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障碍大学生及其权益保护
浅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及其对策
浅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及其对策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当代大学生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从不同的方面探讨了解决当代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障碍对策一、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凡事总有个原因,有的是一因一果,有的是一因多果,有的是多因一果等,而当代大学生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是多因一果,下面笔者就从两个的大的方面去讨论。
1、从内因来看1)期望值过高。
以前,许多家长认为只要小孩考上大学就是出人头地,就意味着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给他们带来荣耀等,老师也常常告诫学生们,高考的磨难是暂时的,一切只是黎明前的黑暗,老师对那些早恋的同学们说:“同学们,只要你们考取了大学,一切都会如愿的,现在你们只需努力、奋斗去等待这一刻的到来。
”同学们对大学怀有各种各样的美好的憧憬,对大学生活满怀期待,可等他们考进大学后,发现一切并不是那样的美好。
理想与现实总是有距离的,他们发现大学里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与读高中时的不一样。
对于这点,很多大学生感到不适应,读高中时,老师监督学生学习,生活上有的同学也有家人照顾,但在大学里,注重的是自学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自主的学习方式,生活上也没有人照顾,一切都得自理,大学生们在生活上和学习上产生的种种困难和矛盾,时间长了就形成了心理障碍。
2)对待爱情的态度不够真确。
中国对待性心理方面的教育普遍开展不足,不像外国,许多父母在他们很小时就给他们讲一些基本的性心理知识。
有的大学生一旦遭到失恋,就萎靡不振,终日没精打采,对生活失去信心,好象世界末日似的。
有的大学生恋爱后,就忘了学习,甚至在外租了他们的二人世界的“小巢”,过起了所谓的“夫妻”生活。
有的大学生比较内向,不敢向自己喜欢的女孩表白,过着一相情愿式的单相思生活,这些都是造成他们心理障碍的原因。
2、从外因来看1)新的人际关系。
刚进大学的新生,有的说:“走进校园,到处都是陌生的面孔,心情很郁闷。
”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即使大部分来自中国,但是他们之间还是有很多不同之处的。
浅谈大学生心理障碍的预防和应急措施(一)
浅谈大学生心理障碍的预防和应急措施(一)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障碍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摘要:当今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的比例越来越高,对于高校而言,建立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和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对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行之有效的。
大学生正值青年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他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由于这种变化来势迅猛,致使部分学生因其心理负荷与心理承受力之间的失衡,有的还产生了心理障碍。
引导大学生排解心理障碍,培养健康心理素质,是大学生德育的重要任务。
因此,我们有必要针对引起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影响因素采取预防和改进措施。
一、建立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三级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包括校级心理健康指导中心,院系级心理健康组织,班级学生心理健康小组。
目前各高校都有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并有专人负责,但缺少院系和班级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容易造成心理防范上的疏漏。
院系和班级心理健康服务机构要由专职辅导员负责。
三级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形成对学生自下而上的关注,容易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把可能引发的心理危机扼制在萌芽状态。
三级心理健康服务机构主要进行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校级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服务、指导与评估工作校级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除了制定总的方针政策和建立心理辅导网站来指导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外,还应结合本校实际开设心理健康教程,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人文精神教育会让学生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从而可以指导学生学习认识自我、善待自我、善待他人,并学会如何排遣心中的苦闷,如何保持乐观阔达的心胸。
另外校级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还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来对院级心理健康组织进行评估和考核,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做好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服务工作。
(二)加强院级心理健康组织的宣传、组织与实施工作院级心理健康组织除了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预警监控机制以及及时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以外,还应积极利用学院网页进行心理知识的介绍和心理问题的解答,同时还应该定期举办心理专题讲座以及班级心理健康小组的培训与落实工作。
浅谈大学生心理障碍成因及对策思考
浅谈大学生心理障碍成因及对策思考大学生心理障碍成因及对策思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心理问题愈加突出,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
大学生在这个阶段,社会、亲情、生活等种种压力,加上对未来更加不确定,很容易导致心理上的困扰和障碍。
那么,大学生心理障碍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应该如何防范和治疗呢?一、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1. 压力过大大学生生活中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学业、社交、生活等多方面。
课业繁重,大学生必须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大量任务,面临考试、评估等有压力的情境;社交生活需要调整和适应,与陌生人建立关系并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个人生活则需要自理和独立生活。
这些不适应或无法适应的情况容易带来压力。
2. 不良情绪大学生情绪问题的爆发是因为长期压抑的情绪积累和感情受挫。
比如,父母离婚、家庭变故、恋爱失败、不良环境等情况,很容易导致不良情绪,例如焦虑、抑郁、易怒等等。
3. 无心理准备大学生进入大学前,一般不会认真思考自己的职业和人生目标。
进入大学后,却面临着不确定的未来和新的环境,无法适应这样突然的转变。
二、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对策思考1. 掌握压力管理的技能要缓解压力,要先学会管理压力,掌握相关的技能:例如,锻炼放松技能,了解如何放松身体和大脑,学习减轻和避免压力的方法,保持良好的心态。
2. 通过咨询解决心理问题我国现在有很多心理咨询师,可以提供相关心理方面的专业服务,通过咨询解决大学生的不良情绪,给予安全、支持和鼓励。
