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国立武汉大学的创办和发展(下)(1)
第二讲:国立武汉大学的创办
来自湖南大学:任凯南
来自安徽大学:张其浚、苏雪林、胡元义 来自浙江大学:陆凤书、丁人鲲 来自明德大学:李剑农
三、珞珈山校园建设
1932年第一批竣工的珞珈山新校舍
1935年建设中的校舍
李四光---武汉大学建筑设备委员会委员长
李四光(1889~1971)湖北 黄冈人。著名地质学家、 教育家。1905年在日本留 学时加入同盟会。曾获英 国自然科学博士、挪威哲 学博士、苏联外国院士称 号。1928年起担任国立武 汉大学建筑设备委员会委 员长,率先提出建设珞珈 山校舍,亲自勘定校址, 制定规划,筹措经费,招 标投标,聘请美国建筑师 凯尔斯规划设计珞珈山新 校舍。
叶君健 作家、 翻译家,译有 《安徒生童话》 等
刘西尧 “两弹一星”副 总指挥
张培刚 发展经济 学创始人、农业 工业化创始人
赵飞克 院士
柯 俊 院士 潘 琪 交通部副部 长、六机部部长、中 国舰船总公司总经理 郑孝燮 古建筑学家
3.师资雄厚
沈从文 闻一多
陈 源
刘博平
刘永济
武大三女杰
冯沅君 袁昌英 苏雪林
师资队伍结构
年代 1928.9 1930.8 1931.6 1932.6 1933.6 1934.6 合计 31 82 102 101 104 113 教授 28 36 56 63 71 74 % 46.7 43.9 55.4 62.4 68.3 65.5 讲师 3 22 21 10 8 13 26.8 20.6 9.9 7.69 11.5 24 25 28 25 26 29.3 24.5 27.7 24 23 % 助教 % 教师人均图书 1821 854 696 933 854 965
2、学生:1928.9.首次招生407人,其中国立武昌中山大学 肄业生330人,其他中学考取60多人。年龄最大28岁,最 小18岁。 1929年 招生 263 1930年 招生 217 1931年 招生 159 1932年 招生 132 1933年 招生 171 1934年 招生 222 毕业 203 毕业 毕业 毕业 46 毕业 116 毕业 171 在校学生 504 在校学生 528 在校学生 523 在校学生 574 在校学生 613 在校学生 603
国立武汉大学 PPT课件
学部院士(1994年当选)、欧亚科学院院士
•
邓子新微生物学家 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6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10年当选美国微生物
科学院院士
•
舒红兵 1967.1. 细胞生物学家 ,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2011年当选
•
龚健雅 1957.4. 遥感测绘学家,中国科学院地质学部院士,2011年当选
2020/3/30
19
武大简介
• 武汉大学,简称武大,教育部 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学校溯源 于清朝末期1893年湖广总督张 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 堂,于1913年由国民政府建立 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于 1928年定名国立武汉大学,是 近代中国首批国立综合大学之 一,湖北第一所高等学府。目 前武汉大学是中国教育部直属 重点综合大学,“985工程”和 “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 与法国同行联系最紧密、合作 最广泛的中国高校之一。
2020/3/30
20
两院院士
•
【两院院士】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查全性1925.4.11 著名电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1980年当选
•
卓仁禧1931.2.12 著名高分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 1997年当选
•
李德仁1939.12.31 著名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院士(199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
国立武汉大学
自强 弘毅 求是 拓新
2020/3/30
1
气派的校大门
2020/3/30
2
胜似皇宫的老图书馆
(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2020/3/30
3
2020/3/30
武汉大学介绍ppt
2013年“武书连”大学排行榜中武汉大学 排行第七。
武汉大学参与了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电东输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科 学研究和工程建设,在南北极科学考察、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等科技攻关 中不断取得新的突破,马协型、红莲型杂交稻、高频地波监测雷达、GPS 全球卫星定位与导航、高性能混合动力电池等应用型科技成果不仅具有重 大的科学理论价值,还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一、武汉大学最好的专业是2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核工程与核技术、环境工程、历史学、物理 学、遥感科学与技术、思想政治教育、法语、法学、新闻学、 信息安全、通信工程、软件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口腔医学、 哲学、汉语言文学、化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 数学、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图书馆学、核工程 与核技术、环境工程、经济学、生物技术。
历史 80-85
地理 80-85
樱花城堡
校园掠影
流山东珞 风高湖珈 甚水之之 美长水山
秋日里 红枫满地
樱顶老图
“心胸之磊落更如风光霁月,足以昭彰千古”
韩德培(1911- ), 江苏南京人(生于江苏 如皋),中国国际私法 学的一代宗师,1934 年毕业于中央大学, 1942年获加拿大多伦 多大学法学硕士学位, 随后以“特别研究生” 的身份转入美国哈佛大 学法学院继续从事法学 研究,1946年任教于 国立武汉大学法律系, 现为武汉大学人文社会 科学资深教授,主要代 表作有《国际私法中的 实质与程序问题》、《 国际私法上的反致问题 》、《国际私法》 (主 编)等。
易中天,1947年2月8日出 生于湖南长沙,1981年毕 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中国 古代文学专业,获文学硕 士学位并留校任教。中国 知名作家、学者、教育家。 1992年起任教于厦门大学 人文学院中文系。2015年 4月声明已经退休。
