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脂类和生物膜09
第四章 脂类和生物膜.
二、生物膜 细胞膜(质膜)
生物膜的概念
质膜外:
原核细胞及植物细胞外有细胞壁 动物细胞外无细胞壁,但有套膜 (细菌原核细胞外叫荚膜,蓝藻 细胞外叫鞘膜)。
是包括细胞质膜在内的细胞中全部膜结构的统称, 质膜在电镜
下表现出大体相同的形态、厚度 6-9nm 左右的3片层结构.
§ 生物膜的组成
§ 生物膜的结构 § 生物膜的功能
28
有些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如廿碳五烯酸 (EPA) 有降低血脂、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防止动脉粥 样硬化等药理作用,被称为“血管清道夫” 。又如廿二碳 六烯酸(DHA) 是大脑细胞形成和发育不可缺少的物质, 对促进智力、加强记忆力、延缓大脑衰老有重要作用,有 “脑黄金”之称。 DHA只存在于鱼、贝类等水生动物中, 在鱼油中含量最高。 6
38.9 kJ 的能量,每克糖和蛋白质氧化时释放的能 量仅分别为17.2 kJ和23.4 kJ。 结构脂类——磷脂、糖脂、硫脂、固醇类等有机物是生物体的 重要成分(如生物膜系统)。
活性脂类——固醇类、萜类是一些激素和维生素等生理活性物 质的前体。
人类的某些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和酮尿症等都与脂类代 谢紊乱有关。
4
脂类(糖脂)与信息识别、种属特异性、组织免疫有密切的关系。
3、三酰甘油(fat)
1分子甘油和3分子脂肪酸结合而成的酯。有单一、 混合之分。
CH3(CH2)16COOH
CH3(CH2)14COOH
硬脂酸
软脂酸(棕榈酸)
分布最广,橄榄油83%
葵花籽油
5
牛油 软脂酸 硬脂酸 油酸 亚油酸 皂化值 碘值 24~32 14~32 35~48 2~ 4 190~200 30~48
《生物化学》 第4章 脂类和生物膜
4.2.2 膜的化学组成
化学分析结构表明生物膜几乎都是由脂类和蛋 白质两大类物质组成。此外尚含有少量糖( 白质两大类物质组成。此外尚含有少量糖(糖 蛋白和糖脂) 以及金属离子等, 蛋白和糖脂 ) 以及金属离子等 , 水分一般占 15.20包括磷脂、固醇及其他脂类, 生物膜的脂类主要包括磷脂、固醇及其他脂类, 其中包括磷脂酰胆碱( PC) 其中包括磷脂酰胆碱 ( PC ) , 磷脂酰乙醇胺 PE) 磷脂酰丝氨酸( PS) ( PE ) , 磷脂酰丝氨酸 ( PS ) , 磷脂酰肌醇 PI ) 鞘磷脂( SM ) ( PI) , 鞘磷脂 ( SM) 等 。 膜脂对膜的结构 和膜功能均有重大影响。 和膜功能均有重大影响。
4.2 生物膜
4.2.1 细胞中的膜系统
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细胞。任何细胞都 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细胞。 是以一层薄膜将其内容物与环境分开, 是以一层薄膜将其内容物与环境分开,这层薄膜 称为细胞的质膜。 称为细胞的质膜。此外大多数细胞中还有许多内 膜系统, 膜系统,他们组成具有各种特定功能的亚细胞结 构和细胞器如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 构和细胞器如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 高尔基体、过氧化酶体等。 高尔基体、过氧化酶体等。
②膜蛋白
膜中蛋白质根据其在膜结构中的分步大体可分为两大类, 膜中蛋白质根据其在膜结构中的分步大体可分为两大类, 外周蛋白与内嵌蛋白。 外周蛋白与内嵌蛋白。 外周蛋白的主要特点是分布于膜的外表, 外周蛋白的主要特点是分布于膜的外表,通过静电作用 及离子键作用等较弱的非共价键与膜的外表相结合。 及离子键作用等较弱的非共价键与膜的外表相结合。 内嵌蛋白的主要特征为水不溶性, 内嵌蛋白的主要特征为水不溶性,他们分布在磷脂的脂 双分子层中, 双分子层中,有时横跨全膜或者以多酶复合物形式由内 嵌蛋白和外周蛋白结合, 嵌蛋白和外周蛋白结合,或者以疏水和亲水两部分分别 与磷脂的疏水和亲水部分两结合。 与磷脂的疏水和亲水部分两结合。 膜蛋白对物质代谢(酶蛋白) 物质传送、细胞运动、 膜蛋白对物质代谢(酶蛋白)、物质传送、细胞运动、 信息的接受与传递、支持与保护均有重要意义。 信息的接受与传递、支持与保护均有重要意义。
