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繁星》学案(无答案)苏教版
《繁星》教案(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
《繁星》教案(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 课题作者:繁星(巴金)学习目标:1、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
学习重点:目标2。
学习方法:朗诵、交流讨论学习课时:两课时学习过程:一、阅读序幕看星星,从孩提时代到现在,我们记不清有过少这样的经历。
我们喜欢看星星,那是因为满天星星能满足我们的好奇,能让我们产生许多联想和想象。
让我们跟着巴金,再去看一次星星--二、阅读主场(一)两三个学生比赛朗诵课文,请其他同学对朗诵进行评价(引出对散文感情的把握问题)(二)合作学习1、学习小组一起勾画出涉及作者三次看星的时间、地点、星星的状态和看时产生的感受的文字。
⑴从前家乡密密麻麻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抱⑵三年前南京星群密布,星光微小觉得光明无处不在⑶如今海上悬着无数半明半昧,动,低,摇摇欲坠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觉得自己是一个睡在母亲怀里的小孩子2、问题讨论:(小组交流后在班上发言)⑴三次看星的感受为什么会有所不同?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认识逐步深入精微。
⑵三次观星感受的句子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感情?①甜蜜、温馨之感和依恋之情。
②对光明的追求;亲密、投机的伙伴之感。
③舒心、安详、陶醉之感和知心之情,童心、童趣,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引导学生理解分析本文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⑴渐渐的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的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比喻。
将“我”的眼睛模糊时所见的无数星星摇摇欲坠的情态,比作“无数的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十分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⑵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他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比喻。
天上那许多认识的星星都有眼睛,有嘴巴,有思想,它们在走近“我”,在同“我”交谈。
将“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萌其情,产生无穷的遐想。
)⑶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
是梦幻的。
(排比。
从触觉、听觉和幻觉的角度描写海上之夜令“我”产生的种种神往。
《繁星》 学案设计(苏教版七年级)
《繁星》学案设计(苏教版七年级)年级:七年级课型:课内自读课课时:1课时执笔:韩云生审核:备课组时间:2011-9-5班级:姓名: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识记本课出现的生字词及文学常识;2、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能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3、能梳理本文思路进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能积极参与讨论并与他人良好合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学会观察大自然。
教学重点:由景物金范联想、感受。
教学难点:运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恰当地表达感情。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与讨论相结合一、自主学习,熟悉课文1.给加点字注音。
摇摇欲坠(zhuì)霎眼(shà)模糊(mó)静寂(jì)半明半昧(mèi)堕落(duò)晶莹(yíng)萤火虫(yíng) 2.解释词语的大意。
霎眼:眨眼梦幻:梦境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跨下来。
半明半昧:一会儿明亮一会儿昏暗。
昧:昏暗。
3、填空:①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
他的主要作品有《爱情三部曲》:《家》《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繁星》选自(海行杂记),体裁属于(游记散文)。
②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
③(三年前)在南京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后门,每晚我打开后门,便看见一个的夜。
④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课文围绕看繁星,依次写了“从前”“三年前”“如今”“有一夜”四个片段,表达了作者酷爱星天的深切感受。
2、课文第一句“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它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这一句在全文中是总括句,起到了点题的作用,这句话直接抒发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通过对比更凸显出对星天的热爱。
3、作者多次描写了在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其中哪一次是重点?请具体分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繁星》教案3 苏教版
《繁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培养其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
过程与方法:采用学生自主思维法,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法及反馈练习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培养其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
【重点】探究课文三次描写看繁星的变化特征;学习运用联想、想像写景状物,学习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语言表达。
【难点】理解作者看繁星的感受,品析课文描写繁星的精彩语言。
【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启发、点拨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实践。
【课时安排】二课时【课堂导入】(播放星空影片或图片,也可调动学生记忆)师问:同学们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星,你的心情如何?你产生了怎样的遐想呢?学生畅所欲言后,教师导入: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繁星》,看看作家巴金遥望星空后是怎样的感受?板书课题:繁星【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
巴金:原名李尧棠,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主要作品长篇小说《家》《春》《秋》,本文选自《海行杂记》,1923年到上海学习,1927年乘“昂热”号在航行期间撰写了38篇小文章,《繁星》是其中一篇。
二、教师范读课文(或听朗读录音)注意读音及字形摇摇欲坠(zhuì)半明半昧(meì)模糊(mó)霎眼(shà)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讨论:课文几次描写繁星美景,内在的顺序是什么?讨论明确:作者三次描写繁星美景图:第一次是“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第二次是“三年前在南京”,第三次是“如今在海上”。
三次描写繁星美景的内在顺序是时间顺序。
四、再读课文,深入探究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讨论:1.作者三次写看繁星的情况和感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2.讨论后全班交流。
明确:“从前”在家乡,看到的是“密密麻麻的星”,“三年前”在南京的“一个静寂的夜”,作者看到的是“星群密布的蓝天”并且“认识了一些星星”,而如今,作者看到的是“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甚至“看清楚了那个天上的巨人”,“那个巨人还在跑呢!”感受不同:“从前”的感受是“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三年前”“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如今”“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繁星》教学设计 苏教版
分析海上看繁星的内容
1、学生齐读
2、按“仰望、欲睡、沉睡”给这一节分层
3、如何理解“摇摇欲坠”一词。
4、体会比喻、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
5、文章这一节虚实结合的写法运用成功,试分析说明。
6、“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一句中“微笑”一词如何理解?