介绍武汉大学PPT演示课件
工程学院 【信息科学学部】 计算机学院 遥感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学院 国际软件学院 测绘学院
印刷与包装系 【医学部】 基础医学院 第一临床学院 第二临床学院 口腔医学院 药学院 公共卫生
学院 HOPE护理学院 【独立学院】东湖分校(设有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法学、经济、
校训: 创新
自强 弘毅
求是
下一页
创办人:张之洞
1893年11月29日,湖广总督张之洞向清朝光绪帝上奏《设立自 强学堂片》。他认为“盖闻经国以自强为本”、“自强之道, 以教育人才为先”,故取“自强”二字。这座新式高等专门学 堂位于湖北武昌三佛阁大朝街口,开办之初,设方言、算学、 格致、商务四门。由此揭开了近代湖北高等教育的序幕。1896 年,矿务、化学学堂并入自强学堂,后者增加自然、工程教育。 方言一门逐步扩大为英语、法语、德语、俄语、东文(日语)5 门。 1923年,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改名为国立武昌师范大学。
1924年,国立武昌师范大学改名为国立武昌大学。
1926年,国立武昌大学、国立商科大学、省立医科大学、省立法科大学、省 立文科大学以及私立文华大学等合并,建立国立武昌中山大学。
1928年,改组国立武昌中山大学,组建国立武汉大学。
1949年,改名为武汉大学
下一页
校名拾趣 武汉大学的之前的名字是“国立武汉大学”。旧时汉语的书写顺序是从
现校歌(代)
由珞宣作词,陈国权谱曲,严格意义上说是代校歌,为1998年所征集。歌词暂列如 下:
“东湖之滨,珞珈山上,这是我们亲爱的学堂。百年沧桑,弘毅自强,根深叶茂育
桃李,满园芬芳。啊……美丽的珞珈山。多少雄鹰竞翱翔,竞翱翔。扬帆长江,奔
武汉大学校史概述
自强学堂和方言学堂(1893-1911)武汉大学的历史溯源于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3年11月29日奏请光绪皇帝创办的湖北自强学堂。
自强学堂(1893.11.29——1902.10)创办人:张之洞(督鄂:1889——1909)首任总办蔡锡勇校址:武昌三佛阁大街口1889年张之洞任湖广(辖今湖北、湖南、江西三省)总督之初,首府武昌只有两所容量极小、破败不堪的旧式书院,即江汉书院和经心书院,因此他打算创办一所更大更新的“两湖书院”,为两湖(即洞庭湖、鄱阳湖)地区培养人才。
一时间,人们纷纷向张之洞献计献策,其中有位小官,名叫曾广敷,官不过湖北试用知县,却颇有见的。
他向张之洞建议“就所定商课改为通商西学,延请华人之能西学者以训诲之,专习各国语言文字等语系,为振兴商业服务。
”张之洞接受了曾广敷的建议,决定将“两湖书院”办成西式学堂。
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10月22日向光绪皇帝上奏《设自强学堂片》,11月29日得准。
因此,这一学堂定名为“湖北自强学堂”。
自强学堂比“北京同文馆”晚30年,但称得上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真正由中国人自己创办和管理(中国人自己担任校长)的新式学堂。
它一改中国传统书院“学不分专门”的旧习,仿西方高等教育模式,在全国各学堂中率先实行“分科教学,按班授课”体制,设方言、算学、格致、商务四门,首届招生80人。
其中商务门开中国近代经济管理类高等教育之先河。
由于甲午惨败加之马关条约之教训,张之洞认识到:“自强之道,首赖人才”,“而自强之道,贵能取人之长,若非精晓洋文,即不能自读西书,若不能多读西书,即无从会通博采。
”因此,张之洞于1896年对自强学堂进行改革:一、将算学一门移归两湖书院;二、格致、商务两门停办,改为一般课程;三、将方言一门扩大为英文、法文、德文、俄文四门,每门招生名额扩大到30人,1898年又增加东文(日语),共计五门,至此招生规模达到150人;四、并入化学学堂,开创自然科学专门教育;五、增设译书机构,开创翻译商务经济书籍新风;六、取消膏火费,实行奖学金制;七、选派13名学生留学日本。
第三讲 国立武汉大学的创办和发展(中)(压缩版)
本大学得设左列各项委员会 一、聘任委员会 二、考试委员会 三、图书委员会 四、仪器委员会 五、财务委员会 六、训育委员会 七、卫生委员会 八、体育委员会 九、出版委员会 十、其他各种临时委员会
校务会议是学校的决策机构,每星期开常会一次,必要时可由主席召 集临时会议,并及时向全校师生公布会议记录。1928-1937年,武汉大学 校务会议共讨论、制定各种法规120余个,涉及学校的组织体制、教学、 科研、行政等各个方面。 1929年6月,校务会议议决增设副校长1人,并聘王星拱任副校长。 1930年10月,遵照教育部命令,裁撤副校长,《国立武汉大学组织规程》 也作了相应修改。1930年3月,校务会议议决,设臵教务长1人,1930- 1938年担任学校教务长的先后有王星拱、皮宗石、周鲠生。 学校还设有秘书处、仪器保管处、注册部、事务部、图书馆、校医室、 学生团体生活指导委员会、教职员党义研究委员会等。
招生情况
招生地点:1937年以前,武大招生主要是直接在武昌本校、南京、上 海、北平四处招考。 报考条件:高级中学和大学预科毕业生可报考本校。
入学考试科目
自然科学类:党义、国文、英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 社会科学类:党义、国文、英文、数学、中外历史、中外地理
1930年国立武汉大学各学系新生数量统计表
1928、1929、1931年全国高校岁入经费之比较
学校及位次(1928) 1 2 3 私立协和医学院 国立中央大学 国立中山大学 金 额 学校及位次(1929) 1 2 3 国立中央大学 私立协和医学院 国立中山大学 金 额 1 2 3 学校及位次(1931) 私立协和医学院 国立中央大学 国立清华大学 金 额 1,893,331 1,555,162 1,509,981 2,017,700 1,934,330 1,804,164 3,552,218 2,030,000 1,885,470
武汉大学的历史和文化资产
武汉大学的历史和文化资产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大学是营造文化和谐的宝库。
每所高校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资产,它们记录着一所学校的发展史和精神面貌。
武汉大学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它建校于1903年,走过了117年的风风雨雨,留下来的不仅是学校的建筑、校园和文化景观,更是流传下来的艰苦创业、勇攀高峰的精神基因。
下面就和笔者一起走进武汉大学,感受其历史和文化乡愁。
【建筑、校园和文化景观】武汉大学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坐落在绿树成荫的珞珈山麓,自然环境宜人,风景如画。
武汉大学校园内建筑风格各异,有古典的中式建筑、现代的欧式洋房和实用的现代化教学楼。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建筑是“东湖书院”。
它建于明末清初,是武汉大学的前身“中央大学”中文系的旧址,也是湖北省现存最早的书院。
东湖书院的设计简洁而实用,每个房间都带有阳台,在书院内读书可俯观东湖美景,感觉是一种“湖光山色皆入笔”的感慨。
