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指导》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15:课外文言文阅读PPT课件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15:课外文言文阅读PPT课件

第15课时┃ 课外文言文阅读
优质课件
真 题 例 析
1、[2013·台州]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崔 光 后魏自太和迁都之后,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 积①于廊庑②间,不可校数。太后赐百官负绢,任意自量,朝臣 莫不称力③而去。唯章武侯王融与陈留侯李崇负绢过任④,蹶倒 伤踝。太后即不与之,令其空出,时人笑焉。侍中崔光止取两 匹。太后问曰:“侍中何少?”对曰:“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 获多矣。”朝贵服其清廉。(选自《洛阳伽蓝记》) [注] ①露积:堆积后不加覆盖。 ②廊庑:走廊、廊屋。 ③称力:量力。 ④过任:力不胜任。
第15课时┃ 课外文言文阅读
优质课件
方 法 总 结
一、断句六大绝招 准确朗读,就要把握“两个原则六大绝招”。 “两个原 则”(1)结构原则;(2)意义原则。“六大绝招”如下: (1)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按照“主/谓/宾”的原则进行划分。 如: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与所属内容间应停顿。如:①故/天 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②故/君子有不战。③若夫/淫雨霏霏。 (3)在转折连词前应停顿。如: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4)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 开读。如: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②可/以一战。
想到
)
(2)怡然 同群 ( 安适愉快的样子) ..
是 就
) )
解 析 第(1)小题中的“念”是“想到”的意思;第(2) 小题中的“怡然”是带“然”字的形容词,即“快乐的样 子”;第(3)小题中的“为”作判断动词“是”;第(4)小题 中的“遂”是副词,相当于“就”。
第15课时┃ 课外文言文阅读
优质课件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如是五日,渐复相就。 (它们)像这样过了五天,渐渐互相接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指导(一)课件(幻灯片16张)

文言文阅读指导(一)课件(幻灯片16张)

一、课文再现
湖心亭看雪 明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 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 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 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 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文言文阅读指点(一)
一、课文再现
醉翁亭记
宋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
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
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
三、考点聚焦
D 1.《醉翁亭记》中与“朝而往”一句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泉香而酒洌 B. 水落而石出者 C .而不知人之乐 D. 杂然而前陈者
C 2.下列对《醉翁亭记》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以富有灵性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描画了琅琊山变幻无穷的美丽风景, 赏山乐水的欢乐与惬意跃然纸上。
相同点:都写到了山水之景,都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与赞美。
不同点: 欧阳修被贬之后寄情山水,表现出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张岱痴迷于世俗之外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表现出遗世独立的高洁情 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也显露出在明王朝灭亡以后对故国往事的 怀恋和怅惘。
三、考点聚焦
解释下列字词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茂盛的样子 )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领会 )( 寄托) 觥筹交错( 酒杯和酒筹 ) 泉香而酒洌 ( 清 )

中考语文复习PPT课件第部分课外文言文阅读

中考语文复习PPT课件第部分课外文言文阅读
风 土/考 其 区 域 3.根据选文,概括亭林先生“所诣渊涵博大”的原因。
(3 分) _勤__奋__、__严__谨__、__专__注__、__不__耻__下__问__、__持__之__以__恒__。________
参考译文 顾炎武先生从小到老手都没放下过书,出门就带
一两匹瘦弱的马随身。有时候到了边塞亭障,就找老 兵到路边的小酒店一起畅饮,询问当地的风土人情和 地理。如果发现与自己以往了解的情况不相符合,他 就翻书详细地订正,一定要毫无疑问才停止。坐在马 上空闲的时候,就跨着马鞍默默背诵四书五经等经典 和对它们的注释文。即使遇到亲朋好友也不打招呼, 有的时候因此从马上跌落,也不后悔。认真仔细到这 个程度,他的学问博大精深,没有能与他相比的。
A.子贡在诸侯那里买了个鲁国人,并给了那人一些 钱。
B.子贡在诸侯那里买了个鲁国人,却拒收给他的赏 金。
C.子贡在诸侯那里赎回鲁国人,并给了那人一些钱。 D.子贡在诸侯那里赎回鲁国人,却拒收给他的赏金。
【分析】很明显在四个选项中,只要突破一个实词 “赎”和一个虚词“而”字,就能通过排除和比较准确 选出正确答案 D。
四、 如何把握对文中人物的评价 解题时,首先要读懂文章,弄清文中的人物究竟是
怎样的人,作者对他的基本态度是什么,是肯定还是否 定,是赞美还是批评等。平时同学们要多积累一些关于 人物评价的词语。
下面请同学们熟记“人物分析类”常用词语: 正面人物(用褒义词去分析概括)
敢于劝谏、忠心耿耿、善于劝谏、有勇有谋、机智果 断、恪守诚信、勤奋严谨、不耻下问、持之以恒、作 战骁勇、博古通今、通达事理、崇尚自由、勤政
声喊他,周顗还是不理睬。(周顗)出了皇宫,又给皇帝 上书,表明王导的忠心,言辞非常恳切。王敦叛乱得逞, 问王导说:“周顗、戴若思分别在南北极具名望,应当 担任三公,毋庸置疑。”王导不回答。王敦说:“你不同 意,那就杀了他。”王导又默不作声。王导后来整理中 书省的旧文书时,发现周顗极力为王导辩白的奏章,言 辞恳切。王导拿着奏章痛哭流涕,极度悲伤。

