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

合集下载

精品: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精品: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在答题卡中正确填涂)1.《历史大脉络》中谈到“中国人以为繁荣安定的景观是田畴相接,庄稼丰茂.精耕细作的农业,为中国人的饮食开发出不少美味佳肴,其中最为丰富的成分是碳水化合物(淀粉)、纤维质与素食的蛋白质。

”《剑桥古代史》中描述到:雅典人“不仅可以享受阿提卡的橄榄油和葡萄酒,而且可以食用黑海的谷物和干鱼。

”以下关于古代中国和雅典饮食的比较错误的是A.都非常注重美食的开发,美食品种多样B.中国美食以粮食等素食为主,古希腊副食种类丰富C.两者不同的饮食习惯源于政治体制的差异D.两者的不同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材料中雅典人“不仅可以享受阿提卡的橄榄油和葡萄酒,而且可以食用黑海的谷物和干鱼。

”和中国人的饮食不同和政治制度没有关系,故C项正确,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特点2.西汉时期的犁铧比战国时有所改进,有铁口犁铧,尖锋双冀犁铧、舌状梯形犁铧以及大型犁铧等。

而且政府曾下令禁止杀牛和盗牛,并在北方边境设苑养马。

这主要表明西汉时期A.政府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B.精耕细作的农业得到一定的发展C.生产方式出现了质的革新D.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支配地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材料中“西汉时期的犁铧比战国时有所改进,有铁口犁铧,尖锋双冀犁铧、舌状梯形犁铧以及大型犁铧等。

而且政府曾下令禁止杀牛和盗牛,并在北方边境设苑养马。

”说明西汉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发达,故B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汉代农业经济·精耕细作3.史学家钱穆曾评价中国古代某一土地政策:“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

河南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河南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河南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礼记》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文字:“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世袭)以为礼。

”这段文字中的“大道”是指()①禅让制②世袭制③公有制④私有制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2.王国维说:“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

”材料反映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特点是()A.封建等级秩序森B.中央集权尚未形成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D.政治与血缘相结合3.《史记·殷本纪》记载:“自仲丁以来,废适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

”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商朝()A.外患不断,以致商王多次迁都B.实行分封制,诸侯割据混战C.王室内部为争夺王位,内乱不止D.实行宗法制,有利于维护政治稳定4.下图反映的西周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宗法制5.《左传》记载,西周初年,周王责令鲁国国君赴镐京贡献鲁国特产。

春秋初年,周桓王、周顷王曾先后派人去鲁国求葬费、“告饥”“求车”。

这一转变突出体现了()A.周王室日趋衰微B.周王室受到各诸侯的摆布C.鲁国国君服从周王的调遣D.鲁国是当时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6.下列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体现了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关系B.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C.体现了中央与地方的行政关系D.体现了官僚机构与人民的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7.唐朝诗人李白在《古风》一诗中称颂:“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诗中的“秦王”统一六国的时间采用公元纪年法应为()A.公元前二世纪早期B.公元前二世纪晚期C.公元前三世纪早期D.公元前三世纪晚期8.秦始皇统一六国,创立了()A.分封制B.世袭制C.宗法制D.皇帝制度9.秦始皇统治时期,“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2015-2016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河南适用)

