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课《藏戏》课文知识详解
第四课《藏戏》一、作者简介马晨明,1977年生,女,山东菏泽人,硕士生。
支援西藏,人民日报记者。
现任教师。
马晨明(1977-),女,山东菏泽人,硕士生。
早年援藏,《藏戏》入人教版课本,人民日报记者。
现任教师。
二、多音字藏:zàng(宝藏)cáng(隐藏)传:chuán(传说)zhuàn(自传)三、理解词语咆哮: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可形容人的暴怒喊叫。
吞噬:噬:咬。
吞食。
敦厚:忠厚。
招徕:招揽。
本课指藏戏开场用陈述藏戏历史的方式招揽观众。
优哉:优:美好,舒服;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开山鼻祖:开山:佛教用语,指最先在某座名山创立寺院。
鼻祖:比喻创始人。
原指某一事业的创始人。
本课指唐东杰布是藏戏的创始人。
两面三刀:比喻阴险狡猾,当面一套,背地一套。
随心所欲:随:听任;欲,想要,希望。
心里想要怎么做就怎么做。
四、知识点1.文章主要内容:这篇课文介绍了藏戏的形成与艺术特色,围绕藏戏的主要特点,从藏戏的起源、面具、舞台形式、演出方式等方面进行介绍,感受到藏戏所折射出的少数民族风情和地域文化特色,以及所蕴含的艺术魅力。
2.结构:总—分—总的结构形式第一部分(1—3段)概括介绍藏戏的主要特点。
课文开头先用三个排比句,以连续三个问句开篇,概括介绍藏戏主要特点—“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一部戏也可以演出三五天”。
这样的开头总结全文,也激起读者的好奇,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4—17段)详细介绍藏戏的来源及其主要特点。
(4—7)藏戏的起源—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
(8—17)具体介绍藏戏的主要特色。
重点介绍藏戏的重要特征——“面具”的特点及作用。
然后简略地说明其他特色。
第三部分(第18自然段)用一句话总结全文,点明藏戏靠“师传身授“的方式”传承和发展。
3.课文描述详略有当。
前三段,三个连续的问句是对藏戏的总体提示,中间部分围绕藏戏的特点从不同方面详细展开介绍,同时也是对前面三个问题的回答,自然呼应。
第4课《古代诗歌三首》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共78张PPT)(统编版五四制)
与活力且积极向上的品格。
读读写写
hóu
王侯
yínɡ
盈盈
jiǎo
皎洁mòΒιβλιοθήκη 脉脉zhānɡ文章
qī
栖息
qì
哭泣
yā
乌鸦
多音字
mò (脉脉含情)(温情脉脉) 脉 mài (血脉)(山脉)(一脉相承)
注意加点 字的读音!
妈妈每天温情脉脉. 地看着小雪离家上学,盼着她早点 放学回家,这就是深入骨髓,融入血脉. 的母爱。
品读释疑
诗人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织女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主要从织女的外貌、动作、神态等方面的细节来描写的
,如“纤纤擢素手”“泣涕零如雨”。同时“札札弄机杼 ” 。这样生动细腻的描写,把织女这样一个寂寥、愁闷的 少妇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品读释疑
认真读最后两行诗句,想一想诗人是怎样表达织女的相思之苦的?
学法小结
2.抓住特定意象来体会情感。如《十五夜望月》中 “地白”“冷露”等意象给人清冷之感,也表明夜深人未 眠,再结合下文,就能感知这首诗所蕴含的情感。
3.抓住所叙之事来体会情感。如《寒食》中权贵在寒 食之夜毫无顾忌地传燃蜡烛,可见其平时作威作福,我们 能从中感受到诗人的愤懑之情。
4.抓住关键细节来体会情感。如《迢迢牵牛星》中 “泣涕零如雨”这一细节,将织女内心的苦痛展露无遗。
品读释疑
泪水像雨水一样滴下来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落下
神态
译文:(织女)伸出纤细白皙的双手开始织布,织布机札札 地响个不停。一整天也织不了完整的花纹,哭得泪如雨下。
品读释疑
点明了织女 “终日不成章”的原因,用“零如 雨”的神态描写点明她心里终日的悲伤愁闷。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藏戏》知识点+同步练习(含答案)
知识点教材分析:中国的民族戏曲历史悠久,种类繁多。
藏戏,是藏族地区普遍流行、在祖国百花艺苑中一个独具特色的剧种。
藏戏艺术有600多年的历史,比被誉为国粹的京剧还早400多年,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课文按说明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以“总一分一总”的关系结构文章。
先用三个排比句概括介绍藏戏主要特点:“戴着面具出”“演出时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
接下来详细写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许下宏愿,发誓架桥”“组成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
紧接着介绍藏戏的重要特征——“面具”的特点及作用。
然后简略地说明其他特色:舞台简朴;剧情靠解说、说唱来描述;开场、正戏、结尾固定的程式;唱腔、动作丰富多彩;演出时间长等。
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点明藏戏这一民族戏剧艺术靠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
随着作者脉络清楚、有点有面、有详有略的描述,绚丽多彩的藏戏以及它那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展现在读者面前。
作者介绍:马晨明,1977年生,女,山东菏泽人,硕士生。
支援西藏,人民日报记者。
现任教师。
作品:《金融时报》《西藏采访笔记》《藏戏》。
作品《藏戏》收入小学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本第七课中,写作形式新颖,在《藏戏》中用三段反问句开头,引人入胜。
多音字:种:zhǒng种子zhòng耕种传:chuán传奇zhuàn传记背:bēi背包bèi背诵鲜:xiān鲜艳xiǎn鲜见近义词:结束——完成雄浑——雄壮柔顺——温顺压抑——压制敦厚——忠厚稀奇——稀罕反义词:结束——开始压抑——放纵朴实——华丽松散——紧凑缓慢——迅速稀奇——常见理解词语:【咆哮】形容水流奔腾轰鸣,也形容人暴怒喊叫。
【吞噬】吞食。
