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市送桥中学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我有一个梦想 季氏将伐颛臾学案 苏教版必修4(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21-2022年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之《季氏将伐颛臾》教案 苏教版必修4

2021-2022年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之《季氏将伐颛臾》教案 苏教版必修4

2021年高中语文第一专题之《季氏将伐颛臾》教案苏教版必修4一、导人孔子作为一名老师很多时候给人的感觉是性格温和、循循善诱,是一个翩翩君子的“圣人”形象,今天,我们将要认识一个不一样的孔子,因为这一次孔子发怒了,而对象就是他的学生,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季氏将伐颛臾》二、整体感知(1)齐读全文,纠正字音、断句首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齐读全文。

并且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本文的对话是在什么情况或者背景下发生的?明确:季氏将伐颛臾“伐”字怎么解释?解释为明目张胆地攻打,而且有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要动用“武”力。

“将”字说明什么?“将”字说明这个战争还没开始,即将发生,可以通过劝阻得到制止,如果不去劝说,那么这场战争就有可能变成现实。

时代背景:当时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

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把持鲁国朝政,而王室日趋衰败,这种情况到孔子生活的时期一直持续了一百六七十年之久,历史上被称为“三桓犯上”。

这其中,季氏的势力最大。

他之所以要讨伐颛臾一是贪其土地,二是担心颛臾对自己的势力构成威胁。

当时孔子的徒弟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门下,而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两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

三、文本探讨(1)下面,请同学们朗读第一段,思考:对于这场仗,孔子持赞成还是反对态度?他列举了哪几条理由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大家用序号把理由标出来。

明确:孔子反对讨伐,理由有三点(治国以礼):①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②且在邦域之中矣。

③是社稷之臣也。

资料:论语中就曾经提到“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论语·季氏篇》从这里我们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颛臾就在鲁国境内,是鲁国的附属国,而野心勃勃的季氏却想吞并它,这显然违背了孔子的什么思想——礼乐思想。

孔子能不生气吗?接下来,请同学们朗读第一段,思考,第一段中哪些语句最能体现孔子生气的态度,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季氏将伐颛臾(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季氏将伐颛臾(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季氏将伐颛臾(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季氏将伐颛臾(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季氏将伐颛臾(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苏教版高一必修的《季氏将伐颛臾》,主要目的是要求学生明确课文的思想内容和情感色彩,理解作者借助“季氏将伐颛臾”来反映“聚族而攻室”之乱的社会道德危机,并且具备对古汉语的理解能力。

同时,此教学设计还可借此机会激励学生投入到汉语学习中,进一步挖掘语言之美,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升文化修养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以《季氏将伐颛臾》作为主题的文学课。

教学内容将有三个重点:1、文本研读2、情感体验3、语言学习三、教学目标1、掌握文本基本意思,理解作者的意图。

2、通过阅读和讨论,形成对社会道德危机和家族礼法的理解。

3、能够感同身受,达到情感体验,感悟爱情的奉献与感人之处。

4、通过本文的词汇、句式解析,在加深对汉语语言之美的感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1)针对学生的背景知识进行铺垫,引入(2)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2、文本阅读(1)导读(2)非批判性理解(3)讨论分析文本中表达的思想(4)讨论分析文本中的语言美3、感同身受之情感体验(1)观看影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同身受(2)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经历,达到情感体验的目的4、语言学习(1)讲解关键词语(2)研读句型并进行语法分析5、作业布置给予一个简单的任务让学生回忆本节课上的内容五、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2、案例讲解3、互动教学4、小组讨论5、课堂表演六、教学工具1、图书2、黑板或白板及粉笔或笔3、多媒体设备4、录像或幻灯片七、教学反思教学设计的难度适中,学生对季氏将伐颛臾文本基本意思和作者意图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而且学生的情感体验也达到了预期目标。

但是在课程的组织和设计上,可以更加充分地挖掘文本内在的信息,获得更多更深层次的有关文化、思想与情感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进一步领会了汉语语言之美。

高中语文第1课《季氏将伐颛臾》导学案苏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第1课《季氏将伐颛臾》导学案苏教版必修4

《季氏将伐颛臾》【学习重点】1. 归纳掌握本文重要的文言词语及文言句式。

2.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

(二)背景资料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

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鲁国公室则日趋衰微。

鲁襄公十一年,三家“三分公室”,各占其一。

二十五年后,三家又“四分公室”,孟孙、叔孙各占其一,季孙因把持政权,独占其二。

国君所得的赋税,贡多贡少,听任三家。

因为颛臾是鲁国境内的一个附属小国,是公臣,他的贡品为鲁国国君所专有。

季康子所以要讨伐颛臾,一方面“贪其土地,欲灭之而取之”,另一方面也担心鲁国国君在政治、军事上同颛臾成犄角之势,不利于季氏。

这是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季氏将伐颛臾的真实意图。

当时冉有为季氏宰,季路也在季氏门下,二人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准备。

冉有、季路把这个消息告诉他们的老师孔子后,一向温文尔雅的孔子勃然大怒,始有文中所录之语。

三、夯实基础知识——课前预习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颛臾.(yú) 论.语(lùn) 邦域.(yù) B .扶.持(fú) 虎兕.(sì) 出于柙.(xiá) C .龟.玉(ɡuī) 患寡.(ɡuǎ) 毁于椟.(dòu) D .分崩.(bēnɡ) 社稷.(jì) 萧.墙(xiào)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固:坚固 B .且尔言过.矣 过:过分 C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疾:痛恨、讨厌 D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相:辅佐3.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龟玉毁于.椟中B.⎩⎪⎨⎪⎧ 何以伐为.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C.⎩⎪⎨⎪⎧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何以.伐为 D.⎩⎪⎨⎪⎧ 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A.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危:危险,不稳定。

