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1.01解读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复习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复习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
本单元共有4课,课题是《蜡烛的变化》《锈钉生锈了》《变色花》《洗衣服的学问》,本单元着重是讲物质的变化,教材从生活中熟悉的一个个变化入手,提升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从而让学生熟知相关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
依据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学科特点和复习内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熟记物质变化的两大类,并能根据现象正确判断物质变化种类;掌握铁钉生锈的成因、熟知防锈办法和原理;2、能正确理解、掌握酸性物质、碱性物质和酸碱指示剂等科学概念,熟知生活中的一些酸碱物质;熟记肥皂去油污的原理。
3、通过自己回忆、同伴合作与交流、评价与练习等方式,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物质的两类变化,并能正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熟知生活中的一些酸性、碱性物质。
本节课教法学法选用: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讲解法。
本节课教学用时:1课时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
遵循此理念,本节课我设计了这样的三个环节:一、质疑设问、谈话导入;二、复习整理知识点;三、巩固练习、拓展交流。
一、质疑设问、谈话引入。
1、师:本节课我们一起复习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同学们还记得内容吗?(板书:物质在变化)2、(学生打开科学书)浏览本单元各课的知识点。
3、本单元共有几课?(4课)它们的课题分别是什么?(《蜡烛的变化》《铁钉生锈了》《变色花》《洗衣服的学问》)4、本单元主要讲《物质在变化》,那么我们一起来回忆各课的知识点。
二、复习整理知识点。
(一)《蜡烛的变化》知识点:1、蜡块在加热时会从固体变成液体,冷却时会从液体变成固体。
在烛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燥的烧杯,杯壁有小水珠出现,说明燃烧过程中有水生成。
在烛焰上方罩一个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石灰水变混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在烛焰上方罩上白瓷碗,底部会变黑,产生了新的物质。
六年级物质变化的知识点
六年级物质变化的知识点物质变化的知识点六年级的学生们,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物质变化的知识点。
物质变化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规律。
下面是我整理的六年级物质变化的知识要点,请大家认真阅读。
一、物质的形态变化物质的形态变化是指物质在外部条件改变的情况下,由一个形态转变为另一个形态的过程,它分为三种情况:固态、液态和气态。
1.固态:物质的分子密集排列,呈现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例如冰、铁、石头等。
2.液态:物质的分子比较密集,但可以在容器中流动,呈现一定的形状和可变的体积。
例如水、汞等。
3.气态:物质的分子间距较大,分散在空间中,可自由运动,呈现无固定形状和可变的体积。
例如空气、氧气等。
二、物质的状态变化物质的状态变化指的是物质在外部条件改变的情况下,由一个状态转变为另一个状态的过程,它包括三种状态的相互转化:凝固、熔化和汽化。
1.凝固:是指物质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当温度下降时,物质的分子运动减慢,逐渐聚集在一起形成固体。
例如水变成冰。
2.熔化:是指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当温度升高时,物质的分子运动加快,分散开来形成液体。
例如冰变成水。
3.汽化:是指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
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物质的分子能克服吸引力逃离液体表面形成气体。
例如水变成水蒸气。
三、物质的化学变化物质的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进行化学反应时发生的变化,它包括反应前的物质和反应后的物质。
1.反应前的物质称为反应物,反应后的物质称为生成物。
2.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物质的颜色、气味、温度、气体的产生以及能量的变化等。
3.化学反应是一种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产生的新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
四、物质变化的能量转化物质变化的过程是伴随着能量的转化的,常见的能量转化包括:1.吸热反应: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周围温度会下降。
例如水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热。
2.放热反应:在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热量,周围温度会升高。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3.1蜡烛的变化-附知识点梳理
3单元物质在变化1.蜡烛的变化各位老师,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1课《蜡烛的变化》。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首先我来谈一谈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物质世界”板块中“物质的变化”范畴,教材从生活中熟悉的变化入手,提升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并试图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的过程中,经历部分或完整的科学探索过程,提高其科学探究的水平,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可以改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问题的积极性。
本课包含三个部分内容:首先通过研究蜡烛的变化,认识物质的两类基本变化。
然后实验探究。
第三部分,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变化,属于哪一类变化。
学情分析本课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蜡烛融化时的状态变化,和燃烧时变成新物质的状况,来初步认识物质变化的两类。
本教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可以动手做的研究资源、掌握第一手研究资料。
