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_ 把液体倒进水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_把液体倒进水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科学_把液体倒进水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4课《把液体倒进水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液体在水中也有沉浮现象。

能力目标1.能够认识液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和溶解现象。

2.能像科学家一样探究科学。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愿意合作交流。

2.体验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认识液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和溶解现象,能用文字、图画、图标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难点:知道生活实际哪些常见液体在水中可以沉浮,哪些液体在水中可以溶解。

【活动准备】课件、食用油、蜂蜜、冷水、红墨水、试管、玻璃棒、滴管【学生课前准备】复习液体的基本性质,学会倾倒液体药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如果把固体放入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呢?那么把液体倒进水里,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现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试试看。

揭示课题:“把液体倒进水里”。

(板书课题)二、实验探究(一)、每个小组桌子上都有三种液体:水、蜂蜜、食用油,你能辨别出它们吗?请一名同学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来辨别的?生:(颜色、气味、粘稠度等)(二)、如果将这两种液体分别倒进水里,会发生什么现象?1、请大家预测一下当我们把食用油、蜂蜜分别倒入旁边的两支试管中的水里,会出现什么现象呢?请小组讨论后把你们的预测填写在实验单的预测一栏中。

师:谁来说说你们小组的预测?生发言。

2、真不错,那当我们把食用油、蜂蜜倒入水中是否会出现你们预测的现象呢?还需要大家通过实验去验证,老师建议同学们先不要急于动手做,先来说说做这个实验需要注意些什么?(学生交流后出示温馨提示不过在实验前,我有几点友情提醒,老师给大家总结了几点请看大屏幕)找学生读,谁想给大家读一读,谁的声音洪亮?3、好,让我们比一比哪处小组做得又快又好。

开始实验4、谁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

5、师生小结:通过实验我们都发现油浮在水面上,蜂蜜沉在水下。

6、对于实验结果,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提问:为什么油浮在水面上,蜂蜜沉在水下呢?学生尝试回答。

《把液体倒进水里》教案

《把液体倒进水里》教案

把液体倒进水里【教材分析】《把液体倒进水里》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固体和液体》单元的第四课。

本课在学生已知液体形态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把液体倒进水里,认识液体在水中的沉浮、溶解现象,从而多侧面多角度的认识液体的性质。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液体在水中也有沉浮现象。

知道有些液体可以溶解在水里,有些液体不能溶解在水里。

过程与方法能够认识液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和溶解现象;能用文字、图画、图表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知道混合液体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制作鸡尾酒的乐趣,留心注意日常生活中身边的事物。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探究,知道有的液体溶于水,有的液体不溶于水。

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课的导入是从回顾对“固体放入水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开始的,结合学生的前概念,把它巧妙的迁移到新的问题上来,是教学中非常有效的手段。

通过迁移,学生会产生“液体倒进水里会不会像固体一样”的问题。

这也正好是本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

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教学内容相交融,极大的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

在探究环节,教师巧妙的在教学情境下设计了几项任务一、探究液体在水中的沉浮,二、探究液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三、综合探究,四种液体倒在一起的情况,这里每一个环节都采用了“作出猜测——动手实验——验证猜想——交流总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人人亲自经历动手做的过程,在直接经验上建立正确的科学概念;最后在扩展环节,一曲萨克斯风把学生带进了鸡尾酒的世界,让学生着实当了一回调酒师。

在学生“调酒”和“评酒”“夸酒”的环节,再一次对液体在水中的沉浮、溶解以及混合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体验。

最后的总结是在激发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从生活中去发现更多的科学奥秘中结束的。

这样的设计,更好的将课堂与课外有机结合起来,调动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激发了学生探索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兴趣,体现“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教学理念。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食用油、水、蜂蜜、红酒试管、试管架、记录单、课件。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2《把液体倒进水里》教学设计1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2《把液体倒进水里》教学设计1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2《把液体倒进水里》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2《把液体倒进水里》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了解液体混合的现象,掌握混合物的组成及特点。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从生活实例引入液体混合的概念,再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探究液体混合的规律。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生活中的液体混合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对液体量的控制、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等方面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液体混合的概念,掌握液体混合物的组成及特点。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记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精神,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了解液体混合的现象。

