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产业分析与产业选择问题研究_李攀

合集下载

襄阳旅游产业发展分析报告

襄阳旅游产业发展分析报告

襄阳旅游产业发展分析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全面分析襄阳市旅游产业的现状、发展潜力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通过实地调研、数据分析及专家访谈等方法,报告深入探讨了襄阳市旅游资源的分布、旅游市场的竞争格局、游客消费行为及满意度等关键要素,以期为襄阳市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关键词:襄阳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对策建议一、引言襄阳市位于中国中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已成为襄阳市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本报告基于对当前旅游市场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旨在揭示襄阳市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旅游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襄阳市旅游资源概况襄阳市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包括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多个方面。

其中,以襄阳古城、汉江风光带、五道峡等为代表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止匕外,襄阳市还拥有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襄阳牛肉面、襄阳鼓乐等,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

三、襄阳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一)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襄阳市旅游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游客数量及旅游收入均呈现稳步上升态势。

据统计数据显示,襄阳市接待游客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显示出旅游产业的强劲发展势头。

(二)旅游产品体系逐步完善襄阳市在旅游产品开发方面不断创新,逐步形成了涵盖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等多种类型的旅游产品体系。

同时,襄阳市还积极推动旅游与农业、文化、体育等产业的融合发展,丰富了旅游产品的内涵和外延。

(三)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襄阳市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力度加大,交通、住宿、餐饮等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完善。

止匕外,襄阳市还加强了旅游信息化建设,提高了旅游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的旅游体验。

四、襄阳市旅游产业面临的挑战(一)旅游市场竞争激烈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襄阳市面临着来自周边地区及国内其他旅游目的地的激烈竞争。

襄阳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襄阳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襄阳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一、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襄阳市位于湖北省中部,是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然而,当前襄阳市产业结构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传统产业占比较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亟待优化升级。

二、产业发展目标。

为了推动襄阳市产业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制定了以下产业发展目标:1. 到202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0%以上;2. 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展;3. 提升服务业比重,构建完善的产业生态体系,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三、产业发展重点。

1. 优化传统产业,提升竞争力。

通过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等措施,提高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发展。

2. 加大高新技术产业支持力度。

加强科技创新,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推动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发展。

3.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建设产业人才培训基地,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同时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4. 加强产业合作与交流。

积极开展产业对接合作,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交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产业链的完善和提升。

四、产业发展保障措施。

1. 完善政策支持。

制定产业发展相关政策,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提供税收优惠政策,为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产业园区、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3. 加强监管和服务。

建立健全产业发展监管体系,加强对产业发展的政策指导和服务保障,提供企业发展的全方位支持。

五、总结。

襄阳市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制定,将对襄阳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们将以更加务实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全力推动产业发展,为襄阳市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襄阳市产业调研报告

襄阳市产业调研报告

襄阳市产业调研报告
襄阳市位于湖北省中部,是湖北省的重要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

经过多年的发展,襄阳市的产业结构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首先,襄阳市的第一产业主要是农业,农产品种类丰富,以水稻、小麦、油菜、棉花等为主要农作物。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业技术的提高,襄阳市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不断增加。

其次,襄阳市的第二产业以制造业为主导,特色产业主要有汽车制造、石化、纺织、电力、食品加工等。

其中,襄阳市汽车制造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湖北省汽车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之一。

另外,襄阳市的纺织和服装产业也非常发达,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产品质量在全国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最后,襄阳市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襄阳市的服务业包括商贸、金融、旅游、物流等。

襄阳市有许多制造业企业,而商贸和物流业的发展为这些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后勤支持,促进了制造业的发展。

另外,襄阳市的旅游业也逐渐兴起,盛产着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风景资源,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总体来说,襄阳市的产业结构多元化且发展迅速,对于湖北省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但是,襄阳市的产业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环境污染、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需要进一步加强环保工作和科技创新,提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襄阳调研报告

襄阳调研报告

襄阳调研报告襄阳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襄阳市位于中国湖北省中部,是湖北省最南端的地级市。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襄阳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民生情况,为进一步推动该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为了全面了解襄阳市的情况,我们采用了多种调研方法。

首先,我们收集了襄阳市的统计数据,包括GDP、人口、就业等方面的数据。

其次,我们进行了实地考察,参观了襄阳市的工业园区、商业区以及农村地区。

此外,我们还采访了襄阳市的企业代表、政府官员和普通居民,以了解他们对襄阳市发展的看法和建议。

三、调研结果和分析1.经济发展状况:根据襄阳市的统计数据,该市的经济总量持续增长。

近年来,襄阳市加大了对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支持和投入,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尤其是工业方面,襄阳市的工业园区吸引了大量的投资,一些高科技企业纷纷落户襄阳市。

此外,襄阳市还在农业领域进行了创新探索,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2.民生情况:虽然襄阳市的经济发展较快,但仍存在一些民生问题。

首先,襄阳市的医疗和教育资源相对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

其次,由于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农民收入较低,农村地区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困难。

四、调研发现和建议1.加大对医疗和教育的投入:襄阳市应该加大对医疗和教育的投入,提高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

这样可以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教育水平,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2.加强农村地区的发展:襄阳市应该加强对农村地区的扶持和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农民收入。

通过加强农村发展,可以促进城乡经济的良性循环。

3.着力培育新兴产业:襄阳市应该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具有竞争力的新兴产业。

通过发展新兴产业,可以为襄阳市的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动力。

五、总结和展望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襄阳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民生情况。