江苏省高邮市送桥中学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我有一个梦想 我有一个梦想第二课时学案 苏教版必修4 (2)

江苏省高邮市送桥中学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我有一个梦想 我有一个梦想第二课时学案 苏教版必修4 (2)

江苏省高邮市送桥中学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我有一个梦想我有一个梦想第二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4【学习目标】在文段落和语境中揣摩词语意义与修辞方法的运用,体会文中奔涌的激情,掌握演讲词特点。

【预习反馈】(请各小组分别派出一位代表交流预习情况)【合作探究】一、<老师提问>1、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答案:本次的游行集会目的很清楚,就是要求自由,要求平等,而这个主题早在一个世纪前就被当时的一位伟人写在了《解放黑奴宣方》理,而时至今日,黑人的权利不能够得到保障.因此有必要重提历史,一方面表示对政府的不满,另一方面昭示明众:我们利并非无理取闹;我们必须奋斗,也许前边的路还很长。

2、请同学们试读课文的确.2.3自然段,体会其中的感情?答案:第2自然段是作者揭示黑人的现今生活的,同时又是演讲的开始,因此读时既要充满激情,又要沉痛有力.本段中前边有三个相连的“今天”,这三个“今天”在读时既要一气呵成,又需要每一次的语调都比前有所抬升;需要重读的词有“必须正视”“隔离”“歧视”“穷困”“萎缩”“自已”“故土家园”。

第三自然段在读时整体语调可略和缓一点,但重点词语依然要注意,如;“每一个美国人”“所有的人”“生存。

自由”“追求幸福”“权利”。

3.请同学们试读第5、7、8段,体会其中的感情?答案:经过3、4两自然段的平缓之后,第5段作者的情感再次抬升。

为了满足这种情感的张扬,作一口气连用了四个排比句式“现在是……时候”,一方面这是情感发泄的需要,另一方面这种排山倒海的语势也加强了内容的表达,极强地突出了现实为自由。

平等而战的重要性,至于7、8自然段,因其内容讲的是斗争的策略,所以它的语调是平和的。

是理智的,是语重心长的。

4.请同学们试读第10至14段,体会其中的感情?答案:10~14自然段可以说是一段答言。

针对“热心人”的质问,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挑衅,“你们什么时候才能满足?”(这里边有潜台词:贪得无厌;你们就不该提这样的要求等等)。

省高邮市送桥中学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我有一个梦想 我有一个梦想第一课时学案 苏教版必修4

省高邮市送桥中学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我有一个梦想 我有一个梦想第一课时学案 苏教版必修4

我有一个梦想导学案【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全文,把握情感脉络。

2.体会演讲辞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

3.感受马丁•路德•金为民请命的战斗精神和反对“以暴易暴”的远见卓识。

【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课前预习】<相关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马丁•路德•金(1929~1968),是美国一位重要的政治领袖。

曾获1964年诺贝尔和平奖。

他为美国黑人的政治权利而斗争,从而为世界其他地区树立了榜样。

他带给人们的启示是黑人不应该被隔离,而应受到像其他人一样的待遇,而且应该受到完全的尊重。

他政治主张的核心是非暴力主义。

1929年,马丁•路德•金诞生于美国东南部的佐治亚洲的亚特兰大市。

他是一位基教牧师的儿子。

小时候他喜欢打篮球网球,特别喜欢踢足球。

他把大量时间用来读书。

为了赚点钱,他还送报纸。

他喜欢广交朋友,而不喜欢任何形式的打斗。

15岁时他获得入学成绩优秀奖而进入某州的一所大学深造。

黑人在那里享有平等的权利,可以像他们所希望的那样自由地生活。

学习班和工作。

1948年他大学毕业,担任教会的牧师。

当时在南部各州.黑人还没有受到平等的公民待遇虽然美国在1865年学结束了奴隶制,然而南部各州.通过了它们自已的法律,继续把白人和黑人分开。

法律禁止黑人和白人通婚。

在商店。

饭店。

医院。

公共汽车和火车里都有为黑人设置的隔离区。

黑人儿童在单独为黑人开设的学校上学。

花在黑人儿童身上的教育经费只及白人儿童的四分之一。

南部各州的黑人没有选举权,如果他们想要参加选举,就得通过一项阅读测验。

1948年到1951年间,马丁•路德•金在美国东海岸的费城继续深造。

他毕业生相信,如呆人们得不到民权,那么要求社会变革则是正确的。

也是必要的,他认为,可以通过和平革命达到社会变革的目的,而不通过战争和杀戮,在他的一生中,他迫使政府解放美国黑人,给他们平等到的权利。

1964年他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他将全部奖金(54,600美元)献给了自由运动。

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季氏将伐颛臾教案 苏教版必修4 教案

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季氏将伐颛臾教案 苏教版必修4 教案

季氏将伐颛臾【教学目标】1.理解孔子“修文德以来远人”的政治主张。

2.了解语录体的论述方式。

3.了解本文语言高度精炼的特点。

【教学重点】:实词、诵读。

【教学安排】:两课时。

【预习安排】1.仔细阅读这篇课文和注释。

2.朗读课文一遍,不会读的字在字边注音。

3.回答下边的问题:孔子反对伐颛臾有哪些理由?他所说的“远人”是指什么人?【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由旧课导入新课。