2.难点:让学生掌握实验方法,能独立进行实验操作,并分析实验结果。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实验仪器、液体试剂、实验容器等。

2.学具:实验记录本、画笔、彩泥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液体混合的实例,如饮料、颜料等,引导学生关注液体混合现象,激发学生兴趣。

呈现(1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讲解实验操作步骤。

2.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种液体进行实验。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

操练(15分钟)1.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将选定的液体慢慢倒入水中。

2.学生观察液体混合的过程,并记录实验现象。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指导学生正确操作。

巩固(5分钟)1.学生展示实验成果,分享实验观察到的现象。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2《把液体倒进水里》说课稿4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2《把液体倒进水里》说课稿4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2《把液体倒进水里》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把液体倒进水里》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2课。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液体与水的混合实验;二是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探究液体在水中的溶解规律。

教材以实验为主线,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强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思考和交流。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对液体和水的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验观察、分析问题和团队合作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实验为载体,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液体与水的混合过程,掌握液体在水中的溶解规律。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液体与水的混合实验操作,液体在水中的溶解规律。

2.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与交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板书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液体与水的混合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2.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液体与水的混合实验,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3.实验观察: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

4.分析交流: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思考和交流,探讨液体在水中的溶解规律。

5.总结提升:总结实验结论,引导学生思考液体溶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6.拓展延伸:布置课后小实验,让学生在家中进行液体溶解的探究。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实验操作步骤a.准备实验器材b.进行液体与水的混合c.观察实验现象d.记录数据2.液体在水中的溶解规律a.实验现象b.分析与交流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评价,包括实验步骤的掌握、实验器材的使用等;二是对学生实验观察、分析问题和交流能力的评价,包括实验报告的完成、小组合作的表现等。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2《把液体倒进水里》说课稿3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2《把液体倒进水里》说课稿3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2《把液体倒进水里》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把液体倒进水里》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时的内容。

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探究不同液体混合后的现象,从而加深对液体特性的理解。

教材中安排了两个实验,分别是水和牛奶的混合实验以及水和酱油的混合实验。

通过这两个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液体混合后的颜色、味道等变化,进而引导学生思考液体混合的原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也对科学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在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观察的细致性以及思考的深度上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性,引导他们细致观察实验现象,并鼓励他们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了解不同液体混合后的现象,知道液体混合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操作,培养观察、记录、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对科学实验保持浓厚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了解不同液体混合后的现象,知道液体混合的原理。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独立进行实验操作,细致观察实验现象,并能够提出自己的疑问。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实验法、引导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液体混合的现象;通过引导,让学生思考和探讨液体混合的原理;通过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增强学生的交流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引发学生对液体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

2.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液体混合后的现象。

3.交流分享: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4.引导思考: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液体混合的原理,解答学生的疑问。

5.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液体混合的原理,引导学生思考液体混合在生活中的应用。