此外,武汉大学还建有教师公寓、学生公寓、食堂、超市、机房、电视台、医院、图书馆、博物馆等配套设施。
其中图书馆是武汉大学文化资产的重要代表之一。
武汉大学图书馆藏书量较为丰富,主要馆区为总馆和东湖分馆。
总馆内设有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和工程科技三个馆区,内容涵盖了哲学、文学、艺术、法律、教育、心理学、历史、宗教、地理、生物、化学、物理、工程、计算机等各个学科。
【历史、人物和精神基因】武汉大学的历史可追溯到明朝时期的“东林书院”,建校至今,已有117年的历史。
过去,武汉大学曾经被誉为“民主”的堡垒,“激进”的源头,培养了无数人才,其中不乏一些政治家、科学家、文艺家和学者。
近年来,武汉大学络绎不绝地产生了一批学术殿堂级的学者,他们代表了武汉大学智慧素质的顶峰。
这些学者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并对中国哲学文化、社会学、历史、法学、数学、物理、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工程科技等多个学科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武汉大学也留下了无数学子的曲折成长史。
他们披荆斩棘,勇攀高峰,从学术研究到人生格言,从家国情怀到全球眼光,都值得一篇新闻报道。
武大变迁
1893年11月29日,湖广总督张之洞向光绪帝奏《设立自强学堂片》,随后在武昌三佛阁大朝街口开办自强学堂,从而掀开了武大的百年历史画卷。
1920年10月,自强学堂迁至武昌东厂口(现阅马场附近),改为方言学堂。
1913年,改建为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
1923年9月,改为国立武昌师范大学。
1924年9月,更名为国立武昌大学。
1926年,与国立武昌商科大学、湖北省立医科大学、湖北省立法科大学、湖北省立文科大学、私立武昌中华大学等合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又称国立第二中山大学)。
1928年,改建为国立武汉大学。
1929年2月,法学家王世杰成为国立武汉大学首位正式校长。
1932年3月,学校有东厂口迁入珞珈山新校舍。
1937年,与国立北京、清华、中央、浙江大学统一进行招生考试,从而跻身“民国五大名校”。
1938年,因战争形势被迫西迁四川乐山继续办学。
武汉沦陷后,日军将武大校园辟为其中原司令部。
1945年9月1日,成立复校委员会。
1946年10月,迁回珞珈山。
1949年,更名为武汉大学。
50年代,由于院系调整,武大的工科、农科、医科都被独立或被并入其他高校,“损失惨重”。
文革期间,武大的大批学者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迫害,时任校长李达更被迫害致死,直接导致武大此后14年间没有校长。
1980年5月,武大与法国政府代表团签署《会谈纪要》成为当时与法国同行合作的唯一指定院校。
1995年,武汉大学成为首批进入中国“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
2000年8月2日,武大与其周边的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
2001年2月13日,武大正式进入“985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名单。
武汉大学简介ppt课件
概况
• 2000年经合校组建后,,校园增加到四个校区分别为:文理学部(即 原国立武汉大学校区)、工学部、信息学部、医学部。
• 武汉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特色明显,涵盖了哲、经、法、 教育、文、史、理、工、农、医、管理等11个学科门类。学校设有人 文科学、社会科学、理学、工学、信息科学和医学六大学部36个学院 (系)。有112个本科专业。5个一级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共 覆盖了29个二级学科,另有17个二级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6 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6个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203个二级学科专业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296个学科专业具有硕士 学位授予权。有32个博士后流动站。设有三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
3
武汉大学校训:自强 弘毅 求是拓新
“自强”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为自尊自重, 不断自力图强,奋发向上。自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就事业当 以此为训。该校最早前身为“自强学堂”,其名也取此意。
“弘毅”出自《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一语。意谓 抱负远大,坚强刚毅。武汉大学30年代校训“明诚弘毅”就含此一词。
11
12
13
校园环境
• 校内四季常青,花香流溢,以樱花最为有名,有樱花城堡、樱花大 道、樱顶、珞珈广场等相关景点(每年春季3月中旬,樱花盛开的时 候,武汉大学都会吸引数百万的游客前来赏花,期间发生的一些事情, 也常常引发一些讨论的热点),武汉大学校园内就有种子植物120科、 558属、800多种,其中属于珍稀濒危的植物有11科17种,古树名木 13株;此外,还有大量小灌木、野生花卉、药用植物和岩生植物,如 盘龙参、紫芝、海金沙、金鸡菌、挖耳草、江南毛莨等。丰富多彩的 植物体系和数量众多的珍稀植物,使珞珈山被誉为全国树木园,曾有 植物学家到校园考察后,惊叹武大就是一个天然的植物园。事实上, 拥有多种国家一级保护树种的武汉大学校园,本身就是中国植物学会 植物园分会。
国立武汉大学的校名背后刻有文法理工农医六个
国立武汉大学的校名背后刻有文法理工农医六个国立武汉大学(NLU)是中国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越的高等学府。
在这个校名背后,刻有着文法、理工、农医六个学科领域。
这些学科的存在不仅仅代表了该大学的全面发展,更凸显了其在教育和研究领域的卓越成就。
本文将围绕这六个学科,深入探讨国立武汉大学在各个领域的卓越表现,以及对社会和国家的积极影响。
一、文法学科作为人文社科类的代表,文法学科在国立武汉大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该大学的文法学科拥有世界级的教授和研究人员,并致力于推动传统与现代融合的研究。
通过对经典文学、语言学和社会学的深入研究,文法学科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想空间和人文素养。