3. 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大学生有朋友、家人、同学等等的支持系统,需要了解和支持彼此,分享自己的问题和快乐。
同时,学校也设有心理咨询中心、辅导员和社会工作者,为大学生提供专业服务,缓解心理问题。
4. 深入了解自己的需求大学生应该深入了解自己的需求和目标,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适应新的环境。
通过更深入的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追求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
总结心理健康是人生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大学生个人成长中的心理障碍与应对策略
大学生个人成长中的心理障碍与应对策略大学生是一个成长阶段的群体,他们经历着学业的压力、人际关系的挑战以及身份转变的困惑。
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大学生常常面临各种心理障碍,在这里我们将探讨一些常见的心理障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焦虑与压力大学生常常面临学业压力、未来不确定性、人际关系等多重压力,这些压力往往导致焦虑情绪的产生。
焦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在大学生中尤为突出。
应对焦虑情绪的策略包括:1. 学习时间管理: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充分利用时间,避免拖延和过度紧张。
2. 寻求支持:与亲友、导师或辅导员交流,分享自己的困扰和焦虑,获得理解与支持。
3. 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饮食、睡眠和运动习惯,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抗压能力。
4. 放松技巧:学习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帮助缓解焦虑情绪。
二、自我怀疑与自尊问题大学生在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挑战时,常常出现自我怀疑和自尊问题。
他们可能担心自己的能力、才华和价值,缺乏自信。
应对自我怀疑与自尊问题的策略包括:1. 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了解自己的价值和潜力,树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2. 建立支持系统: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互相支持的关系,在困难时能够相互鼓励和帮助。
3. 寻求专业帮助:如有必要,可以咨询心理专业人士,接受心理辅导和咨询,提升自尊和自信心。
三、情绪管理与压抑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常常欠佳,情绪波动较大。
他们可能会因为学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而感到沮丧、愤怒或绝望。
应对情绪管理与压抑问题的策略包括:1. 自我观察:关注自己的情绪变化,了解自己情绪波动的原因和规律。
2. 积极表达:学习积极而适当地表达情绪,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如写日记、绘画、音乐等。
3. 求助渠道:寻找支持和理解,可以与信任的朋友交流,也可选择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
4. 改变思维方式:通过改变思维方式,培养乐观、积极的心态,关注积极的方面,提高情绪的稳定性。
四、人际关系与孤独感大学生面临着与以前不同的人际关系,需要在新的环境中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
浅谈高校学生心理障碍
浅谈高校学生心理障碍据调查,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等在高校学生中有较高的发生率。
其常见的一些心理障碍表现形式如下:1.不适应新的环境大学生活的压力,让学生觉得自己不再是天之骄子,一枝独秀。
校园是个小社会,不是一尘不染的圣地:奖学金的评定、人党、提干等等竞争初见端倪,书呆子不受欢迎,个人的风采和魅力最重要,不再有人把你当作宝贝,很可能从过去的宠儿沦为不起眼的小角色。
大部分学生在进人大学后,能很快适应大学的生活学习方式,顺利渡过适应大学生活这一关,而少数大学生在矛盾心理交织作用下,陷人持久的不良适应状态,不能自拔,出现厌学情绪,最后不得不因为学习和身体原因而中途退学或休学。
由于生活环境的更换,学习方法的改变,使其所处的不是“理想”的现实,因而出现适应不良,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1.1自卑心理自卑是由于害怕失败或缺乏信心而导致自己瞧不起自己的心理状态。
自我评价过低,认为自己的学识才智、外貌体型都不如别人而全盘否定自己。
有的大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差,面对大学的课程多、难度大、要求高等一系列变化,跟不上学习进度,在父母、老师面前,受到的批评多于表扬,指责多于鼓励,惩罚多于引导,认为别人都比自己强,形成了一种“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
自卑是一种低劣的心理素质和消极的心态,是一个人的心理“软骨病”。
一个人得了这种病,就永无出头之日。
1.2孤独心理孤独心理是一种封闭内心的性格障碍,是一种主观感受。
大学生普遍认识到.人际交往能力是事业成功的必备素质,他们很想广交朋友,希望有知心朋友。
但是,大学生来到新的环境,多方面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活动都是他们未曾经历过的,现有的交往能力又不能满足自身交往的需要,所以有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交往能力欠缺而害怕社交或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
有的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自负清高,独往独来。
有的大学生好猜疑、多幻想。
这些表现长此下去,易使他们缺乏正常的人际交往而更加孤独。
1.3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指在多种因素作用下,个体对一定的准则、规范或行为表现出来的反感、厌恶从而产生抵触的心理。
浅谈大学生心理障碍的预防和应急措施
浅谈大学生心理障碍的预防和应急措施"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障碍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摘要:当今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的比例越来越高,对于高校而言,建立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和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对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行之有效的。
大学生正值青年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他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由于这种变化来势迅猛,致使部分学生因其心理负荷与心理承受力之间的失衡,有的还产生了心理障碍。
引导大学生排解心理障碍,培养健康心理素质,是大学生德育的重要任务。
因此,我们有必要针对引起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影响因素采取预防和改进措施。
一、建立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三级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包括校级心理健康指导中心,院系级心理健康组织,班级学生心理健康小组。
目前各高校都有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并有专人负责,但缺少院系和班级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容易造成心理防范上的疏漏。
院系和班级心理健康服务机构要由专职辅导员负责。
三级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形成对学生自下而上的关注,容易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把可能引发的心理危机扼制在萌芽状态。