1.要求学生从初中课文《〈论语〉六章》任选两章背诵。

2.让学生将该课与本课作比较,谈谈初步印象。

(篇幅大小不一,内容不同。

)二、《论语》简介。

《论(lún)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

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论语》的内容很广泛,涉及哲学、政治、教育、时事等方面。

全书共20篇,后人用每篇首句中的两个字做篇名;每一篇又分若干章,章的长短不一(短的只有一句话,长的达数百字,如《季氏将伐颛臾》),前后章之间不一定有什么联系,有些章还有重出现象,可见它是一个片断的集合体,并非出自一人之手。

《论语》记录孔子的言论大致上有四种体式:(1)用“子曰”开头直录其言论,可称格言体,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君子乎?’”(2)先指出问者和问题,再录孔子的回答,可称答问体,如“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3)跟特定的对象展开谈话,超出一问一答的模式,可称对话体,如孔见师冕。

(4)就一件事比较详细地阐述自己的意见,可称议事体,如《季氏将伐颛臾》这一章。

三、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的先祖原是宋国的贵族,在一场政治斗争中失败后逃到鲁国,但到孔子出生的时候,已下降为平民。

苏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第一专题季氏将伐颛臾》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第一专题季氏将伐颛臾》导学案

高中语文《第一专题季氏将伐颛臾》导学案苏教版必修4【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常用字词和句式。

2.了解孔子的仁政思想。

3.学习孔子以理服人的驳辩艺术。

【教材助读】(根据教材、学习目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学)1.对于“将伐颛臾”一事,冉有和季路是怎样向孔子表述的?2.孔子和冉有、子路之间有几次对话,孔子分别是怎样批驳冉有、季路的?预习反馈:【课堂探究】学生活动1.冉有为什么故意将讨伐之事轻描淡写,说成“有事”,而不说“季氏将伐颛臾”?明确:伐颛臾是无道之举,不合礼法。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译文:孔子说:“世道清明,那么制作礼乐和发令征伐的权力都出自天子。

世道混乱,那么制作礼乐和发令征伐的权力都出自诸侯。

出自诸侯,大约传至十代很少有不失去的;出自大夫,传至五代很少有不失去的;大夫的家臣操纵了国家的政令,传至三代很少有不失去的。

)补充春秋时的等级制度:王→诸侯→大夫学生活动2孔子是怎样批驳冉有、季路的?明确:孔子义正言辞,坚决反对讨伐,对二人当面斥责。

(无乃尔过是与)先王以为东蒙主→不可伐且在邦域之中矣→不必伐是社稷之臣也→不当伐学生活动3孔子是怎样批驳冉有、季路的?明确:针对冉有的开脱之词“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对弟子的自我辩解予以反驳。

引用古人名言“陈力就列,不能者止”;用“相”职责类比;以“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设喻,说明冉有、子路即使“不欲”也难辞其咎。

【当堂检测】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过.犹不及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是谁之过.与无乃尔是过.与故尝与过.宋将军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曹刿请见.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归纳总结】1. 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

江苏省高邮市送桥中学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我有一个梦想 寡人之于国也第一课时学案 苏教版必修4

江苏省高邮市送桥中学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我有一个梦想 寡人之于国也第一课时学案 苏教版必修4

寡人之于国也【学习目标】1、理解文言常用词语和句式。

2、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3、通过朗读体会孟子长于雄辩的语言特色。

【教学时数】三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简介孟子及孟子思想,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课前预习】<相关知识链接>1、简介作者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

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2、孟子的主要思想民本思想: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

仁政学说: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

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性善论:孟子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他的人类性善论。

“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根据,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是一个中心环节。

<重要基础夯实>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划线字注音,是通假字的注明。

(1)弃甲曳()兵(2)涂()有饿piǎo ()(3)鸡豚()狗彘()之畜()(4)数()罟()不入wū()池(5)无()失其时(6)谨庠()序之教(7)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8)申之以孝tì()之义答案:(1)yè(2)涂tú通假字,同“途”莩(3)tún zhì xù(4)cù gǔ洿(5)无wú通假字,同“毋”(6) xiáng(7)颁 bān通假字,同“斑”(8)悌2.通假字(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者〖颁〗通“斑”(3)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3.词类活用(找出并指明用法)(1)填然鼓之〖鼓〗打鼓 (2)树之以桑〖树〗种植(3)七十者衣帛食肉〖衣〗穿 (4)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称王(5)王无罪岁〖罪〗归罪(6)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活着的人,死去的人)(7)谨庠序之教(认真从事)(8)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使….迁移)【预习反馈】请奇数学习小组分别找人朗读知识链接部分内容、请偶数学习小组请代表上黑板展示基础知识部分内容。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我有一个梦想 季氏将伐颛臾教案 苏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我有一个梦想 季氏将伐颛臾教案 苏教版必修4

第一专题我有一个梦想专题设计十六七岁,正是一个多梦的季节,花一样的年华,放飞着斑斓的梦想。

最初的梦想紧紧握在手上,指引着我们走过漫漫人生旅途。

本专题名称“我有一个梦想”取自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讲。

本专题围绕“政治文明”这一主旨选材,通过对作品的研读,让学生聆听中外前贤的教诲,体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内涵,学习古往今来仁人志士的卓越思想和心忧天下的高尚情怀。

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增强学生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对政治、经济的认知能力,培养他们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品格。

