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性质问题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
历史唯物主义性质问题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刘 晗
(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摘 要: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学者们对历史唯物主义性质问题长期达不成一致看法,已经影响到历史唯物主义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应该从新的视角对历史唯物主义性质问题进行研究,以取得相对的共识。

从经典作家文本中的 历史 范畴出发,推及其历史观,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任务、研究目的及四者的综合中提炼历史唯物主义的自身特质,是以后解决历史唯物主义性质问题的研究趋势。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 性质; 趋势
中图分类号:B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297(2010)04-0001-04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正如普列汉诺夫所说,它是 人类思想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真正的革命,是最伟大的革命 [1]。

它不但把唯心主义从它最后的避难所即历史观中驱逐了出去,而且找到了一条 用人们的存在说明他们的意识,而不是像以往那样用人们的意识说明他们的存在 [2]的新发展道路。

然而对于在思想史上产生如此重大变革意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其性质定位问题,学者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不能不说是历史唯物主义自身的尴尬。

系统地回顾历史唯物主义性质问题研究的发展历程,总结和反思对此问题的研究观点及内在联系,分析此问题的研究趋势,对于深化我们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和研究、促进我们在历史唯物主义性质问题上达成相对一致的看法,具有积极意义。

一、历史唯物主义性质问题的产生背景
历史唯物主义的性质是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中的基础性问题。

列宁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是 不可分割的一块整钢 ,由此思想出发,目前许多教科书把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并列起来,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

然而,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本中,并没有对历史唯物主义性质直接而明确的回答。

在早期,他们一方面赞同德国实践政治派 消灭哲学 的主张,另一方面认为消灭哲学并不是取消哲学,而是为了在现实中更好地实现哲学。

从这点来看,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对哲学采取简单拒斥的态度。

后期,他们更倾向于将历史唯物主义看作是 在思辨终止的地方 、在现实生活面前,用于 描述人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的实证科学 [3]。

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以梅林、考茨基为代表的第二国际理论家们对历史唯物主义作出了一个权威性阐释,那就是以 经济决定论 为核心的实证化的社会科学。

梅林认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社会科学或经验实证科学,马克思完全撇开哲学,而只在历史和自然科学方面的实践工作中考察人类的精神进步。

正是从梅林这里,第二国际理论家对马克思哲学的唯物主义的理解开始具有了实证主义方向。

当时,大多数的理论家如普列汉诺夫、拉法格等都延续了实证主义这一主流思想,而忽视了历史唯物主义中的辩证法思想,从而丢弃了历史唯物主义最本质的批判性和革命性。

20世纪初期,这种实证化的阐释遭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严峻挑战和猛烈攻击。

至此,有关历史唯物主义性质的激烈争论第一次走上了理论斗争的舞台。

以卢卡奇、葛兰西等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第二国际理论家的经验实证主义提出质疑,并试图恢复 从黑格尔到马克思的辩证法的主流传统 来恢复马克思哲学的革命。

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葛兰西发表题为 反 资本论 的革命 一文,声称十月革命的胜利说明历史上占统治地位的因素并非天然的经济事实,而是社会中彼此联系的人,从而批判
第10卷第4期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0年8月Vo.l10N o.4J OURNAL OF C HONGQ I N G JI A OTONG UN I V ERS I T Y(Soc ial Sciences Editi o n)Aug.2010
*收稿日期:2010-04-15
作者简介:刘 晗(1985-),女,山东临沂人,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历史观研究。

了第二国际的经济决定论思想;卢卡奇在 历史与阶级意识 一书中,并没有将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第二国际理论家的实证化理解,而是指向在实证主义思潮助推中被泛化为一般科学方法的实证科学方法,但他并没有直接申明历史唯物主义的学科性质;科尔施认为在第二国际正统马克思主义占主导地位的几十年中,马克思主义经历了深刻的危机,这种危机的根源在于其哲学性的丧失,因此,要使马克思主义摆脱危机,就必须恢复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精神,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实现深刻的 哲学转折 。