因为本课涉及到的实验,比较简单,对于实验的操作方法除了提醒安全外,我将弱化处理,让学生自主实验。
重点放在应用环节,能判断物质属于哪种变化。
教学目标1.能从蜡烛融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两种变化的主要特点。
2.能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和概括。
3.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无时无刻不发生在我们身边。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蜡烛融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蜡块、蜡烛、酒精灯、蒸发皿、火柴、烧杯、澄清的石灰水、干抹布、白醋等学生准备:收集与蜡烛变化相关的资料、预习本课等。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引生入境由“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句话请学生讲述李白小时候的故事,引出“变化”这一话题,再请学生举出一些物质变化的例子,然后通过我的叙述:“大千世界的变化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云卷云舒、草木生长、生米熟饭、平地高楼……可是,这些变化背后隐藏着什么科学奥秘?今天,我们就以蜡烛为例,来研究周围世界的变化”进入实质性的探究学习阶段。
六上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六上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以下是六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的知识点归纳:
1. 物质变化:物质变化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2.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有很多,例如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通过实验可以了解物质的性质,并通过实验改变物质的性质。
3. 物质的应用: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们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例如,金属具有导电性和延展性,可以制成电线和金属丝;糖类具有甜味,可以制成食品;塑料具有轻便、防水等特性,可以制成各种用品。
4. 实验方法: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在实验中,需要控制变量、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并使用合适的实验器材进行操作。
实验结果应该记录在实验报告中,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5. 安全注意事项:在实验中,需要注意安全问题。
例如,应该远离热源和电源,避免使用尖锐的实验器材,并在使用化学品时注意个人防护。
以上是六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的知识点归纳,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总结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知识总结
本文档总结了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知识要点,旨在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内容。
单元概述
本单元主要围绕着科学实验与观察展开,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实际触摸、观察和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性质变化、磁力的作用以及光的传播等基本概念。
知识要点
1.物质的性质变化
物质的性质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判断。
物质的状态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物质的性质变化包括溶解、燃烧和反应等。
2.磁力的作用
磁力是一种特殊的力,可以使铁磁物体受到吸引或排斥。
磁物体可以通过磁性测试来判断其性质。
3.光的传播
光是一种特殊的电磁波,它可以传播并照亮物体。
光的传播可以直线传播,遇到物体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4.科学实验与观察
科学实验和观察是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
在进行实验和观察时,需要仔细观察、记录和分析结果,从中总结规律。
学习重点
理解物质的性质变化及其实验表现。
掌握磁力的作用和特性。
理解光的传播方式及其规律。
发展科学实验和观察的技能和方法。
通过学习本单元的知识,同学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周围的物质和现象,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实验和观察,提出问题,勇于探索,享受科学带来的乐趣。
注意:以上内容为简要概述,具体细节以教材为准。
小学六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知识点整理1
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1、蜡烛的变化1、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如蜡烛受热融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常常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发光发热)等现象表现出来,如蜡烛燃烧。
2、蜡块在加热时会从(固体)变成(液体),冷却时会从(液体)变成(固体)。
在这一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3、点燃蜡烛时会(发光发热),这是(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4、把鸡蛋放进醋里,可以观察到(产生气泡),这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5、往澄(dènɡ)清的石灰水中吹气,会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这是(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6、在碱中倒入少量白醋,会观察到(翻腾大量泡沫,并伴随气泡产生)这是(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2、铁钉生锈了1、铁生锈是一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2、没有生锈的铁是(银白色的、坚硬的);锈是(暗红色的、松软的)。
一块铁完全生锈后体积可胀大(8)倍。
3、铁在(有水)、(有空气)的条件下最容易生锈。
除此之外,铁在接触酸、碱、盐等物品时也容易生锈。
4、在绝对无水的空气中,铁(不会)生锈;在只有水、没有空气的环境下,铁也(不会)生锈。
只有把铁放入含有(氧气)或(二氧化碳)的水里,铁才会生锈。