中考复习课外文言文的阅读技巧PPT优秀课件

中考复习课外文言文的阅读技巧PPT优秀课件

词语解释题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 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现象,而这些文 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 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学会温故而 知新,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 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 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句子翻译
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1、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 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 2、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 3、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调控好。
精读语段,“圈划”文本
1、课外文言文一般会给以下几类注释:人 名注释、地名介绍、时间提示、疑难字、 词、句解释等, “圈划”出来,通过这些 来帮助同学们疏通文意,理解主旨。
2、对主要人物的言行举止进行适当的圈划 3、有些短文在故事情节结束后会出现一些 议论性的语句,有反问语气的,有感叹语 气的,有评论语气的……圈划这样的语句。
积累特殊的文言句式
判断句:用于表示判断的词常有“… 者,…也”、“…者”、“…也”等 疑问句:疑问代词(谁、何、安、焉) 等,疑问语气词(乎、耶、邪)等 被动句:被动词(于、为、为…所)等 否定句:否定词(不、未、非、无、否) 等 其它还有“乃”“为”“非”“悉”等 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学会调整成份
名言摘抄
1、在强者的眼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2、成功是努力的结晶,只有努力才会有成功。 3、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4、拥有梦想只是一种智力,实现梦想才是一种能力。 5、生命之灯因热情而点燃,生命之舟因拼搏而前行。 6、忍别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别人所别人所不能吃的苦,是为了收获得不到的收获。 7、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培养的信心。 8、成功需要成本,时间也是一种成本,对时间的珍惜就是对成本的节约。 9、自己打败自己的远远多于比别人打败的。 10、当一个小小的心念变成行为时,便能成了习惯,从而形成性格,而性格就决定你一生的成败。 11、忍耐力较诸脑力,尤胜一筹。 12、高峰只对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来说才有真正意义。 13、你可以这样理解impossible(不可能)——I'm possible(我是可能的)。 14、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15、你可以选择这样的三心二意:信心恒心决心;创意乐意。 16、成功与不成功之间有时距离很短——只要后者再向前几步。 17、呈概率分布,关键是你能不能坚持到成功开始呈现的那一刻。 18、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 19、动是成功的阶梯,行动越多,登得越高。 20、天比昨天好,就是希望。 21、力的人影响别人,没能力的人,受人影响。 22、做的事情总找得出时间和机会; 23、要自卑,你不比别人笨。不要自满,别人不比你笨。 24、面对机遇,不犹豫;面对抉择,不彷徨;面对决战,不惧怕! 25、个人先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奋斗,他就是个有价值的人。 26、超越自己,向自己挑战,向弱项挑战,向懒惰挑战,向陋习挑战。 27、不必每分钟都学习,但求学习中每分钟都有收获。 28、取时间就是争取成功,提高效率就是提高分数。 29、紧张而有序,效率是关键。 30、永远不要以粗心为借口原谅自己。 31、欲望以提升热忱,毅力以磨平高山。 32、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未必;九分耕耘,会有收获,一定! 33、生命之中最快乐的是拼搏,而非成功,生命之中最痛苦的是懒散,而非失败。 34、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35、试试就能行,争争就能赢。 36、不求做的最好,但求做的更好。 37、读书要专心,做事要用心,做人要尽心,待人要诚心 38、世上最重要的事,不在于我们在何处,而在于我们朝着什么方向走。 39、行动不一定带来快乐,而无行动则决无快乐。 40、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41、成功永远属于一直在跑的人 42、人生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只有奋斗,只有拼搏,才会达到成功的彼岸。 43、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44、向竞争挑战,向压力挑战,更要向自己挑战。 45、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46、眼要看远,脚要近迈。 47、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机会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48、勤奋是学习的枝叶,当然很苦,智慧是学习的花朵,当然香郁。 49、再多一点努力,就多一点成功。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演示课件.ppt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演示课件.ppt
精选课件
【 命题规律探寻】常见题型:
1. 用“/”给文中画 线句断句。(限断两 处)(3分) 范与兰七十有三 好琴喜种兰及盆 池 小 景。
(2015年温州)
2.用“/”给文中画线的 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2分) 倍卫三十里闻宁喜 之难作右宰谷臣死 之。
(2015年台州)
常见题型2——断句
精选课件
1. 本文所倡导的为政之
道,与下列哪篇课文的主 题最接近?( )(3分)
A.《唐雎不辱使 命》 B.《曹刿论战》
C.《大道之行 也》 D.《醉翁亭记》
2.这篇短文给了你哪些人 生启示?请用自己的话回 答。(2分)
(2015年绍兴、义乌)
(2015年金华)
常见题型7——主旨情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握
精选课件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
靖郭君:为了筑高薛国城墙起初不听别人劝告 ,后来在齐人的进谏下接受意见,是一个 能虚心纳谏、知错就改的人。 (2分)
精选课件
【把握人物形象策略指导】
1.概括事件知个性。 2.品味描写显性情。
精选课件
【实战演练】
4. 根据文章内容,简要评析郑武公、靖郭君两 人的性格特点。( 2 分)
5. 阅读【甲】【乙】【丙】文后,你获得了怎 样的人生启示?请结合邻人之父、关其思、 齐人作答。(4 分)
纵使、苟、然、故、是故)前往往需要停顿;语
气助词(乎、哉、也、焉、耳、欤)后面往往需
要停顿。
精选课件
【实战演练】
甲乙丙三个文段比较阅读(14分)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 分) (1)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
(2)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
精选课件

