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真题
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永吉四中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历史试题本次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30个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以上评价主要是针对秦始皇()A.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B.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C.统一了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D.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2.西周初年,商纣王儿子武庚的叛乱被平定后,商族的公社组织并末被拆散,仍由原来的公社首领来统率,宗族组织和他们的风俗、习惯等均被保留下来,但他们要服从周王国的法令。
西周的这一做法()A.有利于稳定西周的统治B.有利于文化的融合C.埋下了商族复国的隐患D.消除了各部落间的矛盾3.《诗经·生民》记载:“夏祖女修吞神珠生大禹;商祖女简狄吞玄鸟卵生契;周祖姜嫄踩巨人脚印生弃。
”这些传说()A.是研究早期社会的可靠史料B.表明王权具有迷信神秘色彩C.说明早期政治制度具有连续性D.有利于促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4.实行郡县制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中国古代政治形成了深远的影响。
下列有关秦朝郡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皇帝任免调动 B.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C.在其辖区内没有自己的封国 D.职位世袭并有权直接任免县令5.孟子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也承认“涂之人(普通人)可以为禹”:这说明先秦儒学家()A.认为“人性本善”B.重视教化作用C.主张“为政以德”D.推崇仁义观念6.钱穆在《国史大纲》一书中曾经提及:西汉武帝时,大将军霍光废昌邑王而丞相杨敝事先并不知晓,光谓:“此内朝事,无关外朝也”。
这段材料说明当时的丞相()A.已完全失去位尊权重的地位B.已失去了皇帝对其的信任C.对政事的决策权大大的削弱D.开始接受外朝官员的监督7.商鞅变法推行“异子之科”,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等;汉宣帝以孝治天下,对“父子别居”等现象进行惩治,曹魏废除“异子之科”。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附答案解析)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0分)1. 在1947年12月举行的中共中央扩大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总路线,其中政治上要在中共领导下组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据此推知,与毛泽东提出的经济路线相符合的是()A. 完成解放区的土地改革B. 废除土地私有制C. 消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D. 保护民族工商业2. 明代海外诸国的朝贡物品由进贯方物、国王附进物和使臣自进物、附进物组成。
其中,附进物的数量最为巨大,在贡品中占大多数。
明朝对之采取政府付费的办法,低价买入,高价卖出,加上抽分的利润,获利十分巨大。
对此的合理解释是()A. 政府的财政收入得到了保障B. 朝贡贸易定程度上助推了商品经济发展C. 资本主义莉芽发展空间扩大D. 封建官府已经放弃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3. 1898年,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普天地杀戮变化之惨,未有若近世革命之祸酷才矣,盖自法肇之也”,“近世万国”目睹其祸,纷纷“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而来,……亦可鉴也”。
康有为的用意在于A. 认证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意义B. 坚定光绪帝实施变法的决心C. 促使光绪帝效法法国大革命D. 阐述法国大革命的严重后果4. 19世纪末,中国的近代化出现新内容,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体制创新”。
导致这种转变的内在原因是()A. 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C.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 西方民主思想的广泛影响5. 1928年7月,美国首先同中国订立了《整理中美两国关税关系之条约》。
条约承认中国“关税完全自主之原则”,但又规定“缔约双方”在彼此领土内享受之待遇,应与其他国享受之待遇毫无区别,这意味着美国在中国仍享有最惠国待遇。
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 含答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学科试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题人: 预佔难度系数:0.70第Ⅰ卷(40分)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各种小吃,全方位展示了中国人的日常饮食。
米饭,永远都是江南餐桌上最后的主角。
下列古人类中,有可能最早享用米饭的是( )( )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2.“我祖赫赫,开辟洪荒;功化神圣,世代仰望。
”2019年4月5日,万余名海内外中华儿女共祭“人文初祖”。
这是祭拜( )A.蚩尤B.炎帝C.黄帝D.大禹3.据现有的考古资料所知,中华民族的祖先分别在多个地区创造了原始文化,这些早期先民的文化区,时间上有先后,规模上有大小,水平上有高低,但是它们各有特点,自成系统,既有个性,又有共性。
这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 )A.以中原地区为主,逐渐向外辐射B.呈现八方雄起,丰富多彩的态势C.在诸多区域同时出现,各自发展D.各地区存在延续不断的继承关系4.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个动态的历史过程,充满着兴衰起伏、不断流徙与融合的情景。
上演这些情景的主要舞台是( )A.①B.②C.③D.④5.山东常被世人称为“齐鲁大地”,这一说法的历史渊源最早可追溯到( )A.商朝甲骨文记载B.西周分封制C.春秋战国诸侯国D.秦朝的郡县制6.各诸侯国经济文化上较先进而自称华夏他们把较为落后的小国或部称之为戎、狄、蛮、夷。
戎狄蛮夷融入华夏大体是在( )A.西周B.春秋C.战国D.秦朝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C.个人观念淡漠D.专制王权强大8.右图为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西周大克鼎,被誉为“国之重器”。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次月考试题本次考试会涉及高一历史必修一的内容,共计800字以上。
第一部分:选择题
1.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哪项措施对统一国家的巩固起到了重要作用?