把液体倒进水里

把液体倒进水里

3、联系实际,深化认 识:
4、板书设计:
3-4 把液体倒进水里


溶解
不溶解
热水比冷水轻
八、教学随想:
纵观全课,“提出问题——进行假设— —动手实验——得出结论——实际运用”这 样的探究过程一直贯穿始终。通过实验操作 活动,使学生能清晰的观察液体倒进水里的 现象。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体验 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增强了学生学科学、爱 科学的情感,提高了学生科学素养,培养了 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因此,本节课 我将从学生实际出发,主要采用探究实验法进行 教学,运用“情景法”、“演示法”、“观察 法”、“动手实践法”、“多媒体辅助法”来辅 助教学。
学法:与教法相适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
用,让学生分组实验,合作交流,充分体现“以 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理念。
水底火山:
在水盆中倒入3/4的冷水;把小 瓶中装满热水,加入几滴红墨水, 拧紧瓶盖并摇晃均匀;把小瓶放到 缸底并拧开盖子。可以观察到红墨 水喷向水面,热的染色水在冷水水 面上形成了一层,一座水火山喷发 了。
液体的性质:
1、有的液体浮于水面,有的 液体沉于水下。 2、液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倒入 的顺序无关。 3、有的液体不溶于水,有的 液体溶于水。 4、热水比冷水轻。
苏教版小学科学 三年级(下册)
把液体倒进水里
孙埠中心小学 贾圆圆
一、教材分析:
《把液体倒进水里》是苏教版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固 体和液体》的第4课。按教材安排, 本课的教学应该是在学生学习了“ 认识液体”的基础上,多侧面、多 角度地认识液体的性质。
二、学生分析 :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本课内 容有一定的了解,但认识比较片 面,不能建立科学的概念。本节 课就是要通过引导学生经历科学 探究,将初始的认识逐步提升为 科学的认知。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2《把液体倒进水里》教学设计2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2《把液体倒进水里》教学设计2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2《把液体倒进水里》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把液体倒进水里》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2的内容,这部分教材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了解液体混合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同时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乐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他们能够观察和描述一些简单的现象,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但是对于液体混合的现象可能还没有直观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液体混合的过程和结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液体混合的现象,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描述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液体混合的现象。

2.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描述液体混合的过程和结果。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观察法、问题驱动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液体混合的过程和结果;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液体混合的原理;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液体混合实验器材(如色素、水、牛奶等)、观察记录表。

2.学具:学生实验操作器材(如色素、水、牛奶等)、观察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液体混合现象,如饮料、奶昔等,引导学生关注液体混合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然后演示液体混合的实验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液体混合的现象。

3.操练(10分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液体混合的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液体混合的知识,让学生能够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描述液体混合的过程和结果。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2《把液体倒进水里》教学设计4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2《把液体倒进水里》教学设计4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2《把液体倒进水里》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把液体倒进水里》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水和溶液》的第二个知识点。

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液体与水的混合现象,感受溶液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他们对水和溶液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液体与水的混合现象方面可能存在一些认知误区,如认为所有的液体都能与水混合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液体与水的混合现象,感受溶液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精神,培养实事求是、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液体与水的混合现象,溶液的概念。

2.难点: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实验现象,理解液体与水混合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液体与水的混合现象。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各种液体(如水、酒精、盐水等),容器,滴管等。

2.教学课件:液体与水混合现象的图片、视频等。

3.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和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水和溶液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各种液体,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液体的名称。

然后,教师用滴管将液体滴入水中,让学生观察液体与水的混合现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滴管将液体滴入水中,观察并记录液体与水的混合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液体与水的混合现象,让学生认识到并非所有的液体都能与水混合。

《把液体倒进水里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苏教版2001》

《把液体倒进水里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苏教版2001》

《把液体倒进水里》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液体的性质和特点。

2. 掌握将液体倒入水中的正确方法。

3. 理解液体在水中的行为规律。

导学内容:1. 液体的性质和特点2. 将液体倒入水中的正确方法3. 液体在水中的行为规律导学步骤:第一步:导入老师向学生展示一杯水和一瓶无色通明的液体,让学生观察两者的不同。

引导学生思考液体和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第二步:讲解液体的性质和特点1. 液体是一种物质状态,其分子之间间距较大,具有流动性和粘性。

2. 液体的性质取决于其分子之间的互相作用力,不同的液体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3. 液体的密度和表面张力是影响其行为的重要因素。

第三步:探究将液体倒入水中的正确方法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将液体倒入水中,观察液体在水中的行为。

2. 学生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包括液体与水的接触情况、液体的扩散速度等。

3. 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将液体倒入水中的正确方法,如缓缓倒入、避免产生气泡等。

第四步:理解液体在水中的行为规律1. 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液体在水中的行为规律,如液体与水的混合过程、液体的扩散速度等。

