼进一步深入地剖析宋代社会的矛盾,以及宋代人们如何看待这些矛盾,从而激发了苏轼的创新思维,最终形成了苏轼婉约词的新变。

苏轼婉约词新变的影响是巨大的。

首先,它为宋代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催生了一大批新的诗歌作品,推动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其次,它也为当时的文人增添了新的激情,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最后,它也为宋代文学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这些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至今仍然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四、结语苏轼婉约词是宋代文学的一部分,其特点是用抒情、豪迈的语言表达出积极向上的思想。

苏轼婉约词的新变是由于苏轼的创新思维和宋代社会文化的变革,它为宋代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当时的文人增添了新的激情,并且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至今仍然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浅论苏轼婉约词的思想创新

浅论苏轼婉约词的思想创新

浅论苏轼婉约词的思想创新
张富华
【期刊名称】《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1990(000)001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苏轼各类题材的众多婉约名篇,说明苏词创新的实质,主要在于他能在其众多的词作中展示出高尚的人生哲理与深刻的社会见解,从而唤起读者对人生、社会的深刻认识与思考,从中获得启迪与激励。

【总页数】8页(P74-81)
【作者】张富华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55
【相关文献】
1.浅论苏轼婉约词的艺术魅力 [J], 苏荣滨
2.浅论苏轼婉约词作的艺术成就 [J], 冯志华
3.浅论苏轼婉约词的抒情与表现手法 [J], 周盛春
4.浅论苏轼对传统婉约词题材内容的扩大与革新 [J], 任爱军
5.浅论苏轼婉约词的艺术创新 [J], 张富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中中学议论文范文格式:苏轼—婉约词永久的绝唱 初中精选作文【1500字】

高中中学议论文范文格式:苏轼—婉约词永久的绝唱 初中精选作文【1500字】

高中中学议论文范文格式:苏轼—婉约词永久的绝唱初中精选作文【1500字】摘要:苏轼的婉约词中还不乏一些清爽可喜的农村风情词,清丽妩媚,词情婉转,弥漫着生活气味、泥土芳香。

苏轼,中华文学史上一朵灿艳的奇葩,他创始了豪放词风,以诗为词,为文坛注入了一股全新的生机。

他的豪放词,以《水调歌头》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两首最为精绝,被人们代代吟咏传唱,击节叹赏。

然而,在现存苏轼三百四十多首词中,豪放词的数量不足他全部词作的非常之一,较多的却是清丽、雅致的婉约词。

如果说东坡的豪放词如江奔流壮伟震撼人心,那他的婉约词则如绵绵春雨,润物细无声,洗尽了人间纤尘。

在苏轼之前,词被公认为“艳词”,而苏轼的呈现,则对传统的婉约词有所继承上不拘泥于音律,开辟了婉约词的内容,进步了词的艺术成绩,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苏轼婉约词的一大特点,即是语言平实,情感真诚。

“十年存亡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一首《江城子》,近千年来不知打动了几多人的心。

这首堪称苏轼婉约词的代表作,文笔细腻绵密、凄清幽独,黯然魂销。

但绝非易安的词那样凄凄惨惨戚戚,而是读出来让人觉得凄婉哀绝之情满满的已经冲出口,荡气回肠,余音袅袅,回味无穷,字字句句沁透着孤绝的阳刚之美。

在《水龙吟》一词中,作者赋予了扬花思妇的生命、情感,借杨花咏思妇,也能够说是借思妇写杨花。

两者水乳融合在一起,无情无思的杨花已被情传染感动了、生命化了,那“点点离人泪”随风飘散,好像使我看到了在杨花丛中,一位幽怨的女子掩帕拭泪,低低叹息……可见苏轼卓绝的功力和才思。

人们常说“诗言志词言情”,唐宋词的习题材集中在伤春悲秋、离愁别绪、风花雪月、男欢女爱等方面,而苏轼突破了传统,他的婉约词不再多做缠绵悱恻的抒情,语气变的爽快利落,与此同时将自己的政治理想、人生抱负和哲学考虑奇妙地交融其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论苏轼的婉约词姓名:李新霞学校: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专业:汉语言年级: 2012春学号: 1265001204481指导教师:李庆雯2013年年 10 月论苏轼的婉约词目录一、苏轼的介绍 (1)二、对苏轼词的介绍 (1)1、词所传递的感情是高雅的士人之情或纯洁高尚的男女之请,而非粗俗谄媚之情 (3)2、用文雅也是苏轼婉约词刻意追求的 (3)3、苏轼的婉约词蕴涵深刻的哲理 (3)4、情感化和个性化的审美去向 (5)三、苏轼婉约词的特点和影响 (5)1、拓宽了婉约词的写作内容 (5)2、开创了婉约中的高雅词风 (6)3、婉约词一般凄切哀婉,但在苏轼的婉约悲词中却透露着一种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 (6)四、苏轼婉约词的地位 (6)参考文献 (7)论苏轼的婉约词(摘要)作为豪放词派开山鼻祖,苏轼词的刚健豪迈.旷达壮美掩盖了他对婉约词的独到贡献,仔细翻读《东坡乐府》,其中现存苏轼三百四十多首词中,其豪放词不足他全部词作的十分之一,而较多得到却是明丽、妩媚的婉约词。