中考复习专题课外文言文阅读PPT课件

中考复习专题课外文言文阅读PPT课件
18
例:谈感受、启示类 一、薛谭学讴
【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 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 求反 ,终身不敢言归。
问题:从薛谭学讴一事你获得什么启示?
11
•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问题设计一般有两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和
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 方法:
( 1)词语解释题:多数文言实词是在课内文 言文中学习过,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过的文 言实词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 顺,则为正确答案。
(2)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 种方法: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二、摘录原文 关键的词语回答;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准确率较高。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
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
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9
•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有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会给出标题。
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 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 了。(如《古文新课标》目录第5页所示文段)
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 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16
你如何评价文中卖马之人?
1卖马者非常聪明。(当他发觉自己 的马难以卖出去时,便去请来伯乐,结果 马价增加了十倍。)
2说明他有商品包装、宣传意识,懂 得名人在广告中的能量与作用。
17
3、如何谈阅读感受或启示?
基本原则:感受或启示必据原文,正所谓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A.可在领悟文章的内涵的基础上,简述心得; B.可对作品的内容倾向、作者的思想观点、情感 态度作出评价。要实事求是,不能无限拔高或贬低; C.可对人物作评价。可从几个人物的不同侧面去 发散分析。

中考语文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指导及解题训练 PPT课件

中考语文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指导及解题训练 PPT课件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 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 (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在 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 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 不用翻译。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 名)谪守巴陵郡(地名)”。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 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二 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如:“陈胜 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 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三是文言文 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 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 当的调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 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的不聪明也太严重了。四是所 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 来。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主语)。” 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 上‘陈胜王’三个字。
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_而_不论_领_先_还_是_落后_,_您_的_精_神都_集_中_在_我_的身_上_,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
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
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注意力在前方目的地,而
_赵_襄_主_却_将_注_意_力_集_中_在_王_子_期_身_上_。_赞_成_。_其_实_做_任何 事情都是同样的道理。
___互_相顶_撞_翻_滚_,_越_来越_亲_热_。_________ 2、外犬见而喜且怒,共食之,狼藉道上。
那些别家的狗看见它,又高兴又愤怒,一起把它吃掉了,
_路_上一_片_血_肉_狼_藉_。 ______________ 三、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恃_宠骄_横_的_人_决_没_有好_下_场_。_______