5、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有:(擦干水分)、(覆盖搪瓷)、(喷漆)、(涂沥青)、(镀上不易生锈的物质)、(加入其他物质、制成不锈钢)等。
3、变色花1、能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叫酸性物质;能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叫碱性物质。
像紫甘蓝水这样的物质叫酸碱指示剂。
2、吃没有熟透的柿子觉得有涩味,是因为柿子里含有碱性物质。
3、我们平时吃的苹果、喝的橙汁中含有酸性物质。
4、家用清洁剂大多是碱性物质。
5、竹子喜好碱性土壤,如果淋了酸雨,就会大面积死亡。
6、杜鹃花喜好酸性土壤,如果它的叶瓣发黄发枯,说明土壤可能偏碱性,这时可以给杜鹃花施酸性肥料或喷洒硫酸亚铁等,然后观察杜鹃花的变化。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
---------------------------------------------------------------最新资料推荐------------------------------------------------------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就是从生活中熟知的一个个变化入手,提升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知,并试图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的过程中,经历部分或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提高科学探究的水平,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可以改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问题的积极性。
单元学习目标:1.能从蜡烛融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两种变化的主要特点。
2.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
3.掌握如何防锈的方法。
4.能学会自制蔬菜指示剂。
5.能用自制的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6.知道不同洗涤剂的洗涤效果存在差异。
单元课时安排:1、蜡烛的变化1 课时2、铁定生锈了 1 课时3、变色花1 课时4、洗衣服的学问 1 课时课题:蜡烛的变化学习目标 1.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水的三态变化、铁钉生锈等现象中归纳出物质变化的两种类型,既形态的变化和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2.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搜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1 / 14语言表达和概括。
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生成新的物质。
4.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无时无刻不发生在我们身边。
体验实验获得证据、交流获得结论的重要。
学习重难点重点:通过物质变化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课前导学学习过程活动设计学习点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喜欢看魔术吗?看老师表演魔术,注意仔细观察,看发生了什么变化?老师这有两种液体,看看有颜色吗?(走到学生中间)现在把这两种液体混合,看看有什么现象产生?如果老师再加入一种液体,看看又会发生什么变化。
小学科学苏教六年级上册3单元物质在变化1蜡烛的变化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从蜡烛的溶化和燃烧的现象中体验探究的乐趣,乐于合作交流,愿意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
2.学会设计、完成简单的实验,并能对实验现象进行简单归纳,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3.认识物质变化的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发生的变化,另一类是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
教学重点:通过物质变化的实验,认识物质变化的两大类。
教学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教学准备:小组实验材料:蜡烛,火柴,,大烧杯3(其中一个有石灰水),铁勺,蒸发皿,抹布等。
教师准备材料:白醋,鸡蛋,易拉罐,碱,石灰水,吸管,白糖,水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变化。
(出示)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物质的变化。
(板:变化)我们借助什么来研究呢?(出示蜡烛)我们就先从蜡烛开始来认识物质的变化。
(板:蜡烛的)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到探究活动当中去,以饱满的热情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二、探究蜡烛的变化1.谈话:蜡烛是我们都用过的东西,太熟悉了,那么你对它的认识有多少呢?请同学们拿起老师为你们准备好的蜡烛,认真观察,把你们看到的小组内交流一下,看看蜡烛有哪些特点?比一比看哪一组同学观察的最仔细。
2.师问:通过观察,你们了解到了蜡烛的哪些特点?生:回答。
(预设:光滑、易碎、发光、发热)(出示PPT)3.师问:如果要使蜡烛发生变化,你们有什么方法?(预设:切割、加热、点燃)学生讨论交流、汇报使蜡烛变化的方法(出示PPT)4、下面,根据你们想到的使蜡烛发生变化方法,借助这些器材,设计实验,看看怎么做。
5、小组交流讨论,汇报。
6、各组根据汇报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完成实验记录。
7.汇报实验结果,师适时板书。
学生读实验方法,师提出注意事项。
小组实验,完成实验报告。
汇报实验结果。
小结:根据板书,提出形态变化,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现在,让你们给蜡烛的变化分类,你们怎么分?(两类:形态变化,产生新物质的变化)8.同学们的这个发现和科学家们的发现是不谋而合,我们来看一下科学家们是怎样给物质变化分类的。
小学科学第三单元《物质的变化》单元整理课件
小学科学第三单元《物质的变化》单元整理课件物质的变化是小学科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这个单元,学生能够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培养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
本文将为您整理一份《物质的变化》的课件,帮助您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部分:物质的性质第一张幻灯片:引入引入本单元的目的以及学生们将会学到的知识,激发学生们对物质的兴趣。
第二张幻灯片:物质的性质简单明了地介绍物质的概念和性质。
从物质都有质量、都占有空间、都有形状和颜色等方面阐述,引导学生思考物质与空气、水等概念的不同。
