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鱼我所欲也》阅读要点

合集下载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总结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总结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1.开篇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通过舍鱼而取熊掌类比引出“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2.文章开篇写“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

熊掌者也。

”有何用意吗?(文章开头的作用?)(1)用鱼和熊掌设喻,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通过舍鱼而取熊类比引出“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2)作为论据证明论点;(3)语言生动形象,由浅入深,用来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3.第一段的论证思路:首先,运用鱼和熊掌设喻,通过类比引出“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然后,运用道理论证、对比论证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中心论点;最后,得出结论: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第二段的论证思路:首先,举“一箪食,一豆羹”的例子,从正面论证了“义”的存在;然后,举“万钟”的例子,又通过“乡”与“今”的对比,论证了见利忘义就是丧失“本心”,从反面论证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5.全文的论证思路:首先,运用鱼和熊掌设喻,通过类比引出“舍生取义”的论点;然后,运用道理论证,对比论证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中心论点;最后,举“一箪食,一豆羹”和“万钟”的事例,又通过“乡”与“今”的对比,再次论证中心论点。

6.论证方法①举例论证。

1)举“一箪食,一豆羹”(“乞人”不受“嗟来之食”)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义”重于“生”的观点,阐述了要固守羞恶之心的道理,进一步论证“舍生取义”中心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2)举“万钟”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见利忘义就是丧失“本心”的观点,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②对比论证。

将“一箪食,一豆羹”和“万钟”作对比,突出强调地论证了见利忘义就是丧失“本心”的观点,进一步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使论证的观点更鲜明。

将“先前不接受施舍的行为”和“今天接受施舍的行为”作对比,突出强调地论证见利忘义就是丧失本心的观点,进一步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使论证的观点更鲜明。

③比喻论证运用鱼和熊掌设喻,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使抽象的道理通俗易懂。

《鱼我所欲也》中考知识点整理

《鱼我所欲也》中考知识点整理

《鱼我所欲也》中考知识点整理
-《鱼我所欲也》是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写作于北宋时期。

-欧阳修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在文学上以散文为主,并有着卓越的成就。

二、作品的主旨和立意
三、作品的写作手法
1.对比描写:通过对比夜晚垂钓和白天市井喧嚣的场景,突出作者内心对安宁、自由的向往。

四、作品的核心观点及思想内涵
1.追求安宁:作者通过夜晚垂钓的描述,表达了对安宁和宁静生活的向往,认为远离喧嚣的市井,专心致志地垂钓可以使人心境平静。

五、作品的语言特点及运用
1.感官描写: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写,使读者可感受到作者的心境和情感。

1.国家兴亡的动荡时期:宋朝北方多次遭受辽、西夏等外族的侵扰,社会动荡不安。

2.文人的情感抒发: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许多文人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欧阳修的《鱼我所欲也》即是其中的一例。

七、现实意义
1.追求宁静:现代人工作繁忙、压力大,可以通过沉下心来,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静。

2.追求自由:追求真理、解放自己,不被外界束缚和偏见的影响。

3.批判现实:审视现实生活的喧嚣和浮躁,思考人生的真谛,追求内心的满足和平静。

中考《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汇总

中考《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汇总

中考《鱼我所欲也》知识点中考《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汇总引言:《鱼我所欲也》是中考的重点篇目之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快来看看吧,也许会对你有帮助喔!重点词解释1、本心:天性,天良”2、患:祸患,灾难3、辟:通“避”,躲避4、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5、蹴:用脚踢。

6、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7、乡:通“向”,从前 8、何加,有什么好处。

9、恶:厌恶。

10、辩:通“辨”,辨别。

11、义:正义或仁义。

12、勿丧:不丢掉,丧:遗失13、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14、贤者:有道德的人。

15、苟得:苟且取得,本文指:“苟且偷生,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重点句子翻译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不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信念,而且人人都有,只是有道德的人能不丧失罢了。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

对于优厚的俸禄如果不问他合不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了。

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以前为了礼义宁肯死亡,也不接受,今天却为了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假使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逃避祸患的手段,有哪一种不能采用呢?思考题1、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得到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附“四书”:《孟子》《论语》《大学》《中庸》)2、归纳段意:第一段:论述舍生取义是人的本性。