A. 中央集权
B. 分封制度
C. 邦联制度
D. 周易
2. 唐朝时期,对外交往起到十分重要作用的是:
A. 丝绸之路
B. 欧亚大陆联系
C. 航海探险
D. 邻国战争
3. 哪个朝代对科技发展和文化交流做出了极大贡献?
A. 春秋战国时期
B. 唐朝
C. 南北朝
D. 宋朝
4.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束?
A. 秦朝统一中国
B. 元朝建立
C. 农民起义爆发
D. 清朝灭亡
5. 宋朝时期,科技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以下哪项不是当时的发明?
A. 造纸术
B. 远程兵器
C. 火药
D. 交通工具
第二部分:简答题
请简要回答以下问题:
1. 介绍一下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措施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从经济、文化、政治角度分析唐朝的辉煌。
3. 阐述科技发展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性。
4. 谈谈你对封建社会结束的理解。
5. 选择一个你认为最有影响的古代科技发明,并解释其影响。
---
以上为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人中与秦始皇同时代的是()A. 孔子B. 墨子C. 商鞅D. 鲁仲连正确答案:A2. 哪位皇帝统一了中国?A. 汉武帝B. 刘邦C. 唐太宗D. 清太祖正确答案:B3. 以下哪一项是中国封建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A. 科举制度B. 贡院制度C. 秦始皇焚书坑儒D. 一夫一妻制正确答案:A二、简答题1. 解释“铁打的汉字,流水的笔画”这句俗语的意思。
答:意思是指汉字的基本部首和笔画是固定不变的,而字形的变化却是千变万化的。
2. 请简要说明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政策和措施。
答:秦始皇实行了统一的货币、度量衡、文字和法律制度,修筑了万里长城和遮天蔽日的陵墓,统一了车轮和水井的标准,进行了大规模的文化统一和军事征服。
三、解答题1. 请结合历史背景,简述三国时期的魏国所处的政治、军事、经济状况。
答:三国时期的魏国,政治上经历了曹操和曹丕两代皇帝的建立,封建势力得到削弱,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军事上,曹魏采取防守策略,加强了对外部势力的控制,但内政不善导致内乱频繁。
经济上,魏国加强了对农业的管理和发展,封建农业经济进一步巩固。
2. 请简要说明元朝的政治制度和对外关系。
答:元朝的政治制度以蒙古贵族为核心,设立中书省、尚书省等机构进行治理。
对外关系上,元朝采取统治、宗藩制度和朝贡体制,将周边国家纳入宗藩体系,并通过朝贡贸易维持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以上为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祝你取得好成绩!。
安徽省部分高中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安徽省部分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考生须知: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答题时,将答案写在专用答题卡上。
选择题答案请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涂黑;非选择题答案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凡是答题不规范一律无效...........。
3.考生应遵守考试规定,做到“诚信考试,杜绝舞弊”。
4.本卷命题范围:必修①第一单元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商代的青铜文化光辉灿烂,经济获得明显进步,国家统治职能有了进一步发展,但氏族依然是社会的基本结构:“祖先崇拜”与“上帝崇拜”合一。
这说明商朝社会A.呈现出浓厚的血缘色彩B.笼罩于神权统治之下C.带有浓厚原始禅让特色D.体现出强烈专制色彩2.下面是两张拍摄于清末和21世纪的中国家庭聚餐照,它们反映了中国已经延续了数千年的“团圆饭”情结。
这种情结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A.宗法制B.分封制C.世袭制D.禅让制3.西周的国家格局与商代颇为相似,商代方国林立,西周则有许多诸侯国。
然而,商代的方国多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起来的,西周的诸侯国则多是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来的,这就决定了A.商王位卑与方国首领地位平等B.周王能够完全控制各个诸侯国C.商周两代行使王权的强弱差异D.血缘关系开始影响国家的政权4.中国商周时期便有男子休妻“七出”之说,后又增加“三不去”对随意休妻进行限制,即“妻子无娘家可归、曾替家翁姑服丧三年、丈夫娶妻时贫贱但后来富贵”。
这些规定A.保护了女性基本权益B.维护了宗法伦理秩序C.稳定了家庭婚姻关系D.体现了男女平等观念5.分封制与宗法制最突出的相同点在于它们A.都服务于周王巩固统治的需要B.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C.都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D.都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6.传国玉玺是王朝宫廷珍宝,国之重器,由秦始皇下令镌造,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
