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新学案】2015高中历史总复习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整合 人民版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导学案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导学案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新课程高考一轮复习学案导学专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程标准】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史实。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三维史实。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知识梳理】一、“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局面形成原因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奴隶社会经济基础发生动摇)政治上(周王室衰微)阶级关系上(“士”阶层崛起)思想文化上(学术下移,学在民间)派别代表人物道家学派老子代表作:(《道德经》)思想:(A、道B、辩证C、无为)庄子(寓言散文蕴含哲理,具有神奇浪漫风格)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荀子)墨家学派的墨子主张:(A、兼爱B、非攻C、尚贤)评价:(代表下层群众,一度成为显学,战国后,不受人们重视)法家学派的韩非子主张:A、(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B、(认为社会不断发展,反对是古非今,主张变法革新)评价:(适应统一的中央集权需要,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古代社会统治理念基础)历史影响(意义)(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二)、孔子及儒学的勃兴孔子生平:春秋末期鲁国人,做过鲁国司寇,后周游列国。

晚年潜心办学和著述,整理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孔子的思想主张思想的核心(是仁,“爱人”、“克已复礼”“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包含了民本思想,主张“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教育思想比较进步,主张(“有教无类”,大力兴办私学)(三)、战国时期儒家代表孟子的思想主张(A、“仁政” B、“民贵君轻”(“民贵”是就百姓在维护统治秩序过程中的作用而言,并非指在政治经济地位上“民”比“君”高贵) C、“性善论”)荀子的思想主张(A、“仁义”、“王道”B、“君舟民水”C、“性恶论”D、法治)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汉武帝的“贤良对策”背景:(儒学的坎坷历程蔚然大宗—遭到打击—逐渐复苏;西汉前期对人才的重视:汉高祖和汉文帝曾下令招贤;鼎盛时期的社会问题:边境不宁,王国势力依旧威胁中央,阶级矛盾激化)经过:汉武帝(“举贤良对策”)作用:(一些人进入政府官员行列)意义:(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是国家政治、经济和国防的需要)(二)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董仲舒的历史地位:(汉朝儒家的代表人物)儒学体系的形成:(董仲舒把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改造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主要思想: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全面肯定新儒学的措施起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兴办(太学,在各郡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2015年高考一轮复习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教材

2015年高考一轮复习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教材

和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A.甲 丙
B.乙 丁
C.甲 丁
D.乙 丙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 天下者,未之有也,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尽心》
材料一是谁的主张?其思想源于何人? 这一学派在后世的地位如何?
孟子。其思想根源于孔子。 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 材料二 今后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指夏王朝) 之世者,必为鲧(禹之父)、禹笑矣;有决渎于 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尧、 舜、禹、汤、武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 矣。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行。论世之事, 因为之备,故明主之道,一法而不求智,固术而 不慕信。──《五蠹》
(一)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 《春秋繁露》
儒家思想成为正统
讨论:汉初为什么采用道家思想“无为而 治”,与民休息? 结果如何?
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汉初,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
结果:经济恢复;社会稳定;生活改善。 地方制度:郡国并行制
问题:诸侯国力量强大,威胁中央。 匈奴威胁边境。
【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严重】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 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4、伏尔泰曾说过,中国文人的宗教是 令人钦佩的。他们没有任何迷信和荒 谬的传说,也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 然。……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 伏尔泰口中的“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 哲学”是( ) A.佛教 B.道教 C.儒学 D.老庄思想
5、为纪念孔子诞生2560周年,2009年7月9日,
“2009年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重要活
材料二是谁的观点?联系材料概述其主张。
韩非子。 他认为历史是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 人们应按照现实的需要去进行改革,主张以 法治国,实行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高中历史课教案-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高中历史课教案-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通史概要:本专题主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

这一过程共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各有时代特色。

概要如下:(1)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在互相争鸣,发表不同政见、彼此驳难的同时,也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的。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战国末期的荀子,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当时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派别有用的合理的科学的成分),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2)汉武帝时代形成儒术独尊的局面。

遭受秦代“灭学之祸”的儒学,经过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的系统改造,形成适应大一统时代需要的新儒学。