襄阳市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们建议襄阳市加大对医疗和教育的投入,加强农村地区的发展,着力培育新兴产业,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襄阳产业分析与产业选择问题研究

襄阳产业分析与产业选择问题研究

襄阳产业分析与产业选择问题研究【摘要】本文试从产业结构变化、工业化阶段、产业选择三个方面对襄阳市的产业进行分析,以期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分析襄阳市主导和支柱产业选择,以及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定位襄阳未来产业发展目标,服务于“产业襄阳”建设。

【关键词】襄阳产业结构变动工业化阶段主导产业支柱产业自从国家提出中部崛起战略以来,襄阳市紧紧抓住东部产业转移、产业结构升级的机遇,加快发展经济。

2012年襄阳市又提出建设四个襄阳建设目标。

抢占产业分工制高点和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纷纷实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使产业经济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一、襄阳市产业结构变化及其所处工业化阶段1、襄阳市产业结构变化产业结构变化的过程,其表现之一就是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由第一产业占优势向第二、第三产业占优势转变,第一产业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对比重则持续上升。

襄阳的产业结构的演变基本上符合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但又有特殊的一面,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持续下降。

从表1可以看出进入新世纪以来,第一产业在襄阳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下降。

且每年下降的幅度基本保持稳定,均在1个百分点之间。

这符合世界主要工业国演化规律。

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大,而且不断上升。

从表1可以看出,2003至2012年间,第二产业在襄阳市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上升,虽然2003到2005年有所下降,但已由2005年的40.1%上升到2012年的57.1%,上升幅度达17个百分点。

襄阳市第二产业产值与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差自2003年的14.26%逐步缩减到2005年的0.5%后出现了开始扩大的趋势,到2012年已扩大到28.4%。

2、襄阳市目前所处工业化发展水平我们通过计算霍夫曼系数来判定襄阳市工业化所处发展阶段。

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用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与资本品工业的净产值之比来反映重工业化程度。