衡水市安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每攻克一城,攻占一地,便就地设县,任命长官。^其取得的土地都是以一郡一县来计算的”可知在统一过程中伴随着中央集权官僚体系的扩张,故D正确;“源于六国”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A;依据材料“秦国每攻克一城,攻占一地,便就地设县,任命长官”可知秦朝以前就已经有了官僚政治,故B排除;依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小农经济的出现是统一的根源,故C排除。故选D。
9。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据此可知
A。 王位世袭淡化了家天下色彩B. 宗法制导致血缘纽带日益松弛
C。 新制度需要突破宗族性规制D. 分封制建立不具有历史必然性
A。 鲜明的血缘亲疏色彩B。 朴素的宗族宗法观念
C. 久远的文化生活交流D。 共同的民族归属意识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都认为自己是黄帝族的后裔,这凸显的是共同的民族意识,D正确;材料与血缘亲疏无关,A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与宗族宗法观念无关,B排除;材料与生活文化交流无关,C排除.故选D。
16.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表达了楚地人再少也要复仇的强烈愿望.陈胜起义建立的政权也以“张楚(张大楚国)”为号.这说明
A。 楚国旧地对秦的统一缺乏认同感
B. 秦并没有建立起全国郡县制管理
C。 秦的暴政不是秦灭亡的根本原因
D。 楚国旧地人民企图重新统一全国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从项羽到陈胜均以楚地名义反秦,说明楚国旧地并不认同秦朝统治的合法性,故A项正确;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排除B项;题干未提及秦亡原因,排除C项;题干不能体现楚地人民统一全国的愿望,排除D项.故选A。
江西省上高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2025届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9.28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25小题,共50分。
1、新石器时代,我国各处的农业村落都已具相当规模,星罗棋布地分散在各地。
下列文化遗存,位于图中所示“中原文化区”的是()A. 仰韶文化B. 红山文化C. 河姆渡文化D. 良渚文化2、下面为夏朝世系示意图。
读图可知,夏王朝实行A.宗法制B.嫡长子继承制C.分封制D.世袭制3、考古学家发现在殷墟出土的大批龟甲、兽骨上刻有文字。
这些文字被称为甲骨文,主要是商人刻写的占卜记录。
通过甲骨文我们可以了解()A. 早期国家的特征B. 私有制的起源C. 母系氏族的状况D. 分封制的瓦解4、有学者指出:“(西周)军事行动可以长期可靠地依赖的后勤支援仅仅来自王室管理的王畿地区。
至于周王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得到封国基于地方资源的军事援助,则完全取决于诸侯的意愿和周王对他们的支配能力。
”该学者意在说明西周时期()A.中央集权受到了严峻挑战B.诸侯国具有很强的独立性C.分封制度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诸侯未形成对王室的政治认同5、据载:西周时期“宦学事师,非礼不亲。
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
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
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
”由此可见,当时“礼”A.是早期儒家学说的重要内容B.起到维护君主集权的作用C.成为了国家施政的指导准则D.促成了政权与族权的结合6、《春秋左传》中记载:“王后无适(嫡子),则择立长。
年钧以德,德钧以卜。
”这则史料可用来说明当时()A.宗法制度越来越完善B.占卜方法具有权威性C.王位继承有内在规则D.德行是择君首要依据7、井田制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的一种土地制度。
下列关于井田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实质是一种土地私有制,土地归全体国人所有B.主要采用奴隶个体耕作的方式C.受封奴隶主拥有使用权,不得转让与买卖D.农业生产中主要使用青铜农具8、春秋战国时期,“华夏”高度的文明与文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许多邦国部落逐渐融入,给“华夏”注入新的活力。
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2020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高一历史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80分)1.恩格斯说:“蒙昧时代是以采集现成的天然产物为主的时期,人类的创造品主要是用作这种采集的辅助工具。
”以下各项符合恩格斯对“蒙昧时代”定义的是()A.北京人 B.大汶口文化 C.河姆渡文化D.黄帝时代2.下列农作物的原产地在中国的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3.公元前1046年,西周建立。
为了加强周天子的政治统治,西周实行了()①禅让制②分封制③宗法制④内外服制A.①③B.②③ C.②④4.《尚书》保存了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其中有“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欲至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的记载。