4脂类和生物膜(答案)
4脂类化学和生物膜一、名词解释1、外周蛋白:在细胞膜的细胞外侧或细胞质侧与细胞膜表面松散连接的膜蛋白,易于用不使膜破坏的温和方法提取。
2、内在蛋白:整合进入到细胞膜结构中的一类蛋白,它们可部分地或完全地穿过膜的磷脂双层,通常只有用剧烈的条件将膜破坏才能将这些蛋白质从膜上除去。
3、同向协同:物质运输方向与离子转移方向相同4、反向协同:物质运输方向与离子转移方向相反5、内吞作用:细胞从外界摄入的大分子或颗粒,逐渐被质膜的小部分包围,内陷,其后从质膜上脱落下来而形成含有摄入物质的细胞内囊泡的过程。
6、外排作用:细胞内物质先被囊泡裹入形成分泌泡,然后与细胞质膜接触、融合并向外释放被裹入的物质的过程。
7、细胞识别:细胞通过其表面的受体与胞外信号物质分子选择性地相互作用,从而导致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最终表现为细胞整体地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二、填空1、膜蛋白按其与脂双层相互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内在蛋白与外周蛋白两类。
2、根据磷脂分子中所含的醇类,磷脂可分为甘油磷脂和鞘磷脂两种。
3、磷脂分子结构的特点是含一个极性的头部和两个非极性尾部。
4、神经酰胺是构成鞘磷脂的基本结构,它是由鞘氨醇以酰胺键与脂肪酸相连而成。
5、磷脂酰胆碱(卵磷脂)分子中磷酰胆碱为亲水端,脂肪酸的碳氢链为疏水端。
6、磷脂酰胆碱(卵磷脂)是由甘油、脂肪酸、磷酸和胆碱组成。
7、脑苷脂是由鞘氨醇、脂肪酸和单糖(葡萄糖/半乳糖)组成。
8、神经节苷脂是由鞘氨醇、脂肪酸、糖和唾液酸组成。
9、生物膜内的蛋白质疏水氨基酸朝向分子外侧,而亲水氨基酸朝向分子内侧。
10、生物膜主要由膜脂和膜蛋白组成。
11、膜脂一般包括磷脂、糖脂和固醇,其中以磷脂为主。
三、单项选择题鞘1、神经节苷脂是()A、糖脂 B、糖蛋白 C、脂蛋白 D、脂多糖2、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A、磷脂和蛋白质分子按夹心饼干的方式排列。
B、磷脂包裹着蛋白质,所以可限制水和极性分子跨膜转运。
C、磷脂双层结构中蛋白质镶嵌其中或与磷脂外层结合。
第4章 脂类和生物膜
7-脱氢胆固醇:两性分子,在皮肤内经阳光照射可转变成VitD3 脱氢胆固醇:两性分子,在皮肤内经阳光照射可转变成VitD
17
8 5 6 7
二、生物膜 biological membrane
• 所有的细胞都以一层薄膜将它的内含物与外界 环境分开,这层薄膜称为细胞的质膜。 环境分开,这层薄膜称为细胞的质膜。 • 大多数细胞中还含有许多内膜系统,组成具有 大多数细胞中还含有许多内膜系统, 各种特定功能的亚细胞结构和细胞器。例如, 各种特定功能的亚细胞结构和细胞器。例如, 线粒体、细胞核、内质网、溶酶体和叶绿体等。 线粒体、细胞核、内质网、溶酶体和叶绿体等。 • 细胞膜以及各种细胞器的外膜通称为生物膜。 细胞膜以及各种细胞器的外膜通称为生物膜。
(四)、人工膜技术及应用
生物膜的模拟——人工膜是研究生物膜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 人工膜是研究生物膜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 生物膜的模拟 人工膜是研究生物膜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 脂质体:是磷脂在水中形成的一种由脂双分子层围成的囊状结构。 脂质体:是磷脂在水中形成的一种由脂双分子层围成的囊状结构。 关于人工膜的研究分三个领域﹕ 关于人工膜的研究分三个领域﹕ 脂质体本身理化性质的研究。 1. 脂质体本身理化性质的研究。 2. 在离体条件下研究膜的功能。 在离体条件下研究膜的功能。 运载工具: 3. 运载工具:包特殊功能的 生物大分子( DNA、激素等) 生物大分子(酶、DNA、激素等) 小分子药物定向地导入特定的 及小分子药物定向地导入特定的 细胞中,达到诊断、 细胞中,达到诊断、治疗各种疾 肿瘤) 病(肿瘤)或改变细胞代谢和遗传 特性等目标。 特性等目标。
(二)、生物膜的结构
流动镶嵌模型(S.J.Singer, 流动镶嵌模型(S.J.Singer, G.Nicolson, 1972)
4、脂类和生物膜
不饱和脂肪酸
羟酸
主要
环酸
一、脂类
1、 三酰甘油(脂肪)
脂肪酸
一、脂类
1、 三酰甘油(脂肪)