同时,该学科的研究成果也为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参考。
二、理工学科理工学科一直是国立武汉大学的强项之一。
该大学在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屡获佳绩。
尤其在工程技术与应用科学方面,国立武汉大学的理工学科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独立研发的科研项目和创新成果,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理工学科的培养也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就业机会,并且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农医学科农医学科是国立武汉大学的重点学科之一,也是服务社会和保护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领域。
该学科涉及农业和医学两个关键领域,深入研究农业生产和医疗保健。
通过对新的农业技术和医学疾病的研究,农医学科为国家的农业发展和医学进步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同时,该学科也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就业机会和实践机会,培养了一批才华横溢的农业和医学专业人才。
综上所述,国立武汉大学以其文法、理工、农医六个学科位列中国高等教育机构的前列。
这六个学科的卓越表现不仅显示了该大学在不同领域的强项,也展示了其在知识传承和科研创新方面的杰出成就。
随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国立武汉大学将继续致力于各个学科领域的发展和突破,为我们的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并为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注:本文所涉及的学科名词仅为形式上的区分,不代表具体的学科分类。
武汉大学介绍ppt
浙江大学(Zhejiang University) 曾用英文名:National Chekiang University,National University of Chekiang,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全国重点 大学,前身求是书院成立于1897年,为中国 人自己创办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 浙江大 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 学于1998年9月重新合并,组建为今日的浙 江大学,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 计划”建设的若干所重点大学之一。
浙大的工业心理学是国家仅有的两个同类重点学科之 一。在微软和IBM等大公司都有浙大的心理学毕业生
浙大的数学是浙大的传统强项,在教育部学科评 估中排第三,解放前的“浙大学派”三足鼎立于世界数学 界,下设有浙大国际数学中心,拥有邱成桐/刘克峰等一批 著名教授,的学科评估中名列第一,
樱花城堡
校园掠影
山
流 风 甚 美
高 水 长
东 湖 之
珞 珈 之 山
水
东湖风光
鉴湖雪景
樱顶老图
阳春三月 樱白胜雪
秋日里 红枫满地
校园文化
煌 煌 巍武 巍大 珞 珈
浙江大学——求是创新
浙江大学的校徽分内外两圈,两圈 之间的中英文浙江大学字形内含着今日 之浙江大学已走向世界,1897表示浙江 大学的创建年代可追溯至求是书院,校
浙大代表性的三个校区: 之江校区——位于六和塔旁,钱塘江边,拥有大批晚清及民国古建筑群、 玉泉校区——位于杭州西湖西北角,拥有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建筑群 紫金港校区——位于杭州西溪湿地附近,现代化园林化生态化的崭新校区
对武汉大学大学文化的探究
对武汉大学大学文化的探究武汉大学(WHU)是国内重点高等学府之一,全国首批7所重点大学之一,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丰富文化底蕴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对武汉大学文化进行探究。
武汉大学的校训是“求是创新”,反映了武汉大学注重自由探索、独立思考、自主创新。
这一理念是从曾经的东方大学得以继承并发展起来的。
武汉大学的校史可以追溯到1893年,当时由美国长老会创办的中国彼尔姆书院,这是一个为传教士及其家属子女提供学习机会的学校。
1913年,中国彼尔姆书院改成正式的普通高等学校,叫作浙江省立第一中学。
1928年,此校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
1937年,中央大学沦陷,遂迁址武汉,改名为“国立武汉大学”。
1949年,国立武汉大学并入华中大学,成立了新的华中大学。
1952年,华中大学(含武汉大学、华中工学院、华中农学院等)与省立医学院、省立中山大学和汉口工学院合并组建华中师范大学。
1985年,根据中央统筹安排,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工学院、武汉大学和前身为白求恩医科大学的武汉医学院合并组建成为新的武汉大学,具有全国重点大学和211工程高校的双重身份。
武汉大学的校园风景秀美,以硕大的樱花树闻名。
武大的花开时间长达一个月,每年春季,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前来欣赏花海。
武汉大学图书馆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八大家藏之一,它的藏书量超过616万册。
这个鲜花和书籍的组合,足以见证武汉大学的文化特点——杜琪峰曾在一部电影中描述过武汉大学的文化就是“香港的学习氛围,北京的知识底蕴,上海的文艺气派,世界的开放视野”。
此外,武汉大学还有众多优秀的学科专业,涵盖理、工、文、法、经、管、教育、医药等领域。
数学、物理、化学、地学、生物、信息、材料等多个学科领域进入了全球排名前100及以上的榜单。
武汉大学在中国也有很高的学术声誉,是中国大陆除北京、上海和香港之外的顶尖高校之一。
武汉大学校园文化更容易察觉的表现是学术氛围浓厚,在这里,你会看到一群积极好学的年轻学者,不仅课堂学习认真,同时广泛涉足其他领域,并且敢于尝试和创新。
民国时期的武汉大学
民国时期的武汉大学化院40062 陈潇蒙摘要:武汉大学的创立、成长、发展的历史,直接地反映着中国高等教育创建与成长、发展的历史。
1893年11月,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设自强学堂,本着“讲求时务,融贯中西,研精器数”之精神,设立方言、格致、算学、商务四个专业,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书院谈经论道的办学模式。
之后,国民政府为了在国内重点兴办一些大学,决定改组武昌中山大学,组建国立武汉大学。