董仲舒“倡导儒学”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术取得独尊地位;太学的建立,标志着儒学教育形成官方化和制度化。

自汉武帝时代起,儒学思想逐渐被确立为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二千年的正统思想;隋唐开始的科举制,使儒学思想全面影响了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

(3)宋明时期程朱理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儒学发展到新阶段。

在北宋儒学复兴运动中孕育而生的理学,经过南宋朱熹的总结,形成庞大而严密的理论体系。

程朱理学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的陆王心学,是理学的一大流派。

心学认为“心即理也”,主张“知行合一”。

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4)明清时期一些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与时俱进,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

明朝中后期“反正统思想”的异端李贽提出了“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挑战“天理”学说;反对以孔孟学说为权威和教条;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教材深度解析与整合 专题十八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教材深度解析与整合 专题十八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必修三思想文化史专题十八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百家”泛指数量多,主要有儒、道、法、墨等思想流派;“争鸣”指争论和辩难。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针对社会上存在的各种问题展开辩论。

他们争相发表见解,又彼此吸收、融合,形成学术文化的繁荣局面。

(1)形成原因①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②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③阶级关系上,“士”阶层在社会政治活动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的重用;④教育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造就了一批知识渊博、阅历丰富的文士。

(2)重要意义①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其中的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新的理论武器。

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②“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儒家(1)孔子地位:春秋晚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主要观点:①思想核心是“仁”。

“仁”就是爱人,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

实现“仁”,要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强调“礼”。

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他所追求的“礼”,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要求“正名”,体现了政治思想保守的一面。

③主张“德治”。

提出“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焉用杀”)。

④教育:首创私学,打破“学在官府”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扩大了受教育的范围。

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习态度要老实,学思结合,温故知新。

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从礼、乐、射、御、书、数六个方面培养学生。

⑤文化成就:整理出《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教材,后人称为“六经”。

高中历史金版新学案第十二单元第27讲PPT

高中历史金版新学案第十二单元第27讲PPT

必修3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栏目导引
[高考例析] (2010·高考上海卷)宋代,儒学家 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 纲常。这个新角度是( )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事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1.思想主张:提出“天下为主,_君__为__客__”的 民主思想。
2.意义:抨击了_封__建__君__主___专制制度,有极 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 的推动作用。
必修3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栏目导引
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1.思想主张:顾炎武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 了解,形成了__经__世__致__用__的思想。 2.影响: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5.批判和继承——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在 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着重对其弊病进行 批判,提出“经世致用”和批判君主专制的 主张,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必修3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栏目导引
追踪社会热点,围绕热点找考点
儒学(理学)对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性格的影响
必修3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栏目导引
3.影响
(1)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
(2)宋明理学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对中国社会 政治、___文__化__教__育___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 深远影响。
必修3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栏目导引
[理解掌握]宋明理学代表人物及主张
必修3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栏目导引
[理解掌握]李贽的离经叛道

2015《金版新学案》高中历史(人民版)总复习专题整合:专题十三.docx

2015《金版新学案》高中历史(人民版)总复习专题整合:专题十三.docx

一、古代屮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二、古代屮国的文学成就1. 《诗经》、楚辞与汉赋⑴《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周朝时期各诸侯国 的民歌,统称“国风”;雅是西周的宫廷乐曲歌词;颂是为宗庙祭祀配以舞曲的歌词。