不饱和脂肪酸的顺反式构型 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双键的脂肪酸称为不饱和脂 肪酸。
CH3(CH2)7CH HOOC(CH2)7CH CH3(CH2)7CH
HC(CH2)7COOH
顺油酸
反油酸
一、脂类
2、甘油磷酸脂
二、生物膜
1、细胞中的膜系统
膜的化学组成 生物膜几乎都是脂 类和蛋白质两大类物质 组成。此外尚含有少量 糖(糖蛋白和糖脂)以 及金属离子等,水分一 般占15.20%。
糖蛋白
磷脂双分子 蛋白质分子
二、生物膜
2、膜的化学组成
膜脂 磷脂(最丰富、50% )、胆固醇和糖脂为主, 膜脂是兼性分子,能自动形成双分子层(自我组 装)。 磷脂甘油酯(PC、PE、PS、PI) 磷脂 鞘氨醇磷脂(SM) 胆固醇 中性糖鞘脂 糖脂 酸性糖鞘脂 神经酰胺的衍生物 甘油糖脂
CHOH R= CHOH
CH2OH
GM1神经节苷脂
唾液酸(NANA )分子结构
一、脂类
4、固醇类
固醇类都是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由于含有醇 基故命名为固醇。
环戊烷
菲
环戊烷多氢菲
一、脂类
4、固醇类
胆固醇(cholesterol) 一端有极性头部基团羟基因而亲水,分子的另 一端具有烃链及固醇的环状结构而疏水。
CH3 (CH2)12CH=CH—CHOH R—C—NH —CH O
鞘氨醇
脂肪酸
O
CH2O ——P—O—CH2CH2N+(CH3)3 OH
磷酸胆碱
第四章--脂类与生物膜化学
第四章脂类和生物膜第一节脂类脂类包括的范围很广,是生物体内一大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脂类是脂肪和类脂及其它们的衍生物的总称。
脂肪:(甘油三酯或三酯酰甘油)分布于皮下结缔组织、大网、肠系膜、肾内脏周围——脂库,含量随营养状态变动,称可变脂。
脂类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分布在生物膜和神经组织中——组织脂,含量稳定,称为固定脂。
这些物质在化学组成和化学结构上有很大差异,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即不溶于水而易溶于乙醚、氯仿、苯等非极性溶剂(故可用乙醚和石油醚等提取)。
用这类溶剂可将脂类物质从细胞和组织中萃取出来。
脂类的这种特性主要由构成它的碳氢结构成分所决定。
脂类具有重要的生物功能,它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质,细胞所含有的磷脂几乎都集中在生物膜中。
脂类物质,主要是油脂,是机体代谢所需燃料的贮存形式和运输形式。
脂类物质也可为动物机体提供溶解于其中的必需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
某些萜类及类固醇类物质,如维生素A、D、E、K,胆酸及固醇类激素具有营养、代谢及调节功能。
在机体表面的脂类物质有防止机械损伤与防止热量散发等保护作用。
脂类作为细胞的表面物质,与细胞识别、种特异性和组织免疫等有密切关系。
具有生物活性的某些维生素和激素也是脂类物质。
一、脂酰甘油类脂酰甘油(acyl glycerols),又可称为脂酰甘油酯(acyl glycerides),即脂肪酸和甘油所形成的酯。
根据参与产生甘油酯的脂肪酸的分子数,脂酰甘油分为单脂酰甘油、二脂酰甘油和三脂酰甘油三类。
三脂酰甘油(triacylglycerols)又称为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是脂类中含量最丰富的一大类,其结构如下:194CH2OHC H HOCH2OHHO COR1HO COR2HO COR3+COR1OCH2CCOR2O HO COR32甘油脂肪酸甘油三酯(R1,R2和R3可以相同,也可不全相同甚至完全不同)它是甘油中的三个羟基和三个脂肪酸分子缩合、失水后形成的酯。
第四章脂类及生物膜
数条α螺 旋构成 通道
识别部位(常有糖链连接)
S S
通道 抗 体 蛋 白
信息识别受体
细 胞 膜
细胞核
线粒体
细胞器膜结构
细
与细胞膜类似,
胞 核
但常常是双层
膜。
线粒体
叶绿体
为什么是双层膜呢? 功能分化 核膜—形成核孔 内膜面积扩大,成为代谢场所
第八章—生物氧化
细胞膜损伤是细胞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四章 脂类及生物膜
1.脂类的分类与功能 2.脂类的结构简介 3.生物膜
提问:什么是脂?