这反映了()A.儒家思想已经形成 B.王权与神权相结合C.民本思想历史悠久 D.“天人合一”学说5.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第一,精神第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春秋战国之际,先进生产力的标志是()A.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B.农业和工商业繁荣C.中心城市人口众多 D.货币流通十分广泛6.下图中孔子的言论反映了他的()A.哲学思想 B.民本思想 C.教育思想D.经济思想7.“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提出这一看法的学派是()A.墨家B.法家C.道家D.儒家8.下列属于墨子思想主张是()A.“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B.“兼爱”“非攻”“尚贤”C.“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 D.“仁者爱人”“为政以德”9.秦统一六国后,北击匈奴,南统岭南,把“西南夷”纳入版图。
这些举措()A.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B.实现了秦在全国的长治久安C.有利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D.违背人民意愿加速秦的灭亡10.下列图片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是()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④秦朝统一了文字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11.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人教版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北大附中河南分校-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试卷高一历史考试时间 90 分钟满分 100 分1.宗法制得以维系的重要因素是血缘关系,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材料是()A.孔子说:“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B.《说文解字》载:“宗,尊祖庙也。
”C.《左传》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
”D.《左传》载:“故王臣公,公臣大夫。
”2.秦始皇确立的皇帝制度为历代封建王朝所继承。
下列能体现此制度特点的是()①“法令出一”②“天下之事无小大皆诀于上”③“别黑白而定一尊”④“主独裁于天下而无所制也”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③3.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文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王位世袭制 D.宗法制和中央集权制4.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
”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 )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5.《明史》载:“(内阁)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
”这段材料的主要含义是()A. 明朝的内阁大臣就是丞相B. 明朝内阁承担了宰相的职能C. 明朝宰相虽无其名却有其实D. 明朝的宰相帮助皇帝处理政务6.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先后出现了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
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A.中央集权 B.监察权 C.对农民的控制 D.专制皇权7.中国有一副传统对联:十年寒窗无人识,一举成名天下知。
和这副对联相关的古代选官方式是()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世官制8.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贵族政体和民主政体,在(中国)古书上,亦未尝无相类的制度……”他所指的“贵族政体”是指()A.秦朝皇帝制B. 西周分封制C. 明代内阁制D. 元朝行省制9.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为祭宗庙,要列侯献酎金助祭,以所献酎金的分量不足或成色不好为借口,废列侯106人。
2024-2025学年河南省名校联考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024-2025学年河南省名校联考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1. 位于陕西省神木市的石峁遗址是中国史前文明重要的人类遗址。
皇城台是遗址的核心区域,供社会上层人士居住,最高等级的墓葬也在皇城台之上。
中下层人士则生活在城内的其他山峁之上。