本专题共5篇文章,编排以时间为序,按传统和现代分为两个板块。

第一板块为“经世济民”。

“经世济民”是经邦济世、经国济民,有治理国家、富足百姓的含义。

两篇选文《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分别选自《论语》和《孟子》。

《季氏将伐颛臾》记载了孔子与弟子冉有和季路的一段对话,孔子谴责季氏讨伐颛臾的做法,表达了“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的政治思想以及用仁义教化来使“远人”归服的主张。

《寡人之于国也》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谈话,围绕“民不加多”的问题展开讨论,阐述了孟子的王道思想。

《论语》《孟子》是中国诸子散文中的精华,是中国重要的文化典籍。

因此,在教学前,教师应当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论语》《孟子》的文化常识,在相关知识的预习中,引起学生对古代政治文明的关注,了解孔子和孟子的主要观点和论辩特色,留置问题,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两篇政论文比较简短,但内容相对较为丰富。

教师可在文章所体现的主要观点和语言特色方面寻找学生感兴趣的点切入,组织教学。

在疏通文意、落实文言知识点的基础上做一些比较和拓展阅读的训练,使学生在感受杰出人物言论及事迹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感悟这些经典文本的语言魅力,逐步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第二板块为“英名与事业”,板块名称引自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评价:“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这既是对三位作者及他们所述及的杰出人物的业绩的概括,也存有激励学生奋发有为、成就英名、创立事业的意思。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我有一个梦想季氏将伐颛臾学案苏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我有一个梦想季氏将伐颛臾学案苏教版必修

《季氏将伐颛臾》导学案【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和积累文言常用词语和句式。

2.了解孔子主张仁政、实行礼治的政治观点。

【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习1-2节【课前预习】<相关知识链接>1、孔子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

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

并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在我国历史上,他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首开私人办学讲学之风,相传有学生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

2、《论语》简介《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

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

《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3、背景简介: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鲁国公室日趋衰败。

三大家族共同把持鲁国朝政,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他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其一是贪其土地,其二是担心颛臾对己不利。

当时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

也就是在这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

<重要基础夯实>1、字音论语()颛臾(zhuān)冉有( rán )社稷( jì)柙( xiá)虎兕( sì)椟( dú)近于费(bì)相夫子( xiàng )( fū)夫颛臾(fú)何以伐为(wéi )为之辞( wèi )萧墙( xiāo )2.请从文中找出三个成语。

高中语文 第1单元 我有1个梦想 寡人之于国也第3课时学案 苏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第1单元 我有1个梦想 寡人之于国也第3课时学案 苏教版必修4