【哄堂大笑】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雄浑】雄健浑厚;雄壮浑厚。
【布施】把财物等施舍给人,后特指向僧道施舍财物或斋饭。
【身无分文】形容非常贫穷。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4课 藏戏
*藏戏《藏戏》这篇课文介绍了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色,围绕藏戏的主要特点,从藏戏的起源、面具、舞台形式、演出方式等方面进行介绍。
课文脉络清晰,描述有详有略,将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清晰地展现了出来。
选编本文的目的是让读者对藏戏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同时感受到藏戏所折射出的地域文化特色,体会其蕴含的艺术魅力。
朗读课文,能说出藏戏的主要特色,了解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藏戏的。
1.引导学生结合学习提示,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藏戏的特色。
2.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当地的地方戏,知道其主要特色是什么,丰富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的认识,感受传统戏曲的魅力。
1.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读熟课文。
2.完成《完全解读》小册子中的预习作业。
3.搜集有关藏戏和唐东杰布故事的资料。
1课时朗读课文,能说出藏戏的主要特色,了解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藏戏的。
一导入1.同学们,我国有很多戏剧的品种,说一说你们的家乡有哪些地方戏?(东北二人转……)2.教师课件出示藏戏的图片。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谈一谈印象中的“东北二人转”是什么样的。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种戏吗?你对它的了解有多少呢?学生在班内交流搜集的有关藏戏的资料。
3.教师导入:藏戏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悠久的戏剧之一,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藏戏》,一起去感受它的艺术魅力吧。
由孩子们耳熟能详的地方戏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
精美的藏戏图片,激发了学生对藏戏艺术的好奇心与探索的欲望,将孩子轻松自然地带入学习氛围。
1.教师出示藏戏的图片,简介藏戏。
2.教师播放藏戏的视频,学生看视频谈感受。
3.教师导入: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藏戏》,看看文中对藏戏是怎样描写的。
精美的图片,独到的唱功,激发了学生对藏戏的好奇,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把课文读通顺。
(扫一扫《完全解读》本课时课文朗读二维码,听标准情境课文范读)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4课《藏戏》一等奖教学设计(同课异构)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4课《藏戏》一等奖教学设计(同课异构)A案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说说藏戏有什么特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2.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播放戏曲音乐,欣赏不同的戏曲剧种。
2.播放藏戏视频,介绍藏戏:其实,还有一个剧种,它一直流传于我国的最高处,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它就是藏戏。
(板书课题)3.默读课前导语,看看本课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默读课文,注意默读的速度。
画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2.出示“旷野、布施、开山鼻祖”等词语,认读、理解词语。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藏戏有什么特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2.交流收获。
(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本文主要写了藏戏的形成、特点和作用。
重点写了藏戏的特点和作用。
)四、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课文浓墨重彩地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感受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边默读边思考藏戏有什么特点,做好批注后,在小组内合作探讨,然后在全班交流。
2.交流汇报。
(1)藏戏的面具。
①藏戏的面具有什么特点?它为什么能历经几百年仍保留到现在②藏戏的面具到底是如何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来突出人物性格的呢?从文章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体会。
③展示藏戏面具图片,出示京剧脸谱。
你觉得藏戏的面具与京剧的脸谱有什么异同?了解了藏戏的面具,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藏民的智慧和艺术天分。
这也是藏戏千百年后仍具魅力的地方。
(2)藏戏的舞台。
与现在的流行音乐、其他地方戏的舞台相比,藏戏的舞台简单到什么程度?(藏戏的艺人们不求高档的舞台,不求华丽的服装,他们将雪山江河、草原大地当作背景,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只要有观众即可。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集体备课-部编版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集体备课-部编版目标本节课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 课文阅读:阅读课文《春天的花朵》。