风的 内容丰富,2015《金版新学案》高中历史(人民版)总复习专题整合:专题十三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和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专题高效整合归纳.整理.综合所学知识通史纵墮.用联系的观点牢记历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貧帝内经》擁*歸欽学以展 风俗筒题 折由针 汉赋 552 宋词 文人忌开始出现明清小说 甲骨文 《斤经》 《氾胜之防 朋诗五代ipW 期印鸭术元曲、元杂剧京期••-!•••+・十 T .. +•••+ .... …I + ・・T瀧谥淤溝储認' 認M 漂2205年5佔亦907鸽如年979年1279年阳年1644年】840年赠:A0J 商5西崗春秋 战国 秦口 -:mw« 阳刨川初 朗宋时期兀钊 HI!91 淸刨南j 匕刨时期 二、现代屮国的科技、文学艺术与教冇 丿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全血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化大笊命”时期 社会上义现代化建财时期 人1949 年1964 年 1965 年 人便教原子弹 爆炸成功人丄合成结Mi 牛談 1966 年 1970 年“东方红一 ••文化大/发射 命”开始成功要点I 丿丨纳•横向成网‘、、“科教兴国”战略文学艺术祥天 1976 年 ••文化大笊 鈔结束1978年载人航天取2014年 十一届得11人成就 三中全会 召开问题探究.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有的揭露讽刺统治者的剥削和压迫,有的反映劳动人民的反抗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大量关于农业生产的组织情况以及各种恋爱情歌等内容。

(2)楚辞:楚辞是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高中历史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学案 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学案 人民版必修3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本专题着重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直到明末清初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大体脉络。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大变革时期,在这期间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产生了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以李悝、商鞅、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思想,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思想。

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大一统局面建立和巩固的时期,儒学经历了从秦时“焚书坑儒”到汉武帝时确立儒学为国家正统思想的历程。

隋唐时期实行以儒学经典为考试内容的科举制,儒学由此全面影响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

唐末五代之际,儒学几乎丧失了规范社会、支撑人心的实际作用,陷入困境。

北宋五子创立的理学被看做是儒学的复兴。

南宋思想家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影响了其后六七百年之久。

陆王心学的出现使宋明理学的重心由此转向在儒家信仰支配下的生命实践。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我国思想界出现了继春秋百家争鸣之后又一次活跃的局面,出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唐甄等思想家,他们对儒学传统进行了多方面的批判和修改。

1.按照儒学由兴到衰的发展变化历程,从整体上把握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过程,整理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基本线索,构建基本的知识结构体系。

2.通过比较,概括儒学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阶段特征,从而提高概括历史阶段特征及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3.阅读一些关于古代思想家思想的书,加深对他们思想的理解。

4.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将思想家们的思想同时代背景结合起来,分析儒家思想兴衰的原因。

5.与现实社会生活相联系,认识儒学思想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民族复兴中的重大现实意义。

专题一单元复习单元知识图解单元知识归纳一.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2.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015届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整合+素能培养)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 人民版必修3

2015届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整合+素能培养)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 人民版必修3
必修三
文化发展历程
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专题整合与素能培养
时空坐标· 纵向成线
案例实录· 规范答题 热点话题· 全新讲练
专题归纳· 知识整合
01时空坐标· 纵向成线
通史构建 宏观把握
02专题归纳〃知识整合
线索发散 单元深化
一、全面认识儒家思想的影响 1.积极影响:儒学是中国数千年来一脉相承的正统文 化,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1)以儒学为核心的思想是封建正统思想,对巩固和延 续封建统治,保持国家的统一和稳定,起了十分巨大的作 用。
04热点话题〃全新讲练
依托考点 链接热点
话题:弘扬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儒家思想常考 常新 话题关注 网易娱乐9月27日报道2013年9月28日10:00,山东卫 视将独家直播以“文化凝聚正能量,同心共筑中国梦”为 主题的2013祭孔大典。此次大典将以儒家文化祭祀形式来 传递正能量,成为2013一大盛事!
(2)康有为为达到宣传变法思想、推动统治者变法的目 的,利用孔子在中国的广泛影响,写成《孔子改制考》一 书,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 (3)袁世凯为恢复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 的逆流。资产阶级为冲破封建思想束缚,实行民主政治, 对儒家正统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命题应用—— 1.阅读表格,在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中,体现 的共同思想是( 思想家 孔子 孟子 ) 思想主张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有教无类”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施仁政 以民,省刑罚,薄税敛” “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则载舟,水则 覆舟”“制天命而用之”
答案:(1)出发点:规劝统治者实行仁政。根本目的: 维护封建统治。 (2)见解: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三纲五常;道德规范 是天理,即万物的本原。历史影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 治需要,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塑造中华民族的性 格。 (3)内涵:要有是非之心,关心民众疾苦。方法:努力 加强道德修养,恢复良知本性。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知识整合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知识整合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期间的思想脉络二、古代儒学思想社会政治地位的演变及其原由1.春秋战国期间:儒家思想被冷淡。