第三张幻灯片:物质的分类介绍物质的分类方法,如固体、液体和气体。
并给出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分类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物质分类的依据。
第二部分:物质的变化第四张幻灯片:物质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变化的概念,并通过生活实例如冰块融化、水烧开的实验展示物质变化的过程。
第五张幻灯片:物质的变化方式介绍物质变化的方式,包括物质的燃烧、物质的溶解和物质的蒸发等。
通过图片和动画形式生动展示每种变化方式的特点和实例,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第三部分:物质的变化规律第六张幻灯片:物质的变化规律总结物质变化的规律,如在物质的燃烧过程中会产生火焰、光线和热能等。
通过实验和图片展示这些规律,并鼓励学生思考变化规律背后的原因。
第七张幻灯片:物质的变化与能量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的变化与能量的关系。
通过探究物质的燃烧和融化过程中能量的变化,并通过简单的实验展示能量在物质变化中的转化。
第四部分:物质的变化的实践应用第八张幻灯片:物质的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介绍物质的变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火柴的燃烧产生火焰和热能供人们使用。
第九张幻灯片:物质的变化与环境保护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变化对环境的影响,并通过简单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如何正确处理废弃物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第五部分:总结与延伸第十张幻灯片:知识总结对本单元的学习知识进行总结,回顾物质的性质、变化以及变化的规律。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1.蜡烛的变化》优质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1.蜡烛的变化》优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1.蜡烛的变化》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蜡烛在点燃前后的变化,以及与之相关的科学知识。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从生活中的实物出发,引导学生探索科学奥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生活中常见的蜡烛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进行科学探究时,还可能存在观察不细致、实验操作不规范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蜡烛的成分、燃烧过程及其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蜡烛的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蜡烛的燃烧过程及其变化。
2.难点: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原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实验、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蜡烛,引发学生对蜡烛的兴趣,导入新课。
2.探究蜡烛的成分:让学生观察蜡烛,分析其成分,引导学生思考蜡烛为什么能燃烧。
3.实验探究:分组进行蜡烛燃烧实验,观察蜡烛在燃烧过程中的变化,如熔化、气化等。
4.分析讨论: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总结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原理。
5.知识拓展:讲解蜡烛燃烧过程中的环保问题,如烟雾、碳排放等。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蜡烛变化的理解。
7.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观察其他物质的燃烧过程,思考其与蜡烛燃烧的异同。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1.蜡烛的成分2.燃烧过程3.燃烧原理4.环保问题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复习知识点小结
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复
习知识点小结
本文档旨在对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的复知识点进行总结。
以下是该单元的重要知识点:
1.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 物质的性质包括颜色、形状、质地、硬度等特征,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确定。
- 物质的变化指的是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或物理变化时的状态改变,如燃烧、溶解、融化等。
2. 物质的三态和相变:物质的三态和相变:
- 物质存在三种态:固体、液体和气体。
不同态之间可以发生相变。
- 相变包括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过程。
3. 材料的分类和性质:材料的分类和性质:
- 材料可以根据来源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 材料的性质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确定,如延展性、磁性、
导电性等。
4. 引力和重力:引力和重力:
- 引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物体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
- 重力是物体的质量和地球质量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物体
下落的速度和轨迹。
以上是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的复知识点小结,希望能对您的研究有所帮助。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苏教版
前置作业
提出效果:
1、观察没有生锈的和曾经生锈的铁制品有什么不同;
2、推想铁生锈的缘由;
3、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设计铁钉生锈的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
留意:请大家对方案,尤其是步骤的完整性停止评价。比如,评价时可以关注:①要验证的方面能否是〝改动的条件〞?②〝坚持不变的条件〞有没有控制好? ③步骤设计能否完整?等等
提示:
〔1〕经过看一看、摸一摸、刮一刮、闻一闻、切一切等一些方法来了解蜡烛的特点。
〔2〕填写记载表一,比一比看哪一组的同窗观察的又快又细心。
效果二:经过实验,观察比拟蜡烛加热和蜡烛熄灭时发生的变化有什么不同?