2. 课文理解: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情感和意义。
3. 词语学习:学习并掌握本课所涉及的生词和短语。
4. 语法训练:练习使用本单元所学的语法知识。
5. 作文训练: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观看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入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对春天和花朵的兴趣。
2. 课文阅读: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并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 词语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和词典学习生词和短语,掌握词义和用法。
4. 语法训练:通过练习句子结构、动词时态等语法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5. 课文理解:让学生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检查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6. 作文训练:给学生提供写作素材,让他们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
7. 总结:复习本课的重点内容,并鼓励学生通过课后阅读进一步加深对春天和花朵的认识。
教学资源- 课文《春天的花朵》- 图片或视频素材- 词典- 作文纸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估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语言运用能力。
扩展活动1. 制作春天花朵手工:让学生用纸张和颜料制作春天花朵手工,展示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朗读比赛: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参考资料- 小学语文教材《部编版》六年级下册- 语文学科标准- 教学辅助资料。
平坝县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藏戏教案新人教版(2)
4。
藏戏1.默读课文,能说出藏戏的主要特色,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
2.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的独特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能说出藏戏的主要特色,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相关课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引入新课1。
回顾本单元前文内容,由风俗引出戏剧。
(板书:藏戏)2.阅读课前导语,明确自读要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件出示默读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默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课本上标注的拼音或工具书读准字音。
(2)边读边圈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课前搜集的资料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指名交流学生自己对词语的理解。
2.快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落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段落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读后交流、梳理.三、研读课文,了解藏戏特色(一)引导学习第1~3自然段。
1。
默读课文第1~3自然段,试着概括藏戏三大特色.2。
交流开头写法,引导学生体会反问和排比的好处.(1)句式转换。
(2)引导学生评一评:文章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3)交流总结:开头连续三个反问句,构成排比,起到了加强语气的作用,不仅突出了藏戏的特色,还表达了作者对藏戏的赞美之情。
3。
指导朗读,突出藏戏特色,读出赞美之情。
(二)学生自主研读第8~17自然段,深入感受藏戏的独特魅力。
1。
速读课文,引导梳理层次。
2.体会文章前后内容相互呼应的写法。
3.出示研读要求,学生自主研读。
4.集体交流学习成果,说说自己是从哪儿知道的.5。
交流分享。
(1)重点交流突出主要特色的面具,相机出示面具图片,辅助理解面具运用夸张、象征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这是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得以保留的原因之一.(板书:多样夸张形象鲜明)(2)次要交流没有舞台和演出时间长等特色。
①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舞台(板书:与大自然融为一体)②不受时间限制的演出方式(板书:不受时间限制)6.思考交流:藏戏这三个特色,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三)自主学习第4~7自然段,了解藏戏的起源.1。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课黄山松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课《黄山松》那年,我游览了“华夏第一奇山”———黄山。
秀丽的山峦,奇美的怪石,浩(hào)瀚(hàn)的云海,这些都使我流连忘返。
然而最有特色的要算是黄山松了。
初上黄山,我就为黄山松那宏(hóng)大的气势所折服。
那种苍郁连绵、直至天际的非凡气势,岂(qǐ)是寻常景观能比?未入松林,远远就听见阵阵松涛的轰鸣;进入松林,仰视天空,只能从稠密的枝叶间望见斑驳(bó)的天宇(yǔ)。
久闻黄山有十大名松,今日始见。