第二段:论述见利忘义是丧失本性的行为。

(第一层(1-2句)从正面举例,说明义的存在。

第二层从反面举例,接受万钟这是丧失人的本性。

)3、理解及背诵:(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鱼我所欲也》复习要点

《鱼我所欲也》复习要点

《鱼我所欲也》复习要点
1.剧情概述
故事发生在宝玉和黛玉一同游玩的时候。

黛玉买了一条小鱼喂养,而宝玉则喜欢玩弄小鱼。

当宝玉在玩弄小鱼的时候意外杀死了它,黛玉非常伤心,并对宝玉产生了愤怒和失望的情绪。

2.象征意义
在《鱼我所欲也》中,小鱼是黛玉倾注感情的对象,代表着对自己纯真情感的投射。

宝玉杀死小鱼则象征他对黛玉的感情伤害和背叛。

3.宝黛情感
4.人性与命运
5.反映社会现象
6.文学技巧
7.文化价值
总的来说,《鱼我所欲也》是《红楼梦》中一个重要情节,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价值。

通过复习这个情节的要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所包含的人性探索、命运抉择和社会现象的思考。

同时,这个复习也为我们进一步阅读和分析《红楼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总结优秀13篇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总结优秀13篇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总结优秀13篇《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题目是编者加的。

中心论点“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或者是“舍生取义。

山草香整理了13篇《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总结,希望您在阅读之后,能够更好的写作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原文、翻译篇一鱼我所欲也春秋战国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与通欤;乡通向;辟通避)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灾祸我也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其中一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其中一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归纳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归纳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归纳《鱼我所欲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一首诗歌,《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该诗歌是曹雪芹借贾宝玉之口表达对世间繁华纷扰的遗憾,并表达自己追求真理和真实的愿望。

以下是对《鱼我所欲也》这首诗歌的知识点归纳:1.诗歌内容:全诗共有五句,描述了主人公宝玉对世间纷繁事物的疲倦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第一句“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描绘了南塘中秋天采莲的景象;第二句“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表达了采莲者收获莲子的过程;第三句“今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表达了世间繁华事物日复一日的重复无聊;第四句“我求与人異,人与我无多”表达了主人公对追求真实和独特的渴望;第五句“不知倚著谁,而今独自无”表达了主人公的孤独和对真实存在的追寻。

2.诗歌形式:《鱼我所欲也》是一首五言绝句,每句五个字。

五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形式,要求每句五个字,每句都完整,四句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

3.寓意与主题:《鱼我所欲也》的寓意是反思现实社会的繁华纷争与对平静宁静生活的向往。

主题是人生追求真实与自我的探索。

诗歌通过描绘南塘中采莲的雍容美丽,折射出主人公对世间琐事的疲倦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世间繁华的无奈和追求真实的愿望。

4.诗歌风格:《鱼我所欲也》采用自由、自然、清新的风格,以自然景物为比喻,抒发主人公对于世俗繁华的厌倦和对自由真实的追求。

诗歌语言简练,形象生动,通过对莲花、莲子等自然物象的描绘抒发主人公的情感和心境。

5.影响与评价:《鱼我所欲也》作为《红楼梦》中的重要篇章,展现了曹雪芹诗歌才华和对现实社会的触动。

它以它丰润典雅的语言和对世界现象的独特思索,引发了读者对现实人间的思考和内心世界的深入反省。

这首诗歌以真实自然的描写展现了曹雪芹的才情与心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经典之作。

总之,《鱼我所欲也》是一首表达对世间繁华纷扰的疲倦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的诗歌。

它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抒发了主人公对世间琐事的无奈和对寻找真实自我的追求。

《鱼我所欲也》课文分析及知识点归纳

《鱼我所欲也》课文分析及知识点归纳

《鱼我所欲也》翻译、课文分析及知识点归纳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正反结合,层层深入,反复论证义是人的本心,义重于生,应舍生取义。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熊掌:熊的脚掌,古人认为珍贵的食品。