《“产业襄阳”发展战略规划》128p

《“产业襄阳”发展战略规划》128p

《“产业襄阳”发展战略规划》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2012年8月课题组成员名单课题组组长:陈东琪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导课题组成员:肖金成国家发改委国土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导宋立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导史育龙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科研部副主任,研究员刘泉红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室主任,研究员申兵国家发改委国土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室主任,副研究员郭春丽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室主任,副研究员王云平国家发改委产业研究所室主任,副研究员王元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室主任,副研究员杜飞轮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路红艳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徐策国家信息中心副研究员刘保奎国家发改委国土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目录第一篇战略背景与发展基础 1一、战略背景 11、世界产业发展规律及趋势 12、国家产业政策导向 53、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6二、襄阳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81、发展现状82、优势条件163、主要问题20三、重点产业选择与发展方向211、产业选择依据212、重点工业选择223、重点服务业选择26第二篇战略思路29一、指导思想与战略方针291、指导思想292、战略方针29二、战略定位301、中国汽车新城302、中国新能源之都303、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314、中部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315、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32三、战略目标331、制造业高端化332、服务业规模化343、农业现代化34四、发展战略361、绿色导向战略362、创新驱动战略363、开放引领战略364、结构优化战略365、融合互动战略366、集群发展战略36第三篇优化产业空间布局37一、构建“一核两带”的总体格局381、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核382、汉十沿线技术密集产业带403、汉江沿岸高效生态产业带41二、优化园区功能布局421、优化市区产业空间布局432、创新发展高新区433、跨越发展经开区45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园区455、积极创建海关特殊监管区466、加快建设现代物流园区46三、促进产城互动47四、引导县市产业发展47第四篇推动制造业高端化发展49一、做大做强汽车产业491、趋势和选择492、做强整车513、做大零部件51二、大力发展支柱产业541、壮大农产品加工业542、振兴装备制造业593、打造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624、跨越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665、发展壮大电子信息产业706、优化发展医药化工产业73三、积极发展其他产业771、大力发展再生资源加工及综合利用产业77 第五篇促进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80一、全面振兴文化旅游业811、繁荣壮大文化产业812、突破性发展旅游业87二、做大做强现代物流业931、高标准建设物流园区962、推进重点物流领域发展963、大力培育和引进现代物流企业984、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和物流技术应用98三、打造区域性商贸中心981、建设城市商业中心和商业街区1012、发展新型流通业态1013、完善特色专业市场体系1024、健全农村商业流通网络1025、大力拓展社区服务业1036、稳健发展房地产业103四、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1041、加快发展金融服务,打造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1042、着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1053、高起点发展商务服务业,打造中部地区重要的商务中心1064、积极培育健康产业,建设区域性健康服务中心1075、支持发展养老服务业,延伸养老服务产业链108第六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109一、完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1111、持续发展粮食生产,稳定百亿斤产粮大市地位1112、积极发展特色农业,打造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1123、加快发展现代林业,打造千亿级林产业基地113二、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1141、建设规模化生产基地1142、发展质量型农产品1143、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114三、提高农业科技发展水平1151、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1152、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1153、提升农业机械化、自动化水平115四、加快农业信息化进程1151、构建农业信息网络体系1152、强化农业信息服务116五、构建农业循环发展模式1161、加快发展循环农业1162、积极推行农业清洁生产116六、增强农业支撑服务能力117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1172、健全完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117第七篇战略实施和发展路径118一、构建促进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体系1181、建立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1182、完善能源储备体系和输送通道1223、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1224、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123二、完善促进产业发展的支撑体系1241、发挥市场机制基础性作用1242、加强财税政策引导1253、提供多元金融支持1254、创新招商引资方式1265、强化产业的科技支撑1266、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127三、健全促进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1281、建立区际利益协调机制1282、探索产业发展互动合作机制1283、创新园区管理运行机制1294、建立健全产业发展财政投入机制1295、建立完善产业襄阳建设决策机制129四、实施促进产业发展的重大工程(项目)1301、现代制造业发展工程1302、现代服务业发展工程1313、现代农业发展工程133图表、专栏目录图1-1 产业生命周期模型比较 2表 11 襄阳市工业化阶段判断9图1-2 产业轮动图9图1-3 2006-2011年襄阳市三次产业结构变化10图1-4 2010年襄阳市与省内各城市农业总产值比较11图1-5 2006-2011年襄阳市工业增加值及增长率11图1-6 2011年襄阳市与周边城市工业增加值比较12图1-7 2011年襄阳市工业内部结构13图1-8 2006-2011年襄阳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变化13图1-9 2010襄阳市与省内其他地市级城市服务业规模比较14图1-10 2006-2010年襄阳市服务业内部结构变化14专栏1-1 两分法的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15表1-2 2011年襄阳市主要开发区指标16表1-3 襄阳市重点产业集群发展现状(2009年)16图1-11 襄阳市区位示意图17图1-12 襄阳市汽车产量占全省比重变化18图1-13 襄阳是主要文化旅游资源分布19表1-4 襄阳市R&D投入水平与周边城市比较20图1-14 2010年襄阳服务业内部结构21图1-15 襄阳市重点产业选择的结构模型22表1-5 2010年襄阳市工业产业和比重23表1-6 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计算的感应力系数和影响力系数24 表1-7 襄阳市工业重点行业选择结果25表1-8 2006-2010年襄阳市服务业各行业比重变化26表1-9 湖北省服务业的影响力系数与感应度系数27表1-10 襄阳市服务业重点行业选择结果28专栏2-1 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32表2-1 襄阳市产业发展目标35专栏3-1 当前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及其空间需求37图3-1 “一核两带”的产业空间布局38专栏3-2 汉十沿线技术密集型产业带的主要载体41专栏3-3 汉江沿岸高效生态产业带的主要载体42图3-2 市域工业园区空间布局43专栏3-4 高新区各空间板块发展导向44图3-3 物流园区空间布局43专栏4-1 襄阳市汽车零部件重点发展方向53图4-1 汽车产业链简图54专栏4-2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趋势55图4-2 纺织服装产业链57专栏4-3 农产品加工重点产业基地、板块和集群59专栏4-4 国家重点支持的装备制造业发展方向60专栏4-5 各种新能源汽车比较64专栏4-6 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66专栏4-7 页岩气资源开发前景66专栏4-8 国家支持的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68图4-3 金红石深加工产业链69专栏4-9 国家重点支持的电子信息产业领域70图4-4 电子信息产业/产品分类71专栏4-10 襄阳市发展云计算产业的分析73图4-5 生物医药产业链75图4-6 磷化工产业链76图4-7 废铅回收及再利用、再回收示意图77图4-8 废旧汽车拆解加工再制造示意图78图5-1 襄阳市现代服务业体系框架80专栏5-1 汉江沿线城市对汉水文化的研究与开发83专栏5-2 绿色印刷产业发展前景广阔84专栏5-3 襄阳兴建现代化会展中心规模的考量85图5-2 2006-2010年襄阳市接待国内旅游人数87表5-1 2003-2010年襄阳市与省内城市国内旅游收入比较88 专栏5-4 鄂西圈文化与旅游资源举要89专栏5-5 四大特色旅游区建设90图5-3 旅游产业链示意图92表5-2 2008-2011年襄阳市物流业主要指标93图5-4 襄阳市与周边城市货运量比较94专栏5-6 《全国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确定的节点城市94 专栏5-7 物流业发展目标的确定95图5-5 重点物流领域与物流工程示意图97图5-6 襄阳市与周边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比较99专栏5-8 襄阳市区域性商贸(消费)中心99专栏5-9 电子商务服务发展前景102专栏6-1 现代农业的前景与发展趋势110专栏6-2 襄阳市主要粮食作物生产111专栏6-3 襄阳市主要特色经济作物生产112表7-1 交通基础设施对于产业发展的服务和引导功能118专栏7-1 北煤南运大通道119表7-2 铁路建设重点及其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120表7-3 公路建设重点及其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121表7-4 空运及水运建设重点及其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121表7-5 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及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122表7-6 水利设施建设重点及其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123表7-7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及其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124表7-8 工业项目134表7-9 服务业项目139表7-10 农业项目147表7-11 交通项目148表7-12 能源项目150第一篇战略背景与发展基础本规划以全球产业发展趋势为视角、国家中长期产业发展政策为导向、襄阳已有产业发展为基础,按照绿色导向、开放引领、创新驱动、结构优化、融合互动、集群发展的战略,全面谋划到2015和2020年产业襄阳发展的战略定位、目标方向、重点任务、发展路径和政策支撑,与都市襄阳、绿色襄阳和文化襄阳发展协调一致,为襄阳产业的中长期发展提供一个战略蓝图。

襄阳产业发展趋势

襄阳产业发展趋势

襄阳产业发展趋势襄阳作为湖北省的一座重要城市,近年来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变化和国内市场的竞争加剧,襄阳的产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等方面探讨襄阳产业发展的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对于襄阳而言也不例外。