由酸与醇发生脱水脂化反应形成的化合物; 包括某些不溶于水的大分子脂肪酸与大分子的醇类;
共性:
不溶于水,而易溶于非极性溶剂如乙醚、氯仿、苯 等。
第一节 脂类的分类与功能
固醇类 (杂环大分子一元醇)
简单脂萜类 Leabharlann 多异戊二烯聚合醇)C H2
C H2
C H2
C H2
C H2
C H2
C H2
C H2
CH2
C
H2N CH
糖 脂
单糖及单糖 聚合物
O
极
CH2 O O
性
鞘磷脂
磷酸胆碱(或 磷酸胆胺)
头
CH2OH
2.4蜡
长链脂肪酸与长链脂肪醇形成的脂 脂肪醇中的碳原子在16以上,分布在生物体 表面起保护作用。 有哪些防护作用呢?
植物蜡—防虫蛀、防辐射、降低水分蒸发 动物蜡—防水、保温、筑巢
HOCH2
氨
单糖及单糖聚合物
基
或
R-COOH
醇 磷酸胆碱(或磷酸胆胺)
脂肪酸
B.脑磷脂(磷脂酰乙醇胺)
X基团前体为胆胺 HO-CH2CH2-NH3+ 与血液凝固有关
【课件】生物化学第四章脂类与生物膜ppt
D-半乳糖
神经节苷脂的结构
GM1
GM2
N-乙酰-D-半乳糖 D-半乳糖
GM3
D-葡萄糖
N-乙酰神经氨酸
硬脂酸 鞘氨醇
(三)、胆固醇和萜类
1、胆固醇
(1) 固醇类的内核由 4 个环组成 (2) 一些人体重要维生素和激素是固醇 (3) 胆固醇是细胞的必要成份 (4) 血清中的胆固醇太多会促使形
成动脉硬化 和心脑血管疾病
膜脂的相变
变相温度(Tc)
凝胶态
液晶态
T<Tc
T>Tc
(三) 生物膜的功能
1、物质跨膜运输
1) 简单扩散 简单扩散指没有电荷或水溶性的小分
子(如H2O,O2,CO2,尿素,乙醇等)以自由扩 散的方式从膜的一侧通过细胞质膜进入膜 另一侧的过程,其结果是分子由浓度高的 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转运。
脂类
含有脂肪酸,含有醇类及其它物 质,如磷酸、含氮化合物等
不含有脂肪酸,包括萜类、前列 腺素类和甾类化合物。
生物膜
细胞质膜是围绕于细胞最外层的 含有蛋白质的脂质双分子层, 是细胞结构上的边界,与细胞 的识别、种特异性和组织免疫 等有密切关系;
细胞内膜系统主要指核膜、内质 网、高尔基体以及各种胞质内 囊泡等。
第四章 脂类与生物膜
一、生物体内的脂类 二、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
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生 物膜化学组成、结构特点和功能。生物膜在生 命活动中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功能是: 物质运输功能,能量转换功能和信号转导功能。
脂类是脂肪和类脂的总称,它是脂肪酸与醇作用 生成的酯及其衍生物,统称为脂质或脂类,是 动物和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是细胞内不溶 于水的一大类物质,能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
第四章脂类和生物膜
机体摄取的营养物质如超过正常需要量,则转变为脂肪存于组织中,当营养不 够时,再分解释放能量供机体所需。
3、脂质是一些活性物质的溶剂:
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必须溶解于脂质中,才能在机体中运输并被利用。如 VA
4、脂质是润滑剂和防寒剂:
脂质起润滑剂作用,能防止机械损伤;皮下脂肪能防止热量散失,起防寒作用。
第四章 脂类和生物膜
第四章脂类和生物膜
本章重点和难点
各种脂类的结构及性质 生物膜的组成以及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第四章脂类和生物膜
第一节 概述
一、脂质(Lipids)的概念:
1、定义: 脂质即脂类,是脂肪酸与醇的缩合物及其衍生物。
2、性质: 脂质分子中碳氢化比例较高,使其呈现脂溶性,即易 溶于乙醚、氯仿、苯等有机溶剂,而不易溶于水。一 般在高温高压下,脂质能大量溶于水。
3、乳化作用
不溶于水的油脂,在乳化剂的作用下,油脂变成细小的颗粒,均匀 地分散在水里面形成稳定的乳状液。
肥皂去污,就是以肥皂为乳化剂,将衣物上的油污变为小颗粒分散 于水中,达到去污的目的。
4、自动氧化——酸败
油脂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暴露与空气中可被空气中的氧氧化为过 氧化物,进一步分解为低级醛、酮、羧酸及其衍生物,或被霉菌或 脂酶,将油脂水解成低级FA,FA经β—酮酸,在脱羧的形成低级酮 类。从而造成油脂的酸败产生难闻的臭味。 铜、铁等金属盐,光、热、湿气等都是可加速油脂的自动氧化。