孔子提出“仁”和“为政以德”;孟子主张推行“德政”,重申民贵君轻,倡议放宽刑罚,减少赋税,虽有必定进步性,但在战乱纷争的时代,其主张无助于实现一致,距当时强烈的社会改革太遥远,必定遇到统治者的冷淡。

2. 秦代期间:法家独尊,儒家思想遭压制。

儒生依旧按照保守思想以古非今,非议郡县制,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峙面,不单不可以为封建统治者服务,并且落伍于局势的发展。

3.西汉期间:确定正统地位,儒家思想享“独尊”。

汉初黄老“无为”思想没法解决汉武帝期间面对的增强中央集权的问题。

董仲舒兼采百家学说,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挥,增加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等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为政治上的一致确定了思想基础。

4.宋明期间:儒学中兴发展到理学新阶段,理学统治地位确定。

在回应佛道挑战的同时,儒学达成了更为理论化和思辩化的过程,理学产生并发展到心学,更为适应统治者的需要。

5.明清之际:传统儒学遭挑战,儒学新发展。

明清期间,商品经济发展,农民起义汹涌澎拜,封建政治专制腐败,八股取士因循呆板,在思想领域开始出现对传统儒学的反省和批评,修建拥有时代特点的新儒学。

三、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及对世界的影响1.现实意义(1)儒家重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联合”的教育教课思想,对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材的培育有踊跃作用。

(2)儒家倡议“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建立和睦的人际关系,促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儒家重申“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增强道德涵养,有助于拘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4)儒家倡议的“仁”“德治”“民本”思想保护了社会稳固,促使了经济的发展。

(5)儒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益于稳固中华民族的一致,在今日更是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高考历史一轮复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

高考历史一轮复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学案(人民版必修3).doc

第一部分【专题学习目标】课程标准: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了解佛教思想和道家思想对儒学发展的影响;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子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了解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思想的发展情况。

在本专题的学习过程中,学会收集并综合分析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相关资料,探讨思想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影响;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是一个不断吸纳,融合各种思想流派观点的过程。

在学习中,还要多方涉猎相关知识,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通过本专题学习,进一步了解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过程,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自觉传承祖国和人类思想文化遗产的意识。

【专题学法指导】(一)整体感知思想文化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为充实人类思想的宝库做出了卓越的历史贡献。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程,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把握从先秦时期到明清之际,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脉络,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进一步从思想文化层面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

(二)聚焦本专题重难点学习本专题的关键在于正确梳理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学说的形成与发展脉络,结合相关材料,对其发展的各个阶段做出客观评价。

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主张“礼”,维护周礼,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

(2)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7.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下列体现人 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 ) 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②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③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④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8.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 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与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 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
评价: 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有利
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生产发展, 具有进步意义,影响深远。
知识归纳:
政治:主张“仁义”和“王道”;
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 荀子
主要 哲学:“天行有常”、“制天命而
思想
用之”等唯物思想
关于“礼”的思想:学习的最高目 标是把握“礼”
探究学习: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点。
5.“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下列对其学说
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主张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②具有古典人道
主义性质 ③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
任意刑杀 ④主张“民贵君轻”,实行仁政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6.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 “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 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 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 具体是指( ) A.制天命而用之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兼相爱、交相利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A.私学发展,涌现出大量人才 B.诸侯争斗激烈,各种治国观点层出不穷 C.阶级阶层间关系复杂,矛盾众多 D.社会处在划时代的重大变革时期

2015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2015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整体感知“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讲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简史。

它由四课组成,其中“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讲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什么,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讲述的是儒家思想是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的;“第3课宋明理学”讲述的是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

在第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要抓住一条主线: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兴起、发展的演变过程。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学派形成并兴起;汉代儒学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宋明时期,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批判地继承,构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在这其中,我们要重点抓住四个重要知识点:一是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主要内容;二是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主张;三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基本内容;四是明清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极其历史影响。