2015-2016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河南适用)
2015-2016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河南适用)
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每小题2分,共60分)
1.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国家制度
2.《姓氏起源》一书对“宋”姓起源的解释:周武王克商灭纣,建立周朝,封微子(商王后裔)于商丘,建立宋国,共传36代,亡于楚国。宋亡国后,原王公之族散居各地,以原国“宋”为姓,乃成宋姓。上述解释中不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8.历史学家钱穆评价指出:“在此制度下,可以根本消融社会阶级之存在,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绝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钱穆所评价的是( )
A.察举制维护了特权等级利益B.九品中正制打破了门第界限
C.科举制为知识分子提供了参政机会D.三省六部制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A.西周严格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 B.这来自规定的意图是防止腐败现象的产生
C.西周的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D.西周各地区经济发展明显不平衡
6.近年来,以历史为题材的电视剧持续热播。下列场景在历史剧拍摄中不应出现的有 ①《封神榜》中烽火戏诸侯②《汉武大帝》中卫青出任枢密使
③《大宋提刑官》中内阁首辅专权④《康熙大帝》中军机大臣跪奏笔录
9.西汉贾谊在《治字策》中宣称:“天下之势,方病大肿,一胫之大几如腰,一指之大几如股,平居不可屈信(伸),一二指搐,身虑亡聊。失今不治,必为痼疾,后虽有扁鹊,不能为已。”其旨在告诫统治者要( )
A.大力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B.注意防治结合,消灭传染病源
C.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D.严惩官吏腐败,加强专制主义

河南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河南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河南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这句谚语反映的是()A.自给自足的市场经济B.耕织结合的商品经济C.铁犁牛耕为主的耕作方式D.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2.(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

”以下各说法中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3.在我国古代,祈盼“五谷丰登”和“六畜兴旺”是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哪个重要特点是(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D.采用“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4.《礼记》有“天下为籍千亩”、“天下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礼记》有仲春“后率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的记载。

汉朝以后逐步形成一种国家礼仪,皇帝和皇后常常在春季举行“籍田礼”和“亲蚕礼”,这表明统治者()A.重视农业生产B.关心百姓疾苦C.常能与民同乐D.热爱劳动5.官营手工业在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占有优势,以下不属于它的主要特点的是A.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规模的作坊生产B.主要生产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和武器C.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D.主要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6.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

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A.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B.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C.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D.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7.据《苏州府风俗考》记载,明朝苏州“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河南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河南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河南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

这些说法体现的是A.家族和睦B.等级秩序C.贵族世袭D.宗法观念2.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

这些铭文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

这表明西周时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3.《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4.《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

这是指秦朝实行了()A.郡县制B.分封制C.井田制D.宗法制5.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

这表现在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6.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①禅让制②分封制③世官制④宗法制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7.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8.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

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9.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

河南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河南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河南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化而来,它的核心内容是A.嫡长子继承制B.嫡长子与庶子享有同等继承权C.嫡长子分封庶子D.嫡长子不能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2.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3.“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

”这是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下列哪一制度的评价A.推恩令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4.西周分封的主体是()A.同姓亲族B.功臣C.商代遗民D.姻亲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此其所以为得也。

”柳宗元这段话实际上()A.肯定了秦朝的郡县制B.肯定了三公九卿制度C.肯定了秦朝的赋税制度D.肯定了秦朝的民族政策6.中国古代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危险基本解除始于[A.隋唐时期B.北宋时期C.元朝时期D.清朝时期7.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A.皇权至高无上B.中央设三公九卿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D.颁布秦律,严刑酷法8.我国古代官僚机构中,最早具有监察百官职能的官吏应是( )A.节度使B.御史大夫C.提刑按察使司D.刺史9.大宗与小宗之间的关系是()A.绝对的B.土地、财产、权力的分配与继承制度C.仅仅是家族等级关系D.仅仅是政治隶属关系10.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C.地方推荐D.皇帝任命11.周朝制定各种礼乐制度的根本目的是A.作为各级贵族的生活准则B.作为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C.作.为惩罚违礼贵族的依据D.作为统治阶级的娱乐享受12.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13.下列对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趋势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监视B.地方独立性增强,中央集权削弱C.地方权力愈来愈小,中央权力愈来愈大D.中央对边地治理渐趋严密14.以下关于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明太祖时设置殿阁大学士并开始参与决策②内阁制度是明成祖时正式形成的③内阁是专制皇权强化的产物④内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制约皇权的作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15.北宋设立分割宰相财权的是()A.参知政事B.转运使C.三司使D.枢密使16.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A.制度的良善在于不断的改革B.强化君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D.缓和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17.钱穆在《国史新论》中纵论汉唐宰相制度的差异时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2015-2016学年高一下3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综述