一个双键,位置在9和10碳之间,用△9表示; 多个双键者常有一个△9,其余双键在10位碳与碳链末
端甲基之间。
第四章脂类和生物膜
硬
脂
油酸
酸
第四章脂类和生物膜
亚麻酸
第四章脂类和生物膜化学资料
2020/11/11
12
第二节 脂 酰 甘 油
脂酰甘油 俗称油脂,是油和脂的总称,习惯上把 常温下呈液态的叫油,呈固态或半固态的称为脂。
都是由长链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脂肪分子。
2020/11/11
13
油脂结构(三酰甘油)
1、结构
甘油
2020/11/11
14
脂肪酸是具有长碳氢链和一个羧基末端的有机 物的总称,分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
(二)教学难点 磷脂、糖脂、固醇类化合物的结构
2020/11/11
4
第一节 导 言
一、脂质的概念
一切动植物和微生物都含有脂质,它是构成原生 质的重要成分,也是动植物的储能物质。
2020/11/11
5
1、脂质概念
是由脂肪酸(C4以上)与醇作用生成的酯及其衍 生物。
脂肪酸:一元羧酸; 醇:包括甘油、鞘铵醇、高级一元醇、固醇等。 这是一类一般不溶于水而溶于脂溶性溶剂的化合
简写符号:
16:1Δ9
ω编码体系命名: ω7-十六碳烯酸
简写符号:
16:1ω7
简写符号原则:用阿拉伯数字写出脂肪酸碳原子的总 数,然后在冒号后写出双键的数目,最后在△或ω右 上角标出双键的位置。
2020/11/11
24
脂肪酸的共性
1、一般为偶数碳原子 2、绝大多数不饱和脂肪酸中
的双键为顺式 3、不饱和脂肪酸双键位置有一定的规律性。单烯酸双
2020/11/11
19
脂肪酸的分类
低级脂肪酸和高级脂肪酸
低级脂肪酸:碳原 子数小于10的脂肪 酸;熔点偏低,常 温下呈液态
高级脂肪酸:碳原 子数大于10的脂肪 酸,常温下为固体
2020/11/11
第4章脂类讲义和生物膜
8 7 5 6
二、生物膜 biological membrane
• 所有的细胞都以一层薄膜将它的内含物与外界 环境分开,这层薄膜称为细胞的质膜。
• 大多数细胞中还含有许多内膜系统,组成具有 各种特定功能的亚细胞结构和细胞器。例如, 线粒体、细胞核、内质网、溶酶体和叶绿体等。
• 细胞膜以及各种细胞器的外膜通称为生物膜。
(二)、生物膜的结构
流动镶嵌模型(S.J.Singer, G.Nicolson, 1972)
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结构要点:
1. 膜结构的连续主体是极性的脂质双分子层。 2. 膜磷脂疏水尾部的脂肪酸在细胞的正常温度下呈液态,
因此脂质双分子层具有流动性。 3. 内嵌蛋白“溶解”于脂质双分子层的中心疏水部分中。 4. 外周蛋白与脂质双分子层的极性头部连接。 5. 双分子层中的脂质分子之间或蛋白质组分与脂质之间无
Gly肪酸:软脂酸(16C)、硬脂酸(18C)。
脂肪酸
含1个双键(油酸)
不饱和脂肪酸
含2个双键(亚油酸) 含3个双键(亚麻酸)
含4个双键(花生四烯酸)
COOH COOH
必需脂肪酸﹕指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体内不能合成,必 须从外界摄取的脂肪酸。
人类的必需脂肪酸包括几种多烯脂肪酸,如亚油酸 (18:2△9,12)、-亚麻酸(18:3△9,12,15)、花生四烯酸 (20:4△5,8,11,14)及二十碳五烯酸(EPA,20:5△5,8,11,14,17)和 二十二碳六烯酸(DHA,22:6△4,7,10,13,16,19),后两者存在 于鱼油中。
(一)、生物膜的组成
• 脂类(主要是磷脂和胆固醇) • 蛋白质(包括酶) • 少量糖类(糖蛋白和糖脂) • 水和金属离子等。
脂类与生物膜
脂类与生物膜
㈠ 膜分子结构的不对称性
1、膜脂的分布不对称,即膜脂双分子层内外两 侧的脂种类、含量不同,如人红细胞质膜: 内
❖ 膜的外层卵磷脂、鞘磷脂较多
❖ 膜的内层脑磷脂、磷脂酰丝氨酸较多
2、膜蛋白的分布不对称
如线粒体内膜中的NADH电子传递链各组分: ❖ Cyt氧化酶 、琥珀酸脱氢酶在线粒体内膜内侧 ❖ Cytc在线粒体内膜外侧
糖蛋白
3. 糖类 生物膜中的糖类大多与膜蛋白结合
糖蛋白(信息识别) 少数与膜脂结合 糖脂
脂类与生物膜
糖类在膜上的分布
非对称的,全部分布在膜的非细胞质 一侧。
质膜上的糖
脂类与生物膜
细胞内膜的糖
脂类与生物膜
三、 生物膜的分子结构模型
流体镶嵌模型 1972年美国Singer和Nicolson提出
膜脂的流动性是不均匀的,在一定温度下,有的膜 脂处于凝胶态,有的则呈液晶态,处于液晶态的各 膜脂的流动性也不完全相同.