经百年风雨苍桑,辉煌是无法抹去的,虽然昔日武大的教授很多都转到其他名校,但是“一个教授成就一个系”的曾经却时常被提起。
昔日在武大求学的学生,现在很多都是社会翘楚。
这些年,武汉大学阅历履历了校长纳贿事件,老教授有病不被垂问事件等等,很多人在说武大在走滑坡路,也许是武汉这座都市在新时代的大潮中缓缓变了,但是曾经民国时期的武汉大学,仍然是历史上辉煌的存在。
1931年建成的国立武汉大学校门牌坊,位于武昌街道口大学路的出发点处,面朝武珞公路,背对珞珈山,与珞珈山校园相距约一公里;该牌坊由沈中清、缪恩钊计划,仿南方牌坊式样。
为四柱三间重檐歇山式木组织,硫璃瓦顶,略施斗拱,油漆彩绘甚是别致。
怅然在之后被微风吹跨。
武汉大学的前身是二十年代全国六大学区最高学府——中国早期的六所国立高等师范学校之一,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以及武汉第二中山大学。
后来直至1928年5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大学院(后改为教育部)决定以国立武昌中山大学为基础建立国立武汉大学。
7月24日,原武昌中大改建为国立武大。
8月,武大成立以李四光为委员长的新校舍建筑设备委员会。
1929年上任的王世杰校长认为,国立武汉大学“不办则已,要办就当办一所有崇高理想,一流水准的大学”以及“规模宏大”的万人大学。
新校舍建筑设备委员会选定风景秀丽的武昌罗家山(又名“落驾山”)为武大新校址,并在此建造新校舍。
后国立武汉大学文学院首任院长闻一多将罗家山改名为“珞珈山”。
1935年6月7日,国立武汉大学发布法、工两研究所的"研究生招考规则"、"研究生研究工作规则"和"研究生招生简章"。
武汉大学校史概述
自强学堂和方言学堂(1893-1911)武汉大学的历史溯源于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3年11月29日奏请光绪皇帝创办的湖北自强学堂。
自强学堂(1893.11.29——1902.10)创办人:张之洞(督鄂:1889——1909)首任总办蔡锡勇校址:武昌三佛阁大街口1889年张之洞任湖广(辖今湖北、湖南、江西三省)总督之初,首府武昌只有两所容量极小、破败不堪的旧式书院,即江汉书院和经心书院,因此他打算创办一所更大更新的“两湖书院”,为两湖(即洞庭湖、鄱阳湖)地区培养人才。
一时间,人们纷纷向张之洞献计献策,其中有位小官,名叫曾广敷,官不过湖北试用知县,却颇有见的。
他向张之洞建议“就所定商课改为通商西学,延请华人之能西学者以训诲之,专习各国语言文字等语系,为振兴商业服务。
”张之洞接受了曾广敷的建议,决定将“两湖书院”办成西式学堂。
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10月22日向光绪皇帝上奏《设自强学堂片》,11月29日得准。
因此,这一学堂定名为“湖北自强学堂”。
自强学堂比“北京同文馆”晚30年,但称得上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真正由中国人自己创办和管理(中国人自己担任校长)的新式学堂。
它一改中国传统书院“学不分专门”的旧习,仿西方高等教育模式,在全国各学堂中率先实行“分科教学,按班授课”体制,设方言、算学、格致、商务四门,首届招生80人。
其中商务门开中国近代经济管理类高等教育之先河。
由于甲午惨败加之马关条约之教训,张之洞认识到:“自强之道,首赖人才”,“而自强之道,贵能取人之长,若非精晓洋文,即不能自读西书,若不能多读西书,即无从会通博采。
”因此,张之洞于1896年对自强学堂进行改革:一、将算学一门移归两湖书院;二、格致、商务两门停办,改为一般课程;三、将方言一门扩大为英文、法文、德文、俄文四门,每门招生名额扩大到30人,1898年又增加东文(日语),共计五门,至此招生规模达到150人;四、并入化学学堂,开创自然科学专门教育;五、增设译书机构,开创翻译商务经济书籍新风;六、取消膏火费,实行奖学金制;七、选派13名学生留学日本。
学习武汉大学校史的感悟
学习武汉大学校史的感悟武汉大学创立于1893年,是我国历史悠久、享有盛誉的一所综合性大学。
走过了一百多年的风雨历程,武汉大学已经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佼佼者之一。
学习武汉大学校史,让我深感这所学校的辉煌,也让我深入思考什么才是一所伟大的大学。
首先,我深切感受到了一所大学所承担的历史使命。
武汉大学创办之初就肩负着振兴中华的重任,立志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
近百年来,虽然曾多次遭受到侵略和战争的洗礼,但武汉大学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使命,坚持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道路,并在各个时期完成了许多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事业。
学校不仅在学术领域独树一帜,而且在社会服务、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也做出了杰出贡献。
这启示我们,作为大学生,无论在学业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应时刻铭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时刻关注国家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其次,武汉大学校史也深刻地反映出了一所大学所应具备的人文精神。
这种精神不仅包括对人文学科的高度重视,还包括对人类智慧和艺术之美的探索。
从武汉大学校史中可以看到,学校不仅拥有众多杰出的人文学科,还在音乐、文艺、戏剧等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
我深以为然,因为一所大学不仅应该是知识的传承者,更应该是人文精神的守护者,向学生传授崇高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
最后,学习武汉大学校史,让我体悟到一所优秀大学所应培养的学生类型。
这包括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追求真理和创新实践的才能。
武汉大学的校训就是“求实创新”,这一直是学校的办学宗旨与教育理念。
在武汉大学的办学历程中,学校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业成就,同时也十分看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让我想到,一个优秀的大学生应该具备全面发展的素质,学习知识的同时,注重实践创新的能力,并在团队中不断地锤炼自己。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有效的社会人才,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多的贡献。
综上所述,学习武汉大学校史,让我深刻感受到它的使命、人文精神与理念、学生培养等多个方面的特色。
武汉大学介绍PPT课件
武汉大学
2019/11/4
2019/11/4
江
城
多
山
,
山 上 有 黉
珞 珈 独 秀
,
武
汉
大
学
.