掌握了这些知识点,我们本单元的学习任务就基本完成了。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预习导引】一、学业水平要求1、了解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2、理解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二、高考考纲百家争鸣;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思想;儒家思想的形成。

三、本课导学(一)“百家争鸣”1、概念:2、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

(1)经济:瓦解(根本原因)(2)政治:衰微(3)阶级:原来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在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的重用。

(4)文化:贵族垄断、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也开始接受教育。

出现一批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

3、表现(1)道家学派:和。

(2)儒家学派:、和。

(3)墨家学派:。

(4)法家学派:。

4、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动。

【智慧课堂】一、研究探索★1、了解什么是百家争鸣?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从而思考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金版新学案》高三历史一轮 第12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

《金版新学案》高三历史一轮 第12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

• 对策一:可采用“通性通法”中的排除法。 • 对策二:三步法。解答比较型选择题的关键是明确比较 什么、怎么比较,其解题过程可提炼为以下步骤: • (1)认真审读题目,弄清题意,明确比较的对象。 • (2)确立比较项,即找准比较的角度,如比较历史事件一 般从背景、性质、方式、特点、结果、影响等方面思想。 • (3)按照确立的比较项分项比较,归纳出它们的相同点和 不同点。
• 一、儒家思想的形成和演变 • 1.春秋时期: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础。孔子的思想核 心是仁,仁就是“爱人”,就是“克己复 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主张 “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百姓 “足食”,国家“足兵”,取得“民信”。
• 2.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经过孟子、荀子 的总结和改造,体系更加完整,成为诸子 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 ①孟子把孔子“仁”的学说发展成为更加 系统的“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 的思想。在伦理观上主张“性善论”。
• 2.(2009年信阳模拟)秦始皇、汉武帝、唐 玄宗等古代帝王都曾到泰山举行过封禅大 典。《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 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 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这 表明,帝王泰山封禅的共同用意在于 ( ) • A.炫耀文治武功 • B.祭祀天地神祗 • C.宣扬君权神授 • D.报答天地之恩

• • •
•பைடு நூலகம்
(2008年高考广东卷)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 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 而是两位的心动。在世界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 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 ) 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解析】 慧能的观点明显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而王阳 明是心学的代表人物。 【答案】 D

学案1 百家争鸣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学案1 百家争鸣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答案
探究点4 孟子和荀子的民本思想
材料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 —— 《孟子》
——《荀子》
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
得其心,斯得民矣。”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思考
以上两则材料集中反映了先秦儒学的哪一重要思想?结合材料中 重要思想:民本思想。观点:两段材料分别反映了孟子的“君轻
答案
据材料分析孔子所说的 “ 仁 ” 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孔子强调
探究点3 孔子“仁”的思想的影响 材料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 《 论 语 》 材料中,孔子主要谈论的是什么问题?孔子这一思想有何积极 问题:对鬼神的态度、如何做人的问题。积极意义:①孔子不 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思考 意义? 答案 迷信鬼神,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②孔子关 于“仁”的回答,有利于个人良好品德的养成,对建设和谐社会有积 极意义。
我无欲,而民自朴。 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 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思考 答案 ——老子《道德经》
根据材料,分析老子提出了怎样的治国理念?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答案
探究点6 法家的思想主张及影响
思考
处于大变革中的春秋战国时期,你认为什么学派的学说对当时
解析答案
1
2
3
4
5
6
6.《道德经》中有这样一段话:“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反映出( C ) A.孔子强调道德的作用 B.老子重视法律 C.老子主张顺应自然 D.老子哲学中包含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解析 题干材料中“法”字的含义是“仿效”、“效法”。材料的核心 观点是“自然”是天地万物效法的终极目标。由此可见,C项符合题意。

高三历史复习专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点及真题归纳

高三历史复习专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点及真题归纳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明理学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根本原因:社会转型期,社会大动荡、大分裂、大发展、大变革。

经济原因:铁器牛耕的推广和使用,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政治原因: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分封制瓦解文化原因:私学出现,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

认识: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产物(二)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儒家孔子:创始人。