提示:
〔1〕思索、交流假设要使蜡烛发作变化,你们有什么方法?会有什么变化?
〔2〕阅读教材30页内容,选择一项实验内容,结合图片做好实验方案,确定器材和分工后再做实验。
依据
生鸡蛋变成熟鸡蛋
面粉做成馒头
树叶颜色变化
铁水变钢锭
火柴熄灭
水的三态变化
2、看书32页,每组任选一个实验做做,细心观察现象并记载上去。依据实验所得讨论判别图上这些物质的变化是哪类变化,说出理由。做完实验的小组可以观赏其它小组的实验,并相互交流实验效果。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蜡烛的变化
蜡烛的特点:切、折、加热、扑灭
重 难 点
重点: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状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发生新的物质。
难点:寻觅证据判别物质变化属于哪一类。
教 法
实验、探求、讲授
学 法
观察记载,小组讨论、教员教授
导学预备
教员预备:分组实验用的铁三角架、酒精灯、火柴、枯燥的烧杯、铁片、试管夹、廓清的石灰水、搅拌棒、白醋、碱块、白糖。
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中、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
水滴中的那些小家伙,还有细菌、霉菌,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2、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3、荷兰人列文虎克发现了微生物,并制作了显微镜4、自制酸奶的步骤: 1、制作名称:自已动手做酸奶。
制作准备:鲜牛奶、白糖、勺子、保温容器制作过程:(1)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2)待牛奶冷却到35℃— 40℃时,加入两勺酸奶,仔细搅匀。
(3)再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
(4)保温5—6小时后,牛奶变得稠稠的,酸奶就做成了。
5、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
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6、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那么粗,他们有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7、细菌也要吃食物,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8、细菌的繁殖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9、细菌的功:利用细菌生产新的食物,利用细菌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
过:有的细菌会致病。
10、物体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11、青梅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青霉素。
12、胡克发现了细胞。
13、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1、按照火山活动的历史,可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2、古代的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
3、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
4、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风化。
5、地球赤道周长是40091千米。
6、地球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
7、我国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候风地动仪。
8、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地貌有:高原、平原、湿地、峡谷、沙漠、海洋和岛屿。
2019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精品课件)
水中
盐水里和 空气中
生活中,人们怎样防止铁生锈、减 缓铁生锈的速度?思考其中的科学道理。
课外观察自行车,自行车是怎样防 生锈的?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第三课时
变色花
魔术?
★你有什么发现? ★花为什么变色?
我的发现:
★像白醋这样,能够使紫紫甘
蓝性水物变质红。的红物质,叫做酸
★像白醋这样,能够使 紫甘蓝水变绿 的物质, 叫做碱性物质。
看了下面的实验记录单,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铁生锈的快慢
小组讨论: 根据生锈条件怎样设计对生锈速度的探究? 制定研究计划,注意对比实验设计的合理性。
铁钉放置在空气中
铁钉放置在潮湿的 餐巾纸上
铁钉完全浸没在水中铁
铁钉一半浸在盐水里, 一半暴露在空气中
铁钉生锈观察记录表
放置位置 空气中 潮湿处 生锈速度 我们的结论
我的发现
★像盐水一样,不能使紫 甘蓝水变色的物质叫做 中性物质。
★像紫甘蓝水一样,能 分辨物质的酸性和碱性 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
自制指示剂的方法
★将紫甘蓝撕碎放入塑料袋中 ★往塑料袋中加半杯温水 ★一手握住袋口,另一手反复挤压
菜叶,直到水变紫为止 ★用牙签在塑料袋底部扎一个孔将
汁倒入烧杯中
注意事项
次,铁锈便可除掉。
这节课, 你们收获了什么?