鱼和熊掌都是美味,而熊掌尤美。

兼:本义为一手持两禾,引申为同时进行几件事或具有几样东西。

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以上为第一部分的第一层,提出论点。

第一句话是以鱼和熊掌为设喻,得到结论是“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第二句话是由第一句的设喻引发出的论点“舍身而取义者也”,亦即本文的题旨:舍生取义。

3.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甚:超过,胜过。

故:所以。

为:做。

苟得:苟且取得。

意思是只求利益,不择手段。

译文: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只求利益而不择手段的事;4.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恶(wù)厌恶。

患:祸患。

辟:同“避”,躲避。

译文: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5.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如使:如果,假使,下文“使”同义。

莫:没有(什么)。

凡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

“者”在这里指代办法。

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用呢?译文: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什么手段不用呢?6.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译文: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一切可以躲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7.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整理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整理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整理《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整理一、前言本文档旨在对《鱼我所欲也》一文进行全面的知识点整理,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文中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下文将按照文本的章节进行详细的内容剖析和解读。

二、第一章:鱼1.1 鱼的意象和象征意义1.1.1 鱼在文学作品中的常见象征含义1.1.2 与鱼有关的文化和宗教符号1.1.3 与鱼相关的民俗和传说1.2 鱼的生物学知识1.2.1 鱼的分类和解剖结构1.2.2 鱼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1.2.3 鱼的繁殖和生长过程1.3 鱼类资源利用和保护1.3.1 鱼类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和现状1.3.2 鱼类资源保护的方法和措施1.3.3 鱼类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关系三、第二章:我2.1 个人意识和自我认知2.1.1 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和影响因素2.1.2 自我认知与自尊、自信的关系2.1.3 自我形象的塑造和自我实现的路径 2.2 人际关系和社会角色2.2.1 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技巧2.2.2 社会角色的多样性和转换2.2.3 个人在社会角色中的责任和义务2.3 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2.3.1 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和影响2.3.2 个人发展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和影响2.3.3 社会发展对个人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四、第三章:所欲3.1 欲望的本质和分类3.1.1 欲望的心理基础和作用机制3.1.2 欲望的分类及其特点3.1.3 欲望对个人行为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3.2 欲望的满足和调适3.2.1 欲望满足的途径和方法3.2.2 欲望调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3.2.3 欲望导向与理性选择的平衡3.3 永恒欲望与个人价值追求3.3.1 永恒欲望的意义和表现形式3.3.2 个人价值追求与欲望的关系3.3.3 欲望的限制与个人的道德选择五、附件附件1:《鱼我所欲也》原文附件2:相关图片资料附件3:相关研究论文和专著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法律名词1:法律名词定义2.法律名词2:法律名词定义3.法律名词3:法律名词定义注:本文档仅供参考,若需详细解读和原文解析,请查阅正式出版物及相关学术资料。

语文版中考课内重点文言文《鱼我所欲也》解析

语文版中考课内重点文言文《鱼我所欲也》解析

语文版中考课内重点文言文《鱼我所欲也》解析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

《孟子》是孟子和几位弟子共同撰写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

2.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

他与孔子合称“孔孟”,他被后人尊称为“亚圣”。

3.孟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义”,治上主张“仁”。

二、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三、注释(1)欲:想要。

(2)亦:也。

(3)得:获得。

(4)兼:同时。

得兼:同时获得。

(5)而:表并列。

(6)甚:超过。

(7)于:比。

(8)为:做。

(9)苟:苟且。

这里指为了生而不择手段。

(10)患:祸患,灾难。

(11)如使(使):如果,假使。

(12)莫:没有。

(13)由是:由于这个原因。

是:指代上文反问的结果。

(14)生: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

(15)是故:因为这个缘故。

(16)非:不。

(17)独:仅。

(18)贤者:贤德的人。

(19)心:思想。

(20)皆:都。

(21)能:能够。

(22)丧:丧失“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的思想境界。

(23)呼尔:盛气凌人喊叫的样子。

(24)与:给。

《鱼我所欲也》阅读练习题及重点内容

《鱼我所欲也》阅读练习题及重点内容

《鱼我所欲也》阅读练习题及重点内容重点内容讲解第一段:正好结合,层层深入,反复论证义是人的本心,义重于生,应舍生取义。

1.文中开头以鱼和熊掌设喻,以鱼比喻生,以熊掌比喻义,得到结论是“舍鱼而取熊掌” 由此得出结论“舍生而取义者也”。

2.这样开头的作用:用设喻引出中心论点,吸引读者的兴趣。

3.全文的中心论点: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

用一个词概括“舍生取义。

”4.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又甚于死者。

5.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义,此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不义。