中考复习:文文言文阅读技巧 课件(36张PPT).ppt

中考复习:文文言文阅读技巧 课件(36张PPT).ppt

题型三:文言句子翻译
3.文言句子六字翻译法:对、换、留、删、补、调。 (1)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 (2)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 (3)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 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以及古 今意义不变的词语等。 (4)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 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翻译,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一些句 首的发语词、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起补充音节或停顿的结构助词 等,均可略去不译。 (5)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6)调,就是调整语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在翻译时 就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语法。
感叹,“啊”“呀”;Leabharlann 词尾。 ②介词:“于” “在” “从”
考纲所列18个文言虚词
⑷乃 ①副词:表承接,就、才、于是;表转折,却、竟;表判断,就是。 ②代词:你、你的。 ⑸其 ①副词,表测度,大概;表疑问,不译;表反诘,难道;表期盼,可 要、要。 ②连词,表选择,是……还是;表假设,如果。 ③代词:仅不代第二人称;指示代词,那、其中。 ⑹且 ①副词,将要、将、暂且;表程度,已经、很。 ②连词,表并列,又;表递进,并且、而且、况且;表选择,还是; 表假设,如果;表让步,即使、尚且;表转折,可是、却。 ③助词,用于句首。
初中语文
文言文阅读技巧
如何读懂选文?
(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此 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 (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 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 “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中考语文专题课外文言文阅读指导ppt

中考语文专题课外文言文阅读指导ppt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只一 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 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 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 “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孝基使灌园。其 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 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 又何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 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 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选自《厚德录》)
三、解题步骤、技巧指导
(一)分析标题及选文的出处: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 的主要内容,从出处可以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二)结合注释速读课文: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 注释。没注释的迅速从学过的文言文中寻找依据。这些注释有 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地名、官职名、年 代、人名、称号保留。 课外文言文的实词理解 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实词。 1、课内学过,学会迁移。调动头脑中储存的文言词汇,想一想 在哪篇课文中学过,是什么意思,它还有哪些解释,在这里怎么 解释最合适。 2、依据前后文推断 一是与现代汉语比较,掌握文言词义。二 是通过分析字形,掌握文言词义。三是结合利用成语,掌握文言 词义。
Hale Waihona Puke 训练题(一)、加红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A、鲁直之字近于俗 甚矣,汝之不惠 B、因借之以归 可以为师矣 C、而穆父死已久矣 呼尔而与之 D、得草书于涪陵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二、文意理解。 信 (1)文中“疑 ”、“ ”两个字鲜明地表达了山谷对穆 父之言的看法。 (2) 山谷草法从“近于俗”到“下笔飞动”,是哪三个重 要原因促成?请根据文中信息概括。
(三)浏览文后题目,回归文段。如虚词的辨析,往往与 课内的虚词作比较,可首先确定课内句子的用法,将用法 套入另一句话中,看看是否适用。 (四)文段理解题 紧扣题目、仔细答题: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答题时要注意整合要素: 1、根据不同文体理清基本要素。 2、从所选文段中摘录或概括出试题所要求的回答的 内容。 3、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文中所写的人、 时、地、言、事、情等信息。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专题三 课外文言文阅读(共31张PPT)(优质版)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专题三 课外文言文阅读(共31张PPT)(优质版)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儿当佣钱塘数月,得钱米活家,母勿忧。 我会到钱塘去做几个月的雇工,赚钱买米使家人活下去,请母亲不要担忧。 ②于是日操瓢道乞。 从此,(他和女子)每天拿着瓢沿路乞讨。
4.潘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其言行分析。 潘生是一个有担当、深明大义而又孝顺的人。可从以下几方面看出:潘生在 家人因食物缺乏面临死亡威胁时,主动外出赚钱养活家人;穷困潦倒的潘生 帮助女子与远在南方的家人团聚,又不图回报;潘生毅然放弃做家境较好人 家女婿的机会,执意回家侍奉母亲,照顾弟弟。
名题强化 一、(2017烟台)文言文阅读。 又西五十二里,曰竹山,其上多乔木,其阴多铁。有草焉,其名曰黄雚①,其 状如樗②,其叶如麻,白华而赤实,其状如赭③,浴之已疥④,又可以已胕⑤。 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阳多竹箭,多苍玉。丹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洛水, 其中多水玉,多人鱼。有兽焉,其状如豚而白毛,大如笄⑥而黑端,名曰豪彘 ⑦。 【注】①黄雚guàn;草名。②樗chū:树名。③赭:赭石,就是现在所说的赤 铁矿,即古人使用的一种黄棕色的矿物染料。④疥:疥疮,一种皮肤病。⑤胕 fú:浮肿。⑥笄:古代的一种簪子,用来插住挽起的头发或插住帽子。⑦豪彘: 即豪猪,俗称箭猪。
1.请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
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②修给闻犯而人服找之活终下身来。(不死)的理由却找不到,那么死者和我都不会感到遗憾。
欧阳修听了母亲的话后,一生都遵从父亲(母亲)的教导。
考点三 概括、探究、感悟
典型例题 (2013兰州)阅读《师旷撞晋平公》一文,回答1~3题。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 师旷①侍坐于前,援②琴撞之。公被衽③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 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 旷曰:“哑④!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⑤之。公曰:“释之,以为 寡人戒⑥。” 【注】①师旷:春秋时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②援: 执持,拿。③衽:衣襟。④哑:表示不以为然的惊叹声。⑤除:消除。⑥戒: 鉴戒。