第四章 脂类与生物膜
脂类与生物膜
脂的分类与功能
甘油三酯 单纯脂 (脂肪酸+醇) 蜡(长链脂肪酸+长链醇或固醇)
磷脂
复合脂
(含有非脂成分)
糖脂 鞘脂
脂类与生物膜
提问:脂类有哪些功能?
皮下脂肪细胞 (黄、白色)
1.能量物质
三酰甘油脂又称油脂,每克的发热值比同质量的糖、蛋白脂质肪高滴2.3 脂肪倍滴,并且不溶于水,在细胞内易于聚集,储存,故而被普遍作为
HH
H3C-(CH2)12-C C- C- C- CH2-O-半乳糖
鞘氨醇
H OH N-H
OC R1
脂类和生物膜化学
将甘油得3 个碳原子指定为1 、2 、3 (其顺序不能颠倒)。第二个 碳原子得羟基用投影式(Fischer 式)表示,一定要放在左边,位于碳2 上面得碳原子称为碳1 ,位于碳2 下面得碳原子称为碳3 。这种编 号称为立体专一编号,用Sn 表示,写在化合物名称得前面。根据这 一命名原则,磷酸甘油得命名如下:
保温和保护― 脂质就是润滑剂和防寒剂
在机体及其组织器官得表面,脂质可以起 到润滑剂得作用,有效防止机械损伤。另 外,皮下脂肪等还能防止热量散失,起防 寒剂得作用。
其她― 参与机体代谢调节
脂类中得胆固醇在人体可以转化成多种 激素类物质,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性激素 等,进而调节人体得代谢。脂类物质在代 谢过程中产生得一些中间产物,如甘油二 酯、共磷酸肌醇等就是体内重要得代谢 调节物质,起细胞内信号传递得作用。
组成油脂得脂肪酸(fatty acid )就是有机羧酸,含有1 个长得碳氢链(烃基)及1 个末端羧基。烃基含碳 原子数为3 -33 个,其中含12 -20 个碳原子得脂肪酸 占多数,称为高级脂肪酸。 脂肪酸得烃基有饱和得,如硬脂酸和软脂酸;也有 不饱和得,如油酸(oleic acid )和亚油酸(liaoleic acld ) 等。饱和脂肪酸构成得脂质在常温下多为固态,而 不饱和脂肪酸构成得脂质在常温下多为液态。
但这并不就是绝对得,由低级脂肪酸构成得脂质就溶于水。即使 就是完全不溶于水或很少溶于水得脂质,在高温高压下也能大量 溶于水。
二、脂质得分类
脂质可按不同得方法分类,常用得分类法就是根据脂质得 主要成分进行分类,依照此原则可将脂质分为单脂和复脂。
单脂(simple lipids )就是由各种高级脂肪酸和醇构成得酯,如通常 所说得油脂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4)细胞的识别作用
细胞识别是指细胞有识别异己的能力,尤其是生殖细胞和免疫细
胞(如吞噬细胞、淋巴细胞)的识别能力更为明显。
识别作用是一种发生在细胞表面的现象,其本质是细胞通过细胞 膜上特定的膜受体或膜抗原与外来信号物质的特异结合。 淋巴细胞依赖细胞膜上特定的抗原受体识别并结合外来抗原,产生 相应的抗体引起免疫反应。 这些特定的膜受体和膜抗原的化学本质都是糖蛋白或糖脂,细胞识 别的分子基础是糖链结构的特异性。
1) 结构:
R1, R2及R3若相同:单纯甘油酯
R1, R2及R3若不相同:混合甘油酯
脂肪酸
高等动植物的脂肪酸有以下共性:
脂肪酸链长多为14-20个碳原子,都是偶数; 最常见的是软脂酸(16C)、硬脂酸(18C)以及油酸(18C,不饱和); 高等植物和低温生活的动物中,常见到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饱
类、水和金属离子等组成。
生物膜的组成,因膜的种类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别。
18
1)膜脂:
主要包括磷脂(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氨, 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肌醇、神经鞘磷脂 等 ),固醇及其他脂类 ,两性分子。 形成具有双分子层结构的封闭囊 泡,称为脂质体。
磷酰胆碱 极性头基团
CH3 H3CN CH3 CH2 H2 C O O P O O H2 C CH HC OH