江苏省高邮市送桥中学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我有一个梦想寡人之于国也第三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4【学习目标】文章高超的论辩艺术 .【课前预习】一词多义1.数愿得补黑衣之数 ?触龙说赵太后? ( 数目、数量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寡人之于国也? ( 几、假设干 )那么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六国论? ( 命运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 shuò屡次 )数罟不入洿池 ?寡人之于国也? ( cù密、细密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赤壁之战? ( shǔ计算 )2.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爱莲说? (与 "曲〞相对,不弯曲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寡人之于国也? (仅、只 )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 (价值 )予自度不得脱,那么直前诟虏帅失信 ?〈指南录〉后序? (径直、直接 )3.发百发百中成语发射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 ( 征发、派遣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寡人之于国也? ( 翻开 )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醉翁亭记? ( 花开 )主人忘归客不发 ?琵琶行? (出发 )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 ?五人墓碑记? ( 发出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五人墓碑记? ( 发出、抒发 )4.兵非我也,兵也 ?寡人之于国也? (兵器 ) 穷兵黩武 (成语战争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触龙说赵太后? (军队 )草木皆兵 (成语士兵 )5.胜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 (承受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寡人之于国也? ( 尽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 胜利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忆江南? ( 超过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岳阳楼记? (优美的 )【合作探究】1.孟子和梁惠|王是在什么背景下谈话的?答案: "上古竞于道德 ,中世逐于智谋 ,当今争于气力 .〞(?韩非子•五蠹?)孟子所处的战国中期 , "上无天子 ,下无方伯 ,力功争强 ,胜者为右〞(刘向?战国策序?) .各国诸侯争城夺地 ,角逐武力 ,蚕食鲸吞 ,征战不断;人民徭役繁重 ,水深炽热 ,朝不保夕;社会混乱 ,礼制崩坏 ,世风倾颓 ,剧烈动乱 .权势与暴力被推崇 ,霸道被视为天道 ,攻伐凌侵被视作合理 ,由大国以 "力〞统一天下的态势已初步形成 .魏国曾是强国 ,但在梁惠|王统治期间 ,连遭强秦重创 ,内忧外患 ,以至|都城由安邑迁至|大梁 .梁惠|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 ,孟子被 "招贤〞应邀来到魏国 ,梁惠|王曾对他说: "寡人不佞 ,兵三折于外 ,太子虏 ,上将死 ,国以空虚 ,以羞先君宗庙社稷 ,寡人甚丑之 .叟不远千里 ,辱幸至|弊邑之廷 ,将何以利吾国?(?史记•魏世家?)迫不及待地讨教救国(治|国)之策 .在此形势下 ,孟子开始了他的道德设计 .本文仅是孟子在魏国期间与梁惠|王的一次谈话 .2.梁惠|王为何对 "民不加多〞倍感忧虑 ?如何看待今天的人口国策?答案:春秋战国时期 ,列国战争和统治者的横征暴敛以及生产力水平低下 ,造成人口减少、地广人稀、兵员和劳动力匮乏 .为到达富国强兵、拓扩疆土、问鼎天下的目的 ,各国诸侯的当务之急是千方百计地争夺、吸引和控制人口 ,以增加劳动力和兵员 ,开展生产力 .当时许多思想家都积极主张增殖人口 ,如?墨子??管子??商君书?就包含着丰富的人口思想 .其中?管子•重令篇?认为 "地大国富 ,人众兵强 ,此霸|王之本也 ,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 ,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 ,把 "人众〞与 "国富〞并列为称霸天下的根本;?管子•人国篇?提出"九惠之教〞( "老老〞 "慈幼〞 "恤孤〞 "养疾〞 "合独〞 "问疾〞 "通穷〞 "振困〞 "接绝|〞) ,全面鼓励增加人口;?管子•牧民篇?更提出 "一年之计 ,莫如树谷;十年之计 ,莫如树木;终身之计 ,莫如树人〞来强调培养人才 ,提高人口质量 .可以 ,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 ,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说 ,增殖人口 ,是时代前进的需要和新的生产力开展的必然要求 .基于人口的决定性作用 ,梁惠|王理所当然会为 "邻国之民不加少 ,寡人之民不加多〞忧心忡忡 .即使在今天 ,人口仍是决定综合国力的要素之一 .实行方案生育 ,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质量 ,是当前我国的根本国策 ,是从国情出发作出的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明智抉择 .3.孟子比喻的特点是什么? "五十步笑百步〞的喻意何 ,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 ,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在?答案:孟子散文善用众多的比喻和寓言 ,以自己丰富的经验和学识 ,用人们习见的事物、形象和锋利简洁的语言 ,用直观感觉多方面因势利导 ,相反相成 ,化抽象为形象 ,化概念为具体 ,从而生动、有趣、有力地陈述事理 ,辩论是非 ,富有雄辩性、煽动性和逻辑性 .孟子不直接答复 "民不加多〞的问题 ,而是以梁惠|王 "好战〞为喻 ,启迪对方思考 .梁惠|王自认为对于国|家比邻国国君尽心 ,政策比邻国好 ,邻国之民应 ,该主动投奔归顺他 ,但他的目的并没有到达 ,邻国的国民并没有减少 ,自己的国民也没有增多 .这是因为他的目的在于增加兵员 ,强化战备 ,老百姓看穿了他的小恩小惠、好大喜功、穷兵黩武 . "五十步笑百步〞巧妙地指出梁惠|王所谓 "尽心〞于国其实与邻国之政相差无几 ,本质上都是虐民暴政 .要从根本上使国民增加 ,必须施仁政 ,行|王道 .4. "仁政〞思想在本文中是如何表现的?答案:孟子认为梁惠|王要想使国民 "加多〞 ,称雄诸侯 ,必须施行仁政 .只有行仁政 ,才能顺民意 ,得民 ,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 ,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心 ,进而得天下 .而施行仁政的措施就是关注民生 ,休养生息 ,因地制宜地开展生产 ,不征调百姓服役而耽误生产时节 ,不狂捕滥捞 ,不无视时令伐木 ,牲畜不误繁殖 ,不误粮食播收 ,种桑养蚕织布 , "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解除后顾之忧 ,百姓衣食安那么心安 ,从而稳定人心 ,稳固政权 .然后再兴办教育 ,使人人知廉耻 ,人人讲礼义 ,引人向善 ,倾心归附 .至|此 ,百姓安居乐业 ,社会长治久安 , "|王道可成〞 .此外 ,国君要常自省 ,革除虐政、苛政、酷政 .孟子始终围绕仁民、富民、养民、教民、利民、保民 ,抓住百姓和 "|王道〞形成的关系 ,表达出民为国本的思想 .5、你能说说本文论辩艺术的高超之处吗 ?答案:?孟子?的犀利、?庄子?的恣肆、?荀子?的浑厚和?韩非子?的峻峭 ,被称为先秦散文的 "四大台柱〞 .作为继孔子之后最|大的儒学大师 ,由于时代及学术交流与竞争使然 ,孟子论辩之术在气势、声威、心理、思想、情感和技巧上 ,表达出众多高超之处 .在本文中有以下特点:其一 ,善于掌握说话对象的心理 ,长于诱导启发 ,始终争取主动 ,客观上形成了结构上的层层深入与跌宕生姿 .其二 ,准确运用比喻、排比、对偶手法 .东汉赵岐?孟子题辞?中说: "孟子长于譬喻 ,辞不迫切 ,而意已独至| .〞?孟子?全书261章 ,其中93章总共使用比喻159种 .本文 "五十步笑百步〞明白晓畅 ,喻意深刻 .排偶句式的运用 ,可突出思想 ,深化感情 ,增强气势 .本文第3段的3种措施和第4段的4种主张 ,全用排偶 ,使句式在整齐中具有参差之美 ,音调铿锵 ,极富音乐性 ,强化了小农生产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情景 .其三 ,层次清楚 ,结构严谨 .本文3个局部末尾分别用 "寡人之民不加多〞 "那么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斯天下之民至|焉〞 ,既对各局部内容画龙点睛 ,又强化了各局部之间的内在联系 ,使文章层层递进 ,步步深入 ,环环相扣 ,浑然一体 ,凸显出孟子论辩的雄浑、缜密、深沉的特质 .其四 ,语气逼真 ,接近口语 ,生动幽默 ,正如清代刘大櫆在?论文偶记?里所言: "歌而咏之 ,神气出矣 .〞【当堂检测】文学常识1、?论语?是一部记录 ( )言行的 ( )体散文集 ,由( )记载 .2、 ( )、 ( )、 ( )、 ( )合称为 "四书〞 .3、 ( )是记载 ( )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 ,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4、出自?寡人之于国也?的两个成语是 ( )、 ( ) .【作业布置】1、背诵全文 . 2.完成印发的配套练习【孟子名言】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2)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 【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4)其进锐者,其退速 . 【译文】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5)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6)仁者无敌 . 【译文】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7)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 【译文】搞好耕种,减轻税收,可以使百姓富足 .(8)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译文】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谷之神为次,君主为轻 .(9)民事不可缓也 . 【译文】关心人民是最|紧迫的任务 .。