“至圣”(春秋时期)①核心思想“仁”②强调统治者“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杀戮③主张“克己复礼”④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孟子:亚圣(战国时期)①主张“仁政”②“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③性善论荀子(战国时期)主张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王道”,以德服人。

②“君舟民水论”③性恶论道家老子:创始人(春秋晚期)①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②政治主张:“无为而治”③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的运动,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庄子(战国):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①把生死看成是相对的②认为放弃一切大小、生死、贵贱、荣辱等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法家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提出了系统的法制理论。

(法家把君主权力提高到了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墨家墨子:主张:兼爱、尚贤、非攻、节俭(代表了平民百姓的愿望,在当时影响很大)(三)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影响①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③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背景1.汉初,吸收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使得经济实力获得恢复和发展。

2.汉武帝时期诸侯国势力膨胀,汉初“无为而治”不再适应时代需求。

【金版学案】-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整合 人民版必修3

【金版学案】-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整合 人民版必修3

【金版学案】2014-2015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整合人民版必修3热点一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及其原因(续表)►例题分析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

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荀子、董仲舒B.荀子、孟子C.商鞅、孟子D.韩非子、董仲舒解析:此题实际上考察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集大成者,到董仲舒时候发挥儒家学说,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等思想,从思想上加强政治上的统一,完成君主专制理论。

答案:D►跟踪训练1.著名儒学大师朱熹在儒家思想发展历程中所起的作用是()A.创立儒家学派B.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C.将儒家思想提升到“天理”高度D.主张确定儒学独尊的地位答案:C2.2005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我喜读黄宗羲著作,在于这位学问家的许多思想有着朴素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能体现黄宗羲“科学性”和“民主性”的主张有() ①“童心说”②建立“天下之法”③实行“众治”④工商皆本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D热点二对儒家思想的综合认识了解儒家思想的两重性特征。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既有积极作用,又有保守的糟粕。

它曾在不同的时段表现出与时俱进的特征,给古代中国思想史添加了丰富的营养,并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但它又被一些专制君主利用,成为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压制民主的理论根据。

(1)理解儒家思想的与时俱进:①春秋战国时期,是儒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其核心思想是“仁”、“仁政”等民本思想;②董仲舒在继承春秋战国时期儒学的基础上,汲取了诸子百家中道家、阴阳五行家等思想,增加了“大一统” “君权神授” “ 天人感应”等内容,形成了适应君主专制统治需要的新儒学体系;③宋明理学在继承董仲舒儒学的基础上,糅合佛教、道教思想中的主要内容,完成了儒学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其中,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2015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总结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3

2015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总结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3

【金版学案】(广东专用)2015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总结提升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总结提升知识网络时空定位一、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社会地位的演变和现代价值1.儒家思想在古代各时期社会地位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不被重视,备受冷落。

原因在于孔子要求恢复周礼,有保守性,孟子“仁政”,“民贵君轻”的主张在战乱时代无助于称霸统一。

(2)秦朝时期:受到沉重打击。

原因在于儒遵循守旧,以古非今,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仅不能为封建统治服务,而且落后于形势发展。

(3)西汉时期:原因在于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革新,增加了“君权神授”“大一统”等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因而获得“独尊”地位。

(4)宋明时期:儒学发展为“理学”(部分主张“心学”),成为官方哲学。

原因在于宋代儒学家在回应佛、道挑战时,把儒学哲理化,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的新的观念系统,更加有利于维护封建等级秩序。

(5)明清时期:传统儒学受到批评和挑战。

原因在于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蓬勃发展,阶级矛盾激化,新思想在孕育;同时,专制政治、八股取士又严重地阻碍着新思想的产生,于是,思想领域开始了对传统儒学的反思和批判。

2.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1)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的道德意识。

(2)“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3)“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

(4)“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5)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和民生问题的解决。

(6)“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由此,我们对待儒家思想的正确态度是既要继承其中的精华,又要剔除其中的糟粕,批判和否定其中的消极因素;要继承儒家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如“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史责任感,人道主义精神,尊老、敬贤、尊师和见利思义的为人准则等。

二、17—18世纪中、法启蒙思想的比较认识1.相同点: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折射;都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激烈的批判。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7课时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名师课件