生物学功能:物质代谢(酶蛋白)、物质传送、细胞运动、信息的接受与 传递、支持与保护。
20
3)膜糖类:
主要是以糖蛋白和糖脂的形式存在。 在细胞质膜表面分布较多,一般占质膜总量的2一l0%左右。 与膜蛋白和膜脂结合的糖类主要有中性糖、氨基糖和唾液酸,糖脂主要为 神经糖脂。
糖蛋白和糖脂与细胞的抗原结构、受体、细胞免疫反应、细胞识别、血型 及细胞癌变等均有密切关系。 生物学功能:糖蛋白和糖脂与细胞的抗原结构、受体、细胞免疫反应、细 胞识别、血型及细胞癌变等均有密切关系。
第四章
脂类与生物膜
1
一 、脂 类
1 、概述
1)定义:由脂肪酸与醇作用生成的酯及其衍生物 主要有脂肪三酰甘油酯 、磷脂 、糖脂 、固醇等。 2 ) 特 点 : 脂类的显著特点是一般不溶于水,溶于有机 溶剂。 脂溶性
3)结合脂:糖脂和脂蛋白。
2
2、 三酰甘油酯
O
O CH2 O C O R3 CH2 O C R1 R2 C O CH
3、甘油磷酸酯类
O R2
CH 2 O CH 2 O
C O
R1
C O CH
P O X OH
X= X= X= X= X=
H CH 2 CH 2 N(CH 3 ) 2 CH 2 CH 2 NH 2 CH 2 CH(OH)CHOH CH 2 CH(NH 2 )COO OH OH
磷脂酸 磷脂酰胆碱(卵磷脂) 磷脂酰乙醇胺 磷脂酰甘油 磷脂酰丝氨酸
3)外周蛋白的表面主要含有亲水性R基,通过静电引力与带电荷的脂质双分 子层的极性头部连接; 4)双分子层中的脂质分子之间或蛋白质组分与脂质之间无共价结合; 5)膜蛋白可做横向移动,外周蛋白漂浮在双分子层‘海洋”的表面,而内嵌蛋白 几乎完全浸沉于烃基核心中。
23
4、 膜的功能
1)保护功能
24
2)转运功能
X=
OH OH
OH
O CH 2 O OCH O OH 2 C C C O R3 R4
磷脂酰肌醇
O X= P OOCH 2 CHCH 2 O OH
P O
二磷脂酰甘油脂
6
磷脂的结构特点
极性端
磷脂分子中含有亲水性的磷酸酯基和亲 脂性的脂肪酸链,优良的两亲性分子。 磷脂分子在水溶液中,能够形成双层脂膜 结构或微团结构,具有形成生物膜(双层 脂膜)的特性。 分布: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的体、脑、神经系统、 心、肝等器官和各种微生物、禽蛋类以及大部份 植物种子中,几乎所有生物细胞内部都含有磷脂。 非极性端
18 CH3 19 17
CH3
C H2
CH3 H2 C 24 CH 23 C 25 CH 3 H2 27
两性分子
生物功能:
OH
胆固醇(胆甾醇)是高等动物细胞的重要组分,胆结石的主要成分,与长链脂肪酸形 成的胆固醇酯是血浆脂蛋白及细胞膜的重要组分,中性脂的形式分布在双层脂膜内, 对生物膜中脂类的物理状态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有利于保持膜的流动性和降低相变温 度。 胆固醇是动物组织中其它固醇类化合物如胆汁醇、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维生素 D3等的前体。 植物细胞膜含有豆固醇及谷固醇。
积,造成血管通道狭窄,引起高血压。血液中的血脂块及脱落的
胆固醇块遇到血管窄小位置,卡住通不过,就造成了堵塞,形成 栓塞。而磷脂强大的乳化作用可乳化血管内沉积在血管壁上的胆
固醇及脂类,形成乳白色液体,排出体外。
8
增智: 人体神经细胞和大脑细胞是由磷脂为主所构成的细胞薄膜包覆,磷 脂不足会导致薄膜受损,造成智力减退,精神紧张。而磷脂中含的乙酰 进入人体内与胆碱结合,构成乙酰胆碱。而乙酰胆碱是各种神经细胞和 大脑细胞间传递信息的载体,可以加快神经细胞和大脑细胞间信息传递 的速度,增加记忆力,预防老年痴呆。
多层脂质体 0.2--1 0um
单层脂质 体
大: 200~1000nm
小: 20~50nm
19
)膜蛋白
20-30%,分布于双层脂膜的外表层,主要通过静电引力或范德华 力与膜结合。 外周蛋白 与膜的结合比较疏松,容易从膜上分离出来。 能溶解于水。 70-80%,蛋白的部分或全部嵌在双层脂膜的疏水层中。 内嵌蛋白 不溶于水,主要靠疏水键与膜脂相结合,而且不容易从膜中 分离出来。
21
3、膜的结构