在城市规划方面,襄阳应积极探索创新,制定符合自身特点和需求的发展规划,并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这包括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提高襄阳的综合交通运输能力和城市化水平,为产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二、产业结构调整襄阳目前的产业结构主要以传统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城市的产业发展。

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襄阳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逐步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

其中,一方面需要鼓励和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如高新技术产业、互联网+等;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提高其竞争力和附加值。

同时,还需要加强各产业的协同发展,形成产业链和价值链,实现产业集群的发展。

三、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襄阳要积极培育和引进科技创新人才,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并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

在科技创新方面,可以通过建立科技园区、孵化器等载体,提供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吸引和扶持创新型企业的发展。

同时,还要加强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并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

四、人才引进和培养产业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持,襄阳应积极引进和培育各类人才。

在人才引进方面,可以通过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提供高待遇和优惠政策等方式来吸引人才。

同时,襄阳还应加大对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的投入,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

此外,还可以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提高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

五、加强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保护环境和实现产业发展并不是矛盾的,相反,只有保护好环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文献综述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文献综述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文献综述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是指在某一地区中,选择一个或一些特定产业作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以推动经济的增长和转型升级。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各国和地区都在积极进行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研究,以期能够通过选择适合本地区发展的产业,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1.《区域主导产业的静态分析与动态演化研究综述》(黄婷婷,卢高学,田琦,2019年):该文献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梳理和总结,对区域主导产业的静态分析和动态演化进行了论述。

重点分析了静态分析的方法和理论框架,并讨论了区域主导产业的动态演化机制。

2.《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模式研究》(王志军,周晓宇,2017年):该文献从中国新型城镇化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模式。

通过对不同地区的案例分析,归纳总结了不同地区主导产业选择的模式,并探讨了其选择的原因和效果。

3.《区域主导产业选择与传统产业升级之间的关系研究》(李明,韦凌雁,2015年):该文献通过对我国传统产业升级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了区域主导产业选择与传统产业升级之间的关系。

分析了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对传统产业升级的影响机制,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是一个复杂的研究领域,需要在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可以更好地了解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研究进展和实践经验,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襄阳变化调研报告

襄阳变化调研报告

襄阳变化调研报告1. 引言襄阳市是湖北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长江中游地区。

近年来,襄阳市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发生了许多变化。

本调研报告旨在对襄阳市的变化进行调研和分析,以便更深入地了解襄阳市的发展情况。

2. 经济发展襄阳市的经济在过去几年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根据我们的调研数据显示,襄阳市的GDP增长率连续几年保持在7%以上。

这表明襄阳市的经济增长稳定且持续。

同时,襄阳市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服务业和制造业的比重不断增加,农业的比重逐渐减少。

3. 社会进步襄阳市的社会进步在多个领域都有所体现。

教育方面,襄阳市的教育水平稳步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更加均衡。

医疗卫生方面,襄阳市的医疗条件得到了大幅改善,医疗设施和服务质量有了显著提升。

此外,襄阳市的居民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人们的收入增加,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

4. 城市环境襄阳市的城市环境也取得了一些改善。

城市的绿化覆盖率提高,公园和绿地的建设增加了市民的休闲娱乐选择。

同时,襄阳市在环保方面也加大了力度,大气和水质的污染程度得到了有效控制,城市的生态环境逐渐改善。

5. 规划建设为了适应襄阳市快速发展的需要,城市规划和建设也在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

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在进行中,交通、水电、通信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提升。

此外,襄阳市还加强了城市功能区的划分与建设,不同功能区的规划更加合理,提升了城市整体形象。

6. 持续挑战尽管襄阳市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取得了一些显著的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产业结构调整仍然需要进一步推进,农村地区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仍需加以解决等。

7. 结论襄阳市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城市发展步伐加快,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但同时,也需要继续努力解决一些面临的挑战,以实现更加全面且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襄阳市产业调研报告

襄阳市产业调研报告

襄阳市产业调研报告
襄阳市位于湖北省中部,是该省重要的中心城市。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襄阳市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经过深入调研,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襄阳市的传统产业仍然具有较高的竞争力。

襄阳市的传统产业主要包括冶炼、化工、机械制造等行业,这些行业具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和市场优势。

尤其是在钢铁、化肥等领域,襄阳市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其次,襄阳市的新兴产业发展迅速。

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襄阳市的新兴产业正在蓬勃发展。

例如,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在襄阳市的发展潜力巨大。

政府应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再次,襄阳市的服务业潜力巨大。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襄阳市的服务业正快速发展。

旅游、金融、文化创意等服务业在襄阳市的发展前景广阔,可以为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

最后,襄阳市的农业产业也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襄阳市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农业资源丰富。

近年来,襄阳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均有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襄阳市的产业调研表明,传统产业仍然具有竞争力,
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服务业潜力巨大,农业产业也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襄阳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襄阳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分析和对策建议