据此可知,石峁文明()A.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B.呈现出明显的阶级分化C.领先于中原其他文明D.已经形成君主专制国家2. 西周初期的井田制下,“公田”收益归天子或者是管辖的贵族所有,“私田”收益则归属于百姓自己,这种制度相较于之前要求百姓将耕种所得的大部分甚至全部上贡给天子和贵族的做法,有了极大的进步。
材料意在说明西周初期的井田制()A.刺激了百姓的生产热情B.确立了土地的国有属性C.剥夺了诸侯贵族的权益D.开启了集体耕作的模式3. 武王伐商后,颁布《世俘》,文中说周人已完成天所授予的“克商”大任;周人克商是在效仿殷商先人受天命伐夏的政治义举,以会同诸侯的方式昭告天下,周人“宅兹中国”。
据此可知,西周()A.神权与王权开始结合B.沿袭了商朝的政治制度C.尚未实现权力的集中D.极力构建政权的合法性4. 孟子对战国时期的某一位思想家的主张评论道,(这一主张)否定了亲情和家庭的特殊性,如果人人都这样,那就等于没有父亲,没有君主,这样的社会将变得混乱无序,这样的人如同禽兽一般。
孟子评论的这位思想家最可能是()A.老子B.墨子C.韩非D.荀子5. 商鞅变法后,秦国国有土地数量大、质量优,由中央内史(后为治粟内史)统摄。
国有土地的收益成为国库收入的主要财源之一。
秦简《仓律》中有五条关于国有耕地管理的立法,国家还指定了国有耕地的种子,规定了耕种方法和使用刑徒等来统一耕作。
秦国这一做法()A.为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B.实现了对地方的垂直管理C.减轻了百姓的赋税负担D.促进了庄园经济快速发展6. 秦兼并巴蜀后(公元前316年),便以巴蜀地区为基地,将“羌”“冉”“笮”“徙”“邛”“僰”“濮”等部落纳入其统治范围,进一步拓宽了与云贵高原、青藏高原等西南地区的通道。
2021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试题(含解析)
2021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20道,共50分)1.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家天下”制度开始形成于( ) A.黄帝时代 B.夏朝 C.商朝 D.西周【答案】B【解析】考点:夏朝历史。
夏启夺得王位后没有实行禅让制,而是传位给自己的后代。
这样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
2.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A.宗法制 B.内外朝制 C.礼乐制 D.分封制【答案】D【解析】考点:分封制。
从上述甲骨文中的“王”、“国”和“侯”等字可以看出当时已出现了诸侯和封国,由此判断应是分封制。
在商朝时已经出现了分封制,这一制度在西周最为盛行。
故选D。
3.由于血缘关系的亲疏不同,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宗法等级序列应是( )A.周天子—卿—诸侯—士 B.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C.周天子—诸侯—士—卿大夫 D.周天子—大夫—士—卿【答案】B【解析】考点:分封制与宗法制。
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西周时期根据宗法制的原则,确立了层层分封的等级秩序,即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故选B。
4.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 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答案】B【解析】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因西周主要分封对象为王族、功臣、先代贵族,故属于平民的乙是不可能被分封为诸侯王的。
5.“汉承秦制”是说汉朝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但汉朝在继承的同时也进行了创新。
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汉朝( )A.设立中朝和外朝 B.废分封,设郡县 C.实行三省六部制 D.废丞相,设内阁【答案】A【解析】考点:汉代政治体制。
选项BCD明显与汉代史实不符。
2022-2023学年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我国水稻栽培历史悠久,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被列为五谷之首。
袁隆平先生成功培育出优质杂交水稻,为人类解决“温饱”问题作出重大贡献。
目前已知水稻种植最早出现于下列哪一地区?A.黄河中游B.长江下游C.珠江三角洲D.辽河流域【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2019年)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而河姆渡文化位于长江下游,我国由此成为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故选B 项;河姆渡原始居民最早种植水稻,位于长江下游,ACD项错误。
2.2019年7月,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以下选项属于历史解释的是A.以良渚古城为核心的良渚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B.古城中部有一个高十几米、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的高台C.古城内外的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制作精美的玉器D.考古证实,距今5000年左右长江下游地区已出现早期国家【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关于良渚古城遗址,能阐明其通过了考古证实,距今时间、地域、历史时期和文明程度等相关历史要素的,属于历史解释范畴,D选项符合题意;具体针对良渚古城的地点、范围和表现进行介绍的,属于历史叙述,ABC 三项不符合题意。