2015-2016学年高一下3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综述

2015-2016学年度高一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分值: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商代甲骨文中出现蚕、帛、丝、桑等字(如图),并由此辟生出从桑”、从糸”等与蚕丝有关的文字100多个。

从中可以得出的认识是商代()A. 种桑养蚕现象开始出现B.丝、帛等成为主要衣料C.丝织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D.丝织业成为重要的手工业部门2. 汉代冶铁技术取得重大发展。

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炼钢技术在汉初很不普及,但汉武帝后却得到迅速推广,工艺也更为成熟。

其主要原因在于()A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B •盐铁官营政策的推行C.水力鼓风冶铁工具的发明 D •铁农具的广泛应用3. 明初的户役制度,将户籍分为若干类别,其中主要是民户,还有军户、匠户、灶户(煮盐户)等几十类,并严格禁止更换户别。

这一措施有利于()A. 发展官营手工业B .促成社会分化C .强化社会控制D .发展商品经济4. 唐朝学者陆龟蒙曾说:江东用的曲辕犁最为科学,事实上汉代二牛抬杠式的耕作方式普遍使用于唐宋明清,直到近现代。

上述材料反映的现象是()A. 曲辕犁推广受地域限制B •小农经济阻碍技术革新C.牛耕是农业文明的标志 D .传统农业动力未能突破5. 从此“军机成为最大的枢密,参与军机的谋臣成为重臣,渐渐与文官之首(丞相)分位”。

由此可知()A. 秦朝置三公成功地分割了相权B. 宋代有效地分割了丞相的军权C. 唐代三省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D. 清代军机处进一步加强了皇权6•《国史大纲》记载:唐初不课盐,开元以下始课盐,天宝年间,盐每斗尚仅十钱,其后乃增至四十倍,天下之赋,盐税居半。

唐初无茶税,建中以下始税茶。

唐初无酒禁,广德以下始课酒。

唐初待工商优甚……其趋势自唐中叶以后而始变。

”该政策转向()A .导致唐中叶后社会经济活动萎缩B .加剧了唐朝社会贫富不均现象C.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发展 D .反映了专制政权对商业的控制7.《吕氏春秋上农》有言: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

2015-2016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卷

2015-2016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卷

2015~2016学年度阶段性测试高一历史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8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题,每题2分,共计8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左传》中有一段关于宗法制的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

年钧以德,德钧以卜。

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

”(无适:没有嫡子。

钧:均等。

)这段记载说明A.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B.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C.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原则D.贤德是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2.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任何一个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

”据此分析,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内在的用意”主要是A.通过强干弱枝加强中央集权B.适应时代变化,与时俱进C.通过分化事权强化君主专制D.继承前代制度,适当创新3.下图涉及的两个机构的共同特点是①由皇帝近臣取代重臣②最初是临时机构③始终由高官任职④都是君主专制的体现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史载唐朝驸马(公主夫婿)选取注重门第出身,多出自勋贵名臣,而明朝严禁皇室与大臣联姻,故驸马多出自寒门。

这种变化反映了A.中央集权的加强B.科举制度的成熟C.贵族制度的衰落 D.专制皇权的强化5.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其中“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A.皇帝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6.钱穆在《国史新论》记载:“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拨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材料中“这两种制度”分别是A.察举制、三公九卿制B.九品中正制、三省六部制C.科举制、三公九卿制D.科举制、三省六部制7.明太祖曾作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河南省郑州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1

河南省郑州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1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古代劳动人民根据动物的出没时间和生活特征,将十二种动物作为十二生肖:鼠、牛、虎、兔……。

下面关于十二生肖与古代文明的关系分析正确的是A.促进了精耕细作技术的形成B.畜牧业是农业的基础C.有利于安排农时,发展生产D.家禽饲养,自成体系2. 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不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描述反映的是我国古代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B.手工业的发展C.商品经济的发展D.重农抑商的政策3. 司马光曾上书指出:“窃惟四民之中,惟农最苦。