第二国际理论家与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关于历史唯物主义性质的激烈争论深刻地影响着历史唯物主义以后的发展,以至于无论是以后的西方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还是被视为东方新正统马克思主义的列宁主义,都无法摆脱由这一争论所带来的影响。

在国内,关于历史唯物主义性质的争论也从未中断过,例如,建国初的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学关系的争论,80年代以后的历史哲学性质的历史唯物主义讨论以及在今天仍占主导话语地位的 科学的哲学 解读模式,无不显示了解决历史唯物主义性质问题的复杂性。

二、关于历史唯物主义性质的不同理解
随着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关于历史唯物主义性质的争论从最开始的 哲学 与 科学 二元之争转为多元共鸣的局面。

学者们的观点可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 科学 说
这种观点最早可追溯到第二国际理论家对历史唯物主义作出的最权威的阐释。

他们普遍重视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中的唯物主义基础,忽视其中的辩证法,将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为以 经济决定论 为核心的实证化的社会历史科学。

例如,被称为 德国社会民主党中最好的而且几乎是唯一的哲学通 [4]的梅林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贡献在于超越费尔巴哈的自然科学唯物主义而奠定了社会科学的唯物主义;普列汉诺夫更明确地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就是研究社会一般规律的关于社会的科学。

20世纪初,随着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这一阐释的批判,这种观点内部发生了严重的分歧,分歧主要来源于卢卡奇为了维护历史唯物主义作为 哲学 的科学性质而对科学所做的分类。

卢卡奇将科学分为实证主义意义上的科学和辩证方法意义上的科学,并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与实证科学完全不同的辩证方法意义上的科学。

而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方法意义上的科学观点认为,马克思在 资本论 中运用的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是唯一科学上的正确方法,因此,历史唯物主义也正是在这一方法上的成功运用而成为真正的科学。

除了以后的德拉 沃尔配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与阿尔都塞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以及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短暂回潮外,马克思主义阵营内部已鲜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极端实证主义的理解了。

(二) 哲学 说
以卢卡奇、科尔施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与新康德主义等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相融会的意义上,第一次明确地将历史唯物主义解读为一种带有明显黑格尔哲学意味的总体性哲学。

他们试图通过 恢复从黑格尔到马克思的辩证法主流传统 [5]来恢复马克思哲学的革命本质。

他们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革命哲学,从而开创了对历史唯物主义学科性质的哲学解读。

如科尔施在 马克思主义和哲学 中批判第二国际理论家的实证科学倾向,指出费尔巴哈的优先地位应当被取消,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主义直接衔接着黑格尔辩证法, 按其本性来说,是彻头彻尾的哲学 [6]。

这种解读模式首先批判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证化理解,取消了马克思哲学是一切实证科学知识的前提观点的地位;其次,这种解读模式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对西方传统思辨哲学的超越,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但对于历史唯物主义到底实现了怎样的哲学变革,具有怎样的哲学内涵和立场,内部分化为两种主要观点:一种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以某种本体论为核心的本体论哲学,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历史唯物主义从根本上超越以往的哲学就在于它终结或扬弃了传统的本体论哲学,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坚持物质资料的生产与再生产是人类历史中起决定作用的东西。

这样,是否承认历史唯物主义有自己的本体论成为这一哲学解读模式的焦点。

(三) 社会学 说
20世纪30年代以后,苏联一批学者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的专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即社会的社会哲学,也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一般理论社会学化。

列宁指出: 唯物主义历史观始终是社会科学的别名 ,它 第一次把社会学提高到科学的水平 [7]。

1938年,苏联哲学教科书模式的确立,让历史唯物主义有了一个权威的定位,那就是以后我们统称的 推广应用说 。

在这一社会学解读模式中,内部也难免有一些不同意见。

有观点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般社会学,不是具体的社会科学,如1979年 共产党人 杂志题为 哲学研究的现状和方向 的编辑部文章指出: 历史唯物主义是一门关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般社会学理论,是一门认识社会现象和世界革命变革的方法论 [8];另一种观点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同时兼具哲学和社会学的属性,这种观点坚持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在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上具有哲学属性,而在揭示社会发展规律的意义上具有社会学属性。