三级心理健康服务机构主要进行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加强校级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服务、指导与评估工作校级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除了制定总的方针政策和建立心理辅导网站来指导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外,还应结合本校实际开设心理健康教程,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人文精神教育会让学生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从而可以指导学生学习认识自我、善待自我、善待他人,并学会如何排遣心中的苦闷,如何保持乐观阔达的心胸。
另外校级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还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来对院级心理健康组织进行评估和考核,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做好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服务工作。
(二)加强院级心理健康组织的宣传、组织与实施工作院级心理健康组织除了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预警监控机制以及及时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以外,还应积极利用学院网页进行心理知识的介绍和心理问题的解答,同时还应该定期举办心理专题讲座以及班级心理健康小组的培训与落实工作。
浅谈大学生心理障碍及其应对措施
浅谈大学生心理障碍及其应对措施摘要:本文从心理健康的标准入手,论述了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如学习障碍、认知障碍、情感障碍、适应障碍、人格障碍等等,并提出了解决他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创建优美的校园环境氛围、加强耐挫力的训练等等。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障碍;解决措施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是大学生成长的物质基础,然而,近处来许多调查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在大学校园中,介于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两者之间尚有为数不少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这部分群体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常常无法保持正常人所具备的自我心理调节和主动适应环境的能力,偏离了心理健康范畴,但又尚未达到心理疾病的程度,最常见的形式是性格缺陷和情感障碍,其特征表现为社会、环境的不适应,轻者会给他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种种障碍,重者还可能发展成为严重的心理疾病。
据全国许多高鹇的调查统计表明,因精神疾病而休学、缓考的比例不断增高,甚至还发生了一些为此走上轻生道路的悲剧,令人叹息,所以说,心理随意问题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研究如何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就当然地成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及标准心理健康也称精神健康,是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具有的正常的心理功能和行为功能以及对困难和挫折具有良好的承受能力和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的总称。
然而,心理健康的标准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因为心理健康与否没有明确的界限,而且目前很难定量分析,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心理健康的标准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各种可供参考的观点,如我国华东师范大学季浏认为,心理健康至少包括四个方面:(1)智力正常;(2)适当的情绪控制能力;(3)对自己能做出恰当的评价;(4)能保持良好的人限关系。
北京大学王登峰、张伯源提出的心理健康的八条标准则更为全面:(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3)正视现实、接受现实;(4)热爱生活、乐于工作;(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6)人格完整和谐;(7)智力正常;(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虽然上述学者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有所差异,但都说明了人的心理健康是通过对他人,对外界环境的态度和行为表现出来的,归纳起来,大致覆盖了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各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认知、情绪、人格及社会适应等四个方面,只有这四个方面协调、完善和健全的人,才能算作是心理健康的人。
浅谈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及自我调适
浅谈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及自我调适2007年01月05日 09:35 来源:《中国大学生就业》河北经贸大学智明增大学生就业心理是指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般心理特征。
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和“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用人制度已逐渐被社会和学生接受。
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的改革,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通过“双向选择”达到求职招聘的目的,通过竞争机制,使大学生能够根据国家赋予自己的权利,结合自己的专业、爱好、性格、特长、愿望等挑选工作岗位,可以通过更多的途径和方式展示自己、推荐自己,取得用人单位的青睐。
与此同时,就业体制的改革也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近年来就业矛盾日益突出,就业难度日趋增大,给广大毕业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由于就业压力过大,往往产生一些心理不健康的现象或倾向,即心理障碍,它是心理压力和心理承受力相互作用,使人失去应有的心理平衡的结果。
对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障碍进行分析研究,探索掌握自我调适消除心理障碍的方法,对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推动和促进毕业生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择业中出现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有:(一)焦虑。
焦虑是一种紧张不安并带有恐惧体验的情绪状态,多半是由于不能实现目标或不能避免某些威胁而引起的。
毕业前,绝大多数大学生心理问题表现为过度焦虑。
面对理想与现实、就业与失业、签约与违约、就业与考研等矛盾,常使他们难以取舍、忧心忡忡、无所适从,表现出焦虑情绪。
这种焦虑,使大学生毕业时精神上负担沉重、紧张烦躁、心神不宁、萎靡不振;学习上得过且过、穷于应付、反应迟钝;生活中意志消沉、长吁短叹、食不甘味、卧不安席。
(二)恐惧。
恐惧往往是由于缺乏准备,不能处理,不能驾驭某种可怕情境时所表现的情绪体验。
有些学生由于在平时没有认真学习和积累经验,求职的知识、能力、心理准备不充分,在求职屡遭挫折后,产生了恐惧感,一提择业就心理紧张,甚至产生绝望的心理。
大学生心理疾病患者受教育权利保护的路径探索
大学生心理疾病患者受教育权利保护的路径探索摘要:大学生心理疾病患者数量逐年上升,学业的顺利进行遇到诸多障碍,最终容易以休学、退学告终。
本文结合大学生心理疾病患者学业进行过程中的障碍,探讨大学生心理疾病患者受教育权利保护的路径。