……而又水旱、霜雹、蝗蜮间为之灾,幸而收成,则公私之债交争互夺,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矣。

”这主要反映出A.农民赋役负担沉重B.司马光主张变革C.农民社会地位低下D.小农经济的脆弱性4. 农民在先秦时期多称“臣”“人”“众”“野人”,秦汉时称“夫”“仆”,魏晋时称“田客”“部曲”,宋元时称“农户”“佃”。

这种变化主要源于A.小农经济的形成B.土地制度的变化C.赋税制度的变革D.重农抑商的推行5. 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这表明北宋政府A.采取抑制土地兼并、打击豪强地主B.减轻农民负担,防止农民暴动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资金D.力图搜刮百姓,以备岁币6. 明初建立了鱼鳞册和黄册的登记制度。

鱼鳞册主要登记每块田地所有权的归属及其四至疆界,黄册登记每户人口的具体情况。

该制度旨在A.保障政府赋役征调B.促进小农经济成长C.巩固大土地所有制D.推动商品经济发展7. “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生产面临着一道难以突破的边界:在自身的分工与专业化的发展中,分工越细,体系越复杂,代理链越长,管理成本就越高,分工带来的利益也就越低。

当管理成本高过分工所带来的收益的时候,分工发展的进程就会终止。

”这反映了阻碍官营手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分工过细B.利益C.管理僵化D.外部竞争8. “布衣”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对劳动人民的称呼,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曾以“布衣”自称。

河南省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册3月月考试题

河南省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册3月月考试题

24、被史学界称之为“我国古代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指下列哪个事件的出现A B C D25、《礼记》有“天下为籍千亩”、“天下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礼记》有仲春“后率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的记载。

汉朝以后逐步形成一种国家礼仪,皇帝和皇后常常在春季举行“籍田礼”和“亲蚕礼”,这表明统治者A.重视农业生产B.关心百姓疾苦C.常能与民同乐D.热爱劳动26、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设置专门机构垄断食盐经营。

清政府采取“引岸制”的食盐运销体制,赋予一些商人食盐营销的垄断权,国家只对盐商进行管理和征税。

这一变化表明A.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B.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C.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D.富商大贾势力受到抑制27、据《苏州府风俗考》记载,明朝苏州“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此材料不能反映出A.实行计时工资B.工匠技术水平很高C.存在失业现象D.出现劳务市场28、“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

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

”这些史实说明洋务派官办企业的兴办A.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C.使中国走上了富强之路D.产生了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29、有历史学家用“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形象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

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指的是那一时期A.洋务运动时期B.中日甲午战争后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D.抗日战争时期30、读“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示意图”,图示中两次发展低谷出现的共同原因是A.中国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帝国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C.中国政府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 D.中国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31、1873年清政府批准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半月考试题-人教版高一全册历史试题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半月考试题-人教版高一全册历史试题

2015—2016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半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1.某中学考试有这样一道文字题:试比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共同纲领》。

在阅卷中假如你是历史老师,应该给满分的答案是( )A.制定机构不同,分别由某某临时政府参议院和全国人大制定B.性质不同,分别为资本主义性质宪法和社会主义性质宪法C.从时间上看,都颁布于新政权建立之后D.从影响上看,都推动了中国政治某某化进程2.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同时,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某某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

材料表明( )A.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C.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D.某某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3.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人首次直接会面。

在双方的致辞中,都不约而同地提到(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B.实现海峡两岸“三通”C.某某改变现有社会制度D.开始国共第三次合作4.英国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但它只同意新中国建交原则的一半,在美国的压力下一直就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投弃权票。

为了实现中英关系的发展,周恩来同意与英国互换代办,双方建立“半外交关系”。

这种“半外交关系”( )A.是双方在国家利益协调上的突破B.成为当时东西方关系的典型特征C.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基础D.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封锁5.1969年中苏珍宝岛冲突爆发后,8月20日,苏联驻美大使奉命在华盛顿紧急约见了美国基辛格博士,向他通报苏联准备对中国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希望美国保持中立。