襄阳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分析和对策建议

襄 阳市立 足农 业 资源 禀赋 , 坚持 发挥 市 场 优 势 和 比较 优 势 , 整 优 化农 业 产 业 结 构 , 调 已形 成 粮 食 、 油 料、 棉花 、 水果 、 畜牧 、 菜 、 特 为主 的七 大主导 产业 ; 蔬 林 建成 30万 亩优 质专 用 小麦 、0 0 20万 亩优 质稻 米 、0 5 万 亩棉 花基 地 ,2 亩优 质 油料 ( 生 和芝麻 )5 亩优质 水果 、0 10万 花 、0万 10万 头三元 猪 、 0 奶 牛 、 200头 优质 羊 养殖 基地 , 0 40 0万 只 肉禽 、 禽基 地 、 00万袋 食用 菌 、O万 亩优 质蔬 菜 、0万 亩优 质烟 叶 、0万 亩高 香 蛋 20 3 1 l
摘要: 农业 产业化 是现代 农 业发展 的 方向 与基本 途径 。近 几年 襄 阳市农 业产 业化发展 较 快 , 农 产品加 工产值 成 为仅 次 于汽 车的 第二 大 支柱 产业 , 业加工 大 市初 具规 模 。在调研 的基 础 上 , 农
分析 了襄阳市农业产业化发展 的现状和存在的 问题 , 如品牌意识滞后, 营销不够 , 产品加工业 农 发展 滞后 , 、 精 深加 工程 度低 , 业产 业化 经营组 织发 育不 健 全等 。 最后 就如 何 提 升 襄 阳 市农 业 农
绿 茶 、0万亩 花椒 等优 势特 色农 业基 地 。板块 农业 基地 总 面积达 到 9 0多 万 亩 。板 块农 业 的发展 为 进一 1 0 步提升 质量 , 创 品牌奠 定 了 良好 的物质 基础 。 开
收 稿 日期 :0 1 5— 6 2 1 —0 0
基金项 目: 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人 文社科研究基金项 目(0 0D 1 ) 2 1J Z 6 作者简介 : 袁本华( 9 3 ) 女 , 15 ~ , 湖北襄 阳人 , 襄樊学院管理学院教授 , 主要研究方 向: 区域经济地理。

关于樊城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樊城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樊城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调研报告发布时间:2011-7-26信息来源:樊城区科协作者:李琼在全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之际,为了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理论指导实际工作的能力,就农业产业化做了认真细致的调研,现将农业产业化发展调研有关问题汇报如下:一、樊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樊城是一个以城带乡型城区,600平方公里的版土面积,80%以上在农村。

2008年全区农业总产值9.8亿元,其中种植面积44.6万亩,年产值6.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65%;养殖业年产值2.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30%;林业服务业年产值0.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5%,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18家,年产值15亿元,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组织17家,网络农户近万户。

农业基本形成了以蔬菜种植为主导,以养殖、劳务经济为辅助的三驾马车。

近年来,区委、政府科学决策,确定了“一主两翼”的发展战略,并把城乡一体化建设作为和谐发展的奋斗目标,切实关注农村经济,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落实各种支农惠农政策,每年投入支农惠农资金8000多万元,其中水利基础设施投入2500多万元,沼气建设300多万元,林业及其它农产品加工投入800多万元,通村公路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是,在调研中了解到,农业产业化发展中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需要全面、科学的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据调查了解,2004年,区政府邀请华农大教授为全区蔬菜产业作了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规划,可其他产业的发展没有规划,没有目标。

全区84个村除少数村有蔬菜生产发展计划外,其余的村什么产业规划也没有,因此,农民在发展生产时缺乏主动性和方向性。

正因为缺乏科学的、因地制宜的短期和长期的产业发展规划,最终导致农村经济发展没有科学统筹的发展方向。

(二)农村科技没有形成支撑产业化发展的强大内在动力。

在调研中,一个很深的体会是,农民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参与度不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农民对农业科技掌握、运用的水平低,比如:我们的农民种植的本地西红柿只能挂三层果,而在今年3月18日区科协组织的为期一周的专家培训、田间技术推广中,介绍的西红柿新品种粉齐可挂七层果,上市时间长,收益高,可我们的农民对新品种却不知道,而且种植水平不高。

襄阳产业分析与产业选择问题研究

襄阳产业分析与产业选择问题研究
0. 5 3 3 5 0. 4 9 3 0 0. 5 0 8 3 0. 4 91 5
2 o o 9 2 01 0 2 01 1 2 01 2

襄 阳市 产 业 结构 变化 及 其 所 处 工 业化 阶段
1 、 襄 阳 市产 业 结 构 变化
产业结 构变化的过程 ,其 表现 之一就 是在 整个 产业 结构
出新的发展趋 势。

我们通过计算 霍夫曼 系数 来判 定襄 阳市 工业化所 处发展 阶段 。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用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与资本品 工业 的净 产值之比来反映重工业化程度 。霍夫 曼认 为 , 在工业 化进程中 , 霍夫曼系数是下降的。霍夫曼系数 =消费资料工业 ( 轻工业 ) 的净产值 / 资本品工业 ( 重 工业 ) 的净产值。
业 襄 阳” 建设。
1 4 . 2 6 %逐步缩减到 2 0 0 5年的 0 . 5 %后 出现 了开始扩大 的趋势 ,
到2 0 1 2 年 已扩大到 2 8 . 4 %。
2、 襄阳市 I l前 所 处 工 业化 发 展 水 平 f
【 关键词】寰阳 产业结构 变动 工业化阶段
支柱 产 业
主导产 业
自从国家提出中部崛起 战略 以来 , 襄阳市 紧紧抓住东部产 业转移 、 产业结构升级的机遇 , 加快发展经济。 2 0 1 2 年襄阳市又 提出建设四个襄阳建设 目 标 。抢 占产业分工制高点和发挥 自身 比较优 势 , 纷纷实行经济结 构的战略性调整 , 使 产业经 济呈现
中, 由第一产业 占优势向第二 、 第三产业 占优势转变 , 业与 第三产 业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对比重则持续上升。
襄 阳的产业结构 的演变基本 上符合世 界范 围内的产业结 构演 变的一般规律 , 但 又有特殊的一面 , 具 体来讲主 要有 以下 几个方面 : 第一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持续下降 。 从表 1 可 以看 出进入新世纪 以来 , 第一产业在襄阳 国内生产总值 的比 重不断下降 。且每年下降的幅度基本保持稳定 , 均在 1 个百分 点之间 。这符合世界主要工业国演化规律 。第二产业在国内生 产总值中所 占比例大 , 而且不断上升 。 从表 1 可以看出 , 2 0 0 3 至 2 0 1 2 年间 ,第二 产业 在襄 阳市 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上升 , 虽 然2 0 0 3到 2 0 0 5年有所下降 ,但 已由 2 0 0 5年 的 4 0 . 1 %上升 到 2 0 1 2年的 5 7 . 1 %, 上升幅度达 1 7 个 百分点 。襄阳市第二 产业产 值 与服 务 业 增 加值 占地 区 生 产 总值 的比 重 差 自 2 0 0 3年 的