2
溯源
武汉大学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 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 历经传承演变,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 大学,至今已有122年历史。
2019/11/4
.
3
回眸过去,筚路蓝缕,励精图治,玉汝于 成。如今的武大已经涵盖了哲、经、法、 教育、文、史、理、工、农、医等11个科 学门类
2019/11/4
.
6
自习
图书馆、各院系图 书分馆、教一、教 三、教五、各院系 教室任挑,还有情 侣自习室等着你!
2019/11/4
.
7
阅读
武汉大学图书馆以其历史
悠久、藏书丰富、建筑宏伟、 环境幽雅而闻名于世。图书 馆源于上个世纪末湖广总督 张之洞创办的湖北自强学堂 图书室,1917年正式建馆, 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 图书馆。全馆现设文科分馆、 理科分馆、工学分馆、信息 科学分馆和医学分馆等五个 分馆共630万册书,均为湖 北省“研究级文献收藏单 位”。
2019/11/4
.
8
2019/11/4
山
高珞
流 风 甚
水 长
东 湖
珈 之 山
美之
水
.
9
2019/11/4
.
10
2019/11/4
.
11
2019/11/4
.
12
2019/11/4
.
13
樱顶日出
2019/11/4
第三讲 国立武汉大学的创办和发展(上)
——王世杰(1929年11月11日在总理纪念周上的演讲)
(《国立武汉大学周刊》第36期)
我写的这座滨临湖边的大学当然是武汉大学。这是世界上 最美丽的大学。 谈到武汉大学的风景,我想,无论如何,应该从叶雅各这 个人写起。他虽然不是武汉大学最重要的人物,但却是确定校 址的关键人物,否则武汉大学的美景无从谈起。
在这么美的地方建大学,是我早就有的愿望。我是要反复思量的。在 山上建大学,就要推平一些山坡,才能有地方盖那么多的校舍,推下来的 土会很多,找地方存放是很麻烦的事,运走也是很费钱的一桩事,我们把 推下来的土就近推到山谷,又省事,又省钱,土就会在谷里堆出一个很大 的操场,在操场四周是美丽的校舍,一个很美、很好、很有气魄的大学就 在你的面前。
落驾山:楚庄王为平叛曾在此安营扎寨(落驾) 落袈山:观音掉落袈裟于此 逻迦山: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江夏县志》记 载:逻迦山在县东北二十里湖滨。“逻迦”名字的 来源似与佛教寺庙有关。14-15世纪尚未有此地名, 明代杨士厅游东湖(原名沙湖)时,由洪山穿过此 山,记有松林、清涧而未提出山名。 罗家山:据《江夏县志》记载,唐代开国元勋、鄂 国公尉迟恭在洪山读书时,名将罗成曾访尉迟恭于 罗家山。
9月19日,大学院颁发木质镶锡“国立武汉大学”关防一枚和 牙质“代理校长刘树杞”官章一枚。
在此前后,国立武汉大学还接收了原国立武昌中山大学的校产 及部分学生,并从北平、南京、上海等地招收了一批新生。 10月31日,国立武汉大学正式开学上课。1929年10月,校务会 议议决以每年10月31日为本大学成立纪念日(校庆日)。 1928年底,国立武汉大学第一批200余名学生毕业(主要是前 国立武昌中山大学的学生)。
第三讲 国立武汉大学的创办和发展
武汉大学介绍
➢ 武汉大学一直以来都积极 参与社会服务工作。学校 设有多个社会服务机构, 如教育基金会、校友会等 ,为学校的发展和社会公 益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此外,武汉大学的师生还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 文化普及活动,为社会进 步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 总的来说,武汉大学是一 所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国 际化视野的综合性大学。 学校在各个学科领域都有 着卓越的学术实力和丰富 的校园文化活动,同时积 极开展国际交流和社会服 务工作。未来,武汉大学 将继续致力于培养具有国 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 质人才,为国家和人类的 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点击-添加标题
感谢您的聆听
2
学科建设
点学击科添建设加标题
武汉大学在各个学科领域都有深厚的学 术积淀
现有5个一级学科被列为中国国家重点学 科,分别是理论经济学、生物学、水利 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球物理学
此外,还有42个二级学科被列为中国国 家重点学科
在最新的QS世界大学排名中,武汉大学 在工程与技术领域排名全球第301-350位, 自然科学领域排名全球第301-350位
也有着世界领先的研究实力
5
国际交流
点国击际添交流加标题
武汉大学一直以来都非 常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校与全球许多知名高 校都建立了合作关系, 开展学生交流项目和联 合研究项目
此外,武汉大学还设有 多个国际交流中心,提 供各种国际交流项目, 帮助学生拓展国际视野 和增强跨文化交流能力
6
社会服务
点社击会添服务加标题
国传统建筑风格和西方现代建筑元素的融合