2. 学生结合液体的性质和特点,诠释液体在水中的行为规律,加深对液体性质的理解。

第五步:小结1. 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液体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将液体倒入水中的正确方法。

2. 学生进行反馈,回答相关问题,稳固所学知识。

拓展延伸:1. 学生可自行设计实验,探究不同液体在水中的行为规律。

2. 学生可观察生活中液体与水的互相作用,拓展对液体性质的认识。

课后作业:1. 思考:为什么有些液体能够与水混合,而有些液体不能与水混合?2. 实践:在家中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液体在水中的行为,记录实验结果并总结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深入理解液体的性质和特点,掌握将液体倒入水中的正确方法,进一步认识液体在水中的行为规律,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三年级科学下册《把液体倒进水里》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三年级科学下册《把液体倒进水里》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把液体倒进水里)优秀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内容分析:(把液体倒进水里)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固体、认识固体放入水里的性质根底上的知识的类化与迁移。

本节课主要以认识液体在水中的沉出现象和溶化现象为主。

主要通过实验来验证液体在水中的沉出现象和溶化现象。

是一节以实际操作为主要学习手段的实验课。

学情分析:通过把固体放在水里的学习,学生了解把固体放到水里,可以认识固体更多的性质,从而为本节(把液体倒进水里)教学埋下伏笔,便于学习方法与思路的内化与迁移;平常累积的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的尝试,也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合作、互动的空间;(认识液体)教学任务的完成,为本节知识点的进一步延伸与拓展奠定了根底。

但由于容量较大,我对教材作了二次构建:重点内容课堂解决,次要内容,课外实践。

为此,我把冷热水的流动,液体混合后的重量和体积变化作为课外的延伸来处理。

为课堂实验提供了充分空间。

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液体在水中的沉出现象和溶化现象,能用文字、图画、图标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2、了解哪些液体在水中可以沉浮,哪些液体在水中可以溶化。

3、了解混合液体在一般生活中的用途。

4、培养学生爱思考、观察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能够认识液体在水中的沉出现象和溶化现象,能用文字、图画、图标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教学难点:了解生活实际哪些常见液体在水中可以沉浮,哪些液体在水中可以溶化。

教学打算:1、食用油、蜂蜜、水、塑料杯、搅拌棒。

2、分组、实验记录表。

3、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说一说:液体有哪些性质?2、猜一猜:如果把液体倒进水里又会怎样?大家猜的对不对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揭开答案。

〔激趣、设念〕二、新授(1)认识液体的沉浮1、出示三种液体食用油、水、蜂蜜说说在实际生活中你是如何区分它们的。

猜一猜:把食用油和蜂蜜倒进水里会怎样?2、试一试〔师生合作实验〕师出示实验要求及考前须知。

小学科学教学课例《把液体倒进水里》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小学科学教学课例《把液体倒进水里》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四、板书设计 4、把液体倒入水里 液体在水里有沉浮现象 蜂蜜沉 液体混合后重量不变,体积改变
《科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 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中 探究是否成功,全在于教师正确把握教学设计的立足 点,而决不是为了探究而探究。这节课的活动目的是让 课例研究综 学生意识到把液体倒进水里,可以认识液体更多的性 述 质,让学生在探究中了解液体在水中存在沉浮现象,溶 解现象等。在探究了解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从而获得多方位的发展。
五彩夺目,像雄鸡尾那样美丽,于是人们为它取名鸡尾 酒。)
师:(举起倒有多种液体的烧杯现在油浮在水面, 蜂蜜沉在水底,变个魔术才猜猜看),现在液体有三层, 如何使它变成两层呢?生猜测
师:搅拌能使蜂蜜溶解在水里了,板书:溶解。油 还浮在水面上,师板书:不溶解。
(二)探究热水在冷水里怎样流动。 1.过渡:看把液体倒进水里有这么多神奇的现象! 那你知道热水倒进冷水里会发生什么现象? 2.学生猜测 3.师:究竟会怎样呢?还是让我们亲自动手去验 证吧!好!现在我们把红色的热水瓶放入水槽底,然后 在拧开瓶盖。(这个透明的容器里装的是冷水,为了上 同学们看得更清楚老师在这个小瓶中装的是有颜色的 热水,我现在把装有热水的小瓶迅速地放进装有冷水的 透明容器里) 4.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5.学生回答。(像火山喷发或红色的热水向上流 动。) 6.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7.学生回答。(因为红色的热水比冷水轻,所以
在教学实际中,本人把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
合作学习放在首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本人 设计了:猜一猜→具体实验→得出结论的教学思路。“猜 一猜”,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但猜不是瞎猜,是基于学生已掌握的科学知识基础上的 判断,是知识、生活积累内化后的外部表现,同时“猜” 也能较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究科学真理的激 情,学生不由自主的就想知道答案,就想通过实验来论 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从而把教师主导的课堂自觉的 变成学生的课堂。“具体实验”环节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我通过分组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展示、 分享中完成,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合作 精神,训练了学生对现象的概括、总结能力。实验成功 了,结论很容易归纳。一位现场观课的老师如是评价: “这就是科学课:猜想、实践、验证。”

