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异读的形成模式与北京话的文白异读_李蓝

合集下载

汉字的文白异读

汉字的文白异读

LI Chuntao, The Textual Research of the Qi-Square-sacrificial-vessel(启簠)and the Qi (启)-halberd in the Bronze Inscription
There is the so-called character of xian(献)in the newly published Qi-Square-sacrificial-vessel(启 簠)inscription. Actually, it is not properly explained by the reviewers. This paper interprets it as wu( ), which means wu(吾)according to its usage. In the inscription, the word shi(飤)is used as a verb. The sentence 吾以飤士、庶子及我父兄 means that Qi(启)made a square-sacrificial-vessel to entertain his shi(士), sons, father and brothers. A similar inscription on the Chu(楚)-Square-sacrificial-vessel is also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In addition, since the writing method of the name in the inscription of the Qi (启)-halbert is special, this paper analyzes a kind of special ji(戟)characters in the inscription of state Zeng(曾). Key Words: the Qi-Square-sacrificial-vessel(启簠), xian(献), wu( ), ji(戟)

文白异读的同生共存

文白异读的同生共存

文白异读同生共存文白异读,汉字自古以来就有语音和读音两种标准,语音就是我们说的白读音,而读音就是我们说的文读音,文读,又叫读书音、读音、文言音、字音,是方言的外源层.白读,又叫做说话音、语音、白话音或话音,通常是方言的自源层.文白异读不等同于错音和多音字,文白异读是指一个汉字由于受到不同时期、不同方言的影响,在该方言中,读书和平时说话的发音不同;而多音字则是同一字由於不同意义或不同来源等而有不同的读音,它和方言没有关系.但是很多白读音随着时间推移不减反增,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字吧?注音符号,可以这么说,新中国成立前,注音符号就是学习汉字的唯一模式,我们看看像不像日语片假名,的确很像,因为新中国成立后废黜了注音符号,所以导致很多大陆的网友们根本看不懂,甚至不知道注音符号的存在.就连我一开始也看不懂,也对号入座的纳入日语片假名里面.好了废话不多说了,我先来介绍他们的注音符号发音:ㄅㄚ,关于它的字有吧拔爸把罢霸等等.尾巴:文读音:ㄨㄟˇㄅㄚ;白读音:ㄧˇㄅㄚ;尾巴的尾就是文白异读.伯:文读音:ㄅㄛˊ;白读音:ㄅㄞˇ;还有一个古音ㄅㄚˋ最后再说一遍,锅巴的巴不是尾巴的巴,而是粑才对,所以以后应该念成锅粑才对.ㄅㄛ最常用的字是博波播伯薄剥啵柏等等,其间,文白异读的有薄、剥两字,薄的文读音为:ㄅㄛˊ,白读音:ㄅㄠˊ,还有一个音为ㄅㄛˋ,常用词语有单薄和薄荷糖.剥——文读音:ㄅㄛ,白读音为:ㄅㄠ;常用词语有剥花生、剥削、剥夺等等.钹有两个音,一个读ㄅㄚˊ一个读ㄅㄛˊ常用的有锣钹、鼓钹.卜只有一个音,ㄅㄨˇ,常用词为卜卦、占卜等等,原本萝卜的蔔占卜的卜是两个字,后来新中国成立后合并为一个字.现在我们来聊聊剩下的文白异读吧?血-文读:ㄒㄩㄝˋ白读:ㄒㄧㄝˇ车-文读:ㄐㄩ白读:ㄔㄜ所以用文读音念也没错,在过去ㄐㄩ可不光代表象棋一个意思,螳臂当车:ㄊㄤˊㄅㄧˋㄉㄤˇㄐㄩ也可拼做ㄊㄤˊㄅㄧˋㄉㄤˋㄐㄩ.学富五车和闭门造车可以拼做:ㄒㄩㄝˊㄈㄩˋㄨˇㄐㄩ和ㄅㄧˋㄇㄣˊㄗㄠˋㄐㄩ.这也就是说如果用ㄐㄩ念得话也对至更通畅,因为有些成语能用白读,有些不能,因为一些成语是开口呼,一些是合口呼,还有一些是混合了开口合口呼的形式,这几个成语,所以必须得用读音来念才可以.觉这个字也是文白异读:读音为ㄐㄩㄝˊ语音为ㄐㄧㄠˋ还有角和脚这两个字,本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字却因为几个词语而开始有了关联,也就是角色主角配角,很多人都不知道角这个字读ㄐㄧㄠˇ还是ㄐㄩㄝˊ,那就得看角色原来的意思是一個人在團體中,依其地位所擔負的責任或所表現的行為。

古汉语异读字的成因及其分类(精)

古汉语异读字的成因及其分类(精)