可美国决定“应设法将苏联的意图尽早通知中国”。

这一事件表明( )A.美国放弃抵制中国的政策B.美国旨在维护世界和平C.美国慑于中国强大而示好D.美国把苏联当做主要威胁6.图6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①②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①日内瓦会议;②中美建交B.①尼克松访华;②中日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①《中美联合公报》签署;②中美建交D.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②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7.二战后,美国副国务卿艾奇逊提出了所谓的“烂苹果理论”:“就像一个烂苹果会引起一桶苹果都烂掉一样,希腊的腐烂会传染给伊朗以东的所有国家,它还会通过小亚细亚和埃及传染给非洲,并通过意大利和法国传染给欧洲……。

河南省郑州二外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doc

河南省郑州二外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doc

河南省郑州二外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请把选择题答案填入答题卡中,否则不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夏启以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①巩固部落联盟的需要②私有制发展的结果③阶级对立的产物④统一国家的需要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3.分封制使西周奴隶主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A.“周王—卿—诸侯—士”B.“周王—诸侯—大夫—士”C.“周王—诸侯—卿—士”D.“周王—诸侯—士—卿”4.新华社报道,自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受到国人的追捧。

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郡县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度5.据史书记载,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周。

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

“殷民”指A.夏民后裔 B.商代遗民 C.周朝百姓 D.少数民族6.周武王主张实行分封制,而秦朝李斯坚决反对实行分封制。

根据他们各自所处的历史环境,最恰当的评价是A.都是片面的 B.都是相对进步的C.都阻碍了历史进步 D.有利于封建统治7.西周时期有位周王,生前积累了许多家产,在他去世之后,哪位后人有继承权A.周王正妻生的大儿子,但此人长相极难看而且残疾B.周王最爱的妃子生的大儿子,长的像周杰伦C.周王正妻生的小儿子,长的像“人气小天王”韩庚D.周王哥哥的嫡长子,此人勤奋好学,深受百姓的爱戴8.吕思勉先生曾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和“郡县时代”。

河南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河南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河南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按周礼,天子用八佾(八人为一行,叫一佾;八佾是八八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

而季氏只能四佾,却用了八佾。

春秋时期,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季氏财力雄厚B.卿大夫势力强大C.季氏越级夺权D.分封制趋于崩溃2.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A.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B.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C.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3.历史人物传记《乾隆皇帝》中记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弘瞻是乾隆帝最小的弟弟,一天到皇太后宫中请安,在皇太后座旁膝席跪坐,该处正好是皇帝平日跪坐之地。

结果弘瞻被革去亲王,降为贝勒,解除一切官职,永远停用,32岁抑郁而终。

这则故事反映的本质是A.弘瞻对封建等级的漠视B.封建皇权的至高无上C.乾隆皇帝的冷酷无情D.宫廷斗争的血腥残酷4.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

”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武帝重用身边人参与军国大事B.唐朝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C.宋代设置三司,分割宰相的军事权D.元代废除了三省只设中书省5.历史上时常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背离的现象,即所谓“种瓜得豆”。

中国古代下列政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最符合这一现象的是A.秦朝郡县制B.西汉郡国并行制C.明朝的内阁D.清朝的军机处6.考古发掘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

如陕西曾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

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C.用泥制陶瓷的事实D.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7.明太祖朱元璋为解决丞相专权而废除丞相制度,由一些低级别的翰林学士协助处理政务,给皇帝提供建议。

河南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河南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河南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从根本上讲是A.社会历史的倒退B.禅让制腐朽的结果C.奴隶主维持其统治的需要D.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2.《礼记》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姓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

下列有关周朝这种政治风格的表述错误的是A.将子弟、功臣分封各地,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B.周朝的政治文化具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C.周朝首创的宗法制是该时期政治的典型特征D.周天予以嫡长子世代继承天下最高执政权力3.在西周初年,下列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B.乙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C.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D.丁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4.2011年北京大学出台的自主招生政策中,拒招不孝敬长辈的学生。