分析文章的能力
重点词语的内涵
写作方法
从句意来看词意,理解作者的心情。
沉睡
热爱繁星,热爱大自然,追求光明。
作
业
与
评
价
1、写一段景物描写,运用虚实结合的写法。
2、把自己学习这一课的心得感受写下来。
教
、
学
反
思
3、深入理解小时候看繁星的感受
3、体会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
4、
学会分析和概括
五、
目标
再现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学到了什么?
明白了什么?
板
书
设
计
2、繁 星
巴金
从前家乡 母亲怀里
看繁星 三年前南京
如今海上
爱繁星
作
业
与
评
价
1、抄写有关词语
2、回想自己夜晚看繁星的感受与本文进行对比,把
感受写下来。
教
、
学
反
思
课 题
2、繁星
课 型
新授
主 备 人
审 核 人
建议课时
2
教学方法
读议结合,注重感悟
课程标准
要 求
知识要求:学习虚实结合的写法,了解两次看繁星的感受。
能力要求:把自己的看法或感受用准确语言表达出来。
学
习
三
维
海南省国科园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繁星》学案(无答案)苏教版
繁星巴金学习目标:1.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地点看繁星的不同感受,体验作者对大自然和生活的深切感受。
2 •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3•学习运用联想和想像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培养学生表现生活的能力。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第一阶段:自学、预习完成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摇摇欲坠()模糊()半明半m吕()sh a眼()纳凉()芾甘()静寂()萤火()舱面()2、填空:本课《繁星》体裁是,选自《》,作者是,原名字______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_____ 》《 _____ 》《___ 》,《爱情三部曲》:《_____》《______ 》《_______ 》。
第二阶段:自学、感知、理解课文3 •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通过表格,可见全文采用的写作顺序是?根据全文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了三部分,每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呢?4、指出下列各句所采用的修辞方法:A.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B.我好象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C.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D.熟悉的和陌生的音乐像一支焰火,一下子照亮了我记忆的天空。
()第二课时第三阶段:师生共学重点语段。
①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
②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
③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
④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⑤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⑥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⑦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⑧这时我忘记了一切。
⑨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
⑩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有一夜,那个在哥伦波上船的英国人指给我看天上的巨人。
他用手指着:那四颗明亮的星是头,下面的几颗是身子,这几颗是手,那几颗是腿和脚,还有三颗星算是腰带。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繁星教案3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繁星教案3苏教版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繁星教案3苏教版《繁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培养其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
过程与方法:采用学生自主思维法,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法及反馈练习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培养其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
【重点】探究课文三次描写看繁星的变化特征;学习运用联想、想像写景状物,学习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语言表达。
【难点】理解作者看繁星的感受,品析课文描写繁星的精彩语言。
【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启发、点拨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实践。
【课时安排】二课时【课堂导入】(播放星空影片或图片,也可调动学生记忆)师问:同学们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星,你的心情如何?你产生了怎样的遐想呢?学生畅所欲言后,教师导入: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繁星》,看看作家巴金遥望星空后是怎样的感受?板书课题:繁星【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
巴金:原名李尧棠,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主要作品长篇小说《家》《春》《秋》,本文选自《海行杂记》,1923年到上海学习,1927年乘“昂热”号在航行期间撰写了38篇小文章,《繁星》是其中一篇。
二、教师范读课文(或听朗读录音)注意读音及字形摇摇欲坠(zhuì)半明半昧(meì)模糊(mó)霎眼(shà)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讨论:课文几次描写繁星美景,内在的顺序是什么?讨论明确:作者三次描写繁星美景图:第一次是“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第二次是“三年前在南京”,第三次是“如今在海上”。
三次描写繁星美景的内在顺序是时间顺序。
四、再读课文,深入探究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讨论:1.作者三次写看繁星的情况和感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2.讨论后全班交流。