详案《把液体倒进水里》

详案《把液体倒进水里》

《把液体倒进水里》教学设计与评析【教学内容】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37~38页《把液体倒进水里》【教学目标】1.意识到把液体倒进水里,可以认识液体更多的性质。

2.知道液体在水中存在沉浮现象。

3.会比较液体混合前后体积和重量的变化。

【教学重点】借助水认识液体更多的性质。

【教学难点】了解液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

师:同学们,回想一下,把固体..放到水里会怎样?生:有的沉,有的浮,有的溶解,有的不溶解。

师:对。

把体放到水里,有沉浮和溶解现象。

师:要是把不同的液体..倒在一起,会怎样呢?师:先看一组图片吧。

(师同时出示图片)师:是什么呀?(点击图片)生:鸡尾酒。

师:(同时点击图片,出示鸡尾酒三个字)鸡尾酒就是把不同的饮料倒在一起调制而成的。

仔细看看,觉得鸡尾酒怎么样?生:五彩缤纷、五颜六色……(多指几名)师:鸡尾酒确实好看,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生:分三层。

师:呀!真是三层。

最上层是……中间是……最下层是……生:最上层是红色的饮料,中间是黄色的饮料,最下层是绿色的饮料。

师:观察真仔细!奇怪,鸡尾酒为什么会一层一层地呀?想解开这个秘密吗?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把液体..倒进水里,看看有什么发现,鸡尾酒的秘密或许就在其中哦。

板书课题:把液体倒进水里【点击出空白幻灯片】(指桌上)桌上准备了食用油和蜂蜜,仔细观察,怎样区分呀?(同时板书:油蜂蜜)生:蜂蜜粘稠些,颜色深一些,闻起来甜甜的……(这里多指名几位说,尽量让学生说出不同的区分方法)师:颜色不同、粘稠度不同,气味不同。

师:区分这两种液体,同学们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真棒。

一、探究液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师:如果把油水里,发生什么现象?把蜂蜜倒进水里呢?猜猜看。

生:(这里多指几名,让学生说说不同的猜测,)你说,还有谁想说?师:我们亲手做做看吧!师:谁来读实验要求(幻灯片出示)桌上有两杯水,把油和蜂蜜分别慢慢倒入水中,静置一会儿,仔细观察,完成记录单一。

把液体倒进水里

把液体倒进水里

把液体倒进水里【教材分析】《把液体倒进水里》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固体和液体》单元的第四课。

本课在学生已知液体形状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把液体倒进水里,认识液体在水中的沉浮、溶解现象,从而多侧面多角度的认识液体的性质。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明白液体在水中也有沉出现象。