4
学术研究
点学击术添研究加标题
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武汉大学的 经济学院、法学院、管理学院等都
享有很高的声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树杞:《中国科学教育的几个重要问题》
(1932年5月23日在国立武汉大学的演讲) (《国立武汉大学周刊》第128期)
行政院代表蔡先生、教育部代表李先生,诸位来宾、诸位同学: 今天本校举行新校舍落成典礼,承行政院委托蔡先生、教育部委托李先生以及 武汉军政党学各界代表莅临指导,本校是非常感谢的。今天兄弟借此机会,把本校 新校舍建筑设备的经过,向各位先生作一个简单的报告: 第一,本校新校舍设计的总目的。当1928年建委会初成立时,负最初责任的同 仁,对于设计新校舍是有两个目的:(一)在武汉建设一个完全的大学,不仅要能适 应现在武汉的需要,并且要能适应将来武汉的需要。武汉是中国的交通中心,也是 工商业的中心,近几年来,虽因各种关系未免凋敝,将来的发展确大。大家觉得如 果在最近的时期内,政治能够安定,武汉这个地方当可增加到300万、500万人口, 发展起来,即可成为中国的芝加哥。将来人口增加、各种事业发达,需要的人才必 多,本校应能尽供给原料及人才的责任。这点,当初在形势上不免有人认为是夸大 的。(二)欲在武汉大学校址内建设新村。都市生活与农村生活,都有其短处与弱点。 都市往往人口过多,农村又因经济力薄弱,不能利用现代科学所给予我们生活的便 利而为之工具,所以建委会想在城外的校址内建设一个新村。这是最初设计的第二 个目的。 第二,本校新校舍建筑计划的大原则。当设计之初,建委会有三个条件,曾向 工程师建议:(一)坚固。我们所造房屋,不只用30年、50年,而要有永久性的。 (二)避免奢华。我们知道学校是非讲究也是不应讲究奢华的地方。(三)在以上两个 条件下,充分求美术性表现。普通大学的美术性可以代表民族,只看一国的大学如 何,大致可以判断他们民族的美术性。工程师在这三种条件之下,制图等工作,有 一年之久,大体上还没有抛弃这些条件。讲到坚固,房子是用水泥和钢骨及坚固材 料所造成,工程师并且指出何处应植能经数百年的白果树,哪一处又要植哪一种树, 总求要能与房屋一样的耐久,这就是求坚固的明证。奢华,我们是绝对避免的,没 有一处用不应用的钱。如礼堂,普通应加一层洋松地板,吾人认为此等设备,不独 很花钱,而且不系必需,所以这一类有奢侈性的,我们绝对避免。至于美术方面, 兄弟非美术家,不是有能力的评判者,且让大家尽情地批评,看此建筑是不是在坚 固、不奢两条件之下而富有美术性。
——王世杰(1932年3月7日总理纪念周演说辞)
诸位先生,诸位同学,今天我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讲话,就好像 一个小孩子出外读书很久,一旦回家一样;武汉大学就好像是我的一 个老家,现在回来了,而且还和大家讲话,心内是非常高兴的。 兄弟今天要讲的题目,是“中国科学教育的几个重要问题”,在 没有讲到这个题目之先,我先要谈一谈我对于本校的几个感想。三年 以前,我记得我们在黄土坡山下的旧校舍里开会,那个位臵是比较简 陋的;三年以后的今天,我们在这里开会,形势却不同了,地方要算 是比较的很整齐了。这在中国的教育史上,像这样建筑迅速的成绩, 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事了。我们应该感谢王先生和各位先生的努力!还 有一点,兄弟在国内从事十几年的教育以来,有一个感想:就是国立 学校是不是能如私立或教会学校一样的有成绩呢?我们平常看一个外 人办的学校,他们的建筑物非常完整,他们的一切设施也很有程序, 而国立学校方面每每不及,这是觉得颇为遗憾的一点。现在看到我们 的武汉大学也能这样有程序的进行下去;虽然只是建筑一方面,但究 竟还是可喜的现象。上回任先生夸说我们武汉大学是全国顶有希望的 一个大学,并非是因为他在这里讲话才如此说的;其实外面许多人也 都是这样公认。但,我在这里有一个希望,大家不应该单以物质的满 足为满足,还要努力去注重学问的研究才好,这个,盼望各位先生和 各位同学注意。
(二)本校新校舍建筑设备的经过 本校新校舍开始设计的时 候,是由缪恩钊担任测量的工作。缪先生开始工作是在民国十八 年三月,离现在恰好是三年。校址经过法定的手续勘定,是民国 十八年八月间的事,距今恰好是两年半。到了十九年三月间,才 开始兴工建筑,距今恰好是两年。在座的同事或同学中,当有许 多能忆及两年前植树节日到这里来植树的时候,我们的工人正在 开始开山掘石的工作。从动工到现在告一段落的时期中间,我们 所经历的种种困难,毋庸多说。关于设计方面„„ 关于建筑设备,有一个固定的机关,叫做国立武汉大学建筑 设备委员会。这是经教育部核准设立的。因为现有的工程只算告 一段落,以后有待于继续发展的很多,这个委员会当然要继续存 在。它对学校是独立的机关,其收入和支出,完全是与学校经常 费分离的,委员长是李仲揆先生;但因为李先生不能常常来校, 事实上在两年前代理的是王抚五先生,一年以前是石蘅青先生, 一年以来则是工学院院长邵逸周先生。这几位代理的先生一方面 担任课务,一方面主持建筑等事,工作是永远在一种紧张状态中。 还有叶雅各先生,事务部主任熊鲁馨先生,工程处的缪恩钊先生, 对于这个委员会的事体,也都帮忙不少。即如坟墓纠纷的事,工 人的许多纠纷,都亏他们设法解决。这几位先生我们都应该永远 感谢的。 再则,承包主要建筑物的是汉协盛营造厂„„
——刘定志:《追怀珞珈山》
பைடு நூலகம்