本文通过详细分析东坡婉约词作几首,来浅论其对婉约词的贡献以及婉约词的特点。

(关键词)苏轼婉约词雅词特点一、苏轼的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今四川)人.苏轼的豪放词开词家一派,苏轼以前的词人中能写一些较为豪放的词的著名作家就是范仲淹和年龄稍长于苏轼的大文学家王安石。

苏轼是豪放词的真正创立者。

多少年来苏轼被人们尊为豪放词派开山鼻祖,无数人被他的“大江东去浪淘尽”的宏大气势所迷倒.于是人们普遍认为豪放派掌门人苏轼只有博大的境界,雄浑的气息,有“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随归鞍发”的波澜壮阔,石破天惊;有“数风流人物”的博大与卓然。

然而,苏轼一生历尽坎坷艰辛,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但是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诗人却可以潇洒地活着,收集点滴欢笑来疏点苦闷胸怀,抚慰萦绕心怀的凄苦,让不能自释的柔情绽放,所以在东坡现存的三百四十首词中,我们看到了很多明丽且妩媚的婉约词。

二、对苏轼词的介绍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

结构深细慎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题材比较窄狭,主要是风花雪月,庭院池塘,鸣禽蝴蝶。

言情,是婉约词的重要题材,也是婉约词的主要特点。

它以情动人,言尽人间的喜怒哀乐与悲欢离合,。

在继柳永之后,苏轼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与创新,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自晚唐温庭筠以后,文人填词得到多为应歌而作,意在佐欢劝酒,加之时尚狎妓之风,故以淫词艳调为主。

但苏轼的婉约词却摆脱了艳情的俗套,苏轼以其风貌崭新的婉约词对传统婉约词风进行了大胆的刷新.他变传统婉约词的"以俗为美"为"以雅为美",淡化、内化了以艳为美的婉约词风;他以诗为词,使词由类型化到个性化,给传统婉约词注入了活力和生气.苏词既继承了晚唐以来婉约词委婉抒情的写作技巧,又对其进行刷新,从而挽救了婉约词每况愈下的词风.,譬如其歌唱至深的伉俪爱情,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着重展现了词人与亡妻在梦中重逢的一幕,可谓缠绵悱恻,感人至深。

此词承载了生命的至深情感,它是一种柔情的婉约。

“十年”。

“千里”隔开了生死的无奈与饱满的思念,本应执子之手的亡妻却无尘无埃,无处话凄凉,痛彻心扉,“唯有泪千行”弥漫着泪的眼看到了“正梳妆”的你,直接而且坚定的情感浪漫而唯美。

“明月夜,短松岗”,明月还是那个明月,短松岗还是那个短松岗,逝去的留不住就让他去吧,挥去如洪水般的思念,一个人永远活在另外一个人的记忆里已经足够,而活在心底却驻留了和他一样柔情的女子。

此词歌颂爱情,以自己和妻子的伉俪之情为内容,是婉约词的佳作,此词透露出婉约缠绵超越了“艳词”的俗套,而是让人感到情真意笃,体会到词人的人生悲慨。

歌颂真挚爱情的词作在东坡词中并非少量,此外还有《减字木兰花.得书》.《蝶恋花.离别》.《南歌子》等姊妹篇。

这三首写与后妻王闰之之间的爱情插曲,亦情深意切。

《减字木兰花.得书》作与熙宁七年正月,其时身为杭州通判的苏轼奉命到常州。

润洲一带赈济饥民,这年正月一日过丹阳,此词即作与第二天,题目中所谓“书”,即指夫人王闰之从杭州寄来的家信。

作品着重写出接信前后的情绪反应,表现了由家书唤起的深沉而执着的情爱。

《蝶恋花.离别》作与同年三月,始与上年十一月的赈灾工作尚未告竣,词人仍行役在外,于是产生了佳节思念家人的深刻感情,写下了这首动人心迫的忆别之作。

《南歌子》则作与元丰三年五月。

此前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死里逃生,随后被贬黄洲,三月来到贬所;夫人王闰之由苏轼护送,五月底来黄团聚。

此番生离几近死别,前后达七个月之久,这才形成了这首浸透了生活的酸辛,以久别重逢为主旨的词作。

以上几首都是苏轼歌咏真挚爱情的词,都是缠绵悱恻.情深意笃.感情至深的佳作。

但苏轼的婉约词首推《水龙吟》。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这首试用优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意境,展现自然美与生活美。

婉约词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以美取胜,而这首词描写了杨花的形态和神韵,幽怨缠绵,虽属咏物,实是抒情,“细看来,不好似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正说明了这一点。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唤起”。