关键词:心理疾病;受教育权利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02一、大学生心理疾病患者日渐增加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早在1994年的时候就有学者撰文指出有关部门对北京16所高校本科生因精神病休、退学情况分析表明,近几年因精神疾病休学人数占因病休学总人数的37.9%,因精神疾病退学人数占因病退学人数的64.4%,均占学生因病休、退学病种的首位[1]。
尽管社会及各高校对此已高度重视并增加了不少的干预措施,大学生心理疾病患者的数目逐年增加。
据国家卫生部2003年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大学生中16%-25.4%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严重影响其在校学习的正常进行,也许学生及家长都希望能将学习进行下去,但现实的情况却让他们难以为继。
二、大学生心理疾病患者在校学习的障碍例一,深圳一高校多媒体专业某男生,被诊断为患有严重人格障碍,表现的症状为课堂上经常离开教室无法听讲;课堂及课后经常问任课教师用各种方法拷贝同学作业或者老师作品当成自己作业上交;自己有饭卡但用餐时间却经常在饭堂借用师生饭卡并且不还用餐费用;课后经常到学院、学校各部门找老师拿瓶装水、问问题。
两年中,该生课程很多不及格,所在学院的老师和学生不胜其扰,最终该生家长为其选择了休学。
例二,深圳一高校外语专业某男生,被诊断为患有精神分裂症,表现的症状为在课堂上或寝室内经常说有人要打他要杀他,在课堂上或寝室内吵闹影响教学正常进行或影响同学正常作息。
家长后来带该生到专业机构进行诊断治疗,并选择了退学。
待该生状态稍有好转时家长又希望该生能上学并强烈要求复学,未果,后起诉至人民法院。
浅谈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预防对策
继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人案件发生后,又暴出江西医学院大四学生薛荣华杀人事件。
据报道,发生在大学校园内学生自杀或因诸多因素走上歧途而造成的惨案正逐年增多。
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研究统计,目前大学生中有16%—25%的人有心理障碍,主要特症是焦虑不安、精神恍惚、恐惧、强迫症及抑郁症等。
目前大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一、心理障碍形成原因一是环境因素。
大学生中有许多人来自农村,他们十几年在农村贫富不一、环境不同的地方生活,进入大学后与家乡的环境、生活方式及人际交往反差巨大,都有个难以适应的过程,如果个别同学长期不能调整好心态,适应新的生活,容易造成心理障碍。
二是压力因素。
经济压力。
据了解普通高校学生一年的费用平均在1万元左右,这个数字对于农村来的学生是一个巨大的压力。
由于贫富差距太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同学之间关系和使个别同学产生一种难以解脱的思想负担。
学习压力。
现在大学生除了必修课外,还有不少选修课,加上国家的四、六级英语务必过关才能拿上学位证,特别是在大四时又面临着就业的巨大压力,使他们整日忙着考试、英语过关、计算机达标和千方百计地做好《就业推荐表》等,长期的高压生活得不到有效的释放。
三是缺乏心理知识教育。
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只重视业务、科研知识教育,忽视心理健康、知识教育、人文教育等,使不少大学生在遇到困难、受到挫折时无法应对,不会正确对待和处理,个别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交往、沟通的同学,容易产生偏激行为,甚至走上歧途。
四是缺乏思想品德教育。
现在许多大学一味追求扩大规模、增加生源、增加收入,每年投资数百万、数千万元的建大楼,但对校内的文体设施建设、实习场所建设等更新不多或维持原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人生观教育程度不够,一些学生缺乏上进心、凝聚力。
二、心理障碍预防对策(一)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大学要有大楼,更要有大师。
”所谓的“大师”就是懂得教育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国家有用人才的老师。
大学生健康教育-心理障碍的求助与防治
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求助与防治
目录
1 心理障碍概述 2 大学生心理困扰的求助 3 大学生常见心理障碍的防治
01
心理障碍概述
一、心理障碍的概念与特征 1.心理障碍的概念
轻型心理障碍
焦虑症 恐惧症 神经衰弱
强迫症 躯体形式障碍
恶劣心境
重型心理障碍
精神分裂症 心境障碍 精神发育迟滞
一、心理障碍的概念与特征 2.心理障碍的特征
家庭及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也是引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比如不当的家教方式,有的家长强迫学生 念自己不喜欢的学校或专业,以至于学生上学后,对大学没感情,对学习没兴趣,有的甚至想退学。此外, 单亲家庭环境及学校环境的负面影响、消费上浪费攀比、对贫困生的歧视、学习节奏过于紧张等,都对大学 生的心理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神经病及其防治
一、神经病及其防治
1.焦虑症及其治疗
一、神经病及其防治
2.强迫症及其治疗 强迫症含义:
症状特点:
一、神经病及其防治
3.恐惧症及其治疗 含义:
表现形式:
一、神经病及其防治
4.躯体形式障碍及其治疗 定义:
性格特点:
一、神经病及其防治
5.神经衰弱及其治疗 定义:
症状:
二、抑郁症与精神分裂症及其治疗
2.人际关 系适应不良使大学生产生孤独感
大学新生离开了原来熟悉的生活与学习环境,面对新的人际群体,多少有些不适应。部分学生对大学的师生 关系、同学关系、异性之间的关系显得很不适应。有的学生过分关注自我,注重自我在人际交往中的地位, 过多考虑自己的需要,而忽视他人的需要和存在,对别人缺乏关心和谅解,导致了人际交往中的自命不凡和 对别人过于挑剔。这不仅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发展,也不利于个人负性情绪的排解。
大学生心理障碍分析及防治对策
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举办心理健康讲座
02
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提高学生对于心理健康
的认识和理解。
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03
通过校园媒体、宣传栏等渠道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了解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开展心理咨询与治疗
提供个体咨询
为学生提供个体咨询,针对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 诊断和治疗,帮助他们恢复心理健康。
案例二:焦虑症
总结词
大学生焦虑症主要表现为持续的担忧、不安和恐惧,可能影响学习、生活和 社交能力。
详细描述
焦虑症的症状包括担忧、不安、恐惧、紧张、失眠、食欲不振等。可能导致 学习效率降低、考试成绩下降、逃课、辍学等,同时影响人际关系,使社交 能力受损。
案例三:孤独症
总结词
大学生孤独症表现为社交障碍、兴趣狭窄和重复性行为,可能影响学业和人际关系。
提供个性化辅导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提高心理素质。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01
增强心理健康意识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
识,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02
传授心理调适方法
教授学生一些心理调适方法,如情绪管理、压力应对、挫折应对等,
帮助学生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
校园环境改善计划及效果评估
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和宣传教育,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友 好的校园氛围,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孤独感。
提供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改善学生宿舍、图书馆、食堂等设施,创造舒适的学习 和生活环境,提高学生的生活满意度。
加强校园安全管理