2022_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我有一个梦想文本研习第3课季氏将伐颛臾练习含解析苏教版必修4

2022_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我有一个梦想文本研习第3课季氏将伐颛臾练习含解析苏教版必修4

第3课季氏将伐颛臾一、语基扩展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固:巩固B.既来之,那么安.之安:使……安定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快速D.今由与求也,相.夫子相:辅佐解析:选C 疾:痛恨。

2.以下各句中,加点词不属于活用词的一项为哪一项( )A.后世必为子孙忧.B.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D.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解析:选D A.动词作名词,忧患。

B.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C.名词作动词,找借口。

3.以下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B.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C.陈力就列,不能..者止D.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解析:选D A项,古义:指用兵;今义:有事情。

B项,古义:让……做;今义:认为。

C项,古义:没有能力;今义:办不到。

D项,古今意义相同,战争。

4.以下各句在句式上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为哪一项( )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B.而谋动干戈于邦内C.无乃尔是过与D.乃设九宾礼于廷解析:选C C项是宾语前置句,其他三项是状语后置句。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作为伟大圣人,孔子深刻认识社会人生,也对天命、鬼神有自己的理解。

________人只有做到“亲亲〞才能“爱人〞,只有在“亲亲〞的根底上加强修养,推己及人,才能“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①孔子主张通过祭祀的仪式教育人们要追念先祖功德,希望通过这些礼仪教化人心,使“民德归厚〞。

②社会风气的好坏,取决于孝道是否得到施行。

爱心的培养应当从“孝亲〞开始。

③所以孔子说“立爱自亲始〞。

④孔子推崇周礼,强调“慎终追远〞,重视丧葬与祭祀。

⑤主张“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其着眼点应该在于现世人间的秩序。

A.⑤②④③① B.⑤①④②③C.①④⑤②③ D.①③④②⑤解析:选C 根据句意和句子之间的照应可断定C项最恰当。

苏教版语文高一季氏将伐颛臾学案

苏教版语文高一季氏将伐颛臾学案

季氏将伐颛臾(学案)
学习目标:
1.读懂全文,会准确翻译。

2.了解孔子以德服人的政治主张。

3.学习本文的论辩艺术。

4.背诵全文。

学习内容与步骤:
1.了解孔子与《论语》的有关文化常识。

①孔子
②《论语》
2.先不看注解,默读课文,将不会读的字、不理解的词、不会翻译的句子用铅笔划出来。

3.借助注释、字典,再读课文,看看用铅笔划出来的字、词、句,是否会读了,能解释翻译了,若还有不能解决的问题,请用红笔划出来。

4.思考:孔子批驳了冉有、季路的哪些观点(用自己的话概括)?



5.针对冉有、季路的观点,孔子提出的观点是(用自己的话概括):⑴


6.思考:第二段的比喻,只出现喻体,未出现本体(比喻的对象),本体是什么?
7.第四页“注解3”有一个“一说”,你的看法是怎样的?
8.找出出自本文的古汉语知识,并作解释。

⑴古今异义:
⑵词类活用:
⑶一词多义:“相、是、过、为”等
⑷特殊句式
9.找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作解释。

季氏将伐颛臾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季氏将伐颛臾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季氏将伐颛臾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语录体散文的特点,积累两种句式:“无乃……与”和“何(以)……为”。

2.学习引用名言和运用比喻来增强说服力的特点。

3.理解孔子“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均无贫、安无倾”的政治思想和用仁义教化使“远人”归服的主张。

教学重点和难点:1.背诵全文。

2.通过对孔子的言论的分析来理解孔子政治主张的出发点,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政治态度。

3.积累文言文语言材料,逐步形成一定的语感。

教学安排:一教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1.出示以下几句名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几句话是谁说的?……2.还知道孔子的哪些名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欲速则不达。

3.谁来介绍一下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他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

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

并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在我国历史上,他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首开私人办学讲学之风,相传有学生三千,贤弟子七十二。

《论语》就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语录——季氏将伐颛臾(板书),我们今天要来理解的是孔子“仁”的思想。

二.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听课文录音纠正词语读音,口译全文。

1.这个故事发生在我国春秋时期。

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鲁国公室日趋衰败。

三大家族共同把持鲁国朝政,其中,季孙氏(课文中称季氏)势力最大,他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其一贪其土地,其二是担心颛臾对己不利。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我有一个梦想 寡人之于国也第二课时学案 苏教版必修4 (2)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我有一个梦想 寡人之于国也第二课时学案 苏教版必修4 (2)

江苏省高邮市送桥中学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我有一个梦想寡人之于国也第二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4【学习目标】诵读、疏通文章【课前预习】翻译下列句子。

1.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只是……罢了,那还是……)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有的…有的….)3.申之以孝悌之义树之以桑则无望民之多于领国也4.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这与……有什么不同呢?)【合作探究】一、诵读、梳理第一段1、梁惠王说:“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梁惠王觉得自己对国家政务尽心尽力了。