古汉语异读字的成因及其分类[ 03-03-30 17:45:00 ] 作者:本站会员编辑:丢oO丢oO内容摘要异读是古汉语的一个重要语音现象。

本文从语言的演变、发展角度,论述了古汉语中某些字词异读的成因。

其中通用假借、古今字、外来语及古书注解相沿而致是主要原因,而“破读”所致也是重要原因。

本文还对古汉语异读字的异读音,进行了分类,并举例加以说明。

关键词古汉语异读字分类***古汉语中的某些字词要异读,原因是很多的。

其中,由于通用假借、古今字、外来语以及古书注解相沿所致则是一个重要原因。

其现象有如下几种:1.通假字的本义和假借义读音不用。

在古汉语的书面语言里,常有这样的情形:本来有的字不用,却用另一个字来代替,造成读者的不同。

如“信”字,其本义是表示“诚实”、“信任”、“的确”、“任意”、“使者”等意思,读xìn。

例△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不怨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但有时却假借为“伸展”、“伸张”的意思,即与“伸”同义,读为shēn。

例△狼欣然从之,信足先生。

(马中锡《中山狼传》)△是故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己之私,威加于敌,故其城可拔,其国可隳隳(《孙子·九地》)又如“归”字,其本义是表示“返回”、“归还”、“女子出嫁”、“归附”等意思,读guī。

例△执讯获chǒu@①,薄言还归。

(《诗经·小雅·出车》)△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归有光《项脊轩志》)△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但又假借为“馈”,即赠送的意思,读kuì。

例△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

归孔子豚。

(《论语·阳货》)2.古今字由于其分工不同,读音亦不尽相同。

在上古时代,特别是先秦时代,汉字的数量比后世要少得多,一个字往往要表示几个不同的含义,这就造成某些字“兼职”过多的现象。

_李氏音鉴_北京音的文白异读_也谈_李氏音鉴_音系的性质_叶荧光

_李氏音鉴_北京音的文白异读_也谈_李氏音鉴_音系的性质_叶荧光

古汉语研究2010年第4期(总第89期)《李氏音鉴》北京音的文白异读——也谈《李氏音鉴》音系的性质叶荧光(厦门大学 中文系,集美大学 海外教育学院, 福建 厦门361005)[摘 要]《李氏音鉴•北音入声论》所记录的有关“铎药觉德陌麦职屋”等古入声韵一韵两读的语音资料,体现了北京音的文白异读。

李氏记音带有注重读书音的倾向。

《李氏音鉴》北京音并非单纯的口语音系统。

[关键词]《李氏音鉴》;入声韵;北京音;文白异读[中图分类号] H1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5442(2010)04-006李汝珍是清代乾嘉时期的一位颇有才艺的音韵学家,直隶大兴人,字松石,号松石道人,撰《李氏音鉴》(1810年刊行),又有《镜花缘》及《受子谱》,其生卒年月不详(约1763—1830)。

关于《音鉴》的著述意图,作者于该书卷四第二十八问作了明确说明:“珍之所以著为此篇者,盖抒管见所及,浅显易晓,俾吾乡初学有志于斯者,籍为入门之阶……”可见《音鉴》实是一部为童蒙初学者而写的音学入门书。

《李氏音鉴》一书早已引起学界注意,许多前辈学者就相关的问题作了考查。

1931年白涤洲先生《北音入声演变考》曾对《音鉴•第二十五问•北音入声论》中700多个古入声字读作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情况作了分析。

1948年陆志韦先生《国语入声演变小注》也论及李书清入声的变调。

1983年俞敏先生《李汝珍音鉴里的入声字》对《音鉴》入声字声调的演化作了相当细致的考察。

他们的分析研究主要限于入声调的演变,对于古入声韵所体现的文白异读现象却没有予以特别关注,更没有通过文白异读去讨论《音鉴》音系的性质。

杨亦鸣(1992)《李氏音鉴音系研究》对《音鉴》音系作了相当深入细致的研究,但对于入声韵的文白异读及其特点也未论及。

《音鉴》卷四第二十五问“北音入声论”共列716个入声字,并逐个音节标注北京音的反切。

不仅更能体现北京音的特点而且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1)体现北京音入声调的演变规律(入声变读阴、阳、上、去),前辈学者对此已作了相当细致的研究。

试论汉语方言中的文白异读

试论汉语方言中的文白异读

试论汉语方言中的文白异读作者:刘冰洁来源:《文存阅刊》2020年第14期摘要:文白异读是汉语中常见的语言现象,能体现不同风格色彩的音类差异。

这种音类的差异不能同离散式音变音类混为一谈。

离散式音变在构成音变的不同单位间自由替换,不具有区分风格色彩的作用。

音系内部文白两种形式间的对应关系是语言汇合的产物。

文读和白读的不同代表着历史层次的不同,研究文白异读对离析语言的历史层次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汉语方言;文白异读一、语言演变中的文白异读文白异读是汉语中常见的语言现象,文白异读的“异”不是词的“异”,而是词中的某个音类的“异”。

《书禹贡》载:“海岱及淮惟徐州。

”徐州方言属北方方言。

徐州方言的文白异读现象在声、韵、调上都有表现,差异大都只表现在声、韵、调的某个方面,少数牵扯到声韵或韵调两个方面(以下列举中前者为文读,后者为白读),声韵调三者全异的情况较为少见。