3.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
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字可以用来了解当时的A.宗法关系的深远影响B.社会政治生活面貌C.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D.分封制度发展概况【答案】B【解析】根据甲骨文中的“王”“国”“侯”“戎”等词可以判断出当时社会政治生活的面貌,B项正确;宗法关系与“王”“国”等信息不符,而且无法得出对后世的影响,排除A;甲骨文只能说明当时一种文化,多元性无法体现,排除C ;D中的“发展”无法体现,排除。
4.西周初年,周公旦被封在奄(商朝旧部,周初参与叛乱,被灭),建立鲁国;姜尚被封在营丘(敌视周的东夷人故地),建立齐国。
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本卷包括第16题18分,第17题18分,第18题19,共55分,考生根据每个题目的要求在答题卡上做答。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面是秦统一之初,朝廷关于采用何种体制统治辽阔边疆的争论。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为填(同“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A.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
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D
【解析】
【详解】铸币权收归中央与空前强化君主专制无关,排除A;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是秦朝,排除B;铸币权收归中央不会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排除C;材料“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可知,表明汉武帝铸造货币的权力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D正确。
5.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 焚书坑儒B. 推行郡县制C. 攻打匈奴D. 修筑长城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分封制的弊端,秦朝通过推行郡县制来加强中央集权,故B项正确;AC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合。
10.考古发现了不少西汉纸,如西汉初期的甘肃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陕西濁桥纸和甘肃悬泉纸等。《后汉书》则记载东汉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蔡伦改进造纸术不可信B.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
C.纸是西汉主要书写材料D.造纸术应是由西向东传播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考古发现了不少西汉纸”,可以说明西汉时期已经有纸,故B选项正确;“西汉初期的甘肃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陕西濁桥纸和甘肃悬泉纸”说明西汉时期已经有纸,但不能否定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可信度,且蔡伦改进造纸术在史书上有明确记载,故A选项错误;根据题干无法证明纸是西汉主要书写材料,故C选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造纸术的传播问题,故D选项错误。
邯郸市大名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A. 土地私有B。 建立县制C。 鼓励生产D。 奖励军功
【答案】D
【解析】
【详解】商鞅变法实行奖励军功,损害了秦国守旧贵族的利益,故遭到他们极力反对,故D正确;ABC与守旧贵族的利益联系不大,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守旧贵族极力反对”,联系所学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分析解答。
7. 如果央视栏目《舌尖上的中国》想拍摄有关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专题片,你认为最符合拍摄要求的外景地是
A。 元谋人遗址B. 北京人遗址C. 河姆渡遗址D。 大汶口文化遗址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河姆渡文化,故C正确;元谋人遗址、北京人遗址、大汶口文化遗址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BD错误。
18。 钱范是古代铸造金属货币的模子,“母范”主要提供钱“范"的标准样板,造出“子范”后用于大批量铸钱。秦朝“钱范”折射出的重大意义在于( )
A. 对后世铸造工艺影响深远B. 规范了铜钱的轻重和大小
C。 确立外圆内方的钱币形制D. 统一铸币加强了中央集权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反映出,秦朝统一了全国货币样板,属于经济上的统一措施,有利于加强了中央集权,D正确;ABC都是秦朝“钱范”的影响,但不是最重大意义,排除.