总的来讲,这种解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一部分学者。

早在50年代,刘丹岩、高清海和邹化政等人曾撰文探讨历史唯物主义的学科性质问题,他们认为历史唯物主义不是马克思哲学的组成部分,应该把历史唯物主义从马克思哲学中分化出来构成马克思主义的
2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 第10卷
社会学。

刘丹岩在 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区别与联系 中提到: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是真正科学的社会学或历史观 把历史唯物主义当作哲学一部分的看法,既歪曲了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解,又歪曲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

[9]他们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的社会学的别名,历史唯物主义的出现不仅把社会学和历史学变成了科学,也把其他一切关于社会的认识置于科学的基础之上。

到80年代以后,有少部分学者在此基础上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般社会学,不是具体的社会科学。

诚然,从宽泛意义上讲,一般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有同一研究对象,即社会,但它们对社会的研究是有区别的,其区别在于把握社会的方式和认识社会生活本质的程度有异。

(四)人道主义的 实践哲学 说
坚持这一观点的主要是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南斯拉夫实践派。

它在继承马克思早期的思想和早期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对斯大林主义进行内部的反叛。

他们认为历史唯物主义不是第二国际理论家认为的以 经济决定论 为特征的社会科学,而是马克思对迄今为止的异化社会和异化的人类历史的揭示与批判,是作为实践哲学的一个内在组成部分而存在的。

实践哲学以人为中心,以人的活动作为感性世界的基础,从而在人的实践基础上建构起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五) 科学的哲学 说
这种观点直到今天仍然是我国历史唯物主义性质问题上的主导话语。

这一模式一方面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世界观或历史观所具有的哲学性质,另一方面又不否认历史唯物主义通过深刻理论变革所赋予哲学的科学性,试图将哲学性与科学性辩证地统一起来。

但是,哲学与科学毕竟属于两类不同的学科,它们之间不清晰的界限也难以阻挡其对立的方面。

科学的哲学 这种观点内部也难免存在着纷争,主要表现在历史唯物主义是否有自己的本体论问题上。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有自己的本体论的观点认为,一切哲学之所以称为哲学,就是因为其中包含着本体论,历史唯物主义也不例外。

但是,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是与旧哲学的本体论不同的,它不是为了构造哲学体系或寻找所谓安身立命的根据,而是建立既能解释世界又能改造世界的新哲学;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没有本体论的观点认为,本体论是旧思辨哲学的表达方式,马克思恩格斯从未在肯定意义上使用过本体论概念,也没在终极原因、终极本质上探讨过世界本体,因此,他们只是在认识论的范围内将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或历史观。

(六) 历史哲学 说
这种观点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 关于历史过程的观点 ,是 科学的历史观 ,属于历史哲学范畴。

历史哲学是一种交叉性的学科,它既不是纯哲学又不是历史学,而是把哲学与历史学这两门学科的知识与功能集于一身,以一种新形式相结合而成的相对独立的学科。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哲学,它的研究领域是人类历史,具体的研究对象是历史的主客体。

这种解读模式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结束了思辨的历史哲学,又超越了分析的或批判的历史哲学。

历史唯物主义从实践范畴出发,不仅探讨历史本身的运动发展规律,而且分析人们如何认识历史运动等问题。

由于时代的原因,历史唯物主义着重研究的是历史本身过程的规律,历史唯物主义带有浓重的本体论色彩,而历史认识论只是以胚胎、萌芽的形式包含于其中。

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历史认识论日益凸显其重要性,因此,历史唯物主义应在深化马克思历史本体论的基础上加强历史认识论的研究,马克思历史哲学研究的一个方向应该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把历史本体论同历史认识论有机结合起来[10]。

三、对历史唯物主义性质研究现状的反思与展望
上述观点从自身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出发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性质作了自己的规定和总结,一方面有利于从不同侧面深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丰富人们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另一方面,各种观点各执己见,的确在历史唯物主义自身性质问题上没有达成相对一致的共识。