襄阳特色农业发展情况,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对策建议

襄阳特色农业发展情况,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对策建议

襄阳特色农业发展情况一、背景介绍襄阳市位于中国湖北省中部,地处长江中游和汉江上游交汇处,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优越的自然条件。

近年来,襄阳市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致力于培育特色农业产业,提升农业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

本文将对襄阳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详细、深入地探讨,并分析存在的困难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襄阳特色农业发展情况2.1 农产品种植业发展襄阳市拥有丰富的农产品种植资源,主要包括水稻、小麦、油菜等主要粮油作物和柑橘、桃李等水果作物。

近年来,襄阳市加大了对农产品种植业的支持力度,通过技术培训、农资补贴等方式,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2.2 畜牧业发展襄阳市的畜牧业以养殖业为主,主要包括猪、牛、羊等畜禽养殖。

市政府通过加大对畜禽养殖场建设的扶持力度,提高了养殖业的规模化和标准化程度,提高了畜禽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2.3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襄阳市积极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通过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技术,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同时,市政府还加大了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

2.4 农业科技创新襄阳市注重农业科技创新,加大了对农业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参与农业科技创新。

通过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养殖技术,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三、存在的困难问题3.1 市场需求不足襄阳市特色农产品的市场需求相对较低,导致农产品销售困难。

一方面,由于农产品的特色性,市场接受度较低;另一方面,襄阳市农产品的市场开拓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营销渠道。

3.2 农业科技水平有限襄阳市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仍存在一定的短板。

农业科研机构和农民之间的交流合作不够紧密,科技成果转化率相对较低。

同时,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有限,缺乏科技创新的动力。

3.3 农产品加工技术滞后襄阳市农产品加工业在技术水平上相对滞后,加工企业的设备和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产业襄阳大讨论情况汇报

产业襄阳大讨论情况汇报

产业襄阳大讨论情况汇报近年来,襄阳市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行各业都在不断探索创新,为襄阳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了更好地了解襄阳市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我们开展了一次产业襄阳大讨论,对襄阳市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

首先,我们就襄阳市传统产业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传统产业是襄阳市经济的支柱,但也面临着发展瓶颈和转型升级的压力。

在讨论中,与会专家和企业代表就如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大家一致认为,要发展壮大传统产业,必须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新模式的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

其次,我们对襄阳市新兴产业进行了全面的剖析。

新兴产业是襄阳市未来发展的重点和支撑,涵盖了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互联网+等领域。

在讨论中,与会人员就如何加快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壮大、加强产学研合作、拓展市场空间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大家一致认为,要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必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金投入,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此外,我们还对襄阳市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进行了全面梳理。

政策环境是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对于吸引投资、促进创新、扶持企业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讨论中,与会代表就如何优化政策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加强监管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大家一致认为,要优化政策环境,必须精准施策、分类指导,确保政策落地生根,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最后,我们对襄阳市产业发展的未来进行了展望和规划。

未来,襄阳市产业发展将聚焦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讨论中,与会专家和代表就未来产业发展的路径和重点进行了深入交流,形成了一系列务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

综上所述,产业襄阳大讨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襄阳市产业发展的平台,为我们制定下一步的发展策略和措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我们将认真总结讨论成果,不断完善政策措施,推动襄阳市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襄阳市调研报告题目

襄阳市调研报告题目

襄阳市调研报告题目襄阳市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襄阳市作为湖北省的一个重要地级市,经济社会发展迅速。

为了进一步了解该市的发展状况,本次调研旨在全面了解襄阳市的经济发展、旅游资源、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情况,以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考察、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

首先,团队对襄阳市的主要区域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与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

其次,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对襄阳市的居民进行了调查,了解他们对该市发展的看法和建议。

此外,我们还收集了大量关于襄阳市的统计数据,以及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了深入分析。

三、调研结果及分析1.经济发展襄阳市的经济总体呈现良好态势,GDP持续增长。

然而,在一些关键领域,如制造业和农业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我们建议襄阳市进一步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吸引更多高端产业落户襄阳。

2.旅游资源襄阳市拥有丰富的旅游景点和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

然而,目前旅游开发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交通不便、服务设施不完善等。

我们认为襄阳市应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同时加强旅游宣传,提高襄阳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3.基础设施建设襄阳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交通、水利、电力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

但在部分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薄弱环节。

我们建议襄阳市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完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四、调研结论和建议综上所述,襄阳市在经济发展、旅游资源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成绩,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我们建议襄阳市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制造业和农业的支持力度,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