【金版学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7课时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名师课件

是“理”在家里的儿子,“物”是在外的儿子,“物”
虽在外,也不能说不是“理”的儿子。与这一思想一致

的是( )



A.心外无物 B.理是世界本原
解C析.无从为“而‘治心’D.与仁‘者物爱’人比ss喻为‘理’的两个儿 子”和“‘物’虽在外,也不能说不是‘理’的儿 子答”案,说B明理是本原。
典题 精析
② 强 调 顺 应 自 然 和 清 静 无 为 , 提 出 “无_为__而__治___” 的 政治主张。
③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



(2)庄子。

①宣扬天道与自然无为。
②认为做到“_齐__物_____展的,主张变法革新。
成者。
②观致点良:知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在伦理 观上他提出“________”的学说,还提出“知行合一”的 学说。
考点 突破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1.李贽(明朝后期)——“离经叛道”的思想家。
(1)否认孔孟权威,鞭挞理学虚伪。
(2)抨击封建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
栏 目

(3)万物源于阴阳二气,否定理学理论基础。
栏 目
②儒学经典成为国家规定教科书,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链

③兴办__太__学____和建立地方教育系统,推广儒学。
(2)影响。 ①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__正__统____思想。
②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考点 突破
三、宋明理学
1.兴起的背景。
魏晋时期,儒学受到佛教、道教冲击;为了重兴儒
链 接
统治,给后世民主思想以深刻启迪,具有解放思想的历
史进步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版新学案》高中历史(人民版)总复习专题整合: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1.创立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仁”和“礼”;孟子将孔子的政治主张发展为“仁政”,提出“民贵君轻”,主张“性善论”;荀子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儒学体系更加完整。

2.改造与独尊——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独尊儒术、兴办太学,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进一步改造——魏晋至隋唐:儒、佛、道纷争与融合,儒家思想体现出极大的包容性,进一步被官方所接受。

4.转型与成熟——宋明时期:程朱理学(天理、心性、修养)出现,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进一步形成封建伦理精神体系。

明初理学官方化,成为八股取士的唯一学术根据。

王阳明心学的形成标志着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

5.批判和继承——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在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着重对其弊病进行批判,提出“经世致用”和批判君主专制的主张,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诸子百家中对立的观点和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1.诸子百家中相对立的观点(1)治国上,儒家主张“仁政”,反对严刑峻法;法家主张法制,强调严刑峻法。

(2)在人性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性本恶”。

(3)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荀子主张“制天命”,人定胜天;庄子主张“顺自然”。

(4)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道家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主张避世,强调“超脱”。

2.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2)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地进行。

(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5)儒家思想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更具有现实意义。

三、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差异话题:弘扬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儒家思想时考时新1.2013年4月1日,癸己年尼山春季祭孔大典在曲阜尼山隆重举行。

右图是尼山春季祭孔大典上“学童读论语”。

2.从文明的传承视角看儒家文化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它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中华民族精神是一种“聪明、智慧、坚韧、勤奋、开拓进取、爱好和平”的内在精神。

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和民族前途,加深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等角度立意命题,是近年高考命题关注的热点。

2.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及其作用3.多角度看待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1)唯物史观角度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奴隶制瓦解、分封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时代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形成的大背景,这体现的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

②从阶级史观看,孔子、老子主张社会有序,主张统治者“无为”,代表的是没落贵族的利益,墨子代表下层劳动者群体的利益,其他如孟子、庄子、韩非子等则代表新兴地主阶层的利益。

(2)文明传承角度: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今天应坚持科学发展观,弘扬传统民族文化遗产的有益成分,如民本思想,和谐观念,统一意识、义利观点,同时也应剔除其落后时代的如三纲五常、等级贵贱等内容。

(3)联系现实的角度:应注意孔孟儒学家思想中的“民本”主张与当今民主本质上的区别,古时“民本”思想以维护君主特权为中心,当今民主以人权平等为中心。

(4)辩证唯物主义角度: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对传统的封建纲常礼教进行了强烈的批判,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腐朽统治,反对专制、倡导民主。