山上男生宿舍为四层楼房,分四单元。每两单元交接处,就有一 座四层楼高的大门,门上有阙。因为阙在楼上,离地即为五层,加上 飞檐绿瓦,自下仰视,在当时真可谓天上宫阙。 房住二人,内有双人用自修桌一,木方凳、钢丝床各二,均是新 制,全舍划一,极为齐整。每斋都有抽水马桶、洗澡间,热水用管道 送至各斋,热的程度,已经达到开水地步。每日晚饭后,同学三、五 成群,漫步于青山绿水之间,颇有身在仙境之感。这样校园,当时可 称全国一流,甚至可说全国第一,同学学习情绪,从而大大加强。 说到校舍建筑,老校长声称,第一要求坚固,校舍建成之后,希 望能够维持二百年。二要美观,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采取了一些中 国传统装饰宫殿的办法来装饰校舍,结果也就将学校装扮为一座宫殿 了。特别是男生宿舍,既高入云间,又门、窗百千,游人竟有比之为 布达拉宫者。珞珈山也就成了武汉的一个风景区,来武汉者无不以一 睹为快。一、二、三区教职工住宅,一区最为华丽。当时在武汉,可 称一流。因为有小洋房十八栋,故又称十八栋。至于为何如此讲究, 老校长说,没有舒适住所,难得名牌教授。关于用水,老校长宣称, 经过化验,完全可以饮用。学生用床,老校长说是由上海一家工厂承 造。样品出来,命两个壮年在床上跳动,两小时候,毫不变样,方为 合格。老校长接着还说,学生多是青壮,不给他一张坚固的床,是难 持久的。床如此,其它学生用具,亦皆照办,都经久耐用。
体最重从前也是运动健将的叶雅各教授,在床上又站又跳地 试验过,其坚固耐用可知。由城楼下一层一层的台阶往上爬, 宿舍分设在两边,最上的一层——第四层——最高,较热 (因上面是平台),但到文、法两学院上课,或到饭厅用餐, 大礼堂开会,却较为方便,不必爬。住在最下层的,前面有 阳台,可向外眺望,不会受热;但到饭厅、礼堂及文法学院 上课却得多爬上几级。好在珞珈山上下坡是太多了,大家也 锻炼惯了,毫不在乎。每层宿舍都供应冷热水盥洗沐浴及冲 水厕所。现在看来,似乎很平常,但在当时,可就相当贵族 化了。每晚定时(大约十时)熄灯,要开夜车的同学,只有自 备蜡烛了;不过好像开夜车的同学不多,除非是在考期,因 为山上的阳光,似乎来得早些。在这美丽的环境里,大家都 习惯早起;宿舍前面的坡地是校园,种满了各式花木,有纵 横交错的小路,排列着大大小小的草地,天然石凳,任凭你 散步、小坐、卧游,真是随心所欲。无论是朝阳、黄昏、月 夜,三三两两徘徊、闲聊,一包花生、一包瓜子,慢剥细嚼, 一天的紧张课程,就此轻松下来了,这种闲情逸致,而今到 哪里去找呢?
(三)我要在这里对于各位表示一两种新的希望:第一,自今日起 我希望全体教职员先生把武汉大学造成一个名符其实的学府。在过去 的几年,本校处城市中,环境不好,大家都不免感觉烦闷。现在学校 环境较宜于学术工作,我们的新希望也自油然而起。第二,盼望教职 员把本校当作自己的一个家庭。过去也因为环境及政治上种种的关系, 凡来本校服务的,很少有人打算把本校当做他们永久的工作园地的。 现在我很盼望大家能够决心在这个学校永久工作下去,对于本校的情 感一天浓厚一天,把本校当作终身不可抛弃的一个家庭看待。 对于诸位同学,我只有七个字奉赠,就是:“好学,吃苦,守纪 律。”过去的一辈人,对于科学,不肯相信,或信而不肯努力追求, 所以中国弄成今日的局面。我们要使将来的局面不和今日一样,我们 这一辈便要好学。再则目前的社会,十分紊乱,天灾人祸,有加无已, 假使我们不能吃苦,一点小事不舒服便不能忍受,那末,将来出去作 事或继续求学必不能打破许多的难关。守纪律的事,中山先生是有深 刻的认识的,他认为中国人只是一盘散沙,太注意个人的便利,而不 顾及团体的秩序,这确是中国人的一般毛病,尤其是中国读书人的毛 病。即如本校宿舍饭厅等处,有些同学便往往任情任意的行动,不肯 注意他人的安宁或健康,更不肯注意行政方面一切的困难。这都是平 素缺乏尊重纪律的习惯的表现。本校现在正处极端困苦的境遇,如果 诸位同学能一致的以好学吃苦守纪律自勉,本校教职员同人当可得到 不少的兴奋,本校或者可以终竟度过目前的重大困厄。
——杨鸿年:《珞珈琐忆》
诸位同事,诸位同学。今天是本校本学期全体教职员和全体同学第一次 集合,也是本校教职员和全体同学在这新校舍的第一次的集合。本来,关于 新校舍建筑之告一段落,我们是打算在这里举行一个纪念仪式的;但因目前 国难日亟,校务会议同人便决意将那个仪式延到一个相当时期举行。今天在 这两种第一次集合的情势之下,有许多话也很可以向诸位说说;不过现在只 有五十分钟的时间,我的谈话不能详尽罢了。 我在这里所要报告的,分三方面:第一,寒假期内时局所生的变化;第 二,本校新校舍建筑设备的经过;第三,我对于全体教职员同仁和全体同学 的新的希望。 (一)时局的变化„„ 关于教育,一个多月以来的大学教育,简直令人不忍谈到。本来,国内 大学的重心,一在北平,一在上海。自从事变以后,政府的财政困难达于极 点;北平仅仅是一个依赖美国庚子赔款的清华开了学,其余有五六个国立大 学近数月来都在停顿中。上海方面,不惟各校不能开学,而且如同济,复旦, 中公,持志等校,连校舍,都被炮火毁掉了。南京的唯一的中央大学,亦以 经费无着未能开学。本校方面,十二月份,一月份,二月份的经费俱未领到; 在上星期六,才仅仅领到财政部一万多块钱的维持费。照这种情形,本校也 是不能开学的;但校务会议同人体念到在这边不开学,那末,既成的建筑和 设备,以及已经在进行中的工程等等,都会归于乌有。因此,便想法在汉口 银行界借了几万块钱,以两个星期为限,才有三月三日的开学。本校现在每 月的经常费是八万五千元,而迁移到这边以来消耗更多,即如仅就自来水一 项供给而言,每日取水便需油两三百磅。我们现在极盼望全体的同事和同学 们,都分外体念这种国难情形,事事节省,协助学校行政方面,勉力度过这 个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