(一)声韵调某一方面变化1.声母的变化:送气音不送气音互变:腾[thəŋ5;; 5]-[təŋ5;; 5]、撞[tʂuɑŋ4;;; 2]-[tʂhuɑ5;; 5];擦音变为塞擦音:伸[ʂə²¹³]-[tʂhə²¹³]、舒[ʂu²¹³]-[tʂhu²¹³];其他变化:输[ʂu²¹³]-[ʐu²¹³]、乳[ʐu35]-[lu35]。

2.韵母的变化:韵腹的变化:蛇[ʂə5;; 5]-[ʂɑ5;; 5]、晚[uæ]-[uə];2.韵头的变化:尋[ɕyə]-[ɕiə]、做[tsuə42]-[tsou42];3.韵尾的变化:生[səŋ²¹³]-[sə²¹³]、顿[tuə42]-[təŋ42]。

3.声调的变化:冲[tʂhuŋ²¹³]|[tʂhuŋ5;; 5](阴平-阳平)、浮[fu5;; 5]|[fu4;;; 2](阳平-去声)、领[liŋ35]|[liŋ²¹³](上声-阴平)。

文白异读的名词解释

文白异读的名词解释

文白异读的名词解释文白异读是中文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主要指的是同一个字在文言和白话中的发音不同。

文白异读在汉语的演变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是我们理解和研究中文语言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将对文白异读进行详细解释和讨论。

一、文白异读的起因和发展文白异读的起因可以追溯到汉字的演变过程。

在古代,汉字的发音以音韵学为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读音也发生了变化。

文白异读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文言和白话的语音体系不同。

文言是古代汉语的书面语,它多积淀在文论、诗词等文学作品中,而白话则是现代汉语的口语形式。

二、文白异读的特点和现象1. 声母和韵母的差别:文白异读中,一些汉字在音节的读音上存在差异。

比如,“知”字在文言中读音为“zhī”,而在白话中读音则为“zhī”;“无”字在文言中读音为“wú”,而在白话中读音则为“mó”等等。

2. 声调的不同:文白异读中,同一个字在文言和白话中的声调有时也会发生变化。

比如,“应”字在文言中读音为“yìng”,而在白话中读音则为“yīng”;“把”字在文言中读音为“bǎ”,而在白话中读音则为“bà”等等。

3. 强调的差异:文白异读中,同一个字在文言和白话中也可能具有不同的发音强调。

比如,“是”字在文言中读音为“shì”,而在白话中读音则为“shì”;“自”字在文言中读音为“zì”,而在白话中读音则为“zì”等等。

三、文白异读的影响和意义文白异读在中文语言学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首先,文白异读的存在使我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和研究古代汉语的语音体系和发展变化。

通过比较文言和白话中的发音差异,我们可以推断出汉字的历史音韵变化,深入研究汉字的演变过程。

其次,文白异读也是中文语言变异和演变的重要证据。

通过对文白异读的分析,我们能够观察到汉字发音的多样性和变异规律,进一步揭示了中文语言的变异特点和规律。

最后,文白异读对于中文诗词和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也具有一定的帮助。

汉语文白异读现象探究

汉语文白异读现象探究

汉语文白异读现象探究一.综述一般而言,汉字的读书音与说话音是相同的,即一字一音。

在普通话里,一字两音较少见,即使有两音,其字义也不同。

但是,在我们通常所说的方言中,一字既有读书音又有说话音,却是较为普遍和常见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文读与白读。

文白异读是汉语族的一种特有现象,一些汉字在汉语中存在两种的发音—文读音和白读音,两者代表不同的语音层次:文读,又称文言音、读书音、读音或字音,是语言的外源层;白读,又称白话音、说话音、话音或语音,通常是语言的自源层。

主要表现为“我手无法写我口”,口语和书面语不一致,基本上所有的南方方言都存在文白异读现象,部分北方方言也存在少量文读音,但南方方言的文白异读现象更为显著。

二.研究现状及问题国内可查的有关文白异读的资料多以方言观点进行讨论,根据其内容侧重点不同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1.对现代汉语方言的文白异读现象进行描述;2.对具体方言文白异读起源、特点以及发展等进行说明;3.对文白异读的语音层次进行讨论;4.对文白异读现象进行理论探讨。

在整理之后可以认知到如下存在的问题:1.偏重描写,语料的收集是语言研究的基础,在文白异读的研究方面,对现象本身进行描述和说明的文章几乎占据半壁江山;2.理论薄弱,描写性文章所得出的结论过于单薄,专门对文白异读现象进行理论总结的文章数量较少,且各自孤立、较为零散无法形成体系。

因而本文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文白读的产生出发围绕文白异读的性质进行梳理归纳和理论性的摸索探讨。