A. 周王拥有绝对权力
B. 周朝有效控制边疆
C 宗法等级秩序森严
D. 权力中心意识明确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出西周和春秋时期分封制下各诸侯国对周王权威的认同,说明分封制使“共主观念”成为共识,权力中心意识明确,故D项正确。分封制下地方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周王没有形成绝对权力,故A选项错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下地方有一定的权力,没有实现对边疆的有效控制,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宗法制的信息,C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一、单选题1. 西周时期,“凡属违犯国法的行为必定为家法所不容,同样违犯家法的行为也为国法所难容”。
犯有重罪的贵族成员,多在宗庙中接受国法和家法的制裁。
这说明,当时()A . 统治者极力推行严刑峻法B . 政治统治与宗法管理相结合C . 法律内容开始趋向宗法化D . 宗法秩序有待国家法律维护2. 《孟子·万章下》记载“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
千里之地里,大部分是已经开垦的熟地,农业比较先进;百里之地里有许多尚未开垦的荒地,农业生产落后。
由此可知,西周前期()A . 王畿之地为天子控制诸侯提供物质基础B . 诸侯严格按照礼制规定履行各项义务C . 分封制下等级秩序严格,宗法制度稳固D . 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分封制的物质基础3. 周代庙制规定,天子立七庙,诸侯立五庙,大夫立三庙,士立一庙。
宗庙或宗庙中神主的排列次序是:始祖居中,以下父子(祖、父)递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
这体现了周代()A . 敬天保民的执政理念B . 维系宗法的礼制观念C . 天下一统的整体观念D . 封邦建国的治理体系4. 以周王为首的姬姓贵族在整个贵族阶级中占居首要地位,但这并不排斥异性贵族。
一方面,宗法制度的原则,通行于所有的百姓贵族;同时,在姬姓贵族与异姓贵族之间,还要通过世代的婚姻关系,结成亲戚之国,以加强联系。
这种通婚关系()A . 赋予异姓贵族祭祀祖宗的特权B . 使嫡长子继承权得到维护C . 不利于加强周王室的统治力量D . 对宗法关系做到了有益补充5. 周天子分封诸侯时要举行授土授民仪式,既要给受封者颁赐礼器以作凭证,又规定受封者应“以供王职”,“法则周公”,并将这些载人文告,公布于世。
这一做法旨在()A . 明确周王与诸侯的隶属关系B . 突出周天子权力的至高无上C . 缓和周王与诸侯之间的矛盾D . 推动诸侯为周王朝开疆拓土6. 商王乃诸侯之长,方国多系臣服之旧国,关系似邦联、如兄弟:周王乃诸侯之君、天下共主,封国多系分封之新国,关系似联邦、如父子。
这反映出()A . 贵族政治被打破B . 中央集权建立C . 血缘关系的弱化D . 君王权力加强7. 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西至渭河上游、东至渤海湾的不同国族的贵族墓葬中的青铜礼器,都具有相似的器物组合、造型样式和纹饰种类。
据此可知()A . 各地生产力水平趋向于平衡B . 青铜礼器被赋予了宗教色彩C . 分封制扩大了周朝统治疆域D . 不同地区的文化进一步融合8. 殷商时代,能支配自然变化和人类祸福的超自然能力被称为“帝”,因此占卜、祭祀和巫术活动盛行。
周代以来,对天的认识开始强调道德意识,“敬德保民”的思想和礼乐制度使西周从“神本”文化逐渐转为“人本”文化。
这一变化反映出()A . 宗教观念趋于淡化B . 民本思想得到推广C . 理性意识有所增强D . 神权与王权的结合9. 《礼记·表记》中说:“夏道尊命,殷人尊神,周人尊礼。
”对周人“尊礼”理解正确的是()A . 以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分封制度B . 以人为本,创立完整的礼仪制度C . 否定天命神权,重视伦理道德D . 反对暴政,以儒家思想治理天下10. 与殷商时对方邦臣属表面性承认不同,周朝的分封一方面是自上而下天子、诸侯、卿大夫的逐级分封,一方面是自下而上的层层拱卫,周王“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
这种统治方式()A . 是对内外服制度的沿袭B . 促使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C . 提高了西周王权的地位D . 确立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11. 《左转》记载“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
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
”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
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
秋又取成周之禾。
”这一现象表明()A . 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地位B . 诸侯争霸战争连绵不断C . “礼崩乐坏”局面开始出现D . 国家政治秩序受到挑战12. 中国人有着浓厚的“尚圆”观念,讲究圆圆满满、团团圆圆、花好月圆,重视家庭团聚,国家统一、社会和谐。
影响这一观念的是()A . 家国体制B . 君主专制C . 礼乐制度D . 分封制13. 《史记·周本纪》记载:“武王追思先圣,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今河南三门峡陕县),黄帝之后于祝(今江苏丹阳),帝尧之后于蓟(今天津蓟县),帝舜之后于陈(今河南淮阳),大禹之后于杞(今河南杞县)。
”材料主要体现了周王()A . 重视王畿之地的经营B . 酬报开国辅臣的功绩C . 欲行德政的贤明形象D . 开疆拓土的集权统治14. 春秋早期晋国进行长达近70年的内战,最后,晋国的公族曲沃武公攻人晋都翼城,打败了晋侯缗,取代了晋国的君主,小宗篡夺大宗,史称曲沃代晋。
这反映了()A . 王位继承制度的变化B .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C . 君主专制权力的强化D . 井田制度开始瓦解15. “秦兼天下,立百官之职,不师古,始罢侯置守。
太尉主五兵,丞相总百官,又置御史大夫以贰于相。
设郡守、郡尉、县令等以统地方。