在哲学史乃至人类思想史上产生如此重大革命性变革意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却在自身 我是谁 这个基本问题上长期迷茫和徘徊,是历史唯物主义自身的尴尬。

与此同时,在其性质问题上的这种 内讧 局面,已经削弱了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今社会的影响力。

科学地定位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 是什么 的问题达成一种普遍性的共识,是当前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中一个亟待解决的基本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是历史唯物主义进行 自我认识、自我定位 的内在要求,是使得历史唯物主义以一种名正言顺的方式继续存在的题中之义;其次,性质决定功能,在历史唯物主义性质问题上达成相对一致的看法,并在这种共识规范下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现实社会问题,有利于防止历史唯物主义被歪曲和滥用;最后,这也是回应非马克思主义者或反马克思主义者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非难,为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争夺话语权的必需工作[11]。

这一问题的解决,对于结合实践的需要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彰显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进一步增强历史唯物主义的说服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都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唯物主义不等同于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

面对上述观点各自争鸣的局面,我们解决历史唯物主义性质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返本归原,从根本上找答案。

这里所谓的根本,就是经典作家、历史唯物主义创始人的历史观,尤其是 历史 范畴的内涵。

可以预见,以经典作家文本中
3
刘 晗:历史唯物主义性质问题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历史 范畴为切入口,系统解读经典作家的历史观,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任务、研究目的及四者的综合中提炼历史唯物主义的自身特质,正本清源,从根本和源头上理解和概括历史唯物主义的性质,是今后历史唯物主义性质问题研究的突破口,同时,这一新的视角也会给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带来一种新气象。

参考文献:
[1] 普列汉诺夫.普列汉诺夫著作选集(第2卷)[M].北
京:三联书店,1961.507.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
社,1995.365.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
社,1995.73~74.
[4] 普列汉诺夫.普列汉诺夫著作选集(第3卷)[M].北
京:三联书店,1962.
[5] 王东.马克思学新奠基 马克思哲学新解读的方
法论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81. [6] 卡尔 柯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M].重庆:重庆
出版社,1989.37.
[7] 列宁.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8.8~10.
[8] 哲学研究的现状和方向[J].共产党人,1979,(15).
[9] 刘丹岩.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区别与
联系[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57,(1):1~9.
[10] 姚海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反思[J].重庆工
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6.
[11] 朱志浩,李孝阳.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精神的解读
[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6):19.
Current Status and Trends of Study of H istoricalM aterialis m s Nature
LI U H an
(Schoo l o f P ublic A d m i n i stration,Zhengzhou U niversity,Zheng zhou,H enan450001,Ch i na)
Abstrac t:The founda ti on o f historical m ater i a lis m i s the g rea t transforma ti on in the h i story of ph ilosophy.H istorical m ater i a lis m p l ays an i m po rtant ro le i n the h i story o f hu m an thought.But scho lars have not formed a consensus for a long ti m e on the prob l em o f t he na t ure o f h istor ica lm ater i a li s m w hich has w eakened the i nfl uence of histor i ca lma teria lis m.W e should research the nature o f hist o rical m ater i a lis m i n a new perspecti ve i n order t o ach i eve re l a ti ve consensus.Sta rti ng fro m t he H isto ry i n t he or i g i na l classics and t hen ex tend i ng t o t he ir hist o rical perspecti ve,by t he w ork of refi n i ng t he ob j ect of study,research m ethods,resea rch tasks,purpose and t he four i ntegrated of historica lm aterialis m,t he character i stics o f h i stor i ca lma teria lis m is su mm ar ized,wh i ch is the trend in the study of h i stor ica lm ate riali s m s nature.
K ey word s:h i stor i ca lm ater i a li s m;nature;trend
(责任编辑:张 璠)
启 事
为了节约稿件处理时间,方便作者投搞查询,我刊编辑部已开通网上稿件处理系统,将不再接
受和处理纸质稿件和电子邮件投稿,请作者自行到网上注册、投稿,并查询稿件处理情况。

网址:http://www2.cq /j o ur nal/
4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 第10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