三.讨论与分析(一)文白异读的形成一般认为,汉语中的白读普遍是在《广韵》或更早的音系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的语言固有成分;文读是从外来强势语言借入的成分,尤其是受历史上的通语影响产生。

古代人认为标准语有正统性、文化性,旧书塾倾向用接近权威的汉语读音教书,成为文读;而本地语的固有读音被文读驱逐出文教领域,被称为白读。

从上述描述中我们可以得出文白异读的产生应该从文读音的产生开始研究,而文读其来源有二:一是用《切韵》一系的音书、字典的注音、反切折合出来的当地读书音;二是一个地区的权威语言的读音作为当地土语的读书音。

论文:现代汉语中的“文白异读”

论文:现代汉语中的“文白异读”

论文:现代汉语中的“文白异读”【摘要】本文对“各地方言都有文白异读”的说法提出质疑,用“反证法”来说明用“文白异读”来描述除北京方言外的其它方言的异读现象,值得商榷,宜采用“书面语读音”与“口语音”来区分,而“书面语读音”又易与普通话书面语读音相混,所以最好用“(方言)读书音”与“(方言)口语音”来描述方言中的异读现象。

【关键词】现代汉语文白异读古代汉语陇东方言现代汉语普通话有“文白异读”现象,例如:关于文白异读基本上有两条规则——1.古汉语保留下来的专用词语,用文言音来读(文读,即古汉语读音),如“剥削bōxuē、角色juãsâ”等;2.某些词在书面场合用文言音来读(文读,即古汉语读音),如“模范mófàn、成熟chãnɡshú”等,而在口语场合则用白话音来读(白读,即北京音),如“模样múyànɡr、苹果熟shóu了”等。

有些学者主张,各地方言都有“文白异读”现象,笔者不敢苟同。

下面提出几点不同看法与大家泰斗商榷。

一、北京话(北京方言)的“文白异读”众所公认,文言文即等同于古汉语,“文读”即文言文(古汉语)读音,“白读”即白话文(现代口语)读音,普通话是以(现代)北京音为标准音的,因此普通话的书面语读音与口语读音的差异称为“文白异读”本无可厚非,然而在北京话中,偶尔也有与定义相左之处,例如一些“老北京”把“郝”读hâ,而把“鹤”读hào,辞书中未收“文白异读”音是明智的,但并不是说北京话中这些字不存在文白异读。

二、各地方言是否都有“文白异读”问题无可争议,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书面语读音与各地方言的口语读音之间,有时有不一致的地方,这可以称之为“读书音”与“口语音”的区别,不可仿北京话有“文白异读”而在其他方言中也推而广之,将“文白异读”定义滥用,这样会引起混淆,甚至会导致错误。

例如前文所举“薄、削、角(色)、血”等字,在许多方言中,读书音都是向普通话白话读音靠拢的,即与所谓的“白话读音”接近,而口语音(土语读音)却与普通话书面语读音接近甚至一致,即与所谓的“文读音”接近或者一致,因为土语读音承袭的往往是古汉语读音(文言读音)。

文白异读概述

文白异读概述
开 拓 研 究视 野 ,坚持 用 科 学 的研 究 方法 。 关 键 词 :汉 语 方 言 文 白 异读 叠 置式 音 变
文 白异读 是汉 语方 言 中普遍 存 在 的一种 语 言现 象 。

从 历 史 语 言 学 角 度 来 说 , 语 言 的 差 异 变 化 是 研 究 语
般 认 为 , 白读 是 口语 音 , 文 读 是 书 面 语 读 音 。 从 本 质 上 言 的 切 入 点 ,而 差 异 间 的 不 平 衡 性 与 平 衡 性 的 相 互 交 叉 又 说 ,文读 就是 方 言 对 标准 语 的 音译 l。我 国方 言 现 象十 分 丰 促 使 研 究 者 们 逐 渐 地 扩 大 研 究 视 野 ,提 出更 多 新 的 研 究 方 1 ]