他具体的做法有哪些?提示: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2、梁惠王施行这样的政策,结果如何?提示: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3、用一句话来概括,梁惠王的困惑在哪里?提示:“于国尽心,但民不加多”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统治者,为外争城夺地,相互攻伐;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力,造成了兵员缺乏、劳力不足,这是个十分突出的问题。

争夺人力,成为各诸侯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

那梁惠王当然会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了。

二.诵读、疏通二、三段1、梁惠王拿自己于国与邻国之政比较,孟子为什么不直接阐明意见,而用“请以战喻”?提示:孟子说“请以战喻”用梁惠王熟悉的“战”设喻,这样便于启发对方。

2、孟子不直接回答梁惠王两国比较的问题,而比较了什么?提示:弃甲兵走者,五十步与百步走。

说明:梁惠王很自然地回答出:“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而不知不觉中否定了自己与邻国的统治者有别。

3、“五十步笑百步”已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成语,含义是什么? 作用是什么?答案: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相同,只是情节轻或重的区别。

梁惠王移民移粟与邻国统治者治国不尽心实质上没什么区别,只是形式上或数量上不同而已,从而引出要使民加多,必须施仁政,行王道。

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来启发梁惠王,指出他与邻国的实质是一样的,那怎样才能使民加多呢?孟子自然而然引出自己“仁政”的主张。

高中语文 1-1-1季氏将伐颛臾同步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4 学案

高中语文 1-1-1季氏将伐颛臾同步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4 学案

专题一我有一个梦想学习导言本专题通过伟人的语言传达他们的伟大的思想及闪现在他们身上的人性光辉。

有孔孟的经世济民思想,有对马克思的悼念,有对革命烈士的赞颂,也有呼唤自由的赞歌。

本专题五篇文章涉及古今中外,他们的国度不同,处于不同的时代,但却拥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即追求一个和平、自由、平等的世界。

《季氏将伐颛臾》是一篇对话体议论文。

孔子对冉有、子路支持季氏攻打颛臾的做法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作者观点鲜明,情绪慷慨激昂,充分体现了孔子“仁”“礼”的政治主X及“当仁不让”的精神。

《寡人之于国也》记录了孟子与梁惠王的一段对话,充分体现了孟子“仁政”“民本”的治国理想。

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非我也,兵也”等语句,把抽象的道理说得形象、生动而深刻。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1883年3月17日恩格斯在伦敦海格特公墓马克思葬礼上发表的著名演讲。

恩格斯对马克思伟大的一生做出了精要的总结,并予以高度评价,同时也表达了对挚友的沉痛悼念。

文章以“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作结,既表达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对马克思的崇高敬意,也在号召全世界无产阶级继续奋斗,沿着他的足迹继续前进。

《我有一个梦想》是一篇思维逻辑严密、感情充沛、语言优美、铿锵有力、极富感召力和激情的演说。

作者在演讲中强烈抗议黑人所遭受的一切不平等待遇,号召大家行动起来,投入到争取平等权利和自由的斗争中去,为黑人喊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是一篇借烈士的鲜血激励士气、鼓舞人心的战斗檄文。

文章无论是写辛亥某某起义,还是写烈士墓碑的修建以及论述撰序的目的,字字句句都饱含着对“逝者”的深情,而叙事、议论、抒情,又都以“勖国人”为目的。

板块一经世济民主题导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经邦济世、经世济民是儒家的终极梦想。

心忧天下的高尚情怀,经世济民的卓越思想,仍在继续影响着人们不懈地追求灿烂的政治文明。

在对历史的回眸中,让我们品读儒家经典,触摸儒家思想——感受温文尔雅的孔子在面对大是大非时的政治清醒与凛然正气,体会孟子在阐述政治理想时的纵横捭阖与酣畅淋漓;学习先哲们睿智机敏、酣畅淋漓的辩驳手法,接受儒家“独善其身、兼济天下”的思想熏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季氏将伐颛臾》导学案
【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和积累文言常用词语和句式。

2.了解孔子主张仁政、实行礼治的政治观点。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1-2节
【课前预习】
<相关知识链接>
1、孔子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

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

并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在我国历史上,他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首开私人办学讲学之风,相传有学生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

2、《论语》简介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

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

《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3、背景简介:
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鲁国公室日趋衰败。

三大家族共同把持鲁国朝政,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他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其一是贪其土地,其二是担心颛臾对己不利。

当时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

也就是在这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

<重要基础夯实>
1、字音
论语()颛臾(zhuān)冉有(rán )社稷(jì)柙(xiá)
虎兕(sì)椟(dú)近于费(bì)相夫子(xiàng )(fū)
夫颛臾(fú)何以伐为(wãi )为之辞(wâi )萧墙(xiāo )
2.请从文中找出三个成语。

①既来之,则安之②分崩离析③祸起萧墙
【预习反馈】:请奇数学习小组分别找人朗读知识链接部分内容、请偶数学习小组请代表上黑板展示基础知识部分内容。

【合作探究】(小组分工,协作探讨,积极展示):
一、评析第一段
1.请第一组同学朗读第一段并作口头翻译。

教师点拨重点词句:伐:攻打,征讨,指正式的战争。

过:责备。

无乃……与? 一种表示委婉推测语气的句式。

何以……为? 一种表反问的句式。

2.简析第一段,思考相关问题。

①这次谈话的背景事件是什么?
点拨:背景事件为季氏将伐颛臾。

教师可结合预习资料更详细地向学生介绍背景。

②孔子对这件事的反对态度可从哪句话看出?孔子反对的理由是什么?
点拨:“无乃尔是过与?”一句。

特别是“过”字确切而又传神地表达了孔子对季氏将伐颛臾的强烈不满,同时也是对作为家臣的冉有、季路未加劝阻、严重失职的极大反感。

孔子明确指出了不应攻打颛臾的理由:颛臾受先王之封,不可伐颛臾是鲁国附庸,不必伐颛臾是社稷之臣,不当伐
这三条理由体现孔子一向反对国君进行武力征伐、以力服人的思想主张,也再次对冉有、季路提出含蓄的批评。