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确保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少不 安全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大学生心理障碍分析及教育对策
2023-11-06•引言•大学生心理障碍现状及影响因素•大学生心理障碍典型案例分析•大学生心理障碍教育对策及实施方案•结论与展望目录01引言1研究背景与意义23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和挑战,如学业、人际关系、就业等,因此心理障碍的发生较为普遍。
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普遍性心理障碍如不及时干预和治疗,会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业和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影响其未来的发展。
心理障碍对大学生发展的影响针对大学生心理障碍进行深入研究,提出有效的教育对策,对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研究目的与方法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大学生心理障碍的现状、原因及影响因素,探讨有效的教育对策和方法,为高校开展心理干预和治疗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采用文献综述、问卷调查和个案研究等方法,对大学生心理障碍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出针对性的教育对策。
02大学生心理障碍现状及影响因素心理问题隐蔽性部分大学生对于自己的心理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和重视,不愿意主动寻求帮助,导致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心理障碍普遍性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和挑战,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自我认知困惑等,这些压力容易导致心理障碍的发生。
心理问题突发性大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的心理问题具有突发性和复杂性,需要及时的关注和干预。
大学生心理障碍现状学业压力大学生面临着较为繁重的学业任务,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方法不当、学习动力不足等原因,导致学业成绩不理想,从而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尚不成熟,容易出现人际冲突和人际困惑,如宿舍矛盾、同学之间的竞争等,这些问题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发生。
大学生自我意识强烈,对于自我价值的追求和认同感较高,然而由于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的不足,容易出现自我认知偏差和自我价值迷失等问题。
家庭环境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如家庭关系紧张、家庭教育缺失等,容易导致个体出现心理问题。
新生心理障碍与健康援助相关方法分析
新生心理障碍与健康援助相关方法分析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学新生在经历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时期中,可能会面临极大的压力和挑战,包括新环境、新人际关系、学习要求的改变等等。
这些变化常常会导致心理压力和焦虑等问题,甚至可能导致心理障碍,如抑郁症和焦虑症等。
心理障碍不仅对个人健康有害,还会影响他人,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本文将探讨新生心理障碍及其在健康援助方面的相关方法。
一、新生心理障碍的成因1. 环境变化:大学新生的环境变化可能是最明显的原因之一。
在校园生活中,新生必须适应新的课程、新的教师、新的学习环境以及与其他学生的互动。
这种变化可能会导致情绪波动、焦虑和压力。
2. 社会比较:新生常常会被周围的人和他们表现的影响所影响。
在一个新环境中,新生可能会感到自己无法胜任,因为其他人似乎比他们更加成功。
这种情况可能会在自尊心和信心方面产生负面影响。
3. 经济压力:在大学学习的过程中,经济因素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新生可能会面临挑战,例如支付学费、生活开销以及其他费用。
这些压力可能会导致压力、不安和焦虑等问题。
二、针对心理障碍的有效策略1. 支持网络:在大学学习中,建立一个有效的支持网络必不可少。
一个支持网络可能包括朋友、家庭成员、教师、辅导员、医生和其他专业人员。
这些人可以提供正面支持和建设性反馈,帮助快速克服心理压力。
2. 心理咨询:对于新生而言,访问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进行咨询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专业人员可以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支持,帮助新生克服心理障碍。
心理咨询是一种简单、快速以及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减少心理不安。
3. 身体活动:身体活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可以帮助缓解压力和焦虑。
大学新生可以进行各种身体活动,例如跑步、散步、游泳、瑜伽等等。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减少焦虑。
三、结论在大学新生的生活中,心理障碍是不可避免的现象。
面对这个问题,学生需要采取各种方法帮助自己克服压力和不安。
建立一个有效的支持网络、获得心理咨询和进行身体锻炼是帮助新生克服心理障碍的三种主要方法。
浅析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应对策略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据中国疾控中心较早前的一项调查统计显示:全国大学生中,约10%-25.4%的有心理问题。
有高达25.4%的人患有焦虑不安、神经衰弱和抑郁情绪等心理障碍[1]。
由于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性,再加上当今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生活环境优越,个性突出,争强好胜,当他们生活在一起时,相互之间因为琐碎小事引发的矛盾便格外突出,在日积月累之后,如处理不当,便会酿成令人惋惜和伤痛的不幸事件,如本年度发生的山东大学研究生跳楼自杀事件、复旦大学投毒案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杀人案等,诸多事例都反映了当今个别青年学生心理上隐藏着潜在的淡漠人生、杀人复仇等消极和极端思想。
因此,充分认识大学生的心理和思想问题,及早采取多种措施将不良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在大学生意外事件处理中显得尤为重要。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其自身内部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活环境改变。
心理学研究表明:生活环境的巨大变迁会使个体产生心理应激[2]。
例如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同一寝室的几个同学,彼此生活习惯、作息规律等都不尽相同,需要在共同的大学生活中去相互磨合、逐步适应。
对学习和生活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二是人际关系。
与中学时代相比,大学生的交际面更为广泛,角色呈多元化。
来自全国各地具有不同生活习惯的学生来到同一所大学,共同生活、学习。
他们都希望能够建立和谐、友好、真诚的人际关系。
但由于人际交往经验缺乏,对别人要求或期望太高,出现问题后不能冷静思考、合理解决,从而造成对人际关系状况的不满。
这种不满又会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带来负面影响。
渴望交往的心理需求与心理闭锁的矛盾集中体现出来;三是家庭教育,当今社会,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父母和长辈对其百依百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根本没有经历过艰难困苦的磨练,意志力薄弱,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从而导致心理脆弱,承受不住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往往表现为悲观厌世、自暴自弃的消极现象或杀人复仇等极端暴力倾向;四是感恩意识缺乏。