近 年 来 对 文 白 异 读 这 一 现 象 的 研 究 逐 渐 加 深 , 其 中
种 方 言 现 象 时 , 都 会 惊 讶 于 其 中 的 复 杂 与 多 样 ,所 以分 具 有 代 表 性 的 是 徐 通 锵 先 生 提 出 的 “ 白异 读 与 叠 置 式音 文
音 , 这 种 读 书 音 是 通 过 文 教 习 传 进 入 方 言 里 的 ,上 世 纪 展 、 交 通 地 理 、 人 口分 布 等 多 个 因 素 的 汇 总 才 形 成 今 天 我 五 六 十 年 代 以前 的 方 言 区 的 教 学 用 语 是 当地 的 读 书 音 ;二 们 所 看 到 的语 言 现 象 的横 切 面 。对 于 一 些 特 定 的 复杂 的 语 是用 一 个 地 区 的权 威 方 言 的 读 音 作 为土 语 的 读 书 音 , 比如 言 现 象 ,也 许 一 时难 以找 到 答 案 或 是梳 理 出 其 变 化 轨 迹 , 乡村 土 语 的 读 书 音 向 县 城方 言 的 读 书 音 趋 同 , 县 城 方 言 的 但 是 随 着 对 其 他 语 言 现 象 的研 究 和 研 究 范 围 的扩 大 , 总 是 读 书 音 向府 治 或 省 城 方 言 的读 书 音 趋 同 ,省 城 的则 向 中 原 让 我 们 有 迹 可循 。 语 言 是 人 们 用 来 交 流 的最 重 要 的基 本 工 标 准 官 话 趋 同 ;三 是 随 着 上 个 世 纪 五六 十 年 代 后 产 生 的 、 分 和 界 定 ,才 使 得 我 们 在 分 析 语 言 现 象 时 得 出 “ 文 读 ” 新 “ 旧文 读 ” 甚 至 “ 1 “ 2 等 多 层 次 的划 分 。 语 言 现 新 ” 新 ” 具 。而 语 言 是 变 化 流 动 的 ,加 之 中 国 地 理 面 积 大 ,历 经 时 响 , 语 言 的 变 化 是 必 然 的 ,而 且 怎 么 变 、 变 成 什 么 样 等 等

开原方言文白异读研究

开原方言文白异读研究

第20卷第4期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20,No.4收稿日期:2018-05-03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5DYY005) 作者简介:那琳(1995-),女,辽宁盘锦人,硕士生。

通信作者:朱红(1973-),女,辽宁丹东人,教授,博士。

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21.1566.C.20180628.1643.006.html本刊核心层次论文 DOI :10.15916/j.issn1674-327x.2018.04.013开原方言文白异读研究那 琳1,朱 红2(1 渤海大学 文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2 渤海大学 国际交流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摘 要:开原方言隶属东北官话,文白异读主要分布在宕江曾梗通五摄的入声韵中,声母和声调文白异读系统性不强。

开原方言文白异读与冀鲁官话相似,白读音多来源于河北境内的冀鲁官话,文读音来源复杂,可能受历代权威方言、周围方言和普通话的共同影响。

这一点也印证了移民导致的方言接触与文白异读的形成密切相关。

经过历时的比较,开原方言的文白异读呈减少趋势,文读音与文读层音占优势地位。

关键词:东北官话;开原方言;文白异读中图分类号:H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27X (2018)04-0039-05文白异读是汉语许多方言及共同语言中存在的一种语音现象,南方方言文白异读现象较北方方言(官话)丰富,研究成果丰硕。

在官话区,由于北京话的地理和历史材料优势,北京话的文白异读研究较受重视,尚有研究北京话文白异读的学者,如靳光瑾(1991)、高晓虹(2001)、陈重瑜(2002),从共时研究到历时比较,多讨论了北京话文白异读的来源、形成和历史层次,随后兴起了胶辽官话和冀鲁官话文白异读研究,如罗福腾(1998)、刘淑学(2003)、孙志波(2012)。

但目前东北官话文白异读的研究成果较少,多侧重语音现象描写和文白读音的语音演变研究,如王龙(2015),并未对文白异读层次及来源进行探究。

文白异读_音韵层次与历史语言学_王洪君

文白异读_音韵层次与历史语言学_王洪君

文白异读_音韵层次与历史语言学_王洪君关于音韵学2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2Chritianen,M.H.andS.Kirby,nguageEvolution.O某fordUniverityPre.3Gong,T.andWang,W.Sputationalmodelingonlanguageemergence:Aco evolutionmodelofle某icon,nguageandLinguitic6.1:1-41.4Ke,J.,Minett,J.W.,Au,CP.andWang,W.SY.2002.Selfple某ity7.3:41-54.5Ke,J.Y.,Ogura,M.,andWang,W.SputationalLinguitic29.1:1-18.6Minett,J.W.andWang,W.SY.,nguageAcquiition,ChangeandEmergenc e:EayinEvolutionaryLinguitic.HongKong:CityUniverityofHongKongPre.7Tomaello,M.andM.Carpenter.2005.TheEmergenceofSocialCognitio ninThreeYoungChimpanzee.MonographoftheSocietyforReearchinChildDe velopment,SerialNo.279.文白异读、音韵层次与历史语言学王洪君(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历史语言学中,层次指一个语言(或方言,下同)中成系统地存在外语言的成分,外来层次是语言接触的产物。

19世纪的历史比较法建立了一整套重建一个语言语音系统自身演变而分化的程序,并提出在运用历史比较法的各步程序之前,必须先剔除借用(也即剔除外来层次)和剔除语法层面类推20世纪的内部拟测法则在如何鉴别语法层类推(特别是词法)对音变的影响方面,给出了具体的词形归一程序。

博山方言中的文白异读

博山方言中的文白异读

博山方言中的文白异读孙梦城(陕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摘 要:文白异读是汉语中常见的语音现象,指同一个字在不同语体读音有异。