1935年Danielli等提出 “蛋白质一脂类一蛋白质” 的三明治式结构模型;
1972年S.J.Singer提出流体镶嵌模型。
22
流体镶嵌模型的要点:
1)膜的基质或膜结构的连续 主体是极性的脂质双分子层, 脂质双分子层具有流动性 ; 2)内嵌蛋白 “溶解”于双 分子层的中心疏水部分中 ;
7
磷脂的功能
乳化作用
分解过高的血脂和过高的胆固醇,使血管循环顺畅(血管清道
夫)。使中性脂肪和血管中积压的胆固醇乳化为对人体无害的微分
子状态,并溶解于水中排出体外。同时阻止多余脂肪在血管壁沉 积,缓解心脑血管的压力。磷脂之所以防治现代文明病,其根本 原因之一,就是在于它具有强大的乳化作用。 心脑血管疾病:日常肉类摄取过多,造成胆固醇,脂类沉
27
10
3)鞘磷脂类
磷酰胆碱 极性头基团
极性头
CH3 H3CN CH3 CH2 H2 C O O P O O H2 C CH HC OH
+
NH O H2 C CH2 H2 C CH2 H2 C CH2 H2 C 脂肪酸 CH HC CH2 H2 C CH2 H2 C CH2 H2 C CH2 H 2C CH3
用,是细胞膜表面特异的受体的 重要组分,存在于乙酰胆碱和其 他神经介质的受体部位,细胞表 唾液酸
面的神经节苷脂类与组织免疫以
及细胞与细胞的识别等有关。
13
5、固醇类
环戊烷
菲
固醇类是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
不能被碱皂化,在有机溶剂中容易结晶出来 。
14
胆固醇
CH3 CH3
20 CH 22 26
豆固醇:在C22— C23之间有一双键
CH HC CH2 H2 C CH2 H2 C CH2 鞘氨醇 H2 C CH2 H2 C CH2 H2 C CH2 H2 C CH3
非极性 尾
11
4)脑苷脂类
半乳糖脑苷脂 结构
含有两个、三个或四个糖基。 可以是D—葡萄糖、D—半乳糖或N—乙 酰基—D—半乳糖胺。
脑苷脂大部分存在于细胞膜的外层, 是构成细胞表面的重要组分。
引起血管痉挛,而亚麻酸在人体里能够降低血脂,舒张血管,起 到消炎的作用。饮食上不够注意,造成亚油酸、亚麻酸摄入的比 例失调,从而给人体的健康带来危害。 亚油酸大多存在于食品当中,植物油中的含量较高,人体很 容易摄入,建议在平时的生活当中,比如说炒菜的时候,就可以 稍微注意一下不要放那么多的油。
5
O
存在:脑的细胞膜中。
12
5)神经节苷脂类: 最复杂的糖鞘脂类,它含
有由几个糖基组成的巨大极 性头。 神经节苷脂的一个或多个 末端糖基是N—乙酰基神经 酸即唾液酸。(是含有唾液 酸的糖脂, ) 生物功能: 对神经组织有较大的亲和性, 能透过血脑屏障,与神经细胞结 合,促进神经修复作用。神经节
苷脂在神经的传导中起着重要作
细胞 或细胞 器需要经常 与
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以维持 其正常的功能。
细胞或细胞器通过生物膜,
从膜外选择性地吸收所需 要的养料,同时排出不需
要的物质。
在各种物质跨膜转运过程 中,细胞膜起着重要的调 控作用。
25
3)信息传递
生物体内的信息传递,例如激素的刺 激、神经传导和遗传信息的传递等,主 要是在细胞膜上进行的。
结构虽与胆固醇相似,能抑制胆固醇的吸收,有明显降低人体血清胆固醇,
防治脑溢血及动脉硬化的功能。发现血脂高的人,可以通过经常吃一些豆腐、
豆芽菜以及各种豆类食物来降低血胆固醇,并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
16
二 、 生 物 膜
17
1、生物膜的组成
(1)生物膜的组成
脂类(磷脂和胆固醇)、蛋白质(包括酶)、多糖
活化细胞: 磷脂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重任。 如果人每天所消耗的磷脂得不到补充,细胞就会处于营养缺乏状态,失 去活力。
9
4、鞘脂类
1)组成:
脂肪酸,磷酸,鞘氨醇或其衍生物以及极性头醇所组成。
鞘脂类具有一个极性头和两个非极性尾,不含有甘油。
2)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