这不禁让人们想到了古代的“孝廉”。

以孝廉为标准选拔人才的制度,始于汉代,在东汉成为求仕者必由之途。

这种制度是A.科举制B.九品中正制C.世卿世禄制D.察举制5.《旧唐书·王起传》说:“贡举猥滥,势门子弟,交相酬酢;寒门俊造,十弃六七。

及元稹、李绅在翰林,深怒其事,故有覆试之科。

及起考贡士,奏当司所选进士,据所考杂文,先送中书,令宰臣阅视可否”。

材料说明此时的科举A.确立了中书省掌控考试地位B.减少了世家望族的请托风气C.消除了官员结党营私的现象D.残存了豪门把控仕途的特点6.北宋时,科举高中状元是头等光荣的事情,就算是大将军带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敌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

这反映了A.科举完善促进民间教育繁荣B.文武并重导致边患危机消除C.重文轻武导致价值观念变化D.武将专权遭到中央政府压制7.清末御史张瑞荫的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

河南省郑州市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河南省郑州市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A、殷墟刑具陶俑 B 牛耕图 C 甲骨文 D 铁犁2、西欧中世纪的农户如法国的农户每份地是13公顷,折合195市亩;而秦汉时期中国自耕农的理想份地是“百亩之田”,相当于31市亩。

由此分析错误的是:A.说明中国是小农经济,生产规模小 B.是中国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方式的表现C.导致铁犁牛耕的使用D.说明中国耕地承受的人口压力大3、香港文汇报报道,香港苏富比由2011年4月1日至8日将推出3,600件书画,瓷器及珠宝等珍品,总估价达27亿元。

其中一件珐琅彩“锦鸡花石”图胆瓶,预料成交价超过1.8亿元。

你认为这只碗最可能是哪个朝代的()。

A.宋B.元C.唐D.清4、唐人有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但直到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了十多件精美的秘色瓷,最终印证了唐代就生产秘色瓷而非五代。

以上材料说明获取史料的有效途径有①文学记载侧面反映②考古发掘③史书记载④民间传说()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5、徐光启《农政全书》载,“今北土之吉贝(棉花)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

这说明当时()A.商业是棉纺织发展的前提 B.商人买贱卖贵伤害了农业C.北方农业生产比南方发达 D.南方经济较北方更有优势6、《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这表明()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C.百姓皆重商轻农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7、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

……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

”诗中反映了宋代()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 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8、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古代劳动人民根据动物的出没时间和生活特征,将十二种动物作为十二生肖:鼠、牛、虎、兔……。

下面关于十二生肖与古代文明的关系分析正确的是A.促进了精耕细作技术的形成B.畜牧业是农业的基础C.有利于安排农时,发展生产D.家禽饲养,自成体系2. 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不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描述反映的是我国古代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B.手工业的发展C.商品经济的发展D.重农抑商的政策3. 司马光曾上书指出:“窃惟四民之中,惟农最苦。

……而又水旱、霜雹、蝗蜮间为之灾,幸而收成,则公私之债交争互夺,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矣。

”这主要反映出A.农民赋役负担沉重B.司马光主张变革C.农民社会地位低下D.小农经济的脆弱性4. 农民在先秦时期多称“臣”“人”“众”“野人”,秦汉时称“夫”“仆”,魏晋时称“田客”“部曲”,宋元时称“农户”“佃”。

这种变化主要源于A.小农经济的形成B.土地制度的变化C.赋税制度的变革D.重农抑商的推行5. 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这表明北宋政府A.采取抑制土地兼并、打击豪强地主B.减轻农民负担,防止农民暴动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资金D.力图搜刮百姓,以备岁币6. 明初建立了鱼鳞册和黄册的登记制度。