化用唐人金昌绪的《春闺》试“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形象描诉了闺妇的思夫之情。

“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句化用杜工部的“落絮游丝亦有情,随风照日宣转举。

”和韩文公的“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做雪飞。

”一说无思,此句兼而话用,用凄美的形象,语言,意境抒发际遇之苦,没有人怜惜这像花又毕竟不是花的柳絮,只有任其坠落,随风而去。

“无人惜”是诗人言其飘零无着、不被人爱怜的际遇,也正说明了唯独诗人惜之。

一个“惜”字,实在是全篇之“眼”,妙不可言。

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创作方法上这首词都是优秀的婉约之作!东坡的婉约词不同与其他的婉约词,它具有自己独特的雅的痕迹。

他的婉约词洗脱了“脂粉气”,变的明丽洁净。

作为传统的封建士大夫,苏轼也有一些劝酒持觞之类的无聊应酬之作,但是苏轼的多数婉约词已经完全与传统婉约词的侧艳媚俗绝缘,显得清新真挚、严肃正经,和花间词的“以艳为美”、柳永词的“以俗为美”相比,苏轼的婉约词总体上呈现出“以雅为美”的特点。

(一)词所传递的感情是高雅的士人之情或纯洁高尚的男女之请,而非粗俗谄媚之情。

以[洞仙歌]为例: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敧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

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这首词所写的是最艳不过的男女情事,但苏轼却于旧的题材中推陈出新,创造出了新的美学境界。

[洞仙歌]所写的乃是五代后蜀国主孟昶与他的宠妃花蕊夫人深夜纳凉的一段艳事,但此词所写的情事已和后蜀国主孟昶的风流艳史大异其趣。

词中帝妃并肩携手,月下乘凉,花蕊夫人这一形象在水殿风满、夜深人静的背景下,更是显得高雅脱俗。

词作语言淡雅,皇家气派,脂粉香味都淡化到了极限。

如此绮艳之情事,经过作者的重塑,已变得超尘脱俗,洗尽铅华。

格调之高雅,已不可与花间词人笔下的艳词同日而语。

(二)用文雅也是苏轼婉约词刻意追求的。

柳永作词,以俗为美。

作者多用市井口语,使词重新回到了民间,因而深为民众所激赏,但柳永词因过于从俗而流于浮艳、鄙俚,因而也降低了词的格调。

苏轼对此曾表示过不满。

正如前面所分析的《水龙吟》,巧妙运用唐代诗人的诗句,摆脱俗性,做到了“以诗为词”即把诗的语言、句法引入词中。

全词巧妙化用唐人许多诗句,显得及其婉美、雅致。

把词提到一个高雅的地位。

(三)苏轼的婉约词蕴涵深刻的哲理。

从晚唐到五代到柳永,词人们创作出了许多感人挚深的一流婉约词作。

这类词可谓“以情感人”,却往往较少理性思考。

苏轼的一些婉约词则与这些词有着明显的区别,这与苏轼一生的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苏轼生于四川眉山,从小“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奋历有当世志”。

二十二岁中进士,二十六岁又中制科优如三等。

青年时代的苏轼仕途上可谓一帆风顺。

然而,接下来的政治生涯,只能用“坎坷”概括,四十四岁时遭遇“乌台诗案”,险遭不测,晚年更是一贬再贬。

苏轼的遭际使他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因而在他的婉约词作中常常表现出对于人生和社会的较为深沉的思考。

以他那首向来被奉为婉约正宗的[蝶恋花]为例: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是一首伤春的词,上片写暮景春色:残红落尽,青杏初生,燕子飞舞,河水碧绿,春将归去,苏轼轻轻几笔,信手拈来,一幅清丽哀婉的图景便呈现在目前。

“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更是缠绵悱恻。

柳絮纷飞一年一度,人却不同,“吹又少”三字,包含多少人生感慨!青春的芳草已遍迹天涯,预示着短暂而美好的春将要过去。

韶光易逝,青春唯再。

关于此二句,《林下词谈》有这样的记载:“子瞻在惠州,与朝云闲坐,时青女初至(秋霜初降),落木萧萧,凄然有悲秋之意,命朝云把大白,唱‘花褪残红’。

朝云歌喉将啭,泪满衣襟。

子瞻诘其故,答曰:‘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絮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一生坎坷,刚正不阿,无论是新党还是旧党,他都不能见容与统治者,屡屡被贬。

最后以六十多岁的豪迈之身流放岭南,只有朝云随行。

朝云唱此二句深感其中之味,抑郁惆怅,情不自禁,不久,她便抱疾而终,疾重之时仍诵此二句而不释口。

苏轼遂终身不复听此词。

此词是苏轼晚年贬官惠州所作。

词作通过一位青年伤春、惜春之情,寄托了作者不为朝廷所理解的复杂痛苦的心情,同时也寓含了作者对于人生和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一方面写作者长期遭受政治打击以致青春耗尽的深重悲哀,另一方面又表明作者身处逆境却始终坚持理想积极向往未来的乐观态度。

接下来,在“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二句中,既有作者不被当朝者理解无从实现人生抱负的悲哀,又从哲理角度阐明:人生的政治理想并不是单纯凭主观的积极追求就能够实现,而是常常因为客观的严酷而毕生壮志难酬。

在人生垂暮,政治失意的晚年,苏轼能以如此理智的态度看待自己在政治斗争中的挫折,这在以前的婉约词中是很少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