浅谈当代大学生心理疾病及应对策略
浅谈当代大学生心理疾病及应对策略摘要:大学生的心理疾病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成长,而且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疾病及成因更有利于深入了解大学生心理疾病,对解决大学生心理疾病,培养健康心理素质,是高等教育必须承担的时代使命。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疾病;原因;策略江西省一所著名高校目前公布了一组对新进大学生心理测试的调研数据:肯定自己的过去和家庭是不幸的学生占受测总人数的10. 7% ;肯定自己常常失眠的学生占受测总人数的8. 2% ;明确表示想轻生的学生占2. 5%;对任何事情没有兴趣的学生占6.0%。
[1]这组数据说明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不容乐观令人担扰。
因此,增强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是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就此总结了大学生的主要心理状态;并且客观分析造成大学生心理疾病的成因;进一步挖掘大学生心理疾病的特殊性;最后提出解决大学生心理疾病的方法。
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1.心理适应问题心理适应问题一般很难察觉,只有当事人清楚自己心理的细微变化。
譬如:高考失利, 而没能进入理想的大学,有些学生由于无法适应这种落差出现自暴自弃、精神恍惚、情绪失控等异常现象。
加之外部环境的改变,高中生活严格而紧张;大学生活却更多的自主性、灵活性和探索性, 对于这样生活的转变,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学习与生活环境的不适应,从而产生疑惑和无所适从的心理。
2.人际交往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是大学生最大的心理问题。
产生人际交往问题的根源多种多样。
有些学生由于各自的生活习惯不同而和其他学生发生摩擦和冲突;有些学生因为性格使然,不大喜欢和人交流或是拒绝与人交往,久而久之形成孤僻、抑郁的心理;还有些学生由于自己的家庭背景或是长相外貌不如其他的学生,心中不免自卑,害怕别人或是怀疑别人议论自己从而产生对他人的敌意、粗暴等心理倾向。
3.自我实现问题有些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 但又不知道如何突破自己。
社会学论文浅谈心理障碍大学生及其权益保护
社会学论文浅谈心理障碍大学生及其权益保护心理障碍是当今社会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中更为突出。
本文将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浅谈心理障碍大学生及其权益保护的问题。
一、心理障碍大学生的现状心理障碍大学生的数量不容忽视。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心理障碍大学生的比例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大学校园中的一大问题。
这些心理障碍大学生面临着诸如焦虑、抑郁、自卑、自闭等各种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业和生活,还可能导致他们与社会脱节,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心理困境。
二、心理障碍大学生的原因分析心理障碍大学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高考竞争的压力使得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后无法适应新的环境和学习方式,从而产生了心理问题。
其次,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是导致心理障碍大学生增多的原因之一。
再者,大学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学业压力、就业前景等问题也是造成心理障碍的重要因素。
三、心理障碍大学生权益保护的必要性心理障碍大学生的权益保护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保护心理障碍大学生的权益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原则。
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无论他们是否有心理障碍。
其次,心理障碍大学生的权益保护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最后,心理障碍大学生的权益保护也有助于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的产生,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四、心理障碍大学生权益保护的措施为了保护心理障碍大学生的权益,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应对困难和压力的能力。
其次,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为心理障碍大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和治疗。
同时,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心理障碍大学生的关注与支持,提供必要的经济、法律和就业等方面的帮助。
五、心理障碍大学生权益保护的挑战与前景心理障碍大学生权益保护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心理障碍大学生的数量庞大,资源有限,如何平衡资源分配是一个难题。
其次,心理障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多种多样,需要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这也增加了保护工作的难度。
浅议大学生心理障碍调适
研究不足与展望
01
研究样本不足
本研究虽然涵盖了多个高校,但研究 样本仍不够全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地 域和学校类型局限性。
02
调适方法研究不够深 入
虽然提出了多种调适方法,但对于每 种方法的实施细节、有效性及适用范 围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03
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可以对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 发展趋势、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深入 研究,为制定更加全面、有效的调适 方案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04
大学生心理障碍预防与干 预措施源自早期发现与预防01
02
03
建立心理普查制度
通过定期的心理普查,发 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 进行干预和预防。
强化心理健康教育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 学生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 能力。
建立心理互助机制
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建立心理互助机制,及时 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 题。
建立支持系统
与亲朋好友保持良好的沟通,分享 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可以获得情感 支持和帮助,减轻心理压力。
团体辅导与集体活动
团体辅导
通过参与团体辅导,大学生可以在安全、 信任的氛围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通 过互相支持和鼓励来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
VS
集体活动
参与集体活动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 和社交能力,减轻孤独感和焦虑情绪,同 时也可以放松身心,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大学生心理障碍概述