博山方言有丰富的文白异读现象,主要是声母和韵母的异读。

白读音保留了博山方言的本来面貌,在权威方言的影响下日渐衰落,文读音则逐渐向普通话靠拢。

在博山方言中,文白异读的产生一方面是方言内部的变化,另一方面是由于权威方言的影响。

文读音晚于白读音出现的说法在博山方言中并不完全适用。

关键词:博山方言;文白异读;语言接触;成音机制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汉语方言音系汇纂及方音对照处理系统研究”(14ZDB096)作者简介:孙梦城,女,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2019年第9期总第687期MODERN CHINESENo.9General No.687现代语文博山位于山东省中部,是淄博市五区三县之一,区域面积698.2平方公里,总人口44万,辖6个镇、3个街道、1个开发区,209个村,111个社区。

《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将博山方言划归冀鲁官话石济片的聊泰小片[1],在山东方言分区中属于西齐片[2]。

所谓“文白异读”,“专指同一个字文言音和白话音不同”[3],不包括意义不同的“又读”和由于讹读、连读音变等导致的异读现象。

如:“河”,博山文读作“x ə35”,白读作“xu ə35”,是共时平面存在的不同的语音层次。

一般认为,文白异读现象是由语言接触造成的,多具有系统性。

白读音往往反映了当地方言的本来面貌,文读音是在权威方言的影响下产生的。

文白异读是研究语音史、语音演变规律的重要资料。

博山地区三面环山,地形闭塞,因此,博山方言的白读层保留了较多的古音成分,文白异读的现象十分丰富。

钱曾怡在《博山方言研究》中曾专列“文白异读和新老异读字表”,共列85个具有文白异读或新老异读的字,但不包含在某个词中有特殊读音的字,也未说明系统的变化规律[4]。

张玉来认为,对方言字音构成及变化的观察不应局限在文白异读内,而应从新旧异读的角度去分析[5]。

浅谈文白异读的产生

浅谈文白异读的产生

浅谈文白异读的产生作者:王曦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8期王曦(泉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福建泉州 362002)摘要:文白异读是从词汇输入开始的,是词汇输入引起了词汇的替换,最后导致文白两种语音的出现。

文化融合、文化扩散是现在汉语方言文白异读区域分布不均的原因。

关键词:文化;词汇;文白异读;区域分布中图分类号:H0-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1)08-0198-02徐通锵先生的《历史语言学》中指出,文白异读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是语词中能体现雅/土这种不同风格色彩的音类差异”,这个“异”实际上是一种音类的“异”,文读与白读之间是一种语音的叠置,这种叠置还存在于文读系统或白读系统的内部,即“同一系统的异源音类的叠置,这些叠置都隐含着语言发展的时间层次”,文读形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新文读形式出现了,旧的文读形式就退入白读层,因而在文白异读的叠置中可以梳理出语言发展的时间层次,这样修正了把语言放在共时平面上进行研究的内部拟测法的不足。

徐先生主要是从语言内部的语音发展演变规律着手,研究了文白异读的特点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语音研究和语言学理论的不足。

本文对文白异读的产生进行探讨。

一、汉语方言中文白异读产生的原因在徐先生的书中把这种现象的产生和存在解释为交际的需要,还不足以说明文白异读产生原因。

语言间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在别的语系中也存在,但为什么唯独汉语呈现出文白异读的现象,又是音类多层次叠置现象,而且这种现象不是某个方言、某个地区的特殊现象,是汉语各大方言普遍存在的,这就不能不让人思考汉语能够产生文白异读的原因。

(一)文化融合和文化扩散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是服务上层建筑的。

文白异读现象的产生首先与汉民族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有关。

汉族的历史是一部朝代更迭史也是一部汉族融合其他民族的历史,如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等,历史上有记载的许多民族,如氐族、百越族、鲜卑族等都融入了汉民族的血缘之中,他们的文化也融入了汉民族的文化中,应该说从一开始汉民族文化本身就具有兼容性。

重论文白异读与语音层次

重论文白异读与语音层次

重论文白异读与语音层次Literary Colloquial Readings and Language Strata Revisited陈忠敏In this study, I discuss three general issues related to the phenomenon of literary and colloquial readings in Chinese dialects through the view point of language strata. First I deal with the nature of literary and colloquial readings. Secondly I redefinite the terms of literary and colloquial readings and discuss the research methodology. Third, I discuss the important roles of literary and colloquial reading in the study of dialectal strata.Key Words: Literary Reading and Colloquial Reading, Language Strata本文用层次的概念来分析汉语方言里的文白异读现象。

本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讨论文白异读的性质;第二部分用读音层次的观念重新定义文白异读,并讨论研究的方法;第三部分讨论文白异读在历史层次分析中所扮演的脚色。

关键词:文白异读、读音层次一.前言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本人曾写过类似的题目,后来文章发表在1997《语文论丛》第五期里(陈忠敏1997)。