无论是枝叶的繁盛,色彩的浓郁,还是姿态的遒(qiú)劲,根基的盘错,都展示了黄山松独特的美。
刚登上玉屏楼,一眼就望见树干粗壮、枝条繁茂的“迎客松”。
它真像个好客的主人,正平伸开它那健壮而热情的手臂,仿佛在笑迎五洲四海的宾客,热情但绝不谄(chǎn)媚。
正当我们在云山雾海中穿行之时,忽见一段长长的松臂自上而下探入云海之中,像在捞取奇珍异宝。
这是“探海松”。
几百年、上千年过去了,大概什么也没取上来,可它仍在执著地探寻,不断地捞取。
绕过始信峰,远远望见岔(chà)路口矗(chù)立着一株(zhū)巨松,虽距之百步远,但我仍望不见它的顶端———笔直、高大、繁茂,这就是闻名遐(xiá)迩(ěr)的“黑虎松”。
它像是守山的卫士,虽然严肃,但看不出冷峻(jùn)。
再往前走,又是两株,不,是一株奇松:它虽有两个树根,相距一米有余,而两株树干却紧紧缠绕在一起,到后来,简直分不出彼此了。
这就是相亲相依的“连理松”。
还有那“倒挂松”“蒲团松”“龙爪松”……奇松并列,千姿百态,真是看不够,说不尽,意无穷。
“黄山归来不看松”。
是啊,黄山群松的气魄(pò),天下何处能再现?黄山松那生命的活力,又有什么地方的松树能与之相比呢?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课《黄山松》教材分析本文是著名作家丰子恺写的。
在这篇文章里,作者用朴素的语言,紧紧围绕黄山松的特点,展现了黄山松顽强的生命力,赞美了黄山松一心向阳的坚韧,凸现了黄山松异常强大的团结力。
第4课《藏戏》 (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4.《藏戏》学习设计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
2.说说藏戏有什么特色,作者要从哪几个方面写的,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3.学习课文开头形象地概括藏戏特色的写法,照样子介绍一种艺术样式的特色。
教学重难点:1.说说藏戏有什么特色,作者要从哪几个方面写的,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2.学习课文开头形象地概括藏戏特色的写法,照样子介绍一种艺术样式的特色。
教学过程:一、整体了解,引入新课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杨光老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
在第一单元之前的学习中,我们随作家老舍一同感受了美好的春节,随作家沈从文一起品尝了美味的腊八粥,还从三首古诗里了解了寒食节、七夕节和中秋节。
其实不同的地方不仅有不同的节日风俗,还有各具特色的艺术样式。
戏曲就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像名扬中外的国粹京剧,令人连连叫好的川剧变脸,富有生活气息的安徽黄梅戏,这些都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戏曲剧种。
师: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个剧种,说到藏戏,经过课前的预学,你都有哪些了解?我们来听听这位同学搜集到了哪些资料。
生:我在课前查找了一些有关于藏戏的资料,通过这些资料我知道藏戏是一种戏曲的剧种,藏语中叫阿基拉姆,霍拉姆是仙女或仙女姐妹的意思,藏戏被誉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2006年藏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藏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学习生字词师:看来同学们在课前对藏戏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今天的这篇课文又会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一起走进去读一读,相信通过预学,同学们一定能和下面这位同学一起把这些词语读好,试试看。
剧种咆哮吞噬发誓撒遍两颊哄堂大笑开山鼻祖两面三刀青面獠牙朴实敦厚悠哉游哉(生读一遍)三、学习课文,了解藏戏特点和形成过程师:词语都读好了,下面这几个名称你知道分别指什么吗?钹,我通过图片我们就能看出,这是我们常说的钹,它可是藏戏演出里一种重要的打击乐器。
小学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的集体备课
小学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的集体备课目标本次集体备课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小学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的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和运用词语的比喻和拟人,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词语的比喻:学生将学习什么是比喻,如何理解和运用比喻,以及比喻在文章中的作用。
2. 词语的拟人:学生将学习什么是拟人,如何理解和运用拟人,以及拟人在文章中的作用。
3. 阅读理解:学生将通过阅读文章,理解和分析其中的比喻和拟人,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写作表达:学生将通过写作练习,运用比喻和拟人,提高写作表达能力。
教学策略为了确保教学顺利进行,我们将采用以下简单策略:1. 清晰明了的讲解:教师将以简单明了的语言讲解比喻和拟人的概念和应用,避免使用复杂的法律术语。
2. 练习与讨论:教师将设计一系列练习和讨论环节,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小组合作:学生将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通过互相讨论和共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效果。
4. 实践运用:教师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写作表达能力。
教学安排本次集体备课的教学安排如下:- 第一课时:引入比喻和拟人的概念,讲解比喻和拟人的作用,进行课文阅读和讨论。
- 第二课时:巩固比喻和拟人的概念,进行小组合作练习,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 第三课时:进行课文阅读理解练习,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 第四课时:进行写作练习,引导学生运用比喻和拟人,提高写作表达能力。