中考语文复习之课外文言文阅读指导课件

中考语文复习之课外文言文阅读指导课件

中考语文复习之课外文言文阅读指导课件
课外文言文(附加题)
阅读指导
课外文言文(附加题)阅读指导
学习目标:1、了解中考常见的题型和内容。

2、掌握解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课外文言文选文类型:成语故事、寓言故事、人物传记、着名典籍中的精彩片段等。

考查内容:1.断句
2.实词解释
3.理解文意
4.评价人物及内容等
考查题型:1.给节选文段断句
2.选择题或解释题
3.问答题
题量、分值及评分要求:
4 个小题,共10 分。

评分标准从严。

考纲解读
基本策略:致力于课内,实践于课外
——以内养外。

解题指津
四个步骤:
第一步:快速浏览文后题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判断
于厅事之东北角 韩告急于 韩告急于齐 苛政猛于 苛政猛于虎
巩固练习: 中考指导》 巩固练习:《中考指导》P57 (一) 1、2 、
解释词语的一般方法:
1、 迁移法 、 例1:去韩而归 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去国怀乡 士卒亡 例2:士卒亡者过半矣 陈涉世家》 亦死, 《陈涉世家》: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2、 组词法 、
例:素悍勇而轻齐 素悍勇而轻 轻视,看轻(形容词作动词) 轻视,看轻(形容词作动词) 唯与外弟萧琛善 唯与外弟萧琛善 友善,友好 友善,
看选文( 看选文(一)两遍, 两遍, 1、第一遍:结合注释,梳理文章大意 、第一遍:结合注释, 2、第二遍:研究方法,尽量弄懂不会的词 、第二遍:研究方法,

余因得遍观群书 未若柳絮因 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此 顺着, 顺着,随着
根据、 根据、 凭借
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首都) 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首都)。魏 将庞涓闻之, 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 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孙子谓田忌曰: 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 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 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 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 兵法, 百里而趣 利者蹶(损失)上将, 百里而趣(同“趋”)利者蹶(损失)上将, 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 使齐军入魏地为 军半至。 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 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 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 庞涓行三日,大喜, 知齐军怯, 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 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 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 与其轻锐倍日并行 倍日并行逐 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课外文言文考题类型: 课外文言文考题类型:
整体把握(概括大意) 整体把握(概括大意) 字词解释 翻译句子 结合实际, 结合实际,评价观点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整理归纳字词解释的方法 能准确翻译句子
一、解释词
总特点: 总特点: 取材于课外, 取材于课外,知识在课内
评讲练习:初三语文复习卷( 评讲练习:初三语文复习卷(二)
判断
善战者因其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其如土石何? 如土石何? 稍稍宾客其 稍稍宾客其父