明确:“从前”在家乡,看到的是“密密麻麻的星”,“三年前”在南京的“一个静寂的夜”,作者看到的是“星群密布的蓝天”并且“认识了一些星星”,而如今,作者看到的是“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甚至“看清楚了那个天上的巨人”,“那个巨人还在跑呢!”感受不同:“从前”的感受是“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三年前”“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如今”“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2019-2020学年(秋季新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繁星》学案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秋季新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繁星》学案苏教版【学习目标】1、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不同的感受,深入体验作者对大自然和生活的深切感受。
2、学习运用联想和想像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
3、树立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学会观察大自然。
【学习重点】理解三次看星空感受不同的原因。
【学习难点】运用联想和想像来写景状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学法指导】初读课文找出作者三次看繁星的时间、地点。
大体了解三次看星的感受。
再读课文,研究比较感受不同的原因。
同时找出文中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精妙之处。
一、自主学习先把课文认真的读一读,然后用正楷字答题。
1、走近作者。
巴金,现代著名作家。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
建国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作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联主席,《收获》主编。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篇小说《憩园》,《寒夜》;散文集《保卫和平的人们》,《友谊集》,《随想录》;散文、小说、特写集《新声集》,《赞歌集》,还有不少短篇小说、童话、杂文等。
2、了解写作背景。
1923年,19岁的巴金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笼到了上海,考入东南大学附中补习班。
在学习期间,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
著名的“五卅”运动对他的影响较大,他的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
1927年1月15日,他乘法国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
他去法国是为了学习经济学,“向西方找真理”,进一步研究无政府主义理论,考察欧洲的社会活动。
法国既是无政府主义的发源地,也是当时欧洲政治流放者的庇护所。
2月18日,“昂热号”邮轮抵达马赛。
19日巴金抵达巴黎。
在邮船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上杂记》38则。
《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写于1927年1月。
3、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摇摇欲坠.()模.糊()半明半mèi() shà眼()二、合作探究1、自由朗读课文,在文中圈画出作者观看繁星的时间、地点、感受的词句。
七班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繁星学案无答案苏教版
《繁星》一、学习目标1.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宽敞的襟怀、纯真的童心。
2.体会优美的言语。
3.了解修辞的作用。
二、学习重难点1.理解作者看繁星的感受。
2.品析课文描写繁星的精彩言语。
三、达标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或据音填字。
纳.凉()静寂.()半明半mèi ( )shà眼()摇摇欲zhuì()2.本文作者原名古代家家。
3.辨字组词味()荧()堕()篮()昧()萤()坠()蓝()4.语段研读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绝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俯视天空。
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许多半明半昧的星。
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上午这样低,真是岌岌可危呢!慢慢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象看见许多萤火虫在我的四周飞舞。
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我望着那许多熟悉的星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着时我遗忘了一切。
在星的怀抱中我浅笑着,我沉睡着。
我觉得本人是一个小孩子,如今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有一夜,那个在哥伦波上船的英国人指给我看天上的巨人。
他用手指着:那四颗明亮的星是头,上面的几颗是身子,这几颗是手,那几颗是腿和脚,还有三颗算是腰带。
经他这么一番指点,我果然看清晰了那个天上的巨人。
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⑴根据文意,解释“半昧”的“昧”:(2)作者感到星星“岌岌可危”是由于(3)“母亲的怀里”是一个比方,比方的是(4)作者感到“那个巨人在跑”,是由于(5)本人写一个有关星星的比方句:5.课堂提高训练生命①夜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不断地在我头上飞来转去,骚扰着我。
趁它停在台前小憩时,我一伸手捉住了它。
我原+想弄死它,但它鼓动着双翅,极力挣扎。
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手中(),那样强烈,那样鲜明!这样一只小小的飞蛾,只需我的手稍一用力,它就不会再动了。
可是那翅膀在我手中挣扎的生之愿望,令我(),我忍不住放了它。
②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了一粒香瓜籽,隔了几天,竟然冒出一株小瓜苗。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繁星》教学设计 苏教版(1)
繁星(巴金)学习与教学目标:1、以游记《繁星》为例,欣赏巴金散文生动的形象、丰富的感情,深入体验作者对于大自然和生活的深切感受。
2、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写景状物、抒发情感,借助联想、想象获得美好享受。
3、树立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学习观察大自然。
4、揣摩生动形象的语言,学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细致的观察、深切的感受、丰富的思想情感,文学给人美的享受。
导学难点:作者在不同阶段观星感受的不同和细腻、深刻的语言表达。
教学设计:1、情境导入,以境引情,以情促境;2、整体阅读,初步分析,比较感受;3、细读课文,抓住实景,体验情感,品味语言;4、搜寻资料,联系生活,再读课文,交流思想。
学时安排:2课时课前预习。