心理障碍的定义及表现
定义
心理障碍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过程中遇到困难,出现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 功能失调,使个体社会功能受损、自我概念歪曲,但无精神疾病症状的疾病。
表现
心理障碍常表现为情绪困扰、自我评价低、社交困难、行为问题等,如焦虑、抑 郁、自卑、人际关系紧张、适应困难等。
新生心理障碍与健康援助相关方法分析
新生心理障碍与健康援助相关方法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新生心理障碍是指在适应新的环境和角色转变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抑郁、适应障碍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加剧,新生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导致心理障碍的发生率逐渐增加。
在大学生群体中,新生阶段是一个特别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阶段,因为学业、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方面的压力都会让新生感到困惑和焦虑。
针对新生心理障碍这一社会现象,健康援助成为一种重要的干预手段。
健康援助主要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护理、心理教育等形式,帮助新生克服心理障碍,提升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目前对于新生心理障碍及其相关的健康援助方法还存在一定的研究空白,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和分析。
本文旨在分析新生心理障碍的特点,探讨健康援助的重要性,介绍健康援助的方法,总结心理障碍的预防和干预措施,评估健康援助对新生心理障碍的作用,从而为未来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我们希望能够有效帮助新生降低心理障碍的发生率,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和成长。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分析新生心理障碍与健康援助之间的关系,探讨健康援助对新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作用机制。
通过深入研究新生心理障碍的特点、健康援助的方法以及心理障碍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希望能够为未来提供更有效的援助方案和措施。
结合实际案例和数据分析,旨在总结新生心理障碍与健康援助之间的关键点,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为提升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更有效的参考依据。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促进新生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为构建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贡献力量。
2. 正文2.1 新生心理障碍的特点新生心理障碍是指新生职业生涯中可能面临的各种心理困扰和问题。
这些心理障碍可能包括焦虑、抑郁、自卑、适应困难等,给新生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新生面临着从家庭和社会环境到学业和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需要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和学习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心理障碍大学生及其权益保护作者:欧阳敏来源:《法制与社会》2015年第09期摘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高等学校大学生群体中心理障碍学生的比率不断升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同时也带来了不安全的影响因素。
心理障碍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在高校大学生中表现为环境适应障碍、自我定位障碍、人际关系障碍、抵抗挫折障碍以及就业压力造成心理障碍等。
通过研究显示造成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因素较多,这就需要高校加强对于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本文阐述了当前心理障碍大学生的处境,并分析了造成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最后阐述了心理障碍大学生的权益保护内容。
关键词心理障碍大学生处境分析作者简介:欧阳敏,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3-082-02当前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对于高校大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大学生将要面临着就业、婚姻、家庭等诸多问题,从而给其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压力,容易引发大学生出现心理障碍。
通过调查显示,我国高校大学生中存在着20%左右的心理障碍爆发率,给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因此加强对于心理障碍大学生的处境和权益保护工作研究势在必行。
一、当前心理障碍大学生的障碍行为表现随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人们开始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点,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竞争压力,同时由于高校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开展不足,造成了心理障碍大学生的处境不佳。
下面详细分析心理障碍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表现的不良行为:(一)环境适应障碍大学生在高中时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之中,享受着良好的物质生活,而进入大学之后要开始独自生活,同时大学是个陌生的环境,面对这新的集体和同学,同时大学学习方式的改变也造成了大学生在环境适应当面面这着障碍。
学生要摆脱之前对于家长的依赖,必然会造成心理上的不适应,从而造成生活中存在着忧虑、紧张的心情,影响了其正常的生活和学习,甚至会和集体内的成员发生冲突矛盾。
部分大学生由于摆脱了家长和老师的束缚,在当在大学生活中面临着不顺时,就会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中,也会造成对于大学环境的适应障碍。
(二)自我定位的障碍大学生经过高中时期的学习之后进入到大学生活中,而大学都是同等水平学生的汇聚,因此很容易造成学生优越感和自豪感的消失,部分学生由于不能在同龄学生中获得明显的优势,就会造成自尊心的挫伤。
再者大学生活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部分学生由于没有独特的专长爱好,不能在大学生活中脱颖而出,也会对自我的信心和意志力造成损害,这些都是学生自我定位不恰当造成的。
部分学生甚至对比自我优秀的同学产生敌视和嫉妒的心理,甚至由于自我定位障碍而刻意去忽视人际关系的培养,长时间的脱离群体生活,久而久之就会造成性格的孤僻和极端。
(三)人际关系的障碍大学生生活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大学生活来提高自我的人际交往能力,在大学生活中可以接触到不同性格特点的同学,通过与同学的相处可以培养自我的处事价值观,同时也能够形成自己固定的交往群体,这对于以后的生活和工作都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部分学生由于沟通能力较差,性格存在缺陷,就会有利于正常的生活交往中,甚至会和同学产生较为严重的矛盾。
对于极少数缺乏社交基本经验和技能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社交的经验不成熟,极易导致人际关系紧张,而陷入孤立的境地。