- 第五课时:进行学习总结和回顾,巩固所学知识。
评估方法为了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法: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回答问题、讨论贡献等。
2. 练习成绩:评估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和成绩,包括小组合作练习和写作练习。
3. 阅读理解测试:进行一次阅读理解测试,评估学生对比喻和拟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
语文园地1.能围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展开交流,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能联系读过的古诗,了解哪些事物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3.体会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4.朗读并背诵一组有劝勉意义的俗语。
1.能联系读过的古诗,了解哪些事物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2.朗读并背诵一组有劝勉意义的俗语。
1.能围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展开交流,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体会外貌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小组讨论对比学习多媒体课件;学生完成课前预学单。
2课时1.能围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展开交流,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学习作者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
2.能联系读过的古诗,了解哪些事物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板块一细读语句,品开头和结尾师:“开篇如爆竹,结尾如撞钟。
”同学们,你们听过这句话吗?这句话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像放鞭炮一样,一鸣惊人;结尾应该像撞钟一样,清音有余。
可见,开头和结尾多么重要呀!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些优秀文章的开头与结尾。
师:先来回顾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的开头与结尾。
文章的开头: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十六年前的回忆》文章的结尾: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十六年前的回忆》师:同学们读一读,想一想:你们发现了什么?也可以同桌之间交换下意见,看你的发现跟别人是否一样。
生:我发现这篇课文的开头与结尾很相似,都有一样的内容。
师:对呀,这样相似或者出现一样内容的开头与结尾,我们有一个专业的称呼,大家知道是什么吗?生:首尾呼应。
(教师板书:首尾呼应)师:对,那开头和结尾这样前后照应,或者相呼应,有什么好处呢?生:前面提到时间,后面也提到这个时间,更突出了“我”和母亲对父亲的怀念。
生:说明“我”牢记父亲的被难日,也使文章结构更完整。
师:说得很好!作者用首尾呼应的写法,不仅使结构更完整,而且使文章表达的情感更加强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第四课教案5篇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第四课教案5篇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为了大家学习方便,笔者特地准备了人教版六年级语文第四课教案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人教版六年级语文第四课教案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三自然段。
2、能找出表达广玉兰特点的句子,品读感悟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理解作者喜爱、赞美广玉兰的原因。
3、能通过对文中描写广玉兰的优美句子的朗读及广玉兰图片的欣赏,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作者描写广玉兰的方法。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的赏读,体会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
教学难点:让学生弄清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赞美广玉兰的,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作者描写广玉兰的方法。
一、直接导入1、春暖花开的季节,百花盛开,看我为大家带来了什么。
(出示图片)欣赏完这些图片你有什么要说的吗?它就是我们课前了解的那种气味幽香、花朵洁净高雅、叶子四季常青的树-----广玉兰[板书] 真美啊!再读一遍。
二、整体感知1、陈荒煤先生在文中用许多优美的词语细腻描绘了广玉兰,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用书中词语说说广玉兰给你留下的印象?如:{ }的广玉兰。
2、多美的广玉兰啊!作者也很喜爱这幽香、纯洁、具有无比旺盛的生命力的广玉兰。
文中有一句话直接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最后一自然段。
)三、精读课文,感悟特点,体会写法1、哪几自然段写了广玉兰的幽香、纯洁?(1、2)哪几自然段写了它无比旺盛的生命力?(3)重点写了哪一部分? (无比旺盛的生命力)这就是(板书:详略得当)。
2、文中作者是怎样描写广玉兰的幽香、纯洁的?(1)最初,是什么吸引了读者?作者又是怎样描写广玉兰的幽香?(2)作者又是怎样描写广玉兰的纯洁(洁净、高雅的特点)的?在文中划出有关句子,读读想想。
A、这段文字总写它的洁净、高雅的特点。