要求如下:1、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典,正音、释义。
附生词表。
fán nà shì jìng繁.星纳.凉密密麻麻忘记似.的静.寂星群密布cānɡ mèi zhuì mó hu yínɡ róu蓝天船舱.半明半昧.摇摇欲坠.模.糊.萤.火虫柔.和huàn shà chén梦幻.霎.眼怀抱沉.睡2、读顺文,能够流畅、清晰的朗读课文。
3、读懂意,指文章大意,并能够概括文中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本课目标:1、掌握字词表中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
4、品味拟人句等。
(一)学习导入用幻灯片展示繁星图片,引起学生对观星的回忆,体验后进行说话训练,说说自己某次观星的感受,要求具体一点。
(1)天上的星星像眼睛,眨呀眨的。
(2)天上的星星像一颗颗钻石,闪闪发光。
(3)月光皎洁的晚上,星星很稀疏。
生活中的万物都是有灵性的,都是美的,关键是你有没有用心观察,用心发现。
当你为那些无聊的肥皂剧、累人的电子游戏空耗光阴时,可知,有人却对着星天静静沉思,任自己的思想自由驰骋呢?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著名文学家巴金的散文《繁星》,看看作者对星天的深切感受。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繁星》教案1 苏教版
《繁星》教学目标:1.掌握下列字词的音、形、义:半明半昧静寂霎眼星群密布2.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3.欣赏文中描写的观看繁星的情景,领悟作者表达的感受。
4.热爱生活,学会欣赏身边的美。
教学重点、难点:1.由景物引发的联想、感受。
2.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恰当的表达感情。
课前准备:教师:(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2)向学生提供有关资料,以便学生正确把握课文内容。
a.作者简介。
b.写作背景。
学生:(1)阅读课文及教师提供的材料。
(2)普通话诵读课文,查工具书读准字音。
(3)熟读课文第三段。
教学过程: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二、导入新课:巴金热爱大自然,对夜空繁星的情景进行了观察感受,文中是如何写观察到的情景及感受的,让我们来仔细研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2.作者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对繁星进行了观察,产生了不同的感受,文中哪些地方表达了这些感受?(学生先用铅笔在文中划出有关语句,然后与前后左右同学探讨交流,准备在全班发言)参考意见:“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好象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说话一样。
”“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话。
”“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那四颗明亮的星星是头,下面几颗……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3.作者把星天比作母亲,把星星比作朋友,并和它们说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参考意见: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的表达感情。
作者把星天比作母亲,是为了突出他看繁星时温馨甜美的感受;把星天比作朋友,是为了突出作者看繁星时亲密和谐的感受,它们表达了作者对星空、繁星(即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童心、童趣不减。
4.细读课文第三段:(1)学生多种形式朗读。
(2)理解本段中心:写“我”每晚在美的环境中看繁星所产生的种种美的感受。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繁星》教案 苏教版
1繁星教学目标:1.掌握下列字词的音、形、义:半明半昧静寂霎眼星群密布2.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3.欣赏文中描写的观看繁星的情景,领悟作者表达的感受。
4.热爱生活,学会欣赏身边的美。
教学重点、难点:1.由景物引发的联想、感受。
2.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恰当的表达感情。
教学时数:一课时。
课前准备:教师:(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2)向学生提供有关资料,以便学生正确把握课文内容。
a.作者简介。
b.写作背景。
学生:(1)阅读课文及教师提供的材料。
(2)普通话诵读课文,查工具书读准字音。
(3)熟读课文第三段。
教学过程: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二、导入新课:巴金热爱大自然,对夜空繁星的情景进行了观察感受,文中是如何写观察到的情景及感受的,让我们来仔细研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1.根据文后“探究练习一”第一句,理清课文结构。
(学生先个人思考,然后讨论发言)参考意见:第一部分(第1段):描写“我”最爱看繁星,回忆从前在家乡夜晚望星天的情景和感受。
第二部分(第2段):回忆“我”三年前在南京读书时看望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第三部分(第3~4段):描写“我”在海上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如学生将第3,4段内容分开为“在海上的每一天观看的情景与感受”,“有一夜看到的情景与感受”,也应加以肯定、认可)。
2.作者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对繁星进行了观察,产生了不同的感受,文中哪些地方表达了这些感受?(学生先用铅笔在文中划出有关语句,然后与前后左右同学探讨交流,准备在全班发言)参考意见:“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好象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说话一样。
”“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话。
”“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那四颗明亮的星星是头,下面几颗……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3.作者把星天比作母亲,把星星比作朋友,并和它们说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参考意见: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的表达感情。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繁星》教案苏教版(1)
《繁星》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下列字词的音、形、义:半明半昧静寂霎眼星群密布2.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3.欣赏文中描写的观看繁星的情景,领悟作者表达的感受。
4.热爱生活,学会欣赏身边的美。
【教学重点、难点】1.由景物引发的联想、感受。