(四)抵抗挫折的障碍大学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各种措施,例如学习成绩不佳、家庭原因、恋爱问题、朋友交往问题等,这就需要大学生有良好的抵抗措施的能力,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从悲观挫折的环境中走出来。
但是部分大学生由于生活条件优越,没有经历过失败或者变故的打击,因此在困难和挫折面前难免会出现暗焦虑、自卑、失望、烦躁的心态,抵抗挫折能力较差是当前大学生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五)就业压力心理障碍当前随着社会竞争逐渐激烈,大学生面临着残酷的就业压力,一些就业前景并不如意的大学生被就业压力所困扰,表现出焦躁不安的情绪,影响了其正常的学习,同时部分大学生在填报志愿时遵从家长和老师的建议,选择了一个不甚理想的专业,部分同学把专业上的差距过度放大,从而对自己的专业产生了排斥心理,从而失去了对于专业学习的兴趣,造成了学习成绩的落后,甚至会产生退学等不良的心理情绪障碍。
二、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剖析大学生是国家重点培养的专业性人才,同时家长对于大学生抱有较高的期望,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同时由于自身性格情感不成熟也会导致不良心理情绪的出现,从而引发了心理障碍,下面详细阐述造成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一)应试教育存在弊端传统的应试教育注重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培养,忽视了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青少年还处于情感并不成熟的阶段,对于挫折和困难没有足够的认知,从而不能以正确的形式来对待困难和措施,同时学校也没有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从而造成心理障碍的形成。
(二)家长期望过高家长对于孩子抱有较高的期望,不可避免的会给大学生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大学生要在学校中取得良好的表现才能够达到父母的期望,因此一些大学生长期处于精神状态紧张的状态,不能够轻松的面对学校中的学习竞争压力,一旦学习成绩不佳就会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
(三)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大学生都享受着优越的物质条件,同时在家庭中享受着父母和长辈的宠爱,从而导致部分大学生的性格中出现了任性和偏激,同时其生活和学习独立性较差,尤其是缺乏对于挫折的抵抗能力,一旦面临失败就会怀疑自我,不能正确面对面对困难,而一些学生则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其他同学的竞争,从而造成了人际关系交往障碍。
(四)社会竞争激烈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人才市场竞争逐渐加剧,同时当前我国的大学教育和就业体制的改革造成大学生没有“金饭碗”,这些状况都造成大学生社会地位的下降。
激烈的社会竞争也给学生带来了心理负担,造成其就业心态的失衡。
三、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解决对策(一)加强对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其抵抗挫折的能力,这也是解决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关键。
因此学校在保证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中,设立心理疏导和心理素质培养工作机构,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咨询,及时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面临着问题,同时要把预防心理疾病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开展心理教育、心理疾病防治、心理素质培养等教学工作,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体系,帮助学生实现文化修养、心理素质和身体健康的全面发展。
(二)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实现全面教育。
在克服心理障碍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发挥自我教育功能,提高自身对于困难挫折的认知水平,激发其克服困难的潜力,树立良好的自信心。
同时要引导学生发掘合理有效的焦躁、郁闷排解方式,使学生能够自我的调节情绪、控制情绪,培养自身乐观向上的心理状态,从而突破心理障碍的困扰。
(三)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大学阶段能够为学生建立人际关系网络,同时也培养其人际交往能力,大学生都是在宿舍和班级的小团体内学习和生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维持良好的宿舍和班级氛围,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学校要在课程中引入人际交往课程,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同时学生应当宽容大度,对于生活和学习中的误解和分歧,要及时进行沟通,避免矛盾的进一步激化。
(四)开展心理健康咨询良好的心理健康咨询可以有效排解学生的不良情绪,避免学生思想的逐渐极端化,因此学校要健全心理健康咨询,对于表现出不良情绪的学生,及时进行疏导,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并为其学习和生活提供帮助,解决其后顾之忧。
同时要保障其合法权益,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治疗方式来实现其全面发展。
四、心理障碍大学生权益保护内容心理障碍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通过及时的预防和疏导是可以避免心理障碍现象的发生,但是当前我国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心理障碍缺乏足够的认识,同时也不能正确的面对问题的出现,甚至在心理障碍的处理上损害了学生的合法权益。
心理障碍大学生应当享受其合法的权益,具体的权益保护内容为:(1)受教育的权利,部分学校对于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劝退或者隔离的方式,这严重损害了学生的合法权益,给学生造成了更加严重的心理障碍。
(2)治疗权益,学校对于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要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而不是视而不见或者刻意规避,大学生在学校期间享有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的权益。
(3)公平权益,心理障碍大学生由于性格激进、孤僻等,难免会受到其他学生的非议和议论,甚至会影响了其正常权益的享受,因此要帮助学生克服其心理障碍,首要的任务是维护其公平权益。
(4)学生隐私保护,由于心理障碍的治疗和疏导要涉及到学生的隐私,因此学校在开展心理疏导的过程中,应当为学生保守隐私,让学生在心里安全的环境下倾诉自身困扰和烦躁,从而达到应有的治疗效果。
五、总结总之,随着社会竞争的逐渐激烈,大学生群体中出现心理障碍的人数逐渐增多,研究发现大学生心理障碍和教育方式、社会压力、家庭压力必不可分,因此在学校应当加强对于学生心理障碍的辅导,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抵抗挫折能力,同时在心理障碍的治疗和疏导过程中,要重视大学生合法权益的保护,加强对于弱势群体的保护,避免其受到再次伤害造成心理障碍的加剧。
参考文献:[1]陈燕芬.某高校大学生人格障碍流行病学调查.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9.[2]张建人.大学生人格障碍症状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5).[3]杨绍清.医学院校大学生人格障碍倾向的分布特点.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 16(8).[4]凌辉.大学生人格障碍症状水平与童年期创伤经历的相关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16).[5]黄希庭.中国大学生人格障碍的现状调查.心理科学.2008,31(2).[6]郑访贤.大学生心理障碍疏导初探.科技致富向导.2010(14).[7]王皖兰.大学生常见心理障碍的原因及对策.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