B、(分写)从哪些方面来写玉兰花的?(色彩,质感) 哪些词语写出了它的色彩?(纯白,淡淡的青绿色)哪些词语写出了它的质感呢?(玉琢冰雕,柔韧而有弹性)这些词语确实体现出了广玉兰花的洁净,高雅!C、作者连用两个”我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说它吧……又……”的句式,这是什么样的手法?(排比)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对广玉兰的赞美,喜爱之情,你们喜爱它吗?带上你的喜爱之情去读一读。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一、字词:1. 吞噬(shì):吞食,并吞。
2. 妥当(tuǒ):稳妥适当。
3. 雄浑(xióng):雄壮浑厚。
4. 敦厚(dūn):忠厚老实。
5. 演绎(yǎn):推演铺陈。
6. 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
7. 赞叹不已:连声赞赏不止。
8. 绞尽脑汁:费思虑,费脑筋。
比喻费尽心思。
9. 别无所求:指除了眼前的要求外,没有其他请求。
10. 身无分文:身上没有一点钱财。
形容非常贫穷。
二、课文内容概况:《藏戏》介绍了藏戏的形成过程以及其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表现了藏戏强烈鲜明的民族特点和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
三、课文内容解析:本文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1-3自然段):概括介绍藏戏的主要特点。
用反问和排比的手法概括地说明藏戏的三大特点,是全文的写作重点。
第二部分(4-7自然段):具体介绍藏戏的形成过程和艺术特色。
先简述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再分说藏戏的重要特征——面具造型的特点和它的作用,接着略说藏戏中“雪山江河作背景”“一静二表”的动作特点,最后详细说明藏戏丰富多彩却没有舞台的情况。
其中,面具、动作、背景的介绍突出了藏戏强烈鲜明的民族特点和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没有舞台则表现了藏戏的开放、随心所欲,同时也暗示了藏戏的传承性、群众性等特点。
第三部分(8自然段):总结全文,点明藏戏是一个非常原始的戏剧形式。
强调藏戏“戴面具”“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等特点,同时,以反问手法作结,令人回味无穷。
四、分段:1. 第一部分(1-3自然段):概括介绍藏戏的主要特点。
2. 第二部分(4-7自然段):具体介绍藏戏的形成过程和艺术特色。
3. 第三部分(8自然段):总结全文,点明藏戏是一个非常原始的戏剧形式。
六年级下册语文笔记第四课
六年级下册语文笔记第四课一、课文内容概述本课的课文是一篇描写春天的散文,作者通过对春天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美好景象。
课文从春风、春雨、春花、春草、春鸟等多个方面入手,展现了春天的多彩多姿,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重点词语解释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
课文中用这个词来形容蝴蝶在花丛中轻盈飞舞的样子。
繁花嫩叶:形容花开得很多,叶子也很鲜嫩。
课文中用来描绘春天的生机盎然。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课文中指鸟儿呼唤同伴一起歌唱。
抖擞精神:形容精神振奋,情绪饱满。
课文中用这个词来形容人们在春天里精神焕发、充满活力的状态。
三、句子赏析“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这句话通过反复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期盼和喜悦之情。
同时,通过拟人的方式,将春天赋予了人性化的特征,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春天的到来就像一位朋友走近一样亲切。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春天的大地比作刚睡醒的人,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大地在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同时,通过“欣欣然张开了眼”这一形象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生命力。
四、课文结构分析本课的课文结构清晰,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总领全文,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期盼和喜悦之情,同时也为后文对春天的具体描绘做了铺垫。
第二部分(第2-7段):具体描绘了春天的景物,包括春风、春雨、春花、春草、春鸟等,展现了春天的多彩多姿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一部分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魅力。
第三部分(第8-10段):总结了全文的主旨,再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期望。
这一部分通过抒情和议论的方式,使文章的主题得到了升华和深化。
五、主题思想本课的主题是赞美春天,通过描绘春天的美好景象和生机勃勃的气息,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六年级下册第四课主要内容
六年级下册第四课主要内容
六年级下册第四课《古诗三首》主要内容是《石灰吟》、《竹石》和《夏日绝句》。
1. 《石灰吟》这是一首借物言志的诗,作者以石灰为比喻,描述了开采石灰石的艰难和石灰的形成过程,表达了作者不避千难万险,勇于自我牺牲,以保持忠诚清白品格的可贵精神。
2. 《竹石》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以竹子为比喻,描述了岩竹在破岩中生长的坚韧和顽强,表达了作者不随波逐流,敢于傲骨挺立,面对困难和压力也不屈服的精神。
3. 《夏日绝句》这是一首怀古诗,作者通过讽刺和批判了项羽的悲壮失败,表达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
以上是这三首诗的大概内容,建议阅读古诗书或古诗文网获取更多内容。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课课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课课文《古代诗歌三首》《迢迢牵牛星》佚名〔两汉〕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注释】迢(tiáo)迢:遥远的样子。