随着文白异读和读音层次研究的深入,本人对文白异读这个老题目有新的看法。

最近又拜读杨秀芳先生“论文白异读”一文(杨秀芳1993),也深受启发。

文白异读与语音层次

文白异读与语音层次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4期文白异读与语音层次Ξ刘勋宁提要 全文分六个部分,即:一、文白异读的本质;二、文读与白读的范围;三、文白异读的调查途径;四、文读和白读的描写方法;五、方言语音层次的比较和整合;六、新的方言关系的描写。

为了阅读方便,本文尽量利用汉语拼音,如采用国际音标,则用方括弧标记。

关键词 汉语方言;文读;白读;语音层次;方言比较;层次整合随着汉语方言研究得到空前的重视,方言的文白异读也得到了普遍的关注。

文白异读的研究给我们开辟了一个汉语史研究的新天地。

正是从这个角度,本文想对文白异读做一次全面的清理。

一 文白异读的本质一般认为,白读是口语音,文读是书面语读音。

对最新的书面语读音和口语间的关系也许可以这样描写,但对于有一定历史的文白读,这样的描写就有相当大的缺陷。

举例来说,清涧话口语保留入声,可是“六”“肉”二字日常都是说去声,只有在“六畜兴旺”和中草药“肉桂”当中读入声。

“六畜兴旺”是过年的时候贴在墙上的吉祥语,“肉桂”是文化人的知识(在县里,最有学问、也最受人尊敬的文化人,多半是老中医。

一是他们需要认许多药名,知道许多僻字难字;二是他们要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三是他们的资本和技术也能够使他们保持独立的人格)。

按理说,这两个字的入声读法出现在书面语或者文化语中,应该是文读,可是它们的语音形式恰恰是保留入声的“白读”,一般的方言学著作也会把它处理为白读。

清涧话的“贼”这个词一般都说阳平,无论是读书时,还是口语里提到这个事物,都是这个音;只有在“贼走了关门哩”这句乡间谚语里才说入声。

如果把这个入声归入文读,它根本不是平常读书时的读音,如果算白读,它不出现在一般的说话里。

刘勋宁(1983)曾说过:“清涧话的这种一字有文白两读,只是就其语源而言的。

大部分文白两音总是固定在各自特定的词语里,并不随意互读。

”那个时候,我初出茅庐,以为这只是清涧话的特点。

后来才知道,这其实是汉语方言文白异读的普遍现象。

北京话文白异读的形成及消长

北京话文白异读的形成及消长

北京话文白异读的形成及消长
靳光瑾
【期刊名称】《语文建设》
【年(卷),期】1991(000)005
【摘要】汉语的各地方言都有文白异读。

文与白代表两种不同的方言系统,一般说来,白读代表本方言的土语,而文读则是在本方言音系所许可的范围内接受某一权威方言的影响而产生的新形式。

白与文体现土/雅两种不同的风格色彩的差异。

北京话的文白异读主要表现在原来收-k尾的宕、江、曾、梗、通各摄的入声韵德、陌(麦)、铎、药、觉、屋三(烛)的例字上。

例如: (德)文:-k(唇音后为-o,下同)默墨特则刻克德塞
【总页数】3页(P10-12)
【作者】靳光瑾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9
【相关文献】
1.邯郸方言(老派)中古舒声字文白异读(上)
——文白异读统计和系统型文白异读分析 [J], 王锡丽
2.从一些北京话语词看普通话与北京话的差异 [J], 罗美珍
3.邯郸方言(老派)中古舒声字文白异读(下)
——零星型、源自不同音切型文白异读分析 [J], 王锡丽
4.从《中原音韵》两收字再论北京话的文白异读 [J], 王杰立
5.北京话和台湾话轻声出现的异同、历史由来和台湾新生代国语的形成 [J], 郑良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试论语言接触下产生的方言区内文白异读现象

试论语言接触下产生的方言区内文白异读现象

试论语言接触下产生的方言区内文白异读现象发布时间:2021-06-22T02:52:20.367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2021年第2期作者:赵庆雯[导读] 是地方语受到外部语言影响而产生的新读音;白读音,即口语音或说话音,是当地方言层面原有的语音形式。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师范)专业辽宁省大连市摘要:文白异读现象是语言学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探究文白异读应该从性质、来源、产生原因、发展过程及未来趋势等多方面着手。

文章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笔者自身的思考和理解,对语言接触和演变过程中产生的方言区内的文白异读现象作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语言接触;方言区;文白异读一、什么是文白异读文白异读通俗地来说就是在某个方言区内,一个字(一个语素)会出现文读音和白读音两种不同的语音形式,为了方便理解,又有语言学家会称其为读书音和口语音。

关于文白异读,目前语言学界普遍认同的说法是文读音,即读书音,是地方语受到外部语言影响而产生的新读音;白读音,即口语音或说话音,是当地方言层面原有的语音形式。

这里需要注意一个问题,文白异读是针对某个字(语素)中某一个义项的发音在方言区内存在两种读法,但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只有一个正确的读音;多音字是一个字的不同义项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有两种或多种规范而正确的读音,这一点需要区别清楚,本文不做过多阐述。