6.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8.孟子主张“性善”论,他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 文中孟子也提出了类似观点,即“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9.“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请搜寻古今这样的“贤者”的言或行去印证孟子的观点。

宁可死,也不向元军投降。

陈毅——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冷对国民党的枪,宁可倒下,也不屈服。

第二段:运用举例论证说明义重于生,舍生取义,不失本心。

1.文中与“嗟来之食”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气人不屑也。

第三段:再举例从反面说明功名利禄,使人见利忘义,失其本心。

1.不辨礼义,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3.“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4.本文主要赞扬了什么?批评了什么?赞扬的是:舍生取义的人。

批评的是:见利忘义的人。

5.本文为了证明“舍生取义”的观点,采用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6.结合现实生活,给本文补充2个论据。

鱼我所欲也重点内容

鱼我所欲也重点内容

鱼我所欲也重点内容篇1:《鱼我所欲也》重点内容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行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行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行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基础学问1、本文出自,,时期鲁国人,是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我们还学过他的文章。

“四书”:、、、。

答案:《孟子·告子上》孟子战国儒《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论语》《高校》《中庸》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所恶( ) 一箪食( ) 一豆羹( )蹴( ) 苟得( ) 不屑( )答案:wù dān gēng cù gǒu xiè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1)乡为生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恩惠,此作感谢。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4)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躲避。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1)二者不行得兼同时占有。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使,假如。

(3)此之谓失其本心天性、天良。

(4)贤者能勿丧耳遗失、丢掉。

(5)故患有所不辟也祸害、灾难。

(6)呼尔而与之助词。

(7)蹴尔而与之。

用脚践踏。

(8)万钟于我何加焉! 古代的一种计量器名。

秀的鱼我所欲也知识要点梳理

秀的鱼我所欲也知识要点梳理

《鱼我所欲也》知识梳理思路梳理:首先运用比喻论证,将“舍生取义”比作“舍鱼而取熊掌”进行类比。

从而提出中心论点——舍生而取义;然后从正面论证“所欲有甚于生,不为苟得”“所恶莫甚于死,不避祸患”;从反面论证“所欲有甚于生,何不用,有不用”“所恶莫甚于死,何为为,有不为”,从而论证了“义”重于“生”;最后,运用举例论证,举行路之人、乞人不食嗟来之食为例,从正面论证义重于生,舍生取义,告诫人们“勿失其本心”。

文章内容概括:《鱼我所欲也》主要讲的是:人人都知道“义”比“生”更可贵,“不义”比“死”更可恶,然而只有贤者能把这一主张贯穿于人生实践的始终,而一般人由于受环境的牵制,往往改变初衷。

启示:孟子要求人们,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像贤者那样,把“义”放在首位,必要时还应做到“舍生取义”。

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和孔子提倡的“杀身成仁”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最高道德标准,激励着历代仁人志士,为国捐躯,慷慨赴难。

内容理解1、作者开头写鱼和熊掌的目的是什么?答:以鱼和熊掌为喻,引出论点“舍生而取义”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

2、“所欲有甚于生者”和“所恶有甚于死者”各指什么而言?“所欲有甚于生者”指“义”;“所恶有甚于死者”指“不义”。

3、第一段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性善论思想的体现)4、第二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举了哪两个事例?目的是什么?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

(1)行道之人、乞人不受“嗟来之食”的正面事例;(2)“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俸禄的反面事例。