牵牛星:河鼓三星之一,隔银河和织女星相对,俗称“牛郎星”,是天鹰星座的主星,在银河东。
皎皎:明亮的样子。
河汉女:指织女星,是天琴星座的主星,在银河西,与牵牛星隔河相对。
河汉:即银河。
纤纤:纤细柔长的样子。
擢(zhuó):引,抽,接近伸出的意思。
素:洁白。
札(zhá)札:象声词,机织声。
弄:摆弄。
杼(zhù):织布机上的梭子。
章:指布帛上的经纬纹理,这里指整幅的布帛。
涕:眼泪。
零:落下。
清且浅:清又浅。
相去:相离,相隔。
去:离。
复几许:又能有多远。
盈盈:水清澈、晶莹的样子。
一水:指银河。
间(jiàn):间隔。
脉(mò)脉:含情相视的样子。
一作“默默”,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
【译文】在银河东南牵牛星遥遥可见,在银河之西织女星明亮皎洁。
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地响个不停。
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
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两岸相隔又有多远呢?虽然只相隔了一条银河,但也只能含情脉脉相视无言。
《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斜:读(xiá),与“花”“家”押韵。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得到燃烛。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译文】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中国的民族戏曲历史悠久,种类繁多。
藏戏,是藏族地区普遍流行、在祖国百花艺苑中一个独具特色的剧种。
藏戏艺术有600多年的历史,比被誉为国粹的京剧还早400多年,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课文按说明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以“总一分一总”的关系结构文章。
先用三个排比句概括介绍藏戏主要特点:“戴着面具出”“演出时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
接下来详细写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许下宏愿,发誓架桥”“组成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
紧接着介绍藏戏的重要特征——“面具”的特点及作用。
然后简略地说明其他特色:舞台简朴;剧情靠解说、说唱来描述;开场、正戏、结尾固定的程式;唱腔、动作丰富多彩;演出时间长等。
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点明藏戏这一民族戏剧艺术靠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
随着作者脉络清楚、有点有面、有详有略的描述,绚丽多彩的藏戏以及它那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展现在读者面前。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领学生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及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生动形象地表达;二是通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藏族的文化。
【作者介绍】马晨明,1977年生,女,山东菏泽人,硕士生。
支援西藏,人民日报记者。
现任教师。
作品:《金融时报》《西藏采访笔记》《藏戏》。
作品《藏戏》收入小学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本第七课中,写作形式新颖,在《藏戏》中用三段反问句开头,引人入胜。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是以民间歌舞形式表现故事内容的综合表演艺术。
藏戏在历史上多伴随节庆、庙会、集市、募捐等民俗活动,主要在拉萨、日喀则、山南和康区的集镇、乡村或庄园演出,其形式和风格带有强烈鲜明的藏民族特点和浓郁突出的雪域神奇色彩。
作为一种广场艺术形式,贴近观众、易于被接受,是藏戏最大的特点和优势。
演出时一般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顿”,是开场白;第二部分称为“雄”,是正戏;第三部分称为“扎西”,意为祝福迎祥。
藏剧的服装,从头到尾只有一套,没有化妆,主要是面具。
藏剧传统剧目共有十三大本,著名的有《文成公主》《曲结诺桑》《朗萨姑娘》《苏格尼玛》《白玛文巴》等剧目,多含有佛教内容。
西藏民间藏戏剧团是十分普遍的,随时随地可以见到农村的广场上,或搭大帐篷,或扯大帆布,藏戏班子就地演出,周围方圆十里的群众都会来观看,常常是围得水泄不通.藏戏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野马脱缰.(jiāng) 吞噬.(shì) 琼.浆(qióng) 青面獠.牙(liáo)B.优哉.游哉. (zāi) 招徕.(lái) 随心所欲.(yù) 毫无倦.意(juàn)C.哄.堂大笑(hōng) 结束.(shù) 行善积.德(jī) 雪域.高原(yù)D.响彻.旷野(chè) 婀娜.(nuó) 赞叹不已.(yǐ) 一鼓一钹.(bá)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堂大笑能歌( )舞行( )积德赞叹不( ) 两面( )刀不( )而足三、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激流 ( )的姑娘 ( )的容貌( )的舞姿( )的手法( )的性格( )的唱腔( )的表演( )的歌声四、对号入座。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答案。
(1)“善”在字典中的解释:①善良,品质或言行好。
②交好,和好。
③熟习。
④高明的,良好的。
⑤长于,能做好。
⑥爱,容易。
能歌善.舞( ) 行善.( ) 面善.( )善.始善.终( ) 善.变( ) 善.策( )(2)“毫”在字典中的解释:①长而尖细的毛。
②秤或戥子上的提绳。
③用在否定词前,加强否定语气,表示一点儿也没有或一点儿也不。