1、在 在 2、自、从 、 3、向 、 4、对,对于 、 5、因为 、 6、比 、 7、被 、 战于长勺 起于鲁 皆朝于齐 皆朝于 万钟于 万钟于我何加焉 忧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皆以美于 皆以美于徐公 受制于 受制于人
比较
子将安之 子将安之? 魏将庞涓闻之 魏将庞涓闻之 彼三晋之 彼三晋之兵
公与之 公与之乘:代曹刿 肉食者谋之 肉食者谋之:代这件 事 小大之 小大之狱 辍耕之 辍耕之垄上 吾妻之 吾妻之美我者 何陋之 何陋之有? 怅恨久之 怅恨久之

1、 代词 : 名词性物主代 、 代词: 他她它( 词:他她它(们);形容 词性物主代词:他她它 (们)的 2、代词:这,那 、代词: 3、语气词,表揣测、反 、语气词, 揣测、 期望或命令等语气, 问、期望或命令等语气, 可译为“大概”“ ”“或 可译为“大概”“或 ”“恐怕 恐怕” 许”“恐怕”、 “难 ”“可要 可要” 道”“可要”等,或省去 食马者不知其 食马者不知 其 能千里 而食也: 而食也:代千里马 食之不能尽其材 : 代 食之不能尽其 它的(千里马的) 它的(千里马的) 欲穷其 欲穷其林 真无马耶? 其 真无马耶 ? 其真不 知马也! 知马也!
3、结构、读音、字形分析法 、结构、读音、字形分析法 分析
例1: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齐军既已过 向西行军 再如: 再如:束断书崩 名词,捆书的(木板) 名词,捆书的(木板) 例2:欲归遗(wèi)母 欲归遗 i 给
4、注释法或猜测法 、注释法或猜测 猜测法
百里而趣利者 上将, 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 趣利 趣同“ 疾走, 趣同“趋”,疾走,追逐 利:有利 成语:一蹶不振。 成语:一蹶不振。 蹶,倒下 引申: 引申:损失 带入文中“ 验证” 检查方法: 带入文中“ 验证”, 是否合情合 理。
题二考点: 题二考点:虚词多义

1、表并列关系: 、表并列关系: 2、表承接关系,表示 、表承接关系, 动作的一前一后, 动作的一前一后,有逻 辑关系。 辑关系。 3、表修饰关系 、 4、表转折关系 、 泉香而酒洌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尉剑挺,广起,
时时而间进 出淤泥而不染
比较
齐使田忌将而 齐使田忌将而往 然得而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面山而 面山而居
• 泉香而酒洌 泉香而 • 尉剑挺,广起,夺而 尉剑挺,广起, 杀尉 • 时时而间进 时时而 • 出淤泥而不染 出淤泥而

1、代词:代人:他她它(们) 、代词:代人:他她它( 代事 2、助词:的 、助词: 3、动词:往、到 、动词: 4、取独(舒缓语气) 、取独(舒缓语气) 不 5、宾语或定语前置的标志 、 译 6、语气词,调整音节 、语气词, 公与之乘: 公与之乘:代曹刿 肉食者谋之: 肉食者谋之:代这 件事 小大之狱 辍耕之垄上 吾妻之美我者 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 怅恨久之
课外文言文阅读指导( 课外文言文阅读指导(一)
字词解释 翻译句子
《中考指导书》 中考指导书》
考试范围: 考试范围 : 古诗文考查教材中的文言诗文 以及课外浅易的文言文 课外浅易的文言文。 以及课外浅易的文言文。 考试内容:阅读浅显的文言文, 考试内容: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 理解基本内容;理解文中常用的实词 常用的实词和 释理解基本内容;理解文中常用的实词和 “之”、“其”、“而”、“以”、“于” 等虚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等虚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能准 确解释文言文中的重要语句,简要分析 文言文中的重要语句 分析作 确解释文言文中的重要语句,简要分析作 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 并且能结合自身 观点和态度, 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并且能结合自身 体验和现代生活实际作出评价。 体验和现代生活实际作出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