”这表明秦朝()A . 政治管理体系严密B . 行政效率得以提高C . 地方割据隐患消除D . 等级制度日趋固化16. 下表是秦朝九卿的名称和职能,据此可知秦朝()名称主要职能名称主要职能郎中令宫中警卫宗正皇室宗族卫尉宫门警卫廷尉司法和首都警卫少府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典客少数民族事务太仆宫廷车马治粟内史国家财政和税收奉常宗教、礼仪和教化A . 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B . 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了贵族政治C . 确立了强干弱枝的中央集权制度D . 政治体制有明显家国同构色彩17. 钱穆先生指出“中国版图的恢廓,盖自秦时已奠其规模。
近世言秦政,率斥其专制。
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可一一深非也。
”这一统一的变局还体现出()A . 从血缘世袭到宗法世袭B . 从世袭政治到官僚政治C . 从宗法封建到帝制集权D . 从礼乐治理到法律治理18. 费正清在《剑桥中国秦汉史》中说:“它在质和量的方面大大地改变了中国面貌,以至它可以名之为‘革命’,虽然这‘革命’是从上面推行,而不是从下面推动的。
其成就,并没有由反秦农民起义造成政权转移而消失,它才是古代中国的真正革命。
”这场革命()A . 增强了地方政府的自主性B . 有助于解决君主专制的弊端C . 延续了血缘宗法制度D . 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19. 2000万人口的秦朝,可以调动40万劳动力去修长城,70万人去修秦始皇陵,70万人去修阿房宫,50万人去戍五岭……这是西周天子难以办到的事。
其直接原因在于秦朝与西周相比()A . 生产工具的进步B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C . 社会观念的变化D . 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确立20. 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认为:“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甚大。
”材料表明郡县制的主要作用是()A . 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 .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C . 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D . 是中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要环节21. 20世纪后期,考古学家在湖北、甘肃、湖南等地发现了大量秦代的竹简,其中有政令.上下公文往米、司法文书、吏员簿,还有物资登记、转运、赋税、徭役、军爵、官吏任用等文书。
这些重要史料可以佐证秦代()A . 地方宗族势力较为强大B . 行政制度比较系统C . 郡县制在全国范围确立D . 法律制度非常严密2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先后五次东巡,在东巡过程中进行了诸如泰山封禅、祭祀文化名山和舜、禹等华夏先王等一系列活动。
这些活动()A . 是秦王朝推行文化专制的重要手段B . 增进了华夏民族的历史文化认同C . 加重了人民负担导致秦王朝的灭亡D . 消除了关东人民对秦王朝的仇视23. 战国时期,秦献公改造基层居民组织,将全国人口编为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的单位,这一举措被称为“户籍相伍”;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县”。
“户籍相伍”和“集乡为县”A . 确立起皇帝制度B . 摧毁了宗法关系C . 建立起官僚政治D . 加强了基层治理24. 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A . 化国为家,君权至上B . 职分细化,各负其责C . 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 . 官员众多,政务繁杂25. 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 . 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 . 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 . 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 . 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26. 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
”这表明()A . 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B . 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C . 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D . 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27. 历史上最早设县的是楚国和秦国。
春秋后期各国县数骤增,到战国时期成为较普遍的地方行政区划。
秦汉时期推行全国,达千余县之多。
春秋至秦汉时期郡县制的变迁()A . 加强了君主专制B . 拓展了中国疆域C . 推动了官僚政治D . 实现了国家统一28. 有学者认为,秦始皇分全国为三十六郡,每郡置守,掌民政;置尉,掌兵事;置监御史,掌监察,“这种制度是仿效中央政府的”。
据此可知,在秦朝()A . 君主专制制度创立B . 三省彼此牵制监督C . “三公”分工明确D . 地方自主权力过大29. 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A . 宣扬托古改制B . 承袭华夏传统C . 突出个人功业D . 标榜君权神授30. 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
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A . 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B . 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 . 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D .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二、材料分析题31. 阅读下列有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相关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
……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