3.全体朗读第一段,结合简析思路,请同学们试作背诵。

二、评析第二段
1.请第二组同学朗读第二段,另指一名同学口译本段。

教师点拨本段重点字词:陈、列、危、颠、相、押、椟、过
注意辨析:过:是谁之过与? 过错
过:无乃尔是过与?责备
2.简析第二段,思考相关问题
在上文中孔子含蓄地批评了冉有,但他辩解“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企图推卸责任,孔子是怎样批驳的?
教师点拨:①列名言。

孔子先列史官名言,指出冉有、季路应在其位,谋其政,据理力争劝其改邪归正,否则,就应离去,不可一味苟同。

②用比喻。

运用比喻阐释深刻道理。

3.熟读第二段,试背诵。

【当堂检测】
1.以下两个多义词你一定注意到了,辨析一下它们的词义吧:
是①无乃尔是过与()②是社稷之臣也()③是谁之过与()
过①无乃尔是过与()②且尔言过矣()③是谁之过与()
2.下列特殊句式你注意到了吗?
①季氏将有事于颛臾()②无乃尔是过与()
③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④是社稷之臣也()
⑤何以伐为()⑥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3.注意了以上文言现象,你一定能把文章前两段翻译下来的!试试看。

4.下面几个句子的翻译你可一定要注意啊——动动笔吧:
①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译作:
②是社稷之臣也译作:
③何以伐为译作:
④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译作:
⑤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译作:
三、2.是①助词,前置宾语的标志②指示代词,此,这③代词,这过①责备,动词②犯错,动词③过错,错误,名词3.①状语后置句②宾语前置句③省略句④判断句⑤宾语前置句⑥省略句【作业布置】
1. 背诵1、2两节。

2. 预习第3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第3节,继续学习和积累文言常用词语和句式。

2.了解孔子主张仁政、实行礼治的政治观点。

【课前预习】1.检查第一、二段的背诵
2、笔译下面几个句子
①后世必为子孙忧:
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③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④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合作探究】
一、评析第三段
1、集体朗读第三段,请两名学生口头翻译。

教师点拨重点字词:疾、辞、患、寡、均、贫、安
注意辨析:安: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定
安: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定
本段较长,且集中表达了孔子的政治主张,因此,除重点实词外,一些重要的语句要认真翻译(可适当板书),为分析本段内容,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打下基础。

2.请用“/”线画出以下两个句子的断句:(B级)
①丘也闻有国有家者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①丘也/闻有国有家者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3、简析第三段
(1).请第三组同学默读课文,然后从文中找出孔子治国安邦的原则。

教师点拨:孔子认为一个国家要达到“无贫”、“无寡”、“无倾”的地步,、只有采取“均”“安”“和”的治国原则,“修文德”则是实现这一原则的具体措施,这充分体现了孔子实行仁政、实行礼治、加强教化、以德服人的政治主张。

(2).从孔子的政治主张可以看出,孔子对于季氏“谋动干戈于邦内”非常不满,请同学思考,孔子认为季氏当前之“忧”是什么。

教师点拨:“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只是漂亮的托辞,季氏之“忧”在于惧怕于鲁君抗衡失利。

故孔子言“在萧墙之内也”。

3.全体同学再朗读第三段,根据以下思路,试作背诵。

冉有为季氏辩护→孔子提出安邦原则→冉有季路有背原则→孔子指出季氏之忧
【全文小结】可以从孔子对学生的称呼和说话时采用的语气两方面加以比较。

孔子历来主张温、良、恭、俭、让。

但冉有、季路违反了他的政治原则,因此孔子激昂、慷慨地批评了他们,《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中写出了孔子对学说认真执著、对弟子爱深言切的一面,
归纳主题:
本简记录孔子与弟子三次对话,表明了孔子反对战争,坚持礼治,均安民和,施行文德的“仁
政”思想和主张。

【当堂检测】
1.找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项()
①无乃尔是过与②是社稷之臣也③是谁之过与④夫如是,故远人不服
2.找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的项()
①危而不扶,颠而不持②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③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④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3.辨析下列加点词的不同意思
①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③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④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4.指出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
①冉有、季路见于孔子②季氏将有事于颛臾③虎兕出于柙
④龟玉毁于椟⑤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⑥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5.“无乃尔是过与”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
①无乃/尔是/过与②无乃/尔是过/与
③无/乃尔/是过/与④无乃/尔/是/过与
一、1.① 2.② 3.①作为②语气助词③成为④动词,这里有“编造”之意
4.①引进动作对象,不译②对,对于,介词③从,介④在,介⑤到,介⑥在,介
5.②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①为加点的字注音
A.省B.传
②解释下列字的词义。

A.谋:C.交:
B.忠:D.信:
③翻译这则短文。

答案:1、①A.xǐng B.chuán
②A.计谋,主意 B.忠诚,忠实 C.交往 D.讲信用
③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情,有没有不忠诚的地方呢?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讲信用的地方呢?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作业布置】1.复习本文重点字词句,背诵全文。

2.完成印发的配套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