明白有些液体能够溶解在水里,有些液体不能溶解在水里。

过程与方法能够认识液体在水中的沉出现象和溶解现象;能用文字、图画、图表描述所观看到的现象明白混合液体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制作鸡尾酒的乐趣,留心注意日常生活中周围的事物。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探究,明白有的液体溶于水,有的液体不溶于水。

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课的导入是从回忆对“固体放入水中”显现的一些现象开始的,结合学生的前概念,把它巧妙的迁移到新的问题上来,是教学中专门有效的手段。

通过迁移,学生会产生“液体倒进水里会可不能像固体一样”的问题。

这也正好是本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

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教学内容相交融,极大的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

在探究环节,教师巧妙的在教学情境下设计了几项任务一、探究液体在水中的沉浮,二、探究液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三、综合探究,四种液体倒在一起的情形,那个地点每一个环节都采纳了“作出推测——动手实验——验证猜想——交流总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人人亲自经历动手做的过程,在直截了当体会上建立正确的科学概念;最后在扩展环节,一曲萨克斯风把学生带进了鸡尾酒的世界,让学生着实当了一回调酒师。

在学生“调酒”和“评酒”“夸酒”的环节,再一次对液体在水中的沉浮、溶解以及混合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体验。

最后的总结是在激发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从生活中去发觉更多的科学隐秘中终止的。

如此的设计,更好的将课堂与课外有机结合起来,调动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激发了学生探究生活中科学现象的爱好,表达“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教学理念。

四、教学预备:教师预备:食用油、水、蜂蜜、红酒试管、试管架、记录单、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液体倒进水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液体在水中也有沉浮现象, 知道混合体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能力目标:在探究中,能主动进行提问、猜测、验证、得出结论等一系列的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探究中,愿意合作交流。

2、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

重难点:借助水认识液体更多的性质。

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谈话法学习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烧杯、水槽、带盖的小瓶、食用油、蜂蜜、冷水、红色的热水。

教学过程:环节一:实验导入,激发兴趣师:老师桌子上有一杯水,一个盛满红色液体的小瓶子。

如果把这个小瓶子放入水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生:红色液体可能在杯子底部。

生:红色液体可能冒出来,浮在水上面。

师:到底会发生什么现象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观察好了举手告诉大家。

师操作师:你看到了什么?生:红色的液体往上升。

生:红色的液体像火山喷发一样师:现在红色液体在哪里?生:浮在水面上师:刚才老师把瓶中的液体放入水中,出现了上浮的现象。

如果把其他液体倒进水里又会发生哪些现象呢?大家想不想知道?师: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探究:把液体倒进水里板书课题师:同学们的桌子上放一个水槽,里面有4杯液体,大家看一下标签。

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生介绍)环节二:以活动展开,探索问题,获得新知(一)一种液体在水中的沉或浮现象。

师:如果把油、蜂蜜分别倒进两个盛水的烧杯里,猜测一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学生汇报自己的预测情况。

师整理预测(课件)师:到底大家的预测是否正确呢?我们用实验验证一下。

实验前咱们先来读一下温馨提示(课件)师:对温馨提示的内容清楚了吗?现在咱们就开始做实验吧。

生做实验师巡视指导师:试验完了把你们小组观察到的现象及时的记录下来然后坐端正,等待汇报交流。

试验完毕,小组汇报交流(要求表达清楚,说话完整。

)师:其他小组都一样吗?看来实验现象都是一样的。

(课件)把油倒进水里,油浮在水面上把蜂蜜倒进水里,蜂蜜沉在水底。

(二)两种液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师:如果我把油和蜂蜜都倒进水里,现在,同学们先思考两个问题:(1)油和蜂蜜按什么顺序倒(2)预测看到的现象师:先想一下按什么顺序倒生回答师整理(课件)“先倒油再倒蜂蜜”“先倒蜂蜜再倒油”“油和蜂蜜同时倒”师:大家想出了三种倒液体的顺序,如果按这三种顺序倒,又分别会看到什么现象呢?小组内讨论下,不要忘了做好记录奥。