鱼鳞册主要登记每块田地所有权的归属及其四至疆界,黄册登记每户人口的具体情况。

该制度旨在A.保障政府赋役征调B.促进小农经济成长C.巩固大土地所有制D.推动商品经济发展7. “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生产面临着一道难以突破的边界:在自身的分工与专业化的发展中,分工越细,体系越复杂,代理链越长,管理成本就越高,分工带来的利益也就越低。

当管理成本高过分工所带来的收益的时候,分工发展的进程就会终止。

”这反映了阻碍官营手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分工过细B.利益C.管理僵化D.外部竞争8. “布衣”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对劳动人民的称呼,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曾以“布衣”自称。

在诸葛亮生活的时代,“布”的主要材料是A.丝B.毛C.棉D.麻9. 钧瓷有的青中带红,华而不俗,称为“钧红”,有的以天青或月白与紫红色交相掩映,别致美观,称为“钧紫”。

这种瓷器最有可能产于A.官营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瓷器工场10. 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瓷和珐琅瓷.这座墓葬的时间应不早于A.魏晋B.隋唐C.宋代D.清代11. 雍正年间“各省青蓝布匹……染色之后,必用大石脚踹砑光。

即有一种之人,名曰包头,置备菱角样式巨石、木滚、家火房屋,招集踹匠居住,垫发柴米银钱,向各店领布发碾。

每匹工价银一分一厘三毫,皆系各匠所得……”这段话反映的是A.官营手工业经济状况B.以织助耕的小农经济C.集中生产的雇佣劳动D.近代企业已初具规模12. 唐宪宗时李吉甫撰《元和国计簿》,计天下方镇48道,申报户数224万有余(很多藩镇未报户数)。

其中所谓“东南纳税八道“,其户数已占到全国申报户数58.3%。

这表明A.南方的经济地位日益重要B.中国经济重心在唐朝完成南移C.京杭大运河成为朝廷的生命线D.商税收入是唐政府的重要财源13. 一位前往洛阳经商的潞州商人,住在洛阳城中一处专供潞州人居住的建筑物里,接洽商务、汇兑、装卸货物,均极便利。

此人因生意有成,在这栋建筑物里唱戏酬神。

这位商人最可能身处那个时代?A.汉代B.唐代C.宋元D.明清14. 明初晋商凭借明朝统治者为北方筹集军饷而崛起,入清后又充当皇商而获得商业特权,清季又因为清政府代垫和汇兑军协饷等而执金融界牛耳。

这说明晋商兴起的主要原因是A.诚信经营,以义制利B.政府重视商业C.为封建政府服务D.商品经济繁荣15. 清政府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

”该规定从实质上反映出A.资本主义萌芽危及封建王朝的统治B.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C.清政府严格限制手工工场的生产规模D.纺织业内部出现了不正常的兼并现象16.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

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 “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B. “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C. “工匠各有专能。

匠有常主,计日受值”D. “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17. 某学者认为“从整体上说,中国大部分时间是重农不抑商,农业固然受到重视,但商业也并没有受到抑制,私人工商业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

”不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佐证的是A. “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B.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C. “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D. “商贾捐资,建设会馆,便往还而通贸易”18. 明朝海禁严厉,它把“朝贡”和“通商”合而为一,非入朝纳贡即不许互市,但往往是中国示人以厚,厚往薄来。

对明代“朝贡贸易”理解正确的是A.中国物产丰饶不需外国商品B.通过经济活动达到政治目的C.通过政治方式实现经济发展D.天朝上国观念得到外国认同19. 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一位中国文人汪仲洋这样描述西方人:“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

就连在广东抗敌前线的林则徐也相信“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

”这种荒谬认识源于A.重农抑商政策B.君主专制统治C.天朝上国思想D.闭关锁国政策20. 美国商人亨特曾写道:最壮观的景象莫过于英国商船队驶入广州港的情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清帝国的十三行和英帝国的东印度公司,成为了19世纪中西关系的神经中枢”。