36
2019最新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优质课件 物质在变化
点击标题自由选课
一、蜡烛的变化 二、铁钉生锈了 三、变色花 四、洗衣服的学问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第一课时
蜡烛的变化
蜡烛的两种变化
在自然界中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 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 生新物质,如蜡烛受热熔化;另 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类 变化常常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 生沉淀或气泡、发光发热等现象 表现出来,如蜡烛燃烧。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质在变化过程中的特点,掌握一些基本的化学知识。
教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变化现象,如锈蚀、燃烧、溶解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科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物质的变化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只关注物质变化的结果,而忽视变化过程中的科学原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变化过程中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物质在变化过程中的特点,了解一些基本的化学知识。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分析物质变化过程中的科学原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感受到科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说出物质在变化过程中的特点,了解一些基本的化学知识。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分析物质变化过程中的科学原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观察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物质变化现象,如锈蚀、燃烧、溶解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探究物质变化的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总结物质在变化过程中的特点,如质量守恒定律等。
3.分析变化过程中的科学原理: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物质变化过程中的科学原理,如氧化还原反应、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等。
4.应用与拓展: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物质变化现象,如食物的腐败、金属的锈蚀等。
5.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教科版六年级《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说课稿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的第一课《蜡烛的燃烧》,由于我并没有选择蜡烛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而是借鉴了科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二课时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的教材内容,用方糖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方糖易溶于水,它更能够突出物理变化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一、说教材本单元主要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中寻找化学变化的本质,即产生了新物质,而物质的化学变化产生了哪些新物质、如何判断,这就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会寻找足够多的证据,来作为判断新物质产生的依据。
二、说学情本课教学的对象是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几年来对科学课的学习,学生已经逐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来看,他们对身边的事物充满了好奇,有着较强的探知欲望,而本课选择的方糖,是他们所熟悉的物质,这就更能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进行学习,同时这也符合“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
”这一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三、说目标考虑到六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某些探究性实验。
就这种情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2、过程与方法:观察方糖,夹碎方糖,回顾酒精灯的使用,用酒精灯给方糖加热。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
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明确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有新物质生成。
难点:经历对实验现象观察和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2021年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
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一、单元概要分析本单元正是研究类似水、木材等身边常见物质在自然界中所发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了解这些变化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为初中学习物理、化学课程奠定基础。
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物质世界”板块中“物质的变化”范畴,教材从生活中熟悉的一个个变化入手,提升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并试图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的过程中,经历部分或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提高科学探究的水平,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可以改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问题的积极性。
二、教学目的本单元涉及到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科学探究1. 2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1. 4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种种解释。
1.5知道在探究过程中的个个环节,需要探究者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与分享。
2.2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做好原始记录,并注意保留且不要随意涂改原始数据。
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呈现。
2.5能对探究问题做出初步的结论。
能运用语言、图、表等多种方式表达研究的过程和结论。
能把探究过程中习得的知识、过程与方法运用于新的情景中。
科学知识3.1知道水、金属等常见物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温度的改变可能使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
3.2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生成新的物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1想知道,爱提问。
1.3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1.5愿意合作与交流。
4.1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4.2喜欢使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三、单元主要概念关系图及教学活动框架图:四、本单元的研究的试验科学内容试验内容材料备注1、蜡块融化和凝固实验1、蜡块加热。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思维导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思维导图
一、单元概述
本单元主要围绕“物质的变化”展开学习。
内容涉及物质的形态变化、物质之间的转化以及能量的转换。
通过实验探究和活动体验,学生将了解物质变化的规律,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主要内容
1.物质的变化
(1)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质的变化类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水的三态变化
(1)水的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水的三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
(3)水循环: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3.金属的三态变化
(1)金属的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金属的三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
(3)金属的导热性: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
4.能量转换
(1)能量的转换形式:光能、热能、电能等。
(2)能量转换的实例:太阳能热水器、风力发电等。
(3)能量转换的规律:能量守恒定律。
三、学习建议
1.注重实验探究: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物质变化的规律,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2.积极参与活动:通过参与活动,体验物质变化的奇妙,培养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
3.深入思考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深入思考物质变化的本质和规律,提高思
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联系生活实际: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提高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