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汇报交流师整理(课件)师:对“先倒油再倒蜂蜜”“先倒蜂蜜再倒油”预测的现象都是一样的“油浮在水的上面,蜂蜜沉在水的下面”只有对“油和蜂蜜同时倒”预测现象又分歧:(1)油浮在水的上面,蜂蜜沉在水的下面(2)蜂蜜和油(黏在一起)在水的下面(3)三种液体混在一起师:大家预测的对不对呢?咱们还得做实验来验证。

各小组按照记录表上的实验顺序想想所需要的实验材料,需要什么到老师这来领。

领回材料后就可以做实验了。

生领材料做实验师巡视指导小组汇报交流实验现象一组:我们按这三个顺序分别做了实验,结果都是:油浮在水面,蜂蜜沉在水底师:其他小组又不一样的吗?师:看来每个小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都是一样的,都是:油浮在水面,蜂蜜沉在水底(课件)环节三回顾整理拓展延伸师:现在咱们回忆一下,把一种液体(油、蜂蜜)分别倒进水里,出现了什么现象?(沉与浮),把两种液体(油、蜂蜜)按不同的顺序倒进水里出现了什么现象?(沉与浮)。

这说明什么呢?(把液体倒进水里,有的会上浮,有的会下沉,与倒液体的顺序无关。

)师:这也是我们这节课通过实验得出的两个重要发现。

由于不同的液体在水中有的沉,有的浮,人们就是利用这个性质调制出了“鸡尾酒”(课件)师:大家想不想调制一杯鸡尾饮料?师指导生做生展示作品师:咱们回到上课前,你知道杯子里上升的红色液体是什么吗?(染色的热水)说明热水在冷水中会上浮。

液体的性质还有很多,课后选一些比较喜欢的液体接着研究。

(下课)《把液体倒进水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于本课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但认识比较片面甚至是错误的,不能建立科学的概念,本节课就是要通过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将初始的认识逐步提升为科学的认知。

他们在学习本课之前对科学已有初步的认识,掌握了许多科学知识和方法,探究能力、感情态度价值观也有一定的发展,对科学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学生喜欢探究,敢于在活动中提出问题,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但是学生的思维逻辑性不强,考虑问题不够深入;另外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有待提高,而且在他们已有的知识系统中还没有建立起液体也有沉浮的科学概念,而这些也是我们本课时要解决的目标之一。

《把液体倒进水里》效果分析本节课主要探究两个问题:液体在水中的沉浮及液体的沉浮与顺序无关。

教学目标:在探究活动中,认识液体的更多性质,培养认真细致做实验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为了能达成以上目标,我把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放在首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此,我灵活运用教材,将(红色液体)热水浮在冷水上面设为激趣导课,接着探究“把一种液体倒进水里”,再探究“把两种液体都到进水里”,最后调制“鸡尾酒”。

利用探究式学习的步骤,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作出猜测,最后通过实验得出结论:“液体有沉、有浮,液体的沉浮与实验顺序无关”。

尝试制作,这一环节把课堂延伸到课外,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教学过程始终采用:猜一猜→具体实验→得出结论的教学思路。

“猜一猜”,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但猜要“有理”,是基于学生已掌握的科学知识基础上的判断,是知识、生活积累内化后的外部表现,同时“猜”也能较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科学真理的激情,学生不由自主的就想知道答案,就想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将课堂自然变成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具体实验”环节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我通过分组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展示、分享中完成,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训练了学生对现象的概括、总结能力。

实验成功了,结论很容易归纳。

听课老师在评课时这样说:“这就是科学课:发现问题、大胆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灵活运用教材,把教材中的第二个环节“热水上浮”环节设计为激趣导课”“以油、蜂蜜为实验材料,通过倒一种液体,倒两种液体,得出结论。