这表明A.广州十三行和东印度公司商业竞争激烈B.清政府被迫逐步改变闭关锁国经济政策C.东西方两个区域市场的存在促进了世界市场发展D.广州十三行是当时中西方最重要的贸易机构之一21. 世纪中期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而中国政府却多次颁布禁海令,造成这种不同政策的最主要原因是A所面临的国际环境 B.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因素C.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D.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制度22. 早在公元1000年左右,北欧诺曼人就曾远达冰岛、格陵兰和北美洲东岸。

但是诺曼人的发现并没有引起全球地理大发现,这是因为A.诺曼人到达的地方比较偏远B.诺曼人没有开辟通往中国与印度的新航线C.当时的欧洲商品经济不发达D.诺曼人没有带回资产阶级所需要的黄金与原料23. 新格拉纳达是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

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

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A.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B.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C.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D.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24. “不列颠东印度公司是由一群有创业心和有影响力的商人所组成。

这些商人获得了英国皇家给予他们的对东印度的15年的贸易专利特许。

1609年,詹姆士一世向东印度公司发出了一张不设期限的特许状。

随时间的变迁东印度公司从一个商业贸易企业变成印度的实际主宰者。

”东印度公司与当今跨国公司的不同是A.拉大世界经济发展的差距B.推动资本主义发展C.利用殖民扩张进行资本积累D.推动世界市场的发展25. 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

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26. 1767年,出于其工厂对动力的需求,博尔顿认识了瓦特。

此后二人成为合伙人,博尔顿倾其精力和财力使瓦特的蒸汽机梦想成为现实,并在1775年通过国会将瓦特的专利保护从1769年延长到1799年。

这本质上体现了A.工业革命离不开经济利益的内在驱动B.专利制度有利于科技成果的发明推广C.新技术的推广需要志同道合者的帮助D.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工业动力的垄断27. 马克思•勒纳在评价《国富论》时指出:“它在封建欧洲解体之末,近代世界开始之时写作,在这个世界中,封建制度仍以既得利益集团经常表现的顽固性坚持。

他正是为了反对这种利益集团而写作。

”据此,可知《国富论》诞生的主要背景是A.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的普遍确立B.法国大革命席卷整个欧洲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工业革命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刚刚完成28. 亚当•斯密说:“没有广阔的国外市场,那在幅员不大,仅能提供狭小国内市场的国家……制造业就没有好好发展的可能。

”他论证的是A.市场和工业革命的关系B.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关系C.手工生产和机器生产的关系D.工业国与农业国的关系29. 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之际,卡莱尔在《文明的忧思》中发出感叹:“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再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

”可见,卡莱尔注意到了英国A.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B.工业革命中社会财富急增C.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对立D.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30. 近代以来,亚非拉美许多地区形成了单一经济,如印度和埃及的棉花、东南亚的橡胶和锡、南部非洲的黄金和铜、中美洲的热带水果、古巴的蔗糖等。

其历史根源是A.新航路的开辟促进全球商品流通B.三角贸易推动区域资源优势互补C.亚非拉美国家注重发展民族经济D.欧美列强大力推行殖民主义政策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 海洋是各国经贸文化交流的天然纽带。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汉武帝时期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唐宋以后逐渐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

经由丝绸之路,中外政府使者、商人络绎不绝。

元朝时,马可•波罗沿丝绸之路来到大都,明代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中国输出的大多是丝绸、瓷器、茶叶等,输入的多是胡椒、香料、珠宝等。

四大发明随之传入西方,世界三大宗教也陆续传到中国。

……特别是佛教的东来,给中原固有文化以很大的冲击。

而佛教对于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精神层面更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宋代的儒学正是吸取了佛教的一些理论而发展为理学……西方一些物产和珍禽异兽也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玉米、占城稻、花生、向日葵、土豆、西红柿等农作物传入中原,丰富了农作物的品种,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华夏民族的饮食结构。

另外,大批珍禽异兽从西域和中亚输入中国,促进了中国的畜牧业发展和牲畜品种的改良。

――摘引自张芬《浅析丝绸之路及其贡献》(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丝绸之路的特点以及带给中国的变化。

(12分)材料二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