此外,襄阳市还可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互利共赢,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以上是本次襄阳市调研报告的主要内容和结论。

希望本报告能为襄阳市未来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襄阳产业调研报告

襄阳产业调研报告

襄阳产业调研报告襄阳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以下是对襄阳产业的调研报告,主要涵盖襄阳的主要产业、发展态势和前景展望。

襄阳市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这为其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襄阳市的主要产业包括汽车制造、冶金、石化、纺织、食品加工等。

其中,汽车制造是襄阳的支柱产业,襄阳市是国内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之一,有很多大型汽车企业和配套企业集聚在此。

冶金和石化产业也具有相当的规模和竞争力,襄阳市拥有多家大型冶炼和化工企业,为该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襄阳市的纺织和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也在持续发展壮大。

襄阳市的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各项指标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襄阳市的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利润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先进制造业比重不断提升。

尤其是在汽车制造方面,襄阳市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乘用车为主导的整车制造产业链,且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份额逐年提升。

冶金和石化产业也在加快转型升级,推动了襄阳市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进程。

纺织和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虽然面临着一定的困难,但通过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等手段,仍能够保持一定的竞争力。

展望未来,襄阳市的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首先,襄阳市将继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通过加大技术改造和创新力度,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其次,襄阳市将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积极推动产业园区和产业链的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

再次,襄阳市将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此外,襄阳市还将加强产学研结合,培育人才和技术创新,提升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综上所述,襄阳市的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