2.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恰当的表达感情。
【教学时数】一课时。
课前准备:教师:(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2)向学生提供有关资料,以便学生正确把握课文内容。
a.作者简介。
b.写作背景。
学生:(1)阅读课文及教师提供的材料。
(2)普通话诵读课文,查工具书读准字音。
(3)熟读课文第三段。
教学过程: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二、导入新课:巴金热爱大自然,对夜空繁星的情景进行了观察感受,文中是如何写观察到的情景及感受的,让我们来仔细研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1.根据文后“探究练习一”第一句,理清课文结构。
(学生先个人思考,然后讨论发言)参考意见:第一部分(第1段):描写“我”最爱看繁星,回忆从前在家乡夜晚望星天的情景和感受。
第二部分(第2段):回忆“我”三年前在南京读书时看望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第三部分(第3~4段):描写“我”在海上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如学生将第3,4段内容分开为“在海上的每一天观看的情景与感受”,“有一夜看到的情景与感受”,也应加以肯定、认可)。
2.作者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对繁星进行了观察,产生了不同的感受,文中哪些地方表达了这些感受?(学生先用铅笔在文中划出有关语句,然后与前后左右同学探讨交流,准备在全班发言)参考意见:“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好象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说话一样。
”“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话。
”“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那四颗明亮的星星是头,下面几颗……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3.作者把星天比作母亲,把星星比作朋友,并和它们说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参考意见: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的表达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繁星
巴金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地点看繁星的不同感受,体验作者对大自然和生活的深切感受。
2.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3.学习运用联想和想像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培养学生表现生活的能力。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阶段:自学、预习完成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摇摇欲坠.()模.糊()半明半mèi()
shà眼()纳.凉()芾.甘()
静寂.()萤.火()舱.面()
2、填空:本课《繁星》体裁是,选自《》,作者是,原名,字,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
第二阶段:自学、感知、理解课文
3.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时间
描写繁星的词语观察星空的感受作者的阅历和感情地点
通过表格,可见全文采用的写作顺序是?
根据全文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了三部分,每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呢?
4、指出下列各句所采用的修辞方法:
A.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 )
B.我好象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 )
C.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 )
D.熟悉的和陌生的音乐像一支焰火,一下子照亮了我记忆的天空。
( )
第二课时
第三阶段:师生共学重点语段。
①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
②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
③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
④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⑤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⑥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⑦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⑧这时我忘记了一切。
⑨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
⑩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有一夜,那个在哥伦波上船的英国人指给我看天上的巨人。
他用手指着:那四颗明亮的星是头,下面的几颗是身子,这几颗是手,那几颗是腿和脚,还有三颗星算是腰带。
经他这一番指点,我果然看清了那个天上的巨人。
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1.概括节选文字的内容。
答:。
2.第一段文字按照“仰望——欲睡——沉睡”的思路来描写“我”观望繁星的所见所感,下列对该段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3.选出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
A.节选部分采用点面结合方法写繁星,第一段是从点上写海上看星空,第二段是从面上写海上看星座。
B.第一段文字按照“仰望——欲睡——沉睡”的思路渐次展开,抒发作者在美的环境中观看繁星所产生的种种美的感受。
C.“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对我小声说话。
”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既把繁星写得活泼可爱,又将自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让人产生无穷的遐想。
D.“这时我忘记了一切。
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这句话中的“觉得”一词用得十分恰当,因为作者此时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只是感受上仿佛回到了童年。
4.体会“看,那个巨人还在奔跑呢?”中“看”和“呢”的表达效果。
5.赏析画线句子的妙处。
答:
6.阅读上文,注意体会作者的写法,完成问题。
(根据要求,写出有关句子)实写:
①写亮光:
②写位置:
③虚写(借助想像):
④抒发感受:
第四阶段:拓展延伸——模仿写作。
模仿课文虚实结合的写法,按照“渐渐地……我仿佛看见………我仿佛听见……我觉得……”这样的句式写一段面对碧海蓝天,你产生的联想和想象,字数在1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