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儒学,而是对儒学的批判继承与发展。

5.儒家思想与政治的三次紧密结合在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儒家思想已成学术热点、高考命题的热点,儒家思想与政治的三次紧密结合反映了某一时期的思想文化是该时期政治、经济现状的反映,能够影响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

(1)董仲舒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为汉武帝接受并实行。

此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2)康有为为达到宣传变法思想、推动统治者变法的目的,利用孔子在中国的广泛影响,写《孔子改制考》一书,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

(3)袁世凯为恢复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资产阶级为冲破封建思想束缚,实行民主政治,对儒家正统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2012·高考天津文综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1)概括材料中的三种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

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材料三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

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

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

——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等(3)依据材料三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4)综上,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认识。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思想文化的特点结合起来。

第(1)问由材料一中“仁政”“无为”“明法”可判断出各自的思想主张;背景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进行总结。

第(2)问由材料二中“大一统”“正法度”等信息可以概括董仲舒的思想特征,再结合所学分析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第(3)问由材料三中吸收不同宗教文化即可归纳唐朝时期的文化特点,再结合唐朝政治、经济、对外交往等情况分析其原因。

第(4)问要提炼出文化与政治、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答案:(1)实行仁政;无为而治;强调法治。

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社会发生政治和经济大变动:政治上,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经济上,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破坏。

(2)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

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3)多元性(兼收并蓄)。

唐朝实行开放政策;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对外交往频繁等。

(4)思想文化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在吸收融合诸多文化因素中发展和丰富。

1.2013年9月,“水浒文化节”在水泊故地山东梁山举办。

梁山之巅有一座雄伟的建筑是当年梁山好汉议事的地方,取名“忠义堂”,关于这一名字的由来,《水浒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忠义堂原叫聚义厅,晁盖中箭身亡后,宋江成为山寨之主,他便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如上图),并在堂前树起了“替天行道”的大旗。

这里面体现的忠义思想明显来自儒家思想中的( )A.“仁政”学说B.“天人感应”学说C.宋明理学思想D.“经世致用”思想解析:宋明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节气、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努力,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这是一种“忠”“义”思想。

答案: C2.(2013·高考北京文综卷)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

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 )①《春秋繁露》②《四书章句集注》③《儒林外史》④《孔子改制考》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两点:一是时间“秦汉以来”,二是“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

①是董仲舒的著作,没有吸收外来文化,排除;②是朱熹的著作,它吸收了外来的佛教思想,符合题意;③是吴敬梓的讽刺小说,不符合题意,排除;④是康有为的著作,在此著作中他将西方的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符合题意。

答案: B3.(2014·天津宝坻质量调查)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进一步受到关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是我们民族的国家制度、社会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

……孔子是第一个提出救世之策的人。

——易中天《先秦诸子的救世之策》(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孔子的“救世之策”。

材料二后代人们,由于从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它们,以服务于当时的阶级、时代的需要。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2)以西汉和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历史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材料三在国际孔子文化节上,推出了“世界孔庙同祭孔”活动。

据孔子文化节组委会办公室的人士介绍,举办“世界孔庙同祭孔”活动,旨在传承几千年中华文化脉络,宣传保护孔庙(文庙)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搭建一个世界文化交流的平台,增强民族凝聚力。

材料四图一和图二所反映的内容均出现在“世界孔庙同祭孔”活动期间(3)请结合材料三,对材料四中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内容作简要评价。

解析:本题第(1)问考查孔子的思想主张,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第(2)问以古代和近代儒学的境遇为命题切入点,考查儒家思想在不同时期的命运;第(3)问则从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孔子的态度入手,发扬史学的现实价值,属于思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比较新颖。

答案:(1)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政以德。

(2)汉武帝时期,为加强君权,董仲舒提出大一统、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的理论,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新文化运动时期,在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面前,为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与科学,资产阶级激进派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猛烈批判封建儒学。

(3)《孔子论为人》一书的出版有利于挖掘孔子思想的文化内涵,传承优良的民族传统,提高民族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

图二所反映的现象违背了“祭孔”活动的宗旨,是对文化遗产的践踏与破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