目的是说明“义”的重要性,从而论证了“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论点。

5、此之谓失其本心”的“本心”指什么?本心指与生俱来的良心,良知是。

表现为侧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本文侧重于指羞恶之心。

孟子看来,本心人皆有之,只是普通人容易丧失,而贤者没有丧失罢了6、文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鱼”和“熊掌”;“生”和“义”;“重义轻生”的人和“贪利忘义”的人;不食“嗟来之食”的人和“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的人。

文言文《鱼我所欲也》阅读要点

文言文《鱼我所欲也》阅读要点

文言文《鱼我所欲也》阅读要点 一、文章内容 鱼, 我所欲也, 熊掌, 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 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 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 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 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 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 穷乏者而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 鱼是我所喜爱的, 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 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 的, 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 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 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 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 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 避。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 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 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 那么凡是能够用 来逃避灾祸的坏事, 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 可是有的人 却不肯采用; 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 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由此可见, 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 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 能够不丧失罢了。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归纳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归纳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鱼我所欲也知识点归纳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归纳一:解词苟得:不合理的取得,此处指“苟且偷生”。

患:灾难、祸患。

辟:通“避”,躲避。

如使:如果,假使。

凡:凡事。

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由是:由于这样。

是故:因此。

独:唯独。

是;此,这。

贤者;贤德的人。

勿丧;不丢失。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豆:古代食器,有木制,陶制等,用来盛肉或其他食品。

呼;呼喝(轻蔑,对人不尊重)。

蹴;踢。

乞人;乞丐。

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屑:认为……值得万钟:指优厚的俸禄。

辨:分辨,辨别。

何加:有什么益处。

美:华丽,华美。

奉:侍奉。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与:通“欤”,语气词。

得我:得于我,感激我的恩德。

乡:通“向”,原先,从前。

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已:停止。

本心:天性,天良。

(舍生取义的向上之心)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归纳二:通假字:辟:通“避”,躲避。

得:通“德”,恩惠。

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与:通“欤”,语气词。

乡:通“向”,原先,从前。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归纳三:成语:舍生取义:为道义及正义牺牲自己的生命嗟来之食:泛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归纳四:思路:1.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通过比喻论证方式得出舍生取义中心论点,并以正反对比论证进一步阐述中心论点。

第一层(鱼……舍生而取义者):比喻论证得出中心论点。

第二层(生……有不为也):正反对比论证具体分析,阐述中心。

第三层(是故……勿丧耳):进一步说明每个人都有舍生取义的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归纳五:向善心理。

.2.第二部分:第二、三自然段:通过举例论证以及对比论证进一步阐述中心论点。

第一层:第二自然段:以“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告诉我们:看似微不足道的东西关乎生死时,能考验人的品格。

(正面论证舍生取义)第二层:第四自然段:以有的人不辨礼仪而接受万钟为例,说明丧失本心的表现(反面论证舍生取义)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归纳六:.写作手法1.比喻论证:以具体的鱼熊掌比喻抽象的生与义,以舍鱼而取熊掌,巧妙比喻舍生取义。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整理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整理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整理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整理
一、概述
《鱼我所欲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巨匠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中的一段描述。

该段文字出现于第五十二回中,是贾母询问宝玉的心愿时,宝玉回答的话。

这段文字精辟地揭示了人性欲望的本质和人们不同的追求。

二、主要内容
⒈人性欲望的本质
鱼我所欲也,乃鱼之欲自保全其性命而已。

这句话表达了人们追求欲望的本质,即追求自身的生存和保全。

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利益来追逐欲望,而这种欲望多是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

⒉人们的不同追求
吾所欲者,岂独鱼乎?宝玉接着说道,人的追求不仅仅是鱼所追求的生存,还包括其他更高层次的欲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无论是地位、权力、财富,还是美丽、智慧、爱情等等。

每个人对于欲望的追求都不尽相同。

⒊欲望之中的矛盾
人们的欲望常常会产生矛盾。

宝玉继续说道:“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这句话表达了人们在追求欲望过程中所遇到的困境和挑战。