汽车制造、冶金、石化、纺织、食品加工等产业是襄阳市的主要支柱产业,发展态势稳定增长,具有较好的竞争力和前景展望。

襄阳市未来将继续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积极发展新兴产业,提升产业发展的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襄阳 产业结构变动 工业化阶段 主导产业 支柱产业
自从国家提出中部崛起战略以来,襄阳市紧紧抓住东部产 业转移、产业结构升级的机遇,加快发展经济。2012 年襄阳市又 提出建设四个襄阳建设目标。抢占产业分工制高点和发挥自身 比较优势,纷纷实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使产业经济呈现 出新的发展趋势。
5.0
2008
175.6
17.5
5.5
450.92
45.0
17.2 375.94 37.5
15.8 1002.46 14.6
7.5
2009
200.21
16.7
3.0
575.32
47.9
19.9 425.48 35.4
14.4 1201.01 15.0
12.5
2010
234.7
15.2
5.3
798.2
(4)襄阳企业整体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多数制造企业缺乏 原创技术和核心知识产权,大部分技术及关键设备依赖进口, 发明专利申请占全市专利申请总量比例偏低。企业研发投入不 足,研发投资的渠道、投融资的要素聚集不够。高层次创新科技 人才偏少,产学研合作推进相对缓慢,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
2、襄阳产业发展的若干对策 (1)进一步完善汽车产业链条,着力提高汽车整车、汽车零 部件配套以及研发水平。作为“产业襄阳”的龙头,建成全国重 要的汽车及零部件基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综合示范区和享誉 国内外的汽车名城.打造中西部汽车城。 (2)着力发展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创造良好的企业融资环 境,重点引进证券公司、信托公司、会计师事务所、信用评估机 构、资产评估公司和保险经纪公司、保险公估公司等配套中介 服务机构,实现中介服务集约化,为金融体系的发展提供良好 的外围环境。为产业襄阳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3)组建“襄阳大学”,整合襄阳高等高职院校。培养适合襄 阳产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襄阳高等高职教育要坚定不移地服 务于地方支柱产业,针对省域副中心城市、内陆汽车和鄂豫渝 陕毗邻地区唯一中心城市和大城市的区域和产业特点,培养大 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提供全方位优质的社会服务。培养 目标定位,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 应用型专门人才,服务襄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4)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提高 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形成以 企业为主体的国家创新体系。以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主体、行业 指导、企业参与,形成“政校企行”四方联动的校企合作机制。 “产学研”结合,把襄阳产业的动态变化和企业的人才战略作为 跟踪、研究和服务的对象,以紧贴襄阳汽车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等支柱产业为主的专业为突破口,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与企业 建立战略。
表2
年份
产值
2009
2010
2011
2012
轻工业产值 (亿元) 160.56 224.98 348.7 406.4
重工业产值 (亿元) 300.93 456.39 685.9 826.9
霍 夫 曼 比 例 (%)
0.5335 0.4930 0.5083 0.4915
从表 2 可知,霍夫曼比例小于 1,所以可以判断,襄阳处于 第四阶段,即生产资料工业领先增长,标志着进入重化工业阶段。
区域经济
CON TEM PORARYECON OM ICS
襄阳产业分析与产业选择问题研究
○李 攀
(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1517)
【摘要】 本文试从产业结构变化、工业化阶段、产业选择三 个方面对襄阳市的产业进行分析,以期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分析 襄阳市主导和支柱产业选择,以及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 出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定位襄阳未来产业发展目标,服务于“产 业襄阳”建设。
(3)
公式(3)与(2)含义一样。Xij 表示 i 地区 j 部门的专业化系
数。当 Qij 小于等于 1 时,xij 小于等于 1,表示 i 地区 j 部门的专
业化水平低;Qij 大于 1 时,xij 位于 0 和 1 之间,表示 i 地区 j 部
门的专业化水平高。
2012 年襄阳工业总产值为 1428.1 亿元,其中汽车产业完成
表 1 2003—2012 年襄阳市三产业发展情况一览表
产值 年份
第一产业 (亿元)
占 GDP 比 重 (% )
同比增长 百分比
第二产业 (亿元)
占 GDP 比 重 (% )
同比增长 百分比
第三产业 (亿元)
占 GDP 比 重 (% )
同比增长 百分比
国民内生 产总值 (亿元)
同比增长 百分比
二三产业 比重之差
qi(j eij/ei)/(Ej/E)
(2)
式中,qij 表示 i 地区 j 部门的区位商,eij 表示 i 地区 j 部门
的产值,ei 表示 i 地区工业总产值,Ej 表示全国 j 部门的总产
值,E 表示全国工业总产值。
地区专业化部门专业化水平的判定:
Xij=1-1/(eij/ei)/(Ej/E)
(%)
2003 106.89 21.24
1.5
234.08 46.51
12.3 162.34 32.25
10.9 503.31
9.5
14.26
2004
117.2
21.2
3.2
259
46.5
14.9 181.67 32.3
10.2 557.88 11.0
14.2
2005
121.91
20.3
1.7
241.12
40.1
19.4 238.51 39.6
12.9 601.54 12.8
0.5
2006
126.43
18.7
3.7
290.73
43.1
16.3 258.02 38.2
11.6 675.18
12
4.9
2007
140.03
17.8
6.8
342.43
43.6
16.7 302.99 38.6
14.6 785.45 14.0
28.4
(注:根据襄阳市历年统计年鉴及其统计公报数据绘制。 )
86
《当代经济》2013 年第 12 期
区域经济
CON TEM PORARYECON OM ICS
Ei=(ai/Ai)/(b/B)
(1)
式中 ai 表示研究区域某产业部门的增加值,Ai 表示其上一
层次区域某产业部门增加值,b 表示研究区域国内生产总值,B
表示其上一层次区域国内生产总值。Ei>1,表明该产业部门具
有比较优势;Ei<1,表明该产业部门不具有比较优势。
表 3 2012 年第二产业主要部门比重及比较优势系数
产业部门
产值 亿元
占全市 GDP 比 重 (% )
占第二产业 比 重 (% )
增长比
Hale Waihona Puke E装备制造业491.1
电子信息产业 264.3
医药化工产业 396.9
一、襄阳市产业结构变化及其所处工业化阶段 1、襄阳市产业结构变化 产业结构变化的过程,其表现之一就是在整个产业结构 中,由第一产业占优势向第二、第三产业占优势转变,第一产业 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与第三产 业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对比重则持续上升。 襄阳的产业结构的演变基本上符合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 构演变的一般规律,但又有特殊的一面,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 几个方面:第一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持续下降。从表 1 可以看出进入新世纪以来,第一产业在襄阳国内生产总值的比 重不断下降。且每年下降的幅度基本保持稳定,均在 1 个百分 点之间。这符合世界主要工业国演化规律。第二产业在国内生 产总值中所占比例大,而且不断上升。从表 1 可以看出,2003 至 2012 年间,第二产业在襄阳市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上升,虽 然 2003 到 2005 年有所下降,但已由 2005 年的 40.1%上升到 2012 年的 57.1%,上升幅度达 17 个百分点。襄阳市第二产业产 值 与 服 务 业 增 加 值 占 地 区 生 产 总 值 的 比 重 差 自 2003 年 的
运营来检验产品的可靠性。
(2)金融发展水平还比较低,资金制约严重。高新技术和资
金密集性行业,无论是研发和生产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而襄阳
支柱产业企业多为民营,大都起步较晚、基础较弱、融资能力
较差。
(3)人才短缺问题严重。高级人才匮乏,整体素质偏低,亟 待培养提高。高等高职教育服务襄阳经济发展欠缺。湖北文理 学院和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及相关专业培养的优秀毕业生, 多数被外地“签单”,未能进入到襄阳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中来, 进一步影响了企业从业人员整体水平的提升。
专业化生产产业,其专业化系数为 0.752。
从上述可以得知,可以选择汽车产业是襄阳的主导产业,
具有区域专业化生产优势,可以选择现代装备制造业、新能源
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医药化工等产业为“五大支柱”。
三、襄阳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襄阳现阶段工业向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的重型化发展,重
工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襄阳目前无非主要在资金、技术、人才
等方面存在发展问题。
1、襄阳现阶段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主导产业结构升级有待改善。襄阳拥有电池、电机、电
控等关键零部件和整车的核心技术 80 多项,有些甚至达到国
际水平,但产品大多处在小批量生产至技术改进阶段,因产品
检测中心、技术检验中心、产学研合作等涉及自主创新平台的
系统和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发展滞后,企业只能依靠大规模示范
《当代经济》2013 年第 12 期 87
【参考文献】
[1] 赵 彤 :江 苏 区 域 产 业 结 构 比 较 与 区 域 协 调 发 展 探 讨[J].华 东 经 济 管 理 ,2008(10). [2] 苏东水:产业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林 颖 :大 力 发 展 高 职 教 育 服 务 襄 阳 经 济 建 设[J].农 村 经 济 与 科 技 ,2011(5). [4] 唐卫东、罗春红:浅议构建适合襄阳经 济 发 展 的 金 融 支 撑 体 系 [J].襄 樊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2012(5). [5] 孙久文、叶裕民:区域经济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6]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 产 业 襄 阳 发 展 战 略 规 划[Z].2012-10-18. [7] 桂 乐 政 :苏 州 科 技 创 新 与 创 业 人 才 发 展 研 究 [J].人 才 开 发 , 201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