熟悉材料,简单的实验,学生在不经意间获取了知识,掌握了技能。

”这节课也有一定的遗憾,有个别小组分工进行合作学习时,学生表现的有点无序,不配合,个人意识较强。

今后要加强指导与监督,要充分考虑组内的实际情况和对突发因素的处理。

《把液体倒进水里》教材分析《把液体倒进水里》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的第4课。

这节课是物质世界板块中关于“物体的特征”这一具体内容标准建构的,在这一背景下引领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认识液体的沉浮现象。

本课在过程技能方面着重对学生观察能力的训练与培养,通过用语言、文字或图画来描述和记录观察结果,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通过现象找到结论。

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来看,本课通过科学探究来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本课在学生已知液体形态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把液体倒进水里,认识液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并且通过按不同顺序倾倒液体,发现液体的沉浮与倾倒液体的顺序无关,多角度地认识液体的性质。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用观察红色的液体(热水)倒入水中,红色的液体(热水)会浮在水面上,激趣导课。

第二部分:通过把油、蜂蜜分别倒入水中,认识液体在水中有的沉,有的浮。

利用探究式学习的步骤,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作出猜测,最后通过实验得出“把液体倒进水里,有沉、有浮”。

第三部分:把油蜂蜜用不同的实验顺序都倒进水里。

也是利用探究式学习的方法,最后得出“液体有沉、有浮,液体的沉浮与实验顺序无关”。

第四部分:总结全课,(1)回应上课前“浮在水面的红色液体”,揭示热水的上浮现象。

(2)出示鸡尾酒图片,自己试着解释原因,尝试制作。

这一环节把课堂延伸到课外,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把液体倒进水里》评测练习班级:姓名:1、将油倒进水中,油会(),将蜂蜜倒进水中,蜂蜜会()。

2、将油、蜂蜜按不同的顺序都倒进水里,我发现液体分层了,()在上面,()在中间,()在下面。

结果与倒液体的顺序()。

3、将一小瓶红颜色的热水,轻轻放入装满冷水的杯子里。

我发现()向上升,()在水面上。

4、鸡尾酒是利用液体有()有()的原理调制出来的。

《把液体倒进水里》教学反思本课是在学生已知液体形态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完成了“把液体倒进水里”一系列的实验,在活动中认识液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以及液体的沉浮现象与倒液体的顺序无关,观察热水在冷水中的流动,从而更多的认识了液体的性质。

在教学液体在水中的浮沉时,选取了学生经常食用的蜂蜜和油为实验材料。

熟悉的材料,简单易操作的实验,使学生在不经意间获取知识,掌握了技能。

我灵活运用教材,将(红色液体)热水浮在冷水上面设为激趣导课,接着探究“把一种液体倒进水里”,再探究“把两种液体都到进水里”,最后调制“鸡尾酒”。

利用探究式学习的步骤,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作出猜测,最后通过实验得出结论:“液体有沉、有浮,液体的沉浮与实验顺序无关”。

尝试制作,这一环节把课堂延伸到课外,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教学过程始终采用:猜一猜→具体实验→得出结论的教学思路。

“猜一猜”,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但猜要“有理”,是基于学生已掌握的科学知识基础上的判断,是知识、生活积累内化后的外部表现,同时“猜”也能较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科学真理的激情,学生不由自主的就想知道答案,就想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将课堂自然变成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具体实验”环节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我通过分组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展示、分享中完成,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训练了学生对现象的概括、总结能力。

实验成功了,结论也就水到渠成了。

学生学觉得轻松、“玩得”愉悦。

有人认为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我们如果从课前的教学设计上认真分析教材,分析学生情况,贴近学生生活。

设计生动有趣、实用和具有探究空间的环节,那么就会尽量减少缺憾的发生。

为学生呈现出记忆深刻的一堂课。

《把液体倒进水里》课标分析《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

科学课程不仅要使学生获得重要的基本的科学概念并认识科学概念之间的联系,还要使学生获得科学探究的技能和方法,以及合作交往、语言表达的能力,更要使学生获得善于思考、勇于开拓、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总目标要求,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关键的基础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兴趣和思维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并应用于力所能及的科学探究活动;了解科学和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理解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是科学精神的核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