毫.不稀奇( ) 明察秋毫.( ) 头毫.( ) 挥毫.( )五、下面句子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江南的雨是有灵性的,落在瓦砾上,像丝竹奏出的乐曲。
B.夜空中繁密的星,如同海水里漾起的小水花,闪闪烁烁的,跳动着细小的光点。
C.东方渐明,天空出现万道霞光,犹如一朵含苞待放的鲜花。
D.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什么桥梁,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
六、读句子,回答问题。
(1)于是,年轻的僧人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誓架桥,为民造福。
一无所有的唐东杰布,招来的只有一阵哄堂大笑。
“宏愿”的意思是:。
人们哄堂大笑是因为他不仅没钱,还。
(2)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就这样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
“58座”说明。
“开山鼻祖”说明。
七、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藏戏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特色。
阅读能力大提升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花灯节日往往最能集中地表现一个民族的习俗和欢乐。
西方的圣诞、复活、感恩等节日,大多带有宗教色彩,有的也留着历史的遗迹。
节日在每个人的童年回忆中,必然都占有极为特殊的位置。
多么穷的家里,圣诞节也得有挂满五色小灯泡的小树。
孩子们一夜醒来,袜子里总会有慈祥的圣诞老人送的什么礼物。
圣诞凌晨,孩子们还可以到人家门前去唱歌,讨点零花钱。
我小时候,每年就一个节一个节地盼。
五月吃上樱桃和粽子了,前额还给用雄黄画个“王”字,就是为了避五毒。
纽扣上戴一串花花绿绿的玩意儿,有桑葚、有老虎什么的,都是用碎布缝的。
当时还不知道那个节日同古代诗人屈原的关系。
多么雅的一个节日呀!七月节就该放莲花灯了。
八月节怎么穷也得吃上块月饼,兴许还弄个泥捏挂彩的兔儿爷供供。
九月登高吃花糕。
这个节日对漂流在外的游子最是伤感,也说明中国人的一个突出的民族特点:不忘老根儿。
但最盼的,还是年下,就是现在的春节。
哪国的节日也没有咱们的春节热闹。
我小时候,大商家讲究“上板”(停业)一月。
平时不放假,交通没现在方便,放了假店员也回不去家。
那一个月里,家在外省的累了一年,大多回去探亲了,剩下掌柜和伙计们就关起门来使劲地敲锣打鼓。
正月里欢乐的高峰,无疑是上元佳节——也叫灯节。
从初十起就热闹,一直到十五。
花灯可是真正的艺术品。
有圆的、方的、八角的,有谁都买得起的各色纸灯笼,也有绢的、纱的和玻璃的。
有富丽堂皇的宫灯,也有仿各种动物的羊灯、狮子灯。
羊灯通身糊着细白穗子,脑袋还会摇动。
另外有一种官府使用的大型纸灯,名字取得别致,叫“气死风”。
这种灯通身涂了桐油,糊得又特别严实,风怎么也吹不灭,所以能把风气死。
纽约第五街的霓虹灯倒也是五颜六色,有各种电子机关,变幻无穷;然而那只有商业上的宣传,没什么文化内容。
北京的花灯上,就像颐和团长廊的雕梁画栋,有成套的《三国》《水浒》或《红楼梦》。
有些戏人儿还会耍刀耍枪。
我小时最喜欢看的是走马灯。
蜡烛一点,秫秸插的中轴就能转起来。
守在灯旁的一个洞口往里望,它就像座旋转舞台:一下子是孙猴,转眼又出来八戒,沙和尚也跟在后面。
至今我还记得一盏走马灯里出现的一个怕老婆的男人:他跪在地上,头顶蜡扦,旁边站着个梳了抓的小脚女人,手举木棒,一下一下地朝他头上打去。
灯,是店铺最有吸引力的广告。
所以一到灯节,哪里铺子多,哪里的花灯就更热闹。
60年代初的一次春节,厂甸又开市了。
而且正月十五,北海还举行了花灯晚会。
当时我一边儿逛灯一边儿就想:是呀,过去那些乌七八糟的要去掉,可像这样季节性的游乐恢复起来,岂不大可丰富一下市民的生活。
1.文中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在文中画出直接表达作者写作目的的句子。
3.文中第2自然段简要介绍了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读一读,填空。
五月,节日名为________,习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月,节日名为________,习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月,节日名为________,习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月,节日名为________,习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的月份指的都是________历月份。
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有________,在________历________月,习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介绍中国人过春节的情况,为什么要先写西方人如何过圣诞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默写两句描写中国某一传统节日(除春节外)的古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维创新大拓展九、对对碰。
不同的地区不仅有不同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样式。
请将以下的剧种、剧目与相应的地区连线。
(1)安徽 A.豫剧a.《小拜年》(2)河南 B.越剧b.《天仙配》(3)东北 C.川剧c.《花木兰》(4)浙江 D.二人转d.《天上掉下个林妹妹》(5)四川 E.黄梅戏e.《变脸》参考答案:一、B 二、哄善善已三一三、 (野马脱缰般)的激流 (年轻)的姑娘 (美丽)的容貌(婀娜)的舞姿(夸张)的手法(鲜明)的性格(独特)的唱腔(精彩)的表演(动听)的歌声四、(1)⑤①③⑤⑥④(2)③①②①五、C 六、(1)伟大的志愿口出狂言(2)桥多唐东杰布在藏戏的发展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七、略八、1.哪国的节日也没有咱们的春节热闹。
2.提示:文章最后一句话。
3.端午樱桃和粽子七夕放莲花灯中秋节月饼重阳节登高4.通过对比,突出我国春节的热闹气氛和民族特色。
5.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答案不唯一)九、(1)—E—b (2)—A—c (3)—D—a (4)—B—d (5)—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