二、文白异读现象产生的原因文白异读作为我国方言区内一个十分常见的现象,其产生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语言接触。

随着文字的产生,语言有了新的传播途径,以文字为主要表达媒介的通用书面语可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传播,不相邻的地域之间也能够发生语言接触,从而产生文白异读现象。

(一)方言间的相互借用与混合中国近代社会以农业经济为主,人们群体聚居在土地肥沃、适宜农业发展的地方,还有各个少数民族的人们也是以群体为单位共同生活,人们使用各自的语言进行交流从而形成地方语。

然而当不同地区的人们由于商贸、迁移等各种原因不得不与其他群体进行交际时,就会发生方言间的借用或混合。

简论十九世纪罗马字著作反映的北京官话文白异读和语用风格

简论十九世纪罗马字著作反映的北京官话文白异读和语用风格

简论十九世纪罗马字著作反映的北京官话文白异读和语用风格本文讨论了19世纪中后期罗马字著作中,记载的北京官话中的宕江梗曾通五摄入声字在成语和常用词中的文白异读。

这五摄入声字在今普通话中的读音能追溯到19世纪北京官话的文白异读,文白异读的对立能显示语用风格的不同及词义的分工,有助于我们了解宕江梗曾通五摄入声字在今普通话中读文或读白的原因。

标签:罗马字著作成语常用词白话音读书音风格词义一、引言徐通锵(2001:407)认为,文白异读是词语中能体现雅俗两种不同风格色彩的音类交替。

耿振生(2003:58)认为,文读音的特点是“文雅”,用在书面化的场合,成语、外来词、合成词中一般使用读书音;白话音的特点是“俗”,多用在跟平民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事物、现象以及人体常有的动作等方面。

耿氏指出在北京话文白异读范围内,只有一种读音的字,如果读的是白话音,通常是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词;如果读的是读书音,这类词一般是日常生活中不会出现的。

兼有文白异读的字,其读音有着意义的分工。

19世纪抵华的西方人士编撰的罗马字著作,如威妥玛(Thomas Francis Wade,1818-1895年)的《语言自迩集》(1867),司登得(George Carter Stent,1833-1884)原著、季理斐(Donald Macgillivray,1862-1931)增订的《汉英合璧相连字汇》(1898),美国圣经会(American Bible Society)音译的《约翰福音书》(1895年),富善(Chauncey Goodrich,1836-1925)的《官话萃珍》等,这些著作的读音反映了当时北京官话中宕江梗曾通五摄入声字文白读音的差异,有助于我们了解19世纪北京官话文白差异的语用风格。

在进入本文的讨论之前,有必要先了解这五摄入声字在19世纪的北京官话文白的差异。

本文以《语言自迩集》对这五摄入声字的记音说明北京官话文白的差异,如表1所示:*“1”表示阴平,“2”表示阳平,“3”表示上声,“4”表示去声,“5”表示入声。

修订版《语言学纲要》第八章语言的接触答案

修订版《语言学纲要》第八章语言的接触答案

修订版《语言学纲要》第八章语言的接触答案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第八章语言的接触一、名词解释借词——借词也叫音义外来词,它指的是音与义都借自外语的词。

如英语中的telephone借子到汉语中是“德律风”,其音义都来自英语。

借词是民族关系的一种见证,是研究民族发展史的一项重要材料。

借词在语言历史的研究中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语言联盟——语言联盟即“语言的区域分类”。

是指一片地理区域内的不同语言不仅在词汇上相互有大量的借贷,而且在语音、语法系统的结构格局、结构规则方面也十分相似,但各语言仍有相当数量的核心词跟彼此不同。

语言替换——语言换用也称“语言替代”或“语言融合”,是不同民族在长期接触或融合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

指的是一个民族的全体或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而转用另一民族语言的现象。

语言底层——在语言替换的过程中,换用的强势语言会留下被替换语言的痕迹,这类痕迹通常称为语言底层。

共同语——共同语是社会打破地域隔阂、走向统一时出现的一种语言形式,是在一种方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通用的语言。

洋泾浜——“洋泾浜”是当地人在和外来的商人、水手、传教士等打交道的过程中学来的一种变了形的外语。

“洋泾浜”的共同特点是:语音经过当地语言音系的适当改造,语法规则减少到最低限度,词汇的项目比较少,往往要借助于迂回曲折的说法指称事物。

克里奥耳语——混合语是由洋泾浜发展而来的一种有声交际工具,是一种建立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系统基础上形成的并被特定的言语社团作为母语学习使用一种语言。

洋泾浜的特点之一在于它是一定场合下使用的特殊语言,没有人把它当作母语来学习使用。

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它也可能被社会采用为主要的交际工具,由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

在这种情况下,洋泾浜就变成了混合语,又叫克里奥耳语(Creole,是混血儿的意思)二、填空1、语言发生接触的前提条件是(社会的接触)2、语言接触从根本上说是(使用语言的人之间)接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