即使在追求欲望的道路上面临巨大的困难甚至生死的抉择,人们仍然会坚定不移地去追求他们心中所认为最好的东西。

三、本文涉及附件
本文附带的附件内容包括《红楼梦》第五十二回完整的篇章内容和相关研究资料。

四、法律名词及注释
⒈欲望
指人们对于物质享受或精神满足的强烈愿望。

⒉本能
指生物体内部拥有的自然而然的行为反应。

⒊追求
指为了达到某种目标而不懈努力的行为。

五、全文结束。

【初中语文】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鱼我所欲也》

【初中语文】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鱼我所欲也》

【初中语文】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鱼我所欲也》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鱼我所欲也》,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梳理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我要鱼”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如果你吃了一块米饭和一个豆汤,你会活着,如果你得到它就会死去。

召唤别人,走在路上的人会得到它;乞丐鄙视奎尔和他。

万忠接受了它,却没有为礼义争论。

万忠怎么能给我添砖加瓦!为了宫殿的美丽和妻妾的崇拜,穷人认识我和你吗?住在乡下,死而不受苦,这是宫殿的美;村里人为尸体而死,不接受尸体。

现在它被妻子和妃嫔崇拜;这个国家为这具尸体而死,却没有得到它。

现在是认识我的穷人来做这件事:这也是不可能的吗?这叫做失去初衷。

一、生字鞘(d)ān)蹴鞠(c)汤(g)ē我恨死二、重点词解释1.本心:自然,善良。

2、患:祸患,灾难。

3.PI:通过“避免”和“避免”。

4、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5.踢:用脚踢。

6、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7.乡镇:过去通过“乡”。

8、何加,有什么好处。

9.邪恶:厌恶。

10、辩:通“辨”,辨别。

11.正义:正义或仁慈。

12、勿丧:不丢掉,丧:遗失13.万忠:这意味着高职位和高薪14、贤者:有道德的人。

15.获得:获得,这篇文章指的是生活在混乱中,意思是寻求利益,用任何方式做任何事情。

三、重点句子翻译1.不仅圣人有一颗心,每个人都有。

圣人不能灰心。

不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信念,而且人人都有,只是有道德的人能不丧失罢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文言文《鱼我所欲也》阅读要点
一、文章内容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

可是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

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大小老婆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

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二、文学常识
1、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被后人称为“亚圣”,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政治上主张法先王。

在孔子的仁的学说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

我们学过他的文章有《得到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附“四书”:《孟子》《论语》《大学》《中庸》)
2、解题
孟子主张“性善论”,他认为人生而有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

本文就是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

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

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更重要,就会做出各种不义的事情来。

他对比了两种生死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

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

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

三、语音
箪(dān)蹴(cù)羹(gēng)死亦我所恶(wù)
四、通假字
1、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
2、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
3、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五、古今异义词
六、词类活用
七、一词多义
1、学习文言文,要掌握一定的虚词。

如本文中就出现了一些常见的虚词,它们往往一词多义,一词多用。


(1)之
代词他呼尔而与之
助词的为宫室之美
(2)而
表顺接不译蹴尔而与之
表转折却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3)于
表比较比所欲有甚于生者
表对象对万钟于我何加焉
(4)为
a.今为(为了)
b.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做)之
c.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做、采用)也?
d.乡为(肯、情愿)身死而不受,
八、重点词语解释
1、一豆羹(古代盛食品的器具)
2、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天性,天良”
3、故患有所不辟也患:祸患,灾难
4、一箪食,箪:竹筐
5、一豆羹豆:碗
6、蹴尔而与之蹴:用脚践踏
7、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好处
8、所恶有甚于死者恶:厌恶。

9、舍生而取义者也义:正义或仁义。

10、贤者能勿丧耳贤者:有道德的人。

勿丧:不丢掉,不遗失。

丧:遗失
1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万钟的俸禄,形容位高禄厚。

钟:古代的一种量器。

12、二者不可得兼得兼:能够同时得到。

13、故不为苟得也苟得:苟且取得,本文指:“苟且偷生,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14、妻妾之奉奉:侍奉。

15、呼尔而与之呼尔:没礼貌的吆喝。

与:给
16: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穷乏:贫穷。

17、有是心也心:本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